第1篇 培训人员考核管理制度
1.培训人员必须自觉遵守安全培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
3.培训人员考核分培训考试和日常考核两种,两项成绩必须合格。
4.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迟到或早退一次罚款30元。
5.端正培训态度,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努力钻研本工种专业知识,完满完成培训学习任务。
6.培训人员培训期间不得请假,特殊情况请假时,必须经分管领导同意批准方可。
7.严禁在教室内吸烟,严禁培训期间饮酒,违者严肃处理。
8.尊敬老师,相互团结,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9.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物,自觉维护公共卫生。
10.培训结束时将对培训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参加培训,补训期间公司停发工资奖金,费用由培训人员自己承担。
第2篇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专职人员培训制度
目的:为加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保证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的合法、安全,防止流入非法渠道等特制定本制度。
范围:适用于公司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安全管理。
职责:公司法人,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专管人员严格执行本制度。
内容:
1 公司法人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安全管理笫一责仼人。
2公司指定责任心强、业务熟悉、认真负责、符合gsp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管理办法》要求的专管人员,实行专库储存、专人管理、专用帐册、专册登记、双人验收复核、双人双门双锁保管、双人进出专库并登记进出时间和签字。
3 公司应当从指定的全国性批发企业购进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4公司严格责任区域销售按批准的给取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资格的医疗机构,按规定核注核销,不得零售,禁止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交易。
5 公司应将销售给医疗机构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配送至医疗机构,医疔机构不得自提取。
6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施电子监管、入、出库时将电子扫描数据上传药监部门和中国麻醉药品协会,并每月5号前将上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销报表汇总向药监部门和中国麻醉药品协会。
7公司运输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应持合法有效的运输证明进行配送运输,并采取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被盗、被抢、丢失。
8公司对过期、报残损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登记造册,并向所在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销毁,并在其监管下实施销毁。
9公司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对专库安装专用防盗门,实行双人双门双锁管理,具有防火设施、监控设施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公安机关报警系统联网,实时监控自动记录和保存;如发生丟失、被抢、被盗,要及时严密保护现场,采取控制措施,立即向药监局和公安局报告。
10制定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流向跟踪核查制度,有效防止骗购、套购等行为发生。
11公司组成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安全评判机制,定期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护和验证。
12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过程中,对制度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定期对专管人员进行培训,使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安全、规范、科学。
* * * * * * * *
目的:通过专项培训,使专职人员能熟悉掌握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及技能。
范围:适用于公司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人员培训。
职责:专职人员严格执行本制度,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内容:
1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管理办法》规定,经营企业应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精神药品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
2培训对象为公司所有专职人员。
3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
3.1《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管理办法》、《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供应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
3.2公司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
3.3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以及相关学术论坛等。
4培训方式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
5每年除参加公司正常的gsp培训外,麻精药品专项培训时间12个课时(每季度不少于4个课时),并保存相应记录。
6培训结束后对专职人员进行考试,新员工合格后持证上岗,老员工合格后记入继续教育档案。
第3篇 电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一、电梯司机和维修保养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地、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做到持证上岗;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的有效期为二年;
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应向原发证机关提出换证申请;
四、使用单位每季度应对司机和维修保养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
第4篇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范本
1、从事餐饮服务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2、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培训。
3、餐饮服务食品人员的培训对象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20、50、15课时。
4、新参加工作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第5篇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1 年度培训计划 每年12月,综合办公室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及基础培训、岗位基础培训的要求下达下年度培训指导意见,综合办公室在征询各部门负责人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
如某部门需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基础培训以外的培训,而这些培训又没有列入年度培训计划时,其部门负责人应填写《培训申请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综合办公室组织实施。
1.1 培训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2 培训内容 公司的全体成员都要接受公司基础培训和岗位基础培训,并根据需要参加在职提高培训。
2.1 公司基础培训 公司基础培训包括公司概况、规章制度、公司方针目标、质量意识、标准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安全作业基本知识等内容,基础培训内容的深度,可视不同的岗位而定。
2.2 岗位基础培训 岗位基础培训通常包括相关作业规范、运作程序、技能、食品卫生知识、劳动保护、注意事项及出现紧急情况时应变的措施等培训内容。
在以上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各岗位需加强以下内容的培训: a)中层管理人员(部门主管) -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
-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内容的培训。
b)基层管理人员(主管、班组长) -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
- 有关的程序文件、工作规范的培训;
- 所在部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有关文件的培训;
- 专业知识、基本管理知识培训。
c)质检员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检验要求培训;
-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统计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 检验工作中的环境保护、安全事项;
- 监测设备的使用与保养培训。
d)计量员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培训;
- 计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e)内审员 - iso9001标准、iso22022标准、iso19011标准培训;
-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培训。
f)采购人员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培训;
- 采购物资技术要求(含环境、安全要求)、采购基础知识培训。
g)业务人员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培训;
- 产品相关知识、营销基础知识培训。
h)仓管人员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培训;
- 库存品质量、安全特性,仓管基础知识培训。
i)设备维护人员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岗位技能培训;
- 设备维护中的环境保护、安全事项;
-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第6篇 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有效开发员工潜在能力,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员工最大程度地掌握完成本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促进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凡本企业所属在职人员培训及相关事项均按本制度办理。
第2章 在职培训管理规定
第3条 在职培训的内容
在职培训从总体上来讲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职能层人员的培训。
第4条 在职培训政策
(1)在职培训由人力资源部协同各部门共同进行规划与执行。
(2)高层管理人员每年度参加的培训应不少于100课时,中、基层管理人员每年度参加的培训应不少于120课时,职能层人员每年度参加的培训应不少于80课时。
(3)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的年度培训需求和计划的制订必须按照员工需求计划进行,部门的年度培训需求和计划必须上报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
第5条 培训计划的制订
应考虑到高层管理人员,中、基层管理人员和职能层人员及新员工的差异。
第6条 培训目标的确定
在职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训练员工的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及企业的竞争力
第7条 培训地点的选择
(1)内部培训地点
采用普通授课、研讨、多媒体及录像教学的方式,培训地点可以是企业内部会议室,也可以是离企业较近的培训场所。若采用工作指导的方式,培训地点就是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工作岗位。
(2)外部培训地点
若采用认证培训的方式,培训地点则是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场地和培训教室。
第8条 培训讲师的选择
(1)根据培训内容来选择
①专业培训,需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技术总监和相应领域的专家来担任培训讲师。
②公共课和普通励志类培训,可由人力资源经理、培训机构的专职培训讲师来担任。
(2)根据培训讲师素质来选择
①培训讲师,需由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的专业人员来担当。
②培训讲师的资历也很重要,需要熟悉所讲的技术内容,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
第9条 企业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于上一年度结束前提出在职培训计划并报总经理批准,下一年度的在职培训原则上按此计划严格执行。
第10条 凡参加在职培训的员工应由该部门将名单报至人力资源部,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进行资格审查和核准;临时决定的在职培训项目,必须经部门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和总经理审批。
第11条 经过审批的在职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人力资源部负责参加培训员工的考勤、考核等工作。
第12条 在职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将在职培训的组织落实情况进行反馈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
第13条 人力资源部审核参加培训员工的培训记录并对其进行归档。
第3章 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14条 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对企业战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高层的技术管理人员。
第15条 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高层管理人员掌握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重点以及进行相对科学和理性决策的程序与方法提高思维、决定和领导等各方面的能力,以确保其正确地对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和规划。
第16条 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方式
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主要培训方式为:mba学习、参加高等院校举办的各类高层经理研修班和海内外参观考察,高层技术管理人员尤其要经常参加一些与本行业相关的前沿性的技术交流培训,还要参加高等院校举办的同本企业技术发展方向相关的高级技术研讨班。
第17条 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
(1)高层管理人员的岗位技能的培训内容重点为: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技能,如管理学、领导科学与艺术、企业经营战略和市场营销等。
(2)高层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为:了解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及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技术方向。
第4章 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18条 中、基层管理人员是指企业各级部门的负责人。
第19条 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是:通过培训使中、基层管理人员提高综合的管理素质,改善管理工作的绩效及为企业培养高层经理的后备力量。
第20条 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方式包括短期管理专题培训班、对企业经营管理问题进行内部研讨等方式。对素质较高和有培养前途的中、基层管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管理岗位的轮流任职培训及参加高等院校的管理培训或mba学习。
第21条 中、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的重点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职业务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的改进、对下级的管理和培养能力以及领导艺术等。
第5章 职能层人员的培训
第22条 职能层人员是指按照企业的战略及本部门的工作要求实现本职工作的中、基层员工,包括技术人员、商务营销人员和各类职能人员。
第23条 职能层人员的培训目标
(1)技术人员:通过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技术水平。
(2)商务营销人员:通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培养通晓商务理论知识、谈判技能和商务合同及流程的商务人员;培养通晓营销战略和营销技能的市场营销人员;培养精通产品知识与销售技巧的销售人员。
第6章 附则
第24条 在职培训所花的费用由培训项目负责人申请,报财务经理和总经理审核。培训结束后凭各种财务凭证到财务部报销,多退少补。
第25条 本制度提交总经理审批后颁布实施。
第26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可随时增补,并提交总经理审批后生效。
第27条 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监督执行,最终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第7篇 汽修厂人员技术培训制度
汽车维修厂人员技术培训制度
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的综合素质又是人力资源中的主要因素。各种形式的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培训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1.培训形式:
上岗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校联合主办,通过对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知识的教育,取得上岗资格证。
技术等级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劳动部门共同举办,包括汽车修理各工种的初级、中级、高级工培训,考核合格由劳动部门发给技术等级证书。
技术专题培训:针对某项新技术的培训,由专家主讲,发结业证书。
特殊岗位培训:厂长、检验员、业务员、结算员等岗位的培训,合格者由行业主管部门发给上岗证书。
厂内业务技术性训:由厂内根据需要自行组织的培训。
2.建立人员档案。编制全厂人员名册,记录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籍贯、文化程度、工种、技术等级、住址、电话等基本信息。
3.编制岗位的素质能力要求。
4.每年依据本厂人员情况及岗位能力要求,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确定参加培训人员的名单和培训种类及本厂自行组织培训的详细计划,并上报运管处维管科一份。
5.参加培训人员应与厂方签订服务合同,服务3年以上的,培训费用由厂方承担,不到3年由本人承担。
6.制定奖惩措施,凡外派参加培训人员,成绩合格者费用按合同规定由达方承担,不合格者,厂方不予承担(应在合同中明确),成绩优秀者应予奖励。
7.每次参加培训的资料和记录,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8.服务合同期满后,人员要求调离本厂的,应在一个月前向厂方提出书面辞职报告。人员调离时应由相关业务科室签署意见,厂长批准。在没有经济纠葛的情况下,应予同意。
合同期未满要求辞职的,则按合同规定办理。
9.人员培训管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第8篇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
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
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配合公司的发展目标,提升人力绩效,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与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并有计划
地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其潜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
而发扬本公司的企业精神,特制定《培训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
制度),作为公司进行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
第二条适用范围:凡本公司所有员工的各项培训计划、实施、督导、考评以及改善建议等,均依本制度办理。
第三条权责划分
1、行政人事部权责
1)制定、修改全公司培训制度;
2)拟定、呈报公司培训计划;
3)收集整理各种培训信息并及时发布;
4)联系、组织或协助完成全公司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
5)检查、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
6)管理、控制培训费用;
7)负责对各项培训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存档;
8)追踪考查培训效果;
2 / 7
2 、各部门权责
1)制定部门培训计划;
2)制定部门专业课程的培训大纲;
3)收集并提供相关专业培训信息;
4)配合部门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反馈、交流的工作;
第二章培训管理
第四条培训安排应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并结合个人兴趣,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合理公平。
第五条凡本公司员工,均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权利与义务。
第六条公司培训规划、制度的订立与修改,所有培训费用的预算、审查与汇总呈报,以及培训记录的登记与资料存档等相关培训事宜,以行政人事部为主要权责单位,各相关部门负有提出改善意见、建议和配合执行的权利与义务。
第七条公司的培训实施、效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等工作以行政人事部为主要权责单位,并对公司的培训执行情况负督导呈报的责任。
各部门应给予必要的协助。
第三章培训体系
第八条新员工入职培训
1)培训对象:所有新进人员。
3 / 7
2)培训目的:协助新进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顺利进入工作状况。
3)培训形式:公司集中培训。
4)培训内容:涉及公司简介(包括公司发展史及发展前景、企业文化、公司组织架构、各部门分布及部门职能等)、公司制度介绍、安全意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等。
第九条内部培训
1)培训对象:全体员工
2)培训目的:依靠公司内部技术力量,最大效度的利用公司内部资源,加强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在公司内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并丰富员工的业余学习生活。
3)培训形式:在公司内部以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进行。
4)培训内容:涉及技术类、管理类的多个方面,及员工感兴趣的业余知识、信息等。
第十条外部培训
1)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内容不同,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
2)培训目的:依靠外部专家力量,提升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上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行业发展动态、技能技巧,以增进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3)培训形式:参加外部公开课、交流研讨会,或请外部讲师在公司内部授课。
4)培训内容:涉及专业技术知识、企业战略性、发展性等内容等。
第四章培训计划的拟订
4 / 7
第9篇 食品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一、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方可从事食品经营工作。
二、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主管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
三、定期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事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时掌握和了解国家及地方的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做知法守法的模范。
四、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管理人员、食品从业人员。
五、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六、建立食品从业人员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第10篇 叉车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管理,确保操作者本人和他人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证后方可独立从事相应的工作。
2、操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外委培训(当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机构)和单位内部培训两种。
3、公司培训中心应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档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换证考试,保持操作证的有效性。
4、公司培训中心每年编制当年度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报告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
5、单位内部培训由培训中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特种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知识;特种设备事故的案例分析;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及防范和应急措施、自救知识;特种设备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技术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学习,必要时可组织人员进行笔试。每次培训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
6、参加外委培训(当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机构)的人员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培训合格的予以报销相应的费用。
7、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制度予以处分。
第11篇 监理人员安全交底及安全培训制度
根据工程的特点,对每位上岗的监理人员及新入职员工进行安全交底及安全培训,其内容为:
一、安全监理的任务
为使工程施工按照合同规定的安全标准顺利进行,尽量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按时间向施工单位提供合理的安全费用,安全监理应进行以下监督:
1、机械设备、安全设施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
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安全可靠;在施工过程中应搭设必要的安全设施,采取必要的警戒措施。
2、进度控制
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规定进行工期安排,当出现需增加施工机械或人力而加快施工时,须提交安全监理工程师审批因加班加点所应采取的特殊安全措施。
3、费用监督
安全监理应按合同要求对需用的安全费用的使用进行监督。
二、安全监理的依据与范围
1、监理的依据
1)监理委托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5)《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安全监理的范围
根据国务院院令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
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三、安全管理原则
1、严格执行国务院令(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2、按照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实施监理。
3、严格执行(中建字【2004】20号文件)《中山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四、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1、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损伤规程的制定情况。
2、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难处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实施:
1)(深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3)模板(高支模)工程;起重吊装工程;
4)脚手架工程;
5)拆除、爆破期工程;
6)国务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4、审查施工单位建立事故应急预案的情况。
5、协助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管理制度、检查制度、教育制度、例会制度、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等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审查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情况。
6、发现安全事故隐患,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7、对声音指挥和声音作业的现象及时制止。
8、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控制核心,重点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针对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研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好安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参与组织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9、采用检查评分表对安全管理、外脚手架、“三宝”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龙门架与井字架施工机具等项目进行检查评分。
10、严格施行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组成安全施工检查小组,定期对各个检查项目进行严格检查。
11、监理人员进入工地必须按有关安全规范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按公司规定配戴安全帽、衣着整齐、佩戴工牌、穿着硬底鞋等。
第12篇 食堂餐厅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食堂(餐厅)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员工须参加基础卫生培训、持有效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健康证时效为一年。
2.员工(待聘人员)办理健康证须统一组织在指定地点进行体检。
3.员工(待聘人员)健康证办理须本人进行,严禁代检、代查;严格遵守体检注意事项。
4.健康证到期再行体检的员工,检查未合格的应立即停岗,停岗期间禁止进入加工间、禁止与原材料接触。经复查仍不合格的将予以解聘,复查合格者则恢复原岗位工作;待聘人员体检不合格的,不予聘用。
5.员工在岗期间,健康证原件交个人保管,其复印件交食堂、餐厅统一存档管理,以备查阅。
6.健康证到期而未办理的员工,应立即组织办理,直至领取新的健康证后方能上岗工作。
7.卫生监督管人员及各部门负责人须经常对员工个人健康、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8.新员工须经岗前纪律、安全、卫生培训后方可上岗;如因特殊事由未能参加岗前培训的,单位应另行安排时间为其进行“补课”。
9.每年对员工进行两次以上系统的卫生知识培训,每年至少有一次由卫生监督部门指导的培训。
10.单位结合季节特点,每年组织开展突发性传染病、肠道疾病及其他季节性多发疾病专题知识培训。
11.待聘人员参加岗前培训后,经考核未合格的,不能上岗,直至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在职员工参加卫生知识培训,考核成绩将与年终考核挂钩。
10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
27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80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