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三年级的小朋友们写作文时,我发现他们常被“无话可说”困扰。记得有一次,小明写道:“我今天很高兴,因为看到了一朵花,花是红色的,我很喜欢。”虽然简单,但能感受到他的真诚。有时候,他们会把句子写得颠三倒四,比如“跑得快我,像风一样”,这样的小错误反而增添了几分童趣。
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但表达却常常受限于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比如小红描述一只猫,她会说:“那只猫,它的眼睛亮晶晶的,好像晚上天空的星星。”虽然有创意,但“晚上天空的星星”不太符合白天的场景。我们要鼓励他们多观察,多用具体的形容词,比如“绿宝石般的眼睛”。
教作文不是灌输,而是引导。我们可以带他们去公园,让他们亲自感受大自然,然后再写下所见所感。例如,教他们如何描绘一棵树,不必一开始就讲什么“树干粗壮”,可以让他们摸摸树皮,感受它的粗糙,闻闻叶子的气味,这样写出来的树就会生动许多。
作文中情感的流露也很重要。比如,当他们写下“我很伤心,因为我的小鱼死了”,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挖掘,为什么伤心,是失去了陪伴,还是对生命的惋惜。这样,他们的文字就能触动人心。
作者在文中自然地融入了教学实例,展示了教小学生写作的场景。然而,'跑得快我,像风一样'这句略显语法不通,应改为“我跑得快,就像风一样”。
文章以实际教学经历为线索,展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情感表达真挚。但部分例子的描述稍显简单,缺乏深度。
如将“那只猫,它的眼睛亮晶晶的,好像晚上天空的星星”改为“那只猫的眼睛闪烁着,像阳光下湖面跳跃的光斑”,既纠正了不合逻辑的表述,又丰富了画面感。
我们会带他们去户外,让他们亲手触摸大自然,然后用笔记录下细腻的感受。比如描述树木,我们鼓励他们不只是说“树干粗大”,而是引导他们去触摸树皮,感受那份岁月的痕迹,或是闭上眼睛,聆听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让他们的文字充满生命力。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生动的故事激发想象力,《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描写片段可作为学习模板,同时,多读《儿童百科全书》以增加词汇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