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2024年调查关于中国单身青年孤独感指数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19 热度:31

2024年调查关于中国单身青年孤独感指数报告

2024年调查关于中国单身青年孤独感指数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部分

1. 提出背景:简要介绍中国社会近年来单身青年群体的增长趋势,以及随着社会变迁,单身生活方式的普遍化。

2. 研究目的:说明本次调查旨在了解2024年中国单身青年的孤独感现状,为相关政策和社会服务提供依据。

3. 方法概述:描述调查的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二、调查结果

1. 孤独感总体情况:展示调查数据,概括单身青年的孤独感指数水平。

2. 性别差异:分析男性和女性单身青年在孤独感上的差异。

3. 年龄分布:探讨不同年龄段单身青年的孤独感差异。

4. 城市差异:比较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单身青年的孤独感状况。

5. 工作与生活状态:研究工作压力、社交圈子等因素对孤独感的影响。

6. 解决策略:提取受访者对于缓解孤独感采取的主要策略。

三、影响因素分析

1. 社会环境:讨论社交媒体、家庭观念变化等因素如何影响孤独感。

2. 个体因素:分析性格特质、心理适应能力等因素对孤独感的作用。

3. 政策与服务:评估现有政策和服务对单身青年孤独感的缓解程度。

四、案例研究

1. 典型案例:选取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单身青年,讲述他们的经历,以具体例子说明孤独感的体验。

2. 案例分析:从这些案例中提炼出共性问题,进一步解释孤独感的成因。

五、建议与展望

1. 改进建议: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改善单身青年孤独感的社会和个体层面措施。

2. 未来研究方向:指出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如长期孤独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2024年,中国的单身青年群体日益庞大,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孤独感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指标,揭示了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本报告通过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深入剖析了单身青年的孤独感指数,旨在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现象和个体体验。

结尾:

总体而言,单身青年的孤独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涉及多方面因素。通过理解他们的感受,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优化社区环境、提升个人心理调适能力,还是改进相关政策与服务,都是缓解孤独感的重要途径。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研究关注这一群体,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单身青年的社会。

第一篇 2024年调查关于中国单身青年孤独感指数报告2450字

调查时间;20__年_月__日至__日

调查地点:网络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单身青年孤独感指数调查

调查对象:单身青年

_月__日,中国最大的网络婚恋交友运营商世纪佳缘在成立十周年之际推出大型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之《突破“阻爱”,不孤单》(以下简称“世纪佳缘调研”)。据悉,此次调研采用互联网在线定量研究的形式进行。调研时间自20__年_月__日至__日,共有8_656人次参与,经过严格的问卷质量复审,最终筛选出有效单身人群样本67467份。

世纪佳缘全新改版后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手段,让广大青年男女借助婚恋网站真正实现大数据时代的千万里挑一,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根据调研,单身男性的孤独感指数(综合单身人群最近一次孤单情绪发生的比例、时长及程度计算出的数据)高达78.0,远远高出单身女性的68.9。其中内蒙古、山西、黑龙江三地男性孤独感指数最高。“等待合适的人出现”、“自身陷入困境”和“工作太忙”成为阻挡单身人群获得爱情的三大原因,7成以上单身男女表示自己已经丧失追求爱情的驱动力。

年龄“阻爱” ——70后孤单指数最高

“越长大,越孤单”这句歌词成为都市单身男女的真实写照,根据世纪佳缘调研,相比80后和90后,70后的孤单感明显更为强烈,70后的单身男女大多由于工作忙或失败的恋情导致没时间或者不愿意交友,个人生活空间闭塞导致孤单感增多。89%的受调研男性和82%的受调研女性均表示,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自己的孤单感会越来越强。

不过,60后和60前的单身男女却低于这个数据,在对60前男性的调研中,仅有85%的男性表示有孤单感,位于各年龄段最低。这与60后、60前的单身男女大多有过婚姻经历有关。这部分人群多为离异或丧偶,并且已有子女,对家庭的照顾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孤独感。

性别“阻爱”——男人更难爱

据调查,尽管在世俗眼光里男人通常是爱情中占据主动的一方,但是“男追女如隔山”的难度却让不少男性望而却步,选择观望。调研显示,尽管8_%的女性都在等待爱情的降临,但是只有5_%的男性愿意主动出击去寻找另一半,男性在爱情中的角色逐渐发生着改变。

强烈的孤独感阻挡了男性追求爱情的脚步,仅有5_%的80后男性和54%的70后男性表示愿意“主动出击”,略高于90后男性的49%。

不少接受调研的男性都表示,由于怕被拒绝,他们不敢向心仪女性表白,宁可选择上网和看书来打发单身时光。研究发现有声音陪伴加之房间空间小,孤单感也会相对减少。

知识“阻爱” ——低学历让我不敢谈情说爱

和男人相比,女性对另一半的物质和精神要求更高。调研显示,50%以上的单身女性认为男性要有钱、有房、有内涵才值得去爱。尽管男性随着学历增长对自身精神世界丰富程度的要求有所增长,但仍与女性对这点的看重存在很大差距。女性对于“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视程度是男性的一倍。一方面女性不会放弃对爱情中物质基础的要求,另一方面学历越高的女性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高。自卑感成为大部分低学历、低收入男性的“阻爱”:半数以上的的男性表示由于收入在2千以下,“困境”阶段让自己无法恋爱。

根据世纪佳缘调研,九成受调研女性表示,车并不是谈恋爱的必需品,近六成女性更看重男性的工资是否在中上等收入,并且男性比女性更在乎对方是否有一定消费能力。

时间“阻爱”——忙碌成最大借口

低学历人群不敢轻易言爱,高学历人群却没时间谈恋爱。“忙碌”成为高收入高学历男女堂而皇之的单身借口,收入2万以上的单身男女普遍表示,他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单身并不可耻。学历越高,对前途和理想的追求越高,受访的高学历单身男女均表示,他们对爱情的渴望都被忙碌的工作消耗怠尽了。别以为单身男女忙碌工作是为改善生活找到另一半,当他们中的多数人是以“前途、理想”和“挣钱”为工作目的时候,又如何有心情、有能力主动寻爱?

根据世纪佳缘调研,64%的90后受调研单身女性和61%后受调研单身男性表示自己是为了前途/理想而工作,而对于60前、60后、70后、80后,受调研单身男性百分比要超过受调研单身女性,90后的单身女性由于刚步入社会,事业心更重,更看重自己的前途。

亲友“阻爱” ——你的幸福与我无关

和年龄、学历等客观因素相比,来自父母亲友的主观因素也许具有更大“杀伤力”。47%的受调研男性和49%的受调研女性均表示,自己非常在乎父母的意见。当然,也有约_0%的受调研男女认为单身是自己的选择,与其他人无关。

除了来自父母的压力,约6成单身男女表示,自己还会被好朋友秀恩爱所刺激,从而产生孤单的情绪,其中年龄越小,孤单感越强烈。

突破“阻爱” 靠自我

97%以上的单身男女,都会选择“与心爱的ta一起生活”,而不是“一个人生活”。 不论性别、年龄、收入、学历,所有人对爱情的向往都是一致的。爱情的本质,在于让对方感觉到“被爱”,“被爱”的感觉又分为三个层次,“被接纳”、“被欣赏”、“被尊重”。现在人们的自我意识过重,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怎样突破“阻爱”?对于剩男来说,树立自信、提升自己的内涵最为重要,要勇于突破自我,主动出击;而剩女则要考虑重新定义自己的择偶标准,更理智的去寻找另一半,经济基础固然重要,但现实中样样皆备的男人肯定是少数,发掘潜力股,懂得取舍才能找到爱情。 作为单身男女的父母,尽量少给子女压力,想办法帮助自己的孩子理清头绪。

中国的单身男女,特别是身处大城市的他们,似乎陷入了“单身沼泽”。一方面他们表示对爱情的极度渴望,另一方面他们又无能力或者不愿意去主动获取爱情,深陷泥沼无法自拨。据悉,此次报告旨在从单身人群的孤独感、对爱情的渴望、造成单身的原因、希望得到的社会理解等多角度来分析“单身沼泽”的成因。并提醒单身男女们,只有直面自我,突破内心的“阻爱”因素,才能获得对的爱情,不再孤单。

第二篇 中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950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托病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第三篇 2024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650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8日发布《__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烟草流行依然严峻,但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公众对于二手烟危害的认知有所提高。

报告显示,我国人群吸烟率与五年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为27.7%。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2.1%,女性为2.7%。由于人口总数增长,根据当前吸烟率推算,中国现在的吸烟人数比五年前增长了1500万,已达3.16亿。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15.2支,与五年前相比,增加了1支。

与__年相比,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均有所下降。工作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由60.6%降至54.3%;政府大楼从54.9%下降至38.1%;医疗机构从36.8%下降至26.9%;中小学(室内和室外)从34.6%下降到17.2%;餐馆从87.6%下降至76.3%。

调查表明,五年间,公众对各类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有很高的支持度。然而,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没有提高,知晓吸烟导致肺癌的比例接近80%,但知晓吸烟导致其他疾病(中风、心肌梗塞和勃起障碍)的比例分别只有31.0%、42.6%和19.7%。此外,烟草广告和促销仍广泛存在。卷烟平均价格有所上升,但没有跟上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速度。

报告建议,尽快通过国家级全面无烟法规;进一步提高卷烟税率,降低烟草消费;强化控烟宣传,力推图形警示上烟包;落实新广告法、完善慈善法,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加强戒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戒烟能力。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介绍,__中国成人烟草调查于__年至__年期间开展,调查目标人群为15岁及以上中国城乡常住人口,全国共15095名调查对象参与。调查旨在准确了解中国烟草流行状况、估测烟草使用对公共卫生及经济的影响、评估控烟政策的有效性。

第四篇 十三五规划关于中国城市家庭住房消费调查报告1100字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中国住房消费发展报告(1998—2024)》、《中国城市家庭住房消费调查报告(2024)》24日在南开大学发布。报告指出,“一线城市的城镇居民中有超过80%认为所在城市房价非常高或者较高”,“几乎4/5的城市家庭认为当前购房时机并不合适”。

报告基于对我国城市家庭住房消费全面系统的入户调查数据研究而成,样本覆盖全国32个城市,共收集2056个家庭户样本、5201个家庭成员样本,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

对于取消限购,“55.08%的城市居民认为其购房行为不会受到影响”“54.14%的城市居民认为限贷政策不会影响其购房行为”。报告认为,“在住房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取消住房限购、限贷政策对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弹性影响有限,但会对居民住房行为结构产生影响。”报告显示,在城镇居民最希望房贷松绑类型分析中,“降低贷款利率是城镇居民最希望松绑的类型,有39.17%的城镇居民认为利率偏高,希望能够降低贷款率;22.32%的城镇居民希望能够下调二套首付比例。”报告反馈也与今年我国出台相应房地产政策及央行屡次降息相呼应。

报告同时发布的“住房价格风险指数”对全国70个城市近五年的住房价格风险进行了评估,根据指数显示: 2024年,住房价格风险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北京、上海、牡丹江、广州、南宁、昆明、襄阳、锦州、合肥。

在未来家庭住房消费选择中,报告指出,“一线城市的城镇居民中有超过80%还是认为所在城市房价非常高或者较高”,在对于当前住房市场的评价中,“几乎4/5的城市家庭认为当前购房时机并不合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周京奎教授为该项研究主要牵头人,其博士生、硕士生为核心成员;同时,项目邀请包括南开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天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湘潭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教师加入。

周京奎表示,希望该项研究在政府制定住房发展政策,企业制定发展规划,解决住房民生问题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和政策咨询。同时,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建设的发展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中国住房问题研究由市场层面转向消费层面的条件下,希望调查结果能够填补我国城市家庭住房消费领域的空白。

第五篇 2024年6月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550字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管理范文网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阅读!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__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__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__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__元—3000元,为54.12%。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 “不太了解”。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第六篇 中国设计企业生存状态的调查报告5800字

上个星期,英国大使馆文化处和“视觉中国”等单位举办了一场关于“创意精英”的评选活动,作为参赛者我参加了颁奖晚会,在那次晚宴上,我明显地感觉到了两个信息。第一:行业又在洗牌了,与会的企业基本都是这两年涌现出来的新兴力量,五年前活跃在设计舞台上的“著名”企业已经寥寥无几,一打听,不是已经转行就是陷入了高成本的深渊,不能自拔。难道我们的行业如此短寿?最近我拜访了对我有着启蒙意义的一位前辈掌管的设计公司,经营的惨状令我感到非常伤感,50多岁年纪的名师,依然生活在彻夜加班天明提案的生活状态里,我对行业感到恐怖。第二个信息是乐观的:整个行业都在企盼着中国创意产业大势的兴起,振臂呼吁着政府应该给予支持,那种神往的表情,仿佛一幅油画:夜空里悬着一大块烙饼,与明月争辉,人们仰面朝天呲着牙咧着嘴,等待着烙饼的下坠。

过于悲观和过于乐观的情绪代表着行业里两代人的观念冲突,而有趣的是我自己因为年龄和经历的原因,恰恰被夹在了两代人的中间。朝气蓬勃的新生代冲我轻蔑地说:“早该死了,你们这帮没有思想的家伙,要知道自古创意出少年。”疲惫不堪的中年前辈却无限感伤地对我劝告:“年轻人,我们的生存空间实在装不下你那些所谓的理想。”

这种思想的碰撞,令我在这一年对行业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很多思考,这些思考的结果构成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我对行业有话说。

第一:生存现状

我们的行业实在称不上一个像样行业,原因是至今没有几个成功企业化的机构,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运作,至多是一堆小作坊和稍微大一点的作坊而已。那么我们要想振兴我们的行业,使之能够和软件、游戏、音乐、电影并驾齐驱地成为创意产业的一份子,企业化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企业化才能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把目前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总结一下,然后再分析解决之道。

1. 规模小:目前中国的设计企业的规模普遍太小,形成不了规模化发展(目前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不过百人),价值创造不能对投资业产生吸引,是构成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这些公司总是处在没活儿呆着有活儿又干不过来、“有活儿没活儿都着急”的生存状态里。同时企业因为规模太小,导致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差。很多例子都能显示,市场和客户很小的波动,都能给设计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很多知名的设计公司的命运,其实就拴在一两个客户的手里。

2. 管理混乱:我们行业有一个特点,公司领袖们多少都带点艺术家气质,其实恰恰导致了管理上的幼稚和薄弱。公司员工经常以“老大”来称呼企业创始人或者经营者,其实恰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江湖作风。稍有管理的公司,也都大多采用或借鉴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而我们的行业特质又与传统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企业的生产力是建立在物质上的,简单地说也就是靠机器或者经营场所为生产力基础的经营模式,而我们行业的生产力是人,有血有肉、有情感、会疲劳的人,人要比机器脆弱得多,要比机器有主见得多。而我们行业里的经营者经常像开机器一样去使用“人”,肆无忌惮地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制定产量要求,造成了经营者和从业者矛盾的根源。行业缺乏针对创意产业专门设定的有效的、可以复制的管理模式,导致规模稍有扩大效率和利润就大副降低的经营现实。

3. 频繁人才流动:广告和设计行业人才流动的频繁程度,较之其他行业是比较严重的,这种现实导致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互不信任,伤害了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导致了企业普遍采用“榨汁机”式的人才使用制度,这种制度反之又严重地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剧了员工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造成人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公司一年半载就换血一次,行业里很多号称成立十几年的公司,其实追究起来只有三两年的文化传承,因为除了老板和老板娘本人,员工大部分是新来的。而设计企业其实是最需要年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形成企业的风格和思维方式及生产方法的。没有设计思想、没有企业文化传承的公司,即使成立了1__年也是一个新公司,就像我们的那些国产品牌里的“百年老店”,经过公私合营和文化革命之后,它的现在和过去除了一个名字之外,还有什么关系呢?世界上同名的人多了。

4. 恶性竞争严重: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恶性竞争的状态之中,竞稿竞价之风愈演愈烈,因为这种竞争是在没有任何目标和评判标准的状态下展开的,所以设计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供稿数量、降低价格这样的方式开展竞赛,导致了设计企业总是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缺乏修养生息的环境。“下午接案、连夜创作、天亮提案”的现象在行业里屡见不鲜,某企业的提案数量已经从百稿到达了千稿的惨状,这种“悲壮”的经营作风只能让设计公司在客户眼里越来越不值钱,越来越不受到尊重。甚至行业里已经出现了专门为设计企业提供投标方案的下游服务商(一般都是个人或小型工作室),这种愈演愈烈的自我贬低,无疑让作为从业者的设计师永远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奴隶社会里,我们大家摸着良心说,在这种状态下谈得上什么品质?谈得上什么修养?谈得上什么好作品?这是造成近几年中国主流设计公司设计水平下降,行业取费标准不断降低的原因。一个利润越来越微薄的行业,一个工资越来越廉价的行业,一个尊重度越来越低的行业,一个从业人员越来越年轻、缺乏精力和学习欲望的行业,一个混淆了“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行业,是充满希望的行业吗?

第二:劣根之源

一切的竞争,归根结底都不是技术的竞争,解决之道往往都是意识形态的转变。笔者认为目前行业的现状,根本不是市场环境造成的,甚至我们现在的市场远远好过十年前。更不像行业经营者说的那样是从业者素质和责任心下降造成的。造成我们行业现状的罪魁恰恰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经营者们,他们十几年来的经营策略严重伤害了我们行业的发展前途。

1. 贪婪:在我招聘的时候,经常有求职者这样表示他的能力:“我能加班、能吃苦,一连几个通宵我都干过!”听了这样的话,站在我面前的如果是一个建筑工人可能我会敬佩他,但是如果是一位脑力工作者,我为行业感到悲哀。可是这能怨他们吗?难道他们不想得到应有的休息?而现实是即使我们忙活了好几个通宵,结果也往往是不了了之,没有了下文,客户和设计经营者装糊涂,设计经营者和从业者装糊涂,或者彼此抱怨⋯⋯我们这个行业有一句最反人性的行业口号,恰恰道出了老板的贪婪:“百分之一的希望,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什么狗屁话,凭什么让大家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兑换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的可能?其实行业并没有那么忙,并不需要那么多加班,老板们只要不那么贪婪,不去争取那些没谱的机会,该挣多少钱还是多少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 吝啬:“榨汁机”式的用人制度,使我们这个行业给予从业者的福利、社会保障非常吝啬,行业普遍处于没有社会保险、没有加班工资、没有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状态,从业者基本生活在比较动荡不安、没有明朗前途规划的状态里,当然也就不存在企业忠诚度的问题。互不信任、互不付出的局面导致了企业人才流失率逐年攀升,高流动性又坚定了经营者愈加吝啬的观念,周而复始。吝啬还表现在企业经营者给予员工的专业培训方面,因为担心员工“翅膀硬了会飞”,企业往往在专业培训上面给予员工的机会非常有限,甚至基本的设计工具都一切从简,劳动强度不断增加,知识透支的现象也非常明显,使从业者经常领教大脑枯竭的滋味,时间长了不是对行业失去信心就是失去兴趣。

3. 自私:我们这个行业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状,用玩笑的话说就是:“一个公司,一个名人。”意思是说,公司的品牌核心、生产力核心只是老板本人,公司在基础结构建设上,缺乏民主意识,没有为日后的团队建设打好基础。设计从业者没有署名权也就没有机会得到行业的认可,没有自己事业的未来。这种现实造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单一,品牌凝聚力拥有先天缺陷的现实,一旦老板的信誉或能力遭到质疑,马上就会产生对整个企业的信誉危机。

第三:解决之道

其实现实也并不像许多人描述的那样悲观和黑暗,毕竟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包括设计行业在内的创意产业带来飞速发展的可能,但是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停留在只是呼吁政府支持这一种被动乞讨的状态里,健康和繁荣我们行业本身,是至关重要的行动。而我们面对的某些表面看似顽固的问题,比如规模化和人才流失现象,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1. 规模化:我们行业和律师、医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老板既是管理者同时又是主要生产者,这个特点好像注定了企业规模的拓展空间。事实也印证了这个规律:企业规模扩大到超出个人控制能力后,效率降低,质量下降、客户流失等等问题就一定会出现。于是有人经过计算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以某人为品牌或生产核心的设计公司,人数不超过20个是理性的选择,一个有效率的team应该把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但是有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就止步于规模化的大门之外吗?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希望搭上创意产业这一班顺风车的话,规模化是必经之路,而且国际上成型的设计企业规模化模式也不少。

a. 联盟制:我们所知的国际著名设计公司“五角设计”就是一个依靠联盟制成功的设计企业。联盟制的组织结构并不复杂,若干家独立的公司,统一在一个品牌下面,实现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价格体系,联盟者分摊品牌建设成本,联盟成员自负盈亏。在这种形式之下,联盟制的企业成员,一般不在同一个城市里经营,甚至分布在全球,联盟成员个体的规模一般都不大,但是经过联盟之后的企业形象却形成了一个跨地域的大公司。

b. 联合制:联合制的设计企业成员一般居住在同一个城市,但是大家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比如一个平面设计的team与一个摄影team、一个工业设计的team、一个环境设计的team组织在一起,统一使用共同的品牌,统一租用一座比较大的办公室,联合企业成员分摊品牌成本、分摊经营成本,以统一的公司形象面对市场。在北京联合制的设计企业很多,在中国联盟制的企业也有几家,但真正取得了商业成功的并不多,原因还是意识层面上的。其一:品牌的产权最终归属不清且无法变现,没有退出机制,导致联盟制或联合制的成员企业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财力去建设大家共有的品牌,于是没有品牌光环的联盟或联合,在市场上自然没什么竞争优势,大家分享不到联盟或联合后的优势。其次:无论是联盟制还是联合制,归根结底都是议会制,这种制度对成员民主意识的要求非常高,我们行业目前在联盟和联合上面的尝试,失败之处都在于此,我们没有受过如何建立和使用民主的教育,形成不了严谨统一的管理。现实是大家既然互相管不了,那就互相不管,企业很快就进入了“无政府”状态,大家都知道,一个没有管理的团队,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好团队。

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是联盟还是联合或是其他新的形式,都可以较快地实现设计企业的规模化,但是它们的商业成功都在于统一的品牌形象和统一的管理模式,联盟或联合成员如果不能在这上面齐心合力,势必会走到分道扬镳的道路上。

2. 品牌建设:我们这个行业是帮助客户成就品牌的行业,我们的从业者也都号称是“品牌专家”,但行业里,真正拥有自己良好品牌形象的企业寥寥无几,能够主动投入去建设和推广设计品牌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而设计企业的品牌价值恰恰是和取费标准、受尊重程度密切相关的条件。笔者认为设计企业一定要在品牌建设上增加投入,推广别人先从推广自己开始。

3. 建设团队:“懂得自己无能的老板,是真正优秀的老板,懂得依赖员工的企业,是可以做大做强的企业”,而我们行业的老板们恰恰又是一群多知多懂的专家,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是团队建设失败的直接原因。站在人才大量流失的现实面前,老板们不应该总是抱怨员工如何如何忘恩负义,相反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企业的用人政策,是否有利于员工的未来发展?其实作为一个企业,想留住人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a. 完善福利制度:福利制度(包括:社会保

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甚至是商业保险)是员工应得的权利,是可以让员工拥有安全感的企业关怀,它比临时奖励、吃吃喝喝、称兄道弟要实在得多,设计企业应该尽量完善地让员工加入到社会福利的体系里,这是企业的义务,也是一个人才流失率低的企业的标准配制。

b. 培训制度:设计企业一定要摆脱“榨汁机”式的用人思想,为员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给员工创造学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体会到收获,并且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来补充工作带来的知识透支。

c. 支付加班工资:客户怎样、市场怎样那些都是老板自己的事,与员工无关。员工的薪金只有承担法定工作时间内工作的义务,肆无忌惮地加班只能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增加员工对企业的怨言,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得不偿失的事。老板可以算算帐,你强迫员工加班得到的收益到底有多少?你彻夜赶稿竞标的成功率到底有多高?而这种行为恰恰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d. 不开空头支票:带好团队最重要的是不说兑现不了的话,许多老板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随便承诺,过渡消费员工的想像与期盼。这样的行为即使可以带来一点眼前利益,最终还是会让老板颜面扫地,导致员工越来越不相信老板的话,其实就是“狼来了”的道理。

4. 科学管理: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管理,管理带来的秩序,会让人群更加拥有效率。但是管理绝对不是管制,是不能建立在怀疑、监视、奴役的立场上制定的条文。有效管理是要建立一种秩序、一种习惯,一种方法,让它们有利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这个行业的管理,有时候真的是令人感到汗颜的,比如说作息:因为不能按时下班,于是没办法按时上班,连老板都干到半夜,早上起不来,你如何要求员工不迟到?有的老板就住在办公室,员工早上来了看见老板的第一幕便是:洗练刷牙,如此形象怎么让人尊重你?办公室肮脏无比、员工蓬头垢面、老板怒发冲冠、部门长偷奸耍滑、ae指桑骂槐、客户恶言以对、设计师有口难言⋯⋯这些都是设计公司里经常上演的一幕幕闹剧。

而一个设计企业所需要的秩序却恰恰是有条理的、安静的、优雅的、舒适的、彼此尊重的、天天向上的⋯⋯建立这种秩序,是老板的功课和义务。

有句话这样说:无论脚下的路走了多远,不要忘记出发的目的。我们大家共同走进这个行业,是因为少年时我们对它的兴趣和爱好,而我们今天的痛苦和无奈,是因为在途中迷失了自我。你讨厌的客户就不要去服务他,不尊重你的客户就不要去服务他,不付钱的客户就不要去服务他,不令你快乐的工作就不要去服务他⋯⋯听到这里我猜很多人都会骂道:站着说话不腰痛,哪里有那么多美事?但我想用一句老话回答你:宁倒生意不倒行市。行市是行业之本。我还想说一句,即使你愿意受这份罪也没关系,但别强加在你员工的头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员工并不欠你什么。

第七篇 中国家具行业市场调查报告7500字

截止到2024年,国内共有家具企业5万多家。广东家具、川派家具、浙派家具等都各出奇招抢占销售渠道和市场。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足也成为不争的事实:现时国内5万多家家具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年销售额在10个亿以上的家具企业如凤毛麟角,市场份额能够占据1%的家具企业几乎没有,行业集中度非常低。产品同质化、消费成熟、利润下降等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国内家具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中国家具行业中,各种品牌鱼龙混杂,但至今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寡头。在2024年央视的招标会上,也出现了家具企业的身影。

从消费者对家具品牌认知情况来看,宜家的总体知名度达到了78%。北京、上海的消费者对于宜家的认知度都很高,分别达到96%和99%。宜家在进驻广州1年多的时间里,就在广州取得了85%的高知名度。宜家在中国取得了如此的佳绩,归功于其成功的品牌策略。面对宜家这个竞争对手,国内的品牌也在努力追赶。天坛、曲美、标致等来自北京品牌在北京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在广州,家具

市场中各自品牌力量比较均衡:红苹果(87%)、宜家(85%)、皇朝(82%)、联邦(78%)、欧派(76%)这5个品牌的知名度比较接近,形成品牌知名度的第一集团。而成都依然是本土品牌的天下,八一家具(98%)、青田(88%)、全友(65%)等品牌体现出地区优势;宜家成都店已于2024年底开业,相信这将会对成都家具品牌的格局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变。

2024年国家质检总居和名推委认定的5个弹簧软床垫床垫类“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凤阳集团“凤阳”、浙江花为媒集团有限公司“花为媒”、 喜临门集团有限公司“喜临门”、湖北联乐床具集团有限公司“联乐”、广州穗宝家具装饰厂“穗宝”

2024年国家质检总居和名推委认定的4个家具行业板式类“中国名牌”产品:成都市全友家私有限公司生产的“全友”牌板式家具,深圳市大富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富之岛”牌板式家具,深圳天诚家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红苹果”牌板式家具,江门健威家具装饰有限公司生产的“健威kinwai”牌板式家具;

2024年国家质检总居和名推委认定的9个实木家具类“中国名牌”产品:大连华丰家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丰”牌实木家具,北京天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天坛”牌实木家具,廊坊华日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华日”牌实木家具,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联邦”牌实木家具,华鹤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华鹤”牌实木家具,月星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月星”牌实木家具,美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美克·美家”牌实木家具,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双叶家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叶”牌实木家具,北京曲美家具有限公司生产的“曲美”牌实木家具

2024年国家质检总居和名推委认定的8个沙发类“中国名牌” 产品:烟台吉斯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吉斯”、杭州海龙家私有限公司“顾家kuka”、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左右”、山东凤阳集团“凤阳”、浙江花为媒集团有限公司“花为媒”、成都市全友家私有限公司“全友”、东莞市富宝沙发制造有限公司“frandiss”、敏华荣家具(深圳)有限公司“芝华仕”

家具品牌传播途径:

家具卖场和口碑是最有效的两种品牌传播途径

家具卖场和亲朋好友介绍是消费者了解家具品牌的主要途径。78%的消费者是通过家具卖场,60%的消费者通过亲朋好友介绍了解到家具品牌。这告诉家具企业,卖场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必须抓紧,同时也应该注重建立良好的口碑。

比较宜家及红苹果这两个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发现宜家将报刊杂志和户外广告两个宣传渠道运用的非常成功,通过这两个途径认识到宜家的消费者比例均达到25%,而通过这两个途径认识到红苹果的消费者比例还没有超过10%。但红苹果在亲朋好友介绍这个途径的表现则要优于宜家。每个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探索最有效的品牌宣传途径。对宜家而言,向特定消费群派发目录手册的方式比其他形式的广告更加廉价和有效。

家具品牌形象评估方式:消费者主要通过产品质量来评估家具品牌,可靠的品质是品牌建设的基础

有 86%的消费者会通过产品质量来评估家具品牌的形象,通过广告数量来评估品牌的消费者比例仅为13%。这再次提醒家具企业,在建设品牌的过程中,不能本末倒置。产品品质不能忽略。只有让消费者感受到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品质,才能建立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单纯地靠广告、靠包装并不能解决问题。另外,消费者也逐渐开始关注产品的设计,有51%的消费者会从产品设计来评估品牌的形象,这也对企业的原创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家具品牌使用情况:

北京和上海,消费者难挡宜家魅力;本土品牌坚守广州、成都优势市场

在北京和上海,消费者难挡宜家魅力,宜家成为两地消费者使用率最高的家具品牌,其在北京和上海的使用率分别达到14%和18%。在北京,本土品牌“天坛”表现不俗,以12%的使用率紧贴宜家,宜家和天坛两个品牌一同组成了北京家具市场的领军集团。在上海,宜家继续保持着其竞争优势,与05年相比,“宜家”在上海的使用率上升了11%,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品牌的距离。

作为家具厂家传统优势市场的广州和成都,本土品牌依然坚守阵地。金海马凭借其成熟的销售网络,以19%成为广州地区使用率最高的家具品牌;红苹果、皇朝、联邦等广东品牌也充分显示了其本土优势,在广州地区的使用率分别为12%、10%和7%。八一、青田、全友等成都品牌,在自家门口也显示出强劲的实力,这三个品牌在成都的使用率分别达到11%、9%和6%。但随着宜家业务在广州和成都不断深入,相信将掀起两地家具市场新一轮的竞争热潮。

消费者的家具品牌意识薄弱,家具品牌推广工作大有可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4城市中,消费者使用的家具有20%是无牌或杂牌的家具,这显示现在还有相当部分的消费者并没有形成消费品牌家具的习惯。同时,消费者对于已购家具品牌的记忆度也很低,他们购买的家具当中,有22%他们都不记得是牌子。这显示,家具企业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以提高消费者在家具品牌方面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消费品牌家具的习惯。

家具风格:现代简约和中式古典成为主流的家具风格,欧式古典风格的个性化得到认同

在调查中,我们对消费者现在使用的装修风格和家具风格进行了了解。在询问消费者家具风格时,我们采用了影射技术,给消费者提供了现代简约、中式古典、欧式古典、自然风格、美式涂装5种风格的图片,让他们选出与其家装修、家具风格最相近的图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讲究家居的整体搭配。在装修风格和家具风格的选择上,更趋于和谐统一。分别有超过3成的消费者选择了现代简约和中式古典两种装修风格。

现代简约和中式古典成为现时使用比例最高的两种家具风格,两种风格均有27%的消费者使用;这两种风格的使用很大程度是因为其价格合理,总花费在5万元以下的家具中,都是以现代简约和中式古典为主,这两种风格形成了中低花费家具的主流。

欧式古典家具融合了历史与人文,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内心对古典文化的追求。这类家具的个性化已得到消费者

的认同,有接近30%的消费者会选择在卧室单独使用欧式古典的家具以体现自己的个性。另外,欧式古典家具占据着中高端市场:随着花费的增高,选择欧式古典家具的比例也不断增高。可以预见,随着家具文化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欧式古典家具的魅力将会吸引更多的中高端消费者。

自然风格的家具,强调自然和原木本色,迎合了人类回归自然的需求。美式涂装家具,通过突显木材本色,体现复古和回归自然,营造出一种自然、淳朴、怀旧的生活氛围。这两类风格的家具都有较高的附加值,但在国内市场,其价值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自然风格的家具在花费2万元以下和花费5万元以上的家具中各占了一定的比例(分别为22%和15%),说明这种风格的家具在市场上还没有形成清晰的价值定位;而美式涂装的家具现时还没有太多的消费者使用。家具企业可以加强对自然风格和美式涂装家具的宣传和推广,让消费者能感受到这类家具的真正魅力。

家具使用满意度:

消费者对现在使用的家具满意度较高,不满意方面主要与油漆有关

消费者对现在使用的家具都感到比较满意,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共达到95%。消费者不满意的地方集中在:家具的硬度不够(3%)、容易掉漆(2%)、油漆味太重(2%)等;这些不满的方面都与油漆有关。在选购家具的过程中,尽管油漆并不是消费者明显关注的一个因素;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油漆的品质却是消费者最容易感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对家具的评价。这也给家具企业带来启示,不能忽略了油漆的品质;另外,家具企业也可以考虑提供一些修补的服务,提高消费者使用家具的满意度。

家具更换年限:消费者普遍计划11年后更换现用的家具,“家具老化”和“款式过时”是考虑更换的原因

总体来看,消费者计划更换家具的平均年限是11年多,其中有63%的消费者计划更换家具的年限为6—10年;在4个城市中,北京消费者计划更换家具的平均年限为8年半,为4城市中最短,成都消费者计划更换家具的平均年限最长,超过13年。现时美国消费者更换家具的平均年限为4年左右,德国消费者每5年就会更换部分的家具。

在家具更换的时间上,中国消费者与欧美国家消费者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分别有64%和51%的消费者会因为“家具老化”和“款式过时”而考虑更换,消费水平提高、搬迁、喜庆等因素并不是促使消费者更换家具的主要原因。但是可以预见,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更换家具的年限将会逐渐缩短。

消费者搜集家具信息的渠道:

家具卖场是消费者搜集家具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

有97%的消费者会通过家具卖场来搜集家具的信息,同时也有67%的消费者认为从这个渠道搜集回来的信息是可靠性最高的。卖场作为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窗口,对其进行建设和管理是非常重要且必须优先的工作。卖场管理不是单纯的改善购物环境,除了硬件上的工作外,也应该加强对导购、服务方面的管理,把卖场管理的工作做到细节上。

消费者选购家具时的考虑因素:

质量、款式是消费者选购家具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45%的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最主要考虑家具的质量;有27%的消费者最主要会考虑款式。而仅有4%的消费者会以品牌作为选购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再一次体现出消费者家具品牌意识薄弱的现状。

消费者对家具的环保性能的态度:

家具环保性能日益受到关注,油漆是判断家具环保性能的因素 家具的环保性能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有63%的消费者选择从油漆去判断家具的环保性能。在调查中也发现,尽管对环保的关注度很高,但因为缺乏相关知识,令消费者在判断产品环保性能的工作中显得非常被动:有77%的消费者只是简单使用现场闻气味的方法去判断,45%的消费者会参考厂家提供的质量证书。然而,消费者对环保认证的了解也非常有限,有31%的消费者完全不了解现时国家有哪些家具环保认证。相关协会机构或家具企业可以主动对消费者进行家具环保知识方面的宣传,改变消费者现时被动的局面。

消费者购买家具的时间:

消费者购买家具的时间集中在装修施工全部结束以后

总体来看,消费者都会在装修之后才购买家具。有53%的消费者购买家具的时间为装修施工全部完成之后;其中北京和上海的消费者购买家具的时间更多在装修施工快要结束时,要比广州和成都的消费者要早。而消费者开始关注家具则是在装修施工即将结束时,从开始关注到购买结束历时大概1个半月。从消费者开始关注和购买家具的时间我们得到启发,家具企业可以尝试一种与装修建材商家合作的销售模式:与装修建材商家合作进行双向优惠等促销方式,在消费者进行装修时就开始创造家具的销售机会。

消费者购买家具的地点:

本地家具市场优势明显,为消费者购买家具的主要地点。打造卖场知名度、吸引更多实力品牌进驻成为致胜的关键。

本地家具市场、国内连锁卖场和家具品牌专卖店是消费者接触较多的3类家具卖场。在购买家具时,78%的消费者会去逛本地家具市场,另外分别有56%和40%的消费者会去逛国内连锁卖场和家具品牌专卖店。消费者选择卖场时更多是“慕名而至”的情况,卖场知名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6%的消费者购买家具的主要地点在本地家具市场。28%的消费者购买家具的主要地点在国内连锁卖场。卖场的知名度、卖场中的品牌数量和交通问题是消费者选择购买场地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本地家具市场已经不再是“便宜、低档产品充斥的卖场”,这主要是近年来在各地也出现了不少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本地家具卖场。例如北京的集美家具大世界、广州番禺的大石家私城等。本地家具市场对消费者的吸引之处在于其进驻的品牌较多,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不同类型的卖场有各自的竞争优势。对国际连锁卖场而言,除了在打造知名度上建立了优势外,其良好的购物环境也赢得了不少消费者;而国内连锁卖场则与本地家具市场一样,因为其进驻的品牌较多,选择空间较大而吸引到消费者。

从消费者对卖场的评价,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在卖场建设方面的一些策略。首先,卖场必须保持一定的知名度,这是消费者选择的前提。因此,加强宣传,打造知名度,建立良好口碑非常重要;另外,卖场也应该在服务上做文章。例如为消费者提供贴心的导购服务,对于一些离市区较远的卖场,也需要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交通和送货服务。

家具花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家具消费水平相当,消费者在卧室家具和客厅家具的花费相对较高

消费者在家具方面的平均花费为2万6千元左右;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消费者在家具方面的平均花费比较接近,成都消费者的家具平

均花费则比其他3个城市显著要低,仅为20000元左右。这主要与各地的收入、消费水平,以及销售的产品档次等因素有关。另外,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的房价涨幅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在装修、家具方面的花费。这个现象值得各家具企业关注。

消费者在卧室区域(卧室一和卧室二)和客厅家具的平均花费相对较高,这3个区域家具的平均花费都超过5000元;而餐厅、书房、厨房等区域家具的平均花费则都在5000元以下;上海消费者在卧室一家具上的花费为4城市最高,达到8300多元,而广州消费者在客厅家具上的花费也比其他3城市明显要高,为9200元。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各地消费者的一些消费习惯,为家具企业的产品定位和确立目标市场提供依据。

家具购买方式:购买成品家具成为主流

总体来讲,消费者还是习惯购买成品家具。在消费者过去1年新添置的家具中,有82%都是直接购买的成品家具,消费者在成品家具上的平均花费达到2万2千多元。在4个城市当中,上海消费者较热衷于从厂家那里订做家具,厂家订做的家具达到27%;广州消费者则习惯在装修时现场加工一些柜类的家具,现场加工的家具达到11%,平均花费超过1万元,远远超过其他3城市消费者在现场加工家具上的平均花费。

卖场中家具的陈列方式:消费者更喜欢按照家居实际使用时的情况来陈列家具

对于卖场中家具的陈列方式,有一半的消费者更喜欢以一个家的形式去陈列家具。家居空间现在越来越讲究整体的搭配,消费者也喜欢购买整套的家具,而不喜欢零散拼凑;另外,消费者也更加关注家具与装修风格的搭配,家居饰物的选择。利用实际家居的情况去布置,可以很好地帮助消费者去实现家居空间的和谐搭配,也有助于以一站式的服务去帮助消费者节省选购家具的时间。国际连锁卖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宜家卖场里就有一个个独立空间,里面全部是按照现

实的家来布置,消费者不单在当中可以选购家具,还可以将搭配的家居饰物也同时购买了,这让消费者感觉非常方便。

家具导购方式:消费者更喜欢导购在他们有需要时才提供服务 在进行家居专业人士定性研究时,我们发现很多厂家要求导购在消费者进店后就进行全程贴身跟进。实际上,消费者在逛卖场时,并不喜欢导购在旁边喋喋不休地介绍。86%的消费者喜欢自己先逛,在有需要的时候才咨询导购。家具企业应该考虑引入消费者喜欢的导购方式:导购在关注进店消费者的同时,也要保证能让他们静心逛店,在消费者有需要的时候,才为他们提供专业的介绍和咨询。

产品介绍内容:消费者希望导购能够提供产品的款式、材质和环保等信息,导购的介绍需要向专业化和多样化努力

消费者期望导购能够给他们介绍产品的款式、材质和环保方面的信息,与现时导购提供的产品介绍内容基本一致,但需要加强对产品环保性能、油漆等信息的介绍。另外,消费者认为导购对于产品的

介绍比较简单和表面,这再次提醒家具企业需要注意对卖场导购的培训,以塑造导购的专业形象。同时,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家具的文化气息,导购在介绍产品时也应该加入这部分的内容。另一方面,导购介绍产品的方式也比较单调,主要以口头介绍为主,体验比较少;因而我们也应该发掘更多的介绍方式和体验活动,令导购的介绍更生动和更有说服力。例如厂家可以与底材以及油漆的供应商联合一起,做一套体验的工具或样板,让消费者直接去看,去摸,去体验。这样的做法比单纯的展示质量证书更令人觉得可信。

除了通过导购来做介绍,我们也可以参考宜家的做法,为家具

配备产品标签,将产品的信息公开和透明。这种做法将有助于减低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的顾虑,并且节省了时间。而消费者希望能在标签上提供家具材质、所用油漆以及环保方面的 信息。

家具促销方式:折扣为促销的法宝,需要探索新颖的促销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目前家具厂家和卖场一般都会集中在销售旺季或黄金周期间进行促销,主要的促销方式是以折扣为主。消费者认为最有吸引力的促销活动是“折扣”和“现金返还”,这两种促销活动可以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带来11%—30%的影响,可见促销活动的影响力不容轻视。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有34%的消费者是没有遇过任何的促销活动,这个现象值得引起关注。

另外在促销方式上,厂家和卖场也应该探索更多新的形式来吸引消费者。例如,在新建小区组织团购活动、与装修建材商家合作举

行联合促销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向。除了在价格上做文章外,厂家和卖场也可以利用文化情结来打动消费者。如广州美居中心就曾经举办过以“新家居、新文化、新品味”为主题的house文化节。在文化节上,美居中心向消费者展示了不同文化主题的家居展示,令消费者体验到不同的家居文化氛围,成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家具服务:消费者能享受到基本的售后服务,需要挖掘新的形式来提升服务的附加值

消费者在购买家具后,享受的都是非常基本的售后服务,例如送货、安装等。送货(21%)和包退包换(17%)是消费者认为最有吸引力的服务。在提倡细致服务的今天,在满足了消费者基本的服务需求后,需要考虑服务广度和深度。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消费者是否愿意付费购买能体现出服务的价值,消费者愿意付费购买的前三

位服务为:家具翻新(44%)、保修期过后,定期上门保养(34%)和保修期过后,定期上门检修(20%);但现时这些服务并没有太多的提供,这类服务可以作为家具企业和销售商提升服务附加值的切入点。家具企业和卖场也可以考虑拓展服务的范围,加强家具售前和售中的服务:如北京就有家具卖场推出为消费者设计家具搭配方案的一站式服务,卖场会派工作人员上门,根据房屋装修风格、尺寸等因素为消费者选择搭配的家具。这项服务受到一些因工作忙、不能花太多时间去选购家具的消费者的欢迎。

第八篇 中国股民状况调查报告1850字

中国股民状况调查报告

截至 20__年 12月底, 中国 a股总市值已达 24. 27万亿元 (折合 3. 57万亿美元 ), 成功超越日本, 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按照 20__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规模 33. 53万亿元计算, 资产证券化率在我国已经达到了 72. 36%左右。 a股有效自然人账户数量达 1. 179亿, 其中最近一年参与交易的账户有 6 576. 33万户, 投资额在 1万元以上的账户占比 68. 85% 。 这表明我国个人投资者作为股市的主体力量, 已经成为庞大的群体, 其行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我们就20__年散户投资者的仓位变化、投资收益、投资策略,做出了详尽的分析,这充分反应了散户在20__年的投资行为变化。以下是相应数据与调查结果:

1.20__年股民基本情况

通过对20__年股民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股民中男女比例分别占75.49%和24.51%。与20__年的调查数据相比,女性股民占比有微小增加,增加1.14个百分点。在股民年龄分布上,34岁以下股民占比,20__年比20__年减少了

6.4个百分点;同时,45岁以上股民占比增加了5.3个百分点。

2.股民学历和职业分布变化

20__年,股民中拥有本专科学历的仍然占比最大,为56.5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4.42%,比__年提高0.36个百分点;同时,初中以下低学历的股民比例占__.30%,比__年增加0.82个百分点,20__年高低学历两极分化略有放大。与20__年相似,20__年股民的主体前三位依次是:企事业单位普通职员,占29.87%;自由职业者占17.47%;单位中高级管理人员占11.05%

3. 股民收入水平

20__年,月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股民比例占到71.66%,比上年减少3.87个百分点。月均收入在4000~8000元之间的中等收入股民比例较上年提高2.06个百分点达到20.12%。

4. 20__年股民投资行为分析

(1) 股民股龄及在股市中投入的资金量

参与20__年调查的股民股龄分布比较均衡,其中股龄在3~5年的最高,为22.71%;__年以上股龄的占17.39%,股龄不足一年的占12.76%。对比__年的调查,20__年老股民参与程度比新股民高一些。20__年股民投在股市上的资金量构成比例与__年相比变化不大,只是资金量在5万以下的股民比例略有增加。

调查数据显示,与20__年相比,超过半数的股民在20__年增加了在股市中的资金量,其中大幅增加资金的占16.21%,小幅增加的占37.18%,而减少资金量的约有15.76%,另有30.85%股民维持资金量不变。

(2)20__年股民投资盈利情况分析

20__年股民在股市上的投资收益明显不如20__年。20__年投资亏损的股民比例比__年多了将近19个百分点,同期,盈利的股民比例则低了21个百分点。不但如此,在各个亏损程度分级上,20__年的比例均高于__年;而在各个盈利分级上,20__年的'比例均低于__年。

(3) 盈利股民主要的投资策略

20__年a股市场走势出乎绝大多数机构和股民的预料,操作难度远远大于20__年。反映到股民具体的策略上,我们对比20__年和20__年发现,股民波段操作的操作节奏和准确度不如__年,逢低买入中期持有的比例也远低于__年。仅从股民20__年操作策略上分析,“逢低买入,中期持有”或许能增加股民的赢面。而频繁的“快进快出,短线操作”则有风险,亏损的股民中进行“快进快出,短线操作”的比例高于盈利的股民。

5. 极少数股民参与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

20__年参与股指期货操作的股民占全体的比例只有0.80%,表明普通股民尚难通过股指期货来对冲投资风险。参与融资融券的股民比例略高于参与股指期货的,比例为0.82%,也不足1%。20__年有0.44%的股民同时参与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

6. 手机已成为股民重要的炒股工具

调查数据显示20__年超四成股民已经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炒股。具体比例为41.14%。我们预测随着3g应用普及,这一趋势会愈加明显。股民在使用手机炒股时,关注度比较高的是信息的安全性,其次是产品服务和性能稳定性,第三是使用资费。

调查表明, 20__年股民在股市上的投资收益明显不如20__年。20__年股民盈:平:亏的比例大致为6:2:2,而20__年这一比例大致为4:2:4。

对尽管20__年股民投资收益明显不如预期,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发现:看多2024年股市的股民比例达到61.82%,看空的只有__.83%,另有27.35%的股民看平。具体来看,预测2024年为结构性牛市的比例高达35.27%。

20__年55.21%的股民将维持现有的资金投入量,计划增加投资的股民比例是计划减少投资的3倍。只有3.38%的股民准备出局。随着财富积累的增加,股民将会持续加大在股市上的资金投入。超过五成的股民20__年加大了股市上的投资,有约31%的股民表示在2024年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与此同时,只有13%的股民有减少投资或撤资的意向。

经过调查,我们认为: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越来越成熟规范。只要具有较好的赚钱效应,广大股民一定会对市场充满信心,股民的资金会源源不断进入市场。

第九篇 双十二中国网购用户调查报告1100字

双十二又到了,关于关于中国网购用户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整理的范文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8333个有网络购物行为的住户和网民(简称网购用户)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如果不网购,用户仍会购买的商品(服务)金额占网购消费的78%;剩下的22%是由网购刺激所新产生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网络零售渠道,这部分消费就可能不会发生。

分类别看,服务类网购替代率高于实物商品类,耐用消费品类网购替代率高于非耐用消费品类。20__年,服务类网购替代率为86.5%,其中飞机票和火车票网购替代率高达91.6%;耐用消费品网购替代率为79.3%,其中多数商品的网购替代率都在80%左右,只有工艺品和收藏品这类非生活必需品的网购替代率相对较低,仅为54.1%;非耐用消费品网购替代率为73.9%。

调查显示,在网购用户网购总额中,实物商品所占比重接近八成,其中,非耐用消费品所占比重为46.9%,耐用消费品所占比重为31.3%;服务类消费所占比重为19.4%。

分具体类别看,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在全部网购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接近30%,明显高于其他商品;手机和手机配件、家用电器所占比重均为8%,并列第二位;食品饮料烟酒和保健品、飞机票和火车票、餐饮旅游和住宿、个人护理用品等所占比重也都在5%以上;汽车也在逐步进入网购商品的行列,其所占比重为 2.5%;家政家教和保姆等生活服务由于进入网购时间不长,所占比重仅有0.2%。

从网购商品占比来看,城乡居民网购商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差异不是很大,特别是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类在城乡居民网购总额中都占有最大份额。城镇居民网购侧重于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家用电器、手机和手机配件等,比重分别为27.6%、8.3% 和8.1%;农村居民网购侧重于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手机和手机配件、食品饮料烟酒和保健品、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等,比重分别为37.5%、7.5%、 7.1%和7.1%。

调查显示,网购对促进居民消费作用明显。使用网购后,49.3%的网购用户增加了购买商品的数量,53.7%的网购用户增加了消费支出,并有48.4%的网购用户表示在今后一段时期会提高网购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

价格便宜是选择网购的首要因素。在回答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中,有74.6%的网购用户选择价格比实体店便宜,68.2%的网购用户选择足不出户,节约时间,43.7%的网购用户选择商品(服务)品种丰富,可以进行充分的比较,34%的网购用户选择可以随时随地购物。网购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和习惯,七成以上网购用户因为网购而减少了外出购物次数。

调查显示,86.4%的网购用户对网购体验表示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13.1%的网购用户表示一般,仅有0.5%的网购用户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满意率较高群体具有城镇居民、女性、高学历、中年、工作稳定以及中高收入等特征,这也是网购比较活跃的群体。

第十篇 中国法治建设遇到困难的原因调查报告1900字

我国在当前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在法制建设、普法宣传、严格执法等方面颇有成绩。然而,仍然存在大量法律不被尊重、得不到有效实施的现实状况。如今我国走向法治的最大困惑在于:传统的文化积淀依然深刻地存在于国民心理之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进而影响着已经颁布的法律制度的实现,导致许多法律在生效后并没得到较好的实施。我国的法治建设可谓步履维艰,困难重重,本文试着从熟人社会、人治社会、传统道德方面找出其原因。

一、熟人社会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乡土社会已经远远不是那个传统的、不流通的、礼俗的社会。从全国范围来看,完成了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只是沿海少数农村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乡村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是处于农耕社会时期,大多数中国人仍然生活在转型初期的乡土社会。在转型初期的乡土社会中,以户为单位的经营方式与沿袭久远的封建社会经营方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家庭仍是核心,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的农业生产仍无法冲破封闭的壁垒,血缘、地缘关系的根基虽然有所动摇,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转入工业、商业、运输业,但农民终究离土不离家,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仍然把根扎在乡土社会,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关系仍是乡土社会的主导关系。

农村与城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人员流动性的差异。农村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与外界交流很少、社会组成人员较为稳定,因此,虽然从整体来说,当代中国社会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日趋淡薄,正由熟悉人社会迈向陌生人社会,但具体到农村,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这种趋势似乎并不明显,熟人社会仍是这些地方的主要表现。受生产力水平等其他因素限制,村民生活和交往的环境具有小而稳定的特点,人与人交往异常紧密。此时,外界的评价对个体行为产生了强有力的约束,道德层面的要求成了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人们不需要《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的保障,就能够确信交易的安全性,不需要《刑法》的警戒和惩罚就能够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性。人们的信誉保证机制、刑罚实施机制完全建立于熟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和私力救济层面之上。在这种秩序环境下,法律的介入反而让村民觉得麻烦,多此一举,简直就是画蛇添足,还充满了不可预期性,甚至效力还远远低于他们心目中的法。

当然,无论怎样,今天的乡土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曾经浸润在礼法文化中的乡土社会,面对现代化的冲击、社会的变迁逐渐失去了礼治的基础。然而,当法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慢慢填补礼治退让出的秩序空白之时,却又遇到了难以想像的障碍,生长在异域文化土壤上的法律体系有着它的科学性,但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却似乎难以开花结果。

二、人治社会 贱讼情结

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以皇帝的中央集权、君无戏言而延续。皇上就是法,言出法随。一切制度因皇帝的兴趣所好改变,皇上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诸法合体、以刑为主。封建思想的束缚以及刑罚的威慑作用,一直影响着现在的一部分人。

中国古代民间有着深远的贱讼、厌讼或者无讼的传统,广大民众往往以息事宁人为由而回避诉讼,长期以来形成了忍字为先,委曲求全的心理。到了唐宋明清之际,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繁荣,曾几度出现过诉讼膨胀、健讼之风兴起的情况,终被封建正统视野下的舆论打压得无力生存,无疾而终。可见,这种回避、轻厌诉讼的贱讼情结甚为难解,而我国古代历史总体而言诉讼不兴的局面也因此得以形成。

在大多数统治者看来,诉讼纷争的提起在于小民当忍不忍、礼义教化未宣所致,是道德水平下降的表现。统治者曾对争讼有过唇舌细故而致争,锥刀小利而兴讼的评价,表明了其以争讼为耻的态度。所谓得己且己,莫妄兴词。一到讼庭,终身仇敌。璨相报复,无有休期。坏产破家,多由于此。 可见,当时正统视野下,那些受过儒家思想教化的人认为词讼可免则免,能用别的方法解决就尽量不要对簿公堂。提起诉讼有诸多弊端,不仅使得争讼者自身家破人亡,怨怨相报永无穷尽,而且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败坏社会伦理道德,威胁社会的安定。因此,统治阶级大力倡导和为贵,克己修身,对民众进行伦理道德教化,使邻里、家庭自相慈爱以达到息讼,维护社会安宁的目的。再者,封建家长制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以家长处理纠纷的习惯,家丑不可外扬,家族礼法排斥提起诉讼。我国古代从西周时候起就建立了亲亲的礼治原则,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为基础的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规范家族成员的不同地位,并提出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理想状态。经过演变和发展,最终形成了贯穿我国整个封建历史的封建家长制。这种家长制在唐宋明清等封建盛世表现都颇为突出,以至于今天在我国某些落后地区还可见其遗风的影响。

第十一篇 80后、90后中国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700字

在520被许多年轻人赋予我爱你寓意的日子,一份新鲜出炉的《80后、90后中国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82%的单身青年因为缺少勇气而不去恋爱,76%的适婚青年有恐婚心理。

该报告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百度大数据、金六福酒业联合发起,通过街头问卷、互联网调查等形式,共收到超过3万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的95%。在地域分布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受访者超过50%,其他以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受访者居多,职业分布上普通白领与公务员比例最高。

在针对受访者婚恋状况的调查中,65%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处于单身状态,只有26%的受访者表示已经结婚。在身边剩男剩女数量问题上,接近80%的受访者认为剩男剩女处于多数状态。

对于单身状况,其中82%的单身青年选择因为缺少勇气而不去恋爱。在成为剩男剩女的原因上,有7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是因为缺少勇气。

有65%的青年受访者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91%的青年男女认为婚姻是件压力很大、很麻烦的事。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在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父母压力的影响下,年轻人很难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婚姻上。

对于结婚的重要前提条件,有63%的青年男女认为物质条件满足是结婚的重要前提。稳定的感情不再是结婚的最重要因素。

有高达76%的适婚青年表示有恐婚心理。面对恐婚,除了对结婚高成本的恐惧,也有对婚后生活状态改变的担忧。在如何看待恐婚问题上,认为缺少勇气、不敢结婚的有超过60%,其次也有50%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压力过大。

报告认为,针对当前适婚单身青年的恐婚现象,既要宽容对待他们各自的选择,也要倡导当代青年勇敢结婚,大胆去爱。

第十二篇 中国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1500字

中国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一) 研究目的1. 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2. 将成果广而告之,以此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渲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年廿四谢灶: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丰足及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廿八洗邋遢: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去病。

※年三十晚要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日,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意义。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得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后,晚辈向长辈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说例如「碎碎(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年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年初二是出嫁女而回娘家的时候,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年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话说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诸神由天界重返人间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重临人间。

※年初五开市日:年初五可将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开铺,发红包,以求大家工作顺利,而一些过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过回平时的日子。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贴窗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

《2024年调查关于中国单身青年孤独感指数报告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