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综合报告 > 开题报告
栏目

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4-08 热度:69

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

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怎么写

1. 确定选题:选择一个与专业领域相关且具有研究价值的题目,确保该主题有足够的文献支持,同时也要考虑到个人兴趣和导师的建议。

2. 文献综述:广泛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引用主要研究者的工作,并分析他们的方法和结论。

3. 研究目的:清晰地阐述研究的目的,说明为什么这个课题值得探讨,它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对理论或实践有什么贡献。

4. 研究方法:详细描述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实验设计等。确保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 研究步骤:列出进行研究的具体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每个步骤都要有明确的时间表。

6. 预期结果:预测可能的研究结果,说明这些结果如何支持或反驳现有理论,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

7. 论文结构:简要介绍论文的章节安排,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

8. 参考文献:列出所有参考的文献,按照规定的格式正确引用。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部分:

1. 引入话题:简洁地引入选定的主题,解释其重要性和研究背景。

2. 提出问题:明确指出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挑战,使读者明白研究的价值。

3. 概述目标:概述研究的主要目标,让读者知道你打算做什么。

结尾部分:

1. 总结要点:回顾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但避免使用“总结”等词,而是通过简洁的语言重申研究的核心点。

2. 展望未来:提及研究的潜在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展示研究的延续性和前瞻性。

3. 结束语:以积极而专业的态度结束,表达对完成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第一篇 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1450字

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意见1:

该生对选题与老师进行了充分讨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参考了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选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论文的设计。

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

指导教师意见2:

该生通过与课题组成员和老师充分讨论,参考了许多文献,确定了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的课题。本课题初步确定的电路原理图合理,设计思路基本明确,通过设计和研究可以提高开发电子产品的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课题的设计。

同意该课题开题。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

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

1、开题报告中的选题理由和意义、研究计划(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即论文内容框架、研究目的、拟解决的难题、参考文献)必须真正体现学生对论题的把握、思考和资料占有情况。

2、在资料收集方面,必须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期间图书资料借阅和cnki期刊网下载的便利条件。借阅的图书由于受借期限制,应于离校前复印需要参考的内容。下载的期刊文章应保存于u盘,并建议学生打印出纸质文稿以方便写作时参考。

3、开题报告中的论文研究内容视为论文提纲初稿,可要求至一级标题,学生离校前(至迟不得超过2月上旬)应另交包含二级标题或更详细脉络的正式提纲。教师同意论文提纲后,允许学生在后期写作中微调,但主题内容不得偏离已确定的选题。

4、开题报告中不写论文写作各阶段的.时间要求(时间要求由教师在论文任务书中下达)。

5、开题工作一律由指导小组统一进行。指导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①学生在选题理由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与拟解决的难题方面,对论文主题的把握程度和思考情况。②资料占有情况,指导小组要检查学生复印纸质图书资料和下载期刊网文章(注意:caj或pdf格式文章,而非网页文章)情况。对于纸质图书资料,著作类应至少复印封面交指导教师留存备查,期刊类应复印所参考文章的全文,并另复印参考文章的首页交指导教师留存备查;对于下载的期刊网文章,应用u盘将下载的全部文章拷贝给指导教师留存备查。③检查是否仍存在重题情况。

6、达不到开题要求的,指导小组应责令学生修改开题报告、补足资料,于学生离校前另行开题。

7、开题报告形成过程中,选题可做学科内调整。开题报告获得通过,选题即不得再行改动,否则即会出现论文与开题报告不一致。特殊情况下,如确需改动选题,必须按上述要求,重新整理材料,并由指导小组组织第二次开题。

8、开题报告通过后,指导教师应尽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该任务书按要求一律由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教师根据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结合教师对论题的思考,填写“论文内容”;在“论文要求”一栏中,主要就论文的写作方法(例如,是侧重理论分析推演还是实证研究,还是二者结合)、应重点论述的问题、防止出现的问题、各阶段时间安排等方面提出要求。

9、学生离校后采用电子信箱与教师交流的,学生发送及教师修改后的的提纲、文稿,应采用粘贴附件的方式。教师向学生发送电子邮件应在发送设置中选择“保存已发送邮件”,以备检查。学生返校后,所交文稿应一律为纸质文稿,教师修改过的纸质文稿,学生在上交新稿时必须一并交给指导教师留存备查。上述指导、修改工作的主要内容,教师注意随时填写过程检查表备查。

系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将在放假前进行论文指导中期检查,开题报告和有关资料是检查的主要内容。

第二篇 开题报告字体段落格式1900字

开题报告字体段落格式

1.论文(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用a4纸单面打印,页面设置:左边距、右边距、下边距均为2.5厘米;上边距为2.8厘米。页眉、页脚均为2厘米。论文(含任务书)及附件装订成一册,一式两份。

2.页眉从正文开始。页眉左端顶格为论文标题,论文标题用宋体五号字。若为开题报告或文献翻译则在标题后面加上“/开题报告或/文献翻译”。右端右对齐为页码,用五号阿拉伯数字。

3.正文(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用宋体小四号,应当达到15000个字左右。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段落设置为“单倍行距”,所有段落开头均缩进2个字。数学公式用斜体,按章节编号,如第2章第3个公式为(2-3),并与段落右边线对齐。

45.每一章另起一页,章节采用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例:1,1.1,1.1.1)。章名为一级标题,位于一页的首行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距为0磅,与紧接其后的文字或二级标题间距为12磅。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左对齐,断前距12磅,段后距0磅。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左对齐,段前距12磅,段后距0磅。

5.图表要有名称,表名位于表的正上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名位于图的正下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表按章节编号。例如:表2.7为第2章第7个图表;图3-1为第3章第1个图。图表不要跨页。凡引用的图表,需在图表名后用相应的中括号〔 〕加以标注,(如:〔1〕)。这里的标注号应与参考文献的序号为同一个号。

6.封面及任务书等由学生到(校图书馆一楼)装订处购买,封面不得复印。并在装订处装订论文。

7.除封面外,第一页是任务书,任务书下达时间是:按申请写作时间。

第二页是中文摘要(至少150字)。“摘要” 两字为黑体小二号,居中,设置段前为102磅,段后为12磅。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小五号,缩进2个字,后面的内容用宋体五号,一般用3-5个词组即可,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关键词与摘要相距12磅(即设置段前12磅)。中文摘要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第三页是abstract(至少500印刷字符),“abstract” (用times new roman 粗体小二号),内容用times new roman 五号。keywords用times new roman 粗体小五号,后面的内容用times new roman五号,与英文摘要内容同样相距12磅。英文摘要顺延“中文摘要”页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第四页为目录。“目录” 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目录页顺延“abstract”页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目录依次为:摘要、abstract、正文(要求列出一、二级标题,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参考文献、致谢、附件1:开题报告、附件2:文献翻译(中、英文)。页码数字用小四号。

说明:中英文摘要和目录并非正文,不要设置页眉!

8.参考文献位于正文后另起一页,与正文连续编页码。“参考文献”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参考文献主要格式如下:

书籍:[序号]作者名(用逗号分隔).书名.版本号(初版不写).出版社名,出版年,引用页码

提示:结束处不要加句号!

例:〔1〕胡玉明,高级管理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1页

期刊:[序号]作者名(用逗号分隔).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特别提示:凡论文中引用过的参考文献须按照顺序依次在正文引用处进行标注,标注方法:位于引用处最后一句话的句号内,具体操作:在工具栏打开格式-字体-上标。(例:如〔1〕)。

9.致谢页位于参考文献之后,与正文连续编页码,“致谢”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

10.附件1:开题报告(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五部分,各部分之间不需另起一页)

开题报告的标题居中,用黑体小二号粗体,段前距和段后距均为0磅。标题下为:专业、(准考证号)、姓名,均为黑体四号并居中。

说明:开题报告的.标题应为论文题目,而不是开题报告四个字!

开题报告中紧接着是摘要(只需中文)和关键词。“摘要”和“关键词”用黑体小四号,“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包含3至5个词组,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这里摘要和关键词均不需要开头缩进。然后是正文,正文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为12磅。

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中,一级标题不需要另起页,一级标题设置段前、段后均为12磅,其余格式与正文同。

注意: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的页码要根据正文的页码进行连续编码。

11.附件2:文献翻译(中、英文)25000个字符左右,先中文(可比照论文格式),标题应为所翻译文章的标题,用黑体小二号粗体,居中。这里文献翻译标题下面是原文作者的(英文)姓名,用小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中文译稿结束后空两行注明外文资料来源,文字内容为“外文资料来源:书籍/期刊(按参考文献格式)”,资料来源结束处不要点句号!空2格写:某某译。字体用宋体小四号加粗(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右对齐。

第三篇 物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400字

题目:苜蓿叶蛋白提取及物理性质的研究

一、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苜蓿乃“牧草”,产量大,价格低廉,其粗提物——叶蛋白不仅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为45%~65%,包含人和动物全部必需氨基酸和一些稀有氨基酸,而且富含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叶黄素以及多糖、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促生长发育的未知因子等。氨基酸组成合理,口感好,极易被消化,营养丰富且有降血压、血脂及胆固醇等多种生理功能,将其开发为保健品原料前景诱人,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苜蓿叶蛋白(leaf protein concentrates)包括绿色的叶蛋白和白色的叶蛋白两部分,绿色的叶蛋白一般只能作为饲用蛋白,而乳白色的叶蛋白可作为食品蛋白添加剂。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人体的必需氨基酸模式较为近,组成也优于其它植物蛋白。苜蓿叶蛋白用作饲料是优良的蛋白源和天然添加剂,可代替鱼粉和豆粕,用于食品可以改进人们的膳食营养成分,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同时,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医疗作用,引起世界各国营养学家的极大关注,随着人们对牧草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牧草已成为提取膳食纤维的重要原料。

本实验以苜蓿草粉为材料,通过直接加热法、酸化法、乳酸发酵法等不同方法,用不同的加水量、浸泡时间、加热温度和ph值等处理提取苜蓿叶蛋白,并通过凯氏定氮测其氮含量,以寻求工艺,以及研究苜蓿叶蛋白的溶解性、吸油性、乳化性及其稳定性等物理性质。

二、毕业设计(论文)提纲

1 绪论

1.1 苜蓿概述

1.2 苜蓿的食用价值

1.3 苜蓿叶蛋白的营养价值

1.4 叶蛋白提取及其性质的研究现状

1.5 叶蛋白的性质研究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 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苜蓿叶蛋白提取的技术路线

2.2.2 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优化

2.2.2.1 直接加热法

2.2.2.2 酸化法

2.2.2.3 乳酸发酵酸法

2.3 苜蓿叶蛋白物理性质的研究

2.3.1 苜蓿叶蛋白的溶解性

2.3.2苜蓿叶蛋白的吸油性

2.3.3苜蓿叶蛋白的乳化性及其稳定性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3.1.1 直接加热法

3.1.1.1不同水浴温度对叶蛋白提取率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3.1.1.2不同水浴时间对叶蛋白提取率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3.1.1.3 不同料液比对叶蛋白提取率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3.1.2 酸化法

3.1.2.1不同ph值对叶蛋白提取率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3.1.3 乳酸发酵酸法

3.1.3.1 发酵酸与苜蓿液比例对叶蛋白提取率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3.1.4 叶蛋白提取工艺方法及条件的确定

3.2 苜蓿叶蛋白的物理性质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三、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及进度安排

本课题拟在研究苜蓿蛋白提取的不同方法及苜蓿蛋白的物理性质。

1. 采用直接加热法,设定加热时间、加热温度、料液比等实验参数,测定苜蓿叶蛋白的提取率,找出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参数。并掌握相应检测仪器的使用以及相关实验技能。

2.酸化法提取苜蓿叶蛋白,设定不同的ph值,测定苜蓿叶蛋白的提取率,找出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参数。并掌握相应检测仪器的使用以及相关实验技能。

3.乳酸发酵法提取苜蓿叶蛋白,并掌握相应检测仪器的使用以及相关实验技能。

4.凯氏定氮法测定所的苜蓿叶蛋白的含氮量,并掌握相应检测仪器的使用以及相关实验技能。

5.对比几种方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提取率、含氮量,找出提取苜蓿蛋白的参数及方法。

6.研究苜蓿蛋白的溶解性、吸油性、乳化性及其稳定性等物理性质

进度安排:

20__年11月 资料检索与收集及准备实验材料

20__年12月-20__年1月 实验阶段:采用不同方法(直接加热法、酸化法、乳酸发酵法)提取苜蓿叶蛋白,比较,确定提取工艺

20__年3月—20__年5月 实验阶段:进行苜蓿叶蛋白物理性质的研究,研究其溶解性、吸油性、乳化性及其稳定性。

20__年5月—20__年6月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

20__年6月 论文答辩

四、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潘巨忠,张波,朱亚克,薛旭初,苜蓿食用价值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24(6):105—107

王峰,刘振虎,卢欣石,苜蓿叶蛋白产品利用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1998(14):238—242

[3] baranlak b,karas m.antio_idative properties of chlomplast concentrates obtained by various methods from lucerne juice[j].journal of animal and feed sciences,2000,9(2):397—405

[4] 阎巧娟,李道娥,刘向阳,郭佩玉,韩鲁佳,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条件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2(6):92—95

[5] 秦春兰,涂海根,从苜蓿中提取蛋白的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8,10(3):17—19

[6] 周青平,魏臻武,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j],草业科学,2024(7):23—25

[7] 薛琳,刘青广,唐慧,田丽萍,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2):152—154

[8] 周志宇,付华,张洪荣,苜蓿中叶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9(4):13—15

[9] jones wt. et al. large-scale isolation of fractionⅰleaf protein(18s) from lucerne(medicago sativa l)[j]. j. agric. sci.,1976(86):495-501

[10] 刘晓颖,姚红谊,张媛媛,苜蓿叶蛋白的分离及性质研究[j], 安微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3):92-93

[11] 杨富裕,周禾,苜蓿在粮食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9):28—30

[12] 田丽萍,刘青广,刘刚,苜蓿叶蛋白提取方法及开发前景[j],草业科学,2024,6(2):39—41

[13] 李道娥,刘向阳,韩鲁佳,阎巧娟,加热法提取叶蛋白的工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8(3):238—241

[14] 王峰,紫花苜蓿叶蛋白四种提取工艺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24,1:53—56

[15] baoshan sun,jorge m,ricardo da silva,etal critical factors of vanillin assay for catechins and proanthocyanidins[j].j.agric.food chem,1998,46(10):4267—4274

[16] 韩春梅,张新全,杨春华等,苜蓿叶蛋白的开发利用现状[j],草业科学,2024,22(9):23—27

[17] 李道娥,加热法提取叶蛋白的工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8(14):238—242

[18] 邓勇,沈群,卢山等,叶蛋白的提取工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2(6):88—91

[19] 张艺,苜蓿叶蛋白抗氧化功能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24(2):51—54

[20] 薛正莲,刘艳,杨浩;植物叶蛋白的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20(2):70—73

第四篇 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900字

课题名称: 理论力学创新应用zme型多功能实验台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测试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人才聘用的市场化,都对毕业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养和训练毕业生的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课题研究的基本目的。

机械振动是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整个力学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机械振动指机器或结构物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在工程中,存在着很多振动现象。如飞行器与船舶的振动、机床与刀具的振动、各种动力机械的振动等。机械振动降低了机器的动态精度和性能,机械振动会使机器产生交变载荷,这将导致机器使用寿命的降低甚至酿成灾难事故。共振现象是工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共振区内振动都很强烈,会导致机器或结构过大变形,造成破坏。因此有效地进行振动隔离或减振设计,消除和抑制振动的消极影响,是机械振动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研究机械振动的意义体现在发展振动理论、防范有害振动和利用有益振动等方面。

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极大地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要求设计出性能更好的机械设备,由此导致机械振动力学的发展和研究。研究机械振动学的理论与方法,解释机械结构系统中各种复杂运动现象,实现大型复杂装备振动与噪声的有效控制,充分利用振动现象,是提升机械装备性能的重要手段,而机械振动系统测试是研究机械振动的重要手段。

机械振动测试是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中许多动力学问题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以用来求解机械结构的动力学参数:阻尼、固有频率等。其目的:一是寻找振源,减少或消除被测量设备和结构所存在的振动;二是测定结构或系统的动态特性以便改进结构设计,提高抗震能力。

研究机械振动是防范有害振动的迫切要求。工程中有大量的振动问题需要人们研究、分析和处理,特别是现代机械产品向着高速化、精密化、轻型化、微型化和大型化等方向发展,使得振动问题更加突出,对防范振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速化的机械产品设计中,为了满足高速化机械产品的设计质量,动力学分析方法从动态静力分析发展到动力分析和弹性动力分析。例如,汽车的高速化推动了对整车振动和传动系统振动与噪声的研究等。在精密加工领域,机械振动是影响加工质量和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时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机械振动是振动利用工程的迫切要求。在许多行业,振动机器和仪器已经用来完成各种不同的工艺过程,如成形、筛分、整形、诊断等。电话机、谐振器、各部门使用的各种类型的振动机、医疗设备中的核磁共振、振动诊断技术等都是对振动原理的实际有利应用。对这些振动现象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规律,并进行有效的利用,则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振动利用工程学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仍然需要发展和开拓新的领域。

对机械振动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正因如此,机械振动系统测试实验在生产和科研等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控制振动,将振动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就需要我们了解振动的特性和规律,对振动进行测试和研究。

许多工程实际振动系统够可简化为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来研究,它是研究复杂振动系统的基础。进行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测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其来研究复杂振动,进行机械或结构的振动分析和振动设计,来控制振动的危害,利用有益的振动,合理利用机械振动特性,创造性地设计动力机械,造福人类,也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研究机械力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研究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振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二、国内外机械振动理论的进展概况

(i) 机械振动概述:在机械动力学领域,机械振动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理论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振动产品及技术成果。如机械表、光导纤维通信技术、医用ct、振动诊断技术、振动输送机、 振动筛、激振器及振动控制技术等。这些产品及技术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地质、能源化工、核工业、土木建筑、海洋、航空航天、交通运输以及其它领域和各个技术部门。

对机械振动的研究起始于17世纪60年代对钟摆微振动机理的探索。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梁和板等结构件的振动是力学界研究的热门。20世纪初,人们关心的机械振动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避免共振,因次,研究的重点是机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的确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动机、发电机和汽轮机的出现,高速转子引起的振动问题变得突出起来。20世纪60年代,线性振动基本理论已经建立起来。20世纪30年代,机械振动的研究开始由线性振动发展到非线性振动。20世纪下半叶,非线性振动理论得到飞速发展。到20世纪中叶,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理论已经建立起来。20世纪50年代以来,机械振动的研究从规则的振动发展到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才能描述其规律的随机振动。

在最近一个时期,科技工作者对许多非线性振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近30年来,对混沌运动现象的揭示及对其展开的研究工作,被认为是当今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和重要成就之一。此外,随着自动控制理论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多自由度系统的计算和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许多非线性振动问题可以借助数值计算与数值模拟方法予以解决使得非线性振动问题的解法向前推动了一大步。振动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使振动分析成为机械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工具。信号分析方法,尤其是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出现成为现代振动测试、故障诊断技术的基础。现代的振动测试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信号分析方法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1988年,美国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提出了“软件即仪器”的概念,开启了虚拟仪器研究的先河。20世纪60-70年代专家系统出现,其首要目标就是用于基于振动检测的故障诊断。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80年代后已经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不仅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成功应用于航天、土木及车辆结构的振动控制领域。

20世纪以来,迅猛发展的航空、航天、机械、车辆、船舶、土木、控制、通讯等工业,促使人们对机械、结构、电路中的振动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这使得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振动理论形成了完整体系,非线性振动理论得到了很大发展,随机振动、流固耦合振动、振动与噪声控制、振动测量与系统建模、转子动力学、包装动力学等一批分支学科从无到有,形成了广大工程师可用来解决问题的振动学。

目前,线性振动理论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非线性振动,甚至是混沌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非线性振动的研究工作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并且已经解决了理论上和工程应用方面的诸多问题。但是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需要对其进行更深的研究。

国内振动研究概况: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已经明确记载了共振现象。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内学者张阿舟同研究生联名发表《频率辨》论文,对单自由度粘性阻尼线性系统的各种特性频率:固有频率、自然频率、(位移)振幅共振频率和加速度振幅共振频率作了精辟的分析,从理论上澄清了它们各自的含义和特定的界限。

我国学者陈予恕院士是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在中国发展的主要代表。他和加拿大学者w.langford在1988年提出了c-l方法可求出整个参数空间中的周期解。该方法的理论意义在于:统一了世界文献对非线性参数激励系统似乎矛盾的结果,建立起系统分岔解的拓扑结构和系统参数之间的全面联系,从而突破了非线性振动理论发展的瓶颈。

我国学者朱位秋院士在1998年撰写的专著是当代关于随机振动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他关于非线性随机振动的研究构成了一个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hamilton理论体系框架,为解决工程中一系列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关键问题提供了一整套全新而有效的理论方法。张广军等通过双稳duffing 振子的随机共振及其矩方程的分岔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随机共振的机制。

1999年,我国学者刘世龄、张佑启、陈树辉和徐兆四人提出了“强非线性振动的增量谐波平衡法和推广的摄动方法”。谢建华等建立了两自由度含间隙振动系统对称周期碰撞运动的poincare映射方程。张天侠等在同步振动系统耦合效应研究中导出了系统形成同步的耦合条件,给出了振动同步系统结构参数设计和选择的工程方法。

(ii)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任何一个实际的振动系统都是无限复杂的,为了能对之进行分析,一定要加以简化,并在简化的基础上建立合适的力学模型。在简化模型中,振动体的位置或形状只需用一个独立坐标来描述的系统称为单自由度系统。

单自由度系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系统。其重要性,一方面在于在很多实际问题都可简化成一个单自由度系统,从而直接利用对这种系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于它具有一般振动系统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多自由度系统和连续系统乃至非线性系统振动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在理论分析中,利用它的直观、简单,可以把握振动系统的许多基本性质。

以弹簧一质量系统为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对研究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有着非常普遍的实际意义,因为工程上有许多问题通过简化,用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理论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同时对多自由度系统和连续系统的振动,在特殊坐标系中考察时,显示出与单自由度系统类似的性态。因此,揭示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规律、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复杂振动系统奠定了基础。

1.单自由度系统的无阻尼自由振动:是以正弦或余弦函数或统称为谐波函数表示的,以其静平衡位置为振动中心的简谐振动。

式(1)就是无阻尼自由振动的微分方程,是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方程。

第五篇 如何写开题报告?7650字

如何写开题报告呢?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撰写的预演和雏形。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题报告也就意味着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然而,由于研究生对开题报告准备或认识不足等原因,许多开题报告看似形式完美,即大多有研究问题、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假设、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等的呈现,但在开题报告形式规范的背后却潜藏着一些误区,严重影响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急需引起应有的重视。

误区一:把研究理由当作研究问题

开题报告的首要任务是要清晰地阐明研究问题,其道理无须多讲,因为任何研究都是对问题的研究,而不是对知识的宣讲。因此,在开题报告的答辩会上,老师经常追问的是你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此时,多数研究生会流露出一脸迷茫、困惑的神色。一方面,研究生深知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心里又犯嘀咕:开题报告写了那么多内容,尤其是有专门的问题提出 或问题缘起,难道老师还没有看出研究问题来?其实,这里的奥秘在于有的研究生只是在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中阐述了研究的必要性,错把研究理 由当成了研究问题。比如,《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在问题提出中,阐述了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的理由有三:

① 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其论述,无论是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是网络给德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抑或 学生的思想状况很不乐观,都旨在表明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教育性的融合。通过揭示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特点为 德育渗透提供了可能性和语文的教育内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条件,无非是想说明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可行性。

③运用叙事的方法研究教师的课堂 教学成为教育研究者的追求。其阐述的要点是课堂教学框架---教育叙事的依据和课堂教学的场景---教育叙事的源泉。这些观点也只能表明运用叙 事对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进行研究的契合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自从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打通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以来,就无须再论证教 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更何况,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本来是要阐明研究问题的,而大谈特谈研究的理由则不仅有违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的初 衷,而且使下面的阐述(比如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而要想走出把研究理由当作研究问题这一误区,首要的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研究问题。通俗地讲,研究问题就是困惑或矛盾,是在理论或实践中 存在但还没有探究或解释清楚的疑问,它主要有三种表现:

①现有的研究根本没有意识到或发现的新问题。比如,教师特岗计划实施所带来的问题,随迁子女的教育 问题等。可以说,社会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总会涌现出一些新专题研究的教育问题。

②已有的研究还没有运用或运用得不够成熟的视角和方法。对于同一教育现象或事实,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给予重新阐释和研究。比如,教师成长的叙事研究,相对于原有的哲学思辩,就是试图通过叙事揭示教师发展的一种新的研究路径。

③研究者直觉地预感到可能成立的新观点(相当于研究假设)。比如,对于新课程改革所引发的重视或轻视知识的争论,有学者则认为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异议也许并不是重视或轻视知识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理解知识的问题。换言之,判断一个问题能否成为一个研究问题的标准是,研究的对象要么是一种新的教育现象,要么是从一个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来看,已有的教育现象呈现出了新的面貌,要么是已有的教育现象呈现出新的变化,反之,就不适合进行研究。

因为研究的解题不是考试的答卷,它不是对已有答案的再现,而是 对未知问题的尝试性解答。就《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而言,则可以从描述语文教学道德教育的缺失表现及其相关研究对叙事研究这一方法的忽视谈 起,进而提出拟要研究的问题。

诚然,研究问题的确定并非灵机一动地拍脑袋,它大多要经历研究方向的确定、相关文献的研读、研究问题的初定与研究问题的论证等反复酝酿、孕育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选题之初,研究生通常是在已有的知识积累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而大致确定一个研究方向或领域。

此时,研究问题只是一种宽泛、朦胧与模糊的意识,而这种宽泛、朦胧与模糊的意识还需要借助相关文献的研读才能够逐渐清晰、明确与具体。因为相关文献的研读会告诉研究者在某一研究领域,学 者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只有清楚了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或缺陷,研究问题才能初定下来。而开题报告就是在研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选题的必要性和创新性进行的学理分析,即对初定的研究问题的再认识、再分析和再论证。

误区二:把主题编织当作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之所以撰写文献综述,并不是为陈述某一主题的相关内容,而是通过呈现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澄清拟要研究的问题,或者说,是依托已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来衬托出自己研究的意义。因此,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理应围绕着拟要研究的问题,阐述别人在该问题上已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进而通过揭示这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指明努力的方向。倘若研究问题相同,则应着重阐述已有研究是通过什么方法、选取什么样的材料进行的,并侧重指出自己的研究试图运用其他研究方法或材料的理由。

但无论是揭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有待解决 的问题,还是阐明自己试图运用的其他研究方法或材料,其目的都是要通过相关研究成果的叙述来映衬出自己的研究的价值。由于研究生不清楚文献综述的要义,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大多写成了主题编织,即围绕了某一研究主题罗列相关的文献,其样式是某学者就某主题说了些什么,某学者就某主题又说了些什么,某学者就某主题还说了些什么。

比如,《论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其文献综述就简要地概述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马丁布伯的对话理论和保罗弗莱雷 的对话理论。这种仅仅将文献的作者、题目、核心观点一一列出,而没有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文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做法,看 似完整、深刻,但深究起来,这样的文献综述只是与该研究的主题相关而已,除了告诉别人一些相关的知识外,并没有衬托出自己研究的独特价值。

也就是说,与既有的研究相比,本研究试图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是赞同,还是反驳某种已有的观点?若是赞同,需要充实哪些新的事实材料?若是反驳,其原有观点的缺陷是什 么?自己的观点如何超越已有的见解?即使赞同,到底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其根据何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此文献综述却只字未提,从而使文献综述变成了 主题编织。

而要想走出文献综述主题编织的误区则需要转换路径,把主题编织转化为问题先导。问题先导即以拟研究的问题为中心,充分、全面地展示、陈述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都说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追问和解答,或者陈述对已解决问题所采用的不同的研究方法或材料。

它与主题编织的根本区别在于组 织、阐述已有研究成果的主线、目的与思路的差异。问题先导以拟要研究的问题为主线,主题编织则以拟要研究的主题为主线;前者以澄清、凸显拟要研究问题的价值为要务,后者则以告诉别人就某一主题都研究了什么为旨归;前者是用已有研究成果来衬托出拟要研究问题的价值,而后者则只是勾勒了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自然,问题先导的文献综述需要搞清楚拟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拟要研究的问题又包含着哪些子问题,各个要解决问题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倘若拟要研究 的问题及其包含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了,那么问题先导的文献综述大致可分为拟要研究的核心(母)问题的学理澄清、各分(子)问题的逻辑阐释和拟 要解决的各种问题的重申。

比如,在《论教育学研究的价值生成》中,作者通过回顾已有研究成果对教育学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陈述,进一步概括为无论是正确处 理意识形态与教育学研究关系的思考,还是弥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裂痕的努力,抑或是异域教育理论的中国化、原创性诉求,其最终目的无外乎提升教育学研 究的价值,而如何提升教育学研究的价值才是上述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也是目前元教育学研究有待深入探讨、系统论证的一个问题。

这样就通过对已有文献 的综述澄清、衬托了如何提升教育学研究的价值这一拟要研究的问题的价值。但这个拟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如果既有成果已经解决,或者说,对于该问题,研究 者倘若未能发现没有解决的问题,则该研究仍然没有价值。

于是,在对各分(子)问题进行陈述时,作者分别综述了在教育学研究与意识形态、教育学研究与异域教 育理论、教育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等分问题上,学者们都说了些什么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本研究拟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凸显了本研究的价值。

最后,根据对各分(子)问题的分析,再次重申拟要研究的各种问题的意义。可以说,问题先导的文献综述不仅可以在搞清楚别人就 某问题已解决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深入研讨的基础上避免了主题编织的错误,而且还能衬托出拟研究问题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廓清了所研究问题的意义。

误区三:把研究方法的列举当成研究方法的运用

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对研究问题的基本观点 是开题报告的基本要素。换句话说,开题报告至少要告诉读者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以及预期结论是什么等内容。如果说问题提出和文献综述是旨在阐明研究问题的话,那么研究方法则是阐释如何解决拟要研究的问题的。而阐释如何解决拟要研究的问题并不是列举各种研究方法,而是展示研究方法的运用。但是,多数开题报告对于研究方法的阐述存在着简单列举的弊端,错把研究方法的列举当成了研究方法的运用。

比如,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历史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简单摘抄些各种研究方法的阐述,从而把研究方法的运用变成了研究方法的讲解。更有甚者把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杂列在一起,诸如列举调查法、访谈法、质的研究和叙事研究等,而不知质的研究、叙事研究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范式。质的研究通常是与量的研究相对而言的,它常采用调查研究法尤其是观察法和访谈法;叙事研究也不是与调查研究并列的研究法,与叙事研究并列的通常是实证研究。况且,调查法如果不特别注明是问卷调查,那么通常意义上的调查法就包含着访谈法。

而要想走出研究方法列举的误区,最佳路径是研究问题准备如何解决就如何叙述和呈现。比如,调查法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拟如何解决,就如实地描述和展示出来。因为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的区分是人为的,某一问题的解决总是蕴涵着解决该问题的某种方法,而某种方法也总是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法。

只有当人们就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时,才会产生解决了什么问题与如何解决该问题的区别,才有了问题与方法的区分。而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就是用来陈述研究问 题如何解决的,它与拟要研究的问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虽然许多研究方法有着比较广泛的适应性,但是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角度、路线、方法 往往也不同,因此,研究方法的阐述不仅仅要与拟要研究的中心问题(由问题的提出来完成)相对应,而且要与研究内容中的具体问题基本对应。

因此,在阐述研究 方法时,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对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加以归类,然后根据各类问题设计适合的研究方法。如果无法做到如此精细的话,至少也应该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所需要的研究方法作出讨论。当然,解决某一问题,不仅需要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而且需要一套运思框架。其实,从研究方法的功能上看,众多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划分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① 获取研究资料和对资料作形式处理的方法。比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均属于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而对资料(文字、数据、音像记录等)作形式 处理的方法则有量化和非量化的方法。②搭建理论框架和论证/阐释观点的方法。

比如,理想类型法、系统法等就具有搭建理论框架的功能,而体现分析论证和理解阐释的典型方法则有人种志研究、叙事研究、阐释学研究、概念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个案研究等。③指导研究的理论视角,即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特定角度。而对某一研究视角的选择也就意味着对一套特定话语系统,即一套从基本概念、命题到方法原则构成的理论话语的运用。比如,博弈论、人力资源理论、交往理论、人性论、复杂性理论等。而搭建理论框架和论证/阐释观点的方法以及指导研究的理论视角大多以研究方法论或研究思路的方式呈现在开题报告中。相比较而言,选择什么样的理论视角,确定怎样的理论框架,对于开题报告的质量来说,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虽然开题报告作为学位论文的预演和雏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实属正常,对于这些认识误区也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或者上纲上线,但如果这些认识误区不能得到及时矫正,使之延伸到学位论文中,则会对学位论文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因此,走出开题报告撰写的误区不仅是为了提升开题报告的质量,更是为了完善学位论文的品质。

文科博士如何写开题报告

1开题与评审

着手写博士开题报告前,首先要明确写开题报告的目的:一是为自己,通过开题论证明确清晰的论文大纲,搭建基本研究框架,做好基础工作,为正式的论文写作热身;二是为开题报告评审委员会,通过评审听取其他专家意见,扩展思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顺利通过评审,拿到正式开始论文写作的资格。

写给评审(国外是upgradecommittee,国内是评审专家)的开题报告目的是向考官们展示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我提出的研究问题很重要且很有意义;二是我有能力独立去完成对所提问题的研究。

具体评审的方式,国外高校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学系的博士培养为例,博士候选人在入学后的第一年年末,需要经过一个开题审核(first year review,也称upgrademeeting),只有审核通过了才能算正式进入博士研究阶段。候选人需要提交三份材料: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prospectus),一页纸的博士论文目录和内容摘要,和一0000字左右的论文(one substantial piece of writing)。

国内高校以北大、清华为代表,有双重考核制度,在开题之前还有一个中期考核,规定书目笔试面试,通过之后才可以参加开题。其他高校大部分目前仍然是单一的开题会评审制度,以南开大学文学院为例,在开题会上接受评审的是每一位博士候选人的开题报告,包括《选题报告评审表》和开题报告全文两部分,对字数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至少在2到3万字左右。

2结构与要点

回到开篇所提的开题报告两个核心要义,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和作者的研究能力,开题报告要始终围绕这两点展开。接下来分为国外版(限定字数)和国内版(不限字数)具体来谈如何写作。

国外版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学系3000字的开题报告为例,首先是导言(introduction),虽然只占15%左右的篇幅(400字左右),但却很重要,要把提出的研究课题放在一个理论和现实的制高点上。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然也可以参考一些基本路数:一是尝试把研究问题放在正在热议的争论中(a current heated debate) 或者既有的理论争论中(theoreticaldebate) 去考量;二是现有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implication)。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literaturereview),有些教授会提倡把文献综述放在导言中一起写,不管是哪种写法,文献综述的目的都是系统分析现有文献并从中找到研究所处的位置。因为字数限制,应该集中讨论核心文献和研究课题共同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 (theoretical puzzle or issue),同时指出能给自己的研究课题提供什么样的理论视角和基础,以及存在着什么样的不足和缺陷是此次研究可以弥补的。

第三部分是最重要的作者论点,论点要建立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包括理论建构(theoretical argument)和研究设计(researchmethod or design)两个部分。理论建构可以抽调几个跟课题相关的理论的核心部分,构建一个自己的新理论框架。当然,作者还需要解释:为什么以这种方式而不是另外方式去建构新的理论框架。研究设计就更具体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外乎两大类,定性的和定量的。如果是定性研究,需要详细介绍个案选取方式,获取数据方法(比如通过一对一访谈,焦点小组访谈还是参与式观察)和分析方法;如果是定量研究,需要介绍数据收集方法(实验、问卷还是大数据收集方法)、样本组成及原理(为什么选取这组人而不是另外一组)、具体操作程序,再详细一点甚至会介绍因变量和自变量是如何定义的,以及如何在问卷或者实验中实现(operationalization)。研究设计部分的重点是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和设计要合理且可行(sound and feasible),能够在4-5年的时间里做出结果。在这个部分的结尾,作者需要展望一下可能获得的研究结果(e_pected findings)。

根据个人的喜好,理论建构和研究设计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来写,写法也多种多样。这两点是整个开题报告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毕竟实际的研究还没有开展,但却需要作者去计划未来并展望可能得到的结论。随着实际调研的展开,作者会在很大程度上修改这两部分的内容。这里需要指出,前文所提的10000字左右的论文(onesubstantial piece of writing)也是开题报告的一部分,和3000字的开题报告(prospectus)一起决定一个候选人能否通过第一年的审核;对大论文的内容要求是normally be a draft chapter but not a literature review,其核心和开题报告是一样的,但是大论文要求候选人用更多笔墨去凸显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和作者的研究能力,除此之外,也能测试候选人是否具备一定的学术写作功底。

国内版以南开大学文学院为例,选题报告评审表指出,选题报告工作一般于第二或第三学期组织,对书面选题报告的内容要求包括课题来源;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博士生本人完成这一课题的已具备的基本条件;论文预期目标及主要的创新点;拟采用的研究方案及方法、手段、试验条件;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措施,尽管各学校对博士生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的考核方式不尽相同,但开题报告基本组成板块大致都一样,核心三板斧为:文献综述、研究大纲、可行与创新,其写法、结构和要点与前文雷同之处不再赘述。要注意的是虽然没有字数规定,但也不要走上以量取胜的思路,时刻谨记三大核心:要研究什么,意义何在,我如何完成。

3不懂该问谁

从第二部分可以看出,开题报告理论上要达到的效果是,完成论文之时就是我成为这一课题研究专家之日。专家二字,意味着针对性,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能起到推动作用的不外乎导师、同门、专家。

严格来说,博士论文事实上是学生和导师共同完成的,尽管后者不着一字,但整个研究也渗透了他的观念、把握和引领,因此开题阶段一定要和导师反复沟通,以保证此后的研究尽量少做无用功。报告不是为了写给导师看的,而是你们共同完成的。(要求严格的导师,在整个结构上要求大调整两三次很正常)

作为范本参考的报告,建议首选同门前辈,从他们的报告中既能看出模式,也能看出导师和评审会的要求。

专家包括同研究领域的已完成或正在完成课题的博士,以及该领域已有成就的学者。前者一般都很乐意分享自己的心得,并期许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后者只要有时间也不会不理。年轻学者可以通过微信、豆油来联系,后者建议发邮件,注意礼貌和措辞,行文应当言简意赅。

了解了这三部分,就不至于病急乱投医了。至于报告内容的写法,涉及每个人的逻辑和文风,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合格的博士开题报告必然是一个优秀研究课题的敲门砖。

三点心得,祝大家写作顺利。

第六篇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500字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现代刑事诉讼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也是直接言辞原则对刑事审判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讲,适格的证人只有亲自出庭作证,陈述证人证言,回答控辩双方的询问,参与质证过程,证人的证言、陈述、结论等才能作为法庭最后定案的依据。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证人具有独特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因此,如何建构并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成为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1.1 选题的背景

自我国实施新的刑诉法以来,在审判实践中不难发现,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并没有随着立法的确立而逐渐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使许多案件的关键证人处于长期流动的过程中,很难及时取证。第二,证人不诚实作证的情况较多,或模棱两可,或借口搪塞,增加了案件的侦破难度。第三,翻供和串供行为时有发生。第四,证人拒绝出庭作证,是困扰审判工作和公诉工作的重要障碍。上述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必将导致新刑诉法确定的刑事庭审改革流于形式,最终导致改革失败,使法律得不到正确实施,难以达到惩治犯罪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刑事证人作证制度,意义重大。

1.2 国内外反腐败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陷:在作证制度方面,我国采取的是证人出庭作证和例外原则相结合的制度。孙长永教授认为,这种制度相对而言显得缺少灵活性和难以操作,弱化了证人作证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应发挥的作用。而在证人资格认定方面,我国法律确立的是以证人对案情能否辨别是非和正确表达为作证资格界定标准的。中国人民大学毕海毅认为,这一规定过于原则,难于确认证人和证据。在证人出庭作证的保障制度方面,我国法律规定显得空洞,不成系统,周璐怡就认为,我国缺乏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配套制度,证人的权利义务得不到充分保障和履行。

相较于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严峻的立法与司法现实,汤维建教授研究国外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后认为,两大法系国家基于不同的法律传统和法律文化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与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息息相关的立法例有着明显的优势与先进之处,为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带来了崭新的思路。例如英美法系国家的证人保护制度、专家证人制度、传闻证据规则、污点证人作证豁免权制度等,都是十分有特色的立法例。而大陆法系国家的证人拒证制度、经济补偿制度等也值得我国借鉴,以完善我国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刑事诉讼中最广泛、最普遍的证据,莫过于证人证言,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对刑事案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完善了证人作证制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司法实践中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基于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以刑事证人作证制度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首先对‘证人’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主体范围;其次剖析完善证人作证制度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实体正义、程序正义的重要作用;第三,在做好理论准备的前提下,研究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现状,从立法、司法、制度因素、社会因素等多个层面探寻原因;第四,借鉴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成熟的立法例,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建议。

2.1 基本框架

1、引言

2、证人作证制度的理论准备

2.1、“证人”概念的界定

2.2、不同法系对证人的资格确定

2.3、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主体范围

3、证人作证制度的意义

3.1、维护司法权威

3.2、实现实体正义

3.3、保障程序正义

4、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现状

4.1、立法上过于模糊

4.2、司法上困难重重

4.3、制度上的缺失

4.3.1、证人保护制度

4.4.2、证人补偿制度

4.4、公民作证观念缺乏

第七篇 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开题报告2450字

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开题报告模板

一、选题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计算机事业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开题报告。各企业的仓库管理的方法也日新月异。以前全是由人管理的方法现在存在很多缺点:管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信息处理速度低而且准确率也不够令人满意。为了管理好企业大量的产品,仓库的管理问题也就提上了日程。随着企业产品的大量增加,其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优化仓库的日常管理也就成为了各个企业的课题。

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将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利器应用于仓库的日常管理已是势在必行,而且这也将为仓库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它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同时也会为企业的飞速发展提供无限潜力。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仓库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极大的提高了仓库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了以往入出存流程繁琐、杂乱、周期长的弊端。基于仓库管理的全面自动化,可以减少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及库存管理中的漏洞,可以节约不少管理开支,增加企业收入。仓库的管理的操作自动化和信息的电子化,全面提高了仓库的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飞速的发展,企业要想生存、发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是万万不行的,仓库管理的全面自动化、信息化则是其中及其重要的部分。为了加快仓库管理自动化的步伐,提高仓库的管理业务处理效率,建立仓库管理系统已变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现状研究: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1954年,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单。40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例如,60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300项,到了1975年达到2670项。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80—90%。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80%;用于科技运算的占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因此,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当然,由于库存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中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70年代末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却较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2、目前存在的问题:

库存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单据数据。为及时结清每笔业务,盘点库存和货物流动情况,保证企业生产用料以及货物安全,库管人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来作数据记录统计工作,开题报告《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在世界发达国家,库存管理的计算机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尽管我国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强的意识和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表现之一:有的企业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分目前仍为手工、半手工操作。从供应单位办理入库登记开始,到使用单位输领料出库手续为止,所有操作基本上都是由仓库管理人员笔写,手理,加上算盘、计算器来完成。这不仅繁锁,效率低,而且缺乏库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手段,如库存状况统计,查询经济订货量计算等,这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落后,及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表现之二为:有的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已上了微机,但对微机的利用效率极低,有的在用它打游戏,有的仅把它当计算器或打字机来用。

表现之三为:有的企业单位既有了微机同时也有了库存管理软件,但硬件上去了,软件上不去。因为他们用的库存管理软件,大多为自己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员所开发的简单的管理程序,很难称得上是“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这些程序的弱点多表现为:1)系统开发时无科学的理论支持。2)开发过程中调研不全面。3)软件编写时模型不清晰完整。4)所用开发工具落后(如fo_base等)。

三、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1、研究目的

本设计主要针对黑龙江省三六一度库存管理的相关问题,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个目的是对部门业务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采用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第二个目的'是在次基础之上开发出一套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库存管理系统,能够解决部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研究意义

库存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库存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库存文件,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库存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管理科学化、正规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3、研究方法

本系统的开发主要采用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进行若干个活动,每项活动应用一些列标准、规范、方法和技术,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形成符合给定规范的成果。

结构化方法的主要原则:

(1)用户参与原则;

(2)严格划分工作阶段,“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

(3)“自定向下”的原则;

(4)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

在生命周期法的基础上,应用结构化方法,在库存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遵循一套比较严格的标准、规范、方法与技术,使系统的开发有章可循。

第八篇 国画 开题报告1250字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其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题目:中国画《家乡山水》

1.设计(创作)主题灵感源、设计(创作)理念阐述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首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通过对山水画的深入的领会,于是萌发了山水画的创作。创作主题灵感来源于家乡的山山水水,标致的人文景观。画中主要画了巾山,以它为主体,进行加工创作的,向他人展现我的家乡,其中也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嗜好之情。

2.对完成课题任务已具备的条件概述;

㈠、要参考大量的相关用书、钻研其绘画的特性和绘画要领、增加自己的绘画知识。为我的山水画找到适合的画风。

㈡、大学里学了中国画,让我对它有了初步的领会。

㈢、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图书馆查阅资料,听课、观摩网上课程等收集资料

3. 设计(创作)的思路;

我创作的国画,主要是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山水一种热爱之情。画面中大量采纳了披麻岑来表现山体的宏伟之势,在构图上运用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中的深远、高远、平远,从不同的角度上观看有不同的感到。我选择了加上颜色,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感到。整幅画面显示得更气魄雄伟,让感官上得到更大的冲击了。

1、准备材料资料:毛笔、生宣、国画颜料,借阅、购买画册等资料。

3、定稿:先打小稿,把自己想表达的事物都表达出来,让老师评点落后行改动。

4、画稿(1):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出大致的结构。(画小幅的画稿)

5、画稿(2):画好后由老师指出不足后改动,改动后放大至原稿一样大。

6、定稿后先在宣纸上画出黑白稿,其中进行第一遍积墨。

7、进行第二遍积墨第四遍积墨,以此进行多次积墨。其中进行外形的改动,

8、大致完成了黑白稿。

10、在对黑白稿进行上色。

4.预期目标;

完成创作,参加毕业答辩、展览。

5.进度布置等内容,

(一)、2024年1月4日--2024年1月10日 安排任务,进行选题

(二)、2024年1月11日--2024年1月17日 资料收集,师生交流,绘制初稿构思

(三)、2024年3月1日--2024年3月7日 绘制小稿,断定构思

(四)、2024年3月8日--2024年3月14日 绘制正稿

(五)、2024年3月15日--2024年3月21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六)、2024年3月22日--2024年3月28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七)、2024年3月29日--2024年4月4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八)、2024年4月5日--2024年4月11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九)、2024年4月12日--2024年4月18日 作品装裱,安排展厅

第九篇 企业出口贸易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1300字

企业出口贸易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1、 选题依据

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外贸企业已经在一个全新的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对外贸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并按照其宗旨和基本原则进行经济改革和发展对外贸易。履行谈判中承诺的市场开放的义务,将为各国、各地区的贸易伙伴提供更好、更稳定的市场准入机会。对外开放的投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将逐步享受国民待遇,投资环境将更为宽松、透明、稳定。这毫无疑问将为国外的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也会对国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有着两面效应,后一点是我们尤其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从中国加入wto以后,不同的行业所受的影响各不相同,就中国外贸企业而言, “ 入世”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我们都要既抓住机会发展自己的贸易,同时又要接受挑战,使我们的企业有较大的发展。

理论上讲外贸企业应具有进出口功能,但由于某一时期中国特定的环境因素,使得出口功能对中国外贸企业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大部分外贸企业,它们必须寻找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并组织出口,这样它们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出口产业竞争力属于国际竞争力范畴,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中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理念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对外贸易的`研究工作。本文在对某某企业出口贸易情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具体的实例与真实的数据为依据,找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改善我国企业的出口贸易。

2、文献综述内容

当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企业对外贸易方面的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依据不同角度,利用各种方法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推动对外贸易研究和企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众多研究成果从不同方面对出口贸易进行研究,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且这些结论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对外贸易进行研究,即未能针对某个特定企业的出口贸易进行研究,因此缺乏具体的意见。因此,本文将以__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实地调研及广

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出口贸易方面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概括总结该企业的现状,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与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有利与__企业的发展。

3、研究方案

研究对象:__企业

研究目标:概括出企业的对外贸易现状,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法。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了解企业基本现状,找出企业产生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实地调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进程计划

(1)、2010.12.26 明确选题及毕业论文任务。

(2)、2011.12.26-2011.01.10 查阅资料,完成并上交《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写作提纲》、《调查提纲》

(3)、2011.02.28-2011.05.30 实习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完成初稿

(4)、2011.06.01-2011.06.13 论文修改、完善、定稿

(5)、2011.06.13-2011.06.20论文答辩

第十篇 有关本科护理开题报告500字

1)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 johnson (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经。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队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是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意义: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贡献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

难点:怎样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创新点:研究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理论及其方法。

第十一篇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参考700字

一、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二、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4,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三、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第十二篇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开题报告1450字

开题报告 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整理了语文学习惯的培养开题报告 ,希望对您有帮助~

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语文新课标多次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我校大多数学生为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惯,如作业习惯、朗读习惯等较差。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着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切实从我校学生语文学习惯某一方面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学生较差的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口语交际习惯等方面,运用各种方法,展开培训。 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与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将解决我校学生欠缺良好语文学习惯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我校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好只是、培养学习能力一获得学习成功与习惯成自然,相对减轻学习负担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和保障措施

学生具有可塑性,在学习惯方面加以正确的指导与引导,能够达到积极的效果。为完成这一课题研究提出以下措施:

1、调查学生学习惯欠缺的原因,提出相应培养策略;

2、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增强培养的自觉性、紧迫感;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并对不足部分加以改正。

课题界定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

语文学习惯:是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语文学习惯不仅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本校学生欠缺良好语文学习惯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探索出培养良好语文学习惯的途径和策略;

2、培养学生作业、朗读、口语交际等习惯,并从这些习惯出发,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

研究内容

1、找出学生学习惯欠缺的原因:通过观察、谈话、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

2、良好的语文学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1)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审题,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然后严格要求每一次作业,以高标准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对优秀、进步作业进行及时的表扬;

(2)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朗读,熟能生巧,对课文越熟悉,朗读越顺畅;然后针对学生错误的读音加以纠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重视普通话的培养,严格执行要说普通话的要求,引导学生利用文学语言交谈。

研究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2024年11月——____年1月)

1、科研小组深入学习有关理论,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2、分析课题,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____年1月——____年4月)

1、调查学生学习惯欠缺的原因,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相应策略;

2、开展培养研究,适时对课题研究作出调控。

三、结题阶段(____年4月——____年6月)

完成总结性材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全面的研究性成果。 研究方法设计

运用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展开研究。

1、调查问卷法:运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2、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收集整理个案研究资料。

3、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修正实施方案,总结实施经验,及时推广。

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2、学生相应的作品集、文字材料等;

3、结题报告;

4、让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口语交际习惯等。

《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