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i>柏拉图名言哲学的知识,其中也会i>关于哲学家的作文素材,关于哲学的作文素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br>
本文导读目录/b>
1a href='#关于哲学家的作文素材,关于哲学的作文素材' >关于哲学家的作文素材,关于哲学的作文素材
2a href='#古希腊柏拉图思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图片' >古希腊柏拉图思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图片
3a href='#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诗与哲学之争,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诗与哲学之争,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4a href='#柏拉图与哲学,柏拉图的哲 >柏拉图与哲学,柏拉图的哲/a>
5a href='#柏拉图哲学观点,哲学柏拉 >柏拉图哲学观点,哲学柏拉/a>
6a href='#柏拉图是哲学家么,哲学王 柏拉 >柏拉图是哲学家么,哲学王 柏拉/a>
7a href='#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哲学体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哲学体/a>
8a href='#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柏拉图的哲学的主要内容' >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柏拉图的哲学的主要内容
9a href='#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柏拉图的数学哲学是什 >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柏拉图的数学哲学是什/a>
10a href='#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柏拉图西方哲学' >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柏拉图西方哲学
11a href='#柏拉图的科学哲学观,柏拉图的哲学理论' >柏拉图的科学哲学观,柏拉图的哲学理论
12a href='#柏拉图诗学思想的理解,简述柏拉图的美学观 >柏拉图诗学思想的理解,简述柏拉图的美学观/a>
13a href='#虚构的柏拉图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哲学理 >虚构的柏拉图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哲学理/a>
苏格拉底
1.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失去”和“失落”,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p>
2.想控制世界的人,首先要能控制自己/p>
3.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时,他们不得不为珍惜时间的人让路,让他们走在前面/p>
4.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智慧/p>
逆境是训练人的最高学府/p>
6.我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我很无知/p>
7.是时候去死了。我们各奔东西吧——我会死,你会活。哪个更好,只有天知道/p>
柏拉/p>
柏拉约公元前427-公元47)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p>
8.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轻易放弃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p>
9.聪明人说话,是因为有话要说;傻瓜说话是因为他们想说话/p>
10.不管你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不管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后不要后悔/p>
11.孩子怕黑是可以理解的;生活的真正悲剧是成年人害怕光明/p>
12.面朝太阳,就不会有阴影/p>
13.惊讶是哲学家的感觉,哲学始于惊讶/p>
14.大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中/p>
亚里士多/p>
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公元84- 322),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是希腊哲学的大师。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p>
15.幸福是把灵魂放在最合适的位置/p>
16.人生的终极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仅仅在于生存/p>
17.我们每天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p>
18.放纵欲望是最大的恶;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道自己的错误是最大的痛苦/p>
19.谬误有很多种,正确的只有一种,就是为什么容易失败,难成功,容易失手,难击中目标/p>
尼采
德国哲学家尼1844 -1900)在其著作中对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和科学进行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它对尼采后世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中,都以自己的形式回应了尼采的哲学思想。尼采的哲学在当时一度被认为是一种“行动的哲学”,一种宣称最大化个人的要求和欲望的哲学。他的哲学有鄙视和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是他的哲学受到后现代主义赞赏的重要原因/p>
20.没有舞蹈的每一天都是对生活的失望/p>
21.其实人和树是一样的。他们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他们的根就越会伸向黑暗的地下/p>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不能再相信你了/p>
23.永远不要忘记:我们飞得越高,在不会飞的人眼里,我们的形象就越小/p>
24.谁最终会被声音震撼,谁就会保持长久的沉默;谁点燃闪电,谁就像云一样飘了很久/p>
25.人的生命不能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瞬间就永恒了/p>
叔本/p>
德国哲学家阿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通常被认为是悲观主义者。他因《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而闻名。叔本华赞成悲观主义哲学,认为人生是不幸的、无意义的、充满痛苦的。然而,通过进一步的考察,他的哲学与东方的思想相呼应,尤其是印度教和佛教。他把人生痛苦的拯救寄托在对美的沉思、对人的同情和对欲望的控制上。他的思想广泛影响了哲学、心理学、音乐和文学/p>
26.人性最特别的弱点之一就是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p>
27.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静/p>
28.事情本身是不变的,只是人的感觉变了/p>
29.没有人活在过去,也没有人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存在的唯一形式/p>
30.要么庸俗,要么孤独/p>
31.思想不会在你想要的时候到来,而是自己决定它的来与去/p>
32.普通人只关心如何打发时间,稍有才华的人考虑如何利用时间/p>
33.快乐只是欲望的暂时停止/p>
黑格/p>
黑格1770-1831)是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德国哲学中康德开创的德国古典哲学运动的顶峰,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虽然他经常批判康德,但如果没有康德的理论体系,他的体系就永远不会产生。虽然现在黑格尔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但过去一直很大,而且不仅限于德国。其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主要来源9世纪末,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派哲学家大多是黑格尔派/p>
34.存在就是合理/p>
35.年轻人口中说的一句哲学,和老年人口中说的是不一样的。这个年轻人所说的只是哲学本身,尽管他可能已经完全正确地理解了它。而老人说的不仅仅是这个哲学,还包括了他的一生!
36.人们常说任性是自由,但任性只是无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我决定不是由意志的合理性推动的,而是由偶然动机及其对感性外部世界的依赖推动的/p>
37.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p>
38.真正的悲剧不是发生在善与恶之间,而是发生在困境之间。是两种理性的碰撞/p>
39.宇宙本身的隐蔽性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抵挡求知的勇气。对于一个勇敢的求知者来说,他只能透露自己的秘密,把自己的财富和神秘透露给他,供他享受/p>
康德
伊曼纽尔·康德,出生于哥尼斯堡,是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被认为是现代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的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他一生隐居,从未结过婚,过着单调刻板的学术生活。直804年去世,他从未离开过他的出生地/p>
40.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p>
41.自由不是让你做你想做的事,而是教你不要做你不想做的事/p>
42.有三样东西有助于减轻生活的辛希望、睡眠和微笑/p>
43.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但他的美德和伟大属于他自己/p>
44.他越是试图在生活中获得安慰和快乐,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p>
45.给我物质,我会用它创造一个宇宙/p>
46.痛苦是被迫离开自己的位置/p>
阿尔伯特·加缪
阿尔贝·加1913 -1960),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批评家,是存在主义文学的领军人物,“荒诞哲学”的代表。他95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加缪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被誉为“年轻一代的良心”。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缪作品和思想的重要性/p>
47.只要我能拥抱这个世界,我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呢/p>
48.所有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平凡的开始/p>
49.有多少人犯罪只是因为受不了恶/p>
50.当我听腻了一个人,想摆脱他的时候,我就假装很乐意同意/p>
51.我的灵魂和我的距离是那么遥远,我的存在却是那么真实/p>
卢梭
卢梭(1712 -1778)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作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源泉,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社会契约》、《爱弥儿》、《忏悔录》等/p>
52.人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总是被束缚着。他认为他是其他一切的主人,但他更像是其他一切的奴隶/p>
53.当一个人致力于做好一件事时,他最终一定会成功/p>
54.如果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状心灵很充实,很宁静,既不珍惜过去,也不憧憬未来,任由时间流逝而只掌握当下,没有想要或享受的感觉,没有不开心或担心的感觉,没有欲望也没有恐惧,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可以说是幸福的/p>
55.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活得最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感受最深的人/p>
56.记住,一个人之所以误入歧途,不是因为他的无知,而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知道/p>
57.所有人生而自由平等/p>
伏尔/p>
伏尔1694-1778),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被誉为“法国思想之父”。他不仅在哲学上有杰出的成就,而且以捍卫公民自由,尤其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他的论点以讽刺著称/p>
58.外表美只能取悦人的眼睛,内在美才能感染人的灵魂/p>
59.人的本能是追逐飞离他的东西,却逃避追逐他的东西/p>
60.最长的是时间,因为它永远无尽,最短的是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p>
61.让人疲惫的不是远处的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p>
62.人类通常像狗一样。当他们听到远处有狗叫时,他们会自己叫/p>
63.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这句话的权利/p>
罗素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也是一位活跃的理性主义者和自由主义活动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很多人把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而罗素的很多政治思想都是有争议的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西欧思想和言论自由最勇敢的斗士,杰出的生命力、勇气、智慧和敏感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初衷和精神”/p>
64.战争不决定谁对谁错,只决定谁留下/p>
65.乞丐不羡慕百万富翁,但肯定羡慕收入更高的乞丐/p>
66.如果你能在浪费时间的同时获得乐趣,那就不是浪费时间/p>
67.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智者满腹疑惑,而愚者深信不疑/p>
68.如果你一听到不同意你的意见就生气,说明你已经下意识地觉得你的意见没有充分的理由。如果有人坚持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会感到愤怒/p>
69.任何哲学思想,只要能自圆其说,都有一些真知/p>
70.我在撒谎/p>
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1561 -1626)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被誉为文艺复兴巨人中哲学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最早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p>
71.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反驳,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p>
72.人生就像一条路。最短的捷径通常是最差的路/p>
73.人们之所以宁愿相信谬误也不爱真理,不仅仅是因为探索真理的艰辛,还因为谬误可以更好地迎合某些不良的人性/p>
74.真正可怕的不是大家都无法避免的口误,而是深入习俗、深入人心的谬误和偏见/p>
7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深思,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雄辩,谁学有所成,谁有品格/p>
76.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p>
梭罗
梭罗(1817 -1862),美国作家和哲学家,超验主义的代表,也是废奴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或有或无无政府主义倾向,曾做过土地测量员。他的思想深受爱默生的影响,主张回归初心,亲近自然。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20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誉为自然散文的创始人。他的散文简洁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9世纪美国散文中独树一帜/p>
77.我愿意深入生活,吸取生活的精髓,过着踏实简单的生活,干净利落地剔除一切不属于生活的东西,把生活推向极致,以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p>
78.时间决定了你这辈子会遇到谁,你的心决定了你想让谁出现在你这辈子,你的行为决定了谁能留到最后/p>
79.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p>
80.一个人越能放下很多东西,就越富有/p>
81.从现在开始,不要过你应该过的生活,过你想要的生活/p>
泰戈/p>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1861 -1941),印度诗人、哲学家、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包含了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观点。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献给上帝的礼物,他自己是上帝的追求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般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吉檀迦利》和《飞鸟》/p>
82.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p>
83.眼睛在为她下雨,心却在为她撑伞。这就是爱/p>
84.世界痛吻我,要我用一首歌来回报/p>
85.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你又要错过星星了/p>
不要太努力去找,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p>
笛卡/p>
笛卡公元1596公元1650,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现代西方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他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创始人,现代唯物主义的先驱,提出了“普遍怀疑”的思想。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欧洲人,开辟了所谓的“欧洲理性主义”哲学/p>
87.不能做决定的人,或者欲望太大,或者意识不足/p>
88.实际上,没有知识的人总是谈论别人的无知,而知识丰富的人总是发现自己的无知/p>
89.我想,所以我是/p>
90.怀疑是智慧的源泉/p>
91.光有优秀的智力是不够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它用得很精彩/p>
马克/p>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占星术和数学。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认为,千百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矛盾和问题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掠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曾大胆假设资本主义最终会被共产主义取代/p>
92.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p>
9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p>
9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p>
95.友谊总是需要用忠诚播种,用热情浇灌,用原则培育,用理解呵护/p>
96.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的事实决定了人类永远无法摆脱动物本性/p>
97.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p>
其他名言
98.水是万物之源,万物最终归于水/p>
-泰勒/p>
99.任何活着的人都应该活下去/p>
费尔巴哈
10.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经验/p>
-洛克
101.在开始时,问题是把纯粹的、无声的经验带入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中/p>
-胡塞/p>
102.思考是对存在的思考,……思考是存在,因为思考正在发生,属于存在。同时,思考也在那里,因为思考属于存在,倾听存在/p>
——海德格/p>
103.最需要思考的是道路/p>
104.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p>
-维特根斯/p>
105.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很大的诱惑/p>
106.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p>
-莱布尼茨
【小生命】原名亚历克斯·斯托克Alex Stockler),因其身体强壮,额头宽阔,后改名为柏拉图。不过我暂且多讲讲他的人生经历,只讲讲他的思想渊源,受很多人的影响。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克拉底根据传说,他的启蒙老师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阿纳克萨格拉,当然还有苏格拉底。它一直遵循着苏格拉底寻求普遍定义和绝对本质的思想。在这里,我们只能整体理解/p>
1理念这显然来自柏拉图对它是什么的定义)
柏拉图的理念论有多重含义:
[1]观念是事物的共相(种、属),即事物的类观念或本质/p>
[2]观念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要点已说]
[3]观念是对事物模仿的模式。【模仿论/p>
[4]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的是实现其本质,从而成为完美的存在/p>
它从两个方面解释了想法是如何产生
[1]芬友在没有造物主的时候,个别的东西因为芬友的同名思想而成为这个东西/p>
】模仿说:创造者基于观念做出具体的东西,所以有三个“桌子一个是观念的桌子,一个是因为模仿观念而存在的可感的桌子,一个是因为模仿可感的桌子而存在的画家的桌这暴露了柏拉图对艺术家的不屑,他的理想国里没有画。但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是分割还是模仿。【ps柏拉图的模仿论吸收了毕达哥拉斯的万物模仿数的思想/p>
2可知世界和可感世/p>
他关于两个世界的理论继承了巴门尼德的理论,但不同的是,他并不把可感世界看作是不存在的,而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巴门尼赫拉克利特的综合】。关于巴门尼现象中不可能有不变的东西。关于赫拉克利特:感官所涉及的一切都在生与死的过程中,而生与死所变化的,既是存在又是不存在,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是一种现象/p>
他用了一系列的隐喻来论证两个世界的理来说明两个世界的区别和各自的等级制度/p>
[1]日语比喻:善的观念似乎是太阳是整个可知世界存在的原因和根源,间接成为可见世界存在的原因和根源正如可见的世界被太阳所支配,可知的观念世界被善的观念所支配人的灵魂要想从可见的世界变成可知的世界,就必须学习和掌握& # 34;好& # 34;想法/p>
[2]线隐(详细解释两个世界及其关系)
】洞穴比& # 34;余& # 34;后面是& # 34;线隐喻& # 34;提出,而且& # 34;线隐喻& # 34;有一个密切的对应关系:
洞穴的世界相当于& # 34;线隐喻& # 34;可见世 =细分& # 34;线隐喻& # 34;灵魂发展的第一阶段相当于对洞壁上的傀儡形象的理解2#34;线隐 # 34;灵魂发展的第二阶段相当于对洞穴2中木偶和神器的理解/p>
外面的世界相 # 34;线隐喻& # 34;可知世 =灵魂发展的第三阶段相当于洞外世界对太阳形象的理解(即理性的对象,数学学科的对象) # 34;线隐喻& # 34;灵魂发展的第四阶段,相当于在洞对世界太阳的认识/p>
3回忆理论+灵魂转向理论【如何认识思想/p>
[1]据回忆,柏拉图和巴门尼德一样,否定感官经验,完全切断了通过感官经验认识观念的途径。所以他提出通过记忆来认识想法/p>
内容:灵魂原本生活在天上的理想世界里,后来依附在肉体上,受到污染和干扰,于是就忘记了一切。只有经过适当的训练,你才能回忆起你所看到的。记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感受来诱发的/p>
形式:(灵魂对观念的回忆)[1]突发:疯狂,自我迷失。当灵魂看到尘世的美时,它回忆起真正的美[2]进步:理性的进步/p>
[2]灵魂转向与线性隐喻的两个世界的四个层次相一致,人的灵魂也具有四种不同的功能,从低到高分别是猜想(形象、偏见和成见)、信具体事物、感性认、推对象是数学观和理伦理观念)。这四个过程不是由低到高的发展,而是灵魂的转折,如洞喻。我们对观念的理解也是,不是进步的,而是转折的/p>
[3]灵魂理论:
灵魂和运动的关系:自我运动是灵魂。b灵魂与客体的关系:灵魂先于客体C的部分分为欲望、激情、理性三部分/p>
4.后期重新思考,修正思路/p>
[1]理念论反[1]理念论的普遍性,自然物是否有思想,柏拉图还在犹豫[2]思想分为:如何?他不得不从一部分到另一部分,从整体来谈。但观念是单一完整的[3]观念是被模仿的,个别的东西和观念差不多!?[4]观念、神和我们的关系.如果它不成立,我们与思想的关系就会陷入危机。上帝的知识不涉及我们这个世界的知识,他不了解我们,所以他不是我们的主人?!与相反/p>
[2]概括用六个概括的观念讨论观念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存在、不存在、静止运动、相同和不同。得出结无论有无异同,都可以相互结合,这四个概念也可以与动静结合,但动静不能相互结合 =有些想法可以结合,有些不可以/p>
】划分法:把握善的思想,强调概由低到高上升)。为了解决观念之间的问题,使用了划分方法,即二分法来定义它/p>
[IV]四种存在:不定的,确定的,以及两种的混合。加上一定的比例,就构成了和谐结果的原因和不同于结果的原理智、心/p>
5模仿神创/p>
[1]整个宇宙不是永恒的。它是由创作者demiurgos借助理念、材料和场所创造出来的/p>
第六章在上述学术体系之后,出现了伯特伦哲学。虽然他总体上倾向于这些思想家,但与意大利学派大相径庭。②
在他的青年时代,他首先熟悉了克拉底鲁,因此他学习了赫拉克利特的教一切能感觉到的东西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可能知道的东,他在晚年仍然持有这些观点/p>
苏格拉底忙于谈论伦理问题。他忘记了整个自然界,却想在伦理问题上寻求普遍真理。他开始专注于寻找事物的定义/p>
柏拉图接受了他的教导,但他主张把问题从感性的东西移到另一种实在——因为感性的东西既然不变,就不可预测,如果可以定义,所有的一般规律就不会从这里制定/p>
这另一类事物,他称之为“意大利”①ιδeα,所有能被感觉到的事物都从属于意大利风格,它们也与意大利风格捆绑在一许多意义相同的事物都有相同的名称/p>
但“申”字是新鲜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事物的存在,“效果”在“数”;柏拉图用更著名的方式事物的存在依赖于“意式”。至于通式或“指”或“效”如何修正,就留给大家琢磨了/p>
②第五章和第六章,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时代相距甚远,无法联系。盖和盖都谈到了本体,谈到了如何成为事物的根本原或公式原,而数和意(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所以彼此相似1)亚里士多德以ιδeα为“意式”,以ιδhi为“通式”;这两个词在柏拉图的书中没有明显的区别。⑷ ιEEα旧译“概念”、“观念”、“理”或“观念”。其中“理智型”颇具原创性,“观念型”变得较为常见。将柏拉图的《巴门尼德商务1946年版)翻译成《向》,并详细讨论了旧译本的错误。它的翻译是基于:ιδeα,eδhi是动词ιδeω(,所以由视觉联想。但eιδeω的本义是“看”和“知道”;柏拉图对这个词的引用已经脱离官方感觉,重在理解;所以旧译没有大的错误。在这本书里,亚里士多德有时会分别引用ιδeα和ιδhi,但两者是有联系的,所以一个翻译成意式,一个翻译成通式。引用的“是”作为短语“老子”和“石天是”中“是”的意思。“雅的”这个词有三种用法ιδhi。一是与“理性”相同或相近的通式,二是个体形式,三是由差异形成的范畴形式,即“变体”。这本书用三个不同的名词翻译这个词/p>
他说除了感性的东西和通式之外,还有数学对象②,数学对象是中间的。与感性事物不同的是永久不变的,与通式不同的是独立于每个通式的,而数学对象往往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p>
②数学对象或翻译过来的数学事物是指算术数和几何图形/p>
公式是其他一切的原因,所以他认为公式的元素是一切的元素。“大与小”在一中的参与,3)数的产生,所以物的数是因为“大与小”而其公式是因为“一”/p>
他赞同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袁遗是本体,不制造其他事实,也赞同他们所说的是一切之所以被制造成现实的原因/p>
但说到“无限”,他并不是把无限当作一个简单的原理,而是用“大与小”来弥补,并表现出所谓的“未定二”——他在这一点上是特别的/p>
他认为数字是独立于感性事物而存在的,这与他们是相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事物就是数字/p>
他把一和数从事物中分离出来,引入了通式。这些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不同,大多是他对事物定义的研究造成早期思想家根本不用辩证法)/p>
他把“一”之外的另一个原理作为“未定二”,是因为他相信除了质数②之外的所有数都可以由“二”作为塑料材料③随意制成/p>
③原文要么是“μhθEιf”ghkefhi”要么是“GαEιδη据乐彩考证),应译为“参与意式者”。①见R卷第二章004b177。M卷,第四章,1078b227。② Gω f ρ ρ kg ω f多为素数解,但整句不能完全理解,故辛德斯建议πρη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96 Ross英译本注明此句不准确。用一个“未定二”可以做出的数,只是二加二的连续乘数;参见第n卷,1091a9-12。柏拉图在《巴门尼德43C44A中表明,三是由一和二得来的,三以上的每个数都可以由二和三的乘积得来。柏拉图的原文似乎包括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中的所有数,但没有说明“质数应该是例外”。见注释1084a5。③ SJ μ α e ι HK也可以把“塑料材质”翻译成“原模”,就像一个字模是蜡做的一样。柏拉图的“蒂米奥0C用了这个词。“未定二”详见第十三、十四卷。数论或意大利数论,以“一有限、定、奇)为造数的公式因式;未确定的两个(即未确定的“大与小”或某个量,即不定与无限)是事物数即材料的物质原因。比如一条线未定时,两端可以无限拉伸。当一个“一”线段被设置为标准,并且在该未确定的线上画出多个线段时,这个“数”就变成了确定的列数。事实并非如此;这不是一个合理的理论/p>
他们只创造了一次通式,很多东西都可以用物质制造。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一张桌子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虽然只有一个人做了桌子,但是每个桌子都做了很多桌子/p>
roes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一个受精,一个怀孕,而另一个让很多宝宝怀孕;这些可以与那些原则相比较/p>
柏拉图这样主张这些问题;根据以上几节,很明显他只取两个原因,原因和物因/p>
公式是所有其他事物构成的东西,元一是公式是什么,它如何是“因”;
也理解为通式是针对感性事物而统一是针对通式而言的,它所隐含的底层物物质是什么,是“大与小”的“二”/p>
此外,像他的前辈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②一样,他把善因和恶因分别对应起来/p>
①柏拉图的《对话录》反复提到动机〈效果〉,如《诡辩家65b-d,《蒂米奥8C以下全节;极端原因被反复提及,如“菲拉普0D3E、“蒂迈奥9D。但是亚里士多德没有注意这些。②见上84b15-1985a32-B4/p>
阅读笔记
在这一部分,亚里士多德在谈论他的大师柏拉图的哲学。显然,既有继承,也有不同的看法。任何理论都是在其他理论基础上的延续、微创新或颠覆,没有什么新东西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颠覆就是对之前内容的彻底否定。所以如果没有之前,就没有颠覆。换句话说,颠覆是另一种传承。就像一个组织一样,一个人的进化和进步也是如此。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都会成为进步的物质和前提。难怪我们的追求和探索是变旧为新/p>
柏拉古希:柏拉约公元前427公元47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是整个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自己的贵族政治理想。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的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他的教学思想影响很大/p>
1.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轻易放弃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p>
2.聪明人说话,是因为有话要说;傻瓜说话是因为他们想说话/p>
不管你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不管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后不要后悔/p>
4孩子怕黑,可以理解;生活的真正悲剧是成年人害怕光明/p>
柏拉图是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坤鹏论小历史档柏拉/p>
时期: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时期/p>
时间:公元世纪~公元世纪
时期的哲学命如何更好地生活/p>
生卒公元27年~公元47/p>
座右理性,永恒不变的实际存在/p>
主要哲学观点:
通过理性获得的知识可以称为真知;式,永恒的实际存在。与我们的现象世界相比,类型存在的世界叫做类型世界。人类会回忆起灵魂曾经在天堂的形式世界中看到的形式,从而认识真相;洞穴的比喻;灵魂的三个部分;四大美德;哲人王;乌托邦。DYSTOPIA的反义词
1.西方哲学不是柏拉图的,就是反柏拉图的/p>
因为苏格拉底只是通过说话和提问来影响周围的人/p>
所以他本人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一句话/p>
他的哲学思想主要由他的弟子柏拉图记录和传承/p>
正因为如此,我们无法考证柏拉图是否有“走私货”在里面/p>
那么,严格意义上来说,如果提到苏格拉底,就必须把柏拉图带在身边/p>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思想的第一代言人,他一生致力于发展和传播教师哲学/p>
他为人类树立了一个超级偶像,一个超越哲学领域的超级大师形象/p>
后来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耶稣并列为人类四大圣人/p>
他们在普通人眼里不是赢家,但如果从世俗的角度严格衡量,他们都是输家/p>
然而,他们的伟大在于见证了人类精神的丰富潜力/p>
他们也用自己的生命告诉后人,所谓的崇高,并不是指人生而崇高,而是指人类在面对自己的人生,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必须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自我期待,想要什么样的结果/p>
这种精神是四圣最大的贡献/p>
正是这四位圣贤共同创立了人类哲学,为哲学研究树立了标准/p>
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的榜样不应该是那些靠军事、政治、经济力量获得巨大成功的人,而应该是那些像你我一样有很多烦恼的普通人可以效仿/p>
而这四位圣贤恰恰告诉我们,烦恼不值得烦恼,智慧可以在烦恼中磨练,死亡不值得害怕,我们害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在浑浑噩噩中死去/p>
实际上,柏拉图不仅吸收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而且整合和联系了古希腊先贤如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毕达哥拉斯的思想,甚至包括东方哲学思想。他绝对是当时西方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p>
《西方哲学和哲学家简明百科全书》写“柏拉图的著作共保存了五卷。它们不仅是最伟大的哲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p>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西方思想可以说是柏拉图的,也可以说是反柏拉图的,但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p>
美国思想家、作家、诗人爱默生“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p>
有人曾评论说,“如果有人问哲学是什么,最好的回答是‘读柏拉图’。是柏拉图第一次使用了‘哲学’这个词;是柏拉图发明并首先实现了哲学研究的分类。/p>
英国文学批评家怀特海断言,“所有西方哲学传统都是柏拉图的一系列脚注。/p>
因此,称柏拉图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并不为过/p>
第二,苏格拉底门下的崇拜
柏拉图的原名是阿里·斯托克勒/p>
学生时代,他因体格健壮,肩膀宽阔,被同学戏称为“柏拉图”,意为宽广/p>
后来,这个绰号成了他的正式名字,值得和他一起被永远记住/p>
柏拉图有贵族血统,甚至可能是皇室血统/p>
但是,他和普通年轻人一样,喜欢研究诗歌,参加战争,对政治特别感兴趣/p>
然而,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对当时雅典的政治局势感到失望,对城邦的衰落深感痛心/p>
这种时候,人们往往想找个身份来安慰自己的心灵。这种认同需
第一,认同他,志趣相投;
第二,思考比自己更深入;
第三,不仅有精美的讲解,还有策略性的解决方案/p>
于是,公元前408年,20岁的柏拉图第一次见到了伟大的苏格拉底。他非常震惊,公开烧毁了自己的诗,并发誓终生追求哲学/p>
“感谢上帝,我生来不是野蛮人而是雅典人,不是奴隶而是自由人,不是女人而是男人。最让我感激的是,我出生在苏格拉底的时代。”柏拉图曾感叹/p>
为了证明自己对哲学的执着,他还宣称自己已经决定搬到满是金匠的街上,这样即使思考时昏昏欲睡,也会被金匠的敲门声吵醒/p>
跟随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开始热情地研究政治,讨论诸如什么是正义之类的问题/p>
他被苏格拉底的辩论竞技游戏深深打动,沉迷于苏格拉底质疑传统教条、想当然、猜测的快感中/p>
很快,柏拉图成了苏格拉底最有能力的学生,陷入了对智慧和老师的极度崇拜/p>
他不仅研究了老师的思路,还在对话中阐述了老师的理论/p>
因为这些对话的主角不是柏拉图,而是苏格拉底,所以不太好分辨其中陈述的观点属于谁/p>
种种迹象表明,苏格拉底经常对柏拉图的表述感到困惑和不解/p>
他曾经梦见他的学生变成一只乌鸦,跳到他的头上,啄他的秃头部分/p>
此外,作为柏拉图对话录中许多论点基础的“理性论”主要是柏拉图而不是苏格拉底的理论/p>
在苏格拉底的指导下,柏拉图从一个只知道简单肤浅的论证,一心只想赢得辩论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追求细致分析和深刻探讨的年轻人,目的不在于胜利,而在于智慧的增长/p>
三、行万里路,设柏拉图学园/p>
苏格拉底死后8岁的柏拉图对雅典彻底绝望,这迫使他的老师死去/p>
从那以后,他在国外旅行了12年/p>
他去过意大利、西西里、埃及,甚至有传说说他去过恒河两岸的土地,在那里他研究了印第安人的神秘冥想/p>
当然,柏拉图不是简单的游览/p>
因为他亲眼看到并经历了雅典政权的不公正和腐败/p>
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为了探索道德和正义/p>
这个看似平和的悲剧结局对柏拉图后来的思想影响很大/p>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师对民主政治的厌恶和蔑视,坚信民主政权必然走向死胡同/p>
那么,对于这样的城邦,这样的政治,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其他人和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p>
于是,他在旅途中潜心学习各种高深的智慧,到处参观神圣的庙宇,阅读每一个刚毅的信条/p>
他贪婪地吸取人类的顶级智慧,并将其输入到自己的思想中/p>
比如,他加入了毕达哥拉斯创立的学派,深深地吸收了毕达哥拉斯的观点/p>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是世界上最高的学习方法,柏拉图才是真正的践行者/p>
公元87年,正值壮年的柏拉图充满智慧地回到雅典/p>
这时,他更加坚定地认同苏格拉底的观点,只有聪明的精英才能治理好国家/p>
他认为,为了发挥他的政治影响力,只有通过教育而不是参与政治,所以他在郊区创办了柏拉图学园/p>
柏拉图一生致力于如何发现和培养聪明的精英,如何让他们治理国家/p>
当初,柏拉图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是锡拉丘兹/p>
锡拉丘兹又名锡拉丘兹,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东海岸的一个城邦,曾是西西里岛东部的霸主。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它与雅典竞争/p>
尤其是在公元15年至公元13年的雅典与西西里岛之战中,雅典军队被叙拉古击败/p>
然而,战争削弱了它的民主力量。狄俄尼索斯一世称王后,大量招募雇佣军发展军事力量,采取专制统治/p>
公元世纪初,锡拉丘兹曾经控制了西西里岛的大部分地区和意大利南部的许多地方/p>
也许他认为专制更容易推行新政,或者他反叛了民主。柏拉图专程试图说服狄俄尼索斯一世接受他的政治理念,但未果/p>
狄俄尼索斯一世死后,接受了妹夫狄昂的建议,前往叙拉古教育狄俄尼索斯二世/p>
然而新统治者后来流放了迪翁,这个计划也失败了。柏拉图因此入狱,然后被出卖为奴。幸运的是,他的朋友在他死前救赎了他/p>
除了两次离开雅典去锡拉丘兹,柏拉图都留在他的学院里教书/p>
柏拉图学院被认为是人类的第一所大学。它持续了大00年,直到基督教皇帝查士丁尼谴责它为异教协会,它才被迫关闭/p>
柏拉图学园的大门上有一句话:“不懂几何者,无从入门”,可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思想对柏拉图的影响有多大/p>
柏拉图在这里教授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没有任何报酬/p>
去世前几年,他过得很幸福,在自己的书院里悠闲地溜达,给一群群学生布置作业和研究任务,下次来的时候讨论答案/p>
公元47年的一天,柏拉图的学生邀请他参加自己的婚宴。当每个人都沉浸在狂欢中时,他在八十多岁的时候退休到房子的一个安静的角落,在沙发上打了个盹/p>
第二天早上,宴会结束后,人们来叫醒他,却发现他已经安详地睡着了/p>
那一年,他刚0岁/p>
这篇文章最初是由《论坤鹏》写的。如果转载请保留这些信息/p>
柏拉约公元前427-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p>
柏拉图出生在雅典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他家很有钱,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当时,苏格拉底是雅典最有学问的人。柏拉图非常崇拜他,决定收他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苏格拉底终于收柏拉图为徒。从公元07年开始,柏拉图在苏格拉底身边学习年,成为他最好的学生/p>
公元99年,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因“传播异端邪说”和“腐蚀青年”被判死刑。苏格拉底被审判并判处死刑。柏拉图对现有政权彻底失望,于是开始走遍意大利、西西里、埃及、昔兰尼等地求知0岁时(87年前),他结束旅行回到雅典,在雅典城外创办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院。书院成为西方文明中最早的完全组织化的高等学府之一,也因此得名后来的高等学府,也是中世纪西方发达的大学的前身/p>
柏拉图的理念是善,他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观念世界是真实的、永恒的,人的感官所触及的现实世界只是观念世界的一个淡淡的影子,它是由现象组成的,而每一个现象都因时间、空间等因素而呈现出暂时的变化。柏拉图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自天赋,它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中。所以,知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觉,而是对观念世界的记忆/p>
就教学方法而言,柏拉图沿袭了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传授和启发的过程。他反对用强制手段灌输知识,主张提出问题,暴露矛盾,然后分析、总结、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p>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唤起学生的记忆,通过反思和思考,再现灵魂中固有的概念性知识。教学的目的是恢复人的固有知识。在教学中,柏拉图非常重视对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理解,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孩子的作用,认为孩子童年接触的东西对他有永久的影响。柏拉图也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他非常重视对各种教材的选择和提纯,如语言、故事、神话、史诗等。,从而满足道德要求,促进儿童心智发展/p>
后来,柏拉图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后来成为古希腊课程体系的骨干和指南来源,统治了欧洲的中等和高等教育1500年。柏拉图认为,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一个人所学的一切都将有助于一个人性格的发展。在17岁之前,广泛而全面的学科内容是培养公民的一般素养/p>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几乎涉及了教学领域的所有重要方法,极大地影响和启发了后世的教育工作者。然而,柏拉图夸大了理性发展在教学中的意义/p>
他通过回忆和冥想学习的教学过程反映了他掌握知识的理想主义倾向。特别是他把理性绝对化、孤立化,使情理对立起来的思想,成为中世纪经院哲学教条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他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无知,那就是双重无知/p>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构成这些有形的东西的“形式”或“观念”是永恒的。他认为,任何一种哲学都必须包含一种关于自然和宇宙的理论,才能具有普适性。柏拉图试图把握关于个人和自然的永恒真理,因此他发展了一种适合并服从于他的政治和神学观点的自然哲学/p>
柏拉图最为世人所知的,或许是他的爱情观。在今天的人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古希腊人看来,同性恋的过程更多的是精神上和心灵上的,而不是肉体上的。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性很难从女性身上找到精神上的对手。这也是柏拉图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情的原因/p>
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执着的情感,只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只有非凡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说,对于一个过着贵族生活的人来说,引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统、荣誉、财富,而是爱。世界上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一样深入人心。一个恋爱中的人,如果做出不光彩的行为,被父亲、朋友或者其他任何人看到,他不会像爱人一样脸色苍白,失去一切,无法面对自己爱的人和爱他的人/p>
爱,只有爱,才能让人敢于为所爱的人放下生命。这不仅男性可以做到,女性也可以做到柏拉/p>
不用说,凡是读过柏拉图学说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充满伦理教育的体系。柏拉图成功地延续了苏格拉底的伦理转向,因为他合理地阐释了道德的力量和向上追求的精神。此外,柏拉图最擅长两件第一,这个具有伦理意蕴的理论来自于他的抽象体系的核心,这个体系由两个极其抽象的概念组成,即理性概念和灵魂不朽。其次,柏拉图综合了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思想,但他能够巧妙地将原本以物质一元论见长、经历了科学思维的哲学转化为伦理思想,也具有很大的规范意义,甚至其中的一些内容已经发展成为宗教的雏形。总的来说,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哲学天才的手法,借用苏格拉底的话,综合各家之言,道出了他心中道德的真谛。现在,对于柏拉图的哲学体系,简要说明以下六点/p>
知识和信仰的区别
柏拉图的哲学体系源于苏格拉底对伦理学的论述。在这些讨论中,苏格拉底始终通过对话、分析、阐述美德所做的,不仅仅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传统信仰,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苏格拉底的影响下,柏拉图继续了道德知性主义的发展,将道德与知识结合起来,区分了知识与信仰的二元思维/p>
但是,柏拉图的二元论并不是完全一分为二的,因为知识与信仰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知识与“被污染的知识”的关系。换句话说,知识是纯粹的真理,而信仰是我们因为身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而能够掌握的有限知识。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也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哲学之所以是理性的,是因为我们以共同的经验为出发点,经验的有限性导致了无限知识的存在/p>
这个“延伸”可以说是柏拉图概念中最容易被误解的地方。因为,即使知识和信仰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不是不可能的。思维的逻辑可以帮助我们突破知识和信仰的区别,就像米利都哲学家在面对变化的现象时会想到追求不变的原点,甚至渴望找到它作为解释变化的依据。同样,我们也可以在信仰中想到使信仰成为可能的知识。这里的“思想”是柏拉图表述中的记忆。哲学就是修行死,教人回忆灵魂落入肉体之前的纯粹知识/p>
想法的记/p>
没有人清楚的知道为什么我们可以数学推理,知道正确答案,至少没有人知道别人是怎么推理的。但是,有了推理的经验,我们就可以肯定地知道,我们所拥有的知识不仅仅是感受到被感知的外部世界。比如在我眼前,两个年龄不同的女士走在我前面,然后一个概念突然闪过我的脑母女关系。我们的世界只有人,人与人之间没有关系。那么我心目中的这种“母女关系”是从何而来的呢?这种关系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符号可以说明它们之间更进一步的关系,甚至可以发展出非常复杂的推理和计算。这些解释得很好的复杂程序,都是我们这个世界观察不到的东西/p>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思考。我如何知道所有通过思考获得的纯粹知识?柏拉图的答案是记忆。其实他说的是我们意识中的创造性活动。坦率地说,这种有意识的活动并不罕见。更特别的是,他把这种活动解释为灵魂的排他性活动,这种活动创造了灵魂世界的知识,成为灵魂存在的证明。有了这个“证明”,柏拉图就提出了一整套的说法,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只通过思考就能知道这个绝对真实的知识,而不需要感觉。他解释了我们“遗忘”了前世的知识,但他也成功地用回忆的概念解释了我们意识中具有推理能力的原因,即回忆起前世“遗忘”的知识/p>
伦理层面
虽然柏拉图思想的核心是区分真理和表象的二元论观点,但做出区分并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的二元论并不意味着两个不同的世界。相反,他们是同一个世界,只是他们的关系处于相对的位置,一个是完美的,一个是不完美的。我们说过,关键在于灵魂和肉体的区别,而属于灵魂的世界,因为不受肉体的干扰和影响,所以是完美的原型。其他的东西,因为只和原型有相似之处,只能算是按照模型做出来的复制品,而不是真实的呈现/p>
这就好比说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但事物本身不是数字,只能用数字来表示。对于这个“代表”,柏拉图逆向思考,认为事物“参与”了数的思想。通过这种参与的概念,柏拉图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个别事物只能算是对观念的模仿,而不能达到观念的层次。他认为,没有思想提供参与的机会,事物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可能。所以理念是存在的必要条件,事物只是因为参与理念才偶然获得存在的机会/p>
把柏拉图的理念变成伦理层面。他认为,概念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独立的,我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变化着的世界必然是依附于概念世界的。这个概念成为柏拉图体系最重要的特征,即概念高于感官,而肉欲的地位相对低于求知欲。伦理道德的高低,在柏拉图的体系中成了一个非常规范的理由,因为感官世界的一切都不会是德性的真实代表,而德性的唯一生成途径就是不断提高思想的层次,跟随思想的脚步/p>
参与塑造的过程/p>
理性的理论来源于苏格拉底对道德知识的追求。通过对话和不断的自我审视,苏格拉底发现没有人能说真话,一个人必须承认无知。这里说的无知,对柏拉图来说有两层意第一,作为凡人,我们真的对真理一无所知;第二,作为有灵魂的人,我们有“回忆”真相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柏拉图抛弃了苏格拉底的每个人都能得到真理的乐观主义,转而将社会中的所有人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柏拉图不仅在他的政治理想中提出了阶级的概念,而且通过这一理想来解释理性世界决定存在的问题。在理性世界中,观念不仅是存在的基本理由,也是道德水平的差异。理性世界超越了我们的认知,因为理性世界以一种发光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完整性/p>
以真善美三个概念为例,可以找到理性世界的展示。就像黄金一样,只要掌握任意数量的纯金,就可以知道所有黄金所代表的价值,这是普遍的、完整的、客观的。就像我们经常用真善美这个概念来描述感情一样,我们没有也不应该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真善美是我们的感情。我们之所以不从个人感受来确定真善美,正是因为它们是普遍的、整体的、客观的观念/p>
理性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分别代表真善美的理想。在这个理想世界中,我们不仅把理性视为万物的本源,而且通过思考获得存在的理由。类型通常与这些概念一起出现,这些概念指的是通用名词。这种概念包括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如人、猪、马、牛,或事物中的大、小、轻、重,以及关系中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些普遍的概念不仅共同构成了一个概念世界,而且在概念之间的关系上建立了一个逐渐完善的抽象过程,这个过程延续了概念净化的过程,最终成就了一个好的理念,成为一切存在的基础/p>
这个概念化的过程有些抽象,但是从生活的实际方面来说,却是真实的。例如,当我们环顾四周,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大多数东西都来自我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于一个有全民医保的国家来说,人们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和没有全民医保的国家大不相同。如果我们问为什么不同,答案可以推回到人权的理念/p>
在一个全民健康保险制度的国家,大多数人认为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医疗保健,这是基本人权的一部分。但是对于美国这个最强调基本人权的国家,很多人认为基本人权就是个人自由选择想买哪种医疗保险。对于一些认同自由理念的人来说,平等廉价的保险政策不仅忽视了个人选择的自由,也使得其他人不必为现有的享受社会资源的机会买单。两种理基本人权和自由人都是基于好的理念,但一旦落实到现实世界,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社会,甚至截然相反的世界。两个社会都起源于一种“善”的形式。这个好的想法让我们知道了思考的方向,但是在实施的时候,很多现有的局限性往往让我们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p>
在这个不断深化的理性世界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第一,如果理性世界里所有的观念都源于好的观念,那如何解释理性世界里那些绝对邪恶的观念比如嫉妒、仇恨、残忍、自私?在理性世界中,善恶的观念是同源的吗?其次,如果观念是对事物的整体描述,那么在所有观念类型中,最有争议的应该是关系观念。争议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感官世界中看到的个别事物和用来描述它的整体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比如我面前的这支笔,它和“笔”有什么关系?它是如何参与到“笔”的创意中的?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想法来解释这种关系吗?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理性世界中,如果可以用无限多的观念来解释个体事物和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所代表的个体事物就会不断衍生出新的关系,最多可以有无限多的“关系”观念/p>
这两个问题的含义非常不同。第一个问题很明显是伦理与宗教之间的问题,问的是人是否有可能对善恶的概念做出决定性的判断。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问思想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是如何存在的。对于这两个问题,柏拉图似乎把理性世界的观念视为来自我们内心的“现实世界”,让我们通过回忆来质疑这个现实世界存在的理由/p>
不难看出,“记忆”一词是用来证明灵魂不朽的。但这种说法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柏拉图的哲学成为一种自说自话的理论。这个理论假设存在一个由灵魂组成的世界,这个世界包含了所有真正的知识,而且是思想可以到达的世界。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的两个问题,其实是在质疑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将恶的观念排除在以完美著称的理性世界之外。第二个问题是,从更根本的角度来说,质疑观念真的可以和经验明确区分/p>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问题的关键在于探究理性世界是否会包含消极思想。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答案是柏拉图说的存在就是善。换句话说,好的想法是使存在成为可能的充要条件。这里说的存在,不是人为判断下的好坏,也不是既定惯例下的正反之分。这里讨论的存在更像是巴门尼德所说的一个整体概念,完全不涉及人为判断。在巴门尼德那里,存在是一个在场事件,存在被邀请在场/p>
但对柏拉图来说,一定有存在的理由。这与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概念密切相关,即我们只能讨论存在的观念,而不能讨论存在为什么会发生的原因。人没有判断存在的能力,就连上帝也没有这种能力,因为它也是存在的,它逃不过巴门尼德的存在的命题。所以像嫉妒这样的想法是消极的,不是因为想法本身,而是因为人的判断。有些时候,嫉妒可能是一种无知的判断,也可能是努力的动力。无论如何,在观念的存在面前,人的观念是微不足道的/p>
思想的分/p>
第二个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把常用的关系概念转化为逻辑问题。比如“两个女人”面对面,然后“母女关系”立刻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柏拉图的想法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层是这种“母女关系”与“两个女人”的关系,让我知道她们是母女。我们知道如果继续这样推理下去,会没完没了,可以一直问是什么关系让我知道了关系之间的“关系”/p>
另一个层面可以拿我个人的例子来说明。根据柏拉图,我的灵魂就是我的想法。那么,因为我也是人,我的身体是否也涵盖了人的概念呢?现在就观念而言,“我”和“人”是什么关系?显然,它们之间存在逻辑上的隶属关系,即“我”属于“人”。但是,就概念而言,情况可能没有逻辑说的那么清楚。我们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甚至有能力自由选择是否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内心。也就是说我是独立于他人的,这和逻辑上的归属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必然包含着“我”的概念,但是“每个人”和“我”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关系呢?显然,我们又回到了关系的问题上/p>
就这两个层面而言,我们可以看到,问题在于,我们不禁把“关系”这个原本超越经验的普遍概念,当成代表个体经验的概念,然后不停地追问,这个“个体概念”和其他“个体概念”之间,还有其他的共有概念吗?现在我们来看看柏拉图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p>
首先,柏拉图并没有给我们一个什么是思想的明确定义。他一直在不断地引用许多价值观(如美、善、善)、形式概如数学、数字、关、度量概如大小、高、各种范畴来说明思想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观念之间的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断困扰着他。面对这一挑战,柏拉图没有更早地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但在他后来的哲学中,他逐渐指出思想的“分层”是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p>
问题的核心是,一切都“参与”了这个东西的想法。所以这个观念和这些东西的关系就成了最难界定的问题。首先,什么是部分参与?思想的哪一部分体现在个别事物上?哪部分不能体现?不管有没有反映,他们是在什么标准下被切割分离的?完全抽象的观念,像具体的个体事物,怎么可能对外切割?事物与观念的关系是复数还是一对一?面对这些问题,柏拉图的答案是观念的等级关系/p>
无限的事物对应着无限的观念,如果这些观念彼此具有相同的地位,那么观念之间就会有进一步的“对应”。面对这个问题,柏拉图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大胆地宣称,所有的观念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们的构成决定了观念在这个系统中的位置。理念越高,就越具有普遍性、形式性和抽象性;概念越低,越具有个体性、感官性和实体性。上下层概念之所以存在层级概念关系,是因为顶层概念,即“好的概念”是唯一的概念,是一个纯形式的概念,没有实质内容/p>
这个“好主意”就像光一样,一般照在下面的想法上。这种闪耀的过程随着社会阶层逐渐加强,增加了实质性的内容,但也越来越容易被感官察觉和困扰。好的想法下面是两个代表数学的形式想法,数字(包括奇数和偶和无限想法。在这两个概念下,我们可以推导出各种关系的概念,进而推导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切日常事物之所以能被感知,是因为它们参与了观念,依附于观念的体系,在观念的光芒下变得可被观察/p>
观念的层次性当然解决了观念之间无限推导的问题,但柏拉图很清楚,作为一个人,他没有能力在自己有限的认知中证明这种层次性的存在。所以他能做的,就是面对观念形成的逻辑问题,进行反思和假设。虽然我们知道的世界是感官世界,但我们可以假设在感官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因为我们可以感知感官世界的局限性。世界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等级制度。为了使这一体系不完全脱离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柏拉图进一步提出了目的论的立场,以追求一个理想的世界为由,解释为什么我们一直沿着社会阶层被提升,以达到与“好的观念”共荣共存的最终目的/p>
目的论立/p>
目的论的立场具有完成柏拉图哲学的功能。没有这个立场,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在现象和观念之间,属于观念圈的“好观念”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和理由,是一切现象圈必须依赖的目的。这是柏拉图不得不假设的立场,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假设,理性世界和感官世界的关系就会产生和巴门尼德哲学一样的结果。他认为存在的概念是纯粹思维的产物,与人的事物无关/p>
巴门尼德的立场不是柏拉图想要的;他要的是这辈子模仿下辈子,出世入世,理想查缺陷。我们说过,柏拉图其实并不想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而是追求一个完整的世界,把变与不变联系在一起,同时发现两者的本质区别。因此,现象世界的地位既是概念世界的他者、模仿者、参与者,也是依赖者。我们在现象中观察到的一切,尤其是世界的发生和变化,都根植于观念,因为观念本身是不可改变的/p>
我们可以知道事物变化的原因,因为我们相信不变的原理是存在的。不仅如此,我们还会渴望知道这个不变的原理,并依靠它来理解日常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柏拉图来说,现象之所以依附于观念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是理性的动物,有着对知识的渴求,我们想知道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不变观念的存在,就是满足我们求知欲望的目的。这个目的既是现象世界依附于观念世界的原因,也是一个以好的观念为最高类的方向。当然,这种方向感也是让柏拉图的哲学更加完整的主要原因/p>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柏拉/p>
培根曾说,他“将用每个人的烛光点燃火炬”。这句话也特别适用于柏拉图。天才柏拉图从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和其他前辈那里汲取灵感。毕达哥拉斯学派让我受益匪浅,在那里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系友好。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以毕达哥拉斯命名的。他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岛屿萨摩斯,后来生活在希腊殖民地/p>
毕达哥拉斯本人没有留下什么杰作,但他在大希腊的科罗托建立了一个宗教团体,并一度对该团体拥有最高控制权。大多数米利都的思想家毫不费力地将哲学融入流行宗教。虽然他们说的是“神”,但“神”这个词的意思并不是被崇拜的精神存在,而只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元素。但是毕达哥拉斯是宗教复兴的领袖。在这场宗教复兴中,原始迷信甚至野蛮迷信以黑粉色重现。另一方面,通过不朽和轮回的理论,加强了个人尊严和责任感。像许多米利都的思想家一样,毕达哥拉斯是一位科学家,被认为是几何学之父,他发现了八度音阶。柏拉图同时代的毕达哥拉斯派成员,从事数学和音乐研究,并对灵魂的终结产生了严肃的兴趣——这些是他们的传统。后一种传统与神秘音乐家俄耳甫斯名下的一些书面作品中的猜测和冥想密切相关。根据传说,俄耳甫斯知道死后世界的秘密/p>
无论是在数学还是宗教方面,毕达哥拉斯都对柏拉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柏拉图本人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据说他在自己的书院门口写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柏拉图的理性模式——没有出生、死亡和毁灭的永恒特征——在许多方面类似于毕达哥拉斯理论中的数字的终极元素。毕达哥拉斯发现音乐的和谐在于音程比例。这一发现可能为理性类型理论开辟道路。随着测量越来越精确的自然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学公式被用来描述自然现象,所有这些都逐渐为理性理论保驾护航。柏拉图的推理类型,除了数学中数字和图形的推理类型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含义。柏拉图本人,甚至是柏拉图学派的第一代后代,虽然在精神上追随毕达哥拉斯,却不愿意用数学语言来讲述所有的推理模式/p>
柏拉图的灵魂理论和毕达哥拉斯关于灵魂不朽和灵魂转世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就像理性主义和毕达哥拉斯的数论之间的关系一样。对于柏拉图来说,永恒的理性世界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而灵魂,作为一个纽带,连接着理性世界和具有生、死、灭、不断往复的感官世界。柏拉图认为,一个物体只有被别的东西驱动才能运动,生命的运动是从体内的灵或者说生命的起开始的。只有灵魂能使自己运动,并引起其他事物运动,所以它是下层世界生灭的原因。于是柏拉图不禁认为,灵魂必须分为理性永恒,因为作为灵魂,灵魂的根本性质或功能是把握理性类型。人虽然有生有死,但总是生老病死匆匆而过,没有永恒的生命,但生命本身的循环,以及作为生命永恒循环之源的灵魂,是无始无终的。但这个永恒的灵魂叫做阿尼玛·芒迪,世界的灵魂。不是你我的灵魂,因为你我都逃不过生死。况且,你我的灵魂虽然能把握永恒的格局,却依然充满了各种想象和欲望。这些想象和欲望的源头就在我们腐烂的身体里/p>
那么,柏拉图是如何看待我们灵魂的起源和归宿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记住,在柏拉图看来,哲学是对永恒的理性形式的把握,他唯一能回答的是关于理性形式的问题,而不是时间流逝中任何事物的过去和未来。后一个问题当然要有真实的答案,但哲学唯一能说的是,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幻的,与他所认识的永恒世界无关。所以,在这里,没有历史学家,也没有先知,告诉我们过去是什么样子,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想象一个“神话”来安慰自己,只要这个“神话”不与我们所知的理性世界相冲突/p>
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有许多这样的“神话”,回答了上述问题——关于世界的起源、社会原因和个体灵魂的归宿。至于个体灵魂的归宿,柏拉图吸收了传统的养分,包括与俄耳甫斯有关的传说,毕达哥拉斯及其后裔的思想。尽管柏拉图在各种细节上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力,但他还是尽力用笔墨来渲染。但是,因为这样的记述是关于世界生灭的见解,不属于哲学中讨论的知识,所以没有理由认为柏拉图本人真的相信个体灵魂是不朽的/p>
就像我们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我们说:“是的,没错。”当我们意识到某个道理时的真实感受,让人怀疑我们其实早就知道了,只是暂时忘记了而已。也许每个灵魂都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轮回,这辈子的一切都是由上辈子的所作所为决定的。这听起来很像佛家的说法:信徒通过在每一次轮回中行善,希望斩断生死业障,跳出业障之轮中的六大司。因为柏拉图不像佛教那样把生命视为恶,他没有想象脱离生死轮回的可能性。但他强调,灵魂的归宿是由其德性决定的。按照通俗的说法,普通人可以用钱贿赂上帝来洗清自己的罪责。柏拉图对这句话极为愤慨。俄耳甫斯的诗中承诺了美好的来世。当柏拉图引用这些诗时,他想到的不是外在的仪式,而是通往真正哲学家生活的大门。在这扇门里,永恒的善被理解,生命之路跟随善/p>
以利亚学派与柏拉/p>
除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埃利亚学派对柏拉图也有深远的影响。这所学校起源于同一片土地,并因意大利南部的小镇Ailia而得名。其创始人parmenides是Ailia的公民。在巴门尼德,柏拉图的巴门尼德是雅典的游客,当时苏格拉底还很年轻,大约在公元世纪中叶。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处理同样的问题,但是他们的立场完全相反。巴门尼德认为,赫拉克利特眼中无处不在的变化实际上并不存在。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变化都只是假象。比如我们想象某个运动,不管它是什么,它一定占据了一个未被占据的空间。诚然,它可以把原来的占领推到别处。然而,如果所有的空间都被占据,那么就不会有运动。巴门尼德似乎认为说某处什么都没有实际上意味着“什么都没有”。在他看来,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而且他确定一件事:不可思议的事情不可能是真的。我们通常认为某件事之所以能被理解,是因为我们已经搞清楚了它是什么。基于此,巴门尼德大胆地指出,一切变化都是虚幻的,真正存在的一定是不灭的东西,无论何时、何地、朝什么方向,都是不可分、不变的。呈现给感官的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但我们都承认,感情往往会欺骗人,不可信任,所以必须用理智来纠正,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在变化/p>
世间万物皆变的理论无法满足柏拉图的理性野心,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他应该以巴门尼德为同僚来领导。在柏拉图这里,同样的理性类型可以在许多可感的事物中找到,而且可以重复无数次,尽管会夹杂着其他特质甚至相反的特质,就像巴门尼德的“新生”隐藏在这个多变的幻觉世界背后一样。然而,柏拉图的理性类型并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所以,在现实的可知世界中,有那么多不同类型的推理,它们的多样性并不输给变幻无常的感性世界。对于柏拉图来说,表象世界不是虚幻的。它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会突然变成另一种样子。也不是巴门尼德所想的那样,只是一种没有任何现实的“不存在”/p>
变化是如此的真实,巴门尼德对变化的否定在他同时代的人看来无疑是太过奇怪了。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他站起来为老师的悖论辩护。他指出,当我们尽力去理解体育时,会发现体育其实是不存在的,这真的如巴门尼德的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自相矛盾。举个例子,如果飞毛腿阿喀琉斯和乌龟赛跑,他一定会很快超过乌龟。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假设阿喀琉斯比乌龟快十倍,乌龟比阿喀琉斯领先100米起跑。阿喀琉斯00米时,乌龟向前跑0米;当阿喀琉斯跑完接下来的10米时,乌龟又向前跑了一米;阿基里斯跑下一m时,乌龟又向前跑.1m以此类推,阿喀琉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芝诺的另一个悖论是“飞箭不动”。因为飞箭在飞行过程中的任何时刻都会占据一定的位置。那么,它是什么时候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邻近的地方的呢?这样的悖论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应该是连续的,而不是赫拉克利特所理解的无限可分;也就是说,它们不是像数字一样由点组成的/p>
重新讨论人们熟悉的概念,先承认某个立场,再看这个立场会得出什么不可思议的结论,从而揭示这个立场的不稳定性。这就是希腊人所说的“辩证法”。芝诺被认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苏格拉底是大师。我深信柏拉图的辩证法是一种极好的方法。它不是用来发现具体事实的,而是用来彻底考察提出的某个观点的。有时候,柏拉图甚至称哲学为辩证法,即研究存在的最根本的特征。在《对话录》中,每当要考察某个观点时,柏拉图都会形象地要求那些天生持有这个观点的人把它扔出去。柏拉图早期的对话录一般都是从苏格拉底对正义、勇气、虔诚等的论述开始的。在他后来的对话录中,柏拉图越来越关注更抽象的概念,比如统一性、同一性、差异性等等。柏拉图意识到,他必须处理的问题更接近于以利亚学派的关切。因此,苏格拉底不再是《对话录》中无可辩驳的英雄。或者是巴门尼德埃利亚学派的成员,往往会成为一个对话人物,其重要性不亚于苏格拉底/p>
阿那克萨哥拉和柏拉图
在这里,柏拉图的另一位前辈阿那克萨哥拉生活在公元世纪上半叶。像他之前的米利都哲学家一样,阿那克萨哥拉来自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但他在雅典生活了许多年,他也是民主领袖佩里克莱斯的老师和朋友。但最终,因为他大胆宣称太阳和月亮不是神圣的,制造它们的材料和我们踩在脚下的土壤是一样的,他被以亵渎罪驱逐出雅典。阿那克萨哥拉被驱逐引起了人们对雅典民主的怀疑。当时雅典的民主,和几十年后苏格拉底时代的民主一样,一旦触及城邦的宗教话题,对思想自由是没有容忍度的。一些特立独行的小团体持有这种自由思想,会让敏感的公众如坐针毡,而身居高位者则会从中嗅到政治危险/p>
最早的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是由这样或那样的基本物质构成的,但是当他们断言一切都是这样或那样的时候,他们无法解释世界呈现给我们的纷繁复杂的情况。正如一句英语谚语所说,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东西组成的。如果只鉴定了一种物质,我们怎么能确定我们的解释更好呢?
在阿那克萨哥拉看来,所有的东西都是混杂在一起的。起初“万物混杂,不辨颜色”,一片混乱。这个巨大的混沌的东西通过分化让一切都各就各位,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那么万物的动力是什么呢?阿那克萨哥拉的回答心/p>
这个回答给第一次听到这个的苏格拉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世界如此神奇地有序?在苏格拉底看来,阿那克萨哥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更令人耳目一新,带来了更多的希望。比如,我们在海边发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结构精巧的东西。如果我们进一步发现这种结构使它能够显示时间,并且它是由一个聪明人发明的,目的是显示时间,我们的好奇心将得到满足。苏格拉底抱怨说,阿那克萨哥拉只提到心灵是世界秩序的一般动力,却没有进一步详细解释它是如何运作的。于是他试图自己接手这个未完成的任务,后来苏格拉底成为最早持以下立场的思想家之一:人类和万物都是由一个仁慈的、无所不能的造物主创造的/p>
柏拉图在这方面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很像。每当人们对他们观察到的东西感到困惑时,他们会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它们,并解释它们为什么令人困惑。人们相信智力,但不相信感官,倾向于认为任何在他们面前的陌生事物一定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我们从感官世界上升到了理性世界。在这个理性的世界里,一切稀奇古怪都消失了,一切都可以理解了。如上所述,有许多类型的理论。那么,彼此之间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吗?一个致力于让一切都可以理解的头脑永远不会满足于这个想法。只有当它们被放在一个有序的系统中时,头脑才会休息一会儿。在柏拉图的体系中,善是将理性类型安排在适当位置的最终力量。把握“善的理性”是人类理性追求的终极目标。但除非所有知识的获得都依赖于对它的长期追索,除非我们通过它把日常生活中的对象与生活中的对象的思维、影子和模仿区分开来,否则它就不仅仅是人的想象的产物。后一种抽象的知识,虽名为科学,其实从一开始就迷失了方向。因为我们在头脑中预设了这一只有能满足我们智力的东西才是真实的。智能无法满足,除非它最终承认一切都能被理解并非偶然/p>
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就会得出这样的结与一直引导我们的智力相关的“资本智力”是一切事物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原因,也就是说,为什么一切事物都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个样子。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像苏格拉底一样富有冒险精神,并且“让论证自由地被引导”,我们会发现,在每件事情中都有一个神圣的计划,向我们揭示了它自己/p>
只有知道了这个无所不在的宏大计划,一切知识乃至社会生活的真正坚实基础才能打下。在柏拉图看来,除了在一个精神精神无法发展的社会,社会的统治者应该是哲学家。柏拉图最伟大的著作《理想国》描绘了如何培养最合格的城邦统治者。培训不是全部内容。柏拉图的一个特点是,他不把他的思想生活同他的感觉生活和意志生活分开。真正的哲学家不仅接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还获得了热情的同情心和无私的公共精神/p>
柏拉图于公元47年去世,留下了他在雅典创建的一所学院。学校叫学园,以学校所在地命名。这个名字后来成了学校的代名词。柏拉图学园从一开始就是科学和哲学研究的中心,逐渐发展成为类似后来大学的机构。这所学校持续00多年,直到公29年被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关闭/p>
在众多学园青年中,来自色雷斯的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最著名的学生,也是柏拉图的主要批判者,他们在后世的名气不相上下/p>
柏拉图的数学哲学哲学11/p>
作为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写了许多书。至于如何获得快乐,他总结了四种方认识自己,与爱人共同进步,破译美的意义,进行社会改造。他反对人们随波逐流,受舆论影响。他坚持认为,除非选民能够理性思考,否则最好终结民主。字抑制:@ galilleo校对:@/p>
作卢昌/p>
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的西方哲学家可以统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这是因为以前的哲学家大多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而苏格拉底的兴趣主要在政治和伦理方面,从而将整个哲学的注意力延伸到了人文领域。罗马时代的哲学家西塞罗因此称苏格拉底为“将哲学召之于天的第一人”。对于科学史来说,苏格拉底的出现意味着原本密不可分的哲学和科学可以分离了。因此,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身份是可以分开的。比如苏格拉底本人只是哲学家,不叫科学家/p>
此外,苏格拉底善于公开论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具有苏格拉底特色的论证阐述技巧,其特点是善于归纳,注重定义,以至于亚里士多德把介绍归纳和定义的荣誉归于苏格拉底/p>
苏格拉底的这些特点深深影响了他最著名的弟子柏拉图。这位与亚里士多德并称为西方文明最重要的两位圣贤的哲学家,也擅长议论文的阐述技巧——其实柏拉图的很多话都是以苏格拉底议论文《实录》的形式直接出现的。况且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一样,对人文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通常不被称为科学家。虽然他受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但他的科学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明显高于苏格拉底/p>
它描绘了来自庞贝的柏拉图学院的马赛克,庞贝是一座被火山灰掩埋的古罗马城市。图中左起第三人是柏拉图。图/Marie-LAN Nguyen/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然而,无论他是否被称为科学家,柏拉图对科学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这种影响不在于他提出了什么科学理论,而主要是通过其他两个方面:一个是柏拉图学园,吸引了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一大批顶级哲学家,断断续续传承了近千年,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尽管柏拉图本人是否直接在学园授课仍有争议);另一个是他对科学的看法。这和以前的苏格拉底哲学家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提出的是科学的意见,而柏拉图讲的是相当多的科学意见。这一观点后来成为科学与哲学的交叉领域——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柏拉图可以被视为科学哲学的先驱之一/p>
与之前的哲学家相比,我们对柏拉图的理解有一个很大的便利,那就是之前的哲学家大多要么没有留下文字,要么留下的文字已经失传,只能从后人夹杂着其他观点的转述中窥见一斑。柏拉图是个奇迹。即使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他那些篇幅浩繁、以纸莎草纸等古代媒介为载体的作品,也远不止“等身”,其中很大一部分流传至今/p>
然而相比之下,我们对柏拉图的生平却知之甚少——比如他的生卒年考证就有好几年的误差,他的出生地甚至他的真实姓名也并非没有争议。根据希腊传记作家拉尔修的说法,“柏拉图”这个名字是一个希腊昵称,意思是宽广、宽广等。它被用来形容身材、额头、深刻和流利的口才等。它的真名是亚里士多德·多克斯。由于拉尔修比柏拉图晚了几百年,这种说法本身并非没有争议,但如果是真的,我们要感谢取这个绰号的人——否则,西方文明最重要的两位圣贤早就变成阿里斯·多库斯和亚里士多德了,他们中的一些人早就溜走了/p>
据希腊哲学家普罗克洛斯转述,公元世纪古希腊学者、被后世尊称为“第一位科学史家”的欧德摩斯曾这样评价柏拉图:
柏拉图极大地促进了数学,尤其是几何,因为他对这些研究充满热情。众所周知,他的作品充满了数学术语,他试图随时随地激发哲学学生对数学的欣赏。柏拉图学园的遗迹,一个断断续续存在了近千年的大学院。图/Tomisti/wikipedia呼应这个评价的,正是那句刻在柏拉图学园门或门的传说中的名言:不懂几何者不入。但是这个传说在柏拉图死后近千年才开始流传,可信度不高。比较可信的是柏拉图自己的话。在《理想国》中,他把算术、几何、立体几何和天文学列为数学的主要分支和哲学家的必备知识。不仅如此,柏拉图认为理想的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所以他也必须具备数学知识,这进一步增强了数学的重要性/p>
如果说,把数学列入政治家必备知识,给数学带上了前所未有的“入世”色彩;另一方面,柏拉图鄙视应用数学,使数学变得抽象和“天生”。柏拉图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所谓的“理念”。观念被认为是永恒的,只能被头脑或灵魂把握,而自然界的现实则是观念的一个不完美的“拷贝”。柏拉图用他著名的“洞穴寓言”来比喻观念与现实事物的关系:人是洞穴中的囚徒,只能看到外界投射在洞壁上的影像。所谓真实的东西只是那套影像,观念才是洞外的真实。数学呢?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数学的地位接近理念,被赋予了不依赖于经验的抽象性和永恒性。这一思想对后世的科学哲学影响很大/p>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是哲学史上最著名的比喻之一。它把大多数人比作被束缚在洞穴里的囚犯,只看到火炬在洞穴里的投影打在一些模型上,打在墙上,把这个投影当成真实。而少数人可以挣脱束缚,离开洞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当他回来告诉这些囚犯外面的世界时,他不被理解。这是一7世纪早期的版画。由于思想和数学被赋予了不依赖于经验的抽象性和永恒性,柏拉图在相关科学哲学的论述中更倾向于演绎,而不是像他的前辈们那样依赖于经验和归纳。例如,在《理想国》中,他写道:
你知道几何、算术和相关科学的学生在他们的一些科学分支中对奇数、偶数、图形和三种类型的角度做出了假设。那是他们和所有人都应该知道的假设,所以不必费心向自己或他人解释;但他们以此为起点,以自洽的方式将其推向最终结论。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柏拉图的演绎体系带有一定的公理化色彩,从一些“不必费心向自己或他人解释”的“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假设”出发,“以自洽的方式推进到最后的结论”。另外,虽然柏拉图的著作几乎都是纯文本,但有些文本结构是公理化的。例如,他对观念和作为观念“复制品”的真实事物的论述,在逻辑上类似于集合和集合元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偏好演绎的公理化色彩对后来数学尤其是几何的发展产生了影响/p>
而柏拉图的科学哲学偏爱演绎,使得力学、力学等依赖经验和归纳的应用学科从数学中分离出来。而且,在柏拉图的哲学中,其他对现实事物的研究也是比较“低级”的——因为现实事物是观念的不完美的“复制品”,所以被认为是哲学家不应该献身的对象。总的来说,在柏拉图的哲学中,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地位低于数学,后者略低于思想的研究。这种“分类”可以看作是柏拉图科学哲学的组成部分,它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实验科学、应用科学和观察科学并不十分友好/p>
天文学迫使灵魂仰望,带领我们从这个世界走向另一个世界——柏拉图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天文学。因为天体被视为天上之物而非真实之物,所以是永恒的。这使得天文学脱颖而出,甚至成为探索思想的途径之一。因此,天文学成为古希腊科学中成就最高的学科。鉴于天文学的特殊地位,柏拉图将自己对几何学的热情融入其中,提出了一个统治学术界两千年的观点,即天体的运动应该用最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来描述。当时已经知道,天体中行星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所以柏拉图的思想就变成了一个挑如何用匀速圆周运动来描述行星运动/p>
虽然柏拉图的挑战最终被判定为一个错误——纯粹思维导致的无数错误之一,但其中包含了用几何描述天体运动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关于数学模型的命题。在柏拉图的巨大影响下,从他的弟子欧多克索斯开始,柏拉图的挑战就主导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甚至渐渐地,随着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提高,即使匀速圆周运动不能真正描述行星运动,天文学家们还是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试图放弃匀速运动,维持圆周运动。最后,直到17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用美丽的椭圆轨道描述了行星运动,柏拉图科学哲学的这种“遗产”才结束/p>
在结束对柏拉图的介绍之前,值得一提的是,在柏拉图哲学乃至科学哲学中,“上帝”正在卷土重来——比如,观念被视为上帝创造的蓝图,天体被视为上帝的居所。然而,与古典神话和后来的宗教中的神不同,柏拉图的神不干涉天体运动,他的创世蓝图是永恒的。这样的神其实是法律的隐喻。这一特点被后世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继承,成为神学统治时期的最佳权宜之计。这些哲学家和科学家虽然真心相信上帝的存在,但并不认为上帝无时无刻不在干涉自然,这让他们从普通信徒甚至正统教义中脱颖而出。例如,据说法国科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在被问及众神在他的世界体系中的位置时回答“我不需要那个假设!/p>
虚构的西方文/p>
欧洲所谓的百年翻译运动,复兴古希腊文化,然后传到欧洲,也是发明的!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等人和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中世纪和近代之交发明的/p>
节选自朱玄之《西方文明史虚构》,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p>
59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67位用户关注
602位用户关注
275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
读书名言警句书签(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十句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
32位用户关注
代表友谊的名言(关于友情的文艺句子简短,关于友情的文艺短句)
30位用户关注
感谢名言名句大全集(中医的名言名句集锦,中医名人名言100句)
4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