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安全管理
栏目

浅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3-09 热度:85

浅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第1篇 浅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管理随着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而发展,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的出现,使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方法、原理都有了很大的拓展。本人经多年安全生产管理实践,就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浅谈如下。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通过生产活动和科学研究,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生活越来越丰富,也产生了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的安全问题。

人类“钻木取火”的目的是利用火,如果不对火进行管理,火就会给使用火的人们带来灾难。在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第三王朝在建造金字塔时,组织10万人花20年的时间开凿地下甬道和墓穴及建造地面塔体,对于如此庞大的工程,生产过程中没有管理是不可想像的。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维护社会治安和救火的工作由禁卫军和值班团承担。到公元12世纪,英国颁布了《防火法令》,17世纪颁了《人身保护法》,安全管理有了自己的内容。

在我国,早在公元前8世纪,周朝人所著m《周易》一书中就有“水火相忌”、“水在火上既济” 的记载,说明了用水灭火的道理。自秦人开始兴修水利以来,其后几乎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到北宋时代消防组织已相当严密。据《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当时的首都汴京消防组织十分严密,消防管理机构不仅有地方政府,而且由军队担负值勤任务。

到20世纪初,现代工业兴起并快速发展,重大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相继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使人们不得不在一些企业设置专职安全人员,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到了20世纪30年代,很多国家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政府机构,发布了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技术体系,呈现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雏形。

进入20世纪50年代,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创造就业机会、改进工作条件、公平分配国民生产总值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安全工程专家和政治家的注意。工人强烈要求不仅有工作机会,还要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一些工业化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产生了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预防原理等风险管理理论,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

到20世纪末,随着现代制造业和航空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安全生产成本、环境成本等成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成为非官方贸易壁垒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安全健康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成熟。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进入我国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吸收并研究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理论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监控,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尝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20世纪末,我国几乎与世界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并推行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系统化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理论雏形,该理论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以及应急管理,该理论将现代风险管理完全融入到了安全生产管理之中。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通规律,它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也有特殊性的原理与原则。

原理是对客观事物实质内容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原理与原则实质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对应关系。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生产管理规律。

原则是根据对客观事物基本规律的认识引发出来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原理与原则的本质与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通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资金、人员和体系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的作用。反馈原则是指成功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三)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即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四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四)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规律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三、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系统安全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减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时,也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四、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使人知道,在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

第2篇 某现代教育中心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学院现代教育中心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1、为了维护学院稳定,保障学院正常教学、科研和生产秩序,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制订本规定。

2、树立一切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严格按照有关教学、科研和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消防安全隐患的产生。

3、禁止任何人违章作业,拒绝接受任何人违章指挥,禁止任何人在现代教育中心内吸烟或动用明火。

4、工人要持证上岗,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技术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技术业务水平,经常进行防火防事故学习,坚决执行学院各项管理制度。

5、机房、设备室等重点部位要加强管理,并设置安全标识。生产使用的易燃、易爆物品要分开并入库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严格按照消防机关的有关要求配置安保设施。

6、检查配备消防器材设施完好有效,杜绝火灾隐患的发生,如发现隐患及时汇报。

7、如发生火灾,妥善保护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了解情况,不允许破坏现场或伪造火灾现场。

8、如违反操作规程酿成火灾,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3篇 煤矿现代安全管理的五个方面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事故预防及应急计划

煤矿企业必须制定事故预防及应急计划,这是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而向煤矿企业提出的强制性法律要求。煤矿企业应根据本矿实际情况,针对已发生的事故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别t性质、特点和范围,制定事故发生时的组织技术措施和其他应急措施。事故预防及应急计划应含以下内容:

(1)预估事故,即预先估计本矿井存在的自然灾害因素以及已发生过的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的地点、情况、原因、预兆等。

(2)预防各种重大灾害的措施,包括组织、技术、物质等各方面的预防措施。

(3)矿井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的抢救和保护人员安全撤退避灾的必要措施。

(4)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处理事故所必须的工程、设备、材料、工具的数量、使用地点和使用方法。

(5)处理事故的组织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名单,通知方法和顺序。

(6)处理各种事故必备的技术资料。例如,矿井通风系统,反风试验报告以及在反风p9保证反风设施完好可靠的措施;矿井供电系统图,通讯系统图和井下电话安装地点;井下消防、排水、压风管路系统图;地面和井—卜消防材料廓狡丝,储存的材料、设备、工具的清册;井上下对照团、团中注明井口位盟和地面铁路、公路、钻z1—水泥以及其他可供处理事故用的材料、设备存放的地点。

(二)制定发现和消除隐总的措施及其落实

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恩、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也是为了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而向煤矿企业提出的法律要求。煤矿企业应针对本矿自然因素、设备及技术状况、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条件,制订出消除冒顶、瓦斯及煤尘爆炸、瓦斯突出、矿井火灾、水害等项隐患的措施。

(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安全机构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的核心,它是按照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企业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各岗位生产工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人员应检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以及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机构的设置及安全生产人员配备情况。

(四)依法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用费

煤矿企业必须从煤炭销售额中按国家规定提取安全措施专项费用。这是向矿山企业提出的法律要求,强制企业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采取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从而提高矿井抗灾能力,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按《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由矿山企业按矿山维检费的20%列支;没有矿山维检费的矿山企业,按固定资产折旧费的20%列支,并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提取。

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必须实行专项存储、专项核算、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必须全部用于企业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预防职业危害为主要目的技术措施项目,不得挪作他用。

(五)向职工发放所需的劳动防护用品

煤矿企业向职工发放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劳动保护用品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大措施,煤矿企业必须按企业安全生产和防止职业危害的需要,向职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根据国家关于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有关政策和标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坚持按照以下原则选用和发放:

(1)劳动保护用品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对生产有害因素的防护功能,同时考虑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或强度)、劳动者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

(2)所选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保证质量、安全可靠,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3)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应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和防止职业危害的需要,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放给职工。

(4)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应按行业或地方标准执行,行业或地方没有统一标准的,企业可以制定标淮,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5)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工作由企业行政或供应部门负责,并由安全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进行督促检查。

(6)对于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防护品、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等特殊防护用品,必须根据特殊工种的要求配备齐全,并保证质量。对待特殊用品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不合格的或失效的,一律不准使用。

(7)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场所的作业人员,禁止发放、使用化纤性防护用品。

第4篇 现代发电厂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几十年来,由于各电网主要由小电厂、电机组组成,管理上又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因此,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如管理环节复杂,渠道不顺畅;部分职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完善、管理人才不足、管理手段落后等。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企业安全系统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管理:

1、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强化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权威职能。改变原来车间安全专工由车间管理、班组安全员由班组管理的旧模式,实行了车间的安全专工由安监部门直接管理作为厂安监部门下派到基层的安全监察代表,行使厂安监部门的安全监督职能。班组安全员则直接在车间安全监察员领导下开展工作,属车间派驻班组的安全监察员,这样形成了垂直管理的安全网络。各单位对安监部下派的安全监察员、车间下派的班组安全员的工作均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决定权归属安监部,人员的选定由车间推荐、安全部门考核认定批准后方能上岗。

2、建立企业内部安全评价制度。1997年华北电网的“安全评价”工作在全网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专家会诊”的方式具有消除隐患、可超前处理事故的优越性,可以借鉴到企业内部中来建立企业内部安全评价制度,由企业组织安全管理技术方面的“专家级”人员对厂下属生产单位进行全面安全评价。每年举行1-2次,并根据评价及时整改,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3、结合考核机制,强化落实安全责任制,形成厂、车间、班组三级严密的安全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中建立了安全效益双百分考核制度,根据安全责任进行“百分考核”,按事故责任与安全百分考核挂钩扣罚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相关责任者的安全百分奖励,从而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紧密有机地结合,达到警戒的目的。通过强化落实责任制,从厂长到每个职工都能严明自己的责任。将安全责任制重点落实到基层班组,班组落实到个人,从而真正形成了“班组控制异常和未遂;车间控制障碍和轻伤;全厂控制重伤和事故”的三级安全控制体系。

4、强化设备及生产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安全工作有赖于设备这一“硬件”做基础,再好的安全管理模式如果没有好的设备做基础也不行。在设备管理上应做到利用大小修、低负荷时及时消缺,保证设备健康;整治生产区域不安全部位和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好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定期轮换、定期试验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完善技术诊断工作。

5、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建立健全危险因素信急反馈系统,对日常检查或定期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性质和严重的程度,按规定分级实行信息反馈和整改,现场马上能整改的要求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发整改通知书进行限期整改,如事故隐患较为严重的要求停工进行整改,各项整改都应形成记录,对各类事故隐患都应进行闭环管理。

6、建立安全培训机制。培训是提高职工全员安全思想和安全管理、安全意识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培训机制,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结合企业改革,建立全员培训机制,对员工进行有序分批的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对安全管理专业人员也进行分期、分批的安全管理专业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与在岗的安全培训、专业培训有机的结合,会有效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技术素质,夯实了安全工作的基础。

第5篇 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综述罗云中国地质大学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安全管理科学的综合现状,其中既阐述了安全管理原理的理论研究,同时还从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的角度对安全管理的方法作了系统介绍。这对于了解大陆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安全管理学术交流和推进安全管理技术进步将是有益的。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工业企业的安全管理从劳动保护管理、事故管理到职业安全卫生科学管理,其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尽管目前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其推行和实施的安全管理做法还有差别和不平衡,但努力使其适应我国新经济体制和生产技术的时代要求和呼唤却是一致的。十余年来,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特征在于: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传统的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过去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本文对安全管理理论、政府宏观安全管理方法和企业微观安全管理方法进行综述。

一、认识的安全管理科学原理

1.安全管理哲学

从历史学的角度,表1给出了大陆理论界认识的安全管理哲学发展进程。

表1 人类安全哲学发展进程

阶段

时 代

技 术 特 征

认识论

方 法 论

工业革命前

农牧业及手工业

听天由命

无能为力,被动无意识

17世纪至本世纪初

蒸汽机时代

局部安全

就事论事,亡羊补牢,事后型

本世纪初至50年代

电气化时代

系统安全

综合对策及系统工程

50年代以来

宇航技术与核能

安全系统

本质安全化,预防超前型

2.安全系统论原理

安全管理涉及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机─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管理─管理的欠缺。二是安全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劫、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理性,更符合科学原则。

3.安全控制论原理

从宏观安全管理的角度,安全控制原则有:闭环控制原则:要求安全管理要讲求目的性和效果性,要有评价;分层控制原则:安全的管理和技术的实现的设计要讲阶梯性和协调性;分级控制原则:管理和控制要有主次,要讲求单项解决的原则;动态控制性原则:无论技术上或管理上要有自组织、自适应的功能;等同原则:无论是从人的角还是物的角度必须是控制因素的功能大于和高于被控制因素的功能;反馈原则:对于计划或系统的输入要有自检、评价、修正的功能。从微观安全管理的角度,控制的实质是"能量不正常作用"。能量转移理论是微观控制的理论。

4.安全信息论原理

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安全信息类型分为一次安全信息和二次安全信息。一次安全信息指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人机境客观安全性,以及发生事故后的现场。二次安全信息包括安全法规、条例、政策、标准,安全科学理论、技术文献,企业安全规划、总结、分析报告等。安全信息是以信息流存在的,其信息流技术首先要认识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信息形式,如:人-人信息流:人-机信息流:人-境信息流:人对环境状态正确感知和识别;机-境信息流:

5.安全经济学原理

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是安全的投资或成本规律、安全的产出规律、安全的效益规律等基本问题。大陆认识的安全经济重要规律有:事故损失:占gnp2.5%;安全投资:占gnp1.2%;事故直间损失系数:1 : 4~1:>;100;安全投入产出比:1 : 6;安全生产贡献率:1.5~5 %;预先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与5的关系;安全效益金字塔:系统设计1分安全性=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应用安全性。

6.安全协调学原理

组织协调学原理 组织协调学原理要求安全的组织机构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安全机构职能要有科学的分工,事故、隐患要分类管理,要有分级管理的思想;安全管理的体制要协调高效,管理能力自组织发展,安全决策和事故预防决策的要有效和高效,事故应急管理指挥系统的具有功能和效率等方面要有总体的要求和协调。

专业人员保障系统的协调原理 要建立安全专业人员的资格保证机制:通过发展学历教育和设置安全工程师职称系列的单列,对安全专业人员进出要有具体严格的任职要求;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要建立兼职人员网络系统: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班组)设置全面、系统、有效安全管理组织和人员网络等。

7.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具有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再现性的特性;意外事故是一种随机现象,对于个别考察无具有不确定性,但对于大样本,则表现出规律性。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是研究事故规律、进行事故预测的重要方法。事故预防的模式主要是事后型模式,这是一种被动的对策,这种对策模式遵循如下技术原理:事故或灾难发生─调查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提出整改对策─实施对策─进行评价─新的对策。从宏观的角度,对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原理称为'三e对策',即事故的预防具三大预防技术和方法: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

二、政府宏观安全管理方法

1. 安全生产五大原则

我国宏观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有: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体现在企业的管理机制上要遵循管生产必须管理安全;三同时原则;五同时原则;三同步原则,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改革、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同时规划、同时实施、同时投产;三不放过原则: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整改措施未落实三不放过。

2.全面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全面管理的原则,即在管理的体系中要做到纵向到底(从各级政府到生产企业,从工厂到生产岗位),横向到边(政府部门综合协调,企业职能机构全面参与);安全责任制的原则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3.安全法制管理

安全法制管理就是利用法制的手段,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建设、实施、组织,以及目标、过程、结果等进行安全的监督与监察管理。现行有效的安全法制管理做法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性工程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安全生产的第一把手负责制;安全生产全面责任制度;实行强制的国家劳动安全监察;落实行业的综合管理;推行工会统一领导下劳动保护群众监督。

安全法制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搞好安全生产的需要。安全法制管理所依据的安全法律体系具有表2五个层次结构:

表2 工业安全法律体系

层次

定 义

主 要 法 规

1

国家一般法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条例等

2

国家安全专业综合法规

劳动法、矿山安全法、消防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仓库防火安全管理条例、防止沥青中毒办法等。

3

国家安全技术标准

400余种。

4

行业、地方法规

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油船、油码头防油气中毒规定;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省(市)劳动保护条例等。

5

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安全操作规程;企业安全责任制度等。

4.安全管理策略

我国宏观安全管理策略有:系统整体性策略,管理时要考虑人机环系统、硬件与软件建设相结合;计划性策略,安全对策要有计划和规划,要有近期的长远的目标;效果性策略,安全对策效果的好坏,要通过最终的成果的指标来衡量;单项解决的策略,在制定具体事故预防措施时,问题与措施要一一对应,在主次、有轻重缓急;等同性策略,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高于被监控的机器和设备系统,管理系统要实现监察、审查及否决权制度,安全理论、技术方法、安全人员的素质不应低于被管理的对象;全面管理的策略,党、政、工、团、职能部门一起协同管理;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策略。

三、企业微观安全管理方法

(一)现行安全管理法

1.预期型管理法

我国企业普遍推行的安全管理模式总体上是事后型模式,但逐步推行预期型管理模式已成为共识和发展趋势。

预期型模式是一种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的对策,显然是现代安全管理对策的重要方法和模式。其基本的技术步骤是:提出安全或减灾目标─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主要问题─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方案─评价─新的目标。

2."0123管理法"

0-重大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1-第一把为第一责任;2-岗位、班组标准化的双标建设;3-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的"三全"对策

3.三不伤害活动

开展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活动。

4.“四全”安全管理

全员-从企业领导到每个干部、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和实习人员)都要管安全;全面-从生产、经营、基建、科研到后勤服务的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抓安全;全过程-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自始至终地做安全工作;全天候(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管什么天气,不论什么环境,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安全。总之,“四全”的基本精神就是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5.“5s”活动

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态度”。因为这5项的日语发音均以“s”起头,所以称为“5s”。开展“5s”活动,是通过人们的努力改变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职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目标。

6.人流、物流定置

管理

生产现场的人员活动路线及空间定位管理;使用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的位置规范、定位管理、文明管理。

7.三点控制

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强化控制管理。采取现场和车间挂牌标示方法强化管理。

8.八查八提高

一查领导思想,提高企业领导的安全意识;二查规章,提高职工遵守纪、克服"三违"的自觉性;三查现场隐患,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程度;四查易燃易爆危险点,提高危险作业的安全保障水平;五查危险品保管,提高防盗防爆的保障措施;六查防火管理,提高全员消防意识和来火技能;七查事故处理,提高防范类似事故的能力;八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是否经常化和制度化,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9.生产班组安全活动

生产班组的每周安全活动要做到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以安全生产必须落实到班组和岗位的原则,企业生产班组对岗位管理、生产装置、工具、设备、工作环境、班组活动等方面,进行灵活、严格、有效的安全生产建设。

10.三负责制

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向上级负责,向职工负责,向自己负责"。

11.安全检查制

查思想认识,查规章制度,查管理落实,查设备和环境隐患;定期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普查与专查相结合;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其方法有:四查工程技术,即岗位每天查一次,班组车间每周查一次,厂级每季查一次,公司年查一次;安全检查表技术,定项目,定标准,定指标,科学评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检查方法。

(二)现代安全管理法

1.安全目标管理法

以图1所示的安全指标体系为管理目标,进行科学管理。

图1 安全指标体系

2.无隐患管理法

无隐患管理法的立论是建立在现代事故金字塔认识基础之上的,即任何事故都是在隐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控制和消除事故,必须从隐患入手。推行无隐患管理方法,要解决隐患辨识、隐患分类、隐患分级、隐患检验与检测、隐患档案与报表、隐患统计分析、隐患控制等技术问题。

3.行为抽样技术

安全行为抽样技术的目的是对人的行为失误进行研究和控制,主要是应用概率统计、正态分布、大数法则、随机原则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行为的抽样研究,从而达到控制人的失误或差错,最终避免人为事故发生的目的。

4.安全经济技术方法

合理的安全经济机制:确立规范的安全投资机制;安全技术项目进行经济技术的可行现论证;推行企业安全设施、设备的专门折旧机制;国家、社会、企业安全资金的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的事故赔偿机制等。采用有效的安全经济手段:参加事故风险保险;参加人身工伤保险;合理应用经济管理手段;有效的安全行为风险抵押手段;安全奖励基金;违章与事故罚款手段等。掌握全面的安全经济理论:风险分析与评价理论;效用分析与决策理论;生命与健康价值理论。

5.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第6篇 现代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

1) 搞好矿山安全管理是防止矿山灾害事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对策。造成矿山灾害事故的直接原因概括起来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矿山生产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而这些直接原因的更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仍然是矿山安全管理原因。为了防止矿山灾害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矿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归根到底应从改进矿山安全管理做起。

2) 搞好矿山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基本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多年来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了贯彻这一方针,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千方百计实施各种防止矿山灾害事故发生的对策;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矿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断增强自我防护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有赖于良好的矿山安全管理工作。

3) 矿山安全技术有赖于有效的矿山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技术、经济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矿山安全生产,更需要突出安全管理的作用。防止矿山灾害事故的发生,有待于矿山灾害学理论研究的深入,继而提高矿山技术装备的本质安全水平,而技术装备的本质安全水平有赖于国家经济和科技的高度发展,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办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调动人的安全积极性,强调发挥人的作用。而人的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有效的矿山安全管理活动。

4) 有效的矿山安全管理应是主动的超前管理,其实质应是整个矿山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化。也就是说,在按矿井各类灾害事故发生规律进行主动治理的矿山安全管理活动过程中,应变被动的事故分析与事故处理为主动的事故预测和安全评价,并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各类矿山灾害事故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矿山灾害事故发生的最小限制因子原因,把矿山灾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5) 搞好矿山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矿山企业的管理,最终实现全面提高矿山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矿山安全管理是矿山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二者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矿山安全管理对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矿山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全面工作的进步。而矿山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全面工作的进步反过来又为改进矿山安全管理创造了条件,促使矿山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第7篇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又有其特殊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能级。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

学的手段,激发人的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

(三)、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含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管理原则。

(3)、3e原则(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的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与建设项目。

(四)、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的含义: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它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它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的原则。

(2)、监督原则。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三、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有效状态。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或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四)、系统安全理论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四、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是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源应该怎么做。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

第8篇 管理者如何抓好现代安全生产

当前,面临着电力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1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1.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1.2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

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

1.3对工人和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同

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

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1.4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1.5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2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a.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b.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

c.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d.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庆、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e.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f.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3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3.1抓干部的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干部要把研究本单位(部门)安全生产基本特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3.2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

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

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a.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b.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c.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

3.4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3.4.1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在电力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

3.4.2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3.4.3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2个子系统,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

3.4.4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3.4.5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发电厂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3.4.6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4结论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第9篇 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综合措施

(一)狠抓“三违”,从源头上杜绝事故

在安全理论中把伤亡事故的致因归之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因为安全系统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而人是第一位的。人的因素在事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器是人操作的,安全装置是人维护的,只有当人的操作、维护出现失误或差错时,机器、安全装置才会出现故障。因此,各类因为人和物相互作用而出现的事故,主要还是人的因素造成的事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的结果,之所以人们说“车祸、车祸,都是人祸”也证明了这个道理。在煤矿事故中,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是举不胜举,据统计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乡镇小煤矿,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事故高达88.3%。对煤矿事故而言,人为事故主要表现在“三违”现象方面,职工存在侥幸心理,省能心理,利益欲望,所以要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要狠反“三违”,在对人的管理上下大功夫,从源头上杜绝事故。

一是狠抓兵头将尾的安全管理,加大对违章指挥人员查处力度,对带头违章蛮干的管理人员,坚决按制度处理,决不姑息;

二是加大对操作过程中“三违”的查处,职工在违章的同时,及时制止,并现场对其进行教育,让职工知道错在哪,为什么错

三是加强“三违”人员教育,尤其是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善于做好“三违”人员思想转化工作,不能单纯的处罚和学习,要让“三违”人员真正认上帐,认识到“三违”的危害,同时让“三违”人员知道怎样规范操作,下步工作中如何杜绝“三违”再次发生。

(二)采取强有力安全管理措施,强化现场管理

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其工作环境艰苦恶劣,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安全意识淡薄,事故频繁发生。为此,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措施,目的也在于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1、在安全管理中实行重奖重罚。因为在煤矿防保条件还不十分完善,职工技术素质还比较低的情况下,重奖重罚是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之一。

2、端正管理意识。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要捋顺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安全和生产不是对立的,纵观基层单位,只要安全质量好的单位,生产完成的也较好,反之,亦然;

3、狠抓班队长建设,增强他们的落实力、执行力,从体制上落实安全;

4、建立健全区队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公平公正,对所有违反制度的人和事,不厚此薄彼,从制度上保证安全;

5、抓好均衡生产,解决撇沟延点,每月计划会后,单位要将任务详细分解,每天要做哪些,怎么做到怎么在8小时时间内完成,需要什么保障措施不能月头不抓月尾急,越急越出事。

6、正式施工前,外部系统环境要按质量标准化的要求高标准整治,解决环境安全问题。

(三)查处隐患,落实整改

“隐患胜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从一个一个的隐患中发展而来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导火线,一旦查出隐患,并马上落实整改,我们会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否则,必遭灭顶之灾。所以对待隐患不要“以善小而不为”。要真正的查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四)超前防控,预防事故发生

1、开好班前会,班前会上要排查险人险员,不能下井的就不要安排下井了,能下井的安排工作要注意胜任什么样的工作,怎么做好互联保,到达施工现场后带班人员还需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详细安排工作并讲清讲透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安全。

2、落实好矿“三薄弱”管理制度。薄弱时间段不干大活,薄弱地点及薄弱时间,加强干部跟班盯班,跟班人员要多走、多看、多讲、多盯。对薄弱人员的管理,基层单位要模清人员状况,对职工不寻常表现要敏感,确保“三薄弱”排查管理制度收到良好效果。

3、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人:

1)手忙脚乱、粗枝大叶的粗心人:这些人对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工作流程不熟或平时不用心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等,临时抱佛脚;紧急情况下不知如何处理,往往因为忙乱错误、粗心的操作导致严重后果。

2)工作投机取巧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这些人在工作中不能吃苦,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经常耍一些自认为比别人聪明的小伎俩,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他人。

3)违章作业的侥幸人:这些人与第二类人相似,他们也是图省事,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对违章作业不以为然。自认为只要按自己的思路完成工作就可以,而且心存侥幸,想着安全事故不一定发生在自己头上,更可怕的是这类人往往不止违过一次章,且越违章越助长他们的侥幸心理,酿成的后果越可怕。

4)盲目蛮干的大胆人:这些人自恃胆识超群,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不听从他人劝阻,工作也出得力气,只知道凭借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做,但他们很少想到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5)睡不醒的迷糊人:这些人往往一下班就精神,一上班就睁不开眼,迷迷糊糊就要进入梦乡。他们上夜班时,下班可以不睡觉,吃喝玩乐一整天;上早班时,下班可以玩到深夜不睡觉;这样的人很难做到上班时精神十足,迷糊的大脑很可能会发出错误的指令,导致错误的行为,此类事故伸手可数。

6)什么都不在乎的马虎人:这些人平时做事就马马虎虎,心不在焉,工作也是如此,安全的概念在他们心中根本不占一席之地。

7)当然除了以上六类人外,还有精神不佳的疲惫人、情绪不稳定的反常人、心事重重的心神不定的心烦人、刚刚上班不久的安全知识欠缺人、身体本身有病的人等等都可归纳为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他们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人为隐患,这一隐患一旦发作,后果不堪设想,这里不一一列举。

4、安全意识淡薄心理分析:

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人群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有着他的不安全心理,这种不安全心理是不安全行为的指挥部,随时可以发生错误的指挥,酿成事故的发生。安全意识淡薄心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侥幸心理:总认为安全事故只会落在那些“傻瓜”头上,自己不会碰上;睡会觉打个盹不会影响什么;违章不会造成什么后果。

2)懒惰心理:怕麻烦,图省事或者投机取巧,总想着只要干完活混到下班就万事大吉。

3)疏忽心理:心中无安全概念,工作前、工作中根本不会想到这样干安不安全,应采取什么措施等,想到的只是如何把工作完成。

4)无知心理:特别是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或新招农民工,不知安全是什么,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

5)迟钝心理:当安全事故即将发生时,反应迟钝,不知如何是好,无安全避难技巧。

6)习惯心理:对安全的口号已习以为常,不以为然,认为经常这样干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4、安全薄弱人员应对措施。既然人的安全思想意识支配人的安全操作行为,那么就应以人为本,以安全思想意识为根,强化职工安全思想意识。这种强化不是单一的大会小会的喊安全,而是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深入现场、深入职工中间,了解掌握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观察他们的工作表现、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掌握哪些人是安全意识“薄弱人”,是什么样的安全意识“薄弱人”,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区分对待,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引导及时把安全操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针对手忙脚乱、粗枝大叶的粗心人:要耐心说服教育,要把人用在适合的岗位上。

2)针对工作投机取巧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要严厉批评并讲明这样做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要写检查反省保证以后不再犯。

3)针对违章作业的侥幸人:要发现一次给予一次重罚,轻者停工,重者调离工作岗位,要让其深刻认识到违章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绝不能姑息。

4)针对盲目蛮干的大胆人:要耐心说服教育,使之克服盲目蛮干的思想。

5)针对睡不醒的迷糊人:要加强查岗力度,发现一次处罚一次,不能讲人情。

6)针对什么都不在乎的马虎人:下岗,让他去找他所在乎的工作。

7)各种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所犯的时间、地点、性质不同,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方式处理,使其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彻底吸取教训,但更重要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早消除潜在的人为隐患,才是预防事故的根本。

8)严格执行风险预警制度。现场潜在的安全风险要全部排查出来,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当现场施工有变化时,风险也就变化了,老的风险可能就不存在了,但出现了新的风险,这时风险预警也就要及时变化,才能保证风险预警制度起到作用。

9)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具体做就是抓好班前一日一题教育,教职工真正用的上的,普及基本安全生产及操作知识;抓好技能培训,包括技能等级培训、技术比武、周四群安活动日,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抓好实训实战工作,巩固提升操作水平。

五、推广机械化,加大创新

能上机械的不要用人,人的体力是有限的,一疲劳对什么三违了,危险了,都就不顾了,同时,我们说职工自保意识,但是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何况我们普通人,少用职工出蛮力,既能提高出勤率,还让职工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加对危险的感知度,对安全生产能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

第10篇 现代煤矿班组安全管理模式介绍

一、打造军队型班组

把班组建设引入准军事化管理模式。

目的:塑造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班组形象;增强执行力,确保安全生产。

(一)整体规划、营造氛围

做法:

1、首先制定《准军事化目标管理和考核办法》;2、提出“十化要求”即:思想道德纯洁化,团结学习快乐化,任务安排命令化,工作生产标准化,集体活动统一化,言谈举止文明化,执行纪律规范化,衣装矿徽整装化,值班跟班制度化,环境卫生清新化。

(二)行为养成、精细运行

做法:

1、是以规范班前礼仪为切入点;

2、创立“一唱”、“二诵”、“三评”、“四讲”、“五嘱”、“六誓”运行模式。

3、内容为:“一唱”唱企业歌;“二诵”,背诵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理念;“三评”,三工讲评;“四讲”,讲评总结上班工作,安排该班安全注意事项;“五嘱”,进行亲情嘱托;“六誓”,安全宣誓。

(三)转化成果、提升效能

做法:

1、是以准军事化形式为依托,注入安全确认等管理方法;

2、员工上岗前先进行安全确认,工作中操作要规范,收工后在现场讲评;

3、形成人、机、物、工序之间的安全闭合体系。

二、亲情管理到班组

把亲情化管理引入班组中去,探索出亲情管理、爱心护航、关爱保驾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方可筑牢安全生产的根基。

坚持以人为本、融入亲情。

做法:1、改变过去“三违”重罚轻教的方法;2、把罚款按“红包”方式,送给“三违”人员的妻子和父母,让其亲人参与说服教育工作。

好处:这种亲情感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让“三违”者本人深受警示,还可以让亲属提醒他为家人的幸福而按章作业。

班组管理融入爱心。

做法:1、对试岗人员及安全不放心人员签订“安保合同”;2、担负现场观察、陪练任务,对错误的操作方式,现场指出、正规示范、热情纠正;3、之后再跟踪观察、检查,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

总结:现场“五单”示范教练法:“五单”教育就是“单教、单学、单练、单考、单查”。

(三)厚待兵头、融入关爱

做法:(1)班组长享受安全责任岗位津贴和班组安全奖;(2)提高班组长工资待遇;(2)成绩突出的班组长在晋级、转正、入党、提干和评选先进等政治待遇上优先考虑。

三、精细管理强“细胞”。

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班组管理中,以员工4e(每件事、每一人、每一天、每一处)标准、现场的6s (整理、清洁、素养、准时、标准化、安全)管理为抓手,以员工绩效考核为依据,形成一套班组现场管理的运行体系。

第11篇 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一)综合安全管理技术

1.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原则

(1)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是要求:“‘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三同时”的原则:国家对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要求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原则。

(3)“五同时”原则:要求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监察、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4)“三同步”原则:企业在规划和实施自身生产经营发展、进行机构改革、进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相应的与之同步规划、同步组织实施、同步运作投产。

(5)安全否决权的原则: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是指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该原则要求,在对企业各项指标考核、评选先进时,必须要首先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生产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2.科学的安全检查

科学的安全检查方法有如下四种:①经常性检查:是指安全技术人员、车间和班组干部及职工对安全工作所进行的日查、周查和月查,其目的是辨别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并通过检查加以控制和整改,以防止事故发生。②定期安全检查:使企业或主管部门根据生产活动情况组织的全面安全检查,如季节性检查、季度检查、年终或全年监察等。③专业性安全检查:是根据设备和工艺特点进行的专业检查,如电气、锅炉、放火、防爆检查等。④群众性检查:是指发动群众普遍进行的安全检查。

(二)安全评价技术

1.安全评价概论

安全评价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辨识和分析系统存在危害性,并根据其形成事故的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系统安全的过程。

安全评价的一般过程是:辨识危险性,评价风险,采取措施,直至达到安全指标。

2.企业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卫生技术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的安全卫生设计和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管理、监管和主要依据。预评价工作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2)设备与设施现状安全评价:企业的生产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要进行系统的现状安全评价,即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进行安全性能控制。危险评价包括危险辨识和危险评价两部分。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在以三个分支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三)人因安全管理

1.人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人的可靠性分析(hra)是评价人的可靠性的各种方法的总称。人的可靠性是指使系统可靠或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正确活动的概率。人的可靠性分析作为一种设计方法,使系统中人为失误的概率,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人为失误的严重性是根据可能导致的后果来划分的,如损害系统的功能、降低安全性、增加费用等。在大型人一机系统中,人的可靠性分析常作为系统概率危险评价的一部分。

2.行为抽样技术

安全性为抽样理论:行为抽样技术是一种通过局部作业点或对有限量(时间或空间)的职工行为的抽样调查,从而判定全局或全体的安全行为水平,客观上讲是具有误差的调查方法,但其误差要符合研究的要求,为此,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规律。这就是概率理论、正态分布和随机原理。

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行为的抽样技术主要是如下步骤:将要调查或研究车间、工种或部门操作的不安全行为定义出来,并列出清单;根据已有的抽样结果或通过小量的实验观测,初步确定调查样本的不安全行为比例尸值;确定抽样调查的总观测样本数ⅳ,其样本数取决于不安全行为比例水平,调查分析的精度;根据调查对象的工作规律,确定抽样时间,即确定每小时的调查观测次数和观测的具体时间;根据随机原则,确定观测的对象,通过进行所需次数的随机观测,将观测到的生产操作行为结果进行分类记录;测算出不安全行为的百分比;每月第一周重复一次以上几周的抽样调查;根据每次抽样调查获得的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数值,进行控制图管理;通过控制图的技术,分析生产一线工人的安全行为规律,并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状况、预防失误导致事故的对策、措施和方法。

3.安全行为“十大禁令”

(1)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项岗操作。

(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

(3)不戴好安全帽,严禁进入生产装置和检修、施工现场。

(4)为办理安全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处作业。

(5)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罐、反应器等都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

(6)未办理维修工作票,严禁拆卸与系统连通的管道、机泵等设备。

(7)为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电气施工作业。

(8)为办理施工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

(9)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使用。

(10)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

4.安全文化活动

●安全竞赛活动

活动内容:企业组织车间、班级、岗位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能、、班组建设、查隐患、安全生产建议等安全竞赛活动。

活动方式:查现场、问职工、看效果、定量评比。

活动目的:强化观念、落实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活动对象:生产一线。

组织人员:企业主管负责人、安全部门。

关键点:生动的形式、明确的目的性。

●安全生产周(月)

内容:结合全国活动主题,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宣教活动。

活动方式:根据形势适时确定。

目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对象:全员。

组织人员:各级党政负责人。

关键点:常规方式与特殊方式相结合。

●安全演讲比赛

内容:安全常识、专业理论知识、安全生产形势、厂情状况等生动活泼演讲比赛。

方式:基层选拔、企业演讲参评。

活动目的:深入基层、动员全员参与、强化全员意识、增长安全知识。

对象:视企业规模而定。

组织人员:安全、工会、宣传、公关等部门联合。

关键点:企业领导重视、参与。

●事故祭日活动

内容:本单位案例或同行业重大事故案例回顾。

活动方式:会议、报告、挂黑旗等。

目的:警钟长鸣、强化仪式。

对象:全员。

组织人员:安全专业部门。

关键点:强化事故造成的痛苦和危害。

●安全贺年活动

内容:为30年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庆贺平安人生。

活动方式:大家挂彩、奖励表扬。

目的:号召向榜样学习,激励自我安全意识,强化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的观念。

对象:全员。

组织人员:党、政、工、安全专业部门。

关键点:感觉安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益处。

●安全“信得过”活动

内容:在班组和生产基层对设备、工艺、操作、纪律等实现安全生产“信得过”。

方式:落实“四一”工作程序法:班组一日一考核,一周一汇总;车间一月一检查,以及一总结;工厂半年一次检查验收:公司半年一次联合验收。

目的:保障工作环境安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职工安全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目标。

活动对象:班组全员。

组织人员:党政负责、企管部门、安全与车间系统联合。

关键点:形式与内涵相结合。

5.安全报告活动

●事故报告会

内容:对当年本企业或同行业发生的事故进行报告。

方式:职工大会或车间会议。

目的:吸取教训,警钟长鸣。

对象:全体员工。

组织部门:生产和安全部门。

●安全汇报会

内容:以下级单位为对象进行安全生产状况、隐患、问题、全年工作状况、来年的工作重点进行报告。

活动方式:中层干部会议。

目的:总结工作、分析问题、规划目标、制定对策。

活动对象:中层管理人员。

组织部门:企业领导生产与安全部门。

(三)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企业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消除事故隐患、创造良好劳动条件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开展安全教育是掌握各种安全知识、避免职业危害的主要途径,是企业发展经济的需要,是适应企业人员结构变化的需要,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发展、弘扬企业安全文化,把安全生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需要。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知识教育,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等。安全教育中应注意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规范化,教育要有针对性,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等问题。

1.安全教育的类型

按照教育对象,可以将安全教育分为对干部和对工人两大类型,具体分类如下:

安全教育:

对干部的分为领导干部、技术干部、行政管理干部、专职安技干部;

对工人的分为新工人、特种作业工作、五新作业工人、复工人员、调岗人员。

2.干部的安全教育

(1)对领导干部的教育

主要应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安全规章制度、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和基本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使他们懂得并掌握基本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办法。促使他们关心,重视安全生产,积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以身作则遵章守纪,并能积极支持安技部门的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

(2)对技术干部的教育

主要包括: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纪教育。②本质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是对“三同时”实现安全技术措施和五新工作中他们应承担的责任。③典型事故案例剖析④系统安全工程知识⑤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

原来由于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不直接参加生产,不承担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往往缺乏接受安全教育的迫切性,因此对他们的安全教育环节比较薄弱。事实证明工程技术人员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产品的设计、研制阶段,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试用阶段,能找出存在的危险,预先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消除,就可为生产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3)对行政管理干部的教育

主要内容是,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纪教育、基本安全技术知识以及他们本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他们提高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支持安全工作。

(4)对专职安技干部的教育

包括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要接受正规的系统的专门教育,以利于他们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工作。

3.工人的安全教育工作

主要有3种形式:三级教育、特种作业教育和经常性教育。

(1)三级教育

对新入场职员和工人进行厂级教育、车问教育及岗位教育,这种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称为三级教育。

厂级教育是对新入厂的职工或调动工作的工人以及厂临时工、合同工、培训和实习人员等在分配到车间和工作地点以前,由厂劳资部门组织、安全部门进行的初步安全教育。即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和规定,本厂安全生产的一般状况,企业内部特殊危险部位的介绍,一般的机械电气安全知识,如厂安全须知和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经考试合格后,再分配到车间。

车间教育事新职工或调动工作的工人在分配到车间后,进行韵第二级安全教育。有车间主管安全的主任负责,车间安全员进行教育。教育内容有:本车间的生产概况,安全生产情况,本车间的劳动纪律和生产规则,安全注意事项,车间的危险部位,危险机电设施尘毒作业情况,以及必须遵守的安全生产规程等。

岗位教育是由工段、班组长对新到岗位工作的工人进行的上岗前安全教育。教育内容有:工段、班组安全情况,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应知应会,岗位工种的工作性质,机具设备的安全操作方法,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工作地点的环境卫生及尘源、毒源、危险机件、危险物的控制方法,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还要讲解发生事故时的紧急救灾措施和安全撤退路线。经考试合格后,领导安全操作证,方可独立进行操作。没有经过三级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绝对禁止独立操作。

(2)特种作业教育

对接触不安全因素较多的特种作业人员,如电气、起重、焊接、司机、锅炉、压力容器等工种的工人,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办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班,并经严格考试,合格后才能准许操作。这种培训至少每年一次。另外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投产前也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和培训参加操作的岗位工人和有关人员。

(3)经常性教育

对职工要进行广泛的经常性安全教育,要在生产全过程的自始至终坚持不断。坚持安全教育的方法是:班前布置、班中检查、班后总结,是安全教育制度化。重点设备或装置大修,应进行停车前、检修前和开车前的专门安全教育,安技部门应配合主管部门和检修单位,以确保安全检修(企业在这些项目中应集中力量确保安全检修)。对重大危险性作业,作业前施工部门和安技部门必须按预定的安全措施和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否则不能作业。另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离岗安全教育”、“复工安全教育”等,以确保职工安全生产。

第12篇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技术——系统原理

(一)系统原理的含义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是指人们在管理工作中,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系统是由相互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的,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二)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

1.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

整体规划就是在对系统进行深入、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把握系统的全貌及其运动规律,确定整体目标,制定规划与计划及各种具体规范。明确分工就是确定系统的构成,明确各个局部的功能,把整体的目标分解,确定各个局部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责、权、利,使各局部都明确自己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实现最佳的整体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有效综合就是对各个局部必须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在各纵向分工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横向联系,使各个局部协调配合,综合平衡地发展,从而保证最佳整体效应的圆满实现。

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是整分合原则的主要含义。运用整分合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资金、人员和体系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2.反馈原则

反馈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反馈普遍存在于各种系统之中,也是管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管理系统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条件。由于负反馈是抵消外界因素的干扰,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为了使系统做合乎目的的运动,一般均采用负反馈。

成功的高效安全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3.封闭原则

任何一个管理系统的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

封闭就是把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加以分割,使各部分、各环节相对独立,各行其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然而又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并且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对于企业管理,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体系必须是封闭的,管理法规的建立和实施也必须封闭。

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4.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就是动态相关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任何企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本身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还要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企业管理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动态相关性是管理系统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效果,必须掌握个管理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

《浅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