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安全管理
栏目

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3-12-28 热度:69

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

第1篇 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

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现代安全管理是在传统安全管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健全和完善。因此,研究和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适应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

现代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安全科学的交叉与结合。现代安全管理是以降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标,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付诸实施,使目标得以实现。

现代安全管理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它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环节固有的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进而采取有效对策,控制以及消除这些隐患,有效地对系统安全进行预测、预报、预防,以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如下:

(1) 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危险性预测,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分析和预测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的故障,事故的危险性,对施工、机械设备、生产设置等进行安全可靠性评价,把事故后处理变为预防为主。

(2) 实行系统安全管理。现代安全管理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全面地观察、分析、研究问题,制定对策,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跟在生产后面跑,围着事故转的局面。系统进行逻辑性预测,掌握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的规律。

(3) 对安全进行定量分析。所谓“定量”是把安全从抽象的概念,化为一个“量”的指标,以便对事故危险性进行预测,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4) 根据信息流的指导,促使安全管理不断向前发展。一个有关安全生产的决策,在执行中可能遇到客观情况的变化,应根据这些动态信息进行调整,再做出新的决策,执行后再反馈,促使安全决策不断完善提高。

第2篇 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安全性评价工作与危险点预控、分析工作都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

1 安全性评价工作

1.1 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必要性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性评价是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但该项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了认真开展好这项工作,要求全体职工统一思想,提高对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和应付了事的想法。

1.2 健全组织,制定计划,加强培训

要搞好安全性评价工作,首先是组织落实。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各级领导的行政正职必须亲自抓,就是说要在各项工作中摆正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地位,全面协调,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安全性评价工作给予保证。为此,各单位应成立以安全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主管生产领导为主任的安全性评价办公室,并成立相应的专业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每个科室的管理人员和每个班组的职工明确安全性评价的实施程序和自己在安全性评价中所要做的工作。安全性评价办公室是具体的办事机构,应研究《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和《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并对照近几年所颁发的《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和其它标准、规程以及各电力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本单位的有关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补充到查评依据中,编印成本单位的安全性评价查评表。安全性评价办公室要经常了解基层单位评价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并给予指导。

为了顺利开展评价工作,必须制订安全性评价的实施计划。各单位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一般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宣传发动、培训;第2阶段——工区、班组自查、自评、自改;第3阶段——基层单位自查、自评、整改;第4阶段——对基层单位进行复查、汇总材料、总结上报。

开展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抓好培训。

各单位和基层单位应分别举办安全性评价培训班,各单位培训班培训对象是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和各专业组正、副组长、安全性评价办公室成员和各专业组的成员。各基层单位培训班培训的对象是各部门的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培训的内容是:安全性评价的目的、项目、标准和要求。通过培训增强对安全性评价的理解,熟悉查评过程,掌握查评方法,从而使安全性评价工作有目的、科学地开展。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广泛的业务培训,全体职工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生产各项规程和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熟悉和掌握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规章制度、各项反事故技术措施及现场设备的状况和性能。

1.3 认真开展查评工作,积极落实整改

安全性评价工作采用定量的方法按设定的项目进行查评,必须发动全体职工参与这一工作,从基层班组查起,科学地、客观地按项目表逐个逐项进行。对生产设备、安全用具,各班组应根据运行、检修等职责分别按各自分工进行查评、填表,对公用设施部分和公用安全用具,要求各基层单位指定部门和班组进行检查、填表,不得遗漏。对于不需要本班组查评的项目或本班组无此项设备、工器具时,在查评相应项目的“评价项目”和“品名、型号、规格”的栏内填写“无”字。各基层单位在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时应落实责任制,将评价项目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工区、班组,使各级人员明确各自应查评的项目、依据、标准和方法。单位领导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标准,安全性评价工作要把管理因素作为评价的重点,对有些环节没有到位的,要重新补课,要杜绝突击式、运动式的查评方法。要实事求是、深入细致、科学严谨地开展评价工作,查评是不分主客观原因的,贵在真实。工区、班组只按查评项目检查,不进行评分。各基层单位在工区、班组自查的基础上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自查、自评、整改,这次查评质量要高于工区、班组的查评,仍要检查所有的设备、工器具。然后,抽调各职能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组成员对各基层单位进行安全性评价复查,复查时按规定的比例抽查设备、工器具,严格按标准要求统一打分。安全性评价结果不与单位的奖金挂钩、不与评比挂钩、不与单位的领导业绩挂钩,单位之间不搞评价得分的横向比较。但对各单位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情况、计划实施、整改完成情况要与单位的奖金、评比和领导业绩挂钩,建立起安全性评价责任考核机制。

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重要的是通过对查出问题的整改,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实现超前发现各种隐患,从而达到减少和消灭事故的目的。在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过程中要贯彻“边查评、边整改”的原则,对已查出的缺陷和隐患能整改的就应立即整改,暂时无法整改的,各单位也要制订整改计划,做到项目、资金、工期、责任人四落实,基层单位无法解决或需研究的问题应汇总及时上报上级单位的职能部门。要通过人、物、环境的现象看到管理因素,只要安全管理到位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可以克服,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可以消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就可以改变。对查评出来的问题,若危及安全和容易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整改,要求各职能科室按职责划分明确各自的任务,制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意见,各单位分别制订出整改计划。将安全性评价查出的问题列入各单位的“反措”、“安措”和年度检修计划中,在日常维护、大修、固改工程中整改。对一些得分率较低,即危险度较高的项目应特别关注。在进行安全性评价整改时,要防止边整改边犯的倾向。

2 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

2.1 危险点分析、预控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措施

第1,危险点分析预控体现了安全第一的要求。坚持危险点分析、预控是在工作前分析和找出该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点,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危险点查找不准,防范措施没有落实就不能开始工作。第2,危险点分析、预控体现了“预防为主”的主动安全思想。发生事故后吸取教训不再重演类似悲剧,不如预防在先避免事故的发生,把危险点控制在发生事故之前。第3,危险点分析、预控充分体现依靠群众抓安全。危险点分析、预控一是要对设备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二是要对这些危险点进行事先控制和防范。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仅靠少数领导和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必须发动广大职工参与。

危险点是事故的易发点、多发点,设备隐患所在点和人的失误潜伏点等,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就是要根据设备状况和每项工作的内容、方法、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分析、查找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危险点即不安全因素,再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研究控制和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危险点是诱发事故的重要因素,许多事故的发生一般与对存在的危险点没有分析和发现;或者虽然发现但对其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或者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相关。

2.2 要做好危险点分析及预控必须反习惯性违章

危险点是引发事故的客观因素,习惯性违章是导致事故的人为因素,两者结合很容易发生事故。第1,习惯性违章会掩盖工作中危险点的存在。第2,习惯性违章往往会使工作中危险点演变成事故。第3,习惯性违章会使工作中危险点进一步扩大,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要避免事故就要反违章,特别要反习惯性违章。根据资料统计,电力系统82%以上的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习惯性违章是指固守旧有的不良做法和工作习惯而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职工之间相互关心、提醒不够;对规程和规章制度不熟悉或学习、理解得不深;以为自己技术熟练盲目自信;贪图省事的侥幸心理。因此,要做好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避免发生事故,必须彻底铲除习惯性违章行为,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2.3 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的做法

进行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首先要分析、预测危险点,就是要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及所管辖的设备和即将开始工作的危险点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测,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防范措施,保证设备和工作全过程的安全。一般说危险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显的危险点;另一类是潜在的危险点。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预测危险点,对每一项工作、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线路、每一件工器具进行全面检查,对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情况进行分析。要收集有关资料,特别是发生的事故教训,对将要开始的工作与以往同类工作相比较,根据地点、环境、工作条件、使用的工器具和人员情况等,预测工作中何时、何处可能出现危险点,这些危险点可能带来哪些危害,如何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分析、预测危险点的工作要从班组和每个人做起。

工区对班组查找出的危险点和控制、防范措施要进行确认并加以补充和完善。现在处于电力体制改革阶段,有些职工家属下岗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到职工的情绪,所以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对持续时间较长、过程较复杂的工作,除了对整个工作的危险点作粗略的预测外,还应把整个工作过程分为若干个小阶段,对每个小阶段的危险点进行仔细的预测。阶段分得越细,预测越可靠。在工作之前预测到的危险点还有不确定性,随着工作的展开,新的危险点会随之出现,因此,必须结合工作的进程随时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

对已查找出来的危险点要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制定危险点分析、预控管理制度,不完善的规章制度要立即制定或补充,能整改的应限期整改,对动态性的危险点要及时进行修改。由于工作和设备原因形成的危险点,在该项工作和设备工作时,用工作票的安全措施或现场技术安全措施来控制,对工作过程中的危险点一般可用安措票来控制,这些安全措施、现场技术安全措施和安措票的内容也要输入计算机与危险点一起管理,并在开工会上向工作班全体成员讲清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要加强对《安规》的学习,深刻理解其含义,熟练掌握《安规》对分析、预控危险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带有“严禁”、 “不应”、“不得”、“不宜”和“必须”、“应”、“宜”等词的语句,严格遵守《安规》能遏制工作中危险点的生成、扩大和发展,从而避免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

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都是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安全性评价侧重对整个单位的生产设备、安全工器具和安全管理方面,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危险点分析、预控侧重生产现场和人的行为等方面的安全,适用于每次工作和每个人。只要在平时工作中坚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预控,就能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戴克铭)

第3篇 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综述罗云中国地质大学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安全管理科学的综合现状,其中既阐述了安全管理原理的理论研究,同时还从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的角度对安全管理的方法作了系统介绍。这对于了解大陆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安全管理学术交流和推进安全管理技术进步将是有益的。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工业企业的安全管理从劳动保护管理、事故管理到职业安全卫生科学管理,其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尽管目前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其推行和实施的安全管理做法还有差别和不平衡,但努力使其适应我国新经济体制和生产技术的时代要求和呼唤却是一致的。十余年来,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特征在于: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传统的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过去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本文对安全管理理论、政府宏观安全管理方法和企业微观安全管理方法进行综述。

一、认识的安全管理科学原理

1.安全管理哲学

从历史学的角度,表1给出了大陆理论界认识的安全管理哲学发展进程。

表1 人类安全哲学发展进程

阶段

时 代

技 术 特 征

认识论

方 法 论

工业革命前

农牧业及手工业

听天由命

无能为力,被动无意识

17世纪至本世纪初

蒸汽机时代

局部安全

就事论事,亡羊补牢,事后型

本世纪初至50年代

电气化时代

系统安全

综合对策及系统工程

50年代以来

宇航技术与核能

安全系统

本质安全化,预防超前型

2.安全系统论原理

安全管理涉及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机─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管理─管理的欠缺。二是安全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劫、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理性,更符合科学原则。

3.安全控制论原理

从宏观安全管理的角度,安全控制原则有:闭环控制原则:要求安全管理要讲求目的性和效果性,要有评价;分层控制原则:安全的管理和技术的实现的设计要讲阶梯性和协调性;分级控制原则:管理和控制要有主次,要讲求单项解决的原则;动态控制性原则:无论技术上或管理上要有自组织、自适应的功能;等同原则:无论是从人的角还是物的角度必须是控制因素的功能大于和高于被控制因素的功能;反馈原则:对于计划或系统的输入要有自检、评价、修正的功能。从微观安全管理的角度,控制的实质是"能量不正常作用"。能量转移理论是微观控制的理论。

4.安全信息论原理

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安全信息类型分为一次安全信息和二次安全信息。一次安全信息指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人机境客观安全性,以及发生事故后的现场。二次安全信息包括安全法规、条例、政策、标准,安全科学理论、技术文献,企业安全规划、总结、分析报告等。安全信息是以信息流存在的,其信息流技术首先要认识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信息形式,如:人-人信息流:人-机信息流:人-境信息流:人对环境状态正确感知和识别;机-境信息流:

5.安全经济学原理

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是安全的投资或成本规律、安全的产出规律、安全的效益规律等基本问题。大陆认识的安全经济重要规律有:事故损失:占gnp2.5%;安全投资:占gnp1.2%;事故直间损失系数:1 : 4~1:>;100;安全投入产出比:1 : 6;安全生产贡献率:1.5~5 %;预先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与5的关系;安全效益金字塔:系统设计1分安全性=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应用安全性。

6.安全协调学原理

组织协调学原理 组织协调学原理要求安全的组织机构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安全机构职能要有科学的分工,事故、隐患要分类管理,要有分级管理的思想;安全管理的体制要协调高效,管理能力自组织发展,安全决策和事故预防决策的要有效和高效,事故应急管理指挥系统的具有功能和效率等方面要有总体的要求和协调。

专业人员保障系统的协调原理 要建立安全专业人员的资格保证机制:通过发展学历教育和设置安全工程师职称系列的单列,对安全专业人员进出要有具体严格的任职要求;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要建立兼职人员网络系统: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班组)设置全面、系统、有效安全管理组织和人员网络等。

7.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具有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再现性的特性;意外事故是一种随机现象,对于个别考察无具有不确定性,但对于大样本,则表现出规律性。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是研究事故规律、进行事故预测的重要方法。事故预防的模式主要是事后型模式,这是一种被动的对策,这种对策模式遵循如下技术原理:事故或灾难发生─调查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提出整改对策─实施对策─进行评价─新的对策。从宏观的角度,对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原理称为'三e对策',即事故的预防具三大预防技术和方法: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

二、政府宏观安全管理方法

1. 安全生产五大原则

我国宏观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有: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体现在企业的管理机制上要遵循管生产必须管理安全;三同时原则;五同时原则;三同步原则,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改革、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同时规划、同时实施、同时投产;三不放过原则: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整改措施未落实三不放过。

2.全面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全面管理的原则,即在管理的体系中要做到纵向到底(从各级政府到生产企业,从工厂到生产岗位),横向到边(政府部门综合协调,企业职能机构全面参与);安全责任制的原则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3.安全法制管理

安全法制管理就是利用法制的手段,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建设、实施、组织,以及目标、过程、结果等进行安全的监督与监察管理。现行有效的安全法制管理做法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性工程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安全生产的第一把手负责制;安全生产全面责任制度;实行强制的国家劳动安全监察;落实行业的综合管理;推行工会统一领导下劳动保护群众监督。

安全法制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搞好安全生产的需要。安全法制管理所依据的安全法律体系具有表2五个层次结构:

表2 工业安全法律体系

层次

定 义

主 要 法 规

1

国家一般法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条例等

2

国家安全专业综合法规

劳动法、矿山安全法、消防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仓库防火安全管理条例、防止沥青中毒办法等。

3

国家安全技术标准

400余种。

4

行业、地方法规

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油船、油码头防油气中毒规定;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省(市)劳动保护条例等。

5

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安全操作规程;企业安全责任制度等。

4.安全管理策略

我国宏观安全管理策略有:系统整体性策略,管理时要考虑人机环系统、硬件与软件建设相结合;计划性策略,安全对策要有计划和规划,要有近期的长远的目标;效果性策略,安全对策效果的好坏,要通过最终的成果的指标来衡量;单项解决的策略,在制定具体事故预防措施时,问题与措施要一一对应,在主次、有轻重缓急;等同性策略,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高于被监控的机器和设备系统,管理系统要实现监察、审查及否决权制度,安全理论、技术方法、安全人员的素质不应低于被管理的对象;全面管理的策略,党、政、工、团、职能部门一起协同管理;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策略。

三、企业微观安全管理方法

(一)现行安全管理法

1.预期型管理法

我国企业普遍推行的安全管理模式总体上是事后型模式,但逐步推行预期型管理模式已成为共识和发展趋势。

预期型模式是一种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的对策,显然是现代安全管理对策的重要方法和模式。其基本的技术步骤是:提出安全或减灾目标─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主要问题─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方案─评价─新的目标。

2."0123管理法"

0-重大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1-第一把为第一责任;2-岗位、班组标准化的双标建设;3-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的"三全"对策

3.三不伤害活动

开展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活动。

4.“四全”安全管理

全员-从企业领导到每个干部、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和实习人员)都要管安全;全面-从生产、经营、基建、科研到后勤服务的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抓安全;全过程-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自始至终地做安全工作;全天候(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管什么天气,不论什么环境,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安全。总之,“四全”的基本精神就是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5.“5s”活动

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态度”。因为这5项的日语发音均以“s”起头,所以称为“5s”。开展“5s”活动,是通过人们的努力改变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职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目标。

6.人流、物流定置

管理

生产现场的人员活动路线及空间定位管理;使用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的位置规范、定位管理、文明管理。

7.三点控制

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强化控制管理。采取现场和车间挂牌标示方法强化管理。

8.八查八提高

一查领导思想,提高企业领导的安全意识;二查规章,提高职工遵守纪、克服"三违"的自觉性;三查现场隐患,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程度;四查易燃易爆危险点,提高危险作业的安全保障水平;五查危险品保管,提高防盗防爆的保障措施;六查防火管理,提高全员消防意识和来火技能;七查事故处理,提高防范类似事故的能力;八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是否经常化和制度化,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9.生产班组安全活动

生产班组的每周安全活动要做到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以安全生产必须落实到班组和岗位的原则,企业生产班组对岗位管理、生产装置、工具、设备、工作环境、班组活动等方面,进行灵活、严格、有效的安全生产建设。

10.三负责制

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向上级负责,向职工负责,向自己负责"。

11.安全检查制

查思想认识,查规章制度,查管理落实,查设备和环境隐患;定期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普查与专查相结合;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其方法有:四查工程技术,即岗位每天查一次,班组车间每周查一次,厂级每季查一次,公司年查一次;安全检查表技术,定项目,定标准,定指标,科学评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检查方法。

(二)现代安全管理法

1.安全目标管理法

以图1所示的安全指标体系为管理目标,进行科学管理。

图1 安全指标体系

2.无隐患管理法

无隐患管理法的立论是建立在现代事故金字塔认识基础之上的,即任何事故都是在隐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控制和消除事故,必须从隐患入手。推行无隐患管理方法,要解决隐患辨识、隐患分类、隐患分级、隐患检验与检测、隐患档案与报表、隐患统计分析、隐患控制等技术问题。

3.行为抽样技术

安全行为抽样技术的目的是对人的行为失误进行研究和控制,主要是应用概率统计、正态分布、大数法则、随机原则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行为的抽样研究,从而达到控制人的失误或差错,最终避免人为事故发生的目的。

4.安全经济技术方法

合理的安全经济机制:确立规范的安全投资机制;安全技术项目进行经济技术的可行现论证;推行企业安全设施、设备的专门折旧机制;国家、社会、企业安全资金的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的事故赔偿机制等。采用有效的安全经济手段:参加事故风险保险;参加人身工伤保险;合理应用经济管理手段;有效的安全行为风险抵押手段;安全奖励基金;违章与事故罚款手段等。掌握全面的安全经济理论:风险分析与评价理论;效用分析与决策理论;生命与健康价值理论。

5.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第4篇 电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综合素质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生存和工作的环境是否安全和环保。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带有危害性、灾难性及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标准体系的同时,还结合自身实际,把质量管理、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二合一”、“三合一”或其它形式的整合。这已成为各企业加强安全、健康、环境管理的主要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如何进一步应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并与国际接轨,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电力系统发展需要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就此,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1  基于风险评估的几个先进管理体系

1.1  简介

(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

ohsms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的控制过程,基础是危害辩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该体系首先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事件发生的风险等级,依据安全健康法规的要求,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加以控制,并落实运行机制,做好应急应变的准备。

(2) “安全五星”管理体系

国际职业安全协会(nosa)的“安全五星”体系同样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侧重于对未遂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延伸出针对班组等生产作业单元在工作前的安全评估、五步安全法等安全管理方式。它已成为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

(3) 安全、环境、健康管理体系(hse)

hse管理体系是采用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控制管理体系相同的方法,对组织或企业的人员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进行持续改进的一套标准化的思想和方法。该体系从整体和全过程来考虑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注重职工健康,提高安全系数,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人(组织)的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式。

(4) 美国万全管理体系

美国万全管理中运用更多的风险识别方法,如前期风险评估、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工作安全分析、定量风险评估、安全检查表分析等,监督和监控外界机构的风险评估。

1.2  几个先进管理体系的共同点

(1) 行为安全管理是体系运行的重点。安全理论认为,一次事故的发生对应着很多不安全行为的出现。识别不安全行为,消灭未遂,是这些体系运行的重点内容。同时,这些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事不对人,并针对人的行为,在工作前进行认真分析。行为安全管理衍生出企业安全文化的倡导与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形象。

(2) 突出企业有序地规范化运作。企业安全管理涉及的环节纷繁复杂,为此,这些体系要求,根据风险评估的内容,就各个要素制定运作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避免了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可能造成的疏忽大意,使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程序化。

(3) 强调全员参与。nosa与ohsms体系要求从班组工作中进行风险识别,使每个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识别每一程序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并掌握处理危险的方法和措施,使每一位员工的风险意识得到提高。

(4) 体现持续改进的特点。上述管理体系均强调按照pdca循环的原则,不断地提高安全生产的绩效。

2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与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比较

(1)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是根据国家及上级主管单位和企业的经济目标确定的,符合国家及行业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与管理体系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方针是一致的。但是,管理体系中的个别指标很难量化成目标值。

(2) 电力行业要求建立健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位。“三大标准”,即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生产责任。“两大体系”,即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建立是电力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这一点与管理体系要求的职责分工、明确责任是完全一致的。

(3) 输电网、发供电企业、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体系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等风险评估有共同的目的,但各自要求的重点不同。国外的风险评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人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而输电网、发供电企业、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的重点是电力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安全生产风险,着重对构成电力系统的设备、设施、环境等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且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依据国际和国家标准进行量化评估。对安全生产管理则按照行业要求进行检查评价。

第5篇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通过生产活动和科学研究,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生活越来越丰富,也产生了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的安全问题。

人类“钻木取火”的目的是利用火,如果不对火进行管理,火就会给使用火的人们带来灾难。在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第三王朝在建造金字塔时,组织10万人花20年的时间开凿地下甬道和墓穴及建造地面塔体,对于如此庞大的工程,生产过程中没有管理是不可想像的。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维护社会治安和救火的工作由禁卫军和值班团承担。到公元12世纪,英国颁布了《防火法令》,17世纪颁了《人身保护法》,安全管理有了自己的内容。

在我国,早在公元前8世纪,周朝人所著m《周易》一书中就有“水火相忌”、“水在火上既济” 的记载,说明了用水灭火的道理。自秦人开始兴修水利以来,其后几乎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到北宋时代消防组织已相当严密。据《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当时的首都汴京消防组织十分严密,消防管理机构不仅有地方政府,而且由军队担负值勤任务。

到20世纪初,现代工业兴起并快速发展,重大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相继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使人们不得不在一些企业设置专职安全人员,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到了20世纪30年代,很多国家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政府机构,发布了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技术体系,呈现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雏形。

进入20世纪50年代,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创造就业机会、改进工作条件、公平分配国民生产总值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安全工程专家和政治家的注意。工人强烈要求不仅有工作机会,还要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一些工业化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产生了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预防原理等风险管理理论,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

到20世纪末,随着现代制造业和航空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安全生产成本、环境成本等成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成为非官方贸易壁垒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安全健康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成熟。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进入我国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吸收并研究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理论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监控,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尝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20世纪末,我国几乎与世界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并推行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系统化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理论雏形,该理论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以及应急管理,该理论将现代风险管理完全融入到了安全生产管理之中。

第6篇 探索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之路

遵义供电局是贵州电网公司直属的大一型供电企业,担负着遵义市、铜仁地区德江县和毕节地区金沙县等15个县(市)、区的供电任务和农电管理工作。

2004年,遵义供电局引进南非安瑞康公司的captm综合安健环质量风险管理体系(以下简称captm体系),结合本局实际,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了安全管理和作业过程,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从而编制出遵义供电局的企业风险概述,明确安全管理的行动方向,明确了治理危害的优先顺序,实现超前控制,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促进遵义电网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能产品,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开展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

(一)captm体系简介

captm体系是由南非安瑞康国际风险管理顾问公司自主开发的一个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体系,是在吸收当今世界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提高的一个整合系统,它以风险管理为基础,通过包含职业安全、健康、环境、质量元素的综合管理,实现简化企业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水平的目的。captm体系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它结合安全行为科学,通过行为干预技术,改善员工风险行为,提升企业生产力及员工士气,从而建立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captm体系阐述了如何以系统工程的方法综合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环保及质量风险,它详细地将安全、健康、环境及质量的风险管理理论,科学地融入到13个元素,42个子元素,及500多条标准、1500多条问题型细则中,captm体系所有标准符合iso9001、iso14001及ohsas、18001标准的要求。

(二)安全生产现状

建设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打造安全管理品牌,是遵义供电局2004年的安全工作思路。遵义电网以4座220kv变电站为骨干组成四角环网,通过500kv鸭溪变和省内500kv贵阳变、福泉变、黔北发电厂形成日字型环网运行并辐射到黔东的铜仁地区,还通过桐梓到綦江的220kv线路与川渝联网。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遵义电网在“西电东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电网的延伸,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在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科技和管理创新上下功夫;遵照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的宗旨,围绕“打造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企业”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强化企业行为,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遵义供电局向贵州电网公司提出申请,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列入科技项目。

(三)南网公司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为实现安全管理创新,引进南非安瑞康公司captm综合安健环质量风险管理框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拟构建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一流的、南方电网公司特色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选择三家基层供电单位作为建立体系的试点。遵义供电局2002年在同行业中率先开展贯标认证工作,建立、实施了遵义供电局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获得摩迪公司颁发的ohsas18000和iso9001认证证书,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了一套实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一个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因此,遵义供电局与深圳、珠海供电局一起成为南网公司建立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试点单位。

二、开展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成立体系工作组,制定、实施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计划

2004年2月,遵义供电局成立了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组,工作组由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成,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各部门行政一把手是领导小组成员,各生产部门的安全专或兼职人员是工作小组成员,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职责,并设立体系工作办公室挂靠在安全监督部,负责牵头日常的体系建设事务。

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组,根据南网公司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出2004年至2006年的《遵义供电局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工作计划》:captm体系知识的培训与宣传、风险评估文件编写准备、起草遵义供电局企业风险概述、确定部门职责及权限、风险评估指导、设计与编制我局基于风险的企业标准及程序文件、安健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发布实施、基准审查、检查与整改等,明确了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各阶段的实施内容、进程及其运作方法、开展范围,使得体系建设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抓好captm体系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事故防范能力

遵义供电局被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确定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的试点单位后,为打好基础,邀请了安瑞康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张涌来局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授课。“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首先是识别出存在于工作系统中的危害,根据危害可能造成的后果即最大损失,危害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在出现期间损失发生的机率来确定该危害的风险有多高,从而根据风险的大小,按照轻重缓急分层次去处理、根除危害。“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是一种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的方法,加之与贯标时期开展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很相似,只是它的适用范围更宽广、更科学,所以全局职工很容易就掌握了这种辨识危害、评估风险的方法,提高了员工预防事故的能力。

开展体系建设,抓好captm体系理论知识培训是关键。鉴于captm体系2004年才进入中国,资料相对缺乏,为能保证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遵义供电局选拔了8名中层干部和8名安全专职组成一支强劲的队伍,分三个阶段参加了南网公司统一组织的captm体系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由这16名外出学习人员,精心设计、策划、制作出对全局职工进行培训的幻灯片讲稿、教材,以点带面,采取对全局所有中层干部和班组长统一进行培训,然后各部门分别对班组进行培训的方式,全员实施captm体系理论知识培训。职工通过对“冰山”理论:1-10-30-600比率关系的学习,懂得:如果采取方法去识别研究导致未遂事故或小事故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去根除、解决这些原因的存在,控制、减少违章、隐患、危害的数量达到最低,从而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三)开展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估,编制遵义供电局风险概述

危害是可能带来损失的一种状态或条件;风险是指某一特定的危害造成损失的概率。衡量风险是以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导致的后果及暴露作为基本要素,这一衡量过程称之为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这就是captm体系基于风险管理的核心。

captm体系风险管理过程图:

遵义供电局于2005年2月28日起至3月25日止,组织供电运行部、调度中心等十二个部门,开展了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估。对涉及的所有工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以前曾出现过的所有异常、未遂事件和事故等进行辨识,找出存在的危害,并对危害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填入《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估清单》。由体系工作小组汇总各部门的《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估清单》,对其进行讨论、分析、审定,把风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形成遵义供电局的企业风险概述。

广大职工通过查找危害、评估风险活动,深化了对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基本掌握了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找出危害971项,400分以上高风险12项,明确了遵义供电局安全管理的重点整治方向,明确了消除危害的优先顺序,从而降低事故率、避免盲目投资,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全局的事故预见能力。

(四)识别关键任务,编写安全作业程序,规范一线作业

全局在生产基层部门,运用captm理论,开展关键任务分析,请南非安瑞康公司(总部)专家作现场指导,按照识别关键任务的步骤:1、列出组织内所有的职业清单;2、每一职业下的所有任务清单;3、对任务进行判别,得分在15分以上为关键任务;针对关键任务列出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步骤,写出《安全作业程序》,并将《安全作业程序》审定后投入使用,规范、控制一线作业过程,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安全作业程序》,使之更合理、针对性更强,保障一线工作安全。全局各部门对所有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找出关键任务,针对关键任务编写相应的《安全作业程序》,共完成105个《安全工作程序》的编写。

(五)整合贯标体系文件,修订、编制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遵义供电局现代安全体系工作组认真解读《中国南方电网电力企业安健环综合风险管理体系指南(pcap)》,拟定体系文件框架,列出管理标准目录及其分工和完成计划,并对任务进行分解,按照责任到人的承包方式,体系工作小组16名骨干人员分头到各部门进行指导;各部门按照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任务分工,依照《中国南方电网电力企业安健环综合风险管理体系指南(pcap)》规范要求的相应条款,结合各部门的管理职能,以贯标体系文件作为基础,编写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全体职工总动员,采取任务先分解,后集中审核,再反馈沟通定稿的流程,共清理、整合、修订完成一个管理手册,46个管理控制程序,51类管理标准。

(六)开展班组安全管理竞赛,把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生产第一线

2004年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班组安全管理竞赛,把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生产第一线。此次竞赛各班组之间采用现场观察、查记录和现场抽问等多种方式,从安全意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培训、日常安全管理、“两票”管理等十六个方面交叉进行检查打分。通过这种方式,让各个班组之间交流安全管理心得,找出自身不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整理编写出《班组安全管理手册》,指导班组的基础安全管理工作。

(七)运用captm体系事件预先控制的原则,尝试开展特色工作

遵义供电局在开展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认识到:无论是哪一种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都必须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只有认真分析企业安全风险,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开展了一些特色性的工作,营造起和谐的安全文化。captm体系采用实际而简单的事件因果模型(略),可以找到防止事故的根本方法。

在学习captm体系与运用实践中,基层部门尝试开展了下列特色工作:

1、计量中心创建了个人安全评价系统。结合关键任务分析,编写出《安全作业程序》,用软件对《安全作业程序》进行管理,并建立个人工作档案,追踪记录工作中出现的风险,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准则和个人安全评价记录,对今后的相同工作有着对照、预警作用,便于消除人员的违章行为。

2、城区分局在配网开展“一票制”工作。将危险点控制单、作业指导书、带电作业派工单合并,针对具体工作点的情况写出该点的安全作业程序,规范具体工作点的任务操作步骤,用《安全作业程序》取代现场使用的所有书面依据,提供实用的操作标准。

3、运输管理所制定《遵义地区重要道路交通危险点控制册》,将遵义网区的主要交通道路绘制出来,并在图中注明了危险路段,图文并茂,针对不同车型,罗列出驾驶员应采取的不同处理措施和对驾驶者的提示。

三、开展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的效果

1、整合、编写了1个管理手册,46个控制程序,54类管理标准,105个安全作业程序。

2、规范班组现场管理和现场操作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高了员工防范事故的能力。

3、职工安全意识有明显提高,营造了企业安全文化,规范了工作流程,建立起企业自我约束、自我改进的机制,使管理行为程序化、规范化;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强化过程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企业管理力度。

4、安全性评价风险率由2004年的30%降到2005年的26.52%。

5、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编写出遵义供电局的企业风险概述,共找出危害971项,其中安全方面的危害940项(有11项同时影响健康,1项同时影响健康和环境)、健康方面的危害55项(有11项同时影响安全,1项同时影响环境、1项同时影响安全和健康)、环境方面的危害2项(有1项同时影响健康,1项同时影响安全和健康),400分以上高风险12项,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6、以5376高分通过安瑞康国际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对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准审核,在三家试点单位中处于领先地位。

7、多次被评为贵州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05年被贵州省电网公司评为2004年度安全生产优秀企业,2005年被贵州省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企业。

8、2005年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三个一百天。

通过引入captm体系,建设遵义供电局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了遵义供电局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营造了企业的安全文化,促进了遵义电网系统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沿着安全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路,不断在实践中创新,持续改进,强化安全、健康、环境和质量管理系统,实现整体绩效改进。

第7篇 试论现代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管理核心。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现代化是改变煤矿安全的根本措施。利用科学技术结合煤矿安全理论,使人—机—环境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实现井下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及有害气体浓度等井下工作环境时时刻刻得到监测监控,并能得到优化管理,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通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因此,要实现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为矿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一、加强通风安全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煤矿作业场所经常变化,不安全因素不可能完全预见,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应及时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对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不断充实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目标。

(一)计划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安全和开采技术条件而具体采取安全措施。编制计划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在编制年度和月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根据矿井的实际条件,编制保证安全生产的通风、防治瓦斯、防火、防尘和降温等工作计划。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每期计划执行中和结束时要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对安全隐患和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下期计划进行全面安排,提出保证计划完成的措施。如果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变化、资金或设备不能落实,采取措施后仍不能解决时,可适当调整计划,但必须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二)技术管理

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图纸要齐全并能正确的反映实际情况。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防尘管路布置图、瓦斯监控系统图,对于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井巷的通风参数、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相对涌出量、瓦斯绝对涌出量、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自然发火期统计资料、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所有仪器应有说明书,建立技术档案。各种报表应存档,各类台帐(密闭墙台帐、火区台帐、局部通风机台帐、注水台帐等)健全,各种检查记录(通风设施检查记录、反风设施检查记录、瓦斯检查记录和瓦斯涌出异常检查记录等)齐全。制定符合本矿的风量计算方法,采掘工作面风量分配合理。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

(三)通风系统管理

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栅栏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四)通风仪表管理

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安全检查仪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其完好率应达到90 %以上,下井仪器、传感器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二、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

(一)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

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库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和煤矿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分析和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依据。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防火、防尘和瓦斯管理等。

(二)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

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思维的观点,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分析和利用的系统。在进行矿井通风设计、调整通风系统和进行风量调节分配时,借助计算机进行通风网络解算、通风机优选、模拟各方案结果,对于优化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三)计算机技术管理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建立煤矿瓦斯数据库、瓦斯突出数据库、防尘数据库、通风监测技术数据库、通风测定仪表数据库、矿井火灾数据库等。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矿井通风管理,能全面提高矿井通风科学管理水平。

三、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分工、停开工区域通风调整、通风报表、处理日常通风问题等。通风管理的模式基本上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负责制。在进行具体决策时,由通风区(队)长根据任务安排、通风调度的记录等进行。这种传统的通风管理优点在于任务安排直接、决策快捷,他们每天要做出大量决策.而对于某一具体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偏差。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可以随意调用,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能从一定程度上协助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进行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一)计算机图形显示

主要包括矿井通风系统图、通风系统示意图、通风网络图、避灾路线图等。在图上标明用风地点、风量分配、风流方向、通风设施位置等,主要图件根据矿井最新情况加以刷新。利用计算机显示矿井通风有关图形更直观,更便与合理管理。

(二)利用计算机建立通风设施管理数据库

主要包括矿井局部通风机运行情况,如风量、风压、风筒漏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各类通风设施,如风桥、风门、密闭的构筑位置及损坏程度。通风测量仪表的库存数量、使用、检测检修情况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转情况,包括风压、风量、耗电量、电机功率、效率等。

(三)通风管理制度及其执行记录数据库

主要包括有关矿井通风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建立可多条线索查询的数据库系统,技术人员可准确、完整地检索到相关的内容。

(四)提供各类统计分析报告

主要包括风量测定及全矿风量综合分析、通风阻力测定及阻力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通风机性能检测报告及性能评估分析、反风演习报告、煤矿瓦斯鉴定和分析、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和矿井火区分布定位以及各参数测定时间和数据分析等。

(五)提供通风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信息

主要包括各类人员的具体信息。计算机通风信息日常管理系统将全矿井与通风相关的基本情况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统一管理,然后通过网络使其在全矿或更大范围内资源共享,决策人员可根据需要,随时查询各种记录和状况,进行科学决策。

四、结语

通过运用计算机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了煤矿通风管理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

第8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在现代化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

摘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在现代化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介绍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的内容,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减少事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因为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如果使用、管理不当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特种设备主要包括电梯、起重设备、场内机动车辆、游艺机和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数量多,分布广,涉及生产、生活诸方面,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广泛接触且不可缺少的设备设施。国家对各类特种设备的安全十分重视,制定了一些法规、标准,加强了监察管理,有效地降低了事故损失。但由于各类特种设备的数量急剧增长,在生产制造和使用运营中安全问题很严峻,重大事故隐患大量存在,伤亡事故与设备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和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一、全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在特种设备维修和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片面性,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只抓“违章”而忽视了创造本质安全。没有开展预测工作,没有进行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价,工作重点是处理已发生的事故,而忽略了从使用、维修阶段就开始抓安全。

2.没有明确的目标。凭经验处理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心中无数,盲目性大。

3.必须尽快提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

4.企业对特种设备监控、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不够完善。“

二、企业安全监控工作的程序

1.强化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

首先,实现特种设备的普查登记。特种设备较多、管理状况较好的大型企业,由各单位主管设备的领导与企业签订责任书,并积极配合管理部门进行特种设备的申报和登记工作。普查中,应坚持普查登记和检验工作相结合;普查登记与隐患治理相结合;普查登记与人员培训相结合。

(1)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特种设备档案收集齐全完整。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明确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设备全套图样,安装和使用说明书,强度计算书,省或市劳动部门签发的使用证、检验报告和审批意见等收集齐全。为加强对特种设备档案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还应按照相关特种设备管理办法规定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装总体竣工验收。验收前,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了解设备安装及设备实际分布情况,向施工单位及使用单位讲解档案归档要求。为保证档案资料搜集齐全、及时、完整,企业应坚持特种设备安装单位如果不移交全部档案资料,不予其验收决算。通过制度规范和经济约束,确保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2)明确管理职责,督导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企业应明确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直接领导责任,并把特种设备的管理纳人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内容,明确规定,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有协助档案管理人员搞好特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登记和保管好档案资料的责任。使用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的同时,注意将每台在役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及时记录反馈设备运行情况。档案管理部门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设备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以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

(3)实施特殊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率。特种设备的档案在企业的管理经营中利用率很高。为方便利用,可将特种设备档案单独组卷、分类、编号,形成条目,系统排列。亦可将特种设备档案资料汇编《特种设备档案专题目录》,包含设备名称、安装地点、制造单位、出场编号、使用证号、保管地址等内容,并将目录下发给有关单位,供档案管理人员熟悉管理范围,加强安全检查工作,使广大技术人员利用档案资料,及时处理潜在隐患,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事故率,保持正常的生产秩序。

2.特种设备安全监测的措施

(1)加强设计、制造与安装环节的控制。首先设计上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和安全技术要求。目前国家对客运索道与大型游乐设施已实行设计审查制度,审查由国家认可的监督检验机构承担,审查通过后,方可投入正式的制造和安装。

生产制造特种设备的单位,在人员素质、加工设备、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必须达到应有的条件。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制度,只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对生产制造的特种设备,必须出具制造质量证明,对其质量和安全负责。

此外,对试制特种设备,或者制造标准(或技术规程)有型式试验要求的产品部件,必须经国家认可的监督检验机构进行型式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提供用户使用。

对某些特种设备,如电梯、客运索道及游乐设施等,安装是制造过程的延续,只有安装完毕,调试好并经过试运行后才能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因此,安装环节很重要,从事安装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必须取得安装资格证书,方可从事安装业务。安装单位必须对其安装的特种设备的质量与安全负责。

(2)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与运行管理。加强对运行中特种设备的监测,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及早防范突发事故。

运行中的设备检查、监测和巡视的时间、范围、项目及具体要求主要有:

①观察主机设备仪表、仪器直接反映的参数,如压力、流量、速度、温度、温升、负荷、载重量、水位、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的变化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没有达到极值或最低值(如水位等)。

②对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进行巡视检查,注意有无异常声响、闪烁放电、泄漏、破损等。特别要重点检查安全附件,如锅炉的液位(水位)、蒸汽压力和安全阀是否正常,起重行车吊钩及大小车行走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蒸汽机车的制动交刹车装置有无动作,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空压机气缸的压力表和安全阀以及发电机组的电压表、周波表、冷凝器真空压力及系统保护装置的完好状态和灵敏性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车间和主管部门,遇有紧急状况,随时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如发现危及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则立即停机。设备部门对重要的安全设施,应贮存型号规格相同、质量可靠的一定数量的备件,以备紧急状态下更换。

③做好特种设备的运行记录。对关键岗位的设备,要做到在生产中每隔一定时间对主机设备的运行参数作完整的记录,每班将设备状况、有无故障、检修内容全部记录在运行日记中,班班交接。同时,要求厂环保、安全、设备、总工办与设计部门认真准备防范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并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果断、准确、迅速地将影响范围缩小到最低程度。

④积极组织开展状态监测,使设备现场管理和事故预防手段趋于科学化和现代化。

目前,大部分厂矿企业对特种设备的检查、监测还基本停留在利用人的目测、耳听上,因而影响了设备故障检测的效果。

对关键岗位的特种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可用超声波测厚仪对炉体受燃烧部位进行材料厚度测量;对压缩机械旋转设备和大容量电动机轴承振动部位,可用超声波测振仪进行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测振,以判别是否超过规程规定标准并确定损坏区域;对大中型供配电变压器和输配电设施,则可应用微机多功能状态监测装置对电力系统的过电流、接地、短路、重瓦斯、过负荷、功率因数等实施24h连续跟踪监测和故障报警,并可实现准确的故障跳闸;对于起吊装卸的行车、蒸汽机车等载重量大、机械运转频繁和三班制连续生产的特种设备,则可通过对其金属材料的无损探伤检查,判别重要部位机械零部件和材料的疲劳与损伤程度是否超过标准。

通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可及早发现特种设备技术参数的变化,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和时限,为制定抢修方案,防范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3)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对人为因素,应通过培训教育来纠正。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

(4)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对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本单位没有维修保养能力,则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为维修保养,例如,电梯的使用单位(宾馆、饭店、商业大厦等),可以委托专门从事电梯维修保养业务的单位为其维修保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第一,一定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第二,使用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一定要签订合同,明确维修保养质量和安全责任,要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况,一旦出现故障,应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使用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要有日常运行记录及维修保养记录,以备查证。

(5)实行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制度。鉴于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国家对其实行安全检验制度。其目的是从第三方(既不是制造者,也不是使用者)的立场,公平、公正地进行检验,以确保其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已颁布了电梯、施工升降机、厂内机动车辆、游乐设施等监督检验规程。文件规定,检验工作由国家授权的监督检验机构承担,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实践证明,实施安全检验已发现许多设备隐患,避免了许多事故。

(6)加强特种设备的监察管理。鉴于特种设备安全的特殊性,国家政府部门对其应加大监察管理力度。我国《安全生产法》已界定了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督的关系。各有关部门应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

三、结束语

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好企业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第9篇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分析与对策措施

当前,面临着化工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职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2、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

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

3、对工人和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同

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

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4、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5、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二、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1、人员。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2、设备。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

3、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4、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怒、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5、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6、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三、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1、抓干部的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 干部要把研究本单位(部门)安全生产基本特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2、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

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

3、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1)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2)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3)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

4、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1)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在化工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

(2)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3)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2个子系统,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

(4)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5)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企业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6)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四、结论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第10篇 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一)综合安全管理技术

1.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原则

(1)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是要求:“‘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三同时”的原则:国家对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要求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原则。

(3)“五同时”原则:要求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监察、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4)“三同步”原则:企业在规划和实施自身生产经营发展、进行机构改革、进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相应的与之同步规划、同步组织实施、同步运作投产。

(5)安全否决权的原则: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是指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该原则要求,在对企业各项指标考核、评选先进时,必须要首先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生产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2.科学的安全检查

科学的安全检查方法有如下四种:①经常性检查:是指安全技术人员、车间和班组干部及职工对安全工作所进行的日查、周查和月查,其目的是辨别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并通过检查加以控制和整改,以防止事故发生。②定期安全检查:使企业或主管部门根据生产活动情况组织的全面安全检查,如季节性检查、季度检查、年终或全年监察等。③专业性安全检查:是根据设备和工艺特点进行的专业检查,如电气、锅炉、放火、防爆检查等。④群众性检查:是指发动群众普遍进行的安全检查。

(二)安全评价技术

1.安全评价概论

安全评价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辨识和分析系统存在危害性,并根据其形成事故的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系统安全的过程。

安全评价的一般过程是:辨识危险性,评价风险,采取措施,直至达到安全指标。

2.企业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卫生技术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的安全卫生设计和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管理、监管和主要依据。预评价工作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2)设备与设施现状安全评价:企业的生产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要进行系统的现状安全评价,即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进行安全性能控制。危险评价包括危险辨识和危险评价两部分。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在以三个分支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三)人因安全管理

1.人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人的可靠性分析(hra)是评价人的可靠性的各种方法的总称。人的可靠性是指使系统可靠或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正确活动的概率。人的可靠性分析作为一种设计方法,使系统中人为失误的概率,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人为失误的严重性是根据可能导致的后果来划分的,如损害系统的功能、降低安全性、增加费用等。在大型人一机系统中,人的可靠性分析常作为系统概率危险评价的一部分。

2.行为抽样技术

安全性为抽样理论:行为抽样技术是一种通过局部作业点或对有限量(时间或空间)的职工行为的抽样调查,从而判定全局或全体的安全行为水平,客观上讲是具有误差的调查方法,但其误差要符合研究的要求,为此,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规律。这就是概率理论、正态分布和随机原理。

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行为的抽样技术主要是如下步骤:将要调查或研究车间、工种或部门操作的不安全行为定义出来,并列出清单;根据已有的抽样结果或通过小量的实验观测,初步确定调查样本的不安全行为比例尸值;确定抽样调查的总观测样本数ⅳ,其样本数取决于不安全行为比例水平,调查分析的精度;根据调查对象的工作规律,确定抽样时间,即确定每小时的调查观测次数和观测的具体时间;根据随机原则,确定观测的对象,通过进行所需次数的随机观测,将观测到的生产操作行为结果进行分类记录;测算出不安全行为的百分比;每月第一周重复一次以上几周的抽样调查;根据每次抽样调查获得的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数值,进行控制图管理;通过控制图的技术,分析生产一线工人的安全行为规律,并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状况、预防失误导致事故的对策、措施和方法。

3.安全行为“十大禁令”

(1)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项岗操作。

(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

(3)不戴好安全帽,严禁进入生产装置和检修、施工现场。

(4)为办理安全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处作业。

(5)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罐、反应器等都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

(6)未办理维修工作票,严禁拆卸与系统连通的管道、机泵等设备。

(7)为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电气施工作业。

(8)为办理施工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

(9)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使用。

(10)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

4.安全文化活动

●安全竞赛活动

活动内容:企业组织车间、班级、岗位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能、、班组建设、查隐患、安全生产建议等安全竞赛活动。

活动方式:查现场、问职工、看效果、定量评比。

活动目的:强化观念、落实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活动对象:生产一线。

组织人员:企业主管负责人、安全部门。

关键点:生动的形式、明确的目的性。

●安全生产周(月)

内容:结合全国活动主题,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宣教活动。

活动方式:根据形势适时确定。

目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对象:全员。

组织人员:各级党政负责人。

关键点:常规方式与特殊方式相结合。

●安全演讲比赛

内容:安全常识、专业理论知识、安全生产形势、厂情状况等生动活泼演讲比赛。

方式:基层选拔、企业演讲参评。

活动目的:深入基层、动员全员参与、强化全员意识、增长安全知识。

对象:视企业规模而定。

组织人员:安全、工会、宣传、公关等部门联合。

关键点:企业领导重视、参与。

●事故祭日活动

内容:本单位案例或同行业重大事故案例回顾。

活动方式:会议、报告、挂黑旗等。

目的:警钟长鸣、强化仪式。

对象:全员。

组织人员:安全专业部门。

关键点:强化事故造成的痛苦和危害。

●安全贺年活动

内容:为30年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庆贺平安人生。

活动方式:大家挂彩、奖励表扬。

目的:号召向榜样学习,激励自我安全意识,强化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的观念。

对象:全员。

组织人员:党、政、工、安全专业部门。

关键点:感觉安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益处。

●安全“信得过”活动

内容:在班组和生产基层对设备、工艺、操作、纪律等实现安全生产“信得过”。

方式:落实“四一”工作程序法:班组一日一考核,一周一汇总;车间一月一检查,以及一总结;工厂半年一次检查验收:公司半年一次联合验收。

目的:保障工作环境安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职工安全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目标。

活动对象:班组全员。

组织人员:党政负责、企管部门、安全与车间系统联合。

关键点:形式与内涵相结合。

5.安全报告活动

●事故报告会

内容:对当年本企业或同行业发生的事故进行报告。

方式:职工大会或车间会议。

目的:吸取教训,警钟长鸣。

对象:全体员工。

组织部门:生产和安全部门。

●安全汇报会

内容:以下级单位为对象进行安全生产状况、隐患、问题、全年工作状况、来年的工作重点进行报告。

活动方式:中层干部会议。

目的:总结工作、分析问题、规划目标、制定对策。

活动对象:中层管理人员。

组织部门:企业领导生产与安全部门。

(三)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企业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消除事故隐患、创造良好劳动条件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开展安全教育是掌握各种安全知识、避免职业危害的主要途径,是企业发展经济的需要,是适应企业人员结构变化的需要,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发展、弘扬企业安全文化,把安全生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需要。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知识教育,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等。安全教育中应注意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规范化,教育要有针对性,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等问题。

1.安全教育的类型

按照教育对象,可以将安全教育分为对干部和对工人两大类型,具体分类如下:

安全教育:

对干部的分为领导干部、技术干部、行政管理干部、专职安技干部;

对工人的分为新工人、特种作业工作、五新作业工人、复工人员、调岗人员。

2.干部的安全教育

(1)对领导干部的教育

主要应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安全规章制度、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和基本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使他们懂得并掌握基本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办法。促使他们关心,重视安全生产,积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以身作则遵章守纪,并能积极支持安技部门的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

(2)对技术干部的教育

主要包括: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纪教育。②本质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是对“三同时”实现安全技术措施和五新工作中他们应承担的责任。③典型事故案例剖析④系统安全工程知识⑤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

原来由于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不直接参加生产,不承担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往往缺乏接受安全教育的迫切性,因此对他们的安全教育环节比较薄弱。事实证明工程技术人员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产品的设计、研制阶段,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试用阶段,能找出存在的危险,预先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消除,就可为生产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3)对行政管理干部的教育

主要内容是,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纪教育、基本安全技术知识以及他们本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他们提高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支持安全工作。

(4)对专职安技干部的教育

包括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要接受正规的系统的专门教育,以利于他们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工作。

3.工人的安全教育工作

主要有3种形式:三级教育、特种作业教育和经常性教育。

(1)三级教育

对新入场职员和工人进行厂级教育、车问教育及岗位教育,这种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称为三级教育。

厂级教育是对新入厂的职工或调动工作的工人以及厂临时工、合同工、培训和实习人员等在分配到车间和工作地点以前,由厂劳资部门组织、安全部门进行的初步安全教育。即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和规定,本厂安全生产的一般状况,企业内部特殊危险部位的介绍,一般的机械电气安全知识,如厂安全须知和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经考试合格后,再分配到车间。

车间教育事新职工或调动工作的工人在分配到车间后,进行韵第二级安全教育。有车间主管安全的主任负责,车间安全员进行教育。教育内容有:本车间的生产概况,安全生产情况,本车间的劳动纪律和生产规则,安全注意事项,车间的危险部位,危险机电设施尘毒作业情况,以及必须遵守的安全生产规程等。

岗位教育是由工段、班组长对新到岗位工作的工人进行的上岗前安全教育。教育内容有:工段、班组安全情况,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应知应会,岗位工种的工作性质,机具设备的安全操作方法,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工作地点的环境卫生及尘源、毒源、危险机件、危险物的控制方法,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还要讲解发生事故时的紧急救灾措施和安全撤退路线。经考试合格后,领导安全操作证,方可独立进行操作。没有经过三级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绝对禁止独立操作。

(2)特种作业教育

对接触不安全因素较多的特种作业人员,如电气、起重、焊接、司机、锅炉、压力容器等工种的工人,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办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班,并经严格考试,合格后才能准许操作。这种培训至少每年一次。另外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投产前也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和培训参加操作的岗位工人和有关人员。

(3)经常性教育

对职工要进行广泛的经常性安全教育,要在生产全过程的自始至终坚持不断。坚持安全教育的方法是:班前布置、班中检查、班后总结,是安全教育制度化。重点设备或装置大修,应进行停车前、检修前和开车前的专门安全教育,安技部门应配合主管部门和检修单位,以确保安全检修(企业在这些项目中应集中力量确保安全检修)。对重大危险性作业,作业前施工部门和安技部门必须按预定的安全措施和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否则不能作业。另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离岗安全教育”、“复工安全教育”等,以确保职工安全生产。

第11篇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安全法学原理

4.1基本法学原理

4.1.1法的起源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地的。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的规范靠氏族习惯,这种习惯是全体氏族成员靠长期的共向劳动逐渐形成的。它主要靠全体氏族成员的自觉遵守,首领的威望来执行。没有专门的执行机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产出的产品除了满足自己需要以外还有剩余,这样产生了交换的必要,产生了社会大分工,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被作为奴隶,氏族贫民则也逐渐沦为奴隶,这便是最初的奴隶。氏族首领则利用自己的威望、权力和地位,占有更多的财富,这便是最初的奴隶主,这样阶级对抗便出现。奴隶主要剥削奴隶,而奴隶则要反抗这种剥削,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氏族成员间的平等关系已不复习存在,而代之以被剥削、被压迫与剥削、压迫的关系。原来的氏族习惯已无法调整这种关系,这时国家出现,调整人们之间新的关系的法律规范也就出现了。我国史书曾有记载“夏有乱政,而制禹刑。”“禹传子,家天下。”法律的产生开始是以习惯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文字的形式。从开始诸法合体,到目前的各法律部门详细的划分,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4.1.2法的概念及本质

法律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有规范性文体的总和,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基本法,如宪法、刑法等,也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各级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体。狭义上说,法律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属于广义范畴。

一般来说,法律、法规具有如下特征:

权力性。首先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特征。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表明法是一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可以作什么,不可以作什么,禁止作什么。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强制性。法是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的后盾是国家,国家是法的实施机关。法对国家内的所有人均具有约束力,必须实行,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例外。

规范性。法是一种社会规范。所为社会规范指的是模式、规则的意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规范,法律规范便是其中之一。但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规范。它的特殊性是指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可预测性的特点。规范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也就是为人们的行为规定了模式,标准和方向;概括性是指法律规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抽象的人,而且在同样的情况下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可预测性是说,人们有可能预测到国家对自己的行为持什么态度,会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4.1.3法的作用

法通过自身的力量保证人们能够具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是基本的作用之一。法的这种作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体制下,表现的程序有所不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的这一职能将会逐渐扩大和加强。

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安全生产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运用法治的力量,发挥法的作用,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安全生产是国家的重要职责。

4.1.4法律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依赖于法律。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现代的商品经济活动中,经济的正常活动依赖于法律的维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正常的经济利益必须要法律来保护。(2)经济活动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裁决。(3)违法的经济活动必须靠法律来惩治。(4)社会的经济秩序必须靠法律来维护。因此,现实中的经济活动不仅离不开法律,而且依赖于法律。为广适应现实的经济生活,也必须建立和健全法律。

法律依赖于经济。纸上的法律要转变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威力的法律,就依赖于法律的执行。而任何法律的执行没有经济实力做后盾简直是不可能的。(1)执法机构的建立、执法人员的培训、执法队伍的建设都需要经费。(2)法律在社会中的实施需要很多设施。如,法庭、监狱。等等。(3)对违法犯罪的立案、侦破、检察……更是需要经费的保障。因为法律的实施是以经济作基础的。

经济影响法律。经济利益是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利益。执法队伍中的每一个人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现实的经济利益既影响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也影响他们以法律的执行。因此,在金钱与利益的诱使下,个别执法人员被腐蚀拉拢,以致搞钱法文易、贫脏枉法的事例并不是偶然的。

所以,经济与法律的关系,既是互相依赖又是互相牵制。离开了经济去谈法律不仅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

4.1.5我国的主要法律部门

我国目前法律部门主要包括如下五个领域。

宪法和国家机构方面的法律。宪法和国家机构方面的法律,是规定国家的各项制度和国家机构的性质、任务、职权、组织构成、活动原则的基本法律,是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重点熟悉的法律。这方面的法律有宪法性法律、选举法和代表法、中央国家机构组织法律、地方国家机构组织法律、基层自治组织法律。其中宪法是最根本的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国体政体、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是其他法律、法规制定的准则,其他法律法规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是无效的。目前中国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事方面的法律。民事方面的法律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以及调整诉讼主体就民事纠纷进行诉讼活动等的法律,包括民事实体法和民事程序法。在民事实体法中,我国还未制定民法典,但有一部作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则》,日前现行的是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同时,还有一些单行民事法律,如著作权法、票据法、保险法、婚姻法、民事诉讼法等。

经济方面的法律。经济法是调整特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用"看得见的手"去弥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之局限,去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缺陷,是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的有机结合。我国现在还未制定经济法典,经济法是由一些单行法律所组成的。经济法包括:市场主体法律,如公司法、工业企业法、企业破产法、外资企业法等;市场运行法律,如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专利法、商标法、标准化法、计量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宏观调控法律,如预算法、税收在法律、银行法、会计法、统计法、审计法等;社会保障法律,如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

其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是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日前现行的是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行政方面的法律。行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调整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国家行政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制度。由于行政管理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国家事务、社会事务、行政机关内部事故等许多方面,这就决定了行政性法律文件数量繁多、体系庞杂。包括:公安、安全和司法行政法律;国防外交法律;产业振兴和行业管理法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法律;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社会团体与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法律;人事管理法律;行政处罚与行政诉讼法律等。

在这一领域,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属于产业振兴和行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有:电力法、矿山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属于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属于社会团体与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有:工会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刑事方面的法律。刑事法律简称为刑法,是确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定什么是犯罪及对罪犯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有关刑法的补充规定和决定,其他法律中有关犯罪与刑罚的条款。目前我国现行的是1979年7月1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修订。刑法中有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4.2安全生产法规理论

4.2.1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

安全生产法规是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安全与健康,以及生产财产安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安全生产法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安全生产法律是指我国保护劳动者和保障生产资料及财产的全部法律规范。因为,这些法律规范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制定的。如有关安全技术、安全工程、劳动合同、工伤保险、职业技术培训、组织工会和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法规。狭义的安全生产法律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以及保障生产安全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法律规范。如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对女工和末成年工安全生产的特别规定;关于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休假制度的规定;关于安全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制度的规定,等等。安全生产法规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制定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它可以表现为享有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法律,也可以表现为国务院及其所属的部、委员会发布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指示、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等,还可以表现为各种安全卫生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

安全生产法规是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集中表现,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一种行为准则。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规则,规定什么是合法的,可以去做,什么是非法的,禁止去做;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等等,用国家强制力来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因此,有了各种安全生产法规,就可以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谁违反了这些法规,无论是单位或个人,都要负法律上的责任。

4.2.2安全生产法规的特征

安全生产法规是整个国家法规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它具有法的一般特征。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与党的安全生产政策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政策是法规的依据,法规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应该明确,在过去法制很不完备,没有安全生产法规的场合,只能依照党的安全生产政策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这时,党的安全生产政策实际上已经起了法规的作用,已赋予了它一种新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国家所赋予的而不是政策本身就具有的。

第12篇 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综合措施

(一)狠抓“三违”,从源头上杜绝事故

在安全理论中把伤亡事故的致因归之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因为安全系统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而人是第一位的。人的因素在事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器是人操作的,安全装置是人维护的,只有当人的操作、维护出现失误或差错时,机器、安全装置才会出现故障。因此,各类因为人和物相互作用而出现的事故,主要还是人的因素造成的事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的结果,之所以人们说“车祸、车祸,都是人祸”也证明了这个道理。在煤矿事故中,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是举不胜举,据统计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乡镇小煤矿,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事故高达88.3%。对煤矿事故而言,人为事故主要表现在“三违”现象方面,职工存在侥幸心理,省能心理,利益欲望,所以要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要狠反“三违”,在对人的管理上下大功夫,从源头上杜绝事故。

一是狠抓兵头将尾的安全管理,加大对违章指挥人员查处力度,对带头违章蛮干的管理人员,坚决按制度处理,决不姑息;

二是加大对操作过程中“三违”的查处,职工在违章的同时,及时制止,并现场对其进行教育,让职工知道错在哪,为什么错

三是加强“三违”人员教育,尤其是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善于做好“三违”人员思想转化工作,不能单纯的处罚和学习,要让“三违”人员真正认上帐,认识到“三违”的危害,同时让“三违”人员知道怎样规范操作,下步工作中如何杜绝“三违”再次发生。

(二)采取强有力安全管理措施,强化现场管理

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其工作环境艰苦恶劣,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安全意识淡薄,事故频繁发生。为此,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措施,目的也在于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1、在安全管理中实行重奖重罚。因为在煤矿防保条件还不十分完善,职工技术素质还比较低的情况下,重奖重罚是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之一。

2、端正管理意识。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要捋顺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安全和生产不是对立的,纵观基层单位,只要安全质量好的单位,生产完成的也较好,反之,亦然;

3、狠抓班队长建设,增强他们的落实力、执行力,从体制上落实安全;

4、建立健全区队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公平公正,对所有违反制度的人和事,不厚此薄彼,从制度上保证安全;

5、抓好均衡生产,解决撇沟延点,每月计划会后,单位要将任务详细分解,每天要做哪些,怎么做到怎么在8小时时间内完成,需要什么保障措施不能月头不抓月尾急,越急越出事。

6、正式施工前,外部系统环境要按质量标准化的要求高标准整治,解决环境安全问题。

(三)查处隐患,落实整改

“隐患胜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从一个一个的隐患中发展而来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导火线,一旦查出隐患,并马上落实整改,我们会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否则,必遭灭顶之灾。所以对待隐患不要“以善小而不为”。要真正的查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四)超前防控,预防事故发生

1、开好班前会,班前会上要排查险人险员,不能下井的就不要安排下井了,能下井的安排工作要注意胜任什么样的工作,怎么做好互联保,到达施工现场后带班人员还需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详细安排工作并讲清讲透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安全。

2、落实好矿“三薄弱”管理制度。薄弱时间段不干大活,薄弱地点及薄弱时间,加强干部跟班盯班,跟班人员要多走、多看、多讲、多盯。对薄弱人员的管理,基层单位要模清人员状况,对职工不寻常表现要敏感,确保“三薄弱”排查管理制度收到良好效果。

3、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人:

1)手忙脚乱、粗枝大叶的粗心人:这些人对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工作流程不熟或平时不用心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等,临时抱佛脚;紧急情况下不知如何处理,往往因为忙乱错误、粗心的操作导致严重后果。

2)工作投机取巧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这些人在工作中不能吃苦,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经常耍一些自认为比别人聪明的小伎俩,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他人。

3)违章作业的侥幸人:这些人与第二类人相似,他们也是图省事,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对违章作业不以为然。自认为只要按自己的思路完成工作就可以,而且心存侥幸,想着安全事故不一定发生在自己头上,更可怕的是这类人往往不止违过一次章,且越违章越助长他们的侥幸心理,酿成的后果越可怕。

4)盲目蛮干的大胆人:这些人自恃胆识超群,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不听从他人劝阻,工作也出得力气,只知道凭借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做,但他们很少想到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5)睡不醒的迷糊人:这些人往往一下班就精神,一上班就睁不开眼,迷迷糊糊就要进入梦乡。他们上夜班时,下班可以不睡觉,吃喝玩乐一整天;上早班时,下班可以玩到深夜不睡觉;这样的人很难做到上班时精神十足,迷糊的大脑很可能会发出错误的指令,导致错误的行为,此类事故伸手可数。

6)什么都不在乎的马虎人:这些人平时做事就马马虎虎,心不在焉,工作也是如此,安全的概念在他们心中根本不占一席之地。

7)当然除了以上六类人外,还有精神不佳的疲惫人、情绪不稳定的反常人、心事重重的心神不定的心烦人、刚刚上班不久的安全知识欠缺人、身体本身有病的人等等都可归纳为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他们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人为隐患,这一隐患一旦发作,后果不堪设想,这里不一一列举。

4、安全意识淡薄心理分析:

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人群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有着他的不安全心理,这种不安全心理是不安全行为的指挥部,随时可以发生错误的指挥,酿成事故的发生。安全意识淡薄心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侥幸心理:总认为安全事故只会落在那些“傻瓜”头上,自己不会碰上;睡会觉打个盹不会影响什么;违章不会造成什么后果。

2)懒惰心理:怕麻烦,图省事或者投机取巧,总想着只要干完活混到下班就万事大吉。

3)疏忽心理:心中无安全概念,工作前、工作中根本不会想到这样干安不安全,应采取什么措施等,想到的只是如何把工作完成。

4)无知心理:特别是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或新招农民工,不知安全是什么,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

5)迟钝心理:当安全事故即将发生时,反应迟钝,不知如何是好,无安全避难技巧。

6)习惯心理:对安全的口号已习以为常,不以为然,认为经常这样干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4、安全薄弱人员应对措施。既然人的安全思想意识支配人的安全操作行为,那么就应以人为本,以安全思想意识为根,强化职工安全思想意识。这种强化不是单一的大会小会的喊安全,而是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深入现场、深入职工中间,了解掌握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观察他们的工作表现、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掌握哪些人是安全意识“薄弱人”,是什么样的安全意识“薄弱人”,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区分对待,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引导及时把安全操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针对手忙脚乱、粗枝大叶的粗心人:要耐心说服教育,要把人用在适合的岗位上。

2)针对工作投机取巧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要严厉批评并讲明这样做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要写检查反省保证以后不再犯。

3)针对违章作业的侥幸人:要发现一次给予一次重罚,轻者停工,重者调离工作岗位,要让其深刻认识到违章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绝不能姑息。

4)针对盲目蛮干的大胆人:要耐心说服教育,使之克服盲目蛮干的思想。

5)针对睡不醒的迷糊人:要加强查岗力度,发现一次处罚一次,不能讲人情。

6)针对什么都不在乎的马虎人:下岗,让他去找他所在乎的工作。

7)各种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所犯的时间、地点、性质不同,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方式处理,使其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彻底吸取教训,但更重要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早消除潜在的人为隐患,才是预防事故的根本。

8)严格执行风险预警制度。现场潜在的安全风险要全部排查出来,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当现场施工有变化时,风险也就变化了,老的风险可能就不存在了,但出现了新的风险,这时风险预警也就要及时变化,才能保证风险预警制度起到作用。

9)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具体做就是抓好班前一日一题教育,教职工真正用的上的,普及基本安全生产及操作知识;抓好技能培训,包括技能等级培训、技术比武、周四群安活动日,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抓好实训实战工作,巩固提升操作水平。

五、推广机械化,加大创新

能上机械的不要用人,人的体力是有限的,一疲劳对什么三违了,危险了,都就不顾了,同时,我们说职工自保意识,但是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何况我们普通人,少用职工出蛮力,既能提高出勤率,还让职工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加对危险的感知度,对安全生产能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

《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