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设备管理设备安全操作
一、设备管理
1、什么是设备:一般是指人们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机械的总称,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机器。
2、设备主要包括哪几方面:①直接加工生产的工艺设备。
②辅助生产设备。
③运输设备。
④工厂内部设施:照明、空调等。
⑤检验和计量设备。
3、什么是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所有的各类设备,包括生产工艺设备、辅助设备等进行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
4、设备管理意义:加强设备管理,对提高产品质量有重大的意义,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设备的精度,设备管理工作做得好,就能提高产品质量,设备管理工作,也直接影响公司的经济产效益。如果设备管理做得好,机器设备得到正确合理使用,还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延长机器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从而可以降低设备的折旧费、维修费和生产成本。使公司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5、设备管理任务:就是管好、用好和维修好设备,使生产设备始终处理最佳技术状态。要管好、用好和维修好设备就必须掌握生产设备的运行规律,那么工作就会主动些,一台生产设备从投产到严重磨损期有三处故障时期,而每个时期故障特点不同,如:设备初期故障大多由于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装配的缺陷造成。偶发性故障发生期,是由于员工操作不当或其因素造成的设备故障,出现偶发性故障,应该突出抢修,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度发生,为此要加强对员工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重视维修人员技术培训。磨损故障期的故障大部分是由于设备磨损严重和老化造成的。要气设备磨损的规律,应该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预防性检查,计划修理和改善修理对引进的设备,则应尽快掌握操作和维修技术。
6、设备管理内容:①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正确选购设备。
②合理使用、精心维护,保证机器设备始终处于最优的技术状态。
③重视并做好设备的控潜、改造和更新。
④掌握设备维修技术,及时地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与修理。
⑤做好设备的资产管理。
7、设备操作工的“三好”“四会”和操作的五项纪律:
(一)对设备使用者的“三好”要求:
①管理好设备:操作者应负责保管好自己使用的设备,未经领导同意,不准其它人操作使用。
②用好设备:严格贯彻操作维护规程和工艺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杜绝不文明的操作。
③修好设备:设备操作者要配合维修工人修理设备,及时排队设备故障。
(二)对设备使用者的“四会”要求:
①会使用:操作者应先学习设备操作维护规程,熟悉设备性能、结构、传动原理,弄懂加工工艺要求,正确使用设备。
②会维护:学习和招待设备维护、润滑规定,上班加油、下班清扫、经常保持设备内外清洁、完好。
③会检查:了解自己所用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易损零件部位,熟悉日常点检,掌握检查项目、标准和方法,并按规定要求进行日常点检。
④会排除故障:熟悉所用设备特点,懂得拆装注意事项及鉴别设备正常与异常现象,会作一般的调整和简单故障排除,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协同维修人员进行排除。
(三)设备使用者的“五项纪律”
①实行定人定机,凭捉拿往下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②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保证设备合理润滑。
③遵守交班制度。
④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
⑤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车检查,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意义:可保证设备正常动行,减少故障,防止事故发生。
9、设备的维护: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操作工人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因此要负一定责任,一台精心维护的设备往往可以长期保持良好的性能而不需进行大修,如忽视维护就可能使设备在短期内夭折,甚至发生事故。
意义:要使设备长期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精度,确保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修理次数和费用,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经常注意维护工作。
10、设备维护的作用和效能(见图):
11、设备维护要求:
①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工具箱、料架应摆放合理、整齐,设备零部件及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各种标牌应完整、清晰,线路、管道应安装整齐、安全可靠。
②清洁:设备内外清洁,无黄袍、油垢、无铁屑物,各滑动面、三扛、齿轮、齿条夫油污、无碰伤,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汽、不漏电、设备周围地面经常保持清洁。
③润滑:按时按质按量加油和换油,保持油标醒目,油箱、油池、冷却箱应清洁,无铁屑物,油壶、油检、油杯、油嘴齐全,油毡、油线清洁,油泵压力正常,油路畅通,各部位轴承润滑良好。
④安全:实行定人定机和交接班制度,掌握“三好”“四会”的基本功,熟悉设备结构,遵守操作维护规程和“五项纪律”,合理使用、精心维护,监测异状,不出事故。
12、设备维护的类别和内容:设备维护工作有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两类。
(1)设备日常维护(日常保养):设备日常维护包括每班维护和周末维护两种,由操盘工负责进行。
①每班维护(每班保养):要求操作工在每班生产中必须做到,班前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检查,按规定进行加同润滑,如须进行点检设备,则按点检规定项目进行检查,并在检查后按规定的记号,记录到日常点检卡上,确认正常后才能使用设备,不能排队的故障应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维修人员应在故障修理单上做好检修记录,下班前应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清扫擦拭,并将设备状况记录在交接班记录簿上,办理交接工作。
②周末维护(周末保养):主要是在周末和节假日前对设备进行较彻底的清扫涂油,并按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进行检查评定,并以考核。
(2)定期维护(定期保养):它是在维修人辅导配合之下,由操作工进行的定期维护工作,是由设备主管以计划形式下达执行的。一般设备2-3个月进行一次,易磨多尘设备每月进行一次。
(a)、定期维护具体内容与要求:
①拆卸指定的部件,箱盖及防护罩等,彻底清洁设备外部,检查及清洁设备内部。
②检查、调整各部的配合间隙,紧固松动部位,更换已磨损的易损件。
③疏通油路,增添油量,清洁或更换滤油器、油毡、油线,更换冷却液,清洗冷却箱。
④清洗导轨等滑动面,清除毛刺,修正划伤。
⑤清洁、检查、高速电器线路及装置(由电工负责执行)。
⑥排除故障,消除隐患。
(b)、定期维护后设备的要求:①内外清洁,呈现本色。
②油路畅通,油标明亮。
③操作灵活,运转正常。
13、精、大、稀、关键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
(1)、实行四定:①定使用人员②定检修人员③定操作维护规程④定维修方式和备品配件
(2)使用维护上的特殊要求:
①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书上的规定安装设备,并且要求每半年检查调整一次安装水平和精度做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②对环境有特殊要求(恒温、恒湿、防震、防尘)的设备,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不受影响。
③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所规定的加工工艺规范操作,加工余量合理,严禁作粗加工使用,严禁超负荷超性使用。
④精、大、稀、关设备在日常维护中一般不允许拆卸,尤其是光学部件,必须时应由专职修理工进。
⑤按规定的部位和规定的范围内容,认真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车,通知检修人员,绝不病运转。
⑥润滑油料,擦拭材料以及清洗剂必须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不得随意代用,尤其是润滑油和液压油,必须经化验合格才能使用,在加入油箱前必须进行过滤。
⑦非工作时间应加防护罩,如长期停歇,应定期进行擦拭、润滑、空运转。
⑧附件和专用工具应有专用柜架搁置,保持清洁,妥善保管,不得损坏,不得外借和丢失。
14、设备日常检查:是由操作工人和维修工每天执行的例行维护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工作,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设备运行的不正常情况,并予以排除。检查手段是利用人的感官,简单的工具或装在设备上的仪表和信号标志,如压力表、温度计、电压、电流等检测仪表进行检查。
15、设备的日常点检:
(1)什么是点检:为了维护设备规定的机能,按照标准要求,对设备的某些指定部位,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目视、手触、问诊、听声、嗅诊)和检测仪器进行有已异状的检查,使各部分的不正常现象能够及早发现。
(2)点检的作用:①能早期发现设备的隐患劣化程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消除,避免因突发故障而影响产量和质量,增加维修费用,缩短寿命,妨碍安全卫生。
②可以减少故障重复出现,提高开动率。
③可以使操作工作内容具体化、规格化、易于执行。
④可以对单台设备的运转情况积累资料,便于分析,摸索维修规律。
(3)点检的内容:具体点检部位如下:
①影响人身或设备安全的保护、保险装置。
②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部位。
③在动行过程中需要经常调整的部位。
④易于堵塞、污染的部位。
⑤易磨损、损坏的零部件。
⑥易老化、变质的零部件。
⑦需经常清洗和更换的零部件。
⑧应力特大的零部件。
⑨经常出现不正常现象的部位。
⑩运行参数、状况的指示装置。
二、设备安全操作:
1、设备安全操作要求:
a、正确佩带好个人防护用品:
①进入操作现场前要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不得敞胸露怀,头发要塞到帽内。
②不得穿凉鞋、中高跟鞋,不得穿裙子或短裤,摘除围巾,吊挂首饰和其他装饰物。
③高处作业要系好安全带或安全绳,佩带工具袋。
④不得使用本操作禁用的防护用品。
b、操作前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先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再投入运行。
c、生产设备在运行中要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检查。
d、生产设备严禁带病运行。
e、生产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使用,不准将其拆掉。
f、生产设备运动部位零件要检查是否松动和牢固。
j、生产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碰撞设备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
h、生产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i、工作结束后,应切断电源,清理设备,并打扫好工作场地。
2、生产设备造成伤害的种类:
①咬入(咬合):是指两个运动部件直接接触,将人体的某一部分卷进运转中的咬入点。典型的咬入点有啮合的明齿轮,皮带与皮带轮,链条与链轮等。
②挤压:是指在两个部件距离很近的情况下作相对运动,人体的某一部分挤在其中所发生的伤害,典型的挤压伤害是由压力机造成的。
③碰撞:是指运动物体与人相撞,或人与固定物相碰。
④撞击:是指飞来物落下物的撞击造成的伤害,飞来物主要是指高速甩出的高速旋转的零部件、工件及固定不固定或松脱的紧固件等。
⑤夹断:是指人体的某一部分因伸入两个接触部件中间被夹断。
⑥剪断:是指人体的某一部分因伸入两个具有锐利边刃并正相向运动而靠近的部件中间被剪断。
⑦割伤或擦伤:是指发生在运动机械和静止设备上,割伤是因有尖角或锐边的物体与人体作相对运动而发生。
⑧卡住或缠住:是指机械设备上的尖角或凸出物,特别是运动部件上的尖角、凸出物、车床的转轴、祼露齿轮、皮带接头、加工件等都能将人的手套、衣袖、头发宽松的衣服等卡住或缠住,而使人造成伤害。
3、设备伤害产生事故的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a:直接原因:
(1)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①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无防护罩、无护栏或护栏损坏,设备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或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防护装置调整不当,无安全保险装置或安全保险装置失灵,无限位装置,安全距离不够,无报警装置或装置失灵,无安全标志,噪声大无法听清报警信号等。
②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如制动装置设计不合理等。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④生产场地环境不良。如上明光线和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杂乱等。
⑤地面状况差。如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易滑物)
⑥贮存方法不安全,堆放过高、不稳。
(2)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
①操作:操作工不遵守操作规程,违章作业,思想不集中造成误操作,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灵。
②思想上存有侥幸心理。忽视安全,忽视警,如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攀坐不安全位置,拆除安全装置造成安全装置失灵,未戴各种个人防护用品,穿不安全装束,无意或为排队故障而接近危险部位等。
b: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的原因。包括设计错误或不合理(包括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交叉作业较多等),制造错误或设计不合理等。
②操作者业务素质低:如教育培训不够、操作技能不熟练、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作不负责、注意力不集中。
③操作者心理或生理上造成的不利因素:如操作者心理波动大、精神紧张,生理上发生疾病,身体过度疲劳都能使其产生误操作或不遵守操作规程。
④管理上存在问题。对安全工作不重视、组织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够。
⑤规程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如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完善。
4、操作工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①生产设备电气部位不要随意乱动,电气部位出了故障,应请电工处理,自己不得擅自修理,更不准带故障运行。
②自己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出来。
③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
④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如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必须先切断电源再移动。导线要收拾好,不得在地面拖来拖去,以免磨损,导线被物体压住时,不要硬拉,防止导线拉断。
⑤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必须使用时,应需主管部门批准,临时线应按有关安全规定安装好,不得随便乱拉乱拽,还应按规定时间拆除。
⑥进入容易产生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操作时(如使用汽油洗涤零件、擦拭金属板材等),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导除聚集的静电。
⑦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砂、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罽它们有导电的危险,救火时应注意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及灭火器具不得与电线、电器设备接触,以防危险。
⑧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混布去擦拭电气设施,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
5、电气事故的种类:
①电流伤害事故:电流伤害又分电击和电伤。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的触电称为电击,电击会使肌肉发生抽搐,如果不能立刻脱离电源,电流将伤害神经中枢,引起呼吸困难、心脏麻痹,以致死亡。由于电滑稽戏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引起的对人体的伤害叫电伤。电伤包括灼伤皮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三种。
②电磁场伤害事故:是人体在电磁场能量辐射作用下受到的伤害。高频电磁场严重伤害人体,引起中枢神经系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如头痛、头晕、乏力、睡眠失调、记忆力减退等。高频电磁场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正常工作,电磁场伤害引起人体功能性改变。
③雷电事故、静电事故和电路故障事故:雷电事故可能毁坏建筑设施,伤及人、畜,造成火灾和爆炸。静电事故是指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静电酿成的事故。静电最严重的危害是引起现场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另外,静电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电击。电路故障本是设备事故,但设备事故往往会引发人身事故。如:电线短路可能引起火灾,从而造成重大人身事故等。
6、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滑稽戏对人体伤害是指电源通过人体内部产生的有害作用,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针刺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与以下几个因素有:①电流大小;②通电时间;③电流途经;④电流种类(交流电、直流电、高频电、冲击电、静电); ⑤人体状况。
7、压力容器安全操作:
①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岗的工艺流程及有关容器的结构、类别、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并要求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认真填写相关记录。
②压力容器操作人员须取得当地劳动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对工作期间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汇报。
③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实行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挂牌制或采用机械联锁机构,防止误操作。检查减压阀失灵与否,装料时避免过急过量,随时检查安全附动行情况。
④压力容器要平稳操作,压力容器开始加载时,速度不宜过快,要防止压力突然上升,高温容器或工作温度低于0度的容器,加热或冷却都应缓慢进行,尽量避免操作中压力的频繁大幅波动。
8、压力容器事故原因:
①设计方面:压力容器设计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采用一些不合理设计。
②制造方面:粗制滥造,焊接质量差,存在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等焊接缺陷,焊缝布置不当等。
③安装方面:现场安装时,由于现场条件较差,焊条未烘干就施工焊接或强力组装等。
④使用方面:不按工艺要求的程序开停车,操作技能低。
⑤检验、修理方面:不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进行定期检验,容器超期服役,擅自修理,改造容器结构和用途等。
⑥安全附件不完善:失去灵、准、稳。
⑦企业管理,技术管理混乱:不重视安全生产,无法国家技术法规,无严格的规章制度可循,违章指挥等。
9、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作用(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
①联锁装置:为防止操作失误及紧急状态下能停车而设置的控制机构。
②报警装置: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致使容器处于危险状态时,能自动发出音响或其它警报信号的仪器,如压力报警器、液位检测警报器、温度监测仪等。
③安全计量装置:指能自动显示压力容器运行中与安全有关的工艺参数的仪器。如压力表、温度计等。
④安全阀:就是防止压力容器超压,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⑤压力表:就是测量流体压力强度,告知压力容器运行压力参数。
⑥液位计:就是显示容器内液面位置的一种装置。
⑦爆破片:是一种断裂型安全泄压装置。
10、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心理因素:
①因循守旧,习以为常。操作者对经常干而没有发生过危险的工作习以为常,认为就不存在危险因素,不进行设备必要的检查,仅凭自已的经验操作。长此以往,不以为然,甚至师徒相传,成为恶习。
②盲目自信,思想麻痹。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差、不注意学习、一知半解、盲目自信、自以为本领大、技术精。总认为按自已的方法不会出问题。于是工作时思想麻痹大意,甚至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予以注意,不加排除。
③依赖别人、消极被动。在与别人一起操作时,不是积极主动地按照操作规程做好份内工作,而是消极依赖别人,等待别人帮助,结果因自已的行为影响别人,或因别人没有帮助自已而造成事故。
④技术不熟练,经验缺乏。虽有干好工作的愿望和决心。但因操作技术差,生产工艺不熟。尤其缺乏在突然情况下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及抢救措施。往往精神紧张、判断失误处理不及时果断,措施不力而酿成事故。
⑤情绪失控,精力分散。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所致,操作者情况失控,工作注意力分散而造成事故。
⑥争强好胜,冒险蛮干,顾面子,图虚荣,有些不应做的事偏要违章干(如:打赌、在异性面前呈强等)为显露自己,往往失去理智,不听劝告而冒险操作造成事故的发生。
⑦心情烦燥、判断失误,在天气闷热、场地阴暗、机器轰鸣、人声喧杂等环境因素影响下,操作者往往心情烦燥不安,想尽快结束眼前的工作,工作时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忙中出错而造成事故。
⑧求成心切,草率从事,为了争产值,拿高工资尽早完成任务,早下班而求成心切,往往采取赶时间、走捷径、图省事,违反操作规程,冒险蛮干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⑨心存侥幸、漫不经心,操作者尽管知道生产过程中有不安全因素,但心存侥幸,总认为以前这样做都没出事,现在也不会出事,或者认为自己运气好,从没有出过事故,现在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工作马马虎虎,甚至违章操作。
⑩心余力亏,力不从心,不考虑体力,年龄等客观因素,总认为自己技术精,能力强,总觉得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处处逞强,结束造成事故。
第2篇 设备维修工安全操作管理规定
1 目的
对设备维修人员的维修行为进行约束,保证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青特集团所属各子公司的设备维修人员。
3 管理职责
3.1 设备维修人员按照本规定的规定执行。
3.2 各公司设备管理人员监督检查本公司该规定的执行情况。
3.3 设备工装处监督检查各子公司的规定执行情况。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维修工作前,先检查设备是否停止运行,电源、气源是否断开。如果机器与动力线未切断时,禁止工作,并在开关处悬挂“严禁合闸”的警示牌
4.2设备维修时应悬挂“在修设备”标牌,置于显眼处,并告知设备操作人员,之后实施维修。
4.3穿戴好防护用品。
4.4维修前应仔细检查所用工具是否牢固可靠,有无损裂,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4.5凿、铲工件、清理毛刺及使用手提砂轮时,严禁对着他人工作,要戴好防护镜,以防止铁削飞出伤人。使用手锤时禁止戴手套。不准用扳手、锉刀等工具代替手锤敲打物件,不准用嘴吹或手摸铁削,以防伤害眼和手。刮剔的工件不得明显的毛刺。
4.6在装拆侧面机件时,如齿轮箱的箱盖,应先拆下部螺丝,装配时应先紧上部螺丝。重心不平�的机件拆卸时,应先拆离重心远的螺丝,装时先装离重心近的螺丝。装拆弹簧时,应注意弹簧崩出伤人。
4.7清洗零件时,严禁打火或进行其它明火作业。
4.8使用扳手紧固螺丝时,应检查扳手和螺丝有无裂纹或损坏,在紧固时,不能用力过猛或用手锤敲打扳手,大扳手需要套管加力时,应该特别注意安全。
4.9使用手提砂轮前,必须仔细检查砂轮片是否有裂纹,防护罩是否完好,电线是否磨损,是否漏电,运转是否良好。用后放置安全可靠处,防止砂轮片接触地面和其他物品。
4.10使用非安全电压的手电钻、手体砂轮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橡皮垫上。在钻孔或磨削时应保持用力均匀,严禁用手触摸转动的砂轮片和钻头。
4.11使用手锯要防止锯条突然折断,造成割伤事故;使用千斤顶要放平提稳,不顶托易滑地方以防发生意外事故,多人配合操作要有统一指挥及必要安全措施,协调行动。
4.12用台钳夹持工件时,钳口不允许张得过大(不准超过最大行程的2/3)。夹持园件或精密工件时应用铜垫,以防工件坠落或损伤工件。
4.13钻小工件时,必须用夹具固定,不准用手拿着工件钻孔,使用钻床加工工件时,禁止戴手套操作。使用砂轮机按砂轮机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4.14维修空气压缩机时,必须把余气全部放掉。
4.15维修时局部照明时应使用低压(36v以下)照明灯,严禁使用高压灯,谨防触电。
4.16试车前要检查电源联接是否正常,各部位的手把、行程开关、挡块等是否正常,传动系统有无问题,机床内部有无遗留的工具、零件等物品。安全防护装置要装好,然后才能开车。不得将手伸入已装配完的变速箱,主轴箱内检查齿轮。检查液压设备时禁止敲打,禁止任意拆卸各接头,以防止高压液体喷出伤人。
4.17高空作业时,严格按照高空作业要求佩戴安全帽,并系好安全带;梯子要有防滑措施,并有人看护;升降平台在使用前要全面检查安全互锁装置的有效性,并有人看护。
4.18使用强水、盐酸等腐烛剂时要戴好口罩,耐腐烛手套,并防止腐烛剂倒翻。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防止外溅。
4.19拆卸下来的零件,应尽量放在一起,并按规定安放,不要乱丢乱放,防止踩在零件上摔伤。
5 检查与考核
5.1对违反《设备维修工安全操作管理规定》造成事故的,视情节轻重对操作人员处以100元以上罚款,直至辞退的处罚。
第3篇 设备管理处固定资产管理员安全生产职责
1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检修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 教育和培训情况;
3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4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检修规程的行为;
5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6审核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危险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防护措施方案,做好检查落实工作;负责做好固定资产的账目、调用、检查、核对、建立管理公司的设备固定资产台账,以及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登记、填表及造册工作;
7掌握灭火和火场逃生知识,熟悉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8积极参加安全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价值观;
第4篇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
1矿井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1.1煤矿机电设备因素
由于机电设备较为复杂,品种繁多,因此事故发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目前,机电设备投入严重不足,很多煤矿生产设备自90年代初期至今已基本上无新投入,设备陈旧。大量超过服务年限的设备仍在超期使用,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标准要求的设备仍然存在,并且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解决。井下机电设备老化,不能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发生机电事故的重要原因。很多煤矿由于不能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和改造,很多设备超期服役、带病运行,并靠修修补补和加强运行状况的监督来维持,最终造成机电事故的发生。
在购置设备方面,随着机电设备市场的放开,大量劣质机电产品涌入煤矿市场,再加上非防爆产品、非煤矿许用产品在煤矿的非法使用,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事故隐患。
1.2人员素质不高
煤矿井下工人基本素质较低,多数人不具备基本的安全保护技能,有章不循者大有人在。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再加上人员频繁调换岗位,也给安全埋下隐患。据统计,我国煤矿80%的机电事故是因违章造成的。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能特别是自觉遵章守纪的意识,任重而道远,且又尤为紧迫。
1.3管理水平偏低
近年来,由于国家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煤炭需求量大幅上升。许多煤炭行业盲目追求眼前产量,忽视了管理理念的提升。管理理念还处于20世纪80年代,即“什么时候坏,什么时候修”的水平。由于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机电事故率约占总事故的30%~40%。另外,对于煤矿机电管理没有跟上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等的现代化步伐。例如: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只能实现部分运行参数的检测,多种智能化控制尚属空白。国外电牵引采煤机均具有建立在微处理基础上的智能化监测、监控和保护系统,可实现交互或人机对话、远程控制、无线电摇控,具有工况监测及运行状态显示、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故障诊断及预警、自动控制、自动调高等多种功能,以保证采煤机最低的维护量和最高的利用率。同时亦可实现与液压支架、工作面运输机的信息交流和联动控制等功能,使整个采煤工作面实现了自动化和无人控制。
2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策略
2.1机电设备使用中的安全管理
2.1.1预防机械事故发生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首先,为预防采煤机滚筒伤人事故,依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煤机因故暂停时,必须打开隔离开关和离合器。采煤机停止工作或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并打开磁力启动器隔离开关”。其次,为防止掘进机械伤人事故,依照《煤矿安全规程》:“掘进机必须用专用工具开、闭电气控制开关,专用工具必须由专职司机保管。司机离开操作台时,必须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源开关。开动掘进机前或在调车时,必须发出警报,司机应注意掘进机附近的人员,特别是后退时,应注意机器后部工作人员的安全”。最后,依照《煤矿安全规程》,液压支架在安装、撤除、运输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运输、安装、拆除安全技术暂行规定。
2.1.2电气事故的预防
为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对井下电网应做到:首先,各种保护装置齐全、可靠,严禁甩掉不用。其次,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和安全作业制度。非专职或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不得带电检修、搬迂电气设备;严格遵守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证制度,停、送电制度,工作监护制度等。再次,加强对矿井电气设备和电缆的日常检查与维护。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要合理,防爆性能要完好,绝缘水平符合要求,接地网必须完整,井下供电必须做到“十不准”,还应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确保井下安全用电。最后,对直流架线应做到:架线调试必须符合标准要求;严禁工人扒车、乘坐空(重)车;不准带电修理电机车集电弓,人员上下车地点要有照明,架线必须安设分段开关,人员上下时必须切断该区架线电源;直流架线要装直流漏电保护装置;工人拿长铁器时,要注意携带方法和采取安全措施,以防触及架线。
2.2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安全管理策略
2.2.1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1)对作业人员要加强职业素养培训,使作业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缜密的工作态度。2)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使其深入了解煤矿的特殊工作条件。3)加强对新职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
2.2.2与时俱进,建立现代化组织机构
与现代化矿井的管理相适应,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组织机构。由于矿井的大型化、装备技术的现代化、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矿井机电管理的复杂性、专业性大大增加,组织机构必须体现专业化管理和专家型结构。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建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职能性建设和专业化训练,实现组织机构与矿井生产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及其运行程序的全面衔接。
2.2.3求真务实,抓好现场管理,实现设备可靠运转要抓好管理,只靠凭空想像是做不到的,必须了解现场,熟悉设备,抓好现场管理才是关键。从事机电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也到”。
1)进一步规范设备润滑管理,规范加油方式,确保设备健康运行。现代润滑技术能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大大减少能耗,而在设备使用的全过程中,润滑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制定专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定期、定人、定量、定点加油制度。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时根据反馈结果,按要求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对预防事故可起到一定作用。
2)推行预防性检修和灵活检修管理理念,实现生产机电一体化。实施预防性检修要做到“三统一”,即检修计划统一上报、统一准备、统一安排实施。做到当班故障当班处理,“小故障不交班”、“大故障不过夜”,不让设备“带病”运行,使现役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有效降低机电故障率。
3)组织建立设备故障抢修预案。针对主要设备及关键部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经验,制定出相应的异常故障处理预案,及时采取超前预防性检修和维护措施,重点抓好综采、主运输系统的维护,最大限度克服其对生产的制约。利用班前会,将预案内容对各岗位工进行讲解,提高岗位工在故障抢修时的故障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故障影响时间。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确立机电管理理念是关键,现代化的装备要求生产机电一体化,创新机电管理机制是保证,突出机电现场管理是重点,狠抓机电技术创新是方向。
第5篇 瓦斯隧道机电设备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1、不准在洞内拆卸和修理设备。
2、瓦斯工区使用的光电测距仪及其他有电源的仪器设备,均应采用防爆型,当采用非防爆型时,在仪器设备20m范围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
3、安装后的机电设备,必须经过外观、防爆性能、操作性能的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机电设备重点检查专用供电线、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瓦斯浓度超限与供电的闭锁情况。供电线路应无明接头,接头连接应牢固、紧密不松散,有漏电保护及接地装置,电缆悬挂整齐,防护装置齐全等。
5、瓦斯隧道使用的机电设备,在使用期间,除日常检查外,尚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检查。
6、固定敷设的照明、通信、信号和控制用的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或矿用塑料电缆。
7、电缆不应与风、水管敷设在同一侧,当受条件限制时,必须敷设在管子的上方,其间距应大于0.3米。
8、所有洞内照明一律采用防爆型照明灯具。
9、为防止洞内施工机械摩擦火花和机械磨擦、冲击热源引起的瓦斯隐患,洞内施工机械应采取如下措施:⑴在机械磨擦发热部件上安设过热保护装置和温度检测报警装置;⑵对机械动力传动部位或机构可能产生磨擦热处,要及时润滑、保养、清除污物,严防异物进入;⑶在机械磨擦部件金属表面,溶敷活性低的金属铭,使之外表面形成的磨擦火花难以引燃瓦斯;⑷在铝合金表面涂丙烯酸甲基酯等涂料,以防磨擦火花的发生。
第6篇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1.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2.人员培训,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3.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3.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3.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3.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6.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如下项目的检查。(1)、安全附件;(2)、安全保护装置;(3)、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
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规范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8.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9.特种设备存在严重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10.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1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1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7篇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
1.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
“三同时”指生产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中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投产使用。
我国在安排生产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出于节省的考虑,对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施随意削减。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投产后的生产项目无法正常运转或生产不能健康运行。最后被迫补上安全卫生设施。最终从总体上看,不仅没有节省,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费。“三同时”就是从制度上保证安全卫生设施建设能同步到位的。
为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企业在搞新建、改建、扩建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技术项目(工程)时,项目中的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实施“三同时”。搞好“三同时”工作,从根本上采取防范措施,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发状态,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建设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维护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保障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客运架空索道、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国家实行专门监管的办法。对于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国务院1982年颁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是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行政法律依据;压力管道的监管依据《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电梯监管依据劳动部《关于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的通知》;起重机械监管依据劳动部《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厂内机动车辆监管依据劳动部《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客运架空索道监管依据劳动部《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运营与监察规定》,游艺机和游乐设施监管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劳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防爆电气(器)监管依据劳动人事部、公安部、国家机械委员会、煤矿工业部、化学工业部、石油化工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
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厂房等重大财产的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确保安全生产和生命安全。对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要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要严格按照国家物价局、财政部颁布的中央管理劳动部厅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1992]价费字268号文进行。如《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费》、职业安全卫生和矿山安全卫生检验费,特种劳动防护品生产许可证和各种培训考核规定的设备和作业。
第8篇 机械设备和车辆安全使用管理
为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和车辆的安全管理,确保车辆和设备的安全运行和职工的人身安全,制订本办法。
一、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是机械设备和车辆安全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在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进入作业地点后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二、项目负责人应向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及安全技术措施交底。项目负责人和现场负责人负责监督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日常保养。
三、机械设备和车辆不得带病作业和超负荷运转。当发现有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应停止使用,立即报项目负责人进行维修。小型机具设备的维修保养由施工科室承担,其余的省拨设备和车辆的维修保养由机料科负责。项目负责人协调机械设备和车辆的维修事宜。
四、所有设备和车辆严禁酒后操作。严禁对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作业。在非生产时间,未经项目负责人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机械设备和车辆。
五、操作人员和驾驶员须相对稳定,以便于定期对设备和车辆进行保养。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每天认真填写使用和保养记录表,每月初将上月的使用和保养记录表报机料科。
六、进行日作业两班及以上的机械设备均须实行交接班制。操作人员要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交接班的主要内容如下:交清本班任务、技术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交清机械设备的实际运转情况,燃油、润滑油、冷却液的消耗和准备情况;交清机械的保养、使用、运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交班的操作工负责搞好机械的清洁卫生。
七、机械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非本机操作人员操作。
八、需要定期检验和年审的机械设备和车辆要及时进行,不得漏审拖审。年审和检验工作由机料科负责。
九、当使用机械设备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的要求。机械设备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时,必须及时抢救,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领导。
十、本办法自2023年5月9日起试行。
第9篇 施工作业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措施
随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方法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也在逐年提高。
但由于建筑施工条件差,机械容易容易磨损,维修不便,不安全因素多,再多上操作人员变化频繁,如果不按规定正确使用各类机械设备,不仅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而且容易发生设备和人身伤亡事故。
施工现场除了大、中型机械设备,还有砼搅拌机、钢筋机械、卷扬机、蛙夯、手持电动工具等。
这些设备虽然与大型设备相比,其危险性较小,但由于它数量多,使用广泛,发生事故的概率大,又因其设备较小,往往在管理上被忽视,所以应加强对这部分设备的安全管理,落实好岗位安全责任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机械的安全。
机械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机械设备本身应符合安全要求;
二是机械设备的运转操作时应符合安全要求。
在施工生产中,这两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很小,否则就会造成事故,使操作人员受到伤害。
一、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使用要求 1.机械设备布局合理,应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和堆放物料,同时应便于人员的检查和维修。
固定式动力机械应安装在符合规定的基础上,移动式动力机械处于水平状态,放置稳固。
室外使用动力机械应搭设机棚。
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不得经常发生故障。
3.根据有关安全要求,机械设备必须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
例如:
(1)对于作放置的零部件应装设防护罩或防护栏板、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装置,以防发生绞伤。
(2)对于可能超载、超温度、超时间、超行程等发生危险事故的零部件,应装设安全装置,以便当危险情况发生时,由于安全装置的作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发生。
(3)对于某些动作需要对人们进行警告或提醒注意时,应安设信号装置或警告牌等,如电铃、喇叭、蜂鸣器等声音信号,以及各种灯光信号、各种警告牌等。
4.机械设备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电气安全的要求。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供电的导线必须正式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或露铜的地方。
(2)电机绝缘良好,长期停电或可能受潮的电动机,使用前应测量绝缘电阻。
(3)开关、按纽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裸露在外。
(4)各种配电箱、开关箱应配备安全锁,箱内不得存放任何其他物件并应保持清洁,非本岗位作业人员不得擅自开箱合闸。
每班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锁好箱门。
(5)施工现场实行三级配电两极保护。
(6)每台电动机械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
开关应设在机械设备附近。
5.机械设备的作业现场要有良好的环境,即照明度要适宜,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噪声和震动要小,零件、料具等要摆放整齐,促使操作人员心情舒畅,专心无误地工作。
6.每台机械设备应根据其性能、操作顺序制定出安全操作规程和检查、润滑、维护等制度,以便操遵守。
二、机械设备的管理1.操作前应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而且要空车运转一下,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
2.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也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对紧固的物件要看是否由于震动而松动,以便重新紧固。
3. 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以防出事故。
4.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更不准将其拆掉不使用。
5.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也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
6. 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
第10篇 设备检修作业的安全管理
1术语和定义
◆设备检修:是指为了保持和恢复设备、设施规定的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检测和修理。包括日常的正常维修、计划检修(大、中、小)、计划外检修。
2检修前的安全要求
2.1外来检修施工单位应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并在其等级许可范围内开展检修施工业务。
2.2在签订设备检修合同时,应同时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2.3根据设备检修项目的要求,检修施工单位应制定设备检修方案,检修方案应经设备使用单位审核。检修方案中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并明确检修项目安全负责人。检修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整个检修作业过程的具体安全工作。
2.4检修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有关检修作业的安全规章制度。
◆检修作业现场和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检修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个体防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相关事故案例和经验、教训。
2.5 检修现场应根据gb 2894的规定设立相应的安全标志。
2.6检修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检修作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检修方案交底。
2.7检修前施工单位要做到检修组织落实、检修人员落实和检修安全措施落实。
2.8当设备检修涉及高处、动火、动土、断路、吊装、抽堵盲板、受限空间等作业时,须按相关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执行。
2.9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并按规定安装和架设。
2.10设备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的隔绝、清洗、置换,合格后交出。
2.11检修项目负责人应与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共同检查,确认设备、工艺处理
等满足检修安全要求。
2.12应对检修作业使用的脚手架、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手持电动工具等各种工器具进行检查;手持式、移动式电气工器具应配有漏电保护装置。凡不符合作业安全要求的工器具不得使用。
2.13对检修设备上的电器电源,应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设置安全警示标牌或加锁。
2.14对检修作业使用的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应安排专人检查,并保证完好。
2.15对检修现场的梯子、栏杆、平台、箅子板、盖板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2.16对有腐蚀性介质的检修场所应备有人员应急用冲洗水源和相应防护用品。
2.17对检修现场存在的可能危及安全的坑、井、沟、孔洞等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设置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
2.18应将检修现场影响检修安全的物品清理干净。
2.19 应检查、清理检修现场的消防通道、行车通道,保证畅通。
2.20需夜间检修的作业场所,应设满足要求的照明装置。
2.21检修场所涉及的放射源,应事先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使其处于安全状态。
3检修作业中的安全要求
3.1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应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3.2检修作业人员应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3从事特种作业的检修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3.4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时,应统一协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5从事有放射性物质的检修作业时,应通知现场有关操作、检修人员避让,确认好安全防护间距,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监护。
3.6夜间检修作业及特殊天气的检修作业,须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护。
3.7当生产装置出现异常情况可能危及检修人员安全时,设备使用单位应立即通
知检修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作业场所。经处理,异常情况排除且确认安全后,检修人员方可恢复作业。
4检修结束后的安全要求
4.1 因检修需要而拆移的盖板、箅子板、扶手、栏杆、防护罩等安全设施应恢复其安全使用功能。
4.2检修所用的工器具、脚手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等应及时撤离现场。
4.3 检修完工后所留下的废料、杂物、垃圾、油污等应清理干净。
第11篇 设备管理员安全岗位责任制
一、责任范围
第1条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令、文件和精神。
第2条 负责全矿机电设备的安全工作,做好大型设备的定期安全检查工作。
第3条 每月对井下、地面设备完好状况至少6次的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第4条 负责全矿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工作,同时编写能源计量月度总结及相关报表。
第5条 编写汇总全矿材料、备品备件计划。
第6条 负责全矿机电设备点检工作,监督检查相关班组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定期点检工作。
第7条 负责机电部考勤、工资核算、考核统计上报。
第8条 负责机电部工具、材料、配件发放及回收。
第9条 负责监督检查相关班组各类设备记录的填写,负责监督检查相关班组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执行情况。
第9条 负责全矿机电设备、材料建档,健全设备台账,做好仓库物资管理工作,并做好相关台账记录工作。
第10条 负责做好外借机电设备台账管理,并定期对设备完好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11条 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考核标准
第12条 有下列行为之—的,给予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设备、材料备品备件计划提报不及时的。
(二)对库存设备、材料、备品备件库存情况掌握不清楚。
(三) 对设备使用地点不清楚。
(四)考勤弄虚作假。
(五)工具、材料保管不善,造成丢失。
(六)未按设备管理制度发放设备。
(七)能源及电量统计不实。
(八)未按要求参与专业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
(九)设备台账不健全的。
(十)造成设备管理丢失的。
第13条 对于其它负直接责任、相应责任的,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
第12篇 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运行环境是影响设备安全防护有效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的电气使用环境统一比较复杂,而且其稳定性比较差,这无疑给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对低压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影响较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腐蚀、粉尘污染以及湿度过大等。此外,电气设备运行系统中如果有外来物体侵入,设备的运行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以上状况,现阶段着重要处理的问题就是采取相应措施将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周围环境因素、外来物体因素等相互隔开,保障电气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根据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实现对低压电气设备外壳的有效防护主要通过诸如防护罩、过滤网、密封结构装置等的配合使用来完成,将电气设备和外界环境因素的接触面积限定在有效防护的范围内,实现对低压电气设备的科学合理防护。
根据低压电气设备安全防护的基本原理,可以将目前在系统中涉及到的电气设备防护模式分为两大类:人为性因素和外加性因素。人为性因素指的是相关的电气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好对电气设备外壳有危险标志部件的防护,要时刻监督相关管理工作的进展,避免电气设备内部进入外来异物。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的有效防护,在实际的防护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不能在高压线路和低压线路铺设的区域下开展施工,建设施工项目的临时作业棚搭建和相关的生活设施等均不能在该区域范围内进行。
第二,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架空线、路边线等的搭建位置应有一定的限定,一般情况下,不能和架具结构的边缘位置距离太近,这样有利于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相关的施工规范标准中应该对以上两者的距离进行严格的规定,这是施工标准中最应该修改的一点。 根据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限制,两者安全距离的详细划分主要是通过架设具有电压等级差异性的架空线路来完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架空线路的等级电压在1kv单位以下时,架具结构边缘位置与架空线路位置之间的距离应该限定在4m以上,方可进行安全施工;如果架空线路的等级电压高于1kv单位,但不超过10kv单位时,架具结构边缘位置和架空线路边线位置的距离应该限定在6m以上的范围内,方可进行安全施工。
综上可知,在建筑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架具结构边缘位置和架空线路边线位置之间的距离应当进行严格把控,其也是保障电气设备安全防护的关键所在。
第三,低压线路应该设置在地表以下,也可以架空设置。
第四,如果由于某些客观因素不能满足两者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务必要在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下,针对性地对重要安全隐患部位进行必要处理。
安全管理在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防护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对电气设备的有效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相关的电力部门务必要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只有对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整个电力系统才有可能稳定运行。为了有效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采取相应措施充分调动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终端应用客户的积极主动性,将相关的电气安全管理知识定期更新普及给广大用户,定期开展相关的设备维修检修工作,使客户对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安全管理重要性有进一步了解。为了做到对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安全的早发现、早解决,在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开展管理工作,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任何一种类型的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都应事先进行相关的预防性试验,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设备的运行状况,要注意的是预试必须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这样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89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
61位用户关注
浅淡原油库安全质量管理——设备油库安全质量的影响及对策三(四篇)
38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
8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