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床萝卜下床姜上床睡觉之前吃萝卜,起床之后要吃姜。萝卜温良顺气,在睡前吃有助于消化,让吃下的饭尽快下顺,有助于睡眠。姜是生发之物,起床的时候,吃点姜可以焕发体内的生机。早上气血流注阳明胃经,生发胃气,可以促进消化。姜性温,可以促进血液流动,早上还可以提神醒脑。早饭可以吃泡姜,就着米粥吃。泡姜口感脆嫩,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调和在一起,简单,清爽。2、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一年四季养脾胃在中医的理论中,人的四季和五脏是对应的。春天,万物复苏,人体也开始在寒冷中醒来,血液的流动开始加快,新陈代谢开始频繁。肝脏负责血液存储、食物消化以及废物排出。春天肝脏的负担是最大的,所以要主要保养肝脏。夏天阳气旺盛,万物繁茂,血液循环达到四季之中的顶峰,心脏的压力最大。加上夏天炎热,心火旺盛,人容易生躁。所以夏天养心,心安才能神清气爽。秋天养肺,是因为秋天天气变干,肺部就要承担更大的压力,肺部一旦不注意,就会感染病症。秋季养生之要在于养肺,要滋养肺腑,肺气清爽。冬天养肾是因为冬天万物凋零,主藏。人体的新陈代谢缓慢下来,人体进入藏养的时期,而肾脏是人体的根本,是精气神贮藏的地方,所以,冬天养生在于养肾。以此来确保来年生机勃勃,有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养藏之道。而脾胃一年四季都需要消化食物,生化气血,脾胃正常,才能保证五脏的正常。所以一年四季都要呵护好自己的脾胃。3、水停百日要生毒,人闲百日要生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只有流动起来才不会发臭。人也一样,只有运动起来,才不会生病。人体在运动的情况下,气血才能运行无阻,废物也能及时排出。现在很多人有三高,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不经常运动。4、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很多人吃饭的时候,经常觉得碗里就剩一口了,剩下就浪费了。于是吃饱之后,还会再吃一口。但就这一口,不仅会给肠胃增加压力,还会造成营养过剩。肠胃疾病和三高,都是这样一点点积累出来的。上了年纪之后,七分饱就足够了。5、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冬天天气冷,人们喜欢吃热物,比如羊肉。胃内很容易积火,萝卜性寒,可以祛火。冬天常食萝卜,到了春天就不易上火。而且,冬天为了食补,吃的东西比较油腻,熟萝卜还能生津促消化。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吃冰激凌,夏天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出不舒服,但是胃依然有湿气寒气,一到冬天,很容易发作。姜为热物,正好可以祛除湿气,是三伏天必备的食品。姜,还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夏天吃点姜,能提振精神,对被暑热困扰的人来说,也是大有裨益。6、桃养人,杏害人,李子树下堆死人桃子在古代又被称为“寿桃”。可以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所以吃桃对人大有益处。杏害人,是说吃杏子过多,会有害。杏一般较酸,吃多了,会容易导致胃酸过多,引起胃病。现代科学并不能证明李子可以害死人,但是李子性温,吃多了确实会脑胀虚热,有心烦发热、潮热多汗等症状。而且李子和很多食物相克,严重的甚至会损伤五脏。所以这一说法也不无道理。
1.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2.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3.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4.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5.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6.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7.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8.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9.口说无凭,事实为证。10.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11.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12.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13.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14.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15.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16.久住坡,不嫌陡。17.马看牙板,人看言行。18.不经冬寒,不知春暖。19.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20.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21.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2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23.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24.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25.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26.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27.宁可做过,不可错过。28.头回上当,二回心亮。29.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30.耳听为虚,眼见为实。31.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32.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33.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34.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35.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36.吃一回亏,学一回乖。37.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38.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39.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40.树老根多,人老识多。41.砍柴上山,捉鸟上树。42.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43.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44.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45.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46.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47.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48.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49.经得广,知得多。50.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165位用户关注
142位用户关注
172位用户关注
124位用户关注
156位用户关注
186位用户关注
1730位用户关注
132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