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注释: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2.泰山不让土壤,顾成其大。 注释: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3.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注释: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注释: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注释:实际指人的眼界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扩展资料:泰山的文化底蕴1.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登过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2.历代文化名人也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3.泰山还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泰山
1、安如泰山 [ ān rú tài shān ] 形容像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出 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2、泰山压顶 [ tài shān yā dǐng ] 泰山压在头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出 处:明·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飘杵,堵了城门。”3、不识泰山 [ bù shí tài shān ]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出 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4、笃定泰山 [ dǔ dìng tài shān ]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出 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笃定泰山。”5、重于泰山 [ zhòng yú tài shān ]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出 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人心齐,泰山移。7、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8、泰山北斗 登泰山而小天下。9、有眼不识泰山。10、泰山压顶不弯腰。
1、人心齐,泰山移。2、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3、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4、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6、有眼不识泰山。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8、陡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9、登泰山而小天下。10、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11、岱宗何崔巍,群山无与比。12、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15、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16、岱宗乃宗岳也,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17、泰山压顶不弯腰。
165位用户关注
142位用户关注
172位用户关注
124位用户关注
156位用户关注
186位用户关注
1730位用户关注
132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56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