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搬家——净书(输)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飞机上放鞭炮——空响(想)十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里外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反穿皮袄——装佯。(装羊)。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老公拍扇——凄凉。(妻凉)。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灯草打鼓------------不想。(不响)。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和尚的房子----------庙。(妙)。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精装茅台------------好久。(好酒)。蜘蛛拉网------------自私。(自丝)。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火烧旗杆------------长叹。(长炭)。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谚语:1、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2、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3、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4、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5、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6、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7、伤筋动骨一百天。8、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1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歇后语:1、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2、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3、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4、外甥打灯笼——照旧(舅)。5、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6、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7、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8、百日不下雨——久情(晴)。9、老爷下轿——不(步)行。10、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名人名言: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秦·孔子《论语·述而篇》翻译: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先秦·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翻译:大丈夫志在四海,即使相隔万里也好像就在身边一样。4、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翻译: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铁杵也能磨成针,比喻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上集》翻译: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先秦·孔子《论语·子路篇》翻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先秦·屈原《卜居》翻译: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增广贤文·上集》翻译: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先秦·屈原《离骚》翻译: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翻译: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暗室里穿针——难过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安禄山起兵——反了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 矮子上楼梯——步步高升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按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按着脑袋往火炕里钻——憋气窝火
163位用户关注
146位用户关注
130位用户关注
180位用户关注
931位用户关注
188位用户关注
142位用户关注
120位用户关注
110位用户关注
489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2014年歇后语001一155期,2019年1—155期歇后语
56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