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来自百度。
有些谜作,谜面与谜底扣合,类乎歇后语,虽很谐趣,但没有别解,缺乏谜味,灯谜行家称之为“歇后非谜”。“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在民间口头流传,为群众所熟悉乐用,大多是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隐去后文,以前文示义,使人联想会意,产生共鸣,达到隐喻指事,或曲折讥讽的目的,比如要说用不了多久,就说“兔子尾巴”,听者就知道他是说“长不了”;要驱赶不欢迎的客人,就说“二山相叠”,它的潜台词就是“出”!要说情况逐渐好起来,就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比喻。“歇后语”说出来的前文是比喻语,用形象的语言来引出后文,而后文是前文的解说语,揭示出前文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歇后语在人们的口头创造、流传、成形,大多有固定的说法,所以可以只说前文而不必带出后文,听者自然心领神会。而我们所说的“歇后非谜”的谜,也用后文解释前文的方法来表达,只是未经流传、成形而固定下来的歇后语而已,所以说它非谜。歇后语在很大程度上与“回互其辞”的隐语相似,而灯谜是从隐语发展而来的,专以文义的替贴和字形的拆合来供人猜射,灯谜还注重别解,而且讲究别解在底。如果把灯谜的谜面也称作前文,谜底称作后文的话,那么灯谜的后文就不单单是前文的解说或引申而已,它还把前文所示的义,通过文字字义的转移,解释到别种意思上去。扣合得好的灯谜,因别解而具谜味,灯谜的趣味与歇后语的谐趣不同,这点不同,是很微妙的,但对于一个已人谜道者来说,还是不难加以分辨的。这里举一个歇后语,及据此歇后语创作的灯谜,以见两者之区别: 歇后语:围棋盘里摆象棋——不对路数 灯谜:围棋盘里摆象棋(论语) 子路不对 评释:民俗间如果要说某人某事“不对路数”,说的人会用“围棋盘里摆象棋”来引喻,因为围棋和象棋是两种不同的棋,围棋棋局纵横各十九道,共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棋子分黑白二色,下子没有固定的路数;象棋棋盘由九根直线和十根横线组成,中间划定界河,一方十六子,子各有名称。各子走法不同。所以听他说“围棋盘里摆象棋”,你就会知道那是“不对路数”了。通过形象的语言,隐示出所要说的真正意思,所以这被说话者隐去的后文,是不作别种解释的。灯谜就不同,用这个歇后语的前文来作谜面,要求猜出的是《论语》中的句子,它的后文先就受到这个谜目的限制,而猜出来的谜底“子路不对”,乍看与歇后语的后文意思一样,只是字面略有不同而已,可是,这“子路不对”原来却不是指行棋的棋子的路数不对,它那“子路”是人名,这个人也叫仲由,是春秋时大教育家孔丘的得意学生;“不对”也并非错的意思,它的原意是“没有回答”。用“子路不对”来射谜面,就变成棋子下的路数不对了,这就叫别解,这就是灯谜与歇后语本质上不同之处。“歇后非谜”,本是个很浅显的问题,大凡作谜者都不会将两者混淆的,但初学者就保不住会弄不清爽,而要制出歇后式的非谜来,何况《中国谜语大观》之类皇皇巨著,就将此类“歇后”的东西,当成谜作而大量收集在册。因之将它列为谜病,予以揭露就很有必要了。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辞海》歇后语 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前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数;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 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163位用户关注
146位用户关注
130位用户关注
180位用户关注
931位用户关注
188位用户关注
142位用户关注
120位用户关注
110位用户关注
489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3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