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爱国事迹
栏目

爱国红色经典故事(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13 17:40:02 热度:35

爱国红色经典故事

爱国红色经典故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0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36位用户喜欢。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这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先,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此刻隆化还没有解放,怎样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样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务必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那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适合儿童讲的爱国红色故事两分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01位用户喜欢。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国军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以自己的身体充当火药支架。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军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爱国主义红色故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1位用户喜欢。

1939年5月,魏大光主动请示贺龙师长回家乡招兵扩大部队。师党委接受了魏大光的请求,并派出三十多名干部随同前往。

这支精干的武装工作队,昼夜兼程,回到霸县堂二里,活动范围扩大到武清、安次、永清一带,重点是对那些小股抗日武装进行说服教育工作。

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将上述一带十几股一千多人的武装收拢起来,进行了整编,发了军装,给他们戴上了“八路军”的臂章,准备开往独二旅驻地。

令人遗憾的是,在行前几天时,魏旅长坐船去一处辞行,行至霸县大宁口村北时,与日军汽艇相遇,日军汽艇架有两挺机枪,而我军小船上只有短枪,魏大光被日军击中头部牺牲,同时牺牲的有随员十二人。

适合儿童讲的爱国红色故事两分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鉴湖女侠秋瑾

古语说:“男儿要在能死国。”就是说,为国而死是男子汉最崇尚的乐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子就做不到这一点。历史上,为国而死的女子也有不少,她们更为人们敬佩。民主革命的烈士秋瑾就是一个。

秋瑾为了拯救祖国,舍家出走,到日本留学,参加了革命党。后来她决定回国从事武装起义,推翻清朝。明知这件事充满了危险,可她对们说:“革命要流血牺牲才能成功。这么多年,男子们为革命流血断头的,有不少人了,可女子还 没有,这是女界的耻辱,我去洗刷这个耻辱!”秋瑾决心做为革命断头的第一个女性。

1907年,秋瑾在浙江绍兴组织起义,不料被官府发觉。清朝派兵来抓她,战友们劝她赶紧逃走,她拒绝了,要用自己的死唤起更多的人参加革命。清军包围了起义地点,她指挥战友转移后,自己从容被捕。官府拷问她,让她招供。她说:“革命党的事,用不着你来问。要杀便杀!”

秋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成为第一个为民主革命牺牲的女性。

爱国主义红色故事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后来和鬼子比赛爬树时机智的逃了出来。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发给他使用。张嘎终于得到了一支向往已久的,队长正式宣布他已是真正的小侦察员,他的理想都已实现,但是,他知道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完全打垮。

他最后将心爱的木头送给胖墩的时候,还嘱咐胖墩说:“你也要用这支木头的,去缴获一支真家伙!”他希望更多的朋友共同来完成最后打垮敌人的任务。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27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91位用户喜欢。

意志如钢的江姐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两个特务从女牢房带走了一个同志。铁门边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中等身材的女同志迈着稳稳的脚步向高墙边的黑漆铁门走去。她不是江姐吗?这么晚带她出去,敌人打什么鬼主意呢?

江姐叫江竹筠,童工出身,1939年入党,一直在白区工作。1947年夏天,重庆地下党要派一批同志到川东去支援农村里党的活动,发动武装起义,迎接解放。江姐向党要求参加这个工作。组织上考虑到她刚生孩子,没批准;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同志,带领一批同志到川东去。分别的时候,他们互相勉励要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几个月后,随着川东农村工作的发展,重庆地下党又派了一批同志去支援。江姐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出发了。到了万县,党组织告诉她,情况很紧急,命令她到奉节去跟那儿的彭咏梧同志联系。

江姐化了装,怀着兴奋的心情到了奉节县城。那是个陰雨天,她打着雨伞,沿着泥泞的江边走着。城门口围着一大群人,她也走上前去。原来是城头上挂着一排木笼,木笼里盛着一颗颗人头。她知道又有好些革命者牺牲了,心里觉得很难过,不忍看。再一想,不对,应该知道是谁牺牲了,好向党汇报。可是人头已经腐烂,没法辨认,只好到旁边去看布告。布告上一连串的名字,个个给打上红笔的勾。她只瞥了一眼,就看到使她触目惊心的几个字:“匪首彭咏梧……”

这个打击多么残酷啊!江姐感到眼前发黑,城头和木笼好像在空中旋转。她要痛哭一场,但是城门口站着一排敌人,她只好让眼泪往肚子里咽。她知道不能迟疑,应该马上离开。她抬起头,强压住她内心的悲愤,朝那木笼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

江姐很快就找到了党,向党组织做了汇报。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这算不得什么!请转告上级,我请求留在老彭工作的地方。”党同意了她的请求。敌人风闻彭咏梧的妻子在这一带活动,就四处搜捕。几个月后,一个叛徒出卖了她,她在万县被捕了,立刻被解送到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敌人从叛徒口里知道,江竹筠是地下党的地委委员。中美合作所的特务为了从她口里得到需要的东西,一个多月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她的严刑审讯。这天夜间带她出去,看来也不会例外。同志们紧偎在牢门口,静静地守望着。

刑讯室离牢房不远,夜间,万籁俱寂,那边的声音显得特别清晰。

“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疯狂地吼叫着。

江姐回答说:“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

同志们知道,敌人又要下毒手了。大家屏息听着。先听见特务们用刑的声音,江姐倔强的呵斥声。接着,一个特务高声叫道:“拿竹签子来!”竹签子一根根地钉在江姐的指头里,也一根一根钉在同志们的心里。江姐大约是昏过去了。一会儿,听见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绝望地嘶叫起来,但是没有听到江姐的声音。

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但是没有听到江姐的一声呻吟。

这天夜里,渣滓洞牢房里的人们通夜未眠,大家怀着异样沉重的心情。

朝霞透过山峰,陽光泻满山谷。高墙边的黑漆铁门一响,人们聚在风门口张望。只见两个特务拖着昏迷不醒的江姐,往女牢房去。她熬受了一夜的折磨,流血过多,完全失去知觉了。

江姐还没醒过来。女牢房的同志把她的伤口包扎起来。这时候,大家发现,她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的时候,因为忍痛,紧咬着牙关,连嘴唇也咬破了。

集中营的同志们都关心江姐的身体,都为江姐的英雄行为感到骄傲。许多慰问信和诗从各个牢房秘密的传到女牢房来。有一间牢房的同志们集体写了一封信,信里说:

“亲爱的江姐:一个多月的严刑拷问没能使你屈服。我们深切地知道,一切毒刑,对那些懦夫和软弱的人才会有效;对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当我们每餐咽下霉米饭的时候,当我们被半夜里的敲梆声惊醒,听着歌乐山狂风呼啸的时候,当我们被提出去审讯的时候,我们想起了你,亲爱的江姐!我们想你保证:我们要像你一样地勇敢,坚强,在敌人面前不软弱,不动摇,不投降!……”

江姐醒过来了,同志们的关怀和慰问,使她激动。她请人代笔,给同志们回了一封信。同志们记得最清楚的,信上有这么几句话:

“同志们太好了。这算不了什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2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革命才子瞿秋白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罗汉岭下,那片绿色的草坪上。一位中年男子徐徐走来,他浑厚的嗓音在低声吟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接着,他席地而坐,挺直腰板,微笑着向刽子手点头道:“此地很好!开枪吧!”

在枪声中倒下的这位烈士,就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伟大的才子领袖——瞿秋白。

16年前,身体孱弱的瞿秋白还是北京俄文专修馆的一名学生,每天埋首于俄文研究。直到那一天,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文弱书生瞿秋白一反他往日的文弱和内向,在神经高度紧张和体力过分透支的情况下,忍住肺痨的痛苦,每天奔波于酷热街头,联络、组织、演讲。

“五四”运动使瞿秋白受到震惊与鼓舞,他开始思考、探索中国的出路。在俄期间他开始充分发挥才干,在北京《晨报》接连发表文章宣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1922年底,已成为中共党员的瞿秋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他拒绝了北京政府以每月200块现洋聘请他到外交部任职的机会,却以清贫之身,先后主编《新青年》、《向导》、《前锋》等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1927年8月6日深夜,汉口德林公寓二楼的窗口前,昏黄的灯光下,瞿秋白奋笔疾书,挥汗如雨,连夜翻译共产国际的《告全党党员书》。第二天,他秘密潜入俄租界的一座公寓楼,在一个门窗紧闭的房间,主持召开了在__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1927年的“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为瞿秋白烙上了人生最为辉煌的印记。他临危受命,主持召开着名的“八七会议”,以坚定的革命方针,用战斗的精神,重新团聚起受到重创而散乱的党的组织,扭转了党员和群众的悲观情绪,共产党人又振奋起来,由此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八七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瞿秋白功不可没。

当时28岁的瞿秋白是这样说的:“当我不得不担负起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的时候,正是中国革命进到了最后大的转变和震荡的时代”。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难忘上海里弄口夜深时分,昏黄灯光下,与爱妻之华的一别竟成永诀。

瞿秋白去了,去的那幺坚毅,那幺优雅。

这一年他才36岁。

是啊,在瞿秋白的身上,我看到了文人的浪漫与革命的血腥是如何交织在一起。他是个才子,本可以成为鲁迅式的文化巨匠,但他却为革命英勇献身,这是何等的情怀!

瞿秋白,一位书生革命家,一位才子领袖。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八女投江

一个人英勇就义的事迹很多,但同时有八位女烈士牺牲的壮歌却不多。

这八位女烈士的故事,还要从抗日战争说起。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第四、五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东北抗日联军部队牺牲了很多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在转移的途中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分别是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此时,东北抗日联军队伍已经经过几天几夜的奔波,战士们的身体已经承受太多的疲累,加上转移匆忙,缺少物资,饥饿如海浪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袭来。面对此般情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第二天早晨再过河。

10月,北方的气温已经非常低,加上一阵又一阵吹来的风,让人更觉得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军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河边有篝火闪动,立即向日本守备队作了报告。后半夜,日军将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包围,他们等待着天亮,好把东北抗日联军部队一网打尽。拂晓时,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突围。冷云见此状况,没有慌乱,保持着冷静,并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因此,敌人没有发现她们,直向着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紧要的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七名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敌人精力不集中之际,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槍,抗战到底!”日军此时才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于是敌人变得更加猖狂,边打边叫:“赶快乖乖投降吧!”

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战士回来营救,但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八位女战士眼看着敌人就要围上来了,情急之下,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槍支,然后互相挽着手臂,纵身一跃,跳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

此时,大部队已经安全地转移了,而八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9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59位用户喜欢。

红色革命故事《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是个放牛娃。

1941年,12岁的王二小加入了儿童团。

他的任务是边放牛边给八路军和乡亲们放哨。

1942年的一天,王二小把牛赶到山坡上吃草,自己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因为近来日军经常来乡下扫荡,所以王二小十分小心。

碧绿的山坡上,牛啃着青草,王二小一边四下观望,一边哼着小曲。

“哎呀,不好!”王二小忽然叫了一声。

原来,他发现很多日军正悄悄地向一条山谷前进。

“这是日军来扫荡来了。”王二小一下子急坏了,因为在不远处的山谷里还隐藏着几个八路军伤员。

为了消灭日军,保护乡亲们,八路军张连长带着尖刀连埋伏在附近的小山谷里。通常,县城的日军总是从右边过来,没想到这次日军从另一侧过来了。

“回去报信已经来不及了,我必须想办法把日军引开!”王二小皱着眉头想。

“对了!”王二小一拍脑门儿,“我把日军引进埋伏圈不就行了嘛。”

想到这里,王二小大声吆喝着牛,还使劲甩了几下鞭子,这样一来,立刻引起了日军的注意。

日军一看,山坡上有个放牛娃,指着他说“你的,下来!”

王二小装出害怕的样子,赶紧从山坡上下来。

日军指挥官拔出刀放在王二小的肩上,问王二小:“小孩儿,告诉我,八路军伤病员藏在哪里?”

“在……在……”王二小装作吓得哆哆嗦嗦的样子说,“藏……藏在右边的小山谷里。”

日军一听乐坏了,收起刀,假装亲热地说:“好的,快带我们去找!”

王二小很快就带着日军走向了右边的山谷,进了山谷,王二小还使劲儿地甩了几下鞭子——他要给埋伏在这里的八路军发个信号。

山谷里传来几声鸟叫----这是联络信号,王二小知道八路军听到了自己发出的信号。

狡猾的敌人起了疑心,拔出刀威胁王二小,“你的,是不是给八路军通风报信?”

“没有,没有!”王二小急忙说,“军官,你看那边!”日军都下意识地向王二小指的方向看去,王二小借机钻到了一块巨石后面。

“啪!啪!啪!”山谷里枪声大作,日军立刻倒下一片,日军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我们上当了,真该死!”为首的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

敌人知道自己上当了,残忍的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把敌人全部消灭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一直传颂至今。

经典爱国人物红色故事3-8分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0位用户喜欢。

《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

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

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着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

同学们,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从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同样可以把他的精神运用于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

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小小年纪的嘎子就不怕牺牲,打鬼子。而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更应该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那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经典爱国革命红色故事3分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廖海涛

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9月20日,红四军攻克上杭城。29日,在红军帮助下,廖海涛领导大岭下农民举行暴动,建立乡苏维埃政府,当选乡苏维埃主席。

在闽西南地区党、政、军领导人会议上,廖海涛当选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随后返回双髻山继续坚持游击斗争。同年的一天深夜,廖海涛率领杭代县游击队奇袭大洋坝民团炮楼,缴获几十支枪、几担子弹,处决了__民团头目。

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主力渡过长江挺进苏中、苏北建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后,廖海涛任江南指挥部政委。14日,率第二支队四团三营特务连在句容县赤山歼灭日军100余人,缴获步枪60余支、九二步兵炮2门。战后,慷慨赋诗:“坚持江南抗敌军,日寇惊呼胆寒心。赤山之战缴敌炮,茅山烽火震南京。”

1941年11月27日深夜,日军集中步、骑、炮联合兵种共3000余人,对16旅驻地江苏溧阳塘马村发动突然袭击。廖海涛组织旅部及中共苏皖区党委机关转移,率部对敌阻击,掩护机关人员突围,打退日军多次疯狂进攻。战斗从28日凌晨一直坚持到中午,毙伤日、伪军300多名。廖海涛身陷重围,腹部中弹,仍然手捂伤口继续指挥战斗,最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年仅32岁。

经典爱国人物红色故事3-8分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69位用户喜欢。

有一个叫铁头的男孩。他有个双眼皮、大眼睛、圆脸盘,薄嘴唇,年纪才十四五岁。他天天盼望着加入八路军当骑兵,拿着马刀,骑着大马,在战场上与骑兵一起拼杀日本鬼子。在一次送情报的过程中,凭自己的智慧与勇敢,小铁头赤手空拳夺过了日军中队长的大洋马,参加了八路军,加入骑兵;在李指导员的精心培育下,很快成为一名英勇的八路军骑兵战士。

铁头和其他战士一起抓汉奸、杀鬼子、攻城池,屡立战功,使他在战火中、马背上迅速成长。赶走日本鬼子以后,他又骑着大洋马随着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一起夜渡黄河,向南挺进,继续为解放事业做贡献。

这是红色经典《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描述的精彩故事。看完这本书,我被小铁头大智大勇彻底征服了,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看见许许多多像铁头的一样拥有强烈爱国之心的革命先辈;为了赶走侵略者,创建新中国,无论多少困难摆在眼前,他们都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对敌人充满着仇恨,但对自己的亲人同胞都充满热爱。如机智勇敢的小嘎子,临危不惧的王二小,英勇善战的小飞虎队……他们都跟铁头一样小小年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地打击敌人,保卫国家。正是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幸福的阳光下成长;虽然不能体验当时的情境,但应该多阅读一些像《小铁头夺马南征记》的“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思考责任,真正了解胸前的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的含义,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排除万难努力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多做贡献。“咱铁头能行!”我坚信新时代的中国少年都能行!

经典爱国人物红色故事3-8分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68位用户喜欢。

郑成功(1624—1662),字大木,史书记载他“少年聪敏,勇猛有为”,11岁时他以一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和战争的看法,得到了的赞扬。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清军入关,占据北京,明朝遗臣退居南方,自立朝廷,与清廷对抗。隆武皇帝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后,封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为建安伯。郑芝龙带着当时21岁的郑成功去谢恩。在会面中,隆武皇帝问起该如何救国,郑成功用南宋英雄岳飞的话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隆武皇帝很欣赏郑成功,赐他明朝国姓“朱”,这就是台湾百姓称他为“国姓爷”的原因。

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隆武皇帝遇害,清朝大学士洪承畴奉命招抚南明遗臣。郑芝龙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投降清廷。清军在这个时候劫掠郑家,其母因为不愿受辱切腹自尽,郑成功背负着国仇家恨,于1647年在小金门起兵,独自抗击清政府。1649年,南明永历皇帝封他为延平郡王。1651—1652年,他在闽南小盈岭、海澄等地取得三次重大胜利,歼灭了清军在福建的的主力部队。之后清军多次南下攻打福建等地,郑成功利用北方士兵不善海战的弱点,将其一一打退或歼灭。清廷无奈,多次让郑成功的写信对其劝降,并曾下诏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通书信被清廷知晓,清廷以通敌罪将郑芝龙发配宁古塔,后又将其谋害。

1661年,郑氏降将黄梧向清廷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来源,郑成功面临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一些岛屿基地,转而进攻被荷兰殖民的台湾。郑成功亲率士兵数万人,战船数百艘,自厦门出发,出其不意地在台湾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攻下赤嵌城,又对台湾城长期围困,经过八个月的苦战,于1662年2月打败荷兰人,迫使荷兰侵略者撤离台湾岛。此役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宝岛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致力于发展台湾的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于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有限,郑成功不幸感染了瘟疫,于1662年6月英年早逝,享年38岁。康熙帝为他写挽联道:“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借此肯定了他的爱国之心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1684年,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始终是与中国大陆骨肉相连,不可分离的。

经典爱国革命红色故事3分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7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46位用户喜欢。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6月。

地点:夹金山。

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明白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

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那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

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穿过岁月的悠远,__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

以前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我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期望和力量,让给了自我的战友。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适合儿童讲的爱国红色故事两分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46位用户喜欢。

程仲一

1938年1月,中共五寨县委成立,程仲一任宣传部长。3月,五寨沦陷后,率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和抗敌自卫队配合八路军一二○师一部袭击驻城日军,迫使日军撤离五寨县城。随后一年,他与王庭弼、白如冰等率晋西北抗日动员委员会部分干部转入大青山,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曾率当地游击队配合八路军骑兵支队消灭归(绥)凉(城)一带土匪武装,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同年秋,任绥东专署专员,率绥东武工队三下丰东,开辟丰东抗日游击根据地。之后调任绥中专署专员。

曾率专署游击队奇袭三道营火车站,毙伤日军站长以下敌伪官兵多名,缴获20余支枪和大批弹药。在任任绥南专署专员期间,带领武工队在崞县窑子、三道沟、公鸡咀一带与敌作战中连战连捷。1944年2月10日晨,为汉奸出卖,被日军重兵合围于凉城县郭木匠沟一带。为掩护其他人员突围牺牲。时年28岁。

经典爱国革命红色故事3分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70位用户喜欢。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无数英烈不断涌现,这其中便有王若飞。

“自古英雄出少年。”王若飞虽出生于一个封建腐败的大户人家,却思想激进。这也与他自小便远离家族,与办新学的舅舅生活在一起有密切联系。

少年时期的王若飞便上进好学,更有凌云壮志,同时又坚韧勇敢,参加过辛亥革命临时学生保卫队。革命所产生的一缕让人犹如醍醐灌顶般的光,照进了王若飞的生命里;不久后,他也将成为那缕光,照亮世间迷茫之人。

1922年秋天,26岁的王若飞,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王若飞领导了上海南市区的武装起义并大获全胜,之后在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中领导的江苏武装斗争虽然以失败告终,却也如刀如斧,深深刺痛了国民党的心脏。王若飞忠于党,竭尽全力,用尽一生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贡献。可这样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共产党员,却在50岁那年,乘坐被敌人动过手脚的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天地英雄气,天地尚凛然。”无数像王若飞一样的革命先烈为国家与民族鞠躬尽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如今,我们将担起强国之重任,发奋图强,向先辈学习,为祖国的长卷添上更加鲜艳而厚重的一笔。

《爱国红色经典故事(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