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感人事迹
栏目

2021有关感动的事迹作文(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0-12 10:10:01 热度:85

2021有关感动的事迹600字作文

有关感动的事迹作文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2位用户喜欢。

在我的印象里,无论是我,还是身边的人,都发生过经历过很多感动的事,但有一件让我十分深刻,它使我体会到了一些无法言语的感动。

那天我做完值日,照例走到站台等车,一眼就看到了站台下跪着一个老奶奶。老奶奶的衣着十分破旧,满头白发,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透出老奶奶的无助。奶奶的前面还放着一个破碗,碗里放着大概五、六块钱。我本想给老奶奶5毛钱的,但是我转念一想:万一她是骗子呢?现在骗子可太多了,就会装可怜骗钱。想着想着,我就决心不理那个老奶奶,专心等车了。一会儿,马对面走来一个妇女,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显得十分瘦小,似乎风一吹就会倒。她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孩子也没穿多少,外面用一张烂毛巾被包着。那个妇女走到站台旁边的垃圾桶,用手在垃圾桶里捡着什么,装在一个小塑料袋里。可是怀里的孩子一直哭个不停,好像饿着了,那个妇女一边哄着孩子,一边着急的想办法,我并没有太理会她。可是,那个老太太突然站了起来,捡起碗里的钱,一张张叠好,然后走到那个妇女的面前,用沧桑的声音对妇女说:“钱不多,拿去给孩子买点东西去吧,别饿着了。”那个妇女不可置信地抬起头,眼里闪烁着感激的泪花,连着说了好多遍的“谢谢”,就往旁边的小店跑去。我看呆了,老奶奶把所有的钱给了那个妇女,她难道不怕那是骗子吗?就算不是骗子,她把钱都给了别人,那她怎么办?今晚吃什么?睡在哪里?在车站等车的人们都被这一幕感动了,纷纷走到老奶奶面前把钱放在碗里,5毛的,1块的……我的眼眶湿润了。在刚刚我还怀疑老奶奶是骗子,错的多么离谱啊!那么善良的老奶奶,那么慈祥的老奶奶,怎么会是骗子呢?在寒冷的天,我感动着……

在寒冷的天里,我感到一丝丝的温暖,一丝丝感动……,这件事,让我感动!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胡雷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2位用户喜欢。

据了解,胡雷从 2008 年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十几年来共资助500多名贫困生,捐款高达100多万!

胡雷每个月都会给这些学生送去生活费和学习用品,帮助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受资助的学生们也对胡雷表示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胡雷在2021年被多家媒体报道过,那时是因为他先后给河南灾区、山西灾区捐款了。和有钱的企业家、明星捐款不同,他捐的不多,每个地方捐了两三万元的物资,是一些方便面和矿泉水。可是当大家一看到他跪在地上的身躯时,忍不住落泪了。于是,有很多媒体纷纷报道他。但是热度也就维持几天,然后就不了了之了。而这次之所以登上热搜,是因为一个小女孩。

近日,胡雷给山区的贫困生捐赠物资,有一位受赠的小女孩终于看到自己的资助人。却让她泪流满面,因为在她的印象中,资助人应该是生活条件不错的人。

如今在她跪坐在面前的资助人,却是双腿残疾,行走不便,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拾荒者。小女孩握住胡雷的手,表达着感谢的话语,

胡雷随即对她说:“姑娘吃读书的苦,苦一阵子,吃社会的苦,苦一辈子,好好学,记住小姑娘好好学习,叔叔会帮你一把的。”

小姑娘听到这里对他说:“叔叔,我希望你永远前进……”话还没说完,就忍不住捂住嘴哭了起来。然而,这对他而言,是奢望。胡雷轻轻地安抚着小女孩:“不要哭!不要哭!姑娘”。这一刻,胡雷红了眼眶。原来,这些年的青春并没有白费,他的存在,他的努力,他的奉献,都是值得的。这是他收获的最大荣耀。

胡雷的事迹让我们感到震撼和感动。他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担当。他的善举不仅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得到了温暖和希望,更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感动人物事迹范文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6月16日在山洪中不幸遇难,年仅30岁。她从贫困山区走出来,又回到家乡从事扶贫工作,用生命诠释了她的初心和使命。

通过学习“第一书记”黄文秀的事迹,让我明白了基层是艰苦的,只有心怀信仰,才能成就芳华。努力、阳光、热情、真诚、有追求,是黄文秀留给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诚的初心,质朴的奉献融入贫困群众,担当起脱贫攻坚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不畏艰苦,奋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把一脉相承的信仰,奉献与牺牲的信念,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力量,铸成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的魂。

黄文秀同志在入党申请书中写到:“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加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更有意义,生存更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她短暂的一生,为老百姓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庄严。

铿锵誓言犹在耳,壮志未酬泪满巾。黄文秀同志走了,带着百坭村的扶贫重任和群众的脱贫愿望、带着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群众的无限深情,匆匆离去。在她短暂的生命里,用青春书写韶华印记,以信仰铺设脚下芬芳。虽然黄文秀同志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贫路,也将激励着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不懈奋斗,继续前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黄文秀同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基层工作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决心,助力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融入基层,深入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虚心学习,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范文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38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不管是突击还是坚守,无不折射出张富清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担当的精神突击,彰显的是使命担当;坚守,彰显的是初心本色。当这两个鲜明特征在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张富清身上完美叠加时,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纯粹”。

张富清的一生,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断突击的一生。战争年代,他是一名英勇无畏的突击队员,三场战斗炸掉敌人4个碉堡。当国家需要抽调战斗骨干-时,他又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转业安置时,张富清选择了到大山深处的来凤县,选择了人生的第二个战场。在来凤工作的30年时间里,张富清有20多年在农村度过。有时少则一年,多则两年,他就要“转移一次阵地”。因为张富清能干,这个村子刚刚搞好,组织上又把他派到另一个村去攻坚。究竟住过多少村,张富清已经记不清了,只是记得那些年,自己像部队里的突击队员一样,哪里最困难就把他调到哪里去,到处打攻坚战。

张富清自豪地说,从入党那一天起,自己时刻按照入党誓言去做,党交给的任务从来不拖欠,国家的便宜一分都不占。这话说得多么朴实无华,既形象地概括了他一生的突击,也生动地表达了他一生的坚守,更是他一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

张富清转业到地方工作时,国家经济还很困难,几乎家家都为生计发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先后分管过县城的粮油供应、三胡区供销社和卯洞公社船厂、桐油经销等,可以说每个岗位都是“肥缺”,稍微“灵活一点”,至少全家人不会饿肚子。但在小儿子张健全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饥饿。当时由于生活困难,不少干部向单位借钱,但张富清从未向组织反映过任何困难,也从未享受过任何困难补贴。就连自己的工资,他也没有认真查看过,“组织给多少就要多少。钱少了不够花,就计划着开支”。

在家庭陷入困境时,他安慰妻子:“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我们要相信组织、相信党!”当党和国家全面精简机构人员时,他第一个砸了妻子的“铁饭碗”;当遇到招工的好机会,他却打发儿子下乡当知青;做白内障手术,他和农民病友一样选择的方式……

这就是张富清,即使自己经受那么多磨难,依然铁心向党、忠贞不渝,毫无怨言!

张富清的一生,就是这样在突击与坚守中塑造了纯粹与高尚,成为一座令人仰望的人格丰碑,成为一面烛照灵魂的人生镜子,成为一面引领激励我们奋进的精神旗帜。

突击,他始终把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当作天大的事,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面对牺牲,他说“为了党和人民,我打仗不怕死,每次攻坚战,都主动申请当突击队员”;面对选择,他说“在部队我打仗死都不怕,还怕什么苦?党叫去哪里就去哪里,党叫干啥就干啥”;面对使命,他说“组织让我来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否则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面对担当,他说“党把我派到这里来,我一定尽到应尽的责任,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给群众搞碗饭吃”;面对困难,他说“党员干部就应该敢啃‘硬骨头’,干得了要干,干不了也要干”

坚守,他坚守的是信仰信念:“在明白了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的道理后,我便坚定了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信念”;他坚守的是初心本色:“共产党是为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党,我一心只想着怎样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把群众的生活搞上去”;他坚持的是党性原则:“对党忠诚,就是坚决执行党的政策,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不能搞变通”;他坚守的是入党誓言:“从入党那一天起,我就把自己交给了党,坚决按照入党宣誓去做”;他坚守的是纪律底线:“党交给的任务从来不拖欠,国家的便宜一分都不占”;他坚守的是人品官德:“如果整天想着自己的事,想着享受,那我这个共产党员就变了,就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了”

不管是突击还是坚守,无不折射出张富清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担当的精神。

突击的动力、坚守的定力从哪里来?张富清始终把坚定的信仰信念放在第一位,谈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信仰”。有了信仰,他就不怕牺牲;有了信仰,他随时做到党让干啥就干啥;有了信仰,他就不怕艰苦;有了信仰,他从来不为私心杂念所累;有了信仰,奉献在他看来就在情理之中信仰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为什么那么重要?张富清用一生的突击与坚守为我们作出了响亮回答!

张富清几十年深藏功名,用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品格,立起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样子,一个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一个人民公仆应有的样子。这不就是我们新时代最需要的崇高精神吗?这不就是强国强军征程上最需要的奋斗姿态吗?这不就是每个中华儿女应有的家国情怀吗?

我们经常说要接受组织的考验,但有时候仅因为一点点不顺心、不如意,就牢骚满腹,甚至撂挑子、耍脾气。与张富清这位老前辈比一比,我们不觉得自己渺小吗?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

防疫情感动典型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03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75位用户喜欢。

“我是党员,我来!”“作为党员就应该在最困难的时候坚守一线。”简单有力的话语,来自鏖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__气象部门党员干部。

危难时刻尽显本色。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__气象部门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

守土有责,筑牢坚实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1月28日,__省气象局党组发出倡议书,号召全省气象党员干部践行初心和使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1600多名气象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构筑起抗击疫情的一道坚实防线。

“我是党员,我来负责咱们中心的疫情排查。”34岁的__,是__省气象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从大年初一开始,他一直坚守岗位,对单位80余人的外出情况、身体状况进行登记排查,通过电话、微信仔细摸排,不敢有半点马虎。

1月29日,__省气象局成立了覆盖11个地市气象部门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一体的疫情“防控网”。同日,省气象局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11个地市、__个县气象局,同时成立党员先锋队,对本级疫情进行全面排查,党员们排查疫情、宣传防控的身影处处可见。

在__气象局,局长__每天早上准时为办公楼消毒。疫情发生以来,他坚守在单位,不仅要统筹业务服务工作,还当起了“消毒员”,督查值班人员做好体温测量。“我既是党员又是局长,就应该坚守在一线!”

“越是危难时期、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越要冲锋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工作落到实处。”__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梁亚春说。从2月3日起,__气象部门全体党员提前上岗,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尽锐出战,凝聚联动合力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这场严峻的战“疫”中,__省气象部门党员干部各司其职,勇担重任——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2月3日,阳高县气象局党支部书记杨兴溪带领坚守在防控一线岗位上的两名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__省气象台值班室内,有孕在身的杨帆同志紧盯着电脑屏幕分析着当日天气情况,认真地做着记录。

__省__个县气象台的党员带头值班,全心投入气象业务和疫情防控一线。省、市、县三级气象台启动疫情天气会商机制,上下联动齐发力,坚决完成疫情防控期间的观测预报服务任务。

基层是疫情防控的关键。连日来,运城市气象局组织18名党员分成6个小组深入农村,挨家挨户走访、排查、宣传,第一时间将口罩、消毒剂等防护用品和防护知识送到百姓手中。

__县气象局按照省委“五严五防”工作部署,发动全体干部职工、退休职工及家属进行群防群控。多名党员志愿者挺身而出,到所在社区协助服务,对辖区居民进行拉网式摸排。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强化自我防护,避免疫病传播。”在临汾市气象局“党员先锋岗”,3个党员坚守岗位,持续通过突发事件预警平台、电子显示屏、大喇叭、微博、微信等渠道,将一条条疫情防控防护知识向社会发布,信息覆盖约30万人次,打通了疫情防控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__气象党员干部用信念筑牢使命,用责任诠释担当,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感人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8月1日,中国短跑名将苏炳添收获了“一辈子最好的回忆”,他先是在奥运百米半决赛中跑出9秒83,成功晋级决赛,创造亚洲纪录,成为电子计时时代第一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2小时后,在决赛赛场上,他又跑出9秒98,再次突破10秒。

当晚,他的身影出现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起跑线前、8位选手中,他是唯一一个黄皮肤。此前的半决赛,他以9.83秒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大幅刷新亚洲纪录。中国人第一次挺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苏炳添,一举创造了历史!

选择坚持,选择成功。再过二十多天,苏炳添就32岁了。这个数字,在短跑界已是“高龄”。田径赛事就是如此残酷,身体这项“资源”无法持续挖掘。过了28岁这道门槛,大部分选手会新陈代谢变慢,体能下降,成绩止步不前。就像此次“飞人大战”,苏炳添是唯一的“80后”。在他之外,年龄最大的选手是27岁,而那正是黄金年龄。

早在20__年,曾有记者问苏炳添:你觉得你现在的弱点是什么?他回答说:“年龄。我今年26岁,再过两年就28岁了。”6年前,就视年龄为弱点;6年来,他硬是跑赢了时间,超越了年龄的局限!梳理媒体报道,这6年,他遭遇低迷、伤病,一次次考虑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选择相信,选择留下,选择坚持。他说:“我觉得上天在一直考验我,但是没关系我有这个耐心……我想我真的还可以跑,选择留下来,希望继续突破。”这份坚持、坚韧,让他以近32岁的年龄惊艳世界。

勤能补拙,事在人为。在田径圈,公认的黄金身高在1.85米左右,比如加特林1.85米,鲍威尔1.88米。而苏炳添只有1.72米,没有明显的“身体天赋”。早在中学时,老师曾带他几次去市体校,但都没有被教练看中,因为“觉得他身材太矮,将来没有发展空间”。然而苏炳添日复一日,认真、专注,把每一次训练做足、做好。教练袁国强曾这样评价:“他是我带过的最自觉的队员。十年来,在训练场地上他只要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就绝对是在训练,从不偷懒。”

作息规律,按时起床睡觉,从不抽烟喝酒,即便在家庭聚会上也不吃禁忌食物,即便在外参加活动也会坚持做基本训练……在苏炳添一次次打破记录的背后,是一个关于勤奋的、经年累月的“漫长”故事。

突破自我,挑战极限。在半决赛前,苏炳添面对镜头,把大拇指和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有网友调侃,这是“拿捏得死死的”。其实呢?苏炳添说,就是想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一点点,哪怕是0.01秒,背后都是千难万难,是精雕细琢,是全力突破。20__年,他以偶像刘翔为参考,调整了起跑脚;20__年,他改变了摆臂动作,尝试改善脚掌落地后的发力——那时,他已经29岁了。

百米10秒是黄种人的极限?苏炳添第一个冲进10秒大关。百米半决赛就是亚洲人的决赛?他成为进入电子计时时代的首位亚洲选手。更快、更高、更强,“老男孩”苏炳添做到了。他的不懈坚持、突破自我、挑战极限,正是中国人对体育精神的最佳诠释。

让我们再一次祝贺这位奥运健儿苏炳添,我们要学习到他身上坚持不懈,突破自己挑战极限的精神。

感动事迹同学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1位用户喜欢。

每当我看到,静静地躺在货架最不起眼的角落里,那种朴素的笔,记忆忍不住回想到了几年前的那场考试中……

那是一场紧张的考试,同学们都在埋头苦写,奋笔疾书,当然我也不例外。当时我正在写着一到口语交际题,因为那道题平常见得多了,心中很快就有了答案。正当我灵感迸发,准备“下笔千言”时,倒霉的事来了——我手上的那支新买的油性笔断墨了。这可是我仅有的一支黑色笔,我抬起头向四周张望着,想要向同学们借一支。心里不停的念叨着,希望能看到有同学刚好停下笔来,毕竟人家正奋笔疾书呢,打断别人的思路不太好吧!然而,我并没有看到我所希望的样子,只能咬着笔杆先思考后面的阅读题,一边在关注着附近其他同学。看着大家依然快速的答题,此时我心里焦虑极了,在考场上,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呀。

过了一会儿,我留意到在我旁边快速答题的小明突然停了下来,悄悄的将手伸过来。我仔细一看,手中握着一支崭新的笔。我接过他手中的笔,感激的看着他,小声的说:“谢谢。”他对我回以微笑,好像在说:“不客气。”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们继续开始了紧张的作答。

我一边用小明的笔做答,一边在脑海里回想着以前的他。还记得一年级刚入校园时,他是一个调皮的男生,经常对其他同学搞恶作剧。没想到如今,他居然成长了一个乐于助人的男生,去帮助同学了。

呼!终于写完了,我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咦,他好像还没有写完,我不经意的看向他那边。忽然发现他手中的笔杆是破损的,用透明胶粘过后,勉强算完整。我大吃一惊:这,他把好的笔给了我,自己却用着坏掉的笔,他完全有理由将好的笔留给自己,但他却没有这样做。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更为曾经疏远他而有点后悔。

考试过后,领成绩那天他没有来。很显然他转学了,我想要回报他,却无处回报。或许,这就是做好事不图回报的“活雷锋”吧,谢谢你,在考场时给我的那支笔,让我感受到了同学间浓浓的关爱。

最美孝心少年感动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64位用户喜欢。

王帅康是一名十一岁的少年,他个头有一米七五那么高,身材清廋的过分。那般廋弱的肩膀,却生生承担了一个家的.重任。

在20__年前,他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在乡政府上班,家人和乐父母疼爱,有着平凡家庭所有的温馨美好。他自小便是个独立的孩子,三岁便学会了自己刷牙洗脸,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童真的笑容。而在20__年的秋天,他的父亲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历经两次大手术都无力回天,最终撒手人寰;他的母亲抛弃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公婆改嫁,远走他乡;奶奶因为受不了沉重的精神打击也进了医院,医生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最终,狂妄的灾祸使得这原本美满的五口之家支离破碎。

更令人悲伤的是,他还患上了遗传性的马凡氏综合征,不仅身高不可控制的生长,还伴有着心脏病和视力的低下,这给他的生活造成了更多的困难。他在日常生活中不舍得花钱,还常常捡塑料瓶补贴家用,而这简单的捡瓶子的动作对他来说更加难,他用有些滑稽但更令人心酸的语气说:“我以为是个瓶子呢,走近一看,不是个瓶啊。”屏幕下的我仔细的看着他,他的脸上蒙了一层灰,显得脏兮兮的,还在对自己眼睛不好看不清瓶子而自嘲,他走路时总是微微驼着背,衣服上似乎也洗了很多遍,颜色褪去,唯独留下了他诚挚如金子般的心灵。

身边同龄人的父母都处于中年以下,大多都只有一个孩子,关爱之心似乎无可避免的达到了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兄弟姐妹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我曾好奇的问过他们,在前所未有地爱意里浸泡着,是不是特别幸福,可他们有的抿抿嘴唇不说话,有的认真的对我说,我真没觉得有人多爱我。

我不得不说不惊讶,可仔细想想,有时的我,似乎也是这样的。

从我们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是,便被无微不至的关怀围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可一个不懂爱的人,自然不会懂什么是孝,可一个不懂爱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只能溺死在父母的爱河里。

有一天妈妈在上班时特地打电话嘲笑我,说在手机里找到一张我小时候特别丑的照片,我在她回到家时急急抢过她的手机想删掉那张照片,却不经意发现相册的名字是“我的宝贝”,我急忙转过身去背对着她,眼眶在感性的支配下渐渐涌上酸楚,却又那么自信直接的相信了,其实我就是她的宝贝,在她从不直接只在细节上展现的爱中。

我总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和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在童年时给予我遮蔽,却无法再提供新的风景,我急于寻找自己的价值,规划自己的梦,却忘了第一个认识我的,是我的父母。

趁着老树虬髯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我想回家抱抱我的爸爸妈妈,兑现生命给予我慷慨的允诺。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由于受伤未痊愈,绑着腰围的叶连平站着讲课十分吃力。曾经坚持上课不坐、不喝水的叶连平,不得不向孩子们道歉,在讲台后面坐下来继续上课,不时费力挺直佝偻的腰在黑板上板书。

5年前,叶连平脑出血加脑膜炎,到医院做手术。按医嘱要住院一个月,但第四天叶连平就急着要出院。结果头上的手术缝合线还没拆,他就回到了“留守儿童之家”。还有一次,他做白内障手术,左眼手术,他就睁着右眼上课;右眼手术,他就睁着左眼上课,“一只眼上课,一节课没落下”。

“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叶连平说。然而,他放心不下的是,他走了以后,这些孩子谁来管?

叶连平拿出积蓄2万多元,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于20-年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成立至今,奖学金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我不在了,基金会仍会正常运行,孩子们仍会受益,可以让我‘死而不已’”。叶连平高兴地说。记者看到,他穿的秋衣袖口和领口处磨出了毛边,还有不少小破洞。他冬天常穿的棉背心,还是1960年下放时妹夫送的,已经辨别不出原来的颜色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叶连平告诉记者,他已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百年之后,他会把积蓄捐给叶连平奖学金基金,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学生学习解剖。

“不管生命还有多长,我都会沿着当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忘记头上有多少白发了。”叶连平说。

当地人提到叶连平,无不敬佩,赞他为“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对此,叶连平笑着说:“我充其量不过是个萤火虫。”

车胤囊萤,终成大家。但愿美丽乡村,能有许多像叶连平一样的“萤火虫”。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2位用户喜欢。

有一种久违的体验叫感动,有一种醉人的滋味叫感动,感动是无法预订,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间轻轻触动心灵,铭记于心。人的一生有很多次感动,并在不断感动之中。

有一件事震惊全世界那就是5。12大地震。那天,天空阴沉沉的。下午两点多钟,当地震洗卷而来,人们惊慌失措。那一刻很多人被压在了废墟下面。四面八方的解放军前来救助。在救援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有一件事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谭千秋老师奋不顾身救下4个孩子的光荣事迹。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正在绘声绘色上课,同学们也在专心致志地听讲,忽然教室开始摇晃,谭老师意识到是地震,于是他大喊到;“同学们地震来了,大家快跑呀!什么都不要拿!同学们快出去呀!同学们都迅速冲出来了教室,跑到了操场上,到了操场上,还有有4个同学没冲出去,怎么办呢?本来谭老师可以逃出教室去,可当他转脸看到,班里还有个4个同学没法逃出去,他们在教室里乱跑,在教室里尖叫,往上一看有的大块砖瓦正在向下掉,谭老师只有一个概念;就是拯救个孩子,他喘着气向孩子跑去,砖瓦就要砸到孩子们的头上时,谭老师一把抓住孩子们的手向讲台桌奔去,那一瞬间,只见后面“哗”一声,砖瓦掉在孩子们的身后,前面也在掉着大块的砖瓦,谭老师顾不了那么多了,拉着孩子们直奔讲台的课桌下面,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4个学生,地动山摇,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4个幸存的学生。

轰轰轰……一块一块水泥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紧紧的抱着孩子们,生怕孩子们会受伤,为了那4个孩子,他张开双臂完成了生命最后的使命,他这双曾经传播知识的手臂,再地震中拯救了4个孩子的生命,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

不要怀疑,因为感动是真真切切的情感流露,尽管世俗的东西已经让身边事物变得模糊不清,尽管这样的感动越来越少,然而我们的生命需要感动,感动如夜空中的繁星闪闪发光,照亮整个世界。

身边事迹感动我的一件事范文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0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什么叫感动?当一名年轻人搀扶素不相识的老者下车时,这叫感动;当勇士面对歹徒的砍刀冲上去的时候,这叫感动;李学生为搭救两名儿童的奋力一推,也叫感动。

我在看《意林》时,一篇名叫《爱的力量》的文章,我又领悟了感动。

她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女人,她们家的仇人因为家破人亡,唯一留下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面对着一个可爱的新生,她决定把这个孩子留在身边。可谁曾想,这个孩子天生脑瘫,她带他去医院,大夫说:”这孩子就别医了,这种孩子,活不过三四岁的。“她也许是信了,也许是没信。她心中依然对这个孩子的存活抱有希望,于是,她便带领这个仇人的孩子去北京,上海各大医院去医治,家里的钱几乎花光了,亲生的两个女儿也因此上不起学校。但是求医的结果并不能让他欣慰,所有的结论都是一样,孩子不能自己吃饭,行走,说话,活不过三四岁。 就这样,家中变得一无所有,她贷款,买了一辆面包车跑出租。大女儿退学在家中照顾这个没有半点亲缘的小弟弟。天真小女儿和妈妈说:”妈妈,你把我卖了吧,这样就有钱给弟弟治病了,然后我再偷偷跑回来。“试问,这样的孩子,谁不感动?

经过这样的日子,家人一点儿都没有埋怨过,她总说:”这好赖是条小生命,就是再苦,也要把他治好。“也许是这样一段话,感动了上苍,孩子在医院终于有了起色,他女儿天天给他按摩,一年之后,孩子居然可以站起来了。而她依然坚持跑出租,赚来的钱全送进了医院,当她会石家庄去医院看孩子时,那一刹那,她瞬间兴奋地流下了眼泪吗,因为那一刻,孩子艰难的叫了一声:”妈。“孩子居然会叫妈了,一个被上帝判了死刑的孩子,居然会叫妈了!她此刻的兴奋,是任何人理解不了的情感。 夜以继日,她一样的工作,不幸,那天四个歹徒上了他的车,说要去北京,开到一个叫文安的地方,四个歹徒就有所动作了,后面的男子拿出了匕首捅在了她的身上。他们把他推下车,眼看着死神越来越靠近了,其中有一个歹徒说了话:”你看,这个报纸上的女的好像就是她,我一直觉着奇怪。“另一个歹徒看了看,问她:”这个上面的人是你?“她吃力地点点头。”你为什么这么做,就为了那个孩子?“她面色苍白,不说话,只是吃力地点头。奇怪的是四个歹徒并没有按计划行事,而是叫了一声大姐,苍茫的消失在黑夜中。

没错,是一张报纸救了他,不,我认为是她自己救了她。感动,其实很简单,我想那四个歹徒也是被她感动了吧。 这件事情后,他收到了一封信和一罐奶粉,那是四个歹徒送给他的,不他们已经应为她而改过自新了,是四个小伙子送给他的。他们洗心革面,被她所感动,之后常常写信,寄东西给这个孩子。 最让她欣慰的是孩子的病渐渐好转起来,医生也为之动容,说:”这简直是医疗史上的奇迹。“而她说:”这是爱的奇迹。“让我说:”这是感动的奇迹。“ 坚信,感动,其实,很简单……

最感动人的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9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12月25日下午,天空飘着零星小雨,阴冷的风浸透了厚实的衣物。

晴朗的日子里,晚饭后的操场是最热闹的,同学们三五成群地散步聊天,到各式健身器材上活动活动,歌声、笑声,杂糅一起,很是热闹,着实也是学校的一大风景。

但今天很少有人。

我仍像片儿警一样在操场值班,监看并制止个别的违纪行为。

忽然,我看到三三两两的高中生从不同方向汇聚了一群,大约有十几人。心中不由警觉起来:“好像有什么事?”

过了一会,两个拎着蛋糕和一大包食品的同学兴冲冲地小跑过来。

原来他们在找地方给同学庆祝生日。

他们选定了跑道旁边的主席台,十几个同学围在一起。

我远远地看着,听着他们在唱生日歌,然后好像每个人都说一句祝福的话或唱一首歌。

那个过生日的同学肯定很幸福,我想起了我的学生时代,也会找个离教室远点的地方给自己或同学过生日,顿觉暖意盈怀。

“那边有一群学生过生日,你过去告诉他们,不要把垃圾乱扔,也不要过分地打闹。”督导过来吩咐我。

“好的。”我答应了督导,但没有立即过去。心想:“我戴着值日红袖章,暂时还是不要惊扰孩子们吧;如果出现过分打闹的现象,我再去制止。”

我只是远远地望着。

大约20分钟,过生日的人群散了,预想中的情形没有出现。

我漫步过去,查看他们逗留过的地方,很是干净,“除了脚印,什么也没有留下”。

感动之情油然而生,没有人刻意要求他们去做,也没有人追求他们乱丢垃圾的行为,但他们走后却把产生的垃圾都全部带走,这不就是良好的素质吗?日本广岛亚运会偌大的体育场没有一片纸屑,这样的佳话被人广为传颂,在此我也想说,这一点,我们光华的学生也能做到。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看心得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21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1966年9月,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他在六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小时候,家里很穷,刘伯明很懂事。假期里,他上山放猪。在依安一中读书时,学校离家有20多里地,别的同学都住校,但懂事的伯明为了省住宿费和餐费,每天骑自行车往返40多里路,也因此要比别的孩子早起两三个钟头。高一暑假,刘伯明还到一个砖场做过工。

(1885年—1923年),名经庶,字伯明。哲学家,教育家。专于道家老子哲学,治西洋哲学,精通英文,并通法文和德文,兼及希腊文与梵文。江苏南京人。 南高师、国立东南大学教授(1919-1923)

1885年生,早年受业于章太炎门下,求读于汇文书院,毕业后赴日留学,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英国侵占我云南片马时他用英文写了讨英檄文,传颂一时。辛亥革命成功后,他赴美攻读哲学和教育学,先后获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自美回国,即倾心于教育事业,先受聘为金陵大学教授,任国文部主任,后受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之聘,任哲学讲座教授,1920年出任文史地部主任、行政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由校长兼)和训育主任。是年4月9日南高召开校务会议讨论筹备国立大学计划,响应政府拟在全国有国立四大学之议。经郭校长与江谦、蔡元培、袁希涛等之努力,于12月6日国立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1921年刘伯明改任校长办公处副主任(主任由校长兼),因郭秉文为谋划发展忙于外务,在宁时间不多,实际校务皆委刘伯明主持,郭秉文离校期间则由他代理校长职务。成为郭校长的副手和东南大学创建人之一。

1921年7月教育部长范源廉核准组织大纲和招生计划,9月任命郭秉文兼任国立东南大学校长,1923年1月将南高师并入于东大,一赖南高之旧,一秉南高之风,设有国文部、史地部、数理化部、教育科、农业科、工艺科、商业科、体育科、校舍面积370亩,继北大之后成立了我国第二所国立大学。其间刘伯明作为郭校长之副手,为主持校务,建树学风和创建东大日夜操持,成为当时"高标硕望,领袖群伦"的栋梁人物,终以积劳成疾,于是年11月24日以身殉职,年仅38岁。

刘伯明悉心致力于学风、校风建设,就师生中好的思想、好的风气,结合人生理想、世界观、气节志节、科学民主,以及存在的和认识不很一致的问题,做了刻苦认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许多哲学和教育学等文章,又就学风、教育、世界观等问题作了系列讲演。教育贵于熏染,风气赖于渐成,积多年之努力,南高之民族、民主、科学精神,诚朴、勤奋、求实的优良学风,得以形成和坚持。现摘录其生前谆谆教于学生重视德育、智育、美育、群育之词于下,以供吾辈后人深思得益。

"吾校同学率皆勤朴,无浮华轻薄气习。而其最显著之优点,在专心致力于学。其坚苦卓绝,日进不已,至可钦佩,实纨绔子之学生所不能及者也"。

"吾国古来学风,最重节操,大师宿儒,其立身行已靡不措意于斯。所谓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最能形容其精神。"

"吾人,生于科学昌明之世,苟冀为学者,曰惟真是求。惟其如此,故其心最自由,不主故常,盖所谓自由之心,实古今新理发现必要之条件也。""世界知识,其相互之关系,吾人亦应稍加注意,俾治各种专门之学者,互相了解,于分门之中有一致之意,所谓同心相应(Likenindedness),此即真正德谟克拉西之社会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调和文理,沟通中外,实为当年南高办学者之宏旨也。)

"通常之说人格者,仅及精神方面,而以与品性相混,不知所谓人格(西语曰 personality),而观之,其中所涵要素,除自信、判断能力,庄重、温良等外,就其涉及形骸方面者,亦甚关重要。服装、健康、运动、游息善事,均应加以注意,勿以身体不强或不修边幅为荣誉。美术能调和人之感觉性与理智性,故为教育上重要工具之一。如浏览讽诵各伟大之创作,可培养其美感。应避免一切庸俗粗鄙之事物,应生活简单无浮华铺张之习,并应于可能时,培养自己所有之真正艺术才能。其在西洋,如希腊雅典之教育,以音乐与体操并重,而兼重文艺。体操者,一方面以健康为目的,一方面以身体为美的形式之发展,希腊雕像所以完成空前绝后之美,即由于此。但南高学生在这方面似未能尽副办学者的期望。外人参观吾校,称吾校学生有老夫子气,其批评非毫无根据。"

"吾人治学,宜有社会之动机,研究学问固不欲仅仅收效于目前,然其与人生之关系,不可不知,因世无离人生独立之学问,而学问又不是供人赏玩的美术品。凡社会生活所生的结果,不必皆善,但一切善行若离社会而生活,则必不必。学校应有自治的精神,对地方应有公民的精神,对国家应有共和的精神。"

"吾侪对于宇宙的态度,须信其永无消灭,继续存在,有此理想,方可支持吾侪贡献于社会之勇气,而求人类之进化。"

刘伯明言行一致,律己甚苛,俭朴无华,刻苦自励,乐于助人,待人宽厚,结谊同寅,唯诚唯谦;对待后生,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办事务实,处事务真,不畏权贵。南高、东大同仁,以其道德、学问,两堪表率,奉为魁宿,誉为"南雍祭酒,纯粹君子"。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心得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雷锋感动事迹汇总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61位用户喜欢。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

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

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

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2021有关感动的事迹作文(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