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0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00位用户喜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吴月娥,1911年出生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南流村荷树窝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吴明才,母亲肖慈秀。这里与井冈山的大井、荆竹山相去不远。吴月娥还有个80多岁的祖母邹阿婆。一家四口,以租种地主的田地为生。
吴月娥9岁那年,荷树窝连续两年颗粒无收,土豪把吴月娥抱走抵债。祖母跪求多次无效,父亲吴明才只得到他家当三年长工才将女儿赎回。不久,父亲给地主家上山扛木时,被木头砸死,祖母一急之下也离开人世。母亲只好卖掉破家,把年幼的吴月娥送给一个远房姑姑当养女,自己改嫁谋生。吴月娥的姑父叫林其粮,家住井冈山荆竹山村,从此这里便成了吴月娥的第二个家。
1927年10月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烈火燃遍了井冈山的每个村庄。从小对豪绅阶级憎恨在心的吴月娥,组织村里的几个伙伴,在土豪胡明辉需要经过的一处木桥,把木头托出来只挨着一点边,胡明辉走在桥上突然木头松落,被跌到桥下摔得半死。16岁的吴月娥像大人一样参加了打土豪、支援红军打仗的火热斗争,担任了荆竹山乡的少先队队长,领着一群少年儿童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看护伤病员。1928年6月起,吴月娥成为乡工农兵政府的交通员。
1929年1月30日,湘赣敌军打下了井冈山。红五军已连夜突围冲向赣南,在各个阵地参战的赤卫队和群众,按照特委的布置躲进大山避免敌人的屠杀。连着很多天,吴月娥一天几次穿行在大井―茨坪―荆竹山的密林小路上,传递乡工农兵政府与边陲区工农兵政府的联络信件。有两次在半路上遇到敌人,幸亏她眼尖发现得早,手脚又利落快捷,机警地避开了敌军。这天下午,吴月娥从下井返回荆竹山,走到一座山坳时,竟在坳顶上与敌军相遇,被敌人抓捕了。
为了搜捕其他红军战士,敌人押着吴月娥要她带路。早已抱定临死不屈的吴月娥领着敌军走了1个半小时,登上了一座陡险的山峰。山峰的另一侧便是一堵悬崖峭壁,悬崖的另一端是可以听见溪流哗哗的深谷。一到山顶,敌军就发现情形不对,那个连长正要发问,吴月娥突然扑上前,两手紧紧地抱住了他,然后用尽力气向悬崖边上猛推。敌连长没有料到这一招,竟被推到了崖边,与抱住自己的吴月娥一同掉下了悬崖。就这样,吴月娥,这位大山的女儿,带着对敌人的阶级仇恨,对工农革命的无限忠诚,将自己的躯体投向了大山的怀抱。
吴月娥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一生,壮烈的一生,又是平凡的一生。和其他4万多井冈山革命烈士一样,做着同样的事,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的目的,最后也都是同样的结局——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人生何处不青山”。也正是有着一个个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烈士,才会有当时的革命胜利,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缅怀过去,更多的是为了以史为鉴,警示未来。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8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1927年10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到达湖南酃县的水口,得知敌人有两个团的兵力分两路从茶陵开来,向工农革命军进攻。毛泽东当机立断,派第一营二、三两个连,由党代表宛希先率领,从水口出发,往安仁、茶陵游击,扰乱敌人后方,打破敌人的进攻计划;毛泽东亲自率三营和一营的一连和团部特务连沿湘赣边界游击,以扩大政治影响,解决经济给养问题,并与湘南各县的农军取得联系。
水口分兵后,毛泽东率部经酃县的中村、下村等地,向遂川方向前进。10月22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为解决部队的冬衣和给养问题,南进到遂川大汾。但是部队刚住下不久,遂川县反动地主武装、县靖卫团团总、人称“肖屠夫”的肖家璧就派人威胁工农革命军,扬言不准革命军驻扎,如果不走,就要拔刀相见。23日一早,肖家璧果然带着三、四百名靖卫团丁,向部队驻地发起了突然袭击。由于部队鞍马远征,疲劳不堪,加上人生地不熟,仓促应战,被肖家璧打得七零八乱。在战斗中,担任前卫的工农革命军第三营与团部失去联系,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带领部队向南经左安转往上犹、鹅形等地,按计划进入湘南桂东。与三营失去联系后,毛泽东率团部、一营一连、特务连到达黄坳,在此收集失散人员,并担负掩护部队集结的任务。这时,毛泽东身边只剩下30多人。排头兵的故事就是这时发生的:连着几天的日夜奔波,战士们个个都是疲惫不堪,他们没精打采地散坐在地上休息,唉声叹气。到该吃中午饭的时候了,要煮饭吃,炊事员担子丢了。怎么办呢?肚子饿了,只好到老百姓家里找一点剩饭、泡菜和辣椒。没有碗筷,毛泽东和大家一起,伸手从饭箩中抓着吃。饭后,大家仍然打不起精神来,这时,毛泽东站起来,朝中间空地迈了几步,双足并拢,身体笔挺,精神抖擞地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他的腿本来就被草鞋磨烂了,衣服也破了,但是他长发下的那双眼睛炯炯有神,高大的身体威风凛凛。大家看到毛委员作了排头兵,他那坚强、镇定的精神,立刻强有力地感染了战士们。他们一个个都振作起来,鼓起战斗的勇气,充满信心,并迅速提枪站好队,向着他那高大的身躯看齐。随后,一营也赶到黄坳,在毛泽东这个“排头兵”带领下,部队雄纠纠气昂昂地向茨坪挺进。
当年,“排头兵”就像一面旗帜,以其坚定的信念追求,引领革命队伍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今天,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带头树牢坚定信念,在关键时刻勇做“排头兵”,以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率领广大人民群众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4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1904年,贺国中出生在湖南娄底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贺国中9岁时进私塾读书。15岁时,他由族人保送到湘潭天主教堂学校、益智中学继续读书。
贺国中在湘潭求学期间,受到“五四”运动影响,立志报效国家。1920年冬,16岁的贺国中弃学从戎,到衡阳投入湘军赵恒惕部第四师第二旅第三团当兵。1926年6月,贺国中在唐生智部第八军第四师司令部任副官,参加了北伐战争。同年10月,他调任第四师特务连连长。1927年1月,他与黄公略、黄纯一等同时考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军事科学习。在学习期间,在黄公略、黄纯一的影响下,贺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思想。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黄埔,贺国中面对蒋介石血腥屠杀共产党员的残酷行为,深恶痛绝,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依然决定走革命道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候补党员。
1928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五独立师随营军事政治学校成立。在彭德怀的推荐下,贺国中出任该校副大队长、教育长。
1928年6月,独立第五师从南县开赴平江“清乡”,随营学校随师部从南县驻岳阳(今岳阳市)。不久,黄纯一调一团九连任连长,黄公略调三团三营任营长,贺国中代理校长,成了随营学校的全面负责人。他与彭德怀第一团的党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彭德怀多次给贺国中去信,要他抓紧对学员灌输革命思想。7月18日,彭德怀召集第一团共产党员开会决定举行起义,并写密信给贺国中,叫他领导随营学校学生请愿,要求开往平江担任“剿匪”任务,同时又叮嘱要注意机警行事,如果请愿达不到要求,则借野外操演的机会把学生拉往平江参加起义。贺国中接到彭德怀的信后,将病号和师长的亲信等10余人留在岳州,带领近百人,以操练名义全副武装向平江进发。7月22日下午队伍抵达距离平江县城30多公里的浯口镇时,贺国中已得知第一团在平江已经起义的消息,他便叫人逮捕随队来的反动教育长,不料这个家伙听到风声溜走了。贺国中立即向大家庄严宣布:“随营学校在浯口镇起义,跟随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此后,他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先后转战赣南、闽西、粤北、湘南,威震敌胆,被誉为“虎将”。
1929年6月下旬,湘赣边特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决定,为了孤立永新、莲花的敌军,必须立即攻取安福县城。7月中旬,攻占江西省安福县城战斗开始了,部队进至城边,发现中了敌人诡计,遂撤退三十里。在严田和安福间,又遭永新、莲花、安福三路敌军的三面包围,而北面侧溪河涨水,又不能徒步。贺国中身先士卒,指挥六纵队突围,战斗十分激烈。这天下着倾盆大雨,几十米外看不清目标。敌人凭着有利的地势和坚固的工事,用强大的火力阻止了红军的强攻,红军奋战了两个小时还未突破阵地。为了缩短视线选好突破点,贺国中带领一个中队占领了距敌人很近的一处高地。他一边查看地形,一边指挥部队再次强攻,就在这时,敌人发现他是指挥员,于是便组织密集的火力向他射来,刹那间,他头部中弹,血流满面,壮烈牺牲。
紧张的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将贺国中的遗体草葬在阵地附近的云雾桥头南岸。彭德怀与红军将士脱帽致祭这位年仅25岁的红军虎将,大家含泪鞠躬,久久伫立。 其遗体葬于阵地附近云雾桥头,事迹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和娄星区博物馆均有陈列。1936年滕代远在为共产国际刊物著文时,称颂他是“红五军全体战士所最爱戴的指挥者”、“很能干的少年的司令员。”
“抹去岁月厚厚的封尘,敞开心的世界记忆的闸门,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卷,引领着我,默默地前行。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追寻那永远属于我们的那份无悔的忠贞……”就像《建国大业》主题曲《追寻》所唱的那样,让我们追寻一如贺国中那个年代的千万名革命先烈的脚步,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基础,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奋斗。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王尔琢,1903年生,湖南省石门县人。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学生队分队长、营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3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参与指挥东路先遣军挺进江西、进军浙江、攻入上海。蒋介石派亲信以军长职位拉拢王尔琢,遭到严词拒绝后,遂密令逮捕东路先遣军中的共产党员。在东路先遣军司令李明扬的帮助下,该军的中共党员得以安全离开。王尔琢脱险后,在中共上海区委领导下从事工人运动。
1927年7月,王尔琢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第74团参谋长。8月,率该团重机枪连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任第74团团长,随部队南下广东。10月底,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江西大庚整编成一个纵队,王尔琢任参谋长,与朱德、陈毅等率部转战闽粤赣湘边,坚持武装斗争。1828年1月,王尔琢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同年4月,工农革命军第1师与湘南各县的农军向井冈山转移,下旬在江西宁冈县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4军),王尔琢任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红4军取得草市坳、龙源口等战斗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两次大规模“进剿”。
5月中旬,国民党军5个团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剿”。王尔琢率第28团和第31团1个营奔袭永新,在草市坳与敌1个团遭遇,经2个小时激战,将敌全歼。然后一鼓作气攻进永新,再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击伤师长杨如轩。6月下旬,国民党军又调集5个团,以第9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进剿”,在占领永新后,以主力3个团分左右两路进犯宁冈。王尔琢率第28团向进占老七溪岭制高点的国民党军右路2个团发起多次猛攻,将其击溃。随即直插龙源口,切断了左路国民党军的退路,并协同第29团等部将其1个团歼灭于龙源口地区。王尔琢率第28团英勇作战,成为纵横井冈山的一员骁将,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8月中旬,王尔琢率第28团由湘南地区回师井冈山。25日,担任前卫第2营营长的袁崇全,胁迫、欺骗1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叛逃。王尔琢闻讯后立即率警卫排追赶。当追至江西崇义思顺圩时,王尔琢努力做叛逃官兵的工作,两个连的官兵又回到了革命队伍中。而王尔琢却遭袁崇全开枪射击,英勇牺牲,年仅25岁。
“革命不成功,不剃头、不刮胡子。”这是王尔琢立下的誓言,言语中,王尔琢对革命的满腔热情与坚定信念表露无遗。1928年,年仅25岁的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仍是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1928年10月中旬,在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王尔琢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蓄须立志,表明了王尔琢拥有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与崇高的品格,正如一首诗所赞:“一夜风云变,上海大屠杀。尔琢拔刀起,血誓效讨伐。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发。新婚方五月,大义割柔肠。致书慈父母,泪落沾衣裳。为救工农苦,不能侍羹汤。南昌首义后,转战上井冈。指挥主力团,威震赣与湘。三战丧敌胆,活捉两只‘羊’。红旗闪耀处,须发自堂堂。崇义追叛徒,桂花落地黄。英年二十五,天地为悲伤。”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73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41位用户喜欢。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领导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暴动。陈毅一心想赶上参加南昌起义,可是,当他与武汉军校学生从乘船从武昌出发时已经是8月2日了。而且在8月4日船到九江后,这些学生又被张发奎缴了械。
用陈毅自己的话说,当时他已经是一名著名的“红色分子”,在武汉中央军校负责党的工作。这时,他只有赶快下了船,与特务连连长肖劲一起,一夜走三四十里往南昌方向赶去。沿途因为兵变,到处关门闭户,陈毅等人只好在树林里稍事休息。
待6日晚上陈毅赶到南昌时,连共产党的影子都不见了,满街上都是张发奎的兵,到处叫骂共产党,大肆搜杀共产党人。
陈毅不敢多呆,好不容易听说了叶贺起义军队已向临川、抚州方向开去,连夜拔脚出了南昌城,几经周折,终于在临川、宜黄一带追上了起义部队。
起义的前委书记周恩来,亲自分配陈毅到号称铁团的主力部队七十三团当政治指导员,并笑着对他说:“派你干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弃。”
陈毅报之于爽朗的笑声:“什么小不小呢,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做武装我就干。”
在当时四面白色恐怖的情况下,能有这样坚定想法的人,确实不是很多。
经过了广东的三河坝之战后,连遭打击的南昌起义部队受损严重。虽然摆脱了国民党正规军的追击,但是却连地方武装、反动民团,甚至山野土匪都可以来欺负一下。
10月的山区小道上,寒冷、饥饿、痢疾、疟疾与这支沉闷的队伍一起向北走去。一路上,不停地有人从这支队伍中走出去,有开小差的,还有带一个班、一个排,甚至一个连公开开大差的。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任凭朱德有三头六臂,他一个人又如何能拢起这支不到两千人的军心涣散、缺乏斗志的队伍?在不停地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困难的同时,朱德迫切希望有人能出来协助他稳定军心。
这时,陈毅从队伍中站出来了。陈毅是在人们不解、冷漠甚至是鄙夷的目光下站出来的。在当时共产党处于地下、政治思想工作在军队中又最被人看不起的情况下,且陈毅来到这支部队还不到三个月,又只是一位团级干部,在这种情况下出来协助一军之长的朱德,其压力更是可想而知。但陈毅却一直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他21岁时就开始在重庆编辑《新蜀报》,1926年,他25岁,协助北伐军做兵运工作,第二年调到武汉中央军校又做思想政治工作。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酸甜苦辣,陈毅心里比谁都清楚。但是,他仍然果断地从队伍中站出来。
10月下旬,在江西信丰城西约20多里的一个山垇中,朱德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全体军人大会。在这次会上,朱德向大家正式宣布说:“今后由陈毅同志和我一起指挥部队。”他顿了顿,又横下心说,“愿意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不愿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后来谈起这段走麦城的经历,陈毅不无自嘲地讲:“我那时在部队里是没有什么地位。我来部队不久,8月半赶上起义部队,10月初就垮台了。大家喊我是卖狗皮膏药的。过去在汉口的时候,说政治工作人员是五皮主义:皮带、皮鞋、皮包、皮鞭、皮手套。当兵的对我们这些政治工作人员就这么说:‘在汉口、南昌是五皮主义,现在他又来吹狗皮膏药,不听他的。’失败后,到了大庾,那些有实权的带兵干部,要走的都走了,大家看到我还没有走,觉得我这个人还不错,所以我才开始有发言权了,讲话也有人听了。”
陈毅还讲过一段颇有哲理的话:“在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是容易;在失败退却的局面下,做英雄就困难得不得了。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
在革命先辈当中,有许许多多像陈毅一样的革命者,他们选定了主义,站定了队伍,就终身为之不懈奋斗。他们在生死考验、利益诱惑和困难挫折面前,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打铁还需自身硬,硬就硬在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8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谢甲开, 1896年出生于江西宁冈一个富裕家庭。大革命时期投身革命,与袁文才一起在茅坪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并拿出自己家中的粮油,解决宁冈县农民自卫军的给养。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余部到达宁冈茅坪,决定在茅坪安家,建立革命大本营。谢甲开又主动将家里的衣物、粮食、茶油等物资支援工农革命军,并多次率领农民自卫队配合工农革命军到茶陵严塘和宁冈鹅石等地打土豪,把筹集到的钱粮分给贫苦农民,对革命事业非常热情和坚定。1927年冬谢甲开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1月,谢甲开任宁冈茅坪乡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秘书。不久,任中共宁冈茅坪乡支部书记。他积极组织农民自卫队,配合工农革命军打土豪、筹款子。同时,积极做群众工作,宣讲党的政策,并亲自带头,以身作则,为工农革命军捐粮捐款,培育了军民鱼水之情。
1928年春,谢甲开率领两三百人到秃楼冲魏兴唐家打土豪。魏兴唐是天湖村有名的大土豪,收租放债,高利盘剥,群众恨之入骨。当群众来到他家打土豪时,他预先穿好一件破棉袄,并把家里值钱的财物全部隐藏起来,装穷叫苦。谢甲开带领骨干成员,分头在群众中做思想工作,号召群众起来揭发检举豪绅罪行。经调查,几天前魏兴唐就把财物转移隐藏到山上去了。谢甲开立刻带领群众上山搜查,最终在一个山窝里搜到几百斤茶油和两个大红箱子,箱子分别装满了金银首饰、绸缎、田契和借据等。谢甲开和群众烧毁了田契和借据,废除了豪绅地主与农民的各种债务关系,把粮油、衣物分给贫苦农民,把金银首饰上交给工农革命军,积极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给养问题。
1928年3月,毛泽东和何挺颖率领工农革命军主力,兵分三路,进军湘南,策应湘南暴动。部队离开边界后,宁冈兵力顿空,当地土豪和国民党军乘机卷土重来,疯狂向茅坪“进剿”,一路烧杀抢掠,沿途民房全部被毁,敌军扬言要血洗茅坪。此时,湘赣边界遭到了国民党军队和地主的反攻倒算,遭受了井冈山革命的第一次失败,史称“三月失败”。
由于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当地群众都来不及转移。谢甲开不顾个人安危,奔走相告于各村各湾,挨家逐户通知乡亲群众上山隐蔽。遇有老人行动不便,他就搀扶着老人走;有小孩走不动,他就背着小孩走。当乡亲们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点后,敌军已包围了村庄,他自己则来不及上山了,危急之中,谢甲开就地隐蔽在一户人家的土楼上。
国民党军一冲进村中,就四处烧杀。谢甲开被敌人发现,不幸被捕,被押到茅坪河边。敌人对他严刑拷打,要他说出茅坪乡党政干部的去向,遭到了谢甲开的严词拒绝,敌人一再威逼,谢甲开则以高呼“共产党万岁”作答,敌人砍断他的双臂,他仍然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土豪劣绅”。土豪魏兴唐恼羞成怒,竟欲将谢甲开的人头来祭死去的土豪劣绅。面对如此穷凶极恶,谢甲开视死如归,他痛斥了国民党新军阀背叛革命和屠杀革命群众的罪行,高呼共产党万岁、革命成功万岁等口号。敌人无计可施,最后惨无人道地将谢甲开的胸膛剖开,挖出心肝,并碎尸五段,抛入河中。
谢甲开虽然被残忍地杀害,但是,这种为主义而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却成为无数革命者的楷模,也在我们的精神家园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8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杨开明,湖南省长沙县人,毛泽东原配夫人杨开慧的堂弟。1905年生于长沙县白石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16年上隐储高小读书,1924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受毛泽东、杨开慧的影响,参加革命工作。1925年秋,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干事,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奉命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长沙马日事变后,被派往安源组织工人纠察队,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毛泽东回湘领导秋收起义时,他参与组织安源工人武装起义,上井冈山。1928年调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委秘书长,多次被派往井冈山红军和湘赣边界特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八月失败”后不久,湘赣边界特委在永新九陂村召开紧急会议,杨开明被选为书记。8月底,因杨开明生病,由副书记谭震林代理书记。10月初,红四军在宁冈茅坪附近的白云寺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杨开明仍被选为特委书记。因病情未见好转,其职务仍由谭震林代理。1929年初,杨开明在病情有所好转后,任红五军政治部主任。不久,他步行20多天赶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期间还抱病写了3万多字的《杨开明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就湘赣边界的政治、经济形势、湘赣边界武装割据和红军斗争经验,以及他对有关工作的建议等10余个问题,向中央作了详尽的汇报和分析。
随后,党中央派他担任湘鄂赣特派员,在长沙、武汉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先后参与恢复和重建了武汉地区党组织和湖北省委。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鄂西特派员。1929年底,因叛徒出卖,杨开明在汉口不幸被捕,后被押回长沙。敌人在得知他与毛泽东的关系后,对他严刑逼供,而他始终坚强不屈。1930年2月22日,杨开明被敌人绑赴刑场,他一路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蒋介石!打倒何键!”等革命口号,惊恐万状的反动派用刺刀插进其腰部,再插进他的口里。最后,杨开明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年仅25岁。同族亲人及乡邻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往长沙,将他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
1963年3月,长沙县群众为杨开明烈士修葺石墓,并为杨开慧、杨开明、杨展(杨开慧之兄杨开智之女,1941年牺牲于河北)烈士合建一座纪念塔,塔高5米,正面刻“光辉常照后来人”几个大字。
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2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35位用户喜欢。
1927年9月,莲花农民自卫军为配合秋收起义攻打莲花县城失败。这时,县城大土豪李成荫与县城反动武装靖卫队勾结在一起,袭击工会、农会和县党部等机关,诱使和逼迫县工农武装力量农民自卫军交出枪支。自卫队的少数领导在右倾思潮的影响下,以为交了枪就可以换得和平,身为自卫队成员的陈刚维(又名陈朝湘),剥掉了革命的外衣,暴露了反动面目,把自卫队的60支枪带走59支投靠了敌人,参加了靖卫队。当时,农军班长、共产党员贺国庆听说要交枪,肺都气炸了!趁着敌人不注意,他携着枪溜回了家。为保存这枝枪,贺国庆将枪拆成三部分,枪身藏在沿背贺家祠神牌中,枪机藏在祠堂天井中的风尾草下,子弹埋在龙山岩,之后因形势紧张,贺国庆同志又将枪取出来,藏于湖南攸县石桥乡的一个薯窖中,自己则留在石桥,养了一群鸭,装着看鸭子,秘密照看这枝枪。
李成荫为了找到这枝枪,带着靖卫队来到贺国庆家,将他父亲贺承茂五花大绑,进行严刑拷问。老人宁死不肯说出贺国庆和枪的下落。残暴的李成荫将老人浇上煤油,活活烧死在沿背桥头上。噩耗传到贺国庆那里,他怒火中烧,更坚定了一个信念:要革命,要报仇,保住钢枪,等待革命高潮的到来!
1928年的春天翩然来临,一天,莲花县委负责人陈竞进来到石桥,找到了正在垅中放鸭的贺国庆,通知他回莲花狮形坳去听会议传达。原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后,在宁冈的象山庵召开了永新、莲花、宁冈三县县委书记会议,指示各县迅速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莲花县委决定以贺国庆保存的一枝枪为基础,成立“赤色队”,开展武装对敌斗争。“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贺国庆心情无比激动,眼睛盈满了喜悦的泪花。他迅速取出了那枝枪,和陈竞进一起回到了莲花。除夕之夜,在莲花狮形坳里,以陈竞进、贺国庆为首的赤色队正式成立了。全队17人,除了梭镖、鸟铳、马刀、棍棒之类,只有贺国庆手上有一枝真正的“俄国造”。
9月的一天,陈朝湘带领他的靖卫队向九都开来,要清剿赤卫队。当时苏广明等五个赤卫队员奉命打入靖卫队内部,他们事先把敌人的行动计划报告了陈竞进。陈队长和大家商量后,先把部队埋伏在九都山附近,等待敌人上钩,苏广明等五位同志也调转枪口射杀敌人。这是赤卫队成立以来第一次战斗,这一仗缴获敌人11支枪,加上苏广明等人带回的5支枪,全队从一支枪发展到17支枪。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到了井冈山后,又发给莲花赤卫队一部分枪支,莲花赤卫队发展成“莲花独立团”,陈竞进为团长,刘建绪是党代表。
到1928年11月,莲花独立团发展到300余人,有枪220支,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支重要武装。这也应了当时县委负责人朱亦岳写的一副对联:“一支枪开辟红色区域在今岁、万民团结推翻黑暗统治属当年”。
经过十年的发展,在1938年,由莲花一枝枪发展起来的武装部队,一部分加入红六军团,经过长征,到陕北改编为八路军,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兰州部队的前身;留在湘赣边坚持斗争的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他们后来成了北京卫戍区某部。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充分肯定了“莲花一枝枪”的革命斗争精神。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和江西省京剧团等文艺团体创作并演出了讴歌“莲花一枝枪”的剧目。1987年10月29日,毛泽东的儿子、儿媳岸青和邵华同志来到莲花,挥毫写下了“莲花一支枪,美名传四方,昔日打江山,今天保家乡。”
莲花一支枪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前辈在最困难的情形下,仍然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即使一支枪也要干革命,并且不断发展壮大。这启示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仰,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就能永不言弃;再难的事,也能坚持到底;再大的苦,也能坦然面对。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朱云卿,1907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1921年随叔父到印度尼西亚打工,1924年回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
1926年1月,朱云卿从黄埔军校毕业。1927年4月,朱云卿率领北江农军大队会师湖南。同年9月,朱云卿参加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1928年夏,担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攻打龙源口、围困永新城等著名战斗。
1928年8月下旬,当毛泽东率领一个营的兵力离开井冈山到桂东迎接红军大队,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带领三十一团一营留守井冈山之际,湘军吴尚勾结赣军王均,纠集了4个团兵力,分两路向井冈山根据地扑来。29日下午红三十一团团部在大井村召开了连排长会议,朱云卿在会上作了战斗部署。在黄洋界、朱砂冲、桐木岭、双马石、八面山等五大哨口修筑了工事;各乡的赤卫队、暴动队、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都动员起来;山上准备了粮食;在茅坪建立了红军医院。特别是在黄洋界上构筑了牢固的工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山路两旁的茅草里埋上了削竹钉;山顶上准备了大量的檑石;山坡上挖了一条条深壕沟。黄洋界山高路险,除了一条羊肠小道之外,四面都是悬崖峭壁。8月20日上午,排成“长蛇阵”的湘军,沿着小道往上爬,爬到半山腰,当进入有效射程内时,排枪齐响,檑石齐下,敌人进退两难,被我军打得头破血流、折臂断腿,后面的敌人见势转身溃逃,陷入竹钉阵里,就这样,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朱云卿在阵地上指示大家要摆出毛委员已率红军大队回来了的架势,迷惑、威胁敌人。当天下午4时多,他还命令红军官兵从修理厂抬来一门待修的迫击炮,架在黄洋界的望哨上。迫击炮一连发了两个炮弹均不响,接着又发出了仅存的一发炮弹,“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准确地落在敌指挥所,黄洋界上枪炮齐鸣,杀声震天,隐蔽在哨口工事和树林里的红军战士、赤卫队员、暴动队员,手持红旗、钢枪、大刀、长予,飞奔而出。敌人以为红军大队真的回来了,顿时乱作一团,纷纷逃命,湘军吴尚连夜逃回湖南酃县,而赣军王均闻吴尚惨败,亦吓得慌忙逃跑了。黄洋界之战,朱云卿团长指挥有方,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1929年3月,朱云卿调任红四军参谋长。同年年底,参加古田会议,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1930年8月,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兼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团参谋长。1930年底,朱云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作战,对全歼张辉瓒师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称赞他为“得力助手”。
1937年,朱德为朱云卿撰写的传记中曾如是评价:“大革命事起,受党的使命,派往韶关办农运讲学所,约数百人,多系同志,全属革命种子,很有成绩。大革命失败后,即潜如湖南省城,居某旅长家中,得以掩护。再研究军事书籍,更有心得。当即与党发生关系,即派至井冈山工作,任红军31团参谋长,很尽职务。教育干部及军队,颇热烈(忱)。整持军纪,也是能手。31团团长张子清同志带伤后,即任云卿同志代理31团团张,作战很有计划,也很勇敢。红4军成立时,即调充红4军军部参谋长,很称职,也很负责,对教育特别注意,对作战计划经常呈出,对交通联络、警戒没有一点疏忽。1928(9)年从井冈山到江西、福建、广东,没有一个战役他没有参加。1931年6月,在医院被刺,死时年仅24岁。诚中国有用人材,我党不可多得的军事干部,毒辣的敌人阴谋竟将其断送了。”
今天,战争年代的硝烟虽已消散,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也离我们远去,但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培育出的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百折不挠的爱国精神、追求真理的拼搏精神依然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是我们民族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竭动力。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8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23位用户喜欢。
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到江西国民党军队的袭击。为了掩护部队撤退,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这位年轻将才的牺牲,使毛泽东痛惜不已:“还我卢德铭!”
卢德铭,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四川宜宾人,生于1905年6月9日。1921年,卢德铭考入成都公学。中学学习期间,卢德铭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军阀连年混战,卢德铭决心学习军事,以武力打倒列强和军阀。1924年初,卢德铭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因路途遥远错过考期,通过老同盟会员李筱亭推荐,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看到李筱亭写给他的举荐信,直接出考题“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卢德铭即席应试,文章激情飞扬,有理有据,忠胆毕露。孙中山阅后满意之极,当即推荐入学并提点他务必言行一致。最终,卢德铭被破格批准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5月,时任叶挺独立团第二营第四连连长的卢德铭,作为北伐先锋挺进湖南。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作战勇敢,卢德铭先后升任独立团第一营营长、第七十三团参谋长、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即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
1927年8月2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因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他遂率警卫团进驻修水县城。9月9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任起义部队总指挥。起义受挫后,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会议上,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师长余洒渡(后脱党)顽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认为再攻长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卢德铭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对于会议统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20日,中国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领导下,由浏阳文家市出发,向井冈山进军,经桐木、小枧,22日到达萍乡芦溪宿营。
23日拂晓,部队从芦溪更田村宿营地出发,江西军阀朱培德部队江保定保安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从萍乡赶来尾随追击,部队行进在离开芦溪15华里的山口岩时,后卫第3团遭敌军数路夹击,部队损失严重。
为掩护部队前进,卢德铭挺身而出,从前队折回,带领一个连抢占高地阻击特务营和保安团,同时指挥被打散的第3团官兵向前卫部队靠拢,在此过程中被一颗子弹击中右胸,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毛泽东在他牺牲后赞道:“德铭同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20_年9月14日,卢德铭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革命前辈的无畏、智慧、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是后人应该不断传承下去的红色价值观。正如焦裕禄同志教育党员干部所说:“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越是困难的时候,干部越要振奋精神,挺身而出,给群众做个榜样。”
2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