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栏目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19 16:20:02 热度:28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0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79位用户喜欢。

江门村山多地少、交通不便,长期陷入贫困之中,村里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杨宁的父母也不例外。杨宁和弟弟从小便跟着奶奶生活。

2010年7月,杨宁大学毕业,在收到南宁市一家农资公司录用通知的同时,也了解到家乡正在选聘大学生村官。当时,为了照顾生病的奶奶,她选择了回家,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任的第一天,村主任就“分配”给杨宁一个屯。在一次次入户走访调查过程中,亲眼看见的贫困,让杨宁百感交集。

一边是热闹繁华的城市,另一头是尚未脱贫的山村。“进城还是返乡?我彻夜难眠。”几经思索,杨宁决定拼一把: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江门村改变落后面貌。

然而,回村工作伊始,压力重重。贫困发生率达20%、村集体经济为零……杨宁准备大干一场,在村里带头吸纳贫困户发展竹子粗加工、辣椒和葛根种植。但由于作物病害、交通不便等原因,这些产业的收益都不及预期。

担心杨宁气馁,老支书张有权和她谈心:“城里少你一个大学生不怎么样,但村里多你一个大学生会很不一样。”杨宁也坚定了信心:“年轻,摔倒了可以再站起来。”

经过深入调研,杨宁决定带领村民按照“稻+鸭+鱼”共作模式,探索发展特色水稻紫黑香糯。可开动员会的时候,村民们却默不作声。“你种什么赔什么,我们怎么相信你?”村民张海慧直言。

在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山区,想蹚出一条致富路并不容易。也有村民劝她,不如回城里找个轻松点的工作。但是,一心想改变家乡面貌的杨宁没有放弃。她多方请教专家,带领大家一步步摸索,找到了适合当地资源条件的特色产业——紫黑香糯稻米和高山泉水西瓜等。

为了让村民安心,杨宁再一次豁出去。她偷偷把家人为她准备的婚房卖掉,筹集了30多万元,作为产业启动资金。“我免费提供稻谷、鸭苗、鱼苗,你们负责种养,我负责回收,国家还有针对贫困户的产业奖补资金,尽管放心!”她对村民说。

在她的带动下,全村63户贫困户参与其中,种了120亩紫黑香糯。一年下来,每亩紫黑香糯增收1500多元,极大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高山水果、高山蔬菜、农村电商……山里步履不停,杨宁的鞋子磨旧了一双双。“这几年,江门村成了‘明星村’。”安陲乡党委书记管斌说,在杨宁带领下,江门村创办“苗阿嫂”品牌,销售农产品,户均增收3200多元;一些农村创业青年成立“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年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2020年,江门村脱贫摘帽,她又带领大家搞起特色养殖和深加工。

杨宁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7年8月,江门村两委换届选举,杨宁成为村里第一个有大学学历的女村委会主任。2020年,江门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000多元,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摘帽,杨宁被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感动中国人物简短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聂海胜出生于1964年,老家在湖北枣阳。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人口观念”,所以父母连着生了8个孩子,聂海胜排行老六。

家里条件不好,再加上一共10张嘴等着吃饭,所以聂海胜经常能体会到饿肚子的滋味。

而且,聂海胜经常穿姐姐们的花衣裳,还惹得不少同学嘲笑他。

不过,即使饿着肚子,也没耽误他调皮捣蛋。小时候的聂海胜可是远近闻名的捉鱼摸虾小能手,有时一次能摸上来十多斤。

当然,他是逃课出去的,这些“战利品”当然不敢带回家。于是,他就带到同学家,跟同学一起分享。

鱼虾用清水煮了,再撒一把盐,在那个年代可是绝顶的美味了。

面对生活的窘迫,聂海胜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他一直学习非常好。以至于在初中时,还获得了一个“数学王”的称号。

当时,考试满分是100分,老师说最先交卷的人能多得5分,聂海胜就成了每次都考105分的那个人。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个人观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20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他们的故事使我感动。

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心得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9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在2020年的春节来临之际,一场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字眼,跳跃到了我们眼前,这是生命与病毒的对抗。成千上万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纷纷请战,勇敢“逆行”于第一线,他们没有被吓到,凭着大无畏的气概,守护者每一位病人。

"如果需要组织抗击疫情的志愿者,我第一个报名参加,自愿坚守在抗击病毒第一线...”1月27日,我的爸爸——一名医生将“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请战书递交到了医院防控疫情中心。

--“一定要去吗?难道你不害怕吗?”

--“我也害怕,可穿上了一身白大褂就有这个责任。”

过年,本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合家欢乐的日子,医院却是灯火通明,各种医疗设备物资连夜飞赴各地,支援抗击疫情。在这之前,我爸爸刚值班回来,还未来及休息又赶回了医院。妈妈对此似乎习以为常,对我讲述爸爸曾经的经历—

“在你小的时候,你的爸爸他曾去援藏,一去就是一年...”

“非典的时候,他也是这样亲赴前线,直到疫情缓解...”

“他啊...总是如此。”

爸爸似乎总是这样,曾记得有一次晚上回家途中,爸爸接到一个病人的电话便立刻赶到火车站前往石家庄,直到夜深才回来。

此次疫情也同样如此。面对疫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处境,但他选择了“不退”。还有许多其他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下忘我工作上的医护工作者,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为了谁。从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到15名医务人员确诊被病毒感染,再到梁武东医生的牺牲...他们不论生死,在我们和疾病之间筑起高墙,在看不见的战场冲锋陷阵。此刻,他们就是一个个战士、一个个英雄。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向相反的方向坚定地走去,当人民群众的生命遭遇危险时,他们用生命诠释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想最美逆行者学习、致敬!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鱼儿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你的怀抱中;水对鱼儿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目中。鱼儿懂得了感恩,才能明白大海的博爱;大海学会了感恩,才会懂得鱼儿的深情。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我耳畔不断回荡,呆望远处,不禁让我想起了《感动中国》节目,令我充满无暇的联想和深思。

在此次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见义勇为的方俊明。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而这些年,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为儿无私奉献。

也许,有人认为,方俊明很傻,为何救人没成反自己撞石骨折,完全是自找麻烦,活受罪。而我却不那么认为,因为在他心中做这件事也会有自己的理由,那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在漫长的岁月中饱受委屈。面对家人,却不愿拖累,结束生命却终应无果,他不后悔那次行动,即使不是这样,如果当年那小孩是真落水,而他见死不救,这是否有唯呢?生命宝贵,也只有一次,历尽艰辛,这一切都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在他背后他承担了许多,也许不为人知,可是谁又能明白他的痛苦,明明想做却又无能为力。

其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材料心得感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人生给了我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我依然用它来寻找光明。”朱丽华说,她一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

18岁,这是朱丽华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只剩下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彻底失去光明。从此,五彩缤纷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记忆里、想象中、梦境里。无边无际的黑暗,让她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与挣扎中。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尽管时隔40多年,那时的彷徨、那时的无助、那时的绝望,对朱丽华来说还清晰如昨,“我偷偷攒了60多粒安眠药,藏在枕头套里,准备随时与这个世界告别。后来,护士来打扫房间时发现了,直接把枕头套拿走。她也没戳穿我,只是此后再给我安眠药时,要求我当着她的面吃掉。我的家人也加紧了对我的照顾。”

深烙于心的苦痛记忆,最后化作奋进力量的转折点,是在1983年。这一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向张海迪学习,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广播里报道张海迪的长篇通讯《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朱丽华唤醒了、感动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瘫,没有进过校园,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多国语言,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我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为什么要等死?”千万次的追问,朱丽华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话激励自己,“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2011年10月12日,朱丽华终于见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这个时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国残联主席,而朱丽华因为自强自立、乐于奉献被推举为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

从1983年起,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不再待在家里孤影自怜,而要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勇吃螃蟹的盲人。

尽管爷爷是老中医,尽管当一名医生是她从小的向往,但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学习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因为她看不见,不知轻重,碰疼了患者的身体,让患者有点愠怒。这个时候的她才知道,要学好推拿,对于她来说是关隘重重!

当一名合格的推拿师,就需要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在对的地方用对了力量,病人才会感到舒适。这对普通人来说尚且不容易,更何况是盲人。为了掌握推拿技术,朱丽华反复练习,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她还经常听广播,努力学习中医知识。手练得拉伤还打了石膏,双腿也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肿胀酸痛,但她没有就此松懈。她反复琢磨穴位的精准度,以及每一个部位受力的强度,细细体会什么样的病灶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病人才会发出满意的赞叹。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我朱丽华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纪实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7位用户喜欢。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昨晚已经落下帷幕,在这十个人物中有为了保战友而让自我受伤的军人战士杜富国;有见义勇为而身受17刀的鸡蛋老板吕保民;有独留孤岛独守32年的普通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有为了保留西藏各种植物种子将自我生死置之度外而最终意外身亡的复旦大学教授钟杨;有自我面临生命,为了全机120多条人命而沉着迫降的英雄机长刘传健,还有许多许多。

可是这些人中让我感动的还是独守乡村小学18年的将近不惑之年的校长张玉滚。为了能够让村里孩子不辍学,他接过老校长的传家宝——扁担,用这根扁担寒来暑往从需要走12小时才能到达的乡镇上给孩子们买书,也因为妻子带着九个月女儿前往镇上买书给新来的学生,他九个月女儿因车祸永远离开了他们。他一个人几乎承担着所有科目的教学,但他还是没有离开乡村,让更多的孩子走出乡村,让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当我们在埋怨孩子不好管时;当我们在埋怨待遇低时;当我们在埋怨教育大环境不好时;我们能够想想这个朴实的乡村教师,他经过改变自我,来慢慢的改变环境,最终改变许多农村娃的命运。

记得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在他青年时他想改变世界,等到他暮年时,他发现他无法改变世界,他想改变国家,等到他老年时,他发现他无法改变国家,他想改变他的家庭,等到他行将就木时,他发现他无法改变他的家庭。他想如果他一开始就改变自我,能够会影响到他的家庭,在他家人帮忙下可能改变国家,说不定还能改变全世界呢!

是啊,张教师就是从改变自我开始,慢慢影响到了他人,我们也时刻记住,我们可能改变不了他人,我们可能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能够改变自我,作为教师的我们从此刻开始,从我开始改变自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可能又会是另一番天地。

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先进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1983年,杨振宁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

“我想我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有一些认识,而且都有浓厚的感情,在这两个大国初步接近的形势下,我认识到我有一个做桥梁的责任,我应该帮助建立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虽然毛泽东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秉持着伟人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杨振宁继续为中美交流事业出力,他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始终不忘宣传祖国,经常组织进行各方面交流,为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邓公访问美国时,作为华人代表,在邓公的接待宴会上,杨振宁再一次上台发表演讲,表达了他对祖国领导人的欢迎之情。

在充当中美桥梁时,杨振宁也没有忘记教育以及科学的重要性。他始终认为,美国科技之所以如此发达,最主要还是这里为科学家们提供最丰厚的条件,始终都在吸收并培养全球优质人才。

所以在国内他大力提倡中科大少年班的组建,并通过多个途径组建学术研究基金会,8年时间便募集了上千万港币,为中山大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

2003年,81岁本该在美国颐养天年的杨振宁,选择回到中国定居,仍然坚持在学校为学生们授课。直到百岁高龄,杨振宁依旧活跃在国内学界,为学术的发展和进步继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从钱学森到杨振宁,毛泽东亲自接见并给予一定的优待,无不在展示着我党面对人才的政策。回顾我党历史,就是一部聚集人才、团结人才、培养人才、壮大人才的奋斗史。无论是建国初期对干部、科学家的重视,还是如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方针,我党始终坚持着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这也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

身为新中国的接班人,无论年龄大小,身处什么位置,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身的学习,唯有努力提升自我,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教师先进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6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几年前,学校条件有所改善,张桂梅琢磨着为学生们置办一套裙装校服,耗费了很大精力挑款式、选搭配,生怕眼光跟不上潮流,索性把女教师都叫过来认真商量。

“小姑娘都是爱美的。”她懂女孩子的心思。

华坪女高的裙装校服1995年之前,她的丈夫还在,幸福还在,她也曾是个爱美的姑娘:“那段日子过得是不错,穿紫色的皮鞋,很蓝很蓝的裤子,非常红非常红的衣服,经常舞厅进舞厅出。”

她不喜欢开例会,作为校长的丈夫就“包庇”她溜号……有时跟朋友喝醉了,丈夫就把她背回家,进门的时候珠帘从头上滑落,那是她一颗一颗手编的。张桂梅与丈夫

1995年之后,丈夫的早逝,让她心灰意冷。回到工作单位后,她申请把自己调往偏远山区,希望可以躲起来了此一生。

在陌生的丽江山区,来自异乡的女人本想用超负荷的工作麻痹自己,但很快发现了这里的不同寻常之处。

班里的学生,有的冬天还穿着塑料凉鞋;有的晚上抓一把米放到暖壶里就是第二天的早饭;交书费的家长把一桶钱倒在她的办公桌上,最大的面额是5角,一分、两分地清点出来还不到50块。

家长紧张地望着她:“我就这些了,我有了还会送来。”更荒唐的是,前一天还在上课的女孩子,可能第二天就不见了。因为同时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义务院长,张桂梅发现在被遗弃的孩子中,女婴居多。

一边是忽然消失的女学生,一边是不断被送来的女婴,她迫切地想要进山里看看,“这个地方到底怎么了?”沿着蜿蜒的山路走了将近一天,她终于赶在天黑之前,见到了从班里消失的女孩。

余晖之中,十多岁的女孩呆坐在山头,手里握着镰刀,旁边还放着一个割满草的破箩筐。她望向远处,山的尽头还是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张桂梅问:“为什么不读书?”女孩答:“家里给我订婚了。”张桂梅拿出自己的工资,连夜找到她的父母好言相劝,把女孩领回了课堂。

“能救一个是一个。”

在张桂梅心里,对于大山里的女孩子来说,读书是可以救命的。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

在白眼和唾沫中,她像乞丐一样四处“乞讨”,筹建了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高。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1930年2月4日,顾诵芬出生于江苏苏州。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那时的飞机轰炸声成了顾诵芬儿时印象最深刻的声音。日本飞机频繁在头顶上空盘旋,炸弹爆炸震得家里的玻璃窗都发颤。经历过这样的日子,顾诵芬说:“没有航空的话,我们国家将来还得受人欺负,我以后想造飞机。”就这样,报国的种子在他心里埋下了。

顾诵芬10岁生日时,叔叔顾廷鹏买了架航模飞机送他,他视若珍宝。父亲见他这样喜欢航模,便也买了一架给他。最初的航空梦想,便从小小的航模上诞生。此后,他先后求学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没有制空权的军队就要被动挨打,航空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首战装备、决胜装备。建立独立完整并能与西方列强比肩的航空工业,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1951年,顾诵芬毕业后分配到航空工业局。当年正值_的困难时刻,党中央做出重大决定,国家拿出“60亿斤小米”建设航空工业,航空工业局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这一年,21岁的顾诵芬便将自己的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于1956年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征程。

感动中国人物孙景坤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7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读史使人明智。观看我国过去光辉历史可以激昂我们的热情。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92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移民扶贫情意浓,闽宁合作暖人心,双孢蘑菇致富快,多亏福建扶贫队。”

这首宁夏老百姓自发改编的山歌里所唱的种蘑菇的扶贫专家就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他也是热播的脱贫攻坚剧《山海情》里凌一农教授的原型人物。

而远在6000多公里外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成百上千的当地居民,经常用盛大的仪式,载歌载舞地欢迎着他。

林占熺:看到我去,那是比他亲人回去还要兴高采烈。一叫林老师来了,一叫就整个村非常多人就跑过来。

为什么从宁夏的小县城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村落,这么多普通的老百姓会对他如此感激?因为正是他,解决了全世界资源匮乏地农民种蘑菇的难题。

众所周知,全球绝大多数的食用菌都是用砍下的树木做成菌棒来栽培菌种。要种蘑菇,就得砍树。菌林矛盾一直是世界级的难题。1983年,在福建农学院工作的林占熺,在考察中亲眼见证了很多贫困地区,不仅没有因为种蘑菇致富,反而因为砍树导致土地沙化,进一步加剧了贫穷。

林占熺:用牺牲生态的代价来发展经济,不是贫困地区应该走的路。

他突发奇想,能否用草来取代树木栽培菌类,然而,这在全球都没有先例。在他月工资才46元的年代,他向农学院工程队借了5万块钱来进行各种实验。

林占熺:那个是要豁出去的,说实在压力是非常大,就说借款我这辈子还不清,连小孩子都担心到了他那一辈来还。因为没有任何资料,我们国家3万多种草,有哪几种草是可以用来栽培食用菌的呢?

他采取三级系统法,用配方来筛选,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1986年,林占熺在成千上万种野草中选择的芒萁,真的长出了香菇。

林占熺:第一次看到第一朵香菇长出来的时候,我都兴奋得不得了,我就觉得真是像发现新大陆那样,非常兴奋。

林占熺发明的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的方法就叫做“菌草技术”,也因此他被誉为“世界菌草之父”。

为了壮大科研队伍,20世纪90年代,林占熺把研究生刚毕业的亲弟弟林占华也拉进了菌草队伍,却万万没有想到,弟弟在安溪县指导菌草栽培时遇到锅炉爆炸,不幸身亡。

林占熺:我们村到我这23代,一万多人,第一个研究生,没了。非常悲痛,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把我弟弟没完成的任务,他那一份工作我一起做。

由于常年奔波,有一次他自己也在出差时发生翻车事故。

林占熺:我也以为我会死掉,当时就想,现在就死了?菌草现在就告别了?太早了,我还要做很多事。我们全国为扶贫事业牺牲在岗位上的1800人,1800人啊。

就是带着这样的韧性与决心,林占熺研发的菌草技术在全国31个省推广应用,给数百万户的农牧民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方案。

随着一带一路,中国的菌草走出国门,至今已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在非洲的很多地方,菌草被称为“中国草”。因为这种迅速生长的草,既可以防风固沙,又可以做菌菇培养料,还能为牲畜养殖提供高品质又低价的饲料,真可谓一举三得。

一位巴布亚新几内亚原警察部部长甚至给女儿就取名叫“菌草”。因为这株小小的菌草,凝聚的是不分国籍、不分地域的所有人,对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

巴新东高地省居民 布莱恩·瓦义:很短时间内,你几乎可以每天收割,你不停收割,就不停有钱进账。

种植户 陈镇忠:挣钱挣到有时候会躲起来笑,简直是跟零成本一样。

林教授说,30年前他给自己定的使命就是: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因为这是他的中国梦,也是他的菌草梦。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作文素材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2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6位用户喜欢。

“雪山信使”其美多吉:

翻越雪线邮路30年“我就是邮件的保护神”

穿着一身红色藏族传统服饰,四川省甘孜县邮政分公司长途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盛装出现在“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这是继2005年王顺友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时隔13年,中国邮政第二位登上“感动中国”盛典舞台的员工。

川藏线康定至德格这条险路,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被称为雪线邮路,途中的雀儿山被称为“雄鹰都飞不过去的山”。可其美多吉却已在这条雪线邮路上来回翻越了30年,他更是被乡亲们称为“雪山上的雄鹰”。

在此前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时,其美多吉谈到自己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每年送高考通知书的时候。每年此时,德格县的乡亲们都会从家里跑到邮车的分拣点,一看到绿色的邮车停靠,便会一起围过来。“本来是应该让我们的快递员分拣好再递上门的,但是乡亲们可等不了。”这时候,看着乡亲和孩子们脸上期盼的目光,其美多吉就会感觉这不仅是一份工作,“这真的就是在做善事,也是我做这份工作最幸福的时候。”

30年来走过的雪线邮路是孤独的,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特别是临近春节,别人在家团圆,只有我们开着邮车,离家越来越远。其实,我们心里也盼着团圆啊,但我们的工作不能停下来,邮车必须得走。

颁奖辞:

三十忠诚风与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雀儿山上流动的绿,生命禁区前行的旗,蜿蜒的邮路是雪山的旋律。坚强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

感动中国人物孙景坤先进事迹个人学习心得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2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5位用户喜欢。

1948年1月,新婚仅5天的孙景坤参军入伍,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临走前,他留给妻子一句话:“只有打了胜仗,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斥硝烟与战火的年代,一个人要凭借怎样的信念,依靠多大的勇气,才能选择离开家人,保家卫国,奔赴战场,那一个随时可能灰飞烟灭的地方。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战士孙景坤随部队从海南战场撤回后,集结安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营长劝他回家看看,他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3年仗,咋能不想家?都有家,都想家,我不能回。”

转眼间,竟也过去3年了,3年间孙景坤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战役……我们自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孙景坤也是如此。也许,3年里,他也会在无数个漆黑夜晚,偷偷揣着兜里的照片,抬头望月,想念远方的家人。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孙景坤参加多少次战役已经记不清了,但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是,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守卫上甘岭161高地的战斗。

10月27日,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营长命令,带领9名战士增援161高地。此时在161高地上的战友,已死死驻守了超过12个小时。

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火力密度前所未见,天上飞机轰炸,地上众炮齐发,增援部队想要登上高地补给弹药和兵力,必须冲破敌人10几条道封锁线,简直难如上青天。

当时的孙景坤就想,8批人上去都没上去,全牺牲了,今天中午我能上去吗?“那不管怎么样,当战士的哪能讨价还价?让上咱就必须得上!”破釜沉舟的孙景坤一行人就这样出发了。

孙景坤利用敌人的火力盲区,扛起90斤重的弹药箱,以敌军飞机轰炸升腾起的烟雾做掩护,瞅准机会就带领战士们冲上161高地。当时,高地上只剩几名战士活着了。

副连长支全胜在两寸粗的长长的爆破筒里装满炸药,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看到孙景坤一行人到来,他精神为之一振:“老孙,你来啦!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

孙景坤带领战士们立即投入战斗,敌人疯狂反扑,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孙景坤奋力反击,将一颗颗手榴弹不断掷向敌人,“二百五六十发(颗)吧,离我一米多远的地方,崩死敌人20多个”。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14位用户喜欢。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一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中国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还记得获奖的人分别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刚、坚持助学的丛飞、勇于为国奉献的黄伯云、为人们降服务的李春燕、自强自立的洪战辉、信守的陈健、残疾而不自卑邰丽华、为国鞠躬尽瘁的杨业功、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为国奉献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还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保家卫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杨业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到达了遥远的天堂,但他的事迹与他那光辉英勇的形像将会永远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遗忘,他是中国军人的楷模,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餐,为了工作日夜奔波,为了工作而劳心劳力,他对国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连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记他的工作,惦记着他曾经无私奉献过的国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辉,令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足以令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

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材料心得感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85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94位用户喜欢。

坚持才是王道飞人也差点中途放弃

终于开始了正规的短跑训练,苏炳添的天赋更是一下子体现出来。有一次苏炳添家聚会,苏炳添问表哥蔡健发100米的成绩是多少,蔡健发说11秒多。苏炳添就笑话表哥,“这么慢,我能够跑到11秒以内。”表哥蔡健发根本不信,当即和他打赌,如果苏炳添能够跑进11秒,能够答应苏炳添要求,“要什么就奖励什么。”结果,他们就到附近一个学校测了一把,苏炳添跑出了10秒7,这个速度把当时一旁上课的体育老师都震住了。

不过,真正的体育训练并非那么轻松。苏炳添在2004年代表古镇参加了中山市运动会,被当时中山体校的教练发现,并将苏炳添从乡下中学带到了中山市体校。刚到体校的时候,苏炳添对于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训练并不适合。而且,因为刚到市体校,又没有朋友,苏炳添一个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个人3次从体校跑回家。体校教练发现后,就动员杨永强教练再去苏炳添家里做说客,劝说苏炳添回去。

之后随着成绩越来越好,苏炳添在新学校也开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来。2006年,苏炳添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比赛,暂露头角。于是,苏炳添成为了广东省田径队的一员,真正进入了专业运动员的行列。

即便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苏炳添也一度险些放弃。在田径队成绩中游,苏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绩瓶颈,甚至还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协助他坚持渡过瓶颈期。这才有了后来短跑名将袁国强发掘出苏炳添,一路成就中国速度的故事。

苏炳添励志故事

学习体育两不误

苏炳添不但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即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动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即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水平。在国内,苏炳添面临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即使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感动中国人物邓小岚先进事迹材料(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