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5、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6、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7、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9、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释义:人一辈子要勤奋努力,倘不积极地探索研究,哪会有收获或成就呢?10、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11、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12、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海涅13、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韩愈释义:读书学习勤奋肚子里才有(学问),(读书学习)不勤奋肚子里就是空的(没有学问)14、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关于好学勤奋的谚语:1、人贵有志,学贵有恒。2、人起心发,树起根发。3、熟能生巧,巧能生精。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5、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6、不怕读书难,就怕心不专。7、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8、积学在身,事事好办。9、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10、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11、薄技在身,胜握千金。12、为了求知识,代价虽高也值得。13、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囊萤映雪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学。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手不释卷 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 “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 书入了迷。故事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 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 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 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 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凿壁偷光 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出自《西京杂记》
240位用户关注
158位用户关注
139位用户关注
176位用户关注
120位用户关注
147位用户关注
129位用户关注
129位用户关注
123位用户关注
138位用户关注
41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