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书记调研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09 热度:11

书记调研报告

书记调研报告怎么写

1. 研究背景与目的:阐述调研的背景,如第一书记的职责、政策导向,以及调研的目的,如了解农村实际情况,解决基层问题。

2. 调研方法与范围:说明采用的调研方式,如访谈、问卷调查,以及调研的地域范围,如某县某村。

3. 数据收集与分析:详细描述收集到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经济状况、基础设施等,并进行初步分析。

4. 主要发现:列出调研中发现的关键问题,如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

5.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例子,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和影响。

6. 建议与对策:针对调研结果提出可行的建议,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7. 结果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指出调研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作为第一书记,深入到x县y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实地调研,旨在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本次调研以村民生活、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为重点,通过广泛收集数据和听取民意,我们发现了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尾:

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认识到y村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作为第一书记,我将积极推动各项建议的实施,争取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推动村庄的全面发展。我们也意识到,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努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研究,探索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实现y村的振兴与繁荣。

第一篇 书记调研报告13250字

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要求各项制度也随之日臻完善。为推动这一进程,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9年制定和下发了《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其中将书记员分类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加以明确。目前,在各级检察机关中,书记员在检察业务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面对种种现实,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书记员的管理模式仍存在着诸多弊端,难以适应司法改革现状,亟待变革。本文仅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一、 基层检察院书记员的现状分析

相对于法官、检察官而言,作为同样从事法律实务的书记员却很少被人冠以职业的称谓。在大多人的眼中,书记员只是一个阶段,而非一种职业。在这里,书记员职业化的属性遭到了广泛地漠视。不仅如此,对于在各级检察机关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书记员群体,至今仍未有一套相应的管理办法出台。而关于检察机关书记员工作的法律规定也相当匮乏,仅在《______检察院组织法》第27条第一款中有所提及:“各级人民检察院设书记员若干人;书记员办理案件的记录工作和有关事项。”

针对这一状况,目前大多数检察机关的书记员管理模式均是参照检察官的标准加以规范和执行的。它们的做法基本相同:首先,对书记员实行分散管理,将其放置于批捕、起诉、反贪、渎侦、控申、民行等各业务部门乃至综合部门,并由各部门的负责人管理书记员日常工作和事务;其次,将书记员作为助理检察员、检察员的后备人才库,将其晋升方向明确地指向检察官序列,书记员岗位只不过是进入检察官队伍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从而从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书记员工作的暂时性;再次,检察机关书记员没有自己独立的职务序列,并且书记员职务实行“一刀切”,其队伍内部也没有再划分等级。

而现实中,检察机关书记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案件材料的保管、装订和归档工作,制作并处理各类公文以及在检察员的指导下参与案件的调查取证并对各类证据进行分类保管等。这显然与检察官的工作性质、内容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地总结出一套适合书记员群体的管理体制,将这群体的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而妄想生搬硬套检察官的管理、运作体制便可一劳永逸的态度,也势必会遭遇种种尴尬,凸现一些问题。

二、 目前书记员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承认,原有的检察机关书记员管理、运行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也对检察工作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随着检察工作改革的日益深入,原来旧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如今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

首先,检察官与书记员权责不清、人员布局不合理,影响办案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近几年案件数量的不断上升,各基层检察院办案人员承办案件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原来人员配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检察官与书记员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进行工作则变得愈发困难,角色的错位也就在所难免。有些检察官便不得已要承担部分原本属于书记员工作范畴的事务,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相对浪费。而同时,一些书记员也不得不勉强应付某些自身难以胜任的检察官的工作。这样一来,原本存在于检察官与书记员之间明确的工作划分便朦胧起来,同时两者之间的权责归属也愈发模糊,所以出现了有些起诉部门的检察官只是阅阅卷就出庭,其他一切工作均由书记员代为完成的怪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如此,办理案件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就很难得到保证,而且案件一旦出了纰漏,也很难归责。

其次,检察官与书记员之间缺乏监督制约,不利于司法公正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检察机关内部也同样需要监督。检察官与书记员之间,应当建立一种良好的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检察官作为案件的主要负责人,书记员对其的监督制约应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而在原有模式下,检察官与书记员之间是一种行政命令与被动执行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书记员很难发挥监督制约作用。再加之分散于各业务科室的书记员在相应检察官长期的传、帮、带的作用下,检察官与书记员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私人感情方面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种所谓的 “师徒”关系,这样使得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不同程度地被削弱。而这种依附关系的产生也会使得工作中个人感情的过多掺杂,从而造成执法过程中监督不利,影响司法公正,更有甚者会出现因为某些共同利益而发生违法违纪现象。

再次,书记员工作的积极性难以发挥,队伍的稳定性无法保障

检察机关内部对于书记员的具体职责,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规定。书记员一般跟随检察官办案,听从检察官的指挥,工作内容完全由检察官安排决定,其自身价值难以体现。加之,在当前的体制下,书记员往往将自己的职位视作是担任检察官前'不得已'的过渡,而将目标和晋升的方向锁定在助理检察员、检察员。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检察机关工作,拥有检察官的称号无疑体现了自身较高的法律素质,另一方面,从物质上讲,检察官根据《检察官法》而享有相应的职级、职称待遇,而书记员则没有相应的规范化的职级评定和待遇。所以,造成了书记员难以安于本职工作,思想极不稳定,容易失去钻研工作的动力,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也很难得以提高。现实中,大多数书记员只重视法律业务的学习,为向助理检察员晋升打好基础,而忽视记录、归档等书记员基本素质的训练,难以为检察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所以,虽然理论上大家都清楚书记员工作的重要性,但实际中书记员的工作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书记员们得不到真正独立的、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因而缺乏安定感,无法激起工作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也正是由于传统体制下对书记员工作“暂时性”的根深蒂固的理解,使得这一群体失去了自身应有的活力,并逐渐演变为检察官的“后备人才库”。目前,大多数检察院均是从书记员中选任检察官,此举使得很多刚刚熟悉书记员业务的同志离开了这一岗位。我们应当认识到,书记员工作与检察官工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而从书记员中选择检察官也势必会带来检察官与书记员比例失调的问题,同时也会给书记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和队伍的稳定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显然,传统的书记员管理体制在实践中已捉襟见肘,并很大程度上有碍检察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三、 书记员职业化模式构想

建立适合自身运作的书记员管理体制,不仅需要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同时也需要广征博引,借鉴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国外的书记员管理体制中大多都实行书记员终身制度,不存在向检察官过渡的问题;还有不少国家通过在各级检察院内单独设立由全体书记员而组成的工作部门来构建书记员管理体制,并同时在这一部门设立书记长统管书记员工作。

笔者认为,借鉴这些做法,在我国实行书记员职业化、专业化是适时可行的。对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关于检务人员分类管理的思路,我们可以尝试建立独立的检察书记员序列,考虑到书记员是辅助检察官工作的,书记员最低职级的设立可以低于检察官最低职级一级,并且可以根据书记员职务的特点设立相应的职级:如助理书记员、书记员、副主任书记员、主任书记员、书记长。并实行书记员职务终身制,根据其工作实绩、工龄变化、学历层次等按序晋升,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可以破格提升职级。同时,针对现在书记员分散管理的局面,可以实行书记员统一管理制度。在各级人民检察院内设立书记员办公室,作为书记员的主管部门,其地位与其他内设机构平行。书记员办公室对书记员实行“集中管理和分散使用相结合”的方式。所谓“集中管理”就是,书记员隶属书记员办公室,书记员办公室对书记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考核,统一培训。所谓“分散使用”就是,按照检察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结合书记员岗位设置,把书记员分为若干小组分配到各业务科室协助检察官做好各项法律辅助性工作。如此以来,不仅保持了传统体制下的优势,即书记员仍遍布于各科室从事业务工作,保证检察工作的方便、快捷、高效。同时,也摒弃了原有模式下的弊端,书记员只对书记长负责,而无需依附于检察官,书记员同检察官的工作关系从以往的上下级隶属关系转变为辅助性合作关系。

当然,建立高效、良好的运作管理体制,也必须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加以保障。否则,书记员职业化进程也只能流于形式。

首先,应当积极推进书记员队伍的合理化建设。针对现有书记员过少的情况,对书记员队伍进行适当地扩大,使书记员能够胜任繁重的工作,并保证工作质量。以往检察机关在招收书记员的时候,常会有意无意地把这些人当作未来的检察官加以培养,因此进人的标准相对较高,如现在招收的一般都是政法类院校大学毕业生。这样做,固然能使检察机关吸纳到人才,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人才的'高消费'。因为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让这些人固于书记员的职位,显然不切实际。因此,笔者认为,书记员的任用工作应该实行不同的标准:一方面,设置少数的书记员职位,将其定位于向检察官过渡的职位性质,这些职位可从高校优秀人才中选拔;另一方面,将更多的书记员职位固定,按书记员工作的特点,从大中专院校或者社会上进行招聘,以期达到稳定书记员队伍基数的效果。因为对这部分人来说,检察官的职务为他们所难以胜任,因此他们也就能比较安心地从事书记员工作。而事实上,书记员也只有静下心来,才谈的上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

因此,合理地设置书记员的职务,正确地规划其发展方向是实现书记员职业化的关键环节。 同时,书记员的待遇也必须形成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体系。笔者设想,可以根据书记员的不同等级设置相应的行政级别,依据行政级别区分待遇标准。比如,在基层检察院设置最高到副处级(或正科级)的书记员,享受与级别相当的待遇,使大家意识到,书记员并不低人一等,书记员的职位前途光明,值得为之勤恳敬业,努力奋斗。同时,自副处级以下依次设立相应的级别享受相应的待遇,使书记员也能形成自己的晋升规划,从而令书记员这一岗位变得富有吸引力。另外,还可设立书记员工作的具体考核标准,制定相应的奖金、补助标准及提升职级的方法等,使书记员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激发自己的工作潜力,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作为公选干部,组织上把我们放到最基层,是想让我们在最基层锻炼,带动老百姓脱贫治富,要带领老百姓治富,就必须对村里的情况作最全面的了解,这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下面把我在营盘村几个月以来的调查写报告如下:

一、营盘村基本情况简介

1、营盘村地处赫章县威奢乡东北郊,四面环山,气候宜人,山上以灌木林为主,比较适合发展生态畜牧业,全村有5个村小组,〈分别是、还岩组、伐木组、野猫洞组、吴家麻塘组、黄河组〉173户,共741人;总面积1.2万亩,耕地1630亩,退耕还林888.54亩,荒山草破3881.46亩,灌木林7000亩,现有党员22人,预备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享受低保253人,上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上年人均年纯收入860元,五个组中还有两个组没有通公路,是黄河组和吴家麻塘组,尤其是黄河组的条件最差,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通公路,就是连人走的路也是相当的困难,到处是陡峭的山壁,荆棘从生,吃的东西都是靠人背马驼。

3、营盘村的村支两委团结合作,办事情积极认真,谋发展思发展的愿望强烈,营盘村的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思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心切。可是村班子的文化素质不高,老支书有牌力,在老百姓心中有威望,但是只能勉强写得自己的名,在做起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村班子的后备人选青黄不接,有知识有文化的不愿意在家干村干部,在家想干村干部的素质又不高,大部分老百姓的文化素质较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3、XX年年,在县草地中心和黔峰公司的规划下,我村向着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经营种草养羊项目,按照一户购20只基础母羊,一只种公羊,种20亩优质牧草,修30平方圈舍的要求去发展,实际到现在为止,营盘村共发展54户养羊农户,其中连建的23户,散建的31户,已签合同的45户,有基础母羊1050只,存栏羊只1600只,公羊50只,09年种草281亩,其中XX年实际所需资金513600元,其中圈舍建设所需资金108600元,购羊所需资金405000元,所有资金已在10年12月份全部兑现完毕,培养养殖大户五户,伐木组的甘祖德现有羊只60只,朱绍林现有50只,黄河组张守义现有羊只76只,野猫洞袁才富现有羊只45只,还岩组李绍学现有羊只42只,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一个,有26户养羊农户参加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正在摸索中完善各种制度,逐步正常运行。有专门的畜牧兽医员一名,整个项目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的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

1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掌握的科学种养的技术很少,尤其是在种草养羊上,还是靠传统的饲养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极个别农户的羊只管理不规范,发展缓慢。

2、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这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重点问题,从中营坪子到—还岩—发木—二台坡的公路狭窄且坑凹不平,邹家地到野猫洞的通组公路只有拖拉机勉强能通过,要是下雨的话,任何车辆都不能通过。

3、村民们对自己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缺乏认识,民主意识不强。表面上他们都觉得作为农民不需要什么权利,只要吃饱就行了。这是农民本质的弱点,“小富即安”的求稳心理, “等、靠、要”的思想,浓厚的乡土观念,狭隘自私软弱愚昧的小农思想的集中表现。

4、没有一个规范的村办公场所和兽医室,现在的村办公室是借学校的教室来用,随着养羊农户和羊只的不断增加,养羊农户迫切需要修建一个村兽医室和配备一至二名医疗技术高的兽医员。

5、村容不够整洁。虽然我们常期要求村民应保持村容整洁,但积习难改,大家对家居卫生不是很注意。

四、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设想

1加强对村支部的建设、提高村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

以建设五个好支部为目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决策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风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培养党员带头制富。加大对养羊农户的培训,可以通过培训班,会议,远程教育,派人出去考察等方式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素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大力发展高产马铃薯的种植,发展优质黑山羊是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做强生态畜牧业产业,力争在3年之内发展养羊农户100户,培养养殖大户30户以上,在全村培养示范大户,带动其他养羊户的发展,完善合作社的各种制度,使之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5年后人均年纯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两翻。

2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要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以充分发挥当地农村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积极争取协调各种资金,力争在3年内解决黄河组,野猫洞组,吴家麻塘组危房改造,2年内修通黄河组和吴家麻塘组的通组公路,维修好从中营坪子到—还岩—伐木—二台坡的公路,修建一栋完善的村办公室,兽医室,逐步争取资金修建村卫生室,村文化娱乐室,图书室和优质黑山羊交易场所等。

3、村班子建设

制定一套村班子的工作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村班子的工作,两年内培养一套素质高,团结,务实,能干事的村班子队伍,调整充实村班子的后备人选,保持村班子后备人选长期在5名以上,把那些有知识,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及时选入到村班子的后备人选中来,尤其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养羊大户可以吸收到村班子队伍中来,让村班子人选后继有人。

4、加强农村民主建设

用民主权利来诱导那些消极参与的农民,进行各项能力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努力推进农村的民主建设。

⑴重大事项由民主张。抓住落实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制度这个关键,依法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作用,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对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等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让村民作主,落实多数人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增强重大事务决策透明性、民主性和科学性,调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让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⑵重要事务由民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____和战斗堡垒作用,发动群众讨论制订《村规民约》,建立决策事项预告征询、民主议事协商等制度,开展“民主听证会”、“民情分析会”、“村民议事日”活动,积极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的作用,对村集体资产经营、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理等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村级事务和公共利益交给群众管理,

⑶主要建设由民支撑。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珍惜民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兴修学校、道路、电力、自来水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设施建设,人财物的投入主要依靠群众,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克服“怨天尤人”和等、靠、要的单纯依赖思想,以及无所作为、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主动出资、出物、出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减轻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党委政府能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⑷村务活动由民监督。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完善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推行村级党务公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村级财务使用管理等群众关注的事项,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并有效履行监督权,这既增强了党员群众发挥作用的主动性,既促进干部办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又能使村级组织借助外部力量的监督,克服“暗箱操作”、“随意操作”、“无时限操作”等弊端,更好地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⑸工作成效由民评定。建立健全村干部民主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每年组织一次村干部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党员和村民代表据此对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村干部考核档次由上级定的做法,扭转了村干部 “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工作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使村干部对自己要求更高,为村里想得更多,为村民办事也更多了。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取更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当是农村及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农村及农业经济活动的需求增长与自然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相适应,形成人与自然共同生息与协调发展关系。营盘村应该注重农户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其次要实现人与人和谐。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基础上必然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就使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矛盾加剧,成为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大矛盾。因此,人与人应该和谐发展,不仅要代内相和谐,而且要代际相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一代更比一代和谐。

营盘村关键要处理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带来的耕地逐步减少与草地增多,羊只迅速发展后的销售矛盾,养羊农户和非养羊农户与外出务工人员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民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关于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机关下派)模式的透视与思考村党组织书记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村党组织发挥____作用的关键。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中组部曾出台系列文件,对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责任监督、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各项工作机制,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__县探索试行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机关下派)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是村级组织的换届之年,换届前对这一模式进行认真分析,开展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对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经过前期摸排,我们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_个行政村作为样本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访谈等形式展开走访和调研。此次调研,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共设计两种问卷:一是针对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村党组织书记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本人基本情况、任职村基本情况、村干部职能状况等。二是针对群众的调查问卷,问卷中设计了一组“如何看待村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或由机关下派”的基本问题,以此了解和掌握具体状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据统计,__个行政村书记中,跨村书记__人,下派书记__人,大学生村官书记__人。均为男性,年龄最小的__岁,最大的__岁,学历最低是初中,最高为本科。被调查者包括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共计__人,其中党员干部占__%,群众代表占__%。共发放问卷___份,回收__份,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原因分析

据统计,调研的__个村中有___%的村是因为在本村没有找到适合的村党组织书记人选,才采用跨村任职或机关下派的方式。通过调研发现,探索运用这种方式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团结不足的因素。一个基层组织,兴于团结,衰于离心。调查中我们发现,个别基层党组织、少数党员各行其是,搞“窝里斗”、“闹不团结”。有的把团结庸俗化,搞拉帮结派,以致心不能往一处想、劲不能往一处使,不能团结一心向前看,整个班子看起来浑浑噩噩,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大事小事都由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加之工作中受家族势力影响,使得不少村书记任职时间较短。

二是能力欠缺的因素。古有“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的古训,今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说法。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大多数在四十多岁,文化水平偏低,自身本领不强。有的村书记工作不细致,漫不经心、随意为之,对待百姓颐指气使,对该办的事情办不好,对不能办的事情又不懈解释,进而失去了群众的信任,甚至与群众产生了对立。

三是人才匮乏的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或者经商,优秀人才流向城镇和企业,村级党组织吸纳人才的难度增大,党员队伍新鲜血液普遍不足,能力素质难以保证。部分村党员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出现党员队伍“断层”、建设新农村主力“失血”的局面。

四是情绪不稳的因素。当前,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较高的工作标准,很多村党组织书记承受着巨大的考核压力。加之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差、养老、医疗方面的保障不足、人文关怀缺失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党组织书记责任心减弱,宗旨意识弱化,工作激情减退,也导致很多有能力的人不愿意从事基层管理工作。

三、实践成效

调查中发现,跨村任职或机关下派模式的制度设计,可以有效规避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跨村(下派)书记努力工作,不仅有效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质量。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或由机关下派的做法拓宽了选人视野,做到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调研中,镇组织委员纷纷表示:实行下派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村里缺人,党员年龄偏大,选人范围过窄,难以找出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书记人选。这样的选派方式,缓解了一时之需。再则,跨村任职或机关下派的村党组织书记,都是经过组织多次考察,政治文化素质比较高,纪律约束性较强,能够较好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是有利于促进村级发展稳定。首先,有助于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增强现任村干部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党组织书记能够主动走访班子成员,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在处理问题时没有私心,能够“一碗水端平”,易于赢得班子成员的信任,促进班子内部团结。同时,打破了村班子原有的桎梏,使那些不想干事、马虎干事的村干部有了危机感。其次,有助于维护村级稳定和带领群众致富。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党组织书记能够积极调研走访群众,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生活难题;能够排开阻力,排除干扰,在处理问题时能够摆脱人情利益的牵绊,更加公平、公正,从而赢得村民的信服。

三是有利于增强自身能力素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村党组织书记到任后,能够积极帮助群众协调资金铺路架桥,带头搞养殖,做项目等等。尤其是解决好涉农利益、房屋拆迁、村村通工程等历史遗留问题,村里的各项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同时,他们能够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破难题,广泛采纳群众意见,与村民零距离接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村里也由以前的“怨声一片”变成了“呼声一片”。 跨村书记们普遍认为,在攻坚克难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四、拓展与完善

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和由机关下派,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种有益探索。但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党员群众有消极心理和不信任的态度,使得工作开展难度加大,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有些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书记认为自己只是临时性的,在开展工作时很难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还有部分村党书记上下班来回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质量等。因此,需要基层党委着力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做好“选、育、管、引”工作,提升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和能力,适应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消除“排外情绪”。在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所任职村的村情与民情。镇党委要充分利用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向试行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村级班子成员、党员、群众和有一定威望的离任村干部加大工作宣传,认真做好班子成员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模式的重要意义,努力帮助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村书记赢得任职村内党员和群众的支持,努力为他们创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要科学择优选人,确保“以岗定人”。一是分析村情择人选。镇党委要组织人员对试点村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村务情况、发展思路和规划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掌握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村党组织书记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本着“以岗定人、就近择优,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工作经验丰富、敢于创新、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和带领群众发展能力强的人员确定为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后备人选。二是规范程序定人选。对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后备人选在“德、能、勤、绩、廉”方面进行考察,确定初步任职人选,经镇党委研究确定后进行任前公示,无异议后报上级备案,方可使用。

三要注重关爱激励,确保“人尽其才”。要保障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村党组织书记的报酬待遇,除享受村干部正常待遇外,镇党委、政府还应当给予他们适当的交通、电话等补贴,实现经济待遇有保障。要加强政治激励,在评先评优方面,予以优先推荐考虑。加大工作支持力度,镇主要领导可以与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一对一”结对帮带,定期走访了解其思想动态,帮助指导其开展工作。同时,适度倾斜有关优惠政策,优先帮助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村党组织书记解决工作难题,切实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确保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村党组织书记进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相应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主旨的“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要求和“五年扶贫攻坚”计划。为了切实做好我县“__”扶贫工作,争做全市乃至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排头兵,日前我与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县委办公室、民政局与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人,先后来到__乡__村、__镇__村以及产业扶贫基地——江西虹一生态农业开发公司与县丰海种养专业合作社、__村贫困对象——项水对、项墩富与项恭寿各自家中,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讨论与交流谈心等相应形式,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__”期间,我县有10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10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大中型水库移民9439人。从XX年起,广丰被列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由江西中烟工业公司连续八年、每年定点扶持1000万元,省财政连续七年、每年安排产业扶持资金1000万元。四年间,我县先后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5898万元,18400个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9439个移民对象直接受益,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

一是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总体要求,着重抓好了10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和10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年度扶贫开发项目95个。

二是扎实推进深山区搬迁移民扶贫进城进园集中安置工作。截止到XX年4月底,条铺林场5栋104户6240平方米安置房已经交付使用,入住移民52户;县城安置点的“梦想家园”已建成2栋112户11700平方米安置房,其余9栋52700平方米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全部竣工。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平台,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助推我县形成以山羊、鱼、猪为主导的养殖产业和以马家柚、油茶、茶叶、毛竹、杨梅、芋头、花卉培育为主导的种植产业。全县1228户贫困家庭因此每年户均增收XX元以上。

四是严格执行国家水库移民扶持政策,移民后期扶持管理规范、有序。及时、足额发放移民直补资金,精心组织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经济发展与应急补助项目272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县农村贫困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边远山区贫困情况甚至较为严重。至XX年底,按照国家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扶贫标准,全县有贫困人口23541人,贫困发生率3.1%

一是年度扶贫资金总量偏少,扶贫覆盖面有限;

二是作为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地紧张与融资难较为突出;

三是贫困村大都缺乏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

四是贫困村受制于互联网覆盖面狭小、致富信息闭塞;

五是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市、县有关单位用心与用力不平衡;

六是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没有合适的着力点。

(三)应对措施

我们要切实加强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从宏观上看,_____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省委强卫书记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要求,深入贯彻落实_____“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指示,以“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的志气和勇气,兴起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新高潮,早日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从微观上看,我县综合经济实力虽然位居全市排头兵、全省前列,但税源结构不平衡,可用财力有限;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还很多;人口总量大,贫困与相对贫困人口仍然占据一定比例。XX年,广丰被列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正好为我县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精准扶贫工作大格局。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由县里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将县红十会、慈善总会、“光彩”工程、团县委、妇联、残联纳入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出台工作规划与奖惩制度,进行常态督查、考核。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委、政府分别履行主体责任和主管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强化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职能,将其改建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五个精准”,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__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帮扶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硬任务,全力推进“五个精准”,大力实施产业、搬迁、教育、就业、保障、金融六大扶贫工程,确保到2024年全面实现扶贫对象人口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注重精准摸底。对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准确掌握贫困家庭人员结构、住房、生产资源、经济来源、生活环境等情况,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明确告诉贫困对象,享受政策红利,只能借助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干部帮扶等途径,通过劳动或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实现。

二是推进精准管理。加快数据搜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扶贫信息化管理网络,做到可检、可视、可督查。做到“__”扶贫开发规划与国家级科技农业示范区规划有机对接,借助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台,化解贫困村龙头企业融资与用地难问题。

三是做到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管”的转变,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行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扶贫。发挥产业扶贫资金杠杆作用,扶持果茶蔬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加贫困对象就业,促进贫困对象增收,体现扶贫开发政策红利特惠制与普惠制相统一。根据省里规定与我县实际,在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四是实行精准帮扶。要继续实行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确保帮扶全覆盖。采取“321”的方式,即县处级干部包3户、科级干部包2户、一般干部包1户,在错开帮扶时间的基础上,做到户随岗设、岗变户转,不脱贫不脱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和鼓励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做到公开透明,努力构建单位、干部、社会“三位一体”抓帮扶的大格局。

五是强化精准督查。坚持把帮扶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扶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第二篇 2024最新书记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3750字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中共__区委、__区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区发〔2024〕5号)文件精神,我镇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后组织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集中下基层座谈调研,深入村组开展民情调查,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积极调研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方法,初步摸清了沙石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沙石镇位于__区南部,北与水南镇隔江相望,东北与沙河镇相连,南与赣县王母渡镇、大埠乡接壤,西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金岭街道办事处、潭东镇相邻。总面积136.2平方千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辖沙石、南田、吉埠、楼梯、霞峰、双桥、新圩、埠上、东风、龙埠、龙岗、火燃、新建、石角、峰山、甘霖、王田、下茹等18个行政村和吉泰社区、沙石2个居委会,237个村民小组,28个居民小组,总户数9396户,总人口37822人,常住人口约6万。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生活条件差。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4个小时以上。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缺乏发展技能。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计划、缺技术、缺能力从而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贫困户大多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并且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频发的自然灾害,并且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部分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乡镇圩上,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所在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20000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而且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另外多数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旦遇到家庭中有人住院或慢性病,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三、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

(三)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分布广,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一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向城区转移就业,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二是贫困人口素质较低,扶持难度大。全镇85%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是初中以下文化,导致发展无门路、生产无技术、外出务工难,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识别到人,但在识别过程中由于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来开展。

(一)做好群众申报工作,确定帮扶依据。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理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二)强化评议手段,实施分类管理。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利用从低到高的倒序排法,从而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农户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沙石镇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共同研究发展致富之路。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刚脱贫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把握政策界限,有效识别分类。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年均纯收入为2736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刚性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四)注重评议张榜公示,确保精准识别。在群众代表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群众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群众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落实帮扶方式,全面推进“六个到村到户”。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区派18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按照321结对帮扶原则,结对帮扶我镇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沙石镇和18个村的工作方案。其中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

(六)实施计划分步,保障工作成效。针对沙石镇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全镇2409人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村每户都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

第三篇 2024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700字

根据市第一书记工作安排,由__县第一书记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2024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24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__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__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__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__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__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24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第四篇 农村支部书记调研报告5300字

自第三轮第一书记工作启动以来,全州107个重点移民村整合到位各部门资金50434.75万元(规划资金31633万元),完成两年规划资金总额的159%,完成项目1606个。群众普遍反映,选派的第一书记事业心和责任心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移民库区和谐稳定明显改善,移民村出现了大发展、大变样。

一、主要成效

(一)基层基础加强夯实,发展活力不断提升。第一书记把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根本点,建制度、强班子、抓队伍。

移民村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结合村“两委”换届,调整重点移民村班子成员210名、村支书33名、村主任45人,班子平均年龄下降3岁,初中以上文化占90%,村干部年龄和素质结构明显优化。两年来,重点移民村发展预备党员13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1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44人。保靖县比耳镇兴隆村原班子成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村支书74岁,由于宗族势力影响,班子长期难以调整,一度处于软弱涣散状态。第一书记陈贵通过半年时间逐户走访,掌握了群众“中意人选”后,发动党员,统一思想,一举完成换届。新一届班子平均年龄下降33岁,全部初中以上文化,新支书是大学文化,带领村民发展的意愿强烈,干劲十足。

移民村阵地建设不断完善。按照“十有”标准,第一书记全面加强重点移民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配合新建组织活动中心34个,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龙山县湾塘乡玉河村第一书记李金平筹集资金50多万元,把村部办成村 “政治活动中心”“经济服务链条”“文化活动舞台”和“教育培训基地”。

移民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第三轮第一书记在推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上狠下功夫,充分调动干部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将农村的各项工作都纳入到“网”中,把党员干部的责任定在“格”上,使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等工作落脚生根,提升了基层组织战斗力。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改观。

第一书记入村后,团结带领村干部和广大党员,从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电路等困难入手,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1113项,完成投资4.3亿元。新(整)修公路472.555公里,新修饮水工程163处,107个村全部完成电网改造,完成避险搬迁3955户15585人,修建码头68个,整修堤坝2.74公里、山塘28口,移民用上了安全电,喝上了放心水,住上了安居房,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吉首市双塘镇坨丰村来达树组多年来没有通电,第一书记刘海生多方努力汇报,让村民用上了电,村民向他赠送了“人民公仆”锦旗。

为努力把移民村建设成为“布局合理、村容整洁、景观协调、山清水秀”的美丽村庄,第一书记广泛宣传发动,主动带领群众参加环境卫生整治,引导群众树立生态家庭意识。原来村里牛屎遍地、蚊子成堆、臭水乱流的脏乱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据统计,在州委、州政府推行城乡同建同治工作之初,因工作不到位,同建同治工作被动,有33个重点移民村被州、县市督查组通报批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后,把城乡同建同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强力推进,先后投入环境整治资金679.89万元,哪里最脏最乱,哪里就有第一书记的身影。永顺县两岔乡河边村村民评价第一书记杨忆宏说:“多年没见到上面派下来的干部脱了鞋袜跳进阴沟挖垃圾,在他的带动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搞好卫生!”两年多来,全州重点移民村同建同治工作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明显变化,不仅没有一个村在州、县市督查中被通报批评,龙山县要坝乡万家棚村等43个重点移民村先后被通报表扬。

(三)产业发展逐步拓宽,脱贫步伐不断加快。

第一书记坚持把兴产业作为移民村加快脱贫的根本途径和首要任务,同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深入分析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条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群众致富项目,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引进先进开发模式,帮助移民村提高自我造血功能。

两年来,落实到位产业发展资金4122.75万元,107个重点移民村形成了以柑桔、茶业、烟叶、百合等为主的种植业10万亩,建成水产总量达2万吨的水产养殖基地7个,2万多移民从事以农产品加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带动重点移民村人均年收入增长10%以上,远超未选派第一书记的村。花垣县折腊村成功引进湖南湘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350万资金,建立500亩吴茱萸、黄姜、菊花等8种药材基地,库区群众通过土地租赁、参与药材培育和管理等形式,人均年纯收入增加1万余元。

第一书记深入推行库区青年移民科技创业“启航行动”,移民村投入600万元以上支持200名青年移民开展创业活动,拓宽产业建设科技含量。保靖县拔茅村借助省科技特派员戴振炎教授的水产养殖技术优势,新增网箱150余口,走科技产业发家致富的路子。

第一书记大胆探索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红色股份集体经济等方式,切实解决村级组织经济无实力、发展无能力、服务无财力的问题。花垣县扛掰村成立恒鑫土地专业合作社,入社村民100多户,流转土地800多亩,每年仅土地流转资金就达40多万元。永顺县15个重点移民村实现村级集体收入全覆盖:3个村在县中心市场购买了门面,每个门面一年出租2万元左右;12个村整合移民局资金200万元,在芙蓉镇繁华地段集中购买了“农副产品销售窗口”。

(四)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群众实惠不断增多。

第一书记坚持带领村支两委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组织群众踊跃参加新农保、新农合,深入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移民村教育、医疗卫生、文体事业等得到全面发展。两年来,重点移民村累计投入社会事业建设资金2769.88万元,新建和改造学校26所,新建村卫生室41个,新建组织活动中心34个,新增农村低保对象2851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6%以上,组织广场舞队伍21个。吉首市河溪镇渔溪村第一书记张明军针对25名学龄儿童读书不便的问题,多方争取资金9.6万元,恢复了村小教学正常开展。

(五)库区稳定有效保障,和谐建设不断推进。

第一书记到任后,扎实推进村级各项民主制度建设,规范推行了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让移民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针对重点移民村社会治理的难题,第一书记始终牢记“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从源头上了解移民信访的原因,有效地化解了移民村的问题矛盾旧帐,也大大减少了新问题矛盾的发生,据统计,两年多来,第一书记选派村化解各类矛盾1486起,重点移民村实现了到省进京“零上访”,赴州上访也明显下降。龙山县小坪村第一书记田雯发挥自身在司法部门工作的优势,利用自身所长,成功化解湾塘电站黑名单假户口骗取移民款案、湾塘电站开闸泄洪淹没百合经济损失案等6件信访积案,特别是解决了黄万明1989年从湾塘乡迁至常德汉寿大南湖乡,1996年私自返迁龙山,为解决生产资料、宅基地、生存生活等长达19年的上访案,田雯以真情换真心赢得了群众支持。

二、工作启示与思考

(一)选派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是“全州同步小康”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库区移民扶持政策,移民村第一书记是宣传员、讲解员和组织者,为这些政策的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州正进入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的关键时期。全州__—2024年扶贫开发1200个重点村中,移民村占309个,278个移民村没有安排驻村工作队进驻。

移民村过来为我州乃至全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作出了特殊重要贡献,但发展仍然滞后,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低。没有移民村的科学发展,就没有全州的科学发展;没有移民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州的小康。未来6年,在移民村发展规划落实、扶贫对象脱贫、项目争取和实施等方面,迫切需要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来抓落实。通过选派干部将一些新理念新思路带到基层贫困移民村,能够有效改变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陈旧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凭借选派干部在原单位的工作经验和资源,加上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定能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治村理政水平上有新举措,进而为全州2024年与全国同步小康做出贡献。

(二)选派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是“干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到基层锻炼、从一线选拔”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__指出,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选派的第一书记深入农村、融入农村,确保了情况在一线了解、责任在一线落实、感情在一线融合、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选派干部在基层农村这个大舞台磨练党性、改进作风、提升境界、增长才干。龙山县大板村第一书记田开旺说:“在机关时我对‘三制一卡’、‘五个基本’等概念都不清楚,现在不仅十分熟悉,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抓好党建。”

(三)选派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是“预防信访反弹”的重要保障。

在早期水库修建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存在“重工程轻移民”的倾向,我州已建水库遗留问题较多,解决移民信访问题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现阶段,居住在滑坡体、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和水上漂泊的特困移民,面临着二次搬迁,矛盾隐患一触即发。随着落水洞电站、大兴寨水库等新上水库的建设,又将有大批移民离开故土,开辟新的生活,由于水库移民搬迁具有非自愿的强制性特征,导致了移民心理出现“大坝不倒、问题不了”的心态,使移民信访具有长期性。在移民没有真正富起来之前,信访问题会反反复复,不歇不停。从龙山县小坪村第一书记田雯的例子可以看出,第一书记发挥部门工作的优势解决信访问题的效果十分明显。

(四)选派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是“群众得到实惠”的重要举措。

选派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工作,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赢得广大移民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好口碑,就是因为第一书记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移民村当家乡,把移民当家人,为移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第一书记用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和真心为民的情怀,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龙山县万家棚村第一书记肖海滨,全村村民都非常熟悉他,连村里的盲人远远听到他的声音都会打招呼:“肖书记,你来啦!”。

(五)选派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是 “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实践。

第一书记制度按照“经济部门派经济穷村、党政部门派班子差村、产业部门派产业弱村、政法部门派治安乱村”的原则选派干部,确保了“人岗相适、发挥特长、人尽其才”,实现了“因村选人”的精准。在驻村过程中,以识别对象、结对帮扶、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教育培训、民生服务等为抓手,精确瞄准,精准发力,重点施策,确保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选派工作整合了各部门资源,明确县市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选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研究选派工作,切实帮助选派村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按照“综合配套、整体推进、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三、建议

(一)继续实施移民村第一书记选派制度。

从三轮选派来看,移民群众对第一书记认可度高,对有行业优势并具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第一书记需求大,重点移民村发展也需要第一书记制度的支持,建议把向重点移民村选派第一书记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坚持下去。

(二)推进第一书记制度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没有列为__—2024年全州扶贫开发重点村的重点移民村,继续从机关优秀后备干部中选拔第一书记(暂不考虑乡镇干部),年龄45岁以下,任期为两轮六年,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补充,与精准扶贫同要求同管理同考核同验收。

(三)完善第一书记考核管理。

第一书记考核与干部年终考核挂钩,实行县市考核,州级督促、检查、指导,捆绑县市考核责任,加大乡镇考核权重,并与派出单位的年终考核挂钩,在考核内容中捆绑产业项目占比和稳定工作责任。对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中途换人制度。重视第一书记考核成果的运用,把对第一书记考核的成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

(四)坚持第一书记待遇不变。

加大第一书记提拔使用力度,县直机关和乡镇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第一书记,优先考虑安排。对第一书记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不变,财政部门为每村每年解决1万元工作经费,移民部门为每村每年解决1万元培训经费。此外,以每月22天的工作日计算,确保每天50元工作经费。

(五)确保第一书记取得实效。

考虑到重点移民村的特殊性,建议继续由组织部门牵头,组织移民开发、扶贫开发等部门,指导帮助重点移民村制订精准扶贫六年规划,实行六年连续扶持,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移发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其中移民项目每村每年不低于30万元,扶贫开发、财政、水利、交通、农业、电力等部门根据移民村实际,给予项目资金支持,专项用于重点移民村的精准扶贫项目建设。

第五篇 2024党委书记工作调研报告1300字

根据市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__镇__村担任第一书记。4月15日到村里报到后,我采取走访农户、实地察看、召开村班子座谈会、民情分析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村里老党员老干部,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庄概况

__村位于__镇西北部,全村共计600余户,1800多人;全村共有耕地2000余亩,人均1亩多。该村副业经济不发达,主要靠种植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群众致富办法较少,年轻村民在外打工者居多。

二、村的经济社会状况

由于村里没有经营性集体收入,日常开支主要靠卖宅基地和墓地等筹集,属于不可持续发展,村里群众致富办法较少,个别农户种植苹果、桃子等经济作物,大部分年轻村民在外务工者较多。

三、基层组织情况

在组织建设方面,该村支部没有正常开展工作,属于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该村现有党员31名,平均年龄51岁;但是,党员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以老年的居多,年轻党员数偏少。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来。村委有3人,在村民中有一定威信,工作力度较大,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

1、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村里已铺水泥公路3000余米,尤其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我村对部分道路进行修缮,对村内排房进行规划,改观村容村貌,大大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

2、计划生育、治安及信访稳定工作稳步推进。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正在群众中逐步形成。村级治安较好,近年来,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

3、以人为本,弱势群体倍受关注。该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基本上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五、关于__村建设、发展的几点想法

1、重点支持发展种植业,强化品牌建设。在目前状况下,利用果树栽植的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但目前存在着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加快品牌建设,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效应,让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2、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3、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由于村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相当一部分土地没有充分利用,即使耕种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下一步我们将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每年定期将流转租金及时拨付村民,这样既让土地限能的发挥了效益,也让百姓增加了收入。

4、利用远程教育对党员进行培训,掌握致富方法。充分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第六篇 甘肃省关于对乡镇党委书记实施重点管理的调研报告4950字

据全省组织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部领导的要求,干部二处组织2个调研组,集中10天左右时间,到兰州、白银、武威、天水4个市和七里河、景泰、张家川、民勤等10个县区及6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察看、发放统计表等方式,就如何对乡镇党委书记实施重点管理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目前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的基本情况,听取了基层干部对实施重点管理的建议,提出了下一步实施重点管理的初步意见。

一、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现状及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县(市、区)党委高度重视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在选拔配备、教育培训、监督管理、考核激励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乡镇党委书记整体素质比较高,普遍认真履行职责,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具体的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努力。总体上看,县(市、区)党委对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的管理是比较有效的,乡镇党委书记这支队伍能力素质与承担的职责任务也是基本相适应的。按照实施重点管理的要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相比,在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调整过于频繁。__年换届以来,全省调整了党委书记的乡镇878个,乡镇党委书记共调整1009人次,调整面达71.4%(调整面最大的市州达100%,最小的市州为52%),有131个乡镇党委书记岗位在届内调整了2次。乡镇党委书记频繁调整,既影响了领导干部任期制的严肃性,也助长了一些乡镇党委书记的浮躁心态,不能静下心来、扎根基层、踏实工作,而是热衷于搞一些短期行为的“形象工程”,正如有的基层干部群众说“一些乡镇党委书记到任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理清工作思路,第三年就已经等待换岗提拔”。

二是培训缺乏实效性。这些年,市、县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培训高度重视,每年都有计划地组织若干班次进行培训,在提升乡镇党委书记队伍能力素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部分乡镇党委书记也是认可的,但也有一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反映,现在脱产参加一次培训真不容易,有时感到培训内容有些虚,与自己的工作有些远,与农村实际贴得还不够紧。在内容上,谋划农村经济发展、开展群众工作、处理突发事件等内容的分量还不够,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教方法、教经验的培训相对比较少;在方式上,互动式、体验式、启发式教学在培训中运用不够。

三是考核缺乏针对性。县(市、区)每年都定期组织年度考核,总体上看,考核的效果和作用是好的,但也存在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有的县(市、区)没有制订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乡镇与县(市、区)直部门单位考核“一锅煮”;有的虽然制定了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但在指标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乡镇的差异性。由此,导致考核结果不能够准确反映基层真实工作情况。

四是激励措施比较单一。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的难度、压力相对比较大,但激励保障措施相对比较少。在生活待遇方面,大部分乡镇党委书记长年高强度、满负荷工作,定期体检、休假制度落实不够到位;有的长年吃住在乡镇,家中的许多实际困难难以克服。在政治待遇方面,乡镇党委书记的进一步使用缺少鼓励性政策,大部分地方的激励政策仅体现在安排到好一点的县(市、区)直部门工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日常管理比较薄弱。县(市、区)党委在乡镇党委书记的选拔上都很重视,反复比较,精挑细选。但在配备到位后,对如何加强日常管理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平时工作上讲要求、压任务的多,而对干部日常的思想工作动态、乡镇领导班子运行关注得比较少。有的县(市、区)领导把对乡镇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等同于工作管理,一些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平时考核等日常管理的制度,落实还不够到位。

二、县乡干部对乡镇党委书记实施重点管理的认识和建议

调研过程中,县乡干部围绕如何对乡镇党委书记实施重点管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谈了认识和许多好的建议,比较集中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对乡镇党委书记实施重点管理非常必要。大家普遍感到,乡镇党委书记“官不大、权力很大,位不高、责任很重”,乡镇工作的好与坏关键在党委书记。如果乡镇党委书记配备管理不到位或者不够好,就会直接影响乡镇的各项工作,影响农村的发展稳定,影响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对乡镇党委书记实施重点管理,非常必要,也符合当前实际。这项工作抓到了点子上,扭住了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活水源头,抓住了推动农村基层工作的“牛鼻子”。

2.实施重点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县(市、区)党委的主体作用。大家普遍认为,实施重点管理,应该是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制度,管得更实,效果更好。实施重点管理不应把乡镇党委书记的任用权简单地收上去,还是要按照干部分级管理的原则,发挥好县(市、区)党委的主体作用。如果只是简单地收上去,一方面,市(州)党委工作力量相对有限,对乡镇这个层面的干部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可能影响选拔任用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乡镇党委是在县(市、区)党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简单收上去客观上会造成管人与治事的相脱节。实施重点管理,对于市(州)党委来说,应主要是发挥好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作用,特别是严格选人标准、条件和程序,把好用人关。对县(市、区)党委来讲,应主要是发挥好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与考核激励的主体作用。

3.选拔配备乡镇党委书记应该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对于选拔乡镇党委书记的资格条件,县乡干部谈得比较多,集中的建议有三个方面,一是新任乡镇党委书记一般应有乡镇领导工作经历,最好是从乡镇长这个岗位上产生,不宜选派没有乡镇工作经历的机关干部直接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二是乡镇党委书记年龄不宜搞层层递减,新任乡镇党委书记年龄设限不能过低,主体应保持在40岁左右,也要注意选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三是合理确定乡镇党委书记的学历要求,有的干部谈到,应综合考虑乡镇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龄段提出不同要求。

4.乡镇党委书记的考核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有的乡镇党委书记谈到,目前县一级对乡镇的单项考核比较多,尤其是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一票否决”的压力过大,导致有的乡镇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防止“一票否决”上,而不能集中心思和精力,在谋划、推动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应该把对乡镇工作的考核项目充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而且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尽可能地体现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类型、不同基础条件的差异性,关照到自然条件艰苦地方的基层干部,使考核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

5.应该更加重视对乡镇基层干部的关心和激励。乡镇党委书记普遍反映,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应逐步建立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乡镇干部在基层一线全身心投入工作、干事创业。在具体激励措施方面,有的谈到,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副职和直属部门主要领导出现空缺时,优先考虑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或从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应进一步拓宽乡镇党委书记的“出口”,一些优秀年轻的乡镇党委书记,经过一定程序,可选拔到市直部门或省直部门担任副处级领导干部。对一些担任乡镇党委书记时间长、年龄大,工作实绩突出的,可享受上一职级的工资和医疗待遇。

三、对乡镇党委书记实施重点管理的初步意见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对关键岗位干部实施重点管理的部署要求,综合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经过初步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对乡镇党委书记实施重点管理,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关于选拔配备。根据乡镇工作实际和基层干部队伍现状,在选拔配备上应注意三点:一是严格选拔任用条件。新任乡镇党委书记除具备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任职条件外,应当突出熟悉农村经济社会、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会做群众工作、善于处理具体问题,事业心责任心强、对老百姓有感情,工作有推动力、善于抓落实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明确选拔任用资格。新任乡镇党委书记一般应有乡镇领导工作经历,原则上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形成以40岁左右为主体的乡镇党委书记队伍。三是规范选拔任用程序。严格执行《条例》规定的基本程序,新任乡镇党委书记的推荐、考察、酝酿、决定等环节具体由县(市、区)党委负责组织实施。按照实施重点管理的要求,市(州)党委突出把好两个关口,一个是干部动议前,审查把好“能不能动”的问题;一个是县(市、区)党委全委会票决前,审议把好“人选合适不合适”的问题。同时,积极探索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注意做好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与储备。

第二,关于教育培训。按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乡镇党委书记能力素质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上下联动、互为补充的教育培训格局,协调各级培训机构进一步改进方法、充实内容,着力提高乡镇党委书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处理复杂矛盾、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的能力。具体分三种类型来展开。一是任职培训。由省委组织部负责实施,主要是帮助新任乡镇党委书记尽快熟悉岗位责任、岗位知识和岗位规矩,增强履行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任职培训原则上在任职1年内完成。二是专题培训。由省委组织部和市(州)党委组织部负责实施,以市(州)委党校培训为主,省委党校适当增加培训班次,主要是围绕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工作部署,适时对乡镇党委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他们及时学习掌握中央和省、市委精神。三是日常培训。由市(州)党委组织部和县(市、区)党委组织部负责实施,主要是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总体安排,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参加各类班次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三,关于监督管理。结合目前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管理和运行情况,实施重点管理应进一步明确监督管理的主体和职责,市(州)党委主要负责宏观指导,以县(市、区)党委为主抓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在切实落实已有各项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县(市、区)党委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同乡镇党委书记单独谈心谈话一次,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每半年至少单独谈心谈话一次,主要是了解思想工作及作风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二是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县(市、区)党委每年采取适当方式,直接听取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群众对乡镇党委书记的意见,并将情况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反馈。三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乡镇党委书记原则上应在同一乡镇任满一届,除工作特别需要或有特殊情况的,届中一般不作调整。四是建立情况报告制度。县(市、区)党委每年就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调整情况专题向市(州)党委作一次书面汇报。

第四,关于考核工作。乡镇党委书记的考核工作由县(市、区)党委负责组织实施,定期考核结果上报市(州)党委。考核工作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特点,以县(市、区)为单位研究制定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具体办法,逐步形成以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或任职考察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应注意区分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工作基础好和基础差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充分体现务实、全面、公平原则。二是加强日常考核。建立日常考核信息档案,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处置突发问题中考察识别干部。三是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把考核结果作为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发挥好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第五,关于激励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对乡镇党委书记生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激励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严格落实休假、定期体检制度,注意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解除后顾之忧。重视乡镇党委书记选拔使用,逐步把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来源,特别优秀的也可以直接交流提拔到市直部门、省直部门处级领导岗位。及时总结、宣传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的先进事迹,注意发现、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展现乡镇党委书记的新形象。

第七篇 第一书记村双联行动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250字

根据省、市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被选派到我们单位的双联行动联系村——镇原县新集乡岳庄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7月15日到村报到后,为了尽早掌握全村基本情况、农民生活状况、主导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我迅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入户开展调研,实地考察,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岳庄村的有关情况。

一、村情现状

岳庄村位于新集乡西南部,距乡政府14公里,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川塬兼有,共辖6个村民小组,共387户1687人,其中贫困户285户1176人,贫困面高达72.2%。全村有党员27名,其中女党员4名,村干部3人,平均年龄40岁,均为党员,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全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全村总土地面积1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6547亩,人均仅9.8亩,且多数为山地,全村共有砂石路28.5公里,群众出行、耕作较为不便。全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群众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外出务工为主,202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68元。

二、致贫原因

岳庄村与其他村相比,贫困表现和贫困原因具有特殊性,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一是地理位置偏僻。岳庄村地处山区,距县城、乡镇较远,交通条件差,农户居住分散。总体来看,各方面的发展欠账较大。二是贫困程度深。岳庄村贫困面高达72.2%,近年来,因学、因病、因婚、各种突发事故等原因致贫、返贫率较高,在全县89个贫困村倒排序中处于22位,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基础设施薄弱。长期以来,由于扶持力度有限,岳庄村基础建设十分滞后,目前有80户群众没有接通自来水,全村没有1条建成的水泥路,村组道路以砂石路和土路为主,将近60%的耕地为山地,土地质量差。全村只有2个自然村进行了农电网改造,4个村民小组群众农电线路老化,供电可靠性低,经常发生用电故障。村部年久失修,已属危房,影响了基层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四是群众增收难度大。岳庄村经济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202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低2231元。一半以上的村民以传统种植为主,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缺乏像样的主导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五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岳庄村多数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守人员年迈体弱,受教育程度偏低,普遍缺乏种植、养殖技能,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严重地制约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六是村民思想观念保守。该村文化设施缺乏,全村没有公共活动场所。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缺乏先进文化传播的氛围,群众普遍存在求稳怕乱的守旧观念、狭隘封闭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守摊理念,“等、靠、要”思想严重,各种消极思想相互交织,导致村里缺乏发展活力。综合分析,路、电、水、田、房、业、智是制约岳庄村脱贫的七大瓶颈,也应是帮扶工作的重点。

三、调研启示

一是基础建设是利民之“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做好贫困村水、电、路、气、田等基础工作,不断加快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加快农村社会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是产业培育是增收之“要”。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寻找一项适合岳庄村的产业发展思路进行广泛推广,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农业、土地、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支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同时,有序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种养大户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才能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基层建设是治本之“源”。积极引导党支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村政策等内容,组织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全村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提供思想源泉。

四是农民培训是授渔之“法”。在开展双联“六送”及进村入户培训活动中,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由大户现身说法,深入农户进场指导等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培训,使农民能够学得进,用得上,真正掌握脱贫致富的上乘之法。

五是村级民主是和谐之“本”。对村里的重大事项加强指导,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和程序操作,制定完善村党支部工作制度和村委会工作制度,把村党支部工作和村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创造家庭和睦、乡村和谐、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六是文化建设是动力之“基”。经常组织开展村民集体活动、精神文明评选、文化下乡和文艺晚会等活动,协调帮助联系村健全文化活动场所、农家书屋、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对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思想文化教育教育,营造农村文明新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都有着极为长远的意义。

四、几点建议

一是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点。充分利用岳庄村地理位置特点,大力发展苹果、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强对村上兴盛园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有序引导群众入股参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畜牧专家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组织村干部、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扩大群众种养规模,引导群众增收致富。

二是把土地流转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手段。岳庄村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使耕种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将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组织开展土地流转,每年定期将流转租金及时拨付群众,从而能使土地限能地发挥助农增收的效益。

三是把农村党员技术培训作为更新观念的引擎。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集中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帮助群众掌握先进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第八篇 第一书记集中调研周扶贫报告1300字

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安南高速公路的实地实习认识,使我对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的施工、道路的设计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__年年5月5日至10月10日

三、实习地点:安南高速公路油面二标一工区。

高速概况:安南高速公路是河南省规划的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起点位于安阳市东南大官庄,与安阳至林州的高速公路相接,和京珠高速公路相交,终点位于南乐县青石磙村北,与阿深高速公路濮阳段相接。安南高速公路全长64.8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工程概算总投资17.9亿元。安南高速公路是连接山西、河南、山东的东西高速公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有效缓解豫北东西方向区域交通不足的状况,进一步完善豫北路网骨架,构建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提高豫北地区与周边邻省城市的竞争力。

四、实习内容:

1、实践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施工工艺流程

(1)拌合及运输

在工厂拌制混合料所用的固定式拌和设备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前者系在每盘拌和时计量混合料各种材料的重量,而后者则在计量各种材料之后连续不断地送进拌和器中拌和。该拌和站采用的是德国安曼4000型间歇式拌和机。

在拌制沥青混合料之前,应根据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试拌。试拌时对所用的各种矿料及沥青应严格计量。通过试拌和抽样检验确定每盘热拌的配合比及其总重量(间歇式拌和机)、或各种矿料进料口开启的大小及沥青和矿料进料的速度(连续式拌和机)、适宜的沥青用量、拌和时间、矿料和沥青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出厂的温度。对试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之后,即可选定施工的配合比。

运输车辆采用30t的大中型自卸汽车;

a、运输车辆装备棉被、苫布等保温防尘装置,防止成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扬尘污染;

b、运输车辆车槽四角密封坚固,防止在运输成品过程中呈热融状态的沥青由于滴漏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c、每层铺筑完成后,进行交通管制,如遇大风或沙尘污染,在下层施工前注意清扫干净;

d、在与一期工程交叉施工时,协调好道路交通,如确实需要通过,须经我方同意,对车辆进行清洗后方可通过,但严禁挖掘机等重型机械通过;

(2)铺筑

铺筑工序如下:

a基层准备和放样

面层铺筑前,应对基层和路基进行检查处理,确保道路的基层和面层有很好的黏结,减少水分浸入基层。为了控制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在准备好基层之后进行测量放样,沿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之一路面宽处设置样桩,标出混合料的松铺厚度。采用自动调平摊铺机摊铺时,还应放出引导摊铺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俗称走钢丝)。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在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宜为100~200m。试验段宜在直线段上铺筑,如在其它道路上铺筑时,路面结构等条件应相同,路面各结构层的试验可安排在不同的试验段上。

第九篇 2024年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3600字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新常态下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__街道党工委从这一要求出发,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服务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

一、背景和动因

__街道是东部城区的核心商贸区,辖区面积11.79平方公里,辖滨海、大巷、桃园、东园、南巷、院前、西园7个社区和2个直属公司,常住人口5.5万人,现有党员1787人,社区工作者50名。作为核心商贸区,__街道人员杂且流动快,民生问题较多,要实现对街道的有效管理,必须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关键点,通过牵头抓总,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近年来,__街道以党的__大、__届三中、__全会和____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抓思想聚合力、抓班子带队伍、抓载体创平台,不断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委统筹协调各方参与的格局逐渐形成,服务阵地、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服务型党建品牌影响不断深化,为建设实力__、魅力__、幸福__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障。

二、做法和成效

(一)整合资源,健络,着力构建街道大党建工作格局

1. 构建基层党委统领街道全局的工作格局。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紧扣“落实党建责任”主线,逐级明确责任,整合各方力量,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构建党工委扎口抓,社区党委、党支部分头抓,各职能部门联合抓,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各方参与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建立责任清单制度。理清党工委书记、分管副书记、组宣委员、社区党委(支部)、非公企业支部书记职责,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2. 构建党组织不断扩展的全覆盖工作格局。在建立健全街道党组织的同时,坚持把党建工作触角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拓展,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目前街道有非公企业家得福党委一个,成立连云港君怡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党支部、连云港吉安物流有限公司党支部、连云港深喜嘉瑞宝广场支部。针对其他非公有制企业,成立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由街道组宣委员、各社区书记担任非公企业党建联络员,开展党建工作。并在街道工会的指导下,成立了物流行业联合工会、栖霞路步行街行业工会等,以工会建设带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基本实现了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的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

3. 构建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的党建共建工作格局。以区域化党建协调模式为突破点,成立__街道党建共建理事会,理事会由海关、海事局、港口集团等50余家理事单位组成,实现了载体创新、资源集聚、服务优化、成果共享。通过整合辖区内各驻区单位资源,推动辖区各单位、企业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社区教育基地,党员活动基地、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基地等,社区资源整合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辖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也进一步增强。目前,共建成各类教育活动基地15个,形成了“党员带动、精神鼓动、载本轮动,多向互动”的党建共建服务体系。2024年,在理事成员单位院前小学、东方医院的支持下,__街道成立了全市首个街道社区大学,完善了居民终身受教育体系。

(二)强化措施,打造平台,不断巩固服务居民的工作基础

1. 夯实硬件基础,打造一流服务阵地。__街道2024年开始实施 “固本强基”工程,针对社区办公场所小、服务阵地少的基层基础薄弱现状,多方筹措资金,按照每年‘建设一个,推广一个’的要求,一年一个社区,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实现7个社区阵地建设齐头并进。街道投入360多万元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院前社区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的桃园社区服务中心和1000平方米的大巷社区服务中心,升级1000平方米东园社区服务中心和500平方米的西园社区服务中心,帮助南巷社区协调17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两方面积远超市区平均水平。

2. 完善管理架构,全面实施网格管理。早在2024年,__街道党工委就开始推行“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社区人口规模、党员数量、资源分布情况划分党建网格,并在网格上建立党支部,形成“社区建党委、网格建支部、楼栋建小组”的社区党建格局。组织党员活动、卫生清理、治安巡查、矛盾调解、志愿服务,他们样样都干,“网格支部”的诞生,将社区党组织由“一根针”变成了“一张网”,不仅保障了党员的日常学习教育,还担起了上情下达,倾听民意的重任,成为贯彻落实各项社区工作的有力抓手。

3. 强化教育管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街道党工委重点完善了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清退于一体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标准发展党员,做好发展党员的基础工作。建立了完整的党员档案,加强管理监督,并严格按照《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规定开展民主评议,对优秀的党员进行表彰,对落后的党员进行教育,始终保持党员的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参加“七一重温入党誓词”、“党员奉献日”、“设岗强责”等活动,组织党员积极投身到和谐社区建设中来,增强他们的组织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组织社区在党员群众中开展 “感动就在身边”、先锋党员评比活动,先后评选出社区“网格之星、服务之星、尊老之星”等,涌现出了如好支部书记刘新吉、好党员李传发等一批先进人物。

(三)突出特色,找准定位,着力打造服务型党建特色品牌

1. 深化“七彩__”,打造一区一彩特色品牌。结合全区“七彩连云”项目进一步深化“七彩__”服务品牌,对街道7个社区的优势服务项目进行改造升级。院前社区蓝色网格共建打造“智慧社区”,启动“1248”管理机制,打造区域网格+特色服务队“1+1”特色品牌,开创老娘舅调解新招,其做法在《连云港党建》《中国法制报》(头条)等平台刊发。滨海社区通过“智慧先锋”“友爱同行”“阳光蓓蕾”等项目,着力打造“大手拉小手,志愿我先行”橙色互助品牌。大巷社区打造了集“快乐聊吧”、“健康小屋”、“手工坊”为一体的颐家乐园,在社会购买家政服务的基础上实现托老服务新进展。东园社区打造“百度吧”,成立全市第二家离退休干部支部委员会,红色党建已成社区发展推动力量。此外,桃园居家养老服务、西园在职党员服务、南巷绿色志愿服务等活动也开展地有声有色,一区一彩品牌实现升级。

2. “第一书记”驻点社区,指导社区服务居民零距离。瞄准党建与民生协调发展的契合点,__街道把“民心”作为引领党建发展的“航灯”,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中创先争优,打出了“民生党建”的品牌。街道党工委从2024年开始选派科级干部兼任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任期原则上为三年,每年深入社区调研、工作不少于两个月,每周到社区工作不少于一天,实行社区工作日制度,原则上每周三要在社区工作。第一书记重点围绕“建强一个好班子、制定一个好思路、培养一支好队伍、建设一个好阵地、解决一批实际问题”的“五个一”开展工作,努力当好思想引导员、发展领航员、党建指导员、民意调研员、纠纷调解员、工作督导员等“六大员”。顺着民心办实事,__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务工作与民生工作同步谋划,同步兑现。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第一书记”驻点社区活动,收集整理了8大类760条社情民意,并将其确定为“为民实事”,对民,积极践行。

3. “365党员服务驿站”点单式服务彰显为民本色。以社区党委为依托建立服务站点,整合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在职党员3种服务资源,开展党务指导、纠纷调解、帮困助学、政策宣传、维权帮教、水电维修等6项党建便民公益服务项目,贯彻执行街道党工委制定的民情收集机制、服务处置机制、结果反馈机制、社区公示机制、年终奖励机制5项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志愿队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已组织党员开展服务200余次。

4. “党员中心户”构筑社区红色堡垒。根据“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以个人报名、社区推荐方式,在全街选出42户党性观念强、政治文化素质较好,有工作热情,乐于奉献,愿意为党员群众服务的支部书记、骨干党员家庭确定为“党员中心户”,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党建工作指导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维护稳定治安员、文明新风倡导员、为民排忧服务员“六大员”。“党员中心户”统一挂牌,统一配备记录本,现已各组织集中活动6次,辐射带动党员50余名,服务群众300余人次。

三、几点启示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构建统筹协调各方参与的大党建格局是活力之源。各驻区单位的参与是激发党建活力的源泉。要统筹各单位、企业参与社区建设,将辖区单位、企业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用于街道、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____、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实行组织工作联建、思想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社会治安联防、文体活动联谊,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同发展。

二是健全保障体系是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关键之举。要明确目标方案和推进措施,根据服务型党建责任清单量化党建目标任务,将“软任务”转化成“硬指标”,并通过平时督查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抓好党建基础工作的落实。同时,加强对基层党建的投入力度,保证党组织活动的有序开展。

第十篇 2024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350字

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相应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主旨的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要求和五年扶贫攻坚计划。为了切实做好我县十三五扶贫工作,争做全市乃至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排头兵,日前我与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县委办公室、民政局与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人,先后来到__乡__村、__镇__村以及产业扶贫基地__种养专业合作社、__村贫困对象项水对、项墩富与项恭寿各自家中,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讨论与交流谈心等相应形式,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__五期间,我县有_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_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大中型水库移民_人。从____年起,省财政连续_年、每年安排产业扶持资金_万元。四年间,我县先后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_万元,_个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_个移民对象直接受益,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

一是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总体要求,着重抓好了_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和_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年度扶贫开发项目_个。

二是扎实推进深山区搬迁移民扶贫进城进园集中安置工作。截止到____年_月底,条铺林场_栋_户____方米安置房已经交付使用,入住移民_户;县城安置点的梦想家园已建成_栋_户____方米安置房,其余_栋____方米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全部竣工。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平台,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助推我县形成以山羊、鱼、猪为主导的养殖产业和以马家柚、油茶、茶叶、毛竹、杨梅、芋头、花卉培育为主导的种植产业。全县_户贫困家庭因此每年户均增收_元以上。

四是严格执行国家水库移民扶持政策,移民后期扶持管理规范、有序。及时、足额发放移民直补资金,精心组织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经济发展与应急补助项目_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县农村贫困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边远山区贫困情况甚至较为严重。至2024年底,按照国家人均年纯收入低于_元的扶贫标准,全县有贫困人口_人,贫困发生率_%

一是年度扶贫资金总量偏少,扶贫覆盖面有限;

二是作为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地紧张与融资难较为突出;

三是贫困村大都缺乏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

四是贫困村受制于互联网覆盖面狭小、致富信息闭塞;

五是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市、县有关单位用心与用力不平衡;

六是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没有合适的着力点。

(三)应对措施

我们要切实加强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从宏观上看,______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省委强卫书记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要求,深入贯彻落实______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指示,以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的志气和勇气,兴起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新高潮,早日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从微观上看,我县综合经济实力虽然位居全市排头兵、全省前列,但税源结构不平衡,可用财力有限;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还很多;人口总量大,贫困与相对贫困人口仍然占据一定比例。____年,广丰被列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正好为我县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精准扶贫工作大格局。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由县里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将县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光彩工程、团县委、妇联、残联纳入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出台工作规划与奖惩制度,进行常态督查、考核。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委、政府分别履行主体责任和主管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强化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职能,将其改建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五个精准,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___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帮扶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硬任务,全力推进五个精准,大力实施产业、搬迁、教育、就业、保障、金融六大扶贫工程,确保到2024年全面实现扶贫对象人口人均年收入_元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注重精准摸底。对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准确掌握贫困家庭人员结构、住房、生产资源、经济来源、生活环境等情况,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明确告诉贫困对象,享受政策红利,只能借助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干部帮扶等途径,通过劳动或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实现。

二是推进精准管理。加快数据搜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扶贫信息化管理网络,做到可检、可视、可督查。做到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与国家级科技农业示范区规划有机对接,借助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台,化解贫困村龙头企业融资与用地难问题。

三是做到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管的转变,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行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扶贫。发挥产业扶贫资金杠杆作用,扶持果茶蔬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加贫困对象就业,促进贫困对象增收,体现扶贫开发政策红利特惠制与普惠制相统一。根据省里规定与我县实际,在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四是实行精准帮扶。要继续实行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确保帮扶全覆盖。采取321的方式,即县处级干部包3户、科级干部包2户、一般干部包1户,在错开帮扶时间的基础上,做到户随岗设、岗变户转,不脱贫不脱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和鼓励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做到公开透明,努力构建单位、干部、社会三位一体抓帮扶的大格局。

五是强化精准督查。坚持把帮扶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扶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第十一篇 2024贫困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1050字

__庄村位于张汪镇镇驻地东南3.8公里,隶属张汪办事处,西距104国道1.2km,东靠马庄,南邻辛庄,北邻杨楼,交通不太便利。__年以来,村里先后建立了农家书屋和体育健身广场,硬化了部分道路,安装了路灯,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全面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观。

全村共192户,725人,其中经商或外出务工人员占多数;享受低保12户,其中残疾人5户,五保老人1户。全村共有耕地近800亩,均为水浇田,人均耕地1.1亩,位置分散,由于土地存在级差,每户村民的土地都分成若干块,这样给种植和收割带来了很多不便。土地以种植粮食为主,一年两季,粮食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少部分地块种植土豆或蔬菜。

一、村基层组织

__庄村设立一个党支部,现共有党员17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村两委成员共4人,全部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全村党员年龄层次偏高,年轻党员偏少,年龄段分布非常不合理。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来,今年通过公推直选新发展了两名年轻的积极分子,均在30岁以下。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党员三会一课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召开座谈会,对农村党员一线创先争优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群众反映较大的党员进行约谈,要求限期整改,跟踪问效。

二、__庄村经济状况

全村集体经济无收入,大项开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筹资酬劳解决,村民人均年收入约9000元,低于全市__年农村居民平均水平。村民收入主要依赖务工、经商等非农业行业为主,约占家庭收入的84.7%。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1、抓班子,带队伍,进一步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

在班子建设上,旨在凝聚班子的合力,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坚持学习制度,带领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农村各项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想方设法发展经济

充分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切合实际,办几件惠民实事

对生活有困难的特困家庭和低保户为他们争取政策和资金,开展一对一联系困难户,为他们送温暖,缓解了这些家庭的生活困境。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利用优惠政策帮助村里实施道路硬化,不断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让村民们感受到交通方便带来的实惠。

第十二篇 2024年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1200字

自4月14日到__镇__村任职,为尽快掌握__村在组织建设、农民生活状况、村集体经济收入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扑下身子,深入到村两委、党员、带头致富户、贫困户等部分群众代表家中开展走访调研,初步了解了村级的基本情况。

一、__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__村位于__镇西面,距离镇驻地700米。东边与后村接壤,西边与西郭村为邻,南边与前村相邻,北部与楼里村相连。

(二)人口与经济概况

全村总人口1707人,近500户,人均耕地4分,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种植和养殖,或者外出务工。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

(三)基层组织状况

全村共有党员23人,村“两委”成员3人,无村级党支部书记。党员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以老年的居多,年轻党员偏少。现在村党支部正大力发展新党员,准备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中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里来。

(四)其它方面

该村社会治安良好,安装有监控设备,有夜间巡逻人员,没有大的不稳定因素。

村级建有农家书屋、文化体育健身广场等精神文明基础设施,但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农家书屋使用制度,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村民灌输先进的思想文化,引导农民的价值取向。

由于没有特色产业,人均耕地较少,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还没有在该村很好的开展开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

该村没有突出的农业资源优势,外出务工人员居多,村集体基本无经济收入,不利于开展新农村建设。

(二)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改进

村民大部分靠外出打工致富,村级没有能够为村民务工提供的企业等。

(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村内部分道路没有硬化,没有实现户户通水泥路。饮水、用电、灌溉等相关农业设施虽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村级发展的几点想法

(一)强班子、促发展

强化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抓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二)引技术、助致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村民不仅仅要只会种种田、施施肥的村干部,要的是能帮助、教导村民拥有致富能力的村干部,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致富门路、致富技术,引导农民学习科学技术走向富裕之路。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抓文明、正风气

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升、相对充裕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也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下步, 依托村农家书屋,搞好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大院并健全完善健身设施,使村民们能够在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聊聊天、健健身。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磨擦,也可以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时也可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书记调研报告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