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综合报告 > 综合报告
栏目

信息调研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19 热度:48

信息调研报告

信息调研报告怎么写

1.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2024年信息调研报告的主题和目的,明确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例如,可以提到随着技术进步,信息获取和分析的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报告旨在探讨这些变化并提供相关洞察。

2. 方法ology:描述研究的方法,包括数据来源、收集手段、分析工具和技术。例如,可能会使用网络爬虫抓取公开数据,或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用户反馈。

3. 数据分析:详细展示数据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这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小节,如信息量的增长趋势、信息质量的评估、信息传播模式等。每个小节应包含具体的数据和图表以支持论点。

4. 行业影响:分析信息变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如教育、医疗、娱乐等。举例说明这些变化如何改变了行业运作方式。

5. 用户行为变化:探讨用户如何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包括信息消费习惯、信任度变化、隐私保护意识等。

6. 技术发展展望:预测未来几年信息领域可能的发展趋势,如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区块链在数据安全中的角色等。

7. 挑战与对策:讨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信息过载、假新闻泛滥等,并提出应对策略。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在2024年,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的生成、传播和利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份信息调研报告将深入剖析这一变革,揭示其对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的深远影响。

结尾:

随着我们逐步迈进这个信息驱动的世界,理解和适应信息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报告的分析和预测为政策制定者、企业领导者和个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他们在不断演变的信息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面对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策略,以充分利用信息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一篇 信息调研报告18650字

一、发展历史概述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959~1967年为创始阶段。1959年,省劳改系统的生建八三厂成立了半导体技术研究室,开始仿制半导体分离器件。相继试制成功低频小功率三极管、二极整流管、高频小功率晶体管以及日本制式的7管半导体收音机,分别填补省及国内空白,拉开了市电子工业发展的序幕。1965年,中共市委第一书记王士超带领市有关工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到上海考察电子、钢铁等工业的发展情况。返回后,在中共市委的倡导下,创建了市第一批电子工业企事业单位。1966年前后,无线电元件研究所、稀有金属研究所、博山无线电实验所、张店无线电厂等相继成立。当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玻璃釉电容器、半导体收音机等。

(二)1968~1983为探索发展时期,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打基础阶段。从1968年开始,我市一大批电子工业项目上马,厂点曾一度增加到65个。1972年,成立市电子工业局,开始对厂点布局、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市共有电子企业20个,职工2489人,固定资产507万元。产品门类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无线电五厂研发生产全国第一台海底地貌探测仪、生建八三厂研究所生产全国第一支500瓦低频大功率晶体管和第一支超高频大功率硅晶体管、无线电三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只读存贮器写入仪、球磨工业测量仪器振动传感器和智能动弹模量测定仪、市无线电二厂与航天工业部二院四部联合试制成功wdh—1型微机控制多功能呼吸机等。同时,我市生产的整机新产品还有集成电路计算机、毛细管粘度自动分析仪、顺序控制器、光电提花机、双喜牌黑白电视机、微波烘干炉等。无线电研究所、无线电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六厂、七厂和生建八三厂研究所等8个单位,成为电子工业的骨干企业。

(三)1984~XX年,国内消费电子高速发展,我市电子产业出现“命系彩电”现象,由于彩电企业错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导致我市电子工业落后于我省部分地市。8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争相引进彩电生产线,从而引发了全国性的引进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线的热潮。这次热潮的结果是我国成为全球的电子产品加工中心,广东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的集散中心。消费类电子产品逐年大幅降价。由于我国企业多数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创新能力提高缓慢,盈利水平逐年下降。1984年我市也从日本引进1条年产15万台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由于引进过程中忽视了国内配套问题,我市的彩电生产未能得到国内一流的元器件厂商的支持,产品质量一度成为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痛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被青岛海信兼并。即使如此,当时的电视机厂也是我市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近20年的时间里,电视机的销售收入占到我市电子工业的一半,其他多数企业也都围绕电视机配套上项目,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我市的显像管、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谐振器等元器件产品在国内有较大影响。90年代末期,元器件企业未能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也未能及时更新换代,显像管及阻容感元件企业相继陷入困境。而二极管生产企业异军突起,通过对外合作,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赢得了发展的机会,成为国内领军企业。

由于我市工业基础整体相对雄厚,加上电子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队伍及优秀的产业管理人员。在本地工业需求的拉动下,我市电子工业领域逐渐出现了一些仪器仪表企业,但规模相对较小,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无线电一厂、二厂、三厂、五厂、无线电研究所、博特通讯、晨鸿电工、银河、科汇电器及信通电器等小微企业在油分析、医疗电子、电力自动化、电力电子、通信检测、通信维护、汽车检测、节能环保等领域研制出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但是由于企业对于所服务的行业未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技术的跟踪,对于仪器产业的发展规律缺少必要的认识,错失了做大做强的机会,部分企业甚至昙花一现,从高盈利到倒闭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这些企业的积极意义在于培养了仪器仪表业的人才,积累了产业经验,为后来我市创建省仪器仪表产业园做了铺垫。

(四)XX~XX年为调整、壮大阶段,在巩固元器件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大了投资类产品的投入,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随之壮大。XX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利税1.07亿元;XX年,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1.3亿元;XX年,实现销售收入61.26亿元,利税8.92亿元;XX年,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利税15亿元;XX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利税14.6亿元;XX年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利税22亿元;XX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39.23亿元。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__”期间增长了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定位。所谓定位有两个含义,

一是认清企业在行业中的水平和地位。在二十一世纪初,国内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市落后于国内先进水平,因此提出“一代引进,二代创新”的技术改造工作思路,强调仿制加优化就是创新。

二是搞清楚电子信息产业的性质。it就是信息服务,既要找准所要服务的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又要熟悉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才能提供信息产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只有同时熟悉客户业务、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持续发展。

2、调整。长期的低效益阻碍了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提出“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效益电子”的整体思路,借助于高技术创造的高效益,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借助于行业投资的高收益率,吸引社会资金投向信息产业。XX年以来,我市信息产业连年高速增长,盈利能力逐年提高,大大提高了信息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吸引了其它行业的投资。依托大企业、大集团、优势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条件初步显现,铝业、华泰轴承投资集成电路卡模块、ic载板,新华医疗器械公司投资医疗电子,博山防爆电器厂投资节能电子都是非常鲜活的例子。

3、突破。整体实力相对较弱的我市电子信息企业难以在消费电子产品上与国内的大企业抗衡,只能先从一些较小的领域寻找机会,先做强后做大。因此提出“专注特色领域,培植专项冠军”的提高竞争力思路。新华医疗、泰光电力、山铝电子、美林电子、科汇电器、信通电器、中惠电器等一批企业成为专项冠军,从而为我市信息产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4、立足。着眼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寻找我们的立足点。根据新的规划,资助相对较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扶持相对较大较强的企业,促进产业聚集、人才聚集,为我市信息产业高速增长蓄积力量,现已建成的“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微电机”和“软件”四个省级信息产业园区成为重要的发展基础。

二、现状及发展优势

(一)现状

1、产业规模及经济效益实现稳定快速增长。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为17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67亿元,实现利润27.09亿元,实现利税39.23亿元,产业规模居全省第5位。拥有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个,软件产业园1个,认证软件企业累计33家,登记软件产品累计118个,软件著作权累计120个。

2、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家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省市委、政府也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发展,形成了全市上下合力发展信息产业的良好氛围。XX年我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及相关措施。XX年设立了市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强化国家产业政策对我市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XX年,市政府印发了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淄政发〔XX〕61号),出台了《关于支持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截至XX年末,我市共有54家工业企业列入创新成长型企业,其中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占三分之一。

3、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全市拥有仪器仪表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微电机产业园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软件园1个省级软件产业园。

年,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共入驻企业超过百家,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超过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的50%,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4、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医疗电子、石化电子、节能电子、电子元器件、微电机和嵌入式软件企业发展迅速,在国内市场有较大影响力,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全市信息产业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工程研发中心7个、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rfid工程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分站2个。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企业规模偏小。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列第五位,与前四位的青岛、烟台、威海、济南相比差距较大。电子信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少龙头企业。

2、整体人才缺乏,企业急需优秀的管理团队。我市创业企业多,产品涉及面广,发展到一定阶段,因管理团队跟不上导致企业难以上台阶的现象较为普遍。我市it人才流失严重。软件、电子技术、国际商务高端人才大量流向京上广一线城市,整个行业缺少像大连、苏州等先进城市那样形成人才聚集的大动作、大项目。

3、重大外资项目少,经济外向度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引进外资工作起步较早,但是缺乏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多数企业尚未融入全球生产贸易体系,服务外包尚在起步阶段,全市167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中,有出口贸易的不足20家。

(三)发展优势

我市信息产业有七大比较优势:

一是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产品包括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节能电子、环保电子、分析仪器、监测及检测仪器等在我市有较好的基础,在加强产学研合作基础上不断自主创新,可建成我国重要的应用电子产品生产及进出口基地,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信息终端,进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产品集散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是电子元器件企业有较丰富的生产及国际化经验,充分发挥企业和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的作用,下大力气承接国际元器件产业转移,我市可成为环渤海地区主要的元器件生产基地。

三是工业控制微电机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品,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可拉长产业链,创建技术国际领先、产业配套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明显的微电机生产基地。

四是集成电路卡(ic卡)模块封装、测试的产能居国内前列,借助于ic卡的优势,发展其上游的晶圆测试、集成电路设计,进而推动集成电路封装企业在我市的聚集,形成高效益、无污染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五是电力电子产业链逐步形成。由电力电子芯片设计、电力电子模块封装、电力电子核心元件、器件、整机及应用系统组成的产业链自主创新逐年增强,在国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六是绿色能源产业具备了发展基础。各类绿色储能装置及原材料、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导电膜玻璃、风力发电电机、动态无功补偿发生器、自动控制系统有实质进展,初步具备了规模发展条件。

七是行业应用软件在医疗、钢铁、建筑等领域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嵌入式软件拥有一批全国专项冠军企业。近几年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为嵌入式软件向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引导与资金扶持。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效益电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电子信息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拉动服务外包和对外贸易。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强化园区建设,吸引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形成高质量产业聚集。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新的应用拉动产业发展,实现有盈利的高速增长。

(二)发展目标

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点发展电子仪器仪表一个产业集群,拉长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两大产业链。,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其中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达到2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链达到200亿元,电力电子产业链达到200亿元,微系统产业基地达到100亿元。推动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产业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形成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成全国以医疗电子为代表、以传感器____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和微系统(mems)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仪器仪表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微电机产业园及软件园。

四、发展重点

(一)电子仪器仪表产品

1.医疗电子。支持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医疗电子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壮大企业规模,带动我市医疗电子企业高起点发展诊断治疗设备、医疗影像设备、重症监护设备和医用信息化终端。鼓励和引导我市传统医疗器械与信息技术融合,研发医疗电子产品,实现医疗器械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支持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业化,科创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的麻醉深度监测仪、全自动仿生助产仪产业化,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的医用血浆病毒电子灭活柜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2.能源计量仪表。鼓励企业围绕能源系统、工矿企业、公用设施、智能建筑的水、电、燃气、冷热计量与监控需求,研发数式多功能网络化能源计量仪表。着力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用户使用效率。重点支持计保电气有限公司的智能电网用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卓尔电气有限公司的远程集中智能抄表系统,贝林电子有限公司的新型电子式智能电表、水表等相关产品项目。

3.分析仪器。鼓励仪器有限公司、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分析仪器标准的制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扩大服务领域。在光电分析仪器的基础上,发展色谱、光谱、质谱仪器;在油分析仪器的基础上,发展气体分析及称量仪器。加快分析仪器企业由产品提供商向系统集成提供商转变,由单一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重点支持三泵科森仪器有限公司的常量水分测定仪、红外光谱辛烷值分析系统,仪器有限公司的露点测定仪、颗粒计数仪,仪器有限公司的军用车载油品分析装置项目。

4.检测、监测仪器仪表。发挥我市仪器仪表研发及产业化优势,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针对汽车检测检修、通信运营维护、高低压测量仪表市场的需要,不断推出新的应用产品,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提高配套能力,形成产业聚集。围绕物联网发展和应用需求,推进仪器仪表的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重点支持信通电器有限公司的3g网络测试仪表研发项目,惠工仪器有限公司的激光飞灰含碳量在线检测系统,思科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绝缘子故障激光定位侦测器,科大微机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汽车整车综合性能测试仪,三泵科森仪器有限公司的消防自动泡沫比例调节器及整机系统项目。

5.汽车电子。抓住我市打造电动汽车最大生产基地的契机,支持我市有基础的信息产业企业搭建电动汽车信息技术研发平台,对驱动电机、控制微电机、控制总线、各类电池、汽车电子部件进行改造升级,掌握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重点支持科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申普汽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车辆智能化网络控制及故障诊断系统项目、山博电机公司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及国利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容电池项目。

(二)集成电路产品

1.集成电路设计。支持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基础的企业开展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逐步向ip核、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延伸,为不断成长的集成电路产业提供发展的源头动力和方向。重点支持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安全性非接触式ic卡芯片研发,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的集成电路ma_17075替代产品项目。

2.ic卡模块封装、测试。支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微电子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加强软件研发,充分发挥ic卡载板的产业化优势,降低封装成本,抢占全国市场份额,打造集成电路卡载板制造、模块测试、封装等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

3.专用集成电路测试、封装。支持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扩大晶圆测试规模,满足我市集成电路封装企业的配套需求;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集成电路测试封装企业投资,主动承接台湾等地的集成电路企业转移,壮大无污染、高附加值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重点支持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亿只集成电路系列产品项目,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的年测试10亿片12英寸晶圆测试项目。

4.关键封装材料。支持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封装关键材料,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为我市集成电路封装产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创造条件。重点支持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40亿片ic卡载板项目。

5.射频标签封装及应用。支持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及天利和软件有限公司、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软件公司扩大射频标签封装及应用,培育全省rfid产业联盟的龙头企业。鼓励相关企业创新解决方案,发展系统集成,以新应用带动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的防伪物流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rfid电子标签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rfid汽车后服务管理平台项目。

(三)微纳技术产品

支持清华大学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共同投资在我市建设国家级微纳技术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重点研发生产各类mems(微机电系统)新型智能化传感器,推动我市传感器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四)电力电子产品

1.电力电子芯片设计。将电力电子芯片设计作为我市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力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的突破口,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研发量大面广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力电子芯片。集中力量,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支持美林电子有限公司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芯片设计项目、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及晨启电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超快恢复二极管(frd)项目。

2.电力电子元器件。鼓励企业跟踪国际新型电力电子元器件发展方向,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推动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形成技术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巩固提升行业优势地位。围绕国家建设智能电网所需的关键设备及部件开展攻关,做好技术储备。重点发展高压变频器、逆变器、高压电力电容器、高频开关电源、不间断电源。支持锦华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逆变器、莱宝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的高压电力电容器、晨鸿电工公司的高压灭弧室、深川电器有限公司的高低压变频器、达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数码消弧式tv装置、凯隆电气有限公司的高频逆变开关电源、一诺电器有限公司的大功率不间断电源等项目。

3.电力电子模块。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各个领域对功率模块的实际需求,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加快采用自主技术芯片和器件的功率模块产业化。重点支持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大功率模块、智能功率模块(ipm)和用户专用功率模块(aspm)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市临淄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ipm智能功率模块、集成igbt变频器模块,凯隆电气有限公司的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江来电器有限公司的限流软起动模块项目。

4.成套设备及控制系统。围绕电机节能、输变电、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机床电子、逆变焊机等工业装备和系统等领域,支持研发采用自主技术芯片、器件和功率模块的电力电子成套设备及控制系统,重点开发智能电网控制系统、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高效逆变焊机、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等一批重点产品。支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动态无功发生器产业化项目、电力厂的智能电网输电线路安全监控系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电气有限公司的igbt逆变焊机、电气有限公司的磁控电抗器式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成套装置、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型大功率内置旁路电机软起动器、电气工程有限公司的电抗滤波节电机等项目。鼓励我市有基础的企业研发特高压直流输电、电能质量复合控制技术及装置。

(五)基础元器件产品

1.新型电子元器件。支持电子有限公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电子元器件企业发展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环保节能元器件,支持电子陶瓷有限公司、电子有限公司等发展微波介质器件、高频压电陶瓷器件。引导企业继续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国际元器件产业向我市转移。重点支持美林电子有限公司的整流桥,晨启电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tvs浪涌保护器件,贝斯特光电网络设备有限公司的驻极体麦克风、硅麦克风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公司适时高起点建设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项目。

2.绿色能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发展绿色储能装置,加大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研发力度。重点支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电池、集团的太阳能导电膜玻璃项目电器、公司的太阳能、风能逆变器项目,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用陶瓷散热基板项目,蓄电池厂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3.电子材料。发挥我市省电子原材料产业基地优势,重点发展钨钼制品、电子陶瓷、压电陶瓷、陶瓷覆铜板、陶瓷开关管壳、电容器金属化膜及磁性材料等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档次,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市临淄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igbt模块用低热阻陶瓷覆铜板、晨鸿电气有限公司的真空灭弧室用cucr触头材料、博航电子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的水基注凝法氧化铝陶瓷基片、中瑞电气有限公司的防辐射材料、莱宝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的锌铝复合金属化薄膜项目。

(六)微电机产品

1.微电机。支持山博电机集团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高水平工业控制微电机为主的各类微电机,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开展国际贸易合作,打造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微电机生产基地。重点支持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业控制微电机生产建设项目,欧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的外转子永磁直流无刷微电机项目。

2.微电机应用。支持祥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凤凰健身器材有限分公司等企业利用微电机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研发新型健身设备,根据体育医疗技术的发展,设计信息化的健身系统,推动连锁经营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将信息化电机系统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成以微电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____微电机系统集成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山博电机集团的电动车驱动电机控制系统项目,祥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具有虚拟现实功能的电动跑步机项目。

(七)软件产品

1.片上系统(soc)、智能卡操作系统(cos)。支持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片上软件,提高集成电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做大做强我市集成电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重点支持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基于thc20f17ad芯片的智能卡cos开发项目,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用非接触式cpu卡cos系统开发项目。

2.嵌入式软件。支持科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信通电器有限公司、中瑞电气有限公司、申普汽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电力、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嵌入式软件,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巩固行业优势地位。鼓励企业拓宽应用领域,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扩大产业规模。

3.行业应用软件。支持软件有限公司、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医疗、化工、冶金、建筑、教育等领域发展行业应用软件,鼓励自主创新,培育专项冠军。重点支持软件有限公司的钢铁企业信息化一体化系统、江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项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儿童动画彩色电子书项目,万洲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汽车后rfid服务管理平台项目,泰光电力器材厂的绝缘子信息化建设项目。

五、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用足用好各级、各部门产业政策及其配套资金,逐年加大市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

(二)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内外信息产业向我市转移。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对台招商引资战略规划,有计划地组织专业队伍赴台招商,推动台湾集成电路、rfid、电力电子关键元器件等高端信息产业落户我市,加快我市信息产业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步伐。突出抓好园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落地,促进企业向园区聚集;培植专项“冠军”,拉动服务外包及外来加工业务的开展和出口贸易的增加;发展效益电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信息产业。

(三)健全研发机构,鼓励自主创新。加快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软件企业争创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做好cmm/cmmi及其他认证。引导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开发产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更多的投入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突出抓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两大产业链建设,广泛开展产学研联合,打造新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提高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计划性。通过大项目引进、引导社会投入,不断延伸与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四)确保骨干企业稳定增长,着力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给予骨干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督促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有盈利的快速增长。给予重点项目一定的资金扶持,协调各部门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达产。推进企业信用服务、担保、公共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信息产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着重将通信运营维护、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在医药、化工、机械、冶金、建筑、教育等领域,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人才资源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软硬结合的电子信息产品,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__基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__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__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山西省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摘要: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浛洸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浛洸农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 问题尤为重要。党在__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__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__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XX)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虽然目前还不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出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鸿沟等概念。

三、浛洸农业信息化开展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研背景和目的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英德市浛洸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发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浛洸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都是英德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英德,先有浛洸”之说。

对于这样一个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就是要对英德市浛洸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情况,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等情况,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2、调研概况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英德市科技局、浛洸镇政府农药店,

菜市场,电脑城,浛洸一中周边农村的养殖户、种植户(蚕桑基地,沙糖桔园等)以及散户。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这两种调研方法。本次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问卷编制了13道题,其中单选8道,多选5道。数据采用电脑软件e_cel处理。访谈人数 7人 ,采用笔记及录音的方式记录访谈的内容。

(3)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根据农业信息化开展的步骤,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调研:

a.硬件设施:调查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有线电视普及情况;b.服务平台:了解“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手机短信服务开展情况;c.村民信息化意识:调研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的情况。

3、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硬件设施

图1 村庄网络铺设情况

在访谈中笔者得知,英德市对浛洸镇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但鉴于当地地区实际情况,出现两种局面:镇区硬件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农村则将资金应用到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上,无法投入资金进行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图1的数据是从被调查者中得出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浛洸镇大部分的村庄是没有铺设网络的。而从某村的支书口中得知,他们村的网络也是刚刚建好的。

图2 村民电脑配置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该镇只有27%的村民家配置了电脑,而大部分的村民家目前还没有电脑,由此看出,该镇的电脑普及率不高。

图3 村民使用电脑的情况

从图3得出,在拥有电脑的村民家庭中,电脑的主要使用者是他们的子女,村民本身使用电脑的频率比较低,其原因是农民不懂相关的电脑操作技术。而虽然有部分农民懂得使用电脑,但是主要用来娱乐或是看新闻,只有10%的农户会用于获取农业信息,由此可知,农民的农业信息化意识还比较低。笔者从访谈中得知,有些村民家有电视也很少关注农业信息,更何况是没有电脑呢。

(二)、服务平台

图4 村民有无听过“信息大篷车”服务平台

从图4得出,绝大部分的农民从来没有了解过信息大篷车,由此说明虽然信息大篷车深入农村开展活动,但是宣传力度还不够。也可能是,村民忙于自身的农活,并没有这种意识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也不知道了解多一点信息对他们的农业生产会有好处。虽然有部分的村民听过“信息大篷车”,但是也只是听过而已,在后面问到“信息大篷车”来过几次时,没有人答得上来。而对于“信息大篷车”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在所被调查者中,甚少人知道。

图5 村民有无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

图5显示,85.40%的农民并没有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由此可见,“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够,并没有在农民群体中形成效应。

图6 “信息直通车”提供的服务

图6显示,信息直通车在提供服务的内容方面主要是有关的农业科技信息,在提供产品销售途径等方面略显不够。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浛洸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了解电脑最基本的操作,例如:开关电脑。这方面也是与浛洸镇村民电脑的拥有量有关。

(三)、村民信息化意识

图7 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

从图7可以看出,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很多。其中有线电视所占比例最高,有21.70%,乡亲们互相传达这种途径占15%,图书报刊杂志占11.7%,别人示范占13.3%。村政府宣传占8.3%,而选项其他占了15%,从问卷中了解到主要是农科站、技术站。以上这些是比较传统取得农业信息的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通信用到了农业信息方面,从图中得知,这种途径也占到了14.7%,从中反映出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外,图中显示没有获取信息途径的村民还有存在,占0.3%。从采访中,笔者得知的确有些村民是信息封锁型的,对外界不闻不问,只管自己的农活,问及他原因,他则说外面的世界太乱了。

而有些村民选择跟公司合作的,其主要信息来源是公司,他们只负责养,价格技术方面的信息主要靠公司传达。

图8 镇上有无农业信息培训中心

图8显示村民对镇上的农业信息培训中心不了解,73%的被调查者中不知道有农业信息培训中心这回事,由此可知,村民对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笔者从访谈某村的一位村支书中得知,政府每年都有技术培训的,村委或居委向农民宣传什么时候有培训活动,一年都有十次八次。但是参加的人比较少,村民没什么兴趣去听,即使是给他们发补助,他们也不愿意去听。支书还说,村民不想参加的原因是村民没什么文化,学不进去,现场指导会比较好点。村民对农业信息方面的意识还是很不足的,而这种不足的原因又是根本性的,看来,普及义务教育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是很至关重要的。

图9 村民参加农业信息方面培训的情况

从图9可以得知,被调查者中只有14%的村民接受农业信息方面的培训。上面已经提到,参加农业信息培训的村民所占比例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的意识不够,另一方面则是村民本身的文化水平不够,在被调查的村民中,有60%以上的村民的文化水平在小学水平下,甚至是文盲的。

图10 村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

从图10可以看出浛洸镇村民对农业信息的各方面都有需求。其中对于天气预报方面的信息居高,占了24.19%,说明村民比较关注天气方面的信息。而农产品价格方面的信息位居其二,占了20.97%,看来价格还是很受村民关注的。从图中,还可以看到被调查者当中有9.68%的村民希望获得外出务工的信息,可知这些村民有放弃务农的打算,主要原因可能是庄稼收成不好或者是市场不乐观。笔者在访谈中获知,部分村民不懂得如何种植,只是盲目地去种植,这样收成自然不好,再加上天灾,有时一年下来成本回收不了。

四、结论与建议:

农业信息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工程,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农村发展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英德市浛洸镇农业信息化各方面较为落后的情况,为帮助浛洸镇加强当地人的农业信息化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尽自己有限的能力给予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硬件设施

硬件环境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有了最基本的设施,其他一切工作才能开展。针对电脑拥有量低的特点,建议各村委免费为村民铺设网络,免费开放公用电脑,并让专业技术人员教予村民最基本的电脑操作。

2、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

鉴于村民对于农业信息化的一些服务平台不是很了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给予的建议是村委干部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广播、走访村民、派发宣传单等方式,让村民了解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可在村务公告栏里粘贴最新的农业资讯。

3、开展农业信息培训,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

村民信息化意识不高,是阻碍浛洸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村委、相关的农业、种养业咨询公司应多给农民组织一些专业培训、发放农业种植小册子等等。最主要的是要争取逐步转变农民那种“靠天种养,靠自己摸索”的传统观念。

4、提高村民的基础文化水平

据笔者了解,浛洸的大部分种养业专业户是文盲。识率低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资讯的沟通。所以,政府应该进一步地提高整个镇的教育教学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完善我们的教育事业,以教育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5、鼓励青年一代加入农业生产中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农民大部分都是五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在几十年的种植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种植方式,很难接受新鲜的资讯,而青年一代基本上都放弃农业生产,选择外出务工。其实,青年一代的知识水平高,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应该鼓励其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中,让本地的农业走向科技化、信息化、规模化。

以上只是我们对于此次调研所反应的一些情况的建议,望能给予浛洸农业信息化发展有所帮助。

五、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仅仅靠硬件的建设,服务平台的建设就能发展起来的,更重要的还是人们对农业信息化的意识。如果人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即使硬件服务平台建设得再好,还是利用不起来。农业信息化的完善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俞守华,区晶莹,易雅馨,刘华. 广州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业网络信息,XX,(5).

[2] 叶赛,俞守华,谈大军,邓继忠.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问题探讨[j]. 农业网络信息,XX,(4).

[3] 石达祺.上海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XX,14.

为了更好的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向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效率化的方向发展,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的进步,进一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我们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监督进行调研,并到先进地区进行了学习和考察。

目前,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已全面铺开。社区矫正工作的队伍建设基本健全,但是在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办案、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社区服刑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社区矫正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对社区矫正的管理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社区服刑人员具有覆盖面广、分布散等特点,对社区服刑人员实现区域管理、档案管理、考核管理等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此,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监督系统势在必行。

根据我局对全县社区矫正相关人员的走访摸底和调查研究,结合衡水市司法局组织的赴邢台宁晋县考察学习的经验,对我县社区矫正的管理监督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在全县范围内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即“司法警务通”平台。我局认真贯彻落实衡水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通知》,实现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及其帮教小组人员等集团内通话免费,对社区服刑人员实现区域管理、警示告知、档案管理、考核管理、权限管理信息交互等功能。通过“司法警务通”平台,我们可以在设定时间内了解社区服刑人员是否离开规定的活动范围,若超出,平台会自动报警、自动备案、自动发送信息通知社区矫正工作者。同时,集团网服务还可以实现矫正工作者与社区服刑人员的有效沟通,实现内部办公,及时下达指令,有效提升办公效率。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既可以降低行政成本,又能够提升工作效能,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司法警务通”平台的建立,必将有效的推动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 2024年调研报告:超九成大学生体靠互联网获取信息1550字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今天发布调研报告显示,九成以上大学生和白领群体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此外,中学生和城市务工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也超过了80%,县城民众和城市中老年群体的使用率为70%左右。

__年2月,零点调查对中学生、大学生、白领群体、城市中老年群体、城市务工人群和县城民众六个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及主要的互联网活动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采用入户访问、拦截访问、在线调查及电话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回收有效样本10720个。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和白领群体互联网使用率已经接近100%,中学生和城市务工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超过80%,县城民众和城市中老年群体的使用率也在70%左右。而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九成以上大学生和白领群体(96.4%,90.7%)、半数以上城市务工人群和县城民众(58.7%,53.7%)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即使城市中老年群体中也有四分之一(25.4%)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互联网。

在互联网的使用时长上,调查发现,大学生和白领群体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6小时(白领群体6.3小时,大学生6.1小时);县城民众和城市务工人群的使用时长分别为3.6小时和3.5小时;中学生和城市中老年群体的日均使用时长也接近3小时(中学生2.8小时,中老年群体2.4小时)。

而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调查还发现,民众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长也在逐渐增长,有赶超pc终端之势。其中,数据显示,城市务工人群、中学生、大学生和县城民众四类人群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间已经超过pc终端。

对民众主要的互联网活动进行研究后发现,目前,互联网已经深度介入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群体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活动主要有获取资讯、学习工作、即时沟通、网络社交及各类休闲娱乐。

在pc终端上,白领群体、城市中老年群体、大学生、城市务工人群和县城民众五个群体最主要的活动是“获取资讯和学习工作”。其中,白领群体、城市中老年群体和大学生提及该项的比例分别高达85.8%、82.1%和81.4%。

而在移动终端上,虽然“即时沟通和网络社交”以及“看视频和听音乐”等活动提及比例较高,但“资讯获取和学习工作”也是民众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的重要活动。特别是白领群体(71.2%)和大学生(69.5%),分别有七成左右在移动终端上最主要的活动是“获取资讯和学习工作”。

研究中还发现,民众信息源也趋向集中,主要是通过主流门户网站、网络论坛和社交平台获取资讯。

一些主流门户网站,如“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和“凤凰网”等,是各群体民众获取综合类新闻信息时的主要来源;“百度贴吧”、“天涯论坛”和“网易论坛”等网络论坛以丰富性和互动性见长,也是各群体多角度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当各群体需要获取科学或专业类信息时,“豆瓣网”、“知乎网”、“果壳网”和“各类公开课网站”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微信和微博作为强势兴起的社交平台,也逐渐成为民众重要的网络信息来源。

报告分析认为,微信以强关系为基础,具社交优势,朋友和家人的近况消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微信上的新闻资讯也受到各群体较强关注,城市中老年群体(70.6%)最喜欢浏览的微信内容是“新闻资讯”,白领群体、大学生、城市务工人群和县城民众均将“新闻资讯”排在第二位。

而微博用户间则呈现出弱关系的特点,亲朋好友的近况消息不如在微信上那样受关注。在微博上,民众更多关注的是各类新闻资讯。调查显示,六个群体最喜欢浏览的微博内容都是“新闻资讯”。近八成(76.7%)中老年群体最喜欢浏览的微博内容是“新闻资讯”,白领群体(67%)、大学生群体(66%)和县城民众(61.9%)中最喜欢“新闻资讯”的比例也都超过了六成。

第三篇 信息化调研报告2150字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一、现有基础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一)基本情况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__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__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__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__规划》、《关于加强全省__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__省电子商务__规划》、《__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__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__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__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

第四篇 关于畜牧信息化情况调研报告1500字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以今天这样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又将人们推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国际化的竞争,迫切地要求我们用高科技的手段改造现有的畜牧业,全面推进畜牧业信息化是提高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把畜牧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用户手中,实现畜牧生产、管理、畜产品营销网络化,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什么是畜牧信息化

畜牧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畜牧企业竞争力,在畜牧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畜牧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畜牧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畜牧信息化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畜牧业网络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复建设、小而散,而真正能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访问价值大的网站并不多。畜产品市场动荡不定,需求与供应之间,始终处于周期性的波动之中,经常出现“买难”、“卖难”的现象。

建立畜牧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网络建设

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畜牧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例如,美国建立了畜牧信息数据库系统,包括饲料、活畜和畜产品的价格、销售、库存、运输和进出口等很多动态信息,同时将信息及时地向网络传送,全国各地的政府、研究所、大学、企业、饲料厂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到这些数据,以进行市场预测和生产决策。转变了政府职能,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

同时加速推进畜牧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加强标准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以各省畜牧信息中心为枢纽,上联农业部,下通至全省各地市县乡的畜牧信息网络体系,并使畜牧信息网络与畜牧业龙头企业、全国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养殖大户及畜牧业科研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

完善畜牧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畜牧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畜牧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畜牧信息采集、整理、发布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用户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供求信息”、“市场动态”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农民养殖户是畜牧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畜牧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积极推进畜牧信息化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采用信息技术可使饲养户了解市场信息,产销结合,使需求与供应之间保持平衡,避免出现“买难”、“卖难”的现象,同时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加强服务,必须采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引导生产,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只有依靠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改造现有的产业,才能使之适应国际经济大环境,并融入其中参与竞争。

第五篇 信息化办公室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调研报告4100字

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我办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通过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对我区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办根据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利用波分复用技术,采取租用新联通(原网通)裸光纤方式,统一构建起覆盖全区党政群机关,集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综合传输网络体系。以区政务内网平台和外网平台为基础,以全面深化、拓展应用为核心,逐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目前内外政务网已覆盖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___个单位,以及主要道路(卡)口、重点部位(村街)共__个点位。

(一)统一构建“信息网”网络平台

1、“信息网”是区政府门户网站,是我区政府信息发布的总平台,是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沟通桥梁。目前网站已联接81个区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网站包括走进、动态、政务公报、热点问题、政民互动、网上办事、城市建设、政府采购、服务指南等十几个栏目。

2、依托“信息网”网络平台,我们先后建立了行政许可服务、农村管理信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动力资源管理、邮件和短信六个应用系统。

(1)行政许可服务网。为了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我办特别在信息网上建立行政许可服务二级站点。企业和群众通过互联网访问许可服务中心服务网站,即可实现网上申报、网上下载表格、网上查询结果和网上行政投诉等业务。

(2)农村管理信息系统。为了促进农村管理现代化,推动农村管理信息化,我办于__月建立了“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对农业发展、乡镇经济、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并录入,方便领导和群众了解农村的各方面情况。

(3)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市农委在全市进行“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机遇,我们根据区劳动局的实际业务工作需求,本着综合利用和整合资源的原则,开发了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实现对全区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该系统收录了具有区常住户口的劳动力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享受低保、技术专长和等级、就失业情况等相关信息,基本形成了辖区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三级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框架,为下一步构建人口领域基础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新农合网络采取vpn设备接入方式,已连接__家医院和__个结报处及___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___个单位,该系统具有网络化监督管理、网上结算、即结即报和实时数据交换等功能。市领导对新农合网络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参合农民也感觉到了网络方便、快捷。现在无论是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还是区级领导,随时可以在网上监测各乡镇参合农民的就医动态信息。

(5)短信系统。为配合oa系统及时有效传递信息,我办专门建立了短信系统。实现会议通知、公文下发等方面的手机短信同步提醒,目前已累计发送短信4万余条。比如每年夏天用电高峰期,供电公司通过短信系统向重点企业及时发布电力预警信息,区团委利用短信系统为团员青年就业提供信息帮助。

(6)电子邮件系统。我办为全区党政各部门均开通了电子邮箱,用户达到____多个。通过电子邮件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即发即收,极大地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二)统一构建“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

1、“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是党政群机关(含区人大、区政协)及其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116个单位的网络办公窗口。目前开设了领导讲话、工作动态、通知通告、近日要闻、工作研究等9个栏目。

2、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先后建立了办公自动化(oa)、社会应急指挥、行政审批三个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oa)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文件收发和一般性材料网上传送等功能。目前,区五大机关及党政各部门的文件全部实现了网上接收与发送,__个党政部门的__个工作流程实现了网上办理。

(2)社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应急信息受理、预案指挥、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建立起统一的应急处置平台,以实现应急联动各个部门的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也便于实施统一的指挥调度。按照平战结合原则,该系统既支持处理一般事件又能及时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指挥中心统一接警后,按部门职责通知处警。

一期建立六个应急分中心:水务局、人防办、地震办、民政局、卫生局、消防中队。各应急分中心分别放置一台处警终端计算机。应急管理中心通过网络将处警单发送到所辖处警单位,同时启用三方通话功能。处警信息可通过联动指挥网传输到远程处警单位计算机终端,并发出提醒音。处警完毕,处警单位需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信息反馈。

(3)行政许可中心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目前区行政许可中心服务大厅进驻__个部门,共___个事项。网上审批和网上评议等业务通过此系统将得到实现。

3、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完成市垂直专网接入

目前,在“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与市政务专网对接的基础上,完成了区委组织部、区政府办、信访办、法制办、审计局、统计局与市有关部门的联网。

__月区审计局与市审计局专网对接成功,提供了两级审计部门的数据传输通道,审计项目实现了网上管理和控制,审计机关信息资源实现了互联互通和共享,审计人员培训实现了网上教学。区审计局利用应用现场审计师系统(oa)对已有电子账的__个单位进行了计算机审计。

同时利用已建目录体系,还完成了国家目录体系原型试点工作。该体系可以通过市政务专网直接检索市级、各区县的文件目录,也能为将来方便检索国家部委文件目录和建立我区目录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网办公自动化(oa)系统未能得到真正使用。目前办公oa系统使用双轨制,在使用oa实现一般性文件网上收发的同时还存在纸制或电话的传达方式。

(二)重硬件轻软件,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低。我区网络资源基础和电子政务应用虽处于全市区县前列,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尤其在为社会提供网上在线服务等方面,与先进地区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没能发挥硬件基础的最大效能。

(三)缺乏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培训和辅导。目前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培训时间短人员多,培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多信息管理知识没能得到深入学习,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四)各部门组织机构不健全。我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办下级机构不能独立设置,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给信息化向下一层推进带来了难度。

三、今后建设方向

从总体上看,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基本到位,但各项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一)以确保业务发展为前提,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我区的电子政务专网已经建成,随着各应用系统的跟进,首先要完成网络的全覆盖,其次根据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及时完善存储、备份、安全机制、ca认证等系统建设,确保各应用系统的顺利实施。

(二)从门户网站建设入手,逐步实现“网上办事”。“网上办事”,就是要以门户网站为枢纽,结合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以“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服务”为突破口,实现网上办事、网上服务,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共享能力。以公文交换系统为基础,逐步推广“网上办公”。“网上办公”是要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一套区级政府统一的综合办公业务系统,并从机关内部业务量最大的公文流转着手,统一公文交换,以达到规范格式、整合资源、节约经费的目的。

(四)以“四库”建设为目标,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库。政府掌握了绝大多数的信息资源,为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要,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政府信息资源库的规划和开发势在必行。资源库将根据国家确定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四库”建设。

四、今后建设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以人口基础数据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为切入点,逐步整合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口、空间地理基础数据资源,完善并建立各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1、完善并建立人口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人口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劳动管理信息系统和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区教育师生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并建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2、完善并建立空间地理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全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的应用系统建设;整合区规划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建立全区统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通过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资源整合主要包括网络资源整合和信息平台整合两部分。

1、在区电子政务综合传输网络的基础上,整合视频监控(公安、城管)、公共卫生、新农合、城管、应急等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尤其是市垂直部门与区直部门的网络整合,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积极争取网络互联与资源共享。

2、随着我区党政机关及部门的信息化应用进程不断加快,以“平战结合、综合利用”为原则,加大力度整合“人民防空指挥平台、城市管理平台、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5大平台,既能保证资源共享,又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三)强化安全管理

加强政务网(内网与外网)的网络审计、入侵检测,强化业务数据的安全统一存储备份。在日常维护中,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网络日常巡查与检测,做到主动发现,及时处理,确保系统网络安全、稳定、通畅。

(四)抓紧信息化干部培训

从“人员管理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对各部门网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并建立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使其得到规范管理。强化机关各部门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加大信息化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努力建立一支信息化技能水平高的队伍。

第六篇 信息调研工作计划报告1200字

为认真做好学实活动第一阶段党委班子人员的调研工作,围绕集团发展的具体工作目标“深化国企改革、加快梳理整合、强化资产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投融资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融入浦东二次创业、发挥集团在浦东实现二次跨越中的建设主力军作用。”并将此具体工作目标作为学习调研的重要内容,作为分析检查的重要依据,作为整改落实的努力方向,作为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现拟定调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突出科学发展的主题。紧扣“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总体要求和“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联系南汇发展集团实 际,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努力把科学发展转化为自觉行动,增强化险为机、实现新发展的竞争力,发挥区直属国有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带头作用。

二、调研时间

20__年9月22日至10月16日

三、调研课题

深化国企改革、加快梳理整合、强化资产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投融资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融入浦东二次创业、发挥集团在浦东实现二次跨越中的建设主力军作用。

四、调研分工

第一组:井剑平、吴立峰

调研侧重:建设、市政板块

调研单位:上海南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南汇生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南汇建设发展总公司

上海两港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宏汇混凝土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倪志慧、陈懿

第二组:葛海沪、申飞勤

调研侧重:房产经营、物业管理板块

调研单位:上海南汇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惠房物业、周房物业、新房物业、团房物业、祝桥物业

工作人员:赵超、邱韡

第三组:丁卫东、林东

调研侧重:国资经营板块

调研单位:上海浦汇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南汇交通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浦惠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上海浦欣清运保洁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欣伟清运保洁服务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汪炼、姚永青

五、调研对象

集团所属企业党政干部及基层党员、群众代表

六、调研形式

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企业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对集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七、调研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调研工作的重要性,调研不是形式,调研的目的是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

2、集团党政班子成员要结合集团实际和各自职能分工,深入各基层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开展座谈会、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企业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对集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求智于民,切实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3、结合集团和本企业工作实际,找准企业需要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用科学发展观方法切实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形成集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第七篇 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的调研报告3950字

关于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信息化的调研报告

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我办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通过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对我区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办根据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利用波分复用技术,采取租用新联通(原网通)_光纤方式,统一构建起覆盖全区党政群机关,集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综合传输网络体系。以区政务内网平台和外网平台为基础,以全面深化、拓展应用为核心,逐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目前内外政务网已覆盖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个单位,以及主要道路(卡)口、重点部位(村街)共86个点位。

(一)统一构建“信息网”网络平台

1、“信息网”是区政府门户网站,是我区政府信息发布的总平台,是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沟通桥梁。目前网站已联接81个区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网站包括走进、动态、政务公报、热点问题、政民互动、网上办事、城市建设、政府采购、服务指南等十几个栏目。

2、依托“信息网”网络平台,我们先后建立了行政许可服务、农村管理信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动力资源管理、邮件和短信六个应用系统。

(1)行政许可服务网。为了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我办特别在信息网上建立行政许可服务二级站点。企业和群众通过互联网访问许可服务中心服务网站,即可实现网上申报、网上下载表格、网上查询结果和网上行政投诉等业务。

(2)农村管理信息系统。为了促进农村管理现代化,推动农村管理信息化,我办于8月建立了“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对农业发展、乡镇经济、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并录入,方便领导和群众了解农村的各方面情况。

(3)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市农委在全市进行“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机遇,我们根据区劳动局的实际业务工作需求,本着综合利用和整合资源的原则,开发了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实现对全区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该系统收录了具有区常住户口的劳动力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享受低保、技术专长和等级、就失业情况等相关信息,基本形成了辖区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三级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框架,为下一步构建人口领域基础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新农合网络采取_设备接入方式,已连接39家医院和40个结报处及45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537个单位,该系统具有网络化监督管理、网上结算、即结即报和实时数据交换等功能。市领导对新农合网络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参合农民也感觉到了网络方便、快捷。现在无论是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还是区级领导,随时可以在网上监测各乡镇参合农民的就医动态信息。

(5)短信系统。为配合oa系统及时有效传递信息,我办专门建立了短信系统。实现会议通知、公文下发等方面的手机短信同步提醒,目前已累计发送短信4万余条。比如每年夏天用电高峰期,供电公司通过短信系统向重点企业及时发布电力预警信息,区团委利用短信系统为团员青年就业提供信息帮助。

(6)电子邮件系统。我办为全区党政各部门均开通了电子邮箱,用户达到1000多个。通过电子邮件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即发即收,极大地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二)统一构建“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

1、“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是党政群机关(含区人大、区政协)及其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116个单位的网络办公窗口。目前开设了领导讲话、工作动态、通知通告、近日要闻、工作研究等9个栏目。

2、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先后建立了办公自动化(oa)、社会应急指挥、行政审批三个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oa)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文件收发和一般性材料网上传送等功能。目前,区五大机关及党政各部门的文件全部实现了网上接收与发送,41个党政部门的98个工作流程实现了网上办理。

(2)社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应急信息受理、预案指挥、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建立起统一的应急处置平台,以实现应急联动各个部门的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也便于实施统一的指挥调度。按照平战结合原则,该系统既支持处理一般事件又能及时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指挥中心统一接警后,按部门职责通知处警。

一期建立六个应急分中心:水务局、人防办、地震办、民政局、卫生局、消防中队。各应急分中心分别放置一台处警终端计算机。应急管理中心通过网络将处警单发送到所辖处警单位,同时启用三方通话功能。处警信息可通过联动指挥网传输到远程处警单位计算机终端,并发出提醒音。处警完毕,处警单位需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信息反馈。

(3)行政许可中心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目前区行政许可中心服务大厅进驻23个部门,共165个事项。网上审批和网上评议等业务通过此系统将得到实现。

3、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完成市垂直专网接入

目前,在“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与市政务专网对接的基础上,完成了区委组织部、区政府办、信访办、法制办、审计局、统计局与市有关部门的联网。

4月区审计局与市审计局专网对接成功,提供了两级审计部门的数据传输通道,审计项目实现了网上管理和控制,审计机关信息资源实现了互联互通和共享,审计人员培训实现了网上教学。区审计局利用应用现场审计师系统(oa)对已有电子账的8个单位进行了计算机审计。

同时利用已建目录体系,还完成了国家目录体系原型试点工作。该体系可以通过市政务专网直接检索市级、各区县的文件目录,也能为将来方便检索国家部委文件目录和建立我区目录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网办公自动化(oa)系统未能得到真正使用。目前办公oa系统使用双轨制,在使用oa实现一般性文件网上收发的同时还存在纸制或电话的传达方式。

(二)重硬件轻软件,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低。我区网络资源基础和电子政务应用虽处于全市区县前列,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尤其在为社会提供网上在线服务等方面,与先进地区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没能发挥硬件基础的效能。

(三)缺乏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培训和辅导。目前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培训时间短人员多,培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多信息管理知识没能得到深入学习,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四)各部门组织机构不健全。我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办下级机构不能独立设置,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给信息化向下一层推进带来了难度。

三、今后建设方向

从总体上看,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基本到位,但各项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一)以确保业务发展为前提,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我区的电子政务专网已经建成,随着各应用系统的跟进,首先要完成网络的全覆盖,其次根据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及时完善存储、备份、安全机制、ca认证等系统建设,确保各应用系统的顺利实施。

(二)从门户网站建设入手,逐步实现“网上办事”。“网上办事”,就是要以门户网站为枢纽,结合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以“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服务”为突破口,实现网上办事、网上服务,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共享能力。以公文交换系统为基础,逐步推广“网上办公”。“网上办公”是要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一套区级政府统一的综合办公业务系统,并从机关内部业务量的公文流转着手,统一公文交换,以达到规范格式、整合资源、节约经费的目的。

(四)以“四库”建设为目标,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库。政府掌握了绝大多数的信息资源,为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要,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政府信息资源库的规划和开发势在必行。资源库将根据国家确定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四库”建设。

四、今后建设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以人口基础数据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为切入点,逐步整合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口、空间地理基础数据资源,完善并建立各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1、完善并建立人口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人口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劳动管理信息系统和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区教育师生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并建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2、完善并建立空间地理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全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的应用系统建设;整合区规划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建立全区统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通过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资源整合主要包括网络资源整合和信息平台整合两部分。

1、在区电子政务综合传输网络的基础上,整合视频监控(公安、城管)、公共卫生、新农合、城管、应急等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尤其是市垂直部门与区直部门的网络整合,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积极争取网络互联与资源共享。

2、随着我区党政机关及部门的信息化应用进程不断加快,以“平战结合、综合利用”为原则,加大力度整合“人民防空指挥平台、城市管理平台、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5大平台,既能保证资源共享,又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三)强化安全管理

加强政务网(内网与外网)的网络审计、入侵检测,强化业务数据的安全统一存储备份。在日常维护中,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网络日常巡查与检测,做到主动发现,及时处理,确保系统网络安全、稳定、通畅。

(四)抓紧信息化干部培训

从“人员管理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对各部门网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并建立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使其得到规范管理。强化机关各部门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加大信息化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努力建立一支信息化技能水平高的队伍。

第八篇 2024年法院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5700字

为进一步提高审判管理水平、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设步伐,应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等单位的邀请,经院党组研究决定,并报州委领导同意,月日-月日,我率州中院名中层以上负责人前往北京参观考察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北京市高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审判管理工作情况。考察时间虽短,但增进了友谊,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启发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确实受益非浅,收获颇丰。考察团通过看、听、记、思,深深感到海淀区法院等单位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海淀区法院党组一班人带领广大法官恪尽职守,服务大局,严格按照“三个领先”(指标领先、影响力领先、核心竞争力领先)、“四个一流”(抓一流党建,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建一流法院)的要求,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培养出宋鱼水、尚秀云等一批杰出的优秀法官。透过这些成绩,方方面面无不包含着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审判管理网络化、智能化,确保了公正高效

、办案管理实现网络化。海淀区法院、北京高院运用清华紫光开发的《法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所有审判、执行案件从立案到归档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实现网上立案、办案、归档、查询,增强了审判活动的公开性、有序性和规范性。案件诉讼来法院后,立案庭按要求录入立案信息,快速完成立案工作。基层人民法庭立案也是通过网上进行,方便了群众诉讼。立案后,微机自动分案,避免当事人“选法官”,杜绝关系案等现象的发生。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各类案件通过计算机进行审判流程管理,立案、分案、文书制作、统计分析等工作都在网上完成。审委会讨论案件的“审理报告”在会前以电子文本形式在网上传递,实现案件网上流转。案件审结后,将办结的诉讼案件基本信息和法律文书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形成电子档案,增强了档案的检索利用。

、质量、效率管理实现智能化。海淀区法院、北京高院院领导运用“领导决策辅助分析系统”对各类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网络信息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监督管理,设置立案、分案、排期开庭、结案以及归档五个节点对案件进行全程动态跟踪,全面准确掌握审判工作基本情况。审判监督庭根据分工每月在网上随机抽查一部分案件,进行严格的评查,评议内容从程序、事实、法律适用、诉讼收费、裁判结果和社会效果预测六大方面细化为多个小项,评议时依照评议细则逐项进行,评查结果每月在网上通报排位。在司法效率方面,实行《审(执)结案期限提醒、警示制度》,规定刑事、行政、执行案件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办结,将民事案件普通程序审理期限由法定的个月缩短为日、简易程序审理期限由法定的个月缩短为日。《法院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权限对各类案件审限逐件自动提醒,并由立案庭专人负责在网上对审、执案件跟踪检查,每天对民事、行政案件审理期限届满前日、执行案件执行期限届满前日的未结案件进行提醒;对民事、行政案件审理期限届满前日、执行案件执行期限届满前日、刑事案件普通程序审理期限届满前日、刑事案件简易程序审理期限届满前日的未结案件进行警示,书面通知承办人,在局域网上公布,每月通报,杜绝了超审限和超期羁押案件。去年,该院没有出现一件超审限和超期羁押案件的现象。

、信息查询实现公开化。海淀区法院在一楼大厅安装了电子显示屏,用于发布公告和进行法律宣传。利用电子触摸屏建立审判、执行案件公开查询系统,审判法庭位置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查询信息,实现信息查询电子化,当事人可以随时了解审判情况。设立电子公告系统,每天公告案件开庭审理信息,方便当事人诉讼,提升法院形象。

、法庭审理实现数字化。北京市所有法院均建立了数字法庭,所有庭审均实行了数字监控,实行电脑自动刻录光盘,并运用法律文书自动生成模块,庭审完毕,法律文书即可发送到当事人手中。数字法庭还实现了上下级法院和最高法院联网,北京高院的领导随时可以观看到辖区法院每个审判庭的庭审情况。

、司法服务实现便民化。海淀区法院以追求效率和便民作为审判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年月,在全国法院率先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着力推进审判管理改革。审判管理办公室对外设立“一站式”的诉讼服务大厅,将收受证据材料、上诉文书、公示催告、诉讼保全等与审判相关的内容集中办理,解决群众找不到法官、跑不起法院的问题;对内将司法鉴定、评估拍卖、文书送达等环节集中管理,解决法官事务性工作过多,不能专心审判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审判管理办公室共办结保全、鉴定、拍卖案件件,收取上诉案卷件,其中移转上诉案件件,收取证据材料和执行线索份,公示催告和支付令件,引导、接待查询余人次等等。通过实际运行,审判管理办公室在提高审判效率和规范司法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当事人对这项机制创新表示了由衷地赞扬,认为:“审判管理机构和当事人服务大厅,设置科学,方便了当事人,提高了效率,也促进了司法透明”。

(二)队伍管理公开化、透明化,确保了勤政廉洁。

、法官队伍实现精英化。海淀区法院在上个世纪年代初,就打破了传统的进人渠道,由原来从部队转业干部和地方招干中进人转变为招收德才兼备的优秀政法大学生。目前,该院共有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人,其中在编

干警人,聘任制人员人。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人,博士人,博士后人。年该院新招名审判人员,其中法学硕士名,法学博士后人。

、法官管理实现民主化。北京法院在实现法官精英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法官的积极性,强化了法官自我管理的理念,设立了法官大会和法官委员会,赋予其在法官评价、教育培训、晋职晋级、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知情权、建议权和参与权,通过充分尊重法官自主性的自律手段,逐步探索建立起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新型法官管理机制。同时,建立资深法官制,现有资深法官名,其享受的待遇与庭长同等,每名资深法官有专用的审判法庭,配有名助理法官,专司审判之职。

、岗位考核信息实现

公开公平化。在海淀法院制定的《工作人员岗位目标任务考核办法》中,他们从工作质量、效率、效果等方面将岗位目标量化,利用计算机信息每月进行考核评分,公开考评结果,奖优罚劣,接受监督,并将全年考核结果装入干警廉政档案,作为干部培养、提拔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用数字说话,调动了干警工作积极性。由于北京实行了“阳光工资”制,干警收入较以往有较大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海淀法院变原来的物质奖励为多元化奖励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奖励出国、休假、学习、晋级等。

、规范行为实现监控化。海淀法院院领导和监督部门运用电视监控系统对院机关所有庭审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使干警的庭审作风和工作作风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案、管事,修订完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后勤管理多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在局域网上公开,供干警学习查阅,政治处、办公室、监察室、审监庭等职能部门负责落实,纳入《纪律作风量化考核》严格奖惩。与此同时,该院进一步加大了监督检查的力度,开通监督电话,每逢院长接待日所有院领导均到信访室接待群众,随时听取当事人对法院工作和案件办理情况的意见、建议,实现院长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畅通监督渠道,加强廉洁自律。

、人事管理实现数字化。据考察了解,海淀区法院还建立了人事、工资信息管理子系统,及时输入相关信息,方便查找利用。

(三)司法政务管理自动化、电子化,提高了保障效能。

、办公办案实现自动化。海淀区法院、北京高院运用《网络智能办公系统》,使各种公文的拟制、审核、签发、印制和公文收发、传阅等环节均通过网络进行,发文仅仅局限于对外单位,实现无纸化办公,改变了传统公文处理中效率低下的“文件旅行”,提高公文运转速度。裁判文书输入打印终端统一印制,当事人上诉再根据需要印制,避免过去每件案件印制大量法律文书造成的浪费。严格执行保密工作规定,内、外网计算机严格分开,确保网络运行安全,杜绝发生失、泄密事件。

、安全保卫实现了规范化。海淀区法院在进法院的大门处安装了安检门,在办公区安装了非接触式ic卡门禁控制系统,隔离了审判区和办公区,干警一律走法官通道,当事人办事必须经门卫登记后在一楼接待室办理。在审判庭、接待室、楼内大厅安装了数字监控系统每个监控点均可在网络上传输记录、查询,用于安全防范。

、财务管理实现电算化。据海淀区法院的领导介绍,他们建立了财务信息子系统,实现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科学化。进一步加强了对诉讼费的管理,财务人员通过微机对每件案件收费情况逐一检查,严禁多收或少收,严格财经纪律。同时,还建立了物资装备管理电子系统,固定资产、物资装备和办案文书、办公用品分门别类建立微机台帐,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家底,既保证工作需要,又确保厉行节约。

、档案管理实现电子化。通过建立档案管理子系统,运用科学的《文档管理系统》软件,录入建院以来的所有文书档案文件目录,方便检索查阅。对年以来近万件诉讼档案进行电子归档,做到诉讼实物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归档,方便利用,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海淀区法院、北京高院广泛运用网络技术,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实现了信息共享。法院审判(执行)案件信息、人事劳资信息、财务物资管理信息、档案工作信息和法律法规信息、行政公文都被录入微机转换为数字形式,形成电子档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方便多人同时上网查阅。二是严格了管理制度。审判流程、审限跟踪、诉讼收费等工作根据管理权限并按照预先设立的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干扰。院领导和监督部门通过网络随时掌握各类案件审理、执行情况,特别是解决了人民法庭不便管理的问题。三是节约了工作成本。审限跟踪、统计分析、财务管理、人事工资管理、档案管理、公文传递等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各类文字材料、裁判文书以数字形式在网上传递,文印纸张费用大幅度减少。四是提高了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后,信息材料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明显加快,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考察体会和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北京法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全新的司法理念、公正高效的办案效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硬件设施的投资方式等等,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思考。而这些变化无一不是现代科技带来的产物,诠释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真理。毋须讳言,我们尚处在不发达的西部地区,财政不可能亦无能力完全负担我们发展、建设的巨大投入,因此根本不具有发达地区所能给予的财力支持,对此不存在可比性。然而,他们先进的理念、管理方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特别是信息革命所产生的巨大效果,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决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及省高院、清华紫光等单位的关心帮助,有全州法院干警的积极参与,我州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北京的考察经验,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从考察看,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是做好法院工作的前提。结合我州法院实际,要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依法治院,从严治院,科技强院”的理念。管理模式要从行政化管理为主向司法化管理为主转变管理内容要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管理方式要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管理方法要从他律为主向自律为主转变管理手段要从传统型向现代智能化转变。据悉,最高院即将出台加快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人民法院建设的发展方向;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促进队伍廉洁的有效手段;要充分认识到过来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抢占了发展先机,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要充分认识到上级法院和领导的关怀与期盼。过来,最高法院、省高院、海淀区法院、清华紫光华宇公司等单位对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设给予了诸多关心和支持,为我州法院的信息化

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只有通过加倍努力,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才能不辜负上级法院和领导的期盼和要求。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全员参与

信息化建设不是某个部门、某些人的事,而是涵盖了我们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的一件大事。为此,一要领导带头。只有院领导和庭室负责人付诸于具体行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才能带动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自觉参与。二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要挤出经费,给广大法官购买和配备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备。三要不断加强教育培训。要通过开展培训,使干警全面掌握电脑等设备的基本操作规程。四要切实把局域网办好办活,增强可读性和适用性,提高法官参与的热情和自觉性,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健全制度

一是要完善监督机制。要以立案庭为主体,建立以案件流程管理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以审管办为主体,建立以案件质量评查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以纪检监察为主体建立以查处违法审判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以政治部为主体建立岗位目标考核为中心的监督机制。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监督,运转流畅,使审判工作步入办案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和办公现代化的轨道。二是要重点建立局域网管理、案件信息录入等相关配套制度,突出抓好立案和审判管理这两个环节,充分发挥立案庭、审判管理办公室和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法官公正高效的审理案件。三是要认真抓好制度的检查落实。要在健全完善有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狠抓考核

首先要对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将书记员分到各个审判业务庭。因书记员比较熟练电脑知识,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书记员可以起到电脑老师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建设,同时可以协助法官做一些案卷装订等事务性工作,一定程度减轻法官负担。其次要对现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和评判,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量化细化指标,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最后要将信息化建设与岗位责任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与岗位责任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罚。

第九篇 信息化产业调研报告3400字

20__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为契机,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坚持立足当前保增长,着眼长远促转型,切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和调控,做好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服务、协调工作,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全县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一、20__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运行呈现新景象。我县围绕年初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突出抓好重要生产要素保障,狠抓企业运行调度和协调服务,保持了工业经济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步提高,呈现出平稳运行态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33亿元,同比增长13.6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26亿元,同比增长14.19%;实现利税12.13亿元,同比增长24.53%。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我县坚持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矿产品加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一是借助赣南苏区振兴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实行规划先行,牵头制订工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策划了一批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并成功申报了我县氟化工产业基地为全省唯一的省级氟化工产业基地。二是有计划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提高整体协作力。鼓励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等形式增资扩产、集群发展,成功引进中国建材集团以14.85亿元收购宝华山水泥板块,中化集团将新上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聚全氟乙丙烯等深加工项目。三是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大力开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组织南方万年青水泥和赣兴水泥等企业淘汰机立窑等落后生产线。

(三)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我县积极跟踪服务重大项目,通过项目调研和召开协调会等多种方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南方水泥水泥二期4500吨/日产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已顺利投产,三期4500吨/日产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兴拨叉技改项目一期年产新能源汽车变速齿轮600万件、压铸件6000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已竣工;百丈泉退城入园项目、威保运动新厂区项目已投产;山村油脂药用茶油、锐利电子等项目已顺利开工,力争20__年上半年投产;鑫福科技钼深加项目工、钨粉及钨制品深加工项目、国泰特种化工项目、钛合金轻质材料项目等已签订投资协议,正在规划设计和报批报建中。这些项目将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后劲支撑。

(四)信息化工作得到新推进。经我局努力争取,并得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县信息中心于今年9月份正式划归工信局管理,信息化职能得到进一步理顺和提升。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县大力促进两化融合,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等中心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下发了《县20__年信息化工作要点》(兴府办字[20__]77号),积极抓好网站建设,提升建站水平,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确保政务网络可靠运行,实现信息化建设提速、提质、提效跨越式发展。

(五)服务企业得到新突破。一是加强企业调研工作,把握服务重点。全县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和现场调度会,紧紧围绕企业需求,把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作为服务工作重中之重。制订下发了《关于推进工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今后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二是大力做好争资争项工作,积极跑部进厅,为企业争取立项审批、用地指标和资源配置,全年累计争取各类资金2132万元。三是成立了“县企业和企业家协会”,为全县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搭建了一座政企沟通的桥梁,为企业和企业家间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是企业和企业家交际、体现自我价值的一张名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产业集聚不强。目前我县工业涉及行业较多,产业特色不很鲜明,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层次较低。

(二)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受到用地、资金、招工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招商兴工,抑制了工业项目的落地。部分重点项目推进速度较慢,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还不强。

(三)运行质量持续下滑。20__年以来,由于部分产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运行成本刚性上升,同时,因市场需求不足,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特别是氟化工、水泥等行业运行艰难,部分企业出现亏损。目前r22、无水氢氟酸的价位仅为8200元/吨和7150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7.4%和10.63%,公司每月亏损近200万元。

三、20__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工作思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充分利用建设瑞兴于试验区契机,加快“两化融合”步伐。着力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平台、推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作目标:力争至20__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4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利税14亿元,同比增长15%;全县新增规模企业8家。

(二)工作措施

围绕上述要求,20__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抓运行监测协调,确保工业平稳运行。一是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机制、经济运行管理调节协调机制、企业发展激励机制等机制,高质高效服务企业,推动工业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抓好全年各项工业经济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工作,细化每月目标任务,力争全县工业增速保持17%,保证各项目标按年初制定方案和时间进度平稳推进。三是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协调,及时跟踪处理影响企业运行的苗头性问题,保证重点企业正常生产、多产多销。

2、抓重点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着力扶优扶强,培植产业集群,充分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国家扶贫大开发两大机遇,以规划建设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和至泉州出海通道为契机,扎实做好调区扩区工作,着力建设以军工产业园、机电产业园,氟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为主的“两园”、“两基地”,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倾斜,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群,加速形成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矿产品深加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3、抓企业协调发展,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一是培育引进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鼓励现有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主业规模,紧紧围绕主业发展配套产业,促进企业集群发展。二是加大中小企业培育扶持力度,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促进规下企业尽快成长为规上企业,不断壮大规上企业队伍。

4、抓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快速发展平台。一是科学定位,做好园区总体规划,促进企业有序聚集,推动园区经济板块化、跨越式发展,把开发区打造成县域经济的增长极、主导产业的集聚区、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和城市发展的新城区的发展定位。二是完善基础配套,夯实承载平台,打造高起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一流生态园区平台,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人气兴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城”。

5、抓工业项目推进,增强持续增长后劲。一是积极扶持中化集团新上聚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等项目,整体搬迁三美化工,加大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引进力度,加快建成高标准省级氟化工产业基地。二是加快推动南方水泥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二期达标达产和三期开工建设,加速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效益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三是着力推进百丈泉退城进园项目达产达标,加快国兴拨叉技改扩建、山村油脂药用茶油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竣工投产。四是强力推动中国兵器集团钨及钨制品深加工、国泰特种化工和鑫福科技钼矿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

6、抓发展环境优化,助推工业跨越发展。大力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兴发[20__]1号)文件精神,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在企业准入、手续简化、税费减免、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支持,严肃处理影响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人和事,切实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宽松的发展环境,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信息化产业调研报告

第十篇 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3950字

一、调研基本要求

(一)总体思路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同时也为了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指导,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需要,根据我院安排,信息工程系开展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调研内容

1.了解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吻合的相关行业、企业的现状、用人需求及教学建议;

2.了解学生所从事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技能标准(包括工作职责);

3.了解毕业生或实习生的工作状况(包括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的适应性等);

(三)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

2.电话访谈

3.文献、网站评阅

4.现场调研

5.专题调研

(四)调研范围

1.国家级、省级、县级行业协会

2.区域内对口企业

3.区域内相关产品销售市场

4.省内各市人才交流中心

5.省内(外)同类院校

(五)调研对象

1.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及管理部门相关人员

2.相关企业负责人、总工程师及部门主管、检测与认证机构相关人员

3.相关企业的车间主任、技术人员、工段长、操作工,相关产品市场销售人员

4.专业历届毕业生与在校生

5.用人单位企业负责人、人事主管、车间主任等

6.同类专业同行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一)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确定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新理念,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和行动,包括,“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2024—2024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4-2024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为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从2024年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开始,到2024年召开全国职教会,以及2024年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基本确立 。

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宽建设数字潍坊,加快信息化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应用,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二)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从全国范围来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在飞速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也在逐年上升。大量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而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山东省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目标,以“互联网+”发展为抓手,坚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致力融合应用,着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服务、创造新业态,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省内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和山东省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越来越大。当前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排名靠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专业毕业生,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信息系统软硬件平台维护等岗位的一线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

单就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全省范围看,2024年,统计内信息技术服务企业3093家,从业人员31万人,实现软件服务收入3088亿元,同比增长30.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9.5个百分点。预计到2024年,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200家,从业人员35万人,软件服务收入超过4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00家,从业人员40万人,软件服务收入超过6000亿元。

(三)企业用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企业对素质、能力的需要程度是制定指导方案的重要依据,信息技术类企业和互联网电商类企业选择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的“非常需要”、“需要”项如下:

1. 信息技术类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2. 互联网电商类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3. 信息技术类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4. 互联网电商类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四)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的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大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

我省采取分类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方式,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对中、小微企业,着重引导企业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化基础应用和推进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应用。中、小微企业对信息系统应用、实施与维护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在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升级上培育壮大电子商务新兴业态是重点任务之一,着重发展立足实体经济的自主电子商务平台。着力推动企业通过网络化制造系统和网络商业生态服务支撑体系,实现产品设计、采购、制造、销售、管理等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企业间信息化协同创新,打造网络化新型企业创新集群。互联网商务平台建设与运营应成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从潍坊的现状看,信息化在潍坊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缺乏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懂计算机知识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特别是既懂业务流程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的骨干人才比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五)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馈

说明:本专业为2024年新上专业,目前没有毕业生。

三、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一)就业岗位分析

(二)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制造业(企业)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信息统计分析与处理、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软硬件系统组装与维护、数据库、网络、网站运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能在社会各组织中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和服务类岗位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方案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建议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的调整

面向企业信息化的整个产业链培养人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职业方向的拓展,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面向企业培养的人才定位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

(二) 改进和完善现有课程设置

根据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的实际情况,面对社会发展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时,加大项目化教学的力度。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按工作岗位设置模块化课程,形成新的课程结构,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专业理论为专业能力服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课堂讲授与操作练习同步,构建项目课程体系。

(三)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实践工作岗位设置教学模块。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应尽可能以岗位实际项目作为教材,以实践操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根据具体操作需要安排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将其同步传授给学生。

(四)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项目教材改革制度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长远发展出发,学校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相关设备,为实践教学提供物质条件。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

学校教师加大力度,编写适合教学的项目化教材。

(五)大力培养实践教师队伍

项目化教学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实践指导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加大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力度,增强教师的实战经验。要求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社会声誉高、充满活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六)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规范,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恰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实践教学交融并进,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考核方式以学生岗位能力、实际工作过程技能、作品完成效果、学习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制作效果、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能力、自我纪律约束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

1.“工作岗位性”评价

学习中的实训过程当作对实训的成绩评价。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岗位对从业人员具有特定要求,专业性是其工作的一大特性,学习过程中本岗位技能的熟练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评价项目。

2.“工作过程性”评价

工作过程学生能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的方式使学生乐学,好学,学习有目的性,在工作过程中有收获,享受制作提升技能又学到专业知识的全新教学方式。由学生自评、教师评价、成员互评形成。

3.“工作效果性”评价

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完成了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工作岗位模拟,拓展知识面,团队协作完成作品创作,提升了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以完成时间、工作情况为评价依据。

4.“工作系统性”评价

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掌握了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在体验课程的学习中逐渐了解面向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增加对岗位需求的了解,通过岗位模拟,应用软件学习,职业能力培养,把学生逐渐培养成为专业能力强、适应相应工作岗位的“企业人”。

第十一篇 环保信息化调研报告4150字

一、智慧环保的基本概述

“智慧环保”是“数字环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__-20__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调研现状及未来前景评估报告》显示,智慧环保是互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化相结合的概念。“智慧环保”是“数字环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且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带动智能环保的发展,将环境的保护实现最有效化。

“智慧环保”的总体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智慧层和服务层。感知层: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实现对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辐射等环境因素的“更透彻的感知”;传输层:利用环保专网、运营商网络,结合3g、卫星通讯等技术,将个人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存储的环境信息进行交互和共享,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智慧层:以云计算、虚拟化和高性能计算等技术手段,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的环境信息,实现海量存储、实时处理、深度挖掘和模型分析,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服务层:利用云服务模式,建立面向对象的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门户,为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辐射管理等业务提供“更智慧的决策”。

二、发展智慧环保产业的必要性

污水处理厂建好了,却在处理能力方面出现“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现象,这都会造成环保产业的低效率。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智慧环保这个时候就能帮助你。

通过信息和互联网技术,污水处理厂可以根据实际进水情况,实现智能化动态控制,从而使其运行达到最佳的投入和产出比。就发展智能环保产业的必要性、基础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优先采购、给予财政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议。

下一步,将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在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染治理等领域推行环保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广环保产业先进智能化技术,着力培育一批环境污染治理专业化公司,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针对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的运行负荷低、能耗高、经营成本高等问题,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智能控制系统示范试点,推动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实现污水处理设施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运行。

三、我国智慧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环保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环保产业政策的日趋完善,我国环保产业已经从初期的以'三废治理'为主,发展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尽管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信息化水平与环境保护工作不相适应,环境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环境信息化工作基础较为薄弱,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又不足,管理机制不顺畅,人才队伍中高素质人才队伍缺乏,且发展不平衡,环境信息产业还无法适应环保事业发展的要求,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

四、我国智慧环保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下,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等均将发生深刻变化,对环境管理也将提出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迎来环境保护的新气象。

新形势下,环境保护面临一些新的机遇。一是环境保护得到___、国务院日益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天变蓝、水变清、地变绿,人居环境更美好,应成为我国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是环境法治日臻完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24年付诸实施,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思路日趋清晰,为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是污染物排放强度在下降。随着我国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降低、重化工业增长对gdp的贡献下降,污染物排放强度在降低,有利于开创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防治的新局面。

四是多渠道融资局面可望形成。国家出台了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政府和社会资金合作受到激励,大型国有企业携资金和高新技术进入环保产业,资本市场上环保企业比例增加,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

五是公众诉求日益高涨,成为环境保护的动力。公众环境权益观增强、环境公平正义诉求与环境质量改善要求提升,要求政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加大污染治理和监管力度,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动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环境管理面临巨大压力。比如,污染欠账多,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污染随着产业转移而转移;政策执行走样;行政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管理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五、我国智慧环保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第一,以排污许可证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形成管理主线。排污许可证制度承载了环保法律、减排责任、技术规范等方面内容,应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细化深化,使之具有法规效力,加大推进力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从污染物种类、控制指标、排放方式等方面,不断健全排污许可证;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不得排放污染物;并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公平、覆盖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为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此外,还要加大执行和监督力度,强化许可证制度的实施监督。各级环保管理者,也必须转变思路,调整角色定位,为企业解决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等问题。

第二,以环境保护标准为准绳形成倒逼机制。标准是可以落地的环保措施。国家应制定环境保护的一般通则或基准,以减轻单位产品的资源投入和污染物排放。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强标准研究使之符合国情,并加大标准实施力度。通过环境标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起到从源头改善环境质量的效果。具体做法有,对新增产业,以环境标准为门槛抓好企业和产业的准入;对存量产业,以环境标准为尺子,淘汰落后的产业、产能、技术和工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我国智慧环保行业的发展建议

第一,实行赔偿制度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通过法律强制、政策激励和约束,使各级干部、企业和社会公众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此外,还可考虑建立一套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干部,实行终身追究责任制。在新形势下,对环保违法行为的处罚应当创新模式,可依据相关要求,发挥司法部门的作用。

第二,加强能力建设,形成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利用资本市场募集更多资金进入环境保护领域;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种子”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污染治理应更经济。环境污染治理应留给市场更多的选择,环保企业会选择实用技术和路径,以降低治污成本;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思路和污染治理方案。此外,还要加强能力建设。加强污染物排放等监测网络、预报预警、应急管理等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支持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强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的宣传和科普,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公众不仅能积极参与,更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尽可能绿色出行,进行垃圾分类,不随手扔垃圾等。总之,只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改善,生态文明新时代也才会早日到来。

七、智慧环保是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

有机构预计,2024年城镇化率将超过60%,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加智能化的城市治理。

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3大热点应用行业。一方面,我国政府对交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屡屡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限制规模,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城市人口密度与汽车保有量之间呈现畸形对应关系,导致交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同时,医疗资源的匮乏和效率低下是目前医疗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政策扶持是推动智慧医疗投资加速的重要驱动因素。从竞争格局来看,由于智慧医疗并无明确的行业标准,且各地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程度发展差异很大,从而导致了该市场的集中度很低,未来有待进一步提升。

另外,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板块也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再度升温。某家环境保护证券认为,在大气治理的政策高压之下,重点工业行业的脱硫脱硝改造将加速,与火电行业脱硝需求叠加,预计2024年脱硫脱硝工程建设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在废水治理方面,除了在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高污染材料,企业做得更多的是废水回收利用。这个方法最简便、直接,一些高污染行业做好可以大大减轻治理压力。一些治污难度大、成本高的行业可以将废水分别回收利用,针对主要染物分类治理,使废水处理化难为易。此外,固废垃圾焚烧发电也有望维持高景气度,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发展料将加速。

中西部潜力巨大

鉴于地方政府将继续加大民生、基建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工业品需求有望避免萎缩。到2024年,全国需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以及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问题。未来无论是棚户区改造还是城市人口落户,中西部的城市群都将成为主要阵地。研究认为,虽然2024年固定资产总体投资增速会有所放缓,但中西部基建投资加码和保障房建设将增加钢铁、水泥、建材等工业品需求,预计新增需求至少会维持今年增速水平。

第十二篇 对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2450字

_____部长指出,在新形势下,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新一轮“三基”工程建设中,逐步把“三基”工程建设的重点从“硬件”建设转移到“软件”建设上来,而“软件”建设的重点是抓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首先要全面分析当前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断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一、当前_____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观念滞后,民警思想根基差。在日常的工作中,部分民警认为,只要懂法并按照规定执法就足以胜任公安工作,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仅限于在电脑上打几个字、在网上看看东西,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范围、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花钱买设备、比投入、比装备,不重视信息化应用和投入产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公安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出现了新知识不愿学、信息系统不愿用等问题,也就谈不上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公安工作中、促进公安工作发展。这已成为推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的瓶颈。

(二)资金不足,基础设施配备不齐。进行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必备的硬件设备,经过三年的基层基础建设,虽然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硬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上级提出新要求相比,我们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_____公安局共有电脑174台,其中14台由于配置低无法使用;县局服务器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公安网运行速度有待提高;三年前建立的网上办公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急需改版重建。

(三)起步较晚,系统应用程度不高。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没有应用的带动和依托,建了也没效益。通过对我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严重存在。仅限于人口信息系统、网上办公系统和执法监督系统,并且整个系统仅由内勤或某位民警一人固定时间使用,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干、一群人看”,信息系统应用难以深入。经调查,我局内勤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86%,公文处理达标占93%,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79%,电子邮箱使用达标占98.6%,各类查询系统及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达标占76.8%,而一般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38%,公文处理达标占38.4%,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50.6%,电子邮箱使用达标占60.9%,各类查询系统及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达标占52.6%。

( 四)缺乏人才,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目前_____公安局信息通讯部门有人员3人,其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只有1人,同时还要负责网监、机要等工作,从而导致了新技术没人会用,难以适应今后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管理工作需要。在民警中随着民警年龄的递增,一些年龄偏大的民警“怕上机、记不住、掌握不牢”的现象极其严重,计算机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统计,_____公安局45岁以下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80%,公文处理达标占65.4%,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87.5%,而45-50岁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40%,公文处理达标占46.8%,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50.5%。

二、通过对_____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的分析。

公安信息化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必须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以信息化有效提升公安战斗力,提高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效率,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为全面做好公安信息化建设。如何破解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难题,全面提高公安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一把手”面前的首要问题。就_____公安局而言,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因此要积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坚定不移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把信息化打造成为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支柱。要深刻理解信息化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已经带来和将要引起的发展变化,从全面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公安工作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要在全局上下形成“不会用计算机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的观念,要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基层公安机关领导的日事议程,注重整合系统资源、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力争早日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的目标。

(二)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公安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成本投入大的工程,作为一个山区县、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经济总量小,仅依靠政府财力投入不现实的。要突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常规思维,超前消费,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首先公安机关领导要主动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争取财力的支持;其次,公安机关要在节减经费上做文章,压缩或减少经费支出,将节约的经费用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再次,可采取“先建后还”和“以租代建”等多种办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在建设350兆无线通讯系统的时候,由于我们是山区,建立自己的基站条件不允许,因此我们通过与移动、网通、联通等部门协商租借他们的通讯塔,及时的解决了问题。总之,妥善解决资金制约问题,信息化建设工程才有保障,才能实现最佳工作目标。

(三)强化培训,普及应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要着力解决普及应用难题,才能使信息化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因此,要改变重建设,轻普及应用的倾向,通过“送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把各警种各部门和基层所队民警培养成懂应用,会管理维护信息网络的能手。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使在岗每位民警熟悉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扫除“机盲”“ 网盲”现象;二是强化民警应用信息,提高网上实战能力,通过实战激发民警学习热情;三是培养技术骨干,开发利用信息,将信息化工作与日常工作机制结合起来,强势推进以办公自动化、综合执法办案系统和信息采集室为龙头的信息化建设。四是通过争取编制,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招收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信息化人才培养与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信息调研报告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