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环境建设2023年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经济发展环境品牌建设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以创建环境品牌为目标,发挥网络技术优势,为我市经济发展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1、强化领导,确定目标。我们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十分重视,首先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认真学习讨论了市委郭晓华书记的动员讲话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有关文件,全面理解会议精神,对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进行了逐项研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xx年推进信息服务体系环境品牌建设工作方案》,确立了以创建“四心城市”为目标,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田伯华同志为组长的信息服务体系环境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我们根据《全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品牌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治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成立了五个推进组,每项工作都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现了任务分解到科,责任落实到人,目标确定到位。
二、发挥政府网站窗口优势,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1、推出了信息服务体系环境品牌专题。依照《xx年推进信息服务体系环境品牌建设工作方案》要求,首先制定了信息服务体系环境品牌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保障工作方案,召开了信息服务体系环境品牌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对搭建信息服务体系环境品牌建设专题平台进行了多次研究,确定了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政策信息、人才信息、金融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信息等栏目,截止目前发布此类信息92条。同时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对信息资源责任和考核做了明确要求。完成了编制政府部门政务公开网站考核评分参考标准,为市政府政务公开考核提供了可靠依据。为了更直观反映我市经济建设新貌促进环境品牌建设,政府网站增设了图片新闻栏目,采取自采自编形式。今年已采编“图片新闻”信息200多篇,新闻图片400余幅,丰富了网站的内容,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在《全国城市信息联播》评比中,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佳木斯政府网站始终名列前茅,到目前为止,已发送各类信息3000余条,受到了通报表彰。
2、紧紧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对此,我们在政府网站先后推出了“关注妇女发展关注女性生活专题”、“3·15”消费权益日专题、“佳木斯市知识产权专题”、“中国俄罗斯年”、 “魅力佳木斯”、“项目提速年”、 “诚信佳木斯”等专题。同时,配合市行政中心建设指挥部完成政府行政中心大楼网络综合布线、大楼智能管理综合布线设计等调研和招标工作,并负责现场质量监督,使我市行政中心大楼建设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在“魅力”佳木斯申办活动中,信息中心积极参与投票,派出人员放弃休息在网点值班。潘哲旭副局长作为“申魅”宣传组负责人亲临指挥,中心副主任刘军现场技术指导。同时在政府网上设立“魅力佳木斯”专题,通过视频、新闻图片等多种形式宣传佳木斯,为我市“申魅”成功做出了积极贡献。信息产业局荣获市申魅先进集体,潘哲旭同志荣获申魅先进个人。3、认真做好诚信佳木斯建设工作。 佳木斯诚信网经过几个月认真细致地策划、设计、建设及信息采集工作,9月28日正式向社会开通运行。这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诚信佳木斯”,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具体举措;是我市深入开展“魅力佳木斯”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增加为市民服务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佳木斯诚信网开通仪式由市委常委孙伟经主持,市长李海涛作重要讲话。
佳木斯诚信网由市诚信办主办、信息中心承办,是政府、企业、个人发布和查询诚信信息的网络平台。其宗旨是:唤起诚信意识,营造诚信环境,规范诚信行为,促进和谐发展。 佳木斯诚信网是我省地市中首家开通的诚信网,这也标志着我市诚信建设工程取得了又一显著成绩。
今年以来,我局市对诚信建设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诚信办工作。起草了“诚信佳木斯”建设的方案,组织开展了诚信宣传月活动并积极敦促各行业诚信工作的有序推进,为我市诚信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形成人人讲诚信、个个守信用的良好社会风尚,以进一步提升佳木斯在国内外的信誉度、美名度和知名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了扩大网站的承载能力,为各部门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和发布信息提供优良的网络运行环境,我们不断丰富网站的信息,增加网站栏目,栏目设计上突出宣传了我市的整体优势、招商引资、政策法规、政务公开等内容,而且新增加了公务员信箱、网上商城、工业产品供求信息、农副产品供求信息、招聘求职、网上检索等功能。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务员信箱系统建设工作,我们起草并下发了公务员电子信箱使用文件。经过我们的积极沟通、协调,政府各部门及工作人员都建立了电子信箱,截止目前共发放邮箱4002个,公务员信箱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同时我们积极争取资金,加强了政府网站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网上防黑防毒能力增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政府网站的访问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访问量由去年底的115万人次提高到了235万人次,政府网站的门户功能显著增强。
四、积极推进政府部门和企业上网工程。今年我们完成了政府办、双拥办、财政局等二级网站及龙鼎实业、神内日本语学校网站的制作,完成了嘉园网页、财源建设信息网的制作,并对规划院等网站进行了改造和维护。同时对信息中心网进行了改版,增加和调整了栏目和内容,使页面更加丰富多彩。目前,政府序列局全部建成二级网站。各部门可通过二级子网实现政务公开,主要包括政务动态、网上文件法规查询、办事指南查询、日常生活服务查询、部分行政审批表格下载、办件查询、网上投诉等功能。在推进企业上网方面,政府网站增加了网上商城、工业产品供求信息、农副产品供求信息等电子商务栏目,实现了企业信息的自由发布。政府网站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政府网站,并且连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xx年信息产业局所属信息中心被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信息中心党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党组织。
第2篇 林场软环境建设宣传工作总结
结结为进一步加强我场软环境建设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良好氛围,我场积极开展软环境建设宣传月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把软环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确确实实抓出成绩,我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软环境建设列入工作重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明确软环境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三是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了<向海林场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场软环境建设工作作出了具体的部署与安排,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
二、改进作风、主动服务企业
通过设置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社会各界对我场工作作风的建议意见。继续坚持上下班签到制度、出勤抽查制度、外出公示制度、亮牌办公制度,对机关干部出勤执纪情况进行了随时抽查,发现违纪行为及时纠正处理,杜绝了机关干部上班时间打游戏、打电脑、打牌等现象,机关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提升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活动开展
召开向海林场软环境建设宣传月活动动员大会,对软环境建设宣传月活动进行广泛发动,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扎实做好开展各项宣传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条幅、展示板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掀起宣传月的高潮。
xxxx年,我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性开展工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密切了干部群众之间的关系,努力改善我场软环境建设,促进我场经济跨越式发展。
第3篇 开发区软环境建设宣传月工作总结
为落实《县软环境建设宣传月活动方案》精神,开发区紧紧围绕“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关心软环境、处处体现软环境”的宣传主题,以全力打造开发区一流发展软环境为目标,开展了软环境宣传月活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意识
为开展好软环境建设宣传活动,由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成立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区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负责改善软环境宣传月具体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日常工作。
二、迅速传达学习,确保落实到位
9月28日,召开环境建设宣传月部署动员会,会上对全省“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对县政府关于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涉及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优化政务服务、强化法治建设、完善信用体系等相关制度文件和措施办法等进行集中学习,按照《县软环境建设宣传月活动方案》要求进行工作部署和责任分工,确保全员参与,为开展软环境建设宣传月奠定基础。
三、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机关作风
在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期间,开展软环境建设宣传月活动,是对开发区干部的又一次检查。进一步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坚持考勤制度、外出请假制度、学习制度等,严查干部在上班时间打游戏、浏览无关网页等行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状态。
四、搭建服务平台,主动服务企业
以集中座谈、上门问需、电话约谈等方式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存在的困难,做好收集整理并协调解决,主动做好对企业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指导,诚恳听取企业负责人对投资软环境的看法和建议,随时了解企业对改善经营环境的反馈意见,真正做到了“帮忙不违规、服务不添乱”,受到企业的好评。
五、积极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开发区电子屏、新区建筑工地围挡、宣传条幅标语、开发区服务企业qq群、微信群、网站宣传开发区清理拖欠企业资金、整治涉企“四乱”问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软环境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开发区干部真抓实干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在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正面典型和先进经验,积极营造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优化软环境光荣、破坏软环境可耻的浓厚文化氛围。
第4篇 司法局软环境建设查改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区“软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和部署,我局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领会“软环境提升年”活动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活动方案,深入开展了“我与软环境建设”问题查改活动。
我局认真开展“五查五看”:一是查思想观念方面,看是否存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怕负责任,怕担风险,得过且过的思想;二是查服务态度方面,看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三是查工作作风方面,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等问题;四是查办事效率方面,看是否存在程序繁琐、时间过长、现场办结率不高等问题;五是查工作态度方面,是否存在擅自脱岗、仪容不整、暄哗吵闹、不使用文明语言等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刻剖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差距、查根源,诚心诚意听取干部职工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出现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与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需要有一定的差距。
2、虽然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但与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机关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开拓创新不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不够。
4、缺乏经常性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存在自满自足情绪和安于现状思想。
二、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局的工作实际,经研究,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切实整治“浮庸散奢”问题。进一步明确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围绕“建设一流软环境”作风建设活动,组织学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让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加强作风建设,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又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重点解决司法行政队伍中存在的作风漂浮、工作平庸、纪律涣散等现象,促进司法行政人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解决司法行政人员工作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差等问题。强化工作纪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
(二)加强对法律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法律服务行为。针对法律服务机构违法执业、办事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杜绝垄断行为,使法律服务机构经营活动规范有序,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强化法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思想道德业务培训,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和自学,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对法律服务机构进行清理整顿,进一步明确法律服务机构职能,对法律服务机构建立诚信档案,实行诚信等级管理。对法律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和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提高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和水平。司法行政机关建设如何得到社会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如何进一步提高在人民群众中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司法所、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服务窗口的建设。因此,要抓好窗口单位建设,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端正服务态度,全心全意搞好法律服务工作。要弘扬敬业精神,严格执业纪律,恪守职业操守,规范行业秩序。要在服务方面彻底解决推诿扯皮、程序繁琐、不作为、乱作为等工作现象。抓好服务质量,是提高行政效率、树立司法行政形象、增强司法行政威信的根本,是当前软环境建设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承诺违诺责任追究制度。分管领导和机关相关业务科室要加强对窗口单位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使我局的窗口单位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有新的提高。
(四)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行各项公开制度。继续建立健全司法行政效能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和政务公开等制度。按照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绩效考核制,实行限时办结制等长效工作机制。具体做到:每个机关工作人员要挂牌办公,熟悉业务流程,热情接待服务对象;结合公务员年度考核,制定科学、量化、可操作的考核评议办法和实施细则,客观、真实、有效地考核机关效能建设的效率、效益和效果。通过推进工作制度化,不断提高服务规范化水平。
第5篇 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1999年4月国家批准海南建立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作为海南省会城市的海口市是省政府首批批准的6个生态示范市(县)之一,这标志着我市正式迈入生态城市建设的行列。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环保总局及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指导帮助下,我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 “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环境立市新的发展思路,把生态环境当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特色的资产和最大优势,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经济持续、健康和平稳发展。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33.6亿元,经济增长10.2%;2001年为144.6亿元,增长10.4%;2002年为210.9 亿元,增长10.5%;今年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9.9亿元,经济增长13.6%。
同时,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去年底海口与琼山合并,区域面积的扩大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近几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的统一部署,结合海口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完成省下达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经过努力,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 编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了及时协调、解决我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2001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任副召集人,成员由市委、人大、政协、工会及有关社会团体和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市环保局负责人任主任,计划局负责人任副主任,分设农林、海洋、水资源保护三个专业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制定了《海口生态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工作规则》。
2002年5月市政府批转市环保局提出的《海口市2002年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意见》给各相关单位,要求重点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市区地面水体整治(美舍河整治和“两湖两沟”整治)、公交出租车“油改气”、消除“白色污染”、淘汰氟里昂以及城市海岸带防护林的保护等工作,明确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和要求。2003年9月市政府办公室发文《关于印发海口市贯彻2003年生态省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今年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确定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间表。
2001年10月底,我市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制的《海口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通过了省市有关专家的评审。该规划确定了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近期目标是:用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
(1)生态产业形成一定规模;
(2)绿化覆盖率全国领先水平;
(3)生活垃圾及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水平全国领先;
(4)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
(5)居民生活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由于海口琼山合并,现正委托原编制单位重新修编。
二、坚持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 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一个内在的基本要求。在海口市“九五”计划、2022年长远规划和四年的经济结构调整等城市发展战略中,市委市政府从海口生态环境资源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两地一中心”的绿色发展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生态环境资源有效合理配置。目前,我市工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已基本完成。
原先我市工业企业大多处在城市中心区和上风向区域,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着重解决工业的合理性布局问题,从环境功能布局上确定了金盘、永桂、港澳三个轻度污染工业区和中度污染的马村工业组团,这些工业区团都处在海口的下风向。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坚决关闭了地处中心城区的海口市水泥厂、陶器厂、制革厂等一批生产工艺落后、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对一些技术先进、效益好、污染轻的企业做出了搬迁到工业区的计划。
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大大改善了中心城区的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生活空间,也为工厂企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平台和潜力。几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初见成效,2002年海口工业的发展重心开始从污染较重的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转向轻污染或无污染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生态环保和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
今年我市海口椰宝绿色餐具有限公司、海口市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翔晟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个具有绿色环保项目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有利地推动了生态城市建设。目前,我市“药谷”计划正顺利实施,罗牛山无公害蔬菜基地、魁星观光果园等一批生态农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积极推行使用清洁能源工作,引导、鼓励企业走生态环保之路。几年来,我市先后投入5亿多元用于燃气管道、液化气储配站和液化气供应站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液化气管理和供应系统,液化气供气能力达十多万户,全市居民用气气化率达99%以上。
距海口市40公里的福山气田于去年2月正式向海口城市燃气管网供气,椰岛集团、兴业聚酯公司、亚太啤酒和欧化印染厂等企业开始改为燃气。政府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的绿色环保工程正在启动,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和建加气站的工作稳步推进。
全市加油站汽油出售实现无铅化。同时,政府引导企业走生态环保之路,积极向企业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鼓励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
目前我市已有三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三)强化环境管理,巩固创模成果,改善环境质量。2000年2月,我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荣誉称号,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上了新的台阶。
巩固好这一成果,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对此常抓不懈。在项目环保审批中,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
同时,加强对原有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积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2002年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的专项行动 ,今年开展了查处不法排污企业的活动,对工业污染源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二、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三年多以来,海口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为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效益,保护环境,做精做美海口,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改善市区生态环境,相继实施五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一)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投资约3.4亿元人民币,设计日处理30万吨的海口市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是省、市重点环保工程,服务范围9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70万人。自1999年10月底竣工以来,运行良好,处理后的水质优于设计要求。
随着市政管网建设不断完善,目前日处理废水约达18万吨左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1.66%。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对保护我市的地下水源、地表水饮用水质和城市景观水体,以及近岸海域水质起到关键性作用,具有良好的、深远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二)水源地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工程1997年市政府为保护我市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岸线景观,批准建立永庄水库保护区(面积9.6平方公里),金牛岭地下水源保护区(面积4.5平方公里)和海口湾西海岸岸线保护区(面积16平方公里),设立了界标和标牌,并制定有关管理规定。2001年开展了沙坡水库水源保护区的规范建设,保护区划分范围报告书已经专家评审通过。
今年开始着手建设龙塘饮用水源保护区。
(三)环卫系统工程近年来,市政府下大力气实施以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资源利用和建设卫生公厕为内容的环卫系统工程建设。累计投资一亿多元购置100多辆垃圾装运车,建成密封式垃圾转运站15座和占地273亩的垃圾填埋场,使日产800吨的全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做到合理的卫生填埋。
总投资近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垃圾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颜春岭垃圾处理场,其第一期第一个填埋区(占地64亩)工程已于2001年4月投入使用。第二期填埋区占地面积208亩,去年11月份通过专家验收。
今年上半年完成二填埋区2万多立方米碎石滤层铺设工程及四周边坡的废旧轮胎铺设工程;其配套污水处理厂完成鼓风机和加药间重建工程,完成32,000立方米氧化塘土建工程,整个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已全部完工,现正准备进行调试工作。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的投入运行,对海口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将使海口的城市生活垃圾步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轨道。
(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这几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等活动,狠抓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市区人居和创业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功能。2001年进行的市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市历年来整治范围最广、拆迁面积及工程最大的一项环境改造工程,包括海府路、海秀东路、滨海东路、人民公园东西湖四个分项工程,规划面积91.17万平方米,涉及道路总长7900米。
对各类不符合规划的违章铺面或建筑进行整治拆迁,完成了华海公园、东湖广场、海府路白龙南路口绿地等十七处绿化建设,建成绿地面积达9.8万平方米。架空高压线下地的电力沟建设和铺设燃气输气管道、人行道绿化带、路灯安装及道路亮化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经过整治,该区域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又对国贸区、滨海路等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市容面貌有较大的改观。
2、美舍河整治工程美舍河是横贯海口市区南北的主要河流,是海口市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3.86公里,我市境内约长5.7公里,由于开发建设,水质污染严重。美舍河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9940.80万元,整治工程包括拆迁、清淤、护堤、载流、绿化等内容,分三标段进行治理。
自1999年11月动工以来,从国兴桥至白龙桥2.3公里示范段已投资近400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两岸完成绿化208亩。北段工程(白龙桥——长堤路)全长1.9公里,该工程于2000年8月初全面开工,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南段工程(五公祠——国兴桥)全长1.5公里,于2002年6月底全面开工,目前,除市政府决定暂不做的右岸污水干线、观光路、栏杆、路灯和取消的河床护底外,尚剩过国兴路段污水干管、五公祠内人行桥和五公祠后街桥、沿岸人行甬道、国兴桥底清淤护底。
整治后的美舍河水质将达到国家地面水体标准,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沿河两岸建成带状公园,今后将形成一条横贯海口南北的绿色生态长廊。
3、整治水源地以及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西海岸是我市岸线景观保护区,2000年4月,市委市政府对西海岸进行全面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其整治工程投资近4000万元,全长10公里、占地1600亩的海岸带状公园基本建成,修建观海路10公里,种植椰子树等各种树木近万株,绿地率86%。
在10公里的海岸线上设置不同风格的10个景点,把观海长廊园林灯连成一片,使海口市的生态景观建设增添了一道风景线。达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海露出来、把路连起来、把地绿起来、把灯亮起来、把景美起来”的整治目标。
今年对海口市饮用水地龙塘取水点地区进行环境整治,取缔多间临江的家庭猪舍,清理江边垃圾,设立告示牌,严禁在取水点周边堆放垃圾、建养猪场等一切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整治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关闭保护区周边的饮食店,停止带船尾机的机动游船经营行为,制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
4、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海口市从2001年开始针对街边饮食店废水直排路面,油烟污染环境,“卡拉ok”噪声扰民,店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影响市容景观等环境问题,组织公安、工商、城管、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收到良好效果,使街边环境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去年抓住群众反映较大的噪声污染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对社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进行综合治理,大大改善了我市的声环境质量。
今年加强对我市医疗废水废物的监管,对市区25家医院的医疗废水和医疗垃圾处置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查处5家医疗单位污水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令其限期整改。
5、绿化美化工程海口市自1992年起就将“创建园林城市”纳入城市发展总目标,确保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占有率和绿化覆盖率指标,保持生态平衡。年年有计划地在城市周边植树造林,构筑城市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增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1995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在经贸区的滨海黄金地段划出1250亩土地,作为公共绿地建造“万绿园”。去年加大城市绿化力度,拆迁建绿,见缝插绿,提高绿化水平,终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64%。
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南海大道、粤海南站、东线高速公路和沿海防护林工程,在我市五大道路出口建设生态森林体系,绿化美化环境,形成环抱热带滨海城市的林带。
三、坚持因地制宜 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从海口的实际出发,立足区位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找准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一)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9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构想。
依托“碧水蓝天、金色阳光、常绿大地、清新空气”的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近几年兴建了西海岸带状公园、热带海洋世界、海南热带森林博览园等10个旅游休闲项目。
同时通过宣传,突出自然、椰风海韵的特色,打生态环保牌,吸引众多游人,让他们在领略美丽的热带风光的同时,感受到一次切身体会的生态环境教育。
(二)消除白色污染和建立无氟区域城市。海口市在全省率先颁布了防治白色污染管理办法,并在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等环节上实行强制性措施,步入了治理白色污染的良性管理轨道,消除白色污染工作已初见成效,今年上半年重点加强对各大农贸市场、超市、食堂和水产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采取突击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巡查和蹲点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执法频率和人数,有力打击了不法商贩。
海口市政府响应省政府建立无氟省级区域的决定,在全市党政机关、宾馆酒店、机动车辆实施氟里昂替换改造工程,淘汰替换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完成42家氟里昂替换改造工程,其速度和数量均走在全省的前列。
(三)实施交通污染专项治理。海口市委市政府自97年至今,把机动车鸣喇叭、尾气污染问题作为一个专项治理工程,成立全市交通污染治理办公室,组织公安、交通、城建、环保等部门从机动车年检线的源头上、行驶道路上、超标排放治理上和超龄车报废制度上等环节实施综合治理机动车噪声及尾气污染,基本刹住了机动车乱鸣喇叭和冒黑烟的现象。
制定了《海口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并经省人大通过,为今后我市治理机动车尾气提供法制保障。
(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从99年起市委市政府将四套班子领导的乡村工作联系点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试点单位,力求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生态城市建设新的切入点。
通过整治乡村脏、乱、差,拆除乱搭滥建、铺村路、建立垃圾收集站、设文化娱乐场所,大举植树种草栽花,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为改变村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市各个区积极推广农村沼气试点工程,建立一批生态农业基地,指导、帮助农民整治农村生产和生活居住环境,增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
现已建成各类文明生态村359 个,计划在巩固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建设标准,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存在问题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我市被确定为生态市试点市县后,我们加快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生态环境建设还刚刚起步,离生态示范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的市场运作机制有待探索和建立,单一的政府投入模式,往往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资金不足造成生态环保工程进展缓慢,如美舍河整治工程、公交和出租车“油改气”项目等。
第6篇 高二地理寒假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要点总结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一、荒漠化的定义、表现和主要地区
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实质是土地生产力丧失的土地退化。
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简称三退)
形式:荒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
石漠化(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盐渍化(灌溉农业区)、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基础)
西北地区(阅读教材图片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定位:38°—50n,75°—120°e,包括新疆、甘肃(和蒙古是交界的)、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大部。
2、本区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阿尔泰山。
3、地理界线:贺兰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以东降水量200毫米以上,以西200毫米以下。
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线,天山以北叫北疆,以南叫南疆。
4、地域分异规律:有东到西的景观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5、绿洲农业的位置:山前的冲积扇上,山麓地带。
6、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大风多且集中,风力侵蚀严重。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原因: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鄂尔多斯
过渡放牧:主要在草原地区
过度开垦:沙区边缘、绿洲地区
水资源利用不当
四、荒漠化防治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合理分配)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度,截留水分等,但是不宜大范围推广, 原因是成本太高)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开发沼气、风力发电)5、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一、森林的作用
1、自然资源:木材、燃料
2、环境资源: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3、破坏森林的危害: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热带雨林的分布以及作用
1、分布:赤道两侧,集中在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注意:赤道穿过的地方并不都是热带雨林气候,如果非洲东部地势较高,赤道附近是热带草原气候。
2、亚马孙热带雨林占世界雨林的一半其环境作用明显。
(1)维持全球的碳氧平衡;(2)维持全球的水平衡,促进全球的水循环。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2、高温淋洗的作用,土壤贫瘠
3、植物容易遭受破坏,一旦被毁很难恢复。
四、雨林被毁的原因
1、直接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
(1)过度的焚耕开垦
(2)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的开发
(3)商业性的伐木
(4)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五、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六、开发还是保护
保护第一
要采取保护性的开发:进行环境教育,成立保护基金会,发展生态旅游,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等。
问题研究:
湿地的作用:(1)涵养水源(2)蓄洪(3)维护生物多样性(4)调节气候
围湖造田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一种行为
第7篇 纠风工作和软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xxxx年我局纠风工作和软环境建设,在市纠风办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进作风,转变职能,优化机制不断打造和优化农村林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林区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林业软环境建设,保障和推进了现代林业的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建设生态、美丽的第一年,也是省委省政府实施“青山工程”任务最重、要求最高的一年。境内所有“小开荒”地要在今年春季要全部清退还林,同时完成围栏设置2160公里,封闭育林54万亩,造林40万亩。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在机关动员大会上指出:能否打胜这场硬仗,关键在指挥部,成败在作风,核心在服务。为此市林业局从今年3月开始,由局主要领导带队,组成由机关干部和林果专家参加的十个党员服务小分队,深入、山区等重点乡镇,进村入户,把今年的林业发展优惠政策以及资金、信息、科技等方面服务送到基层、送到千家万户,当好广大林农果农信赖的宣传员、信息员、技术员,从而把林业软环境建设下延、下伸、下沉到最基层。
一、当好宣传员,把市委市政府惠林政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一年来,十个小分队的同志来到康平、法库、新民、辽中及沈北新区等区县(市)的重点乡镇,就“两退一围”建设工程、沈西北防沙治沙工程、沈康高速公路两翼现代林业示范带建设工程、辽河等重点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北部荒山绿化工程、美丽村庄建设工程等补助政策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宣讲,同时帮助各区县(市)和造林大户、果树专业户调剂优质壮苗4000多万株,协调落实春季林果生产资金8000多万元。
二、当好信息员,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林情果情
每年栽什么品种,产品能否销出去,一直是困扰广大林农、果农的大问题。为此,小分队下去后,把最新的林果产业发展信息带给造林大户和果树专业户,同时帮助农民新建了25个家庭林场、56个林果专业合作社、17个苗木协会和9个寒富苹果产销协会,在农村推广建立新型的林果经济合作组织。市林业局门户网站还专门开辟了产业信息、木材价格、苗木价格、林果产品交易等黄金栏目,深受广大林农果农的欢迎。
三、当好技术员,把林果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由造林处、果树处、林果科学研究所和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党支部组成的四支科技服务小分队,分别以“林果科技大篷车”和“林果实用技术讲师团”的形式来到康平县小城子乡等6个区县(市)的26个乡镇,把林果科技服务送到了林间地头,送到造林大户和果树专业户的家中,他们共推广优良新品种16个,并将11项林果实用技术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和栽培管理模式图,向农民无偿发放2万多份。
四、解难题、调纠纷,确定林业权属,为林区群众排忧解难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涉及林区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农村,特别是近郊区林地和林木权属纠纷情况十分复杂。林政资源处和林业改革发展处党员服务小分队来到浑南、于洪和辽中等区县,边落实春季林业生产,边调处林业产权纠纷,帮助基层干部群众排忧解难。经过集中调处,共确定权属532亩,涉及农户162户,由于政策掌握的准、资料收集的全,实地勘察的细,使绝大多数纠纷处理的双方都比较满意,从而为打胜今春造林攻坚战创造了良好环境。
五、边走访边调查,查办毁林案件,保障和维护林农群众的合法权益
森林公安局和森林资源监测中心、退耕还林管理中心小分队在走访中,发现个别村屯群众造林没有安全感,有的村民自家栽的树被毁了还不敢报案。小分队边走访边调查,顺藤摸瓜,先后破获毁林案件13起,打掉了4个毁林团伙和7个村霸,有力地震慑了毁林犯罪,保障和维护了林农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局党组高度重视,把优化发展环境做为党组的重大政治责任
今年4月27日,我局召开了全系统推进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在全体职工大会上要求全局上下要切实增强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消除模糊认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吸引力的理念,大力加强市林业局政风行风建设,打造群众满意、作风扎实、廉洁高效的行业队伍。局党组制定了《市林业局xxxx年优化软环境、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方案》(沈林党组〔xxxx年〕4号),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政风行风和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机关各处室和基层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也都作为政风行风和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而真正把工作落到了实处。
七、认真落实软环境建设工作方案,创建人民满意窗口
年初以来,市林业局认真落实软环境建设工作方案,在群众选题工作中,认真开展森林公安规范执法专项治理工作,共召开规范执法专项整治会议3次,培训会5次,培训森林公安干警76人,制定规范执法整改措施34件。在创建人民满意窗口活动中,共发放征求意见函1300多件,征求群众意见210多条,制定整改措施28件,收到了良好效果。
总结xxxx年纠风工作和软环境建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仍然存在的问题也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一是对软环境建设各个阶段的任务有时把握的不够准确,漏报、迟报情况还时有发生;二是对具体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亟待加强。
第8篇 机关效能建设和软环境优化工作总结
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县卫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扣紧“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围绕卫生中心工作,认真整改落实“四风”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行政效能,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大力推进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基本情况
卫生局属正科级单位,所辖医疗卫生单位53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个,即县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县中医院(二甲医院)、县妇保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合管局、县红十字会、县皮防所;乡镇卫生院(分院)45个,分9个卫生片区。系统内现有在编在职人员1200余人,大部分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一支素质全面、技术过硬、业务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主要承担着医疗、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公卫服务、食品安全和康复等各项工作,在保障全县50万人民身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工作落实情况
(一)推进卫生重点工作,惠民政策逐步得到落实
一是认真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了省定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686重症精神病人救治管理项目”及州下达的慢病病人、重性精神病病人管理等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对17个重点乡镇开展了公卫项目实施专项督查,完成重性精神病贫困患者救治55人,完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36973人,慢性病管理29598人,发放儿童营养包36788人,宫颈癌普查11785人。免费给孕产妇增补叶酸,全年住院补偿3720人,补助资金达108.56万元。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一类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麻风、麻腮风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共计81245针次,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例220人,推行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免费金额达130多万元。
二是加强新农合保障工作。xxxx年,全县农民参合人数434458人,参合率为98.49%,比xxxx年上升1.62个百分点。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其中农民自筹60元,各级财政补助320元,比xxxx年人均补助增加40元。xxxx年筹集资金16509.4万元,比xxxx年增加2059.26万元,各级财政补助增加,扩大了基金总量,提高了农民医疗保障水平。1—9月,全县住院补助67815人次,住院补助基金11377万元,人均住院补助1677.65元,住院统筹基金使用率为80%。通过开展“打击违规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专项整治行动,对55家定点医院次均住院费用超标、门诊挂床住院、虚增住院费用、高价药品使用超50%、串换药品、不合理收费、不合理检查等违规行为拒付申报补偿金额334.18万元,暂扣门诊严重挂床住院申报补偿金额30万元,有力打击了定点医院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证了新农合基金安全,维护了参合农民利益。
三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按照基本药物集中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要求,规范使用基本药物,核查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差款,财政拨付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完成了45个乡镇卫生院基药绩效评估和药品盘点工作,进一步澄清了基药底数,规范了基药的管理。
四是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及麻疹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了各项防控工作措施,对麻疹强化免疫、手足口及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了督导。目前,全县未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接受省、州疾控业务考核各1次,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督导工作1次,举办疟疾防治知识和寄生虫防治知识培训班各1次,培训达40余人;举办麻疹强化免疫培训1次;培训达60余人次;开展入学入托查证验证工作1次;开展食品风险安全和生活饮用水安全监测各1次;全县未发生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和二代病例。
五是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卫生监督工作。组织县食安委成员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5次,共出动执法人员553人次,执法车115台次,重点针对在省级监督抽查中发现的49批次不合格产品进行地毯式排查。其中,按照老司城申遗工作要求,组织县食安委成员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1次,开展饮用水、公共场所等专项监督检查各1次,对3家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规定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意见书.组织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6次。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六是认真落实减负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行政服务行为,积极优化卫生服务环境,全面落实国家一系列减免政策,xxxx年确定卫生行政许可20项,除特殊规定外,一般行政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办理。逐步规范卫生监督执法,严格涉企检查行为,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逐步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全年未出现涉农乱收费现象。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卫生人才素质不断提升
认真落实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了全县卫生人才库,按照岗位设置要求合理分配专业技术人员,不断优化和整合技术力量,统筹城乡干部职工的管理。根据省委、政府《关于加强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按标准落实了边远乡镇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的岗位津贴。xxxx年引进(三支一扶)卫生技术人员3人,拟招聘48名卫生专业人员到县直和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工作,选派进修20人,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46期,参加培训人数1000多人次。县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2个,为乡镇卫生院业务知识培训讲座20余次,培训人员150人次。卫生系统的人才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三)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截止10月份,等5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共完成投资135万元,完成项目进度的80%;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于8月15日竣工验收;县中医院业务综合楼和县急救中心大楼建设项目计划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56%;县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已并入县政务中心大楼建设,完成投资250万元,完成进度100%;县急救中心大楼建设已并入县中医院业务综合楼建设,完成投资200万元,完成进度的100%;新增县妇保院业务综合楼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计划资金550万元;新增两岔、西歧、高坪三个卫生院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计划资金共300万元;新增回龙、抚志、颗砂、润雅等4个乡镇卫生院周转房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计划资金共80万元;新增40个村卫生建设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计划资金共200万元。
(四)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确保卫生经费合理使用
根据国家、省、州确定的卫生项目资金管理规定,我县印发了《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与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卫生会计核算中心,对全县所有乡镇医疗卫生单位财务实行分帐管理,集中核算。认真开展“两查四定”效能监察,对重点岗位、重点项目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卫生项目资金安全。规范签审5类项目200余项次,涉及资金1590.37万元,监督率达100%。发现并制止不规范项目资金支出7次20万元。目前已收到国家、省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拨款共428.9万元,各项经费已按计划向下预拨付。
(五)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学习,提高干部素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全县卫生系统掀起“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学习活动的高潮,集中教育学习达5次,机关干部职工每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3篇,学习笔记10000字以上,完成调研报告10篇。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增强,更好地强化凝聚成了“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二是改进作风,整治“四风”问题。我局严格按照县委部署,准确把握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作风建设相关规定,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按照“准”、“狠”、“韧”的要求,集中开展了“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制定了班子整改方案和个人整改措施,并全部启动整改,目前除需长期坚持的外,大部分整改事项已经完成。清理作风建设相关的制度文件26个,其中废止的制度文件13个,修改的制度文件5个,延用的制度文件8个。重新制定《机关内务管理暂行办法》和主要工作目标预安销号管理等制度4个,进一步规范了办事程序,全局上下形成了“真抓”的激情、“敢抓”的决心、“善抓”的本领、“快抓”的效率、“常抓”的作风,有效提升了卫生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三是依法行政,推行阳光政务。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县卫生局严格执行电子监察政务工作规定,及时办结各项审批事项,深入开展了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心、五个一”活动。截止目前,共优化行政审批流程20项,完成行政审批事项217件,办结率达100%,通过电子政务监察系统及时纠正审批时限警告1例,审批及时率达99%,合格率达100%,各类审批时限平均缩短三分之一以上,社会监督员和服务对象对该局效能评价满意率均达98%以上。
四是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县卫生局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了纠正医药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加大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力度。计划生育、文明建设、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及建整扶贫等各项工作协同发展。目前,全局无违规违法、安全责任事故、涉赌涉毒及社会治安案件发生;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3件,会商率、答复率、见面率均达100%;加强卫生信息宣传,编发《卫生信息》8期,在省、州、县各类信息媒体刊发卫生工作信息40余条;筹资200多万元,解决了扶贫村-灵溪镇泽树村人畜饮水和通组公路难题,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到社区报到和公开承诺等活动,组织开展卫生系统篮球赛、知识竞赛、操作技能比武等活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卫生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六)开展民主评议,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按照永纪发〔xxxx年〕36号和永机关效能发〔xxxx年〕1号文件要求,xxxx年10月28日我局邀请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卫生医疗机构代表共20人,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评议活动。在自评会议上,县卫生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平对我局一年来开展整治工作进行了汇报,主要对我局领导重视、制度建设、依法行政、办事效能、服务态度、法纪观念、廉洁自律等情况和落实县委、政府部署的其它重点工作等情况进行了自查自评,发放民意调查表20份。通过评议,我局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代表们的充分肯定,群众满意率为100%,综合评分为100分。
三、下步工作打算
第9篇 政务大厅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活动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活动要求,西峰区政务中心高度重视,按照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的要求,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落实“四措施”,加强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管理和纪律督查,改进了工作作风,提升了服务效率。
一是严格落实考勤制度。严格执行中心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按规章办事、用标准规范、以纪律约束的良性工作机制,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上班期间按时考勤,不得迟到、早退、空岗,工作时间不得无故脱岗,严禁上班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其次,加强请销假制度管理,请假时必须做好各自窗口工作的衔接;第三,严格实行日巡查、周通报、月评比、年考核制度,每月绩效考核成绩定期通报。
二是严格落实纪律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工作纪律监督检查力度,要求中心各窗口工作人员认真开展一次自检自查活动,对照要求检查自身工作,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强作风纪律。同时,将以前每天两次的巡查增加至每天六次,并认真记录在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指出及时改正,对违反工作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不良影响的窗口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通报和处理。
三是严格落实创评机制。建立健全创先争优常态化机制,按照绩效考核办法认真开展每季度“模范窗口”和“优秀工作者”“党员先锋岗”的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升政务服务中心整体形象。止目前,共评选出“模范窗口”4个,“优秀工作者”12个,“党员先锋岗”4个,有效激发了工作人员“比、学、赶、超”的积极性,“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也已成为全体工作人员的共识。
四是严格落实流程优化。把提高审批效率作为政务服务中心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学懂、弄通、吃透精神后,立足我区实际,制定印发了《第五轮流程优化工作方案》,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通过优化,将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确保事项办理运作规范、高效快捷。同时,由政管办牵头,组织政务中心、审改办、法制办对于大厅内新设置的五个综合服务区的20个部门的112项事项的要素条件进行了逐一审核,特别是对于申报材料当中模糊性的表述,如“其他证明材料等”的表述进行了严格裁减,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指引。
在今后的工作中,区政务中心将继续强化政务大厅窗口的监督管理,创新考核考评机制,进一步细化落实岗位职责,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努力做到政务服务更加贴心、审批程序更加简捷,办事效率更加高效,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
第10篇 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乡二0一四年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指导下,乡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务实,扎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使xxxx年的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党委重视,组织健全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多次召开党委扩大会,研究落实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4月4日召开了各村书记、主任和乡直单位负责人会议,签订了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由于党委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为全乡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制定措施,注重落实
为使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具体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为做好农业面源治理工作,下发了台政〔xxxx年〕33号文件《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台政〔xxxx年〕17号文件《关于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环境预警机制,明确了具体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要求和奖惩措施。
三、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1、加强信访接待工作。每月的2、12、22日为信访接待日,明确专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工作,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辖区内的各种环境污染纠纷,确保了无上访案件;
2、加大环保宣传工作力度。“6.5”世界环境日期间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绿色行动宣传周”活动。利用集市等渠道发放宣传单6000多份;6月6日在中心小学举办了环保教育公开课活动,邀请了老党员、老教师进行实际讲述。通过此次活动使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使乡中小学校环保教育覆盖率达98%以上。
3、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实行“猪-沼-菜”三位一体的养殖管理模式的养殖园区、养殖大户不断增加,粪便统一收集循环利用;加强了秸杆禁烧监督管理,秸秆青贮或粉碎加工用于养殖饲料,使秸杆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积极倡导绿色无公害食品,减少农药、化肥、农摸的使用量。
4、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工作力度。有效地治理了“五乱”现象,清运垃圾2600多吨,栽植村庄绿化苗木18.16万株,公路两侧栽植绿化苗木3万株,新建垃圾池63个,垃圾集中堆放,集中掩埋。
四、强化责任,巩固成果
年初,乡政府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目标分值记入村级年终综合考核目标之内。同时与每位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分别签订了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责任状,使工作责任更加明确,责任追究更加严格,最大限度的消除一切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信访隐患。
xxxx年我乡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宣传工作还存在着死角。二是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发挥作用不充分。
第11篇 建设局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市容环境组工作总结报告
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平凉城区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制定下发了创建工作总体方案。市容环境组各职能单位作为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环境卫生与市容市貌的整治工作,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基本完成了预期的工作任务。现将“创卫”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1、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
从XX年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决策,拉开了城市大规模拆迁改造与建设的序幕。当年,组织实施了“一线三点”建设工程,总投资1.2亿元。“一线”:即崆峒大道拓宽改造工程,道路全长15.5公里,“三点”:即东大门、西大门改造和宝塔二期工程建设。XX年,又组织实施了“六纵九横”道路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东西向6条道路和南北向9条道路的拓宽建设及绿化、亮化、美化和环境整治工作,道路全长44.88公里,总投资22479万元(含社会部门和个人投入配套建设资金14377万元)。XX年,又组织实施了“两路一园八配套”建设工程。“两路”:即滨河路、柳湖路。滨河路属新建道路,全长12.368公里,概算投资15687.58万元,计划分两年完成。柳湖路属改造工程,全长8.17公里,投入改造资金3843.62万元。“一园”即柳湖公园东扩改造,计划两年完成,概算投资2976万元,扩大公园面积69.88亩。“八配套”主要是对城区5条道路的改造及市政设施的配套,工程投资7464.44万元。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就持续不断地进行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XX年,围绕迎接第xx届“西交会”,开展了“两场三街十三巷”道路环境改造整治及旧楼装饰改造、户外广告整治等活动。今年前季,围绕迎接“五武赛”又组织了综合性整治活动。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城市的道路网络已经形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从而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制定创建方案,明确职责任务 [本文出自文秘范文-//m.ok3w.net]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目标后,市建设局作为市容环境组的牵头单位,对此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根据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迎接“五武赛”的总体要求,围绕“整治城市环境,强化城市管理,改善城市形象”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市容环境组工作方案,经市“创卫”领导小组审定转发。并按照市、区分工实施的原则,明确了市、区之间的责任分工。崆峒区承担的主要任务:一是负责城区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清扫保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二是对城区公共厕所环境卫生进行整治;三是负责老城区的市容市貌管理。市上相关部门主要承担着崆峒大道、柳湖路、广成路的市容管理、市政设施维护、建筑工地管理、集贸市场管理、交通秩序和修车市场整治。
3、加大力度,集中整治
4月中旬以来,市容环境组组织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市容市貌环境集中整治,解决了一些影响市容环境的突出问题。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加强联合执法,规范市场监管,取缔占道经营,清理整顿“六乱一明”现象,集中治理“脏、乱、差”的问题。在市政府领导和总指挥部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指挥部于8月2日,组织公安、规划、整顿办及指挥部有关组、办200余人,对崆峒大道中段(西部装饰城至原皮毛市场)7户长期占压人行道堆放旧建筑材料和2户违章建筑进行了突击清理和拆除,去除了“顽疾”,净化了环境,同时,也为电埋工程的顺利进行扫除了障碍。市城市整顿管理办公室与市、区工商局、区环卫保洁公司联合执法,对文化街、四中巷市场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集中整治,完成了文化街市场的搬迁,共依法取缔占道经营摊点302户,门店延伸162户;由区建设局牵头,区公安、工商、三个街道办事处参与,抽调工作人员50多人,用一个月时间,集中对石家巷、新风巷、南门什字、暖泉路、新民路全段、胜利桥等地段占道经营摊点进行规范和整治。初步解决了社会长期关注的一个难点问题。
4、严格执法,强化管理
整合市城建指挥部及市、区工商、城建、交警等部门力量,强化了城市管理的巡查执法。市城市整顿管理办公室抽组了24名管理人员,加强了崆峒大道东、中段、来远路、农科路、柳湖路的整治管理。崆峒区针对撤消城管综合执法大队以后的工作实际,抽调工商、公安、建设等部门33名工作人员,组织城市管理工作队伍,积极开展整治工作。按照环境整治的统一安排,区政府研究制定了《平凉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已由市政府批转执行。目前,与主街道单位、门店已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2574份。
5、加强调度,督查落实
进入6月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市容环境组先后8次召开了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督查调度会,及时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需要紧急整改的事项。市容环境组办公室,坚持每周对城区市容市貌和各部门整治情况进行巡视,对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进行严格检查,对于每次查找出的问题,及时以表格形式下发各相关部门限期整改。特别是在9月24日市政府召开“创卫”工作专题会议后,办公室及时调整工作措施,认真对照《甘肃省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严格落实每一项待检项目的工作,对整改工作不到位或不及时的单位和部门,以市政府督查室的名义下发督办通知,限期整改。共下发有关部门、单位督查通知三次、整改任务表格三次,涉及14个部门、单位的367项整改任务目前也已全部完成。
6、建管结合,改善条件
加强协调调度,加快“两路一园八配套”工程建设进度。滨河路工程完成拆迁、征地,全面开工建设;柳湖路改造工程目前已全面完成,柳湖公园东扩建设工程已完成拆迁。八配套工程基本完工,崆峒大道西段延伸工程、四xx研究所门前改造工程建成通车。13条背街小巷改造整修工程、10座水厕新建工程进展良好,油路补坑、人行道铺装等硬件建设已于“五武赛”开幕前完成。
7、加强宣传,舆论监督
市容环境组围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报道市场整治、公厕建设、背街小巷道路改造整治等工作进展情况,对“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曝光批评,报纸和电视发稿22篇。通过宣传,广大市民的环境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二、主要成效
1、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城市功能得到提升。
通过XX年至XX年先后实施的“一线三点”、“六纵九横”城市建设工程,新建、拓建城市道路77.78公里,新增道路面积44.56万平方米;新建桥梁8座,封盖渠涵7条;新装路灯1200杆(组);新建供水、雨水、污水管道47.84公里;新增绿地面积5.5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项目125项,90.11万平方米;装饰改造旧楼99栋;新建、改建候车亭30个;迁改下埋电力电讯杆线1456基,94.2公里,硬化装铺城区各条道路人行道15万平方米。建城区面积由XX年的16.8平方公里增加到24平方公里。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在实施“两路一园八配套”工程的同时,针对市政设施状况差的问题,投资实施“八配套”工程,总投资达7464.44万元。①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对西寺街、柳树巷、东、西三里塬等背街小巷道路环境进行整治。完成了拆除临设4处和构建物3处,拆除单位住宅区围墙180米,制作铁栅栏180米,清理乱堆乱放杂物8处,退出人行道用地130.5平方米,由单位和个体门店出资铺装人行道1576平方米,清理垃圾约65吨。②人行道铺装工程:今年从4月中旬动工至7月底完成铺装人行道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由指挥部出资铺装完成15685平方米,由社会出资铺装完成12135平方米。③道路标示牌设置:对于在城区70条主要街巷道路设置706块道路指示牌工作,市城市整顿管理办公室与规划局一起实地踏看,确定位置,完成了道路标志牌分布图。目前,在城区主干道已安装了340多面指路标牌。④市政设施维修:市城市公用设施管理处在实施市政设施工程中,一是结合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对东、西三里塬、西寺街、新风巷、东台路四条道路进行了路灯安装,共计安装抱杆式路灯77杆,250w钠灯77盏,架空电缆2700米,钢绞线2500米,路灯控制箱5台,补栽水泥杆29根。二是对紫金城道路油路罩面6000平方米,埋设下水管道350米,新建检查井11个,新建排水孔14孔。对南环路、西门坡、北后街回填道路塌方165立方米;对城区部分道路油面补坑500平方米。三是对柳湖路埋设pvc排水管8公里,新建检查井120座。四是清理拔除十里长街电信杆72杆。⑤园林绿化管理:共修剪草坪、花灌木组图8万平方米;修剪行道树、冬青球11000株;补栽冬青球498株,补栽冬青绿篱1200株;挖除行道死、枯树520株;铺树穴砖55平方米(包括更换);修复绿化带草坪4500平方米。
2、城区环境卫生状况改善,清扫保洁形成长效机制。
由区公用局和环卫保洁公司负责,加强了对城区街道卫生清扫和保洁,着力解决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及广场、公园、车站、市场、沿街单位、门店等区域的“脏、乱、差”问题。坚持“一扫全天保洁”,逐片、逐段落实保洁人员,推行垃圾桶进单位、进社区,实行垃圾日产夜清和垃圾袋装化管理制度。增设垃圾桶500个,在各主次干道新安装果皮箱260多个。制定了《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由区爱卫会牵头,三个办事处、柳湖乡、西郊开发区、崆峒镇等部门参与,认真落实了“周末卫生日制度”,积极开展了灭蝇、灭鼠、垃圾清理等卫生大扫除活动,加强了城区公厕管理,清理了312国道沿线和旅游干线两侧的粪堆、柴草堆、建筑材料等堆积物、垃圾1000余吨,使城区主次干道、公路沿线等卫生状况大为改观。
3、市容市貌管理得到加强,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崆峒区城管执法大队集中清理整治沿街乱摆摊点、占道经营、乱泼乱倒、乱涂乱画、乱修乱建、乱堆乱放、明火明灶等问题。对十里长街、红旗街、新民路、解放路等城区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的流动摊点进行了集中整治,从严打击,从重处罚占道经营的游摊游贩,规范了城区早餐和夜市经营市场,从严整治“六乱一明”,共当场处罚违章行为人600余人(次),没收炉灶50余个,暂扣人力、机动三轮车100余辆,取缔马路市场6处;加大了对虹光路两侧门店和新民路肉类门店的店外经营和红旗街、城门坡等地段门店的整治管理力度,对乱泼乱倒门店进行严管重罚,共处罚违章门店40余家。先后共出动人员150余人(次),清洗城区公用设施、墙体、电线杆、电话书报亭等构筑物上乱贴乱画;纠查违章小广告行为人40余人(次)。
市城市整顿管理办公室主要对崆峒大道东、中段及来远路、柳湖路、广成路等四条道路的市容市貌进行管理,在抓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先后四次组织装载机、农用车等54台(次),雇佣民工178工(日),组织工作人员200余人,对上述道路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共下发限期整改通知116份,清理垃圾490多吨,拆除乱搭乱建23处,清理、拆除不规范广告灯箱(条幅)194块(条),整治沿街乱堆杂物、商品578处,查扣违章经营门店物品170件,清除、刷洗、涂盖乱贴乱写乱画广告820余处。
4、公厕建设加快步伐,设施规范完善,卫生管理加强。
今年,按创建工作要求,计划新建、改造公共水厕10座,建筑总面积733.7平方米,计划投资487.48万元。市、区各承担6座公厕建设任务。目前,北后街东、西出口和过店街的3座公共水厕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其它7座公共水厕预计在10月底可全部竣工。在抓好新建公共水厕的同时,对城区现有的57座公厕(其中:水厕24座,旱厕33座),由区公用局和环卫保洁公司负责,按公厕产权权属,督促产权单位或产权人对公厕内外环境卫生及标牌进行了彻底整治、规范,在十里长街、红旗街、新民路等区域重新栽置了30块公厕标志牌。
另外,在“五武赛”举办前夕,由市建设局购置生态公厕4座,安装于体育馆内,为大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设施。
5、建筑工地文明施工,集贸市场规范经营。
市规划局主要对城区建筑工地施工围墙和主要街路旧楼清洗进行了整治,督促基建单位砌建施工围墙12处,粉刷围墙11处,拆除破旧围墙2处,清理建筑垃圾2处28吨,清洗楼盘33幢。市建管处主要对城区建筑工地环境进行整治,督促4处建筑工地清理了乱堆乱放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
市、区工商局集中时间、集中执法力量,对城区10个市场开展了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886人次,执法车辆185台次。一是集中清理市场周围乱摆摊点,经营门店延伸占道行为。清理取缔乱摆乱放经营摊点446户,门店延伸占道经营235户。二是清理市场内乱修乱建、乱堆乱放、明火明灶。拆除乱搭乱建76处,没收明火炉灶50余个,清理乱停乱放货运车辆264辆,取缔马路市场6处。三是整治经营秩序和经营行为。对违法违章行为从严打击,从重处罚,查处欺行霸市不服从管理8户,取缔无照经营12户,没收不合格计量器具47杆,发限期整改通知书235份,对140多户有违法违章行为的经营户给予行政处罚。四是靠实市场主办单位的责任。对城区的10处市场进行了规范,与7个市场主办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督促市场主办单位建立完善卫生、安全、管理等制度。市场内设置行业标示牌20个,按商品类别,划行归市,规范管理。按照“三防一消”的标准,督促食品经营户做防蝇防尘罩177个,卫生衣帽136套,水桶125个。增设垃圾筒21个,配备垃圾篓111个,清理垃圾25吨。五是建立了商品准入制度,严把商品质量关。在城区的12个商场、超市、334个门店,实施了索证索票、进销货台帐、进货查验等制度以及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销毁制度。
6、交通秩序好转,乱停乱放减少。
由交通局牵头,运管处、交警支队参与,大力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一是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公路“三乱”和违规收费等问题,进行了及时查纠。整顿了全市出租车市场,补装顶灯110多辆,喷涂门徽150多辆,查处和打击了95辆进入市场营运的自用车,对400多辆到期报废车辆进行了摸底登记,在《平凉日报》进行了公示曝光,分类处理,强行报废。二是在城区主街道,完善了大型货车、农用车禁入标志和统一标牌,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乱超车、乱调头等违章行为3769起(次)。三是对国道312线从事汽车维修的企业和门店进行清理整顿,对占道经营、乱堆乱放、无证经营者下发了整改或停业整顿通知书,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四是加强对窗口单位环境整治。各车站全员动员,积极开展净化环境卫生,清洗门窗、擦洗玻璃,扫除死角灰尘,更换了售票室、候车室的安全、卫生标识,新增添大厅、候车室、站前垃圾桶,由车站保洁人员“一日三清”。经过整治,站容站貌整洁,经营秩序井然。由交警大队牵头,工商、运管部门参加,对三角城至十里铺沿线、柳湖建材市场、定北路(暖泉路)、柳湖公园至西新桥占道修车、洗车的违章行为进行治理整顿。
三、长远工作打算
“创卫”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这只是城市管理中的阶段性工作。城市综合管理和市容环境卫生和综合整治,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今后,我们要坚持“五个结合”,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管理水平,塑造崭新、良好的城市形象。一要坚持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工作推行力度和督查调度力度,形成强大的工作声势。二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要把点上的整治、线上的整治、面上的整治结合起来,在集中力量整治环境、卫生、秩序的同时,逐单位、逐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三要坚持严管与重罚结合。要坚持原则,从严执法,充分运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手段,加大处罚力度。四要坚持职能部门的工作与组织发动群众相结合。要强化职责意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注重引导提高群众的城市意识、市民意识,逐步形成人人爱护设施,处处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五要坚持社会参与与舆论监督相结合。要加强各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城市综合管理中的人和事,逐步形成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工作局面。
第12篇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建设系统和谐环境工作总结
近年来,特别是地改市以来,我市建设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行、各业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信、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公交、燃气、防洪等各项基础设施及公益性设施取得了快速发展,建成区面积已由“九五”末不足10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达14万人,尽管与周边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一段距离,但随着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的实现,池州的城市化进程也将随之加快,作为城市建设部门,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二十一世纪是中国城市化的世纪, 城市化的重点应该是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建设系统和谐环境,是城市建设永恒的课题。
一、科学合理规划、展现“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从来就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目的所在,以人为本更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一切建设工作均应坚持规划先行原则,以特色为灵魂,创新思路,努力提高规划质量,充分凸现规划对城市建设指导的科学性,对人的适用性和对社会的效益性。
为此,我委曾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高起点完成了8272平方公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新一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大胆突破行政区划的概念,根据池州现状特点及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按照“立足区域、注重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提出了“一主一副一区,联动发展,组团推进,三位一体”(主城区、青阳副城及九华风景名胜区)的组团式空间发展格局,及适应经济区域化要求的,城镇经济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城-城、城-乡、城-山”互动的,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城镇体系。坚持城镇总体规划以综合竞争力、产业发展和居住环境为重点,处理好城市与区域、局部和整体、近期和无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
其次我们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加快进行了城市多项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以及集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提高了规划的覆盖面。同时严格批后管理,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再次是注重城市设计的高标准,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城市设计要根据城市的自然特征、历史特点、文化特质,坚持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使建筑物和城市广场、道路、园林、雕塑及其他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城市设计,努力弘扬历史文化,体现时代风貌。为确保规划设计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参观国内外先进城市,了解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趋势,借鉴先进经验;另一方面邀请国内规划设计界的知名专家、教授,为我市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切实提高我市城市设计水平。同时坚持规划设计面向市场,依靠群众,广泛宣传,征求市民意见,提高公众的参与度。项目决策审批实行分级审查、审批制,严把规划设计关,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如市政府1号工程清溪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景观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这一设计理念,力求高起点,高标准,不求最大,但求最佳;不求最新,但求最特。
二、更新传统观念、强化为民意识
市委、市政府去年底就提出建设为民政府,对我们建设系统强调要把“整修群众门前路、点亮百姓窗前灯”作为2022年建设工作的着力点,这个命题虽然今天已被广泛理解和认同,但当初提出时,我们思想上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模糊认识和担心。一是为民政府建设助长了部分市民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增加了城市的拆迁难度;二是建设部门的工作与市民密切相关,管与被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这使我们一度畏难情绪明显。在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建设负责任、有作为的为民政府的理念指导下,委党组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后,“民贵官轻”的思维逐步在建设部门树立起来,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践行为民政府建设的措施,努力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第一信号,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反过来又通过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果,来不断提升系统干部职工对建设为民政府的认同感、参与度、自觉性、责任心。
在人民至上、民贵官轻的思维方式确立后,我们乘势引导系统职工结合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倡导人性化管理方式。首先界定城市管理对象是市民,管与被管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有不少管理对象属于弱势群体,要求全委上下要以公仆之责、平民之心履行管理职能,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执法管理中,要以对待客人的态度,运用说服教育方式,更多地运用亲和力的办法,提高执法技巧,使极大部分管理个案处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仅城管去队执法管理,自推行人性化管理以来,投诉率下降60%以上。今年清溪河等重点工程大规模拆迁基本没有发生矛盾激化的问题。二是推进建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加强建章立制,强化批后监管。自七月份起,建口所有审批项目一律进中心,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变跑部门为部门跑。另外我委还采取了部门领导中心坐班制,加大现场受理答复问题的比重,以方便群众。
三、完善城市功能、方便市民生活
城市功能不全,是池州中心城市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在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发改委的支持下,我委今年通过争取国债资金和招商引资,启动了总投资1.13亿元的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两大工程;运用市场手段,通过出让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在政府没拿一分钱的情况下,平稳实施了公交改革及融资,新上50辆公交新型车,开通了3条公交线路,连通了市区各片,改善了城市形象。同时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新建和安装了9座城市星级公厕、7座垃圾中转站及36个公交站点;修建了百荷步行街东广场,实验小学门前广场等人性化休闲广场。今年我们按照市政府下达的计划,建设500套廉租房,使一大批住房特困户享受到为民政府建设的特殊政策,住上了新房。为保证清溪河、南外环等重点工程拆迁户得到妥善安置,已征地70亩建设安置房,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此外还通过市区协作,共投入580万元加大了对城市后街背巷的整治,使一批路不平、灯不明、下水道不通、环境较差的后街小巷脏乱差问题得以改善。通过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落实管理措施,提升了小区居民居住质量,提升了城市的建设品位。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建设系统和谐环境
第13篇 2023年环境保护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2022年环境保护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2022年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年,做好党风廉政建设意义重大。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纪委、县监察局等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我局与县委、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逐项对照检查并加以认真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责任主体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
1、领导班子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局长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管理体制,并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机制,并有兼职的人员来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具体业务工作。领导班子年初及时召开了班子会议,认真组织学习中央、省、州、县纪委有关会议精神及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结合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制定了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明确了责任。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肃政治纪律,切实转变观念,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等各项工作的落实。自觉接受县纪委和县第二纪工委的工作指导和监督,严守纪律,严格财经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都经集体研究决定,用好每一分钱。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撰写了党性分析材料和对照检查剖析材料。积极按照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制度,制定了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领导班子正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
我局主要领导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要求,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同事、与班子及干部职工交心谈心,积极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本人严以律己,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对子女及身边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带头履行党风廉政建设。
3、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
领导班子成员在局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团结干部职工,切实抓好自己分管的工作。不断地创新工作方法,拿不准的问题及时向主要领导请示汇报。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
(二)反腐倡廉工作情况
1、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情况
一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有关反腐倡廉的文件和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反腐倡廉的相关内容和要求,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报送宣传稿件。认真制定了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内有落实,半年和年终有总结,进一步加大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为反腐倡廉工作打牢了基础。
2、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环境保护法》,重点学习四个文件,《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及“全国环保系统六项禁令”,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法规意识和自身的业务水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从政“五项规定”,用制度规范干部和职工的从政行为,不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为人民的利益而勤奋工作,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局干部职工未出现收受礼品礼金等违法行为,也未出现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等违法违纪的现象。做到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办事。
3、案件查处情况
一年来,全局干部职工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做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将各种环境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将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认真登记,及时研究处理,未出现环境安全事故和污染纠纷及集体上访等案件。
4、纠风工作情况 5、惩防体系建设情况
我局严格按照《××县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2-2022年工作计划〉任务分解》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积极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相关措施,并按要求协助配合好有关单位开展工作。积极完成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工作任务。
6、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严格按照《××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分解》的有关要求,积极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贯彻落实,主要是到挂钩扶贫点玉屏镇扎底簸村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党风廉政建设等的宣传教育培训。
7、效能建设情况
高度重视效能监察工作,严格按照××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和投诉处理暂行办法及环保系统效能监察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好我局效能监察工作。认真完善和落实行政审批服务承诺事项、行政问责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严格按照“四项制度”的要求抓好落实。教育干部职工热爱本职工作,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8、依法行政情况
全局干部职工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时刻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秉公执法。切实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9、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实行了政务、党务、财务、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公务用东管理制度,推行了首问责任制等四项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及“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狠抓落实。
(三)民主评议情况
我局严格按照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和党性分析,通过召开职工大会无记名投票,满意率达100﹪。班子成员及党员积极撰写剖析材料,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整改措施。同时,还印发征求意见表,发放给有关单位积极征求意见,共征求到班子的建议意见3条,个人意见建议4条,我们已按照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计划,认真进行整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员不足,主要缺乏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监测及化学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在抓行政和业务工作的同时,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够。
(三)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学习还不够,需进一步加强。
(四)机制体制不够健全,需进一步完善。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办事效力。
(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种制度。
(三)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14篇 执法局2023年上半年软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市局软环境工作大会、区委十一届五次,区纪委十一届五次会议精神,紧密联系执法工作实际,以市委“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化“树四种风气、建四型机关”主题实践活动、_____区“绿色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为载体,牢固树立“亲民、亲商、安民、安商”的服务理念,全面落实_____区2022年党风廉
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加大督查力度,强化责任追究,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地推动了_____区城市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_____区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市容和环境卫生外部环境。
4月24日全区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召开后,作为执法审批部门和软环境建设重点单位,执法局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在认真组织学习和领会领导讲话及会议精神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加大督查力度,强化责任追究,依法行政、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软环境及政行风建设新格局,确保了全年软环境建设开局良好,稳步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该局始终坚持把软环境建设列入党组重要议事议程,特别是全区软环境大会召开后,第一时间组织全局干部召开了软环境建设专题工作会会议,成立了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察小组,召开局党委会,将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各科室、落实到具体人,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中层领导具体负责”的齐抓共管的软环境建设管理格局。坚持做到每周召开一次软环境工作例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切实做到把软环境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二、围绕预防主线,实行干部轮岗。执法局班子深知,软环境建设上水平,预防是关键。为此,执法局在全局开展了干部轮岗交流活动。通过轮岗交流,使队伍活力、工作效率得到了全面增强,避免了部分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上任职时间过长而引发的不廉洁问题,更主要的是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了软环境案件的发生。同时,把软环境建设上升到反腐倡廉的高度,纳入全局反腐预警机制体系进行统一规范。
三、健全制度机制,解决存在问题。“有了好的制度,坏人不敢做坏事;没有好的制度,好人也会做坏事”。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更是如此。坚持用好的制度管人,用好的制度约束人,一直是执法局党委软环境建设工作始终坚持的路线和准则。09年,执法局对以往软环境建设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出台了软环境建设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中层干部定期述职述廉制度,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软环境建设监督员制度等20大举措。并把软环境建设工作直接纳入全年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使队伍作风得到明显改善。
四、健全机构,使投诉更畅通,反馈更快捷。为了畅通社会各界的投诉举报渠道,使各类投诉举报信息收集反馈更家快捷,执法局成立了专门负责受理群众来访、来信,来电、求助、咨询等事项的专门机构---“投诉受理科”,设置了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委派专人24小时全天候接听。“投诉受理科”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来电、来访1400余件次,反馈率100%,满意率100%,结案率达到了98%以上。
五、采取多种形式,接受各界监督。为了落实全区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大会精神,执法局本着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服务,替政府分忧的宗旨,在5月6日召开了由驻区企业、商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参加的“软环境建设征求意见恳谈会”,全面听取社会各界对执法局软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会上,各界代表共提出建设性意见共16条,执法局宿凤龙局长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并在会后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逐一进行了落实。同时,为了把软环境建设成果转化为服务企业、贴近百姓的实际行动,执法局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向全区做出了10项公开承诺,把党风廉政建设真正落到了实处。
费项目,对师府全羊、王厨食神、锦江之星旅馆有限公司等新入驻企业,对宏锦记、新天地超市、天天手机集团有限公司等我区重点企业的门面装饰审批费用给予了减半收取,对欧亚益民超市、欧亚卫星超市店庆临时占道审批费用给予了免收,截至目前,共为企业减免各类费用近30万余元。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坚定了企业扎根_____的信心。
第15篇 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五年总结
铁腕治污调产业生态经济大发展—x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五年综述
“经市、区环境监测站监测,x区出境水质2022年全年、2022年1-9月全部达标,均为ⅲ类水以上,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新城区大气质量全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ⅱ级标准;市区饮用水源黄坛口水库水质保持ⅰ、ⅱ类水质标准,城区饮用水合格率达100%。”一组组监测数据显示,x区环境质量状况自去年来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
近年来,x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污染减排有关要求,按照生态省建设和“811”污染整治的总体部署,通过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调整产业结构,使x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五年来,经过四大环境污染整治,我区消灭了8000多个污染源,大大削减了排污总量。x区生态环保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市的前列。经过四年多的创建,2022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通过了环保总局的验收,衢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今年5月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公布:x区在2022年度生态省建设和“811”污染整治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在全省参与考核的81个县(市、区)中位列第6名,在衢州市排名第一。
一、环境告急,百姓难安。
x区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总面积1748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9个乡和2个街道,总人口39.6万。x区的前身是衢县,建县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x区生态资源丰富,山川秀美,历史文化悠久。但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经无序发展后污染日益加重,先污染后治理,先引进后规范,冒进的发展观一度主导了当地发展理念,加剧了x区局部地区的污染,x区面临着既要整治传统产业,甩掉历史包袱,又要发展现代新兴高新产业的双重压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化工业县、新都市转变,任重而道远。
位于钱塘江上游的x经济开发区(原沈家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1年,199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由于x经济开发区具有紧邻巨化集团的区位优势,经过十余年发展,到2022年,x经济开发区有化工企业49家,化工企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群众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早期规划的欠科学,x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与居民区相联,再加上化工园区处于金衢盆地底部,气象条件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了沈家一带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了下风向的衢州老城区,人称是衢州东大门的一颗“毒瘤”。几年前,沈家开发区内污水横流,化工企业日排放污水超万吨,东迹渡大桥周围臭气熏天,群众怨声不断,在风景如画的乌溪江与x交汇处,有时却是污水泛着白沫使江水混浊不清;化工园区的部分污水进入沈家村的农灌渠,原来有着丰满水草、小鱼嬉戏的沟渠,近年来有时竟成酱色,杂草不生,受灌溉的农作物产量、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沈家村的农民反映强烈,部分村民甚至有过激的言行,群众对化工企业的来信来访投诉相当多,污染纠纷也时有出现,群众要求整治的呼声很高。
x南北山区是衢州的“绿色双翼”,植被较好,森林覆盖在90%以上,毛竹资源相当丰富,但隐藏在山谷间,溪流旁的100多家小竹造纸厂、作坊和7000多只竹料腌塘,却使清澈的溪水污浊不堪。早在明清时期,衢县的竹农就有利用嫩毛竹制浆造纸的传统,这也是山区、库区群众利用毛竹资源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的经济。造土纸用的主要原料为青竹料和老竹料,产品附加值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带来的污染较为严重。据统计2002年全区竹造纸企业年产土纸2万吨,使用毛竹腌料近10万吨,竹造纸企年排放废水约1000万吨,全年排放cod在3600吨以上,排放so2200吨以上。全区毛竹腌料塘7千多个,全年排放废水在数千万吨以上。竹料腌塘使用石灰甚至烧碱腌料,带来的污染更为严重,且工艺原始,根本无治理设施,竹造纸企业、竹料腌塘排放污水常常造成鱼虾、水生植物绝迹,下游群众饮水困难,在夏天农灌期及枯水期,还多次发生下游群众围攻小竹造纸厂闹事,由于处理及时才未发生砸机器毁厂的恶性事件。竹造纸、竹料腌塘整治迫在眉
17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58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
93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86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