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安全管理
栏目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25 热度:40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1篇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提高认识

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地位。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

(二)落实责任

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项目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

(三)全员参与

建立起安委会领导下的以行政管理体系为核心、以技术保障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重点、以思想保障体系基础、以群众监督体系为保证的安全管理体系。使五大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的安全生产是这几个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都要不断地给予完善。

安全是电力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电力安全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安全工作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安全,也关系到他人的安全。我真心期望,每一位电力工人,在工作的时候,时刻牢记安全,要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就让安全犹如空气一样,每天都与我们紧密相伴,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它,时时刻刻关注它!

第2篇 初探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新思路

[摘 要]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强调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电力企业如何贯彻、执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结合构建和谐电力企业目标,提出了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新思路。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发展管理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电力企业为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巨大努力,使我国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趋于好转的发展趋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依然突出,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思路有必要进行创新,笔者认为新思路应是:一个保持、两个引入、三个融入、四个抓住。

“一个保持”,就是保持企业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优先地位,确保实现构建和谐电力企业目标。电力安全生产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把电力安全生产纳入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电力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搞好电力安全管理,妥善处理好安全生产与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经过几十年的电力安全管理建设,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建立了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体系,使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基本实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的形势下,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电力安全生产事故高发的时期,电力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电力安全管理应当继续成为企业的主要工作。因此,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安全管理工作优先地位,为构建和谐电力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两个引入”,为构建和谐电力企业提供有力支撑。“两个引入”,就是安全管理工作要引入绩效管理、精细化管理。现在,在电力安全生产上我们习惯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职工遵章守纪”的管理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政府由直接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变为宏观调控,监督指导;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因此重效益轻安全、重生产轻安全、重经营轻安全成了目前国内很多电力企业的共同点,“企业负责”流于形式,结果直接导致我国生产形势恶化,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形象。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的相关论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形成了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落实,充分认识到引入绩效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实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是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具体实践。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励人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绩效管理、精细化管理因此应运而生,其要求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理顺电力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和各级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在安全管理部门内建立起高效、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只有形成了上下贯通、职责明确、层次分明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可靠。因此,应当加快引入绩效管理、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做到决策有据、工作有序、行为规范,切实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安全管理工作在构建和谐电力企业中有所作为。

实现安全管理工作“三个融入”,保证构建和谐电力企业产生实效。“三个融入”,就是把安全管理工作融入电力企业主要工作目标之中,融入电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之中,融入电力企业广大职工生产生活之中。安全管理应是系统的安全管理,要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使其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安全管理就犹如五个分散的指头握成一个拳头,使之能产生更大的合力。因此,电力企业应当把安全管理工作渗透到电力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分配、市场开发、职工生活等各个环节中去,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中都维护好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同时根据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与构建和谐企业的内在联系,采取开放的、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让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更好的为企业和职工服务,让企业和职工受益。

以“四个抓住”为安全管理工作抓手,为构建和谐电力企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四个抓住”,就是抓住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难点和热点,切实保护事故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好事故遇难人员及其家庭的困难救助工作,维护企业稳定和职工利益;抓住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要求,促使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合法化;抓住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这个根本,实现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在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思想观念日趋多样、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情况下,只有将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才能使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的同时,把安全管理的价值信念、行为准则和安全意识渗透到职工规范中去,从而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水平和文明程度;抓住创建“学习型电力企业”这个目标,促进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发展为全方位、多元化的竞争,善于学习新知识,善于思考新问题,迅速把新知识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资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构建和谐电力企业的关键。

[结束语]

电力安全管理是保护生命的伟大事业,求实创新、与时俱进,是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创新意识,不会产生好的效果。笔者相信,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电力企业只要提出新思路,改进方法,更新内容,并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就一定能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第3篇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摘 要〕 针对电力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人员责任事故屡禁不止的现状,提出了安全管理工作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狠抓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重视查评问题的整改,提高电网和设备健康水平;制订应急预案,减少事故危害;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安全管理;安全意识;技能培训;事故预案

电力生产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安全生产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新中国的电力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总结,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而规范的管理模式与制度,并且还在不断地探索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然而,电力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人员责任事故仍屡禁不止。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提出目前安全管理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

各级领导和人员,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在行动上要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在人员责任事故中,由于责任心不强而引发的约占80%。因此,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应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

(1) 健全、完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责任。目前,电力企业制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往往对企业领导、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的安全责任有明确的规定,而对职能部门的各个岗位、班组及个人的安全责任没有详细的规定。因此,要根据每个岗位在生产中所承担的安全责任,修订、完善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将安全目标和安全责任分解到班组、落实到个人,确保安全生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

(2) 定期检查各级人员,特别是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的情况,并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安全生产的实践证明,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在各级领导,核心在主要负责人。因此,单位主要负责人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真正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主要精力放在本单位的安全工作上,放在安全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上,放在安全目标的完成上,从而形成“一级对一级考核、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机制;

(3) 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从严考核。对事故和未遂要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依据《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对照《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肃处理。倡导“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营造“从严要求,从严考核”的安全管理氛围。

2 建设安全文化,营造良好安全氛围

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人来完成。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解决安全工作深层次的问题。这就要求:

(1) 坚持把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创造心情舒畅、关系顺畅的软环境和工作条件完备的硬环境;

(2) 引导、教育职工遵章守纪的法律意识,始终牢记“事故源于隐患,隐患出自违章”的经验总结,规范工作行为;

(3) 加强安全警示教育,树立安全生产榜样,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忧患意识和做好安全工作的信心,不仅要通过企业内外事故的剖析,而且要建立电力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室,展示恶性事故发生现场及当事人的照片,用血的教训来唤起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同时,要及时对安全生产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分析、总结并推广他们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

先进安全文化的建设,非一朝一夕可成,需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

3 加大培训力度,尽快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

在电网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更新的形势下,作业人员安全技能的提高已迫在眉睫。根据电力企业目前作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技术素质情况,以及常规培训侧重理论和考证培训的现状,应加大现场作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尽快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在这方面应当做到:

(1) 实行岗位竞争和绩效考核,通过加深忧患意识和竞争压力,促使作业人员刻苦学习、勤奋工作。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增加才干、提高技能;

(2) 加强脱产培训和现场实践,为作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要克服以往培训内容大众化的弊病,根据各专业、各工种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培训。要注重现场实践的培训,增加培训的实用性。最重要的是,要严格培训结业的考试考核,防止考试考核人人过关,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并促使被培训人员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放在安全技能的提高上,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

4 重视查评整改,提高电网和设备的健康水平

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对人、机、环境及安全管理本质安全化进行量化评估,全面查找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对查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是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改善施工作业环境、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确保电网安全供电的重要措施。安全性评价“贵在真实,重在整改”。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大对查评问题的整改力度,要结合大修、改造项目,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费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限期完成。对一时不能整改的问题,要加强监视、采取措施,确保可控、在控。同时,要与春季、迎峰度夏、秋季、冬季安全大检查相结合,并进行持续改进,实现动态、长效管理。

5 以新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电网在壮大,技术在发展,改革在深化,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更应创新。近年来,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安全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作业、设备评估等。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安全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今后还应对现已使用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加以总结、完善,并研究和学习更新的理论和方法。

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中出现问题不是靠一二个先进理论就能解决的。因此,电力企业仍须坚持已有的有效管理方法,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以各单位行政正职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发挥好安全生产保障和监督体系的作用,不断用先进的安全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6 制订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即超前做好预防工作,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但在实际工作中,事故仍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尽相同,有的还很低;二是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不一样,有的隐患还未被掌握;三是外力破坏事故防不胜防。因此,电力企业应树立风险忧患意识,制订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把问题设想得复杂些,后果设想得严重些,措施考虑得周全些。

7 注重调查研究,不断调整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

基层班组和施工现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因此,安全管理的思路和工作方法要随着基层班组的构成和施工现场的变化而调整,以达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工作有效。电力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地理环境、地域文化、人员素质的差异,各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的管理方法、现场施工的作业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安全生产的真实情况,倾听一线职工的意见,归纳总结基层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4篇 如何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

电力工业是一个高事故风险的行业。任何一个环节、一道工序和一个岗位出现事故,都会不同程度的引发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甚至电网系统的破坏。电力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中体现在各类程度、条例、规定上。我们从多年的事故教训中,看到人的因素在电力安全生产中往往是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

1、运用安全心理学知识进行安全管理,预防事故。

安全管理工作以人为本已经有多方面的体现,如操作票工作的票管理,岗位动态管理,重奖重罚等。以人为本,就是加强安全事故分析以及事故预防要针对人性的特点来实施。注重安全生产中人的心理因素,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判断,消除不利影响,预防事故发生。大量事故案例表明,造成人为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侥幸心理。事故违章,确认为是小概率事件,违章并不定发生事故。2)冒险行为。明知有危险而为之,突出表现在工作中赶进度,怕麻烦而忽略办理必要的手续,减少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搭票工作、无票工作等。3)思想麻痹。对经常性的工作习以为常,凭经验办事。4)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过度紧张。企业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员工的管理,而学习和运用安全心理学知识,摸索员工心理活动规律,是以人为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侥幸心理和冒险行为是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对此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另一方面,可采取事故案例,让职工对违章造成事故的必然性,以及事故的危险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安全意识水平;思想麻痹往往表现为习惯性违章,可以通过组织分析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习惯,还可以就职工的弱点适时个别提醒;对于第四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被忽视或轻视,人的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和安全,而人的不良情绪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家庭压力,员工间的矛盾、对工作的厌倦。如何发现和处理这方面的问题,需要企业上下共同努力,相互沟通而形成一条情感信息链,及早排出人的“精神隐患”

2、通过感情化沟通,人性化管理、制度化激励来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目标。

感情化沟通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真正的沟通不是行政命令的沟通,而是感情化的沟通。单位领导与职工不沟通就没有充分发挥和尊重职工的智慧和感情,职工将对企业失去信心,感情疏远,必将影响企业的安全和经营管理。

人性化管理。企业的重点在管理,而管理的重点在人,只有抓住了“人”这个根本,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实行“人性化”管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具有渊博的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安全工作的理解和原则立场,具有对职工发自心底的关爱。对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原则性问题必须态度鲜明,决不模糊。让职工在人性化的管理中,体会到既有制度又有自由,既有严肃又有活泼,既有奉献又有回报。

制度化激励。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制度化是安全的可靠保证。推动安全生产制度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开展和有序进行。通过认真考核和深入分析,表彰奖励那些在安全生产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止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的人和事;同时,对违章行为和事故隐患,做到有情提醒,无情纠错,严厉处罚,决不姑息。

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形成有利于确保安全的饿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职业行为规范;体现规章制度的“人性化”,体现事故分析、事故预防措施、事故处理的“人性化”。通过“人性化”安全管理形成安全高于一切的氛围,调动职工重视和改进安全的自觉行动,使全体职工在“安全第一”这个共同的价值观指导下,凝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5篇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标准——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

1、按本部门安全职责的规定,切实搞好本专业的安全、技术或经营的组织与治理,并负有直接责任。

2、根据本专业生产、施工的需要。及时编制或修订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程、制度和措施,保证各项生产、施工有章可循,建立良好的生产、施工秩序。

3、经常深入生产、施工现场,把握安全生产情况,组织技术业务培训,指导安全技术治理,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题。

4、参与本专业的事故或经济损失的调查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并组织落实。

第6篇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2002年底,我国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开始实施,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成立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初步实现了网厂分开。此次改革的目标是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市场竞争,输电和配电由政府控制,以提高中国电力的发展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支撑。电力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使发电企业不得不面对如何处理安全生产和争取利润最大化的问题。由于电力是产供销一体化的商品,而且受地域的限制和输电通道的制约,差异化程度极小,电力商品的竞争只能采取成本领先战略,而电力生产的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机组经济指标的好坏,从而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因此,随着电力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发电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发电企业要想保持和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几十年来,电力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制度、管理办法等,保证了安全生产的基本需要。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构成了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机整体,两个体系各自发挥作用并协调配合,是电力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由决策指挥保证系统、执行运作保证系统、规章制度保证系统、安全技术保证系统、设备管理保证系统、政治思想工作和职工教育保证系统等六大系统组成。在安全保证体系中,有三个基本要素: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优良的设备和设施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保证;科学的管理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安全保证体系的根本任务,一是要造就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强烈责任感、良好安全意识、娴熟业务技能、遵章守纪的优良品质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的员工队伍;二是努力提高设备、设施的健康水平,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成果改善和提高设备、设施的性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潜力;三是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现阶段,电力企业安全监督体系一般由安全监督部门、车间和班组安全员组成三级安全监督网络。其主要功能,一是安全监督,二是安全管理。即运用行政上赋予的职权,对电力生产和建设全过程的人身和设备安全进行监督,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强制性;协助领导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各项安全活动等。

电力企业安全监督部门的工作侧重点,以安全管理为主,现场监督为辅,以不定期抽查为其主要监督方式;车间级安全员的工作侧重点,是监督一些工作量较大或工作条件较复杂的大修、基建、改造等工程,其他工程可采取不定期抽查的办法,以较多的精力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班组级安全员应主要侧重于现场监督。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又有所不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要保证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安全、可靠;要解决安全生产在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过程中,谁对哪些工作负责任,在哪些范围内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使企业生产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人员都时时、处处考虑到安全问题,落实好安全保证措施。安全监督体系则直接对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安全主管领导负责,要监督、检查安全保证体系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全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规定,是否落实了安全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技术措施,是否保证了企业生产的安全可靠。所以,安全监督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是一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安全监督体系是制约者,安全保证体系是被制约对象。

从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对生产安全的作用因素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起到内因的作用,安全监督体系起到外因的作用。因此,要夯实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其保证体系的有效运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就是检查、监督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运转是否正常,是否有效。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与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理念上不能与国际接轨。现行的安全工作方法,只注重于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规律的研究,虽然保证了各项防范措施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但在超前控制和风险分析、评估与控制方面缺乏实效,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思想与模式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现代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

(2) 管理方式上缺少科学性。管理技术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支持企业的运行,表面上看安全生产管理各项标准、制度完善,但是由于缺少系统的安全思想的指导和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没有形成合力,在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与企业发展、安全工作需要相比差距较大;

(3) 管理手段上方法单一。现在的安全工作主要依靠人治的管理和员工的自觉行为,人的因素在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以绩效考核代替过程管理,以奖惩机制代替激励机制,抓班组安全建设多,抓管理层的责任落实少,管理失去重心,出现“两张皮”现象,缺少创新的动力。

国际上基于风险评估的几个先进管理体系。

(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

ohsms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的控制过程,基础是危害辩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该体系首先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事件发生的风险等级,依据安全健康法规的要求,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加以控制,并落实运行机制,做好应急应变的准备。

(2) “安全五星”管理体系

国际职业安全协会(nosa)的“安全五星”体系同样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侧重于对未遂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延伸出针对班组等生产作业单元在工作前的安全评估、五步安全法等安全管理方式。它已成为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

(3) 安全、环境、健康管理体系(hse)

hse管理体系是采用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控制管理体系相同的方法,对组织或企业的人员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进行持续改进的一套标准化的思想和方法。该体系从整体和全过程来考虑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注重职工健康,提高安全系数,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人(组织)的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式。

(4) 美国万全管理体系

美国万全管理中运用更多的风险识别方法,如前期风险评估、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工作安全分析、定量风险评估、安全检查表分析等,监督和监控外界机构的风险评估。

几个先进管理体系有着以下四个共同点:

(1) 行为安全管理是体系运行的重点。安全理论认为,一次事故的发生对应着很多不安全行为的出现。识别不安全行为,消灭未遂,是这些体系运行的重点内容。同时,这些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事不对人,并针对人的行为,在工作前进行认真分析。行为安全管理衍生出企业安全文化的倡导与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形象。

(2) 突出企业有序地规范化运作。企业安全管理涉及的环节纷繁复杂,为此,这些体系要求,根据风险评估的内容,就各个要素制定运作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避免了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可能造成的疏忽大意,使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程序化。

(3) 强调全员参与。nosa与ohsms体系要求从班组工作中进行风险识别,使每个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识别每一程序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并掌握处理危险的方法和措施,使每一位员工的风险意识得到提高。

(4) 体现持续改进的特点。上述管理体系均强调按照pdca循环的原则,不断地提高安全生产的绩效。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与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比较

(1)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是根据国家及上级主管单位和企业的经济目标确定的,符合国家及行业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与管理体系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方针是一致的。但是,管理体系中的个别指标很难量化成目标值。

(2) 电力行业要求建立健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位。“三大标准”,即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生产责任。“两大体系”,即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建立是电力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这一点与管理体系要求的职责分工、明确责任是完全一致的。

(3) 输电网、发供电企业、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体系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等风险评估有共同的目的,但各自要求的重点不同。国外的风险评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人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而输电网、发供电企业、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的重点是电力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安全生产风险,着重对构成电力系统的设备、设施、环境等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且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依据国际和国家标准进行量化评估。对安全生产管理则按照行业要求进行检查评价。

(4) 安全大检查与管理体系的内审检查。电力系统安全大检查的要求是“查领导、查思想、查纪律、查规程制度、查设备管理”。这与管理体系中要素、运行控制程序等的检查是一致的,都是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和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严重不符合项报告或纠正控制预防措施,对重大隐患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及时消除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因素。不同之处是:安全大检查要求有针对性、有重点;而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要求对照体系要素和管理手册逐一检查,检查范围全面,层次分明。

(5) 总结评比与管理评审都是对安全生产绩效的总结。通过总结和评审,总结管理或体系运行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按照pdca循环持续改进的原则督促实施,以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绩效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6) 上级检查和外审检查。电力行业的上级检查,主要靠检查人员的经验及上级的要求,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存在不规范、不统一、因人而异的问题。而管理体系的外审检查是第三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照该企业的手册和体系要素进行,且与该企业无直接的利益关系,检查相对客观公正。但若第三方不熟悉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仅仅从文件化管理检查,也不能真正查到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应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并与国际接轨,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电力系统发展需要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的问题。

安全文化建立过程中有四个阶段:自然本能、严格监督、自主管理、团队管理。

处在自然本能阶段时,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事故发生时迟早的事。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高级管理层对安全的支持仅仅是口头或书面上的,没有或很少有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认为安全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经理的责任,他们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人的本能保护,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预防意识。

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

处在依赖严格监督的阶段时,企业已建立起了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往往是被动的,零事故的目标很难实现。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管理层承诺--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可视化领导。

监督控制、强调和目标--各级生产主管监督和控制所在部门的安全,不断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

规则/程序--企业建立起了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员工的执行往往是被动的。

重视所有人--企业把安全视为一种价值,不但就企业而言,而且是对所有人包括员工和合同工等。

培训--这种安全培训应该是系统性和针对性设计的。

受雇的条件--安全是员工受雇的条件,任何违反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被解雇。

害怕/纪律--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害怕被解雇或受到纪律处罚。

处在独立自主管理阶段时,企业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及其体系, 安全获得各级管理层的承诺, 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技巧、能力以及安全意识, 事故发生是极偶然的。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 - 员工具备熟识的安全知识, 员工本人对安全行为作出承诺,并按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生产。

内在化 - 安全意识已深入员工之心。

个人价值 - 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

关注自我 - 安全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亲人。

实践和习惯行为 - 安全无时不在员工的工作中, 工作外, 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

个人得到承认 - 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在互助团队管理阶段时, 企业安全文化已深得人心, 安全已融入企业组织内部的每个角落。安全为生产, 生产讲安全, 事故的发生除非是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如地震等。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帮助别人遵守 - 员工不但自己自觉遵守而且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留心他人 - 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而且留心他人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

团队贡献 - 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

怎样才能建立一流的安全文化?

高级管理层主动去改变文化要素;高级管理层必须承诺和建立“零事故”安全文化。

不管你有怎样的系统,除非显示出可视化领导,员工在安全方面才能做的十分完美。

第7篇 浅析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新思路

0 引言

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电力企业得以长效生存、稳定发展的关键内容所在。近年来,从电力企业整体发展态势的角度上来说,安全生产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电力企业仍然频频出现各种安全事故,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也有一定的发展比例,无法从根本意义上加以杜绝。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依然任重道远。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落实电力企业各方相关安全责任,积极投入到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当中,确保社会大众人身、财产的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做好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思路的创新工作。具体分析如下:

1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1 意识薄弱当前还有部分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无法正确地认识与处理安全、效益、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相关设备检修工作时,没有严格落实现场安全组织以及技术性措施,不使用安全工具,或违规、违章操作,由此除会导致电网设备性能受损以外,更对电力企业员工乃至周边群众的人身安全产生不良的影响。虽然当前绝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制定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了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生产职责,但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故而还无法发挥其对于优化安全管理水平的功效。再加上现场信息沟通不畅,部门与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由此导致生产现场埋下了相当严重的安全隐患。

1.2 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如某些配电检修人员,在没有填写工作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检修工作,导致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是相当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

2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新理念分析

2.1 树立安全系统管理理念首先,需要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树立安全系统管理理念: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安全工作具有结构上复杂、开放的特点,其中包含了环境、信息、物料、设备、人员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安全管理工作在全方面、全过程以及全员性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会同时受到内外部环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干预,需要通过对行政手段、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以及经济手段等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将系统化的安全管理理念融入企业各个环节当中,促进各个环节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沟通,使相关的影响要素能够相互协调,平稳发展,从而在保障电力企业生产安全方面发挥相应的价值。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除了需要覆盖生产领域以外,还应当进一步扩展至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个环节当中,从动态安全系统的角度入手,实现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相关要素的战略重组,从而达到妥善解决电力企业相关安全问题的目的。

2.2 树立安全人本管理理念其次,需要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树立安全人本管理理念: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期间,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是尤为突出的,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同样如此。人作为企业安全生产实现中的最主要要素,需要在生产中得到可靠的保护。传统意义上,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忽视人的因素的思想观念应当被摒弃,新的发展思路要求在对电力企业发展形势进行深入考量的基础之上,将人摆在整个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中心位置,就不同阶段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方式以及人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从而使安全管理当中的人本管理工作理念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与优化。

2.3 树立安全动态管理理念最后,需要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树立安全动态管理理念:电力企业的安全系统需要综合处理好人、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人与物融入一个完整、有机且动态的系统当中。而对于这一安全系统当中的相关影响因素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转变,势必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展开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研究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杜绝盲目制定高指标的问题,应当基于对生产管理中,安全系统结构的认识,在考虑地区性差异的基础之上,根据安全管理所开展环境的不同,所依赖技术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不同,制定科学且合理的安全管理工作指标。在时间、空间变化的同时,促进安全管理系统应变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得到长久且持续的应用。

3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新机制分析

3.1 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始终坚持以《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对安全管理相关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尽可能地减少,最终消除习惯性的违章、违规问题。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期间,对“两票”(操作票、工作票)制度的执行情况将直接对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产生影响。除此以外,还应当结合电力企业的具体情况,对现场作业程序进行规范,使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动态控制现场生产流程。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应当通过对电力生产建设现场的标准化管理,落实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防范并控制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或质量问题。

3.2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电力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构建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计划,树立安全教育优先观,重视对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个工作人员的安全考核。同时,需要立足于安全管理现状,构建并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将行政第一负责人作为安全管理的责任追究对象,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目标以及工作化,逐层分解安全责任,将电力企业生产建设的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区域性划分,引入承包工作机制,使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能够进一步地落实。在此基础之上,将安全考核指标与个人经济利益相关挂钩,配合奖惩工作措施的落实,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进一步地落实到实处。

4 结束语

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特点来看,安全管理工作更多地倾向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求管理内容上更加的全面,管理方式上更加的多样,管理对象上更加的全面性。由于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期间会不同程度上受到内部、外部环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制约,故而,如何通过对思路的创新,促进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一问题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结合本文以上分析认为:在创新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思路的过程当中,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从整体上进行对策的分析,一体化地解决问题,通过创新安全管理相关思路与理念,同时落实具体措施的方式,使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发展。

第8篇 如何搞好电力企业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

作为电力基层单位的一名管理人员,抓安全生产管理、保证本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广大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免遭损失,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搞好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呢?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搞好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建章立制是搞好单位安全管理的关键

常言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几十年来,我们电力企业在国家的大政方针指导下,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使企业的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沿阵地的基层单位,在安全管理上只有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

二、把脉开方,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更应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一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出发来讲安全,抓安全生产管理,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扎扎实实地开展安全管理。在搞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要使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把搞好安全生产作为确保生命安全、提高生存质量、保障家庭幸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自觉行动。

三、安全管理无小事,现场管理过程中,既要保西瓜,又要拣芝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既要抓住大事、管好管实,同时又要咬住小事严抓细管不松劲。管理上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环环相扣,层层设防,既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防止因人为的因素而导致的责任事故。所以,管理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从岗位人员的素质人手,强化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管理措施上要有超前意识,提高对各种事故的预见性和防范能力,切忌懒惰观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

四、安全管理工作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既要根植于本单位的生产实际,又要从企业的大局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安全生产的管理。

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宏观方面要注重目标的制定,制度和责任的落实。硬件上要舍得投入,软件也要不断完善和加强。微观上要虚观实做,从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人手,强化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探索本行业不同岗位、不同时间安全生产的特殊规律,从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的角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影响安全生产的不良诱因,使员工的参与意识得到更好的激发。我们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形成抓安全生产的合力,做到抓安全“草木皆兵”、“三违”层层设防、堵漏洞严格把关、查隐患一丝不苟,尽一切力量为安全生产清除障碍、保驾护航。

第9篇 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建议

0引言

电力生产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安全生产在电力企业中的积极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企业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1市场经济下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是公用事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电力供应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安全可靠供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促进电力企业良性循环,努力构筑和谐用电环境更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1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已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等息息相关,涉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

1.2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它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人民生活利益和电力职工的安康,影响着电力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本身的内外形象。

1.3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股东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1.4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要使电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2.1重奖重罚原则正激励和负激励对树立职工尊重、遵守安全规则的观念,从而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对发现不安全隐患、纠正违章、加强管理的安全生产的优秀员工及时予以表彰奖励;而对发生事故的单位的领导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让有关责任人员在分析会上说清楚,给予经济处罚甚至予以处分。采用这种鲜明的正负激励手段,可以使职工在这种企业倡导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中不断强化安全的观念。

2.2三不放过原则每件事故的发生都有原因,事故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事故发生后的麻木不仁或稀里糊涂。对待每一件事故那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故,都必须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弄清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和最终导致事故的原因,带着放大镜来看待事故的过程、细节和结果,并认真落实责任,客观科学地制定防止事故的措施。

2.3责任追究原则发生事故 认真追究,以责论处,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这一点不可动摇。对责任人的处罚是负激励,目的是让责任人充分诚恳地认识自身的错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教育处罚责任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全体员工。在责任追究时,应注意区别主观和客观因素,少讲客观、多讲主观。若老是强调客观则责任追究就会流于形式。

2.4逐级负责的原则安全生产必须强调逐级负责。安全目标是企业的形象目标,是一个需要从每个员工做起并在心中为之工作的目标。只有各负其责、逐级负责、层层负责,这个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任何一个人的疏忽都可能导致难以实现目标,这就要求:每个人安全责任必须明确,一级对一级负责。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事关每个职工的生命权,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事关企业形象、士气和稳定,在任何时刻都必须高度重视。在这个系统工程中人人都是关键,而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和责任更大。

3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管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人员、设备、管理等,需要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抓好电力安全生产。

3.1规范安全制度建设,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

企业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女工保护规定等,并定期检查。要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做到安全监管有章可循。同时,严格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以线路及配变台区为单位,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各级承包。二是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在企业里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 一定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3.2标本兼治,杜绝习惯性违章

首先,要抓职工安全思想教育,针对常见习惯性违章,增强反事故 的正确习惯,培养良好的安全作风。二是规范现场作业程序,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保现场生产流程的可控、在控。加强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提高人员失误的防范和控制水平。三是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学习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管理方法,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四是严抓安全监察,严格处理各种违章。在说服教育的前提下,必须严格安全监察,做到“三有三到位”。即有安监周期,有安监记录,有安监限改通知书;三到位即安监思想到位,安监人员到位.安监处罚到位。

3.3系统设计,全面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电力安全生产是个综合指标,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全系统管理,方可受到预期效果。首先,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是企业外部和内部相结合;党政工相结合;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相结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电力安全生产环境。其次,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实行“规划、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等环节,均要严格规范,以电力安全为主线,明确安全职责,做到未雨绸缪。再次,全系统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对电力部门尤为重要。发供用当中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因此,必须抓好全系统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3.4常抓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设备健康水平是安全生产的硬件基础,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与设备的缺陷有关。一是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以缺陷管理为中心加强设备管理,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改善设备性能,加强对设备的监测与跟踪,并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二是加强设备管理中危险点的分析与控制。危险点一般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危险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静态危险点,在此时是危险点,在彼时不一定是危险点;有的此时不是危险点,在彼时由于条件的变化可能成为

危险点。动态危险点更是如此。所以对危险点的控制应是动态的。危险点不应局限在人身安全方面,应该做到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并重。

3.5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机制,提高全员安全管理素质

培训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使职工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能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以促进职工自主保安全,遵章守纪,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除了传统的强制性安全教育外,企业还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二是通过岗位竞争和绩效考核,加深忧患意识和竞争压力,促使作业人员刻苦学习、勤奋工作。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增加才干、提高技能。三是加强脱产培训和现场实践,为作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要克服以往培训内容大众化的弊病,根据各专业、各工种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培训。要注重现场实践的培训,增加培训的实用性。

3.6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和快速反应机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即超前做好预防工作,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但在实际工作中事故仍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尽相同,有的还很低;二是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不一样,有的隐患还未被掌握;三是外力破坏和事故防不胜防。因此,电力企业应树立风险忧患意识,制定事故 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机制,把问题设想得复杂些,后果设想得严重些,措施考虑得周全些。

3.7注重调查研究,不断调整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

基层班组和施工现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因此,安全管理的思路和工作方法要随着基层班组的构成和施工现场的变化而调整,以达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工作有效。电力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地理环境、地域文化、人员素质的差异,各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的管理方法、现场施工的作业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安全生产的真实情况,倾听一线职工的意见,归纳总结基层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4结束语

安全生产必须贯穿于电力企业的整个过程,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要使供电企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不断强化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第10篇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电力生产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安全生产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新中国的电力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总结,已形成了一整套则规范的管理模式与制度,并且还在不断地探索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然而,电力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人员责任事故仍屡禁不止。

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高本质安全化水平,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系统帮助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现“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方案,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并对各级和个人的安全生产目标实施动态管理和评估分析。

2、安全组织机构管理

帮助企业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系统实施对企业的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的情况进行登记和管理。同事,系统对企业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情况进行管理。

3、安全生产投入管理

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实现安全生产投入动态管理和使用效益评估分析。

4、 安全法规与制度管理

4.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

系统帮助企业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各职能部门能够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

帮助企业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高效的传达给从业人员。

帮助企业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4.2规章制度管理

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及时、高效的传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危险点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4.3操作规程管理

帮助企业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通过系统快速、准确、高效的分发到相关岗位。

4.4评估管理

帮助企业每年定期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评估后的新版本资料能够准确的、及时传达给对应部门和相关人员。

4.5修订管理

帮助企业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4.6文件和档案管理

帮助企业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帮助企业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

5、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

5.1教育培训管理

帮助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帮助企业建立分层次、分对象、分岗位、分工种、有针对性地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提高安全培训和教育投入的效益。

5.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

对企业的的所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情况进行登记建档管理,对人员资格证书进行动态管理,对证书有效性进行动态预警。

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管理

帮助企业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包括新入厂(矿)人员在上岗的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以及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管理;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管理,以及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动态管理。

5.4其他人员教育培训管理

帮助企业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帮助企业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

5.5安全文化建设管理

帮助企业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帮助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帮助企业注重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在坚持“重惩处”的同时,坚持“管理、伦理、法理”并重的人性化教育,实行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公司领导深入班组,与一线职工座谈讨论,组织“车间一把手谈安全”、“我为企业安全献一计”等活动;工会组织召开职工家属座谈会,生产车间开展 “双无”(党员身边无违章、党员身边无事故)建功活动,实施异常、障碍“说清楚”和公示制度。帮助企业编写《安全文化手册》、《“三德”规范》,拍摄《心系安全 甘做卫士》录像片等手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构筑求真务实、争先创优、恪尽职守的工作风气和安全氛围,使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有了很大提高,逐渐形成了全员抓安全的“大安全”格局。

6、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6.1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帮助企业按规定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规范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

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帮助企业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所有设备的基本情况及安全管理台账,保证其安全运行。帮助企业对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帮助企业编制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对安全设备设施的拆除、挪用或弃置、检维修、复原等过程实施动态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①、以缺陷管理为中心加强设备管理。要应用好红外测温及成熟的在线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设备隐患

②、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合理安排输变配电设备检修计划,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加强设备检修管理,稳步推进输变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建立健全输电线路设备状态评估办法。

③、改善设备性能。增加和完善保证安全的技术手段,加快老旧变电站、输电线路的改造,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

④、加强监测与跟踪。对一时难以消除的设备隐患,加强监测和跟踪,制定完善的应对预案,采取果断措施,不能存在有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⑤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根据电网迎峰度夏、防洪、防汛等特殊时期保供电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电网设备各个时期的运行管理,对重要输电通道、枢纽变电站定期巡视,重点检查。

6.3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管理

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等环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实施动态管理。

帮助企业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确保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帮助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对组织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7、作业安全管理

7.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管理

帮助企业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企业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7.2作业行为管理

帮助企业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

虽然企业安全生产机制已比较健全,各级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部分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滞后于安全生产的新形势,部分生产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作业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造成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倡“从我做起,决不违章”,营造创建“无违章企业”的良好氛围;坚持推行规范化管理,实施安全生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深入开展“三个明白、三个严格、一个视同”(即明白检修任务,明白危险点,明白安全防范措施;严格三大措施管理,严格查禁违章,严格责任追究;不明白工作任务、危险点和安全防范措施都视同违章)活动。

7.3警示标志管理

帮助企业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帮助企业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7.4相关方管理

帮助企业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

帮助企业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帮助企业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线路施工、检修、急修的大部分工作由外包队伍所承担,部分外包队伍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人员技术素质低,流动大,违章作业习以为常。个别车间重用工、轻管理,甚至对未经安全技术培训就登杆干活的无证人员全然不知。为规范对外包工程和临时工的安全管理,建立了一个有效运转的管理机构,及时修订外包工程和临时工管理标准,坚持“谁使用、谁管理”和“与正式职工同等管理”的原则,采取现场考评、安全教育和严管重罚相结合的方法,由安质部负责组织对施工单位的“三证”(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资质证书)进行审查;对施工单位法人代表及施工现场负责人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及安规考试;审查并建立外包工、临时工安全管理档案,对施工队伍进行安全资质审查,施工单位凭《安全审查考核合格证》进场,施工现场负责人凭《安全考核上岗证》上岗。对重大的工程项目进行现场安全考评,对现场施工安全措施的优劣以及现场施工操作过程等进行安全评价、打分、记录,使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形成闭式循环,不断得到加强。

7.5变更管理

帮助企业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8.隐患排查和治理管理

8.1隐患排查管理

帮助企业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对人、机、环境及安全管理本质安全化进行量化评估,全面查找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对查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是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改善施工作业环境、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确保电网安全供电的重要措施。安全性评价“贵在真实,重在整改”。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大对查评问题的整改图谋,要结合大修、改造项目,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费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限期完成。对一时不能整改的问题,要加强监视、采取措施,确保可控、在控。同时,要与春季、迎峰度夏、秋夏、冬季安全大检查相结合,并进行持续改进,实现动态、长效管理。

帮助企业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企业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

帮助企业隐患排查前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应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等。

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帮助企业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管理。

8.2隐患治理

帮助企业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8.3预测预警

帮助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

9.危险点监控管理

9.1辨识与评估

帮助企业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危险点辨识与安全评估。

危险点的分类:危险点一般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作业环境和设备系统方面存在的危险点多属静态危险点。这类危险点大多是由于涉及不完善或制造和安装检修质量不良造成的,比较明显直观,不整改无法消除,并对施工作业产生长期影响。行为方面的危险点多属动态危险点。这类危险点一般不够明显,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外部条件的变化才出现。

危险点不应局限在人身安全方面,应该做到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并重。危险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静态危险点,在此时是危险点,在彼时不一定是危险点;有的此时不时危险点,在彼时由于条件的变化可能成为危险点。动态危险点更是如此。所以对危险点的控制应是动态的。应该不断调整控制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危险点的变化规律及时加以捕捉,适时地准确进行控制。

9.2登记建档与备案

帮助企业当对确认的危险点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

9.3在线监控与管理

帮助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危险点动态监控和预警体系,对危险点建立在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提高企业运行的本质安全化水平。

10职业健康管理

10.1职业健康管理

帮助企业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帮助企业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帮助企业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帮助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帮助企业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10.3职业危害申报

帮助企业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

11应急管理与救援

11.1应急机构和队伍管理

帮助企业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帮助企业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无需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

11.2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帮助企业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应急预案应定期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实现企业预案的数字化管理,对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处置方案实现分类、分级管理。

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管理

帮助企业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管理台账,并实现物资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工作情况的动态管理,确保其完好、可靠。

11.4应急演练管理

帮助企业定制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制定演练计划并实施计划管理,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事故模拟仿真技术,开发和实现电力企业各类重大事故灾难的桌面推演,实现企业应急演练模式的变革,提高演练效果。

11.5事故处置与救援

企业发生事故后,辅助企业科学的启动相关级别的应急预案,生成相关应急方案,辅助企业科学的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降低事故的损失。

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

12.1事故报告

企业发生事故后,能够通过系统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并对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进行记录管理。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

12.2事故调查和处理

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后,系统帮助快速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事故调查查明的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进行归档管理。系统帮助事故调查组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对提出的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进行管理,并编制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

帮助企业实施对事故和未遂要按照“事故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依据《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对照《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肃处理。倡导“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营造“从严要求,从严考核”的安全管理氛围。

13标准化考评管理

13.1绩效评定

帮助企业每年定期(如企业发生死亡事故等)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在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评定后生成正式文件,并可打印报送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

13.2持续改进

帮助企业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对所有改进过程及文档进行记录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第11篇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与思考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其涉及每一个职工,涉及企业形象,涉及企业稳定,涉及企业效益等方方面面,因而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较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对企业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荣誉感,在安全生产上没有“责任重于泰山”的认识,在安全管理上没有对其规律、关系、原则有清醒准确的认识,则在安全生产上就会限于被动、盲然。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上,我们也走过不少弯路,有过诸多教训,也有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在电力改革时期,安全管理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认识和掌握事故规律

事故是如何发生的,有无规律可言?能否预防?答案是肯定的。根据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我们认为企业管理者应对如下几条规律有清醒认识:

1、事故致因规律

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某个空间、某一时间运行轨迹交叉的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如何预防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归根到底,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减少或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就能防止事故发生。

在实践中,物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一般可以通过全面落实反事故措施,加强设备检修质量、消缺质量,加强安全检查,加强物质参数控制,提高设备安全性等措施实现。如电气防误装置的应用,从本质上讲是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这实质上就是从加强物的安全性来防止事故的。当然,从一个厂建厂之初就充分考虑系统安全性,而选用本质安全系数较大的设备,从本质安全上来解决应当说是最好的;但是现实生产力水平还远未达到这一要求,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从上述几方面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难度更大,人有活动的躯体,生动的思维,还有各种杂念;同时,人的安全可靠性较之机械肯定差。而且一个企业,少则百人,多者成千上万,企业管理者不是千眼万手观音,无法洞察每个人的精神、心理、生理状况,因此要确保每个企业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确实是一件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是:

a、企业者,尤其是厂长(总经理或一把手),时时、处处、事事重视安全,对安全生产有深刻认识,在工作作风上体现对安全的关心、支持、身体力行是关键。否则,平时不讲,出现了事故才讲才说,只能说明对安全没有充分认识,这肯定不利于在企业内形成安全文化氛围,也不利于职工安全意识的形成。

b、强化职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

c、加大激励作用。对遵章守纪,保证安全的要褒奖,加强正激励;对违章违规乃至发生问题者要严肃处罚,加强负激励。

2.事故统计规律及事故链规律

由于人的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那么,是不是说凡违章都会发生事故?答案是否定的。正因如此,在实际工作中 ,既然违章不一定发生事故,所以往往违章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事故统计规律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肯定是违反客观规律(违章)的。(在人与自然的接触中,可能存在人的认识水平不够而发生事故的情况,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违章造成事故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违章不加以控制,违章次数积累到一定数量(一般为300次左右)必然造成事故,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事故统计规律。

美国科学家海因里希对事故发生过程进行研究,发现造成一次事故往往是多种关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能采取措施,控制某一环节失误的产生则可控制事故的发生,这就是事故链规律。

从以上两个规律我们不难看出:

①事故的发生是违章的后果,从违章到事故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②事故的发生是多个环节的失误所致。

③对上述两个规律的认识,解决了我们在违章和事故问题上的认识偏差,也解决了我们对于事故严肃分析,管理措施从方方面面入手抓好安全管理的认识问题。

二、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几大因素之间的关系

1.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生产的安全问题伴随人类生产活动产生,没有生产就没有生产安全。安全与生产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安全与生产相互关联表现在生产的全过程;其相互制约则表现在有时为完成生产任务,而忽视安全条款的限制,或为执行安全条款而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安全和生产相互促进则表现为如果生产过程中人们都自觉遵守安全规则进行生产,则安全与生产就相互促进。

人们不能为安全而安全。实质上,安全应服务于生产,这是一个生产目的的问题。同样,在这个服务过程中,当生产与安全矛盾时,当出现为完成生产目的而可能违反安全规则的情况,生产则必然服从于安全。当人们把安全掷于脑后时,事故的发生本身已违反了生产的目的。

2.辩证看待安全生产形势

目前把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图放大来看可以等效为一正弦波,即一段时间好一段时间差。这种振荡状态说明企业安全形势不稳定,原因何在主要是管理指导思想上和管理措施上的问题。当安全形势好时,安全就可有可无了,就象此时谈安全、抓管理有点无事生非的味道,因而放松管理,导致安全形势恶化;反之,当安全形势差时,上下重视,有抓好安全的氛围了,检查、整顿、严格管理、堵漏洞,安全形势马上又好转了。我们的希望是安全生产状况能平衡地在直轴上运行,根据上面分析: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十分重要,必须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②企业抓安全必须尺度一致,常抓不懈。

3.安全与事故分析的关系

事故分析是最生动的安全教材。电力企业很多人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的重视都是从事故分析会这个课堂上启蒙、学习并在其中提高的。有的管理人员打不开情面,不召开分析会,或开分析会轻描淡写,这对当事人和安全生产没有丝毫益处。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事故一旦发生,抓好事故分析是最大的忘羊补牢;同时也是抓安全管理,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反事故能力的最佳时机。

4.安全与反违章

实质上,有些人认为违章是不会造成事故的。比如安规规定在高1.5米以上作业必须拴安全带。但有些人说为啥我一直就没拴安全带也没发生事故呢这实际上代表了一种观念,这种观念不纠正,反违章的安全文化氛围就难以形成。根据前面我们所认识的事故统计规律,违章不一定造成事故,但事故肯定是违章造成。也就是说,如果把违章这一事故的根源彻底控制住了,血的事故就不会发生。反违章保安全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

5.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与安全的关系

安全是一门综合学科,既有对物质的认识,对事物客观规律的掌握和应用,也有对精神的研究,即对精神载体的人的作用的研究,尤其对人的研究,因为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控制无不与人有关。从某种意义讲,企业安全生产与企业每个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相关,即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休戚相关。而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生产,为安全生产共呼之,共鼓之,职工就能形成更强烈的安全生产观念。这也是我们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一大特色。

6.纪律与安全的关系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同样,纪律也是执行安全规程、制度的保证。如果没有铁的劳动纪律、岗位纪律、安全纪律、值班纪律,就会出现涣散、松懈,思想及注意力不集中,而这些在对人的安全性研究中我们已知它是最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因而,要保证安全生产,在执行各种纪律时必须要有铁的手腕,做到铁石心肠。

三、安全管理的原则

1.重奖重罚原则

正激励和负激励对树立职工尊重、遵守安全规则的观念,从而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对发现不安全隐患,纠正违章,加强管理的安全生产的优秀员工及时予以表彰奖励;而对发生事故的单位的领导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让有关责任人员在分析会上说清楚,给予经济处罚甚至予以处分。采用这种鲜明的正负激励手段,可以使职工在这种企业倡导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中不断强化安全的观念。

2.三不放过原则

每件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事故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事故发生后的麻木不仁或稀里糊涂。对待每一件事故,那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故,都必须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弄清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和最终导致事故的原因,带着放大镜来看待事故的过程、细节和结果,并认真落实责任,客观科学地制定防止事故的措施。

3.责任追究原则

发生事故认真追究,以责论处,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这一点不可动摇。对责任人的处罚是负激励,目的是让责任人充分诚恳地认识自身的错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教育处罚责任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全体员工。在责任追究时,应注意区别主观和客观因素,少讲客观、多讲主观。若老是强调客观则责任追究就会流于形式。

4.逐级负责的原则

安全生产必须强调逐级负责。安全目标是企业的形象目标,是一个需要从每个员工做起并在心中为之工作的目标。只有各负其责、逐级负责、层层负责,这个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任何一个人的疏忽都可能导致难以实现目标,这就要求:每个人安全责任必须明确,一级对一级负责。

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事关每个职工的生命权,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事关企业形象、士气和稳定,在任何时刻都必须高度重视。在这个系统工程中人人都是关键,而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和责任更大。

第12篇 电力企业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新模式

(摘要)阐述了安全目标控制管理的含义,介绍了胜利发电厂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新模式的设定内容,探讨了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的特点和作用;以该模式在胜利发电厂的实际应用效果说明了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目标;五级控制;管理模式

胜利发电厂自2004年推行五级安全管理模式以来,通过细化各级安全职责,消除了职责不明所引起的效率低下、互相推诿现象,加强了安全监督,确保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长周期连续安全生产,取得了无重大人身伤亡、重大设备损坏、重大火灾、人身触电和恶性误操作事故的成绩。下面就该厂推行这一管理模式的情况作一介绍。

1安全目标控制管理的含义

安全目标控制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个人,自上而下地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的总目标,制定各自的分目标,确定其行动方针,安排其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并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通过目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把人和目标的实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各级责任者为实现目标而自觉地采取措施,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1]。安全目标控制管理是全员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是根据工作目标来控制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种民主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是我国工业企业实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的内容

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即从厂级到个人级实行分级控制,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每级都设有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及具体的实施内容,切实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是电力企业中广泛应用的三级控制[2]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从安全生产过程中最小的单元“人”抓起,从控制个人差错和违章抓起,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异常、障碍)的发生,促进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

2.1个人控制的目标和内容

2.1.1控制目标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触发事故的导火索,因而个人是安全管理的最直接的控制单位,其控制目标为不因差错违章操作。

2.1.2控制内容

个人控制属于职工的自我控制,包括职工自身是否熟悉所操作设备的规程、各种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厂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否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是否熟悉避险方法,职工自身的健康状况及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等。个人应明确自身的安全生产职责,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准确、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并加强学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本岗位的各项任务和控制目标。

2.2岗位控制的目标和内容

2.2.1控制目标

岗位负责本岗的职工及设备,其控制目标为:

(1)人员不因违章造成轻伤未遂;

(2)设备不因违章操作造成异常。

2.2.2控制内容

在生产过程中,全岗位的人员、设备的安全状况,均属其控制内容。

(1)人员方面:本岗位人员分配是否合理,数量是否充足,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技术水平是否符合要求等。

(2)设备方面: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常现象。

只要岗位认真落实本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成班组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并能及时发现制止违章,就完成了岗位的控制目标。

2.3班组控制的目标和内容

2.3.1控制目标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的生产活动是靠班组来完成的,企业管理的好坏也是通过班组来体现的。其控制目标包括2个方面:

(1)人员不因违章行为造成轻伤;

(2)设备(含工器具)不因异常状况造成障碍。

2.3.2控制内容

在生产过程中,全班的人、事、设备(工器具、装备等)的安全状况,均属其控制内容。

(1)人员方面:每项工作的人员分配是否合理,数量是否充足,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技术水平是否符合要求等。

(2)“事”指班组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每项工作、任务和每个人的行为,例如工作的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工作内容是否增减,工作班组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

(3)设备方面: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缺陷和不

安全因素处理是否及时、彻底;定检、预试等工作是否如期进行,大小修是否贯彻“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等。

只要班组认真落实本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成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并能及时发现异常苗头,制止违章,不形成障碍,不造成损失,就完成了班组的控制目标。

2.4部门控制的目标和内容

2.4.1控制目标

部门既有控制班组人员违章和设备异常的权力,也有控制障碍和伤害发生、发展和扩大的能力,因此其控制目标是:

(1)不因责任原因使设备障碍扩大为事故;

(2)不使人员轻伤扩大为重伤。

2.4.2控制内容

部门控制的内容包括人员的整体素质,设备的健康水平,生产任务的施工方案、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以及现场安全规程、制度的制订、修编和贯彻执行等。

部门应当带领班组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本部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及障碍应该知道得一清二楚,并及时设法排除,安全地完成厂所下达的各项任务和控制目标。

2.5厂级控制的目标和内容

2.5.1控制目标

厂级控制是安全生产的司令部,拥有安全生产的领导权、决策权、指挥权,以及人和物的分配权。五级控制的贯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厂级的重视态度和行为,厂级必须把“四权”用够、用好,实现以下控制目标:

(1)不发生导致人身死亡和重大设备损坏的责任事故;

(2)不发生五种恶性事故,事故率、供电可靠率、非计划停运次数和可用系数符合上级要求;

(3)创造更高的百日安全生产记录。

2.5.2控制内容

涉及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事故对策和全厂性的规章制度的编制、修订以及贯彻执行情况,均由厂级来控制。例如生产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安全生产两个体系人员配置是否恰当和充足,职责是否明确;“两措”是否结合实际,有的放矢;项目、资金、责任是否到位;基建、改造工程的“三同时”是否坚持;“三不放过”是否严格把关;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安全奖惩等重要制度是否健全落实;设备重大缺陷是否优先安排处理等。

一个单位五级控制的目标和内容制定得越具体、越明确、越符合实际,那么控制就越到位,安全就越有保障。

3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的特点

3.1目的性

实行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目的和任务转化为全体人员上下一致的、更为明确的目标,使每个成员有努力的方向,有利于上级的领导、检查和考核,并减少企业内部的矛盾和浪费。

3.2分权性

随着企业安全生产总目标的逐层分解、展开,也要逐层下放目标管理的自主权,实行分权,即在目标制定以后,上级根据目标的内容授给下级最大限度的权力,使下级能运用这些权力来实现目标。有工作水平的上级领导在目标管理中只抓两项工作,一是根据企业总目标向下一层次发出指令信息,最后考核指令的执行结果;二是解决下一层次各单位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对有争议的问题作出裁决。

3.3民主性

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是全员参加的,由企业领导者制定目标,集中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领导制定目标,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然后编制企业目标展示图,层层展开,层层落实,围绕目标值制定主要措施,落实责任者和进度要求,从而形成目标连锁。这样,通过有效地实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就可以进一步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更好地达到企业的总目标。

4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的作用

实行安全目标控制管理,将充分启发、激励、调动企业全体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感和创造力,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现代安全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使安全管理向全员管理发展。

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通过目标层层分解,措施层层落实,工作层层开展来实现全员参加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这种管理事先只为企业每个成员确定了明确的责任和任务,并对这些责任、任务的完成规定了时间、指标和质量等具体要求,每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管辖或工作范围内自由选择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和方法。职工在“自我控制”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人人参加管理,这样能克服传统管理中常出现的“管理死角”的弊端。

(2)有利于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

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推行“成果第一”的方针,而成果的取得主要依赖个人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努力程度。安全生产以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为目标,因此每个职工为了实现通过目标分解下达给自己的安全目标,就必须在日常生产工作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自己在安全生产上的技术素质,这样才能促使职工自我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使职工对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由被动型转化为主动型。经过若干目标周期,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都将会得到很大提高,职工的自我预防事故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3)促进企业内推行安全科学管理。

在目标管理上,传统安全管理不能明确地提出降低事故目标值的要求和制定出实现目标值的保证措施。同时,传统安全管理不能对事故进行定量分析,达不到预测、预防事故的根本目的。而目标管理却要求为了目标的实现,利用科学的预测方法,确定设计过程、生产过程、检修过程和工艺设备中的危险部位,明确重点部位的危险控制点或事故控制点。

由于企业安全目标控制管理的推行,使许多科学的管理方法得以广泛运用。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采用安全检查、事故树分析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等安全系统工程的分析法和qc活动中的pdca循环、排列图、因果图和矩阵数据分析图等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确定影响安全的重要岗位、危险部位、关键因素、主要原因,然后,依据测定、分析、归纳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重点管理和事故的防范,以达到目标管理的最终目的。这些科学预测方法和管理方法在企业安全目标控制管理上的应用,正是由于企业推行安全目标控制管理的结果。反过来,只有采用这种科学管理方法,才能使企业安全目标控制管理得以实现。

5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五级安全目标控制管理模式从形式上讲是将安全生产由原来的三级控制延伸至五级控制,但从其本身的体制和机制上来讲是将安全职责进一步细化至岗位和个人,促使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达到从源头上遏制各种责任事故发生的目的。从三级管理转变为五级管理,不仅是组织形式上的变革,更是一次体制上的突破与创新。这种新的体制必将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的实现,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邱才.浅谈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目标管理.茂名日报,2005-08-13(2)

2彦盛.电力企业“安全三级控制”初探.电力安全技术,1999,1(6):1~4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