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欧阳立安,1914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他的父亲欧阳梅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母亲陶承也长期为党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欧阳梅生积劳成疾不幸逝世。
1929 年,欧阳立安进入上海申新五厂做工,跟随中共上海沪中区委书记何孟雄从事工人运动,担任区委交通员。同年冬,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沪东区委委员。在此期间,他参加了上海各界工人举行的抗议罢工、游行,在斗争中,勇往直前,毫不畏怯,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1930年,经何孟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6月,欧阳立安作为中国青年工人代表,赴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少共国际的有关会议,还参加了苏联十月革命13周年的`纪念活动。这使他开阔了视野,更加坚定了政治信念。回国后,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和上海总工会青工部部长。
1931 年1月17日,欧阳立安在参加中共江苏省委的一次会议后,与沪中区委书记等被反动军警逮捕。面对凶残的敌人和酷刑审讯,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义正词严地说: “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我是共产党员,就是筋骨变成灰,也还是百分之百的共产主义者,我为主义,为人民而死,死而无怨!”2月7日晚,欧阳立安与何孟雄等 20多人在龙华监狱英勇就义,欧阳立安年仅17岁。
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母亲陶承撰写了长篇革命回忆录《我的一家》,成为广大青少年喜爱的革命传统教育读物。欧阳立安一家的英勇事迹和献身精神,成为激励人们奋斗的精神力量。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8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红色革命故事《鸡毛信》
抗日战争时期,海娃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小家伙很机灵,不但站岗放哨,还经常帮助游击队送信。
有一天,海娃去给住在张家庄的八路军王连长送信,这是一封粘着鸡毛的信,海娃送过这种信。
他知道,只有十万火急的信才粘上鸡毛。海娃走过村外的池塘边,发现池塘里的荷花就要凋谢了,一个个大莲蓬仰面朝天站在水里,海娃想采几个莲蓬。
“不行!”海娃马上打消了自己的想法,“这封信太重要了,我可不能耽误时间。”
海娃正要继续赶路,忽然听到几声枪响,“不好,有情况!”海娃察觉到危险。
他躲到一块大石头后面,向枪声传来的方向看去,发现一队日本兵正迎面走来。
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海娃急坏了,“这可怎么办啊!日本兵只要一搜查,鸡毛信就会被发现。”
他到处找地方想把鸡毛信藏起来。
他跳下石头,想把鸡毛信压到石头下面,但石头太重了,他用尽力气,也没能掀动大石头。
已经听到日本兵叽哩哇啦的说话声了,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藏在了一只羊的尾巴下面。
然后,海娃采了几个还没成熟的莲蓬,坐在石头上,装作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他刚剥开一个莲蓬,日本军官就过来了。“喂!小孩,你在干什么?”日本军官一边问,一边拔出军刀吓唬海娃。
“我……我……我饿,来采……”海娃装作害怕的样子,哆哆嗦嗦地说。
接着,有个日本兵走过来,把海娃全身都搜了个遍,结果什么都没有搜到。
“你手里拿的什么东西?”日本军官好奇地问。“军官,是莲蓬。”为了打消鬼子的怀疑,海娃还小心翼翼地把一个莲蓬向日本军官递过去。
日本军官拿着莲蓬左看右看。海娃发现日本军官根本不知道莲蓬怎么吃,就故意拿着一个莲蓬咬了一口。
那个日本军官学着海娃的样子,抢过莲蓬,“咔嚓”咬了一口。“哇!”日本军官马上把咬进嘴里的莲蓬吐了出来。原来莲蓬又苦又涩。
“小孩!良心大大滴坏!”日本军官非常生气,把海娃手里的莲蓬抢过来丢在地上,还狠狠踩了几脚。海娃马上大叫起来:“我的莲蓬!我的莲蓬!”
日本军官踹了海娃一脚,海娃顺势倒在地上,日本军官这才带着队伍走了。
等日本兵走远了,海娃急忙爬起来,跑到羊群中,把藏在羊尾巴下的鸡毛信解下来,小心地揣进口袋里。
海娃及时把信送到了王连长手里。八路军根据这份情报,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消灭了前来进犯的日本兵。
大家都夸海娃聪明,还给海娃戴了一朵大红花。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0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38位用户喜欢。
周文雍,1905年出生于广东开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等职。陈铁军,1904年出生在广东佛山。1924年考入广东大学预科就读,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等职。
1927年8月,陈铁军接受组织安排,与周文雍假扮夫妻,为广州起义作准备。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共同的革命工作中,两人的感情日益加深。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最终失败。1928年初,周文雍与陈铁军回到广州重建党的机关。因叛徒出卖,同时被敌人逮捕。
在狱中,周文雍和陈铁军始终坚贞不屈。1928年2月6日下午,两人被押往刑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刑场上举行了革命者的婚礼,从容就义。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小卫生员孙大兴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
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明白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十分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午时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巍巍燕山高,萧萧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
在那样一个年代,在那样一个地方,有那样五个人:1941年秋,我国解放军七连六班的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把大量的敌人引上狼牙山,他们利用山上险要的地形,把大部分敌人消灭,最后弹尽粮绝,他们为了不被敌人俘虏,英勇地跳下深谷。你知道吗每当我读到这里“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那一声“走”干脆利落,那种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带动着我,我心中也不免热血沸腾。他们向虎山行,最后被“虎”“吃掉”了,他们像发起冲锋一样,仰首挺胸的纵身跳下悬崖,那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久久回荡在狼牙山上,惊天地,泣鬼神!更好比岳飞《满江红》中的“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不珍惜自己的性命谁不渴望幸福自由的生活可是,他们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为了人民的幸福,人民的自由,五位壮士面对生与死的选择,义无反顾的英勇跳崖。但他们的心却留在了狼牙山上,留在了九州大地上,留在了中华儿女的心上,多么伟大的壮举,多么崇高的精神!五位壮士的'浩然正气必当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祖先无愧于他们的时代,而今天面对尖端的科技竞争,人才,知识的较量,我们还能一味的赞叹吗陶醉吗还能面对那段记满了血债累累的陈年往事哭泣吗不!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当初是中国的软弱才能让日本这么大点的小国侵犯,我们要为历史谱写新的篇章,像我们的前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我们不仅要记住那段历史,还要珍惜今天,创造未来!
巍巍燕山高,萧萧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他十四岁时,在河南省确山第二高等小学读书,那时,正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第二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下,杨靖宇很快成长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积极分子。他以满腔热情同进步同学一起参加了罢课斗争,走上街头贴标语,散发传单,到火车站查烧日货。
学生们的罢课斗争使军阀官僚们胆战心惊,他们慌忙采取卑鄙手段阻止学生的爱国活动。一天,教育局派了几个“学监”,到确山第二高等小学进行“视察”、“监督”,并以“钦差大臣”的姿态命令学生复课。这些“学 监”不仅仇视学生,对教员、工人也是指手划脚,神气十足。
有一天,一个学监的衣服丢了。他无根无据地猜疑是在学校的李老头作的案,不问青红皂白,就叫来几个兵差,把李老头捆绑起来,吊在树上,硬要他“招认”。李老头是位老实人,无端地受此冤屈,气得呜呜直哭。
正在这时,杨靖宇来到了现场。他压根儿不相信李老头会偷衣服,拳头一攥,就冲到兵差面前:“你们诬赖好人,再不把人放下来,就揍你们!” 话音未落,几十名学生也都围了上来,包围圈越来越小。几个兵差见学生来 势汹汹,龟缩在一起,没有一个敢说话的。
校长闻讯赶来,怕惹出乱子,就对同学们说:“快散开!快散开!你们要少管闲事!这非同小可!”这时,杨靖宇又挺身而出,冲着校长说:“我们反对陷害好人,这怎么叫管闲事?”校长指着他说:“马尚德,你还 想不想读书!”杨靖宇毫不示弱,理直气壮地说:“不读就不读,你们开除吧, 这里不是教育人的学校,是衙门!”校长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连摇头带跺脚地走了。几个兵差见学生人多势众,就无可奈何地把李老头从树上放了下来。
这件事发生不久,杨靖宇就离开了确山第二高等小学。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8位用户喜欢。
有一个叫铁头的男孩。他有个双眼皮、大眼睛、圆脸盘,薄嘴唇,年纪才十四五岁。他天天盼望着加入八路军当骑兵,拿着马刀,骑着大马,在战场上与骑兵一起拼杀日本鬼子。在一次送情报的过程中,凭自己的智慧与勇敢,小铁头赤手空拳夺过了日军中队长的大洋马,参加了八路军,加入骑兵;在李指导员的精心培育下,很快成为一名英勇的八路军骑兵战士。
铁头和其他战士一起抓汉奸、杀鬼子、攻城池,屡立战功,使他在战火中、马背上迅速成长。赶走日本鬼子以后,他又骑着大洋马随着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一起夜渡黄河,向南挺进,继续为解放事业做贡献。
这是红色经典《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描述的精彩故事。看完这本书,我被小铁头大智大勇彻底征服了,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看见许许多多像铁头的一样拥有强烈爱国之心的革命先辈;为了赶走侵略者,创建新中国,无论多少困难摆在眼前,他们都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对敌人充满着仇恨,但对自己的亲人同胞都充满热爱。如机智勇敢的小嘎子,临危不惧的王二小,英勇善战的小飞虎队……他们都跟铁头一样小小年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地打击敌人,保卫国家。正是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幸福的阳光下成长;虽然不能体验当时的情境,但应该多阅读一些像《小铁头夺马南征记》的“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思考责任,真正了解胸前的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的含义,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排除万难努力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多做贡献。“咱铁头能行!”我坚信新时代的中国少年都能行!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郑成功(1624—1662),字大木,史书记载他“少年聪敏,勇猛有为”,11岁时他以一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和战争的看法,得到了的赞扬。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清军入关,占据北京,明朝遗臣退居南方,自立朝廷,与清廷对抗。隆武皇帝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后,封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为建安伯。郑芝龙带着当时21岁的郑成功去谢恩。在会面中,隆武皇帝问起该如何救国,郑成功用南宋英雄岳飞的话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隆武皇帝很欣赏郑成功,赐他明朝国姓“朱”,这就是台湾百姓称他为“国姓爷”的原因。
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隆武皇帝遇害,清朝大学士洪承畴奉命招抚南明遗臣。郑芝龙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投降清廷。清军在这个时候劫掠郑家,其母因为不愿受辱切腹自尽,郑成功背负着国仇家恨,于1647年在小金门起兵,独自抗击清政府。1649年,南明永历皇帝封他为延平郡王。1651—1652年,他在闽南小盈岭、海澄等地取得三次重大胜利,歼灭了清军在福建的的主力部队。之后清军多次南下攻打福建等地,郑成功利用北方士兵不善海战的弱点,将其一一打退或歼灭。清廷无奈,多次让郑成功的写信对其劝降,并曾下诏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通书信被清廷知晓,清廷以通敌罪将郑芝龙发配宁古塔,后又将其谋害。
1661年,郑氏降将黄梧向清廷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来源,郑成功面临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一些岛屿基地,转而进攻被荷兰殖民的台湾。郑成功亲率士兵数万人,战船数百艘,自厦门出发,出其不意地在台湾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攻下赤嵌城,又对台湾城长期围困,经过八个月的苦战,于1662年2月打败荷兰人,迫使荷兰侵略者撤离台湾岛。此役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宝岛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致力于发展台湾的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于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有限,郑成功不幸感染了瘟疫,于1662年6月英年早逝,享年38岁。康熙帝为他写挽联道:“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借此肯定了他的爱国之心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1684年,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始终是与中国大陆骨肉相连,不可分离的。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34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34位用户喜欢。
邱少云(1931~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__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深夜,五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按预定计划井井有条地迅速分散开来,隐蔽潜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蒿草丛生的地里。每个人从头到脚插上了蒿草,风一吹,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同时摇动,看不出一点儿伪装的痕迹。邱少云和他所在的那个排,就在高地东边的一条长满蒿草的土坎旁边隐蔽着。
天刚蒙蒙亮,战士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三九一高地上的那一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的地堡群。一挺挺机枪从地堡的射口直对着山下,持枪的敌人在山脊ji上的交通壕里来回走动,还不时地用望远镜朝山下张望。邱少云看到还在准备顽抗的敌人,心中燃烧着仇恨的怒火,他瞪大了眼睛,更加警惕地监视着敌人。
十点多钟的时候,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李承晚匪军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朝邱少云同志和他的战友潜伏的方向窜来。
邱少云和战友们镇静地互相看看,眼神互相示意:不能冲动,潜伏好就是胜利。他们继续坚定、沉着地潜伏在草地里。敌人越来越近了……突然,有两名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吓得倒退了两步,慌张地乱扫了一梭子弹、扭头就朝山顶上逃跑。
在此关键时刻,要是让敌人活着回去,潜伏的机密就会暴露,情况就会很严重。这一切,观察所里的团指挥员看得非常清楚。指挥员立刻下达命令:用炮火消灭这股敌人!顿时,炮声隆隆,三九一高地山坡上,筑起了一道火墙,截断了敌人的逃跑,一个班的敌人全部被歼灭在山腰中。邱少云看到这个情景,激动地瞧瞧两旁的战友,表达了内心的高兴。
山上的敌人被这一阵炮火吓得胆颤心惊,龟缩在乌龟壳里不敢动弹,半个钟头后,从南方飞来几架敌机。盘旋在志愿军潜伏的上空。忽然,敌机投下了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功夫,插在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起来,此刻,邱少云只要翻动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扑灭,但是这样做会暴露目标啊!
邱少云想到要更好地打击敌人,想到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坚定地伏在草丛中,接着衣服也烧着了,一会儿,烈火就蔓延到了全身。 为了革命胜利,邱少云就像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继续燃烧着。同志们眼看着烈火在吞噬着自己的战友,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想站起来,帮助邱少云扑灭身上的烈火。可是邱少云和战友们深深懂得,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有人动一下,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整个反击计划……全都完了,将要取得的胜利就会丢失,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牢记着部队首长的嘱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他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强压着满腔怒火,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时间过的真慢,邱少云还是纹丝不动地伏在那里。为了革命,为了胜利,他咬紧牙关,顽强的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他把手深深的插入泥土,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
下午五点三十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三九一高地进攻的号角吹响了,同志们怀着满腔复仇的怒火,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扑去。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敌人的一个加强连全部被歼了,三九一高地上飘扬着我军胜利的红旗。凯歌声中,指战员们心潮澎湃地久久注视着英雄牺牲的地方。那红色的腾腾烈火中,闪现着英雄的巨大形象。
他们都是正当花季时,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群众利益而牺牲了。他们的品质令人赞扬,他们的精神令人佩服,他们的故事令人永记!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了和平与幸福,革命先烈们的精神不朽,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去创造明日的辉煌。今天,我们不用再像革命先烈们那样为了自由,为了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继承前辈们的意志,去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7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8位用户喜欢。
大家知道,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
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0位用户喜欢。
《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
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
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着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
同学们,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从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同样可以把他的精神运用于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
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小小年纪的嘎子就不怕牺牲,打鬼子。而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更应该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那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聪明勇敢的男孩叫张嘎。
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抓,所以悲痛欲绝,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游击队伍。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___,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之后,人小鬼大的张嘎缴了胖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张嘎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
在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在敌人面前,张嘎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并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钟亮。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张嘎,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小手枪。张嘎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7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6月。
地点:夹金山。
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明白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
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那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
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穿过岁月的悠远,__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
以前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我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期望和力量,让给了自我的战友。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5位用户喜欢。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__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3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