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2024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基层建设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1-12 热度:26

2024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基层建设

2024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基层建设怎么写

1. 引言:简述实践背景,说明为何选择农村基层建设作为研究主题,介绍调查的地点、时间及团队成员。

2. 方法:描述调查方法,包括数据收集的方式(访谈、问卷、观察等),样本选择的标准,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

3. 现状分析:详细描绘农村基层建设的现状,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社区治理等方面的情况。

4. 发现与问题:列举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设施老化、服务短板等,并给出实例支持。

5. 案例研究:选取一两个典型的农村案例,深入剖析其基层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困难。

6. 建议与对策: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包括政策建议、资金投入、技术引入、社区参与等。

7. 展望未来:展望农村基层建设的发展趋势,讨论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2024年的夏天,我们一行人深入到中国广袤的农村,对基层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农村基层建设的现状与困境,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结尾:

我们的调查虽不能涵盖所有农村的复杂情况,但每一个细微的发现都让我们对农村基层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面对未来,我们坚信,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逐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推动农村基层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期待这片土地能焕发出更加生机勃勃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动力。

第一篇 2024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基层建设1800字

一、本组活动概况

为了积极响应校团委、学生会提起的XX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展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增加对身边社会的了解,增广自身见闻,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依然参加了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乡,也就要求我们走进基层,深入了解群众,去看一看、体验一下真正的乡村生活。考虑到山东省范围很大,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些差异,所以我们很庆幸五名成员来自五个地市,东到胶东的青岛,中间有潍坊、淄博,再到鲁中的济南、泰安,横跨近400公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结果的局限性、片面性。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去调查更多的地方,深入了解,而且我们成员来自不同地市,所以我们在活动中不能像一些小组那样集体行动。而我们选择了尽量让每个成员负责自己所在的地区,有条件就也调查其他地区。这样既避免了一起活动的不便与不现实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二、我们的目标与实践

我们的成员大多居住在城区和郊区,对乡下生活很缺少了解,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乡村,全面了解山东,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也会尽可能得做到广泛、深入,真正“下乡”。

既然要全面客观,又要广泛深入,那么我们的调查方面要尽可能全面。我们大致上可以分农业、工业、环卫、基建、文化等。农业,细为田间地头的劳作和景观,天气影响,水源问题,收获情况等;大面上,可以是当地作物的种植结构等农业概况。工业,可以包括当地工厂数量,类型,对当地的经济、就业、环境卫生的影响等。环卫可以是当地的绿化。垃圾处理、路面硬化、空气水源、给排水等。基建,可以多注意居民住房、道路建设、通讯、能源供应等各类基础设施。文化,可以是村民的一般娱乐活动,文化广场,图书馆,广场舞等,最好可以在乡下住一段时间,观察人们衣食住行。

上文中说到,因为我们的成员的家都在城区或者郊区,所以下乡时会面临一点点的不方便,特别是不能在乡下多住几天,让这调查更清晰真实。所以我们必须很珍惜时间,加快效率,多去些地方,多走访一些人。这些天,我们的成员既去过田间地头,又进过工厂瓦舍还走过许乡间小路和胡同,又去过热闹的集市。

我们既要自己去走访,感悟,让心中有自己对乡下的印象与认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感性、片面的,所以我们还得从别人身上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做问卷调查。因为我们要了解的东西太多太多,而考虑到人们的时间、文化水平等因素,又要求我们的问卷尽可能简单明了,所以这就成了一对矛盾。而且最好各地市根据自身的情况量身定做自己的问卷。

因为成员分散,带来一些不便因素,又为了让我们成员尽兴自在发挥,所以我们并未要求步调一致,根据各地状况与特色,从自己认为合适的方面开始做。有时,这种无为而治的效果也不错。

三、心得体会

乡下的情况与城市相比,自有另一番天地。如果不认真对待,仅仅是通过城市里的“城中村”去了解乡下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乍一看去,乡下给人很均匀的感觉,无论是从居住区到农田的自然过渡,还是表面难以看出的巨大贫富差距。尽管各地情况各异,但我们有个共同认识:乡下绿化很好。除了大片的绿色农田,还有一些杂草丛生的荒地,而且街上有绿化带,胡同里,还有家里,都有人们自家种的花草树木。尽管如此,各地空气质量还是参差不齐,这就是因为有些地方工业太多,特别是潍坊、淄博。看上去,人们之间的距离很融洽自然,和谐,在路边上两个人见面认识打招呼的几率很高,而且人们聚在一起打牌的下棋的比较普遍,不像城市里,都集中在公园里。有一件事你是看不出来的,那就是惊人的贫富差距。在交流中,有位村民说有的家庭里有差不多20亿!可是并没有在当地看到特别繁荣的商业,或者大工厂。后来在了解中得知,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有的人缺失十分有钱。那家人垄断河边砂矿厂和运输业,家产以亿计还是没点问题的。而穷着,老村落旧房里的老人,见那些低保户。至于医疗、文化、卫生、环境等,乡下自然是有很多路要走的。

但是,如果在乡下能有一份稳定工作,那么他的日子可以比在城市里的一般白领好一些,因为乡下的房子问题不大,而且消费水平很低。放假初期,七月中旬,那时候天气很干旱,地里的庄稼都奄奄一息,认为今年的收成算完了。后来八月前后开始频繁降水,并伴有大风,致使玉米大面积倒伏。所幸,现在看来,庄稼长势看起来还不错。

居民住房一般为平房和小楼,有钱人家可以该四五层,这在城市里看来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们有的成员很羡慕。

第二篇 2024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3100字

一、基本情况

我镇有机关干部25人,其中党员18人,纪检干部3人。全镇有6个行政村1个社区,42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村干部24名,334名农村党员,6个农村党组织纪检小组,18名纪检干部。

二、具体做法

1、突出重点抓关键,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是加强教育,增强落实责任制的自觉性。无论是镇党委会,还是组织生活会,镇党委始终把各项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来学习贯彻落实。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和党政办公会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数次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了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与以同志_______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执行省、市、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会议精神,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出相关要求。同时,在全镇党组织中开展了创先争优创建活动和党员先锋创建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和廉洁教育。特别是通过深刻剖析一些违法违纪事件,对于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增强贯彻责任制的自觉性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是明确分工,增强落实责任制的主动性。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团结协作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镇党委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监察督促落实,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层层分解目标,级级落实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按照要求,镇党政主要领导人为总负责人外,我们对镇党政其他领导同志按照分工明确了各自任务,并明确了镇级有关部门和镇纪委组织协调职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了人头,严格实行分管责任追究制,充分调动了机关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认真督查,增强落实责任制的严肃性。为保证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纵深,切实抓好督促检查,发现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积极研究治理对策,督促有关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措施和领导责任制落实到位。

2、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确保了镇党委政府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进行,促进了全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突出重点,切实纠正机关干部不正之风。把纠正机关干部不正之风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针对一个时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整治。一是认真落实《五通桥区“廉政宣传周”制度》,结合我镇其他工作的宣传,适当拓宽宣传渠道,如与计生办入户宣传,与信访办在街道集中宣传,与司法所在村委会集中宣传等。二是加强督查。镇纪委注重发挥牵头协调督促作用,加强对各纪检小组工作的指导,扎实推进。结合我镇制定的《桥沟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__败体系工作规划》,为进一步切实解决村(居)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今年村委会将面临换届,5月份我镇专门制定了《桥沟镇村级干部届期换届审计工作方案》,对全镇6个村2024年—2024年三年村级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了为期20天的财务审计。

(二)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一是在完善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同时,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代办点的建设。逐步完善 “一站式”代办制,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行政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审批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加强了对纪检小组工作的指导与督促,充挥发挥纪检小组的职能作用,在各村城乡环境综治治理等工作中,各村纪检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使得各项日常及重大工作更加程序化、制度化、公开化。三是根据各支部工作及干部的实际情况,组织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各支部的班子成员就结合自身实际作出深刻批评,同时相互之间提出意见,通过此次民主生活会,增进了班子成员的沟通,加强了团结,有利推动了工作。

3、坚持督办检查,强化责任考核。

一是坚持执行述廉述责制度。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领导责任体系,我们坚持对各村社区“一把手”实行述廉述责制度。

二是强化党内监督。一是加强干部监督。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六不准”的规定,进一步加强首问负责、按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加强了对上下班时间、用车及财务经费支出等的督查。通过开展效能建设,全体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的改进了机关和干部作风。二是加大纪检案件督查力度。对群众的举报镇纪委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报党委同意,作出相应处理。目前正在对会云村党员李国荣违法被判刑一事进行调查处理。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做好信访接待工作。我镇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做到了与群众信访工作相结合,与“村(居)民说事”工作相结合。坚决要求信访接待干部认真做好日常接待工作,耐心做好上访人的思想工作,稳定上访人情绪,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及时将受理的信访件转给领导,让领导批示。上半年全镇共受理群众上访25件,其中纪检监察业务内的群众信访案件为零。

4、坚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一是强化学习,增强自律意识。长期以来,无论是镇党委会,还是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镇党政主要领导都坚持参加,认真学习。此外,我们还把自学以廉政自律为重点的各项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是严以律己,坚持廉洁从政。管住自己才能管好身边的人,影响周围的人。我们时时处处注重加强廉政建设,努力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事,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时刻警钟长鸣,处处防微杜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和发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积极性。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群众疾苦。对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广泛针对部门和群众意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加以整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三是严格管好身边工作人员。我们始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务和职权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的规定,对自己的亲属严格管理,要求他们不能以权谋私,不得接受他人礼金,不得欺压普通百姓,不得为亲朋好友说情谋利。同时,严格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既不为他们谋取私利提供方便和可乘之机,更不为他们违法违纪当保护伞。通过严格管理和要求,我们亲属和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一方面,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坐不下去,学不进去,加之平时再不注重学习,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知识一知半解、知之甚少,不能细心领会。二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舆论氛围不浓。村干部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忽视了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农村纪检工作人员力量薄弱。镇纪委人员少,且都是兼职,由自身的工作量大,导致其对平时检查、监督工作较少。

四、工作对策

结合本镇实际,镇党委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加措施、再加力度,切实把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第一,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帮助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了解责任制的具体内容,掌握责任制的精神实质,明确自己担负的职责,使领导干部能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落实责任制的自觉性。

第二,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打破以往年初部署,年终检查的模式,做到年终检查与平时检查、半年检查及督办检查相结合,与干部述职、考核任用相结合。

第三篇 县纪委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3900字

县纪委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部分,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近日,按照市纪委要求,结合全市“争当排头兵”活动,我们深入全县7个乡镇、1个办事处和部分村组,对全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本情况

垦利县是黄河入海口所在地,胜利油田的发祥地和主产矿区,辖5镇、2乡、2个办事处,333个村,人口21.5万,其中农业人口17.4万人;版图面积22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为31万亩。20__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9.8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80元。

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围绕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大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每年,县委、县政府都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向农村基层延伸工作,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和工作机制。围绕服务农村、加强村务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的____作用,建立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纳入基层干部实绩考核,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管理,使之成为干部年度考核的硬指标,有力推动了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加强廉政教育,基层干部作风明显改进。近年来,我县以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为重点,通过在农村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政策法规和党纪条规教育等活动,积极构建村级廉政文化阵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不断增强,干部作风明显改进。20__年以来,先后组织村两委班子廉洁教育培训班11期,在全县333个行政村悬挂永久性廉政文化公益宣传牌2200多块,举办大型廉政警示教育活动3次,向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通报、印发典型案例17期。

(三)加强制度建设,农村事务财务管理日趋规范。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全部建立了农村财务管理结算中心,先后探索实行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农村会计委派制、村财村账乡镇“双代管”、村级公章合同工作程序“三监管”、村务大事村民公决、村级事务阳光操作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通过严把财务审批、用章审核、村集体经济合同签订、村级事务公开、村级工作程序监督等关口,对农村干部的监督制约力度进一步加大,较好地解决了村级事务、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

(四)强化服务措施,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始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积极探索加强基层组织与为民服务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在科学整合基层现行机构和职能的基础上,自去年开始,在农村试点推行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将基层组织中的相当一部分力量转到为民服务工作上来,强化了服务功能,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通过试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让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很快办好一件事,使基层干部的好思想、好作风化成了一个个具体的行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加大纠风力度,农村基层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围绕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加强农村教育收费监督检查,规范土地承包,治理“公路”三乱,纠正农村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加大农民工工资清缴力度,严查农村违纪违法案件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民主评议“七站八所”行风和“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创建活动,健全和完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各基层站所、基层窗口单位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至20__年底,全县有70个基层站所荣获市级“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称号。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统一,依然存在财务不清现象。各乡镇、办事处虽然都建立了农村财务管理结算中心,但在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具体制度方面,各不相同,有的乡镇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有的实行“村财乡管”制度,有的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有的则仍沿用由本村文书兼会计的理财方式等等,由于各乡镇对各种制度的执行完全处于自发状态,制度虽然具备了大体框架,探索出了大体的管理路子,但具体条文往往不够完整,村级财务监管机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漏洞,且在制度的落实上偏散偏软,有的结算中心仅起到了替村做账、保管账的作用,缺乏对村级财务真正的监督和制约,农村财务管理流于形式已成为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二)村级事务监督措施不到位,依然存在办事不公现象。个别村在执行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方面不够好,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成了形式和过场,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机构的监督作用难以发挥,造成在村务、财务公开方面不及时、不规范、不具体、不明晰、不翔实,使公开成了一种摆设。有的村“两委”干部私心重、作风差,独霸村政、村财大权,乱作为、乱决策,违规操作村级事务,特别是在土地承包、农村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划批、计划生育指标审批等问题上优亲厚友、办事不公,以权谋私,引起群众不满,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三)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不作为,依然存在服务稀松现象。目前基层干部在为群众服务过程中虽然杜绝了“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但是有的基层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不深入,没有牢固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意识,存在不喜欢下基层、不愿下基层、不敢下基层的“三不”思想和怕苦、怕累、怕吃亏的“三怕”观念,认为帮普通群众办事费时费力不讨好,导致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不作为,服务稀松,效果平常,影响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服务群众的方式不灵活,依然存在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通过调研发现,为解决由于村“两委”乱作为造成的村级财务混乱不清和不作为造成的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各级各部门也曾制定过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但往往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存在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不良现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围绕农村财务管理,统一制度,是为群众理好财的基础环节。推行完善、规范、统一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将管理重心下移,监督关口前移,是从源头上遏制农村财务混乱的基础和前提。实践证明,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遏制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有效办法。按照村级集体资金、资产“五权”(即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监督权)不变的原则,在建立农村财务管理结算中心的基础上,全面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促使钱、账分管,规范核算,可以进一步强化会计、审计监督等内控制度和外部机制,有利于民主管理和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对管理好村级财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要理顺管理渠道,完善配套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农村财务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审批、票据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财会人员管理、民主理财及财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措施,确保达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村级财务。

(二)围绕村级事务管理,抓好公开,是为群众管好事的关键所在。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推行村务公开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村级事务,为群众管好事的重要监管措施。要积极推行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和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严把村级工作程序监督关,增强村级事务决策、办理过程的透明度,做到村务大事讨论决定之前村民能了解,决策中村民能参与,决策后的执行情况村民能监督,从而杜绝办事不公的不良现象;严把村级事务公开关,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将群众最关心、最易引发矛盾的宅基地划批、土地承包、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等重大村级事务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将每项村务事细化分解为议题提出、事项表决、草案公布、群众质询、付诸实施等环节,并将各环节统一流程,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有效避免村干部“暗箱操作”,村务大事由个别人或少数人说了算、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切实保障村级事务的公正、公平。

(三)围绕提高服务效率,抓好代理,是为群众办好事的前提条件。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是每一名基层干部的职责,也是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在镇、村两级积极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强化干部为民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真正帮助群众解决事关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从而赢得群众信任,密切干群关系。同时,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把职能部门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置于群众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双重监督之下,把纪检监察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监督网络和体系,能够从制度上杜绝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实现以勤政促廉政、以廉政保勤政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围绕“规范、便捷、高效、减负”,抓好整合,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步骤。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要明确“针”与“线”的关系,要按照“规范、便捷、高效、减负”的原则,将为群众理财、管事、服务进行整合,纳入一个系统工程,全部并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之中;要以为村集体服务、为群众服务为总方针,以完善各项管理、监督措施为基线,把好关口,理顺程序,才能切实解决村级事务、财务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弊端和顽疾,才能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第四篇 2024年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5700字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和团结农民的坚强堡垒。XX多万名农村党员是带领农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因此,如何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通过采取座谈交流、实地查看、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区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发挥服务作用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服务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各地采取行业统建、区域联建等多种方式,在维稳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业园区、产业链条中建立党支部或功能党小组,不断优化组织设置模式。对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先行建立群团组织,以群团组织为纽带,延伸党的触角,实现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探索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了行政村、责任网格、小组三级组织网络全面覆盖。全区农村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和农村中心学校、卫生所、防疫站等基层乡镇事业单位党组织覆盖率达到了99%。

(二)服务帮扶机制逐步建立。把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更好地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民需导向、直面农村的服务帮扶体系。一是建立了以“下基层”活动为主体的多种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全区3.7万名机关干部全员下基层,进村入户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各地也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群众机制,如灵武市“五送两带一包”活动、贺兰县“两集中两优化两满意”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等。二是健全常态化民情收集、办理和反馈机制。全区“下基层”活动建立以县为枢纽的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各类问题。各地探索建立了“5188901民生专线”、政务微博等民意收集、民情分析、民事办理制度。三是健全统筹城乡的服务帮扶机制。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连心工程”,通过“三连”结对方式,形成城乡基层党组织整合联建的新格局。设立农村党员“双带”资金,目前已发放6批800万元,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广泛开展了党员承诺、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提供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帮扶支持,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党建工作互促、困难党员共帮、为民实事同办、和谐社会联建。

(三)服务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加强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服务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设立200万元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专项资金,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在沿黄城市中选择试点推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银川市设立村(社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市、县财政每年支出7000多万元,按照行政村每年不高于20万,社区每年不高于10万的标准给予支持,提高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能力。二是扎实推进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社区组织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已建成功能比较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大多数活动场所面积达到100平米以上。三是全面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在已有县、乡、村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党员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的整合,打造共享共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党员服务和便民服务相统一。四是积极构建农村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各地着力加强以工作网站为重点的组织工作信息发布平台、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党员教育平台、以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党内信息互通平台、以微博为重点的党群即时互动平台等建设,着力打造功能齐全的党建工作信息平台。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网络党校,大力推广网上宣传党建知识、受理入党申请、接转组织关系、开展组织生活等。五是着力打造党代表工作室。自治区制定了《关于在全区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建立党代表工作室的指导意见》,并召开现场会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到XX年全区乡镇(村)、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都要建立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党代表工作室,充分发挥党代表工作室深入联系服务基层党员和群众的作用。六是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建立村干部“两提三保”待遇保障机制,对连续任职20年以上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给予一定奖励补贴,全面落实村干部任职补贴“不低于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的硬指标。大学生村官待遇比照各地新录用公务员工资标准发放,并缴纳相关保险。

(四)服务考核评价方式逐步完善。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方面,突出群众满意的导向,努力赋予群众更大的话语权、评价权、监督权。一是深入推进群众评议工作。各地认真总结推广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群众评议的有效做法,在XX年基层组织建设年分类定级工作中,分领域组织党员群众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作出评价、提出意见,把群众评议与年度考核、党员民主评议、行风评议等工作相衔接,推动群众评议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二是优化农村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在基层组织建设年考核中,引入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满意度指标,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关键指标。三是注重考核评议结果运用。XX年在全区乡镇推行“两管三评一推优”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乡镇领导班子管理考核。开展农村党员“评星定格”活动,定期对党员党性进行分析评议。深入开展“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工作,坚持把服务党员群众情况作为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把服务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评议的导向性作用。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全区各地在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方面认识到位,行动积极,开展了有益探索,但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有限,需要各级党组织在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和服务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调查问卷》中,“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一项,选择“思想认识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的占25%,选择“工作经费短缺,无法开展服务”的占30.6%,选择“人员素质、配套设施落后、限制了服务”的占24.8%,选择“活动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未形成长效机制”的占29%;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的看法,比例最高的是“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基层的服务保障能力”一项,占25.8%。这些数据反映出目前我区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

(一)服务意识不到位。树立牢固自觉服务的意识,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思想基础。从调研情况看,一些乡镇、村党组织和党员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认识比较模糊,服务党员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还存在“官本位”思想意识,以及受计划经济时期重管理的工作模式影响,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尚未真正树立起来。

(二)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到位。如在“下基层”活动和各地开展的其他一些联系服务群众的活动中,如何实现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有效地联系与服务基层党员群众,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一些地方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群众的正常诉求得不到反映、解决,最终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上访,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或恶性案件。

(三)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建设服务阵地、打造服务平台,是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基础。目前,全区仍有52.87%的村、社区党组织年度党建工作经费低于1万元。此外,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普遍偏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后继乏人、知识老化、能力弱化的现象比较突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弱、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等现状也制约着村级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亟需完善。目前,受重视程度、工作基础、物质条件、党员队伍素质等因素制约,各地在探索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方面进展不够均衡,做法各不相同。如在部分市、县(区),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化、网格状的党组织服务体系,有的还很不完善。目前,由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准确定位、评价体系尚不统一,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开展服务工作缺乏统一标准和要求,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本还停留在摸索阶段和层次。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我区目前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调研,我们认为,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从认识上提高,从功能上强化,从机制上健全,从保障上增强,逐步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党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让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成为基层党组织的自觉行为。

(一)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首要任务是提高乡村干部的服务意识,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把握好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党的__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党的十八大和__同志一系列讲话明确指出,要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这就决定了基层干部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服务”这一核心要求上,牢固树立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意识。一是服务大局。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始终把农村党建工作置于发展大局中来思考、来把握、来推动,努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科学发展的高度对接、深度融合,把握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农村党组织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二是服务民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利民政策,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创造条件,帮助群众解决上学、看病、就业、养老、住房等实际困难,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服务群众。牢牢牵住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增强新形势下服务群众工作能力,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四是服务党员。进一步健全完善关怀服务、素质提升、互助服务等制度机制,保障农村党员民主权力,使广大农村党员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关爱和温暖,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全面覆盖的服务组织体系是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要主动适应城乡协调发展新形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要求,着眼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不断创新农村党的组织设置,密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构建全面覆盖的服务组织体系,做到党员全员参与、党组织全面覆盖;积极拓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的覆盖,根据农村村庄规模、产业布局、组织形式、党员流向等发展变化,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村建立党委或党总支,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到农村社会各个层面。

(三)要健全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这个重点来深化。一是打造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一体化服务平台。要加强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农村民生服务中心等有形阵地建设,积极搭建民意表达诉求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助民增收平台、惠民保障平台、安民稳民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健全远程教育网、党建网、手机网等网络服务阵地,不断增强服务功能。二是拓展多样化、便民化的服务渠道。要完善一线工作法、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考核和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有效做法,积极组建以党员____网格服务团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三是完善经常化、制度化的服务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下基层”及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制度,不断完善“搜集、分类、流转、反馈、督查”群众反映问题五步调处机制,做到思路在一线谋划、工作在一线推动、矛盾在一线调处、成果在一线体现。

(四)要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一要完善农村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全面推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统筹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统筹设置机制、城乡一体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城乡互帮互助机制,推动城市和机关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努力使城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目标相协调、工作部署相适应、工作成效相促进。建立村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拓宽群众参与监督评价农村党组织服务业绩的渠道,努力形成组织评价机制,确保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着眼于增强党组织助推经济发展的功能,采取“产业+服务”、“支部+协会+基地”等方式,把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新型社区、产业链条、合作组织上,通过实现共同利益把农民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二要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党务工作者队伍,鼓励机关干部到农村挂职任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党组织书记,探索在村级组织配备专职党务干部,充实工作力量。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自荐公推民主选、跨村任职能人兼等方式,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选拔上来。抓好农村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梯次培养使用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坚持严格管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加大考核激励力度,统筹解决农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动力和创业环境问题,通过办理养老保险、逐步提高待遇、定期走访慰问、机关事业单位定向考录等方式,激励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热心服务群众。三要加大工作投入,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供物质保障。健全和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农村党组织自我补充的多元化基层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村党组织活动有经费、有场地的问题,确保村干部报酬待遇增长幅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推动各类资源向农村倾斜、重心向农村下移,为农村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拓展村级阵地服务功能,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探索建立经济薄弱村财政专项扶持制度,“输血”与“造血”并重,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第五篇 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6050字

目前,根据___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__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__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三、对策及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文章:落实责任、增强吸引力、健全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一)明确责任主体,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落实责任

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和示范带动入手,以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和具体典型的说服力,使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为指导,认识到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从而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作的开展。抓落实,就要明确责任。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明确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这一责任自然包括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党委要按照村干部一职一备的要求和年轻干部“四化”标准,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是完善档案,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二是实行定期考察、动态管理,既要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村党组织要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具体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每年结合民主评议工作推出三名以上后备干部,指定专人培养,分配具体任务,严格管理考核,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和数量,促进村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环境,在壮大村级收入的基础上增强吸引力

有稳定而雄厚的经济收入作基础,才有可能把村级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以生机蓬勃的事业吸引优秀青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让青年人在壮大村级经济中唱主角,抓好引导、帮扶和激励,把越来越多的既有办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质的青年人吸引过来、汇聚起来。一是启动“创业工程”,把村级经济搞活。我市在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把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主要标准。乡镇党委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我市相公庄镇桑园村大胆启动村办企业改制,将8家集体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企业,建起了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形成了以金属颜料有限公司等4家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为依托的大发展格局。村里的多数优秀青年在集体及私营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既经受了锻炼,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如年轻的村委委员翟建龙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全村工业总产值__年达到3亿元,__年可实现3.5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首强村。二是启动“帮扶工程”,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在这一方面,我市探索实行了农村党建特派员制度,并已取得初步成效。1277名党建特派员构筑起三级帮扶工作网络,25名市级领导干部下到22个乡镇驻村蹲点,310名市直部门下派干部派驻到109个后进村,942名乡镇党建特派员包驻全市908个行政村,强班子,抓发展,促稳定,形成了帮扶基层的强大合力。在帮扶主体上,采取市直部门帮、乡镇政府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在帮扶手段上,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一年来,三级党建工作队共帮扶贫困户327户,帮扶资金、物资计110万元,帮助修路、打井、改造电网的投资达到530万元,新建和扩建奶牛小区6个,引办项目5个,总投资10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科技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更新的活力,从而加快了农村发展速度。三是保障财力支持,建立激励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给予村干部相应的经济待遇,以有效的形式保障其工资略高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并健全村干部退养安置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今年,章丘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村党组织书记从职责条件、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退养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市财政承担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津贴,做到按月发放,持卡领取。并实行工资待遇最低保障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每人每月260元,村级收入不能予以保障的由乡镇(街道)财政予以支持。对于连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__年以上或年满55岁的,按照一定程序办理退养手续,享受退休工资或养老保险待遇。这一举措,激发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市委下发了《关于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实行定额补助的通知》,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80元,确保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从根本上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青年党员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创新工作措施,在规范村级管理的基础上健全机制

规范选拔程序。一是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落实“推”的办法。我们提出了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三是实行“考”的制度。通过考试确定人选,并通过日常跟踪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完善推选、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选拔程序。多种方式培养。一是以乡镇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二是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四是建立培训基地,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后备干部的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增加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增强创业本领。今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从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情出发,建立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章丘市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以6处示范基地作为现场教学示范点,从山东农业大学和知名企业聘请了6名科研人员,从市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聘请了16名科技人员定期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现在的规模每期可培训200人。从前期培训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组织开展培训时,真正做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受到了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的欢迎。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后备干部建档立卡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杜绝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健全了后备基本情况、实绩档案等基础资料,更注重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致富及帮带情况、外出管理等内容,把监督、管理贯穿于选人、育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文祖镇以“注重公认、规范管理”的原则为指导,每年结合民主评议村干部,发动群众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村支部严格考察、研究后确定人选,并报镇党委备案,每半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鉴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时调整补充人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了后备干部队伍鲜活的生机。做好备用结合。要坚持递进培养的原则,建立备用结合制度。通过实践加强锻炼,使其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全面增长才干,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然后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长,通过推荐和选举逐步走上两委干部岗位,形成村级干部合理的梯次结构。刁镇实行了村支书储备制度,制定选拔标准,履行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通过、党委考察确定三项程序,落实了跟踪联系、参政议政、定期培训三项制度,今年换届后,“能人”书记已占到70%以上,增强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全市各乡镇党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实行“双培”机制,即把农民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把党员和后备干部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六篇 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6000字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

目前,根据___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

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三、对策及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责任、增强吸引力、健全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一)明确责任主体,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落实责任

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和示范带动入手,以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和具体典型的说服力,使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为指导,认识到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从而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作的开展。抓落实,就要明确责任。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明确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这一责任自然包括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党委要按照村干部一职一备的要求和年轻干部“四化”标准,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是完善档案,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二是实行定期考察、动态管理,既要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村党组织要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具体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每年结合民主评议工作推出三名以上后备干部,指定专人培养,分配具体任务,严格管理考核,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和数量,促进村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环境,在壮大村级收入的基础上增强吸引力

有稳定而雄厚的经济收入作基础,才有可能把村级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以生机蓬勃的事业吸引优秀青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让青年人在壮大村级经济中唱主角,抓好引导、帮扶和激励,把越来越多的既有办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质的青年人吸引过来、汇聚起来。一是启动“创业工程”,把村级经济搞活。我市在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把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主要标准。乡镇党委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我市相公庄镇桑园村大胆启动村办企业改制,将8家集体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企业,建起了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形成了以金属颜料有限公司等4家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为依托的大发展格局。村里的多数优秀青年在集体及私营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既经受了锻炼,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如年轻的村委委员翟建龙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全村工业总产值XX年达到3亿元,XX年可实现3.5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首强村。二是启动“帮扶工程”,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在这一方面,我市探索实行了农村党建特派员制度,并已取得初步成效。1277名党建特派员构筑起三级帮扶工作网络,25名市级领导干部下到22个乡镇驻村蹲点,310名市直部门下派干部派驻到109个后进村,942名乡镇党建特派员包驻全市908个行政村,强班子,抓发展,促稳定,形成了帮扶基层的强大合力。在帮扶主体上,采取市直部门帮、乡镇政府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在帮扶手段上,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一年来,三级党建工作队共帮扶贫困户327户,帮扶资金、物资计110万元,帮助修路、打井、改造电网的投资达到530万元,新建和扩建奶牛小区6个,引办项目5个,总投资10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科技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更新的活力,从而加快了农村发展速度。三是保障财力支持,建立激励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给予村干部相应的经济待遇,以有效的形式保障其工资略高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并健全村干部退养安置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今年,章丘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村党组织书记从职责条件、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退养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市财政承担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津贴,做到按月发放,持卡领取。并实行工资待遇最低保障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每人每月260元,村级收入不能予以保障的由乡镇(街道)财政予以支持。对于连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XX年以上或年满55岁的,按照一定程序办理退养手续,享受退休工资或养老保险待遇。这一举措,激发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市委下发了《关于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实行定额补助的通知》,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80元,确保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从根本上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青年党员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创新工作措施,在规范村级管理的基础上健全机制

规范选拔程序。一是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落实“推”的办法。我们提出了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三是实行“考”的制度。通过考试确定人选,并通过日常跟踪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完善推选、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选拔程序。多种方式培养。一是以乡镇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二是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四是建立培训基地,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后备干部的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增加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增强创业本领。今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从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情出发,建立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章丘市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以6处示范基地作为现场教学示范点,从山东农业大学和知名企业聘请了6名科研人员,从市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聘请了16名科技人员定期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现在的规模每期可培训200人。从前期培训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组织开展培训时,真正做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受到了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的欢迎。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后备干部建档立卡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杜绝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健全了后备基本情况、实绩档案等基础资料,更注重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致富及帮带情况、外出管理等内容,把监督、管理贯穿于选人、育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文祖镇以“注重公认、规范管理”的原则为指导,每年结合民主评议村干部,发动群众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村支部严格考察、研究后确定人选,并报镇党委备案,每半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鉴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时调整补充人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了后备干部队伍鲜活的生机。做好备用结合。要坚持递进培养的原则,建立备用结合制度。通过实践加强锻炼,使其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全面增长才干,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然后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长,通过推荐和选举逐步走上两委干部岗位,形成村级干部合理的梯次结构。刁镇实行了村支书储备制度,制定选拔标准,履行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通过、党委考察确定三项程序,落实了跟踪联系、参政议政、定期培训三项制度,今年换届后,“能人”书记已占到70%以上,增强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全市各乡镇党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实行“双培”机制,即把农民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把党员和后备干部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七篇 关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调研报告13350字

网友珊瑚推荐来王小东授权神州思想文化网发布的文章,作者介绍说:“在潘岳先生的大力策划与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热情协助下,我、杨鹏、欧艳国,于__年6月去南平进行了调研。以下是这次调研的报告,于__年7月完成,过去没有发表过。潘岳先生关于南平的讲话,必须与他的官员身份一致;我的这个调研报告,则完全是一个布衣研究者个人的看法。所以,我为我自己的看法负全部责任,但我与潘岳先生关于这些看法多次交流过意见,所以,可以作为潘岳先生讲话的一个参考资料看。另外,这篇报告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支持与协助外,杨鹏和欧艳国都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劳动,特别是报告的第四部分,主要出自杨鹏的手笔。__年1月11日”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动摇,势必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基于对于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赴福建闽北山区的南平市,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角度出发,对该市大规模下派村支书一事进行了为期20天的专题调研。在20天的时间内,调查组先后走访了6个县(市),23个村,与市、县、乡镇、村干部和村民近200人进行了交流座谈,带回了20多万字的资料和调查笔记。在此次调研中,我们的调研组观察到了一些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可以说是从局部调研观察到的,但也很可能具有普遍性。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权管理机制在村一级出现了断层

改革开放以来,随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随著___时代原有的意识形态的逐渐淡出,随著共产党从一个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我们原来的从上到下可以一杆子插到底的政权管理机制,到了村这一级出现了断层,也就是说,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我们的政权管理机制,乃至经济生活,从上到下,到乡镇一级形成一个循环体,而村级以下的广大农民自己形成一个循环体,这两个循环体基本不衔接,形成了断层。

形成这一断层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农村经济基础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其根本原因。可以说,“断层”是农村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计划经济之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到户之后,广大农民市场经济化的程度是最高的,上级政权对于农民的生产活动所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小,农民在经济生活上对于上级政权的依赖越来越小。因此,从经济生活上说,农民的循环体与乡镇以上政权循环体的衔接之处越来越少,甚至与村党支部的关系都越来越少。过去,管理村里的资产和组织生产和分配,是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能和权力来源,而随著包产到户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逐渐有了自己的经济支配权,多数村党支部,乃至乡、镇政府,已找不到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和空间,不知道还能帮助村民干些什么;而村民们看他们则往往是“吃冤枉”(即贪污腐败)的一小撮。

关于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在后面还有更为详细的叙述。

(2)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溃散是其重要原因。我们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革命时代高度热烈的意识形态的消退也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过程。而由于我们没有及早认识到这一发展过程,所以就没能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延缓和制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溃散。

在我们的调查组先后走访的6个县(市),23个村中,只有两个村党员的平均年龄低于50岁,其余的都超过50岁,甚至接近60岁;南平市委组织部提供的南平市624个下派村党员平均年龄也接近50岁。许多村子,除了复退军人带回几个党员之外,多年没有自己发展过党员,因为党员干部把入党看成获得特权的机会,所以他们要极力垄断这种特权,不肯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党员乃至村支书的年纪老、文化程度低、素质差、致富靠腐败,即使是在农村这样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们也很难称得上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更谈不上代表广大农民群众。

值得指出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溃散不是南平市独有的现象,如山西省,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也存在著严重的老化现象。山西全省的农村党员、干部中,50岁以上的党员占到党员总数的55.7%,大多数村的党支部书记年龄在55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74.5%。

利用组织手段实现党员、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也许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比如说,由组织部门发个文件,把党员、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抓。但党员、干部队伍在自然状态下的溃散绝不仅仅是作为现象表现出来的老化和文化程度低,党组织的缺乏战斗力乃至溃散绝不是可以由组织部门的一纸命令解决的。

(3)其他势力,包括宗教、家族等民间非政府力量,乃至与腐败官员结合的黑社会势力已经形成,它们对于农村社会的影响逐步壮大。

从上述三个形成“断层”的最主要原因看,第一个原因将随著市场经济的存在而长期存在,农民自发、自组织的循环体相对独立于乡镇以上政权循环体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必然结果,我们已经不可能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什么都一竿子插到底了,在新的经济基础条件下,我们必须以新的方法处理农村的基层政权问题。第二个原因,则是我们应该努力解决的,这就是抓好农村的党建工作,把真正代表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人吸收到党组织里来。至于第三个原因,除了与腐败官员结合的黑社会势力必须予以坚决打击之外,我们的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学会与宗教、家族等民间非政府力量和睦相处,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引导和驾驭。

二.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前面所说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基础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除了意味著农村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农村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提高,这些巨大的成就之外,还有著一些关系到政权巩固的其他方面的具体表现。这些表现主要有:村,乃至乡、镇财政基本上破产;大量农民抛弃土地流入城市,土地迅速向大户手中集中;党在处理与大户的关系时面临十分微妙的局面。

(1)村,乡、镇财政基本上破产。我们的调查组走过的乡村,几乎无一例外是这个情况。村负债基本在几十万元,乡、镇负债则在几百万元(李川:1998年的统计,南平乡一级平均负债399万,村级平均负债39万)。南平市624个下派村村集体负债在2亿元左右,相当于这些村三年的村集体收入。这些债务主要是欠农村信用社的,也有欠干部、农民或其他人的。

要解决村,乡、镇财政的困境,靠从农民手上收取更多的费用是不现实的,只能从村集体经济汲取,而村集体经济正面临著最后一次瓜分。这次最后的瓜分可以带来较大的一次性收入(反映在南平市624个下派村集体资产情况调查表上的数字是__年这624个村的村集体收入比正常年景的6500万元左右突然多了1500万元左右),但此后怎么办?几乎是无法可想。

村集体经济必须分户经营。因为村集体经济控制在少数素质不高的村干部手中,造成经营无方、贪污腐败横行,成为党群、干群矛盾的焦点,是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农民们希望尽快把村集体资产分户经营或拍卖后分钱。村集体经济的分户经营势在必行,但分掉之后,又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首先,村提留和乡统筹实际上很难直接从农民手中收取,过去主要是依靠村集体经济垫付,或者靠粮站扣缴。现在村集体经济没有了,粮食购销办法也改变了,村提留和乡统筹就没有办法收取了。当我们的调查组问到这个问题将来怎么办时,基层干部们都说:没什么办法,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税费改革,即我们不再承担收取村提留和乡统筹的任务,改由穿制服的国家税务部门人员收税,然后返还给我们一部分,作为村,乡、镇财政的开支。这是基层干部的希望,但从国家的角度看,村,乡、镇基层政权收取这些费用尚且如此困难,由国家来直接面对千千万万的农户收税,恐怕成本会更高。

其次,农村基层干部的权威进一步降低,农村公益事业的开支现在必须以民主的方式,征得大多数农民的同意才有可能进行。

再次,村,乡、镇负债的偿还恐怕更无著落。这就又引出了一个农村信用社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来自于农户,如果农户要求提款,信用社如何偿还?这会不会成为新的群体性事件的缘由?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调查组所调查的福建省南平市,应该是全国农村中情况较好的。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压力不大,有大

量的集体山林可以用来搞“集体林改革”,即分户经营,使村财政得到最后的一次性较大收入。其他自然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恐怕连这个条件都没有。

(2)大量农民抛弃土地流入城市,土地迅速向大户手中集中。在目前中国农村,一般农户的小规模土地经营几乎无利可图。所以,农民们将土地流转出去,青壮年、有一点文化的人都流向城市谋生,农村只留下“389961部队”(即妇女、老人和儿童)。土地的大规模流转的必然结果是土地向大户手中迅速集中。在我们的调查组走访的一些村庄,村中几家大户经营的土地规模一般是每户几百亩。

有些农村问题的专家反对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认为土地不仅仅是生产资料,而且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但我们认为,如果农户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无利可图,那么,土地也起不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想依靠行政命令乃至法律手段来制止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不现实的,农民们也不认为不让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在帮助他们、保障他们,而认为这是在限制他们、妨碍他们;况且,土地的大规模经营确实带来了更高的效率。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所谓“先富带后富”仅仅一种理想而已:市场经济的逻辑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先富只有在带后富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才会带后富,这个前提却并不是总能够成立的,如果先富带后富对自己不利,先富当然就不会去带什么后富。在这里,任何道德说教,树榜样之类都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一般农民抛弃土地,土地向大户手中集中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农村人口,特别是有活力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这本是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现代化,但这个趋势的另一个含义就是农村的矛盾,将来有可能并不是直接在农村——留在农村的人们本来就没有指望务农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生活保障,而是在城市爆发出来,由流入城市的一、两亿农民爆发出来——如果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发生困难,他们的家乡农村并没有能够保障他们生存的生计在等著他们;而农村则由于前面所说的政权管理机制的“断层”,起著非体制力量的蓄水池、庇护所的作用。

(3)党在处理与大户的关系时面临十分微妙的局面。我们的调查组在与市、县、乡镇、村的干部们谈话时,感到这些党的基层干部对于大户有一种微妙的矛盾态度。一方面,我们访谈的几乎所有干部,坦率地说,都认为党建工作的基本点就在于团结大户、依靠大户。一位县委组织部长总结的三句话非常鲜明: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致富党员培养成干部。其他人没有作如此鲜明的总结,但基本都是同一个意思。另一方面,有些党的干部,特别是比较上层的党的干部,又感到大户对于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是一种异己的力量,按他们的话说:“农村的政治力量的演变也是经济利益的演变。在农村肯定不是赤贫的人在起作用,而是有经济利益在支撑的一股力量,在左右著基层的群众。”也就是说,真正有较大能量的非党异己力量,并非是赤贫的人,而是有经济实力的大户,他们才有左右和组织基层群众的力量。

作为党的基层干部,现在在农村做工作,不得不依靠大户,不得不把大户团结进来,以免他们发展成为更大的异己力量,这是党的利益所在。同时,依赖大户还可能有利于自己个人,这是他们的现实选择。然而,这样做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我们党的意识形态毕竟不是依靠大户,而是依靠工农基本群众,而现在在现实的党建工作中却变成了依靠大户,这一组织路线的转变在党内外还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紧张。同时,这也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我们党与广大中下等收入的群众,与弱势群体进一步疏离。更何况,基层党组织与大户的这种紧密结合,很难避免“官员傍大款”、官商勾结等种种弊端,这就有可能使党群、干群关系产生更多的矛盾。

其次,目前农村头等大户的利益往往远远超过了本地范围,基层党组织想依靠他们,但他们却不用依靠基层党组织,你想团结他们还团结不了。他们现在对基层党组织、对本地政务往往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但一旦如果他们的利益需要他们回过头来关心本地的政务,他们左右基层群众的能力往往比基层党组织还强。农村的二等大户还是需要基层党组织的支持的,所以,他们往往积极参与村务,与基层党组织关系密切;但如果基层党组织不能进一步给他们利益,或者他们的利益与基层党组织或基层党组织支持的其他大户发生矛盾时,情况又会如何呢?大户的日渐增长的经济实力早晚会转化为对于政治权利的要求,以在政治上确保他们的经济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基层党组织的干部一方面在工作中依赖大户,一方面对他们又有一种矛盾心理。这种微妙的矛盾心理反映了基层党组织与大户的关系的微妙现实。

综上所述,中国的农村矛盾很可能在城市而不是在农村自身爆发出来,而在农村地区非体制力量很可能并非围绕著赤贫人群,而是围绕著更有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的大户形成。我们在考虑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问题时,不能对于这两个可能性产生盲点。

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经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

我们认为,在新的经济基础,即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条件下,由村民们民主直选村民委员会,首先在农村推行民主政治,势在必行。《______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们党确实是一个高瞻远瞩,一心为公,真诚地推进人民当家作主的先进政治集团。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的实施,已经在不声不响之中给农村、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

我们的调查组在此次调查中极为认真地了解和研究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之后,农村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情况,农民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情况。我们现在可以十分肯定地说,那些声称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假的,是由上级政府操控的傀儡戏的说法是错误的: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特别是在__年的选举中,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选举是公正的(但村民们反映,__年以前的选举往往是做样子,往往是由内定的候选人自己去找人“陪选”),村民们真正行使了自己的民主权利。我们现在也可以十分肯定地说,那些认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过早,农民素质过低,自身并不想要民主权利,或者他们要了民主权利之后不会使用,或者会滥用的看法也是错误的。我们现在也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党的基层组织今后在农村开展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采用新的工作方法,这就是改变过去主要靠行政命令的做法,不仅要适应民主政治的规则并且应成为运用这些规则的高手,在法治的框架下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实现党的意志。

我们的调查组对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之后农村情况的总结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农民十分珍视他们现在获得的选举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委员的民主权利。我们的调查组在调查中反复问村民和村干部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村委会主任是选举好还是任命好?除了极为个别的一两个例子,几乎所有的村民和村干部都断然回答:选举好。即使是那些认为选举仍存在一些问题,选举出来的村委会主任、村委会并不理想的村民,也都断然回答,无论如何,选举都比任命好。

我们这次调查的主题是下派村支书的成绩。在我们问选举好还是任命好时,这些下派村支书都是在场的,而且那些请来的村民都是盛赞他们的,即使如此,当我们问道,既然上级下派的村支书很好,为什么不能由上级任命或下派村委会主任时,村民们还是委婉地表示:下派的干部不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村委会主任还是选举的好。村民们往往很明确地回答:村支书下派好,下派的村支书比原来本村的村支书好,但村委会主任还是要选举。

我们认为,村民们如此一致的回答选举好说明了两点:首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给了他们切切实实的民主权利,他们感到了有选举和没有选举是不一样的;其次,他们珍视这种权利。

在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村民们参加村委会主任和委员的竞选十分踊跃。尽管那些当选的人有时也埋怨现在村务公开了,当村干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但都认为,想参加竞选的人有的是,民选村干部绝不缺乏后备军。

(2)各级地方党政官员们对于村民们民主直选村民委员会啧有烦言,但一致认为这一民主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如果取消村民委员会直选,情况会更糟。我们的调查组就《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与市、县、乡各级官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一般来说,各级地

方党政官员们对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都有一些看法,认为“超前了”,“农民自私”,“农民们民主权利的意识高涨却缺乏责任意识”。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干部,他们抱怨说,对上,还是老规则,上面的命令一级一级压下来,对下,却有了基层民主,他们不能再把命令往下压,所以他们现在是受夹板气。然而,当我们问,退回去或者暂缓村民委员会直选行不行,各级党政官员们却无一例外地回答:绝对不行。他们认为,第一,农民们已经享受到的民主权利绝不能再收回来,因为农民们不会同意;第二,即使收得回来,农村的情况会更乱,更没有办法管理。

我们认为,各级地方党政官员们的农村的民主进程不可逆转的这种感受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现实。尤其是他们并不喜欢这一进程却仍旧得出了这一进程不可逆转的结论,这就更说明问题了。实际上,我们在前面对于农村状况的描述已经说明了再用老办法来管理广大的农村地区,管理千千万万如此分散的农户是不可能行得通的。现在是市场经济了,我们手里还有经济资源来直接控制千千万万分散的农户吗?革命时代已过,我们的党现在是执政党了,我们再要像革命时代那样动员我们最基层的党组织,动员我们的农民党员,叫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而无私奉献,这现实吗?村级财政已经破产了,要搞公益事业,除非国家掏钱,没有全体村民的民主决策,钱从哪里来?不搞村民自治,由国家官吏来治理如此广大的农村地区,治理千千万万如此分散的农户,处理无数琐碎的事务、纠纷,国家要付出多高的成本?我们有必要把农村所有的矛盾,包括那些极为琐碎的,都集中到国家头上,由国家为之承担责任吗?

村民民主自治,是新时期治理农村的唯一选择。我们的调查组所走过的福建地区,是搞得比较好的。而那些搞得不那么好的地方则按一些学者的话说,是既没有民主,也没有不民主,是真正的失控。这一现实,各级地方党政官员们认识得很清楚,所以他们即使再不喜欢村民委员会直选,也并不同意从直选退回去,甚至不同意暂缓《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

(3)农民们并不滥用他们的民主权利,他们“有数”,懂得怎样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前面已经说过,各级地方党政官员对于村民的权利责任意识仍持有一定程度的怀疑,但同时他们也相当一致的反映,农民心里“有数”。这具体表现在农民尊重和服从国家对于他们的一些根本性要求。至少在我们的调查组所走过的地区,农民不愿意交村提留和乡统筹,他们认为这些钱都会被贪官污吏糟践掉,但对于交公粮和计划生育都没有什么抗拒,基本上消除了我们对于村民民主自治是否会影响到国家对于农民的一些根本性要求,尤其是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的担忧。各级地方党政官员们也反映,除了一些个别的情况,大多数被选举出来的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对于党的领导表现出合作的态度。

有几种对于农民是否能够行使好他们的民主权利的怀疑。其中之一是贿选。然而,贿选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保证秘密划票,贿选就会成为一件得不偿失的事,不会有多少人去搞。另外一个是宗族势力操纵选举。这样的事例肯定是有的,如竞选中有“不为例,只为家族争口气”之类的口号,但这类事例往往被夸大了。我们的调查组所看到的情况是宗族势力操纵选举的现象并不明显,小姓当选的比例很高。据村干部和村民介绍,村民们往往故意选那些没有宗族势力作背景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往往不太敢搞以权谋私。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村民们对于自己的利益有著较为清醒的认识,同一宗族这个因素并不能盖过利益的因素。村民们很清楚,他们要选的是代表他们利益的人,至于同姓不同姓没有太大的重要性。实际情况是,在那些不能真正实现公正的民主选举的地方,不健康势力才有膨胀的趋势。不健康势力既是不能真正实现公正的民主选举的因,也是果。

从选举结果看,党委组织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承认,村民们选出来的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委员一般说来比村党支书和村党支部成员的受教育程度高、年纪轻、能力强。

(4)各级地方党政官员,特别是面对农村现实的第一线官员,逐步适应了民主政治的规则,并且正在成为运用这些规则的高手,完全能够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下,在法治的框架下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实现党的意志。在我们的调查组走过的地区,处理与村民自治有关的事务的机构一般是党委的组织部门。我们的印象是,负责处理这方面事务的干部的素质、政策水平高于其他部门的干部。他们已经学会了不是依靠简单的命令,而是在民主与法制的框架下,依靠党、团、妇联等组织,发动和组织群众,搞竞选、启动罢免程序等,把自己的人选选上去,把那些拒不与党组织合作,闹事的刺头选下去。

几十年来,我们的党一直处于不受挑战的执政地位,这样一个地位所带来的一个负面结果就是我们党的干部长期得不到政治斗争的的锻炼,意志消沉了,脱离群众了,能力退化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恰恰在农村地区看到了经受住锻炼的基层党政干部。他们不得不面对基层民主政治的考验,不得不以比过去高得多的政策水平、发动和组织群众的能力,在民主与法制的框架下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实现党的意志。包括那些对于农村基层民主啧有烦言的干部们也表示:党组织毕竟是强大的,他们有充分的信心在民主政治的游戏规则下贯彻好党的方针政策,实现党的意志,最多是比过去直接下命令麻烦一些。

那就还是让我们党的干部麻烦一些吧,让他们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中先锻炼一下。民主政治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党将来会迫切需要一批具有较强的运用民主政治规则的能力的干部。农村基层民主恰恰能够为我党培养这样一批干部,迫使党的干部在政治竞争中振作起来,学会如何密切联系群众,提高自己的战斗能力,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起到其他任何办法都起不到的健全党的肌体的作用。所以,我们的党不能迁就一些党员干部对于农村基层民主的懒惰、畏难情绪,而要有意识地把他们推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中去锻炼,学会在民主政治中游泳。

通过在农村地区的调查,我们认为,我们的党不必害怕民主政治,我们的党完全有能力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下贯彻自己的方针政策,实现自己的意志。农村地区的民主实践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5)党组织对于选举出来的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起到了监督和制衡的作用。民主选举只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部分。除了民主选举,还有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还有权力的制衡。民主选举并不能保证被选举出来的领导人不以权谋私,对于被选举出来的领导人的监督和制衡必须是日常的。在当今农村的现实情况下,谁有力量对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进行日常的监督和制衡呢?只有村党支部和上级党组织。我们看到的是,基层党组织正是这样做的。基层党组织是村务公开、村民民主理财等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是村民实施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主要组织者。

应该说,基层党组织自发地在农村基层民主进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就是帮助村民推进和完善基层民主,协助他们实现有效的自治。我们认为,党应该把基层党组织自发找到的这个定位明确下来,要求党的基层干部在推进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协助村民实现有效的自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防止基层党政干部为了自己工作方便,甚至为了以权谋私方便而以种种借口破坏农村基层民主——这样做有可能符合某些干部的个人利益,却绝不符合党的整体利益。

(6)村民民主自治是在农村地区建立秩序的唯一选择,在农村已经不存在其它健康的自组织资源。我们在前面已经讲了,要想在农村地区恢复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一竿子插到底的治理形式,由于经济基础和政治现实的巨大变化已经是不可能了,农村地区的村民自治势在必行。那么,除了民主选举之外,中国农村还有没有可能实行其他形式的自治呢?一些学者认为村民选举是“自上而下的民主赐予”,因而靠不住,他们认为:“中国农村的自治,需要利用传统的自组织资源”。我们认为,除了民主选举之外,中国的农村已经不存在其他健康的“自组织资源”。

我们的调查组所走过的闽北山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历史条件,应该是传统资源保留得比较多的地区。即使在这样一个地区,1949年的革命,1__年来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和农民的面貌。由于城市对于农村的人才资源的汲取,农村已经不再可能出现一个传统的乡绅阶层这个“传统的自组织资源”的核心要素。在我们的调查组走过的6个县(市),23个村,我们的调查组只碰上了一个家在农村的大专毕业生,就是这个唯一的大专毕业生

,主要也是在外跑生意。农村的子弟,只要是考上了学(哪怕只是中专),当上了干部,经上了较大的商,就绝不会再回到乡村居住。他们即使暂时回到乡村,也只是为了获取某种资源,而绝不会像过去的乡绅那样,真正把乡村当成自己的家去悉心建设。

在我们的调查组走过的地区,唯一还保留著些少传统文化的影子的,是顺昌县的谟武村。这个村子是宋朝理学大师程颐的高足杨时和游酢的子孙的聚居地。这个村子自1980年代发起评选“四榜”,即“成材榜”、“功德榜”、“好样榜”和“能人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然而,南平市在其他乡村推行谟武的“四榜”评选则全然没有任何效果,所有的其他村庄缺乏谟武的传统文化积淀,硬搞“四榜”评选,则只能是流于形式,没有任何人理睬,没有任何意义。即使是在谟武,“四榜”评选虽然在村中一些文化老人的主持下搞得有声有色,但仅仅是这点传统文化资源就可以起到“传统的自组织资源”的作用吗?回答是否定的。

中国的农民也不再像传统的农民那样,对于长辈,对于权威,对于官员还有什么敬畏了。在我们的调查组访谈的时候,农民驳斥官员的情况比比皆是。总而言之,经过了这10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几度沧桑巨变,中国农民头脑中残留的传统也已经很少了。

断言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没有什么变化,指望回到中国的传统道路上去,依赖“传统的自组织资源”实现中国农村的自治的学者们缺乏对于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最起码的了解,缺乏对于现代中国最起码的了解。在当今中国农村,抛开了民主选举,确实还有一些“自组织资源”,那就是不健康的宗族势力和黑社会,而绝非一些学者理想中的具有儒家传统的宗族和乡绅。即使是在中国农村地区,儒家传统资源是指望不上的,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于什么动机,都指望不上了。对于这一点,我们的党和我们的“新儒家”学者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四.南平市下派村支书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经验值得推广

__年6月,福建南平市委、市政府针对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村民集体上访次数和人数急剧上升(从624个村的统计看,从1997年的村民上访人数1956人增加到1999年的4456人)的情况,做出了大规模下派村支书的决定。他们从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选派624名优秀后备干部到行政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刚开始,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不过就是新一轮的下派工作队,起不到多少作用。但随著此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坚持了下去,效果却慢慢显现了出来。在下派村支书的村,村支部能力明显改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迅速强化,村级民主自治的各项法律和规章得以建全,下派村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开始被打破,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迅速缓解(下派村支书的624个村,10人以上集体上访人次从1999年的95次减为__年的44次,集体上访人数由1999年的4456人减为__年的972人)。我们的调查组发现,南平市下派村支书的做法与过去下派工作组有许多不同之处,正是这些不同之处使他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南平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认为,过去的村党支部之所以工作涣散,引发的党群矛盾大,主要是因为村支书是本村人,有自己的农活要干,不愿分心管理党务村务,他们的利益在村里,与民争利的事难以避免,村支书的整体素质不高,村民不服。下派村支书则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下派时间一定三年,下派村支书成了村里唯一专职的村务和党务人员;村支书带薪下派,不增加村里的负担;下派村支书不是本村人,不参与村里的家族和派系争斗,不在村里与民争利,能超越村里的家族和自然村间的利益矛盾,更公平地处理利益纠纷;他们的都受过大专以上教育,见过世面,更懂法律,文化知识素质远远高过当地村支书;他们的关系多见识广,更能从上级政府经济和科技部门为村里争取到项目和资金。南平市委、市政府为鼓励村支书放心工作,还为村支书下派配套了其它政策条件:下派村支书在原单位的职位保留,有成绩的优先提拔使用;除原单位工资外,还发一笔补贴;原单位有责任对下派村支书的村提供项目和资金的扶持,实现全市资源重心下移的目标;向下派村支书的村派出225名科技特派员,支持下派村支书的工作,帮助村里提高种养技术水平,调整经济结构;向下派村支书较集中的乡镇派出流通助理和金融助理,协调下派村支书村里的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小额贷款事宜等。

经过二年多的实践,下派村支书在下派单位、科技特派员、流通助理、金融助理的统一帮助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从经济上看,由于他们普遍给村民带来了经济实惠(道路、学校、自来水、有线电视、引进种养新品种、技术培训等),取得了村民的信任;从政治上看,下派村支书成了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矛盾的调解人和村民委员会的监督者,他们完善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的规章制度,动员广大村民对村民委员会进行约束和监督,使《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村民民主权利真正落在了实处,党支部成了民主的守护人,推进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从道义上看,他们在村里没有利益纠纷,不与民争利,给村民带来实惠,公正地处理村里的矛盾,取得了道义的形象。他们动员群众,取消了村里一些的封建落后的迷信陋习,将先进的文化生活方式带入了农村,取得了村民的支持。调查中有的村民说:“共产党三次好,第一次是土改,第二次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次是三个代表。下派村支书带来了三个代表。”从素质上看,下派支书都受过中专以上教育,而且他们下派后,心无芥蒂,积极发展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年轻能人入党,强化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下派村支书的624个村看,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党员人员数从1999年的2246人迅速增加到__年的3092人,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

我们的调查组发现,虽然取得了以上这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南平市下派村支书的工作也有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例如下派村支书素质参差不齐,下派单位对下派村支书的支持力度不完全相同,下派的科技特派员对下派村支书的配合好坏不一,市里各有关经济科技部门没有形成对下派村支书进行支持的统一布署,市里对下派村支书的管理和奖罚规定不够明确细致等。如果能将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化制度化,将其纳入地方党建制度之中来,将其纳入地方政府的常规工作日程中来,将下派村支书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制度,这对我党以村党支部____基层组织建设将具有深远意义。

从下派村支书的工作成绩看,面对以市场化和村级民主发展以特征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如前所述,党的村级基层组织仍然有自己广阔的活动空间:在包产到户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它是村级公益事业的组织协调者;在村民自治的农村民主政治发展中,它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监护者,是村务公开和依法治村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从道义上看,它不与民争利,能公道地协调处理村里的利益矛盾,代表著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从党员队伍建设上看,它将更高素质的党员输入了农村,它积极主动地培养年轻能干的后备力量,将农村最有活力的人群纳入党的队伍之中。同时,下派村支书也是一个培养我党农村后备干部的重要环节,它使下派干部受到了农村工作的历练,学会了与群众打交道,学会了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这对我党的农村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村党支部____党的基层组织是我党政权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的软弱瘫痪严重影响著党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改变过去那种村支书本村化的作法,将村支书下派制度化,将年轻的受过大学教育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党员下派任村支书,同时,为下派村支书营造强有力的制度和政策的管理支持环境,是一项十分具有意义的战略举措。由于我党村级党员普遍受教育水平低下,在短时间内难以从矮子里面拔出将军,短期的党校培训也同样难以训练出合适的人才,因此,要强化村党支部,就要将人才从上面注入基层村党支部中,以外来的人才带动本村的党员发展。将党和政府支持农村的各种优惠政策和资源,集中通过下派村支书这个管道输向农村,实实在在提高村支部的服务能力和政治地位,以此强化党在农村的威信。从下派人才资源来看,虽然经过了多轮机构改革,但我们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冗员仍不少,与其让他们坐办公室看报纸还领工资,不如让他们领著原单位的工资到农村去锻炼,去不断充实村党支部。如条件成熟的话,还可以逐渐将当过村支书的履历作为今后年轻干部提拔的一个先决条件。

基于以上思考,建议将下派村支书提升为我党当前强化村支部基层组织建设的重

大战略举措,以省、市党委为组织主体,从省、市、县选拔年轻党员,配套有力的干部提拔使用机制和各部门全力支持的经济科技政策,严明奖罚,向国内落后地区的软弱涣散、瘫痪状态的后进村、问题村、矛盾村全面下派村支书(几年前全国曾向约20万个村下派工作组,我感到范围还应进一步扩大),将集中在城市里的资金和技术要素下移一部分,通过村支书输送到农村,提高党对农村经济的服务能力;协助村民推进民主自治,保证民主选举的公正,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对村级民主的有关法律和规定,保证党对村民自治民主进程的领导;以依法治村和公正断事来提升党在农村的道义力量,将农村年轻有文化有能力的人群吸纳进我党的队伍之中来,使“三个代表”真正全面落实在村党支部基层组织的工作之中。

第八篇 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2000字

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决心以建设先锋工程和创业富民活动为契机,努力把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在中组部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以来,我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作(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和4+2农村工作法推广运用情况,先后走访了17个乡(镇)、街道的31个村,访谈了15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深感农村党建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亟需重视、亟待解决。

村级组织民主管理水平不高,应积极构建群众有序参与、民主监督的村务管理新机制。调查走访中发现,农民群众普遍拥护党和政府出台的系列惠民支农政策,但反映一些主管部门在具体执行中存在推诿、扯皮、拖延的情况,使得好事办不好、实事没落实,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比如,有群众反映镇里和村里故意拖欠沼气池建设财政补贴,甚至有一个村的两委干部在没有经过村民大会讨论、没有群众代表签字的情况下,就把300余亩荒山和土地卖给了企业,并截留了5.1万元占地补偿款。这些现象说明,农村基层组织还存在运行不规范、制度不完备、监管不到位等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构建群众有序参与、民主监督的村务管理新机制,畅通群众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渠道。要推行村民管村务,坚持一事一议,建立健全党员议事会、村民议政会、重大村务公决等制度,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处理农村重大事务,严格执行三资代理制度,真正把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源头萎缩,应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党员发展这一基础性工程。在走访的31个村中,有16个村的党员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三分之一。同时,源头萎缩现象突出,好苗子难找,发展党员难度大。颍阳镇北寨村党支部本文来源: 书记郭少峰深有感触地说:近些年,村民发家致富的意识强了,由于村里没有企业,年轻人要么是考上大学留在了城市,要么是常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里的不是老人小孩就是没啥文化,自觉提出申请入党的人数很少,支部在发展培养党员上也有心无力。甚至还有村民说:入党有啥好处?得文秘杂烩网交党费不说,支部又不组织活动,还不如教会人多热闹,某某当了几十年支书,自己家还是贫困户。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向组织,衷心拥护党;二要积极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党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力;三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激励机制,抓紧建立党内互助基金,对老党员给予生活补助,对因病因灾等致贫的困难党员提供生活救助,对有脱贫愿望和致富技术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党员提供生产资助;四要进一步拓宽党建工作领域,对进城务工青年提供务工信息、权益维护等服务,对优秀农村青年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等形式结对培养,做到思想上引导、利益上关心、感情上融合,激发他们的入党愿望;五要在开展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中,适当增加农村党员的比例,从而增强农村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能力不强、待遇较低,应多措并举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4.5岁,50岁以上的也较为常见,高中以下文化的占40.4%,部分干部谋划和推动发展的能力偏弱;在没有集体企业的村,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个月仅能领到市财政的550元补贴,两委其他干部为每人每月450元;有些能人型干部忙于个人事业长期不过问村务,留守干部心有怨言工作懈怠,整体工作积极性堪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一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村内推选与村外选拔相结合,采取公推直选、选派任职等办法,从乡镇机关干部、农村党员专业户、大学生村干部等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同时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每个村培养2-3名后备干部,着力优化队伍结构;二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分级分类教育培训机制,由组织部门牵头每年至少组织一次5天以上的村两委负责人集中轮训班,由各乡镇负责每半年对其他村、组干部培训一次;三要健全保障机制,逐步增加财政扶持力度,强化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督促,确保村干部补贴及时发放到位,同时加快城镇养老保险覆盖,妥善解决村干部离任后生活保障问题;四要积极推荐优秀村干部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尤其是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让村干部感到工作中有劲头、政治上有奔头、事业上有干头。

乡镇机关截留、村干部抵触、村民漠视,导致大学生村干部入村遭遇身份尴尬,应加快健全跟踪管理机制,保障大学生村干部作用。

第九篇 第五期 外地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5900字

第五期 外地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

5月6日至5月12日,我们实地考察了大连甘井子区华中社区和泡崖社区,开原市及开原市庆云堡镇和该镇的高家窝棚村。考察的重点是社区建设,以党群共富产业区和党员电化教育为载体的基层组织建设。考察的目的是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考察的方式是听取情况介绍和实地参观相结合。大家认为,这次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区建设和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受启发教育,很有借鉴意义。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简称社区委员会,前身为街道居委会。社区的组织构成,一是指____党的组织,二是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还有社区的其他组织。居委会是组织机构名称,它是居民自治组织,包括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前者是决策机构,后者是办事机构。

1、具体做法

──划定社区。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自治,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原则,甘井子区去年11月底已完成社区划定工作。社区规模一般控制在2000户居民左右,对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包括封闭小区),原则上要以一个完整住宅小区作为一个社区。规模较大(超过3000户左右)的居民住宅小区,可划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社区。将同一单位或系统的家属居住地划分为一个社区,组成“单位型”社区;对居民工作单位杂合的居住区以街巷为界划分社区,组成“地缘型”社区;对独立居民小区划分的社区,组成“单元型”社区。

──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华中社区由原来的5个居委会组成,3万多居民,3000余名党员。去年11月,华中社区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分为管理和办证中心,社区面点加工中心和社区文教中心。管理和办证中心,主要为所辖居民提供咨询和办理各类证件服务;面点加工中心主要为所辖居民提供各类主副食的供应,主食是服务性质的,比市场便宜20%左右;文教中心主要为社区五个党支部提供党日活动场所,规定每月的第一周为党日活动周,同时又有图书室、健身室、乒乓球与棋类室,每个居民每月只需交5元钱(最近可能上升到10元),就可成为中心会员,随时可以参加活动。

──抓居委会干部队伍建设。甘井子区委将社区居委会党组织定位在党工委或党总支。居委会干部在全市公开招聘,尽量做到老中青结合,有梯度,知识结构合理。居委会干部数量原则定在300户居民编制一个干部。

──完善保障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根据社区党员队伍实际,结合社区地域情况,合理划分建立党支部区域,做到地域合理、党员结构合理,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多元化投入,保证建设资金到位,为社区建设提供较好的硬件设施。区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市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抓住当前街、居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现有闲置资产挖掘一块,驻街企事业单位解决一块,向开发商和产权单位争取一块,同时要求土地规划局和城建局积极配合,支持居委会改善办公条件,主要是行政划拨部分土地,由社区居委会进行房产开发,第二层或第三层以上作为商品房出售,底层或底层和第二层作为社区居委会用房,资金在房产开发中自筹平衡。三是增加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和适当提高居委会干部补贴标准。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列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居委会干部报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市政府补助370元,二是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补助,三是社区自身服务中心的收入补助。这样,每月每个居委会干部大约有700至1000元收入。不再聘用的居委会干部,按其在居委会的工作年限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不满10年的按每年300元,10年以上的按每年500元,经费由街道财政负担。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做到服务一条龙。如大连市甘井子区华中街道,根据所辖3万多居民的需求,投资800多万元,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党日活动、情况咨询、办证、就业介绍、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活保障等一条龙服务,方便了居民,发挥了社区的作用。

启示之二:居民区分类,做到有层次管理。如大连市甘井子区泡崖街道,将所辖居民区,根据居民身份、物业管理等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三类,即单元型、单位型、地缘型,层次清楚,便于管理。

启示之三: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后,街道党委和政府将一些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如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就业介绍、保洁卫生等,按规定的程序和手续下到社区,委托居委会办理。

启示之四:一定要遵循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街道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搞好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充分调动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力量,合理利用社区内的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党群共富产业区活动

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是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实现党群共同致富的有效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统领作用。

1、具体做法

──围绕产业抓党建,建好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998年开始,开原市庆云堡镇为了把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建成有阵地、有规划、有标准的新的党建和经济建设的载体,深化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方式,变“专业区”为“产业区”,变党组织区域设置为产业设置,将党建工作延伸到产业上,支部建在区上,宗旨放在民上,作用发挥在户上,效益体现在田上。现在全镇已组建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06个,其中蔬菜产业区48个,养殖产业区50个,现代农业产业区5个,绿色食品水稻产业区3个;产区农户数5293个,占全镇农户总数的64%;产区党员495名,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3%;参区农户人均收入4900元,超过全镇人均收入的28%。这一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围绕素质抓提高,创办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为了切实提高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的质量和各类专业大户的科技素质,庆云堡镇与辽宁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学校学制为两年,开设了水稻栽培与绿色食品、蔬菜保护地生产与葡萄栽培、肉鸡饲养与加工等三个专业;分三个教学班,每个专业班招收农民学员50名,镇村干部学员50名,共计招收学员200名,毕业后由省农科院颁发相当于中专学历的毕业证书。毕业学员中的机关干部和村两委会成员享受知识分子补贴,每月补贴8元随工资发放。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的创办,使培训农村党员多了一块阵地,指导农民致富多了一所学校,加强党组织建设多了一个载体。去年,全镇新开发400个温室蔬菜大棚,其中产业区学员248个,占62%。同时,蔬菜保护地生产的科技含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打破了品种单一局面,引进了香瓜、香茹、草莓、西芹等新、优、特产品。去年,仅蔬菜大棚一项就创产值1.1亿元,人均增加收入850元。

──围绕效益抓精品,建好示范基地。1999年10月,庆云堡镇投资300多万元,以朝光村为中心,建成省内标准最高的绿色食品基地一万亩,成为省精品工程。投资150万元引进日本设备,新建了精洁米加工厂,实现除石、去杂、抛光、选粒、选色、包装一条龙生产,成为全镇绿色水稻的龙头企业。生产的“开清”牌大米,被评为首届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银奖,又是2000年昆明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达到国家a级绿色食品。镇政府与辽宁锦州义兴粮食集团公司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以每公斤2元的保底价格收购,把所得利润的60%返还给农户,使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成为该镇一项新兴主导产业。庆云堡镇进一步深化活动方式,即以产区党员为核心,以致富能手为骨干,以产业化生产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牵动,建立了绿色食品生共产党群共同致富联合体。目前,象这样的联合体,该镇有3个。

──围绕宗旨抓服务,建好“一长三员”队伍。为把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庆云堡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选用了106名懂经营、会管理的“一长三员”。以一长带三员,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该镇的高家窝棚村党群共同致富肉鸡饲养产业区党支部书记兼区长左香荣,原是一名肉鸡饲养大户,有丰富的饲养肉鸡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她担任产业区支部书记后,选用三名懂经营、会管理农民,担任“三员”,为参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即:统一赊购良种鸡雏,为农户把好第一道关;统一赊购饲料,为农户解决资金周转难题;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农户无偿提供经验技术;统一防疫,降低农户成本,种养殖防病有保障;统一销售,实行保底价格收购,有效地保证农户的最大经济效益。现在,该产业区参区农户已达37户,去年出栏肉鸡达到40万只,创产值550多万元,参区农户人均收入5100元,有10家贫困户当年脱贫。

2、几点启示

──支部建在产业区,更直接体现了党对产业一线工作的领导。庆云堡镇将党支部建立产业区,是进一步加强党对一线产业领导的有效举措,不失为是一种对农村党建工作的创新。我县大佳何镇在高湖塘海水养殖场建立了党支部,只是个别做法,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扩大其影响。这方面,如长街、明港、强蛟、一市、越溪等镇乡的海水养殖,黄坛、桑洲等镇的獭兔饲养基地也可以参照。这样,更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经济与党建双丰收。

──兴建产业学校,是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兴建产业学校,是一项借脑工程,是一种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办学方向要“面向党的建设,面向农业产业化,面向农民致富,面向农村现代化”。课程设置的原则要体现“党建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授与农户相结合。”通过办学,满足农民渴求科学知识的愿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建立示范基地,是典型引路的好办法,更具有说服力。培养典型,是形成规模的有效途径;树立典型,更具有说服力;学习典型,可以缩短培训时间,早出成果,使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信心足。我县种养殖品种较多,尽力形成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如海水养殖、茶叶、獭兔、蔬菜、竹笋等。

──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一长三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抓好“一长三员”队伍建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培养一支农民科技人员队伍,又能直接、快捷,方便服务于农户,形成党员带群众,能人带一般,大户带小户,共走致富之路的良好局面。

三、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

1、具体做法

──建立网络,规范党员电教工作。开原市庆云堡镇经过十多年党员电教工作的探索,于1998年成立了镇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任成员,领导全镇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小组下设党员电教办公室,由组织委员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广播站长、文化站长、编辑等,具体负责管理和指导各基层党支部的电教工作。各基层党支部相应成立了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对电化教育设备的配置和电教片的播放。

──因村分类,落实党员电教播放点。庆云堡镇将所辖的16个村,根据其经济和办公条件,将其分为三类,即一类村的标准化,二类村的一般化,三类村的简单化。1999年,用一年多时间,投资近30万元,完善了党员电教播放点,“两机一室”率达到100%。镇电教办公室拥有一套有线电视播放系统和一个价值2万多元的电教片片库。

──建章立制,完善党员电教播放制度。根据党员电教工作的需要,镇党委按照市委的要求,陆续制订了“电教设备使用及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播放党员电教片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人员职责”、“两簿一册”等等。镇党委每年制订一份符合实际的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座谈,互相交流信息,反馈意见。这些制度的制订和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同时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目标考核内容之中,与党建工作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一同评比,定期通报。

──四个结合,充实党员电教工作内容。针对农户“想致富,盼服务,无项目,求信息,愁销路”的实际情况,他们将党员电教工作一是与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相结合。庆云堡镇现有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06个,参区农户5293户,占农户总数71%,参区党员495户,占农民党员73%,参区农户人均收入4900元,超过全镇人均收入28%。二是与课堂教育方式相结合。与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镇政府每年拿出10万元培训费,对党员农户进行培训,现已招收学员200名。三是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在毗邻镇政府的六个村发展绿色稻米2万亩,已注册为“开清”牌商标,达到国家a级绿色大米,每千克售价4元,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67%。四是与自办栏目相结合。通过镇有线电视台,创办了“党员之窗”栏目,每周一播放一次。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四个结合,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寻技求知的愿望。庆云堡镇电教工作的四个结合,一是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科学种养殖知识;二是不懂或想学的知识,可以随时请教产业区的“一长三员”;三是对想看农村实用技术,可以随时要求重播。在四个结合中,关键

一、四两个结合。通过四个结合,使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党员电教工作是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科技致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

启示之二:形式多样,使党员电教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庆云堡镇一是开展党员电教月活动,规定每年6月15日-7月15日为全市电教片展影月;二是定期召开党员座谈会,反馈信息,知道农民想看什么内容的电教片,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效果;三是将电教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考核目标,分值占20%,即由当初的6分增加到现在的20分,力度较大。我县自去年7月15日制订下发了“镇乡党日活动情况反馈表”,紧密结合了电教片播放情况,这方面西店、力洋、桑洲、大佳何等镇做得较好。电教工作在基层党建考核中只占5分,分值偏低。

启示之三:网络齐全,有力地促进了党员电教工作的开展。从市委组织部到村播放点都有健全的组织,形成网络,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跟紧,环环相扣,效果明显。我县重视两头的组织建设,即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村级播放员队伍建设。每个村都有一名电教播放员,名单上报到组织部备案。

启示之四:增强针对性,播放内容上把握切入点。一是播放政论性片子,旨在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的自觉性,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二是播放农村实用技术片子,旨在提高农民科技种养殖水平,转变传统种养殖观念,着力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三是播放先进人物片,旨在增强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着力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

启示之五:起步较早,党员电化教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开原市的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整整比我县提前了十年,1989年就开始实行了。他们对这项全新的党员教育工作,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我县电教工作有两点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一是抓农村播放点建设,力度大,信心足,成效明显;二是电教信息工作,走在全市前头。今年要继续做好这两块文章,加强各镇乡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使电教工作上一个台阶。

(县委组织部考察组)

(2001年5月16日)

第十篇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5800字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为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围绕加强新形势下村级组织建设这个课题,对我区部分乡镇和村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近年来农村基层组

织建设取得的成效最近几年,全区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区委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的要求,按照农村三有目标,以固本强基为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了以党支部____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各乡镇领导班子齐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加强,目前3个乡镇中,共有13名选派干部在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或乡党委副书记(其中3名为省、市选派干部,10名为区选派干部)。干部的知识和年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各乡镇机关干部的大专文化程度均达到90%,45周岁以下达75%以上,特别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也有较大改善。基本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在进一步提高村居干部收入的同时,建立了以报酬稳步增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干部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普遍重视,按照分级负责、普遍轮训的原则,通过定期办班和外出参观考察等方法,有计划的对基层干部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了培训。注重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各党委班子成员均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各乡镇都建立了直管党员基本情况台帐。发展党员工作正常开展,各村做到两年发展1名以上党员,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

2、健全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得到基本落实。各乡镇都能较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员代表大会、党的选举、党的组织设置、三会一课,党内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等组织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培训等教育管理制度。坚持党组织的____地位,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较大多数村形成了党组织统一领导、村委会民主管理、关系协调、运转有序的村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了村民大会、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制度,基本做到重大事务一事一议。

3、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是加大了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郊型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几年来相继建成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基地和项目,如永强、宜梅、永青、万利、宏祥等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二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平台的建设。几年来,我们相继开展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专项行动,策划申报了以海口为主的5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目前规划评审已通过,正加快推进建设步伐。海口临港生态工业园、十里印刷包装工业园、五里全民创业园、山口工业小区等平台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集体经济随着平台建设的推进,也同步得到了较快提升,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4、加强了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全面推行双向承诺制,各乡镇、村党组织全部在职党员均进行

双向承诺。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有效开展,三个乡镇都建立了一定规模、带动作用明显的示范基地。各乡镇、村基本建立了为民全程服务代理中心、站(点)。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完善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各乡镇、村基本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对流出的党员均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建立了在职党员干部与外出流动党员结对承诺服务制度。

二、目前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几年来,虽然全区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分析形势,当前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分基层干部的现有素质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加快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领导和服务的作用,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经济相对贫困地区的干部在这方面的素质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从思想素质看,一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思想观念与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从政治素质看,在部分基层干部中存在着淡化政治的不良倾向;从能力素质看,少数同志工作水平和能力与所承担的繁重任务不相适应;从作风素质看,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适应。

(二)农村经济薄弱村转化的艰巨性与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愿望的迫切性之间的矛盾。既要有人办事,还要有钱办事。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在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中,才能真正确立它的核心领导地位,党组织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但目前,在我区还存在着很多经济薄弱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三)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造性与党建工作的传统方式发生碰撞。目前部分农村党组织对变化了的形势仍然认识不够,研究不够,改进不够,有的习惯于单打一,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仍很突出;有的党员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化,适应不了党员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有的在评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共性、轻个性,既影响了对党建工作的正确估价,也容易产生错误的工作导向。

(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与新形势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更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在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既需要市场经济知识,又需要实用技术的武装;既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文化水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少数富裕起来的农民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虚,有的甚至热衷于宗教迷信活动,这些都给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但近年来,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却出现了相对弱化的趋势,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得不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党员干部在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中也有层层打折扣,结果是群众有一半听不懂、听懂的有一半不会做、会做的有一半没效果。

从实践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不足:一是农村改革发展势头迅猛,在干部和思想的准备上显得不足;二是对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挑战认识不足,相应的措施没有跟上,也不配套;三是少数基层干部两手抓的素质具备不足,农村党建工作摆不上位置,削弱了党的领导,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一手硬、一手软,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近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从几年来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我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准确把握农村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

第一,在农村建设发展的全局中,必须首先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核心建设好。从大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哪里的基层党组织战斗有力,那里的工作就扎实有效,经济建设就能迅速发展。反之,一些地方之所以长期发展不起来,经济落后,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缺乏一个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的带头人,缺少一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强,一强百强;党员干部作用好,一好百好;集体经济富,一富百富。因此,农村工作千条万条,首先一条就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核心建设好、巩固好,这是搞好农村工作、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首要前提。

第二,在农村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必须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位置不能代替,但是,这种服从不是被动的适应,也不是被动的服务,不能理解为党的建设只是被动地围绕经济工作来搞。农村党建工作如果停留在被动适应上,那么党建工作搞不好,经济工作也搞不好。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一是政治上的把关定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领导干部不了解三农是不称职的表现,不重视三农是政治上不清醒的表现。农村党建工作首先必须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农村经济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思想上的宣传激励。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结合实际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把各级党委确定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工作举措,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组织上的保障。建设一个政治稳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为经济发展选好配强能打硬仗的干部人才队伍。四是创造优良的政治、社会环境。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好的党风带一个好的政风、民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稳定向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三,在农村党建工作的成效上,必须把握好党建工作的导向。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这个指导思想是明确的。但是,从最终的意义上说,党建工作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真正达到。基于这样的认识,衡量党建工作的效果,要坚持做到三看:一要看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是否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有没有树立起强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二要看党建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没有取得成效,人民生活有没有改善提高;三要看各级党组织有没有把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在实践中坚持这样的检验标准,就把握了正确导向,党建工作就有了自己的基石,就有成效。

(二)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根本,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牢构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提高和巩固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党支部就可以为群众办许多实事,就会说话有人听,各项工作就会出现生机,带领群众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就大有希望。

一是把握方向,确定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不论是一个区、一个乡镇,还是一个村,只要从群众想办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足的事情改起,从确定好的发展思路抓起,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子,就能做到顺民心、聚民心,达到富而思进的目的。那么,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便会迎刃而解。

二是突出重点,树立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发展典型。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些先发展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能人经济能有效地带动一个地方快速发展。其基本做法就是区、乡、村层层树立典型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区有乡镇为典型,乡镇有村为典型,村有能人特别是党员能人为典型,这些典型既是经济发展的典型,又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典型,这些典型不但得到了从上到下各级组织的表彰,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任何说教。因此,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典型引路的作用,不但要宣传推广已有的典型,还要树立新的典型。

(三)以一把手为核心,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

在农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通过基层党支部一班人向全体党员和群众进行灌输,带领大家付诸行动。其中支部书记的作用最大,书记是农村党支部的核心,是发挥支部战斗力的关键,是带领群众实现共同致富的带头人。从上半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就可以看出,什么地方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什么地方群众信任度就高,选举工作就顺利;反之,换届选举工作就难以顺利进行。因此,要把人选准、把班子配强,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还要着眼于村级班子的长远建设,做好在青年农民中培养后备干部和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通过增强班子领导抓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四)以加强激励保障为重点,充分激发农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是建立村干部报酬稳步增长的保障机制。按照精减、效能的原则,由区民政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村工作人员编制数进行核定。在核定的编制数内,对在编村干部报酬实行补贴制度,对村干部报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采取适当方式分级进行补贴,彻底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村(社区)干部纳入公选范围。每年安排一定乡镇公务员指标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干部编制指标,定向招录村优秀干部。其中录用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可作为所在乡镇副科级干部人选。同时,全面实施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定期推荐选拔优秀年轻的村干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三是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继续开展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评比表彰活动,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创建,探索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活动。通过评比,使各村党支部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建立帮扶机制。根据各乡镇、街道推荐,定期选定若干经济条件困难、工作基础薄弱的村与区机关协调帮扶能力较强的职能部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按照优势互补、经验互学、发展共促、和谐共建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工作。鼓励机关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为帮扶的村切实解决一些突出矛盾或重点难题,并将结对帮扶成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一个地方的工作搞得好与差,关键在班子。因此建设一个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工作得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领导群体十分重要。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配备上,应认真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使政治优秀、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有效地改善班子结构,增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同时,针对现在一些农村基层班子存在着年龄、思想老化、能力弱化的问题,应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

第十一篇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1900字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____,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和领导者。近几年来,大地乡党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机制载体创新抓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管理经济转型、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从中也反应出基层组织在

不同程度上存在了的问题:

一、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

(一)、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培训机制缺乏。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培训长效机制能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是基层工作新的尝试与探索,这对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执政能力,巩同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基层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当前村级基层组织队伍缺乏干部的执政、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二)、基层组织干部后备队伍机制难以稳定。我乡外出人口流动量大,村级干部队伍中有大部分外出经商、务工,村级工作的效率难以保障,大部分青年农民常年在民营企业打工,流动性较大,无暇顾及政治进步,在发展党员上还不够主动、积极。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加上组织本身对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了农民入党人数减少,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很难做到“选优配强”的后备工作。有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三)、基层组织建设的凝聚力不够。组织凝聚力直接影响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凝聚力不够会导致党的政策在向农村推进过程中缺乏吸纳力和渗透力,使政策效应大打折扣。一些农村基层干部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部分干部缺乏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能力。村“两委”关系理得不顺、工作相互拆台、相互指责,闹不团结的现象,以致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四)农村基层党员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尽管农村党组织在培养和发展党员时,比较注重各阶层党员结构和年轻化、知识化,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发展对象仍然集中在乡镇机关、学校及村干部当中,即便发展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能留在农村务农和工作的很少。农村基层党员年龄偏高、素质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一切向“钱”看,在金钱至上观念的支配下,无意向组织靠拢;农村基层干部对青年农民的吸引力减弱。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

二、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困难的对策和措施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成就中的不足,如果不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将影响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一)把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放在农村党建工作的第一位。

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村级党组织书记不仅是组织内党员干部的带头人,还是全体村民的带头人和引路人。因此,培养、选拔好组织的带头人是解决当前组织建设难题的关键。摸清调查、培养后备“村官”。普遍采用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多中选好,好中选优。

(二)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扩大组织工作面。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党员从业多样、流动性强,原有的村党组织受到地域的局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可以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打破按区域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的传统模式,在面广量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里建立党的组织,特别是对致富愿望强烈、致富技能较高的青壮年农民的吸引力更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难、年龄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难题。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体制,实行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接受培训教育常态化。

农村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与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陈旧的思想观念分不开的。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村党组织书记往往处于“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制度,依托党校等教育平台,对村党组织书记等村级干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培训。建立一套及时、科学的农村基层难点、热点问题反馈机制,将反馈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作为村干部培训内容,不断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二篇 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3100字

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____,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加强了,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搞好了,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没有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没有广大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没有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这种生机勃勃的局面。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调研组深入我市所辖农村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多次组织召开了有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走访农户,基本上掌握了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全市有47个乡镇党委(其中建制镇24个、建制乡23个)、3个经济区党工委(高湾、李石、大南),614个行政村,613个村党支部(其中党委建制的3个,党总支38个,党支部572个),共有农民党员26513名。

二、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做法:

几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三级联创”活动成果丰硕(“三级:县区、乡镇、村”)。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区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30小项,“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乡镇党委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24小项,“五个好”村党组织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19个小项,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步入规范化建设轨道。

2.软弱涣散支部整顿成效明显。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强化以党组织____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软弱涣散支部整顿。每年初按照倒排5%的比例,对后进党支部进行分类排队,采取领导包村、部门帮村、下派干部、交流任职等形式,帮助村里找症结,建班子,抓管理,找路子,进行集中整顿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三向培养”工程建设影响巨大。从__年开始,我市在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向培养工程”。在具体操作中,以平均每村5人的比例在全市确定了3000名的培养常数,按照“保持常数、动态管理、阶梯培养”的原则,进行跟踪培养。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已经有675名致富能手经过培养成为党员,有576人由普通党员成长为致富能手,有405人进入村“两委班子”,51人成为村党支部书记,49人成为村主任,有40名培养对象总资产达到50万元以上,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对此,人民网和《共产党员》杂志分别以大篇幅报道了我市“三向培养”工程的经验做法,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北三家经验”得到广泛推广。我市从__年开始,推广清原县北三家乡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根据农民党员的从业形式、个人专长、身体状况、思想素质等条件,按照支部设岗、党员认岗、党员大会定岗的程序,为有能力的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了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目前全市有614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这一活动,共设立4大类16小类共6248个岗位,农村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得以发挥。

5.党员培训工作扎实深入,党员素质得以提升。市、县有关部门采取“照单点菜、自主择训”的办法对农村干部进行各类实用知识技术培训,让农村干部在第一时间掌握实用信息和资料。同时积极鼓励村干部通过自考、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两年来,市、县有关部门共开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120次,培训13000余人次。

6.考核评价机制得到完善。各县区对村干部普遍实行了“任职承诺制”和年度目标考核制,将任期和年度目标向群众公开承诺,按照承诺内容,年终进行考核,排出名次,兑现奖惩,对连续3年排名末位的村书记进行组织调整。

7.一批典型英模迅速成长。自__年以来,我市先后树立了大孤家镇小甘河村书记赵景顺、大苏河乡平岭后村书记张金柱、红透山镇红透村书记隋长海等一批全市叫得响、群众评价高的先进典型,辐射和带动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向高标准迈进。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令人欣喜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着力进行解决。

1.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乡村干部普遍反映,在农村取消各项税费和林权改革后,村里的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减少,缺乏必要的纽带,党组织的影响力明显减弱,在缺少资金支撑的情况下,各种公益性活动很难组织,甚至个别村党支部的号召力还不如宗教组织的影响力。

2.个别村干部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从__年以来,我市各级纪检部门立案查处的涉及村干部截留私分扶贫款、乱砍滥伐、倒卖林木、非法买卖或者侵占土地的案件达262件,查处各类违法人员281人。

3.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全市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为7090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55岁以上的党员为12877人,占党员总数的35%。个别村60岁以上的党员超过党员总数的60%。

4.个别村中“两委”不团结现象依然存在。调研中发现,个别村村书记和村主任坐不到一个板凳上。目前,全市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数达258个,占全市村数的42%。

5.村干部工资水平过低。我市村干部工资是__年税费改革时定的,现已五年没有调整。随着农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提高,村干部工资过低的现象日趋明显。

6.村级债务过高现象不容忽视。我市实施土地、林权和税费改革后,土地已全部承包到户,林权已全部下放到人,农民各项税费已全部免除,村集体已无收入来源。60%的村负在外债,有的数额较大。

7.干部选举工作存在问题,急需改进。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主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各种利益的作用下,有人借用家庭势力上岗,有的地方“贿选”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发生恶霸分子、劳教人员当村干部的现象。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农村建设。通过此次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我们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是各级领导必须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把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建设抓好。

二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党执政的基础工作来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事关新农村建设事业、事关基层组织执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集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衡量村级组织建设的一把标尺。

三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村“两委”换届选举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在农村“两委”换届中,充分发挥党组织____作用至关重要。

四是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在群众中树立起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五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和加强党员管理和发展的新途径。

六是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推进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发展经济、民主办事。

七是以理顺“两委”关系为重点,建立团结共事、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和社会环境。

八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要明确,就是落实方针政策,服务广大群众,与广大群众共同富裕、安居乐业。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要建设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导班子和党的组织。在农村党的基层建设中,乡镇是龙头,村级是基础。各级基层组织的书记应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责任来,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

《2024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基层建设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