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2024年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1-30 热度:98

2024年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2024年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部分 在调研报告的开篇,简要介绍调研的背景和目的,例如: - 提及2024年这个时间点的重要性,可能涉及组织的战略规划或行业的发展趋势。 - 突出队伍建设对于组织成功的关键性,强调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 明确本次调研的主要关注点,如团队建设的目标、策略、挑战和机会。

二、方法与数据来源 描述调研的方法和数据收集过程,例如: - 说明采用的调研方式,如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等。 - 提及参与调研的人员范围,如全体员工、管理层、特定部门等。 - 描述数据收集的时间、地点和样本数量。 - 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现状分析 详细阐述当前队伍的构成、能力、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例如: - 分析团队的年龄结构、专业技能分布、经验水平等。 - 评估团队合作与沟通的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 探讨团队文化的特点,以及如何影响团队绩效。

四、挑战与机遇 列出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可能的机会,例如: - 针对行业变化、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 讨论人才流失、招聘难等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探讨多元化、远程工作等新趋势对队伍建设的影响。

五、策略建议 提出针对性的队伍建设策略,例如: - 建议改进招聘流程,以吸引和保留合适的人才。 - 提倡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团队成员的技能和素质。 - 推动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团队协作。

六、实施与评估 讨论策略的实施步骤和评估机制,例如: - 设定明确的实施时间表和责任人。 - 提出衡量团队建设效果的关键指标。 - 讨论持续监控和调整策略的必要性。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2024年,随着组织的快速发展,队伍建设成为我们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当前团队的状况,识别存在的挑战,以及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打造一支高效、适应性强的团队。

结尾:

总结而言,队伍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变化,优化策略。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期待在未来的一年中,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我们的团队能够实现质的飞跃,为组织的成功贡献力量。我们相信,只有强大的团队,才能引领我们迎接未来的挑战,共创辉煌。

第一篇 2024年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6950字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近日,我们对__县__镇农村基层两委班子建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既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基本情况及主要经验

__镇共有__个村,__个自然村,总人口_万,__个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____年支、村两委换届之前,共有两委干部___人,其中交叉任职__人,支书主任一人兼的__人。____年,农村经济总收入_____万元,财税收入___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____元。

近年来,__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__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总要求,坚持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项制度”为突破,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取得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抓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能力

镇党委结合新的形势要求和全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每年年初都及时对全镇党建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同时党委与各基层支部签定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按分工包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了党政领导党建联系点,增强了镇村主要领导抓党建的职责意识,形成了“党委书记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领导分头抓”的党建工作领导新格局。结合市委出台的《关于巩固农村学教成果,规范和落实五项制度的意见》,以落实“两推一选”为重点,在换届选举中推行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制,在整章建制中重点落实“两议”、“两审”制度,在教育管理上严格实行“两集中”。尤其是该镇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加强和规范农村民主理财工作的意见》,突出深化了“两议”和“两审”制度,严格规范了农村两委干部的行为规范,推进了农村政治民主进程,有力地夯实了农村基层党建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坚持“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原则,按照“农村党建抓深化,机关党建创一流,企业党建抓规范”的工作思路,分别培树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镇党建工作,从而使绝大多数党组织建设较好的实现了“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作风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目标。

二、抓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党员整体素质

一是坚持抓好一年一度的党员培训,集中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员参训率每年均保持在90%以上。二是坚持组织生活和党课教育,抓好经常性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支部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党日活动”,每月上一次党课,保证“三会一课”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抓好典型教育。他们先后总结了__村、__村、__村党支部及___、___、___和___等先进集体和个人模范实践“三个代表”的事迹在全镇推广和宣传,既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树立了学习榜样,促进党建工作的落实,又使群众从中看到了党的光辉形象,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四是抓好直观教育。采取请先进单位、个人介绍经验,组织参观学习,进行正反典型分析,观看录像和电影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把党员教育搞活。同时镇党委将党员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学法律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党员整体素质

三、抓作风建设,进一步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以三比三看活动为依托,狠抓镇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镇党委出台并认真实施三比三看活动细则,对镇机关干部实行岗位重组、双向选择,把作风过硬、综合素质较高、会做工作能打硬仗的人员调配到工作一线。认真执行机关干部四条禁令、查岗考勤制度、重点工作跟踪检查制度等,有效制止了机关干部走读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做好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民主理财工作的安排意见》,这些文件的出台和贯彻落实,特别是两议(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员代表议事会)和两审(村民理财小组审核,镇农经管理站审核)制度的严格执行,进一步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行为的产生,也使镇干部在农村的一些不规范的财务活动受到有效的遏止,群众满意,干部放心。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__镇切实加强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使农村干部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农村干部队伍的现状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

一、干部职数较多。____年支部、村委换届之前,全镇共有两委干部___人,按全镇_万口人计算,平均大约___人一名干部,有的村不到___人一名干部,如一个全村___口人的中等村,就有两委干部__名,其中支部_名,村委_名。有的小村甚至于不到__人一名干部,某村仅有___口人,就有支书主任会计等_名两委干部,平均__口人一名干部。干部职数多导致人浮于事,互相扯皮,效率低下,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也降低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二、工资待遇偏低。____年,农村主干工资最高的__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会计每人____元;最低的村___村,三大主干只有____元。按____年水平,全镇农村主干平均工资不超过____元。就是这少得可怜的工资仍有相当多的村还因为人口基数低、财政转移支付有限,集体经济薄弱入不敷出以及近两年建设“村村通”大量欠债等种种原因拿不到手,全镇___名两委干部有相当一部分欠发工资,过低的经济待遇,致使大多数村的村干部缺乏工作热情,更谈不上创新精神。

三、支部班子老化。据调查统计,____年支部换届前,全镇__名农村支部书记中,36—40岁的_名,占总数的_%;41—45岁的__名,占总数的__%;46—50岁的__名,占总数的__%;51—56岁的__名,占总数的__%;56岁及以上的_名,占总数的__%。其中最大的__岁,最小的__岁,平均年龄__岁。如__村支部班子成员年龄分别为__岁、__岁和__岁,平均年龄__岁。这样年龄结构的干部队伍明显不适合当前农村工作。

四、文化层次偏低。两委换届前的__名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中,最高学历为中专毕业,仅有_人,占总数的_%;高中毕业的__人,占总数的__%;初中毕业的__人,占总数的__%;小学文化程度的_人,占总数的_%。

主观方面的表现为:

一、工作热情不高。一方面,随着干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换,农村干部不再是“为民做事”的主人,而是“由民作主”的仆人,身上的权力和“光环”已逐渐退去,村干部的心理不再有优越感;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之后,相当部分的农村干部对于当前农村工作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再加之村级经济薄弱与必要的公益事业支出的矛盾比较突出,难以做到让群众满意,内心感到苦闷。

二、创新能力不强。相当多的农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对自身的职能定位,还停留在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常规性工作和突击性任务,习惯于延续了几十年的老一套工作方法,尚未将精力转移到潜心研究本村经济的增长点上来,缺乏对壮大村级经济的战略性、前瞻性思考。

三、工作协调不够。部分村主干工作作风简单,缺乏民主气氛,综合素质偏低,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两大主干之间互相争权夺利,相互猜疑,导致支、村两委工作“两张皮”,内耗严重,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发展经济。

四、工作作风漂浮。少数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或无所事事、吃喝玩乐;或利用村干部的身份为自己谋取私利,不了解群众需求,不关心群众疾苦,疏远了干群关系。

五、后备力量薄弱。农村基层组织培养贮备、选拔使用后备干部工作与市、县组织部门要求的标准相比明显滞后。多数农村青年出了校门就进厂门,纷纷外出打工自谋职业;退伍军人、农民经济人对当村干部兴趣不大;部分农村主干抱着各种私心杂念,本身就不愿意在农村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从而使农村后备干部后续乏人的现象进一步加剧。

总之,当前在农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还是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都应该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村级班子的建设。

强化村级班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减少干部职数。严格按照市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推行“五项制度”力度,对支书主任一人兼的做法应给予充分肯定并大力推广,减少工作磨擦,杜绝干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从目前全镇实行支书主任一人兼的村的情况看,各项工作都比较协调,村上局面比较稳定,干群关系比较融洽。同时,在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方面还要加大力度,扩大范围,以进一步减少干部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经济发展。

二、稳步推进撤村并组。立足本地实际,逐步加大撤村并组工作力度。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在农村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和取消“三提五统”之后,农村干部工作职能发生转变,日常性工作大量减少,这就为大力开展撤村并组带来了可能。目前我镇__个村有__个村总人口不足___人,撤村并组空间较大。通过撤村并组,加大行政村人口基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开阔主干选拔视野。一是内选,从本村村民中选拔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愿望和能力的优秀分子担任村干部。要重点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私营企业主、种养大户、农村经济人、外出务工经商回乡人员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村干部。二是下派,从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骨干,特别是中层后备干部中,选拔优秀人员到村挂职锻炼,条件成熟的可直接担任村主要领导。凡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下派人员应明确其性质不变,并根据实绩给予适当奖励,提拔任用。三是招聘,积极而又稳妥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干部,提倡和鼓励通过公开考试和考核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担任村干部。四是培养,真正把农村中的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农村后备干部,对其优秀者通过正常程序适时配到班子中,增强农村两委班子的生机与活力。

四、突出抓好干部培训。村干部当前工作的不适应主要是能力的不适应,能力的不适应主要是思想的不适应,思想的不适应主要是学习的不到位。为此,借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抓紧建立和完善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教育培训机制,应成为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要强化培训的覆盖面及其针对性。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工作,不仅要加强对主干的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对两委其他干部的培训;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坚持不懈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经济的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二是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加强实践锻炼,以点对点的形式,选择经济发展较快的先进地区建立村级农村干部培训基地,通过选派村干部上课受训、跟班学习,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走出__看__,认清位次,找准差距,激发他们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工作动力。

五、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村干部考核指标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要重点向新上项目,村级经济总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村级可用财力以及村干部“双带”等方面倾斜,并对几大国策实行一票否决;考核办法要体现绩效挂钩,对作出重大贡献者,要给予重奖,要体现优胜劣汰,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退位。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要及时总结,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村干部要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对不称职或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调整;对违法乱纪的要严肃查处。在村干部中树立正确的导向,激发村干部的事业心和工作积极性。

六、合理提高报酬待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兴趣不浓,后备干部的源头不足,主要原因是村干部的工资低、待遇差。该镇除少数几个大村和有经济实力的小村外,大部分村的村干部工资少且没有保障。而随着干部职数的减少和撤村并组的推行,为提高农村干部工资待遇提供了条件和保证。要切实关注关心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让班子内的同志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激发潜在的工作热情,让班子外的优秀人才想向村干部队伍靠拢,有效解决村后备干部源头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逐步提高工资待遇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干部由兼职型逐步向职业化转变。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__小学为例:

一、基本情况

__小学下辖__村、__村、__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XX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XX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XX]72号(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我乡农村小学何家坊小学、__小学、教学点师生比分别是1∶11.94、1∶7.36、1∶4.9、1∶7.85,师生比远高1∶19。班师比分别是1∶1.59、1∶1.66、1∶1.72、1∶1.79、1∶1.84、1∶1.91、1∶1.98、1∶2.04、1∶1.86、1∶1.86。班师比分别1:2:43、1:157、1:1.67虽然中央编办发[XX]72号等文件没有对农村小学的班师比作出明确规定,但班师比明显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实际却属缺编。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年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

(三)要加大培训和支教的执行力度。

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应尽可能安排在节假日进行,以便解决工学矛盾。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老师培训,针对农村小学存在学科薄弱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一专多能型教师,满足农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向农村倾斜,使其成为新一轮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四是加强远程培训管理测。网络学习平台应开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程序,既解决培训硬件条件不足问题,又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施训单位、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任职单位之间的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对参训教师采取多方参与的全程综合测评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目前,根据___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三、对策及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责任、增强吸引力、健全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一)明确责任主体,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落实责任

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和示范带动入手,以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和具体典型的说服力,使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为指导,认识到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从而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作的开展。抓落实,就要明确责任。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明确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这一责任自然包括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党委要按照村干部一职一备的要求和年轻干部“四化”标准,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是完善档案,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二是实行定期考察、动态管理,既要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村党组织要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具体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每年结合民主评议工作推出三名以上后备干部,指定专人培养,分配具体任务,严格管理考核,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和数量,促进村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环境,在壮大村级收入的基础上增强吸引力

有稳定而雄厚的经济收入作基础,才有可能把村级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以生机蓬勃的事业吸引优秀青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让青年人在壮大村级经济中唱主角,抓好引导、帮扶和激励,把越来越多的既有办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质的青年人吸引过来、汇聚起来。一是启动“创业工程”,把村级经济搞活。我市在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把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主要标准。乡镇党委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我市相公庄镇桑园村大胆启动村办企业改制,将8家集体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企业,建起了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形成了以金属颜料有限公司等4家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为依托的大发展格局。村里的多数优秀青年在集体及私营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既经受了锻炼,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如年轻的村委委员翟建龙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全村工业总产值XX年达到3亿元,XX年可实现3.5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首强村。二是启动“帮扶工程”,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在这一方面,我市探索实行了农村党建特派员制度,并已取得初步成效。1277名党建特派员构筑起三级帮扶工作网络,25名市级领导干部下到22个乡镇驻村蹲点,310名市直部门下派干部派驻到109个后进村,942名乡镇党建特派员包驻全市908个行政村,强班子,抓发展,促稳定,形成了帮扶基层的强大合力。在帮扶主体上,采取市直部门帮、乡镇政府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在帮扶手段上,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一年来,三级党建工作队共帮扶贫困户327户,帮扶资金、物资计110万元,帮助修路、打井、改造电网的投资达到530万元,新建和扩建奶牛小区6个,引办项目5个,总投资10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科技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更新的活力,从而加快了农村发展速度。三是保障财力支持,建立激励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给予村干部相应的经济待遇,以有效的形式保障其工资略高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并健全村干部退养安置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今年,章丘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村党组织书记从职责条件、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退养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市财政承担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津贴,做到按月发放,持卡领取。并实行工资待遇最低保障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每人每月260元,村级收入不能予以保障的由乡镇(街道)财政予以支持。对于连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XX年以上或年满55岁的,按照一定程序办理退养手续,享受退休工资或养老保险待遇。这一举措,激发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市委下发了《关于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实行定额补助的通知》,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80元,确保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从根本上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青年党员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创新工作措施,在规范村级管理的基础上健全机制

规范选拔程序。一是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落实“推”的办法。我们提出了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三是实行“考”的制度。通过考试确定人选,并通过日常跟踪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完善推选、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选拔程序。多种方式培养。一是以乡镇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二是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四是建立培训基地,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后备干部的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增加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增强创业本领。今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从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情出发,建立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章丘市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以6处示范基地作为现场教学示范点,从山东农业大学和知名企业聘请了6名科研人员,从市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聘请了16名科技人员定期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现在的规模每期可培训200人。从前期培训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组织开展培训时,真正做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受到了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的欢迎。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后备干部建档立卡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杜绝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健全了后备基本情况、实绩档案等基础资料,更注重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致富及帮带情况、外出管理等内容,把监督、管理贯穿于选人、育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文祖镇以“注重公认、规范管理”的原则为指导,每年结合民主评议村干部,发动群众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村支部严格考察、研究后确定人选,并报镇党委备案,每半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鉴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时调整补充人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了后备干部队伍鲜活的生机。做好备用结合。要坚持递进培养的原则,建立备用结合制度。通过实践加强锻炼,使其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全面增长才干,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然后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长,通过推荐和选举逐步走上两委干部岗位,形成村级干部合理的梯次结构。刁镇实行了村支书储备制度,制定选拔标准,履行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通过、党委考察确定三项程序,落实了跟踪联系、参政议政、定期培训三项制度,今年换届后,“能人”书记已占到70%以上,增强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全市各乡镇党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实行“双培”机制,即把农民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把党员和后备干部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5月中旬,根据市政协主席会议统一部署,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先后深入延长、黄陵、安塞、宝塔四个县区以及市城管局及其下属单位,专题调研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情况。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调研,委员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狠抓城市管理队伍建设,以内提素质,外树形象为载体,在具体落实中,牢固树立并认真贯彻“以人为本、亲民管理、文明执法、有情操作”的工作理念,按照“倡导人性化管理,推行亲民型执法,坚持规范化监察,构建服务型城管”的工作思路,实行“调查核实要细心、说服教育要诚心、对方不服要耐心、纠正违章要公心”的“四心”工作方式,规范管理标准,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行业形象明显改善。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志的城市服务功能及管理工作得到了提升和拓展,城市队伍建设中涌现出了不少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近期以来,我市举全市之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旅游环境大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则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市及各县区始终把城市建设管理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如:近年来,志丹县抓早动快,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城市整洁靓丽,综合功能大大提升。安塞县坚持“城市带动”战略,先后实施了县城供水水源和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供水能力达到5000立方米/天,有效缓解了供水紧张和供水水质问题。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使污水和垃圾处理率达85%以上。特别是XX年以来,先后投资3亿元,实施了中心街拆迁安置、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场改扩建、一道街、二道街共十几座商住楼等一系列老城区改造工程,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延长县投资1200万元改造大型综合市场一个,市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一层为营业面积XX平方米的农贸综合市场,二层为营业面积1800平方米的超市,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投资新建了一批城市管理中所必须的环卫设施,购置了一批环卫用车设备,使市政环卫设施日趋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黄陵县在打造“人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山水之中的生态旅游城市”过程中,建立了城市建设和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紧扣“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县城”的名片,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着力改造市容环境,提升了城市综合品位。

(二)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目前,全市除甘泉县、宝塔区外,其余11个县都成立了专门的城管机构。延安市城管局共有城管执法人员200余人,安塞县城管局共有在编职工58人,临时聘用特殊岗位61人,环卫工人201人,公益性岗位105人。延长县城管局共有编制66人,环卫工人180多人。黄陵县城管局现有干部职工300余人,其中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有干部职工30人,包括清洁工在内的各类雇佣人员达140余人。

全市城管系统通过抓学习,提高队伍素质;抓规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抓作风,塑造执法队伍形象;抓规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使城管队伍素质提高了,执法规范了,形象改善了。

(三)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率有所提高

通过全市城管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率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安塞县、延长县居民对城管的满意度大大提高。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居民发放《城管执法调研问卷》,就城管的行业形象、执法文明程度、管理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延长县调查对象93%以上的认为城管行业形象好、80%以上的认为城管执法文明、87%以上的认为管理效果好。安塞县与延长县问卷调查情况基本一致。但延安市城区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率不高,7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城管行业形象差、60%以上的认为城管执法野蛮、85%以上的认为管理效果不大。

二、目前城市管理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委员们共同认为,全市各级城管机关在抓班子、带队伍、练业务、强素质等方面采取了得力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随着城镇规模的急剧扩大,进城农民数量的日趋增加,城镇市民的数量在成倍增加,城管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不能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机构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统一

城市管理量大面宽,有无证经营的取缔问题、有环境卫生的违规问题、有车辆的乱停乱放问题等等,执法机构众多,交叉执法、重复处罚的现象比较普遍。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机构有城市管理、工商行政、公安交警、环境卫生管理等系统,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权限,但没有形成合力,责权利难以统一。目前,甘泉县、宝塔区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

(二)城管队伍有待扩大,城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从调研情况看,各县普遍存在城管队伍人数少力量薄弱的问题,加之临时聘用人员占了很大的部分,人员素质偏低,执法水平不高,影响城市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城管工作人员待遇有待提高,设备需要更新

目前,城市管理队伍中临时聘用人员的待遇特别低,连维持他们的个人生活都比较困难,更难以养家糊口维持家庭生活。过低的待遇无法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还容易出现执法过程中违纪现象。

国家推行依法行政,市民的素质在提高,法治意识在增强,迫切要求城市管理要做到依法行政,城管处罚更要做到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程序合法。目前,城管执法过程中取证、固定证据、保留证据所必须的设备严重不足,影响城管执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城管执法环境差,安全保障差

一是延安市城区是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及商业资源等都集中城区较小的范围内,在街道狭窄、人口密集、商业网点多的老城区,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社会闲散人员和流动商贩活动频繁,这加大了城管执法难度。

二是延安市区在进行老城区改造时,先后将一批大中型农贸市场改建为商场、超市,而在新城区建设时却没有规划建设配套的市场,致使农贸市场数量逐年减少。延长、黄陵、安塞等县都有政府投资或参与投资建设的农贸市场,摊位费都比较低(延长县农贸市场的摊位费达到每月每平方米12元)。但延安市城区现有的农贸市场,大都是由企业、村集体或者个人投资修建的,摊位费高,不少摊位费达到每月每平方米400元左右,导致市民买菜难、买菜贵,农民卖菜难等问题。目前,与日俱增的城市人口数量和逐年减少的农贸市场数量,形成了一对较为突出的矛盾,市民买菜难、买菜贵,进城菜农无市可入、无市可疏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增加了城管执法的难度。

三是城管执法人员人数有限,面对人数较多的流动商贩及围观的社会公众,一旦发生冲突,城管执法人员的安全保障就成了问题。

三、城市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城管力量

城市管理牵扯到公安、工商行政、城管监察、城市环卫及规划商业系统等,如果单一靠城管一家来管理城市,城管部门有责无权,根本无法协调公安、工商等部门,难以实现管理目标。延长县的做法是成立“县城市管理指挥协调机构”,主任由政府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市管理部门,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对城市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决策、统一协调。为此,建议市县政府借鉴延长县的经验,进行必要的完善,加强对城市管理的组织领导,整合城市管理的各系统力量。

(二)增加城管相关部门的编制,提高城管人员素质

目前,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都聘用了很多临时雇用人员,待遇没有保障,执法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和城管相关的部门缺人,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为此,建议市政府协调编办、劳动人事等部门增加城管相关部门的编制,招聘大学生进入和城管相关的部门,减少甚至不用临时雇用人员,以壮大城管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使城管人员收入有保障,执法工作有信心和激情。

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城管人员的素质。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确保依法行政;二要进行业务培训,树立依法行政观念,规范执法程序,确保执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三要进行一定的军事化训练,增强执法人员的体能、强化执法人员的纪律意识。总之,城管人员的培训要做到学习常态化、培训常规化、训练军事化。

城管教育培训在外延上还应扩大到城市居民层面。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教育、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广大城市居民深刻认识乘坐“黑出租车”、“黑三轮车”等非法营运的车辆,是很危险的、不安全的;在非法经营的地摊上、三轮车上购买东西,商品质量无保证,合法权益容易遭受伤害,使广大城市居民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不在非法经营的地摊上、三轮车上购买东西。通过对城市居民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改善城管执法环境。

(三)探索城管新方法,减少城管冲突,提升城管形象

1、探索城市管理组织协调的新方法。与城市管理相关的部门有工商、公安(交警)、城管监察等部门,如果各自为政,每家都人员不足,无法把城市管理好。应积极探索创新城市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既可解决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又能提高管理效率。比如车辆的乱停乱放问题,让交警、城管监察、环卫工人等共同参与到监督管理中来,情况就会大大改变。凡是划定停车的地方,都安排监督管理员,做到停车就收费、违停就及时纠正。

2、探索城市管理设备利用的新方法。在城市治安交通管理中,“电子眼”对闯红灯、超速以及其它违法行车行为的治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城区的各种监控设备特别多,城市管理可以借鉴车辆行驶管理,充分利用电子监控设备,做好城管的调查取证。对一些盲区、盲点进行必要的补充监管,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城管监控系统,以提高城市监管的效率。

3、探索城市管理方式的革新,实现政府、社会、市场的良性互动。城市管理要通过部门联动、社会管理、服务外包等方式,实行综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比如环境卫生管理,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运作,将环境卫生的清扫、垃圾的外运等业务,外包给环境卫生方面的企业(公司),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外包费用按协议支付。

(四)加强城管相关宣传教育,建设包容性城市

对于城市来讲,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是无法改变的,这是中国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有不少城市外来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原居民的数量,外来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质量。对于延安城区来讲,目前,真正的老延安人占不到现有城区居民的十分之一。城市外来人口为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与活力,同时也给城市的用电、用水、道路、卫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为此,引导教育外来人员学会适应城市生活,改变原来的一些不利于在城市生活的习惯,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宣传、各种活动,让城市各群体间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建设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城市。

第二篇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研报告3450字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___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列为今后一个时期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湖南的科学跨越、富民强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党外人才。

一、正确估价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全省党外人士队伍不断壮大。省市县三级政协党外人士的安排均达到中央规定的比例要求,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比例也逐届提高,全省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总数1.4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1911人,省市县三级政府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全部配齐,省市两级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基本配齐,省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政府党外正职220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关系不断改善,大批优秀党外人才脱颖而出,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多党合作制度重视不够,成为影响和制约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同志思想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班子中不配备党外干部也不影响大局,将安排党外人士作为一种政治摆设来看待,将党外领导干部作为“花瓶”来使用;一些同志政治胸怀不够宽广,认为“优秀人才都在党内,党外没有人才”,“党外干部挤占党内职数”的抱怨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同志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个别地方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中央和省委强调就抓一阵、不强调就放一边。

工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还是以体制内的工作对象为主,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体制内领域,与体制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缺乏规范有效的联系渠道,存在工作视野窄、选拔渠道不畅等问题,以致所选拔的党外代表人士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诸如注册会计师、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港澳中产阶层和专业人士等领域中一大批代表人士未能及时进入我们工作的视线。

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夯实。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人物储备不足,民族、宗教等领域尤为突出。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设水平不高,党外代表人士数量不够充足,分级分类不够精细,离建设统一规范、数据完备、科学管理、操作便捷的数据库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总体情况掌握得不够准确、全面,尤其对宗教、新的社会阶层等领域情况的了解远远落后于其代表人士涌现的速度;对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的认知有待提升,对党外人物工作的特点特别是发展趋势缺乏深入的研究。

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物色发现党外人才缺乏规范性,由于对各领域党外人士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的评价程序和标准,少数地方尚未建立常规性的、规范的党外代表人士物色发现机制,尤其是体制外的党外人士的物色发现随意性强,缺乏必要的载体、手段和方式;教育培养缺乏针对性,相当一部分市县未能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职业特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岗位要求和培养方向进行分级分类培训,重视共性需求,忽视个性需求,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选拔使用缺乏科学性,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安排党外人士时违背了党外人才成长规律,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选任程序,甚至凭领导亲疏好恶和印象深浅选人,选人用人识别不准、考察不深、了解不够,不讲条件、不论标准、不走程序、越级安排、破格提拔等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监督管理缺乏严密性,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监督管理存在不严格、不规范、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

三、科学把握当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新特点

在思想引导一致性与人物价值观念多样性的关系方面。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具有接受新生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他们给统一战线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这个社会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的时代,怎样巩固党与党外人士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坚定不移跟党走,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使得上劲,帮得上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政治资源有限性与政治诉求强烈性的关系方面。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政治诉求日益高涨,希望得到更多更高层次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而目前能提供的岗位十分有限且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因此,怎样对有限的政治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尽可能地满足党外代表人士的合理政治诉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工作手段单一性与人物构成复杂性的关系方面。当前统一战线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成员身份越来越复杂,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有唯物主义者也有唯心主义者,迫切需要有适应各种身份特点的多样化工作手段和方式。而目前我们在教育培养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在选拔任用上缺乏更灵活的机制,在考核评价上缺乏更管用的办法,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在现代公民社会中人物大众性与传统意义上人物权威性的关系方面。由于现代社会提倡的是团队分工协作精神,淡化个人影响,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呈现出普通性大众性的趋势,不像建国初期的老一代旗帜性党外代表人士那样影响大、威望高,能够做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就对我们做好新时期党外人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帮助增强其代表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扩大工作覆盖面,将更多优秀党外人士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来。

在政治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民主政治竞争性的关系方面。我们作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时必须对各方面代表人士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近年来,各党派、各团体在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有效避免无序竞争,实现政治资源的动态均衡,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努力提高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深化认识。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党与党外人士长期合作,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管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国家的政治和政党制度的重要特点和独特优势。一大批党外代表人士的不断涌现、成长和参与,正是确保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断巩固发展的关键。要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党外代表人士团结引领作用。党外代表人士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认同,其代表性是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在坚持____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对于所联系的成员和广大群众有着独特的引领作用。要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集智引才的高度,来认识党外代表人士的示范带动效应。党外代表人士或专业成就突出,或学术造诣很高,或实业实力雄厚,社会贡献和影响力都很大,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又是探索者、开拓者,能够带领群众实践和推动科学发展。

把握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按照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抓住四个主要环节。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管人才与发扬民主相统一,坚持培养为重和以用为本相促进,坚持严格要求和热情关心相兼顾,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四个主要环节是:要把握发现这个前提,打牢培养这个基础,抓住使用这个关键,强化管理这个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协调统一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战部的牵头协调作用,以大统战格局的完善推动大人物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各有关单位的职能作用,形成一个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所在单位、民主党派和有关团体的源头性、基础性作用,形成队伍建设的内生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作用,争取广泛支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党外人才资源,形成协调统一、规范有序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展示党外人士服务科学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扩大党外代表人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全社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深化调查研究。要将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先导工程抓紧抓好,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联合攻关,努力形成高质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政策、创新政策、落实政策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 关于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7700字

为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政法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县委政法委围绕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专门组织召开县公、检、法、司分管负责人座谈会,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对#县政法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座谈和综合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撰写了《关于#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政法部门包括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五个单位。全县现有在职政法干警688人,95%以上干警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县公安局共有在职民警440人,编制473名,党员民警370人;硕士2人,大学本科139人,大专279人,高中(含中专)20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37人,一般干部395人;内设10个科(股)室,8个直属单位,26个派出所。县法院共有干警104人,编制114人,党员干警80人,在读硕士2人,大学本科86人,专科15人,高中(中专)1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23人,一般干警72人;内设13个庭局科室,辖3个派出人民法庭。县检察院共有在职干警61人,编制70人,党员干警47人,大学本科41人,在读硕士2人,专科18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9人,副科级17人,一般干部34人;本院内设法13个处局科室。县司法局共有在职在岗人员57人,离岗退养人员工11人,编制77人,党员56人,大学本科18人,专科27人,高中(中专)12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9人,一般干部46人,内设7个科股室,指导管理14个镇司法所、15个法律服务所和2个律师事务所。县委政法委共有在职人员15人,编制12人,大学本科8人,专科7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5人,副科级5人,一般干部4人,内设四个科室。

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政法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大力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积极为全县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广大政法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增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平安丰县、法治丰县建设,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县公安局连续十一年被市公安局评为警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省公安厅评为优秀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__-__年度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县检察院__年被省授予“__-__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__-__年度均被市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__年被省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县司法局在__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排名第三位,在全县万人评议60个执法机关活动中排名第6位,在__年度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中获二等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抓班子,带队伍。近几年来,全县政法各部门狠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全县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能够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____”武装头脑,着力在理论联系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围绕“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班子目标,班子成员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奉献,面向全体民警喊响“自我看齐”的口号。县检察院班子成员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班子决策水平和驾驶全局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县政法各部门坚持和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县检察院健全党组议事规则、检察长办公会制度,重大问题做到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县司法局党组、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对单位政务、财务定期公开。三是加强班子廉政建设。县政法各部门班子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制定了关于领导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决策和领导行为。县公安局党委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一般双查考核制度》等,按照治警先治长的原则,全面强化班子廉政勤政建设。

2、抓队伍,树形象。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县政法各部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主题教育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教育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县司法局认真抓好局机关干部、基层司法所干警和公证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三支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每周三政治学习、周四业务学习计划,实行月考核、季讲评,定期不定期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抽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二是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近几年来,政法各部门鼓励干警接受更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实现科技强警。现公、检、法、司有6人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__年有5人通过了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95%以上,队伍文化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同时,狠抓岗位练兵,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县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民警素质教育培训规划》,把培养业务尖兵、行业能手列入规划项目,形成制度,落到实处,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争当学习型民警活动,聘请公安院校专家、教授定期为民警上课。县检察院开展了法律文书制作点评和比赛、汇报案件评比、多媒体操作培训等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三是坚持从严治警,健全长效机制。县法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加强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涵盖了人事、组织、教育培训、纪律、监督、目标考核、八小时外管理等各个方面,实行了打卡考核制度,加强了检查督促,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通报,把队伍管理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体系,逐步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

县检察院抓住“管理立规章、管理动真格、管理定责任、管理出效益”四个环节,建立了一套近60项的较科学、适合本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县公安局强化管警措施,以行为规范、工作规范、装备规范等“三大规范”为主要内容,在基层所队推进《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范》、《公安派出所一日制度》,全面落实“首接、首问、首办”责任制,在全局推开公安部30项便民措施、省厅23条贯彻意见及服务经济建设20项承诺。同时政法各部门还完善内外监督机制,进一步推行了警务、检务、审判公开。县公安局全面推行警务公开,在全县26个派出所及窗口单位普遍设立了警务公开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县法院聘请了18名人民陪审员,并不定期地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法庭,县检察院聘请了9名人民监督员,定期通过简报信息的方式向有关部门报送,全方位接受监督,这些措施使政法部门增强了执法工作透明度,以公开促进了公正。

3、发挥职能,维护稳定。政法各部门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最重要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最具吸引力的竞争优势,树立“抓发展是硬指标,抓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促进法治丰县、平安丰县建设,为丰县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今年初,我县被省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县”,9个镇被徐州市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镇”。今年我县还全面启动了“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活动。县公安局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主力军作用,敲响公安职能奋进鼓,唱好平安稳定重头戏,坚持严打不放松,加大构建治安防控力度,全力遏制重大犯罪,__年八类案件破案率达95.2%,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93.3%,刑事案件破案率位居徐州市第一名。县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认真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一批社会影响极大的案件得到查办,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断加强批捕公诉工作,重点打击暴力犯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力度,全面开展刑事案件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监管监督等,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县法院牢固树立审判工作为法院第一要务的理念,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451件,结案1351件,结案率达88%,各项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指标均有较大提高。县司法局巩固完善“大普法”、“大调解”体系,努力提升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水平,各项业务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三、存在问题

1、队伍素质还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执法思想不正。少数干警宗旨意识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公仆意识差,特权思想较重,有的部门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争着办,以罚款代管,使办案单位处于一种创收经济效益的状态,损害了部门良好的形象,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工作作风不佳。存在少数干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搞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执法不公、不廉,违反程序执法,办案办事环节多、工作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三是办案质量不高。部分干警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不思进取,特别是有的办案人员不认真判断案件的事实,不认真研究法律规定,主观臆断,往往出现适用法律错误或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处理结果。据群众反映有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粗暴,不允许当事人辨解,甚至与当事人当庭吵架;有的干警靠打、逼、吓、暴力取证和询问及口供,有的干警在八小时之外对“五条禁令”的贯彻时紧时松,有的干警扣押当事人财产物品不认真登记,个别严重的私自留用。

2、警力人员严重不足。县公安局警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县共有在职民警4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3.76,远远低于全市万分之7.59的平均水平。警力不足,直接影响维护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导致基层民警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县检察院现有在职检察官35人,因人员少,干警长期超负荷工作,特别是业务部门人员短缺,工作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加点。县司法局也存在队伍结构失衡,人员缺编严重的问题,基层司法所人员大部分是从乡镇其他岗位上转进的人员,业务知识十分生疏,专业人才少,人员年龄老化,45岁以上即将离岗退养人员较多,中层骨干人员少,人员青黄不接。县法院由于近几年来案件数量上升,办案任务的增加,审判队伍的力量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队伍的执法理念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亟需加强人员,增加审判力量。

3、经费保障不完全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也呈视智能化、集团化,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也往往呈现出智能化的较量,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显的尤为重要。就我县而言,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普遍不足,政法装备与政法工作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缺口,工作运转困难。县公安局尤其是刑警、治安以至基层派出所作为一线实战单位,侦查破案昼夜工作,服务群众全天侯,通信、水电、车修等经费远远超出其他行政机关,办公经费缺口较大,全局120名事业民警工资仍由公安局自筹发放,一直未列入财政预算。县检察院经费保障不完善,物质装备较差,技侦大楼筹建资金缺口大,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备。由于县财政困难,县司法局也存在基层司法所经费保障不到位,基层普法、办公经费难落实,部分基层司法所人员特岗津贴无保障等问题,目前基层司法所运转较为困难。县政法委由于平安丰县、法治丰县建设任务繁重,办公开支较大,办公装备条件较差,经费保障困难。

4、政法队伍流动机制不畅。政法队伍体制上进口不活,出口不畅,存在进人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硬性规定和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提高,在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司法体制带来一定影响,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存在通过招录考试,招进人员但留不住人才现象,县检察院招录13人,已有3人调离,法院招录8人,已有4人调离,县司法局招录4人,现已全部调离。主要原因是法、检、司招录门槛高,进入者必须是法律本科生,且还需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才能具备法官、检察官条件,另外丰县经济基础差、财政困难、福利待遇难兑现,留不住人才。另外,由于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职数、职级职数有限,人员得到提拔机会少,政法各部门横向交流和流动机制不健全,干部竞争上岗、轮岗、轮训、交流制度未有效落实,影响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队伍活力。

5、内部监督力度不够。县政法各部门都根据各自业务特点,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个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警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得目前我县政法机关内部启动监督程序力度不大,特别是错案责任追究工作不尽人意。表现在政法机关内部拉不开情面,怕得罪人,处罚力度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办理错案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往往只停留在批评、警告或罚款上,缺少严厉措施起不到警示作用,会对队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四、强化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我县政法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在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干警政治素质。要以“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用马列主义、___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占领政法干警的思想阵地,在广大政法干警中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广大干警知荣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不断提高干警严肃公正执法的自觉性。在组织学习教育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干警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从思想上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接受人民监督,努力提高政法队伍的社会公信度,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使全体政法干警都牢固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自觉地坚持为民执法、公正执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从优待警,加强对政法部门的保障力度。县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一是要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从优待警”原则,切实加强对工资资金的管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优先保证政法部门编制内人员基本工资和各项特岗津贴及时发放,让干警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二是要加大对办案经费的保障力度。办案是执法机关一项基本职能,要逐步增加对政法部门办案经费的投入,对大要案经费要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避免出现让办案人员垫支办案经费的现象。三是要大力支持政法部门业务建设。通讯、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是政法部门履行职能必需的物质条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要安排资金逐步改善政法部门的装备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四是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加大对基层所的办公经费的支持,配齐配强必备的交通工具、通讯办公设备,解决部分所无住房办公的问题。同时,多调配一些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干警深入一线,促进工作开展;从多角度关心一线基层所,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保证干警全身心投入工作。

3、从严治警,加大政法队伍内外监督管理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政法队伍的管理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健全纪检、监察、执法督查等内部监督机构,充实监督力量。按照责任到人、相互制约、领导把关的要求,在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和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党的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向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的报告制度。继续聘任一批社会各界政治思想好、素质高的人士任廉政建设监督员,加强对政法干警的监督。大力推行警务、检务、审判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警风评议、院风评议、行风评议制度。深化警务、检务、审判、所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保公平。不断增强政法工作的透明度,使群众对办事程序一目了然。三是要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把纪律作风整顿作为一项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经常开展警示教育,让干警深刻领会“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为上严于律己。要把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教育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干警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对容易出现腐败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环节,要加大查处力度,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认真核查群众举报的政法干警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和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切实解决少数干警办案效率低下,态度简单粗暴,随便吃请受礼,侵犯群众利益等问题,树立政法干警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4、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政法部门要营造好学上进的良好学风,不断增强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学文化、学科技的自觉性。要在继续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努力办好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完善专业结构。在培训内容上,按照“要精”和“实用”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特点,在内容安排上各有侧重,以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干警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提高政法干警的业务素质。加强干警的学历教育,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努力培养高新术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使广大干警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通过培训,力争在短期内,培养造就一批精通政法业务、懂得使用现代科技手段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政法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5、加强对政法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政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县委、县政府要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政法部门和干警依法履行职责,千方百计为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着力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用足用好现有编制,对公安局33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接收部队转业干部和公开招警尽快补齐,对法院10名、检察院9名和司法局9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公务员招考尽快补齐,将全县800名保安队伍工资纳入县、镇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建立健全政法部门人员横向交流制度,健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人员轮岗、轮训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调动广大干警积极性,要认真落实政法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逐步改善政法队伍的通讯装备、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条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决维护政法干警的合法权益,及时研究解决政法队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保护和调动一线干警的积极性,逐步改善政法干警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使政法部门各项工作得到及时、正常、有序地运转。

第四篇 关于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2750字

本文依托调查,以__学院学生干部为例,分析目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参考流程,主要包括预先建设、过程建设、反馈建设,针对这三个阶段提出思考建议,秉承学生会从同学出发、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来促进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更全面、更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__学院在校学生干部为对象,其中包括__学院的学生团体有社团联合会、28个社团、五个分院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5个宿管部。他们分别由团委、分院主管老师、学生处管辖。

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干部自身认识不足,期望值过高,心理承受力差。不少学生干部角色认识错位,认为当了学生干部就高人一等, 同时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不强。

(2)部分学生任职出于功利思想,工作过程中奉献精神有待提高。有学生干部的动机是为了获取一些政治资本,为入党、就业等增加砝码,这部分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另外一部分同学因为自身的表现欲而担任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都容易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吃苦精神。

(3)忽视工作方法的改进。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学生干部表面看来忙忙碌碌,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也有的学生干部缺乏谦虚求实的态度,干部之间互不接受意见和建议;有的主要干部不民主,制订重要工作计划一人或少数几人说了算,缺乏民主作风,其他干部意见大,分化了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

三、__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流程参考

在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促进学生干部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提出以下__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流程参考:

(一)预先建设

预先建设是在学生干部产生之前的前期建设,在此提出两方面的建设内容:意识建设、机制建设。

1.意识建设。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期建设中,要预先做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干部、如何培养学生干部等各方面的前期考虑。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本位培养意识。高校学生干部不仅是维系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学校实行自我管理的重要辅助团体。实现学生干部队伍的全面建设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思想,关心、爱护、信任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其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

第二,注重“能岗匹配”的管理意识。能岗匹配原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包含了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即人得其职;二是指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某个人完全具备,即职得其人。”

2.机制建设。机制建设主要是指在学生干部任职前期形成科学合理的一系列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如学生干部选拔产生机制、培养机制、管理机制等先行先定,为后面的任用做好保障。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干部的选拨与任用,必须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任人唯贤,追求最满意而非最优。”最优并不代表最好,选拔最适合岗位要求的干部,达到“能岗匹配”才是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的重要因素。

第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培养机制。加强岗位培训是提高干部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岗位培训可以全面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他们不断创新的能力和热情,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懂教育、善管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管理队伍。”

(二)过程建设

过程建设是在学生干部产生之后、卸任之前的中间建设,在此提出过程建设中的三方面:程序建设、职位建设、考核建设。

1.程序建设。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程序建设是指把学生干部上任后所要开展的各项常规工作规范化,形成一套可以长期作为工作指南和工作智囊的制度,使其成为新上任干部也能很快适应和上手工作的工作“法律”依据,这也是学生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规范程序的途径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开展:一是建立动态有效的学生干部自我管理程序机制,也就是在工作过程中把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工作开展流程积累下来,汇编成册,形成“工作程序”。二是建立一定的指导机制,对各项学生工作进行程序指导,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规范化程序开展工作,整合碎片化、琐碎化的工作现状,促使学生干部开展工作能沿着“程序”的轨道高效运转。

2.职位建设。由于每一个既定的学生干部岗位都有固定的职能要求,有固定的业务操作。基于调查出的现状,要加强各个学生干部工作岗位的业务整理,促进岗位业务明晰化。

第一,在学生干部管理者的角度,要对每个学生干部岗位的业务进行详细规划,区分不同职务的业务差异,一来可在职位职能清晰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干部的业务素养,二来明确区别了不同岗位的不同业务要求和业务水准,提高高层次岗位的吸引力,吸纳高年级学生干部从事高层职位,落实学生干部的梯度建设和梯度管理。

第二,学生干部自身要有明确的职位蓝图。首先,学生干部从一开始就要形成清晰的岗位认识,低年级低职务可先从事事务性的工作,高年级高职位的学生干部则要结合工作经验对任职岗位形成自己的工作设想和工作思路;其次,在职位工作中要合理科学地利用岗位所赋予的职能和权利、义务,实施自身工作抱负中促进组织的发展;再次,要积极对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总结,这不但是对自己任职初衷的反馈,也是为组织调整职位角色,科学、创新学生干部职位设置提供现实意义的参考。

3.考核建设。目前__学院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标准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建立自上而下严格科学的考核机制,统一和量化考核标准,将不定期考核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及时反馈考核情况,通过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表扬激励。与之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通过干部评优等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等方式,表扬先进,树立模范。

(三)反馈建设

反馈建设是指在学生干部卸任后的后期建设,也是目前__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此主要针对两方面提建议:成效跟踪、后续发展。

1.成效跟踪。在成效跟踪上,学校已基本建立起学生干部建设考核机制。在考核中,学生干部往往只被当成客体对象进行绩效考核,而忽视了其作为主体的反馈意见。成效跟踪不仅应从学校对干部工作绩效的角度,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达到自身的发展目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等问题也是学校进行学生干部可持续培养的重要参考,不容忽视。

2.后续发展。学校对干部的培养不应仅限于在职期间的培养,更要完善其卸任后的后续发展,干部的培养应坚持可持续原则。学生干部对学校的建设贡献功不可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可引入“退休制”和“退休待遇”,即学校进行后续引导。尽管学生离开岗位,但学校应始终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时刻关注卸任后的学生干部,建立学生干部跟踪发展档案,关心其学习生活状况,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第五篇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750字

一、文化系统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一)党员构成情况

全市文化系统共有党组织23个,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19个。共有党员208名,其中党政机关党员56名,事业单位党员152名。在性别比例上,女党员60名,占党员总数的28.8%;在年龄层次上,35岁以下党员32名,36岁至45岁党员48名,46岁至54岁党员46名,55岁至59岁党员15名,60岁及以上党员67名;在学历结构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党员1名,大学本科学历的党员44名,大学专科学历的党员56名,中专、高中学历的党员44名,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党员63名。

(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情况

多年来,我市文化系统党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和文化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比较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注重理论学习,在各单位的工作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成为本单位的中坚力量。在2024年“非典”防治工作中,为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和安全,全体党员同志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

二、当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文化系统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明显老化,比例不够协调。

全系统208名党员,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仅32名,占党员总数的15.4%;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共101名,占党员总数的48.6%。党员队伍年龄及学历结构呈老龄化、低学历的趋势,老、中、青悬殊较大,而且离退休老党员多,在职在岗青年党员比例少,致使全系统党员队伍缺乏生机与活力。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单位的党员队伍已接近空档。比如市电影公司现有党员19人,其中12名党员已正式离退休;由于该单位的主营业务已在电影体制改革中被政策性终止,因此又有2名党员被安排内退或待岗;由于单位生存困难,另有2名党员自行离岗多年、自谋职业,目前仅有1名党员在岗任职。又如市鼓楼_现有党员6名,其中5人已离休或退休,仅有1名是在职党员。

2、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单位的部分党员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个别党员党性观念不强,起不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甚至影响其他同志的工作情绪。在安阳艺校,当学校发展遇到困难时,个别党员思想悲观,精神不振,不思进取,消极等待;甚至极个别党员组织纪律涣散,在某些方面还不如普通群众。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极个别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奉献精神淡漠,进取意识衰退,作用发挥一般。尤其是一些离退休老党员,基本不参加组织生活,在单位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常常因为离退休工资不能全额发放、医疗费不能全额及时报销和单位拖欠养老金等问题,到信访部门进行上访。

3、基层组织党的生活不够健全。

文化系统事业单位一般人员较少,党员也较少,党的组织生活常常不能正常开展。有的党组织虽然能够正常开展组织生活,但是党内学习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单调,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不甚理想。有的单位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谈问题涉及自己、不涉及别人,自我批评表面现象多,深挖思想根源少,很难起到统一思想、促进团结的作用。还有部分困难_,党员流动性较大,党组织生活很不健全。以东方红_为例,该单位自2001年因消防安全不合格被关停后,全体职工下岗回家至今。4年来,没有完整的支部组织,下岗党员无法保证完整地参加组织生活,个别党员与组织联系松懈。

(二)原因分析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市文化系统面临着经济转轨所带来的新考验。部分文化单位也正在由国家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在体制改革和机制转轨过程中,许多单位生存困难,正在进行租赁、拍卖或股份制改造。这种情况给基层单位党的建设工作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导致党的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党员教育松懈,制约了党员素质的提高。

2、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组织生活软弱涣散,对党课等学习活动不够重视,抓党员培训教育不力,形式不灵活,枯燥乏味,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党员同志对此兴趣索然。

3、一些经济困难单位对党员学习教育力不从心,尤其没有对离退休老党员的思想和生活进行关心,对停产关闭后的下岗失业党员没有理顺组织关系,对“口袋”党员、“挂空”党员听之任之。

三、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对全系统党员队伍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迫在眉睫,必须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对全体共产党员开展一次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的教育培训。使全系统党员队伍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对党的事业忠诚执着;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要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党员政治理论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兴市”战略。 在调研中,我系统党员同志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很多非常中肯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条:

1、要抓好对党员队伍的新思想、新形势、新任务的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队伍的头脑,使他们牢记“两个务必”,增强党性观念,理解先进性内涵,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

2、要使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此次教育活动,带头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要精心组织,认真部署,研究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方案,确保学习的实效,坚决杜绝图形式、走过场;

3、要购置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器材,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教育活动,比如开展义务劳动、重温入党誓词、学习许振超、开展优质服务竞赛等,不要满足于文件书籍的学习;

4、要以教育活动为契机,对基层单位党组织进行整顿,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的党建工作,规范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使“三会一课”经常化,认真开展学习、交流、谈心活动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解决思想、组织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5、要高度重视老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及时更新观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单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发挥余热,为社会贡献力量;

6、要以此次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发展新党员,改变党员队伍年龄及学历结构老龄化、低学历的趋势,为党组织增添新的血液,注入生机和活力。

第六篇 村居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650字

村居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工作重点在村居,难点在村居,焦点在村居,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抓好村居班子建设成为乡镇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加强村居班子建设应着力解决好村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带着这一课题,对全镇村级班子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当前村居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合村并组后,_____镇辖10个行政村,现任村居干部52人。在全镇村居干部队伍中,存在着干部年龄比例不均、部分干部任职时间过长、个别干部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

1、待遇偏低,选人留人困难。许多村干部的月收入就在400-600元之间,与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形成了较大反差。村干部工作岗位对农村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断下降。现在,农村中优秀的年轻人几乎都通过上学、参军、经商、务工等途径离开了农村,直接造成了人才缺乏、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在任的少数村干部不安心工作,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人不愿在村级工作。

2、权责不等,履职履责困难。镇村干部一直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线,是所有矛盾最突出、最尖锐的一个交汇点,责任重大。而近年来,随着基层管理制度的更加完善,镇村两级基本已从管理者转向了服务者,村干部的权力不大但责任重大。

3、管理偏软,规范行为困难。由于村干部这个群体较为特殊,乡镇由于种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管理,重业绩、轻品行的倾向,导致对村干部的监管相对薄弱。纪律上,缺乏刚性约束;作风上,难以严格要求;管理上,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

4、保障偏弱,难以激发热情。长期以来,村干部工作上是干部的要求,但身份上仍然是普通群众,离岗后没有任何“想头”,他们后顾之忧多,保障体系不完善。许多村干部辛辛苦苦一辈子,个别干部只是得过且过,工作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起来。

二、稳定村居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村居干部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给基层政权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研究对策,为农村基层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一)满足“尊重需要”,加大政治激励力度。

要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满足他们的“尊重需要”,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一是认真落实考试选拔制度。近年来,_____县通过公务员考试,让一部分村干部进入到乡镇公务员队伍中,在政治上关心村干部,让基层一线干部看到希望。二是搭建平台,为村干部参政议政创造条件。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推荐中,加大对党性强、作风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干部的推荐力度,为他们建言献策和发挥作用创造机会、提供舞台。三是做好表彰奖励工作,提升职业荣誉感。每年“七一”等重大节日,表彰优秀的村干部。大张旗鼓地宣传村干部甘于奉献、争创业绩的先进事迹,树立一批村干部的先进典型,提高他们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

(二)提高经济待遇,满足其正当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1、分类实施,提高村干部的岗位补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的岗位补贴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生活水平的要求。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村干部的岗位工作量,建立村干部工资增长机制,对年度考核称职的村干部可按两年一次月增20元标准提高经济待遇。

2、老有所养,实施离任补偿办法及养老保险制度

一是离任补偿。对连续任职10年以上或累计15年以上,正常卸职、离任且现年龄60岁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生活水平低于本镇平均水平的村级主干,给予每月不少于30元的补贴。

二是养老保险。目前,_____镇对在编的村干部全部进了社会养老保险,让他们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

3、病有所医,建立村干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村(居)干部均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在就医问题上压力减轻。我们建议,对村干部的就医报销问题,除农合报销外,也可依照镇干部的医疗保险制,给在编村干部进医保,财政上给予一定的补助。

(三)加大后备干部培养,确保选人用人的源头活水。

一是吸纳年轻党员。我们要突破难点,着力发展年轻党员,大部分条件很好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吸纳年轻人入党的关键是在外出务工人员。

二是培养后备干部。制定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规划,大力实施培养工程,将致富能手及优秀人才培养成村组干部。

第七篇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考研报告5150字

1月份以来,我们相继到维扬经济开发区、西湖镇、邗江区杭集镇政府、高邮市汤庄镇政府,了解地方政府部门关于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深入维扬区中显集团、金凯利体育器材公司等民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初步结束后,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民营企业发展,企业家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企业二组着重从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和思考。设计并发放了《扬州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虽然回收率不高,但从回收问卷的信息看,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企业家队伍的现状

1、全市民营企业的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采取多种鼓励政策,因势利导,推动了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据市个私办统计,截至 年8月底,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11027户,平均日增私企46户,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422.8亿元,新开工投入5000万元以上项目286个,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3.54%、67.65%和143%,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序时。我市民营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

2、对民营企业家的初步认识。通过与近30位民营企业家的座谈,我们感到他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能吃苦。创业的艰辛是我们很多机关干部无法体会到的。在高邮市汤庄镇,宏达标准件的徐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学文化,最初的厂房仅是自己家的厨房,做到目前业内全国第14位,从家庭小作坊到规模企业,他们付出的艰苦努力使我们深感震撼。二是敢冒险。创业就意味着冒险。这种风险不仅是财产上的损失,也会导致精神上的打击。但只有具备一定冒险精神、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果断决策,才能抢得先机,获得成功。江苏中显集团是维扬区一家从事冶金水电液压机械、冶金环保设备生产的企业。 年投入1400万元,新上砷化镓项目, 年投产,目前产销规模1000多万元。砷化镓被广泛运用于微电子、光电子领域,其生产技术是一项全球性的顶尖技术,中显集团的袁总正是用这种冒险精神,抓住机遇,投入生产,抢占了市场。三是善借力。许多民营企业家逐步认识到仅靠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已无法做大做强企业这个现实。前面提及的江苏中显集团,专门聘请了总经理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高邮市汤庄镇的朝阳集团的陈总,注重与大财团、设计院、高等院校的合作,进行产学研结合,获得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为生物质电厂配套服务,生产相关设备。四是有困难。调研中,民营企业家反映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用工、融资等问题上(在这方面,我们企业一组和三组的同志已经作了专门的分析,并提出建议)。

3、对调查问卷得到的信息分析。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我们得到以下认识:

一是从队伍构成来看,我市民营企业家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青壮年为主。问卷调查显示, 40—50岁的民营企业家占45.8%,50—60岁的占20.8%。40多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年富力强、阅历丰富,有经验,有理想,有精力。在学历构成中,大专学历的占33.3%,本科学历的占25%,研究生学历的占6.3%。从执业经理人资格看,高级职业资格占16.7%,中级职业资格占12.5%,初级职业资格的占6.3%,无任职资格的64.6%;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占79.2%,女性占20.8%。

二是从民营企业家产生途径看,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种途径:原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下海。前几年各级党委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从事民营经济,以及一些干部职工自己主动辞职自己创业成为民营企业家,他们的比例占12.5%。第二种途径:改制企业转换型企业家。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由原有集体或者乡镇企业的厂长经历或中层领导转换而成。这部分经营者在企业家队伍中约占39.6%。第三种途径:资本积累型企业家。这部分企业家包括农民、个体户和一般职工,他们头脑灵活,胆大心细,抓住机遇成为率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们的比例约占47.9%。

三是民营企业家对自身的地位的满意程度比较高。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对自身的经济地位很满意的达66.7%,比较满意的达33.3%,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满意度也较高,很满意和较满意的占97.9%。说明经济上的富裕带给他们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地位,不少民营企业家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有机会参政议政,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四是民营企业家对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了解不深。56.3%的民营企业家对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了解深或不了解。说明政府在向企业家宣传经济政策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有16.7%的民营企业家认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一般或很差。认为我市企业家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占45.8%,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达到20.8%,创业氛围不浓占20.8%。

五是民营企业家希望有更多的培训机会。调查显示,有33.3%的民营企业家每年的培训经费在2万元以下,47.9%的在2—5万元之间。获得培训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分别占50%和39.6%。希望从上级主管部门、大学和研究机构接受培训的比例分别是39.6%和58.3%。

六是民营企业家希望积极推进企业家队伍职业化建设。调查显示,希望自己的企业交给自己子女的仅有29.2%,27.1%的民营企业家对接班人问题希望按市场经济规律办,33.3%希望由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这说明我市的民营企业家已经逐步抛弃民营企业所有者必然是企业管理者的狭隘观念。

二、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我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素质,但综合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经过继续教育,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仍占35.4%。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民营企业家,既要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又要有融资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但由于民营企业家工作经历、专业背景以及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他们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文化素养与市场经济发展没有得到同步提升。特别是部分民企老板对税收政策、财务知识、金融政策等知识比较薄弱,这些因素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2、对企业家、企业、员工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民营企业家认为企业就是我的,企业的事我说了算,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偏面强调自己作为雇佣关系的主体,唯我独尊。没有正确处理好老板与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对社会责任认识层次较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仅是捐助和环保。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提供稳定的工作等方面不关注,对员工人格上的尊重认识不到位,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承诺不兑现等现象不利于最大程度上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员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甚至发生高层管理人员、技术管理团队集体跳槽,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3、经营管理理念与企业规模的匹配性有待增强。在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家族式管理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使企业快速发展。但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企业行为,规范企业主行为。有些民营企业家对此还不能完全适应,用家族式管理方式管理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导致产权不清、体制不顺、管理混乱,难以做大做强企业。

4、在宏观经济政策面前不够主动。调研中,不少企业家抱怨金融部门贷款审批环节多、要求高、审批难。而对自身企业在管理上的不规范,不能主动适应金融部门贷款审查要求,在认识上有差距。再如,国家从节能环保角度出发,规定要逐步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外地的不少企业变被动为主动,变危机为商机,适时生产出可供个人出差使用的“旅途宝”之类的替代产品,让消费者使用起来更卫生、更经济、更环保,并逐步占领市场,但杭集的不少民营业主仍守着这一“夕阳”产品,丧失发展机遇。

三、加强我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据统计, 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6%,上交税收2499.53亿元,占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的49.3%。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数1776.52万人,同比增长8.9%。民营经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越来越重要,而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灵魂。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需要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和民营企业家的自身努力。建议:

1、市政府要对创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给予奖励。 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优秀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每年评选100名优秀企业家,但评价的标准是当年企业产销规模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列前100位,或近两年投资规模在10亿以上的企业。这个标准可以说我市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不包括在内的。市政府应出台专门的关于加强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的文件,不能单一地以规模、投资论英雄,可从吸纳就业能力、员工收入增幅、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多个角度,选取典型,给予奖励。

2、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民营企业家当中的创业典型。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家创业的事迹和对社会的贡献,营造全民创业、以创业为荣、以创造社会财富为荣的社会风尚。市级各新闻媒体,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带头宣传创业典型。盐城市 年在盐阜大众报推出“每周一星”, 年又在盐城电视台、盐阜大众报开设“创业者之路”专栏,对各类创业典型作深度报道,这一做法既鼓励了创业者,又对有创业意向的人员起到了良好的触动和榜样示范作用,值得我市学习。

3、政府职能部门重视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工作。要将民营企业家培训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规划。市政府应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出发,把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才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发挥工商联、个私协会等组织的主渠道作用,建立民营企业家人才档案,并根据全市民营企业家具体情况及产业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分层分类培训教育体系。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应侧重抓好三个层次经营者的培训:小型民营企业应以提高企业运行的规范化运营程度,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主要内容;中等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应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特别是如何扩大企业经营的市场份额为主要内容;集团化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应以国际经贸理论、资本运作案例及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要宣传推广邗江区组织部门专题培训民营企业新生代企业家的做法,将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的培训纳入本地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要以省内知名高校及扬州大学等本地高等院校为依托,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基地。倡导和鼓励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和成功的企业家,通过授课、交流、讲座,使我市的民营企业家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要求的现代企业家。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家培训的投入。不少兄弟城市对民营企业家培训事项“政府买单”——国内培训政府补助,国外培训企业出资,很好地调动了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据了解,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大约在2600万元(其中向省争取XX万元左右,市财政安排600万元)。建议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从中划出适当比例,专项用于民营企业家的培训。

4、要切实加强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民营企业的规模和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其员工之中,有许多优秀的中共党员发挥着重要的管理支撑和技术支持作用。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有效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意见》(苏组通〔 〕5号)、《关于推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效覆盖有效管理的意见》(苏组通〔 〕81号)、《关于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有效覆盖有效管理的意见》(苏组通〔 〕82号),切实加强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使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党员队伍成为民营企业家重要的朋友和伙伴,成为民营企业规范发展、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注意在优秀民营企业家,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后备人才,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的员工,以及生产和工作一线骨干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民营企业党员队伍。

5、要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民营企业都遇到了新老交替的现实问题,如何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企业要重视、政府要关心。在民营企业发达的浙江、苏南地区,开始打破“家族式”管理,聘请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走上民营企业的重要管理岗位。预计将来会有不少民营企业交由职业经理人管理。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为民企老板提供选择、聘请代理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6、打造民营企业家交流信息的平台。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家们也经过了改革开放的各种历练。正是有了不同的磨练,造就了企业家们不同的超凡才能、不同的原始积累、不同的信息和资金来源渠道以及不同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目前,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民营企业家占有一定的比例。市、县(市、区)两级人大和政协机关要为民营企业家们充当好服务者和联系人的作用,为其加强联系、相互学习提供平台。建议在每年的“两会”期间,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民营企业家,组成专门的代表小组,审议讨论“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在“两会”闭会期间,专门组织他们开展活动,使企业家们在知识才能、生产技术、信息资源、经营管理、资金融通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

第八篇 建设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的调研报告6450字

开放,现代社会的显著标志;人才,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建设一支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是市积极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主动参与国内外产业合作的迫切要求,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保证。党政人才在各级党政机关中担负着决策、指挥、组织、协调、服务的重责。党政人才的水平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党政人才的能力决定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因此,建设一支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既是长远的考虑,又是现实的需要。近期,笔者采取问卷、座谈等形式,先后对市、县、乡30多家党政部门不同层次的对象进行了专题调查,基本摸清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共性问题

1、思想观念的落后性与培养有开放意识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不相适应。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表现为:习惯于“一慢二看三通过”的工作方式,缺乏“敢于探脚试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胆量;习惯于照搬上面的指示,或重复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口号;遇事中庸,不愿冒尖,不愿当“第一”,喜欢往中间靠;做什么要看上面讲了没有,文件写了没有,外面搞了没有;思维的优先原则是防错,而不是出新,凡事求平稳。这种精神状态形式上表现为对旧体制、旧秩序的依恋和对新制度、新秩序的惶恐。问卷中,认为该市党政人才思想比较解放的占16.2%,一般的占51.7%,不解放的占32.1%。二是开放意识不强。面对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机遇,缺乏“借梯上楼、引水行舟”的开放眼光和战略思维,缺乏在更大范围、更宽广领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魄力。有的地方保护思想严重,只希望别人门户洞开,自己却重门深锁,在行政区界内设卡、设限,禁止外地商品流入,本地资源流出;有的“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开放不诚心,合作不情愿,错失发展良机;有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有了好的项目,自己做不来又不让别人做,错过建设机遇。问卷中,认为本市党政人才开放意识强的占42.1%,一般的占46.2%,淡薄的占11.7%。三是合作观念错位。合作应是互惠互利的合作,是谋求共赢的合作。然而,在少数党政人才队伍中,缺乏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长远意识,爱从狭隘的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出发,台上握手台下分手,要求别人“友好合作”,自己却打小算盘。

2、党政人才队伍素质不优与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不相适应。一是战略谋划能力不足、开放型人才奇缺。习惯于就区域论区域、就资源论资源、就项目论项目,对区域发展中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谋划不够。问卷中,认为本地区发展思路清晰的占59%,不科学的占19%,模糊的占22%。二是现代管理能力不足。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公共管理是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政府效能的重要途径。目前本市部分党政人才现代科技知识比较欠缺,行政成本意识不强,机关运行效能较低。问卷中,认为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占36.6%,偶尔能的占41.8%,不能的占21.5%。三是市县两级职能部门发展能力和参谋能力欠缺。有些部门超前思考问题不够,决策参谋意识不强,习惯于按部就班、等上级安排、等政策出台、被动的接收任务、应付工作。对本部门、本系统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深入调研不够,提出的对策不够,主动争取领导重视不够。少数人怀有“等位子、等级别、等退休”的思想,对工作消极应付、缺乏热情。问卷中,认为本单位决策中注重调查研究的占18.8%,基本注重的占42.2%,走形式的占26.5%,不注重的占12.5%。四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欠缺。在全市党政人才队伍中,尤其是县、乡党政人才队伍中,熟悉市场经济、法律、金融、外经外贸的较少,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不遵循市场规律、行政干预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发展项目上,缺乏科学的项目论证和市场调研,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短期行为仍不在少数。

3、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开放型党政人才的知识需求不相适应。党校是培养党政人才的主要阵地,但培训效果不容乐观。一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职位、不同岗位的党政人才,在培训方式上搞“大呼隆”、“一锅煮”的现象比较普遍;党校培训工作基本沿袭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没有做到分类培训、因材施教,知识供需“两张皮”,学员参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从培训的内容上看,讲授的学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缺乏提高党政人才开放意识的相关内容,除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安排有外出学习考察的内容外,其他主体班次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专业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不少党政人才专业精神缺失。从市、县党校的师资队伍现状来看,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致力于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深入实际不多,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加之教师本身培训提高的机制不健全,所教的知识满足不了培养具有开放意识的党政人才队伍的需要。二是党政人才培养选拔的方式和途径需要改进。挂职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但从目前情况看,存在挂职人数少、时间短,目的性不强(对象的确定上有性别、级别、民族、年龄、党派的限定)等问题。

4、现行的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与激发开放型党政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不相适应。一是选人标准不科学、用人视野不开阔。在党政领导班子配备上,不研究职位,不做职位分析,不研究人和工作的关系,只是简单地以年龄、性别、学历、职务等为条件,能力特长与职位任用脱节。在选用党政领导人才时,只是单一的以投票多少决定个人的升迁,由于受推荐范围的局限性,往往为少数人投机钻营,实干而不事张扬的人吃亏。这种用计划经济的模式、标准和方法选拔出来的领导,也大多是习惯计划经济的工作方式。选人的范围习惯就汤下面,总是在区域内、单位内选人,重要岗位没有向发达地区公开选拔。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工作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目标模糊;分配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工作缺乏压力,分配缺乏激励,队伍缺乏活力。三是对开放型人才的认定标准较为模糊,对开放型党政人才的选拔、使用、考核、奖惩等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标准和办法。

二、对策建议

党政人才是引领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需要一大批各领域、各行业的开放型党政人才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培养建设一支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界定开放型党政人才的特质。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开放型党政人才是指具有特殊知识、特殊能力、特殊经历和特殊贡献的人才。开放型党政人才是先成为优秀党政人才,然后通过知识的扩展和开放意识的提升,逐步发展而成的。其成长过程既有优秀党政人才的成长规律,又有自身的成长特点。开放型党政人才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他首先应该是一名成熟的党政人才。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素养,视野宽广,知识丰富,有放眼全球的国际眼光,思想敏锐,洞察力强,具有出众与捕捉发展机遇的能力和永不满足干事的冲动。

人格独立,精神无禁锢,思维无定式,心灵无负担。始终自信、自强、自立,具有不服输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对许多未知领域和已知领域敢于破旧立新。

特立独行,个性鲜明。不拘流俗,不拘小节,不按条条框框办事;不唯上、不唯书,不墨守成规,敢于冒尖,敢开风气之先河,勇于承担风险,大胆求异,不安于现状,具有昂扬的锐气和创新的锋芒。

有很强的战略意识和发展眼光。长于谋略,才华出众;观念新颖,思想活跃,才情四溢,不单单行事魄力大,说话的口气也大;对上不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对下不左右逢源,当“好好”先生。

有强烈的责任感,胜不骄、败不馁。一心扑在工作上,把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放在第一位,锲而不舍,既不轻易放弃自己刻意追求的目标,也不谦逊于事业成功中自己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以上应是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基本特质,倘若说人才难得,那么开放型党政人才就更难得了。

2、树立开放的人才理念。开放的理念是建设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的前提,首先,在观念上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更加重视思想解放的作用,树立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观念,多一些开明包容,少一些鸡肠小肚,把引进来与走出去、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结合起来,使更多的市外资本、技术、人才和智力为我所用;更加重视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引领作用,以开放型党政人才带动关键优势产业,以人才的集聚引领支柱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开发培养,落实用人单位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开放型党政人才选拔培养的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广揽英才;更加重视公正透明的人事制度建设,破除开放型党政人才选拔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其次,树立“柜台式服务”的工作理念。全市各级党政人才要把自己的办公桌当座商场的一节柜台,自已就是柜台后面的服务人员,不论是纳税人,还是投资者,他们需要什么,就努力提供什么,整个过程就是政府为他们提供周到、快捷的服务过程。

3、构建开放型党政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开放型党政人才的能力,要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优化人才能力结构标准,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实行有重点、分层次的培养。一是树立全新的培养理念。人才的成长,总是自身的努力和客观环境复合作用的结果。作为党委、政府,一方面要在组织机构、培养制度、激励机制及经费保障投入等方面切实抓好;另一方面,要注意创建有利于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工作环境,营造全社会关注、尊重、推崇开放型党政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他们的培养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二是要选准培养对象。通过对开放型党政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挖掘和发现既有工作实力,又有相当战略思维禀赋的党政人才纳入培养视野。三是应注重抓好“专业精神”的培养。据人才专家研究,党政人才成长过程一般包括知识准备期、素质磨砺期、成长发展期、优势发挥期等四个时期。要在每个时期,根据不同情况,改进培训方式,调整培训内容,大面积充实国际贸易、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城镇建设、税收金融等内容;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如“思维训练”、“商谈能力”、“管理技巧”等的训练;重视如何当好县长、乡长、局长等管理技巧的培养。四是在培养方式上多样化。如举办针对性强的专题培训班、进修班,强化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五是加强职业道德培养。重点培养塑造“职业品格、职业思想、职业行为”党政人才形象;职业品格,体现谦虚谨慎、敢说真话、百折不挠、毅力非凡等品格;职业思想,体现正视残酷现实、强调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等思想;职业行为,体现工作中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是为了“个人、部门、局部”利益负责,而是为“群众、整体、全局”的利益负责。六是培养模式应选择开放型。加强和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协作,积极依托武汉地区的高校、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各类创业中心、科技园区的培训资源,多渠道培养开放型人才;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开放性人才培训基地,全方位培养开放型人才。组织党政领导干部赴美国等国家学习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知识,组织园区干部到新加坡学习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知识,组织小康建设示范村党组织负责人赴韩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学习考察现代化乡村建设,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部到香港学习现代物流和旅游管理知识。4、确立开放型党政人才的选拔使用机制。提拔谁、重用谁,直接决定着开放型人才的选拔使用导向。提拔一个学历一般,但视野宽阔、能力出众、实际不一般的人,就会激励大家不在捞取文凭上下功夫,而在开拓创新、建功立业上下功夫;提拔一个敢冒敢闯、业绩突出,但资历不深、“关系”不硬的人,就会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地去追求上进,而不是消极地熬年头;重用一个曾今犯过错误,但早已改正,不唯上、不唯书、不墨守成规,始终保持一种锋芒的人,就能矫正追求所谓“十全十美”、“求全责备”的形而上学,树立辨证、发展看待人才的科学态度。所以,用什么样的人,不仅对被用者是一个考验,对有权重用谁者也是一个考验。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选拔培养开放型的考核评价方法,将是否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否带领领导班子和人才团队尽快适应开放先导战略并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依据放到开放型人才的考察评价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的目标要求与选拔培养开放型人才的责任措施作为一项过硬的考核指标,作为考察评价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重要实绩依据,并在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中加大这一成果的运用力度。

其次,建立开放型党政人才能力标准框架。探索建立全市党政人才通用能力标准框架,真正使党政人才开发选拔有标准,使用有依据,考核有尺度,培训有目标,个人努力有方向。根据县级(市直单位)、乡镇(县市单位)主职和副职等不同级别党政人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特点,分别设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对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基本能力、专长、发展潜力、发展方向进行系统的结构性的综合分析,适时对开放型党政人才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认定,动态掌握能力的变化,为全市各级党委选贤任能提供依据。

第三,以干事为标准选拔任用人才。按照《》和《干部任用条例》,落实靠得住、有本事的选人要求,在党政人才选拔任用中,旗帜鲜明的以能力和干事为标准。坚决纠正选拔任用中忽视能力、漠视实绩的作法,把着眼点放在这个人能做什么、做成个什么、做什么做的更好、还可能做什么,把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干成事作为考核开放型党政人才德、能、勤、绩的重要标准,真正把具备各种能力、勇于干事创业的人才集聚到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中来。

第四,以公平竞争选用人才。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外在培养和内在修养相结合的过程,是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过程。要通过媒体宣传和党委、政府的引导,使用人单位确立人才的选拔、任用必须竞争的理念,尤其是党委、政府的重要部门在人才选拔、任用竞争上应率先突破,建立强大的社会示范效应;要不断引导和鼓励人才个体大胆地参与竞争,敢于接受新机遇、新岗位的挑战。要敢于突破长期以来人才竞争“内循环”的惯例,拿出一些关键岗位,包括县长、部门局长等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应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课题等,通过公平竞争,把“想干事”的年轻有为的人才放在最艰苦、最前沿、矛盾最集中的实践第一线去经受锻炼。

5、构建开通、开明、开放的人才政策。通过制定开通、开放、开明的政策,全面激发开放型党政人才的活力。

构建开放宽松的人才引进政策。探索政府机关面向社会吸引财税、外经外贸、金融、外语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突破主要以学历、职称为人才引进条件的政策,既考虑引进人才的学历背景和专业基础,又考虑本地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使人才引进政策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搭建开放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领军拔尖人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等,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式办理进人手续。

构建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坚持从政治上保护、经济上奖励、精神上激励。从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心理需求出发,赋予精神激励新的内涵,确定符合党政人才自身特点的精神激励新观念,综合运用社会环境激励、工作目标激励、职业荣誉感激励,给予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完善奖励制度,制定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奖励办法,设立奖励基金,定期开展市开放型党政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结合量质化目标考核,对贡献突出的开放型人才进行大额度奖励。

构建全面优化的人才关爱政策。对人才的最好关爱就是宽容。诸葛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善败者不亡”。善待失败需冷静自持,也需要冷静支持。宽容失败,一声问候,一句鼓励,一把扶持,都能让人倍感慰藉,并给人以自信。管理学的“激励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宽松机制”。只有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才能倡导一种锐意创新、勇担风险的价值观,才能提供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才能营造一种摈弃浮躁、踏实创新的社会氛围。“失败也是一种创造”。在一个充满宽容和理解的社会中,如果我们都能够以这种创新思维去对待那些敢于越雷池、敢于失败、敢于创新的人,人才的能量必将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社会环境:对开放型党政人才取得的成功大力鼓励,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对他们暂时的失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宽容他们的个性、宽容他们的不足,大胆地为失败者构筑重新振作崛起的平台,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从失败中走出来,干成事业,走向成功。

第九篇 县委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5850字

一、普洱市县(区)委书记队伍的基本情况

普洱市辖9县1区,其中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几年来,市委始终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遵守《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市、区、旗)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XX]3号文件),高度重视县(区)委书记队伍建设。一是在培养选拔上重视。注重在艰苦地方、复杂环境、综合部门多岗锻炼和培养干部,注重选拔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经受住艰苦环境锻炼、能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能驾驭复杂局面,经得起风浪考验,作风扎实、能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群众公认、清正廉洁的干部担任县委书记。全市县(区)委书记队伍中,大多数经过市、县、乡多岗锻炼,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绝大部分一把手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统揽全局的能力、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和推动工作的能力。二是在教育培训上重视。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县(区)委书记到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参加专题培训、短期培训和理论培训,到省外、市外考察学习,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市委有针对性地组织县(区)委书记开展理想信念、权力观、群众观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县(区)委书记把方向、管全局、议大事、抓大事的能力,增强驾驭全局、服务群众的本领。三是在监督管理上重视。不断加大对县(区)委书记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用人行为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力度,注重监督县(区)委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以及加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特别通过县级党委换届,选准配强县(区)委书记,较好地发挥了县(区)委书记队伍在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聚民心、促发展、保稳定工作中,在推进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目前,全市10个县(区)委书记,除1个县委书记因提拔到省直部门,接任人选正在按程序考察外,其余9个县(区)委书记平均年龄42.4岁,年龄在35岁至39岁的2人,占22.2%;40岁至45岁5人,占55.6%;46岁至50岁2人,占22.2%。大学本科学历5人,占55.6%;在职研究生4人,占44.4%。其中,经济管理专业5人,占55.6%;汉语言专业1人,占11.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人,占11.1%;行政管理专业1人,占11.1%;社会学专业1人,占11.1%。无女性和少数民族县(区)委书记。

二、县(市、区)委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市、区)委书记队伍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状况总体是好的,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县(市、区)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优化,素质明显提高,领导改革发展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这支队伍是靠得住,能干事的队伍。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与新的形势和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极少数县(市、区)委书记作风漂浮、脱离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忽视群众的合理诉求。虽然发生在极少数干部身上,但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孟连“7.19”事件发生后,普洱市委及时对孟连县委书记进行了调整。二是任期制执行力度不够。对任期制的管理要素缺乏相应的规定,比如,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目标考核等,一些地方县(市、区)委书记变动频繁。三是选拔标准难把握。《干部任用条例》中规定的6条基本条件和7条应当具备的资格相对概念化,在考察时不好把握。比如:在考察中难做到全面了解人选的熟悉领域、主要专长和发展潜力,难判断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态度和业绩以及人选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干部考核评价难,部分干部群众认识上有差距,认为考察干部是一个程序和环节,有的认为是走过场,不愿意反映真实情况。

三、加强县(市、区)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认识加强县(区)委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县级政权是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环节。从纵向看,它既是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决策的机关,又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重大工作部署的执行机关,具有承上启下的基本特征。从横向看,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沿阵地和城乡经济的结合部,集党政军民、工农学商于一体,具有统揽一方的综合功能。县(市、区)委书记在县级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既是领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又是具体的执行者。县(市、区)委书记水平和能力既直接影响我们党的工作的总体效能,又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县(区)委书记队伍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政权基础的稳固和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县(市、区)委书记的任职条件和任职资格。除认真遵循《干部任用条例》中规定的6条基本条件和7条应当具备的资格外,在新形势下,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实际,县委书记一般还应当具有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任职经历;具有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任职经历;具有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经验;具有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具有推进工作能力和统揽全局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深入扎实;心理素质好;专业、气质与班子成员相溶,听得进不同意见,能集中民意民智。

(三)进一步明确优秀与不称职县(市、区)委书记的主要表现。优秀县(市、区)委书记的共同特点:政治纪律性强,理想信念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注重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勤奋敬业,工作扎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正确的政绩观;眼界宽阔,思路宽阔,胸襟宽阔,总揽能力强,工作作风深入、扎实,群众基础好,善于联系群众,有基层工作经验;敢于和善于解决复杂问题,注重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坚持实事求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接受监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品德高尚,情趣健康,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不称职县(市、区)委书记的主要表现:理想信念不坚定;能力素质达不到履职要求;不注重学习,创新能力弱,胸襟不宽阔,总揽全局的能力差;工作经历相对单一,基层工作经验欠缺,工作作风不够深入扎实,政令不畅通,执行能力弱,驾驭复杂局面能力不强;群众观念淡漠,脱离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弱,党的宗旨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足,急功近利,喜欢搞政绩工程,搞短期行为;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得不牢,在廉洁自律方面出现问题。

(四)进一步改进县(市、区)委书记的选拔方式。对县(市、区)委书记人选的选拔要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切实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一是要规范和完善县(区)委书记人选考察程序。要严格按照《关于在民主推荐、干部考察中进一步贯彻群众公认原则的暂行规定》(云组发〔XX〕5号)、《云南省差额选拔任用正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云办发〔XX〕8号)的规定规范和完善考察程序。对县(市、区)委书记人选的推荐同时获得会议投票推荐赞成票三分之一以上、个别谈话推荐二分之一以上,才列为考察对象。在考察县(市、区)委书记人选时要认真贯彻群众公认原则,实行干部推荐考察“三个扩大”(即扩大民主推荐范围、扩大个别谈话推荐范围、在考察廉洁自律方面扩大听取意见的范围)、“四个结合”(即把平时考察与使用考察相结合、听取意见与实地察看相结合、考察干部的一贯表现与关键时刻的表现相结合、注重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考察相结合)。二是改进提名方式,不拘一格选拔优秀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委书记出现缺额时,由组织部门将任职条件、提名范围、符合资格条件的干部名册提交市委全委会成员进行第一轮署名推荐提名。在此基础上,组织部门根据岗位要求和班子建设实际,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综合分析有关方面的意见,按1:3比例提出初步推荐人选建议,再进行第二轮民主推荐,根据推荐情况,确定考察人选。确定考察人选一般应多于拟任人选。在公开选拔委任制领导干部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公开选拔选任制领导干部提名人选的程序和方法。建议拿出1—2个职位,在全省进行县(市、区)委书记公开选拔试点,不断扩大县(市、区)委书记的选拔渠道,规范公开选拔的程序,改进方法,逐年提高公开选拔县(市、区)委书记人数在提拔交流干部中的比例。三是进一步完善表决任用机制。县(市、区)委书记的拟任人选由上级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全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清,避免久拖不决。全委会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全委会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五)进一步完善县(市、区)委书记的激励机制。为保持县(市、区)委书记队伍稳定、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应严格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县(市、区)委书记每个职务任期为5年。县(市、区)委书记一般应当任满一个任期,在一个任期内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的,一般不得超过一次。县(市、区)委书记在同一职位上连续任职累计达到一届以上的,经综合考核,实绩突出,评定为优秀的,建议给予提高享受副巡视员待遇或列为副厅级后备干部人选。

(六)进一步加强对县(市、区)委书记的教育、考核、管理和监督。一是推进“一把手”培训工程的实施。要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对县(市、区)委书记的教育培训。时间安排上要有计划性,县(市、区)委书记学习培训时间不宜过长,每名县委书记每年培训次数不宜太多,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在培训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教育培训、领导干部处置公共事件的能力培训、做群众工作能力培训以及政治理论培训、政策法规培训、作风教育培训、业务知识培训和科学文化素养培训。

二是加大对县(市、区)委书记的考核力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以德才素质评价为核心,立足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县(市、区)委书记德、能、勤、绩、廉情况的考核,侧重评价把握大局、战略思维、协调各方、抓班子带队伍、基础工作等内容,引导县(市、区)委书记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建议加大对考核评价结果的应用。考核评价结果应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连续两次被评为“基本称职”或当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的县(市、区)委书记,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组织调整和处理。建议考核指标中应突出针对性。既要考虑到对每一个县(市、区)的普遍适用性问题,也要尽可能考虑到一些特殊因素,在考核指标中应留有一定的余地,由考核组研究当地县(市、区)的具体工作实际情况确定应列入的考核指标,既注重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化解社会矛盾和落实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方面工作的考核,又注重考核县委书记关键时刻和困难时期、在处置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表现,注重考核作风状况和做群众工作能力。

三是加强对县(市、区)委书记队伍的监督。按照服从大局、民主公开、以人为本,教育与约束并重的原则,运用切实有效的法规、制度约束和规范县(市、区)委书记的行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办法。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财产申报、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诫勉谈话等制度。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党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的办法。认真落实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县(市、区)委书记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逐步形成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干部监督工作协调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推行特邀监督员制度,把对县(市、区)委书记“人前”与“人后”、“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监督结合起来,形成自我监督、组织监督、社会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的强大合力,全方位监督其任职行为、生活行为、社交行为。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重点监督检查县(市、区)委书记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情况,坚决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立汇报、考评和年终廉政谈话制度。县(市、区)委书记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党委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年终进行一次全面总结。上一级纪委、组织部门围绕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每年对县(市、区)委书记进行一次廉政和履职情况谈话。坚持定期实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建立专门的县(市、区)委书记信息库,收集各种信息,动态掌握县(市、区)委书记的表现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四是完善以州市党委为主的县(市、区)委书记管理体制。以州市党委为主的县(市、区)委书记管理体制与党组织设置、行政区域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是相适应的。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各县(市、区)委和县(市、区)委书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及时掌握了解情况,包括县(市、区)委书记工作情况和个人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地监督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中存在的问题。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县(市、区)委书记变动频繁,不利于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县(市、区)委书记的管理。一是要严格执行任期制。上级党委要就县(市、区)委书记执行任期制出台具体规定,合理界定县(市、区)委书记的任职期限,规定最低任职年限,在此期间,除特殊情况外(个人违法违纪或提拔),一般未任满规定时限不得调整。二是完善外出请销假和登记制度。对县(市、区)委书记外出实行请销假和登记报告制度,报上级党委办公室和组织部备查。

五是积极推进县(市、区)书记异地交流。认真坚持县(市、区)委书记交流任职和回避任职制度,扩大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交流范围,各地区之间交流人数应相对平衡。要选派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有培养潜力或厅级后备干部进行交流,并逐步扩大州市之间县(市、区)委书记的异地交流力度。

第十篇 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自评报告400字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自评报告

1、理念引领,培英实验中学继承了培英中学“做有白绿精神的现代人”办学理念,“致力于发展成为师生幸福、百姓放心的广州市一流民办初中”的.发展愿望。在这理念和愿望的指导下,学校以“教师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人性的教师管理融洽了教师关系,教师和学校行政之间可以畅所欲言,谈学校的工作方向或工作得失等。

2、制度管理,为了规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也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对全校80多位教师都制定了岗位职责、

3、文化管理,以文化熏陶人,以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提升品位、培英有着130多年的历史,校园文化浓厚,培英实验中学继承了培英中学的学校文化,以“白、绿”为校色,“信望爱”为校训。

4、质量管理,学校非常重视教学质量,重视对全体教师的激励制度。制定了<<毕业班工作奖励办法>>,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竞赛,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对于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自评报告

第十一篇 关于县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3050字

为了解卫生系统人才队伍的结构、分布情况,进一步搞好卫生系统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调动本系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推动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满足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需求,我们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归纳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人员基本情况。××县卫生局有下属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4个(包括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系统共有在编职工858人(乡镇卫生院281人),其中党员 247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45人;主治医师职称143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83人。县卫生局机关现有在编职工13人。

(二)人才需求情况。缺乏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骨干,临床医学中普遍缺乏内科、妇科、外科、儿科医师,部分单位缺乏护士、检验师、影像师、中西药师、麻醉师等。

二、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退休人员比例太高(部分单位已超过50%);在职卫生技术人员45岁以上比例偏高,35岁以下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较低,部分医疗机构仅占10%左右;卫生系统大部分机构人才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素质结构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所调查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通过系统学习、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缺乏,有相当部分是吸纳以前本地乡村医生或本单位职工子女,其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中坚技术骨干缺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41.37%,而初级甚至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58.63%;高学历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1.4%,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学历。而那些中专及中专以下的人员,占53.03%,甚至有无学历人员49人(部队转业、职工家属、后勤),他们大多为90年代引进,知识结构老化,又缺乏进取精神;

3、专业结构不合理:两站普遍缺乏公卫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两院及乡镇卫生院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影像医师及护士。

(二)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出效益、出政绩,以至过去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不足,更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诸如:部分单位虽然每年选送了一部分人员进修,但因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进修回来后开展不了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学习也因缺乏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而效果不明显。

(三)政府投入不足,难以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事业本质是公益性事业,但政府每年有限的下拨经费尚不能保证现有人员的工资和机构运行的需要,更谈不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四)人才引进环境不优越。由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实施自主择业后,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引进,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有很多人才仅仅把医院当成了他们在取得“资格证”前的一个实习基地,或者说迈向一个更高平台的跳板。

(五)人才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原因,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措施,分配机制上,仍停留在平均主义――做好做坏一个样;职称方面,论资排辈、按部就班、重资质轻能力和业绩。

(六)人才分流导致储备不足。人才分流主要表现在,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名老医师退休;二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部分年轻的优秀人才被其它部门挖走;三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强的行业,部分具有闯劲的人才外出高就或自主创业,而导致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人才不足。

三、思考与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根据现有人才队伍情况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人才,培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后劲。针对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断层等问题,经过3~5年,完成现有人员的调整,通过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外引优秀人才努力,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具体模式可采取“外培内训”的方式,一方面选派职业道德优秀、技术素质良好的人员参加医科大学举办学习培训班或送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争取上级对口单位的技术指导(如来院讲学,坐诊,指导业务开展等)。另一方面,以医学会为龙头,各医疗机构为载体,定期自行组织业务学习,制定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全面加强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制定可行性政策(即适当报销部分学费及特许安排学习时间)鼓励卫生技人才加强在职学历教育,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学历教育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以逐步提高医疗卫技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引进工作如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协调人事、编办、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解决优秀人才引进所涉及到的编制、待遇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每年可以考虑打破编制、身分的束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急需专业骨干,充实到县直两院工作。二是要逐年分批引进一批大专以上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我卫生系统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确保优秀毕业生愿意到我县工作,对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大专毕业生,解决编制问题,工资待遇从优;三是从民营医疗机构、企属医疗卫生机构,甚至村卫生室引进具有资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实乡镇卫生院队伍。

(三)优化人才使用环境,营造“拴心留人”氛围。人才的流动往往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力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采取措施改善现有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倾注个人情感、提供发展平台,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使其感到优越,看到希望,有所留恋,避免本区现有优秀卫生人才的外流。倾注情感,返聘离退休人才,对于那些确有专长和较高资质且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同志我们可以把他们留下或者聘请进来继续工作。另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卫生一线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时,在坚持以业绩、能力为主的评价原则下适当给予倾斜,以稳定乡镇卫生院队伍。

(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人才整体效能。既要努力扩大卫生人才的拥有量,也要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和聘用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做到评聘分开。以工作能力、业绩及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依据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竞聘上岗,使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易岗易薪,薪随岗走。同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做好落聘人员的培训、转岗等后续社会保障工作。在两院之间、乡镇卫生院之间打破编制、身分的限制实施“横向交流,竞聘上岗”加大人才内部交流使用力度。

(五)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全面激励人才。建议县政府层面设立由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注资而形成的人才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对有特殊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奖励,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尝试在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建立人才培养和奖励的院(所)长人才奖励基金,每年提取一定基金对重点专业、专门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如对重点专科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对专门人才的学术交流报销差旅费用,对科研课题给予专项补贴,对在职学历教育予以补助,对突出贡献的人才、自学成才的人才、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予以奖励等。

(六)建立人才库,组织储备人才。在摸清现有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卫生系统人才库,制定详尽的人才管理办法(包括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使人才队伍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使卫生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和不断发展形成长效机制。

第十二篇 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6050字

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层,贴近青年,更好地推动新形势下湖南共青团工作,团省委书记李晖同志率“走进青年·湖南团情大调研”赴__调研组于20__年8月14日至17日对__市基层团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这次调研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2份)、团情统计表100份(回收96份),召开6个座谈会,深入到宁远、祁阳、冷水滩、零陵等县区的机关、企业、学校、社区进行实地调研。

一、__市基层团建基本情况

__全市下辖2区9县,188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5356个行政村,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76万,其中青少年182.8万。全市共有团委535个,基层团(总)支部10305个;团员37.32万人,专职团干部752人,兼职团干部8362人。

1、关于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__市建立健全了基层团干部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竞争择优、培养考核的新机制。以高校选调生为重点,选准配强乡镇团委书记,优先把新到乡镇的高校选调生和远程教育青年志愿者配备进乡镇团委班子,任命其为副书记,从源头上优化了基层团干部队伍的结构,全市各级团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0%。目前,全市188个乡镇,75%以上的团委书记均由28岁以下的青年干部担任,152个乡镇团委配备了兼职副书记。

对于村级团组织,团市委推行“团支书、青年能人、村委会副主任三位一体”配置村团支书,79%以上团干部除担任团的职务外,还兼任其他职务、从事其他工作。__团干部的任用53%是采取组织任命的形式,33%是采取公开选拔的形式。该市目前还没有通过海选任用的团干部。

团干部业务培训也列入了同级干教领导小组的年度干训计划,团市委于20__年、20__年、20__年先后在市委党校举办了基层团干理论培训班,各团县区委也做到了每年开办一期基层团干培训班。20__年、20__年分批把11个县区团委书记送至中央团校团县委书记培训班进行了轮训。

调查显示,__市团干部队伍流动较快,36%的团干部任职时间为一年以下,44%的团干部任职时间为1-3年,持续担任团干3年以上的人数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0%。

2、关于共青团工作的环境

调查表明,__市各级党组织和党政领导对共青团工作比较重视,市委下发了“党建带团建”的相关文件,绝大部分基层党组织每年都召开一次研究团工作的专题会议,共青团工作的环境相对较好。但我们在调查中同时也了解到,少数地方对20__年省委15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不理想。有关调查情况见下表。

3、关于组织建设情况

__市“两新”组织的团组织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并已全部覆盖,团的基层组织不断壮大。截止到20__年底,全市“两新”组织中共建有基层团组织323个,其中基层团委26个,团组织对“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的覆盖面得到较大提高。

一是在全市所有新型非公大中学校全面建立了基层团组织。九嶷职院团委、哈佛工程学校团委、育才科技学校团委等,已经成为非公院校团建工作的典范。二是非公经济组织的团建工作局面良好。去年以来,相继在祁阳白水工业园、步步高超市、江南奇正科技有限公司、万喜登大酒店等226家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了团组织。三是社区团组织建设开展较为顺利。自20__年以来,该市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基层团委+社区青年中心”的新型社区青年工作网络,以社区为单位的“大团建”工作布局初步形成。目前,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均成立了基层团组织,其中7个社区建立了青年中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团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方面

调研中,我们一方面感到__市团干部普遍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爱岗敬业、深入基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自觉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展示出了新时期青年干部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团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带共性的问题。

(1)畏难情绪较重。由于一些地方的共青团工作受到资金、人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共青团的工作难度加大,共青团的职能有弱化的趋势。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有的团干部知难而退、消极等待;有的自甘平庸、不思进取;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问卷中,90%以上的人提出了团工作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工作难点,但鲜有人提出实质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调查显示,82%的团干部对团的活动感兴趣,但与此同时,大多数青年团员对团的活动表现出兴趣不大和观望的趋势。畏难情绪的存在影响了团干部队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削弱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致使部分青年对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前景感到信心不足。

(2)活动创新不足。一些团干部往往依托和习惯于旧有的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现在日益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研究青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真正静下心来深入谋划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意识。团工作仍然仅仅停留在文艺表演、树立典型等活动中,对青年所关心的切身问题认识不足,使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团的工作成效大打折扣。调查显示,46.4%的青年认为团组织影响的事情是各类娱乐活动,65%的青年认为团组织只注重各类先进青年的选树、表彰,而没有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并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对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存观望态度。

(3)存在短期行为。近几年来,随着团干部转岗机制的建立和改善,团干部任职时间相对缩短,人员流动逐渐加快,约有80%的团干部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时间在三年以下。这一方面是个好现象,说明团干部成长较快,但另一方面也使一些团干部的短期行为表现得更加突出。少数团干部把共青团岗位看作个人发展中的一个过渡时期,甚至是仅仅当作自己走上其他工作岗位的一个跳板。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导致了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少数团干部眼光短浅,作风漂浮,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应付手头工作,这一现象在乡镇团干部中反映得尤为明显。调查显示,近50%的农村青年认为身边的团干部在“应付工作”。

2、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1)农村团建薄弱问题没有根本改善。一是组织不完善,班子不健全。二是团员流失严重,外出打工、经商及外来务工青年游离于团组织之外的趋势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调查显示38.46%的团组织没有对团员实行团员年度注册管理,没有执行团员证管理制度,团员证失去作用,团员档案无人转接,__市个别学校积压的团员档案达五年之久。三是经费无保障,活动无阵地。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质依托,难以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团组织地位下降。四是团干部待遇偏低。60%的村镇团干部月工资收入在1000元以下;大多数企业团干部收入情况较好,能够基本保持同级别工种的工资水平,但对于自己兼职的团工作则补贴很少,效益好的企业兼职团干部补贴也仅为每月20-100元;乡镇团干部的政治待遇落实得不好,调查中没有发现县级以下团委书记列席同级党委会的。村一级团支部由于减少两委班子人员编制和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专职团支书没有经济待遇,很难将有能力、有热情的青年吸引到团的岗位上来,因此团支部书记一般由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导致村一级团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思想观念老化,严重困扰着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2)“两新”组织建团难和巩固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由于“两新”组织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个体业主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特殊性,共青团组织得不到重视,建团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两新”组织团的工作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定位和生长点,加之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两新”组织优胜劣汰频繁和从业人员的不断流动,给团组织巩固和发展带来一定困难。近两年来,近一半的新建团组织由于企业经济效益滑坡或企业转产而再度萎缩。

(3)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团组织建设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兼职团干部增多,团干部对共青团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团的活动受到一定冲击;二是企业减员分流,招工减少,导致团的后备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团员青年队伍萎缩。某些国有企业在20__年左右,平均每年招收大、中专毕业生100多名,到20__年以后减少到每年十几人,团员数量在以发展一个退两个的速度递减;三是在生产经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的困难企业,团的工作也随之停顿或半停顿,团组织失去载体、地位和作用;四是在改制后的中小型企业,合并或取消团组织机构的情况大量出现,团组织设置相对弱化。

(4)团组织最为健全的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在高校,由于普遍实行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原有的班级、团支部、宿舍的概念被打破,学生的组合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集体观念淡化,人员、时间难以集中,团组织的设置和活动遇到新问题。由于高校并轨,特困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帮助特困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维持正常生活、顺利完成学业成为高校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中学,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不能积极参加团的各种活动,因此把团的活动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是目前中学团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学生价值观念、个人需求等方面的变化,以及网络、伪科学等对学生思想的侵蚀,也给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团的活动方式方面

(1)团的一些活动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前各种思想观念互相冲撞、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形势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些地方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并有放松和弱化的倾向。活动的谋划比较侧重考虑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坚持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放在首位;活动形式陈旧单一,口头说教多,春风化雨少;活动的内容比较重视提供项目、信息、技术等服务,或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去满足青年的浅层次需要,而结合当前广大青年工作、学习、生活实际,针对他们的内心矛盾、思想困惑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开展活动少,难以真正触动青年的思想,引起他们的共鸣,教育效果不理想。

(2)打造活动品牌的意识不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往往是出新多,深入开展下去的少;昙花一现的多,长抓不懈的少。由于缺乏精品意识,基层一些好的活动缺少深层次的挖掘和进一步的提升,缺乏具有较大规模的、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活动品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共青团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3)缺乏有效的活动载体。面对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少地方共青团的活动阵地在日渐萎缩,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更与青年的需求有相当距离,因此造成团的活动牵强被动、缺乏活力。

三、建议

团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普遍是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与不断变化的青年群体、不青年需求不相适应引起的。要正确认识湖南共青团的工作现状,看到成绩,找准问题,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的各项工作。

1、从完善团的工作职责入手,找准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共青团的这一属性是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是团的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但是从现实来看,一些团组织一方面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没有完成,一方面又做了许多不属于团组织职责范围内的事,工作贪多但没有能力去完成,本职工作又没有精力去完成,到头来“种了别人地,误了自家田”。明确团的工作职责,一要坚持团组织的群团性质,克服行政化倾向。共青团不是行政部门,没有行政执法权,做行政工作没有法律依据,也缺乏相应的人力、财力。要发挥团组织的传统优势,在行政工作中,要多“敲边鼓”,多搞协调,做到工作目标的专一化和工作手段社会化的统一。二要切实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共青团组织肩负着凝聚和引导青少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的重任。这一职责看似宏观,其实有许多具体的工作。共青团组织完成了这一职责,就是完成了党赋予共青团的使命。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___保持高度一致,坚定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做好青少年的维权工作,培养和引导好青少年的参政议政意识,为青少年广辟参与社会、接触社会的渠道和舞台,充分挖掘蕴藏在青少年身上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三要树立共青团的品牌工作。无论是团的哪一方面的工作领域,都要有团的品牌工作,只要这些工作能坚持下来,巩固下去,团的组织就有地位,团的干部就有作为。

2、从实现团的工作创新入手,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目前共青团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团的工作方法、设置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出现了团的工作方式滞后于青年的需求,团的设置方式滞后于改革的需要。团组织不是在引导团员青年而是被改革的需要和青年的需求推着走。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改革团的各项工作,彻底扭转共青团工作的被动局面。一是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和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脉络,使共青团的工作更加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和亲和力。二是要努力把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团的工作方式,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前瞻性。三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开展工作。要在组织建设工作中引入需求原则,注重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在活动开展中引入竞争意识,增强团组织各项活动的活力;在团员教育中树立平等观念,尊重团员青年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团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导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共青团的工作全面与青年接轨,与社会接轨。

3、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扩大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

共青团工作不能有效地覆盖和影响青年,使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淡化。它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团的基层组织不健全,团的组织设置不能有效覆盖青年;从主观上讲,是因为一些团组织在工作中“抓大放小”、“抓易放难”,基础性的、不容易出成绩的、最需要团组织关怀的、不好抓的地方成为团组织的空白点。要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尤其是要把进城务工青年、农村留守青年、企业下岗或面临下岗青年、“两新”组织青年、社区闲散青年等相对弱势群体纳入团的工作视野,在这些人中间加大团组织的建设力度,把团的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兼顾各项工作的平衡。

4、从完善团的各项机制入手,改进团干部的工作作风

团干部的作风转变,要依靠团干部个人的自觉,更要靠机制的约束。一要完善团干部的选拔培养机制,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团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积极推行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的选拔方式,严把团干部的入口关。要建立团干部挂职、锻炼等制度,加大对团干部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二要完善团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努力提高团干部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把团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干部培训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落实团干部培训经费,健全团干部的学习制度。三要完善团的工作的运行机制。团干部的作风不实,从主观上讲是因为团干部普遍比较年轻,党性锻炼和个人修养不够;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团的一些活动项目本身不实,不具有可操作性引起的。因此,改进团干部的工作作风,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抓团的工作的运行机制入手,使团的活动与团员青年的贴近度增强。通过进一步转变团干部的工作作风,使团干部做到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相统一,思想的活跃与行为的稳健相统一,工作品牌与工作创新相统一,团的岗位短期化与团的工作事业化相统一,促进团的干部健康成长和团的事业兴旺发达。

《2024年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