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报告 > 综合报告
栏目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6-17 热度:34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第一篇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500字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 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

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第二篇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4100字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1-4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绿色,rna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苏丹iv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5-9

实验五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点提示: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9)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的是哪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实验七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知识概要:制片观察加液观察加水观察

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会吗?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八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提示:

(1)鸡血能用猪血代替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2)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

(3)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

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因为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该实验中应用玻璃烧杯还是塑料烧杯?为什么?用塑料烧杯,因为玻璃烧杯容易吸附dna.

(5)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二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纱布。

(6)若实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第二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第二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

(7)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第二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

(8)实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防止dna分子受到损伤。

(9)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10)三次溶解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或2mol/l)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对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

(11)鉴定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其中不加dna的试管起对照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

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

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一生物易错知识点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第三篇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500字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范文

第四篇 医院生物实验室安全自查报告900字

医院生物实验室安全自查报告

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

(二)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三)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四)依照《______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五)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

前款规定所称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制定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并应当召开听证会或者论证会,听取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投资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应当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认可;实验室通过认可的,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5年。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三)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

(四)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三级、四级实验室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给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

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的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实验活动结果以及工作情况应当向原批准部门报告。

第五篇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验的报告2800字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验的报告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及要求,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熟悉一

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和各种器皿灭菌方法。

(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

氏染色法及油镜的使用方法,并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三)掌握学习用微生物学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用品

(一)器材

量筒、烧杯、电子天平、漏斗、三角烧瓶、空试剂瓶、玻璃棒、玻璃平皿、刻度吸管、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剂瓶瓶塞、扎绳、放大镜、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载玻片、火柴、吸水纸、剪刀、记号笔、接种环、注射器、镊子、钳子、毫米尺、培养箱、水浴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油镜

(二)试剂及材料

肘胨、蛋白胨、猪胆盐、氯化钠、琼脂、乳糖、0.01%结晶紫水溶液、0.5%中性红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氢氧化钠、盐酸、牛血清、革兰氏染色液、蒸馏水、小白鼠、病猪内脏

三、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制备

(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压灭菌15~30min,倾注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完成,并放在无菌操作台内)

1、麦康凯培养基

(1) 组成:蛋白胨17g、肘胨3g、猪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7g、乳糖

10g、0.01%结晶紫水溶液10ml、0.5%中性红水溶液5ml、蒸馏水1000ml

(2) 方法:将蛋白胨、肘胨、猪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调节

ph至7.2。将琼脂加入600ml蒸馏水中,并加入乳糖,加热熔化。将两

液混合,分装于烧瓶内,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

15~30min。待冷却至50~ 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

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需经高压灭菌。

2、血清平板

(1) 组成:营养琼脂、牛血清

(2) 方法:将灭菌的营养琼脂加热熔化,冷却至45~50℃时,加入牛血清,并

混匀,倾注平板。

注:不得将牛血清一并加入后再灭菌。

3、lb培养基

(1) 组成:胰化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琼脂15g

(2) 方法:在950ml蒸馏水中加入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和氯化钠,

调节ph至7.4,加热熔化,分装于瓶中,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待冷却至50~ 55℃时,倾注平板。

4、液体培养基(在lb培养基的基础上,装入大试剂瓶中,不加琼脂,不分装)

(二)病料取材

在病猪死亡后,首先用显微镜检查其末梢血液膜片中是否有炭疽杆菌存在,未发现,则立即用消毒的器械对其进行生理解剖,观察其病理特征现象,取出病猪的十二指肠、胃、肝脏三处的组织物,并注意组织的完整性,用储物袋密封保存。

(三)细菌粗培养

1、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先用消毒水清洗手或戴好实验手套,再用消毒水对无菌操作台内桌面及用酒精灯外焰对待用器械进行火焰灭菌。

2、接种

(1) 在无菌操作台酒精灯旁打开用储物袋密封保存的病料,先左手持镊子右

手持剪刀,把病料剪出一个小口。

(2) 右手持灭过菌的接种环,左手持平板,并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将平皿揭

开约20左右,然后将接种环前端插入小口旋转一下后,再用划线接种的方法接种到一个血清平板上。

(3) 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作好日期、操作人员、部位等标记,并将平板倒放。

以此方法,分别接种十二指肠、胃粘膜、肝脏于血清平板上,各接种2个血清平板。

3、培养:将接种好的血清平板倒扣放入37℃培养箱中,反向培养24小时。 注:划线接种时尽量划开,以保证长出单个菌落,且划线时接种环应尽量倾斜,以免划破培养基(后同);待接种完毕后熄灭无菌操作台内酒精灯,关闭好无菌操作台窗口,打开无菌操作台内的紫外灯。 。

(四)细菌纯培养

1、菌落特征判断

待粗培养的细菌培养24小时后,取出用放大镜观察记录单个小菌落的形态特征并用实验报告纸记录好,并在平板底部上做好观察标记,其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状、菌落边缘、表面构造、隆起度、湿润度、透明度、颜色等。

2、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1) 取干净的载玻片,用记号笔在其一面做好正反面标记,再在载玻片另一

面中央滴上一小滴蒸馏水。

(2) 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却后,在酒精灯旁从标记的单个小菌落中

取少许细菌置于蒸馏水中混匀(同时盖好平板倒扣置于一旁),用接种环涂成直径约1.5cm的菌膜,再在酒精灯火焰上方以钟摆速度通过固定好细菌,待冷却进行染色。

(3) 先滴加草酸结晶紫溶液染色1~2min,再水洗;然后滴加革兰氏碘液溶液

染色1~2min,再水洗;随后滴加95%的酒精脱色30~60s,再水洗;最后滴加稀释的品红进行复染30~60s,再水洗;待干燥或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4) 将干燥的载玻片放在1000倍油镜下,滴加一滴松柏油进行镜检,观察其

形态特征,判断细菌的种属。

3、细菌接种培养

(1) 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先用消毒水清洗手或戴好实验手套,再用消毒水对

无菌操作台内桌面及用酒精灯外焰对待用器械进行火焰灭菌。

(2) 接种:右手持灭过菌的接种环,左手持平板,并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将

平皿揭开约20左右,然后将接种环插入揭开的平板口内蘸去一下镜检标记的小菌落,再用划线接种的方法接种到一个血清平板、lb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并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作好日期、操作人员、菌种、部位等标记,将平板倒放。

(3) 将接种好的`平板倒扣放入37℃培养箱中,反向培养24小时。

注:油镜用完后应立即清理物镜上的松柏油;划线接种时尽量划开,以保证长出单个菌落;待接种完毕后熄灭无菌操作台内酒精灯,关闭好无菌操作台窗口,打开无菌操作台内的紫外灯。 。

(五)菌液的制备

1、镜检:用革兰氏染色法在1000倍油镜下镜检,观察并记录是否为纯培养的细菌。

2、分装液体培养基:先对无菌操作台及需要使用的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然后用钳子揭开一个空试剂瓶,用倾倒的方法在酒精灯旁从液体培养基大试剂瓶中分装于空试剂瓶内,并立即盖上液体培养基大试剂瓶瓶塞。

3、接种:右手持接种环,用火焰对其进行灭菌,待冷却后,取出纯培养的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酒精灯旁,蘸去少许细菌,左手倾斜液体培养基,将接种环,伸入液体培养基内搅动,然后取出对接种火焰环灭菌,并用灭菌的包装纸捆绑好后,用记号笔做好相应标记,置于一旁。

4、培养摇菌:将接种好的液体培养基置于水浴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注:分装一个培养基就接种一个培养基,不得全部分装完后再一个一个接种。

(六)小鼠致病性实验

1、保定:选择健康的青壮年小白鼠,先用右手抓住尾巴,旋转数周让其眩晕,然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两耳及头部皮肤,并翻转左手,使其头部朝下,以达到内脏前移的目的。

2、接种:先用酒精棉球蘸取酒精对注射部位擦洗消毒,再用注射器注射吸取0.2ml菌液注射于小白鼠腹腔中。

3、观察:将接种的小白鼠放在适宜的环境下生活,并在鼠笼处用记号笔标记好接种时间、菌种等。

4、再培养鉴定:待小白鼠死亡后,对其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病变情况,并取肝脏直接涂在相应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反向培养24小时后,取菌落细菌进行镜检观察判断。

注:在注射小白鼠2小时候需要观察小白鼠是否因注射时伤害到内脏而死亡。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验的报告

第六篇 生物实验员述职报告800字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为使今后实验教学顺利有效开展,现将本学期生物实验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发展,上台阶,管理工作是一个不可缺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二线为教学服务的管理工作,是较零碎而不大起眼的工作,但是在管理工作上,首先将仪器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验室的仪器较多,繁杂,看上去就要使人有一种既科学又舒适的感觉,因此在原有的管理上,除了将仪器进行分门别类分柜,分层放置,仪器贴有标签外,另外,帐,柜,物三者一致,按照管理和实验的性能,将仪器进一步规范化,这样一来教师使用方便,效率较高。

二、做好仪器防锈,防尘,防潮等工作,仪器使用以后防锈工作不可少的,特别是较精密的显微镜等仪器,每使用后,要认真清理和擦试镜头和有关活动的部件,然后装入箱内保存,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所保管的所有仪器几乎100%无锈、无尘、和 受潮现象。

三、认真做好仪器的维修工作。每一学期结束前,一定要将仪器进行全面清理和维修,为下学期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四、优质服务,提高实验效率。 优质服务是二线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实验管理工作中,首先要 熟悉教材,了解教材常规的实验内容,掌握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与教师任课的大致进度和时间,做好实验的一切准备工作,在每一个实验中, 药液的配制、选材都将预先实验,取其最佳的实验效果,达到实验的目的。

五、适应环境、充实力量随着社会的需求、经济建设、西部的开发、学校的工作也随之在发展和变化、要适应环境的改变、就要不断地吸取、充实、进取,因此本期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利用其余时间学习有关管理知识的文章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六、按时打扫实验室卫生,确保室内外的整洁。

第七篇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标准格式250字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标准格式

实验一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目的][原理]

[仪器组成]

[操作与结果]

[结果粘贴]

实验二 酶的特异性

[目的][原理]

[操作与结果]

将以上1、2、3号试管置于37℃水浴箱保温10分钟。然后向各管中加班氏试剂20滴,沸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勿振摇试管,观察结果并记录。

[分析]三管结果及原因。

实验三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

对酶反应的影响

[目的'][原理]

[操作与结果]

(一)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分析各管的颜色变化原因]

(二)ph对酶反应的影响

[分析各管的颜色变化原因]

第八篇 生物学实验报告4450字

关于生物学实验报告

刘希伟201100140041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提取、纯化及检测

姓名:___学号:2011001400__年级:20__级生物基地班 实验日期:2024年9月16日—30日组别:6组 同组者: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碱变性提取法提取大肠杆菌中质粒dna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凝胶电泳进行dna的分离纯化的实验原理。

3、学习并掌握凝胶的制备及电泳方法。

4、学习并掌握凝胶中dna的分离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质粒dna的制备方法

质粒(plasmid)是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并能稳定遗传的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分布于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一些动植物细胞中,但在细菌细胞中含量最多。细菌质粒大小介于1~200kb之间,是应用最多的质粒类群,在细菌细胞内它们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机构合成质粒自身的dna。

质粒dna的制备包括3个步骤:①培养细菌,使质粒dna大量扩增;②收集和裂解细菌;③分离和纯化质粒dna。主要方法包括:碱裂解法:0。2molnaoh+1%sds;煮沸裂解法:沸水煮沸40秒;sds裂解法:10%sds,一般用于质粒大量提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和结构等特点以及质粒dna的用途进行选择。本实验选择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2、质粒dna的提取——碱变性提取法

在细菌细胞中,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均被释放出来,但是两者变性与复性所依赖的溶ph值不同。在ph值高达12。0的碱性溶液中,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断裂,但两条互补链不完全分离。因为它们在拓扑学上是相互缠绕的。当用ph值4。6的kac(naac)高盐溶液调节碱性溶液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可恢复原来的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结构而溶解于溶液中;但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是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形成缠连的、可见的白色絮状沉淀。这种沉淀通过离心,与复性的溶于溶液的质粒dna分离。溶于上清液的质粒dna,可用无水乙醇和盐溶液,使之凝聚而形成沉淀。由于dna和rna性质类似,乙醇沉淀

dna的同时,也伴随着rna沉淀,可利用rnasea将rna降解。质粒dna溶液中的rnasea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可通过酚/氯仿抽提除去,最后获得纯度较高的质粒dna。

3、凝胶电泳进行dna分离纯化

电泳(electrophoresis)是带电物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中会向相反的电极移动。凝胶是支持电泳介质,它具有分子筛效应。含有电解液的凝胶在电场中,其中的电离子会发生移动,移动的速度可因电离子的大小形态及电荷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利用移动速度差异,就可以区别各种大小不同的分子。因而,凝胶电泳可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的片段,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之一。

凝胶电泳技术操作简单而迅速,分辨率高,分辨范围广。此外,凝胶中dna的位置可以用低浓度荧光插入染料如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或sybr gold染色直接观察到,甚至含量少至20pg的双链dna在紫外激发下也能直接检测到。需要的话,这些分离的dna条带可以从凝胶中回收,用于各种各样目的的实验。

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两种凝胶为琼脂糖(agaros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这两种凝胶能灌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径,也能以许多不同的构型和方位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分辨率高,使用于较小分子核酸(5—500bp)的分离和蛋白质电泳。它的分辨率非常高,长度上相差1bp或质量上相差0。1%的dna都可以彼此分离,这也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dna序列分析的分子基础。虽然它能很快地进行电泳,并能容纳较大的dna上样量,但是与琼脂糖凝胶相比,在制备和操作上繁琐。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长链状多聚物,由β—d—吡喃半乳糖与3,6—脱水—l—吡喃半乳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05。琼脂糖加热至90℃左右,即可溶化形成清亮、透明的液体,浇在模版上冷却后形成凝胶,其凝固点为40—45℃。琼脂糖凝胶相对于聚丙烯酰胺凝胶分辨率低,但它的分离范围更大(50至百万bp),小片段dna(50—20000bp)最适合在恒定轻度和方向的电场中水平方向的琼脂糖凝胶内电泳分离。琼脂糖凝胶电泳易于操作,适用于核酸电泳,测定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离经限制酶水解的dna的片段,进一步纯化dna等。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溶液中,由于核酸有磷酸基而带有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6个因素:样品dna分子的大小、dna分子的构象、琼脂糖浓度、电泳所用电场、缓冲液和温度。

三、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

培养皿、接种环、三角瓶、酒精灯、恒温振荡培养箱、50ml离心管、1。5ml塑料离心管(eppendorf管)、高速离心机、漩涡振荡器、微量移液器、不同型号枪头、天平、制胶槽、梳子、电泳仪、吸管、量筒、微波炉、灭菌锅、恒温水浴锅、试剂瓶、卫生纸和记号笔、手套等。

2、实验试剂

lb培养基,抗生素ap(氨苄青霉素),溶液ⅰ,溶液ⅱ,溶液ⅲ,rnasea母液,te缓冲液,饱和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酚/氯仿/异戊醇(pci)混合液,预冷无水乙醇,tae电泳缓冲液(10×),上样缓冲液(6×),琼脂糖,溴化乙锭(eb),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物dna marker λ/hind ⅲ,5mol/l ph 5。2的醋酸钠。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

配制lb液体培养基,分装到100ml的三角瓶中20ml,300ml的三角瓶中50ml,另配lb固体培养基;准备1000ul、200ul、10ul移液枪尖各一盒,1。5ml离心管若干于500ml三角瓶中,50ml离心管2个 ,将上述物品包好连同配好的培养基一同灭菌。

2、菌体培养

在含有ap的lb平板上挑取一环携带有质粒puc19的e。coli dh5单菌落,接种于20ml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37℃振荡过夜培养,培养基中加ap100ul

(100ug/ml),质粒puc19具有ap抗性基因,使得带有puc19的质粒得以生长。 过夜培养后菌体量大,杂质较多,然后用移液枪吸取过夜培养物2ml转接于50ml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加入ap250ul,37℃振荡培养4—6h至对数生长期后期,生长速率快,代谢旺盛,酶系活跃,杂质少,适合提取质粒。

3、质粒提取

(1)称量空的50ml离心管的重量为14。331g,然后将三角瓶中的菌液倒至管中,不能倒满,液面距管口约1cm,7000rpm离心5分钟后弃去上清液,收集菌体细胞。

(2)向离心管中悬滴加入5ml冰预冷的溶液ⅰ打散菌体洗涤,用漩涡振荡器使之充分悬浮后用枪尖吹吸混匀,同步骤(1)离心,弃去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使上清液全部流尽干燥,然后称重得14。437g,则菌体质量为106mg。

(3)洗涤后每100mg菌体应加入冰预冷的溶液ⅰ1ml,106mg菌体按100mg菌体处理,加入溶液ⅰ1ml,打散菌泥、吹吸混匀,冰浴5min。溶液ⅰ中的葡萄糖使

溶液密度增加,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的底部;维持渗透压,防止细胞提前破裂,防止dna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edta是ca2+和mg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可抑制dnase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tris—cl溶液提供适当的ph。

(4) 按比例加入新配制的溶液ⅱ2ml(与溶液ⅰ对应),轻加轻摇,冰浴5min。溶液变清亮透明粘稠如蛋清状。溶液ⅱ中的naoh使细胞膜发生了从bilayer(双层膜)结构向micelle(微囊)结构的相变化导致细胞溶解。同时,强碱性使染色体dna、质粒dna和蛋白质变性;sds为下一步沉淀做铺垫。

(5)按比例加入冰预冷的溶液ⅲ1。5ml(与溶液ⅰ、ⅱ对应),轻加轻摇,冰浴10min。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沉淀为蛋白质sds复合物、细胞碎片和其他大分子成分。溶液ⅲ中的hac中和naoh,因为长时间的碱性条件会打断基因组dna,只要是50-100 kb大小的片断,就不能再被pds共沉淀。同时变性的质粒dna复性。反应形成的高盐环境进一步加速了沉淀。

(6)12000rpm离心15min,白色沉淀聚集在离心管一侧,用移液枪将上清液转移到另一洁净的离心管中。然后向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3mnaac混匀,加入2倍体积的冰无水乙醇,混匀,—20℃下沉降30分钟。乙醇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周围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于聚合。在ph为8左右的溶液中,dna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一定浓度的naac或nacl,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钠盐沉淀。

(7) 以12000rpm离心15min,小心倒去上清液,得到dna沉淀。加入3ml70%冰乙醇,轻轻地覆盖沉淀,不打散沉淀,洗涤一次。

(8)以12000rpm离心5min,离心管底部dna沉淀所在面应与收集沉淀面一致。去掉上清液,将离心管上沉淀部位做好标记,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干燥5min。粗提取的质粒呈浅黄色,随着水分的减少质粒变为无色。所以为了完全溶解质粒,要在离心管上标记质粒所在位置。

(9)将dna沉淀溶于1mlte缓冲液中,移液枪吹吸助溶,然后将溶解液转移到一个eppendorf管中。te是ph缓冲液,为dna提供稳定的生理状态,呈弱碱性,有利于保护碱基对。同时含有edta是二价阳离子的螯合剂,抑制dna酶作用。

4、质粒纯化

(1)eppendorf管中加入rnase a(纯浓度>50ug/ml),37℃保温0。5—1h

(2)将上述的溶液平均分配到2个1。5ml的微量离心管中,每管0。5ml,分别加入与溶液等体积的(500ul)tris饱和苯酚溶液,振荡混匀,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苯酚是经tris饱和后的,显黄色。苯

酚加入后,溶液分层,苯酚向下,下层呈浅黄色,上层溶液无色,在中间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此为变性后的蛋白质。

(3)加入等体积的(500ul)苯酚/氯仿溶液(1:1),振荡混匀, 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到另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苯酚是强的蛋白变性剂,但是苯酚留在质粒溶液中会影响dna的酶切,它本身易被氧化,会损伤质粒。氯仿也是蛋白变性剂,但是比酚弱,且能溶解质粒中的脂类,溶解苯酚,去除溶液中的苯酚。异戊醇则可起消除抽提过程中出现的泡沫,有利于分层更明显。此时溶液中已看不到明显的白色沉淀,但仍有蛋白质的存在。

(4)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溶液,振荡混匀, 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得上清液400ul。

(5)向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naac混匀,再加入2倍体积的冰无水乙醇,混匀,—20℃下沉降30分钟。

(6)以12000rpm,离心15min,弃去上清液,得到dna沉淀,为白色。

(7)向dna沉淀中加入70%冰乙醇200ul,不打散沉淀,洗涤。然后以12000rpm离心5min,离心管底部dna沉淀所在面应与收集沉淀面一致。

(8)去掉上清液,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室温干燥。用50ulte溶解于1管中。

5、质粒检测

(1)称取0。4g的琼脂糖,置于一锥形瓶中,在三角瓶上标好液面位置,加入40ml的1×tae电泳缓冲液,再加入5—10ml重蒸水,以补充在溶胶过程中损失的水分。然后置微波炉加热至完全溶化,溶液透明。冷却至50℃左右,倒入制板槽制板。

(2)待胶凝固后,小心拔起梳子,使加样孔端置阴极段放进电泳槽内。在槽内加入1×tae 电泳缓冲液,至液面覆盖过胶面2—3cm。取1μl加电泳载样液和3μl质粒样品于小纸片上,用移液枪混匀。

(3)电泳1h,观察溴酚兰的带(蓝色)的移动。

(4) 把胶槽取出,小心滑出胶块,放进eb溶液中进行染色,完全浸泡约5min。

(5)凝胶成像仪观察。

五、注意事项

(1)滴加溶液ii时,要逐滴加入,且要轻加轻摇溶液使之混匀,整体动作要快,因为强碱在溶液中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破坏质粒dna。

(2)加入溶液iii后,生成了大量的絮状沉淀,溶液iii中和强碱使质粒复性,不可剧烈震荡, 防止染色体dna断裂,应该上下颠倒离心管,使其混匀。

第九篇 微生物实验报告1550字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室空气微生物检测

实验室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班级:生物工程 姓名:赵家熙 学号:2012013409

摘要: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环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扩散的媒介。空气中存在着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粒子,这些微生物粒子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室中的环境是更为重要的,对微生物的要求更加的高,一个好的实验室环境可以让实验结果更加的精确。本实验通过对实验室空气的采集,对微生物的培养及染色观察来证明证明实验室环境存在微生物,也证明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验室环境,空气,微生物检测,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

正文:

前言

实验室空气微生物含量多少可以反映该实验室的空气质量,需要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实验室的空气中微生物越少,代表在该实验室做微生物实验的时候误差会小,成功率会高。本实验以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培养实验室中的微生物,利用革兰氏染色法及显微镜观察实验室中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1. 材料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样品来源

实验室空气

1.1.2药品

氢氧化钠(固体),牛肉膏,蛋白胨,琼脂粉,nacl。

1.1.3耗材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无菌水,石棉网,电炉,酒精灯,培养皿,三角瓶,500ml烧杯,玻璃棒,超净工作台,ph试纸。

1.2方法

1.2.1取样

采集实验室空气样本

1.2.2制作培养基

在500ml烧杯内加水200毫升,放入牛肉膏1.0g、蛋白胨2.0g和氯化钠1.0g,做记号,放在火上加热,待烧杯内各组分溶解后,加入琼脂4.0g,不断搅拌以免粘底。停止加热后冷却,加入配置的naoh溶液调节ph值至7.2-7.5后倒入三角瓶。

1.2.3高压灭菌

将培养皿和三角瓶用报纸及绳包装后,利用高压灭菌锅将培养皿和装有培养液的三角瓶高压灭菌,121度维持20分钟.

1.2.4分装培养液及加入样本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三角瓶中的培养液分装到6个培养皿当中,等培养皿中培养液冷却凝固,将其中三个加入实验室中的空气样本,二个加入超净工作台空气,一个作为对照组。对照组a,实验组b贴标签做记号,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1.2.5革兰氏染色,观察其种类,形态

将培养好的带有微生物菌落的培养基拿出,取干净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无菌蒸馏水,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红,待冷却后从斜面挑取少量菌种与玻片上的水滴混匀后,在载玻片上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层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钟,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初染:用结晶紫染色1min后水洗,吸干。媒染:加碘液1min后水洗,吸干。脱色:用脱色液(95%乙醇)脱色30s,水洗,吸干。复染:用番红

复染3min,水洗,吸干。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标物后用油镜观察,注意细菌细胞的颜色。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

图1 图2

图3 图4

图6

2.2 分析

此次实验实验目的基本完成,但仍存在一些误差。本实验采取1个培养基无菌作为对照组,另外5个作为实验组,3个采用实验室空气,2个采用超净工作台空气(1)5个实验组中,有一个培养皿没有生长出细菌,由于倒培养基操作时培养液倾倒过少,导致无法满足细菌生长代谢繁殖的所需能量。(2)如图四,是培养皿中长出的细菌,经查询,此细菌为呼吸道内的杂菌,由于操作时操作者不慎咳嗽将菌注入培养皿中。(3)如图6 使用革兰氏染色法,但镜下观察有重叠现象,制片时为彻底打散细菌。

3. 讨论

本实验除了略微操作失误以外,其他良好,经讨论,我们认为无菌操作时十分重要的,本实验操作简单,步骤清晰,答题没有改动的地方,但在其中一个操作过程中,把培养皿直接放在教室中和超净工作台上是不可取的,导致上述分析中的

(2)失误。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无菌操作。

3. 参考文献

.《公共场所空气的微生物检测报告》 孙艳萍

.《图书馆内外空气微生物检测及资源保护》 王伯秋

[3]. 《基础生物学实验技术》 主编:陈永富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

第十篇 食品微生物实验报告3200字

食品微生物实验报告

食品微生物实验

霉菌的培养与形态学观察:实验一真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目的:

(1)了解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方法,掌握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有关准备工作。

(2)掌握高压灭菌方法及原理

实验原理:

(1)培养基的制备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从营养角度分析:

营养:碳源、氮源、能源、生长素、水分和无机盐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2)湿热灭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

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

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实验材料与方法

配制培养基所需器材

实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

实验器材:500ml三角烧瓶、蓝盖瓶、5ml刻度吸管、培养基、天平、砝码、

称量纸、药勺、500ml、100ml量筒、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铁丝筐、平皿、剪刀等。

培养基等集中放讲台前高压桶内,送到洗刷室统一高压灭菌条件及注意事项

高压灭菌条件:121.3℃,15min。含糖培养基113℃,15min。

倒平板电炉加热灭菌好的培养基打开平皿包装倒平板(10块)注意事项:空气环境无菌(应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

a.在酒精灯火焰处,倾斜打开瓶口。

b.瓶口要过火焰。

c.左手掀开平皿小口。

d.倾注满皿底再多一点,约10ml(7cm直径平皿)。

e.推放一边要轻缓,不能晃起琼脂挂壁,易在培养过程中污染杂菌。

f.完全凝固再翻转平板放塑料筐内,4℃备用。

分析与讨论

(1)如何证明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把灭菌后的培养基按灭菌锅内的不同位置,每处抽取数管(瓶),标上记号,置25℃~30℃培养一周左右进行检查。如果培养基没有什么变化,说明灭菌效果良好;如果某一位置的培养基出现了杂菌菌落,可能是摆放的太紧,导致蒸汽不畅,或锅的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所致,应根据上述情况进行改进;如果大部分或全部菌种瓶都出现杂菌,说明灭菌温度或灭菌时间不够,应提高压力或延长灭菌时间。经过几次检验都证明能彻底灭菌后,以后按同样条件灭菌的则不必进行检查。

经过几次检验都证明能彻底灭菌后,以后按同样条件灭菌的则不必进行检查。

(2)为什么说消毒与灭菌是微生物学和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由于病原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通过不同途径和媒介进入人体,引起感染或造成疾病流行。因此,杀灭或清除存在于体外传播媒介上的病原生物,对于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煮沸、火烧、日晒等方法杀灭或去除微生物,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实际上,除了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需要防止微生物的污染或感染外,在微生物学实验室、食物保存、饮水净化、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等过程中都需要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实验二霉菌的接种与培养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霉菌与酵母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

实验原理: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一项基本操作技术。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接种工具与接种方法,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接种铲、接种钩、吸管、滴管、棉签等。常用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穿刺接种,平板接种和固体接种。接种的关键是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的原则: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所有器皿均须严格消毒,培养基应事先做无菌试验,

接种工具使用前后须经火焰烧灼灭菌,棉塞不能乱放,始终夹在手指中。在培养四大类微生物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多数细菌为专性需氧菌与兼性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多数食品腐败菌和工业用菌种,以及人和动物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并且在近中性(ph6.5~7.5)条件下生长良好。多数放线菌为好氧菌,少数为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多数适宜在偏碱性环境中生长(ph7.5~8.5)。

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实验设备:温箱。

实验器材:毛霉、曲霉、青霉、根霉、啤酒酵母、白假丝酵母、新生隐球酵母菌、细黄链霉菌、pda平板、高盐察氏平板、高氏合成i号平板、塑料筐、20%甘油水溶液、镊子、接种铲、无菌盖玻片、无菌滤纸、无菌载玻片、石棉网、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铁丝筐等。

(2)实验方法:平板接种:毛霉→pda平板(点植法)

啤酒酵母→pda平板(五区分离划线法)青霉、曲霉→pda平板(连续划线法)

小室载玻片培养法:

1、取灭菌后小室平皿。

2、取无菌pda琼脂薄层平板,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切割成0.5~1.0cm2的琼脂块,并将其移至培养小室中的载玻片上,制作过程注意无菌。

3、用接种环取少量霉菌的孢子接种于培养基四周,用无菌镊子

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并(转载于:l灭菌的20%甘油(用于保持湿度),盖上皿盖,标记,置28~30℃培养3~5d

粮食产品的平板接种:

1.取粮食样品20g,放入无菌烧杯,加无菌水洗涤,

反复10次,弃去水后,将粮粒倒于平皿内备用2.镊子取粮食种入pda琼脂内,每皿可接种5-10粒。

放线菌的接种:取细黄链霉菌划线法接种,在接种的划线处,无

菌操作斜插入盖玻片数张。

注意事项:

1.空气环境无菌(应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

2.在酒精灯火焰处,倾斜打开瓶口。

3.接种环使用前,直接在酒精灯上烧灼灭菌,把环和金属丝烧红即可。

4.接种环使用后,先在火焰周围把环上标本烤干,再烧灼灭菌,以免标本汽化,爆烈四溅,污染环境。5.金属杆快速通过火焰2-3次,杀灭表面微生物

分析与讨论

1、粮食中产毒真菌的种类及产生毒素?

青霉、毛霉、曲霉、根霉、酵母、白念、细黄链霉菌(放线菌)青霉素、丝生毛霉素、黄曲霉素、根霉素、白念菌素。细黄链菌素

2、常用霉菌培养基有哪些?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豆芽汁葡萄糖(或蔗糖)琼脂培养基察氏培养基

3、霉菌的接种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

(1)连续划线法(青霉、曲霉)

青霉与曲霉为局限性生长的霉菌。应采用连续划线接种法接种。(2)点植法(根霉、毛霉)

根霉与毛霉生长区域比较大,应采用点植法。(3)小室载玻片培养法(青霉、毛霉、根霉、曲霉)

实验三霉菌的制片与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μm),常是细

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此染液做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__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四处飞散,棉兰具有一定的染色作用,染液的蓝色能增大反差。

实验材料:

(一)菌种:在马铃薯琼脂平板上培养3—4天的青霉(penicilliumsp.)、曲霉(aspergillussp.)、毛霉(mucorsp.)、根霉;

(二)器材及用具: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实验方法:

(一)直接制片观察

于洁净载玻片上,用镊子取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

片。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二)小室培养观察

将载玻片直接放低倍镜下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

观察原则:

毛霉:用低倍镜观察孢子囊梗、囊轴等。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囊孢子的形

状、大小。

根霉:菌丝、孢子同毛霉,注意观察有无假根。

曲霉:在高倍镜下观察菌丝有无隔膜,分生孢子着生位置,辨认分生孢

子梗、顶囊、小梗和分生孢子。

青霉:在高倍镜下观察菌丝有无隔膜,分生孢子梗、副枝、小梗和分生

孢子的形状等。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

青霉和曲霉的形态有哪些异同?

青霉常分布在霉腐变质的水果、蔬菜、粮食和皮革等物体上,菌体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结构的每一个分枝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进行孢子生殖。

曲霉广泛分布在谷物、空气和土壤中,曲霉直立菌丝的顶端膨大成球状,球状结构的表面放射状地生有成串的孢子,孢子随曲霉种类的不同而呈黄色、橙色或黑色。

从皮肤取材查真菌如何检查?

食品微生物实验

第十一篇 生物教学中引导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报告模式1200字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的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他就要想法寻找答案。在解决问题时,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此背景理念依据下,在教学中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将更多地开展学生的试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构建的。具体的模式结构:问题——阅读、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讨论——结论。

在运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我有下面几点感触: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带者问题去阅读、分析、讨论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想一想,我们人要想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必须先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说;一是,解决了动力问题。二是,解决了地心引力问题。教师随后提出问题:鸟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阅读、讨论、交流、的出结论。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合理开发的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等都是课程资源。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对于生活在我这些地方的学生来说,对水中的动物了解不多,而且上课时还不能做试验,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开发自己已有的课程资源。如:学习鱼鳍的作用时引导学生想想:独桨船和双桨船他们的桨各起什么作用?在学习鱼儿离开水为什么会死?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头发在水中水什么样的?从水中出来时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知识,解决了问题。

3、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新课程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新课程的整合。这样可有效地应用数字化的优势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用编制成的演示文稿、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在课程学习中,利用诸多的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工具,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但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设计的过于完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简单的就可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但也存在着弊端,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到位,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缺少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问题就是我发现的问题和努力改进的方面。

第十二篇 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自查报告1050字

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自查报告范文

为加强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院平安目标的实现,我院检验科根据____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对医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对涉及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他们生物安全的意识,掌握必要的生物安全知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医院检验科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及运输

因各方面条件限制我院现不能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的检查,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主要学习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收到菌(毒)种后立即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名称、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日期、数量。在菌(毒)种的管理,安全保卫制度,安全保卫措施,保管过程中,传代、分发及使用,均应及时登记,定期核对库存数量。菌(毒)种在进行销毁时,灭菌指示标志,灭菌效果,同时做好销毁登记等内容。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在此次自检中,我院实验室对以前制订的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进一步进行了修订,使之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针对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时,我们制定了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及其处理原则。

同时规范了菌(毒)种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的的处理原则、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在实验室的显著位置张贴了实验负责人、实验室工作人员、消防、医院、公安、工程技术人员、水、电气维修部门电话。

四、提高意识,加强学习

组织检验人员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同时加强了实验室的准入制度的管理,标明实验室类型、负责人及其联络方式。加强了个人安全防护,并要求检验人员严格遵守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