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报告 > 教育报告
栏目

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7-20 热度:43

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报告

第一篇 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报告2450字

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切实抓好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工作,我校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的要求,将我校前一阶段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前面自查,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

__小学位于沈家畈村。我校有61名学生,学生来源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我校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留守儿童”总数为23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32%,其中男12人,女11人,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牵动着广大教职员工的心。

“留守儿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祖辈监护型,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形式,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82.7%;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就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13%;三是亲朋监护型,即由亲戚(非直系亲属)朋友代为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4.3%。“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公平。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体现;不仅是对不断发展的劳务经济的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二、组织保障,构建网络

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学校校长吴斌组长、教导主任杨坤任副组长,各班主任担任小组成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我校教师以师德教育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党员、教干与贫困生建立结对帮扶对象,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在班级内、少先队组织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学校构建了立体育人网络,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学校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奖励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四、拓宽思路,活动育人,开展“十个一”活动

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学校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dvd机、一台计算机、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发活动。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班要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6、谈一次心。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7、读一本好书。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8、写一封亲情书信。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学生生日,记入档案,要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10、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校作了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有了,自理本领多了,自立能力强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显著上升了。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办学经费仍然困难,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2、经验不足,活动开展还不令人满意。

3、家长打工地点不定,联系方式就不定,再联系起来十分困难。我校留守儿童之家虽然建立并已经向留守儿童开放,但是我校“留守儿童之家”是新建设的。如何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作用,让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还有待于各级领导关心、支持,更有待于自我加压、自我探索。

(三)、努力方向

1、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2、我们将继续落实《___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省市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积极摸索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引领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做学习、生活的强者,营造快乐成长天地。让他们感受到春风沐浴雨露、健康快乐和谐成长,从而拥有自己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4400字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出现与发展,带来一些问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年青的父母)都纷纷到城市去发展,大多不能拖儿带女出去,所以大部分的孩子被留在家中由祖父辈或某一个亲戚朋友来照看。目前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小孩,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怎么样呢?围绕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二、调查的目标:

为了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以及对留守儿童这种现象采取怎样的缓解措施。

三、调查内容:

1、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2、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87份,对答卷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走访、开办学习辅导班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进行调查。

3、查找文献法: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寻找相关信息。

五、实践基地:

福建省浦城县古楼乡古楼中心小学

六、实践时间:

20__年9月1日~9月25日

七、调查结果分析:

我就古楼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思想状况等方面情况,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开办学习辅导班等方式,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与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调查结果如下:

(一)古楼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全校有358名学生,留守儿童较多,有87名,占全校的24.4%。

2、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根据调查,中小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的。

3、由于村庄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

4、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

(二)古楼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成绩较差。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惯差。具体表现在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等现象,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较班级平均水平低,较自己以往成绩低。学校对留守儿童旷课迟到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十分头疼,有的教师干脆放任不管。从调查了解到,从学习成绩上看,优秀的占21.14%,较好的占30.82%,中等偏下的占48.04%。甚至有的班后十名就有4/5是留守生。

2、行为习惯不良。存在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做,对监护人不礼貌,有点时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漱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从调查了解到,从行为习惯上看,优秀的占24.53%,较好的25.92%,一般的占29.81%,差的占19.74%。

3、道德滑坡明显。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物质生活支持能力强但缺乏对他们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易于造成男孩讲究吃喝、看碟上网,打架偷窃,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在: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没有礼貌,常常脏话连篇,出口伤人;在行动上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不能尊敬老师和长辈,不能团结同学;没有荣辱意识,不在乎同学、监护人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

4、心理健康堪忧。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容易走极端。

5、安全隐患严重。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侵害后没有亲人倾诉,往往不易发现。

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

1、长期缺乏亲情关爱。与学生交谈时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社会、政府、学校或者我们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你们觉得有可能做什么呢? 一个学生答道:“没有多少可做的,能做的就是经济上的,但我们缺少的是父母的爱和关怀”。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与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他们往往仅仅以为留守儿童买了几身衣服、交清了学费作为自己关爱孩子的全部。很少与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沟通,很少了解甚至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注意孩子是否长高了、长胖了,而不注意学习成绩,良好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我的父母总是在春天来的时候离开家到外面去打工,我真希望能把春天留住,这样我就能一直和他们在一起。”一名正在中心小学读四年级的留守儿童在自己的作文里这样写道,我们看了无不心酸。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据调查,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祖辈中从未上过学的占9%,小学文化的占56%,初中文化的占35%。因此,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

3、社会各界关注不够。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易被忽视,学校往往重视升学率而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较多关注,而把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留守学生当成问题学生、差等生而放任不管。其它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认为留守儿童问题远远轻于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远远轻于成年人违纪违法的问题而忽视之。前几年广播电台,报刊杂志对留守儿童问题报道的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宣传得少。教育部门、研究部门对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力度不大,成果不多,成果的应用推广不够。

(三)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 。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同时,农村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参与。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政府要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

第一,从长远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靠国家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统筹考虑,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允许务工流入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子女进城读书门槛,改革户籍制度,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破除政策壁垒,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要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强社会支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第二,相关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第三,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

2、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力度

第一,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更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作为这些孩子成长道路上重要的指引者,老师一定要多给他们一点爱心,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份关注,多给他们一个眼神,多给他们一句赞扬,多给他们一声问候......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摒弃“留守儿童”等于“双差生”的错误认识。

第二,为留守儿童的沟通提供方便。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第三,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等,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心理教育。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应该给予他们心灵关怀。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学校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

3、引导外出父母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

第一,父母虽然在外误工,但经常要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用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鼓励孩子健康成长,教会他们学会做人,长大成为“贤德圣人”这样不但了解孩子成长情况,而且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第二,走出用物质代替责任的误区。远在他乡在外打工的父母在照顾孩子上往往倾向于物质上,认为只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完事大吉。要帮助家长转变这种观念和做法,配合学校,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第三,改变在外误工家长重智轻德的错误观点。

4、强化社会关爱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导他们成长。共青团、少先队要挖掘组织优势,多开展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主题活动,如我县开展的心连心、学雷锋等活动成效明显。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让我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的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家园里的孩子企盼着关爱。如果人人献出一份真挚的爱,如果人人伸出一双援助的手,就会为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

第三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1550字

奎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事件及其受侵害事件逐年增多,对社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越来越大,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有效的降低这种危害性,连云港市赣榆县妇联联合县司法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发放问卷调查800份,其中有效问卷785份,并通过进村进行入户深度访谈,受访留守儿童共有583名。

一、背景与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比例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逐年增加。二是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年龄越来越低龄化。三是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事件的社会破坏性越来越大。农村留守儿童法律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往往是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增强农村留守儿童法制观念的工作,迫在眉睫。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受侵害事件频发。近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拐骗、性侵犯等恶性事件屡见报端,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状况令人堪忧,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二、主要做法

(一)送法进学校,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学法兴趣。赣榆县妇联联合县司法局大力开展儿童权益保护宣传教育,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此次宣传活动以学校为主阵地、主渠道,积极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活动,确保农村留守儿童法制宣传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举办以“争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为主题的“送法进学校”活动,做到“四个一”:上一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配一套青少年法制教育图书音像资料;设置一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固定宣传栏;开展一场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方式,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学法兴趣和守法意识。

(二)送法到课外,丰富农村留守儿童课外生活。丰富课外生活,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法制教育。县妇联、县司法局为外出务工者相对较多的几所“留守儿童之家”送去法制故事、绘画、漫画等10多类法制书籍1000多册,并将创作拍摄的8集《法在身边》法制情景剧制作成dvd光碟,向全县“留守儿童之家”赠送发放。同时,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未成年人保护行动”和“争做文明守法小公民”活动,并与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对子,着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送法到身边,开辟农村留守儿童绿色通道。为有效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开辟农村留守儿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向全县所有留守儿童之家发放了法律援助卡,按照“应援尽援”的要求,对涉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律问题,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条件,实行随来随办;各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还负责收集登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资料库,优先受理、精心办理涉及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案件,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全县累计办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案件百余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问题和原因

(一)家庭原因: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子女的教育基本上失控,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管教的地步。

(二)学校原因:一部分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和在校学生的管理,学生在家中的时间缺少有效监管。

(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没有形成各级组织齐抓共管的活力。

四、下一步工作

赣榆县妇联立足实际,下一步将联合县司法局,进一步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体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渗透于各个方面。县司法局将有计划地培养法制教育师资队伍,还应加强对全体教师法律知识的培训,不断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

第四篇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8500字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顺口溜,点出了留守儿童遭受伤害的直接原因,反映出许多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亲情、教育、安全,缺失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人忧思。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课题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民工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课题以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为调查对象,深入浅出地分析、研究、思考,探讨并加深了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认识。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目的

目前,社会上最广泛关注的就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了解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内容

1.开展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学活动。

2.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做心理辅导。

3.调查活动。①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②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③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④留守儿童的心事调查。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我们设计了一份《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调查问卷,请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不记名选择与作答。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240份,回收率为80%。我们的问卷共设有50道题.调研结果显示,受调研活动的男女比例为52:48。从调查人群的年龄角度看,在10岁以下的人占30%,10岁以上占70%。

2.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各个层次的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二、情况汇总

1.父母的工作问题。在被调查者中,“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的占70%,“父亲出去打工”的占15%,“母亲出去打工”的占10%;“在县城内打工”的占15%“跨县、跨市打工”的占25%,“跨省打工”的占60%。

2.监管照顾问题。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监护人的不重视,大多数的老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是许多留守儿童养成诸多不好的习惯,严重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被调查者中,“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你和谁生活在一起?”,60%的被调查者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20%的被调查者与“亲戚”生活在一起,18%的被调查者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2%的被调查者则“自己住”。

3.心理态度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 “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心理状态不佳。在被调查者中,“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会出事?”,其中,“很担心”的占33%,“有点担心”的占46%,“不担心”的占19%;“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我很棒,我做的很好”的占33%,“我做的很一般”的占54%,“我做的比很多人差”的占11%,其余2%的被调查者则称“我做什么都不成功”。

4.学习问题。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对于“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这一问题,“听老师话,十分刻苦”的占21%,“听老师话,比较刻苦”的占45%,“一般,不爱听老师话”的占28%,“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的占6%。“有没有在课后复习知识?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呢?”,“经常复习”的占31%,“很少复习,没时间”的占19%,“偶尔复习,想不起来”的占36%,“很少复习,不喜欢”的占13%。

5.人际关系问题。“在学校里的朋友多吗?”,回答“很多”的占41%,“不是很多”的占47%,“很少”的占11%,“没有”的占1%。对于“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这一问题,回答“喜欢,害怕”的占15%,“喜欢,不害怕”的占37%,“不喜欢,害怕”的占9%,“不喜欢,不害怕”的占39%。

6.生活问题。79%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祖父母或与其亲戚居住在一起,另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居住在一起。在所有留守儿童中,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极大矛盾,有23.9%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经常联系,并仅有22%的留守儿童在与人闹矛盾时选择向父母诉苦。另外,有2成以上的留守儿童认为社会并不关心自己。

三、发现问题

近年来,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留守儿童如果监护管理规范有效和教育方式得当,确实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思想素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主要可以培养他们果断的判断力,锻炼他们独立生活能力,遇事可以自主思考避免依赖,学会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调查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为亲情关怀缺失、心理问题骤增、学习兴趣减退、道德意识淡漠、法制意识淡化、安全隐患增多等。

1.课程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学生习惯不良,教育单调,成绩不佳。(1)学习成绩不佳。调查发现,不少留守儿童由于思念父母、家庭温暖不够、体制不好等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成绩基本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2)学习动机不足。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家庭教育缺乏、教育监督落后和父母的期望值较低等都是他们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

2.生理状况方面。主要表现在隔代教育,与父母间的亲情缺乏,心态逐渐失衡;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1)留守儿童一般寄居在亲戚家、祖父母代养或者在学校住宿。由于,亲戚情况与家里情况一般相似,不能为孩子提供很好的生活条件并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他们得不到很好的营养补足。

(2)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较差,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宿舍非常紧张,多人共挤一间容量有限的宿舍。学校的食堂卫生和饭菜的安全性同样存在隐患。

3.心理状况方面。(1)心理自卑。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他们在物质上得不到满足,与其他同龄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没有父母陪在身边,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2)心理逆反。他们缺少关怀并且受到一定的歧视,人际沟通渠道和情绪发泄情绪不够畅通,当他们感到郁闷压抑的时候,难免会选择较为负面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3)个性自私任性。父母由于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只能在经济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要求较为顺从,以此来弥补孩子。祖辈在教育监管过程中较为溺爱孙辈,一味的顺从和娇宠造成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的心理现象。

4.思想道德品质方面。(1)道德观念缺失。“金钱+ 物质”成为“打工一族”的父母用来最直接的弥补孩子的方式,孩子对金钱没有全面的认识,容易养成好逸恶劳和功利享乐等思想,认为“读书不如打工”等读书无用、学习无用思想。认为打工赚钱较快,不积极主动的继续学习深造,得不到更高更好的教育。(2)道德行为失常。近年来,出现不少留守儿童违法乱纪的事情,甚至出现留守儿童组成的盗窃团队等。“留守儿童”和“不良少年”甚至画上了等号,在道德行为方面表现失常,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约束能力较低。

5.安全知识方面。(1)人身安全意识薄弱,得不到父母的保护和教育,监管人的文化程度往往较低,生活条件往往较差,“有病不能医”的现象导致留守儿童们得不到有效的救治,甚至造成终生的遗憾。(2)安全难保障。自行到江河游泳而溺水而亡的现象并不少见,受到人身伤害时安全意识淡薄。留守儿童自身行为失范,法律意识淡薄,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轻生之路。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四、调查反思

一个人的成长状况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由于留守儿童在教育、情感、物质等方面的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心理、生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情况令人堪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如下:

1.政策和环境方面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1)公共政策流于形式。关于留守儿童问题所指定的一系列政策,有不少流于形式,并不能做到真正的落实。由于缺乏与实际困难相结合,政府的政策仅停留在口号、标语等形式上。例如:政府专门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但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经费的不足、模式的单一和思想的束缚,留守儿童学校的数量和质量是相当有限的。难以入学、受人歧视、氛围不佳和开支过大等原因,他们有些人又不得不回到原来所在的乡村学校。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跟典型的城乡二元管理模式的户籍制度相挂钩,这样流动儿童就没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2)社会环境封闭保守。黑网吧、色情卡拉ok、赌博场所等各种不良场所在农村屡见不鲜。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处在如此混乱复杂的生活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各种落后低俗思想的影响。农村缺少面向孩子的健康规范的公共娱乐活动场所,人文环境的恶劣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

2.学校教育方面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他律阶段,自律及自理能力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理,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约1/3的留守儿童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校规校纪,常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撒谎骗人和欺负同学。

(1)教育经费不足,资源匮乏。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乡(镇)政府,有限的资金难以用于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仅仅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信息化教育、课余活动教育等少之又少。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虽然国家鼓励到山区去支教,响应号召的人数还是相当有限的,资源的缺乏、平台的束缚和生活条件的低下等导致了教师的数目较少且不稳定,不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德育工作落后,心理辅导欠缺。无论是农村学校的领导还是教师,其教育水平都是相当有限的,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有限、方法有限,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发展。简简单单的将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仅是开展单调古板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不能有效联系现阶段孩子的生活实际。大多数乡村教师没有受过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学校没有足够的条件开设心理咨询室。

3.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

(1)监管教育不力。代为监管的亲戚往往不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指引和素质教育,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祖辈则易与留守儿童存在严重“代沟”,他们思维古板、思想落后,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留守儿童容易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辨别能力低,受不住诱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父母教育消失。亲子教育有三种基本形式,即亲子教育完整、单亲抚养和亲子教育缺失。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教育状况按监护人的不同有以下五种监护类型:祖辈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属(亲朋好友、或叔婶、姑舅)监护,同辈监护(由留守儿童中年龄较大哥哥姐姐担当监护人的角色)、自我监护。这些监护方式均不属于 “亲子教育完整”类型,大部分留守儿童缺失父母亲情。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单亲扶养人大多是母亲。由于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家务和农活的全部负担在她们的身上,劳累、心烦和文化水平较低等现实情况都局限了对孩子的教育。

五、调查总结

1.力保公共政策务实有效,营造社会优良环境

(1)改革户籍制度,完善法律政策。我国的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的子女教育、医疗、身份和就业等方面的不平等。人人平等,国家应该赋予所有人真正的平等,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承担所属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贯彻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监管,使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为其营造安全的生活教育环境。

(2)健全保障制度,加强非政府组织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在保障政策上有所倾斜,为留守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等提供资助、卫生和免费法律服务。开通“亲情热线”,经常与外出家长联系,及时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开设“倾诉信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欢乐与充实、真情与温暖。非政府组织是公民自愿组成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自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是民间协会等。应积极开展综合协助留守儿童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家庭解决一些上学、看病、学习、安全等方面的困难。加强同社区、村组的合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

(3)改善人文环境,开展专项活动。引导和丰富农民健康的文化生活,增加农民生活的精神内涵,减少渲染暴力、色情等西方腐朽文化对留守儿童的侵蚀。举办关注“留守”儿童家教知识讲座,提高代监护人的素质和责任感。如:举办代理监护人家教知识讲座、隔代教育知识讲座、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等主题活动。

2.扩宽学校发展渠道,完善学校教育职能

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1)用爱启迪,增进情感。老师应在平时多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针对他们心理、思想上的障碍进行深入摸底,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使关爱真正能深入学生的心坎。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不仅可以采用老师帮助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学生互帮的形式。由特定的老师专门负责所带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育情况,不留任何管理上的漏洞。把留守儿童若干人分为互助组,共同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助鼓励。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多鼓励留守儿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

(2)实施寄宿制度,建立档案制度。寄宿制学校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可以在这里找到和他一样的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为伴,消除歧视和自卑感,弥补家的温暖。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包括学生的爱好特长,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惯,思想品行等,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对学生了解得越全面,档案建立地越完备,教育就越有效。

(3)设置特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学校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安全、道德、心理等几个方面课程,更有利于使留守儿童解决困难、处理问题,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管理和自我生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顺应社会的发展形式,开展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课程,利于其以后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减少产生新一代留守儿童的机率。

3.强化家庭教育力度,制定有效监管策略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地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1)加强亲子教育,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增加彼此间的了解。通过电话、通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交流,让留守儿童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营造一种乐观民主型的家庭环境,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提出的是,不仅仅注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还要重视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2)克服困难,改善条件。尽量留下一方在家里照顾孩子,身为人父母应努力协调好外出务工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父母最好能把孩子接到自己打工的地方和自己一起生活,有利于与孩子增进感情、扩展孩子的眼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3)选好监护人,确保有效监管。留守儿童的家长必须了解监护人的基本情况:一是了解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这样有利于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确保父母外出后孩子能被有效照管。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面对留守儿童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社会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1995年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__.

金鑫.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浅谈[j].财经界,__.

[3] 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__.

[4] 焦荣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及教育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__.

[5] 郭燕聂,王永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对策分析.中国电力教育,__.

[6] 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__.

第五篇 关于大名至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研报告的3950字

摘 要:大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可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农业为主的大名县经济发展不是很理想,现在依然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名县产生了很多富余劳动力,这些富余劳动力自然就要向城市转移。伴随着大名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催生了一大批“留守儿童”。在我所实习的学校——至诚中学,就是一所半数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的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些实习生义不容辞应该解决的。本次调研主要是应用问卷调查的问题来进行,并探究相关的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探究

一、引言

大名至诚中学,是一所私立的乡村基层中学。该校现在有学生2400人,其中6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大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当地的居民仅仅靠务农很难维持生计,只要到外地打工。而对于打工的父母来说,只能将孩子留在家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当中。从这个层面来说,大名至诚学校能够有这么多的留守儿童,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而这些留守儿童,因为远离家长,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祖国未来的发展,依靠的是现在正在逐渐成长的学生。而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已经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留守儿童”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专家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在这些探究当中,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石柱模式。我们作为初出茅庐的实习老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再次探究一些大名至诚中学的“留守儿童”情况虽然说“留守儿童”问题有些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但是作为他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当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出自己的结论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调查,最终找到真正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因。分析出原因之后,就能够施行有效地措施,帮助本校“留守儿童”走出困境。最终,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为大名至诚的“留守儿童”创造出一个健康、和谐的生存和成长环境,进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我们用表格的形式将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七年级六个班留守儿童)。

二、方法

(一)问卷反馈

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问卷的对象是七年级留守儿童256名(七年级一共有学生324名),回收问卷234份,其中有效问卷227份。

表一:关于留守儿童父母回家的频率

父母回家的频率留守儿童所占百分比

两个月一次5.7%

半年一次24.6%

一年一次65%

好多年一次5.6%

表二:关于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想念程度

对父母想念程度所占比例

非常想念75.5%

一般12.7%

对父母不想念,依赖爷爷奶奶或者亲友11.8%

表三:关于留守儿童和学生发生矛盾处理的方式

和学生发生矛盾处理方式所占比例

吵架或者打架46.6%

向父母诉说15.7%

闷闷不乐23.5%

其他方式23.2%

表四:关于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

对待学习的态度所占比例

很认真,很努力23.4%

一般53.5%

厌恶学习23.1%

表五: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所占比例

很乐观12.4%

心里有时会非常郁闷56.3%

孤僻,不合群22.5%

厌恶自己所处的环境8.8%

(二)由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在大名至诚中学留守儿童当中,父母大部分都是很长时间不能回家,一般都是一年回家一次,或者回家两次;这些孩子,对父母一般都非常想念,而且时常会因为这个问题无心学习,或者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里的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大部分都不怎么上心,而且流行“学习无用论”。这些所有的“留守儿童”都会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地方出台了各种措施,有的措施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探索原因:

1.关于留守儿童对父母想念:

留守儿童普遍想念父母,这个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面打工,不能够照顾他们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情感,只能给他们一些零花钱,有些孩子的零花钱是非常少的。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孩子的“情感饥渴”。他们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小,这样的年龄是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自然相当需要这方面的关怀。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学校住宿。他们只能够半月回家一次,家中可能只有爷爷奶奶,有的甚至是住在一些亲友家中。在亲友家,很多话,很多事都小心翼翼,也造成他们的想念与日俱增。

2.关于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

大名至诚的“留守儿童”大部分都会不同程度出现心理问题,这是因为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关爱,心里很空虚。他们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下,使他们对任何事物都非常敏感。比如说,他们的情绪非常容易激动,一旦和同学或者舍友发生矛盾,就会大打出手,甚至造成一辈子的心理阴影;有些时候,他们在生活中,或者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就会选择放弃,因为没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也没有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鼓励。

3.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问题

大名至诚学校的留守儿童学习状态一般都比较差,这样的结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孩子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时常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造成一段时间没有心情学习,而这也就可能造成学生的学习空白期;这些孩子的监护人或者是亲友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只能在口头上简单询问一下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而不能够对他们进行应有的辅导;在这些孩子当中,盛行“学习无用论”,总是会说自己的父母没有上大学,也照样可以每天挣到很多钱,而看不到父母劳动的辛苦。

三、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针对大名至诚中学的这些情况,关于“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拟定并实施了这样的措施:

(一)我们实习生组建了一个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小组,并且研究出一个方案。这个方案,不仅要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生活,特别是心理情况。这个小组的成员,主要负责自己任课的班级的孩子。因为在学校当中,任课老师对于这些孩子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比较容易做相关的工作。另外,在课上任课老师也能够针对这些孩子的学习状况,制定专门的帮扶措施。

(二)关爱小组的成员要结对帮扶留守儿童。通过了解,我们从每个班级当中挑选出三至四名典型的留守儿童学生。每个班级,我们要安排一个具体的实习生来进行指导,我们这些实习生的主要工作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有必要的话,对这些学生要时时进行家访;特别是在学习上,我们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帮助他们补习功课,用成绩的提高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名至诚中学“留守儿童”走出心理的困境,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建立相关档案。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我们要为他们建立一个档案系统,这个系统把所有留守儿童的信息,以及我们帮扶的情况,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够看清楚这些孩子的成长,也能够让我们对他们了若指掌,更好方便对他们的帮扶工作。如果一个学生出现问题,我们就可以调出他的档案,通过以前的情况做好帮扶工作。

(四)要发动全校师生力量。关注“留守儿童”工程,只靠我们这些实习生的力量,未免有点太小了。因此,我们决定动员全校师生的力量来进行帮扶。比如说,我们可以请示大名至诚中学的校长,为“留守儿童”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说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等。同时,我们也申请一个专门的教室来进行心理辅导工作,辅导的任务交给我们实习生中的心理老师。另外,在“留守儿童”之间,也要开展互相帮扶活动,让孩子之间互相关注,互相关爱,互相理解,最终使他们珍惜纯洁的友谊。

(五)定期开研讨会。作为我们这个关爱小组,要不定期的进行研讨。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就要开会研讨一下。研究之后,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六)对于负责老师要实行奖罚制度。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这些老师强烈的责任性,而有些老师不自觉的就容易忽略“留守儿童”工作。因此,我们要对老师的工作进行考察和审核,对审核的结果要有一定的奖罚措施。人只有有了一定的压力,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而奖罚的依据,主要是让学生定期对老师的工作进行评比,打分。

(七) 要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不能够之关注他们本身,而应该从他们周围的环境做起。只要他们周边的环境好了,有了人文气息,他们自然就会让自己向这个方面来靠近,素质也自然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比如说,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研究新的措施,让工作在改进中得到发展;还要定期召集学生,一起开座谈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聆听学生的新声,听听他们的想法。

四、结论

经过我们几个月的努力,大名至诚中学的“留守儿童”工作依然取得了相当的效果。“留守儿童”在我们的关爱和帮助下,无论是在学习惯,还是在生活习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在学校都属于寄宿生,他们现在已经明白了应该如何独立生活;如何处理好和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明白了家长的辛苦,坚定了自己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决心。

看到这些的效果,作为实习生的我们非常欣慰,但是我想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我希望,在我们以后的实习生当中,能够接过我们手中的这根“责任棒”,让“留守儿童”工作永远接力下去。

参考文献:

杨元松.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江苏文艺出版社,2024.

卢德平. 中小学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 北京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 2024

[3] 谭中长.留守儿童教育石柱模式.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24

[4] 史正刚.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与教育.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24.

[5] 张云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4(4)

作者简介:杨东东,米佳腾,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4级大名县至诚中学实习学生。

附录ⅰ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问卷

1、父母回家的频率。

a两个月一次b半年一次c一年一次d好几年一次

2、对父母的想念程度。

a非常想念b一般c对父母不想念,依赖奶奶爷爷或亲友

3、关于留守儿童和学生发生矛盾处理的方式。

a吵架或者打架b向父母诉说c闷闷不乐d其他方式

4、关于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

a很认真,很努力b一般c厌恶学习

5、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状态。

a很乐观b心里有时会非常郁闷c孤僻,不合群d厌恶自己所处的环境

第六篇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调研报告2500字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我镇各学校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我们在全镇进行了一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镇所有行政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我镇现有留守儿童224名。调查显示,他们的父母都是外出务工,至少半年、有的甚至一年回家一次。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我镇的224名留守儿童其中有185名是其祖父母监护,37名委托监护,2名无监护,其中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或。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较正常。

5、品性表现、学习态度、身体状况都很优良。

二、存在问题

1、学习偏差。多半的孩子因为父母在外打工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在这些学生中,由于临时监护人对他们的学习介入较少,使得他们的学习无人过问,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学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即使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

2、性格缺陷。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在留守儿童中,有不少家庭对孩子放纵溺爱,临时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滋生蔓延。

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则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给予的多,在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而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极易造成他们的心理障碍。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对留守儿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

2、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3、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学生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落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健康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学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素质,从而配合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二)学校方面

1、加强沟通交流,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心”。学校和班主任以及教师要经常与留守生交流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物质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难。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2、设置“亲情电话”,建立互通制度。使学校与家长能够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三)社会及政府方面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政府应加快各种制度改革步伐,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尽量为双亲在外地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学校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3、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留守学生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妇联组织与教育部门配合好,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利用农闲时期培训农村孩子的家长,提高他们整体素质,让他们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教育孩子的本领。派出所、工商、文化等有关单位要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要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开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

第七篇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报告3750字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调查资料显示,仅连云港市就产生了近 16 万的留守儿童,其中父母都在市外的 0-14 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 52675 人,祖辈照料的 43188 人,其它亲朋照料的 8731 人,无人照料的 756 人。部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突出,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家庭教育状况堪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瓶颈'。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连云港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办好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学校。一些农村学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灌南县妇联举办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培训班。市妇联组织编写、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读本在农村免费发放,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搞好亲情交流活动。市妇联、市文明办举办暑期亲情快车,利用暑假让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团聚,增强相互感情。市移动通讯公司、网上家长学校还利用电话、网络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情感,利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三是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组织社会妈妈、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建立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四是搞好留守儿童学校和寄宿班,免除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五是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学校就读,使更多的留守儿童享受亲情的关怀。

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停留在生活照顾上,客观地说,留守儿童的家境并非一样,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有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高于农村家庭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却是匮乏的。很多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一些父母看看孩子的成绩单就算是一种关心,以至很多留守儿童有话无处讲,心情忧郁。二是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疏导,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对周围的亲友又缺少信任,很多留守儿童心理封闭,难以打开心扉。对父母的长期不在家,产生怨恨心结。在调查中,海州锦屏镇一留守儿童说:'我想妈妈,就因为我家中没有钱,妈妈远离我,我将来要去赚很多很多的钱,让妈妈永远陪伴在我身边。'一些留守儿童有厌学、离家外出打工的想法。三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观念陈旧,一些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只负责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很少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方法滞后,特别是重男轻女、封闭保守思想严重地制约留守儿童的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成了为留守儿童兴办的一件实事。___总理在北京的流动人口儿童学校访问参观时说,'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表达了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怀。其实留守儿童的父母除了思念之外,对留守儿童的最大担心是'别学坏了'.这就是教育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显重要。其特点一是时代性。留守儿童作为新农村发展的预备力量,其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也许,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变贫困状态,但是培养一代有高素质的农村生力军,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意义。放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会延缓或推迟新农村建设。二是现实性。要把留守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康心理的儿童,是当务之急。 3000 万留守儿童是占全国少年儿童十分之一的人群,教育好留守儿童能使 3000 万家庭充满幸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三是针对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着个性特征,如留守儿童相对缺少亲情,性格比较封闭,需要开展个案的研究,找出适合留守儿童教育特点的方法。四是特殊性。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他们是在改变农村面貌时,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要解决短期的阵痛,就要对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政策,如入学政策、户籍政策等。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要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___总理说:'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妈妈,这是现在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关爱是留守儿童家庭的主题。关爱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打工父母无后顾之忧。应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 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外界环境

要让留守儿童感触社会的温暖。一是让留守儿童有生活保障机制。让留守儿童吃饱穿暖。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将留守儿童的生活费放在学校或指定监护人手里,让留守儿童不为生活发愁。生活问题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一个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孩子,是很难把学习搞好的,也无法快乐健康地生活,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说起。某留守儿童家境不好,外出打工的父母几个月都没有寄钱给孩子,迫使孩子偷窃,最终因盗窃电线而落下终生残废。

(二) 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家长学校

顾秀莲同志指出,教育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机制。她解释说,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素质要提高,现在我们全国妇联牵头成立了家长学校,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法律观念,科学基础知识,让他们寻求用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一是利用父母打工回乡或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举办家长学校,让父母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二是办好监护人家长学校,监护人要系统学习家教方法,特别是接受新观念,用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方法教育孩子。对于留守儿童的祖辈更要通过家长学校提高他们对孙辈教育的水平和责任感。三是要有一本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教材。由连云港市妇联编写、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留守儿童家长读本》,是一本浅显易懂的教材,通过事例讲解了许多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搞好家庭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三) 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局限于生活的照顾,更应该体现内心世界的关怀。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开启,也需要向别人倾诉。由于监护人缺乏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自闭、交友早恋等问题,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应该进行情感沟通,市妇联'四个一'做法,值得提倡。即打工父母每周要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打工父母每月给监护人、班主任打一次电话,打工父母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灌南县光明实验学校'留守儿童快乐家园'、新浦区开展社区老少亲子乐夏令营活动、海州区开闸爱心聊吧,都加强了家长和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一些学校还举办了心理课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这些做法都打开了留守儿童的心扉,让留守儿童活泼开朗起来。

(四) 组织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志愿者队伍

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完善一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一是农村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五老'队伍。灌南县组织'五老'义务留守儿童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组织在校教师搞好代理家长工作,根据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分片包干、定点到人。三是妇联组织社会妈妈为周边的留守儿童做好生活和安全上的照顾。四是组织假期回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思想交流。

(五) 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彩生活

活动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继续搞好'亲情之旅'幸福快车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通过假期探亲的方法,感受亲情和接受城市的信息,同时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二是要搞好留守儿童的信息服务活动,如为留守儿童开设亲情服务电话、在网上开设视频、开辟留守儿童对话专栏。开通留守儿童心理热线,让留守儿童在现代信息中体会到关怀。三是开展留守儿童读书征文活动、组织留守儿童流动书库、进行留守儿童网络短信、演讲、文娱、体育比赛,让留守儿童愉快地生活。四是让留守儿童感触农家生活,学会家务劳动,学会感恩。赣榆县沙河二小利用农家小院,让留守儿童了解更多的农家生活。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利用中秋节为五保户做月饼,都让留守儿童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六) 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

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一切有条件的地方,都应采取政策倾斜的方法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政策措施。一是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开办农民子弟学校,提供随时转学、就近入学的条件。二是开办寄读学校,住宿由政府提供补助,学校配备专职的生活教师。三是建立留守儿童健康保障制度,定期给留守儿童体检、实行看病统筹制度。四是开通留守儿童上学车,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补贴的方法,为留守儿童提供交通安全车辆。五是提供免费活动场所。如提供免费书屋、免费观看影视片、免费进入电脑室、发放免费游园票、书券,还可为留守儿童进行劳动、生活知识培训,使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多元化。省、市妇联现开办的'儿童快乐家园'让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尽一项社会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

第八篇 2024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2550字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 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三)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五)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改变与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在沟通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学习、考试,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光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已在为一项紧迫任务。

如此,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或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或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九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2400字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 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三)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五)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改变与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在沟通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学习、考试,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光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已在为一项紧迫任务。

如此,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或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或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十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2550字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习较差

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性格缺陷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三)缺乏亲情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心理障碍

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五)行为偏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改变与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在沟通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学习、考试,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光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已在为一项紧迫任务。

如此,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或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或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十一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2550字

农村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群体。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 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三)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

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

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五)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改变与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在沟通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学习、考试,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光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已在为一项紧迫任务。

如此,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或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或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十二篇 大名至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研报告3300字

一、引言

大名至诚中学,是一所私立的乡村基层中学。该校现在有学生2400人,其中6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大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当地的居民仅仅靠务农很难维持生计,只要到外地打工。而对于打工的父母来说,只能将孩子留在家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当中。从这个层面来说,大名至诚学校能够有这么多的留守儿童,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而这些留守儿童,因为远离家长,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祖国未来的发展,依靠的是现在正在逐渐成长的学生。而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已经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留守儿童”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专家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在这些探究当中,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石柱模式。我们作为初出茅庐的实习老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再次探究一些大名至诚中学的“留守儿童”情况虽然说“留守儿童”问题有些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但是作为他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当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出自己的结论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调查,最终找到真正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因。分析出原因之后,就能够施行有效地措施,帮助本校“留守儿童”走出困境。最终,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为大名至诚的“留守儿童”创造出一个健康、和谐的生存和成长环境,进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我们用表格的形式将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七年级六个班留守儿童)。

二、方法

(一)问卷反馈

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问卷的对象是七年级留守儿童256名(七年级一共有学生324名),回收问卷234份,其中有效问卷227份。

表一:关于留守儿童父母回家的频率

父母回家的频率留守儿童所占百分比

两个月一次5.7%

半年一次24.6%

一年一次65%

好多年一次5.6%

表二:关于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想念程度

对父母想念程度所占比例

非常想念75.5%

一般 2.7%

对父母不想念,依赖爷爷奶奶或者亲友 .8%

表三:关于留守儿童和学生发生矛盾处理的方式

和学生发生矛盾处理方式所占比例

吵架或者打架46.6%

向父母诉说 5.7%

闷闷不乐23.5%

其他方式23.2%

表四:关于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

对待学习的态度所占比例

很认真,很努力23.4%

一般53.5%

厌恶学习23. %

表五: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所占比例

很乐观 2.4%

心里有时会非常郁闷56.3%

孤僻,不合群22.5%

厌恶自己所处的环境8.8%

(二)由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在大名至诚中学留守儿童当中,父母大部分都是很长时间不能回家,一般都是一年回家一次,或者回家两次;这些孩子,对父母一般都非常想念,而且时常会因为这个问题无心学习,或者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里的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大部分都不怎么上心,而且流行“学习无用论”。这些所有的“留守儿童”都会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地方出台了各种措施,有的措施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探索原因:

1.关于留守儿童对父母想念:

留守儿童普遍想念父母,这个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面打工,不能够照顾他们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情感,只能给他们一些零花钱,有些孩子的零花钱是非常少的。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孩子的“情感饥渴”。他们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小,这样的年龄是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自然相当需要这方面的关怀。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学校住宿。他们只能够半月回家一次,家中可能只有爷爷奶奶,有的甚至是住在一些亲友家中。在亲友家,很多话,很多事都小心翼翼,也造成他们的想念与日俱增。

2.关于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

大名至诚的“留守儿童”大部分都会不同程度出现心理问题,这是因为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关爱,心里很空虚。他们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下,使他们对任何事物都非常敏感。比如说,他们的情绪非常容易激动,一旦和同学或者舍友发生矛盾,就会大打出手,甚至造成一辈子的心理阴影;有些时候,他们在生活中,或者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就会选择放弃,因为没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也没有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鼓励。

3.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问题

大名至诚学校的留守儿童学习状态一般都比较差,这样的结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孩子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时常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造成一段时间没有心情学习,而这也就可能造成学生的学习空白期;这些孩子的监护人或者是亲友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只能在口头上简单询问一下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而不能够对他们进行应有的辅导;在这些孩子当中,盛行“学习无用论”,总是会说自己的父母没有上大学,也照样可以每天挣到很多钱,而看不到父母劳动的辛苦。

三、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针对大名至诚中学的这些情况,关于“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拟定并实施了这样的'措施:

(一)我们实习生组建了一个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小组,并且研究出一个方案。这个方案,不仅要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生活,特别是心理情况。这个小组的成员,主要负责自己任课的班级的孩子。因为在学校当中,任课老师对于这些孩子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比较容易做相关的工作。另外,在课上任课老师也能够针对这些孩子的学习状况,制定专门的帮扶措施。

(二)关爱小组的成员要结对帮扶留守儿童。通过了解,我们从每个班级当中挑选出三至四名典型的留守儿童学生。每个班级,我们要安排一个具体的实习生来进行指导,我们这些实习生的主要工作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有必要的话,对这些学生要时时进行家访;特别是在学习上,我们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帮助他们补习功课,用成绩的提高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名至诚中学“留守儿童”走出心理的困境,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建立相关档案。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我们要为他们建立一个档案系统,这个系统把所有留守儿童的信息,以及我们帮扶的情况,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够看清楚这些孩子的成长,也能够让我们对他们了若指掌,更好方便对他们的帮扶工作。如果一个学生出现问题,我们就可以调出他的档案,通过以前的情况做好帮扶工作。

(四)要发动全校师生力量。关注“留守儿童”工程,只靠我们这些实习生的力量,未免有点太小了。因此,我们决定动员全校师生的力量来进行帮扶。比如说,我们可以请示大名至诚中学的校长,为“留守儿童”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说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等。同时,我们也申请一个专门的教室来进行心理辅导工作,辅导的任务交给我们实习生中的心理老师。另外,在“留守儿童”之间,也要开展互相帮扶活动,让孩子之间互相关注,互相关爱,互相理解,最终使他们珍惜纯洁的友谊。

(五)定期开研讨会。作为我们这个关爱小组,要不定期的进行研讨。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就要开会研讨一下。研究之后,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六)对于负责老师要实行奖罚制度。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这些老师强烈的责任性,而有些老师不自觉的就容易忽略“留守儿童”工作。因此,我们要对老师的工作进行考察和审核,对审核的结果要有一定的奖罚措施。人只有有了一定的压力,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而奖罚的依据,主要是让学生定期对老师的工作进行评比,打分。

(七) 要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不能够之关注他们本身,而应该从他们周围的环境做起。只要他们周边的环境好了,有了人文气息,他们自然就会让自己向这个方面来靠近,素质也自然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比如说,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研究新的措施,让工作在改进中得到发展;还要定期召集学生,一起开座谈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聆听学生的新声,听听他们的想法。

四、结论

经过我们几个月的努力,大名至诚中学的“留守儿童”工作依然取得了相当的效果。“留守儿童”在我们的关爱和帮助下,无论是在学习惯,还是在生活习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在学校都属于寄宿生,他们现在已经明白了应该如何独立生活;如何处理好和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明白了家长的辛苦,坚定了自己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决心。

看到这些的效果,作为实习生的我们非常欣慰,但是我想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我希望,在我们以后的实习生当中,能够接过我们手中的这根“责任棒”,让“留守儿童”工作永远接力下去。

《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报告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