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基层报告
栏目

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5-02 热度:67

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社会的重要支柱,其正常运作离不开经费的保障。本报告旨在深入调查农村基层组织的经费来源、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二、经费来源分析

1. 财政拨款:这是农村基层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2. 自筹资金:部分基层组织通过集体资产经营、服务收费等方式筹集资金。

3. 社会捐赠:企业和个人的捐赠也是补充经费的一个渠道,但通常不稳定。

三、经费使用情况

1. 基本运行: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公共设施维护等。

2. 公共服务:如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社区建设等项目的开展。

3. 应急管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需要的开支。

四、存在的问题

1. 经费不足:财政拨款往往无法满足基层组织的所有需求。

2. 管理不规范:部分地方存在经费使用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3. 自筹能力弱:农村基层组织自筹资金的能力有限,依赖性较强。

五、对策建议

1. 增加财政投入:优化财政预算,确保基层组织的基本运行费用。

2. 提升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3. 激励自筹:鼓励和支持基层组织发展多元化经济来源,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经费保障情况直接影响到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区治理的效果。然而,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经费保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亟待解决。

结尾:

总的来看,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经费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基层组织共同努力。通过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强化财务管理、激励自筹资金,我们可以期待农村基层组织在未来的乡村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村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篇 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1950字

党的__大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下大力气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直言之,就是要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将基本公共服务覆盖于农村。我市要实现锦涛___“314”总体部署,加快城乡统筹实验区建设,破解农村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的问题十分迫切。

按照市局机关党委的统一安排,我于10月22日至28日深入__区铁锋乡的边远农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生活、共同劳作、共谋发展思路,深切地感到广大农民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缺的无奈和迫切需要。

自XX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各地也相继取消了“三提五统”,基层组织运行经费问题随之凸显,成为制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问题。

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职能职责,但没有明确确保其正常运转的经费来源。根据第八条“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和第三十七条“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需要经费的,由委托部门承担”,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公益事业所需的经费,由村民会议通过筹资筹劳解决;经费确有困难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给予适当支持”等规定,法律允许的资金渠道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提留,二是政府补助,三是接受政府委托而获得的经费资助,四是筹资。但是,在绝大部分地区,除乡镇政府可能给予有限的资助(铁锋乡每年给予每个村资助3000元)外,其他三个方面的规定基本属于虚设。

首先,绝大多数村社没有集体企业。由于效率和管理问题,曾经存在的集体企业要么通过摘“红帽子”而还原为私营企业,要么因为管理不善、破坏环境而改制或关闭。如我所驻的桐元村,先前曾经有一家小煤窑,在市政府关闭整顿小煤窑的过程中第一批被关闭。至于集体土地,牵涉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在拆迁中矛盾十分突出,村委会如要“染指”,势必导致稳定问题;其次除了大型公共工程外,一般的村社难以获得政府委托。即便获得委托,也只能是“一过性”的,难以持续。第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的筹资筹劳,只限于特定的公益事业,不能用于日常运作。

基层组织运行经费缺乏,首先导致基层组织公共服务

功能弱化。我们在铁锋乡看到,一些先富起来的村虽然建起了居民新村,户户别墅,宽大敞亮,但周边垃圾遍地,水电气基础设施薄弱。据铁锋乡陶荣乡长介绍,铁锋民风淳朴,治安尚好。但在周边乡镇,相当一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黑恶势力和宗族势力强大,“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风头一过,又有抬头的趋向。正气不昌,老百姓意见大。而导致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日常经费欠缺,基层组织可支配资源少。

运行经费缺乏,也迫使部分基层组织在国家的“三农”扶持资金上打主意,使国家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大打折扣。为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国家每年安排了巨额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改水改厕、水利设施和道桥建设、种养殖业扶持、扶贫济困等。这些资金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不仅不会考虑基层组织的运行成本,并且往往需要各级政府和村民拿出配套资金。而区乡财力有限,基层组织向村民筹资极为困难,只能在国家拨付的资金上做文章。因此,这些资金普遍在使用过程中被不同程度的挤占。据陶乡长估计,相当一部分资金根本没有用于项目,直接变成了基层组织的运行经费。

运行经费缺乏,也导致部分基层组织公共性弱化甚至异化。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本属公权机构,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向全体村民提供公共服务。而由于缺乏运行经费,村委会往往仰仗本村的“大户”、“望族”。如“新农合”制度规定村民参加“农合”,需每年缴费20元。由于医疗定价不合理,农民对“新农合”认同度不高,催缴成为村干部十分头疼的事。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只好想法筹款垫付。长此以往,村委会在发生纠纷或利益冲突时难以秉持公正,压抑弱势群体,成为乡村治安恶化、恶性案件上升重要原因。

如何破解农村基层组织经费匮缺的问题,关键在于完善制度。我市于XX年7月1日实施的《市实施<______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保留了“村提留”的表述,但随着“三提五统”被取消,这一制度名存实亡。解决基层组织运行经费问题,不能走回头路,不能恢复提留制度,但可以作必要的修改。

首先,要承认村级组织发挥作用需要经费保障,要允许村级组织以适当的方式向村民筹资,确保日常运转。只要规定严格的监督制度,农民负担问题不至反弹;其次,明确规定各项专项资金应当考虑基层组织的运行经费,专项列支,专门审计;第三,规定村级组织可以在一定的比例内提取村集体企业利润弥补日常经费;第四,规定政府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后,应将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返还村、社组织,用于善后事宜的处理;第五,明确乡财政扶持村级组织的资金比例。

第二篇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1900字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____,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和领导者。近几年来,大地乡党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机制载体创新抓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管理经济转型、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从中也反应出基层组织在

不同程度上存在了的问题:

一、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

(一)、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培训机制缺乏。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培训长效机制能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是基层工作新的尝试与探索,这对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执政能力,巩同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基层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当前村级基层组织队伍缺乏干部的执政、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二)、基层组织干部后备队伍机制难以稳定。我乡外出人口流动量大,村级干部队伍中有大部分外出经商、务工,村级工作的效率难以保障,大部分青年农民常年在民营企业打工,流动性较大,无暇顾及政治进步,在发展党员上还不够主动、积极。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加上组织本身对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了农民入党人数减少,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很难做到“选优配强”的后备工作。有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三)、基层组织建设的凝聚力不够。组织凝聚力直接影响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凝聚力不够会导致党的政策在向农村推进过程中缺乏吸纳力和渗透力,使政策效应大打折扣。一些农村基层干部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部分干部缺乏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能力。村“两委”关系理得不顺、工作相互拆台、相互指责,闹不团结的现象,以致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四)农村基层党员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尽管农村党组织在培养和发展党员时,比较注重各阶层党员结构和年轻化、知识化,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发展对象仍然集中在乡镇机关、学校及村干部当中,即便发展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能留在农村务农和工作的很少。农村基层党员年龄偏高、素质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一切向“钱”看,在金钱至上观念的支配下,无意向组织靠拢;农村基层干部对青年农民的吸引力减弱。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

二、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困难的对策和措施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成就中的不足,如果不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将影响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一)把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放在农村党建工作的第一位。

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村级党组织书记不仅是组织内党员干部的带头人,还是全体村民的带头人和引路人。因此,培养、选拔好组织的带头人是解决当前组织建设难题的关键。摸清调查、培养后备“村官”。普遍采用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多中选好,好中选优。

(二)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扩大组织工作面。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党员从业多样、流动性强,原有的村党组织受到地域的局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可以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打破按区域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的传统模式,在面广量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里建立党的组织,特别是对致富愿望强烈、致富技能较高的青壮年农民的吸引力更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难、年龄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难题。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体制,实行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接受培训教育常态化。

农村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与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陈旧的思想观念分不开的。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村党组织书记往往处于“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制度,依托党校等教育平台,对村党组织书记等村级干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培训。建立一套及时、科学的农村基层难点、热点问题反馈机制,将反馈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作为村干部培训内容,不断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 农村基层干部管理调研报告2850字

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接触最多,是群众眼中的政府,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数量在干部中应该算是较为庞大的,但他们的身份也是干部中最为特殊的,有媒体比喻农村基层干部是官非官,是民非民,两头不占。当前,农村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一、_____区基层干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村(社区)干部基本情况

(二)目前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

2、思想意识僵化。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经济的发展,群众观念也随之改变,村(社区)已经从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服务模式,但大多数村(社区)两委干部还没有意识到这一转变,还在习惯于用过去的老经验、老办法来办事,或者是感受到了转变但是没有好的办法和思路来应对,思想观念滞后,缺乏创新精神。个别村(社区)两委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处理问题简单。

3、法律意识淡漠。从_____区近两年查处的案件来看,涉及村组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占58% ,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发现,部分村(社区)干部社会、科学、法律等方面知识欠缺,对腐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部分村(社区)干部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党纪国法,也有的认为自己为群众做事情,拿点、贪点是理所应当,更有少数村(社区)干部心存侥幸,认为自己贪腐手段高明,无视法律规定,谋取私利、为所欲为。

4、作风上存有差距。一是工作积极性不高。随着工作方式的转变,工作内容的增加、工作要求的提高,一些村(社区)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存在畏难情绪以及等、靠、要思想,出现给工作经费办多少事,不给工作经费就拖着不办的情况。二是民主意识淡薄。村级事务决策权往往集中在书记、主任等少数人手中,部分村(社区)干部习惯于一言谈或者少数人说了算,不善于发挥群众的能力和智慧。三是为官不够清廉。少数村(社区)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村级事务管理随意性大,存在优亲厚友、假公济私等现象,腐败现象呈多发易发态势。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选人入口不畅。村(社区)干部的产生主要是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由党员公推直选或是村民海选产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农村党员和村民的意志,但在过程中也有部分人员为谋求私利通过非正常手段成功获选,因此出现宗派轮流坐庄或是村霸当庄的情况。部分村(社区)发展基础薄弱,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不愿意回到村(社区)中任村干部,导致干部来源一定程度上受限。优秀人才长期在外,即便有合适人员愿意到村(社区)任职,但群众基础薄弱,常常会出现想选选不上的情况。干部来源渠道不畅通,村(社区)干部难以选到合适的人,对整个队伍结构和干部素质产生不良影响。

(二)工作权责不明。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是对目前村(社区)工作的形象概括。在各级基层组织职能由管理转向服务的大背景下,各级各部门把服务末梢延伸至村(社区),安排村(社区)干部推动各项具体工作,村(社区)成为了责任很大,权力很小的机构。但是村(社区)干部拥有哪些职权,应该负责哪些具体职责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大量行政性、事务性、任务性的工作耗费了村(社区)干部绝大部分精力,村(社区)干部整日忙于应付各类会议、检查、考核,无法腾出时间和精力做群众最关心和希望解决的具体工作。群众提出的问题没解决好,群众不满意,不仅降低了群众对村(社区)干部的公认度,还会导致以后开展村级工作受到影响。

(四)监督管理不严。大多数村民忙于自家生产,对村级事务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一般是不问不管,群众监督难以落实;有的村民对村级事务有意见,但是怕村(社区)干部或者其背后的宗派家族势力打击报复,经常也是想监督而不敢监督。部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于自身业务素质不高,不掌握工作方法,对村(社区)重大问题、重大事项了解甚少,出现不敢监督、不会监督、不善监督的情况。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的建议

(一)改进人选产生方式。一是改革《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体现村民自治的同时,加强选举时党的领导,由上级党委把好关,提出合适人选进行差额选举,对选举出的人选加大监管力度。对不适应工作的人员可由上级党委提出免职建议,由村民代表进行表决,作出免职决定。二是严把村党组织党员发展入口。发展党员不定名额,不下任务,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

(二)厘清基层工作权责。在政府工作部门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权力和责任,防止责任下移的情况,让村(社区)减轻所负责任,由疲于奔命、应付上级变为优质高效服务群众。明确村(社区)干部的职责界限,建立相应的职责清单,整合村(社区)内及周边的服务资源,便于统筹指导、协调、规范村级工作。

(三)加大培养教育力度。以各级党校为培训主体加大对村(社区)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培训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作风教育为重点,加强政策法规教育、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课堂讲授、交流发言、外出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提高村(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打通村(社区)干部上升通道,拓宽村(社区)干部的出路。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力度,对优秀的村(社区)干部可通过招考、招聘等方式选拔到乡(镇)政府工作,特别优秀的可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打消村(社区)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想法,把干好和干不好工作从经济待遇和发展空间上区分出来,让他们更有工作积极性也更有盼头。

(四)健全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实行村(社区)干部定额工资制度。按照在村(社区)任职的具体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最高和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由省、市、县三级共同承担并逐步纳入财政预算,乡(镇)、街道根据各村(社区)集体经济情况确定村(社区)干部工资的上浮率,并严格将工资控制在最高标准额内。推行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制度,采取集体出一点、社会筹一点、个人交一点的方式,逐年为他们投保,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制定合理的考评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村民认可的村(社区)干部进行物质或精神表彰,并作为推荐干部的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五)完善村(社区)干部监督机制。建立自我监督机制,通过专题教育、培训等方式让村(社区)干部摆正位置,树立服务理念,增强监督的自觉性;强化民主测评机制,年初要公开工作目标任务,年终要分别对上级政府和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加强群众监督;加大镇(街道)纪(工)委监督力度,建立廉政档案,坚持落实五必谈一约谈制度,早提醒、早预防;按照民主监督、权力制衡、公开透明、村民自治的要求,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明确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及成员职责范围,确保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第四篇 农村基层干部南方学习考察报告2950字

按照党校统一安排,6月12日到20日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 8天的培训。培训期间,苏州市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介绍,实地参观考察了苏州市新区、昆山开发区、张家港市和海澜集团等,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启发。现将我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一些体会汇报于下。

一、苏州印象

苏州是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7个区和5个县级市,全市人口630万人。苏州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园林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上海的后花园”。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总量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飚升,发展速度飞快。现有外企超过万家,世界五百强中有118家到苏州投资,苏州下属5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前十名。5个县级市都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全部为国家级园林城市。苏州发展如此之快,固然有着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等,但也与苏州人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分不开。

二、苏州经验

一是解放思想引领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苏州破除障碍、引领发展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0年,苏州借助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和悠久文化的人文优势,看准时机,抢抓机遇,培育“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发展不放松;不闯官场闯市场、不比官职比贡献,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新思想,形成“亲商、安商、富商;干部办企业、老板当领导,全部放开、全民创业”的新观念,强化“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新意识,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苏南模式,诞生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三大法宝。苏州的实践证明,思想活跃,发展才有活力;思想僵化,发展必然受阻。只有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抢抓机遇,才能高人一筹;只有在思想解放上率先胜出,才能在加快发展上走在前列。

二是文化带动助推发展。文化已成为苏州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苏州从思想上认识到文化是一种经济状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坚定做优做强文化产业的信念,积极利用苏州“文化高地”的优势,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苏州的文化竞争力,促进和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苏州注重古城文化的保护,已经走出了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困局,以文化古城为基础、为主体,打造新区、园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实现了新区园区对古城的反哺。目前,从苏州老城区内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城内最高建筑北寺塔,仅从这点就体现了苏州在古城保护上的力度和效果。苏州也非常注重现代文化的发展与张扬,近年来苏州兴起太湖文化论坛,为苏州太湖确立了“文化新地标”,进一步推动太湖的保护和利用,推动太湖生态文明与区域内经济、文化、旅游等的互动互融,全面提升太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也建设性地推动苏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苏州视环境为形象与财富,视环境为经济资源与生产力。一方面,加强硬环境建设,“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相继高标准成立了昆山开发区、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吴江开发区等一批省级开发区和一批乡镇工业园区。同时,加大园区周边环境整治力度,让苏州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彻底改善了城区和园

区的环境面貌,打造了秀美的园林式东方古城。另一方面,加强软环境建设,发挥“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的乘数效应。通过职能归并、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压缩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一站式”、服务体系、“电子政务”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办事效能;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倡导“办事高效,信守承诺,不讲不好办,只讲怎么办”的服务理念,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投资软环境,以人性化服务、契约型服务等举措吸引外商投资。

四是扬长避短善于发展。苏州与上海各方面条件相比,明显优势不足,但是苏州人能找准定位,没有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上海力争发展项目,而是充分依托上海及周边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自己的人文、旅游资源等优势互补,真正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被誉为了“上海的后花园”。 今年,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苏州厨房”走进世博会、世博动漫宣传片由苏州打造、世博论坛登陆苏州、世博会游客中心落户太仓、世博会“水世界”签约周庄等等,都可以看出苏州发展的勃勃生机,可以说,善于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也造就了苏州的辉煌。

三、苏州启示

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苏州有很多东西我们学不到,但也有很多东西我们是可以借鉴的,如在解放思想、招商引资、服务环境和抓落实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纵观苏州经济发展历程,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是苏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快发展,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本取决于领导干部。要积极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知识,主动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海,争做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二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大力度,把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机制,定期发布关于审批、办税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定期公布招商引资政策,真正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使关卡少下来,使门槛降下来,使程序简下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生产领域;要创新招商方式,放宽进入领域,配套招商引资政策,同时政府继续增加引导性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创业,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三要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进步。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要用先进、适应的技术提升我市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产品、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苏州人的认识是:所有竞争实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一个一流的国家,必定要有一流的教育。一个一流的城市,必定要有一流的大学,一个一流的地区和产业必定要有一流的人才作为支撑。

四是要找准市场定位,推动产业升级。在晋城,以煤炭、电力、冶铸、化肥为主的传统产业,占到全市工业经济的80%以上,这是优势所在,不能丢了优势找优势,必须把传统优势发扬光大。在展方式上,我们必须要准确定位,大胆创新产业形态,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替代和产业拓展,指导各类产业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从依托资源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由黑变绿、由

重变轻、由粗变精、由大变强的根本性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新路;要坚持把产业转型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协调推动增长方式、发展动力、经济环境、体制机制和社会建设全面转型。

第五篇 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4250字

为进一步掌握农村团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准存在问题,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我们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就农村共青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搞好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面向农村团干部,共发出问卷97份,收回79份,回收率为81.4%,调查覆盖率占全区农村团书记的56%,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梳理归纳形成调查报告。

一、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现状

1、基层组织情况。目前,全区共有11个镇(街道)团委,174个村(居),174个村(居)团支部。从调查的情况看,各村(居)团支部组织设置健全,都明确了领导专门分管团工作,并结合村(居)换届的契机,对团组织进行换届,选好配齐团支部带头人,调整充实团支部骨干力量。大部分村(居)能按照上级团委的要求,认真配合完成各项中心工作。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团组织存在弱化、战斗力不强的现象。不少村(居)反映,目前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共青团组织的职能正逐步萎缩。个别地方团组织形同虚设,仅仅停留在组织机构的设置形式上,实际工作难以开展,这种情况在经济较为落后的村居表现尤为突出。

2、团干队伍情况。农村团干整体素质与以往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调查的团干中,年龄20-35岁的占了81%,党员的占86%,高中和同等学历以上的占86%。其中兼职团干约占一半的比例,进入村(居)班子的占42%。大多数农村团干对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共青团组织的职能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开拓团工作普遍存在着压力。同时,大多数团干在加强理论学习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有51%的团干表示,由于工作忙、家庭负担重等原因,没有坚持进行学习。

3、团员队伍情况。农村团员青年大多数能拥护上级党组织的政策和决定,在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精神建设、社会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先锋队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团员流动性较大,流失情况严重,很多团员青年毕业后自谋职业,团员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村居一级入团对象减少,发展团员工作难度较大,个别村居只有在征兵期间才有发展新团员,从而降低了团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团员意识逐渐淡化,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难以体现,部分团员青年入党动机不纯,认为青年为了捞取政治资本、有面子等原因入党的达到49 %。不少团组织在召开会议、组织活动的时候,团员青年积极性不高,严重缺席的情况达到16%。

4、活动开展情况。农村团工作存在活动阵地少,经费缺乏的问题。在调查的村(居)中,有46%有阵地但设施配备不齐全,有50%则完全没有活动阵地。同时团工作经费也严重缺乏,有 60%的团干表示完全没有活动经费,活动经费在1000元以下的占34%。阵地和经费的缺乏,致使团工作难以开展,个别地方长期没有组织团员开展活动。由于缺乏对农村团员的教育和约束,没能调动起农村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团员失去了荣誉感,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制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党组织对基层团组织重视程度减弱。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省、市、区各级团委已就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制订了纲领性的文件,但许多具体内容没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尤其是村居一级由于政务繁多,对团建工作关心和指导力度不够,团干部政治经济待遇也得不到落实。目前在农村团干的使用、管理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从事农村团工作没有相应的津贴和报酬,在政治上对团干部的培养和关心力度不够,致使团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进取思想淡化。二是团的工作经费、活动阵地没有保障。部分农村党支部本身涣散,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级团工作经费无从保证。同时,许多村(居)团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致使活动难以开展。

2、团干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面对诸多制约因素,很多团干不能准确定位,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由于农村团干的政治经济待遇得不到落实,面对困难,一些人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主动去开创团的工作。二是工作力度不够。目前村(居)两委缩编,很多地方都是从班子中选出最年轻的干部作为团组织负责人。由于这些人身兼数职,主要精力用在应付党政布置的工作上。即使没有进入班子的团干,也疲于应付各种临时任务,不能以主要精力抓团的建设。三是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经济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少团干觉得老的方法不能用,新的活动又想不出来,不能准确把握共青团和农村实际的结合点,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方面办法不多。

3、团员的教育规范缺乏有效的办法。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一些管理制度、教育方式显得呆板、滞后,出现了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团组织要求的,青年不愿做的矛盾。而市场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观念的变革,使部分团员青年出现政治淡化倾向,即使有团的活动,他们也不愿意参加,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员发展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有的基层团组织发展团员工作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除了参军、升学才会想起团组织外,平时主动要求入团的青年很少,不少村连续几年没有发展过新团员,造成农村团员数量逐年减少,素质下降。

4、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功能比较欠缺。许多团组织在职能定位上把握不准,仅仅满足于形式上和口头上,没有积极探索有效的载体和机制,不能为农村青年致富成才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农村的实际要求团组织把握好工作重心,把帮助和带领农村青年发家致富作为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团的每项工作都化为农村重心工作服务的具体举措。由于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单一、工作内容滞后,缺少既能与团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又能激发青年参与热情的有效活动载体,导致团组织团结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农村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建议

1、实施“党建带团建”,构建党团建设一体化的新格局。各级党组织要增强“带”的主动性,对团建工作做到“六带一优化”,即:直接带领和推动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带动工作发展,优化团的工作条件。 重点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总体规划和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在制定目标管理、检查指导、考核验收、总结工作时,要使党建与团建一并研究、部署、检查的总结;二是建立区、镇(街道)二级党建带团建联席工作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团委关于团建工作汇报,并帮助解决有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三是按照《党章》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区、镇(街道)二级是党员的团委书记列席同级常委会和党委会制度,使共青团能及时了解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及党建中的重大事项;四是坚持把团干部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规划,至少一年组织一次团干部的培训;五是逐步解决镇、村团委“缺人办事”、“缺钱办事”问题,增强团组织的自转能力和服务功能,要确保镇团委的行政编制数,对镇、村团委书记做到随缺随配,在经费上,要积极争取按照青年数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2、按照“强镇带村”战略,切实加强镇(街道)团委主体地位建设。镇(街道)团委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龙头,而镇(街道)团委书记更是整个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领头雁”,只有充分发挥镇(街道)团委书记的作用,才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除要落实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外,乡镇专职团干部要尽可能专职专用。作为团委书记也要认真处理好“镇街道职能部门的关系,寻找有机结合,整合各项资源,把团工作自觉纳入到党政中心工作的大局之中,使团员青年满意,使党委政府满意。同时要切实加强镇(街道)团委班子建设,大胆把辖区内的农村、企业、学校的优秀人才选入镇(街道)团委班子,合理搭配,发挥整体优势;要积极发挥镇(街道)团委的示范、导向作用。可根据本镇(街道)的实际情况,集中精力抓出几项党委认可、群众欢迎的重点(特色)工作,增强自身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带动基层团支部,带动农村青年;要积极扶持一批规范化团支部,以点带面促团建。对部分团员多、开展工作条件好、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的支部,要积极帮助他们创建规范化团支部,并以此作为团工作的支撑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农村团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3、改革农村团组织设置,构建新型组织网络。根据农村社会发展趋势,针对团组织缺乏工作主体,原有的组织形式已很难发挥作用的现状,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团结凝聚青年和团组织的作用发挥、有利于团的系统管理、有利于扩大团内民主和团员参与”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符合实际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行业建团等多种方式建立团组织,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农村基层团组织网络,实现团组织的多重覆盖,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

4、切实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要抓好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和一定数量的团员队伍。在团干部建设中要针对不同层面的的团干部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培养。对镇(街道)团干部要注重加强学习培训,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总体要求,在团干部中大兴学习之风,鼓励撰写理论和调研文章,同时要对他们多交任务,多压担子,努力提高镇(街道)团干部的实践经验、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对村级团干部要十分注重选拔,要严格按照村级团干部的任用标准,可以采取公开竞选、组织物色等方法,选好选准团干部。在发展壮大团员队伍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好教育关、管理关,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让广大团员青年在各种活动中感受组织的温暖,增强团员意识,充分体现团组织的先进性。

5、依托有效载体,为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团员需求多样化,团组织要多层次设计载体服务青年。一是要加强培训,提高青年综合素质。借助团校、成教中心等为农村青年开展各种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培训;二是要利用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及时向青年提供就业、市场、技术信息服务;三是要开展乡村青少年文化节,活跃农村文化,通过征文赛、书画赛、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等形式,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引导青年,充实农村青年生活。四是要引导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要着力培育各类青年专业合作组织和有特色的共青团实验基地,提升农村青年组织化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要适应形势,从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多方位拓展职能,如积极承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群众性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部分社会职能,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

第六篇 关于农村发展建设的基层调研报告3150字

1 前言

1.1调研目的

为了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了解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对科技创新的期待,有效提升乡村改革发展的针对性及服务建设的有效性,借助于春节假期对家乡河南省渑池县张村镇开展调研,细致观察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变化,形成调研报告。

1.2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时间为2024年2月3日至2月15日,主要通过网络调研、走访调查、采访交流等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访问三门峡市人民政府网站、渑池县人民政府网站以及各大新闻网及中国农村事业发展网等,主要在“新闻中心”、“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农村观察”等栏目查阅农村发展相关资料,开展网络调研。(2) 走访调查。主要走访被评为省级示范村的杜家村及建设丹参育苗基地的河南庄村,重点调查杜家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及河南庄村的丹参精准扶贫产业。(3) 采访交流。分别采访杜家村及河南庄村本地村民各5名,深入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及生活变化、群众呼声等,以探究目前发展所存在问题,避免网络调查的局限性,为后续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1.3调研对象概况

张村镇位于河南省渑池县西部,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两万余人。下辖张村、杜家、河南庄、庵北、漏泉、苏秦、荆村、桑树坪、三化沟、曹窑、高桥、利津、杨家新村13个行政村。近年来,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镇党委、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坚定不移地把精神文明创建融入工作大局,推动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先后被授予全国重点镇、河南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 调研过程及结果分析

2.1美丽乡村建设显成效

近年来,渑池县张村镇始终以改善农村环境为重点工作,以推进建设高标准美丽乡村为目标,全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调研,张村镇主要采取以下五个方面措施,全面落实美丽乡村建设。

(1)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全镇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为13个行政村配备了垃圾桶3600个、钢制垃圾斗72个、人力环卫车71辆;投资140万余元新建规模达到10吨/日标准的垃圾中转站6个,投资90余万在镇区和利津村建成了污水处理池两个。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2)高标准建设形象工程,全面改善农村面貌

在省级示范村杜家村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设杜家游园,精心设计游园道路、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等项目,高标准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活动广场、垃圾中转站等形象工程,修建长廊、游步道,开发农家乐、鱼塘垂钓等休闲项目。杜家村因此获评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

(3)典型带动逐步推进,逐一突破“老大难”

开展“认领美丽庭院、建设美好家园”评选活动,重点解决私搭乱建、柴草乱堆、垃圾乱扔等农村环境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建立观摩验收及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4)积极完善组织保障与工作机制

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小组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督导组每周二定期到各村督查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下达通知督导整改,镇主要领导不定期带督导组对整改情况跟踪督查,召开促进会通报督查情况,研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有效推进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5)定期督查考评,有力促进积极性

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考评体系,实行周督查、月考评、年总结制度,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制定环境卫生考核实施方案,每月进行考评,分半年、全年进行排名,综合考评“差”的村,扣除所有补贴资金,奖补到考评“好”的村,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积极性。

2.2精准扶贫产业得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___同志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重点阐述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张村镇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镇政府多次召开产业发展会议,要求各行政村均成立中药材合作社,通过转型促进农业增收,大力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通过调研河南庄村丹参育苗基地,总结张村镇政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保证中药材产业顺利实施:

(1)持续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镇政府出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意见,采取“药企+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包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包产品收购、提供扶持种苗的“两包一扶”激励政策。

(2)健全组织机制,保证责任落实

镇政府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药材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实行镇级领导挂钩负责制,各村明确一名专职人员抓中药材项目。镇、村、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保证责任落实。

(3)免费开展培训,实时技术指导

镇政府多次邀请农业局专家到该镇进行中药材培训,专门聘请中药材技术员对各行政村合作社、农户丹参种植进行实时技术指导,保证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4)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优惠政策

镇政府不遗余力,利用一切时机,组织镇机关干部到村里宣传镇政府对农户中药材种植的优惠政策,和农户算经济账,鼓励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发展丹参种植。

2.3党建文化工作奠基础

为响应______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宣部关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号召,启动由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联合主办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慰问演出暨“咱们一起奔小康”脱贫攻坚主题宣讲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歌颂党的惠农政策,赞美家乡新变化,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演出,享受文化大餐,了解党的政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为精准扶贫产业的开展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调研结论及建议

3.1融合特色文化加强美丽乡村管理

目前张村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仍处于建设阶段,按照“千村百镇”工程计划,随着建设数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后移,后期所需人力、财力等都将不断增多,如公共基础设施的电费、维修费等后期维护费用,日常保洁、清运费等清洁费用。农村饮水、公共道路、绿化工程等日常管理费用等,都将成为日后美丽乡村工程维护的常态化开支,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若没有稳定费用投入,后期维护将举步维艰。

将各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其特色文化,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及人文地理,明确定位,突出美丽乡村特色主题,充分发挥各文化带连线成片的聚集效应。同时,避免“重建设,轻管理”,将后期工程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结合各行政村人口数量,按照人口数量和所建项目的后期维护预算,纳入县财政预算中,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大力发展精准扶贫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避免资金链中断,为各项设施正常运转提供基础保障。

3.2加强正面引导带动村民精神脱贫

贫困户之所以贫困,除了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的原因还是个人自身存在问题。随着国家的强大,党的政策越来越惠民,对于很多农村老百姓而言,只要辛勤劳动,都能够换来不错的生活,吃饱穿暖不成问题。然而,当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后,却能够发现那些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之所以难以脱贫,跟不上脱贫节奏,关键在于缺乏内生动力。

镇村级各宣传部可联合县扶贫办成立脱贫攻坚宣讲团,将“素质脱贫”作为宣讲主线,加强正面引导,邀请优秀扶贫干部为基层群众讲解脱贫攻坚政策、致富经验、典型事迹等,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群众在欣赏文化大餐的同时,对脱贫攻坚相关内容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调动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摒弃“等靠要”思想及小富即安的错误认识,达到寓教于乐、化教于心的效果。在“扶贫”的同时,力争做到“扶志”与“扶智”。

3.3夯实两支队伍提升党建工作效率

夯实两支队伍,巩固基层组织,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一方面巩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扩大村级干部的选拔范围及选拔领域,切实将能够带领群众致富、敢于真抓实干、敢于奉献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干部中来。另一方面巩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仅要培养致富能力,更要着重培养帮富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第七篇 农村基层代表述职报告1900字

各位领导、各位选民:

作为县人大代表,现我进行述职,请大家评议。

一、认真学习、切实增强执行代表职务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农村党支部书记,肩负广大群众的利益和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重任,要胜任代表职务,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把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和法规作为首要任务,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方向,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用科学的世界观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国家意识和代表意识,不断增强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做到心里时刻不忘人民重托。工作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分析问题,善于从法制的角度搞好监督,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多做调查研究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影响和带动广大村民干事创业,在发展经济工作中,建功立业。

二、积极建言献策,协助政府推行工作

作为人大代表,就应该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努力为人民负责,为政府排忧,协助政府推行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深入群众听取反映,密切联系广大选民,做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会议期间,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立足大局,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近年来,结合开展带头学习、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履行职责、带头发展经济、带头扶贫和联系单位,帮助困难群众找一条致富门

路的“五带头”和“五个一”活动,我选择了王沟镇三个文明建设及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两项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参加了镇上组织的小城镇建设乡村道路整治等一系列观察活动,为全镇的各项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与本镇刘电池村村民结成帮扶对子,固定联系选民7名,帮助刘电池村安装了自来水,使刘电池村500余户约2000位村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抓住机遇,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人大代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刘菜园村是省定的经济薄弱村,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我抓住省委扶贫这个机遇,克服困难,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向高科技要效益,先后在本村李庄组、史楼组建成了高效农业——芦笋生产示范园300余亩,并由此带动了周边兄弟村发展芦笋250余亩,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我村贫富悬殊较大,有的农户因底子薄,想发展经济往往因资金短缺而干着急。我对这样一些情况进行了排查摸底,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前年村民李广连养殖母猪,有三头母猪将要下崽,因遇连阴雨天气致使猪圈地基下沉,面临倒塌。我了解了这个情况后,立即调度村两委成员全部上阵,把即将分娩的三个母猪转移到安全地方。第二天又找了施工队把猪圈重新砌好,避免了损失。这两年李广连一家年收入万余元,五口之家,日子过的稳稳当当。村民程守勤,有一个痴呆的儿子,娘儿两个生活,生活十分困难,遇到个病灾,更是难上加难。在联系集体照顾的同时,我又召开了全体干部会议,村组干部轮流进行照顾。程守勤老人逢人就说_好。每逢年过节,我还和村民一起,给一些家庭困难的农户送上面粉、右只类的慰问品,表示祝福、慰问,把党支部、村委会的温暖送到他们家中,充分体现出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四、宣传贯彻法律、法规,走依法治村的道路

依法治国是一项基本国策,积极学习和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发展社会注意民主政治,促进社会稳定作出贡献是法律对人大代表的基本要求。多年来,我在带头学习模范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积极搞好全村依法治理工作,收到明显效果。

我们村近800户,3000余人。为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我坚持每年都邀请镇司法工作人员到村_,结合实际对村民进行法制教育,同时设立了党员议事会和村民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理财、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制度,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对群众关心的财务收支、计划生育等项目定期公开。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村民自觉遵纪守法,减少了矛盾纠纷和违法违纪等现象。

几年来,我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坚持依法治村,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村两委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我本人也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等称号。总之,我虽然干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感觉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各位代表相比还有一定的不足,我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为村民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带领全体村民建设文明富裕的刘菜园村,当一名人民信赖、满意的人大代表。

第八篇 基层妇联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思考报告1800字

基层妇联关于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思考报告范文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夫妻分居、留守妇女不断增多等诸多问题。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镇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现状,为更好地帮扶农村留守妇女,__县__镇妇联深入村居,对13个行政村的部分留守妇女进行了走访,对留守妇女在经济建设、文明发展、社会管理、家庭和睦、子女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我镇共有人口有53489人,其中女性25674人,占比48%;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3156人,其中女性6947人,占比30%,留守妇女6850人,占全区女劳动力总数的33.5%。

从年龄结构上看,留守妇女主要分布在30—5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没有外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要在家抚养教育孩子、赡养老人,二是家中的种、养殖也需要她们在家维持。由于这部分农村妇女在文化程度方面都偏低,外出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只能选择留守家中,让丈夫外出赚钱养家。因此她们得身上承担着等诸多重任,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而且在处理家族、家庭成员关系方面也起着核心作用,对社会稳定、经济建设也有着不可替代与忽略的作用。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部分留守妇女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家庭事务较繁琐,身体健康不乐观。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种养殖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不仅要照顾年迈的老人,还要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因此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时间较长,体力透支严重,造成其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但由于经济压力和家庭事务压力,在身体出现不舒服时,她们往往选择拖一拖,而没有去医院进行体检、治疗的意识。在蔷薇河村调查时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每人需要独立承担将近5亩地左右的农业生产、每天到板厂做工近八小时,还要照料1-2个老人,至少照顾一个孩子,她们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晚上近十点休息,一天没有一刻时间可以休息。过于忙碌的生活使得她们没有时间去注意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只要不是生重病,一般就是到村卫生室拿点药,或是回家好好的睡一觉。

2、精神压力比较大,幸福指数不太高。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许多牺牲,但受到认可的程度不高,且丈夫长年在外,遇到事情往往无法及时的倾诉,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担心在外丈夫的安全与忠诚,有的还会有流言蜚语流出,留守妇女精神负担明显严重,幸福指数不太高。主要表现:出现婚姻危机,一方面留守妇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因为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夫妻间缺乏沟通,双方相互猜疑,再加上精神空虚,易受到不良习俗的影响,由于自制力不强,还容易受到非善意的诱惑,导致感情危机;另一方面丈夫常年在外会有婚外情,从而导致婚姻危机。在调查中我们统计到近80%的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的压力和心理压力。

3、婆媳关系不和谐,子女教育不到位。由于文化水平有限,自身素养不高,再加之经济压力,经常纠结于鸡毛蒜皮等小利益,因此农村婆媳关系大多处理不佳,尤其在丈夫不在家的情况下,婆媳之间没有调解人和传话人,沟通不畅导致婆媳关系更是难上加难。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例由于婆媳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家庭矛盾激化的现象,婆媳不讲话是正常现象,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见识不多,对孩子的关爱主要表现在吃饭穿衣上,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性教育则疏于监管,导致孩子对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出现厌学现象,辍学比例较高。

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留守妇女成长,减少她们的精神压力和生存压力,带给她们更多的自信与快乐,我认为妇联作为妇女组织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成立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互助组织,让留守妇女结成团队,实现互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劳动强度。

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留守妇女的致富技能、子女教育、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她们的个人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是鼓励她们多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汲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如参加文艺表演队,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参加镇妇联定期组织的各种交流活动。

四是多组织像两癌筛查一样的免费体检,给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保驾护航。

五是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留守妇女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

除此以外,整个社会也应该行动起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部门合力,共同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如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减轻农民的养老压力,出台农民工相关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及落户问题,减少留守妇女与留守儿童的存在。

第九篇 农村信合基层网点先进工作报告850字

从XX年参加农信工作至今,我始终奉行“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人生信条。正是这股“工作无小事”的精神,一直鞭策、激励着我,培养了我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让我能够较为圆满的完成联社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近几年来,我紧紧围绕联社工作重心,以抓存款业务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增效为中心、以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为重点,以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为突破口,积极做好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真抓实干,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截至XX年12月31日,__分社各项存款余额__万元,各项贷款余额__万元,不良贷款占比0.__%。其中不良贷款占比,在全县各营业网点是最低的。__分社在清收、减少不良贷款方面会有如此成效,除了我个人的努力外,主要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与当地政府密切联系,盘活不良贷款。充分发挥政府驻村领导

干部及村主干对本地情况较为熟悉,以及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的优势,邀请他们参与集中清收一部分难度大的贷款,借助社会力量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力度。

2.大力宣传信用工程创建意义,减少不良贷款。以我县创

建金融信用县为契机,在相关政府部门配合,开展清收不良贷款的目的意义和实现深化农信改革发展目标,向被清收的每个对象反复宣传教育,把被动清收变为清收对象自觉还清。对部分有抵触情绪的清收对象和个别有意赖债、恶意逃废债的钉子户反复、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说服工作,或动员其亲属协助做好其思想工作,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千方百计做通其思想工作,促其自愿归还。

3.内外勤人员协调配合,清收不良贷款。长期以来,内外勤工作

人员认真统计和梳理了我社的不良贷款,对每笔不良贷款做好监测,采取适当措施,大力清收。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个基层网点的主任,我经历了风雨,也沐浴了阳光,我时刻谨记着“知识创造财富”的道理。所以在工作之余,我也没忘记学习,通过自学,获得了本科文凭,天道酬勤。最后我想说,我愿为__农信美好的明天付出艰辛的劳力和汗水,愿我所从事的金融事业永远年轻和壮丽,兴旺和发达。

第十篇 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5700字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____,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____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按照州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

(一)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

石屏县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_年末,中共石屏县委共设15个基层党委(工委),147个党总支,833个党支部,党员13148名,平均每个党支部有党员15名。其中,乡镇基层党委9个,党总支128个,党支部669个;机关单位党委6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109个;企业单位党总支3个,党支部64个;事业单位党总支4个,党支部74个。

(二)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石屏县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对非公企业等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石屏县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向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和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帮助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二是在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按照党组织设置原则,在党员的生产和生活所在地,采取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形式,设置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党员的教育管理。目前,全县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3个,全部为党支部,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1个;三是按照“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对后进党组织进行整顿。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43个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合理,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逐步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推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地的经济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支部+协会+公司”、“党员+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党总支(支部)的领导下建立各种农产品民间协会。目前,全县共组建烤烟协会、青枣协会、甘蔗协会、竹编协会等10多类产业协会,并在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运作;二是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在全县50岁以下的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置了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术服务、科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多种岗位。目前,全县共有3024名党员参与设岗定责,占无职务党员的60.5%,使农村党员丢掉“无事牌”,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同时,在党员工作岗位上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岗位,共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1122个,以此来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实行“云岭先锋”星级挂牌管理,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党员的有效机制。以“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为“五星”标准,明确考核评议内容、标准和方法,每年开展一次评星活动,对星级党员户实行动态管理。并把星级考核评定结果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县共有6148户党员户参加评星,占农村党员户总数的85.37%,其中,“五星”级党员户855户,占13.91%。

(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我县以“云岭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为载体,按照“五好五带头”和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是在_年,在全县9个乡镇开展选民直接选举乡镇长试点工作,由选民直选选举产生乡镇长。在此基础上,XX年按照州委的统一安排,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对9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进行直选,改变了“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把推荐权和选择权交给党员和群众,让选民和全体党员直接参与乡镇党政领导选举,把“四权”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二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10人联名推荐和“海选”的方式,坚持“两推一选”,精心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选准和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三是建立村帐镇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村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对所有的村集体大事均召开群众会或群众代表会共同协商决定,不搞“一言谈”和个人说了算,进一步扩大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

(五)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坚持“两推一选”基础上,在部分村委会实行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班子人员分工重叠问题。在_年村级换届中,全县115个村(社区)党总支有43个村委会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占村党总支总数的37.39%;二是按照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提出的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以大中专毕业、退伍返乡人员为党员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党课教育、素质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能熟练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种植技能,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县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在56个县级机关党总支(支部)与45个农村党支部间深入开展以“四村”建设为主体的“支部共建、党员互帮、永葆先进、建设小康”活动,以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推进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建设。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党员长期保持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县级部门挂钩“云岭先锋”工程党建联系点和先进性教育党建联系点制度,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定期深入到挂钩联系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挂钩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把挂钩联系点建成“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三是实行困难党员互助金制度。_年,哨冲镇实施党员互助金取得成功后,在全县各基层党委(工委)中进行推广,各基层党委结合实际,在农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困难党员互助金,用于对困难党员帮扶救济、看望生病老党员、慰问病故老党员家属和重大节庆日对困难老党员进行慰问。以互助的形式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目前,全县9个基层党委(工委)设立了党员互助金,共筹集互助资金6.2万元。

四是制定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额补助制度。_年10月牛街镇党委出台措施,对农村无固定收入、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实行生活定额补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扩大对农村困难党员的补助面,同年第四季度,在全县9个乡镇党委全面推广实施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补制度,对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每人每月给予20元补助,年补助困难老党员1600多人,占农村老党员总数的50%以上,补助资金近40万元,使农村老党员能够安度晚年,充分体现党组织对老党员的关怀。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薄弱,党建工作经费难以保证。_年,全县共有136家非公有制企业,其中,建立党组织的13家,占9.6%,大部分非公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企业职工大部分为当地农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不顺,给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_年末,全县35岁以下的党员2890名,占党员总数的21.98%,而60岁以上老党员3644名,占党员总数的27.7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847名,占党员总数的14.05%,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党员8773名,占党员总数的66.73%。从总体上看,全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稍显偏大,总体素质不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党加大对农村老党员的关心和支持,建立健全各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救济制度,像对农村老党员实行按月定额补助制度落实执行等,增强了农村干部、群众入党的愿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新发展的党员中农村党员占多数,_年新发展的443名党员中,仅农村党员就有379名,占新发展党员的85.55%。

三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据统计,仅异龙镇25个行政村,负债的村就有 12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 48 %,负债总额为269万元,负债面大,负债数额大。

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强,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形不成坚强的____。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工作职责不明确,一部分村党总支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村民自治说了算,事事包揽,未体现村党总支的领导地位。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着力点

(一)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方法,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扩大履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从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出发,研究、制定和完善各类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成效的工作评价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对传统领域的领导

,同时大力开拓新领域党组织建设。比如,在城市社区,要围绕服务群众这一重点,在完善党组织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切实形成有利于整合资源、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明确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合理设置党组织,探索开展党的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规律;在流动人员中党员比较集中、发展比较稳定的“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要确定科学有效的党建管理体制,加大组建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形成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发展要求的基层党组织构架。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总支的____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三)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强化对“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的认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级土地、矿产、河流等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度和财务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加强村级集体生产增值,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第十一篇 取消农业税和村级区划调整后农村基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650字

取消农业税和村级区划调整后农村基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取消农业税和村级区划调整后农村基层工作情况,有关部门成立调研组,采取集中座谈、个别走访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县19个乡镇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建制村和村干部职数大幅精减,行政成本有所降低。村级区划调整和换届选举后,全县有建制村179个,社区居委会39个,村(居)总数由447个减少为218个,减幅达51.2;有支村两委干部966人,实现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33个村,社区居委会干部182人,村居干部总数由1751人减少为1148人,减幅达34.4。干部职数的减少,有效整合了村级资源,减少了行政成本。

2、村干部结构优化,素质明显提高。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全部采用“两推直选”,村干部年龄层次和文化结构等方面得到全面优化,能力和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全县现任村干部中,45岁以下占60,平均年龄进一步下降,全县有151名新人当选成为村干部,其中有相当部分为经济能人。

3、村干部士气高涨,工作作风更加务实。经过优中选优,现任村干部得到了上级和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同,荣誉感和自豪感倍增,工作作风上更加务实。据调查,大部分行政村(社区)制定了村级发展规划和干部任期目标,特别是建整扶贫村,信心更足,思路更明。

二、主要问题

1、农业税尾欠多,村级债务包袱重。调查的32个村负债总额为864万元,平均每村负债27万元,负债率81。多数村负债是因村办企业欠款、“普九”达标建校、公益事业建设、农业税尾欠、选举经费支出等。以前我县大部分村为完成农业税任务借用银行贷款垫付,而大量尾欠未收上来。如雨敞坪镇有的村农业税尾欠达17万多元。对此,已交税的群众反映十分强烈,认为做老实人吃亏,对村上的工作不太支持。

2、村级管理和服务难度增加。一是管理难度加大。据统计,我县现有村(社区)人口在3000人~4000人的84个,4000人~5000人的28个,5000人以上的14个。有的村计划生育对象有上千人;有的村党员有100多人,部分党员、组长在外打工,管理难以到位。二是工作协调乏力。大部分村的工作还处在“磨合”期;村民在村干部用人、公益事业、村部设置等方面,仍然存在甲村乙村的明显界限。三是公益事业建设难以为继。因村级收入来源少,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困难,“一事一议”筹资渠道难落实等种种原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组织。四是工作压力较大。上级职能部门的各项指标任务十分压头,各类检查较多,村干部感到压力很大。

3、村级经济实力较弱。我县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据调查,我县莲花镇辖17个村,年集体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就占了13个,区划调整前,全县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按每个村5000元办公经费,村干部工资每村4名职数、每人每月350元标准拨付,全县共915.6万元,平均每村2.18万元;社区居委会按每年2万元核拨,共54万元。现在由两个村或

三、四个村分担的刚性支出如队伍管理、基础设施投入、五保户供养等费用并没有减少。据格塘乡反映,该乡8个村平均每村每年工作需资金15万元左右。

4、村干部待遇问题急需落实。村级区划调整后,村干部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但待遇较低。从去年选举至今,各项待遇未明确,他们要求提高在职村干部的工资水平,办理养老保险。此事如不能尽快解决,势必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5、村干部和农民法制意识有待提高。我县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剧,有的村民法律意识淡薄,致使土地纠纷频频出现。有的村干部,恣意制定一些土政策和土办法,如有的村规定户口迁入的要先交4000元到村委会。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制意识亟待提高。

三、几点建议

1、制定村干部行为规范,提高村干部工作待遇。建议县里出台村干部行为规范,尽快出台明确村干部工作待遇的文件,包括工资水平、养老保险金、退职退休安置补偿办法等方面。村干部工资可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奖励工资等三项,基础工资和补助工资按月发放,奖励工资由乡镇政府按工作实绩发放。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标准可依照现行企业为职工投保标准,按比例由县、乡、村、个人四级分担。

2、出台全县农业税尾欠收缴办法。农业税尾欠现象十分普遍,清缴难度大,但急待解决,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开展征缴农业税尾欠的集中宣传,营造工作氛围。二是制定农业税历欠征缴办法。要分类制订征收措施,如经济困难确实支付不起或其他情况特殊的可以适当减免,对有支付能力的必须收取。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对故意欠缴、抗缴的要依法强制执行。通过征缴农业税尾欠,可以化解一部分村级债务,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3、优化村级工作环境。上级部门要减少检查、达标、评比活动,减轻基层压力,逐步实现村级“零招待费”。对党支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综合治理等部门的活动室可通过协调运行将其统一起来。开发地带要坚持“先 安置后启动”的原则,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要加快乡镇人事制度改革。调整机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促使干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行竞争上岗,精简人员,提高素质,培养一支服务水平高的队伍。要加大并组工作力度。指导各村结合实际,按照山、田、水、土权属不变,成型成片便于管理,不打破原有水利水系,坚持原有经济收益不变以及五保户供养渠道不变的原则,对村民小组进行适当撤并;通过民主选举,提高党员担任村民组长的比例。要稳步推进计生工作体制改革。建议村级计划生育日常工作以村为主,违反计生条例的流出对象的管理工作由乡镇负责;加大计划生育抚养金的征收力度,重点监控逃避征收行为。

4、规范村级管理和队伍建设。一是大力推进“一制三化”进程,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级党务和村务的决策、管理、监督等制度。二是健全妇代会、共青团、治保会、调解会、计生协会等村级配套组织,发挥其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分层次、分类别建立健全村干部和村组骨干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实现权利与义务、履职情况与工资待遇挂钩。四是创新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试点设立村党总支,下设党支部;试点设立党小组,组织活动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支部主要对党小组进行管理;试点党代表联系党员制度,支部活动主要通过党小组长和党代表组织开展。通过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5、提高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素质。一是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工作,将乡村两级干部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其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要加强乡村两级干部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三是要加强村民遵纪守法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教育活动;四是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树立各方面的典型和榜样,制订和完善村规民约,组规民约,淳化民风。

第十二篇 关于镇基层农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550字

关于镇基层农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钱场镇基本情况

钱场镇是京山县南部门户重镇,处在大洪山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丘陵地貌,版土面积215.2平方公里,辖25个村(场),6724农业户,2.8万多农民,耕地面积6.9万亩。早稻种植面积3.2万亩,中稻种植面积3.1万亩,晚稻种植面积3.4万亩,全镇全年水稻种植面积9.7万亩。获“全国万亩水稻机插秧核心示范区”,获“荆门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

二、钱场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利好因素,各级党委、政府“强基础,重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决策引导,从到是农村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时期,从小型手扶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到手扶式插秧机,钱场镇的农业机械拥有量有了跨越式发展。截止6月底,全镇插秧机从的70台增加到今天的560多台,钱场镇的插秧机保有量在全省乡镇中是位居第一。全镇现有大型联合收割机165台,大型旋耕机135台,小型手扶拖拉机(配套小旋耕器)多台,现有排灌台(点)1200处,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5.6万千瓦。全镇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全镇小麦机收率达92%,早稻、中稻机耕机整率达93%,早稻机插面积达1.9万亩,中稻机插面积达1.3万亩,机插率达51%。全镇上半年机械作业平均率达78.6%,水稻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三、钱场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农业机械利用率低,农机具维修保养不到位。

“有机户无田种,无机户种田难”。这种现象使得农机具的利用率不高,建议鼓励无机户把农田“托管”给有机户,推动土地流转,让农机大户变成种粮大户,让有产业的农民不再为自己的几亩田操心,轻装上阵,专心自己的产业。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农机具没有得到很好的维修保养,在农忙正准备作业时“趴窝”,也降低了机械利用率,建议农业机械销售商增加售后服务,特别是享受国家惠农补贴资金的农机具,不是“一卖了之”就完事了。

2、农机合作社的社会效益不强。

钱场镇现有“亲农”、“源发”、“银华”等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社员一般都是单兵作业,个人结算,各自为战。合作社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够,制度不完善,建议本着农机户自愿,组建有特色、小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托管”、“代管”本组、本村的闲散田为主,实行规范化、规模化农业机械作业,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国家农机购置惠农补贴指标太少。

因国家政策的利好因素,加上大型收割机4-5年就要淘汰,所以现在农村购买各类农机具的热情持续高涨。以今年第一批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例,全镇有48位农户申请购买大型联合收割机,而落实享受国家惠农政策购买大型联合收割机农户只有20人。建议向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倾斜农机具惠农补贴政策,实行“普补”,以实际购机、实地作业、服务周边农户,得到认可后,再“以奖代补”奖励购机户,间接提高农机具利用率。

4、乡镇农机公益服务中心力量单薄。

在京山县的综合机构改革中,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撤销,成立“农机服务中心”,人员由9人减少到1人,人员身份也转变成社会聘用人员。乡镇农机人员是负责基层农机推广的最前线,为千家万户服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特别是水稻机插秧新技术,要求农机与农艺的高度结合,这些都对服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议增加农机经费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定期组织乡镇农机服务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系统提升乡镇农机服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5、农村农业基础综合配套设施老化。

乡镇农村的机耕道还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经过这些年使用,已是残缺不全,有些大型农机具根本到不了农田,只能是“望田兴叹”。农村的水渠也是老化漏水,难以畅通,而机插秧是薄水浅插、栽后回水,这样就对水源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问题都严重抑制了农机化的发展。建议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把农村机耕道、水渠网络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没有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