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经济报告
栏目

2024年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2-24 热度:84

2024年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24年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乡镇经济是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村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2024年乡镇经济的发展现状,探究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二、发展现状

1. 经济总量: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乡镇经济体量稳步增长,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及服务业产值均有提升。

2. 结构优化:乡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电商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信、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人才流动:随着政策引导和生活条件改善,人才回流现象明显,提升了乡镇经济活力。

三、挑战与问题

1. 技术瓶颈:乡镇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应用上仍有不足,制约了产业升级。

2. 环境压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亟待解决。

3. 资源配置: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仍存在资源闲置或过度开发现象。

4. 市场竞争:乡镇企业面临城市企业的激烈竞争,市场开拓能力有待加强。

四、发展策略建议

1. 提升创新能力:鼓励科技创新,引导乡镇企业引进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 绿色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环保意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3. 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4. 培育特色经济:挖掘本地优势,打造特色产品和服务,增强乡镇经济的独特吸引力。

5. 改善营商环境:完善政策环境,简化行政手续,吸引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五、案例分析 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详细分析其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乡镇提供借鉴。

六、展望 展望未来,乡镇经济有望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驱动下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2024年,乡镇经济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浪潮中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一年,乡镇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新趋势,既有喜人的成绩,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报告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乡镇经济的持续繁荣提供有益的参考。

结尾: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2024年的乡镇经济发展历程揭示了其在变革中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科学规划、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我们有信心乡镇经济将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各乡镇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报告中的分析和建议,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共同推动我国乡镇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第一篇 2024年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6700字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__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__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__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__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__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__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__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__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__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__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__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__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__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__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 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99个建制镇,人口2万以下的有43个,2-5万的47个,有的乡镇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要坚持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发展起来,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采取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等形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并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使小城镇成为各地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项目的承载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地。对具有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要通过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3、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对由乡镇政府担保的历年贷款形成的债务以及世行贷款,要坚持“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由借款单位或受益人认帐,分期偿还;对因平衡预算或部分支出列暂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挂帐,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解决。党委和组织部门对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应树立“发展、增收是政绩,消赤、减债也是政绩”的正确观念,建立乡镇减债考核办法,将减债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 4、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5、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 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调研报告推荐3250字

近年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对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民增收的引擎。为进一步掌握我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下一步如何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__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

__乡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济水平,精心打造特色优势农业品牌。目前,全乡已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专业协会)8个,涉及奶牛、桑蚕、棉花、养鸡等12个行业。拥有会员400多户,其中党员43户,占总数的12.9%。在这些协会中规模较大发挥效益较好的是奶牛养殖协会、桑蚕养殖协会、棉花种植协会。在党委、政府引导下,李大庄木器加工协会正在积极筹建。就整体来看,专业协会规模小、力量弱、领域窄、功能小、市场竞争力弱。但由于存在较好的基础,发展潜力较大。

二、__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主要针对个别效益较好的专业协会)

1、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专业协会及时把握市场信息,灵活运用市场法则,对市场需求状况,价格浮动情况及时掌握,以便会员适时购入或售出。“跟着协会干,农民有钱赚”,尝到甜头的农民,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桑蚕养殖协会成立的当年,会员户就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今年春天又新增加会员近20户。

2、使农民掌握了技术,增加了收入。专业协会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现场讲课等多种形式,使会员掌握了专业技术,增加了收入。我乡的前岗村是全乡,甚至是全县养殖奶牛较早的村。最初饲养奶牛时,农户分散养殖,相互之间交流很少,奶牛的品种也种种不一。当时饲养奶牛,纯粹是摸索养殖,缺乏科学经验,奶牛饲料的配方五花八门,牛奶的质量参差不齐,牛奶的产量也较低,平均每天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不足30斤。最关键的是牛奶的销售问题,因为当时饲养奶牛的户数少,牛奶质量不高,一些牛奶加工厂不愿来收购牛奶。人们售奶的主要渠道是在农村销售,每天为订奶的农户送奶。这种方法常常造成销量不稳,极易造成滞销。由于鲜奶保质期太短,卖不完只有白白倒掉,有时心疼的饲养户直掉眼泪。当时饲养一头奶牛的利润也不过3000元。很多饲养户都丧失了信心。2002年春天,在村奶牛养殖业最不景气的时候,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倡导下,__村奶牛养殖协会成立了。__村村主任__被选为协会会长。协会成立后,经常召开养殖户座谈会,对饲养过程出现的问题,大伙讨论,邀请奶牛养殖专家现场释疑,并定期举办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使会员逐步掌握了先进的奶牛养殖技术。协会成立的当年,奶牛的产奶量由原来的日产不足30斤,提高到平均日产50斤以上。为解决牛奶的销售问题,协会多方联系,最后与嘉祥县鸿运牛奶加工厂达成长期供货协议,饲养户每天不用出门就把牛奶卖了。饲养一头奶牛的利润也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7000元。同年12月,应会员、农户的要求,协会在乡党委、政府和县畜牧局帮助下,从___一次引进了40头奶牛。现在的__奶牛养殖业,在协会的带领下,红红火火地发展着。

3、携农入市。专业协会依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按照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种养业结构,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的对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前几年由于棉花市场价格滑坡,我乡棉农的种植积极性受挫,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2002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倡导下,由乡农办牵头,成立了棉花种植协会,协会根据市场信息,结合我乡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棉花。协会实行统一进种,统一提供技术支持,找销路,拓市场。今年全乡发展春棉8600亩,夏棉3000亩。

4、开拓了农村市场。专业协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增加了农用生产资料等工业品的有效需要。同时,使农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搞活了农村市场。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作用(主要针对个别效益较好的专业协会)

1、扶持作用。各村党支部对协会发展给予支持,在专业协会有关章程的制定、管理制度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对加入协会,发展项目的农户,帮助协调资金或贷款。会员户征地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例如,前岗村党支部,为解决奶牛养殖户分散养殖带来的不便,积极协调,划出专门土地建养殖小区,对资金困难的养殖户帮助协调贷款。保证了协会健康的发展。

2、保障作用。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治安巡逻小组的作用,对扰乱、破坏协会正常发展的人员狠狠打击。村干部当好协会的调解员,处理协会内部纠纷、争议,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以便形成更大的经济合力。

四、当前__农村合作

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协会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专业协会,应该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切实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让会员根据市场供应、价格等情况及时调整种养殖规模和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减少市场风险。但是目前我乡的大部分专业协会受信息闭塞、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给会员提供的支持少,增产增收效果不明显。部分专业协会发挥的作用,是会员之间自发行为的结果。协会本身由于没有带来较好的作用,其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小,会员也相应减少,这样就导致不良循环,阻碍了协会的发展壮大。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协会内部建设,完善协会制度,加强对协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协会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的能力,让协会充分发挥其功能,带领群众致富。

2、协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我乡专业协会的发展来看,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部分基层组织对专业协会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协会,对专业协会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部分基层组织对专业协会的扶持力度不够。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对此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干部群众对专业协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形成“人人支持协会”的良好环境。

3、协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受资金、技术力量、销售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我乡专业协会发展规模小、力量弱、领域窄、功能小,难以产生较大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小。为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动员行业相同或相近的农户加入协会,使分散经营趋于集中,壮大协会规模,创新品牌,走产业化经营道路。

五、对进一步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1、多措并举,积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一是要确立扶持的重点和方向,确定主管部门,并选派专人下基层指导工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二是要培养典型,组织观摩交流,总结经验,循序渐进地扶持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典范作用。三是开展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四是帮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组织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使其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运行。

2、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资金扶持。应协调财政、银行、信用社等部门安排低息或无息周转金贷款,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二是科技方面的扶持。有关部门可在科技咨询、指导、培训管理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民联合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切实保护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不得向其乱收费、乱集资,不得侵占其合法财产等。

3、组建主体,坚持因地制宜。可以由农村能人和乡村集体组织牵头兴办,可以由村班子牵头兴办,使班子与协会“合二为一”,也可以由经济技术部门和企业牵头兴办、不拘一格。

4、建议几种经营形式:一是“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农户”。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二是“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这是前一模式的延伸,主要通过合作组织建立的生产基地,示范引导服务农户。三是“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农民负责生产,企业负责加工流通,合作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规范企业与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篇 2024年最新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5600字

为了深入调查了解我市城市乡镇发展的差异好主要问题,2024年__月我们发展了调研小组,到城以及乡镇经济区开展调研活动。现在作如下汇报: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__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__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__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__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__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庐山区__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然后是: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__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__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__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__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__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__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接着是: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而后是: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最后是: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2、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3、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4、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5、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第四篇 乡镇经济调研报告6500字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XX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

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99个建制镇,人口2万以下的有43个,2-5万的47个,有的乡镇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要坚持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发展起来,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采取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等形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并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使小城镇成为各地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项目的承载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地。对具有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要通过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3、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对由乡镇政府担保的历年贷款形成的债务以及世行贷款,要坚持“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由借款单位或受益人认帐,分期偿还;对因平衡预算或部分支出列暂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挂帐,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解决。党委和组织部门对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应树立“发展、增收是政绩,消赤、减债也是政绩”的正确观念,建立乡镇减债考核办法,将减债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

4、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5、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 2024年11月乡镇书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述职报告1650字

县审计局: 我叫___,现年30岁, 党员,__年9月起任__乡党委书记。__-__年是全乡经济社会快速推进、健康发展的两年。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设县委推进“四个加快”的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群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开创了全乡工作新局面。现将个人几年来的工作报告

一、以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队伍为目标,狠抓了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终身学习观念。我于__年9月任__乡党委书记。自主持乡党委工作以来,我进一步明确了终身学习是作为乡党委第一责任人岗位的迫切要求,建立健全了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月末总结学习例会制度等有关制度,确保每月至少组织两次集中学习。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按时召开例会和培训,特别是对党的__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学习培训。在学习过程中,本人进一步确立了终身学习观念,将学习上升到净化精神境界和决定事业成败的高度来认识,通过狠抓学习,强化“终身学习、谋划大局、争创一流”三种观念,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显著增强。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对马列主义、 思想、邓小平理论有关原著和党的__大报告原文进行反复学习,保证了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___保持高度一致;通过认真参加系列培训,使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显著增强,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深入钻研业务知识,提升管理水平。自觉养成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湖南省及县内外新闻的良好习惯,认真研读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等理论知识和有关重要文件;积极参加市、县组织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专题讲座,进一步增长了管理知识,提高了管理能力,有效避免了“用昨天的逻辑思考今天的问题”的现象发生。

二是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养、使用和考核。严格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健全了机关效能建设有关规章制度,不定时开展督促检查,确保机关干部作风和作风明显好转,切实增强了全体干部的公仆意识、为民意识。以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的配备;积极推荐、支持4名优秀村干部参加招录参加大专学历教育。先后对2个存在问题的村级班子进行诫免谈话4人次,对群众威信不高,能力不强的班子及时进行了调整。注重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五好村”建设为载体,注重干部党员的教育、培训,以科技学习为主要形式,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以支部三会一课为载体,净化党员思想、纯洁党员队伍;发展新党员40名。认真开展“百千万”活动,实现支部共建“一对一”党组织共建12个,机关党员和村党组织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210户;落实帮扶项目11个,帮助贫困户6户园了新房梦。扎实推进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完成了駄子口村等2村的村级服务中心阵地建设。

二、以建立和谐共事、团结民主的决策机制为准则,狠抓了重大事项决策实施

以“加强团结增活力,凝聚民心创业绩”为指导思想,致力营造团结和谐、民主集中的集体。坚持做到胸怀大局,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事业上,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头树立班子形象。作为乡党委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我始终坚持既总揽工作大局,但又不包揽一切,放手更放心地让各位主管领导抓好本职工作,放手让大家去干,让他们感觉到位子是实的,权力是真的,功劳是大家的,责任是自己的,以此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在班子内形成了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共事的和谐局面。坚持班子集体决策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对重大经济发展、干部任免等问题均坚持会前征求意见,个别酝酿,最后由集体讨论决定,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搞“家长作风”和“一言堂”,不以一人之功利影响班子整体效能发挥,并注意对每位同志扬长避短,充分调动一班人的工作积极性,使班子成员、全体工作人员既当主角,又当配角,相互补台,同唱一台戏。五年多来,提交乡党委班子集体决策的重大事项42项,采纳班子成员合理建议145条,有力促进了全乡各项工作。 【3】

第六篇 最新乡镇经济调研报告1950字

一、我市乡镇经济总体水平与浙江安吉之比较分析

近年来,我市乡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切实增强可比性,在此选取与我市水平相当、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浙江安吉作为参照系,以便全面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状况。

一是总体实力有差距。与安吉相比,我市在乡镇规模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各方面都全面落后,这也充分反映出两地在发展水平、产业层次等方面的差距(具体见下表)。目前,该县已有1个乡镇跻身全国五百强、浙江省百强行列,1个乡镇被列为全国首批小城镇改革试点镇,12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二是发展平衡度有差距。从自身各区块看,我市东西部乡镇、省道沿线与偏远乡镇、工业集中区与农业乡镇差距较大,并呈逐步拉大趋势。以20__年财政收入为例(城区三个办事处不纳入统计),港口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5826万元;排名最后的方塘乡仅41万元,前者是后者的386倍;排名第二的中溪镇财政收入达4223万元,与港口镇也有11603万元差距,即使剔除宁国水泥厂税收部分,两者差距仍达3000余万元。而安吉县去年最高的乡镇财政收入达24215万元,最少的也达486万元。

三是发展后劲有差距。去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安吉各乡镇继续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乡镇财政收入增幅达32.6%。其中,财政收入增幅最高的乡镇达115.8%,完成年初下达任务基数比最高的达639.9%。与之相比,我市各乡镇受产业基础等影响,后劲略显不足。20__年,在总量落后的情况下,我市乡镇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增幅仍慢于安吉。其中,乡镇财政收入增幅落后11.3个百分点。今年1—3月份,安吉县乡镇综合实力第二的高禹镇,实现财政收入2223万元,同比增幅达178%;而我市乡镇财力第二的中溪镇,实现财政收入1163万元,两者差距达1060万元。

二、我市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分析,我市与安吉在乡镇经济发展上的较大差距,既有地域区位、政策机制等客观因素制约,更多是受自身主观原因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城市和省级经济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大胆实践“经营城市”理念,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使得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和开发区承载能力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高。在全市各项财力、物力、人力都向城市和开发区建设一线集中的情况下,对乡镇经济发展有所忽视。此外,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乡镇工作重心发生变化,没有硬性指标,缺乏工作抓手,发展更多依靠各地的自觉行动。

二是发展定位不清。近年来,安吉县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导各乡镇、街道突出重点、倾斜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中心五重镇两大特色区块”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我市尽管早在20__年即提出异地办工业的创新理念,并通过设立乡镇工业集中区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但直至20__年初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中,才结合乡镇自身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和财政收支规模等因素,对全市乡镇、街道进行了社区事务、工业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三类划分,并且未明确各乡镇发展重点和产业定位。由于缺乏具体规划指导,各乡镇自成一体、各自为战,从而造成产业集中度低,产品深加工程度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是投入力度不足。适度的政策扶持,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助力器”,对提升乡镇自我发展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了多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中,乡镇财政供给标准达3500万元/年,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投入达500万元/年。但与安吉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该县每年仅用于乡镇工业平台建设资金就达5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奖励到村资金更是高达亿元。此外,通过财政贴息、对上争取、以奖代补、超收分成等多种形式,为乡镇各类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以隶属于高禹、良朋两镇的天子湖工业园区发展为例,该县本着“涵养财源,激励发展”原则,出台了园区开发建设实行财政封闭管理的意见,通过“放水养鱼”,实现了财政收入的“三级跳”。该园区07年财政收入仅20__年即增加至7000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2亿元。

四是创新手段不多。安吉县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探索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该县全面推行了以财政贡献率____乡镇个性化分类考核;每年开展先进特色制造业集聚区先进乡镇和加快发展创业奖评选,按照乡镇发展类别分类设定奖项,并奖励到乡镇班子成员;优化财政分成,逐步调低分类分档分成比例,鼓励乡镇培植财源;推行乡镇“三线工作制”,实行党委书记重点抓招商、乡镇长重点抓项目和平台,党委副职抓日常事务。这些创新举措,充分激活了乡镇发展内生力。与之相比,我市在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方面,方法手段不多,过于粗线条,缺乏实质性助推内容。

第七篇 乡镇经济发展战略的调研报告1300字

一、基本情况

土们岭镇位于九台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二、交通情况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长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台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三、种植情况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四、养殖情况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吉林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五、经纪人情况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六、劳务输出情况。

1、本地劳务输出情况:

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2、在吉林市劳务情况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务业14人(4)工商业3人。计64人。

七、财政总量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吉林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八、特色产业情况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九、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发展思路: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2、发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锣集团、华能九台电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促进劳动力输出总量,促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十、依托吉林,发展区位优势的战略思考

(一)更多地建立劳务输出联系站,促进本区位劳动力输出。

(二)九台市各乡镇及各村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一贯把目光瞄向长春市,而忽视吉林市场,因此,产品销售受到局限。

第八篇 乡镇领导年终经济发展述职报告总结7150字

镇党委政府自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靠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围绕县委“三个三分之一”的战略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建设“烤烟强镇、科技兴镇、畜牧富镇、文明新镇”目标,把握“提速增效、加快发展”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扎实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根据这次考察工作的要求,现在我代表镇党委政府作述职报告,恳请各位领导和同志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今后的工作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把全镇人民的事情办得更好。

一、立足镇情,完善思路

镇位于镇雄县城东北部,东邻坡头、母享,南接林口,西连果珠,北抵大湾、花朗并与县威信的石坎、水田接壤。是东半县的交通枢纽,自古就享有“旱码头”之称。区域面积170.5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村,距县城54公里,离1935年2月中央红军“扎西会议会址”水田寨花房子29公里,驻地海拔1570米,境内海拔850—1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1.3℃,平均日照1820小时,年降雨量800mm,雾雨大、日照少、气温低,属典型立体气候型的高二半山区。有林面积80826.48亩,森林覆盖率31.6%。盛产烤烟,是云南省昭通卷烟厂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也是我镇的主要产业支柱,打造的优质品牌。年初合并乡镇后,全镇辖10个村,263个村民小组,14279户人家62719人。年末全镇经济总收入993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9.8元。粮食产量1625.5万公斤,人均有粮251.7公斤。

是一个“以粮为主、兴烟强镇”的农业大镇。经过集思广益,形成了适合我镇的经济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委“三个三分之一”的战略目标,紧扣一个中心,即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两条主线,即发展与稳定;把握三个关键,即控制人口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优化农业和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四个重点,即内外经济拉动、构建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壮大特色经济;建设五大基地,即商品粮种植基地、烤烟品牌强势基地、畜牧特产开发基地、市场批发后劲基地、林果特产开发基地;培育六大产业,即绿色产品、木料粗深加工、运输建筑、餐饮服务、商贸交易、劳务输出;强化七大建设,即平安、文明集镇、生态环境、干部队伍、村级组织、民主法制、党风廉政。做到“四个点”、“一个面”,即突出重点,就是突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点;突破难点,就是中心集镇的管理与开发;再现亮点,就是再现烤烟大镇风貌、打创优烟品牌;巩固零点,就是对私挖滥采的小煤窑巩固好零点管理。推进全面,就是推进平安、扶贫开发、粮食生产、招商引资、劳务开发及其它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团结协作,加快发展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领导班子肩负着“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建一方文明”的重任。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充分发挥班子有经验、有朝气、有活力的特点,进一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团结协作不搞内耗,互相支持不相互拆台,相互交流不各自为政,实事求是不无中生有,及时协调不激化矛盾,发扬民主不独断专行;根据班子成员各自的特长与能力,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整体效应,收到很好的效果。

1、围绕支柱产业,成功打造烤烟品牌。

烤烟作为我镇的经济命脉,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党委政府班子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牢牢抓住烤烟不放松,使得烤烟生产科技含量大幅提高,支柱地位得到巩固、壮大,逐步由烤烟大镇向烤烟强镇迈进。年我镇被列为省优质基地烟、市优质基地烟乡镇,国家、省、市烟草部门投入160万元资金在以堡村、瓜果村进行烟水工程建设,为镇烤烟产业的发展装上了加速器。年实行择优布局,规范种植烤烟19085亩,地膜覆盖10128亩,100亩以上连片种植48片8312亩,500亩以上连片种植2片1129.5亩,1000亩以上连片种植2片2460亩。完成收购数量324.8万斤,比县政府下达任务的306万斤超收18.8万斤;斤烟均价4.75元,产值1542万元,比预期1400万元增加142万元。获得全县生产收购第一名的辉煌。年,烟叶飘香又一年,烤烟生产收购实现跨越性发展,首次突破产值万元大关,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大科学种植力度,落实种植地块,因地制宜,种植烤烟19701亩,基本实现5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其中1000亩以上的1片,500亩以上的3片,200亩以上的6片,市优质样板烟亩。完成收购数量358万斤,比县政府下达任务的327万斤超收31万斤;斤烟均价5.6元,比县政府指导的收购均价5.1元增加0.50元,上等烟比例达35.18%,比县政府指导的收购上等烟比例20%增加15.18%,产值2110万元,比预期1667.7万元增收442.3万元。

2、围绕粮食生产这个“三农”主题,促进粮食增产、畜牧业增收。

我镇是出名的产粮大镇,党委政府认真规划科技生产,提高复种指数,强化科技措施,扎实抓好了商品粮基地建设,年实现粮食产量1625.5万公斤,人均有粮251.7公斤,比上年增长了5.3%,是县委、政府年重奖的8个乡(镇)之一。今年,加大科技力度,狠抓示范,强化落实,建科技示范样板2500亩,形成科技示范长廊1个,种植洋芋30600亩,玉米模式化栽培34500亩,单株密植定向移栽28300亩,地膜覆盖15000亩。粮食增长5%的目标已经实现。在狠抓粮食不放松的同时,大力发展商品猪、商品牛羊、土鸡等为主的畜禽优质产业。年末,生猪存栏22244头,肥猪出栏22852头,大牲畜存栏9154头,出栏3741头,家禽存栏88356只,出栏59733只,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畜牧业收入达2500万元,超过了历史纪录。预计今年生猪存栏22500头,肥猪出栏达23000头,大牲畜存栏9200头,出栏4000头,家禽存栏88500只,出栏59800只,畜牧业收入突破2500万元。

3、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做精劳力,抓实计生。

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找准思路,采取“政府组织,老板引路,群众自发”的方式,使丰富的劳力向雄厚的“财力”转变。年输出务工人员8500余人,比上年增长17.3%,务工工资性收入达2552万元,比上年增长35.6%。今年4月,在“县万人劳务现场招聘会”上,我镇组织的100人中就有48名富余劳力受浙江等地省、市的大中型企业之聘踏上往东务工征程,人力资源得到了良好开发和有序输出。全年共输出剩余劳动力10780人,预计实现劳务工资性收入3250万元,使劳务经济成为新兴的经济支柱产业,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经济发展格局。在加大人口控制力度上,认真分析,精心研究各项指标体系,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采取措施,一如既往地抓落实,使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迄止9月30日,完成五术1153例,占任务数的114%,其中完成三术1113例,占任务数的112%。结扎完成448例,占任务数的104%,其中二孩结扎357例,占任务数的120%,一孩放环完成648例,占任务数的115%,完成补救措施204例,占任务数的126%,计划生育率87.73%,独生子女办证33户,占任务数的106%,收取社会抚养费38.3万元,占任务数的100.26%。超额完成县下达指标任务。

4、围绕增收创益服务群众宗旨,合理开发林业资源。

在林业上,加强60054亩的用材林的抚育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大36000亩成材林、1亩中幼林的管理和透抚,对林产品粗、深加工实行定点规划,在增收创益上加强经营管理,使林业增值,发挥效益。年在毛坝村商品林采伐2266立方米,创收80万余元,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后,还利于民,用54220元为全村5422个村民交纳了每人10元的“新农合”基金,计划给每户交纳200元的农网改造电表初装费,真正为民好事办实事,让群众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年,在以堡村人工林商品材采伐1414立方米,预计收入45、955万元,瓜果村商品林采伐1296立方米预计收入42、12万元。同时加强了以黄冠梨为主、板栗、香桃、苹果、花椒为辅的经济林果余亩的管理,建立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林果基地36个,进一步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5、围绕建设目标以点促面,抓好新农村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实施村寨环境整治工程。在改善农村饮水、住房、道路、村容村貌和通信、电力、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抓住“百千万帮扶工程”的机遇,先在基础较好的村民小组庙埂村向家湾小组投资20余万元,按照惠民工程的标准,结合实际,户均建成了1口沼气池,并通过建沼气池改厕、改炉、改灶;硬化进村主干道,联户卫生路;实施住房改造,房屋抿糊,硬化院坝;自来水安装到户;成立了党支部,建立了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年,该小组经济林果收入12万余元,经济林果收入3000元以上的7户;外出劳务收入45.5万元;养殖业收入15万元,养殖大户8户。向家湾已经形成依托经济林果、养殖业、劳务输出三位一体为支撑的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村容村貌好、社会风气良、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的和谐文明村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自然和谐的新气象。今年4月6日,在全市“百千万帮扶工程”镇雄现场会中,向家湾作为一个代表示范现场点展现出来,其经验和做法,赢得了全市市、(县)区领导的好评,与此同时我们又在庙埂村街上村民小组创建了1个点,以点带面,促进全镇新农村建设。

6、围绕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引进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

党委政府始终围绕“量力而行搞建设,投工投劳重实效,农业基础是首位,改水修路是目标”的方针,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建设的利用率和贡献率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逐步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两年来,共新修村组公路29公里,维修乡村组公路67公里,至以堡的弹石路工程正常进行,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可投入使用;投资160万元完成完成烟水工程两件,覆盖21个村民小组2100亩烟田。采取政府引导、民间组织的方式,投资20万元新建“越岭路”,使天然形成的寒婆岭森林公园发挥社会效益,方便集镇居民锻炼、休闲,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品味。通过争取引进资金,完成了火草村大荒地、上田坝两个村民小组78.26万元38户易地搬迁工程;全镇90万元3个村6个小组301户整村推进工程扎实推进,28万元的大面安居工程70户态势良好;修建了卫生院综合楼,引进外资90.26万元,改造和修建了两所教师宿舍楼;完成了320多万元的中学综合大楼和男女生宿舍楼,在协助搞好“塘以油路”建设的同时,协助搞好“农网”改造。

投资50万元的客运站即将完工投入运营;继续争取了云南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投入100万元资金修建大雁大桥;充分利用组织部门实施村级场所建设的历史机遇,筹措资金23万元对毛坝、庙埂、三个村办公用房进行新建、维修、装修,筹资6万多元资金配备3个村党员活动室设备,让党员群众有了真正的家。还争取

了县交通局支持6万元资金改造火草村办公楼居住条件。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我们把一件件工程办成了“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和“阳光工程”,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同时也增添了发展的后劲。党委政府还一如既往地加强集镇的科学管理管护,建好群众满意一条街,治理了脏、乱、差,禁止了黄、赌、毒,规划了市场,理顺了街道,打造“旱码头”品牌,树立形象,使集镇成为商贾云集、商家亲睐、商业繁荣的中心集镇。

7、围绕人民安居乐业,努力创建平安和谐。

为促进农村和谐,在安全措施上,我镇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加大查检力度,一年多来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确保了“零状态”的管理,年被县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在综合治理上,认真抓好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工作,为平安创建“和谐”、“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兴旺发达,打牢扎实根基,赢得了县委的好评。年来立刑事案件14件,侦破13件,破案率92.8%;发生治安案件24件,查处24件,查处率100%;民事案件立案61件,审结61件,审结率100%。镇经济社会正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年继续把维稳工作作为重中之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平安”、“和谐”创建活动,加强各块安全监管,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综治办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了主力作用,为创建“平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9月30日,立刑事案件25件,侦破23件,破案率达92%,发生了治安案件35件,查处35件,查处率100%,民事案件立案52件,结案42件,结案率80.7%,并抓住县法院集中执行会战的时机,执行历年案件17件。基本做到全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8、围绕以人为本,关注农村,关爱农民,关心教育。

镇是农业大镇,三农工作始终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始终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___、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关心关注弱势全体,促进社会和谐。从去年以来,共发放困难家庭救灾救济款35万元,发放农村低保款项172.9万元,发放集镇居民低保款项104万元,兑现粮食直补资金、农资综合补贴233.9604万元,年动员组织4746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年9月30日,共减免参合群众医疗费用732600.02元,使___国务院的政策惠及镇千家万户,促进了和谐社会发展。同时我们也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加快三农工作步伐和推进小康进程的重要工作,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以”战略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全镇加大了实用科技培训力度,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65期,发放各类科普宣传材料9100份,推广应用各类科技13项,科学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提高了6%;教育工作在实现“普六”的基础上,积极筹谋“普九”,强化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学前教育得到了充分发展,中小学教育成绩名列全县前茅,适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升学率81%,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年,党委政府和中心学校获得县委政府扫盲工作先进集体奖。

四、抓好党建,固本强基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强化自身建设,增强党委政府班子的团结和活力,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以“严”字当头加强管理,以“和”字为贵力求团结协作。在领导班子内部实行“六不制度”即:团结协作不搞内耗,互相支持不相互拆台,相互交流不各自为政,实事求是不无中生有,及时协调不激化矛盾,发扬民主不独断专行。根据班子成员各自的特长与能力,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采取将权力下放,强化责任,有位有为。实行重点工作领导包抓责任制度,从而有效激发班子成员抓工作的积极性和解决工作难题的创新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五个严禁、四个不准、四个严格控制和四个坚决制止”的规定,推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制、举报制。

制定了工作督查、公务接待、值日带班、财务管理、小车管理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了领导干部的纪律约束体系,班子成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认真组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双目标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议事表决制度、党员和党员干部联系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了党组织建设和党内民主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广泛开展“三培双带”活动,通过开展“三培双带”活动,使一部分党员成为致富能手,许多致富能手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一些致富带头人成为村组干部。三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坚持先进性教育与“三农”工作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大力实施“党员素质”工程,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参与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切实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达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年,镇党委被评为市委表彰的先进党组织和县委表彰的宣传思想先进集体。抓好了党建,提高了素质,为我镇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近两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三点的体会:一是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大法宝。我镇之所以近两年经济发展、事业兴旺、社会稳定、干群融洽,关键一条是我们重视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做到教育在先,凡党委政府重要决策出台后,都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就政策措施向广大干部群众作好宣传解释工作,以取得干部群众的最大理解和支持,确保了我镇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二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可以说,这两年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的两年。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呢?关键是我们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镇村干部队伍,我们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积极开拓新思路、新方法,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这两年我们针对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发展现状,重新调整了发展战略,并加以实施,使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三建设,是这两年工作得以蓬勃发展的保证。近两年来,我镇领导班子团结协调,关键是我们重视各项制度建设的结果,建立健全了村级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等制度,使镇村干部在工作上、行为上有章可循。同时不断强化监督机制,从制度上防止干部违规行为的发生,源头上杜绝干部腐败现象,避免了工作上的不协调性,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譬如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发展思路还不够前,干部作风还不够实,集镇管理还不够好等等,这些制约着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切实引起重视,加以克服,才能开创新局面,创造新成绩。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将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励精图治、乘势而上,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而努力奋斗!

第九篇 促进民营经济后进乡镇转化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4900字

民营经济工作中的不平衡问题,特别乡镇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一直是制约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这种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而且正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市前30名乡镇平均实现税收是后30名平均值的19.9倍,极端差距达174.1倍;前30名乡镇平均完成固定资产投入是后30名平均值的6.5倍,极端差距达36.4倍。如何促进后进乡镇的转化,解决好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最近,我们带着这一课题,先后到东阿县大桥、茌平县洪官屯和冠县万善等3个后进变先进的单位和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进行了专题调研,觉得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一、三乡镇由弱变强的基本情况

这三个乡镇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远离城区,原来基础设施都不完善,交通不便,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以前,这3个乡镇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都处于全市后30名,其中冠县万善和东阿县大桥还被市委、市政府黄牌重点管理过。但是,他们善于立足实际,选准加快发展的突破口,自我加压,奋发有为,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由弱变强的嬗变。

东阿县大桥镇现有人口2.1万人,3.2万亩耕地,过去曾是全市经济最薄弱的乡镇之一。全镇民营经济税收仅完成29万元,因名列全县倒数第一而被市委、市政府黄牌重点管理。他们痛定思痛,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赶超目标,抓住建设“东阿县建材工业园”的机遇搭建载体,采取“盯人”战术死盯死靠抓招商,围绕大型企业不断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由弱变强的跨越发展,走进了全市经济强镇的先进行列。,全镇实现民营经济税收3938万元,比增长134倍。今年1至9月份,全镇民营经济税收实现614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34亿元,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8位。

茌平县洪官屯乡现有人口2.3万人,耕地3.8万亩,过去经济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全乡共有5家小型民营企业,其中两个砖厂还濒临倒闭,个体工商户137户,年销售收入仅83万元,加工税收30.8万元,财政基数、企业所得税为零,增值税2.9万元。当时该乡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市后30名。近年来,他们牢牢坚持解放思想抓招商,加大投入扩总量,千方百计培骨干。目前已形成了铝加工、机械制造、密度板、纸制品、建材、纺织等六大产业,全乡财政收入167万元,工商税收160.7万元,增幅列全县第一。今年1至9月份,全乡民营经济税收实现1742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34亿元,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21位。

冠县万善乡地处黄河故道,现有人口2.98万人,耕地5.6万亩。,万善乡只有几个小面粉厂,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只有300多万元。因名列全县倒数第一而被市委、市政府列为黄牌重点管理对象。近年来,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大力改善基础条件,狠抓招商引资,切实搞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彻底摆脱了长期被动落后的局面。,该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是的160倍;工商税收236.3万元,是的3倍。今年1至9月份,全乡民营经济税收实现791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8330万元,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60位。

这3个乡镇的发展变化,充分展示了后进变先进的潜力和希望,为促进民营经济后进乡镇转化,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路子。

二、他们的经验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这3个乡镇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由弱变强,民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通过了解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有一个团结务实,特别能战斗的领导班子。这3个乡镇的领导班子有4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一是具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二是具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连续作战的创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三是具有求真务实、急流勇进、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四是具有善于发挥优势、营造优势、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快发展的本领。万善乡和大桥镇面对被黄牌管理的被动局面,党委、政府一班人深知,畏难发愁、怨天尤人改变不了局面,片面强调基础差、底子薄、交通不便也不能心安理得。他们变压力成动力,把注意力放在了吃透情况,精心研究、广辟途径、求思求变上。他们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组织干部群众到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带着落后求出路、带着差距寻良策,带着课题寻思路,结合实际定措施。党委书记带头抓招商,跑项目,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时做梦还在谈项目。他们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苦干加巧干,破题、发展、壮大,几年的时间里就走出了困境,开创了民营经济工作的全新局面。

相比之下,有些乡镇的领导班子,面对落后不思进取,怨天尤人,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责任心不强、事业心不强,有的还存在镀镀金等短期行为,往往今年一个主意,明年一个办法,后年又换个主张,没把精力集中在发展经济上,周而复始,经济就是上不去,有的还出现了名次倒退,形成了新的后进。

第二,有一条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路子。针对基础差、底子薄、自我发展能力弱的实际,这3个乡镇都把突破口选在了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力发展。东昌水泥厂新上炼焦项目时,大桥镇党委、政府死盯死靠,全力争取,最终使这一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落户大桥镇,也由此拉开了该镇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序幕。他们确定了“为东昌集团服务,靠东昌集团发展”的思路,实施“扶优扶强”工程,促使骨干企业上规模,焦碳项目达到100万吨的生产能力,今年5月份投产以来就增加税收万元。仅依靠东昌焦化这一项目,今年全镇就可实现民营经济税收翻番的目标。有了项目,围绕大企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又是一条加快发展的捷径。随着东昌焦化等一批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大桥镇新上了一批诸如东昌科技助磨剂、醇胺、磷石膏、橡塑抗氧剂、煤焦油深加工、医用玻璃包装瓶等生产项目,今年又新上了玻璃拉管和葡萄酒瓶项目,大大增强了全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目前该镇已拥有民营企业56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2家、千万元以上的6家、规模以上的10家,初步形成了以东昌集团为龙头,建筑材料、玻璃制品、化工产品、机械加工、阿胶食品等产业群体健康发展的新格局,为实现民营经济税收超亿元镇的总体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洪官屯积极发挥热、电、铝企业聚集的优势,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扩张总量。恒信铝业边生产、边扩建,投资2亿元新建的泰信铝制品公司机器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10亿多元,另外,茌平银绵纺织有限公司、欧佳木业、信发集团闽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也都在扩建中,个别企业跨行业投资,正在向企业集团方向发展。各企业也都发挥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自觉地为乡镇经济建设服务,东信装饰材料公司引来了天瑞公司,天瑞公司引来了上海纺织项目,形成了以商招商的链条。

相比之下,目前全市后20名的乡镇基本上没有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企业,没大项目,缺少门路,办法不多。大项目引不来,小的群体项目抓不上去,形不成气候。

第三,有一套强有力的高效运行工作机制。这3个乡镇都明确了党委书记亲自抓招商,不断充实招商引资人员力量,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实行重奖,逐步形成了“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的氛围。万善乡把工作业绩与收益挂钩,实行浮动工资,完成任务者兑现全部工资,成绩突出者优先提拔重用;完不成任务者扣发20—50%的工资。大桥镇设立了招商引资专项奖励资金,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有功单位和个人严格按规定兑现奖励。

相比之下,目前各乡镇都制定了“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机制,可大部分后进乡镇仅仅是落实到口头上,奖惩措施停留在文件上,年复一年,就是落实不下去。

第四,有一个适宜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万善乡出台政策,凡是外商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租赁费由乡政府承担。凡是企业引进的技术、管理人才,乡政府负责免费办理调动落户手续,在住房、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提供一切方便。对所有企业和项目,只要不违犯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一律由乡党委、政府为其解决用地、水、电等问题,协调与交通、通讯、工商、税务、劳动、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关系。万善籍东北同乡王善志同志一直在常州做轴承生意,看到家乡的发展势头很好,毅然回乡投资1700万元建起了万兴化工厂。对于每个引进的项目,该乡都明确专人靠上,搞好全方位服务。从东鼎轧钢公司奠基的第一天起,乡里就派出一名副科级干部吃住在建设工地,为企业解决土地征用、营业执照、与村庄、县直有关部门的关系等一切影响企业进度的环境问题,使客商专心进行企业运作。他们采取同样的办法,使万兴化工项目从开工到建成只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工期2个月。大桥镇设立了“优秀贡献奖”,每年对企业缴税情况进行排名,对有突出贡献的,大张旗鼓地表彰鼓励,积极营造尊重、支持企业家干好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今年该镇奖励优秀企业家30多万元。同时让优秀的企业家在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惠。目前,10余名企业家已担任县、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这3个乡镇的实践证明,只要班子强,认识到位,路子对头,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化落后为先进,化腐朽为神奇,就一定会迎来全市民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这3个乡镇的经验做法对指导面上的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推动作用。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除了推广他们的经验以外,上级党委、政府还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首先要解决好“班子”问题。后进乡镇基础条件差,工作难度很大,经济发展又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后进乡镇主要领导同志的选配上,更要注重德才兼备,两个一把手的任期最好适当延长一些,同时明确任期内的发展指标,如果在任期内圆满完成,在提拔重用上予以优先考虑。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该提拔的提拔,该奖励的奖励,该免职的就免职,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在这些乡镇工作的同志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鼓起加快发展的精气神。后进乡镇固然存在很多困难,但干部群众缺乏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又是一个主要问题。事在人为,业在创,贵在精神。这3个乡镇能想的事,其他后进乡镇也能想;这3个乡镇能干的事,其他后进乡镇也能干。要建立领导干部对后进乡镇的帮包制度,给他们出注意、想办法、压担子,使他们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激发全体干部群众内在动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项目为切入点,对外狠抓招商引资,对内因势利导,打优势仗,走特色路,多路并进,沉下心、铆足劲、拼命干、不争论,一届为一届打基础,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样,实现崛起才会由可能变为现实!

第三,加大帮扶力度。加快后进乡镇民营经济发展,光靠自力更生不行,完全依赖外部投资来发展也不行,需要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项目布局上,对符合后进乡镇发展需要的,就要优先安排,让后进乡镇更多地担负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在政策引导上,要着重从减免税费、拓宽领域、资金等方面,对后进乡镇放开搞活,并加强对政策到位情况的督促检查,真正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扶持。在交通、通讯、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给予重点倾斜,帮助其尽快改善基础条件。后进乡镇在实现崛起的初始阶段,还需要宽松适度的执法环境和良好的服务环境,需要各执法单位的倾斜。要坚持“少收费就是扶持”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费项目,能变通的尽可能变通;能不收费的,坚决不收费;能按低限收费的,务必按低限收费,真正做到“放水养鱼、先予后取”。要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在未备案登记的情况下,到后进乡镇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要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尽最大努力指导和帮助办,真正为当地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继续保持较强的组织压力。大桥镇和万善乡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受到市委、市政府黄牌重点管理是很关键的一点。另外,从这几年被重点管理的10个乡镇看,如果继续按照以前的考核办法,目前已经有9个乡镇走出了管理范围。对后进乡镇保持适度的压力,采取紧逼式、挤压式的方式推进,仍不失一种有效的手段。实践表明,对于后进乡镇来说,如果不逼不压,就很难调动起主要领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不靠“一把手”带动,就很难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很难做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这一点上,继续推行重点管理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第十篇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调查报告3500字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调查报告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___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扶精准,重点扶、扶重点,整体扶、扶整体,长远扶、扶长远的工作方针,围绕脱贫目标,抢抓省、市扶贫攻坚的重要机遇,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__县全域旅游、打造秀美乡村的统一部署和我镇实际,对__镇村级集体经济进行调查,为培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明确我镇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空间布局、产业重点和保障措施提供规划和指导,实现全镇经济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__镇位于__县西南部,__中游北岸,东、南与__镇、__隔河相望,西连许村镇,北接中云镇,东北角毗邻紫阳镇,是__县的南大门。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77平方公里,下辖玉坦、程家湾、曹门、新屋、薛村、__、潘村、杨村8个村委会和大山头、青莲2个社区居委会,66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5万,下辖1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490人,其中女党员79人。镇人民政府驻地__村,传说唐代诗仙李白(字__)曾漫游至此而得名。

__地势北高南低,乐安河沿东、南边界西流,有横槎水等在境内汇入乐安河。境内森林茂密,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肥沃,稻田成畴,现有耕地1.75万亩,山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是__县重点农林生态乡镇,同时全力打造__工业小区,全面建设工业重镇、农业大镇、旅游强镇、和谐名镇。

二、存在问题

1、普遍存在问题:

我镇产业发展势头不强,缺乏产业支撑,农民生产经营渠道窄,收入来源少,生产经营单一、经营规模小,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来自第一产业,而且大多数以种粮油和养殖业为主,副业收入比重低、数额少,农民家庭生产经营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村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对致富项目不关心不参与,缺乏科学种田知识,不敢也没有能力去冒风险赚取更多的收入,产业发展氛围不浓。农业的生产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还占绝对优势,而能体现地区资源优势的畜牧业、林业、生态旅游业却发展不足,餐饮、旅游和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 目前,在全镇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农民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两块,一块是家庭种、养殖业,一块是赴外打工。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体偏低。区域位置好的村能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少,增收后劲严重不足。相当部份的村还是吃饭经济,有收入零积累甚至负积累的现象十分普遍,位处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的村级集体不断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要为村村通路工程而到处举债修路,从而继续加大这种经济收入差距。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想动力不足。部份村两委班子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习惯于将集体资产简单化处理,分光、卖光只图一时好过;加之村党支部书记调动频繁,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耐心,也无心思考长远之计,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图发展、但求无过。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时间较短暂。部份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没有潜心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等到项目竣工或企业停产后,集体经济经过短暂发展后又归零到空壳村行列。

4、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制度保障。村级经济经营得一般的村,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才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

5、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权利用效率偏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分文没有收取。二是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村得不到享受。

三、总体思路和下步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和______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建设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村庄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打造区域旅游、特色养殖、特色种植三大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构筑区域特色更加鲜明、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竞争优势更加突出的新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产业重镇,区域新城。

按照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共融及精准扶贫、产业增收的总体要求,以规划为引领,以科技支撑,以投入为保障,充分调动和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农产品市场,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突出生态、绿色、安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和脱贫奔康。

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镇域生态良性循环。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配臵与合理利用,强调资源开发的递进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注重产业开发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坚决杜绝盲目开发、无序竞争,绝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路子。

2、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共联。坚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一主导思想,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区域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为重点,强化技术支撑,突出市场培育,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协同。因地制宜,突出实效,结合我镇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一村一品和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做到长短结合,种养循环,产销相融,着力在畜禽、种植等方面下功夫,培育产业基地与现有产业集中连片打造,突出产业发展实效。

4、优势特色和主导产业示范带动。根据广大村民意愿,以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发展主线,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快形成特色优势,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开展一系列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产业化组织经营和管理,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品牌,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5、农作物品种推广和农业科技转化应用。大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理念。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根本方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6、充分发挥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作用。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市场推进的思路,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尊重农村农民主体地位,提供自我管理水平和自身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我镇村级要全面清理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一是盘活存量资源,有山用山、有水用水的发展类型,包括出租水库、山塘、门面、土地、林地等集体资产。二是依托企业发展,村企共建。有条件的可以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装壮大增添一条途径。四是偏远村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五是借用我县丰富旅游资源和打造全国秀美乡村这一契机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发展旅游,鼓励村集体依托山水、古建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到旅游产业中来。通过专派干部外出实地学习考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优势资源、优秀人才,还发动精准扶贫户共同参与,找好找准项目共同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全镇人民创造福利,实现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十一篇 乡镇经济果林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250字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镇农业效益和特色经济果林质量及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拟2024年下半年起实施经济果林五年行动。

一、现状条件分析

_____镇现有经济果林情况表

2、配套条件。近二年通过我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已经大有改观,为本项目建设建设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3、市场需求。一方面上海人口多,又是国际性大都市,消费市场大,近年来黄桃供不应求,加上我们旅游镇有着丰富的旅游市场,地理条件属于江、浙、沪三角地带,高速公路、国道、航道交通发达,西邻姚庄黄桃基地,只要联手发展,共创品牌,整合特色经济果林资源优势,一定能推动农业及农业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姚庄黄桃基地对外号称2万亩,据了解,实种面积仅4700亩,目前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优势明显,但达到一万亩左右时,预计将会饱和,发展空间不大,因此,我镇要新发展黄桃,一般以5000亩为宜。

二、指导思想

根据党委政府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我镇农业效益和以黄桃为主的经济果林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突出“挖潜力、建基地、抓龙头、兴果林”这一重点,利用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区域特色。通过引进建设,兼顾更新,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培育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以经济果林以黄桃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我镇农业和农产品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三、行动目标

选择团新、菖梧、新新、新义、五星村作为产业带,同时兼顾老果林改造,鼓励全镇农户种植,拓展以锦绣黄桃为主的经济果林面积,实施我镇经济果林五年行动。

1、新建锦绣黄桃生产基地5000亩。

2、更新拓展经济果林面积2200亩。

3、保留经济果林面积1800亩。

五年合计达到经济果林面积9000亩。

四、实施步骤、运作方式和经济测算

1、经济果林五年计划及经济测算,见下表

_____镇经济果林五年计划

经济测算表

2、运作方式。本实施方案实行政府统一规划,成立专业农民合作社,规模经营、规范运作,各建设点的投资商及农户统一加盟实施,前期发展以外来示范户示范带动以吸引鼓励本地农户种植为主。

五、风险分析

我镇经济果林发展项目,由于规模大、周期长,一旦实施,风险也不可避免,主要是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

六、行动原则

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发展以黄桃为重点,兼顾果林改造更新和拓展,一定要统一规划,分阶段设施,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科技支撑,创新机制,典型引路,整体推进。

七、保障措施

1、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成立_____镇五年经济果林项目领导小组,镇农技中心作为牵头单位,相关的各部门按照行动统一部署,明确工作职责,整合项目资源,合理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各项措施,建立一套有效的项目管理班子。

3、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市区对经济果林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

的领头羊

4、建立项目监督评估机制,明确职责,层层落实,强化五年经济果林行动实施过程中的全程监督和检查,对组织管理和种植农户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部分优质产品优价托底收购。

第十二篇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3700字

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

近年来,隽水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偏弱,发展步伐滞后,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产业结构落后,调整优化乏力,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镇村级集体经济概况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我镇共有21个村、社区,农业人口近4万人。2003年全镇村级收入843.5万元,村平40.17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仅占33.2%,;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8个,仅占38%,不足万元的村6个,占28.6%,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银城、银山2个社区,占9%。

2、村级集体企业情况。就村级集体企业而言,全镇现共有18家村级集体企业,其中仅宝塔砂布厂和宝塔造纸厂两家年产值过千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45.7%。年产值过百万元的有宝塔茶厂、宝塔纸箱厂、宝塔磨料磨具厂、旭红砂布厂等4家企业。由村集体直接经营管理的有宝塔砂布厂、桃源茶叶加工厂2家,其他16家企业均发包或租赁给个人经营。

3、产业分布情况。2003年村级集体工企业收入176.2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62.9%,退耕还林及其它农林产业收入76.9万元,占27.5%,其它产业收入26.9万元,占9.6%。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层次低,规模小而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镇只有占38%的8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有6个村,占28%,整体经济实力薄弱。8个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中,只有宝塔村形成了涂附磨具、铜材及其配套产业,资产及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科技含量较高,其他村集体经济收入则主要来源于砖厂、门店租金、茶厂和退耕还林的政策性收入等低层次产业,对环境破坏大、管理粗放落后、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镇2003年实现的28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中,宝塔一个村就达140.8万,占50.3%,比其他20个村(社区)的总和还多,而宝塔村的经济收入又集中在宝塔砂布厂一家,其每年上交120万,占全村收入的85%。由于收入来源过分依赖于单一产业,一旦行业经济效益滑坡,必然会直接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出现大幅震荡。

2、融资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

目前,由于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银行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村级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在我镇,特别是10个社区的集体企业发展资金,60%以上靠如土地开发等方式自我积累资金来发展集体经济,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各村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没有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进行大开发和大整合,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分散。以村一级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实现土地的高标准开发建设,致使土地的开发利用初级化,回报收益最小化,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造成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在上规模、上档次上有所作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3、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

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集体经济集体管,由于管理跟不上,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部分群众怕搞垮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障碍。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大局。个别村干部则存在小富则安、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4、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不利于整体发展。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且呈日益加大之势。单就8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村来说,最高的为宝塔140.8万元,最低的是雁塔5.3万元,两者相差26倍,与旭红29万元相比,两者相差也达5.5倍。从而形成宝塔一枝独秀的单极发展趋势,对我镇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将延滞我镇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步伐。

5、村级债务包袱沉重,不利于全力发展。

至2003年底,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累计达1071.9万元,村均51万元。有债务的村、社区14个,占66.7%,其中白沙、桃源、柳峦、石泉、新塔5个村(社区)债务均超过百万元,共计733.87万元,占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的68.5%。形成这些债务的原因较多,主要是经营性亏损、老财贸任务借款、基础设施投资、各类达标升级及非生产性支出等。村级班子很大的精力用于清偿债务,难以全力投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6、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不利于突破性发展。

近几年,我县隽水、锡山等省、县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由于村一级招商引资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政策措施、投资服务体系等软硬环境上无法与省、县级工业园相比。因此虽经努力引来一些客商前来考察、咨询,但最终能够成功落户的没有几家,不利于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如下阔去年花很大精力引入的一个肉牛养殖项目,实地考察后一去不返;一位老板有意在石泉投资钟表厂项目,却找不到一块条件适宜的地盘,最后落户麦市工业园。

三、 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干部意识转变,建设强有力的村级班子。

有没有一个敢于创新、富于开拓的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有没有一个敢于创业、善于管理的好班长,是决定村级集体经济能走出多远的关键。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并牢固树立只有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才能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才能为群众兴办各种福利事业,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基层党组织才能赢得群众信赖,凝聚力、战斗力才会不断增强的发展意识。镇党委、政府要经常组织村级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意识、管理知识的培训,制订政策解决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医疗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在选择发展路子时,要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跟风上、盲目投资现象。一是兴办村级集体企业,象宝塔一样,走工业兴村的路子;二是兴建或经营专业市场,走商业兴村之路;三是发展立体林业。比如东港、桃源每年在林业上分别可收入4万元、8万元,可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调优品种结构、引入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走立体林业的发展路子;四是兴办第三产业,城区内几个社区可大力发展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五是创新资本运营手段。以现有土地、资金、资产入股或合资、合作兴办企业或参与企业发展;六是经营集体土地和物业。发挥城区优势,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和商住楼等

二、三产业载体,对外出售、租赁,走物业经营的路子;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村委会可以在技术、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培植集体农业生产基地,走特色农业、服务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路子。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落实县、镇招商引资政策或创造性地建立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镇一级要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对村、社区实施倾斜的扶持政策,结合各村、社区的优势、特色,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宣传、统一引进、科学布局,充分整合招商的人、财、物资源,集中力量,明确主导产业,重点突破,把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不适宜在省、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的项目引荐给村、社区。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另外,各村组目前掌握着大笔土地补偿金,可否借鉴深圳等沿海地区及宝塔村的经验,鼓励、引导其集中资金开发一批标准化厂房用来出租给企业,既可以避免集体土地的大量流失,又发展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同时解决了投资商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厂房和设备,导致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问题。

4、强化管理,千方百计盘活资产,化解村级债务。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弱,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完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同时,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并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定期公开帐目。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积蓄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大村级债务清偿力度,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节支还债、归责还债、降息减债、核销减债等手段减轻村级债务压力,集中精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024年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