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社会报告
栏目

加快建设东北第一生态新城市工作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19 热度:26

加快建设东北第一生态新城市工作报告

加快建设东北第一生态新城市工作报告怎么写

一、背景分析

1. 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基础良好,具备建设生态新城市的潜力。

2. 当前东北城市发展面临环境压力,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

3. 国家政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东北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机遇。

二、目标设定

1. 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2.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3. 打造绿色品牌形象,吸引投资,增强区域竞争力。

三、具体措施

1.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园绿地、生态走廊等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

2. 资源循环利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3. 清洁能源应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

4. 环保产业培育:鼓励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发展环保产业。

5. 智慧城市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实现环保与便利的双重目标。

四、实施策略

1. 制定科学的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长期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2. 强化法规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各项措施的执行力度。

3.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4. 公众参与: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五、评估与调整

1. 定期评估: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定期检查项目进展和效果。

2.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策略,确保目标的达成。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东北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工业底蕴,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环境挑战与转型需求,我们提出建设东北第一生态新城市的构想,旨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打造绿色发展的新典范。

结尾:

建设东北第一生态新城市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与智慧。让我们携手并进,以科学的规划、有力的措施、坚定的决心,将这一宏伟蓝图变为现实,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东北的未来,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生态光芒。

第一篇 加快建设东北第一生态新城市工作报告3050字

__年主要工作:

__年是深入贯彻党的__大和__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新区应对挑战、促进发展关键的一年。在新的一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__大、__届三中全会和区委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人大二届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障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坚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努力提高监督工作实效,支持和保障新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建设东北第一生态新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

在新的一年里,区人大常委会要充分发挥人大党组作用,突出党的____地位,坚持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向区委请示汇报制度,主动争取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对区委确定的中心任务,区人大要坚持在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全力保证区委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要保证党的意图通过法定程序及时转变为国家意志,促进党委决策的贯彻执行,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得到更好的统一。

要认真总结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经验和作法,不断探索和完善决定重大事项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实现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要更加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紧紧围绕新区发展大局,对区政府涉及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及时列入常委会议事日程,依法适时作出决议决定。要围绕国民经济计划执行、财政预算执行、中心村镇建设、生态区建设等重大事项,认真督办好大事。要围绕大事进展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广纳民智,认真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和人民群众的呼声,紧扣发展主题,坚持在工作大局中把握定位,与中心任务高度融合,及时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推动“一府两院”加快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深入贯彻《监督法》,努力增强监督实效

要以保发展、促和谐作为工作着力点,按照区委一届五次全会确定工作重点,针对性的开展监督,积极在服务大局中有所作为。要突出监督重点。围绕重大项目引进、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抗旱防汛工作、城市建设与管理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要加强执法检查。重点抓好对《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要改进检查方式,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检查实效,积极推进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要切实关注民生。进一步加强人大信访工作,完善办访工作措施,规范办访工作程序,提高办访工作实效,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要切实关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突出抓好对农村中小学建设、义务教育及乡镇及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监督,促进农村逐步实现高质量的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落实到人大工作之中。要突出监督工作的民主性。积极探索和创新人大监督方式,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常委会监督与人大代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市、区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的联动监督,努力增强人大监督的整体合力。要拓宽监督领域。为切实推进依法治区工作,根据宪法及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探索性开展对垂直领导的国家行政机关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措施,抓出成效。要进一步加强督查工作。强化组成人员的监督主体意识,把人民至上、法律至上贯穿于监督工作的全过程,严格规范监督建议办理结果的反馈和报告制度,努力提高监督工作实效。

三、贯彻党管干部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和改进人事任免工作

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深入贯彻《组织法》、《选举法》,切实从全区振兴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支持和保证“一府两院”依法做好工作的全局出发,从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严肃性出发,认真审议和表决人事任免事项。要加强对“两院”任命人员的任前考核,不断完善考核办法,提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供职发言质量,继续实施宣誓就职程序,努力提高被任命干部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以常委会审议工作报告、开展工作监督、工作调研和办理议案和建议等工作为载体,积极开展工作评议,增强依法任命人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努力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

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保证和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是联系“一府两院”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新的一年里,区人大常委会要围绕提高代表审议水平和议案建议质量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努力提高人大代表的依法履职能力。要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活动小组联系网络,加强代表联络室建设,认真督办好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及时了解和解决代表在依法履职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要建立人大代表走访、联系选区、选民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下情上达,政情下达。要围绕新区发展大局,针对性的开展代表活动,逐步增加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审议、监督工作的数量,扎实开展好代表统一活动日,认真组织好人大代表持证视察、检查和调查活动,探索性的试行部分区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述职工作,不断深化代表工作内涵,努力增强代表工作实效。要建立激励机制。开展优秀履职代表评选活动,广泛宣传优秀代表先进事迹,激发广大代表充分反映社情民意,积极提出议案和建议,促进新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抓住“服务科学发展,全面提高人大机关集体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水平”这一实践载体,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要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常委会审议、监督前的法律知识培训,针对性地安排人大机关政治、业务学习内容,不断提高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围绕增强人大机关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团队活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进一步加强人大的文化建设,推进人大各项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确保人大常委会开展各项工作的效果都能和新区发展目标相一致,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要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人大工作的研究,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和机关纪律,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完善人大的组织建设,努力创建一个团结务实、创新进取的优秀集体。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围绕提高常委会审议监督质量,在规范代表依法履职行为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制定相关制度,努力提高人大工作的整体水平。要积极支持和指导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进一步完善街道人大工委建设,促进人大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各位代表,__年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的一年,是保持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我们必须科学冷静的分析新形势,认清新机遇,明确新任务,研究新举措。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一府两院”的积极配合下,紧紧依靠广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充分发挥常委会工作职能,全面提高常委会的监督、服务和保障工作水平,为促进__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开创__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加快建设东北第一生态新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 2024关于加快推进我州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0950字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示范区、美丽云南典范,根据州委部署,州政协组成由胡志寿主席为组长,玉香伦副主席、江建成副主席为副组长的调研组,对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初步成果报告如下: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州认真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充分利用所具有的生态资源,气候环境资源以及民族独有文化资源,将环境保护治理、生态恢复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促进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展。

(一)生态效益良好

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了加强。全州已建立国家、省、州、县(市)四级1367.4万亩公益林体系,累计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231万亩和退耕还林27.2万亩,新增造林地面积206.6万亩,1669.6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民义务植树150万株,完成中低产林改造15.99万亩,发展种植珍贵用材林树种6万余亩(其中景洪市2万亩、勐海县3万亩,勐腊县1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8.3%。全州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1406.9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0倍,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9.73万元/公顷·年,远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全国5.52万元/公顷·年,全省6.77万元/公顷·年)。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保护区面积不断扩大,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增加到约250余头,印度虎回归,桃花水母浮现等野生动物种类扩大,动物交流活动范围不断拓展。率先实施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将野生动物对群众造成的损失用责任保险的形式进行赔付,有效保护了群众合法利益。

跨境联合保护取得成功。开展了澜沧江—湄公河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及国际河流联合保护,积极维护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态安全。巩固中老跨境联合成果,推动与老挝、缅甸建立一批新的跨境联合区域,构建国家绿色生态屏障。同时与老挝北部三省六县开展边境森林防火联动,共同构筑一线森林防火墙。跨境联合保护行动的实施,充分展示了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方面责任的大国形象。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大力加强市政环境建设,实施城区道路改造、绿化美化、亮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主要道路以及街道建筑特色化改造工程,景洪城市绿化覆盖率42%,绿地率37%,人均公园绿地的面积达16.5平方米,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推进生态乡镇创建,全州31个乡镇中,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的有29个,占93.5%,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有1个,州级生态村116个。同时,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单位、小区29个,各级绿色学校56所,州级“环境友好型”企业22户。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拆除了红塔水泥厂年产10万吨湿法窑水泥生产线,依法关停并转32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搬迁重组11个胶厂。全州__年单位gdp能耗下降 1.7%,完成省定单位gdp能耗下降1.7%的目标。“__”期间全州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000吨以内,化学需氧量减排5600多吨,超额完成省下达减排1700吨的目标任务。全州环境质量状况明显好转,勐海县、勐腊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均满足《环境空气资料标准》一级标准,景洪城区大气质量满足二级标准,pm10监测达标率为100%。景洪市城区环境噪声质量等级“较好”。医疗废物年处理能力990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2%,城镇生活垃圾无毒化处理率达100%。境内八条主要河流水质均达ⅲ类标准,符合《云南省地面水功能区划分类》。

西双版纳州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接纳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州;__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二)经济效益显著

长期以来,我州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以保护促发展,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培养壮大生态特色产业,在提升改造橡胶、茶叶等传统产业同时,着力培育森林生态旅游、森林花卉、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和野生特种动物驯养繁殖等生态特色产业,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仅__年全州林业产值达118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50%。主要林业产业有:

橡胶种植面积431.06万亩,干胶产量28.1万吨,总产值41.43亿元。其中民营橡胶种植面积285.46万亩,干胶产量18.77万吨,占干胶总产量66.8%。橡胶产业已成为全州种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整体效益最好、经营层次最高、从业人员最多的绿色生态优势产业。

茶叶种植面积75.54万亩(其中古茶树、古茶园面积8.51万亩)干毛茶产量3.09万吨,总产值15亿元。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州一大绿色生态特色产业。

全州已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17个,其中以热带雨林观光和生态体验为主的景区(点)有勐仑植物园、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园、望天树、雨林谷等,这几大景区(点)在全州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领军作用。__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53.6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140亿元。

一批新兴林业生态产业开始起步。全州共种植澳洲坚果1.4万亩,咖啡5.02万亩,热带水果34万亩(其中香蕉29万亩,其他水果5万亩),石斛0.3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0.13万亩)。部分产业已经产生效益,产业提速升级,越来越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社会效益凸显

进一步提高了西双版纳知名度和美誉度。西双版纳历来以绚丽的热带雨林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区位优势而闻名于世。随着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越来越好,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慕名前来西双版纳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研考察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一个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正走向世界,世界更加了解西双版纳、赞美西双版纳。美丽在哪里?西双版纳告诉你!西双版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胜地,成为中国50个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之一。

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深入开展保护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文化理念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观得到了传承弘扬,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有机结合,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边防巩固。通过开展以生态文明创建“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使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循环相生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实施与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的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保护、边境森林防火联动等行动,进一步加强了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边防巩固和边疆稳定。

二、加快推进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州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明确把美丽中国____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战略,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生态补偿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倾斜和支持,为我们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二)生态自然资源丰富。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聚集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风景名胜区和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等美称。

——动植物种类繁多。全州有国土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385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862万亩,农地森林面积523万亩),占国土面积83.2%,森林覆盖率为78.3%。州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为402万亩;州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53万亩;县(市)级保护区2个,面积86万亩;保护小区4万亩。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面积达545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19%。在这片仅占全国1/500的国土面积上,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的1/6;兽类130多种,占全国近1/4;鸟类429种,占全国1/3,其中45种仅见于西双版纳。

——水能资源富足。境内有澜沧江水系大小河流2760余条,河网总长1.2万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64公里。其中,较大河流有30余条,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澜沧江一级支流有6条;较小的一级支流有5条;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二级支流有普文河。全州水资源总量达85.8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0.975万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水量的7.7倍。全州有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181座,库容总量达3.4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富集。目前全州已发现矿种32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23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的主要有金矿、铁矿、锰矿、铜矿、铅锌矿、煤矿等13种。全州共有采选矿企业163户(其中规模以上11户。按区域分:景洪市64户,勐海县51户,勐腊县48户。采矿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0.3%,__年全州共征收矿产资源规费1.2亿元。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区位条件优越。西双版纳东部及南部与老挝接壤,西南部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966.3公里(其中,中老段677.8公里,中缅段288.5公里)。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境而过,将中、老、缅、泰、柬、越六国串连起来,昆曼大通道贯穿中、老、泰三国。据此,具有地处“三线”(北回归线、边境一线、大通道主干线)、一州连三国、一江连六国的特殊地理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州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加大经济贸易合作,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使西双版纳成为祖国西南边陲一个团结、稳定、和谐、繁荣的边疆民族自治州、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民族生态文化厚重。全州有常驻总人口114.9万人,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诺、瑶、壮、回、苗、景颇、佤等13种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4.4万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77.4%。各民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众多历史遗迹、佛塔、亭井、佛寺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村寨、民族节日、宗教信仰和民族风情,构成了独特而又多样的人文景观。以傣族贝叶文化为代表的民间文化遗产挖掘、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令人神往。长期以来,全州各族人民秉承“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朴素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优先,开发第二”的森林文化精神,创造了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态文化。这些民族生态文化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文明观,为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示范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

三、制约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利因素

加快推进我州生态文明建设,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又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一)生态文明意识需进一步增强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经济中,始终坚环境优先原则,从而使得西双版纳这片绿洲青山常在,绿水长青,蓝天碧云。但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经济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集体林、国有林,甚至水源林等生态保护地被蚕食,生态保护地逐渐缩小,威胁着当地生态安全。与此同时,由于过度开垦和林种单一等因素,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全州范围内气候变化异常,雾日减少,气温升高,湿度减小,自然灾害增多,灾害造成损失增大。

(二)林业产业发展缓慢

一是林业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州林业产业发展中,橡胶、茶叶、森林旅游业发展较快,其他林产业发展较慢,形成规模的林下经济项目不多,林业产业化程度低,林业企业处于小、散、弱的状况。二是产业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不足,林产品加工大多处于初级阶段,精深加工少,缺乏功能齐全的专业加工经营市场。三是林业效益差。全州有4.9万亩疏林地,这些疏林地中活立木蓄积量小,无用的树、低值的树较多,珍贵树种少,经济效益较差。

(三)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工作亟待加强

一是工业企业污染减排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一些橡胶加工企业未按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相关标准建设,废水、废气、废渣排放不达标,影响了周围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部分采矿企业在采矿、选矿、运矿过程中,造成了对土地、山林、河流、道路、环境的破坏,但却没有按照边开发、边恢复、边治理的要求进行复垦还绿,恢复道路交通,整治河流。有的还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废水、废渣直接排入河中,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私挖滥采河道砂石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流沙河、南腊河沿岸偷采砂石、乱采砂石现象较为突出。

二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需进一步增强。空气污染、水体污染、脏、乱、差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差,绿化率低,街道绿化美化没有充分体现热带风光。

三是农村面源污染不容忽视。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土地板结、肥力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尤其是大面积种植香蕉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所造成的白色污染甚为严重。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以来许多村寨无规划、无公厕,畜禽散养、农家肥、废弃物、垃圾随意堆放在房前屋后,公路两旁,沟边河渠边,人畜居住混杂,生产生活废水随意排放等问题普遍存在,既影响了村容村貌又影响了环境卫生。部分村办或农民自办企、小手工作坊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或用于农田灌溉,影响着村民身体健康和农作物安全。

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建议

目标任务:根据陈玉侯书记在州委七届四次全会上“关于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精神,结合有关部门的工作意见,对加快推进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如下初步建议,以供参考。即: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把我州建设成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地区;精选最有特色和最有经济价值的珍稀树种,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把我州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珍贵用材林基地;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把我州建设成为生态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主产地和加工区;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州市;继续推进生态乡镇创建,争取全州31个乡镇全部建成省级生态乡镇,全州三个县(市)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县,把我州建成国家级生态州。通过三到五年努力,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示范区、美丽云南典范,让美丽西双版纳更加美丽。

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任务, 建议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美丽的自然、美丽的生态、美丽的环境作支撑。西双版纳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是全国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宝库,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全州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乎全国生态安全,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为全国乃至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清;不仅期待殷实富足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现象较为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发空间格局。这样才能促进全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着力构建生态修复工程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一要加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州、县(市)级自然保护区,在现已建成545万亩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基础上,再增划州级自然保护40万亩以上,力争__年各级保护区和小区面积达到全州国土面积20%以上。加强天然林、各类公益林、水源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把林地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划定林地红线,守住生态底线,特别要杜绝政府性破坏行为,绝不能因为目前的经济利益,使森林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加强野生动物保护,落实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其他损失赔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各类违法行为。加强森林防火,避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损失。巩固和发展中老跨境联合保护成果,积极推动与老挝、缅甸建立一批新的跨境联合保护区域,构建国家绿色生态屏障。

二要加快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西双版纳宜林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势,具有发展多种珍贵用材树种的特殊优势。州内有珍稀类用材树种100余种,其中:柚木、西南桦、紫檀、望天树等20种树种在我州适生区域长势良好,也是我州今后可以形成产业规模的珍贵用材树种。目前全州尚有近3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可发展种植珍贵用材林,有4.9万亩疏林地可用来补种、改种珍贵树种。有近40万亩低质茶园和20万亩低产胶园可采取套种和树种更替的方式进行种植,加上城镇园区、公路沿线和江河两岸,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要充分利用我州资源优势,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采取“点、线、面”相结合方式大力发展珍贵用材林,把低值的树、无用的树变成高价值珍贵树种,加快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点:就是在四旁地、校园小区、农村庭院、营区、景区、城市绿地内散种和在天然林中空地内种植。线:就是在公路沿线、江河两岸种植。面:就是消灭现有荒山荒地连片种植,在疏林地、茶园、橡胶地内补种、套种、改种珍稀树种。努力形成林路、林江、林水、林村、林城相依,点、线、面相结合的珍贵用材林森林生态体系。林业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出明确工作目标,把任务分解细化到各县(市)、各单位,设定工作进度表,加强业务技术指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要创新林业发展机制,健全林权流转机制,集中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参与植树造林。加快非公有制林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个人在国有和集体荒山荒地上开展植树造林,种植珍贵树种,按照“谁种谁有,谁投资谁受益”原则,明析产权归属,发放林权证,把产权划归投资者,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在资金、技术、种苗上给予大力支持,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努力形成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一起上的发展格局。

发展种植珍贵树种,建设珍贵用材林基地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当前,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珍贵用材林面临着新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按照做其他人没有做过的事,做其他地方不能做的事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种植珍贵用材树种,努力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珍贵用材林基地。

三要加大珍贵用材林苗木培育力度。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林木种苗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要牢固树立“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理念,把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来抓,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抓超前、抓落实。每个县(市)要打造1个生产规模化、管理精细化、设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的林木种苗繁育基地,加快林木种苗良种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为加快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提供数量充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的林木种苗。同时,要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示范作用明显的种苗生产龙头企业,努力打造一批高端、上规模、上档次的林木种苗基地,把我州建成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珍贵苗木、热带珍稀花卉种苗生产基地。

(三)着力构建生态产品生产体系,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要充分利用我州林地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在坚持以橡胶、茶叶、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林业产业,促进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林业附加值,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要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种植:重点发展以石斛、砂仁、重楼、诺丽果、金钱草、黄金草等为主的林药产业种植;以热带森林花卉、观赏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以蕨菜、竹笋、刺五咖、臭菜、辣木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大红菌、鸡纵菌、香菇、黑木耳、双孢蘑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采取林下种植和庭院种植相结合方式,扩大种植规模,引进精深加工企业,着力打造特色品牌。

二要大力发展林下特种养殖:重点发展以亚洲象驯养为主的大型野生兽类;以鸵鸟、蓝孔雀、野猪、豪猪、竹鼠、平胸龟、茶花鸡、小耳猪为主的家畜、家禽养殖。加强技术指导,培育龙头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创立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产品品牌,把林下特种养殖作为循环经济主功方向来抓。

三要大力发展林果采摘及加工:重点发展对澳洲坚果、印奇果、诺丽果进行采收利用。

四要大力发展森林资源采集及加工:重点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积极引进红木家具精深加工企业加工制造高档红木家具,地板条等,形成产业链,增加林产品附加值。

(四)着力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一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加大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实施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二要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治理,重点推进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综合整治,加大城市烟尘、粉尘、细颗粒物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强化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物品监管,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管理,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着力解决脏、乱、差的突出问题。加强水资源管理,积极开展澜沧江、流沙河、南腊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和水源保护,加强对孔雀湖、白象湖监管,让广大市民永享江河湖水之利,远离江河湖水之害。

三要加强矿山污染治理。严格执行《西双版纳州矿产资源规划》和《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管理,严厉打击“乱占、乱批、乱管、乱收、乱卖、乱采”六乱现象,坚决取缔和关闭违法违规开采矿山矿点。对目前尚未审批的矿山矿点,原则上不再批准开采。对已开采的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督促矿山企业实施好环境恢复治理。有关部门收缴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要及时投入到矿山恢复治理上,积极推进绿色矿业发展。

四要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大力加强农村水源地建设和保护,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生态食品、有机食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治理,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严格环保准入,开展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利用,防止污染源向农村转移,确保农村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继续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力争全州31个乡镇全部成为全省生态乡镇。

(五)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提升广大群众生态文化素质

一要培育崇尚自然的文化。摒弃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构建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理念。二要培育节约文化。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禀赋和有限性,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以索取自然为代价换取过度消费,形成节约优先、集约利用、适度消费的文化取向,形成以勤俭节约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三要培育绿色消费理念。大力倡导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的消费方式。建立鼓励绿色消费的政策措施,完善绿色消费体系,形成多样化的绿色消费结构,拓宽绿色消费渠道。四要培育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化,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要在全州中小学校开设生态文明建设课程,让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和习惯。

(六)着力构建支撑政策体系,建立健全长效体制机制

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增长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长期、稳定、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一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州、县(市)财政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按比上年增长10%的幅度安排。二要完善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加大对林下经济,珍贵用材林发展等生态产业金融信贷力度,加快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完善生态产业贷款财政贴息、保险保费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等。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社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我州生态文明建设。四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扶持,力争把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列为国家珍贵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范畴。

采取多种途径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员继续培训,选送一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到林业大专院校学习升造,进一步提高他们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改善他们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林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要从州外引进和招聘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同时,加大后备人才培养,每年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定向招收一批新生到林业大专院校就读,让他们毕业后回到家乡报效西双版纳,建设美丽西双版纳。

建立健全污染控制、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政策和规章制度,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和公众参与的原则,明确政府、企业、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相关责任。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加快推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

(七)着力构建坚强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坚强的组织保证,各级各部门、各县市要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战略高度出发,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重要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州、县(市)要分别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发挥好生态立州战略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办事机构,核定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加强业务指导。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并把考核内容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行政不作为或作为不当,完不成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严格问责;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生态事故的,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三篇 加快农村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7650字

强力推进两区同建 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关于加快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去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镇化进程、破解土地制约瓶颈等一系列问题,把“两区同建”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突破一点、带活全局”的关键举措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捷径,作出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上下已掀起了“两区同建”工作的热潮、形成了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事关当前、受益长远,将强力推动___实现兴农富民强县。“两区同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我们按照“摸清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要求,经过近期的调查研究,形成本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两区同建的内涵和意义

两区同建是指通过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村经济集约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最终构建起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两区同建是我县提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美丽___的创新性实践,是把宏伟目标、上级要求与实际行动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完善农村社区配套,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社区人口规模、密度不断增加,农民转变为市民。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可以让农业生产向园区集中,工业项目、农产品物流向产业园区安排,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加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不仅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体面的新生活。同时,通过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还能让城市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基础设施等向农村延伸,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

二、我县两区同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同建工作,于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同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两区同建指挥部及各镇街、园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抢抓国家、省市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把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按照“一年见成效、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广覆盖”的工作目标,和“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社区有序转移”的整体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产业园区、农村社区“两区同建”战略。目前,两区同建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有部分群众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实惠。

根据规划,我县的632个行政村,将合并建设67处社区;同时,将在全县建设产业园区78处,其中工业园区23处、景区2处、物流园区8处、农业园区45处。__年计划完成31个产业园区和28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力争创造3——5处全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实现农民职业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并进、同步提升的发展之路。到__年,基本达到全县人口社区化广覆盖,基本建成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丽___”。

(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__年各镇街规划建设社区共20个,其中新建6个,续建14个,到目前为止,已启动建设15个,还有5个尚未启动,启动率仅为75%。其中,工作进展较快的有司马、卜集、马庙、兴隆等镇。司马镇领导重视,强化项目包保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老李寨社区3栋居民楼现已建至第五层,4栋居民楼建至第四层,3栋老年房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卜集镇坚持“干字当头,争字为先”,明确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卜集社区一期回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卜集社区二期的两栋居民楼目前已完成二层主体,百姓大舞台已建好,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正在进行二层主体建设。马庙镇金谷社区已完成2栋住宅楼的内外墙粉刷,同时做了广场、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兴隆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强力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今年启动了总投资2.1亿元,占地170余亩的兴隆社区二期项目,着力提升集镇驻地人气,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三大工业园区

县经济开发区、济宁化工区和食品园区,这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区域范围、产业方向、空间布局等已经明晰,区内道路、供排水、管廊管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均已具备承载大项目的能力。

开发区自__年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围绕建设“省级一流的百亿园区”的目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持续开展项目攻坚。目前,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已达25家。__年,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完成75.2亿元、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72%;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91.1%。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紧紧围绕“高端化工、国内一流、千亿元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力度,重点培育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目前1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达到了“九通一平”; 总投资51.7亿元的济矿民生煤化、热电联产一期工程运营正常;总投资16亿元的阳光颜料、科蓝化工等项目已试生产;总投资51亿元的凯赛生物、52亿元的盈德气体、38亿元的黑猫炭黑和天赛化工、力德嘉新材料、新戊二醇等项目正加紧建设;总投资120亿元的青岛博尔玛、石墨烯、针状焦等一批高大外项目已签约落地,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作为济宁市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中纺集团、雨润集团、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兰集团等36家知名企业,源治阿胶、美国益宝生物等7家生物科技企业已经入驻,辽宁大好大、贵阳老干妈、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已达成入园意向。

2、各镇街产业园区

目前我县重点推进的___街道金南产业园、高河街道金东产业园、马庙镇金西产业园、鸡黍镇金马产业园、王丕镇康桥产业园等镇街园区规划方案已经完成,征地拆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并积极招引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区。

恒昌钢构、百事特食品、九鼎纺织等十余家规模企业已入驻马庙金西产业园区。化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金绿迪二期项目开始建设,食用菌繁育中心设备正在采购、锦绣纺织项目设备开始安装。王丕镇继续完善有机蔬菜种植计划,推进李楼村生态循环农业200亩起步区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高河的千亩生态畜禽养殖示范园,依据现有路网布局,目前已建成200亩的养殖区,初见规模效应,现正在积极吸引大型养殖户入小区养殖。羊山工业园已落地的3家企业,正在进行围墙建设及厂区地面平整。鸡黍镇金马产业园区内盛辉电动车、永盛木业、方能电动车等8家企业已投产运营;凯美娜建材、福运面业、安驰电动车配件、长城农贸、济联建材等5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投资900万元、面积8000亩的卜集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主要道路、排水沟渠土方工程已于__年3月完成,绿化工程于4月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和桥涵建设。

(三)三大新城建设情况

金北新城: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约7万人,控制范围以大义为节点,北至南谢线,东至北大溜河,南至莫桥,以105国道以西为发展主方向,南谢线北侧控制发展,涉及胡集、羊山、卜集等三个乡镇。目前,代北、代南等5个村、1503户、23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一次性完成;“三纵三横”骨干路网正加快建设;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社区已全面开工,社区服务大楼、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将陆续启动建设。计划2至3年形成集聚规模,建成生态宜居、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市级示范镇、省级百强镇、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综合配套区。

健康新城:位于我县城区东部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10万人,正按照“健康动城、灵秀水城、活力之区、魅力之都”的城市定位,秉承“树精品意识、建精品工程、筑精品城市、创精品事业”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健康新城16个单体项目中的奥体中心、住建大厦及住建佳苑、蒜都传媒大厦、社会福利中心、奥体商务中心和金东花园等10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__年实施的“三纵三横”路网工程中有金珠路、开元大道、南外环、莱河滨河路、太康路、奥体大道5条道路正在紧张进行施工。

生态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人,东起金曼克大道,西至金沙路,南起南外环,北抵新万福河。目前,生态新城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委托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完成初稿,按照合同约定第二批设计费85.5万元不能及时到位,规划设计被冻结,影响了新城建设整体进度。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福德大厦、山东金诚大厦正在办理审批手续、规划或选址;金兴路升级改造、金沙路北延正在施工建设,金沙路南延计划下半年开工;李海村、三里堂、小侯庄的拆迁、场地清理工作已完成;迈源商业街、四星酒店、商城(金沙路西侧金源大道北段商业街)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及报批已完成,目前该方案正在优化中。

三、两区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的两区同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工作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建设方面的问题

1、镇街对社区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个别镇街没有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民生工作来抓,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过去欠帐没解决,不能再有新欠帐的思想;还存在着没钱不能办、群众上楼难、事务性工作多时间精力有限等畏难发愁、疲惫厌战、应付了事的思想;还存在着怕出力、怕操心、怕欠帐、怕麻烦的思想。2、工作推进慢、成效不明显。无论是在拆迁规模、建设速度、时间跨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与领导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差距都非常大。到目前为止,个别镇街的社区建设还未启动,就是启动建设的镇街,有的也严重滞后于年初上报的时间节点;同时,纳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村庄拆迁进展缓慢,如再不加大工作力度,不仅影响增减挂钩项目的验收,影响置换土地指标的使用,还会使即定的建设规划很难付诸实施。3、资金短缺瓶颈未突破、筹集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未及时完全拨付到位,加之多数镇街社区的建筑商实力不强,镇街又没有能力垫付建设资金,再加上近期建筑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致使镇街社区建设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建设进度的客观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个别镇街出的力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贡献的多却也欠的帐多、作的难多的现实问题。4、社区规划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健全。目前,我县已建成的镇街社区普遍存在着规划不科学、标准不高、品质不精、配套不健全等问题。规划标准低,致使刚刚建成就已经落后了;个别社区只注重建设居民住房,不注重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层组织办公场所、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健身广场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给群众带来服务管理及生活的不便;个别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感觉居住很不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造成部分群众不愿搬迁。5、农民进入社区生活成本增加。调研发现,许多农民反映农村社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虽然生活环境好了,但是生活成本提高了,生产不方便,习惯也难以改变。部分农民反映,以前部分蔬菜瓜果都可以在庭院里自己种,现在什么都要到市场去买,增加的费用主要是蔬菜瓜果、禽蛋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开支。而且许多农民反映,社区建成后,离自己的耕地较远,农具、粮食等也不方便存放,生活上还不太适应,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习惯于原来独门独院的生活。

(二)产业园区发展方面的问题

1、三大工业园区。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区和食品园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体项目建设进展慢、项目投资强度低、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不解放、部分企业不能开足马力进行正常生产等问题。在单体项目建设方面,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已经具备了承接项目的能力,但是真正入园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能形成良好税收的项目更少,从综合治税方面反馈的信息显示:今年1——4月份,三大工业园内有的企业税收只有几万元、十几万元,三四家企业加起来的税收还不如一个饭店交的税多。在项目投资强度方面,园区内有的企业占地面积大、而生产车间面积太小,甚至所有车间的面积加起来还不如企业的院子大,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生产运营方面,园区内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的企业还不多,有的蒜制品企业一年正常生产运营的时间只有四五个月。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还不够解放,“有车坐、有饭吃、有酒喝就行”这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依然存在,能够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制定企业远景发展规划的企业很少。2、各镇街产业园区。金东、金西、金南、金马、康桥这5个重点推进的产业园区以及其他镇街产业园区由于受资金和土地指标等因素制约,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对社区建设的支撑力和农民群众增收的带动力还不够。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各镇街负责产业园区建设的干部,真正懂行不多,有的干部甚至对项目入园的审批程序、各项指标的控制等不清楚、不了解,对招商引资方面我县的优势和优惠政策不熟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三)三大新城建设方面的问题

健康新城、生态新城和金北新城在规划、定位上各有特色,各项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认识不足,推进不力,部分项目建设落后时间节点;个别项目、工程因资金、手续办理、迁占不及时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建设进度;融资不足,各管委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自我造血的功能还没有形成。

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任何工作的落后都是思想认识落后的体现,只要思想认识上去了,工作热情激情就上去了,办法措施也就有了。实际上,不管是农村社区建设还是产业园区建设,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跨越发展有需求,既是经济工作、又民生工作、更是政治任务,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树立“克难攻坚、迎难而上、敢打必胜、奋发有为”的信念,凝聚干劲,自我加压,以更大的力度和气魄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两区同建关键在“同”。建设社区不但是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广大农民搬进新居后要住得好、幸福指数高,必须能够稳定就业并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这就需要产业园区的同步建设作支撑,没有配套的产业园区,新建社区就会形成新的“空心村”。因此,两区同建工作必须坚持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依托产业建园区、围绕园区建社区,做到安居与富民齐头并进。

(三)顶层规划设计、强化为民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高标准规划、严要求建设,真正做到用心去做、超前考虑,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特别是社区建设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定社区选址、户型设计,做好拆迁安置入户调查、成本核算、房屋价值评估等工作,签定拆迁安置合同,确定施工队伍,完备开工手续;工程建设期间,先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社区综合活动场所、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再组织项目竣工验收,让村民住上放心房,为群众创造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园区建设应依托当地传统、资源、区位和现有的产业优势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四)多措并举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的问题。实践证明,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做好两区同建工作的关键所在。钱从哪里来?1、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建议及时拨付。2、进一步加大上级政策性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争取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专项资金争取工作,用足用尽政策性和金融资金。3、将现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整合使用,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倾斜。4、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建设资金。除了现有的招引有实力的企业垫资建设镇街社区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用其它地块土地出让金支付企业垫资外;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幼儿园、商业超市、医疗服务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公交站点等,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由经营业主投资建设。5、号召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在外成功老乡进行帮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往哪里去?1、每个社区附近的产业园区吸纳社区群众就地就业。2、通过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3、社区服务业要全部使用社区群众。4、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公司和农业合作社要吸纳部分群众作为农业产业工人,在公司从事农业生产。5、结合我县全民创业政策,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民生怎么办?1、通过务工薪金、土地流转租金、入股股金和惠农补贴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2、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办理集体土地房产证,责任田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切实维护群众的产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中房产证允许在本县范围内交易、转让、互换、抵押、继承。3、通过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4、全面做好群众的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

(五)成立镇街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大户、农民合作社、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让“想种田的有田种、不想种田的有人种”,从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职业化。

(六)进一步加大对两区同建工作人员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建议由县委党校牵头负责对我县特别是各镇街负责两区同建工作的同志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大工业运行指挥部及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挑选部分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通过外出参观、专题讲座、高校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为企业下步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七)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两区同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要素保障,积极稳妥推进。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协调、密切配合,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强力推进两区同建、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___县决策咨询中心

__年12月

第四篇 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4350字

重阳节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之所以设置这个节日是基于中国已转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以及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养老等问题。今年重阳节期间,我深入街办辖区,就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街办在居家养老方面取得的成绩

自__年以来,我街办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辖区情况基本摸清。成立了街办社会事务办公室,主抓居家养老工作,同时街办还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有我任组长,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

2、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去年街办投入巨资,对破败的车库及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建设了__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面积达____方米。设有男、女休息室,阅览室,诊疗,娱乐室,心理咨询室并配有教为健全的体育健身器材,居家养老服务站集老年日托、配餐送餐、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康复保健于一体吸引老人从家中走进社区,得到区有关领导的好评,并拟申报市级居家养老示范点。

3、保障水平促步迈进。__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天宁路以北旧城改造而拆除,街办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设法在异地重建上做文章。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请示经区政府____第__次常务会通过,区发改委在今年重阳节前夕印发了《关于__区幸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立项的批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_____方米,比原地扩大6倍,现在用地已落实,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我区乃全市居家养老建设的示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街办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认知不到位。社会各方对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总体认识尚未提高到一定高度,孝老敬老的意识日渐淡化,行政推动和宣传尚欠力度。调查发现,有些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不甚了解,其中有的更对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闻所未闻。老年人“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不强,对政府提供的无偿服务接受快,对有偿、低偿服务接受慢,有时还存在质疑心理。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向我道出苦衷:“我们能做好无偿服务,难做好有偿、低偿服务。”一些人对养老服务工作存在偏见,大多年纪轻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认为伺候老人的工作脏,收入低,地位不高。有的人员在参加家政培训后,宁愿当孩子保姆,不愿从事居家养老服务。

2、人员配备不能完全到位。__居家养老服务中站的服务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低龄老人为主,普遍老化,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基本没有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服务水平和质量打了折扣。服务人员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档次不高,功能不全。居家养老服务中站存在专职管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

3、服务质量不能完全到位。__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场地、人员等因素制约,设施相对匮乏,活动开展不经常,服务内容单一,接受服务的人群只有本社区居民,其他几个社区缺乏服务用房,有的连居委会正常办公用房都非常紧缺,加上今年各社区都接收了2-3名网格员,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更显得提襟见肘,这已经成为社区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普遍难题。一些新建小区对幼儿园、会所等均进行了配套,但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规划大多缺乏。有的即使预留了场地,在小区建成后便改为他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仅为“三无”、80岁以上、重点优抚人员,许多处于边缘的老人还不能享受此项服务。

4、运作机制不到位。目前,我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只有我街办一家,别的镇街都没有涉足,其他社会力量没有涉及这个领域,因为采取的不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导致资金投入主体单一、数量不足。__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仅仅在吃、医、娱等基本生活方面提供服务,缺乏更高层次的消费项目,老年人很难从市场上买到满意的服务品种。同时因为采用的不是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所以很难维持它的长久性。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__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9亿,占总人口的14.3%。目前我国各级养老机构的床位仅400万个,近2亿老龄人口“抢”400万张床位,平均每50个老人才能“摊”到一个床位。据调查,有90%的老年人在养老方式上首选居家养老模式。在高度发达的美国有95%的老人过着居家养老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居家养老,逐渐替代传统家庭养老而成为主流养老方式。在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上,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均应释放最大的诚意和人情温暖,要让老人们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我觉到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予以加强。

1、强化宣传,推进服务意识自觉化。要在扩大宣传的广度、增强宣传的深度上下功夫,尽快形成“政府热心、部门齐心、群众关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一是完善宣传网络。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不仅仅是街办的独角戏,要建立健全民政、老龄委等涉老部门单位共同参与配合的宣传体系,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宣传网络,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率,尽快形成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塑造先进典型。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先进镇街评比活动,大力宣传各地居家养老服务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在典型选取、典型塑造、典型宣传上下功夫。每年“五一”表彰大会、各级劳模评选等要增加一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身影,扎实推动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创新宣传手段。我国自汉代以后就有了“举孝廉”的做法,孝顺父母的人经推荐可直接入朝为官。现阶段,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从法律层面启发人们增强养老、助老的自觉性。要积极引导老年人树立新的养老消费观念,扩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创造条件。在五好家庭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评比中,要把敬老养老助老列为考核内容,各级部门务必把好入围关口。

2、打造队伍,推进服务人才专业化。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成败的关键。一是打造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这支队伍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服务等专业知识,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服务需求。可以由卫校学生、社区下岗待业人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工等组成,由政府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并适当给予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补贴。对这支队伍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采取持证上岗的办法,保证为老服务的质量。二是打造社区专职的管理人员队伍。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和定向培养,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中来。要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建议采用__年我区招聘镇敬老院院长、会计的做法,提高其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打造社区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党员,可将其纳入党员志愿者活动,作为社区党员必须完成的活动内容并列入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转正的“必修课“。对在校学生,可采取将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学生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一定的时间量。对社区低龄老人,可采用“时间银行”的办法,进行“劳务储蓄”,通过对社区高龄和困难老人服务以换取将来别人为自己的服务。

3、细化政策,推进服务支撑长期化。一是保证建设用地。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予以优先规划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点,预留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面积。新建小区应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统一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鼓励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的企业、学校、小旅馆、小招待所等设施资源改造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实行收费优惠。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对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律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电话、网络、电视安装实行半价优惠。公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收费标准要按补偿成本原则确定,报同级发改、财政、民政部门核准。三是适当减免税费。对新设立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结构,应参照发展现代服务业、社会福利事业、老龄事业和就业再就业等有关税费扶持政策执行。要按规定减免征收福利性、非营利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营业税,符合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要通过税收优惠,发展龙头服务企业,促进开展连锁经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水平。

4、加大投入,推进服务资金多元化。应以财政投入为主,辅以社会资助和民间资本投入,加大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一是增加财力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老龄工作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要明确将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用于持续加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二是推动社会共建。建议通过发展民间资本,吸引各商家加盟等办法,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多形式、多渠道地参与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满足老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建立准入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以“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多种形式进行鼓励和支持。加强同国内知名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联盟,投资设施、提供的奖项可以冠名,充分利用其资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社会组织兴办或者运营的,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三是挖掘慈善资源。积极宣传《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性意见,鼓励和发动有能力的团体和个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捐资。每年都要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5、整合资源,推进服务平台一体化。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工作思路,致力使街办、社区单位以及个人等为老服务资源在社区各尽其能、优势互补、合理配置。一是优化政府敬老资源。要建立完善的街道、社区运作平台和支持系统,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尽快整合基层民政、劳动、卫生以及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对社区老人实行免费开放,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功效。二是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要完善部门结对帮扶制度,鼓励辖区内的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提供适当的资金、场地、设施等,并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援助、保健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积极挖掘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开展项目化签约承诺制服务,向资质高、信誉好的社会服务机构购买老人日常必需的送餐、理发、洗浴等服务,拓宽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面。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将签约单位的各类服务信息在平台上公开,架设起社区老人与服务单位的需求对接平台,为社区老人提供适需服务。

第五篇 加快经济发展,建设文明家园——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3850字

3月上中旬,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考察团一行六人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重点对澳大利亚的国家议会制度、城市规划与建设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在境外虽然只有短暂的9天时间,但由于行程安排紧凑,考察内容丰富,的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受到了启迪。现将考察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整理,也许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所借鉴。由于时间关系,考察见闻未作核实,难免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敬请谅解与指正。

一、考察见闻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国土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划分为6个州,2个地区。人口2100万人,其中英国及爱尔兰后裔占74.2%,亚裔占4.9%,华人华侨约为45万人,土著居民占2%,约37.5万人。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自英国移民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之日起,已先后有来自世界120个国家、140个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亚谋生和发展。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亚社会一个显著特征。

1、澳大利亚的最高立法机构是联邦议会。澳大利亚联邦在政体上基本上仿效了英国的议会制模式,联邦最高立法机构是联邦议会。联邦议会由女王(联邦总督代表)、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澳大利亚人认为,实行两院制可以防止立法的草率与武断,防止议会专横腐化,还可以平衡代表的利益。

众议院开会期间讨论政府事务,主要是立法事项和政府预算等。在议员中分为执政党和反对党两大派,执政党的总理履行政府职权落实立法事项和涉及国计民生等工作。反对党成员主要行使监督权,对执政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出不同意见,澳大利亚人称其为“影子总理”。

联邦议会在开会期间,强调公开与监督。会场周围设置了许多旁听席,公民可以自由进入旁听,新闻媒体也进行全程报道。会议的所以议题和内容都是在公开场合进行讨论决定的,有时出现意见分歧,争论十分激烈,最终都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形成决议。

参议院的主要职能是复审众议院所通过的议案。它无权提出有关财政的议案,对于众议院提交的有关财政的议案,它只有提出“要求修改”的权力,而无权自行修改。许多澳大利亚人认为:参议院只是个“复审院”

澳大利亚立法讲究自由、民主、平等、宽容。这是澳洲人生活的特性,他们讲究自由、随意,如:土著人不愿意接受西方观念与生活方式,澳政府就划定一片区域让土著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每年划拨一定的经费予以补贴。澳洲人尊重历史,只要过去被依法批准的就不轻易废止,他们认为,凡是法律没有限制的就是允许的。在新西兰,注重以人为本,对于公民的行为,宽容多于限制。对于旅行者的态度也很和蔼:“留下您的脚印,带走您的照片”,给人以亲切感。

2、澳大利亚的城市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城市规划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强调城市的持续发展,重视发挥所处地理环境特色,注意听取市民意见和基础资料的积累。二是充分重视城市设计。经过周密设计的城市广场、街心绿地、城市街景、商业步行街以及各种城市小品,增添了城市魅力。三是市内交通很少采用车行立交桥和人行高架桥,而是采用地面单行线路和分布较密的路网,以保护城市风貌。悉尼还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联网交通控制系统——“可协调的适应性交通系统”。四是环境保护方面成效卓著。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对澳新环境保护成果的真实写照,尤其对水资源的保护非常重视,他们对影响水资源的水生养殖业控制非常严格,水质污染少。沿海城市特别注重加大对海水的利用,如游泳池大都是利用海水。淡水的利用分为直接饮用和二次回收,提高利用率。墨尔本于1991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首,澳大利亚已做到1/6生活垃圾回收利用。

3、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住房建设。他们根据不同层次和老年人的特点,建造出大量的房子供国民选择。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住宅产业的建设及发展,如澳大利亚目前平均每人有住房1.67间。最大城市悉尼每年建造住房2.5万-3万套,一般每套45-100平方米,年建造住房面积180万-200万平方米。市中心建设的住房价格比较贵,因此住房委员会在市区边缘建造一些公房,供低收入者居住。

澳大利亚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十分注重房屋的造型多样化、结构轻型化,使房子外观造型多种多样,有的犹如一件艺术珍品,别墅式独立house多为橙红色,斜坡屋顶,有的上面有木结构加一小层或两层楼房。结构多为硬木框架,外加单层空心砖,有一定承重力。墙砖色彩造型多样,有现代化的淡雅白色、也有仿古色彩很浓的表面凸凹不平的外墙。有些居民花几十万澳元买一座旧房,推倒重建,半年即可建成新房。高层楼宇则由房地产开发商兴建,一般半年至一年亦可建成。澳大利亚人每搬迁一次家或房屋转让一次,都要重新装修一次,换墙纸或刷乳胶漆、换地毯或重铺木地板,显得焕然一新。有的较为轻型的房屋,在搬家时是真正的“搬家”,他们在另外一个地方买到地皮后,就用吊车将轻型的房屋吊起装在平板汽车上运走,然后运到新的地方安装好,就可以住人了。如果房屋太大,那么就分两次吊装和搬运。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节能,鼓励居民对屋顶用羊毛制品增加隔热层,实践证明,用羊毛制品制作的隔热层可使室内外温差达到9℃,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据说,每户增加隔热层可获得政府补贴1500—XX澳元。其房屋的最佳朝向与中国正好相反,座南朝北对于南半球来说是光照时间最长,通风保暖最佳的朝向。

4、澳大利亚的城市大都是先规划后建设的。不管是堪培拉、悉尼,还是墨尔本,其城市规划都是一步到位,它不会因为城市领导人的改变而随意改变。而且城市规划的重大项目和工程都必须在互联网上公示和投票,征求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征求社会各界方方面面最广大人群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说澳大利亚城市规划真正成为了城市各项建设的灵魂。堪培拉是典型的先规划、后建设的新型城市,整个城市绿地面积占60%,犹如建设在公园中的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国会大厦,建筑物与山体融为一体,屋顶是山坡上的草坪,房子在山中,外表看去没有一点“大厦”高耸的派头,但房子面积并不小,拥有三层共3600个房间,可满足参众两院各种类型的会议需求。

澳大利亚政府在旧城改造或拆建房子时,尊重历史且在建造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倾向“修旧如旧”。墨尔本将老工业厂房改造成商业门面时,大都在原地基上重建,外形上保持原有的风貌,内部改建达到现代标准,符合商业经营的需要。

5、澳大利亚的公共交通网络相当完善。从公共汽车、有轨电车、计程车到火车、轻轨、渡轮一应俱全,但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还是私人汽车。踏上澳大利亚的国土,映入眼帘的是满街的小汽车,车比人多是不变的事实。据说澳大利亚的小汽车非常便宜,二手车200-300澳元就可以得到,崭新的宝马标价也只有4、5万澳元一辆。有趣的是,在澳大利亚骑自行车的人是有钱人,因为自行车价格昂贵,是有钱人用来锻炼身体的,并非交通工具。据说澳大利亚人旅游到中国,看到满大街骑自行车的人群后非常感叹中国人的富有。

澳大利亚的出租车装有探照灯和摄像头,驾驶室均不设防护栏,摄像头是用来防劫车和酒鬼闹事或其他案件,警方通过摄像资料很容易找到线索。由于澳大利亚的住房多掩映在绿树丛中,探照灯可以协助司机为酒鬼找到自己的家。

澳大利亚的公路交通是免费的,仅有少部分基础设施收取极少的费用,如悉尼,仅有隧道是私人投资建设的,每通行一次收费3.8澳元;悉尼大桥收取大桥维修的油漆费,每往返一次收费3澳元,并采用电子自动收费系统,车辆通过时不需要停车缴费,保证了道路畅通。高速公路普遍不收费,公共停车场大多免费限停2小时。

6、澳大利亚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它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澳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多达70余种,其中铅、镍、银、钽、铀、锌的储量居世界首位。澳洲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矾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最大的烟煤、铝矾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和第三大铝、黄金出口国。澳大利亚宝石独具特色,俗称“欧珀(opal)”,世界上独一无二。澳大利亚天然气产量极高,对中国政府大量出口。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从英国引进的美丽诺羊产毛量多,毛细而长,属羊毛中的上品。鸵羊是澳洲独有的物种,数量少,鸵羊毛保温抗潮性极好,堪称羊毛中的极品,价格昂贵,素有“软黄金”之称。

澳洲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第三大捕鱼区,最主要的水产品有对虾、龙虾、鲍鱼、金枪鱼、扇贝、牡蛎等。深海中的蓝鲸也是澳大利亚研究开发的物种,研发和生产的生物保健制品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少贡献,也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

旅游业是澳大利亚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景点遍布澳大利亚全国,霍巴特的原始森林国家公园、墨尔本艺术馆、悉尼歌剧院、大堡礁奇观、土著人发祥地卡卡杜国家公园、土著文化区威兰吉湖区及独特的东海岸温带和亚热带森林公园等景点,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

袋鼠和考拉成为澳大利亚的骄傲,袋鼠弹跳力非常高,可达12米,奔跑速度快,每小时可达60公里。袋鼠浑身是宝,药用价值极高。考拉憨态可掬,犹如中国的大熊猫,是澳洲的国宝。

7、澳大利亚根据地理特点进行产业定位,注重合理布局。澳大利亚各个州和主要城市都明确了各自的产业,避免重复生产和建设。如:悉尼以商业和文化产业为主,墨尔本是制造业基地,澳大利亚的三大汽车制造厂(丰田佳美、豪顿、福特)都集中在这里,黄金海岸以旅游业为主等。新西兰以畜牧为主,注重饲养牛羊鹿,并开发与牛羊鹿相配套的食品与生物深加工,发展轻工业,没有重工业。

二、感想与建议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方面都是历史很短的国家,并接受西方文化和生活

第六篇 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2200字

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市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先后到七处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中,既看到了我市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50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更多调查 报告专题

辞职报告专题

第七篇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报告3550字

近年来,汶上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汇聚民智,统筹推进,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受到了全国人大领导和有关部委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规划院编制了《汶上县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汶上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步修编了《汶上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了农村社区建设布点,将全县493个行政村规划为97个新型农村社区,优化了城乡空间建设布局。按照统一聘请设计部门、统一支付编制费用、统一评审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四统一标准,高标准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确保了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质量。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一是注重抓好社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实现了雨污管网分流。目前,杨店乡滨湖、王楼等社区污水处理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南站镇欣欣花园、白石镇寨子、苑庄镇新苑等社区污水处理设施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所有回迁入住社区实现了垃圾社区收集、县集中运输处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彻底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三是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所有新型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组织和工作委员会,配套设立了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物业管理等机构,加强了对社区全面工作的管理,服务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干部群众认识有待提高。有的乡镇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在认识上仍有偏差,了解掌握有关政策措施不够充分,有畏难情绪,工作被动应付。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把新农村建设当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乡镇规划社区多,投资力度大,进展速度快,社会效果好,也有部分镇工作进展缓慢。多数社区是从城中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园中村、压煤搬迁村等率先启动的,而边远村庄和经济条件薄弱村庄的社区建设尚未破题。

(三)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各乡镇都比较重视农村社区住房实体建设,对于供暖、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布局统筹考虑不够、安排不周,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四)社区建设成本逐步增加,建设资金不足。目前资金仍是社区建设的制约瓶颈,一些乡镇资金筹措渠道还比较单一,融资难度大,市场化力度不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期较长,资金到位慢,乡镇资金压力相当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难度。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更是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契机,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全速推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带动,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社区建设,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搞好社区建设的信心,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合力。

(二)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加快研究制定全县农村社区建设的详细规划,使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要充分考虑农村各地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人文环境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社区建设位置和规模,因地制宜实施村庄改造,打造一批特色乡村社区。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建设集约化、居住生态化、管理人性化、布局合理化的理念,对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绿化美化、生产布局等通盘考虑,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努力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资金。一是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各级政府每年度都要安排一部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用于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要搞好增减挂钩和土地收储、出让,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进一步缩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兑现时限。对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应优先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三是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按照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统一拨付、集中投放的原则,充分发挥和利用计划、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门的优势,将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管理和使用,实行综合配套重点投入,集中用于社区及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实施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行科学包装,积极推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五是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社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担保方式、投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满足社区建设项目贷款需求。六是实施农村社区建设援建计划。建立县直单位包社区建设责任制,每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一个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四)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一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指标,预留不低于20%用于发展社区产业,建设产业集聚区,使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对社区涵盖村的劳动力数量进行排查,强化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引导群众搞好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吸引劳动力就近到产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群众从事二、三产业,帮助农民致富。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的倒逼机制,出台政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引导农户将承包地以入股、转包等形式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转型。三是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行动,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垃圾乱堆、污水乱流、杂物乱放、违章乱建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为发展乡村游创造条件。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在原行政村合并的基础上,建立大村庄制,形成新型的集多种为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构建农村社区服务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管区党总支书记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人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探索实行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新模式。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拉长支部服务于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有机统一的三合一的社区管理体制,基层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三是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内部设立医疗卫生、环卫、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治保等服务站,具体承接政府行政部门依法延伸在农村社区的基本政务服务及有关公共服务。凡与社区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服务项目,力争在农村社区实现一门式集中受理,使社区居民能够在中心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四是加强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协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指导成立志愿者、老年人、妇女、关心下一代、计划生育协会等民间组织,引导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各项服务。

第八篇 加快四个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450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心工程,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四是要搞好试点,典型示范,扩大宣传效果。要精心选准试点村庄,并确保取得实效,让群众看得见成果摸得着实惠,通过老百姓亲身经历或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现身说法,扩大宣传效果,使乡风文明在农村扎下根。在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加强尊老爱老教育,开展评选“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倡导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让文明观念扎根全县农村,四处开花结果。

三、加快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县“村容整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环境氛围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村容整洁”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心工程,因此,要加快我县文明生态村建设步伐。

1、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因村制宜做好先期规划工作。要坚持规划先行理念。只有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真正把规范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才能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当前我县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较为低下的现状,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规划工作要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建议在近期内拟订全县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以西线高速公路和海榆西线海口至金江沿线的村庄为重点,继续向革命老区村庄及红色旅游村庄倾斜,向“矛盾村”、“问题村”,“上访村”延伸,提高文明生态村的辐射作用,扩大影响力,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使文明生态村在我县从生根发芽到全面开花。

2、加大宣传,多元投入,构筑联合创建格局。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利用各宣传媒体(如《澄迈要务报》、县电

视台和县广播电台)、各种宣传载体(如宣传栏、横额标语)以及各种宣传活动(如文艺演出、参观学习)等活动,宣传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目的、意义、内容和途径,特别是要宣传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资金投入上,坚持以群众自筹为主,各方积极投入的方式,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构筑出城市支持农村、全社会共同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良好格局。

3、选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切实做好“三化”,一是搞好道路硬化,加强村道的硬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行路难的问题;三是搞好街道庭院的净化,做到“人有厕、猪有圈、牛有栏”,切实解决好当前我县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整治好村容村貌;二是搞好村庄绿化,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这三项工作首先要以道路硬化为突破口,踏踏实实做好净化和绿化工作,稳步推进,逐渐提高村庄的档次和品位。

4、提升内涵,突出宗旨,强化“生态”和“文明”这个核心和灵魂。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良好的文明观念和生态意识,不能仅满足于村道的硬化和其它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更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的软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经常组织文艺和科技下乡等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5、严加管护,强化监督,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要完善管护机制。在对村内环境整治和卫生管理上,引入责任

第九篇 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1850字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了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2003年8月下旬,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公方泉副主席带领下,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重点围绕企业诚信)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经贸、工商、税务、质监、金融等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了久隆集团、泉山区信用担保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委员们一致认为: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个人失信,害及他人;企业失信,经营衰败;社会失信,则人人自危。如果政府失信,则法制难行,权威不立。当前,我市在信用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市的投资软环境,而且直接阻碍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针对存在的问题,委员们坦陈直言,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级有关部门从改善徐州投资软环境入手,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我市的信用体系建设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宣传逐步开展。全市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促进了公民诚信教育;税务部门开展了“诚信纳税,利国利民”的宣传活动;质监部门开展了“诚信建设看窗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金融部门在《徐州日报》刊发了诚信教育专版,举办了诚信有奖征文活动;我市1200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联合发出倡议,倡议我市企业塑造“重约守信”良好形象;宣传、经贸、工商、物价等部门也联合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以塑造我市商贸流通业新形象。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信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为加强对企业信用的管理,工商部门成立了企业信用管理协会,围绕企业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状况、失信记录等情况开展工作;税务部门成立了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委员会,对企业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等信用情况进行征集、管理;金融、质监、法院、海关等职能部门也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了专门的收集与管理。2002年7月,市工商局、经贸委等17家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徐州市共建企业信用工程管理体系的意见》的文件,初步建立了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的定期交流、信息共享制度。市质监部门不断加大对“制假售假、以假乱真”等失信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市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工作办公室加强了对失信企业的惩处力度,使全市逃废债余额比去年下降了82.7%;工商部门对市场中的失信违法行为进行了集中治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市场交易秩序,为企业创造了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信用服务更加广泛。工商部门坚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确认活动,建立了企业登记查询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提供企业信用信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信用中介服务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市已成立了9家信用担保公司,为近100家企业担保贷款200多笔,累计贷款金额2.88亿元,没有出现代偿和追索现象。其中,泉山区私营个体担保公司已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信用担保公司试点单位。

(四)政府诚信形象渐入人心。按照“规范、高效、廉洁、便民”的宗旨,2001年10月市政府挂牌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26个部门涉及365个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集中审批,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市级机关各部门积极投身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连续两年主动接受群众民主评议,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诚信形象。

二、制约我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诚信失缺、道德失范的现象在某些行业和部门还表现得比较突出,信用不良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一)失信现象屡禁不止。主要表现为企业制假售假、违约毁约、恶意逃债、偷税漏税、虚假合同、价格欺诈等,这些问题涉及到企业、个人,甚至少数政府部门。如2001到2002年全市共查缴偷逃地税税款9339万元;2002年初,全市逃废金融债务企业有1248户,金额高达45亿元,占全省逃废债余额的20%以上,是全省的“重灾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单位先后两次致函市政府,要求立即纠正贾汪铜牛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七家典型企业的逃废债行为,逃废债已给我市的投资融资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经济欺诈现象也较为严重, 2001年至今,工商行政部门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863件,虚假广告909件,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173件,涉案金额达3096万元,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投诉8000多件次。

第十篇 关于加快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7600字

去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镇化进程、破解土地制约瓶颈等一系列问题,把“两区同建”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突破一点、带活全局”的关键举措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捷径,作出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上下已掀起了“两区同建”工作的热潮、形成了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事关当前、受益长远,将强力推动金乡实现兴农富民强县。“两区同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我们按照“摸清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要求,经过近期的调查研究,形成本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两区同建的内涵和意义

两区同建是指通过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村经济集约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最终构建起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两区同建是我县提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美丽金乡的创新性实践,是把宏伟目标、上级要求与实际行动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完善农村社区配套,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社区人口规模、密度不断增加,农民转变为市民。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可以让农业生产向园区集中,工业项目、农产品物流向产业园区安排,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加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不仅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体面的新生活。同时,通过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还能让城市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基础设施等向农村延伸,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

二、我县两区同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同建工作,于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同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两区同建指挥部及各镇街、园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抢抓国家、省市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把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按照“一年见成效、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广覆盖”的工作目标,和“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社区有序转移”的整体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产业园区、农村社区“两区同建”战略。目前,两区同建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有部分群众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实惠。

根据规划,我县的632个行政村,将合并建设67处社区;同时,将在全县建设产业园区78处,其中工业园区23处、景区2处、物流园区8处、农业园区45处。__年计划完成31个产业园区和28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力争创造3——5处全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实现农民职业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并进、同步提升的发展之路。到__年,基本达到全县人口社区化广覆盖,基本建成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丽金乡”。

(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__年各镇街规划建设社区共20个,其中新建6个,续建14个,到目前为止,已启动建设15个,还有5个尚未启动,启动率仅为75%。其中,工作进展较快的有司马、卜集、马庙、兴隆等镇。司马镇领导重视,强化项目包保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老李寨社区3栋居民楼现已建至第五层,4栋居民楼建至第四层,3栋老年房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卜集镇坚持“干字当头,争字为先”,明确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卜集社区一期回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卜集社区二期的两栋居民楼目前已完成二层主体,百姓大舞台已建好,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正在进行二层主体建设。马庙镇金谷社区已完成2栋住宅楼的内外墙粉刷,同时做了广场、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兴隆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强力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今年启动了总投资2.1亿元,占地170余亩的兴隆社区二期项目,着力提升集镇驻地人气,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三大工业园区

县经济开发区、济宁化工区和食品园区,这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区域范围、产业方向、空间布局等已经明晰,区内道路、供排水、管廊管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均已具备承载大项目的能力。

开发区自__年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围绕建设“省级一流的百亿园区”的目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持续开展项目攻坚。目前,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已达25家。__年,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完成75.2亿元、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72%;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91.1%。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紧紧围绕“高端化工、国内一流、千亿元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力度,重点培育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目前1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达到了“九通一平”; 总投资51.7亿元的济矿民生煤化、热电联产一期工程运营正常;总投资16亿元的阳光颜料、科蓝化工等项目已试生产;总投资51亿元的凯赛生物、52亿元的盈德气体、38亿元的黑猫炭黑和天赛化工、力德嘉新材料、新戊二醇等项目正加紧建设;总投资120亿元的青岛博尔玛、石墨烯、针状焦等一批高大外项目已签约落地,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作为济宁市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中纺集团、雨润集团、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兰集团等36家知名企业,源治阿胶、美国益宝生物等7家生物科技企业已经入驻,辽宁大好大、贵阳老干妈、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已达成入园意向。

2、各镇街产业园区

目前我县重点推进的金乡街道金南产业园、高河街道金东产业园、马庙镇金西产业园、鸡黍镇金马产业园、王丕镇康桥产业园等镇街园区规划方案已经完成,征地拆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并积极招引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区。

恒昌钢构、百事特食品、九鼎纺织等十余家规模企业已入驻马庙金西产业园区。化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金绿迪二期项目开始建设,食用菌繁育中心设备正在采购、锦绣纺织项目设备开始安装。王丕镇继续完善有机蔬菜种植计划,推进李楼村生态循环农业200亩起步区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高河的千亩生态畜禽养殖示范园,依据现有路网布局,目前已建成200亩的养殖区,初见规模效应,现正在积极吸引大型养殖户入小区养殖。羊山工业园已落地的3家企业,正在进行围墙建设及厂区地面平整。鸡黍镇金马产业园区内盛辉电动车、永盛木业、方能电动车等8家企业已投产运营;凯美娜建材、福运面业、安驰电动车配件、长城农贸、济联建材等5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投资900万元、面积8000亩的卜集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主要道路、排水沟渠土方工程已于__年3月完成,绿化工程于4月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和桥涵建设。

(三)三大新城建设情况

金北新城: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约7万人,控制范围以大义为节点,北至南谢线,东至北大溜河,南至莫桥,以105国道以西为发展主方向,南谢线北侧控制发展,涉及胡集、羊山、卜集等三个乡镇。目前,代北、代南等5个村、1503户、23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一次性完成;“三纵三横”骨干路网正加快建设;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社区已全面开工,社区服务大楼、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将陆续启动建设。计划2至3年形成集聚规模,建成生态宜居、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市级示范镇、省级百强镇、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综合配套区。

健康新城:位于我县城区东部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10万人,正按照“健康动城、灵秀水城、活力之区、魅力之都”的城市定位,秉承“树精品意识、建精品工程、筑精品城市、创精品事业”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健康新城16个单体项目中的奥体中心、住建大厦及住建佳苑、蒜都传媒大厦、社会福利中心、奥体商务中心和金东花园等10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__年实施的“三纵三横”路网工程中有金珠路、开元大道、南外环、莱河滨河路、太康路、奥体大道5条道路正在紧张进行施工。

生态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人,东起金曼克大道,西至金沙路,南起南外环,北抵新万福河。目前,生态新城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委托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完成初稿,按照合同约定第二批设计费85.5万元不能及时到位,规划设计被冻结,影响了新城建设整体进度。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福德大厦、山东金诚大厦正在办理审批手续、规划或选址;金兴路升级改造、金沙路北延正在施工建设,金沙路南延计划下半年开工;李海村、三里堂、小侯庄的拆迁、场地清理工作已完成;迈源商业街、四星酒店、商城(金沙路西侧金源大道北段商业街)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及报批已完成,目前该方案正在优化中。

三、两区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的两区同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工作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建设方面的问题

1、镇街对社区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个别镇街没有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民生工作来抓,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过去欠帐没解决,不能再有新欠帐的思想;还存在着没钱不能办、群众上楼难、事务性工作多时间精力有限等畏难发愁、疲惫厌战、应付了事的思想;还存在着怕出力、怕操心、怕欠帐、怕麻烦的思想。2、工作推进慢、成效不明显。无论是在拆迁规模、建设速度、时间跨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与领导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差距都非常大。到目前为止,个别镇街的社区建设还未启动,就是启动建设的镇街,有的也严重滞后于年初上报的时间节点;同时,纳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村庄拆迁进展缓慢,如再不加大工作力度,不仅影响增减挂钩项目的验收,影响置换土地指标的使用,还会使即定的建设规划很难付诸实施。3、资金短缺瓶颈未突破、筹集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未及时完全拨付到位,加之多数镇街社区的建筑商实力不强,镇街又没有能力垫付建设资金,再加上近期建筑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致使镇街社区建设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建设进度的客观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个别镇街出的力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贡献的多却也欠的帐多、作的难多的现实问题。4、社区规划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健全。目前,我县已建成的镇街社区普遍存在着规划不科学、标准不高、品质不精、配套不健全等问题。规划标准低,致使刚刚建成就已经落后了;个别社区只注重建设居民住房,不注重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层组织办公场所、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健身广场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给群众带来服务管理及生活的不便;个别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感觉居住很不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造成部分群众不愿搬迁。5、农民进入社区生活成本增加。调研发现,许多农民反映农村社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虽然生活环境好了,但是生活成本提高了,生产不方便,习惯也难以改变。部分农民反映,以前部分蔬菜瓜果都可以在庭院里自己种,现在什么都要到市场去买,增加的费用主要是蔬菜瓜果、禽蛋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开支。而且许多农民反映,社区建成后,离自己的耕地较远,农具、粮食等也不方便存放,生活上还不太适应,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习惯于原来独门独院的生活。

(二)产业园区发展方面的问题

1、三大工业园区。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区和食品园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体项目建设进展慢、项目投资强度低、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不解放、部分企业不能开足马力进行正常生产等问题。在单体项目建设方面,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已经具备了承接项目的能力,但是真正入园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能形成良好税收的项目更少,从综合治税方面反馈的信息显示:今年1——4月份,三大工业园内有的企业税收只有几万元、十几万元,三四家企业加起来的税收还不如一个饭店交的税多。在项目投资强度方面,园区内有的企业占地面积大、而生产车间面积太小,甚至所有车间的面积加起来还不如企业的院子大,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生产运营方面,园区内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的企业还不多,有的蒜制品企业一年正常生产运营的时间只有四五个月。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还不够解放,“有车坐、有饭吃、有酒喝就行”这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依然存在,能够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制定企业远景发展规划的企业很少。2、各镇街产业园区。金东、金西、金南、金马、康桥这5个重点推进的产业园区以及其他镇街产业园区由于受资金和土地指标等因素制约,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对社区建设的支撑力和农民群众增收的带动力还不够。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各镇街负责产业园区建设的干部,真正懂行不多,有的干部甚至对项目入园的审批程序、各项指标的控制等不清楚、不了解,对招商引资方面我县的优势和优惠政策不熟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三)三大新城建设方面的问题

健康新城、生态新城和金北新城在规划、定位上各有特色,各项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认识不足,推进不力,部分项目建设落后时间节点;个别项目、工程因资金、手续办理、迁占不及时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建设进度;融资不足,各管委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自我造血的功能还没有形成。

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任何工作的落后都是思想认识落后的体现,只要思想认识上去了,工作热情激情就上去了,办法措施也就有了。实际上,不管是农村社区建设还是产业园区建设,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跨越发展有需求,既是经济工作、又民生工作、更是政治任务,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树立“克难攻坚、迎难而上、敢打必胜、奋发有为”的信念,凝聚干劲,自我加压,以更大的力度和气魄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两区同建关键在“同”。建设社区不但是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广大农民搬进新居后要住得好、幸福指数高,必须能够稳定就业并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这就需要产业园区的同步建设作支撑,没有配套的产业园区,新建社区就会形成新的“空心村”。因此,两区同建工作必须坚持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依托产业建园区、围绕园区建社区,做到安居与富民齐头并进。

(三)顶层规划设计、强化为民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高标准规划、严要求建设,真正做到用心去做、超前考虑,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特别是社区建设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定社区选址、户型设计,做好拆迁安置入户调查、成本核算、房屋价值评估等工作,签定拆迁安置合同,确定施工队伍,完备开工手续;工程建设期间,先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社区综合活动场所、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再组织项目竣工验收,让村民住上放心房,为群众创造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园区建设应依托当地传统、资源、区位和现有的产业优势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四)多措并举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的问题。实践证明,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做好两区同建工作的关键所在。钱从哪里来?1、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建议及时拨付。2、进一步加大上级政策性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争取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专项资金争取工作,用足用尽政策性和金融资金。3、将现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整合使用,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倾斜。4、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建设资金。除了现有的招引有实力的企业垫资建设镇街社区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用其它地块土地出让金支付企业垫资外;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幼儿园、商业超市、医疗服务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公交站点等,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由经营业主投资建设。5、号召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在外成功老乡进行帮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往哪里去?1、每个社区附近的产业园区吸纳社区群众就地就业。2、通过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3、社区服务业要全部使用社区群众。4、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公司和农业合作社要吸纳部分群众作为农业产业工人,在公司从事农业生产。5、结合我县全民创业政策,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民生怎么办?1、通过务工薪金、土地流转租金、入股股金和惠农补贴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2、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办理集体土地房产证,责任田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切实维护群众的产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中房产证允许在本县范围内交易、转让、互换、抵押、继承。3、通过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4、全面做好群众的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

(五)成立镇街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大户、农民合作社、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让“想种田的有田种、不想种田的有人种”,从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职业化。

(六)进一步加大对两区同建工作人员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建议由县委党校牵头负责对我县特别是各镇街负责两区同建工作的同志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大工业运行指挥部及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挑选部分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通过外出参观、专题讲座、高校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为企业下步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七)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两区同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要素保障,积极稳妥推进。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协调、密切配合,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强力推进两区同建、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第十一篇 加快我区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3650字

发展城镇,积极推动城镇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消费能力,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品位,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我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区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是:城镇总体规模较小,但城镇分布相对集中。经济总量不大,但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

1、城镇规模:__区幅员面积____方公里,全区辖_个镇、_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共有_个行政村、_个居委会。城镇建成区面积____方公里。

2、城镇经济:____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_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_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_元,比上年增加__元,增长_._。区域经济以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为支柱,汽车产业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__。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保持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发展。____年,实现总产值_万元。

3、城镇化水平:全区总人口_万,其中城镇人口_万,城镇化率为_。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体系布局不合理。城镇功能混杂,镇区用地布局不合理,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镇区现有商贸区、居民住宅错综复杂,建筑物密度大,通风、采光、卫生等条件差;路边市场仍存在。

(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目前镇区排污能力弱,无大的河流排污,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严重滞后;镇区道路结构不合理,城镇道路没有形成环状,道路多为丁字路,且部分道路路面狭窄,路况不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不配套,功能不齐全,聚集效应不大,影响城镇建设的进程。

(三)城镇建设资金缺乏成为发展的瓶颈。城镇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虽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集体及社会各方面参与城镇建设、管理和经营,但没有形成稳定的融资渠道,城镇建设的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城镇缺乏必要的资金政策支持,制约了城镇的发展。

(四)城镇职能雷同,缺乏合理分工。城镇发展表现出城镇间产业同构性显著、职能单一的现象,没有形成相互协作的合理分工,极大地制约了城镇现代化的进程。

(五)城镇规划管理滞后。城镇规划缺乏科学性,城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思想认识的影响,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范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规划实施缺乏连续性,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造成管理不到位,镇区功能繁杂,扩张无序,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在建设和发展中未突出自身特点,建设水平低,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城镇文化气息淡薄,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建议和对策

(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长远布局,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优势、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城镇建设的规划设计。科学的规划要有利于发展本地优势,有利于方便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有利于繁荣经济保护环境,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

一是要抓好城镇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用地、教育用地、生态用地。要做好城镇体系的布局,注重城镇风貌建设,采取“统建联建、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打造亮点、突出特色”的措施,建设_—_个具有一定特色的农民新村,扩大城镇容量,吸纳人口,提高经济集合度和积聚效应,引导城镇的合理发展。

二是要科学制定城镇发展规划,编制两镇一街的城镇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统一安排供水、供电、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集中地安排工业区、商业区和生活区,预留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城镇绿化及公共活动用地,改善城镇的生活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

三是城镇规划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要注意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降低城镇发展成本,讲究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引导合理流动。四是要强化城镇规划管理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建立规划实施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

(二)以产业为支撑,增强城镇建设发展动力。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原动力,是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点。要牢固树立“经济靠产业壮大,产业靠项目支撑,项目靠投资推动”的理念,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建设,加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

一是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行城乡互动,三次产业互动。要进一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壮大重汽优势产业,着力打造渝西重型汽车城。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房地产、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加大商贸中心、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的建设力度,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建立起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形成与第一、第二产业相互支撑、充满活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二是围绕优势产业抓项目,加大城镇建设力度。我们必须抓紧项目建设,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西部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和市里“退二进三”等重大机遇,依托现有的企业,围绕优势产业,主动策划组织滚动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吸引外部资金,推进一些新产业技术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重视发展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培育城镇的产业优势。

三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车城园区是推动城镇化的载体,是重构产业和城市体系的着力点。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必须立足区位优势和基础优>;:请记住我站域名/<势,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城镇经济上规模、上档次的有效载体。我们应以重汽集团、正大饲料和新世纪化纤>;公司为龙头,吸引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入驻园区,同时引导区内中小加工企业与其实现配套生产,带动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通过群体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获得综合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同时要树立和强化经营园区理论,不断健全、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形成“以园养园、以园建园、以园兴园”的经营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配套服务,充分利用市级特色产业园区的有关政策措施,认真研究制定出台园区开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各类工业项目,充实园区经济,增加城镇经济总量。

四是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坚持用抓大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利用各种农业资金和政策,培育发展一批农业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为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提升农业竞争力。

(三)以拓宽融资渠道为基础,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

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依靠社会力量搞开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把城镇开发建设推向市场。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是将城镇建设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政务公开,简化审批手续等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来参与城镇的开发建设。

三是土地开发融资。把土地开发资金回投到城镇建设,实行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兴业、以业活镇、滚动开发。四是调动农民建设城镇的积极性,鼓励本地和外地的能工巧匠、先富起来的农民进镇办厂经商。

(四)以改革创新为导向,增加城镇发展功能。

发展城镇一定要重视聚集人气,把着力点放在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上来,大力吸引外地能人商贾在本地落户,提高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提高城镇的质量。政策制度的改革创新,是聚集人气,吸纳能人,调动农民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的前提,因此要对制约农民进城的土地制度、城镇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降低“户口”门槛,打开镇门吸纳能人、聚集人气。允许进镇农民将承包地的经营权有偿转让,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解决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确保农民离地进城的自由。积极引导“富工又富乡,进厂又进城”,调动农民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把城镇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新增长点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五)以塑造独特的城市精神为载体,实现城镇的协调发展。

我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一部分市民从农村转移而来,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成为促进城镇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坚持城镇文化与城市经济同步发展,把育人作为推进城镇建设的一条主线,积极开展以干部为表率、城市为龙头、农村为重点的富有时代特征、体现__特点的群众精神文明活动;积极推进以“诚信__、文明市民”为主题的信用双桥建设,引导市民强化诚信意识和城市意识,创造人人讲素质、个个重修养的社会风气;要围绕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城镇中建设各类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图书馆及管理中心,让居民的生活质量有质的提高;要加强对农民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与城镇文明对接、体现__特色的“诚信、开放、自强、奋进”的城市“气”和“神”,实现城镇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第十二篇 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解读: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3450字

过去五年,在以___同志_______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______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___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基本完成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01 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严格落实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__和制度建设。

坚持以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

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

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选派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锻炼,顺利完成市县乡三级换届。

实施“先锋引领”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双十条”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

构建和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十二届省委巡视实现全覆盖,市县和省直部门巡察有序开展,认真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扎实抓好中央巡视组和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努力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02 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势头。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_%,财政收入年均增长_%,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_。

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_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8%提高到_非公经济比重达到_%。

03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深入贯彻______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开展联村联户、扶贫攻坚行动,建立贫困人口识别、动态管理、退出标准、考核验收等体系,打出一套政策措施“组合拳”,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全省贫困人口由2024年底的_万人减少到2024年底的_万人,贫困发生率由_%下降到_%,易地扶贫搬迁_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04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交通突破、水利保障行动,支撑能力有效提升。

五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9万公里,实现省际主要通道和市州政府所在地通高速公路、县城通二级公路,农村通沥青(水泥)路5.1万公里。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592公里,兰新高铁、兰渝铁路开通运行,宝兰客专即将建成运营,甘肃进入高铁时代。

全省民航机场达到8个,年客运量突破_万人次。

建成引洮一期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解决了95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

重点流域治理和重大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项目顺利推进。

05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展明显,累计落实改革举措415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精简,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出重大举措,财税、金融、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合治理兰州市大气污染等经验得到中央改革办及有关部委肯定和推广。

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充分发挥兰洽会、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会平台作用,加强与中西亚等丝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经贸和产能合作,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有了新提升。

06 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全面实施“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着力打造“凡人善举”、诚信“红黑榜”等品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突破。

积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成功举办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______发来贺信,23个国家一致讨论通过《敦煌宣言》。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07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积极促进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1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3%、12%。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补助水平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省级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加快。

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展开。

08 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

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人大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坚持和完善____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

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

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层民主有序扩大,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健全。

法治甘肃和平安甘肃建设扎实推进,信访工作得到加强。

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壮大,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取得新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不断巩固。

贯彻落实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科学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增强“四个意识”,保持政治定力

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能力,对党绝对忠诚,自觉向___看齐,向______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___决策部署看齐,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行动上时刻紧跟、感情上衷心爱戴。

坚持为民取向,践行根本宗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造福陇原人民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积极推动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战略目标,解决突出问题

着眼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下大力气解决经济社会欠发达、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人民群众生活整体水平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亟待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担当不力等突出问题,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推动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活力

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法宝,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使改革动力加速释放、创新活力不断涌现。

勤于学思践悟,提升素质能力

围绕贯彻落实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带着问题深入学习思考,领悟和掌握精髓要义,立足推动工作践行落实,不断增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本领。

保持进取精神,强化责任担当

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始终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谋事、干事、成事统一起来,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注重强基固本,锤炼严实作风

高度重视抓基层强基础,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大力弘扬“三严三实”作风,确保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讲求立德修身,树立清廉形象

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始终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加快建设东北第一生态新城市工作报告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