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综合报告 > 研究报告
栏目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写法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热度:81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写法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写法怎么写

1. 研究背景与意义:简要介绍你的研究领域,阐述该领域的重要性,以及你所选课题在当前研究背景下的意义。确保这部分内容既具有广泛性,又能突出你的研究的独特性。

2. 文献综述:全面回顾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或存在的问题,为你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引用文献应准确、全面,体现你对该领域的深入理解。

3. 研究目标:明确指出你的研究想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的,并与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紧密相连。

4. 研究内容:详细说明你将要进行的研究内容,包括主要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验设计。确保内容的可行性,同时避免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

5. 预期成果:预测你的研究可能带来的成果,可以是新的理论见解、技术创新或者解决的实际问题。

6. 研究计划与时间安排:列出研究的各个阶段,包括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

7. 参考文献:列出你在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遵循所在学科的引用格式规范。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开篇应简洁明了地引入研究主题,可以从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一个有趣的事实或一个当前的热点问题开始,然后自然过渡到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结尾:

结束部分不需要总结,而是重申研究目标和重要性,表达你对完成研究的信心和决心。可以以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或对研究领域贡献的期待来收尾,保持开放性,激发读者的兴趣。

第一篇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写法2000字

一、开题报告的重要性和意义

从研究生培养管理的角度讲,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和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而举行的报告会。开题报告是一个阶段性考核,是中期筛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的一个首要环节,是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

从研究生的角度讲,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老师们汇报自己的学位论文准备情况,同时让老师们就自己的研究思路给予评价和提出建议,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以及在文献和研究方法方面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帮助的目的。

因此开题报告的意义在于:

促使研究生做好论文的准备工作

做好开题报告,研究生要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有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国内外在这方面已进行的工作以及还有哪些不足,本课题重点研究什么、有什么价值,了解现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条件和手段等。通过开题报告工作,使研究生选题的目的更加明确,工作重点更为合适。

保证论文质量

为使开题报告能够顺利通过,研究生必须在开题报告前做好准备,导师以及二级学院有关教师须参加研究生开题报告并严格审核,对于选题合适、方法得当、措施落实的论文批准开题;对于尚有不足,要求做修改补充的,必要时再次进行开题报告。

二、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老师汇报自己论文的准备情况,在这个任务目标的引导下,研究生应该就选题、文献综述、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拟实现的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说明,并且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论文题目的确定

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首要环节和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失败。要选好题目必须注意:

1、选题要符合研究方向,不能超出本专业研究方向的范围随意去选,这样的论文答辩时会有问题。

2、选题要有价值性、新颖性,凡是难以提出自己见解的题目不要去选,答辩很难通过。

3、论文选题范围要适度。论文选题应该“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

4、选题的可行性。如果选题缺少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不可取的。例如资料很少无法下手,进行实证研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变量或者实证数据很难获得。

5、选题的明确性。有的同学在选题时,问题不明确,选题中包含两个甚至多个问题。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这一部分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选这样的一个论题,选择的这一研究问题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题目确定后要求对选题的意义进行论述,选题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上的意义。首先要说明该选题在理论上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贡献,要说明你所研究的这个问题在理论发展轨迹中的位置。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这一部分要回答的问题是:在我选择的这一论题上,前人的研究已有哪些有价值有意义的成果,已有的成果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探讨,或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可以采用哪些更好的方法。

选择你所综述的文献应该紧紧围绕所研究的问题,有的同学却将许多与所研究问题比较远的文献也写进来。这种文献综述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综述主要是归纳材料,比如将该课题的研究历史划分阶段、将该课题的一些重要的学术观点归纳成类,对该课题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价。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在归纳和评价中找到该课题存在的问题,比如站在今天的思想水准看,过去的研究还有哪些不足?我对过去研究成果有哪些不同意见?在这一研究课题方面还有哪些新的学术增长点?从自己的条件看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得新的突破?有了这样细致的分析与估价,写作者就能确定自己的定位,顺利地进入写作阶段。

研究的角度、方法、技术路线与拟实现的创新点

在这一部分要把研究问题的方法、角度、技术路线以及初步的思路写出来,方法运用应该写得具体一些,比如运用有限元方法、遗传算法、博弈论的方法、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实验验证的方法等等,但文字要简练,因为只是初步的构思,不必长篇累牍。

拟实现的创新是论文的亮点,要“具体”,“恰当”地写出创新的要点,不要太抽象,要把自己的思路与现有的研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说出来, 还要说出自己的思路在什么地方比起现有的研究有进步,否则就不能说是“创新”。

主要内容与写作大纲

这一部分可以将论文大的框架写出来,但不需要太具体。论文大纲应该是紧紧围绕选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写作大纲必须与题目保持紧密的相关性,前后章节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并且内容不能过于陈旧,一般的知识性介绍不能大篇幅地写进论文中。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对于评价一个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通过学生所提供的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可以看到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是不是有了充分的了解。通常,老师可以看出在这一问题研究中,比较有价值或比较经典的文献学生是否读过。如果学生所提供的参考文献数量少且价值不高,那么不用看具体内容老师就能断定,该同学的开题报告质量不会很高。因此同学们也应该重视参考文献部分。

第二篇 2024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2350字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三、开题报告的时间和步骤

脱产研究生在第2学期末,在职研究生在第3学期末进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阶段。可先由教研部提供选题指南,在研究生提交选题意向后,由教研部批准。为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开题报告会应在脱产研究生的第2学期结束前、在职研究生的第3学期结束前举行。

四、评审小组的组成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评审小组由本学科研究生导师和秘书组成。评审小组的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五、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的成员在听取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研究生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在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后,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申请,导师批准并重新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表。

六、开题报告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进行后,评审小组秘书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表,经评审小组组长签字后交研究生部备案。《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表必须用钢笔填写,不得打印、剪贴。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归入学籍档案。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 “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三篇 2024中国地质武汉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5700字

1.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选题来源:本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克拉通破坏的岩浆与成矿响应:以小秦岭-熊耳山成矿带为例。

选题目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地区的沙沟矿床,是一典型的热液脉型银铅锌矿床,严格受ne(nne)向断裂带控制[1-3]。拟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及室内岩相学和矿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和电子探针(epma)技术对矿石内硫化物及银矿物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原位成分分析,确定矿石矿物的沉淀顺序以及银元素在矿石内的赋存状态;利用(红外)显微冷热台、激光拉曼(lrm)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技术对与矿化有关的矿石矿物(菱铁矿、闪锌矿)和脉石矿物(石英、方解石)内的流体包裹体分别进行显微测温和相态成分研究,揭示成矿流体在不同时期的温度、盐度及成分组成等性质。通过以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两个方面的研究,结合碳、氢、氧等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反演该矿床成矿流体的运移历史,探讨沙沟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机制。

选题意义:硫化物和银矿物矿相学、微观形貌学及成分分析等研究,将揭示成矿元素的赋存状态,对于矿石选冶以及矿床评价有重要意义;相关矿物内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将重塑成矿流体的运移演化过程,建立金属元素的沉淀机制,对于了解热液脉型银铅锌矿床的矿床成因有重要作用。沙沟矿床是熊耳山多金属矿集区内最典型的银铅锌矿床之一,对该矿床的详细解剖将有助于认识区域内同类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并对区域上mo(w)-cu-pb-zn-ag-au成矿系列和矿床模型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2.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熊耳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北以洛宁山前断裂为界,南与马超营断裂带相接,中部发育近ne向隆起的变质核杂岩构造[4, 5],具有典型的克拉通边缘特征[6]。熊耳山地区在古元古代之前为独立发展的地体,古元古代末期(1850 ±150ma)同小秦岭、崤山及外方山三个地体拼合为华熊联合地体[7]。之后该地区成为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稳定存在。进入早中生代,华熊地体因位于克拉通的边缘而卷入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之中,成为秦岭造山带后陆冲断褶皱带的重要构造单元[8]。

区内有大量金属矿床的产出,主要为金矿、银铅锌矿及钼矿。其中金矿主要分布于熊耳山的中部及东部地区,包括热液脉型(康山、上宫、红庄、青岗坪、公峪、潭头和瑶沟等)及隐爆角砾岩型(祁雨沟);银铅锌矿主要集中在熊耳山西部,为构造蚀变岩型银多金属矿床(沙沟、铁炉坪、蒿坪沟等);钼矿床类型比较多样,斑岩型(雷门沟)、碳酸岩脉型(黄水庵) 及石英脉型(寨凹)均有发育,分别位于本区的东西两端。除了寨凹钼矿的年龄为中元古代早期(17~18亿年)[9] 、黄水庵钼矿的年龄为晚三叠世(206.3~212.8ma)[10],其他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在早白垩世[11-14],稍晚于燕山期花岗岩的形成年龄。

沙沟银铅锌矿床位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的西段,同铁炉坪、蒿坪沟矿床一起构成了华北克拉通南缘重要的银铅锌矿田。矿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太华群草沟组、石板沟组的黑云(角闪) 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角闪) 斜长片麻岩及中元古界熊耳群的流纹斑岩、安山玢岩、火山角砾岩等[15]。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包括边部的拆离断层带以及中部的断裂破碎带。其中断裂破碎带在区内极其发育,特别是ne(nne)向断裂常呈成群成带出现,控制着几乎所有银铅锌矿体的产出。区内出露的岩浆岩相对较少,除了矿田内靠近蒿坪沟矿区的蒿坪沟斑岩体及附近的辉绿岩脉外[16],在沙沟矿区东北部有一花岗斑岩体出露。而位于沙沟矿区南部2 km处的寨凹,为本区推测隐伏岩基的中心,可能对周边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着控矿作用[17, 18]。郑榕芬[19]和高建京[20]在对沙沟矿床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银的富集规律和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毛景文[12]通过对近矿蚀变岩中绢(铬)云母的40ar-39ar定年获得该矿床的成矿时代,并讨论了矿床形成的区域动力学背景。

对贵金属元素(如au, ag等)在矿床中的赋存状态研究,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贵金属元素往往同相关硫化物伴生,探明其赋存特征,不仅对矿质运移及沉淀机制的建立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而且有利于矿山生产企业设计合理的选冶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银元素的赋存状态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可见银的形式赋存在独立银矿物内,二是以不可见银的形式赋存在常见的贱金属硫化物内[21]。对于不可见银,其赋存方式主要有三种:晶格银、吸附银、次显微包体银。

通常认为方铅矿内部含有一定量的晶格银[22, 23],这一认识基于矿石中银的独立矿物往往与方铅矿关系密切。武汉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理论上来说,2个ag+通过置换pb2+的方式进入方铅矿的晶格内,必将形成失稳的结构。实验也表明,ag占据pb的晶格而形成方铅矿中ag2s固溶体,在自然条件下是极少量的[24]。而如果溶液中同时存在大量的sb3+(或者bi3+, as3+等)时,ag+可通过与这些离子共同置换pb2+的方式,较易进入方铅矿晶格[25, 26]。当这个置换普遍存在时(例如: ag++ sb3+= 2pb2+),将破坏方铅矿的晶格结构而形成新的银矿物。新的矿物将以不可见的次显微包体形式赋存在方铅矿内,或者在局部富集成为可见的银矿物。

吸附方式也是导致银等贵金属元素的富集一种重要方式。当硫化物在溶液中沉淀时,细小的颗粒因具有较大的表面能,可能会吸附流体中的贵金属元素而将其捕获。实验表明在中低温条件下,无论是天然硫化物矿物,还是低温合成的硫化物,都对溶液中的ag离子及纳米粒级ag单质均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不同硫化物的吸附作用强度受温度、ph值等参数的影响[27, 28]。scaini et al. [29, 30]对ag离子与方铅矿在室温下的化学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硫化和还原两个阶段的反应,ag离子可被还原为ag单质并被捕获于方铅矿内部,并能够稳定的结合在一起。

近几年来,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电子顺磁共振(epr)等技术用于对硫化物中不可见银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在大多数的热液银铅锌矿床中,次显微包体银可能为不可见银在硫化物中最主要的赋存状态,不同实验方法对矿石样品中ag元素的研究佐证了这一认识[31, 32]。costagliola et al.[31]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原生矿石方铅矿内ag元素的赋存状态,首次发现了方铅矿中独立的ag0,它呈纳米粒不均匀的分布于方铅矿内部。其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中ag离子的被吸附以及与方铅矿的同沉淀,在成矿过程中是很少见,它需要十分苛刻的物理化学条件。

成矿流体沉淀机制的研究对于认识众多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历来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barnes[33]最早提出了导致金属从流体中沉淀的三种原因:冷却,络合物配位体浓度的降低,as2-增加。这些沉淀机制,对热液矿床的形成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热液流体中,成矿元素主要是呈易溶络合物形式迁移的。各种成矿机制对成矿热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含金属元素的络合物溶解度,使金

属元素从络合物中脱离出来而沉淀。

在自然界众多的络合物中,氯络合物和硫氢络合物是对成矿物质的运移以及沉淀影响最重要的两种络合物形式[33]。大量的实验证明,金属离子(如ag+, pb+, zn+)在高温高氧逸度偏酸性条件下易于形成氯络合物运移[34-36],而在中温高硫逸度偏碱性的环境下易于形成硫氢络合物运移[37-40]。当然,不同金属络合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灵敏度不同,其稳定存在及运移受到物化条件的影响。当温度、逸度、压力、ph等变化超出了络合物的稳定范围,金属离子就转移到另一络合物内或者直接沉淀。

温度的降低往往能够影响络合物的溶解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导致金属沉淀的重要原因。在高温向低温的转变过程中,达到饱和的金属离子会从对温度反应灵敏的氯络合物中脱离出来进入其他络合物或者直接沉淀。而对于低盐度溶液中具有优势的硫化物络合物,温度的变化对溶解度影响较小[21, 39, 41, 42]。例如,spycher et al.等对沸腾作用的计算机模拟表明,冷却仅产生黄铁矿和石英的沉淀,而不导致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的沉淀,某些酸因温度的降低而分解从而使部分金属的络合物在流体中更趋于稳定可能是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43]。

单纯的压力减小对矿质的沉淀影响可能不大,而当压力的突然减小而造成成矿流体的沸腾时,往往能够造成金属矿物沉淀[44]。沸腾致使成矿流体中气体组分的挥发,将会引发流体中金属浓度增大以及ph值的升高,从而导致金属离子的沉淀。沸腾作用往往发生于较小的空间内,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形成的矿化具有品味高、强度大但范围小、规模小的特点。因此,沸腾作用是斑岩铜-钼矿床、热液脉型矿床及浅成热液型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而对大型至特大型矿床的作用往往比较有限[45]。

不同性质的流体发生混合,能够破坏含矿热液的化学平衡,从而使金属元素因饱和而沉淀形成矿床。流体的混合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促成矿质从热液中沉淀:稀释作用、增加氧逸度和ph值、还原作用、液态不混溶作用[46]。混合作用在热液矿床特别是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haynes et al.[47]对奥林匹克坝超大型cu-u-au矿床的研究表明,热的岩浆水或深部循环的热大气降水与冷的大气降水产生混合作用从而引起矿石的沉淀。

大量对成矿过程形成的流体包裹体原位分析(la-icpms,质子探针,激光拉曼)的研究,使得对成矿元素的运移及沉淀机制有了新的认识。audetat et al.[48]通过la-icpms原位测定了一个热液锡矿床中巨大石英晶体27个生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成份(分别代表了成矿前,成矿过程和成矿以后不同阶段的流体成份),不同阶段的溶液浓度可相差1000倍以上,结合包裹体温压条件的测定还揭示了岩浆流体的几次脉动,而晚期大气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最终导致了矿质沉淀。ulrich et al.[49]通过测定两个别铜-金斑岩铜矿中石英脉中的高盐度流体包裹体(代表了刚分异的初时流体成份)中cu, au含量也发现,它们的cu/au比例分别与各自矿床矿石中的cu/au比例一致,表明矿床中成矿元素的比例是由来自岩浆中出融的热液流体成份控制的。heinrich et al.[50, 51]认为在岩浆向成矿热液演化的过程中,au, cu, b等元素可能以hs-络合物的形式进入气相中运移,而当大量硫化物沉淀后,au能够被传送的更远最后转移至低温热液矿床。

然而,由于成矿过程的复杂性,部分微观证据的不可见性,当下的研究方法及分析精度,仍不能解决一些困扰研究者多年的问题。例如以现有的检测技术,贵金属次纳米级的赋存状态还未涉足,对类质同象置换的研究有所局限;众多浅成低温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十分微小的,尚未达到现有的la-icp-ms分析技术的粒度要求。有理由相信,随着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分析精度的进一步提高,矿床学中更多的关键问题将会被更好的解决。

三、选题研究方案

1.选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本选题以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西段的沙沟银铅锌矿床为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及系统的实验工作,研究银等金属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以及成矿流体的性质及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研究金属元素的运移和沉淀过程,探讨该矿床的成矿机制。

研究内容:

(1)矿化特征:通过野外勘查和镜下观察,研究矿石及蚀变矿物特征,明确矿物的生成顺序及世代,划分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

(2)赋存状态:利用sem和epma等技术手段,查明矿石矿物的种类及形貌特征,研究金属元素在矿石中的产出方式及赋存状态。

(3)成矿流体的组成和性质:通过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变化以及同种矿物在不同阶段的成分变化,研究成矿热液化学成分的演化;通过显微测温术、激光拉曼光谱和la-icp-ms技术对与矿化有关矿物的单个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揭示成矿热液温度、盐度、化学组成等性质的变化。

(4)同位素组成:研究不同矿化阶段的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方铅矿内的pb同位素组成,以及碳酸盐类矿物的c, o同位素组成。

(5)成矿机制:结合以上研究工作,反演该矿床中金属元素的运移和沉淀过程,探讨矿床的成矿机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金属元素特别是银在该矿床中的产出方式及赋存状态。

(2) 成矿流体在不同矿化阶段的物化条件和演化历史。

(3) 金属元素的运移方式及沉淀过程即矿床的成矿机制。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本选题将在野外观察和光学显微镜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测试手段(sem、epma、lrm、显微测温等)进行详细研究。

1、收集并阅读热液脉型银铅锌矿床的研究资料。

2、野外进行详细的地质研究,查明矿床、矿体的野外产状、分布等,进行岩石学、矿物学观察,精细的采取样品。

3、对所采样品进行磨制光薄片、薄片,进行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观察,弄清矿物组成、共生关系、生成期次等。

4、利用sem和epma等技术手段,研究矿石矿物的形貌构成及组成成分,查明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

5、利用冷热台对与矿化有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学实验,研究成矿流体的物理性质。

6、利用lrm和la-icp-ms技术对单个流体包裹体进行半定量-定量成分研究。

7、与矿化有关矿物的s, pb, c, o等同位素的分析工作。

可行性分析:

1、 本人已完成了沙沟银铅锌矿床的野外地质观察和系统的样品采集,以及薄片、光薄片、测温片的初步观察,并开展了部分实验工作。

2、 位于本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了完备的实验设施,可以完成对样品的sem、epma、lrm、la-icp-ms及显微测温等实验分析。3.本选题的创新点

1、银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一直是国际上的热点,对不可见银的赋存方式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沙沟银铅锌矿床内含有丰富的银矿物,代写硕士论文其赋存状态多样,为论文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对象。本选题利用sem和epma技术分别从形貌和成分两方面,对典型矿床银元素赋存状态进行研究,有助于这一科学问题的解决。

2、本矿床在成矿过程中发育了大量的透明矿物,分属于不同成矿阶段(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均有)。对这些矿物内部的流体包裹体,利用显微测温、lrm和la-icp-ms技术联合对不同阶段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原其所代表的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成分等性质,有利于全面揭示成矿流体的物化条件演化历史。

3、结合成矿物质的赋存状态和成矿流体的演化两方面的研究,探讨这一典型热液脉型矿床的成矿机制。

4.选题研究及论文工作计划

2024.05-2024.06 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国内外资料收集和文献阅读

2024.07-2024.09 岩石学、矿相学观察

2024.10-2024.02各类实验分析

2024.11-2024.02 论文撰写和发表

2024.03-2024.05 论文编写、修改与答辩

5.预期研究成果

(1)沙沟银铅锌矿床金属沉淀机制的建立

(2)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提交硕士论文一份

第四篇 研究生开题报告撰写技巧1700字

研究生开题报告撰写技巧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对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撰写技巧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开拓性:前人过或虽已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的探讨和,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探讨的问题、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方案、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具体材料请详见:

1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生毕业论文工作的环节,是指为、审核和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论文质量的措施,训练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的实践活动。

1.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过或虽已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的探讨和,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性;

③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的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考虑到在内的性。

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给定的,而是的,在对所领域的、现在的资料等信息把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问题”均是生所经历的过程,导师已了过程,但导师并替代生,这生学习、的独立性要求。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现状)、方案(、内容、方法、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概括,要求:

①、规范。要将的问题地概括,反映出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的要求——因素、受试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少的文字表达,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要,交代的价值及需要背景。先谈现实需要——由的问题导出的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客观,且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问题,但又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时期内的概况;“述”更多的并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善于问题,选题在当前中的位置、优势及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的错误。综述的,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依据,另一对原著者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的。、,才能的方向,才能排除过程中因素的干扰。

② 的内容。要来的内容,要求、详实、周密,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进程陷于被动。

③ 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过的课题,只要新的视角,采用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的过程。整个在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对每一阶段的起止、的内容及均要有的规定,阶段之间间断,以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遇到的最主要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最的关键性与问题要有、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所选课题与同类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协作及分工,分工要,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的选择要考虑课题的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

第五篇 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500字

一、论文开题的基本要求

1、开题者应先修完规定的最低学分后,在文法学院网站上下载《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书》,经导师同意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至少提前一周提交开题审议小组成员。

2、各个学科点应严格在规定的时间内安排开题,保证研究生学业进度。

3、开题报告审议小组成员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其中具有指导研究生资格的导师人数不应少于3人,开题秘书应进行记录。

4、开题者着装应端庄大方,陈述时间为15分钟,由审议小组进行评价,做出开题是否通过的书面意见,经审议小组负责人签字后,于一周内将《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书》报学院教学办备案;通过开题者即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

应把握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应有述有评,归纳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3、论文框架结构:

论文框架要求列至三级标题。

4、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研究方法应说明论文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或主要技术路线;论文的创新点是指有独到见解的观点。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准确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且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书籍在前、文章在后的规范格式排列。

第六篇 研究生开题报告模板11450字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责任编辑:1041)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研究生开题报告模板(二)

一、立论依据

1、论文的研究意义:

《故事新编》作为鲁迅小说创作链条上一个独异的文本,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其文体归属问题、油滑问题以及评价问题在学术界成为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相对于《呐喊》、《彷徨》和《野草》的研究的造诣和深度,《故事新编》在鲁迅研究系统中一直处于研究的薄弱环节。

重返《故事新编》的研究的历史现场,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忽视了《故事新编》的独异性,试图把《故事新编》机械地纳入《呐喊》《彷徨》的研究系统,从而消解了《故事新编》研究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同时,在《故事新编》的研究系统中,研究者把视角定位在思想文化研究即内容的层面,而对于《故事新编》独具特色的形式研究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研究本体的叙事迷宫拒绝谨严的文学理论框架,从而给阐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是研究者忙于照搬外国理论,生硬套在文本之上而常常显得捉襟见肘。如何找到一条佳径坦途锲入《故事新编》文本,在阐释之中既贴近文本,又不消解文本本身的复杂性与系统性,这是《故事新编》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和难题。

鲁迅《故事新编》的反讽,是一个显而易见却往往被人忽视的诗学问题。而且相对于《呐喊》《彷徨》二小说集的“反讽”研究,《故事新编》的反讽阐释明显处于滞后状态,而且研究者忽略了《故事新编》创作中反讽维度(广度和深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的事实。我们认为,反讽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更是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是一种更高的世界观系统的外延性展示,是一种能够联通文本与作家精神视阈的手段。因此,对《故事新编》的反讽作一番梳理,进而更深层次探究这种话语体式与作家心理、精神结构的对应性特征,从而打通文体演变与精神、文化关联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鲁迅晚年个体精神结构与文体创造、生成之间的关系,这将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故事新编》研究现状:

《故事新编》自问世起,就一直以其异质性成为争论的焦点:

1936年1月《出关》在《海燕月刊》发表,即形成一股评论热潮。有以为是攻击某人的,如上海一小报说:“这好像是在讽刺傅东华,然而又不是。”有以为是作者自况的,丘韵铎称,读了《出关》,“脑海里”“只是一个全身心浸淫着孤独感的老人的身影”。鲁迅也加入了评论的行列,他在致徐憋庸的信中称邱韵铎“曲解之后,作了搭题,比太阳社时代毫无长进”“,后来又在《'出关”的关》一文中反驳了上述说法,称《出关》是写“孔老之争”了。应当指出的是,关于《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影射谁、寓指何种势力,种种猜测和推断在《故事新编》的研究史上从未中断过。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仍有人解读出了《起死》的“现实意义”。

对《故事新编》的文类归属,即是“讽刺小说”还是“历史小说”,也争论得沸沸扬扬。持前论者如徐懋庸认为,“《故事新编》其实都是现代的故事,对于历史而言,真是信口开河的,所以这到底总该是一种新式的讽刺小说”,冯雪峰也说《故事新编》是“寓言式的短篇小说”。“李桑牧认为,“作者虽然写着历史题材,但从作品的具体内容考察,这样的作品却不能归入历史小说中去。”持后论者如常风,“鲁迅先生是想将过去的圣贤还他们一个是有血肉和我们凡人一样的本来面目”,说明鲁迅是作历史小说。茅盾在《(玄武门之变>序》中如此评价:“用历史事实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自‘五四’以来,已有了新的发展,鲁迅先生是这一方面的伟大开拓者和成功者”,“他的《故事新编》在形式上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变化……”。雪苇的论文《关于<故事新编>》,在疏理《故事新编》的史料来源上作了开创性的工作,指出《故事新编》“所描写的事物从故事的内容甚至细节大都有古籍底根据,而且杂采傍搜,被综合的材料很不少。”“吴颖则重申:“《故事新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一部杰出的历史小一说集”。

此外,《故事新编》的“油滑”问题也一直困绕着研究者。因为鲁迅对“油滑”的态度暧昧,却又坚持了十三年,所以相关研究也纷繁复杂。大致说来,对油滑的态度分为三种,一是心折派;二是臧否交加派;三是批斥派。心折派认为“油滑”是鲁迅的独特艺术构思,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方式。周凡英就认为“所谓‘油滑之处’,完全不是游离于作品之外,或任意羼杂进去的,而是与人物的塑造,与主要人物的形象及其环境关系的描写,紧密联系着的。”而对“油滑”褒贬交加则占了多大数,如常风、茅盾、冯雪峰、唐弢和王瑶等人,认为“油滑”有其独特的功用,但同时又伤害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批评的杀伤力。值得一提的是,王瑶把“油滑”同戏曲中的“二丑”艺术联系起来解读,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对“油滑”进行批驳进而否定《故事新编》的价值的言论,也散乱地存在。近年来,对“油滑”作价值定性的言论偏移到对“油滑”作理性认知的阶段,郑家建认为“要理解、分析‘油滑’问题,就必须从本质上重建对作品的世界观尝试和艺术意识的把握方式,即必须把‘油滑’理解成是一种观察人生世相的特殊眼光,是一种对社会、历史、文化独特的认识方式;必须把‘油滑’同作家主体内在心灵的深度、复杂性和无限丰富性联系在一起;必须把‘油滑’同艺术想象力的异常自由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必须看到‘油滑’同中国发间诙谐文化的内在关系。”

当然,进入新时期后的《故事新编》研究已经进入多元并存的研究态势,思想文化、民族学、人类学视角下的《故事新编》研究欣欣向荣,而且出现了很多很有价值意义的研究成果,对整体认识鲁迅思想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鲁迅小说及其《故事新编》的反讽研究现状:

西方的反讽理论系统性地介绍到中国,还是八十年代中期之后的事情,所以在中国本土,把反讽独立于讽刺这一理论范畴来观照鲁迅小说的研究还是九十年代之后的事情。自《故事新编》发表以来,对其讽刺性一面无任何争议,只是在体裁分类时就其情感指向和题材选取等二方面的分野出现了差别。对鲁迅的讽刺艺术,研究者都有大致相当的认识,大概缘于鲁迅自己有专文如《论讽刺》、《什么是讽刺》、《从讽刺到幽默》等对讽刺进行拟定,许多研究者都发现鲁迅的讽刺的真实性、日常性和夸张性的特征,但往往出于系统整合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需要,对三部小说集进行了概览式的描述与认定,从而否认了《故事新编》独具的异质性的特点。就《故事新编》的讽刺而谈的专著还未见,但是篇章却散见地存在。

把反讽剥离出“讽刺”来观照鲁迅《故事新编》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相对于《故事新编》研究,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研究最为系统,研究方法最为科学,研究成果最为丰硕。这种“偏科”研究的现象影响了《故事新编》研究的广度和厚度,使得其成为一种有待研究界进一步挖掘和丰富的研究课题。对鲁迅小说的反讽研究,也出现了这种研究不均衡现象。研究者大多数把反讽研究对象定位于鲁迅《呐喊》和《彷徨》二部小说集上,帕特里克·哈南对鲁迅这二部小说集的反讽(中文本翻译为“反语”,其实是“反讽”的误译)技巧进行了追根溯源式的勘探,用比较文学的眼光细读式地对《呐喊》《彷徨》逐篇进行了分析,并分离出鲁迅和其他日俄作家的内在性的影响性关联。他剥离出“情境性反讽”、“描述性反讽”、“并列性反讽(即结构反讽)”这三个维度,对这二部小说集进行了细致地扫描,但可惜的是,他只从技巧性层面对鲁迅小说进行了解读,并未探索其技巧后面的精神性因素,这应该是缘于其对鲁迅的偏见,他说道,“鲁迅各种反语技巧都属于一种艺术观念,而非哲学观念——它们都不构成任何‘反语的人生观’。”;最为可惜的是,他对《故事新编》的讽刺艺术在篇末的注解中零星提及,却并未把笔触放到更远的鲁迅晚年的这部小说集子。

九十年代初,朱寿桐就鲁迅与契诃夫小说的反语技巧从三个方面(叙述反语、情境反语和效应反语)进行了比较,从而发现了植根于不同语境下的不同作家,因其思想上的本源性差异所产生的技巧上的不同,对很好的认识鲁迅的反讽技巧有着独到的阐释。而温儒敏则就《狂人日记》中的反讽结构,即小说的“序”在全篇中的结构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这篇小说是“鲁迅反讽结构最为复杂,而且运用得最为精密巧妙和扑朔迷离”。并就反讽所获得的审美效果进行了精到的评价,认为是导致多层意义交织,营造了悲愤冷峻美学风格和悲剧性反讽的意味。

奥地利学者特拉普则用专文对《故事新编》的反讽问题之一——“历史自反性讽刺”问题进行探讨,即”由讽刺通过时代距离而形成的一种“元反讽”现象和“元反讽化过程”进行研究”。文章从时代性的反讽这一过程中,发现“鲁迅《故事新编》对传统神话的移植,构造出精神史、历史和语言层面的时代性叠化”,从而形成了反讽,意在表明“处于现实中的我们永远隐遁在荒谬之中”。汪晖在《反抗绝望》第六章中多次提及鲁迅小说中的反讽,可惜的是,这些篇章文章只是从具体艺术手法上或者是具体的作品解读上来发现反讽的技巧性和意义性,还远未发展到用一种统筹的反讽眼光去统括鲁迅小说的野心,即用反讽整体解读鲁迅及其作品意蕴。

九十年代中期,叶世祥提出用一种新的角度解读鲁迅小说,这便是反讽。他尝试着从修辞学、美学、哲学这三个层面谨慎地运用反讽概念,以《故事新编》的“油滑”为起点,对鲁迅小说的反讽进行了二个方面的观照,即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并对鲁迅作为反讽家的形象进行了定位,认为鲁迅《故事新编》的反讽狂欢是鲁迅思想、精神极度痛苦的一种外在渲泄。叶文因此通过反讽把作为文体家的鲁迅和思想家的鲁迅进行了深层次上的对接。只是对《故事新编》的反讽狂欢仅用语言层面的反讽来取代“油滑”有欠妥的一面。

杨剑龙则用反讽观照鲁迅《呐喊》、《彷徨》小说集中关于乡土小说的部分,他从宏观的角度即性格的反讽、结构的反讽、描述的反讽和主题的反讽四个方面探讨了鲁迅乡土小说的反讽艺术。他认为,鲁迅是一位充满了反讽精神的作家,他对下层社会的人们充满了真诚的悲悯和同情,哀其不幸;同时也为他们的精神麻木愚昧而不满和愤懑,怒其不争。鲁迅是站在一个思想家的高度去思考民族命运的,去探索国民性弱点的,鲁迅对下层社会的人们是以一种俯视的、居高临下的反讽精神予以观照描写的,他与他作品中的人物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反讽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语言表达的艺术张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作家的情感更为含蓄深沉。他细细地剥离了鲁迅反讽艺术的影响源,认为鲁迅受到果戈理、显克微支、森欧外、夏目漱石、安特莱夫、契诃夫以及中国晚清小说《儒林外史》《镜花缘》的影响。他认为反讽手法作为一种从容冷静深沉的针砭手法是与鲁迅对乡土的爱憎交织相矛盾的情感色彩相关联的,也是鲁迅使作品中展示的人和事不至于过于凄惨悲哀和给人以过多的重压之感的艺术手段,反讽手法在悲哀的与幽默的、凄惨的与谐趣的、沉重的与轻松的等等因素中调和平衡,它是作为启蒙者鲁迅复杂内心和矛盾心理的反映。

新世纪初,张雪莲在《反讽的意义——对<故事新编>的现代再评价》中,条分缕析地对《故事新编》的反讽类型进行了分析,分别从直接矛盾式反讽、天真质朴式反讽、自我暴露式反讽、事件反讽、浪漫反讽、言语反讽等六个方面逐一检视,认为,鲁迅是运用了反讽手法来敷陈历史,从而将历史、现实与个人的主观态度结合在一起,表现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态度。《故事新编》的表层意义在于颠覆历史显文本,深层意义便在于通过对历史显文本的颠覆,解构中国传统文化,解构人心中的历史,解构“由于岁月的迁移以及语言和习俗的变化,流传到我们的原来的事实真相已被虚伪的传说遮掩起来了”的历史。其对《故事新编》的反讽诠释对接米克的《论反讽》中的理论范式,在一定程序上拆解了《故事新编》反讽运用的复杂性和鲜活性。

近年来,对反讽诗学的研究越来越呈热门趋势。龚敏律则在梳理西方反讽诗学在现代中国的译介与影响一文中,认为学界在反讽诗学对现代作家影响的研究方面仍然停留在反讽诗学的修辞意义上,没有对现代作家与反讽诗学的关系进行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层面上的探讨,他认为有关西方反讽诗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研究仍然是一个富有拓展意义的理论课题。他认为鲁迅的作品中反讽源流植根于存在主义哲学鼻祖克尔凯郭尔和尼采,而且反讽不仅仅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气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精神境界。而这种精神质素三个核心命题即否定性、自由感和悖论性都在鲁迅思想精神深处弥漫着。因此他认为鲁迅的每一部单个作品通过反讽构成一个圆浑的整体,而他的整个生存状态、心灵结构、人格主体通过反讽构成一个完满的整体。

张芸则把鲁迅推到反讽者的高度,她认为反讽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同时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和人生态度。作为人生态度的反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高度的主体自觉性和主体意识;其二、无限的绝对的否定性。鲁迅的创作过程是审慎的过程,创作主体意识时刻在场,因而其作品呈现出高度的创作者的主体性;鲁迅身处的现实在他眼中已经完全丧失了有效性、实体性,现实对他而言已成为一个荒谬的世界,鲁迅以他所身处的现实来反抗这个现实本身,因而他对现实的否定是彻底而绝对的,这正是反讽的人生态度。她从鲁迅的创作实践中仔细地寻找出反讽修辞与鲁迅思维结构、精神特质相对应的部分,从而很好地在文本与创作主体之间互动阐释中,整体诠释了作为反讽者鲁迅所具有的人生态度。

二、论文大纲

引论

《故事新编》的写作历时十三年,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先锋性”的艺术表现而受到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鲁迅所谓的“只取一点因由而随意点染”而成的“非文学概论”之类的历史小说,却成为鲁迅研究中的一大难点。对《故事新编》的伟大创新意义,早在六十年代唐弢先生就指出:“任何属于传统形式的凝固概念,都不能约束它,绊住它。因为这代表着一种新的创造。”无独有偶,钱理群、吴晓东也称其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无可仿效、无法重复的“现代奇书”。既然《故事新编》作为鲁迅小说创作链条上一个独异的文本,那么谨严的文学理论是无法容纳这种开放性文本的,因此需要阐释者不断地变更视角与立场,去重新打量鲁迅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引入反讽介入鲁迅《故事新编》是一种新的方法观的尝试。

1. 反讽理论的鲜活性

反讽概念是个西方语用词汇,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至今仍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中的延伸性概念。传统观念的反讽涵盖了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和昆体良以来反讽观念的混合,主要还停留在修辞学层面“言在此而意在彼”、“为责备而褒扬或为褒扬而责备”、“说与本意相反的事”是其基本内涵。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的并列对举,成为反讽得以形成的前提。

在反讽超越传统修辞学界限向形而上扩展方面,弗·施勒格尔的浪漫反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弗·施勒格尔那里,反讽由于与其力图拯救人类灵魂的主张相联系,成为人生与诗合一的重要手段,所以具有了形而上的色彩。“哲学是反讽的真正故乡,人们可以把反讽定义为逻辑的美:因为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在日头的还是书面的交谈中,只要是还没有变成体系,还没有进行哲学思辨的地方,人们都应当进行反讽”。

而在克尔凯郭尔那里,反讽已经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哲学的殿堂,他在《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中从反讽主体与现实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反讽者的主体认知,并将反讽定义为“无限绝对的否定”,并提出了反讽者的“世界反讽”的世界观,它否定现实存在的有效性,完全体现着与现实的相矛盾相冲突的过程。 “新批评”派把反讽作为诗歌的结构原则,瑞恰兹便提出了诗歌必须经得起“反讽式观照”的理论主张,也就是说,在诗歌中“通常互相干扰、冲突、排斥、互相抵消的方面,在诗人手中结合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布鲁克斯认为,诗歌应被当作一个由对立面构成的、具有张力的、矛盾和反讽的结构来加以分析因为反讽不仅能表明对异质因素的承认,而且还能表明异质因素的统一。在《反讽—一种结构原则》中,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更为明确、详细的界定,他认为反讽即“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韦恩·布斯、华莱士·马丁则从叙事学层面对反讽进行了重新界定。他们深入分析了反讽所造成的距离效果。“所谓反讽,意指作者选取的叙事角度,是一个与作者自己信念和规范完全不同的截然对立的‘不可信’叙述者,这个叙述者身身有明显的缺陷,他冷嘲热讽,着意欺骗,但他表面上所要否定的东西,恰恰就是作者要肯定的东西。”

在后现代叙事理论中,米勒则从语言的反讽角度,认为反讽悬置意义线条,而且悬置任何中心,甚至包括无穷远处的中心。在反讽的作用下,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都不复存在。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罗蒂在后现代语境下发展了反讽哲学,并把它视为接近“真理”、“自由”的必然过程。

2.反讽在《故事新编》研究中的适用性

2.1反讽理论的多重视阈与《故事新编》的复杂性相契合

《故事新编》的复杂性与前瞻性,无法用经典的现代性理论或者单一的后现代理论去观照,也无法脱离其特定的时代语境与鲁迅创作心理去超然的品评《故事新编》的内涵与价值。反讽,作为一种理论视角,从文学批评的容量上看,其涵盖了从文本修辞、叙事学到哲学等三个方面的层次,而且各层次之间能够互相打通包融,互动阐释;从其跨越的文学批评的形态上看,其经历了现代与后现代二个阐释维度,二种思维模式的跨越实则是一种互为补充和丰富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阐释作为“先锋性”很强的《故事新编》。

2.2反讽是鲁迅小说创作中一以贯之的手法

2.2.1鲁迅的反讽认知

“反讽”是一个舶来品,没有资料表明鲁迅接触过反讽理论,但对鲁迅对广义的反讽即讽刺,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认知体系,专门谈讽刺的文章包括:《论讽刺》、《什么是讽刺》、《从讽刺到幽默》等对讽刺进行拟定。而对漫画和版画的讽刺艺术,鲁迅也有比较多的真知灼见。在与林语堂等人关于小品文的论战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鲁迅对“幽默”的相关的认知。

2.2.2反讽:从《呐喊》、《彷徨》到《故事新编》

从《呐喊》、《彷徨》到《故事新编》,反讽作为鲁迅创作手法,一直贯穿于鲁迅的创作过程中。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精神气质”:描述性言语的反讽、冷静的叙述笔调、悲喜剧的审美风格等等。但前后期小说创作明显呈现出一种嬗变的态势:1、叙述人的退隐,《呐喊》、《彷徨》的第一人称叙事完全让位于《故事新编》中第三人称叙事,鲁迅作为隐含作者在《故事新编》中俯视剧中人物,必然导致反讽距离的生成;2、反讽的广度:从《呐喊》、《彷徨》和描述性言语反讽、情节反讽中侧重于人物性格反讽,个别篇章的结构反讽到《故事新编》中全方位多角度的反讽语境、反讽主题的构造,作为反讽人的作者身份开始明确;3、反讽者主体精神向度演变:由《呐喊》、《彷徨》期“听将令”,用“曲笔”到《故事新编》时期的“游戏之作”中的真我流露,主体的自由精神在小说中得到极致散发,鲁迅的戏谑天才得到真实的展现,从而为《故事新编》“反讽场”的形成提供了主体精神的保证。

(一)、《故事新编》反讽的文本分析

1.言语层面的反讽:

反讽修辞学认为言语反讽即为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发生分裂而形成的一种效果,其最为原始的表现方式为“言在此而意在彼”。在《故事新编》中言语反讽表现在:鲁迅往往用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夸大陈述、克制陈述、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谐谑调侃等方式)对所描述对象形成反讽;戏拟古代典籍、历史传说、方言、外语、口语和不同阶层人物的标志性语言,甚至现实中某一类型人的真实嘴脸等方式构造反讽;悖论性语言的运用等手段形成反讽。

在《故事新编》文本中,言语反讽更表现在不同语言形态在文本中形成不同的碰撞和对话,从而构造出一种多声部多维视境对立并统一的有机整体。表现为方言和白话、官话和俚语、外语和方言等不同语言形态的存在,在不同意义折面上互相拆解意义而形成的一种反讽效果。

2.叙事层面的反讽

叙事层面的反讽定位于人物塑造、情境生成和文本结构等层面的反讽叙事。《故事新编》的中突出的表现在三点:

2.1人物反讽:人物塑造中具有对立性质的人物双双出场,在《故事新编》中文章中往往是建构者/破坏者、英雄/小人、复仇者/昏君、先驱者/庸众、进取者/退隐者双双登场,从而在二种对立的人物行为的冲撞中,互相消解各自存在的价值意义确定性,从而形成二元互衬又互相解构的结局。同时,《故事新编》中擅长于扁平人物的塑造以及类型人物的塑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反讽效果。

2.2情境反讽:情境反讽也称非故意反讽和无意识反讽,它不像言语反讽那样让人明显感觉到反讽者的存在,它主要指存在地叙事结构之中的事态或事件本身呈现出的反讽性。鲁迅《故事新编》小说中的情境反讽主要产生于人物行为本身的悖谬。女娲、后羿、叔齐伯夷、禹太太、文化山上的学者们以及庄子在面对汉子的难题时等等行为都是一种悖谬性的展示。

2.3结构反讽:这里的结构仅指狭义的文本结构,主要指作品的材料组织、布局谋篇、情节安排、叙述线索、叙事模式等,而不是指文本的思想结构、精神图式或文本中事件、人物的具体情境。结构反讽就是设置对立或背离的结构图式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反差,以此凸显故事深层的反讽意蕴。简言之,就是结构上存在直接意诣和隐含意诣两个相异的结构系统,深层意诣指向表层意诣的裸露处并形成反讽悖反。《故事新编》的结构反讽源于二种:一是历史隐文本对《故事新编》显文本的反讽;二是《故事新编》文本结构内部的结构之间的对立与消解,篇头与篇尾的对照中,否定型叙事模式嵌入其中。

3. 主题层面的反讽

3.1颠覆英雄叙事模式,向日常叙事推进

作为历史文本中《故事新编》的主人公,大都是古籍文献和大众文化传播中文明起源时代的精神象征,不管是女娲、后羿、黑衣人、大禹,还是叔齐、伯夷、老子、墨子、庄子等,均是以某一文明精神的开创者而进入史传典籍。中国传统的写作方式则在一种道德观的烛照下,把他们奉为救世主和先贤圣哲,从而在不断地历史叙述中使其神化或者非人化,从而赋予了他们更多的神性。传统叙事模式则在此种观念的引导下,追求叙事的宏大性,是一种大叙事,也是一种元叙事。鲁迅则超脱这种大叙述模式,是一种小叙事,是一种日常叙事。主要表现在:鲁迅不关注于叙事的道德性,摆脱了单纯的伦理教条的感化与宣传;日常事物和俗事进入叙事,使得传说中的神、英雄和先贤遭遇了现代普通人所遭遇的一切烦恼和忧愁,神成了人;神圣的、宏大的价值系统被零碎的、琐碎的小系统置换,从而褪去了神、英雄和圣贤赖以立命的语境。

3.2削平时空深度,质疑意义的完整性、连续性

现代性理论表明,意义的存在必须在一条时空递进的链条上才能给予证明。但《故事新编》的时间线索和空间线索已经完全杂揉,这是一个并不具有实体性存在的陌生语境。在这里,没有时空的标示,所以意义便失去了依托的价值基础。《故事新编》采用大量的拼贴手法,取消了神话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界限,过去、现在、将来被置于同一平面上,在古今杂揉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鸿沟被抹平了。意义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被人为的断裂,导致意义悬浮、价值虚无。

3.3对人存在的反讽性审视

第七篇 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650字

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生毕业论文工作的环节,是指为、审核和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论文质量的措施,训练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的实践活动。

《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__级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1/3的博士生获一次性,而78位硕士生,10人没获,仅有19人获一次性。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学位与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导师、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着认识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除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原因。鉴于此,笔者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过或虽已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的探讨和,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性;

③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的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考虑到在内的性。

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给定的,而是的',在对所领域的、现在的资料等信息把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问题”均是生所经历的过程,导师已了过程,但导师并替代生,这生学习、的独立性要求。

第八篇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写作技巧1900字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一个总体规划和设计,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先决条件。它既是研究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前瞻性分析,也是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个有益的实践。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在科研选题、研究方法等方面与一般的科研型研究生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开题报告内容与临床资料和统计学方法关系十分密切,更加注重应用性。本文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撰写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应注意的问题和质量保障作一探讨。

1 选题的原则。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在本学科范围内,涉及的内容是与本专业相一致的,避免在以后的论文答辩中出现问题。②创新性,开题报告选题内容一定要新颖,一般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或者是尚未得出明确结论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可以是已经得出结论,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医学上,很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以及治疗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创新性还表现在对待问题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技术方法学上的创新。③可行性,课题题目应适中,结合本科室的科研实力量力而行。三年制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基本上没有单独的科研实践,论文选题范围太大,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很难按时完成。因此在选题时不要大题小做应小题大做.④实用性,临床医学研究生最终还是要面对患者,选题时多选择应用性课题,因此更要注重课题的实用价值,切忌一味追求偏、难、怪,应着力于服务于医学、服务于患者。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需要研究者积极思考,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互相比较、多方论证的努力,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在其中都可以得到锻炼提高。

2 文献综述的撰写。

一般选题范围确定后,就进入收集资料阶段。研究生只有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才能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发现,从而确定自己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0,而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综合叙述后写成的文章,属于二次文献范畴。医学硕士研究生阅读文献量应该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占50%,近三年的文献至少占70%,遇到非常有价值的外文文章,最好将其全文翻译出来,对于阅读以及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书籍宜先看序言和目录,论著宜先看摘要和结果。医学文献综述一般分为四个内容: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动态、研究方法,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意见等。整篇综述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避免大段引用原文,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做出总结。文献综述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开题报告的质量,也是医学研究生科研实践的基本训练内容。

3 开题报告书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研究课题中英文摘要、课题立项依据、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课题前期研究基础或预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课题研究计划进度。

中英文摘要(约200字)应具有独立性,充分显示本文的创新之处,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多采用第三人称撰写,尽量避免/本文0、/我们0等语。英文摘要尽量用被动语态,医学研究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专业术语,摘要中的缩略语、缩称,首次出现时要用全称;摘要的句子应力求简单,主谓语搭配得当,不要出现图表和引文。课题立题依据主要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背景也叫问题的提出,多从现实出发去论述,指出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就是文献综述部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是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课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课题的研究内容,一般涉及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三个部分,相对于研究目的而言,研究内容是研究课题所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具体化。医学科研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动物、人或由人组成的群体,必须说明标本来源、样本数量及选择标准。医学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强,常常还包含需要检测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应与课题密切相关,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使结果更为真实可信。医学课题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流行病学方法,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尤其要认真推敲,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是提高课题结果说服力和可信度的关键环节,一个严谨规范的科学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

第九篇 研究生开题报告:居住空间设计850字

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居住空间设计

一.题 目:居住空间设计——别墅设计

二.课题意义: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都与世界接轨,人们生活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别墅也成为了一部分人群生活品味的一种体现。更多的人在选择居住空间时,会选择别墅,更加的注重居住空间的内在和文化。本次课题选择别墅,重点突出生活的空间性,利用空间的`交错和变化,体现新时代别墅的多元化。

三.课题目的:通过本次课题,从多个方面了解别墅,从中获得其优点,从建筑 外观到室内设计再到家具运用,更加深入别墅的多元化和空间性设计,结合目前社会人群需求特点,设计更加舒适高档具有设计感的生活环境。

四.设计内容:本次课题从别墅的建筑外观,室内装潢,功能展示,家具设计与 运用,园林设计,生活习性与特点等多个方面来对别墅进行分析和设计。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围绕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和素材整理,以及户型选择。

1.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a.建筑的历史和人文

b.别墅的外形特征

c.别墅的室内空间布局特点

d.别墅的园林特色

e.别墅家具运用的特点

2.选择户型以及地理位置,方位朝向:

a.选择指定户型

b.确定地理位置分布朝向

c.确定建筑外围环境因素

3.考虑建筑使用人群以及相关调查:

a.规定建筑使用人群,以及对该人 群的生活特性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开始以草图形式简单设计

1. 以手绘草图形式确定别墅外观,室内局部特征,大致功能。

2. 户型图设计

3. 确定其功能性,空间性,绘制别墅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第三阶段——方案的制作与说明

1. 完成所有规定的平面,立面,剖面的规整图

2. 对局部特征进行效果图制作

3. 对部分特性家具进行设计

4. 对园林进行效果图展示

5. 对其特性功能进行详细介绍与说明

6. 编制设计概预算(包含市场调查,整体预算)

7. 编制材料表

第四阶段——制作展示部分

1. 对效果图等进行展板制作

2. 对设计制作成册

3. 模型制作

六.预期成果:

一整套别墅设计方案(包含所需图表,展板,手册,模型等)

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设计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设计方案的意见和对毕业设计结果的预测等。

第十篇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怎么写1700字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又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切实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开题报告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位论文选题

选题是学位论文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求导师、导师组及研究生本人要十分重视选题工作。研究生应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选题。

(一)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

要求达到前沿性、交叉性、急需性、实用性、创新性、可行性。具体要求如下:

1.选题必须具有学科的前沿性;

2.在选题上要注意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

3.选题要重视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4.选题要注重实用性,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5.选题的指导思想、技术路线等,必须有创新性,同时还应与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

6.选题要考虑到完成论文的可行性(如:经费、实验仪器、设备、加工、资料等)。选题不易过大,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

(二)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

要求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内容、范围要适宜。目标明确,在理论上和应用上要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选题既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又是本学科发展需要的理论或应用研究,要在理论上和应用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尽可能与科研任务挂钩,使硕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既有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促进成果转化,又能解决经费来源。对自选题应采取慎重态度,个别自选题必须在看准方向、目标明确并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下才能考虑。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查新

开题报告是对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等的论证,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和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导师、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必须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循本规定有关要求,否则,将不允许研究生进入论文阶段。

(一) 开题报告的准备工作:

1.开题前,研究生必须做较全面深入的调研工作,并写出详细的调研报告。

2.研究生必须写出开题报告的书面论证材料和学位论文的工作计划。

3.凡需进行论文开题的研究生,应从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并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

(二)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2.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附主要参考文献);

3.选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

5.选题的创新点(选题的前沿性、急需性、学科交叉性、应用性等);

6.选题研究及论文工作计划;

7.预期研究成果。

(三) 对开题报告的查新工作: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完成后,要求送交学校“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设在校图书馆)进行查新,并获得查新结果。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完成后,鼓励进行查新工作。

(四) 开题网上公告:凡拟开题的研究生,必须提前1周在研究生院网页上按规定的格式进行公告。

三、对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管理

1.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由学位办负责管理,各院(所、部)具体组织实施。

2.各院(所、部)或教研室应组成开题报告评议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评议。博士生开题报告评议组不少于5人,硕士生不少于3人,设组长1人,导师不能担任组长。评议组的职责是:按照有关规定对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认真的评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开题报告提出具体评议意见,并给出通过、暂不通过或重新做开题报告的结论。

3.凡未通过开题报告,需重新做开题报告的研究生,应根据评议组意见,进行认真调研、充分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再次做开题报告,直至通过。

4.若未通过开题报告而自行进入学位论文阶段的,研究生院学位办将不接受其学位申请。

5.已通过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因某种原因更改选题,则需重新开题;若只是在原选题基础上拓宽或缩小研究范围,则须向学位办提出书面报告备案。

6.研究生开题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但最晚必须在学位论文答辩前6个月完成开题工作。

7.开题报告工作结束后,硕士生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1份)提交各院(所、部)研究生秘书;博士生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1份)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查新结果(1份)提交学位办。

第十一篇 研究生开题报告4200字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24年2月-202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24年9月-2024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十二篇 2024年研究生开题报告1300字

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就好似一套房子的地基,盖房子最主要的是地基必须打牢靠,否则房子会垮塌。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也是一样的。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预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说,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开题报告论文

一、选题依据

1. 阐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或工程设计的价值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选题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软件测试是整个软件项目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贯穿与整个生命周期始末,与软件开发相辅相成。好的软件测试是好的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软件测试行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尤其是自动化测试的发展水平更是落后,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国家的软件测试在技术上、规范程度上和重视程度上都有差距。 而javascript是web前端的新兴的、日渐流行的语言,对基于javascript语言的工程项目的自动化测试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我所选的论文课题就是要研究和实现更高效,测试更完全,使用更人性化的自动化测试框架,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javasript工程项目。

1.2 国内外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于javascript 的测试框架,国外已经有一些,比如qunit, jasmine, jarvis, jfunit等,这些javascript测试框架较为成熟,也各有优缺点,但在应用时适用性不够强,测试比较粗糙。

国内的自动化测试正在发展中,许多软件公司也愈加感觉到了自动化测试带来的好处。而随着更多的javasript项目在中国出现,而且很多软件项目越做越大,javasript项目的自动化测试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国内javascript测试方面还比较空白,相关的文档和论文文献也少之又少。 本课题选择基于qunit 的javasript 测试框架,进行更为细致更为实用的改进,以适应项目测试,使其覆盖率更强,使用更方便,查错更明显。

1.3 选题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本课题围绕思科系统中国研究中心选择基于qunit 的javasript 测试框架,进行更为细致更为实用的改进,以适应项目测试,使其覆盖率更强,使用更方便,查错更明显。此论文弥补了国内 javasript自动化测试框架领域研究的空白,解决了很多测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a. 在javascript项目自动化测试中的测试用例加载机制;

b. 异步测试和数据驱动测试;

c. 自动化启动多个web页面交互测试;

d. 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并检测出错误点出现的位置,以方便纠错;

解决了测试用例不通过无法继续执行的问题,使错误用例显示无法通过验证,但是其他测试用例仍继续执行

2.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出版年月)。

二、课题内容及具体方案

1.课题内容

1. 系统需求分析(应用软件工程专业描述工具描述)

2. 系统概要设计(应用软件工程专业描述工具描述)

3. 拟采用的开发方法、环境,测试方案等

4. 技术难度及特色分析

6、本人主要工作描述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写法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