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操作规程 > 操作规程
栏目

电气设备安装、撤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五篇)

发布时间:2024-11-29 热度:83

电气设备安装、撤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1篇 电气设备安装、撤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第108条 所有电气设备必须按'电气试验规程'试验合格后方可下井。不升井检修设备,必须进行继电保护和绝缘电阻试验,不合格者部能安装。

第109条 设备下井前,要根据有关设计和现场实际需要的安装方向与顺序事先排列好,并且在运输、安装过程中不得变动。

第110条 电气设备在井上、下运输过程中,除执行'综采设备运输操作规程'外,应有专人监护,防止颠簸或碰撞,防止零件丢失。

二、安装方法

第111条 电气设备在专用平板车上,运至安装地点后,不卸车,从里向外依次安装。

第112条 用专用连杆将电气设备车及其它有关的平板车连接起来。

第113条 移动变电站列车的首尾各安装一部车载绞车,并同整个列车连为一起,作为变电站的移动和固定装置。

三、电气设备安装质量要求

第114条 设备安装、排列整齐,其间距符合有关规程要求。设备与平板车间的固定要牢固可靠,设备车不得自行移动或滑动。

第115条 各种电气保护装置齐全,整定准确,动作灵敏可靠。接地装置应符合有关规程规定。

第116条 各操作按钮、手柄和机械闭锁装置齐全、完整、并灵敏可靠。

第117条 各种仪表和信号指示装置完整无损,指示准确、清晰。

第118条 控制、监视系统完备可靠,通讯系统完备,通话清晰。

第119条 设备内部腔无灰尘、无积水、无其它异物。

第120条 防爆面无锈蚀、无伤痕、并涂以适量的防锈油脂。防爆间隙符合厂家规定。

第121条 所有紧固间齐全、完整、无松动。

第122条 设备间联络电缆的规格、长度和压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的有'鸡爪子'、'羊尾巴'、'明接线头'。

第123条 设备上不用的电缆喇叭嘴或插座应按防爆安全要求封闭。

第124条 所有电气设备、在需附加防淋水、防砸等防护设施的地方,均应有相应有效的防护装置。

第125条 单机、联合试运转符合设计要求。

四、撤除方法

第126条 先撤电缆和小型、易丢失的零件。

第127条 大型和不易丢失的小型设备及零部件不卸车由外向里逐车撤除。

五、安全技术操作规定

第128条 安装人员要认真学习并熟悉电气设备的装车、运输、安装和撤除方法,严格按本规程规定施工,严格执行工种岗位责任制。

第129条 装车前必须由熟悉设备结构的专业人员对所有设备进行外观检查,确保零部件齐全、完整、牢固,把个开关手把置于'断开'位置并闭锁。

第130条 设备装车时,要有专人指导并检查,保证设备排列顺序和方向与现场实际需要相一致。

第131条 设备的配线和电缆连接要指定专人按设计图表施工,并遵守先控制线后动力线,先低压开关后高压开关,最后搭接总馈电开关的作业程序。

第132条 必须由熟悉设备结构和性能的另一人检查配线和电缆连接情况,在符合设计图表要求和本规程中的电气设备安装质量要求后方可试送电。

第133条 试送电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并执行'电气设备操作工技术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试送电时,各有关设备应设专人操作,专人监护,操作和监护人员要熟悉设备操作程序和性能。

第134条 在符合本规程的程序操作、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述程序操作:

1、检查各开关处于'断开'位置。

2、采区变电所相应的高防开关试送电3次。

3、合上综采面高压隔离开关。

4、合上综采面高压负荷开关,试送3次。

5、逐条支路单机试送电,先点动,当电动机转向正确后再试运转。

6、联合试运转

第135条 撤除设备时,先停电、验电,检查确实停电后,瓦斯浓度在1%一下时,再将导体对地放电,所有开关手把在切断电源时都应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才有权取下此牌。

第136条 严禁带电撤除。

第137条 拆除电缆时,先拆高压后拆低压,先拆动力线后拆控制线。

第2篇 电气设备安装安全操作规程

1、在搬运和安装变压器、电动机及高、低压开关柜、盘、箱等电气设备,应有专人指挥,防止倾倒、震动、撞击。保证人身安全和继电器、仪表等电器元件不受损害。

2、变压器、电动机干燥时,应按作业方案中的安全措施执行。

3、安装、调试开关及母线时,不得攀登套管、瓷绝缘子。调整隔离开关时,在刀刃、动触头和横梁附近不得有人。

4、滤油时,滤油机及金属管道应接地良好。

第3篇 电气控制柜体电气设备安装操作规程

一、总则

本柜体作业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组装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二、装配规程

2.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2.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2.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

2.1.3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2.1.4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2.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

2.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2.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不得使用。

2.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 4025-2003的规定,或符合原理图或接线图的规定。

2.2.4 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进行安装使用,其倾斜度不大于5°,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害,手动操作的元器件,操作机构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2.2.5所有元器件均应牢固的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每个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必须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

2.2.6 辅助电路导线的端头与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穿导线号码管,标号应正确清楚、完善牢固、有永久的附着力,标号必须与接线图标号一致。

2.2.7安装的元件应操作方便,操作时不受到空间的妨碍,不能触及到带电体。

2.2.8安装在同一支架(安装板、安装框架)上的电器元件、单元和外接导线的端子的布置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时易于接近。尤其是外部接线端子应位于地面安装成套设备基础面上方至少0.2m,并且,端子的安装应使电缆易于与其连接。必须在成套设备内进行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是易于接近的。对于地面安装的成套设备,由操作人员观察的指示仪表不应安装在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处。操作器件,如手柄、按钮等等,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高度上;其中心线一般不应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2.2.9开关器件和元件应按照制造商说明书(使用条件、飞弧距离、隔弧板的移动距离等等)进行安装满足电器元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例如,满足飞弧距离,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2.2.10保证一、二次线的制作、安装距离,发热元件应置于开关柜的上方,且应与绝缘导线保持一定得距离。

2.2.11同一批次的相同产品的装配应一致。

2.2.12元件或附件安装在相应的支架或安装板上,再将支架或安装板装在箱体上;或直接安装在箱体上。准确测量、调整安装位置后将其紧固,调整时不得重击零部件和电器元件。

2.2.13组装所用紧固件、金属件的防护层不得脱落、生锈。螺钉选择要与元件上的孔相配。紧固后螺钉露出螺母3-5个螺距,其螺栓的拧紧力矩。

2.2.14组装时要充分考虑接地连续性,箱体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接地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以划破绝缘层。

2.2.15安装因震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2.2.16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

2.2.17装配后将元件上拆下的紧固件、保险芯、开关盖、把手、灭弧罩等全部安装好。

2.2.18各种防护板应安装到位。

2.2.19 电器元器件装配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

2.2.20各类元器件的安装要求如下:

2.2.20.1框架式低压断路器

(1)架式低压断路器相对比较重,一般宜安于屏后的下方,并应采用机械强度较大的角钢作为安装板。

(2)将开关体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装置在开关柜底座里,摇动操作手柄使本体能在导轨中前后滑动,开关的三相主触头及辅助电路的滑动触头能随之接通与断开,使接通、试验、断开三个位置符合说明书要求。

(3)应通电检查各脱扣器是否灵活,合、分闸是否灵活可靠。

2.2.20.2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

(1)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打开外壳才能进行安装,要防止外壳的机械损坏,它的接线通过接线螺杆实现,应注意其接线螺杆与屏板孔的爬电距离,避免造成绝缘强度不够而短路。

(2)断路器上端留有足够的飞弧距离,具体参照各型号规格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3)塑壳断路器进线端的相间隔弧板必须装牢固,以免在合闸或承受短路电流时造成相间飞弧故障。

(4)低压断路器的静触头(上进线端)应与电源引进的导线或母线相连,而接到用电设备的导线或母线应接到下出线端上。

2.2.20.3接触器类

(1)检查产品的铭牌及线圈上的技术数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接触器触头部分应平整,不应有金属碎屑烧伤的痕迹,触头的接触应紧密,各触头分合闸顺序且正确,触头表面不应有油污。(3)大中容量接触器动作时吸合力较大,将对周围怕震的电器产生不利影响,安装时必须考虑,一般将其安装在屏后下部。

(4)中小容量接触器采用瓦片型接触片压紧导线,接线时一定要把导线压紧。(5)接触器灭弧罩与金属器件距离应符合规定要求。

2.2.20.4熔断器类

(1)用相同电压等级兆欧表测量熔断器底座的绝缘电阻,阻值不小于1m欧姆。

(2)选择与孔径相符合的螺钉,紧固时不要用力过大,熔断器底座垫有橡胶衬垫或弹性纸衬垫。

(3)rl1型熔断器,为保证更换熔断体,旋出瓷帽后螺纹不带电,在接线时电源线接于下接线端即1号端子,用电设备应接于上接线即2号接线端子。

(4)接线时一个端子两根导线间应采用铜片隔离并将弹簧垫压平,以减少接触电阻,使其导电性能良好。 3.2.20.5热继电器安装:热继电器应垂直安装,调整和复位的热继电器元件安装在易于接近的地方;盖板向上,严禁倒装。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选择要与被保护电路的电流相匹配。

2.2.20.6电力电容器

(1)检查电容器外壳质量,瓷瓶不应有裂纹和缺口,引出线端连接用的垫圈、螺母齐全,充油电容器箱不应有膨胀和漏油现象。

(2)电容器分层安装,层间距离不小于50mm。处在同一水平的电容器间距,制造厂无规定时,间距不小于100mm。

(3)电容器必须采用多股软导线连接,且不应使电容器绝缘瓷瓶受力。

(4)电容器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2.2.20.7端子的安装:

(1)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便于更换且方便接线,离地距离宜大于350毫米。

(2)强、弱电端子应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隔板。

(3)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允许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2.2.20.8电流互感器安装

(1)用相同电压等级兆欧表测量互感器绝缘电阻,阻值不小于1m欧姆。

(2)用万用表检查二次线圈是否完好,二次线圈不得开路,互感器外壳及二次线圈一端必须接地。

(3)各相电流互感器的中心线一般应安装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开关出线在同一垂直线上,穿心式电流互感器母线应位于孔中心的位置,不应使互感器受到外力,且注意互感器安装方向,不得装反。

2.3紧固件的使用

2.3.1用以固定元器件及压线紧固螺钉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现象,并有防松措施,拧紧后螺纹露出螺母或套扣的固定板长度2-5牙。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

2.3.2用以与壳体连接的元器件应采用爪型垫片,以保证与壳体接触良好,符合保护电路连续性的要求。

2.4 一次绝缘软母线

2.4.1 一次绝缘软母线的选择应满足回路额定电流的要求,其绝缘等级应大于各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一般采用黑色铜芯导线。

2.4.2 软母线在配线时应拉紧挺直行线应平直齐牢,整齐美观,尽量减少重叠交叉。

2.4.3软母线可以在硬母线平弯机上进行弯曲,其弯曲半径不得软母线绝缘直径的三倍,但导线线芯和绝缘都不能损坏.

2.4.4根据铜芯绝缘导线的线芯截面来选择相应的接线鼻。

2.4.5根据接线鼻的尺寸,用电工刀削去导线两头的绝缘层,误差不超过±(1.5-2)㎜。导线削除绝缘层后,在导线芯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划痕,以免弯曲时导线断裂,削去绝缘层后,应将线芯表面的污物和氧化层除去,以保证接触良好。

2.4.6将导线线芯插入接线鼻的圆管中,用压模或冷压钳压接,压接牢固,但线芯与接线鼻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的变形。

2.4.7多根绝缘导线并列在接线鼻铜管中压接时,伸入铜管的裸露部分应尽可能短。

2.4.8软母线在电器元件的接线端连接时,不应使接点受到任何附加应力。

2.4.9一次软母线一般采用绑扎线进行帮扎固定,特殊情况也可采用缠绕管绕扎,控制屏(柜)则一律采用行线槽固定线束。

2.4.10绑扎线的每扎距离保持在150㎜左右,拐弯处可适当加密,但不能再弯曲部分绑扎。绑扎线的圈数,以扎线与导线成正方形为基准,且最少不低于三股,绑扎线扎成后,接头应留在不可见部位。 2.4.11导线在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大小适宜的保护套。

2.5二次配线规程2.5.1根据过门线、接地线和固定压板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总走向,固定线束采用bv系列导线,活动线束采用bvr系列导线,颜色一般采用黑色,应选用认证产品申报的厂家的ccc认证合格的产品。

2.5.2电压回路导线截面选用1.5平方毫米,电流回路选用2.55平方毫米的导线,特殊情况按要求选用。

2.5.3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其绝缘被破坏的情况。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弯曲时对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倍的导线外径,并弯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则应少数导线跨越多根导线,细导线跨越粗导线为原则。

2.5.4布线时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直整齐,式样美观。导线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合适的保护物,如橡皮护圈。

2.5.5导线束用阻燃缠绕管绕扎。2.6.6活动线束多于10根时,允许分束捆扎。

2.6.7二次线束用螺丝压板固定。2.6.8活动线束的活动部位两端固定时应考虑减少活动部位的长度和减少活动时线束的弯曲程度。2.6.9每一个接点接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当需要连接两根以上导线时,应采用过渡端子,以确保连接可靠性。2.6.10各类压接式端子必须用螺钉将插入导线压紧,不得有松动现象。

2.6.11当接线端子为螺丝连接时,多股导线必须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

2.6.12二次导线用螺丝、螺母、平垫、弹垫压接紧固,插入部件后,弹垫应压平。

2.6.13二次线与母线相接时,应在母线相接处钻φ5mm的孔,用m4螺栓、螺母、平垫、弹垫紧固。

2.6.14号码套管连接后应同元器件安装平面平行,标号字迹的方向符合国家国家制图标准线性尺寸的数字注法。

2.6.15号码套管字迹应按国家机械制图规定标准字体用打字机打印,字迹内容同二次接线图一致。2.6.16号码套管当导线连接后距接线端子距离为1.0~2.0mm,当无外力处于垂直位置时应不存在滑动现象。

第4篇 电气控制柜体及电气设备安装操作规程

一、总则

本柜体作业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组装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二、装配规程

2.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2.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2.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

2.1.3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2.1.4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2.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

2.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2.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不得使用。

2.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 4025-2003的规定,或符合原理图或接线图的规定。

2.2.4 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进行安装使用,其倾斜度不大于5°,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害,手动操作的元器件,操作机构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2.2.5所有元器件均应牢固的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每个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必须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

2.2.6 辅助电路导线的端头与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穿导线号码管,标号应正确清楚、完善牢固、有永久的附着力,标号必须与接线图标号一致。

2.2.7安装的元件应操作方便,操作时不受到空间的妨碍,不能触及到带电体。

2.2.8安装在同一支架(安装板、安装框架)上的电器元件、单元和外接导线的端子的布置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时易于接近。尤其是外部接线端子应位于地面安装成套设备基础面上方至少0.2m,并且,端子的安装应使电缆易于与其连接。必须在成套设备内进行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是易于接近的。对于地面安装的成套设备,由操作人员观察的指示仪表不应安装在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处。操作器件,如手柄、按钮等等,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高度上;其中心线一般不应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2.2.9开关器件和元件应按照制造商说明书(使用条件、飞弧距离、隔弧板的移动距离等等)进行安装满足电器元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例如,满足飞弧距离,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2.2.10保证一、二次线的制作、安装距离,发热元件应置于开关柜的上方,且应与绝缘导线保持一定得距离。

2.2.11同一批次的相同产品的装配应一致。

2.2.12元件或附件安装在相应的支架或安装板上,再将支架或安装板装在箱体上;或直接安装在箱体上。准确测量、调整安装位置后将其紧固,调整时不得重击零部件和电器元件。

2.2.13组装所用紧固件、金属件的防护层不得脱落、生锈。螺钉选择要与元件上的孔相配。紧固后螺钉露出螺母3-5个螺距,其螺栓的拧紧力矩。

2.2.14组装时要充分考虑接地连续性,箱体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接地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以划破绝缘层。

2.2.15安装因震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2.2.16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

2.2.17装配后将元件上拆下的紧固件、保险芯、开关盖、把手、灭弧罩等全部安装好。

2.2.18各种防护板应安装到位。

2.2.19 电器元器件装配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

2.2.20各类元器件的安装要求如下:

2.2.20.1框架式低压断路器

(1)架式低压断路器相对比较重,一般宜安于屏后的下方,并应采用机械强度较大的角钢作为安装板。

(2)将开关体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装置在开关柜底座里,摇动操作手柄使本体能在导轨中前后滑动,开关的三相主触头及辅助电路的滑动触头能随之接通与断开,使接通、试验、断开三个位置符合说明书要求。

(3)应通电检查各脱扣器是否灵活,合、分闸是否灵活可靠。

2.2.20.2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

(1)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打开外壳才能进行安装,要防止外壳的机械损坏,它的接线通过接线螺杆实现,应注意其接线螺杆与屏板孔的爬电距离,避免造成绝缘强度不够而短路。

(2)断路器上端留有足够的飞弧距离,具体参照各型号规格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3)塑壳断路器进线端的相间隔弧板必须装牢固,以免在合闸或承受短路电流时造成相间飞弧故障。

(4)低压断路器的静触头(上进线端)应与电源引进的导线或母线相连,而接到用电设备的导线或母线应接到下出线端上。

2.2.20.3接触器类

(1)检查产品的铭牌及线圈上的技术数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接触器触头部分应平整,不应有金属碎屑烧伤的痕迹,触头的接触应紧密,各触头分合闸顺序且正确,触头表面不应有油污。(3)大中容量接触器动作时吸合力较大,将对周围怕震的电器产生不利影响,安装时必须考虑,一般将其安装在屏后下部。

(4)中小容量接触器采用瓦片型接触片压紧导线,接线时一定要把导线压紧。(5)接触器灭弧罩与金属器件距离应符合规定要求。

2.2.20.4熔断器类

(1)用相同电压等级兆欧表测量熔断器底座的绝缘电阻,阻值不小于1m欧姆。

(2)选择与孔径相符合的螺钉,紧固时不要用力过大,熔断器底座垫有橡胶衬垫或弹性纸衬垫。

(3)rl1型熔断器,为保证更换熔断体,旋出瓷帽后螺纹不带电,在接线时电源线接于下接线端即1号端子,用电设备应接于上接线即2号接线端子。

(4)接线时一个端子两根导线间应采用铜片隔离并将弹簧垫压平,以减少接触电阻,使其导电性能良好。 3.2.20.5热继电器安装:热继电器应垂直安装,调整和复位的热继电器元件安装在易于接近的地方;盖板向上,严禁倒装。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选择要与被保护电路的电流相匹配。

2.2.20.6电力电容器

(1)检查电容器外壳质量,瓷瓶不应有裂纹和缺口,引出线端连接用的垫圈、螺母齐全,充油电容器箱不应有膨胀和漏油现象。

(2)电容器分层安装,层间距离不小于50mm。处在同一水平的电容器间距,制造厂无规定时,间距不小于100mm。

(3)电容器必须采用多股软导线连接,且不应使电容器绝缘瓷瓶受力。

(4)电容器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2.2.20.7端子的安装:

(1)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便于更换且方便接线,离地距离宜大于350毫米。

(2)强、弱电端子应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隔板。

(3)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允许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2.2.20.8电流互感器安装

(1)用相同电压等级兆欧表测量互感器绝缘电阻,阻值不小于1m欧姆。

(2)用万用表检查二次线圈是否完好,二次线圈不得开路,互感器外壳及二次线圈一端必须接地。

(3)各相电流互感器的中心线一般应安装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开关出线在同一垂直线上,穿心式电流互感器母线应位于孔中心的位置,不应使互感器受到外力,且注意互感器安装方向,不得装反。

2.3紧固件的使用

2.3.1用以固定元器件及压线紧固螺钉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现象,并有防松措施,拧紧后螺纹露出螺母或套扣的固定板长度2-5牙。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

2.3.2用以与壳体连接的元器件应采用爪型垫片,以保证与壳体接触良好,符合保护电路连续性的要求。

2.4 一次绝缘软母线

2.4.1 一次绝缘软母线的选择应满足回路额定电流的要求,其绝缘等级应大于各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一般采用黑色铜芯导线。

2.4.2 软母线在配线时应拉紧挺直行线应平直齐牢,整齐美观,尽量减少重叠交叉。

2.4.3软母线可以在硬母线平弯机上进行弯曲,其弯曲半径不得软母线绝缘直径的三倍,但导线线芯和绝缘都不能损坏.

2.4.4根据铜芯绝缘导线的线芯截面来选择相应的接线鼻。

2.4.5根据接线鼻的尺寸,用电工刀削去导线两头的绝缘层,误差不超过±(1.5-2)㎜。导线削除绝缘层后,在导线芯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划痕,以免弯曲时导线断裂,削去绝缘层后,应将线芯表面的污物和氧化层除去,以保证接触良好。

2.4.6将导线线芯插入接线鼻的圆管中,用压模或冷压钳压接,压接牢固,但线芯与接线鼻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的变形。

2.4.7多根绝缘导线并列在接线鼻铜管中压接时,伸入铜管的裸露部分应尽可能短。

2.4.8软母线在电器元件的接线端连接时,不应使接点受到任何附加应力。

2.4.9一次软母线一般采用绑扎线进行帮扎固定,特殊情况也可采用缠绕管绕扎,控制屏(柜)则一律采用行线槽固定线束。

2.4.10绑扎线的每扎距离保持在150㎜左右,拐弯处可适当加密,但不能再弯曲部分绑扎。绑扎线的圈数,以扎线与导线成正方形为基准,且最少不低于三股,绑扎线扎成后,接头应留在不可见部位。 2.4.11导线在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大小适宜的保护套。

2.5二次配线规程2.5.1根据过门线、接地线和固定压板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总走向,固定线束采用bv系列导线,活动线束采用bvr系列导线,颜色一般采用黑色,应选用认证产品申报的厂家的ccc认证合格的产品。

2.5.2电压回路导线截面选用1.5平方毫米,电流回路选用2.55平方毫米的导线,特殊情况按要求选用。

2.5.3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其绝缘被破坏的情况。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弯曲时对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倍的导线外径,并弯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则应少数导线跨越多根导线,细导线跨越粗导线为原则。

2.5.4布线时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直整齐,式样美观。导线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合适的保护物,如橡皮护圈。

2.5.5导线束用阻燃缠绕管绕扎。2.6.6活动线束多于10根时,允许分束捆扎。

2.6.7二次线束用螺丝压板固定。2.6.8活动线束的活动部位两端固定时应考虑减少活动部位的长度和减少活动时线束的弯曲程度。2.6.9每一个接点接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当需要连接两根以上导线时,应采用过渡端子,以确保连接可靠性。2.6.10各类压接式端子必须用螺钉将插入导线压紧,不得有松动现象。

2.6.11当接线端子为螺丝连接时,多股导线必须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

2.6.12二次导线用螺丝、螺母、平垫、弹垫压接紧固,插入部件后,弹垫应压平。

2.6.13二次线与母线相接时,应在母线相接处钻φ5mm的孔,用m4螺栓、螺母、平垫、弹垫紧固。

2.6.14号码套管连接后应同元器件安装平面平行,标号字迹的方向符合国家国家制图标准线性尺寸的数字注法。

2.6.15号码套管字迹应按国家机械制图规定标准字体用打字机打印,字迹内容同二次接线图一致。2.6.16号码套管当导线连接后距接线端子距离为1.0~2.0mm,当无外力处于垂直位置时应不存在滑动现象。

第5篇 电气设备安装撤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第108条所有电气设备必须按'电气试验规程'试验合格后方可下井。不升井检修设备,必须进行继电保护和绝缘电阻试验,不合格者部能安装。

第109条设备下井前,要根据有关设计和现场实际需要的安装方向与顺序事先排列好,并且在运输、安装过程中不得变动。

第110条电气设备在井上、下运输过程中,除执行'综采设备运输操作规程'外,应有专人监护,防止颠簸或碰撞,防止零件丢失。

二、安装方法

第111条电气设备在专用平板车上,运至安装地点后,不卸车,从里向外依次安装。

第112条用专用连杆将电气设备车及其它有关的平板车连接起来。

第113条移动变电站列车的首尾各安装一部车载绞车,并同整个列车连为一起,作为变电站的移动和固定装置。

三、电气设备安装质量要求

第114条设备安装、排列整齐,其间距符合有关规程要求。设备与平板车间的固定要牢固可靠,设备车不得自行移动或滑动。

第115条各种电气保护装置齐全,整定准确,动作灵敏可靠。接地装置应符合有关规程规定。

第116条各操作按钮、手柄和机械闭锁装置齐全、完整、并灵敏可靠。

第117条各种仪表和信号指示装置完整无损,指示准确、清晰。

第118条控制、监视系统完备可靠,通讯系统完备,通话清晰。

第119条设备内部腔无灰尘、无积水、无其它异物。

第120条防爆面无锈蚀、无伤痕、并涂以适量的防锈油脂。防爆间隙符合厂家规定。

第121条所有紧固间齐全、完整、无松动。

第122条设备间联络电缆的规格、长度和压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的有'鸡爪子'、'羊尾巴'、'明接线头'。

第123条设备上不用的电缆喇叭嘴或插座应按防爆安全要求封闭。

第124条所有电气设备、在需附加防淋水、防砸等防护设施的地方,均应有相应有效的防护装置。

第125条单机、联合试运转符合设计要求。

四、撤除方法

第126条先撤电缆和小型、易丢失的零件。

第127条大型和不易丢失的小型设备及零部件不卸车由外向里逐车撤除。

五、安全技术操作规定

第128条安装人员要认真学习并熟悉电气设备的装车、运输、安装和撤除方法,严格按本规程规定施工,严格执行工种岗位责任制。

第129条装车前必须由熟悉设备结构的专业人员对所有设备进行外观检查,确保零部件齐全、完整、牢固,把个开关手把置于'断开'位置并闭锁。

第130条设备装车时,要有专人指导并检查,保证设备排列顺序和方向与现场实际需要相一致。

第131条设备的配线和电缆连接要指定专人按设计图表施工,并遵守先控制线后动力线,先低压开关后高压开关,最后搭接总馈电开关的作业程序。

第132条必须由熟悉设备结构和性能的另一人检查配线和电缆连接情况,在符合设计图表要求和本规程中的电气设备安装质量要求后方可试送电。

第133条试送电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并执行'电气设备操作工技术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试送电时,各有关设备应设专人操作,专人监护,操作和监护人员要熟悉设备操作程序和性能。

第134条在符合本规程的程序操作、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述程序操作:

1、检查各开关处于'断开'位置。

2、采区变电所相应的高防开关试送电3次。

3、合上综采面高压隔离开关。

4、合上综采面高压负荷开关,试送3次。

5、逐条支路单机试送电,先点动,当电动机转向正确后再试运转。

6、联合试运转

第135条撤除设备时,先停电、验电,检查确实停电后,瓦斯浓度在1%一下时,再将导体对地放电,所有开关手把在切断电源时都应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才有权取下此牌。

第136条严禁带电撤除。

第137条拆除电缆时,先拆高压后拆低压,先拆动力线后拆控制线。

《电气设备安装、撤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