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报告大全 > 开题报告
栏目

调研报告开题(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热度:55

调研报告开题

第1篇 调研报告开题

一、课题阐述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的农村初中课堂里,旧的教学方法依然从在。从长远来看,这种简单重复的匠式教学方法,既不利于一所学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又不利于广大教师教育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最终也导致了使广大农村初中学生失去了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时机。因此,在我们麦积区反思整个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对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不尽相同,同样,对于每个个性鲜活的学习个体而言,其“提高与发展”的目标任务也各有侧重。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国内外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研究一般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变量,即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效率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及特征;

(2)过程变量,即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效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3)结果变量,即教师的期望以及教师设定教学活动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检测的教育成果。

三、研究思路、提纲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

(1)把握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的学习意向,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努力建构既符合教育学一般规律,又切合农村初中这一教学背景要求且尽可能科学、客观、具体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

(3)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促进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领悟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转变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

2.研究提纲

(1)当前社会环境下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现状的分析研究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待学习的主观态度及学习心理状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本课题研究通过心理量表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力求对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作出一个整体的、全面的分析和把握。为教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学习心理现状的分析研究还要重点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

(2)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影响的分析研究

一般而言,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向,本课题研究力求揭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层面上具体而微地影响或者左右着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行为的变化,努力为建立合理而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客观的、科学的依据。

(3)教师的教学心理及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技能方法,是一套策略,更是一种理念,教师带着什么样的教学心理,带着什么样的学生观、教材观、师生观走进课堂,并在这种种观念的指引组织进行各种教学环节和选择教学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

(4)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的分析研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班班通等校园网络硬件在农村初中的逐步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的走进课堂,为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的、高效的作用,应该对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5)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

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农村初中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四、课题承担者简况

课题组长:辛雅军,现任麦积区道南小学,中教一级。组员:冯朝阳,现任麦积区龙园中学书记,中教高级。杨宽明,现任麦积区天成学校书记 中教一级。他们三人均有农村初中任教经历,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和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功底,曾有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及省市级评比活动中获奖,分别承担区、市级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

第2篇 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调研报告

教师进修学校原来作为学历补充教育的主要机构,对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学历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一、前言

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一流教育体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环境、一流教育质量,以及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创建现代化教育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在一流教育体制之下,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的提高,本构想就是立足于我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提高全区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

二、现状与分析

(一)教师现状:综合素质必须提高。

1.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早在八五末期已完成了学历合格培训,至20xx年11底全区在职教师共4255 人,专任教师3494人,中学1454人,小学2040人,其中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385人,小学教师具专科及以上学历达1649 人,远远超出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教师任职的学历要求。但是, 学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尤其是我区教师中五年以下教龄的人数占70%以上,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尤其是岗位再提高方面,进修学校还任重而道远。

2.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校长,大部分是先上岗后培训,而且缺乏管理学、行政学、公关学等领导者必备的管理素质,因而长期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摸索状态,进修学校不仅要担负起师训任务,更要担负起干训任务,为区培养一批观念新、管理好的专家型校长。校长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引导我区教育事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单靠经验积累是不够的。

3.我区广开人才之路,从省外引进大批人才,但由内地引进的人才,由于环境和思维定势,思想上更多具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引进和招聘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短期效应,但不能充分体现区固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我区必须立足于本土,培养一批具特色的启明星。

4.教科研是每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但我区教师尚不具备一线研究者的能力,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更少之又少,加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才是教科研发展的命脉。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须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在实践与理论的磨合中不断提升,这就需要进修学校花大力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二)教师进修学校现状:人员、架构必须调整。

教师进修学校原来作为学历补充教育的主要机构,对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学历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架构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人员不到位,现有的人员无法承担应有的教学任务,造成基层单位对进修学校的不重视和反感。进修学校的人员配备和师资水平都不足以应付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转型。因此,进修学校不单单是行政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机构,更应该是教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必不可少和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三)国内的师资教育现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出路。

1.从我区教育实际来看,相当一部分学校提出校本培训还为时过早。我区近几年引入大批高校毕业生,但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学科划分过细和仅强调理论研究的固有狭隘性,造成毕业生的知识较单一,缺乏历史的、宏观的、全面的大教育观点,造成素质教育实施的形式化、教育成果的表面化。并且,学校内部师资不均衡,能够担负起教科研领头羊的教师全区都匮乏,更何况一间学校,所谓的校本培训大多借助外聘的专家,有时几间学校还开展的同一课题,反复请同一专家,造成了人员和资金的重复消耗,也就意味着我区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2.目前各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包括目前国内mba得不到国际认可的原因就是缺乏实践,进修学校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尤其是授课方式的变革。作为学校和教科研单位之间最具价值的桥梁,才是进修学校变革的根本出路。

三、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满足我区绝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成为我区人才选拔----启明星工程的后备基地,完善区本培训,为教育造就一批教育家,而非教书匠,为我区成为教育强区和教育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简而言之,要做到一个面向和六个转向。

一个面向:即面向全区的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进修需要

六个转向:一是从学历教育转变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将教师从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的新型教师;三是从泛化教育转为区本培训,时机成熟时可转为区本与校本相结合的分层培训;四是从先上岗后培训转化为先培训后上岗和边上岗边提高五是由行政强制性培训转化为合理为教师制定成长阶梯方案的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六是从单一的教师培训转化为教师、行政两个发展方向的培训。

(二)具体目标:实现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培训质量、硬件设施争创全省一流。

学校管理目标:坚持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培养专家型管理干部,形成高效率、有特色的办学管理风格,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培训质量目标:切实抓好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达标率达100%,优秀率达80%,满意率达90%。到20xx年,完成200名启明星的培训工作,对所有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进行轮训提高。

硬件建设目标:建设一个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设备一流、设施完备的教师进修中心。

四、 主要措施

(一)符合教师需求的课程规划,是进修学校改革成功的一半。

建设新型教师培训课程,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进修需求,按需设课。注重课程的层次性、可操作性,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专家与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开设自选课与必修课且以自选课为主的课程模式,并将每年的继续教育课时数转化为学分制,鼓励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明晰进修学校架构,并进行人员调整。

调整进修学校内部架构,进修学校内设理论部、实践部和后勤部三个部门,理论部负责制定课程(了解教师所需,聘请专家,设置科目,查阅讲义,考评课程效果,写分析报告并制定新的课程方案),并与相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包括国内外)建立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实践部负责教育实践(联系实践基地,选定指导老师,考评实践效果,跟踪调查),并与教研室和基层学校建立共建关系;后勤部负责财务、教室、教材等一系列后勤工作。

(三)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将教师进修与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挂钩,教师取得相应学分且成绩优异者可获得外出培训(国内外)和在职学历深造的奖励。

(四)硬件建设是必备的客观条件。

配备可容纳200人的报告厅、可容纳100人的网络教室各一,讨论式教室和授课式教室若干,视频多媒体教室2间。建成与国内著名师大远程教育网相连接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基地。

(五)经费投入,是完成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1999年第53号文《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采取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方法解决。具体经费来源包括:每年从教育事业费中按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2%和教育费附加中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从地方筹集的教育基金和学校勤工俭学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所办学校,其教师继续教育所需费用由办学者负责。

五必须突破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难点:1.按需设课、按需施教的需较难把握,每个人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他所认为的需可能与上级部门认为的需有一定的差异。

2.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选择和聘用。一方面大多数教育专家大多从事理论研究或进行过少量的实践指导,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且授课仍以讲授式为主;另一方面所需培训教师的专业多而散。符合我们要求的专家并不多。

3.教室的配备和功能不足。

解决方案:进修学校人员配备必须是,有相当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经验,善于与人沟通,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可以达到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的人,这样可解决难点1、2。

第3篇 2023优秀调研报告模板

调研报告怎么写呢?小编给大家介绍2022优秀调研报告模板,希望能帮到大家。

2022优秀调研报告模板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及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速,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公平与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对社会养老问题的具体要求。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对促进xxxx产业转型,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xxxx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对此,笔者根据xxxx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 养老服务产业内涵及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义

(一)养老服务产业的内涵。养老服务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业,也是从各种具体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托底服务,包含和覆盖各种人群。是以老年人为对象,以养老服务为内容,以满足中、高层次生活、文化需求为目标,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配置养老资源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由老年市场需求拉动而兴起的综合性产业,亦称为老人福利产业、老龄产业。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是两个界限分明的概念。前者是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化、更高层次生活需求市场模式的产业概念,具有服务性、盈利性等特征;而养老事业是指政府主办的、以老年人为对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非营利性公共服务事业,属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范畴,体现了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政府责任。

(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作为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特殊产业,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被视为朝阳产业、银发经济,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有助于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积极构建不同服务层次、不同消费水平的养老模式,为老年群体提供丰富的、适合其需求的物质、精神产品及各种服务,确保其老有所养,实现老有所食、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使百姓的幸福指数得以较大提升,能为我市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是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县域经济较快发展。养老产业是一个横跨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产业跨度大,涉及范围广,不仅包含老年用品、食品、医疗、房地产、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而且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设备及原材料、电子设备,保险金融、教育等行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不仅可以刺激消费、培育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最终拉动内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带来连锁效应,促进与之相关产业发展,可实现我市三种产业的协调联动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减轻财政养老负担。养老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涵盖的行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弹性较大,比较适合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劳动力群体,可扩大就业领域,缓解就业压力,能较好的解决我市农村劳动力特别是4050人员就业问题;同时养老服务产业主要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方式配置养老资源,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减轻政府在养老财政支出上的负担。

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是我市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最佳选择

xxxx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镇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发展养老产业,我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一)生态优势凸显。我市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季风湿润温和,热量丰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生活环境舒适宜人。近年来生态建设进展顺利,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生态环境良好,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命名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58.21%、湿地面积占26%,是安徽省首位、华东地区17个、全国58个国家级森林城市之一。而森林城市建设也是人们衡量幸福指数的话题之一;全年空气质量为良,是华东地区老龄人居家、休闲、学习、娱乐的首先地之一。发展养老服务产业,xxxx市有着良好生态优势。

(二)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具备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独特优势。一方面,随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对健康护理、文化娱乐等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九华山机场建成通航和宁宜城际铁路公交即将交付运行,我市已建成水、陆、空交通互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以市主城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的市域、二小时的省内周边地市、三小时的周边省会城市交通圈已基本形成,方便吸引市内乃至周边地市、周边省会城市有一定经济收入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另一方面,我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富, 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重要的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亚洲重要的湿地、被称为中国鹤湖的国家级珍稀水禽保护区--升金湖,以及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秋浦仙境、杏花村遗址、石台溶洞群等十余处。随着市旅游建设的步伐加快,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载诗人地的画面将再现在我们面前。具有发展养老产业独特的自然、社会、人文优势。

(三)市场前景广阔。一方面是我市老年人口基数大。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2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根据xxxx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xxxx市登记人口为1596790人,65岁以上人口数为140612人,占总人口数的10.03%,与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60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10%或65岁人口数占总人口数7%)相比,我市已经完全步入老龄化社会;另一方面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据权威部门公报,到204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将占到总人口的30%左右。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市除0至14岁年龄段人口数下降了7.46%外,其它年龄段人口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 65岁以上年龄段人员上升了2.31%,且仍处于上升趋势;再次就是我市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全国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我市2023年老龄人口统计显示:70周岁以上人数为95118人,80岁以上(高龄人员)为30857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医疗条件的改善,高龄人口上升趋势也将更加显著。老龄化已成为我市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也是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实际需要 。

四是社会需求潜力巨大。一方面是我市老龄事业社会普及率低、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受传统观念和现有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我市养老服务产业社会普及率低,家庭养老模式根深蒂固。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市最基本、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子女担负着养老的主要责任。对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赡养,90%以上还是靠家庭来承担,人们参与社会化养老的积极性不高,一些老人因不习惯不愿走出家门,子女也因怕背不孝之名而不同意老人进入养老机构;同时人们对民办养老机构存在诸多偏见、民办养老机构收费较高、人们支付能力不足,特别是农村赡养老人负担太重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我市社会化养老尚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是未富先老矛盾日益凸显。随着1953年和1954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中国迎来了又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生活不能自理)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截至2023年底,全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失能老年人口3600万人,慢性病患病老年人口0.97亿人,空巢老年人口0.99亿人。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突出,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再次就是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但是,由于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的延长,家庭结构逐渐趋向小型化、核心化。传统家庭养老分散式的模式使得人力成本和社会成本日益增加,家庭养老压力剧增,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4个老人,夫妻2人和1个孩子)将成为中国近几十年内主流家庭模式,养老产业发展的社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优势得以凸显,发展养老产业,拓宽养老模式,迫在眉睫。

三、xxxx市养老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xxxx市养老产业现状。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机构80家,养老床位9600余张。其中,光荣院1家,床位100张;县区敬老院74所,床位9000余张;儿童福利院4所,床位500张;老年公寓1所,床位30张。

(二)xxxx市老年服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老年服务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老龄化需要不相适应。近几年,虽经努力,我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率有所提高,略高于2023年底全国公布的安徽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率数(24张)的平均水平,但与国际认同的发达国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率要达到50张--70张的要求,相距甚远;城乡老年服务产业发展也不平衡。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和发展养老事业已不能满足我市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吸引周边地市更多的老年人到xxxx安享晚年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是配套设施建设与养老产业功能不相适应。首先是投资主体单一。我市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基本定位在福利性、公益性原则上,养老服务设施大部分靠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公办民营、民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全市还没有;其次是养老服务产业功能单一。全市养老机构建设,目前仅限于提供吃、住和日常照顾等基本服务,缺乏护理、医疗、康复、教育等综合化服务,多数养老机构处于中低档次水平,养老服务机构功能开发不全;再次就是法律上的保障和政策上的扶持还不完备。目前,我市尚缺乏明确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社会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不高;市内现有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也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水平偏低。

三是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养老事业的投入,但养老服务的供给还是无法满足养老需求。笔者带着养老服务需求这个问题,走访了市直和贵池区几个敬老院,80%以上老年人对敬老院或相关养老服务产业在日常生活保障上表示满意。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少老龄人对精神文化生活、医疗卫生保障、虚假保健食品识别、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方面诉求较高,存在不少意见,需求巨大。且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发展的特征,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项目齐全、质量较高的服务。

四、xxxx市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规范产业发展机制。一是制定详细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 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建设规划,合理安排,科学布局,以规划引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二是积极完善产业发展模式,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积极研发老年服务产品、项目,形成养、疗、研、学、乐等一条龙产业结构,加快形成养老服务与商贸餐饮、医疗康复、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度假等领域的专业服务联系合作网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建立分管领导牵头,发改委、财政、民政、人社、住建委、规划、卫生、国土、税务、老龄等部门参加的养老服务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加强养老服务产业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及时研究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四是大力开展养老服务志愿者活动,积极与志愿者、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合作搭建好养老服务产业的社会支持平台,加强养老服务产业的宣传机制,提高对养老服务产业特殊性的认识和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产业的认同。

(二)建立完善优惠扶持政策。界定区分产业养老和事业养老,形成产业养老与事业养老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机制,明确事业养老为政府责任,市、县级财政加大其投入,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努力确保需要集中供养的三无老人、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另一方面,产业养老应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明确养老产业兼顾福利性和盈利性的性质,为现代服务型产业,对符合城乡规划的新办养老机构,依法优先核准、备案、审批、立项;将养老服务产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资源部今年4月23日已对外公布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明确界定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并要求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应当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细化了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等。市、县政府要合理界定区位、建设比例,结合城乡服务配套设施统筹考虑,优先供地;对前景好、规模大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财政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适当减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电、用水、用气按居民生活标准收费,为养老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积极构建多种养老模式。一是积极建立多层次养老机构,根据不同层次收入的老年群体,形成服务功能齐全、高中低档不同消费水平、不同服务档次、不同类型的错位发展格局,将老年消费群体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层次来构建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收纳市内低收入群体(主要包括三无人员、低保户以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中、高收入层次群体主要由政府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各种政策鼓励中、高档型养老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二是结合县域经济实际和资源禀赋,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不同类型的养老模式。我市大部乡镇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瓜果、蔬菜等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蓬勃发展,适合发展乡村养老、农家养老、田园养老、旅游养老等模式;在一些县城或毗邻县城、中心镇等交通便捷的城郊,适合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以房养老等模式,兴办中高档老年公寓;三是积极鼓励建设医养合一养老机构。将养老机构和县域内医疗资源有效结合,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在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经审查批准后内设医疗机构,实现医养合一。

(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稳定和扩大养老服务队伍,健全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机制,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一是鼓励区内有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如职业学校、卫校等设立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学和老年人用品开发等专业,为发展养老产业和养老机构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全面铺开养老服务产业做好人才储备;二是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体系,由民政、人社按照职业标准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职业的技能培训,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2022优秀调研报告模板二:

近两年来,xxxx县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xxxx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区道路里程、交通流量和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道路交通管理压力越来越大。自xxxx年以来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xxxx城区东拓北进,改造舜水河沿河风光带,打造科技化工业园,扩建新建城市道路5条,从硬件上提高xxxx县的城市品位。在此基础之上,xxxx大队积极履行职能,以压事故,保畅通、创卫城为目标,确保城区道路交通安全有序。但是,对照县委、县政府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城区道路交通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城区高峰时段交通拥堵还比较突出,交通秩序还不尽如人意,本文结合交管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对解决我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对策,确保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xxxx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xxxx城区道路交通管理问题的存在不是一朝一夕一方面形成的,而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xxxx城区交通设施功能布局失衡。由于xxxx县主城区是由原商业街道改造而来,商业、医疗、教育等城市功能区过于集中,加之农村郊区群众进城活动习惯,造成城区部分区域交通流量集中,交通拥阻现象时有发生。如塔峰中路、湘粤路北、环城路、城东路,道路通行能力与实际交通流量很不匹配。

(二)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滞后。一是交通安全科技设施严重欠缺。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加,科技管理设施明显滞后。一些主要路段和街口没有安装xxxx绿灯,街道两旁未安置人行隔离栅栏,导致人车混行,极易造成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是城区停车资源不足且利用不充分。虽然近年来在塔峰西路、湘粤路规划了一些停车位,但没有一所大型停车场,对照实际停车需求仍显得捉襟见肘。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大型商业、居民小区必须配建停车场并向社会开放,但目前我县的主要商业场所供销超市及仰东超市及其他单位并无停车场,造成塔峰路、城东路高峰期经常性拥堵,交通秩序混乱。

(三)市民、群众的文明交通意识普遍不强。一些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淡薄,骑自行车逆向行驶、随意横穿道路、驾驶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闯xxxx灯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危及交通安全。同时,部分群众对交通民警的依法管理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碍、对抗交通民警依法执行公务。

(四)基层交警部门勤务管理模式不完善与城区交通动态管理要求不适应。很久以来,虽然交警大队在城区采取高峰站点、平峰巡线的勤务方式,但由于工作时间长、管理任务重,少数岗位的执勤民警重定点指挥疏导、轻动态巡逻管理,没有实现城区交通管理全覆盖,导致一些路段交通违法得不到及时查处,特别是在城郊结合部、部分新建的、交通流量不大的路段,巡逻管理不到位。

(五)管理手段不丰富与依法严格管理的要求不适应。对一些即逝性交通违法,取证、查处工作不力。如对压黄线行驶、随意变更车道等交通违法,由于交通违法行为时间短,一线民警及路面尚未配备足够的监控设备,不能及时取证,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力查处,导致一些路段、路口交通秩序较乱。又如对出租车违反临时停车规定上下客或停车滞留带客的问题,由于法律规定对此没有处罚措施,交警部门也未及时研究、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导致管理力度不足,一些出租车随意停车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区的道路交通秩序。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交通秩序管理难度大,事故难处理。我县交通管理现状很不理想,道路秩序混乱,县城街道交通拥挤,无牌无证车辆、报废车辆上路行驶、农用三轮拖拉机、三轮摩托车等非客运车辆载人载客等违法行为仍然十分突出,整治难度较大。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道路交通事故高发不断。交通事故处理难,宗族势力介入造成非法扣车、扣人、堵路、堵政府大门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索赔漫天要价,甚至殴打办案民警和冲击政府机关,执法环境极差,执法民警工作劳动强度极大。

(二)警力严重不足,工作管理难度大。我大队现有民警、职工60多人,协管员48人,管辖着全县1000多公里道路,管理机动车辆3.5万多辆,机动车驾驶人2.5万人。每年接处警2500多起,开展道路集中整治100余起,非警务任务保卫50余起,工作强度非常大。

(三)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民警心理失衡,敬业精神减退。一是警力不足,年龄老化,民警常年超负荷运转,身心疲惫。特别是少数一线民警感觉政治上没盼头,经济上没想头,工作上没尽头,精神不在状态,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消极怠工。二是执法环境越来越差,执法阻力加大,民警常年处于受气挨骂、忍辱负重,群众不谅解、领导不理解、家庭不宽解的心理压力之下,厌倦职业,心理失衡,进而工作作风漂浮,畏难情绪大,整天盼轻松事,油水岗位,追求舒适安逸。三是公务员工资套改后,民警工作实绩与工资收入考核脱钩,上班不上班,拿一样多,少数民警心态转变,工作不求上进,追求个人实惠,一心想着捞外快,搞第二职业。

三、进一步提升xxxx县品位,打造良好交通环境,为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交警部门作为交通管理的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探索加强城区交通管理的新举措,改造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强化综合治理,努力优化城区交通秩序,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突出政府职能,加强各部门协作。县委、县政府要统一协调城市管理各部门,成立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统一负责组织协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具体职能不仅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科学预测和规划城市交通,保证决策的前瞻性、连续性、实效性,还要强化检查督办功能,明确各部门在城市交通管理的职权、任务和联动运作方式,推进道路交通突出问题治理措施的落实,并实施责任倒查,从而确保交通管理的决策、实施、责任追究都在有序、规范的轨道上运行。

(二)严格城区交通秩序管理,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以基层交警部门为主力军,扎实开展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阻。一是优化城市交通管理勤务机制。组织机关警力上路执勤,最大限度地推动警力上路上线,优化勤务机制,落实勤务责任,强化绩效考核。加强早、晚高峰时段城区交通管理,切实提高见警率和管控能力。二是强化交通秩序整治。加大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见违必究,对公交车、出租车、施工车实行重点管理,始终保持严管严处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动态巡逻检查和电子监控设备的作用,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强化对交通违法突出路段、时段的监管,规范交通秩序,净化交通环境。

(三)科学研判城市交通,实施科学管理。一是加强城市交通组织研究,根据流量、流向特点规律,科学渠化交叉路口,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调整信号配时;在塔峰西路口、仰东超市、招商转盘设立xxxx绿灯,对农行路口xxxx绿灯增加一组直行通道,更加高效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二是强化交通安全设施巡查,及时调整更新不科学、不规范、不齐全、不实用的交通设施。同时,进一步推进轻微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处理,实现事故现场快速撤除,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拥堵。

(四)强化综合治理。会同城市规划部门进一步挖掘xxxx城区城市停车资源,在湘粤南路、南平路合理增加停车泊位,规范停车秩序管理,切实解决城区停车秩序乱的问题。并会同规划、建设部门加强大型项目审批把关,严格落实 三同时制度,努力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新建道路交通组织不科学、交通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不间断地开展联合执法,联手整治占道设摊、堆物、停车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还道路于交通。

(五)加强协作配合,科学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将城市配套设施向新城区倾斜,增强副中心城市功能,重点解决商业、医疗、教育等优质资源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的问题,均衡交通流,缓解城区中心交通压力。根据城市发展趋势,重新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综合规划,合理降低老城区开发强度,使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承载能力相协调、道路规划建设与交通实际需求相适应,从而解决当前存在的城市交通吸引点过于集中、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

(六)规范新建道路设施建设。在新建、改建道路时,要将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等交通管理设施从方案的规划设计开始就纳入道路建设总规划,资金纳入建设总预算,保证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改变目前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道路建设的局面,防止交通安全设施滞后建设给道路带来的新破坏,杜绝一边建道路、一边留隐患的现象。

(七)采取合理、规范的交通限制措施,优化城区交通结构,缓解交通压力,促进道路畅通。一是严格控制城区通行车辆种类。重点限制城区工程车、渣土车通行时间、线路。鉴于高峰时段执勤民警难以现场查处的实际,在不放松路面管理的同时,要更多地倚重与主管部门的协作源头监管和用车单位的自律管理。二是依法规范电动车管理。目前,xxxx县电动车无序发展并有越演越烈之势,已经成为影响城区交通的毒瘤。对此,建议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从电动车销售、领证上牌、路面通行等方面实施综合治理,迅速改变当前电动车失管失控的现状。三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加大公交发展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逐步实现票价优惠、线路优化、车辆优质的目标,并结合城市建设改造,合理建设公交换乘枢纽,科学规划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超前规划建设公交专用车道和港湾式站台,适时应用公交专用车位,保障公交优先通行,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群众选择公交出行,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交分担率。

(八)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倡导文明交通行为。宣传部门要在进一步加大文明交通宣传的同时,增加对现代城市交通理念的解读,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车辆、交通流井喷态势下的交通现状和发展趋势,培育平和理性的驾驶心态,养成和谐礼让的驾驶习惯,造足造浓文明交通社会氛围。教育部门要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德育教育内容,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效果。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严格落实上下学高峰时段教师值日制度,指挥引导学生有序通行,并协助开展接送车辆交通秩序管理,共同维护学校周边道路交通顺畅,有效改变高峰时段学校周边交通拥阻现状。

(九)、突出打击交通违法行为。下一步,我们将把货车重点违法行为、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三轮车、农用车载客,非校车接送学生车辆以及因交通事故群体性堵桥堵路堵政府等违法行为作为重点打击整治对象,通过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人物和事件的打击整治,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十)、增加警力,加大县城行车秩序管控力度。目前,县交警大队只有正式民警、职工和协警118人,管理着数万机动车和驾驶人,工作劳动强度大,管理不到位。建议政府给予增加20名协警编制,以解决燃眉之急。

第4篇 2023调研报告的格式

调研报告该怎么写呢?小编给大家介绍2022调研报告的格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调研报告的格式:

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我县养殖业生产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畜禽水产品产量和畜禽水产品质量都有较大提高,但由于禽流感及全国经济放缓危机的影响,养殖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现根据调研情况,将我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分析如下:

一、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畜牧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整体上看,畜牧业的科技含量还不高,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科学养殖素质低,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粗饲料秸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目前全县的畜牧养殖业仍是以农村小户养殖为主,大规模化养殖比重偏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制,饲养、 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小户和小型猪场的疫情高于规模场,主要原因是小户和小型猪场饲养条件差、管理不到位、对防疫工作重视不够,一些疫病零星发生,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给畜牧业发展带来隐患。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禽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长,多限于自产自销,抗风险能力差。畜产品质量不过硬,生猪出栏率、肉牛出肉率等指标远低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二是畜禽结构仍不太优化。畜禽饲养量虽比较稳定,但不能有效向上突破,特别是肉牛、肉羊产业层次较低,在养殖规模和饲养水平上都应进一步提高。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仍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是动物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这是制约畜产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参与市场竞争的瓶颈。尤其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重、难度大。

二、养殖户担心的问题。

一是市场风险。养殖户进行很大投入的同时,担心会不会出现市场饱和,目前,猪价虽然上涨超过盈亏平衡点,如果稍有波动,就有可能下跌,将会给养殖户造成损失。二是疫病风险。如果防疫工作跟不上,时常造成很大的损失,不少养殖户都经历过这方面惨痛的教训。三是资金缺乏。不少养殖户想扩大生产规模,苦于缺乏资金。养殖户从办理贷款到款项到位,需要较长的时间,耗费很大精力,还难以办成,据了解,几乎无人从金融部门贷到了款。所以宁愿高息借钱,也不愿意跑贷款。另外养殖户感觉利息太高,造成了养殖成本的提高。在贷款这一事情上,养殖户希望,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能否限时办理,同时政府在扶持养殖户的政策中能否增加一些无息贷款或者低息贷款。

三、关于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1、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应注重从舆论、政策、执法、资金等方面,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和保护,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一是完善品种改良体系。不断增加品种改良网点,加大品种改良服务力度,加快建好县级良种繁育场,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健全规范防疫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新的疫病防治服务形式和运行机制,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是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开辟国内外信息网络的通道和窗口,建立畜牧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馈市场信息,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四是完善购销体系。积极组建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在饲料、兽药、良种的供应和畜禽及其产品销售上为养殖户提供便利。五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狠抓畜牧技术培训,结合农时季节,采取定期不定期形式,聘请资深专家举办培训班,采取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和办班培训等形式,加强同农业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效促进畜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并在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开辟专栏,讲解畜禽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科技知识,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饲养水平。

3、突出龙头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按照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要求,不断加强龙头组织建设,要让龙头发挥桥梁纽带和辐射作用,促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经营机制上,强化龙头组织 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市场+饲养场+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发展途径上,扩 大招商引资范围,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外资建龙头。

4、突出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畜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一是狠抓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 设。二是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对畜牧企业的生产管理不断进行规范,保证其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对进入市场的种畜、饲料、兽药、疫苗等要加强 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销售领域。

5、突出规模饲养,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一是立足实际,建立养殖基地。以场户带群体,以群体促规模,不断扩充饲养总量。二是加强规模饲养场建设。坚持政府给政策创造环境,发展民营畜牧企业,支持、鼓励农户采取独资、合资等方式建设饲养场。三是加快小区建设。改变过去分散饲养的模式,兴建各类养殖小区,壮大养殖规模,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想办法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积极引导养殖场(小区)按照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准入城市的要求,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努力实现产销对接。加快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发、技术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组织。五是加快合作组织建设,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第5篇 2023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年全面脱贫的要求,月日第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从月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月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第25期。月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月日,县委书记在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月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月日和月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月日召开了县委届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月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投公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6篇 政协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23

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矛盾集中的系统工程。各镇(街)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有序推进。

一、基本情况

安塞县辖8镇1个街道办,211个村,10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29万人,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其中农村人口14.98万人。截止2023年,全县在册贫困人口由2023年的12977户、37270人减少到7955户、20229人,分别占到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总人口的21.5%和13.4%,其中有一般贫困户4843户13021人、低保户785户1795人、五保户502户652人、低保贫困户1825户4591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23年的1526元提高到2486元,净增960元。因病致贫户有2278户、因残致贫户有604户、因学致贫户有883户、因灾致贫户有732户、因缺乏技术致贫户有700户、缺劳力致贫户有557户、缺乏资金致贫户有501户、缺土地致贫104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79户。2023年计划脱贫人口通过搬迁扶贫641户1847,发展苹果业1526户3468人,大棚种植294户865人、养殖715户1999人、其他产业扶贫479户1374人、产业技能培训525户1402人、务工技能培训599户1523人、救助兜底1287户1859人,全县确定贫困村74个,其中省级21个,市级53个,占到全县行政村的35%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三、思路和建议

(一)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开发式扶贫,大力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等综合扶贫开发,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已经初步建立。但长期以来,由于扶贫认定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扶贫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导致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扶贫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扶贫的具体措施和相应的监督机制难以保证扶贫资源精准地用到贫困人口身上,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撒胡椒面的现象,离群众扶真贫、真扶贫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直接指向并立足贫困人口脱贫解困,管当前、利长远,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1、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精准扶贫的客观要求。一是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有利于提高帮扶质量。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瞄准扶贫对象,能够打破贫困需求和扶贫力量间的沟通不畅,贯通帮扶政策、资源进村入户渠道,与贫困户进行有效对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聚焦扶贫对象。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下,通过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农户信息系统,不仅为扶贫部门的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为各个行业部门工作提供一个通用平台。同时,也为社会各界开展扶贫帮困、投身扶贫公益事业畅通了信息渠道。三是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有利于对帮扶成效实施动态监测。通过调查,准确掌握贫困户家庭成员住房、交通、饮水、教育、社保、产业、技能等详细情况,既能对各乡(镇、街道)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客观评估,也能对全县贫困状况进行科学研判,增强扶贫工作的前瞻性,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措施。

2、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推进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多次提出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特别强调要推进精准扶贫,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2023年是扶贫的改革之年、创新之年,其核心就是精准扶贫,而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我们只有抓住贫困人口这个核心,用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这个平台,才能有的放矢、创新思路和方法,切实推进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

3、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扶贫工作事关民生,是典型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集中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就是对贫困户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瞄准,为我们扶贫开发找准一个个具体对象,然后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量,分年度、分批次对这些贫困对象进行帮扶脱贫,把扶贫工作做实、做真、做出成效,真正体现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接地气,真正体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扎实抓好全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各相关部门必须按照省、市、县的部署要求,统筹谋划,周密安排,有序推进。

1、准确把握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要按照《安塞县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实施方案》要求,2023年底前,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贫困户、贫困村电子信息档案,构建与国家数据平台相衔接的全县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要通过建档立卡,对全县贫困户、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

2、准确把握建档立卡对象和标准。一是要搞好贫困农户的识别。贫困户识别执行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75元(2023年2500元不变价)的省级农村扶贫标准;同时,识别出国家扶贫标准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2023年2300元不变价)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今年市级下达我县建档立卡人口规模控制数为29470人。二是要搞好贫困村的识别。贫困村识别按照我省2023年底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全省国家扶贫标准下贫困发生率为15.1%,一倍为30.2%)以上、行政村202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全省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503元,60%为3901.8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高一低一无标准执行。

3、准确把握关键环节和步骤。本次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前期准备。主要任务是确定建档立卡对象、标准及规模,编制工作方案,宣传发动,开展培训。这个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第二个阶段是全面开展识别工作。要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审定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规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等各个环节的要求,积极开展贫困对象识别工作。这个阶段的工作正在进行,必须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第三个阶段是联网运行。贫困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调整。这个阶段的工作必须在今年10月20日前完成。

4、准确把握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要严格按照《安塞县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建档立卡工作的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一要始终坚持公示公告。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的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要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正。二要落实结对帮扶措施。识别贫困对象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帮扶措施,因地制宜、因户制宜,要统筹安排各类帮扶资源,结合需求与实际,研究提出对贫困户、贫困村结对帮扶的方案,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明确结对帮扶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三要实行动态管理。贫困户、贫困村的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动态管理。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全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矛盾集中的系统工程。各镇(街)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有序推进。

1、强化组织,加强领导。此次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镇(街)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以赴、整合资源,将全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各镇(街)要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配备专用电脑、档案柜等设备,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及时推进工作,按照《安塞县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实施方案》中的识别标准、工作方法和步骤安排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按时完成任务。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是要充分利用召开群众会议、标语、专栏等进行宣传发动,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相关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到每个农户和每个村,做到家喻户晓,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要加强对基层工作力量的宣传发动。这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仅靠镇(街)的工作人员是难以完成的。要依靠基层组织,广泛动员大学生村官、包村干部等工作力量积极参与,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3、严肃纪律,确保实效。这次建档立卡工作要求高、标准严,各镇(街)要细致调查核实,做到程序公正透明、信息真实可靠、群众认可满意。在识别过程中,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杜绝平均分配。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对照国家确定的识别标准、识别规模、识别方法,从严把好贫困对象识别数据核实关,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情况准确、数据详实,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无偏差,政策执行到位不走样,坚决杜绝违规操作、暗箱操作现象,坚决防止漏报、虚报、弄虚作假行为,确保经民主评议、科学核定的识别数据客观真实,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第7篇 关于数学成绩的调研报告

很多人都抱怨一到高中数学成绩怎么就一落千丈了?下面是小编提供的关于数学成绩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和借鉴!

一、调研目的:

为了真正掌握xx中学2022届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x月27日至x月30,我真对高一12各班,622名学生的四次月考数学成绩进行了调研,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和了解,并对成绩进行了细致的数据分析、表格整理,此外还有和高一年级八名数学教师进行座谈沟通进一步了解当代学生学习数学所呈现的特点,形成本次调研报告。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

(1)xx中学高一622名学生四次月考数学成绩分析。并随机抽取班级进行详细分析。

(2)针对全体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看法及自身成绩,学习方法等方面。

(3)抽取高一七班学生每人进行了谈话,了解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与看法。

(4)高一8名数学教师针对每个班级学数学的情况。

2、调研方式:调研问卷,成绩查询分析

三、调研内容及调研结果分析:

(一)学生成绩调研及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1、根据新中分班情况,四次月考中数学成绩进行多方面比较,首先是在几类班级中的比较,领军班四次平均分均在100-110之间,重点班平均分在70-80之间,而平行班集中在40-50分,及格率不足90%,差距较大,学生整体数学成绩有待提高。

2、然后是个人成绩的四次月考学生的成绩变化比较,整体看来增长率不高,学生进步幅度基本无较大变化,个别学生进步较大300名左右,但是也有退步较大的。

3、参与问卷调研的,在数学教学课堂上,57.5%的学生大部分内容都能够听懂,37.5%的学生都听不懂,一些学生认为数学老师讲课能够放慢语速。

4、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38%的学生愿意向任课老师寻求帮助,其次是向同学寻求。而剩余的32%则认为会视情况而定。

(二)与学生座谈调研结果分析

1、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薄弱,导致没有数学兴趣

2、36%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候的课堂纪律也会影响到数学成绩

3、数学较难,理解耗费时间长,作业效率低,课上掌握较少,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也是成绩较差的原因。

4、部分学生课上难以集中精力,课下练习较少,不敢问题。

5、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的举一反三。

(三)与数学任课教师座谈调研结果分析

几位任课教师都认为学生数学成绩较低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在12个班中,领军班1班和重点班2、3、4班数学成绩较好,而在平行班中的学生对成绩不是很重视,学习成绩较差,数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程度不一。

2、对于学科本身而言,数学的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抵触心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3、对于教师而言,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或许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4、被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5、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6、不重视基础,好高骛远。

四、调研总结

通过此次调研,充分说明了数学教学有待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与管理力度有待增强。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试图增加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会学。及时召开教研活动,带动整个年级的学科发展。

第8篇 关于文化馆调研报告

文化馆、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促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奠定坚实基础,在市政协聂志权副主席的带领下,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于xx年5月15日至31日对我市文化馆、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深入到各县(特区、区)乡镇村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并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党的xx大、特别是xx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多方筹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不断加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城乡文化基础条件,初步形成了以市中心区为中心、覆盖全市城乡、布局日趋合理、功能逐步完善的文化基础建设网络。

1、全市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市级群艺馆1个,县级图书馆5个,县级文化馆4个。全市98个乡镇中有57个建有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余下41个都将在xx期间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从业人员380人。由于各级文化机构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每年市、县、乡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达xx余场次。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

3、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加大

十五期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市级财政先后投资75万元,县级财政先后投资352万元完成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总面积达7775平方米。

二、文化馆、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城乡文化馆、站建设虽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文化基础设施整体薄弱、经济底子差,加之财政比较困难,投入文化基础设施的物力、财力严重不足,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各级政府对文化馆、站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部分领导干部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一些县乡、部门在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认为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多,见效慢,不赚钱,能省就省,能缩就缩,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大型集中性文化活动、轻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重设施建设轻日常活动。有些干部还认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不抓无所谓,只要把经济建设方面的工作搞上去了领导就会认同,导致一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长期落而不实。

2、市中心城区文化馆、站建设亟待加强。市中心城区至今尚无群艺馆、博物馆、展览馆、大剧院、音乐厅、影视城等城市所必需的文化基础设施,仅有的市图书馆,其规模及内部设备、服务内容等也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读者需求。

3、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不健全。就调研的情况看,我市尚有3个县、区无文化馆,而已建好的两馆由于资金短缺无法配置必需的馆内设备设施,也无法正常投入使用,相当部分属空馆。前面提到的57个乡(镇、办)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基本上未作为文化基础设施使用,大部分用作各乡镇政府的办公用房和会议室,有的被用来搞职工食堂(如钟山区月照乡),有的被出租或变相出租,有的甚至被变卖多年而无人问津(如六枝特区龙场乡)。

4、基层文化队伍网络不健全,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基层文化人员专职不专干的现象屡见不鲜,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相当部分基层文化馆、图书馆人员多数农村文化站(室)人员业务素质低。文化人员被派包村、包队或长时间抽调从事其他工作,导致文化队伍名存实亡。

三、加强我市文化馆、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使我市较为薄弱的文化馆、站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使社会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特对我市文化馆、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化建设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抓文化建设必须先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各级政府要从贯彻xx大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将其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框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2、把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文化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与其他基础设施一起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议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新建住宅区须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各级城乡规划部门应会同文化部门,按照国家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群众就近、方便和经常参加文化活动的原则,在城市规划中明确文化基础设施用地。

3、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投入,逐年完善我市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人民群众所需,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建议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其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分级分批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力争在xx期间逐步启动市中心城区图书馆的改扩建、博物馆、展览馆、大剧院、音乐厅、影视城等建设项目;完成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同时,建议市、县、乡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已建成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内部必需设备设施的配置,投入必要的启动资金,使其尽快投入使用。市级财政xx期间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市级支中心的建设,力争xx末建成覆盖全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工程。

4、严格制定和实施配套措施。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靠资金投入,也要靠政策支持、法律保障。建议各级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包括优惠提供建设用地或减收土地租金,减免建设中的各项费用。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关于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引导开发商在新建的住宅小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和配套建设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室等文化活动场所,为社区居民就近便捷参加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精神,加强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在建设费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

6、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队伍,加强已有文化设施的使用管理。建议地方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队伍结构,保障基层文化馆(站、室)专业人员数量,切实解决好基层文化机构设置、队伍稳定、人员待遇问题。文化专职人员可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不拘一格聘用确有特长的民间艺术人才,鼓励专家学者到乡镇文化站挂职锻炼。建立健全农村专兼职文化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农村文化骨干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逐步形成县、乡(镇)、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

已经建好的文化基础设施必须加强管理,投入使用。如57个乡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必须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建议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清理,对擅自变更公共文化资产的行为要予与纠正,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第9篇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怎么写?下面就是应届毕业生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一、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基本情况及成效

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把握了工作重点,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六是通过开展农机维修工、电焊工等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农机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二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从目前我县农机校情况看,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只保吃饭,培训质量无法提档。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不能及时更新培训新知识、新技术,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三是近年来分配的农机专业院校毕业生少,高学历、高技能师资缺乏,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强化壮大。

三、建议

1、广开生源,适应形势。生源是农机培训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生源,其它工作就无从谈起。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机培训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生源。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训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要农机监理部门加强田检路查,杜绝无证驾驶现象。三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四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培训时间,使机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会实用的操作、维修等技术,切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创造社会重视的浓厚氛围。有计划地定期对农机培训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提升其行业荣誉感。

3、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同时,基层工作站也受到经费的制约,培训时间和教学内容不能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因此,建议要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让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培训和鉴定经费,保障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发挥整体效能,创建 平安农机。搞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是农机教育培训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从源头上保障平安农机建设的重要措施。要正确处理好培训与监理的关系、切实解决好重管理轻培训的问题,坚决杜绝只收费不培训的现象。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凡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发放驾驶证件,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培训和农机监理、农机推广等部门要做到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5、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以及工业机械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试验实习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来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成为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优秀人才。

第10篇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随着乡村旅游活动的深入进行旅游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本论文总结了国内外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对xx市发展乡村旅游进行分析,指出xx市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xx市在开发乡村旅游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达到优化地区乡村旅游模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 调研背景

xx市地处盆川山地、平原和丘陵的过渡带,地势高差悬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又位于宝成铁路和108国道的要道,历来是川北的主要通道,不仅拥有丰富的高质量旅游资源而且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然而旅游业是包括行、游、住、吃、购、娱、通讯等要素的综合产业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不能代表发达的旅游业,要提高它们的整体利益,必须有计划地推出让旅游者可接受的旅游产品系列,合理规划并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和实施机构,布置增加旅游收益的措施和途径,保护自然和人文的旅游资源维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然而xx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特色不显、内容不丰、规范不力、服务不周、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xx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分析,在完善xx市三大旅游发展区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提出xx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二、 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期生活在高楼林立、喧嚣拥挤、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中,远离幽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加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生趣,许多人产生了到安静、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的强烈愿望。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充分利用了农业资源,丰富了旅游产品结构,增加了旅游供给,满足了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旅游要求,也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农村社会整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绵阳乡村旅游发展非常迅速,村民参与积极性很高,都渴望能从旅游发展中得到实惠。

三、 国内外乡村旅游的起源、产生与发展

欧洲的启蒙运动促成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产生。三次科技革命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增加了闲暇时间。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改善了乡村的通达性,加之人们收入的增加?旅游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有享受,而是成为越来越多人可以享有的产品,旅游迎来了它的 大众消费时代。??

20世纪70年代,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得到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绿色运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现代旅游者可持续旅游行为的重要选择。??

我国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同时也是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南到北涉及观光农业这一主题的开发项目累计投资达30亿元以上。

四、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一是对于旅游业本身而言,可减轻旅游熟点的环境压力。二是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内涵。三是乡村旅游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四是满足城市旅游者回归自然的愿望,满足了旅游者多元化旅游需求。五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六是对传统乡村的景观与文化完整性保护而言居民会主动地承担起保护传统乡村景观的责任,看他们也能从旅游者的重视中找到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信心,潜移默化地也会发现乡村生活和文化的价值。七是对城乡融合而言,对于成功的乡村旅游业来说,一方面,是要让旅游者通过完全的乡村体验,实现心灵和身体的放松,亲近、爱护自然,尊重不同文化,并最终发现、认识传统文化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让旅游地居民因旅游收益而为自己所拥有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文化而感到自豪,并学到许多来自城市的知识、观念和文明生活习惯。

第11篇 企业财务会计严以律己素质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理财手段,达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要求,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需要。在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理财手段中,财务会计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为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的直接经办人,根据企业的总体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要求管理具体财务工作,企业财务工作的好坏与财务会计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要搞好企业财务工作,必须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素质建设。本文就此问题对xx市(县)部分企业财务会计素质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有关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素质的基本情况

当前,xx市(县)企业财务会计素质总体情况较好,无论政治思想觉悟与业务工作技能基本适应企业财务工作需要,能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财务工作宗旨,根据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变化,较好地完成财务工作任务,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能够做到爱岗敬业、知法守法,正确处理做好财务工作与服务企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既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又促进了企业经济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素质存在的问题

1、企业部分财务会计政治素质不够高

要做好企业财务工作,财务会计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完成财务工作任务。但有的会计人员对企业领导唯命是从,不敢提不同意见,对不符合规章制度的业务不敢拒绝办理,损害国家利益的事不闻不问,政治素质不够高。

2、企业部分财务会计业务素质不够高

少数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核算不够规范,执行财务制度不够严格;未能正确及时核算企业各项收支和盈亏,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凭证、账簿无摘要,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更正方法不正确,会计凭证制证人、复核人、财会主管人章印不全;资金管理存在漏洞,没有严格按照银行规定的现金支付范围使用现金,有大额现金支付的现象;部分企业只有年度财务分析,季度分析、专题分析不够,财务分析质量不高。

3、企业部分财务会计服务素质不够高

企业部分财务会计努力奉献、自觉服务的观念不强,团队意识缺乏,协作精神不够,下车间深入职工少。对部门间配合不主动、不积极。对职工有关财务方面的咨询懒得回答,不愿积极解决职工提出涉及财务方面的问题。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学习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会计要通过加强学习锻炼,提高四方面素质:一是政治素质。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维护财经纪律,立志献身财会事业,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二是知识素质。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不断发展形势的需要,参与现代化企业管理,要熟悉国家的财政、财务法规,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相关专业知识包括财政、税务、法律、金融、市场、外贸、外语等。三是道德素质。要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廉洁奉公、作风正派、严守职业道德,不受他人和其他因素的不良影响。要廉洁自律,坚持依法行事,依规办事不受拜金主义影响,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四是心理素质。要具备遇事不惊,沉着冷静、决策果断和为完成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化解阻力,迎难而上的心理素质。

2、树立先进思想观念,当一名合格财务人员

企业财务会计要树立先进思想观念。一是市场、竞争、风险观念。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的各项理财活动都要围绕市场开展。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企业要参与竞争就必然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除了要树立市场观念外,还要有竞争意识,同时要高度关注理财领域的财务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并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二是政策观念。要熟悉政策,特别是财经方面的政策,做到一切财务活动的运行都要符合国家政策规定。三是关系观念。要处理好企业与投资者、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职工等方面的关系。要处理好企业与税务、工商、银行、财政等部门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企业财务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取得成绩。四是参与观念。要树立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的思想观念。既做好本职工作,又有大局和全局观念,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运筹帷幄。五是信息观念。要树立全面的信息观念,注意收集、整理、把握和正确运用各种财务信息,能为企业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六是决策观念。要掌握财务预测、经营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六种基本方法,树立决策观念,不仅要参与企业生财、聚财、用财的研究,还要能提出最佳的可行的决策意见和为完成决策所应采取的措施。七是效益观念。要树立效益最大化观念,这是企业生产经营追求的最终目标,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效益高低。树立效益观念包括了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增收节支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和盈利观念。财务工作要紧紧围绕提高效益这个目标通过成本否决,落实消耗定额,通过开源节流、增产增收、节约开支、加速资金周转等办法,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八是法律观念。要树立法律观念,充分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和依法理财、依法治企业。不仅要贯彻有关的会计法规,还要了解、贯彻与会计工作有关的其他法规,使会计行为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进行活动。

3、提高工作业务能力,适应全面财务工作的需要

企业财务会计要提高工作业务能力。一是理财能力。要组织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和信贷计划,负责筹措资金,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并将计划与执行情况报告给企业领导。要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监督,督促企业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要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和财务制度,利用财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要协助企业领导对企业经营、投资等问题做出决策,承办企业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二是创新能力。要具备不断进取的开拓创新能力,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就不配当一个财务人员,要不断地开拓,创新,推进财务工作的开展。三是协调能力。要妥善处理与上级、同级之间人际关系的能力。财务人员在处理与上级的关系时,要获得上级的信任和理解,表现在要服从上级,若有疑义,用适当的方式加以说明。在处理与同级的关系时,要互相配合,分清职责,不争名夺利。要了解上级,就是要把握上级的整体思想;了解同级,就是要相互沟通信息,协调一致。对上级应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对同级不相互嫉妒、相互攻击。

第12篇 新昌县茶产业调研报告

2023年,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和茶叶、茶机生产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并在形成调研报告初稿后进行专题研讨,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兴一方茶业 富一方百姓》送县领导参阅。新昌县委书记楼建明、县长马永良(现任平阳县委书记)、副县长柴理明作了批示,对调研报告给予充分肯定。

一、新昌县茶叶产业发展历史

茶叶,一片古老而神奇的树叶,人们将其视为沟通天地的生命。

新昌,东汉时已开始种茶制茶,六朝时高僧名人纷纷入剡,饮茶已成风尚,唐朝时越茶、剡茶等名茶声誉雀起从古至今,新昌人的命运已经与茶叶连接在一起,融会在一起。新昌的农民,因茶叶而殷实;新昌的文化,因茶叶而丰富;新昌的形象,因茶叶而增色。

在茶叶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茶商在成长、成熟,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出350多个直销网点,有的已走出了国门。

在宣传推介上。大佛龙井是新昌区域内的共享品牌,仅靠茶商单枪匹马宣传推介,很难形成气候。为此,县委、县政府策划了一系列重大公关宣传推介活动。1995年9月,回山镇在北京海淀区开设绿茶世界窗口,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领导赴京参加开业仪式,多家媒体对县长带领茶农进京城作了宣传报道,影响力很大。随后,相继组织了国民党连战主席在北京老舍茶馆的品大佛龙井、礼赠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十多个国家元首、大佛龙井慰问北京鸟巢建设者、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兰州、香港组织举办或参与了上百次的大佛龙井展示展销或万人品茶等活动。凡是在外举办的重大活动,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亲临现场,鼓劲造势。1996年,举办了新昌首届国际茶文化节,并先后举办了8届茶文化节或茶叶大会,广邀各地茶商考察了解新昌,品尝认知大佛龙井,并邀请茶叶专家考察新昌,推介新昌,邀请新闻媒体采访、采风,制作专题片,宣传推介新昌的茶叶产业与茶文化。与世界茶王天福集团、北京老舍茶馆、吴裕泰公司、霍氏茶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知名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大佛龙井品牌的影响力在传播,在扩散,在渗透。

新昌茶叶产业的发展历史,是奋斗的历史,它融进了茶人的辛劳,流进了茶人的汗水,凝结了茶人的心血;是创新的历史,它摒弃了落后,刷新了传统,挑战了权威,挖掘了文化,注入了科技,顺应了潮流;是富民的历史,它激活了农民致富的传统思维,搭建了农民致富的绿色通道,践行了党和政府富民的根本宗旨。

历史积淀经验,经验启迪未来。

二、新昌县茶叶产业的优势与问题

优势明显:

独特的地理环境。新昌地处天台、四明、会稽山脉的环抱之中,这些连绵在新昌县境内的山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其他也以202200米的丘陵台地为主,形成了特有的地质条件。新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成分好,山区云雾多。好山好水长好茶。天姥山、安顶山、罗坑山、大湖山、望海岗、拨云尖、山雪岗、鳌峰等及周围裙地都是茶叶的好产地。

自然馈赠的是其它地方无法复制的,谓之得天独厚。

强劲的服务扶持。县委、县政府适时地确定发展战略,作出重大决策,加强硬件投入,创造发展环境。尤其是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与导向作用,从2000年出台《关于加快茶园良种化建设的通知》开始,先后出台了六轮茶叶产业政策,产业扶持资金从最初的每年1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每年600万元,扶持的项目从最初的茶园良种化改造、茶叶面积扩展到品牌建设、市场建设与开拓、质量管理、规模经营、标准化建设、新茶类开发等茶叶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乡镇街道各尽其责,在创新经营模式,增进组织化程度,推进统防统治,设立茶园农药专柜,规范茶园用药,降低茶农的农药、化肥支出,在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加强指导,重视服务,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这些措施和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茶农、茶商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届届有好政策,年年有新举措,这是茶人们的一致反映。

第13篇 党的群众路线调研报告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性质的体现,也是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

按照县委安排,从4月19日开始,我镇利用一月时间,深入全镇12个行政村、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走访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从4月19日开始至5月15日结束,调研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镇党委、政府所有领导、机关干部全员参与,将所有机关干部分成5个小组,将全镇划分为5个调研片区,由主要领导带队,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村、组,走访“两代表一委员”、低保户、贫困户,体察民情,了解民意。

镇党委要求,调研工作既要突出主题,查找全镇在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急,解决实际困难,又要把调研专项工作和全镇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和今年低保复审工作相结合,和今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相结合,和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相结合,以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取得实效目的。

调研期间,参加调研的县级领导2人,科级领导10人,机关干部35人,累计走访贫困群众158户626人,走访低保户538户1121人。对走访的低保户、贫困户,一户一档,建立档案,并拿出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召开座谈会17次,参与座谈群众420人;发放调查问卷867份。走访中小学、幼儿园16所;走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15所;走访果品加工、苗木花卉、猕猴桃加工企业26家,走访砖瓦窑厂3家,走访党支部18个。

二、调研中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

通过总结、梳理、归纳,当前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一是农业生产、主导产业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方面;二是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救助、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三是村级干部待遇方面;四是群众对当前社会风气、干部作风方面等四个方面问题。另外,我们还就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做专题调研。

(一)、当前群众对农业生产、主导产业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方面问题

1、生产路问题

近年来,四屯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猕猴桃、苗木花卉发展迅速,面积达1.8万亩,成为群众收入重要来源。但田间生产路作为公共设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维护、管理,表现在:一是标准低、窄,蚕食严重,大多在2-3米宽;二是大部分是土路,不利大型农业机械耕作和车辆进出,影响群众耕作,影响苗木花卉、果品销售,成为农业生产瓶颈。群众说:这些年我们出村路、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建好了,能否把生产路再统一建设,解决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的制约问题。

2、灌溉和排水问题

去冬今春,连续6个月未得到有效降雨,原本保障脆弱的农田灌溉问题凸显出来,特别是四屯镇下片渭河沿岸联二村、联三村、下三屯村、北辛庄村、曙兴村等村组,过去浇地靠群众自打的压水井解决,今年由于天旱和渭河治理,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压水井”普遍没水,灌溉困难,也暴露出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薄弱环节。同时,该区域也属渭河滩,为夏湿地,到雨季水位升高,原有排水设施老化,损毁殆尽。造成排水不畅,往往积涝成灾。群众对此意见大,这些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统筹解决。

3、土地承包经营问题

土地承包经营,包产到户时,由于考虑到土地肥力、公平等因素,农户所分的土地多碎块、零散,过去农业种植粮食作物时,尚不觉得困难,猕猴桃、苗木花卉发展起来后,不利于规模经营,群众觉得很不方便,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二)、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救助、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问题

1、安全饮水问题

近年,在县政府大力扶植下,四屯镇有8个村解决安全饮水问题,但仍有沿渭三个村群众没有喝上干净自来水。

2、扶贫攻坚和低保等社会救助问题

结合实施《秦巴山区扶贫攻坚工作》,调研中我们对今年列入脱贫帮扶计划的158户626人进行全走访。目前,导致群众生活困难、返贫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因病致贫。大概占贫困户的36%左右,许多家庭因大病或长期慢性病,陷入困难之中;二是因学致贫。这个是阶段性的问题,一些家庭因供养两个大学生或高中生,高企的学习费用使家庭贫困,占25%;三是因老年、痴呆、精神疾病、生产生活能力低下而导致贫困,占 17%;四是因灾祸导致贫困。自然灾害打击或交通、其他偶然事故导致贫困,占10%;五是因生产单一,技术不足导致贫困的,占12%。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我们对口帮扶,因户施策,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对近年来实施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群众比较满意。对社会救助,特别是医疗救助,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是:一是大病、重型病症救助标准低。目前报销比例一般(三甲医院)55%左右,而大病是农村致贫重要原因;二是慢性病报销不够规范、比例也低;三是农村卫生院设备简陋,技术培训、指导力度不够;四是村卫生室合疗门诊报销存在政策隔离,如甲村卫生室医术好,乙村群众到甲村看病,门诊不能报销的问题。

教育方面:四屯镇现有村级小学6所,学生1100余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老化,知识老化,青年教师不愿到乡下来,且流失较多。加之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多,许多留守老人辅导孩子学习有困难,群众呼吁加强农村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三)、村级干部待遇问题

村“双委会”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基础组织和基本力量,是联系群众,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中坚。调研中,村干部普遍反映待遇低,以四屯镇为例:2500人以上村子,设干部3-5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月220元;2000人以上村子,村“双委会”负责人每月仅200元;1500人以上村子,每月仅180元。而农村目前保洁员工资400元/月。相比较村干部还没有保洁员工资高,待遇直接影响村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农村60岁以上离任的村干部(主要担任村两委会正职9年以上)养老补助也相对较低(月补助25元/人),建议能和乡镇“八大员”养老同待遇。

(四)群众对当前社会风气、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

一是联系群众不够,宗旨意识不到位。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最根本的政治路线。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镇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些干部群众观点、群众意识日益淡薄,和群众感情疏远。工作中习惯当传声筒,电话指挥,和群众面对面交谈,倾听群众心声的少了。调研中,我镇下访领导、干部普遍反映,只要我们尊重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群众还是愿意给我们讲真话,接纳我们的。真心服务群众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二是学习不够,做群众工作能力不足。目前乡镇年轻干部、公务员,许多都是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两门”干部,工作热情高,但基层工作经验不足,需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上再锻炼、再提高。

三、影响四屯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调研中,我们还就四屯镇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近年来,四屯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根本改变,但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依然没补齐:一是工业基础薄弱,仅有的4家果品加工企业,农业企业规模、产值较少,带动不强;二是猕猴桃、苗木花卉主导产业数量、规模增大,但和市场对接,带动一方龙头企业没有发展起来,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建设滞后;三是土地流转力度不大;四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比较薄弱。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强。

四、我们的建议和打算

深入基层,深入村组,深入群众,一个月的走访调研,拉近了我们和群众的距离,体察了群众所思、所需、所盼、所忧,又使我们看到了自身工作的不足、缺点,收获颇多。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改进工作作风,真抓实干,不断整改: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提高机关干部整体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特别是___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精神,不断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克服因循守旧、“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争先创优、真抓实干、以民为本的大局意识,真情服务群众。

(二)、以突出整改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围绕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源头化解矛盾、对症下药,逐一解决:一是对群众反映的安全饮水、生产路建设、扶贫、低保等问题,凡在本镇范围内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二是凡当下不能解决,协调相关部门,分步实施,如涉及安全饮水的三个村,已协调水务局,目前正实施管道工程,估计6月份群众就可喝上干净自来水;灌溉问题:曙兴村、北辛庄村、下三屯村等村已纳入今年农田水利标准化项目,即将实施;三是教育、卫生等涉及政策层面的问题。及时和相关主管部门沟通,争取政策,逐步解决。总之,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取信于民的根本

(三)、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加快四屯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门路,门路多不多,关键看干部。在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拓宽群众的致富思路,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引导干部带头闯富路,在资金、土地等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坚持开放办县、办镇的理念,要有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和胸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项目,争取来的项目要实施好;大力发展“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做大经济蛋糕,为实现富民强镇努力奋斗。

第14篇 拆迁安置工作调研报告

拆迁安置工作是转型增速的基础、是赶超发展的依托、也是提升锡山城市形象和发展能力的大局所系。今年9月下旬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及分工领导带队,相关工作机构负责人参加的调研组,到基层各板块分别走访了解情况,并组织建设、房管、国土、规划、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现将调研及思考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拆迁安置工作成绩显著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区各级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项目抓拆迁,关注民生抓安置,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表现出在困难面前不回避、在压力面前不退缩的精神状态,以前所未有的强度、速度、力度推进拆迁工作,同时也较好地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至10月底,全区累计完成拆迁量444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项目开工45个,总面积达421.6万平方米,为全区转型提升、赶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目标明确,认识统一。大拆迁、大发展,不拆迁、难发展。拆迁与安置相辅相成,解决好安置可以促进和推动拆迁。各板块思想高度统一,认识高度一致,都把拆迁安置摆上了突出位置,作为当前促进转型升级、加快赶超发展的首选环节。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区统一确立了以项目定拆迁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安置房腾地、重点工程、经营性地块、产业园区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五大类拆迁项目。以建促拆、安置先行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安置工作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2.程序规范,举措有力。拆迁工作措施有力,各板块突出依法操作,按照依法拆迁、规范拆迁的要求,加大征地拆迁前期各项手续的办理力度,做到依法依规拆迁。动迁工作思路严密,发扬了钉劲、韧劲、磨劲,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做动员拆迁工作。同时,严格执行拆迁政策,通过建立工作制度,规范各项操作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如安镇街道明确要求对住宅拆迁建筑面积、合法面积、安置面积等信息进行统一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东亭、东北塘街道对非住宅拆迁建立严格的会审制度,通过层层把关,确保非住宅拆迁补偿的公平、公正。安置工作措施有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各板块按照商品房的要求建设安置房,部分板块规划设计建设了一批品质上乘、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小高层和高层精品安置房小区。

3、千方百计,帮助安置。为妥善处理和解决被拆迁群众的过渡安置问题,各板块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通过挖掘整合各方面资源,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过渡安置的问题。如东亭街道大力创新安置工作方式,出台安置房承租办法,努力缓解安置工作的压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落实一批临时安置房,酌情提高了过渡费标准。锡北镇、安镇街道等对在外过渡拆迁户办理婚丧事,给予特别的经济补贴,开展暑期走访慰问,向在外过渡的每户家庭发放一定数额的高温慰问金。鹅湖、羊尖、东港、东北塘、云林、厚桥等地分别通过建设临时过渡房、租赁轻纺城、印刷包装城等部分闲置用房和改建老医院、老中学、厂房等办法帮助解决老弱病残等困难家庭的临时过渡安置。政府的这一系列为民举措,也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拥护。

二、拆迁安置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中,各板块及有关部门针对当前拆迁安置工作,也集中反映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安置房建设有待加快。当前,安置房短缺是直接导致拆迁工作进展缓慢的最大阻碍。调研中反映,安置优先的理念尚未牢固确立,加之用地指标收紧、前期手续办理不及时、建设单位施工力量不足以及小高层和高层安置房建设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等因素,是导致当前安置房建设迟缓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区累计有过渡户12680户(其中全过渡8865户,半过渡3815户),全区安置房缺口较大,多数过渡户需要2年左右时间才能全部安置到位。从调研中也了解到,安置过渡费支出数额较大,已成为各板块的重要负担。无论是从加快安置拆迁群众,还是减轻财政压力方面考虑,都要求各板块高度重视,加快安置房的建设。

2.清点工作有待突破。尽管目前全区拆迁的总体进度较快,但部分项目,由于少数居民没有完成拆迁,未能实现项目的整体拆平,也导致了一些优质的大项目不能快速引进落地,对后续发展造成了影响。一些即将交地的重点出让地块,由于拆迁工作不能按时到位,也将面临违约风险。今年已启动的121个拆迁项目仅有52个完成清点可交地,占拆迁项目总量的47%。有15个项目因为存在十户以下居民没有完成拆迁而没有最终拆平,已经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我区项目拆迁工作的整体成效。

3.拆迁工作氛围有待改善。媒体和社会舆论过度报道时有发生的拆迁事件,引发了部分群众对拆迁工作的片面理解。拆迁宏观政策趋紧,国家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即将出台,在此大环境下,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我区拆迁工作人员的“瞻前顾后”、“缩手缩脚”。部分群众对拆迁补偿的期望值过高,也增添了拆迁工作的难度。为此,改善好、营造好区内的拆迁环境很有必要。

4.腾地利用率有待提高。绝大多数群众顾全大局,拆迁易家,为地方建设发展腾出了空间,作出了贡献和牺牲。当前,他们对政府拆迁土地的利用建设充满了期待。通过近年来对拆迁工作的大力推进,全区为加快转型赶超提供了土地资源储备。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由于招商选资、项目引进工作成效还不够显著,对这部分已拆出土地的总体利用率还不是很高,符合产业发展的优质项目入驻不多,拆迁带来的发展优势还未能完全凸显。

三、做好拆迁安置工作的几点建议

城市建设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建设成果,实现城市发展与人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双赢。当前,全区各级各部门需要把合理安置拆迁群众、提升居民居住质量贯穿于城市拆迁建设的全过程,做到将改善城市面貌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有机结合,让拆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使拆迁工作顺民意、达民情、暖民心。

1.立足当前,着眼超前,加快高品质安置房建设。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安置房建设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努力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实、办好。一是加快建设。以实现“零过渡”为目标,根据过渡规模和拆迁计划,在做好需求分析和计划预测的基础上,科学放量安置房规模,优先安排计划,优先保障资金,优先配备人员,加快安置房启动实施,确保安置房建设逐步还清旧账,不欠新账,适度超前。二是提升品质。大力推广东亭、东北塘、安镇街道把最好的地段用于建设高品质安置房的好做法,优先选择地段好、配套齐、环境优的地块,高标准规划建设拆迁安置房,积极引入实力强、品牌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房地产企业参与建设。通过强化设计,完善社区环境、生活服务、景观绿化等居住与配套服务功能,实现安置房建设品质的新提升。三是完善手续。各板块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超前谋划,主动衔接,加快办理安置房建设有关手续,务必做到手续齐全后方能动工建设。

2.突出重点,依法操作,确保拆迁安置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要突出实施清点、“净地”出让、政策完善、安置房办证、拆迁企业职工和被征地农民就业这些重点,坚持依法操作,有序推进。一是抓好实施清点。继续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干劲,勇于攻坚克难,突破工作难点,组织实施好清点工作,力求实现整体拆平,确保一批重大项目的入驻。认真分析研究“钉子户”形成的原因,依法合理利用行政裁决和行政强拆手段,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特别要注重防止一些“钉子户”抱团的情况。二是坚持“净地”出让。“毛地”出让一方面不利于拆迁的进行,易引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逾期不能完成拆平交地,政府还将面临地块出让违约的风险。从加快项目建设和保障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倡导国有土地挂牌要坚持“净地”出让。三是完善拆迁政策。在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基层实际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区现有的拆迁政策进行梳理和完善,从有利于民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做到统一,逐步提高补偿标准,使制定的政策更趋于科学、合理,易于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同时,保持政策的平衡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对拆迁政策实施操作的统一管理,把拆迁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提高拆迁工作的公信力,避免因拆迁不公而引发矛盾。对于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应充分体现政府关怀,做到依法拆迁、友情操作,全力帮助解决他们的合理要求和困难。四是加快安置房办证。办理安置房“两证”,既是维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政府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当前,要努力通过各项工作的完善,为申请安置房“两证”办理创造条件。继续以深入开展安置房建设清理规范工作为契机,及时完善建设项目土地、规划、建设、安置等手续,做到在竣工验收前完成所有手续,确保能够尽快进入办证程序。针对安置房大修理基金的归集问题,应尽快列出明确计划逐步加以推进。五是高度关注拆迁企业职工和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近年来,东亭、东北塘、安镇街道等地非住宅拆迁超过了拆迁总量的一半以上。由于不少本地搬迁企业达不到入园标准,选择关闭停产或迁至异地发展,不少职工不愿随企业搬迁,面临失业或者再就业。据区人保局近期在东亭、安镇街道开展的一项调查数据反映,xx年1月份以来,因拆迁企业关闭停产和不愿随企业搬迁而解除劳动关系的本地职工有266人。这些职工的就业问题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同时,拆迁项目的快速推进,导致不少农民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需要高度关注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区各有关部门应通过加大转岗培训、组织专场招聘、扶持创业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途径,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拆迁企业失业职工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

3.强化宣传,注重引导,营造锡山拆迁的良好氛围。良好的宣传氛围是拆迁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保证。当前,要高度重视和营造好我区的拆迁环境,继续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和途径,突出深化正面宣传,多宣传锡山建设的宏伟蓝图、拆迁安置的重大意义,以及实施城市现代化发展战略给城市面貌和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拆迁是为了改善百姓生活、拆迁是为了加快锡山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调动全区上下广泛支持、主动参与、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

4.高端合作,强化招商,努力实现腾地发展的最大效益。坚持“三高”原则,加强高端合作和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进工作,积极引进符合地区产业发展的“高、大、新”项目,努力实现赶超发展的新突破。通过前期的努力,各板块的专业园区建设已经初现雏形。改变当前项目落地少,尤其是高端集聚效应的产业项目仍较少的局面,需要长远规划、合力推动,重点是加强同京、沪、深城市和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等之间的高端合作,使得每个产业园区尽快完成具有技术含量、产业特色、品牌特征的1-2家龙头企业落地,通过这些龙头企业进一步带动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实现腾地发展的最大效益。继续发挥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发展联席会议等制度的作用,扎实做好项目的各项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收益。

5.及早谋划,加强调研,加速安置小区管理的保障跟进。随着拆迁工作的快速推进,我区的安置小区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从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拆迁安置过程中,原一个村的村民被分别安置于多个小区、一个小区安置多个村村民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还存在着跨镇、跨街道安置的情况。安置小区普遍存在着房屋出租率高,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的实际问题,由于居管分离和社区管理机构缺失,导致了安置小区管不了、原村(社区)管不着的局面,形成了社会管理的盲点和死角,也给群众办事造成极大不便。目前,全区各级的工作重心相对都集中在拆迁和安置阶段,但对安置以后的管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各有关部门和地区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对于一些符合建居条件的安置小区,通过整合,理顺各类关系,合理制订安置小区的建居计划并加紧实施,尽快建立管理机构,打破目前管理真空的局面。同时,兼顾考虑好安置小区的党建、群团等工作。此外,因大面积拆迁,部分行政村已“名存实亡”,被形象的称为“空壳村”。如何处置这部分村的股份制资产、村民变居民、撤村建居、行政村转化为城市社区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尽快列入议事日程,抓紧研究,妥善处理。

第15篇 xx市生态市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总结成绩和经验,揭示问题和矛盾,分析制约因素,研究思路及对策,确保2023年建成生态市目标的实现,根据市政协的统一安排,我们第二调研组在市政协领导的带领下,于三、四月份重点对我市丁堰、桃园、如城、搬经、高明、江安等镇的生态市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调研,并考察学习了山东省荣成市的生态市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

(一)工作凸显亮点

1.谋划及时,规划到位

2.组织完备,政策完善

自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入市“六城同创”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设生态市创建办公室和相应的工作班子。于此相应,各镇各责任部门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组,我们视察调研的几个镇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创建村(社区)班子具体抓的创建工作格局。上下联通、职责分明、政令畅通、相互协调的生态市建设组织网络在我市很快建立。

为有效推进生态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建设生态xx的决定》,市人大专门作出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市的决议》,将生态市建设列入了法制化轨道。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性政策措施,如《关于节能减排工作仅2023年,我市就新增大中型秸秆还田机械220多台(套)、小型秸秆

还田机械1200多台(套),设立秸秆收购点36个,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50多万亩,约占稻麦面积的35%,秸秆综合利用率已接近90%。去年5月,南通市政府在我市丁堰镇召开了南通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会上演示的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最新成果得到了省农机局及南通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桃园、长江、丁堰和高明等4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考核验收并已向国家环保部推荐,8个村(居)建成省级生态村,3个社区建成省级绿色社区,54个村获得南通市级生态村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一)、环境优美镇创建有待进一步推进

1.创建任务任重道远。“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得正式命名”是建成生态市的基本条件之一。根据这一要求,我市必须有16个镇建成国家环境优美镇,而目前我市只有桃园等4个镇已经通过省级考核,还没有一个镇获得国家正式命名。

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农村水体污染不容忽视。部分乡镇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设施滞后,少数企业偷、漏排污现象仍时有发生,污染水体环境;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构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此外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将生活垃圾及污水随意倾倒,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水体造成了污染。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无害化处理率还较低。虽然目前市垃圾发电厂已建成投运,各镇也都兴建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和保洁人员,但真正将生活垃圾全数收集、全数运至垃圾发电厂处置的镇还不多,有的镇仍然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填埋,其远离镇区的村组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则更低。三是畜禽养殖污染及秸秆焚烧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规模畜禽养殖的布局还不够合理,针对畜禽散养户的户用沼气工程尚未成型,夏秋季节

的秸秆焚烧现象在部分镇仍较严重。

3.部分镇镇区布局欠合理,镇郊及村庄环境欠整洁。按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环境优美乡镇必须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但我市部分镇在镇区建设尤其是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上,缺乏科学规划,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居住区地点分散,建设缓慢,既损害了群众利益,也对镇容镇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此外,镇郊及村庄环境仍热存在脏乱差现象。如部分镇第一批改厕工作效果不佳,群众意见较大;少数镇整治过的河道又出现了坍塌及绿化带遭破坏现象,废弃农膜等“白色污染物”在某些村居的田间地头仍随处可见。

4.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滞后,管理欠缺,普及率不高。我市各镇在人畜粪便资源化利用及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虽已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还有不少方面有待改进,如大部分镇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建立起专职的能源管理机构。沼气后继管理服务网络不健全,沼气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秸秆的深度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科研技术都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急需提高。大多数乡镇的清洁能源利用还停留在点的层面,未能形成规模。

5.不少镇环境保护氛围不够浓厚,部分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度还不高。按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要求,乡镇及其所辖街道和各村均要有环保宣传的标语或橱窗,主要街道每公里不少于1个。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不得低于90%。我市多数镇均未达到此项要求。部分化工企业密集的镇,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意见较大,因排污问题造成的纠纷时有发生。

6.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不足,长效管理难度加大。环境整治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将管护机制常规化亦需要不少的资金。资金问题一直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其长效管理的最大制约因素,特别是目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镇财政收入难度进一步加大,这势必给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其长效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

(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2.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水平相差悬殊。到目前为止,我市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已经达标,而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还不到10%。尽管我市已有15个镇建成了污水处

理厂,但截至目前,真正形成生化污水处理能力的微乎其微。

3.镇区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镇污水管网的铺设正在进行,但进展缓慢,甚至尚未开工;二是同一镇不同村(社区)污水管网之间,各镇污水管网之间,镇区污水管网与城市污水总管网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尚未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其中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在我市顾庄生态园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顾庄社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瓶颈之一。

(三)生态建设亮点有待进一步包装、提升

1.生态旅游景点,缺乏管理,层次较低。内外城河风光带、顾庄生态园等既是我市生态市建设的亮点,又是我市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景点。但由于相关部门缺乏科学的策划及有效的管理,这些资源均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位于内外城河风光带中的文昌阁,本是一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特色景观,现却成为餐饮业经营场所,与周围景区环境极不协调。顾庄生态园的开发虽规划完备,但实施进展不快,且园区内花木品种混杂、结构混乱、交通拥挤、竞争无序,整体形象亟待提升。

2.各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管理仍需加强。在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过程中,我市各镇的镇容镇貌均得到了显着改善,围绕环境整治的各项长效管理体制也已初步建立,但长效管理的实绩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镇建立的专职保洁队伍人数虽多,但缺乏培训,素质不高;某些已通过省级验收的镇,镇容镇貌仍存在死角;不少镇村的垃圾房、公厕等环保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生态建设亮点仍需积极培育。客观地说,我市目前生态市建设亮点还不多,现有亮点也还不够靓,要想培育出一批像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国肠衣城那样有层次、有特色、有现场、有资料、有推广价值的典型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四)已有创建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

1.相关指数排名竞争激烈。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前10位是建成生态市的五项基本条件之一。目前全省各地都普遍启动了生态市(县)创建。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我市并没有明显的环境优势,主要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要使该项指标连续三年在全省

排名前10位任重道远。

2.部分指标极易倒退。在我市已达标的13项指标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出现倒退。如环境质量类指标、环境突发事件等。

3.软件资料不够完善。目前全市各镇及市级机关各相关部门均将创建的重点放在了硬环境的建设上,对已有软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则相对滞后。尤其是某些镇缺乏完整的材料准备、收集、管理机制,疲于应付,一稿多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我市生态市建设资料的积累是极其不利的。

三、荣成市经验

荣成市2023年被授予国家生态市荣誉称号。该市生态市建设中的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一)明确责任,广泛发动,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1.完善机制,科学考核。在生态市建设中,荣成市各镇(区)和相关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制订了建设计划、目标任务和行动方案。市政府按照生态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制度,把它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各镇(区)、各部门生态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评估,科学分析和评价阶段性工作成效,不断提高生态市建设水平。

2.深入发动,全民参与。自启动创建以来,荣成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对生态市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举行了“建设生态市万人百米长卷签字”及生态市建设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基层举办村干部生态市建设知识培训班8期,利用农村香期发放材料3万多份。在镇区主要街道、公园、居民小区等场所制作了固定性标语,增设了宣传橱窗,通过宣传形成了全民参与生态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调研报告开题(15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