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报告大全 > 年度报告
栏目

2023年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述责述廉报告(11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热度:43

2023年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述责述廉报告

第1篇 2023年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述责述廉报告

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办(政府法制办 应急办 防震减灾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高效、务实、廉洁”的工作作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职能,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引领,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全办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班子履行主体责任情况

(一)统筹谋划部署。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市政府办工作的总体布局,摆在重要位置和重要议事日程,同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今年以来,党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两个责任”、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等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6次。根据市纪委下达任务分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办、中心,落实到人头,促使全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并按时向市委、市纪委报告落实情况。

(二)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了对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政府办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制定完善了《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责任追究办法》、《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权力运行评价体系考核办法》、《2023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抓好了制度的公开和落实。对省市巡视巡察、党风廉政社会评价、信访举报等反映、反馈的问题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讨论和抓好整改落实。

二、班子成员履行主体责任情况

(一)班子成员遵纪守法情况。全体班子成员模范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按照《中国___廉洁自律准则》要求,加强和改进作风,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做到了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全年没有任何违法乱纪、违反廉洁从政有关规定的行为。

(二)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市政府办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各班子成员履职尽责,领导并监督分管业务科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督促其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和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发现分管科室人员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做到了及时提醒并纠正,认真履行了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双重责任,并定期向党组报告“一岗双责”履职情况。

(三)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情况。全体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公务和社交活动中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带头抵制和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奢侈浪费行为,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报告个人事项。同时,加强对自己配偶、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没有放任他们打着旗号以权谋私。

(四)班子成员加强作风建设情况。全体班子成员严格执行正风肃纪相关规定,以深入反对“四风”为重点,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建立党风廉政建设日常巡查制度,由派驻监察室和政务督办科牵头,先后十次对各科、室、办、中心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和突出检查,及时通报存在问题督促整改,并已制发督查通报两期。

三、强化宣传教育情况

(一)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市政府办领导班子坚持把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进行落实。全年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6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了《镜鉴》等警示教育片,到崇州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听取在押犯罪分子的现身说法,强化反面警示教育的警示作用,参观郫县战旗村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提高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二)推进反腐倡廉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政务公开平台,及时公开反腐倡廉相关信息;采用宣传栏、工作简报、廉政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传达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最新动态和部署。通过在楼道、走廊等明显位置大量张贴廉政文化宣传标语等形式,在全办营造了浓厚的崇廉尚洁廉政文化氛围。

四、深化作风建设情况

(一)落实八项规定、深化正风肃纪情况。市政府办领导班子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强化正风肃纪,坚持厉行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对开展调研、发文办会、公务接待、财务管理、公车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截至今年11月,市政府办“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2.61%,其中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34.08%、公车运行维护费同比下降22.44%、无出国出境开支。

(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情况。自专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办通过建立机构、健全制度等一系列举措,保障专题教育从严开展。制发了《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办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彭府室〔2022〕6号)文件,对学习教育进行科学安排和周密部署,并制定了党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任务清单,同时积极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讨论会。切实加强“学”与“做”相结合,严格落实“走基层”“双报到”等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开展了“学雷锋”暨义务植树主题志愿服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等活动,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建立长效机制情况。以“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把作风整顿的成果,以制度的方式固化下来。同时,严格制度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坚决整治违反制度的各种行为,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长效。

五、选好用好干部情况

我办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按照有关干部选拔任用的规定和要求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把握用人标准,规范操作程序,不断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民主性和责任感。今年我办共提拔7名干部,其中:中层正职4名,中层副职3名。

六、维护群众权益情况

(一)践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情况。一是坚持问需于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需于民,注重拓宽联系服务群众渠道,班子和班子成员认真落实联系指导村、社区和“走基层”“挂包帮”“双报到”“支部手拉手”等制度,及时了解基层和群众所急所盼,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二是坚持问计于民,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坚持问效于民,始终把人民“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衡量标准,切实提高群众对市政府办工作的满意度。

第2篇 xx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XX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XX年,市人民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保持___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扬激情创业、热情干事的精神,团结奋发,抢抓机遇,务实苦干,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__.__亿元,同比增长__._%。其中:第一产业__.__亿元,增长_._%;第二产业__.__亿元,增长__._%;第三产业__.__亿元,增长__._%。地方财政收入完成_.__亿元,可比增长__._%;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_.__亿元,可比增长__._%。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__._亿元,同比下降_%。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____元,增长_._%。农民人均纯收入____元,增长_._%。城镇登记失业率为_._%。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确立了“发展靠工业,工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载体”的工作路径,全力化解土地、电力、资金等要素制约,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__亿元,增长__._%。注重扶优扶强,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__家,产值和利税分别增长__%和%,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家、超_亿元的企业家。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各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承接吸纳项目能力进一步增强,入园企业家,建成投产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全市共引进各类项目___个,到位资金__._亿元。美利纸业林纸一体化项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目获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__.__亿元,已到位_._亿元。美利纸业__万吨涂布白卡纸、__万吨杨木化机浆和创业公司___立方米炼铁高炉、大河机床公司数控珩磨机床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宁夏日盛电化公司、创业公司电石炉,科豪陶瓷外墙砖、深圳东部集团浓缩果汁等项目建成投产。磊鑫矿业湿法炼铜项目的投产,实现了宁夏有色金属开发冶炼零的突破,结束了用铜外运的历史。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区域优势明显提升。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编制完成了新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全市共确定新建、续建城市建设项目___个,完成投资__亿元。将市区建设战略重点转移到了新区,建成了市区中央大道、迎宾大道、平安大道、卫谢南路、应理南路及中宁新南街路、裕民路等城市骨干道路,拉大了城市框架。完成了市区“一湖”(新区人工生态湖)、“两园”(黄河湿地公园、生态公园)、“三带”(中央大道景观带、滨河大道景观带、彩虹大道景观带)基础工程和五环广场、中宁富康广场建设,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档次。实施了城市供排水、集中供热、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建成了市区宾河城市花园、中卫新花园,中宁枸杞花园,海原利民花园等一批高档次居民住宅小区。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和环境整治,做好日常保洁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认真落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各项具体措施,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__.__亿元,同比增长_._%。新增枸杞_._万亩,累计达到__._万亩;新增设施蔬菜_.__万亩,累计达到_.__万亩;新增压砂地__万亩,累计达到__万亩,形成了以香山、兴仁、鸣沙、白马、喊叫水为主产地的硒砂瓜产业带;新增人工种草__万亩,累计达到___._万亩。在抓好宣和百万只鸡养殖园区达产达标的同时,建成了永康百万只鸡生态养殖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全市鸡、羊、牛、猪饲养量分别达到____万只、___万只、__._万头、__万头。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__家,组建各类流通组织、专业协会__个,年流通额达到_亿元。开工建设大中型硒砂瓜专业市场_个,配套规范各类市场__个。完成了“宣和禽蛋”等_类__个无公害农产品区级认定和“香山硒砂瓜”的商标注册,城区蔬菜进入全国___个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行列。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山区小流域治理和治河治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中营高速公路中宁至中卫段路基工程和宁卫公路永康段维修、红三公路二期、五葡公路一期等工程建设,硬化乡村主干道路条___公里,乡村交通环境明显改善。

旅游商贸持续繁荣,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完成了《中卫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部分景区规划,依托沙坡头和高庙两大金字招牌,整合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沙坡头、寺口子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千岛湖、童家园子等景点建设基本完成,开发了沙坡头生态风情园等一批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项目,有步骤地推进大麦地岩画、明长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建立了中卫旅游信息库,举办了法国人“丝绸之路”长跑活动等节事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中卫旅游知名度。沙坡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五大最美的沙漠”之一,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市各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__._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____._万元,同比分别增长__._%和__._%。商贸流通进一步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_.__亿元,增长__._%。对食品、医药、土地、建材等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维护了正常经济秩序。

财税金融不断加强,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依法理财,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资金调度,保证了重点建设和重点支出项目的基本需要,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金融企业信贷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落实了国家和自治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取消农业税等政策。全面推行了灌区供水体制和水价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改制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完成了镇(乡)人员定岗分流工作。对所有事业单位重新进行了审核登记、核定编制。依法加强了国有资产监管,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推行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

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在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和民办教育有新的发展。教育投入加大,共争取和实施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教育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快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研发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宁夏中卫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程,争取国列、区列科技项目项。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科普工作取得新成绩。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了新提高。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精品创作,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广场文艺演出场次,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严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川区开展知情选择和优质服务活动,山区加快推进“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老龄和残疾人工作又有新发展。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支持中卫军分区、武警消防部队建设,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和拥军优属工作,“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统计、物价、工商管理和档案、气象、防震减灾、人防、外事、侨务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有效提高。认真落实扶持就业与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全市新增就业岗位个,其中一次性购买“____”人员再就业岗位个,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得到有效解决。千方百计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动态覆盖率分别达到%、%和%,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万元。全年发放各类救济救灾资金万元。实施沙坡头移民搬迁、贫困户养羊、万户菌草种植等扶贫开发项目,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__._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_.__亿元。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开发投入加大。巩固禁牧封育成果,草畜产业稳步推进。积极筹措抗旱资金,支援山区抗旱,脱贫人口达到_._万人,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改善。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行政水平大幅提高。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民主监督、社会各界的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_件、建议__条,政协提案___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建成了中卫市政务信息网。加强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投标、挂牌、拍卖工作,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工作力度,查处各类违纪案件件,结案件,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公民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大劳动监察力度,清欠农民工工资万元。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努力化解各类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强化公众聚集场所安全,治理道路交通事故隐患路段,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开展以打黑除恶、禁毒禁赌为重点的“严打”整治活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驻卫各单位、部队积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和支持中卫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名牌产品少,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宽松;农业基础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流通服务业的新型业态发展不快,聚集辐射能力不强;财源总量偏小、结构单一,支出压力增大;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不够协调,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群众对上学难、偏远乡村就医难的问题反映较多;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严峻,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一些部门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民主法制建设和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把握加快发展主题,高起点谋划“十一五”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一个产业升级、体制转型、全面创新、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以敏锐的眼光、开阔的视野,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大变化和大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将中卫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和各方面意见,形成了《中卫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特色化,突出做强产业、做美城市、做优环境三大重点,实施“工业强市、农业富市、城建兴市、旅游活市、生态立市、依法治市”六大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和

社会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经过五年的奋斗,把中卫建成区域经济繁荣市、环境优美生态市、初步达到小康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___亿元,年均增长__%,其中:第一产业__亿元,年均增长_%,第二产业__亿元,年均增长__%,第三产业__亿元,年均增长__%。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_亿元,年均增长__%。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___亿元,年均增长__%。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__._‰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_._%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_____元,年均增长_._%。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____元,年均增长_._%。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设想是:

──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的新中卫。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较大增强。经济结构趋于协调,基本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产业体系,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建设经济强市的步伐明显加快。

努力建设一流投资环境,着力实施一批牵动全市经济发展全局和支撑财政增收的强市工程。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实施造纸、电石、PVC、钢铁“四个百万吨工程”为重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__%以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到__%以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我市成为西北重要的造纸、酿酒、冶金化工、建筑建材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成为宁夏重要的冶金化工、建筑建材产业基地和西北重要的造纸、酿酒、机械制造业基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美利纸业、“宁夏红”集团等优势骨干企业,谋划建设一批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项目,着力培植一批竞争实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群体,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施农业富市战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_%左右。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中宁枸杞”、“沙坡头蔬菜”、“香山硒砂瓜”、“宣和禽蛋”等名牌优势,加快发展枸杞、设施蔬菜、硒砂瓜、鸡禽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搞好产品品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把我市建成“世界枸杞之都”、国家级无公害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中国硒砂瓜第一市”和西部最大的鸡禽养殖基地。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业,服务新农村。实施旅游活市战略。打响一个品牌,打造六大精品,建设十大景区。一个品牌,即打响沙坡头品牌;六大精品,即着力打造黄河漂流、沙漠探险、古刹建筑、生态观光、回乡风情、登山攀岩六大精品;十大景区,即依托一河(黄河)、两沙(沙坡头和沙漠湿地)、三山(香山严山、南华山、西华山)、四寺(高庙保安寺、石空大佛寺、灵光寺、香山严寺)等资源,建设沙坡头、寺口子、边关沙漠湿地、石空大佛寺、长山头天池、枸杞观光园、南华山(灵光寺)、天都山、通湖水稍子和城市游览十大景区。把中卫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____年,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___万人,年旅游直接收入达到_._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__亿元,年均增长__._%。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的实施。提升改造国省干道中卫城区、中宁、海原境内道路,提高公路通达深度和覆盖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构筑起连接城乡、覆盖全市的公路网络。

──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的新中卫。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的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城镇化水平达到__%,赶上全区平均水平,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各县县城(市)和中心镇为基础的布局有序、规模合理、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市区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市容市貌全面改观。____年,市区面积达到__平方公里,人口达到__万。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在成本比较低的发展阶段,强化资本运作意识,把后__年的事做好,拉大城市框架,突出新区建设,加快旧城改造,配套基础设施,把中卫建成西北最美丽的滨河城市。加快以道路、供排水为重点的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东环路、西环路、北环路、新区供排水、电力、通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打通多条“断头路”,形成贯通东西、连接南北、便捷通畅的城市路网和配套完善的供排水、供热、供气管网。全面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以公共绿地、庭院绿化、环城林带为重点的生态园林建设。实施好市区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搞好市区沿河生态综合治理和休闲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__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__%以上。加快以中卫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城市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形成鲜明的城市个性。围绕提高市民素质、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位,整治市容市貌,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先进城市。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努力建设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商贸服务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中等城市。加快中宁、海原县县城建设。加速发展一批工矿型、商贸型、旅游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努力建设人民富裕的新中卫。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__平方米以上。固定电话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使用率显著提高。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城镇每年新增就业____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扶贫开发,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和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子女教育和看病就医,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努力建设社会和谐的新中卫。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的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民主法制进一步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提高城区和中宁“两基”成果,完成海原“两基”攻坚,加强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建成中卫职业技术学院。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__%以上。加快人才强市战略,建立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很好地把引进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和“引智”结合起来。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积极防治职业病、地方病。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持出生人口合理的性别比例。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双拥共建”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居民自治、村民自治和各项公开办事制度,保障广大群众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坚持依法治市,增强全民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认真实施《信访条例》,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开展创建“平安中卫”活动,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围绕百万亩西甜瓜产业,配套建设山区压砂地林网工程,实施枣瓜间作,有效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还划、天然林保护、城镇大环境绿化、小流域治理、生态经济林和造纸原料林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推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各位代表,蓝图宏伟壮丽,任务光荣艰巨。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需要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只要我们团结奋进、锐意进取,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切实做好今年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对于鼓舞士气,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__亿元,可比增长__%。其中:第一产业__._亿元,增长_%;第二产业__._亿元,增长__%;第三产业__亿元,增长__%。全市地方财政收入_._亿元,可比增长__%;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_._亿元,可比增长__%。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__亿元,增长__%。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____元,增长_%。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____元,同比增长_%。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_._%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__‰以内。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市委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格局,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速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特色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培优培强优势产业。围绕造纸、酿酒、建筑建材、冶金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美利纸业、宁夏红集团、明巨电石、赢海集团、大河机床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实施造纸、电石、PVC、钢铁“四个百万吨工程”,加快上下游产品配套,形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特色。全年开工建设工业项目__个。重点抓好美利纸业__万吨涂布白卡纸、__万吨杨木化机浆、_台_万千瓦热电机组,宁夏红集团_万吨枸杞饮料、____吨枸杞发酵酒、____吨葡萄酒,昊丰伟业年产__万吨生铁,大河机床年产___台数控珩磨机床等项目建设。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__%,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__%。

加速园区经济发展。加快完善美利、宁新工业园区及常乐、镇罗、宣和工业基地水、电、路、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放大美利、宁新工业园区初步形成的集聚效应,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加大储备项目的招商力度,采取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客商来卫投资兴业。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招商引资的热情,建立跟踪服务制,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亿元以上,培育新的增长极,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

合利用,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强制淘汰高能耗、高物耗的设备和产品。推进银企合作,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地方企业发展的支持。通过引进和培育,不断壮大企业家队伍。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市场开发、法律咨询等服务体系,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和服务,着力解决土地、资金、运力、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突出新区建设。按照“拉大框架,树立形象,三年出亮点,五年成规模”的目标,加快建设行政中心、新闻中心等__个单位办公楼,加快建设新区供排水、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完成迎宾大道、平安大道、应理南街延伸、卫谢南街延伸工程和新区生态湖南部开挖建设,开工建设行政中心前后广场、环城东路、环城西路、中央大道中段北路改造及新区次干道。

强化旧城改造。按照“净绿亮美,提升品位,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目标,实施“六街”(长城街、文昌北街、应理北街、香山街、商业南北街)、“四巷”(槐树巷、幼儿园巷、鼓楼南街一道巷和二道巷)改造;对主要街道主车道、人行道、绿化带进行整治,实施“三线”下地;抓好官桥花园、东方家园等旧城改造项目,完成建筑面积__万平方米以上,优化人居环境。

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抓好中宁、海原县城建设规划,体现特色,稳步推进。加快中宁县城集污及污水处理厂续建、枸杞文化博物馆、枸杞加工城二期、大庆路、利民街南段工程续建等__个项目和海原县城改造扩建步伐。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一批工矿型、交通枢纽型、商贸型等中心小城镇。

(三)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枸杞产业上,以中宁为核心区,大力推进枸杞南移战略,向中宁、海原扬黄灌区和山区井灌区延伸,新增枸杞_._万亩,全市枸杞面积达到__._万亩。硒砂瓜产业上,以环香山地区为核心区,中宁鸣沙、白马、喊叫水,海原兴仁、高崖等镇(乡)为发展重点,城区香山、常乐、永康沿中靖公路、油三公路压砂补种空漏坡地,新增压砂地__万亩,累计达到__万亩。在城区香山乡建立万亩硒砂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设施蔬菜产业上,以城区为核心区,以镇罗、东园、柔远为重点基地,新增设施蔬菜_._万亩,累计达到_._万亩。鸡禽产业上,以城区为核心区,以宣和、永康为重点基地,开工建设永康百万只鸡生态科技示范园区西区工程,辐射带动全市。全市鸡饲养量达到____万只。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同时,着力推进草畜、生猪、优质米、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饲草__万亩,累计达到___万亩;生猪饲养量达到___万头;优质米种植面积达到__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__万亩。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完成滨河大道二期工程__._公里二级油路建设,积极争取完成迎湖公路__._公里二级油路建设,建成美利工业园区、永康养殖园区、镇罗工业基地三条主干道硬化,完成中沟路、宣东路油路建设和香山地区__公里砂砾路建设任务,年内硬化乡村道路___公里以上。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海原及城区、中宁山区做到每个家庭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力争全年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万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实行整村推进工程,搞好城区_个村、中宁_个村、海原__个村的推进,年内安置移民_万人,实现脱贫_._万人。

(四)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加快发展现代旅游。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思路,把旅游业真正培育成拉动消费的龙头和全市经济的主导产业。进一步突出生态旅游主题,把自然风光、消费城市、休闲旅游作为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彰显特色,增强卖点。高起点抓好规划修编,严格按规划实施重点景区景点建设。培育以沙坡头旅游区品牌为代表的一批旅游精品,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重视人文旅游资源挖掘,加大重点文物保护力度。加强重点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精品线路建设,增强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和游娱项目的参与性。整顿旅游市场,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认真办好“中国宁夏(中卫沙坡头)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首届宁夏中卫硒砂瓜节等节事活动,主动到西安、重庆等地推介我市旅游产品和项目,促进客源互流,推进旅游投资与经营的合作。适应休闲旅游的市场需求,抓好地方风味小吃和旅游纪念品开发。突出抓好宾馆、饭店、“农家乐”住宿和餐饮宾馆的升级改造,提升服务档次。年内,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__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到____万元,直接从业人员达到____人。

搞活商贸流通。引进培植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加快中卫市场、正丰商贸中心、女人街等商贸项目建设。大力开拓城乡市场,重点抓好市区各类专业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加快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等其它各业的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更多的潜在需求转为即期消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力争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外贸出口创汇亿美元。

(五)狠抓增收节支,逐步改善财政运行状况

严格依法治税,完善抓收入目标责任制,确保当年收入预算的完成。积极争取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尽最大努力增加可用财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向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到维护公平分配、关顾弱势群体上来。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原则。确保科教文卫、公共产品、社会保障和“三农”等方面的重点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收支预算的平衡。严禁超编制违规进人和购车,有效减轻财政压力。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与服务。

(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积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加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建设。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筹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加强文物保护。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气象、统计、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巩固“双拥”成果,努力创建全区、全国“双拥模范城”。推进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进“法治中卫”进程。做好普法工作。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执法。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增强社会和谐基础。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中卫”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建立和完善城市综合执法体制,切实解决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的问题。推行行风评议制。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政协的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坚决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支持审判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建设清廉政府。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从严治政,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严格审批纪律,有力查处越权、规避、拆分审批土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纠正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三乱”、“吃拿卡要”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负担的恶性案(事)件和干扰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以清廉严明的形象取信于民。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务实政府。各级政府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力戒虚报浮夸和形式主义,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干实事、求实效上。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奖惩制度、问责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逐项建立协调机构,实行领导干部包联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上下级之间要相互支持,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高效政府。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改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主要改变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着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合署办公室职能,为投资商和企业提供方便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公务员的学习和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

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喜看今朝,全市人民正谱写建设经济强市的壮丽篇章;展望未来,中卫大地将呈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市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务实苦干,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中卫而努力奋斗!

第3篇 重庆市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你知道重庆市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又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重庆市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三五”开局起步之年。年初,___视察重庆,明确提出“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的要求,为推动重庆新的更大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年来,我们以___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团结奋进,推动经济社会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入实施。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加快集聚,日益凸显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载体功能。城市发展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速加力,已成为全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渝东北、渝东南两个生态发展区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绿色发展步伐加快。五大功能区域各优其优、优优与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全市呈现出一体化科学发展的态势。

——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利润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28亿元、增长7.1%。

——结构调整扎实有力。支柱产业持续发力,新兴产业接续成长,汽车、电子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1.7%、17.7%,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超过2700亿元、增长5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4%,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发展新动能加快生成。各领域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改革事项渐次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准设立,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启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创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0%,占gdp比重达到1.7%。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25件城乡民生实事务实暖心。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0万人。59.6万人摆脱贫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34元、增长9.6%,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

一年来,我们围绕“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进行系统性谋篇布局,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为载体和平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调优存量、做优增量,推动产业上中下游垂直整合和集聚共生,加速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6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品牌加速集聚,大宗订单持续增长,电脑产量6765万台,手机产量2.9亿部。汽车新产品投放量和单车均价不断提升,主力车型持续热销,汽车产量达到316万辆。汽车、电子两大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5%。装备、化医和消费品等行业产值增速分别为9.3%、7.5%、11.7%。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快速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核心产业链基本成型,生产液晶显示屏3949万片、集成电路芯片3.3亿片,页岩气产能达到70亿立方米,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快速增长。园区产业集中度提高到81%。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中央商务区高端要素不断集聚,城市商圈零售业加快向休闲性、体验式消费服务转型,节庆营销展会成效明显,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提质增效,商品销售总额突破2.3万亿元,外来消费占比超过30%。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加快建设,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增加值占比达到9.4%。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8500亿元,离岸金融结算达到90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1000亿元,服务外包营业收入增长45.1%,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20%。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3%。旅游总收入增长17.5%,达到2645亿元。

(二)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围绕“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制定实施“1+4+x”工作方案,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矫正供需结构错位和资源要素错配。严格实施“注销执照、拆除设备、安置职工”的标准,去除钢铁产能517万吨、煤炭产能2084万吨。合理调控土地供给,信贷、货币化安置等多渠道引导住房消费,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4%,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落实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举措和社保阶段性降费等政策,实施售电侧改革试点和天然气大户直供,加快企业存量债务置换,优化转贷应急和政银担合作机制,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500亿元以上。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加强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市场活力加速释放。坚持问题导向,有序推进重点改革专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户。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分类分层改革和监管,改组组建资本投资公司和资本运营公司,商社集团整体上市,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国有企业活力、主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积极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新实施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创设1000亿元中新互联互通股权投资基金。富民银行顺利开业。渤海银行重庆分行获准筹建,所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渝设立了分行。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获批,全国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试运行。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57家。

坚持以扩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实现新突破。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务实启动。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150亿美元项目包,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服务合作全面开启。渝新欧铁路班列实现每天1班常态开行,国际铁路运邮、铁空联运等取得重大进展。两江新区管理体制调整优化,开放和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拓展保税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部署,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汽车智能制造、机器人、页岩气等高端研发机构建设,建成3d打印、物联网、新药创制等协同创新联盟。一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建成运行,新型孵化平台入驻创客和企业增长30%以上。加强对创投引导基金的政策支持和管理运营,基金规模达到172亿元,支持37家科技型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50家,高成长类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2%。两江新区成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璧山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围绕激发创新活力,实施科研成果评价、转化激励、院所体制等改革,初步构建起覆盖项目孵化和成果转化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9.1%,社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五)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空间有效拓展。编制实施“一区两群”城镇规划,深入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快“五通八联三保障”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渝万高铁实现通车,重庆北站、沙坪坝站、西站等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在建铁路达到1000公里。开通酉阳至沿河、江津至綦江、忠县至万州等6条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292公里。机场集团移交我市管理,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建成,旅客吞吐量达到3589万人次。四大枢纽水港建设强力推进,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关键技术指标形成优势。轨道交通通车213公里,日均载客量突破180万人次。保护修缮了一批城乡传统风貌街区和村落,改造棚户区630万平方米,建成一批桥梁隧道和市政设施,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持续推进。大都市功能和形象不断提升,各区县城面貌进一步改善,特色小镇建设扎实推进。

(六)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粮食、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中提质,柑橘、榨菜、生态渔业、草食牲畜、中药材、茶叶、调味品等七大特色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040亿元,增长1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5000公里,提前实现行政村通畅目标。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接入。扎实推进重点水利工程,新增蓄引提能力1.96亿立方米,巩固提升了65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成100个美丽宜居村庄,实现66.8%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5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农业基础开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提高到42.1%,建成高标准农田670万亩、标准化产业基地796万亩,耕种机械化水平提高到45%。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万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万人。围绕安稳致富、生态保护和地灾防治,实施三峡后续项目2519个,建成一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地质灾害巡防治理,避险搬迁实现应搬尽搬。

(七)狠抓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加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水土流失预防和综合治理,推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推进消落区治理,库区生态涵养功能不断增强。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执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巩固治理成果,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至301天。饮用水源保护不断加强,流域和湖库污染治理持续推进,长江干流水质为优、支流水质总体良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得到较好处理。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和40.1%。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主动查找整改了一批环境突出问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资源交易市场化建设等改革扎实推进。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六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扎实推进,7个区县脱贫摘帽,885个贫困村整体脱贫。金融扶贫行动有力有效,扶贫专项贷款余额达到700亿元。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32万人,分流安置去产能企业职工3万人。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首次同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低保和医疗救助标准持续提升,特困人员救助制度更加完善。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2.5%,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增加到26个,基本实现学生就近入学,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3%。国家教育改革综合试点扎实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建成一批文化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新增文化企业1.8万家。推出《海棠依旧》《大后方》等优秀文艺作品。全国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市、区县全覆盖。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区县域就诊比例提高到85%。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实现标准化,建成2606个撤并村卫生室。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市五运会,我市运动员奥运会和残奥会成绩取得新突破。

围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重庆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有效防止“三类恶性案事件”发生。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案件、严重暴力案件和侵财案件持续下降,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涉众经济犯罪得到遏制。加强联动排查和源头预防,有效化解一批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城镇社区和行政村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群工信息服务系统功能,受理解决群众问题50万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改善,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九)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政府自身建设有新进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消全部地方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规范131项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和流转成为常态,一般性行政审批提速1/3以上。市级行政权项累计减少60%,初步建成市、区县、乡镇三级行政权力清单体系。完成商务、中小企业、物价、审计等领域管理体制调整。开县、梁平、武隆撤县设区。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精简收回事业编制2.5万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制定政府规章10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分别达到98.5%和97.7%。完善政府决策规则和程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改进和加强行政复议。严肃查处一批贪污腐败案件,有力促进了廉政建设。

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军转安置、拥军优抚工作和军民共建等活动成绩显著。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外事、侨务、港澳台、统计、档案、保密、参事、社科、史志、气象、地震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慈善、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又有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我们认真贯彻___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以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带领下同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重庆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城乡区域差距较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又面临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支柱产业发展压力增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不足,进出口持续下滑;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不高,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非金融企业债务负担较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潜在风险仍在累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治理难度增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保障工作仍需加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尚待完善;一些重点领域改革任务繁重,尚需进一步攻坚突破。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少数干部不会为、乱作为的问题不容忽视,永川金山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暴露出主体责任和执法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下更大力气解决好这些问题,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2023年目标任务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迎来市第五次党代会和重庆直辖20周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短期增长态势尚需观察。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区域、行业和企业走势分化,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我们更应看到,我国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支撑经济基本面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聚。___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市干部群众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我市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市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在中央支持下,我们启动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改革、开放、创新增添了强大新动能;西部大开发和直辖市体制仍在发挥新潜能,全市已开始进入从量变到质变、从蓄势到突破、从局部到全局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我们要有充分估计;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有应对准备;对赢得未来发展,我们要坚定信心。我们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抢抓发展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更加紧密团结在以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更加注重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各功能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更加注重风险防范管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市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秉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在稳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努力做到“六个坚定不移”,“走对路、扎实干”,把重庆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努力开创发展新境界。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坚定不移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践证明,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着眼发展阶段、顺应发展规律、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选择。要进一步优化各功能区域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体系布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以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坚定不移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支撑。着力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强化改革引领、开放支撑、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体现先发优势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滚动实施重点民生实事,妥善解决城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行政。坚决贯彻落实宪法法律,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权力监督,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防范化解各类矛盾和风险,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

——坚定不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以党的建设新成效推进事业发展新进步。

三、2023年的重点工作

(一)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以产业接续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高端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支柱产业集群升级换代。汽车产业要着力提升产品档次,提升配套水平,提升自主品牌,促成长安汽车城、北京现代、众泰等项目尽快投产达产。电子信息产业要加快oppo、vivo智能手机、京东方智慧电子等项目建设,拓展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品种,推动中光电触控一体化等配套项目投产。推进化工、装备、食品等行业技术进步、优化重组、产业协同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努力实现企稳回升。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关键生产设备分享平台,努力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加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民用高端装备和国防装备协调发展。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培育和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带动新兴制造业产值增长30%以上。惠科液晶面板项目实现投产,推进康宁玻璃基板、aos芯片、奥特斯二期等项目,构建有竞争力的电子核心基础部件供应链。加快实施一批智能装备重点项目,建成国家级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加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技术及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部件攻关,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扩大充电设施布局,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发展高端交通装备制造业,扩大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规模,发展高技术船舶。发挥股权投资基金、龙头企业、口岸平台等优势,加快建设国家物联网产业基地,实施一批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重点项目,扩大页岩气产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跟踪世界科技前沿,加大增材制造、无人机、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等产业项目储备、引进和研发,不断拓展新的产业领域。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定制化和高品质转变。做强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发展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私募基金等新兴业态,争取相互保险公司、合资证券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新牌照,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丰富金融核心功能。探索跨境人民币使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等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钱宝等支付机构构建区块链标准,拓展跨境贸易清算结算服务。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物流集疏运网络体系,促进物流园区、物流枢纽、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延伸数据增值业务产业链。积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健康咨询、康复保健等大健康服务业。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做靓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世界遗产等十大旅游名片,加快主题乐园和旅游度假区建设,丰富旅游业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试点,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推进中央商务区、智慧商圈和社区便民网点建设,办好渝洽会等节庆展会,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夜市品牌,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促进消费提档升级。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关键性改革。聚焦经济领域供需失衡问题,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在继续抓好去产能、去库存的同时,重点推进去杠杆、降成本、防风险。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债务、资产、企业重组,实现出表、出清、出效,降低工商实体企业杠杆率。有序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支持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转让不良资产,鼓励渝康等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企业低效资产盘活重组和风险资产收购处置。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链布局,盘活存量资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加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运用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融资工具,帮助企业置换高成本债务,优化债务结构,减轻企业负担。抓好“企业减负30条”政策落地,清理规范涉企税费、交易、物流、用能等收费,落实好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流通体制改革、售电侧改革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引导企业突出主业、降本增效,顺应市场需求,提高质量标准,培育“工匠精神”,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积极防范各类风险。加强对跨界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信用卡透支等领域的风险监测预警,着力防范资产泡沫,积极预防交叉性、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强化新型金融机构负面清单管理,加大对小贷、担保、要素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市场执法监管,综合施策,坚决遏制炒房行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规范区县政府举债行为。

以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加快国企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资本投资公司规范改造及健康运行。分类实施企业专业化重组整合,围绕核心业务,提升产业集中度,向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布局,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强国企党的建设,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压缩企业法人层级,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健全国资监管体系,从严监管和规范国有资本运营。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保护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培育楼宇产业园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转贷应急、风险补偿等机制扩面,支持中小微企业提质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健全市场行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市场主体分类监管平台,加快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

推进财税、投融资和金融改革。调整优化市与区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预算滚动平衡机制,推进预决算信息制度化公开,更好发挥税制改革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拓宽公私合作领域及融资渠道,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继续实施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加强市与区县政府引导类投资基金的衔接联动,完善市场化营运机制,提升财政资金、国有资本的引导和驱动效应。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扩大企业股权投资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丰富债券品种和发债主体,稳步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推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开展私募基金份额转让、科创板挂牌等创新,满足企业多层次融资需求。加强要素交易市场建设,依托全国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搭建保险资金运用平台,支持金交所打造机构间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建设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提升联交所、药交所、土交所等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功能。支持有特色的外资银行入驻重庆,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在渝设立创新性、结算性专营机构。规范各类资产投资平台,为市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提供安全有效的渠道。

(三)积极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功能拓展,高效整合各类开放要件,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形成全方位开放新局面。

推动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完善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复制推广其他自贸试验区成熟经验,探索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等新的体制机制。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加快将外商投资准入转向备案管理,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坚持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与自贸试验区一体规划、一体推进,完善项目合作机制,扎实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合作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果园港多式联运示范基地、股权投资基金、机场商业合作、国际数据通道等功能性标志项目,以项目为核心呈现实体展示。

增强开放平台的承载功能。加快两江新区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强化开放口岸、现代金融、服务贸易、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的功能创新,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增强开放示范的带动效应。推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借助保税功能,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保税贸易扩大规模,形成集聚效应。推进万州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争取设立江津、涪陵综合保税区和一批保税物流中心。拓展进口整车、冰鲜产品、水果、肉类等口岸功能,争取设立木材、医药、生物制品等口岸。加快果园港、万州、丰都等口岸开放,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通关环境。提升高新区、经开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开放辐射功能,办好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各类交通枢纽和开放口岸,吸引大企业、争取大订单、集聚大物流,促进外贸企稳回升。拓展进出口货源,增开渝新欧支线班列,力争全年双向开行500班。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利用开放政策和资源优势,吸引一批跨国经营总部企业、供应链龙头企业、转口贸易商和贸易集成商,打造一批公司集聚、市场繁荣、运作规范、贡献突出的外贸集聚区,扩大总部贸易、转口贸易、服务贸易规模。积极探索境外先进设备、平行进口汽车等产品展示交易,积极发展离岸贸易、集散分拨、非国产货物入区维修、委内加工及检测等业务,把保税的政策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密切与港澳台的经贸往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合作,推动内外贸联动发展。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促进技术、资本、创新生态协同发力,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进企业研发投入倍增计划,全面落实研发准备金制度和重大新产品研发补助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以跻身国家创新企业百强为目标,实施巴渝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建立科技型企业重点培育库,发展一批高技术性和高成长性企业。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和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组建科技人员持股、社会资本参股的法人化研发机构。推动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扩大科技创新券试点范围,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及转化应用。

推进全方位开放式创新。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吸引集聚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大力引进全球百强创新型企业、国内外著名研发机构和知名大学来渝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国内外科技组织、标准化组织、检验检测和科技咨询机构在渝设立区域总部。支持企业加入国际创新联盟。建设商标审查协作重庆中心。支持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样机制造、中试生产等创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完善项目甄别、培训指导、风险投资、收购转化、哺育上市等全程孵化服务,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用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和领军人才团队建设。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完善科技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和众筹募资。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开发利用方式,筹建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发展第三方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权限和收入分配自主权,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支持科研人员依法依规兼职兼薪,鼓励科研人员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进一步清理与创新发展不相适应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确保政策落地。

(五)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功能布局,强化互联互通,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承载力、协调性和宜居度。

统筹各功能区域城镇空间布局。有序推动都市功能核心区功能疏解和人口减载,加快都市功能拓展区配套设施和大型人口聚居区建设,引导功能性设施和新兴产业集聚,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推动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心多极网络化”高度融合的空间格局,发挥城市发展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提升大都市区的同城效应和整体功能。引导渝东北城镇群特色发展,推动“万开云”板块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发展联动、一体繁荣。支持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依托交通干线、区县城和重点镇,构建民俗生态城镇群。按照成渝城市群规划,完善功能性基础设施,推动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提升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集中发展一批特色小镇。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合理流动。

推进内畅外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加快构建“米字型”高铁网和“三主两辅”铁路站场,推进渝西、渝湘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渝昆高铁和重点港区支线铁路项目,提速郑万高铁、枢纽东环线等在建项目,建成渝黔铁路,投用沙坪坝站、西站一期等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推进“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实施开州至城口等高速公路项目,扩能射线高速通道,完善内部联结网络,通车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投用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增辟国际航线,推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加快果园枢纽港建设,完成港区铁水联运接驳改造,加快承接寸滩港分流的货运量。建成投用珞璜、龙头、新田港区一期主体工程。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建成一批跨江大桥和穿山隧道,打通一批“断头路”,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实施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加密中心区域轨道交通线,推动轨道交通向城市发展新区延伸。建成川渝电网500千伏第三通道。启动城市发展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从长江、嘉陵江取水,采取大集中、小分散和互联互通的配置方式,逐步实现大都市区一体化供水。建设一批大中小型水库,提高城乡用水保障能力。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成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任务,推进区县“多规合一”,建设城乡空间规划共享数据平台。完成主城区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做好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实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保护和修缮一批传统风貌街区,推进老厂房改造利用,加快棚户区改造,拆除违法建筑,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和质量,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加强城市立体综合开发,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试点,实施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工程,推动城市精明增长、集约发展。持续推进道路节点渠化,落实公交优先道,发展特需公交,综合治理占道停车,疏缓道路拥堵。深化城市管理体制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景观照明提升工程,切实加强园林绿化工作,让我们这座城市更加靓丽。

(六)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深化“三农”领域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的有效实现形式,扩大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范围,推动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行管理机制,激活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深化供销社和农垦改革。

加快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稳定粮食、生猪、蔬菜等基础产业,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七大特色产业链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区域特色产业提质发展。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统筹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新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出口示范区。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筑牢农业农村基础。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推进高标准农田、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深化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护机制。开展农业设施权属证融资试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深化农产品收益和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持续推进三峡后续工作。完成年度项目申报,落实库区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等后续项目。推进城镇移民安置小区综合帮扶和农村集中安置区精准帮扶,促进安稳致富。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避险搬迁,加强库岸环境综合整治、危岩处理和移民安置区高切坡防护,切实保障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努力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严格管控生态空间,认真落实差异化环保政策,加强产业项目全过程环保监管。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开展能效、水效、环保“领跑者”引领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降低排放强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打造国家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县建设,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深入开展低碳城市、低碳产业园、低碳社区等试点,发展绿色建筑。完善绿色消费政策。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持续实施“五大环保行动”,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沿江及城区环境污染隐患企业搬迁治理,加大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力度,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控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污染,强化餐饮油烟治理和露天焚烧执法。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深化重点支流整治和湖库管护,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入开展水域垃圾清漂,建设一批城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噪声治理,着力解决噪声扰民问题。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细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抓好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探索消落区治理新模式,强化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和安全利用。实施好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环保垂直管理和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创新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模式,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动环保督察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追责。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五个坚持”原则,做好各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整合财政资金和各类资源,扎实推进“六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确保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区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脱贫。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融资需求,落实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扶贫再贷款等金融扶贫政策,加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推动制度保障与开发造血、区域扶贫与到户到人的有机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完善就业社保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和就业援助,推动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做好去产能企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按照国家部署,推进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渐进式延迟退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改革。实施职业农民、技能人才、小微创业者等七大群体增收激励计划。制定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政策,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强化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全面推行“救急难”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支持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发展。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规范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稳步提高生均拨款标准。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鼓励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中职与高职、应用技术本科衔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培育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市属高校转型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做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加强特殊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不断完善卫生与健康服务。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合理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总额控制付费为主、单病种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依托重庆药交所,推进药品采购“两票制”和集中带量采购。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机制,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关口前移。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扶持和规范社会办医。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落实全面两孩政策。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统筹推进文化行政管理、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和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出一批有全国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实施钓鱼城、巫山人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发掘巴渝文化,培育品牌文化企业,推进一批重大文旅融合项目,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更好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滚动实施民生实事。计划投入421亿元,继续推进15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新建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覆盖、4万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民生实事,增补农村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公共停车位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背街小巷治理、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和困难家庭医保救助等民生工程。

(九)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坚持专项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依托区县、镇街、村社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完善一体化工作平台和大综治格局。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广人民调解驻公安派出所机制,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加强现代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好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在行政审批、监管服务等领域率先记录使用信用信息。

深化平安重庆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治安防控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促进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坚持公共安全风险制度化排查评估,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严防“三类恶性案事件”发生。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加强治安乱点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严防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新型犯罪。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深化食品药品重点对象、重点场所、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防范控制、应急响应、有效处置能力。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新形势下拥军优属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以负面清单倒逼各种责任主体筑牢安全防线。抓好煤矿、交通、建筑、消防、危化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常态化大排查大整治,依法查究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控重特大事故。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一批安全生产重点工程,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强化安全技能培训,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全民安全自觉。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的工作,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政府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施政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行政许可标准化,严控新设行政许可,推动项目投资、创业创新、生产经营、公共服务等领域精准放权,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程序、提高效率。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动态管理市、区县、乡镇三级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加快负面清单制定颁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的网上平台,实现政务服务智能便捷、公平可及。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法治思维和服务管理能力,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权履职。科学制定政府规章,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扩大立规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健全行政决策机制,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严格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统一、互联、共享的行政执法信息和监督网络平台,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探索跨部门综合执法,分类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确保执法行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三)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全面加强对政府公务员行使权力的监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机制。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工程建设招投标、公共资源配置、国资转让、政府采购、财政补贴、行政审批、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的监督约束。深化政务公开,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创新政务公开方式,促进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信息共享。加大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项目建设、重要资源开发等事项审计督查力度,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高悬反腐利剑,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决不让腐败分子有任何藏身之地。

(四)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和公务员个人修为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范政府公职人员行为。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情感上贴近群众,在发展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举措正风肃纪,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严控“三公”经费和公款消费。坚决整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强化政务督查、绩效管理和履职问责,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加强公务员队伍思想道德和能力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做到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重庆市委坚强领导下,矢志改革、锐意创新,推动重庆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向党的十九大、市第五次党代会和重庆直辖20周年献礼!

第4篇 2023年定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定西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纷至叠加的自然灾害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积极应对风险,全力攻坚克难,坚持补齐短板与促进增长统筹推进,调整结构与转型升级协同发力,社会建设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十二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为到2023年与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提质扩量,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抢抓政策机遇,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预计“十二五”末生产总值达到305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149亿元,年均增长12.7%,经济发展步入起飞阶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2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1倍和2倍。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达到24.3亿元和19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4倍和2.2倍。农业生产连续八年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突破160万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成倍增长,分别达到697亿元和55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290元和5854元,比“十一五”末增加8300元和2811元。

(二)致力精准施策,扶贫攻坚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推动“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补齐全面小康短板。五年来,全市减少贫困人口70.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不足50%提高到80%,解决了1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网综合改造率达到90%以上,所有村社全部通电,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6%以上。建成农村公路6600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到93%,通渭、临洮、漳县提前实现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11.45万户,易地扶贫搬迁14.3万人。869个贫困村实现互助资金全覆盖,全市实施互助资金项目村达到1137个。建成“蚁巢”青年等省级众创空间6个,实施“一村一电”工程65个,在218个贫困村建成电商服务网点。通渭200户光伏扶贫完成试点任务,在全省率先并网发电。强化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年均输转城乡劳动力60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超百亿元。倡导社会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437户企业主动结对帮扶406个贫困村。临洮、陇西分别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和全省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县,全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全面建成。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议、全国“三西”扶贫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定西扶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国同类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三)合力攻坚克难,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山洪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科学组织抢险救灾,努力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5·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共实施重建项目293个,完成投资21.7亿元。“7·22”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共实施重建项目1431个,完成投资116.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8%。重建城乡居民住房6.88万户,维修加固7.95万户。岷县梅川、漳县大草滩等7个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15个重灾村和48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省内异地安置区基本建成,1690户7713名群众顺利搬迁入住。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4.15”临洮地震灾后重建已建成住房、学校等项目18个,完成投资5800万元,占规划投资的80%。通过灾后重建,群众住房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幅跨越,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灾区面貌焕然一新。

(四)积极调整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31:25:44调整为25:22:53。投入财政资金9亿元,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中医药、马铃薯、草牧、蔬菜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2亿元、135亿元、130亿元和6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6.4倍、2.4倍、2.3倍和4.3倍。“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全省草牧产业大市、高原夏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39万亩,总产量达到30万吨,静态仓储能力、饮片加工能力分别达到85万吨和35万吨,陇西一方等191个中医药重点项目落地建设。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年产脱毒原原种8亿粒,贮藏和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50万吨和60万吨。定西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顺利推进。围绕中医药等产业转型升级,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9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安定、陇西分别创建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全国中药材种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定西马铃薯”“岷县当归”“扶正”荣获中国驰名商标,36个产品荣获“甘肃产品”称号,圣大方舟变性淀粉公司荣获省政府质量奖。扶贫纪念馆、马铃薯博物馆、陇药文化馆基本建成。草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草加工总量突破300万吨,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60%,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220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43%。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总产量达到270万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我市荣获2023年度工业强省二等奖。实施甘肃招金贵金属冶炼等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85个,完成投资66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65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30户。发起设立“甘肃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整合建立“助保贷”小微企业融资平台,累计为企业融资2.54亿元。中天羊业、巨鹏食品等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大河中草药公司实现境外上市。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9.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02户,完成投资450亿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渭书画产业园、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景区及渭河源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西部国际汽车城、荣芳汽配城、陇西桥南家居建材城等20个专业市场建成运营,亿联国际商贸城、甘肃(南部)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金帆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等12个现代物流项目迅速推进,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不断兴起,助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五)着力改善条件,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6873”交通突破行动、“6363”水利保障行动和生态屏障行动,千方百计改善发展条件。城镇建设完成投资49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多,市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0.4%,较“十一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市区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重,完成投资227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8万人。新城区建成定西公园、关川河景观带、生态园、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市级行政中心实现整体搬迁。旧城区重点实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陇西县和安定区巉口镇等“一县四镇”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完成总规和控规编制,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兰渝铁路、宝兰客专加快推进,渭武高速定西段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7公里,建成二级以上公路875公里,县区之间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二期开工建设,146万城乡居民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新增灌溉面积16.1万亩。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80个,完成投资8.83亿元。退耕还林23万亩,造林封育84万亩,新修梯田146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9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分别达到12.6%和51.1%。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保持在80%以上,退出全省pm10不降反升行列。河道“警长”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六)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财政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资金39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35%提高到58%。为民办实事50件,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保障性住房2.94万套,惠及近10万城镇居民。改造建设幼儿园、中小学校1656所,改扩建校舍176万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消除,教育“两基”达标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万人大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市医院迁建等重点卫生项目顺利完成,新建村卫生室1100多个,争取中国初保基金会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价值1.8亿元的医疗设备。在全省率先试行大病保险、分级诊疗和支付方式改革,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陇西等5个县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3%。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水平年均分别提高13%和23.5%,较“十一五”末分别提高85.6%和186%。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5.7亿元,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和特困群体基本生活。深入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安定等5县区进入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行列。建成“乡村舞台”45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市县区本级数字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70%。市文化艺术中心、博览中心基本建成,市县“四馆”免费对外开放,定西剪纸等3个项目入选非遗项目名录。定西游泳馆、临洮体育训练基地等项目基本建成。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双拥共建成效显著,安定等6县区创建为省级双拥模范县区。大力实施“天网工程”,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安定西建设全面推进,我市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禁种铲毒先进市等荣誉称号,漳县等4县区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县,全市“六五”普法考核获得全省优秀等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震、粮食、气象、通信等工作,以及妇女、儿童、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社会慈善等事业都取得新进步。

(七)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77项。顺利完成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22个。“三张清单一张网”全面建成,市县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扶贫清单和便民服务事项已向社会发布,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成运行。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统一上划市级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陇西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全国试点深入推进,中药材产值保险等省级试点扎实开展。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全面推开,下移执法权1461项,执法力量实现集中下沉。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流转土地135万亩、林地12万亩。组建水务投资集团,水务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基层医改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定西师专、定西卫校整体并入甘肃中医药大学,市医院加入兰大二院医疗集团合作办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入驻定西,临洮农商行、定西农商行、金城村镇银行组建运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互助资金担保增信等金融创新有效缓解了农村融资难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陇西渭水酒业集团完成改制。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5.79万户,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3%。“千亿元大招商”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中国·陇西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中国·定西马铃薯产业博览会、全国第一届青贮及牧草保存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大型节会,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0个,到位资金42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5倍。

第5篇 广州市人民政府暑期实习报告--我的公务员经历

广州市人民政府暑期实习报告--我的“公务员”经历

作者: 来源:

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队伍是神圣而又神秘的。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广州市人民

政府实习,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去体验广州公务员的日常工作。

上下班准时、中午休息时间长,这样的时间表,让很多白领羡慕不已。因此很多

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务员就是一份优差。然而,在实习的一个半月里,我近距离地

看到了的人民公仆的真实情况。

一、公务员的饮食与出行

说起公务员的午餐,很多人会联想到大排筵席,大鱼大肉。然而,当我第一次和

他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看到的情境实在令我感动。在广州市人民政府里面,公务员

中午都在政府大院的饭堂打卡用餐。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三楼打饭,那里的饭菜,我

看来,和中大饭堂的也不是很大区别。吃饭的方式也和我在大学一样,一人一份,吃

完了各人把自己的饭盘碗筷拿到统一的地方清洗。要宴请客人的话,可以到二楼,那

里设有餐厅和包厢。这一切,让人着到政府改善公务员形象的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公

务员队伍的廉政之风,看到了党和政府这些年来廉政建设的成效。

政府公务员形象的树立,除了制度的约束之外,还需要人本身的自觉。有好几次

我都看到,一些其他局和单位的领导来市政府开完全之后,都只是去三楼的饭堂,和

其他人一样吃一人一份的快餐。本来,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和资格到二楼,甚至到外

面的地方吃饭,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廉洁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自觉的自我要

求。这样的改变,的确让人欣喜。

除了从“吃”中看到了公务员的廉洁形象,从“行”中,也可以体现出公务员的

新作风。在政府中,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配有汽车和司机。其他的官员要用车,都

需要想有关部门申请。有一次,我跟一位处长到外单位开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

是坐着一部空调有问题的面包车。今年的夏天特别热,路面温度绝对超过40摄氏度,

然而,我观察身边的几位同行的公务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抱怨什么。

这一切,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也许,我还会和很多人一样,对公务员抱有某种

偏见。我想,很多群众都对政府工作、公务员素质有着种种意见和置疑。这些,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政府与群众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造成的。如果政府提高运作的透明度,让

群众更真切地了解政府官员的行为,也让官员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相信,对政府威

信和形象的树立,对公务员

队伍建设,都会有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二、公务员都干些什么?

人们常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工作的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的

吗?

我来到了市政府工作,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会议。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内容的

会议,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同的人参加。做领导,往往半天就要赶好几场,往

往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点也不容易。而开会之前,要看许许多多的资料,要准备每场的发言,这些工作

往往都在8小时之外才能完成。开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

但是,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其工作的实

质应该是什么呢?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的角色。但事实早已

证实,政府应该起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

影子。在如此决策的制度下运作的政府和社会,必然存在隐患。此外,决策过程的简

单化,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相信,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而改革的道

路必定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三、政府与公众的沟通

这一个话题,应该是与我所学的学科最贴切的了。在我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几次

接待群众上访的会议,也参与了由政府组织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会议。可以说,

是从实践上进一步领会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 维持社会稳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要牺牲一部

分人的利益。如何输导和安抚这一部分人,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其实,在这些群

众与企业的冲突中,政府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政企分开。对于

企业的决策,政府不能再插手去管了。但是,企业往往会沉迷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

了社会效益,将社会效益、与群众沟通这一部分的问题留给了政府。到底,这一一个

皮球应该怎么接才接得好,成为了政府的大难题。现在,政府往往分两部分做工作,

一方面,接待上访群众,在感情上给予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召开企业间的协调会

议,引导企业兼顾社会效益,承担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种与群众沟通、组

织企业间沟通的工作正是政府公共关系,但却并未为许多人所认识。记得当初,我刚

来到实习单位,里面的人还说:读公关的不是应该到酒楼去吗?

我们政府不需要这样的人吧。想起来,真的为他们的无知感到可悲。

在美国,政府就有专门的公关人员,负责与公众沟通、与企业沟通,甚至是政府

与政府间的沟通。然而,在我们中国的政府里,公务员需要身兼数职,就连开会的会

场布置,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往往是由领导带着几个下属去搞。古语有云:术业

有专攻。一人同时担任着领导、律师、公关人员的责任,必然会分散精力,也无法发

挥长处。我想,我们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形势和发展的需

要,适当增添一些专业的部门,负责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有关工作呢?

四、后感

记得在我们的公共关系专业课上,老师说:心地善良的人才最适合做公务员。这

一个半月的“公务员”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政府是一个权威的机构,而在

如此权威的机构中工作的公务员,不可避免地有着特殊的权利和地位。特别是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的中国,公务员无疑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和群体。不过,我们

希望公务员都是心地善良的人,是希望他们能从自身出发约束自己。然而,我想,人

性是难以战胜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从制度上、从法律上,使他们有所约束。

法治才是通往“理想国”的道路。

第6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报告

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近日审议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xx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两个“率先”引人注目。

报告称,xx年以来,重庆市政府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主线,在促进依法履职、坚持依法决策、提高立法质量、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强化复议应诉、增强法治思维能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举措,政府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xx年,重庆市政府通过计划、进度、质量管理“三管齐下”狠抓立法管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出台《重庆市行政立法若干规定》、行政立法程序规定,制定立法项目推进时间表。

重庆市政府按照“应备必备、应审必审”要求,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完善项目库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创了委托第三方清理政府规章的工作机制:委托西南政法大学对重庆市现行有效的176部政府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对施行满xx年的政府规章和满5年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xx年,重庆市政府积极探索法治政府建设新思路新载体。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法治政府数据体系建设,立足于评价模式的可复制性,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建立行政决策、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诉讼等政府法制工作子项的数据系统,以数据法制推动政府法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重庆市政府在xx年成立了市委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小组,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制定了《xx年度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同时,重庆市政府着力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庆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市政府法律顾问固定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参与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

xx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重庆市政府在总结xx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对推进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方面,启动修订《重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建立决策后评估、决策执行过程监督和跟踪反馈纠错机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责任倒查机制和终身追究制度;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建立行政事业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除此之外,还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重庆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等。

第7篇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压力最大、任务最重、困难最多的一年,也是全市干部群众凝聚力最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

的经济发展形势,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全市人民一道,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势头,多项经济指标增速排在全区前列,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全市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城市路网、电网、水网改造工程加快建设。红岭片、三龙片、南岸片区开发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西江三桥、文化中心改造、新兴路综合整治、榜山休闲公园、市县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申请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全年新增绿地13.8万平方米,改造绿地18.4万平方米。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城乡清洁工程、打击市区非法占地违章建筑工作取得新进展。各县(市)和各建制镇城镇规划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化率达40.1%,提高0.6个百分点。

功承办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有力推动了我市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打出了“医药梧州、医疗梧州”的新名片。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不断加强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各类事故发生起数大幅下降。大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了食品药品安全。完善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认真做好新时期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确保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六届梧州国际宝石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平安梧州建设,为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出生政策符合率均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控制目标。科技创新计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14个。加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支出 16.13亿元,增长 19.9%;医疗卫生支出 6.78亿元,增长77.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5.61亿元,增长118.7%。教育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本科和本专科上线率排名广西第一,县(市)职业教育中心建设走在全区前列。文化体育项目加快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5个农村篮球场建设。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推进,全年投入309万元,为6838户村民安装开通了卫星电视。

一年来,各级政府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审计和工作督查,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国防动员、国资监管、国土资源、人事、统计、法制、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农机、供销、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海关、海事、通信、检验检疫、地震、人防、新闻出版、地方志、档案、扶贫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保持发展良好势头的这场重大考验中,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又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加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的主要体会有:必须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梧州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必须坚持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梧州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必须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坚持把“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必须坚持把“抓住一个关键、确保两个稳定、实现三个突破”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必须坚持把转变作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树立和弘扬真干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是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就一定能够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转机,不断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一系列正确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人大有力监督、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市各族人民同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梧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推进困难,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压力还很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力度还需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还很大;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主要工作部署

实现今年工作目标任务,必须顽强拼搏,狠抓落实,乘势而上。重点抓好以下10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

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加强土地管理,优化用地结构,优先保证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用地。探索农村土地市场建设,研究推进农村宅基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积极盘活利用现有存量土地。严格执行用地项目的容积率、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等控制指标,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依法保护耕地。

健全项目建设保障机制 巩固完善“五个一”的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四个非常”的举措,切实解决项目审批、征地、搬迁、资金、环评等项目建设实际问题,加强对重大项目工程招投标、进度、质量、安全、资金、采购等环节的督促检查,营造相互支持、协同作战、共同推进项目的良好氛围,努力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

二、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做优工业

加快工业项目建设 坚持以重大工业项目支撑优势产业。加快30万吨再生铜、神冠蛋白8亿米肠衣生产线、梧州松脂、联溢化工等72个续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林浆纸一体化、燃料乙醇、30万吨再生铝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建设再生资源利用、陶瓷、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医药、造船及船用机械等一批重大项目,为百亿元、千亿元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振兴梧州老工业基地。

加快产业园区发展 坚持把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推动新增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技改项目“退城进园”,促进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以梧州工业园区为主体,打造医药、食品产业集群;以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为主体,打造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群;以梧州陶瓷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陶瓷产业集群;以长洲特种钢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特种钢产业集群;以塘源化工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化工产业集群。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力争全市园区工业总产值达225亿元以上,税收达10亿元以上。

提高服务企业水平 深化“服务企业年”活动,切实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7家以上,税收超亿元企业达7家以上。大力支持中恒集团、神冠蛋白肠衣公司、丰业集团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实施质量兴梧战略,创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创名牌,再创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品牌和著名、驰名商标,推动日成林化公司、天鹅蓄电池公司、华虹股份公司、亿丰新宇公司等企业上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加强行业协会和商会管理,引导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

三、坚定不移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进一步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重点实施60万亩超级稻及综合增产配套技术推广项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237万亩,总产量达85万吨,增长0.7%。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发展砂糖桔、中草药、六堡茶、蚕桑、速丰林、软枝油茶等优势种植业,推进千亩中草药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千亩六堡茶标准化茶园和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建设。加强砂糖桔黄龙病防控,加快产地市场和采后加工处理生产线建设。加快发展生猪、三黄鸡、养兔、网箱养鱼、养蜂等特色养殖业,推进优质畜禽水产品养殖规模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使用效益。努力办好第三届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开展县乡公路建设大会战,推进县、乡、村客运站和便民候车亭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解决15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抓好以治旱设施建设和水毁农田水利设施修复为重点的一批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提高农村沼气的入户率。大力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林改勘界面积731万亩,林改发证面积589.3万亩,其中藤县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积极推行“农事村办”和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发放面。建立10个县(市、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其中5个点列为市级示范点,力争新农村建设在乡村旅游、优势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四、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加快中心城市发展 坚持新城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并重,内涵提升与外延扩展相结合,加快建设整体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现代气息浓郁的中心城市,实现城市规模大幅扩容,城市承载和辐射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形象品位明显提升。加快红岭三龙新城建设,重点推进路网工程、玫瑰湖景区、景观大道等项目建设,力争基本建成红岭三龙主干道路网。加快启动南岸新区开发,力争开工建设西江四桥,逐步把圣文园、八宝塘、下小河和长洲水利枢纽库区整体打造成为高尚休闲度假旅游区。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开工建设桂江一桥加固改造工程,加快平民冲、冰泉冲、石鼓冲的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推进白垢村和河东片的危旧房改造。

加强县城和小城镇建设 加快把岑溪市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市,把藤县建设成为中等城市,把蒙山县建设成为特色小城市,实现市区与苍梧县城同城化。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把新地、大业、塘步、太平等多个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乡镇建设成为广西经济强镇。抓好以梧州工业园区、梧州港(赤水)工业区、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陶瓷产业园区、塘源化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小城镇规划,配套提升道路、管网、社区服务等设施,提升其承接和带动功能。加大推进土地流转、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切实放宽户籍限制,统筹引导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和定居,鼓励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纳入城镇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塑造城乡特色风貌 扎实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营造“大种树、人人种、年年种”的氛围,突出抓好城市建成区的绿带、绿道、绿岛建设,增加城市绿量,打造西堤路、火车站站前大道、红岭一二号路等几条城市主干道绿化精品;加强森林生态网络建设,重点抓好高速公路、铁路、国道沿线、西江黄金水道沿岸绿色通道建设以及城镇村屯绿化。大规模开展城乡风貌改造,按照“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碧水红瓦”的要求,城市风貌改造重点是改造“清水墙”,杜绝新的“竹筒房”,广泛开展小街小巷改造和小景点、小绿地、小活动场所建设;农村风貌改造重点是做好“路树墙、沟池场、文卫网,外加一栋小红房”的文章。加强农村建房规划,开展整村连片治理,改变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状。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继续加大“五乱”治理力度,树立清洁、整齐、美观的城乡新形象。

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 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完善住房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鼓励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房地产业,规范发展住房二手市场,盘活住房租赁市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推进城镇危旧房改造,开展经济租赁住房、限价房建设试点,切实解决好特殊群体和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五、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合作,推进西江经济带建设

完善发展规划 围绕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部署,调整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港口码头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专项规划,以规划引导西江黄金水道科学合理开发,促进产业沿江集聚,重点布局内河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业和旅游业,逐步形成分工明确、优势明显、协作配套的产业带,推进全市50%的人口、70%的产业向西江沿线集聚,实现城镇与产业的集聚发展,推动西江经济带形成。

深化交通发展 围绕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加快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布局,探索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和运营模式,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建设,重视城市交通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对接,努力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全力推动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尽快形成交通体系主骨架。加强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工作,加快县乡公路建设步伐,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积极开通梧州机场新航线,确保航空客货运量稳定。

承接产业转移 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整合各方力量,统筹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主攻粤港澳,拓展长三角,围绕产业、依托资源招大引强,力争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和优势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优化投资环境,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确保招商项目合同履约率超过95%、开竣工率超过60%、资金到位率超过40%。

加强区域合作 主动融入珠三角,主动对接北部湾,推动资源共享、产业配套、交通对接、环保同治,把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成为生态、高效的“绿色运输大通道”。办好第七届梧州国际宝石节。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鼓励企业到东盟建立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加工基地、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基地。拓展与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以及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快沿江电子口岸平台建设,规划设立出口加工区,提高口岸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力争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

六、坚定不移扩大消费需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发展商贸物流业 围绕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着力培育扶持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物流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物流企业,重点加快中恒国际医药商贸物流基地等现代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建设,重点改造和培育两广综合市场、建材专业市场、装饰材料专业市场等一批大型批发市场,增强市场辐射功能和拉动效应。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新农村现代物流”工程建设。

加快发展旅游业 围绕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建设,统筹规划,加快建设梦都美生态园、茶花主题生态园、体育雕塑主题生态园。提升骑楼博物城、龙母庙、历史文化长廊、石表山风景区质量,加快四恩寺、天龙顶、李济深故居、太平天国永安州活动旧址、袁崇焕故居等十大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加快江滨、国龙等五星级酒店和会所建设,鼓励和扶持现有宾馆酒店改造升级,全面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大 “梧州三宝”即人工宝石、六堡茶、龟苓膏的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深化与南宁、桂林旅游区和粤港澳旅游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力争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8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达620万人次。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筹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广告会展、出版发行、网络数字等产业。支持文化休闲健身、艺术培训等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挖掘岭南文化的深刻内涵,逐步打造历史文化、宗教文化、龙母文化、骑楼文化、粤剧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快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市场体系,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创新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七、坚定不移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梧州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在生产生活领域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支持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效益。发展生态产业、环保产业体系,促进再生资源加工行业的规范、快速发展。实施市区饮用水源改造工程,加强浔江、桂江等江河以及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保护青山绿水,争创全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 狠抓工业重点污染企业治污减排,进一步强化企业污染减排的主体责任,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严格执行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要求,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探索建立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治理恢复补偿机制,全面落实“一票否决制”,强化对污染源在线控制和监督性检测,提升环境监管水平,促进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市、县(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及其配套管网、燃煤锅炉脱硫设施、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梧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赤水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所有县(市)、园区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成使用。

八、坚定不移为民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七)城乡风貌改造工程 筹措3000万元,实施25个城乡风貌综合整治点的改造、小街小巷改造以及小绿地、小游园、小景点、小活动场所的建设。

(八)超级稻种子补贴项目工程 筹措600万元,全面推广超级稻及实施粮食高产配套工程。

(九)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工程 筹措320万元,建设农资配送中心,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十一)珠山公园和狮卧山改造工程 筹措1500万元,将珠山公园改造成为历史博物公园,将狮卧山建设成为市民体育休闲公园。

(十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 筹措 500 万元,对市本级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为群众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各位代表,为民办实事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一定全力把这些实事办好,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九、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扎实开展平安梧州建设 贯彻落实自治区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体系,继续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调解”活动,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公安执法能力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重视和加强社区建设,不断增加对社区的投入,充分发挥社区在平安创建中的作用。完善应急预警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推进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争创自治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市。

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 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突出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强化森林和公共场所火灾隐患的排查处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力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源头监控和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

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 积极开展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等建设活动,争创一批自治区级先进典型。

加强国防教育和支持部队建设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继续做好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支持驻梧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落实军人优待抚恤政策,做好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十、坚定不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努力将学校建成安全最保障、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整合市区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校布局,重点抓好梧州高中等一批中小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加大职业教育攻坚力度,整合市本级公办职业教育资源,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支持梧州学院、梧州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建设。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积极扩大就业 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统筹做好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工作,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做好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5.5万人。加强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积极探索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和集体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进一步加大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扩面力度。加强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加强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推进人口计生体制机制创新,抓好“诚信计生”试点,推行婚检“一站式”服务,提高人口计划生育覆盖率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就业创业援助行动和农村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活动,大力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 加强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市人民医院,扩建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红会医院综合楼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乙肝疫苗补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妇女健康检查等工程。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加大扶持中医药发展力度,创建独具特色的中医医疗、保健、科研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抓好其他各项事业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市体育中心建设。加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积极实施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强化国资监管、统计、审计、档案、编制、法制工作。加强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发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事业,支持发展红十字人道和慈善事业。充分发挥地震、气象、水文等工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组织力量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科学谋划梧州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各位代表!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希望前所未有。面对全市人民的重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努力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高效、便民、廉洁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工作干劲,倡导简政、高效、务实的作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戒空、戒虚、戒假、戒骄、戒懒、戒奢。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和执行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四是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行政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待,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开创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第8篇 市人民政府全市企业用工情况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企业用工情况的报告——2023年10月28日在某某人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某某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受某某人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做关于全市企业用工情况的报告,请审议。一、基本情况我市某某人工业园、旅游度假区、碧城工业区以及东村、方圆、凤城等工业组团较大规模的企业有近500家,现有职工5.5万人。近年来,我们积极做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用工秩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全市的企业用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劳动用工秩序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作用,通过执法活动对一些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克扣工资、不签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进行了监察和查处。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体执法”和工资支付专项检查、社会保险情况专项监察、改制企业专项监察、劳动合同专项监察等一系列监察执法活动。处理劳动保障举报案件的力度进一步加强,1-9月份共受理监察举报案件87起,全部结案。劳动争议处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以来,先后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16起,其中,克扣工人工资案件52起,不给职工缴纳保险29起,其中的一起案件由市劳动监察处依法处理。工伤、医疗保险等其它案件35起,案件处结率达98%。对2起影响较大的案件予以曝光处理,起到了震慑作用。为了进一步增强广大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我市还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定的意见》,根据企业的守法情况分成三个等级,从而促进企业依法用工。二是劳动合同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并对劳动合同进行认真审查,特别是对有关约定事项进行认真检查,对违反《劳动法》有关条款的,坚决予以纠正,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03年以来,全市共鉴证劳动合同6000多份,全市改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4%以上,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5%以上。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2002年以前,我市企业社会保险征缴始终比较被动,特别是企业养老保险连年收不抵支,累计申请烟台市调剂7281万元,其中1998年某某市调剂给我市1171万元。2003年以来,我市加大工作力度,企业养老保险全面实现了收支平衡,不再靠吃某某市调剂来发放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并保持每年都以较大幅度增长。2023年预计征收企业养老保险费6800万元,比2001年增长183%,比去年增长29.8%;预计征收企业失业保险费400万元, 比2001年增长219%;2023年收缴医疗保险费939万元,截止到今年8月底,累计结余1924.25万元;工伤保险自2023年7月开始征收,预计到2023年底可收缴100万元。四是职业中介活动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我们把清理整顿非法职业介绍活动作为促进依法用工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先后会同工商、工会、公安等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重点清理整顿非法职业介绍机构和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非法职介者,严厉查处那些倒买倒卖劳动力的非法职介活动,维护了我市劳动力市场秩序,保障了广大求职者特别是外来务工者的合法权益。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检查职业介绍机构8户,用人单位46家。五是劳动力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自2003年开始,我们把从外地引进劳动力作为解决我市“用工荒”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已建立招工基地11个,今年1-9月份共引进劳动力9426人,基本满足了企业用工需要。在工作中,注重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形成劳动就业部门、企业、镇区街道齐心合力共抓劳动力引进。今年2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劳动力资源配置工作会议,将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在加大对外信息发布的基础上,会同汇虹针织、莲子制衣等50多家企业赴外地引进劳动力。3月5日组织11家企业参加了“山东某某2023年人力资源招聘和劳务输入大会”。6月 29日,又组织14家企业在梁山县举办“某某人市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据统计,今年先后到四川、辽宁、河南及我省西部地区外出招工40多人次。2023年1月份,我们召开了全市外来务工人员表彰大会,对120名优秀外来务工者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六是企业用工氛围基本宽松和谐。近年来,我们努力引导企业经营者在善待职工上下工夫搞投入,促使企业经营者在思想上实现由“企业养工人”到“工人养企业”转变,统筹兼顾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引导企业搞好文化建设,2023年9月份,我们在新元广场举办了劳动法颁布十周年文艺演出,组织了9个企业2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参加汇演,受到较好的效果,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2023年底某某人入世通毛衫公司、艺丰泰公司等十几个企业举办优秀职工家长来某某人回访企业和参观旅游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充分肯定全市企业用工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应重视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是:第一,部分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外来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某某人企业的声誉。部分用人单位任意克扣、拖欠工资的现象比较严重。2023年全市受理的136件监察举报案件中,工资方面达111件,占81.8%。有的企业规定外来打工者必须在本企业干满一年到年底才能发工资;有的企业每月只发100元左右的生活费;有的'发给带密码的存折,职工本人提不出钱;有的加班加点日均达3-4个小时;还有的扣押身份证等。特别是一部分无证经营企业、个体加工户,问题尤为突出。另外,还有个别企业与劳动力输出地政府私自签订协议,承诺在对方提供劳动力的条件下,在输出地投资建厂,以此进行欺骗。这部分企业由于用工不守信誉,导致违法和信访案件增加,严重影响了某某人的对外形象。第二,非法职业中介扰乱了我市的劳动力市场管理秩序。部分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私招乱雇。在外出招工时,承诺800-1000元的工资,而实际却连600元也达不到,使招工时的承诺与实际严重不符。承诺的其他待遇也大都兑现不了。有的非法职业中介机构招工不办理任何手续,甚至出现了介绍到一个企业后再转手倒“卖”到其他企业的现象。还有的招用和涉嫌使用童工。同时对招来的劳动力不经劳动就业部门培训,导致招来的职工素质差,文化层次较低,流动性大,不适应工作需要。第三,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不适应劳动力就业的需要。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流动的主渠道,今年上半年通过劳动力市场引进5600多人。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网络,无法及时与外地互通用工信息,致使我市的劳动力市场远远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全市企业用工需求,使我市“有岗无工”的矛盾比较突出。第四,劳动监察执法力量薄弱,影响了劳动用工环境建设。长期以来由于受经费的影响,劳动监察办公、办案条件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同时由于执法环境不够宽松,执法力度不够等原因,一些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查处,尤其是部分企业存在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不落实工资发放制度等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地解决。第五,我市的劳动力在域内就业率较低。我市有相当数量的下岗失业职工和新成长的劳动力,但这部分人对就业抱有较高的期望,自身技能水平较低,同时由于部分企业存在不缴纳社会保险费、不签订劳动合同、工资低且发放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我市劳动力在市内就业的积极性,大多是自谋职业、外出打工,也是形成“有岗无工”的原因之一。第六,企业参保率低和工资水平低。我市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入保率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有300多户,仅有130户在保险经办机构参保缴费,占全市私营企业总数的25%,职工参保率仅为8%。今年1—6月份,全市地方税收前50名的企业,只有29户参加了社会保险登记,各项保险费全部缴齐的仅有6户,特别是部分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不参保,不缴费,造成很坏影响。另外,我市的工资水平也较低,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三、下步工作措施第一,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通过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全市形成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环境。我们计划于11月份在全市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通过发表电视讲话、开展街头咨询、深入用人单位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召开企业法人座谈会等宣传活动,引导企业的经营者树立守法经营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良好用人观念,建立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加大正面典型的宣传,特别是用工规范、职工各项待遇能够落实、保险能够按时缴纳的企业,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为企业合理用工、依法用工创造良好的环境,树立某某人对外良好形象。第二,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目前,我市正在建设新的人力资源市场,市场建成后,将为满足全市企业用工需要建立良好平台。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按照“三化”标准,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服务内容,提高工作水平,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失业保险、技能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一站式”就业服务,努力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有序运转。第三,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优化就业环境。将会同工商、公安、工会、经贸、广播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劳动用工执法检查活动,重点检查用人单位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特别是对那些无证经营、私招乱雇的非法职业介绍、招用童工等问题,排除干扰,加大处罚力度,依法取缔。加大劳动监察举报专查力度,对群众举报的企业违法案件及时查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一些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给予曝光处理。进一步健全劳动保障、工会、经贸三方协调机制。我们计划与有关部门配合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集中检查,特别是职工工资是否发放到位及时、保险费是否缴纳、各项待遇是否落实等问题要逐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下大力气规范各类职业中介活动。规范用人单位发布广告行为,依法取缔从事非法职业中介活动的机构。第四,进一步加大劳动力引进和市内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力度。一是进一步挖掘市内劳动力资源潜力。开辟园区企业用工电视宣传和信息专栏,免费为园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免费办理用工手续,引导新成长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就近就业。深入挖掘农村劳动力资源,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园区企业就业。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巩固已有的劳务合作基地,建立新的劳务合作基地,大力引进外来劳动力来我市就业。三是搞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深入各类职业学校,摸清各类毕业生的基本情况,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园区就业,规范用人单位招用毕业生,依法通过劳动力市场办理招用手续。第五,做好外来劳动力的跟踪服务工作,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强化技能培训。对企业招来的工人,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二是定期到企业了解外来务工者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三是定期请劳务输出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和外来务工者的家长到我市参观考察,及时向他们通报企业有关情况;四是做好外来劳动力劳动合同签订服务工作,依法维护其自身权益。从职工引进中的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签订合同、建立档案、跟踪监督等实行一条龙免费服务;五是教育和引导企业法人依法经营,依法维护职工的权益。通过不同的形式召开企业法人培训班、座谈会,引导他们树立视职工为亲人的意识,建立起良好的劳动关系,做到既要引进工又要留住工。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市企业用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企业用工方面的违法情况和企业用工不足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下,通过扎实工作,密切配合,我市的企业用工将更加规范和谐,将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谢谢!

第9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抗震救灾工作的情况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全市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关情况报告于后,请予审议。

一、主要灾情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4县(区)、188个乡镇、16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4亿元。从全省来看,虽然我市受灾相对较轻,但与纵向比,超过了历史上以往任何一年的旱灾和洪灾损失。灾情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人员伤亡较重。全市因灾死亡13人,受伤307人。其中学校师生死亡4人,受伤57人,无失踪人员。二是民房校舍损毁严重。全市共倒塌房屋1.09万户、55.24万平方米,严重受损房屋2.45万户、139.82万平方米。全市428所学校受损,受损面积78.61万平方米,倒塌校舍面积1.03万平方米,经鉴定不能继续使用的校舍面积25.3万平方米。三是道路交通多处中断。全市损毁干线公路35.7公里,农村公路153.3公里;损毁桥梁113座6778米;损毁隧道1座937米;损毁县级以上客运站1个,农村客运站11个,码头4个。四是山体滑坡较为严重。全市因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742处,其中滑坡564处、崩塌177处、泥石流1处、其它灾害29处。五是水利工程遭受重创。全市水利水电工程不同程度损毁,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65座、山坪塘3807口、小微水3745口、乡镇供水设施146处、电站45座,小水电工程损毁13处;堤防工程损毁1.9千米,灌溉渠道受损38.6公里。六是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地震发生时,全市电力一度中断;通讯设施受损严重,损毁传输设备24台,移动通信基站76座,电信基站6座,损毁光缆148.8公里,电缆15.1公里;巴人广场多处出现构建拉裂;燃气主管道2处拉裂,多处支管漏气;供水管道受损91.1千米;全市城镇在建房屋有28%开裂受损。七是文物毁损严重。北龛、西龛摩岩造像处山体、围墙和房屋受损,将帅碑林100多处建筑物不同程度受损。

二、抗震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防震救灾应急预案,积极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具体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组织指挥体系,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在地震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仲彬同志任指挥长的巴中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专门办公室,并组建了7个专门工作组,负责对全市抗震救灾的指挥、协调、督导和服务工作。市政府在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5点召开了第一紧急会议安排抗震抢险工作,当晚12点又召开了各区县长和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抗震救灾紧急会议。5月13日上午8:00,市政府再次召开在家领导干部紧急会议,并立即组织四个工作队,分别由两名市级领导带队深入到各县区查看灾情、慰问灾民、指挥救灾。根据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市政府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先后3次召开常务会议,10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防灾减灾力保“三抢”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统筹做好中央和省驻巴单位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每一阶段的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及时安排部署。市政府每位领导根据各自分工,都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力以赴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代市长蒲波同志一到巴中,就专门听取全市抗震救灾工作的情况汇报,并于6月6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县区、乡镇也建立健全了组织指挥机构,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及时开展隐患排查工作,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地震灾害发生后,为了防止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的发生,我们按照“分级负责、辖区负责、部门负责”的原则,立即组织全市机关干部深入灾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重点工程和险工险段,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特别是对学校、医院、道路、桥梁、水利设施、民房等重点部位进行了全面排查,落实了安全防范措施。截止目前,全市没有出现因次生、衍生灾害而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我们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灾后防疫防病知识宣传,先后共印发16万份防疫防病卫生知识宣传资料,组织卫生防疫专业消杀队伍135支,出动消杀人员2315人次,消杀面积26.7万平方米。抽调1586名畜牧人员组建了915个应急分队,对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周边环境开展全面消毒,全市对因灾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消毒畜禽圈舍及周边环境达1500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全市没有因地震灾害引发重大传染病流行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全力开展抗灾自救工作,尽快实现了“三个恢复”。灾害发生后,我们紧紧围绕“三个恢复”,全面开展抗灾自救工作。一是严格工作纪律,保持和恢复应有的机关工作秩序。地震发生后,市政府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保持应有的工作运行机制,必须严格作息制度和值班制度,必须保证机关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市效能办先后多次开展专项督查。各级各部门都坚持了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保证了信息畅通和及时、准确、全面地反馈信息,为抗震救灾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二是抓好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灾害发生后,通过相关部门的全力抢修,电力在2个小时内恢复正常,通讯在5个小时内基本恢复正常,受阻的交通也尽快得到了恢复。全力抓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目前全市已累计拨付抗震救灾资金6054万元,组织帐篷720顶、救灾粮2800吨、棉被1974床、衣物2万余件、彩条布30余万平方米等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保证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洁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基本医疗。因灾死亡人员已全部安葬,并按每个死者5000元标准给其家属发放了抚恤金。确定了4个成品粮加工企业,加班加点加工成品粮食,已在6月10日前将首月救济钱粮发放到了灾民手中。加大了药品、食品、油料等急需物资的调集工作,保证了市场供给和救灾所需。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囤积居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确保了市场物资供需平衡。三是加强社会面的控制,恢复了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灾害发生后,公安、武警、消防、驻巴部队全体出动,开展昼夜巡查、值班守护,全力加强社会稳控工作。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着力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从总体看,全市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四)积极组织开展爱心捐赠活动,扎实做好支援重灾区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轻灾区大力支援重灾区”的指示精神,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全力以赴支援重灾区。通过广泛动员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开展爱心捐赠活动,截止6月10日,全市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共接收各类捐赠款物4154万元。我市先后派出武警、消防官兵、交警、医护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等1600多人,300余车次到青川、都江堰、汶川、平武等重灾区参与抢险救援。全市有2512名志愿者积极报名参加支援重灾区。市委、市政府向成都、绵阳、德阳、阿坝、广元、雅安等重灾市(州)捐款捐物210万元,调运大米、面条、食用油等亟需救灾物资近200吨。积极开展了无偿献血活动。同时,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严格加强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切实加大了对救灾款物的接收、管理、使用的监管力度,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合理。

(五)坚持“两手抓”,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按照重建规划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纲要》和一个总体规划及八个专项规划,正在有序开展重建工作。同时我们着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抓紧开展了农业“三抢”工作,小春粮油实现全面丰收,增产6.2%;大春生产基础扎实。着力推进工业提速增效,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23.2%左右。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5月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4亿元,占计划的36%。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市委提出的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重点抓好“三孤”、“三无”人员的生活安排,按照“钱粮同步、粮随钱走”的发放原则,严格救灾款物的发放管理,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基本医疗。

(二)进一步做好防止次生灾害工作。全面落实受损基础设施的安全防范措施,重点做好水利设施的安全度汛工作。继续加强对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坚持主动处理、及时处理、安全处理,实行排险与避险相结合,落实科学的防范措施,严防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

(三)进一步抓好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应急安置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生活恢复与生产发展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相结合”的要求,加快灾后重建步伐,确保倒房户在年底之前搬进新居。继续抓好学校危房鉴定和排危处理,对暂时无校舍的学校要创造条件帮助其安全复课。

(四)千方百计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按照坚持“两手抓”、夺取“双丰收”的要求,尽力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确保实现提速增效;加快服务业发展,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经济较快发展;加快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改善民生,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中国教育资源—网

第10篇 关于加紧建设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的报告

关于加紧建设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的报告

关于加紧建设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的报告

市政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把电子政务向实用阶段推进,建设覆盖全市的高速宽带办公网络平台。市政府的这一决定是科学的、有远见的,电子政务的实施是政务改革必由之路,既可以全面提高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又可以从宏观上科学地指导整体工作,更便利市民参政议政,是面向新世纪的迈向信息化城市的重要一步。

我市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是以市人民政府为中心设立系统服务中心,市直各局、办、部门为基站,其他乡镇为辅助基站的集散型卫星式网络结构。突出以应用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共享为核心,坚持面向政府管理、面向经济建设、面向人民生活、面向资源最大利用,正确处理好信息安全与信息共享的关系,全面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

省政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开展全国政府系统公文无纸化传输建设的要求,积极建设覆盖全省各地、各部门的电子公文传输平台,省政府办公厅以黑政办函号文件要求,从月——月建设完毕并进行试运行,月开始非密级公文将取消纸质文件,并根据运行情况逐步取消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各种纸质非密级公文。这一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如不与省市保持同步,不实现电子政务公文传输,势必影响上情下达,将延误我市公务工作的及时性,降低工作效率,造成不应有的政务损失。

目前,我市电子政务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制定完毕,并与省厅进行沟通联系,征询意见,认为切实可行,要求抓紧落实。孙永先市长指示,将电子政务的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建设电子政务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的系统性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现在急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⒈抓紧落实建设资金。在主系统开发期(一期工程),建立系统开发环境,服务器软件系统基本形成,市政府内部文件传送、审批、网络会议等基本功能完成。急需解决建设启动资金元。

⒉由市信息中心牵头组织,代表市政府迅速考察确定并委托有能力、技术强的网络服务公司加紧实施,争取早日实现电子政务。

⒊请政府办公室予以积极配合,提供相应的办公条件,一是需要无干扰、防盗安全性高的房间安置服务器等网络设备,二是人员办公场所。

⒋加强人员配备,至少需要一名专业技术强、工作责任心强的网络技术维护人员,请市政府酌情给信息中心增加编制,由信息中心通过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人选。

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

第11篇 温州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温州跨世纪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____温州市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奋力开拓,较好地完成市九届人大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开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605亿元增加到XX年的1055亿元;年均增长12.6%。财政总收入由38.7亿元增加到126.3亿元,增长2.3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9%。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8.7:58.5:32.8调整为5.3:56.7:38。工业经济加快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国际性轻工城建设开局良好,“十个一批”工程逐步启动,轻工行业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创建了一批国字号生产基地。产业园区集聚作用日益增强,重点工业园区实现产值所占的比重达60.5%。“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成效显著,获得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42个,温州产品质量形象得到有效改观。建筑业发展水平提高,2项工程摘取“鲁班奖”。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效益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粮经产值比由61:39调整为34.3:65.7。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等持续快速发展,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功举办首届“轻博会”。

改革开放催生新活力。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明显增强,被联合国工发组织评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处理为重点,国企改制面达95%。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39家企业路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积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全国金融改革综合试点开始实施,财税、投融资、流通、医药、价格和住房制度等各项改革全面展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力推进“信用温州”建设,在国内率先建立企业信用服务平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去年实现出口总额26.5亿美元,五年问增长4倍,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亿美元。充分发挥在外温州人优势,有效地放大了温州经济。

现代化大都市雏型开始显现。调整市区行政区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扩展,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大到125平方公里。新中心区开始出形象,完成旧城改造21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66万平方米、城市道路343万平方米,开展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副中心城市和一批现代化城镇发展加快,城市化水平达5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9.8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3倍。建成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温州电厂二期、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洞头五岛相连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119个。用台温、金丽温高速公路建设全线推进,进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温州(洞头)半岛工程顺利开工。温福和甬温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就绪。电话号码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升8位。城乡基础设施由制约型向初步适应型转变。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果丰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64项,9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科技先进县行列。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向高标准迈进,高中教育逐步普及化,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 5l.4%提高到79.5%。民办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温州大学城初具规模,温州医学院、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顺利迁入。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温州博物馆、科技馆、广播电视大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5.6%。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人民武装和人事、民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口岸、统计、物价、档案、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中央、省驻温单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市进一步深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市政协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23件、政协委员提案2638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34元提高到145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658元提高到5091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增长1.9倍,人均达到10088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10.8和3个百分点。城乡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长,每百户轿车、电脑、手机拥有量位居全省首位。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7岁。率先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欠发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温州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五年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将为历史所铭记。在此,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于部和驻温部队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以及所有关心温州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温州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产业层次不高等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土地等重要资源的供需矛盾有所加剧;利用外资工作有待加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城乡居民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尚有不少薄弱环节;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特别是政府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部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致使各方面对发展软环境不满意。如果不迅速扭转这种局面,温州将丧失优势和机遇,直接危及可持续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过硬的措施,扎扎实实地予以解决。

《2023年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述责述廉报告(11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