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大学生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学习胡jintao给北大学生的回信中“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根据团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1名指导老师和6名本科学生组建了这支“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团将远赴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进行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此次实践活动旨在树立大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发挥大学生时代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所学服务于社会。深入到边远地区的乡镇农村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深入农村基建,深入了解农村经济、教育的发展状况,普及法律知识,为当地的法制体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xx2年7月1日,经过多天的准备工作,我们这支六人的社会实践队伍踏上了征程,奔赴云南,几经周转,终于在7月3日下午来到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县团委副书记曹桂馥老师迎接了我们并帮我们了解决食宿问题。曹老师目前在大姚县团委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工作,原担任我校基础学院团委副书记,同样是为响应国家支援政策,来到云南进行挂职锻炼,所以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与曹老师有了很好的对接。尽管旅途很辛苦,但队员们深知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在入住旅店后经过短暂的休息调整,我们便在指导老师的安排下对活动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策划,并明确了分工,队员们整理了所有的活动用品,为接下来几天的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
7月4日上午,我们到大姚县团委报到,团委的领导给予了热情招待,并就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开展了研讨会,做了详尽细致的安排,大姚县拥有人口数28万,共14个乡镇,考虑到人口分散和团队成员数量有限的情况,我们将实践团分为了两组,分别和县团委及司法局的领导配合同时于当天下午赶往了两个不同的乡镇,5日早上每个小组根据计划分别赶往了下一个乡镇,最后我们在当天下午返回县团委会合开展总结交流工作,完成了第一步宣讲工作;第二部工作以走访调研工作为重点,并结合法律宣传。7月6日上午,我们实践团一行包括指导老师在内的六个人在县团委及司法局领导们的带领下,来到了新街乡进行走访调研和法律宣讲工作,我们分别走访了当地的派出所、司法所和新街乡中心学校,并对有关领导进行了采访,针对新街乡今年来的在法律援助以及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工作做了详尽的的询问和探讨。下午在新街乡新街村委会开展了法律宣讲工作,当地各单位领导和部分群众参加了宣讲活动,在宣讲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在当地领导的引领下,走访了六家困难学生家庭,为他们送去了学习用品。7月7日我们按照活动计划顺利进入了第三阶段的工作,上午分别走访调研了大姚县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局三处司法部门,对相关领导进行了采访,下午在司法局隆重举办了“上海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县各级领导参加此次仪式,当天下午,县团委与我们签订了共建实践基地协议书,到此,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基本完成。
从7月4日至7日,四天的实践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位队员心中都积攒了太多的感动和不舍,每走到一个乡镇,当地的父老乡亲都给予了热情的接待,这是出乎我们意外的,在初到云南的时候,我们便了解到云南共有25个少数民族,在大姚县主要以彝族人为多数,但我们自己对少数民族的乡土风俗了知之甚少,所以下乡镇之前心里便早已做好了受冷落的准备,但真正地去了,却又一下子被那种超乎想象的热情所震撼,一时间竟不能接受。作为团队的一员,我无法忘记第一天下乡镇的情景,我们第一组在4日下午随着团委和司法局的领导去了六苴镇,在宣讲活动结束后,当地政府安排了晚饭,很多领导干部和村民都参加了这次聚餐,席间镇党委书记讲了很多农村基层存在的很多现实矛盾问题,这些都很实际,还向我们解释了很多当地具体的惠民政策,所有这些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却是我们讲不到的也是不了解的,书记给我们提了很多建议,的确收获很多,值得一提的是领导干部们和乡亲们并没有隔阂,大家一边聊着家常话一边吃着酒,那种官民互静着实叫人感动。接下来的几个乡镇中我们都同样受到了各乡镇的热情接待,我们根据群众的对讲课内容的反清情况实时做了调整,逐步完善宣讲内容,以农民切身利益为主,收到了当地父老乡亲们的热烈,前来听讲的有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有叔叔阿姨,也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七八月份正是当地农忙的时候,乡亲们能够抽出时间前来听讲,队员们都很感动也尽自己所能把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民朋友们,因为县团委对每日的行程安排都做了详尽的安排,所以我们开展活动特别的顺利。
当你走入云南,走入大姚,那满山的绿色会让你觉得仿佛进入了仙境般的世界,就像宋祖英的那首《云南美》所描述的一样,云南的山美,水美,人也美,灰瓦白墙的房屋点缀在葱翠的山半腰,彰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样美丽的乡镇中,人民生活质朴纯洁,但毕竟作为我国边远地区,经济还是收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走访新街乡中心学校的时候,我们通过校领导的介绍得知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是贫困子女,每年都要受到政府和学校的资助的情况,在六日下午我们走访了新街乡六户困难学生家庭,并带去了学习用品,那些孩子多是十一二岁,都在当地小学读书,尽管家境不好,但是学习却都很优秀,看着他们接过学习用品高兴的样子,我们内心也有说不出来的欣喜,当地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她很期待以后能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团队去关心他们这些贫困子女,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更重要的是这种关爱给他们幼小心灵带去了对真善美的理解和渴望,对他们的成长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此次
7月7日下午,我们和大姚县团委签订了关于《共建上海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的协议,这此活动至此得到了圆满的结束,共建基地协议的签订便代表着我们成了一家人,为后续双方长久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第一步,我们将会结合活动当中拍的照片做一份大姚的宣传片,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大姚,在未来的很多年里,即便有千里相隔,双方也都会保持密切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将会为大姚的人民提供各方面援助工作,大姚也将为在我校在读大学生提供更多历练人生的机会,力求达到共赢的目的。
第2篇 2023大学生寒假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2022大学生寒假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1月24日至1 月31日,我随广西玉林仁东寒假志愿团仁东分团来到玉林仁东镇大棚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就比较娇生惯养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9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50万,村民每年平均收入 12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甘村长自xx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大蒜田,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潮菜收益可达每亩1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达到了每亩xx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罐头厂,在村里投入生 产,但不到3年,罐头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村民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9天,参加队员有20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上,我们组主持的专题叫“关爱花朵,精彩大棚”,做这个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想借我们的行动展示给这些缺乏关爱的山村孩子们的父母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礼都是村委出钱资助给我们活动的。 我们这个活动是在这期志愿活动里的一部分。当我们给孩子们送去一些糖果和书本文具时,孩子们那种渴望爱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缺爱、纯真、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泪水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一个小孩子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春天在哪里》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我们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爱是重要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大棚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大棚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大蒜,潮菜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鸭、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们组有个成员是农学院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们就转换话题,说:“在现在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希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水稻田被收割后,翻地再种主要由人力和畜力来完成,又费时又费力。希望有一种耕田的机器代劳。” 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不过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己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情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鸡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鸡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她丈夫赶着鸡场去看看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补课了。
她家养鸡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现在有500只呢;总共有4亩半地,除了一亩地种的是粮食,其余种的都是青菜,每年收获的大米和水稻有一般是用来喂鸡,但据她所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量的饲料。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制定了十六字的访问过程,即“赠送资料、说明来意、了解情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过程,我们访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农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
建立这个服务站的目的或者说是初衷就是使农大的学生与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在他们的学习当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同时,农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实惠,首先,他们所提供的资料、信息都是免费的,没有经济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么欺骗,不像有些种子公司卖假种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却不顾辛苦一年而颗粒无收的农民,他们不会;其次,是长期合作,农民可以随时把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服务站告诉农学院,要是他们能解决、有把握的东西,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农民,如果他们解决不了,或者把握不大,他们也会负责的告诉农民,让他们先等等,他们会替他们去请教学校里专家、教授们。 这次建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管理制度的暂行办法;
2、经过走访农户,对农民进行了解,确定农业科技服务站站长以及旧堡村科技带头人;
3、 向农业科技服务站捐赠图书、光盘等资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务站作为保存本;
4、由于怕耽误农民的时间,我们决定为农民送书到家,加强对服务站的宣传。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四、农事实习。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活,就是给大蒜地锄草。
虽说这不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干这种活。但一开始乱锄一气,草没锄掉几棵,手上倒磨出了几个泡,后来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锄的快多了,不一会我就把一垄锄完了。大蒜地里风很大,我这才亲身体会到了农民们的不容易,作为农大的学生应该给农民办点实事,更坚定了我们把农业科技服务站建下去的决心。
以上是我对主要活动进行的简要介绍,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面我要对整个活动谈一些感受: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宣传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可只有经历以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你要开展一项活动,如果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没有人来参加,活动怎么能开展下去呢?即使你准备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给谁看呢?如果你前期准备的不够充分,观众或者说参与者一多,你准备的不够充分,肯定就会手忙脚乱,更别提发挥水平了。 从这次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准备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3、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请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第3篇 2023年暑假大学生假期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在假期的时候参加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看到是苦的,但是收获是甜的,下面是酷猫写作整理的大学生假期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阅读!
1月24日至1 月31日,我随广西玉林仁东寒假志愿团仁东分团来到玉林仁东镇大棚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就比较娇生惯养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9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50万,村民每年平均收入 12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甘村长自xx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大蒜田,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潮菜收益可达每亩1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达到了每亩xx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罐头厂,在村里投入生 产,但不到3年,罐头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村民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9天,参加队员有20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上,我们组主持的专题叫“关爱花朵,精彩大棚”,做这个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想借我们的行动展示给这些缺乏关爱的山村孩子们的父母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礼都是村委出钱资助给我们活动的。 我们这个活动是在这期志愿活动里的一部分。当我们给孩子们送去一些糖果和书本文具时,孩子们那种渴望爱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缺爱、纯真、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泪水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一个小孩子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春天在哪里》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我们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爱是重要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大棚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大棚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大蒜,潮菜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鸭、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们组有个成员是农学院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们就转换话题,说:“在现在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希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水稻田被收割后,翻地再种主要由人力和畜力来完成,又费时又费力。希望有一种耕田的机器代劳。” 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不过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己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情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鸡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鸡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她丈夫赶着鸡场去看看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补课了。
她家养鸡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现在有500只呢;总共有4亩半地,除了一亩地种的是粮食,其余种的都是青菜,每年收获的大米和水稻有一般是用来喂鸡,但据她所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量的饲料。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制定了十六字的访问过程,即“赠送资料、说明来意、了解情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过程,我们访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农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
建立这个服务站的目的或者说是初衷就是使农大的学生与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在他们的学习当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第4篇 大学生假期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在假期的时候参加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看到是苦的,但是收获是甜的,下面是整理的大学生假期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
1月24日至1 月31日,我随广西玉林仁东寒假志愿团仁东分团来到玉林仁东镇大棚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就比较娇生惯养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9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50万,村民每年平均收入 12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甘村长自xx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大蒜田,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潮菜收益可达每亩1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达到了每亩xx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罐头厂,在村里投入生 产,但不到3年,罐头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村民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9天,参加队员有20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上,我们组主持的专题叫“关爱花朵,精彩大棚”,做这个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想借我们的行动展示给这些缺乏关爱的山村孩子们的父母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礼都是村委出钱资助给我们活动的。 我们这个活动是在这期志愿活动里的一部分。当我们给孩子们送去一些糖果和书本文具时,孩子们那种渴望爱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缺爱、纯真、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泪水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一个小孩子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春天在哪里》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我们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爱是重要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大棚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大棚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大蒜,潮菜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鸭、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们组有个成员是农学院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们就转换话题,说:“在现在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希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水稻田被收割后,翻地再种主要由人力和畜力来完成,又费时又费力。希望有一种耕田的机器代劳。” 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不过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己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情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鸡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鸡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她丈夫赶着鸡场去看看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补课了。
她家养鸡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现在有500只呢;总共有4亩半地,除了一亩地种的是粮食,其余种的都是青菜,每年收获的大米和水稻有一般是用来喂鸡,但据她所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量的饲料。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制定了十六字的访问过程,即“赠送资料、说明来意、了解情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过程,我们访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农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
建立这个服务站的目的或者说是初衷就是使农大的学生与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在他们的学习当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同时,农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实惠,首先,他们所提供的资料、信息都是免费的,没有经济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么欺骗,不像有些种子公司卖假种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却不顾辛苦一年而颗粒无收的农民,他们不会;其次,是长期合作,农民可以随时把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服务站告诉农学院,要是他们能解决、有把握的东西,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农民,如果他们解决不了,或者把握不大,他们也会负责的告诉农民,让他们先等等,他们会替他们去请教学校里专家、教授们。 这次建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管理制度的暂行办法;
2、经过走访农户,对农民进行了解,确定农业科技服务站站长以及旧堡村科技带头人;
3、 向农业科技服务站捐赠图书、光盘等资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务站作为保存本;
4、由于怕耽误农民的时间,我们决定为农民送书到家,加强对服务站的宣传。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四、农事实习。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活,就是给大蒜地锄草。
虽说这不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干这种活。但一开始乱锄一气,草没锄掉几棵,手上倒磨出了几个泡,后来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锄的快多了,不一会我就把一垄锄完了。大蒜地里风很大,我这才亲身体会到了农民们的不容易,作为农大的学生应该给农民办点实事,更坚定了我们把农业科技服务站建下去的决心。
以上是我对主要活动进行的简要介绍,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面我要对整个活动谈一些感受: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宣传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可只有经历以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你要开展一项活动,如果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没有人来参加,活动怎么能开展下去呢?即使你准备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给谁看呢?如果你前期准备的不够充分,观众或者说参与者一多,你准备的不够充分,肯定就会手忙脚乱,更别提发挥水平了。 从这次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准备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3、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请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第5篇 2023年假期大学生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在假期的时候参加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看到是苦的,但是收获是甜的,就比如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下面是整理的大学生假期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
1月24日至1 月31日,我随广西玉林仁东寒假志愿团仁东分团来到玉林仁东镇大棚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就比较娇生惯养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9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50万,村民每年平均收入 12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甘村长自xx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大蒜田,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潮菜收益可达每亩1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达到了每亩xx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罐头厂,在村里投入生 产,但不到3年,罐头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村民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9天,参加队员有20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上,我们组主持的专题叫“关爱花朵,精彩大棚”,做这个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想借我们的行动展示给这些缺乏关爱的山村孩子们的父母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礼都是村委出钱资助给我们活动的。 我们这个活动是在这期志愿活动里的一部分。当我们给孩子们送去一些糖果和书本文具时,孩子们那种渴望爱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缺爱、纯真、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泪水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一个小孩子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春天在哪里》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我们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爱是重要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大棚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大棚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大蒜,潮菜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鸭、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们组有个成员是农学院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们就转换话题,说:“在现在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希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水稻田被收割后,翻地再种主要由人力和畜力来完成,又费时又费力。希望有一种耕田的机器代劳。” 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不过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己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情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鸡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鸡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她丈夫赶着鸡场去看看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补课了。
她家养鸡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现在有500只呢;总共有4亩半地,除了一亩地种的是粮食,其余种的都是青菜,每年收获的大米和水稻有一般是用来喂鸡,但据她所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量的饲料。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制定了十六字的访问过程,即“赠送资料、说明来意、了解情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过程,我们访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农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
建立这个服务站的目的或者说是初衷就是使农大的学生与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在他们的学习当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同时,农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实惠,首先,他们所提供的资料、信息都是免费的,没有经济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么欺骗,不像有些种子公司卖假种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却不顾辛苦一年而颗粒无收的农民,他们不会;其次,是长期合作,农民可以随时把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服务站告诉农学院,要是他们能解决、有把握的东西,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农民,如果他们解决不了,或者把握不大,他们也会负责的告诉农民,让他们先等等,他们会替他们去请教学校里专家、教授们。 这次建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管理制度的暂行办法;
2、经过走访农户,对农民进行了解,确定农业科技服务站站长以及旧堡村科技带头人;
3、 向农业科技服务站捐赠图书、光盘等资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务站作为保存本;
4、由于怕耽误农民的时间,我们决定为农民送书到家,加强对服务站的宣传。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四、农事实习。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活,就是给大蒜地锄草。
虽说这不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干这种活。但一开始乱锄一气,草没锄掉几棵,手上倒磨出了几个泡,后来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锄的快多了,不一会我就把一垄锄完了。大蒜地里风很大,我这才亲身体会到了农民们的不容易,作为农大的学生应该给农民办点实事,更坚定了我们把农业科技服务站建下去的决心。
以上是我对主要活动进行的简要介绍,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面我要对整个活动谈一些感受: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宣传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可只有经历以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你要开展一项活动,如果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没有人来参加,活动怎么能开展下去呢?即使你准备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给谁看呢?如果你前期准备的不够充分,观众或者说参与者一多,你准备的不够充分,肯定就会手忙脚乱,更别提发挥水平了。 从这次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准备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3、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请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第6篇 大学生寒假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通用模板
“三下乡”即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知识让农村知道,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在寒假期间参加三下乡社会活动的实践报告。
x月24日至x月3x日,我随广西玉林仁东寒假志愿团仁东分团来到玉林仁东镇大棚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就比较娇生惯养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9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x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x9名。村固定资产50万,村民每年平均收入x2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甘村长自XX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大蒜田,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潮菜收益可达每亩x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达到了每亩XX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罐头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罐头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村民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9天,参加队员有20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主题班会。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上,我们组主持的专题叫“关爱花朵,精彩大棚”,做这个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想借我们的行动展示给这些缺乏关爱的山村孩子们的父母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礼都是村委出钱资助给我们活动的。我们这个活动是在这期志愿活动里的一部分。当我们给孩子们送去一些糖果和书本文具时,孩子们那种渴望爱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缺爱、纯真、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泪水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一个小孩子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春天在哪里》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我们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爱是重要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评。
弯下的脊梁担起的岁月
“叮咚,叮咚……”老牛脖子里的钟声,日复一日地在那遥远的山村里响着,好像是期待着,期待着有一个人能够听懂它沧桑岁月里的诉说。也许,这样的诉说,是一段故事,也是一种传说——
旱烟袋里冒起的缕缕青烟,在那山谷里结成了烟雾,把整个山村装扮得犹如蓬莱仙境,宁静,清幽,飘渺,脱俗。老农额头上横流的汗水,浇灌着那板结的红土地,渴望着秋后的好收成。在山路上佝偻着的身躯,迈着蹒跚的脚步,找寻着明天的生计。扁担两头的水桶中,流淌着清冽的山泉,灌溉着山村里的清贫与渴望。
这样的故事里,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主人公,却有一个让大家无法忘怀的主题:贫穷压弯了山村的脊梁,山村却用弯下的脊梁担起了岁月。没有人为他们写历史,但他们的故事却在时光里流传,牛郎织女,李娃传,沉香救母,姜太公封神等被繁华抛弃的传说,却在那没有文化的人群里口耳相传。就在这赤裸裸的贫穷背后,却有着赤裸裸的赤诚。在那没有车水马龙的拥挤,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地方,一直都被繁华以往的角落,却有着人性里所有的真善美,知足,感恩,互助,乐观,吃苦耐劳……
一、寒假“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综述
此次寒假,我来到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镇德来村委会,深入农村,开展了我的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从一月十三号开始,持续到二月十号,历时将近一个月。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入农户,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了农民的多种劳动,参与了山村修公路的施工,农民杀年猪庆丰收,为死者立碑纪念,过年给祖先拜年,到山林砍柴等劳动。此外,还走访了当地的部分留守儿童。从多个角度理解了农民的生活情况,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定了我到边疆从教的信念。
二、实践过程概要
(一)公路何时到我家
在我开展社会实践的地方,有个村子,叫半坡村。村子坐落在半山腰,里原来修通的公路大概十公里左右,村子前青竹含脆,村后苍松迎客,可谓是山清水秀,风光秀丽。但是,自从光绪年间开始有人烟以来,那个山村里从来没有开进过一辆汽车,或许连摩托进村都可能是奢望。在那里的人,祖祖辈辈靠着人背马驮搬运东西已经经历了上百年。到现在,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要在农村实现电通,水通,路通的三通政策,那里的村民才开始想,是不是村里也该修条公路呢?于是在零七年过年的时候,几个老百姓一商量,说要自力更生,自己给自己修条公路。于是那一年的春天,村里的所有人,上到八十老妪,下到六岁童子,还有些拖儿带女,修起了公路。大概修了半个月,施工遇到难题了,因为修路得占别人土地,而那些土地却是别村人的。他们一无钱财买地,而无政府批文修路,因此,修路的美好愿望搁浅,只把靠近自己村子一小段修得像马路。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设施,一切都只靠人力,所以那路冶金只是有点马路的样子。虽然遇到这样的困难,村里人并没有气馁,他们没有放弃要修一条路的愿望。于是在这几年间,每年过年前后,他们都会聚到一起去修路,一年修一段,买一块地就休一块地的面积。虽然那样的弄了好几年,但是所修开的还不占总路程的三分之一,由于没有技术设备,宽度,坡度等都有着很大的问题。
到了今年一月,村里面一个在外赚了钱的小老板,着急所有村民,有商量起了修路。他出资四十万,并租来挖掘机,说要修开那条路,顿时,村子里的村民乐开了花。就这样,在一月份就把基本路线挖了个大概。在他们修路的期间,我也参与了他们的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总会有别村的人前来阻拦,甚至有时一块土地就要收几回钱,这让半坡村的村民很无奈,因为他们并无政府文件,也无权征用别人土地。更有甚者,有些有亲戚在政府部门工 作的人,仗着自己官家亲戚的威风,横加阻拦。在这种种阻力之下,使得那条路通是通了,却也只是在原有人背马驮的路线上加宽铺平而已,对于行车还是极度困难,除了前后加力的轿车,就没有别的车可以行驶。村里人无奈, 只得去找相关的政府部门,但是当地的村委会出面调停,却也忌惮着更大的官威,很多时候出面调停也是不了了之,最后也只是半坡村的人妥协。到二月十号为止,那条挖掘机挖开的土路上,除了挖掘机,只行驶过一辆轿车和一辆摩托车,当地政府的车从来没有上去过。在我离开村子的时候,村民们还正在多方努力,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要修一条让他们满意的公路。
通过参与这次的修路施工,我真正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的辛劳和艰辛,有时连自力更生都会受到阻碍,真会让人哭笑不得。也知道了一条中央政策要推行到地方,真的很难。越是在基层,官员干部的作用却越难以显现,这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做正义之事,却还要害怕别人的官威,为什么那些别村的人就不会想想帮助一下别人,硬是不让别人成功呢?这许许多多的疑问,就是我透过实践所看到的。希望这样的问题不用要持续太久。
(二)丰年留客足鸡豚
1月23日,白雪皑皑,北风呼啸,道路上都结了冰。我应邀来到农民浦恩灿家,和他家一起宰杀年猪。在当地,每年每家都会杀一头或两头年猪,一是欢庆丰收,而也为了来年的油肉做储备。
当天早上八点左右,我来到他家,一开门,一股暖流迎面扑来,让人很是舒服。定睛一看,发现他家已经宾客满座了。原来他们都是他家请来帮忙杀猪的农民伯伯们。他们一个个抽着旱烟,喝着白酒,谈论着杀猪的相关事情,还有一年所遇到的一些新鲜事情,笑声混着酒香和烟味,飘出很远。到了9点左右,大伙吃完早饭,就开始到圈里去拉猪了。拉出来一看,哇,庞然大物啊,五六个壮汉才把它挪到指定的位置,将其抬上案板宰杀。宰杀之后,将其推入事先烧好的开水里烫过之后,那烧水的锅足有两米的直径,但是却还是容不下那一头猪,还得分几次进入才可能烫好。水烫过之后,大家七手八脚的或刀刮或手拔,将烫过的地方的猪毛全部除去。把毛褪干净之后,再次将猪抬上案板,你拉我扯的,有的操刀,有的扶着,将其解剖开来。在当地,一个猪会被肢解为一个头,一个项圈,四肢火腿,两块正菜(正菜就是肋骨所处的位置,连皮带骨的砍下来就好了),一条尾巴,两条软肋,还有就是心肝肚杂之类,前后估计会历时两个小时左右。把所有的肉肢解,再把肠肚里面的粪便放出,将肠肚全部洗净之后,家里面的午饭也准备好了,早上的活也告一段落,大家就都洗了手吃饭。
席间,农民们的话匣子有一次打开,他们会讲很多事情,上到国家决策,下到田地里除草施肥他们都会谈到,特别是谈到生活现状的时候,四五十岁的农民们都很有感触,总会感叹:“想当初,那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出去打工二十个人睡一张连铺,一个冬天还不换一次衣服,那个虱子长满全身,难受得紧,但又不敢脱掉,因为没有衣服可换。”他们在微醉时分,总会忍不住和小辈们讲他们过去的故事,讲以前的文化大革命、集体大生产、改革开放、土地下户等等许许多多在他们脑海里刻骨铭心的往事,再回到现实中来,他们明显感觉很满足,很幸福。他们会说,虽然现在的生活还不富裕,但是相比以前总是好的多了,吃饱穿暖不在话下,电灯电话也基本有了着落,孩子读书再也不用打赤脚,还说现在党的政策好,温总理总是关心农民的生活。就这样,谈天说地,一顿饭可能要吃两三个小时,可忙坏了家里的女主人,忙前忙后的给添酒添菜。
中午吃完饭,差不多是下午两点左右了,下午基本关于杀猪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了,只是女主人要忙一些繁琐的杂事,具体的细节就不是很清楚了。到了晚上六点左右,又要摆席吃晚饭了,晚饭很丰盛,犹如过年一般,主人家会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分享丰收的果实,所以晚宴的人会很多,很热闹。吃过晚饭,农民伯伯们又要开始忙活了,他们得把冷却的新鲜猪肉腌制成腊肉。他们把肉摆开,撒上盐后不断搓揉,揉到肉都变色了,还会流出水来。等把所有的肉都用盐腌过之后,叠在一起,或放在锅里,或放在簸箕中,让盐分充分扩散之后,再挂起来风干之后就成腊肉了。把肉腌制完毕,女主人那边也把油炼完了,端来油渣让大家分享,农民伯伯们就着油渣,还会再喝几杯老白干,熏熏的,点着手电各自回家。一天的忙碌就算是结束了。
这次走到农民家中,一起杀年猪,真实的体验了他们的生活,感受到了农民的热情豪爽,憨厚真诚。在他们的愿望里,没有宝马奔驰,没有豪宅美人,有的只是舒舒坦坦过过日子,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用到邻居家借他们就觉得很幸福。所以他们愿意帮助别人,他们也不怕别人比自己富裕,因为他们知道,大家都还贫穷。这样的走访,真的让我想起陆游那几句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为父立碑了子愿
1月30日早上,我来到一个叫海子头的小村子,因为在那里要做一件对农村人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儿子为死去的父亲立碑。
死者名叫陈文早,享年40岁,他是在一次矿难中失去生命的。为了生计,他生前不得不到当地的煤矿上班,但在一次矿井塌方中,他失去了他宝贵的生命。他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已成家,还有个儿子现在刚到弱冠之年。因为他遭难,煤矿给了一笔抚恤金,他的儿子觉得还没机会孝敬自己的父亲,父亲就已经离开人世,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所以他听取叔叔伯伯的建议,为自己死去的父亲立碑纪念,略表自己的小心。
这天,他们的所有亲戚都来到他家,一来为了怀念一下故人,二来是为了死者和生者祈福请愿,三来也是来帮忙了却孩子的心愿。
在当地,立碑是要根据阴阳五行,生辰八字等推算时间,立碑完成时间要准确无误,并要懂得这方面的专人在场主持相关的仪式,这样才能保证阴阳都能清吉平安。那天立碑完成(当地说的戴帽)时间是确定在下午的四点十分,所以吃过中午饭,才开始动工。
大概十二点左右,帮忙施工的人员来到墓地,把死者所埋葬的地面上的积雪除去之后,就开始施工。有些砌墙,有些背土(在当地坟墓需要垒一个坟堆,并在坟堆表面种上草,所以要到草长得比较好的地方背土来垒坟),有些拌混凝土,有些送水,七手八脚,工作进行的很是顺利。到三点左右,基本的工作就已完成,然后就是等待时间和主持仪式的人到来。其间,帮忙的农民伯伯们会划拳啊什么的搞点活动,为的是死者提高点人气。
到了四点十分时,主持的人开始主持最后的工作和仪式,这最后的一道工序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卖碑的师傅指挥戴帽,一个是懂阴阳五行的人来为死者安坟(这有点像活人买房落户),为生者祈福。当卖碑的师傅念完许多咒语之后(咒语的大意就是要保佑后人清吉平安,心想事成等),大喊一声“起”,这时等在坟头上的人就把碑的最后一块石头安好,同时在一旁的人会点燃一串鞭炮。到此,戴帽就算完成了。戴帽完成之后,就是懂阴阳五行的人来安坟了。这时,死者的坟前摆好斋饭茶酒,死者的亲友中小于他的在坟前排开,在主持人的指挥下三拜就叩,磕完头后,为死者敬完茶酒之后,仪式就算完成了。在仪式的过程中,主持人会背一段一段的经文,有的是为生者祈福的句子,有的祝愿死者修道成仙的句子,还有感叹人生劝人珍惜生命的,还有告诉胜者也要多行善事的句子,内容很多。仪式完成之后,亲友们就把自己买来的鞭炮点燃,意在送死者走往西天极乐世界。送走死者之后,大家高喊着“回家咯”,然后回家吃晚饭。所有的事情搞完回家时,大概是下午的五点半。参与了这样的农村活动之后,虽然觉得这里头有很多封建迷信的东西,或许并不足取,但是这样的活动却可以让活在世上的人寻到一份内心的安定,同时也可以用一种别样的方法教导世人要多做善事,同时印证了一句话,百善孝为先。
(三)给我祖先拜个年
2月4号,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二,那时正是新春之际。我随同父母亲戚,来到爷爷、奶奶的坟前,给爷爷奶奶拜年。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习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总要祭拜一下祖先,在清明和春节的时候要到坟前扫墓。在这两个节日,只要不是有很特别的事情,家里人都要回来扫墓,也就是想求一个团圆。
这天天气晴朗,风朗气清,吃过中午饭之后,父亲就带领着我们全家的兄弟叔侄,朝爷爷坟前进发。大概半小时的路程,我们就来到了爷爷的坟前。在爷爷坟前,大家各执其事,父亲叔叔他们清理坟上的杂草枯枝之类的东西,母亲婶婶还有嫂子们分别在坟前钱摆上贡品,我和哥哥弟弟们就焚香烧纸,侄子侄女们没什么事,就燃放手里的烟花或者爆竹,响一下就捂一次耳朵,样子甚是滑稽。等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在爸爸的组织下,开始给爷爷奶奶还有大伯叩头,叩头的时候爸爸和叔叔就会说一些请爷爷奶奶们过年,要保佑大家平安之类的话。磕完头之后,小孩子们又开始活跃了,他们一拥而上,分食供品。因为在山上,没有碗筷,他们只好用手抓了。上点年纪的人看到他们的样子,总会忍不住笑起来。他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甚是开心,就连一些大孩子,也忍不住诱惑,参与到其中去。每到这个时候,是全家人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在这时,一家人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团圆,少的快乐,老的健康这就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在这时,大家都不会想生计如何解决,明天又要干嘛,只知道要使劲的开心。
虽说这样的祭祀活动每年都会进行,但是,每年的感触又是截然不同的。现在在外求学,一年半载还不能回家一次,父母在家望眼欲穿,总盼着自己能回到家里陪伴他们。但是为了我们的前途,他们却从未提起,当他们在爷爷死后二十几年将近三十年之后,还要来到爷爷坟前给爷爷拜年,让我明白了什么才叫做儿行千里母担忧。父辈们用这样的方式教育我们,真正的孝心就是不要让自己的父母长辈担心。所以,他们在爷爷坟前摆上丰盛的供品,意在向爷爷表明,我们的日子挺好。但是爷爷早已经不在了,他根本看不到这一点,那给谁看呢,就是给后辈看,他们用他们的行动教育着后辈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欲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斧锯下的悲哀
今年多数地方遭遇了冰雪的袭击,我社会实践所在的地方也不例外。大雪持续了将近一个月,长时间的积雪,使得山上的林木不堪重负,有些被连根拔起,有些被拦腰折断。农民们等待了十几年的生长,就在那二十多天的雪地里变成废墟,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让人看起来很是心酸。
自从2月2日天晴以后,很多农民都到山里去看自己的树木是否被雪压倒压断。但是那几天恰逢春节,他们一方面要忙着过年,又想着自己的树木,所以这个年过得有点纠结。2月5号开始,农民们就开始进山,去处理自己家被风雪摧残的树木。他们有的背着斧子,有的背着锯子,到山里把自己家的树截成他们想要的尺寸,以备将来变成木料,派上适当的用途。可是等他们到树林里,一个个都傻眼了,因为被压倒的树木,根本就不能再做材料了,充其量只能作为柴火。虽然如此,他们还是没有把这些只可以作为柴火的断树残枝丢弃在山里,因为柴火他们也缺。因为在当地,主要能源是煤炭,但是煤炭都被一些老板垄断,不愿卖给当地的村民。所以,当地的农民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脚下采出来的煤矿源源不断地向外运走,而自己却到处辛辛苦苦的砍柴来烧火取暖,做饭。遇上这样的灾害,却也帮他们解决了一段时间的烧柴问题。所以,农民们在看这些断树残枝的时候,他们心里是矛盾的,一方面,木材没有了,另一方面,有了柴火。但是,总的来说,他们的心里应该是难受的。毕竟那些树他们培植了好多年,耗费了他们的不少心血,即使没有在上面花太多功夫,却也倾注了许多等待。他们有些想用木材卖钱供孩子上学,有些想用木材来盖房子让儿子娶媳妇。总之,每个农民都为自己的木材想好了一条出路,但是,一阵大学,把他们的木材一下子定格为木柴。这应该很让农民们痛心吧。我也和他们一起,来到山里,帮他们砍柴。因为我干 不惯那样的伐木工作,所以给了我一个比较轻松的差事,赶着骡子把木柴驮回家。从2月6号到8号这几天里,我奔走于相距七八公里的山林和村庄之间,每天来回七八趟,每天都会累得直不起腰来,我想我赶着的那匹骡子会更累吧,因为他每次要负重两百多斤。搬运了好几天,才基本把倒下或折断的树木给搬运回家。但是,山林却已不再是山林,有些地方简直变成了荒坡。当农民们在砍完最后一截柴的时候,痴痴地望了那片曾经的树林好久,然后深深地叹了口气,才拾起工具回家。
这样的伐木,让我真正的看到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无奈和艰辛,但是他们从来都不抱怨,总是默默的接受现实。公平也好,不公平也罢,他们从不计较,也从不在乎。电视里的新闻随时在说这里赈灾,那里扶贫,但是在我时间的地方却没有看到半点蛛丝马迹,农民的树木损失如此惨重,但是当地的林业部门却没有半点措施,却还有传闻说要告他们乱砍乱伐。虽然是这样,我们的农民并没有生气,他们默默的忍者,受着。
(五)我并不想那么坏
在我的社会实践中,遇到了一个孩子,他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他现在已经上初三了,是老师和家长所认为的坏学生,将来不成器的坏苗子。但是我发现,他很聪明,对于新鲜的东西接受的很快。但是,为什么那么聪明的孩子会成为坏学生呢?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决定找他谈谈,作为我将来搞教育的一点点经验积累吧。
当我找到他时,他不怎么理我,好像觉得我除了要说他要好好学习之外,就再没有其他。所以他见到我时,表现出来的反应是有点烦,有点恐惧。也许是他以前已经受过太多的训斥和说教了,所以以为我也无非是对他说教一通。我看到他的反应,我决定不和他谈学习,就和他谈打游戏,打球之类。一说到这些,他就马上兴奋起来,只见他说起来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这让我很难相信,这竟会是老师家长眼里的坏学生。他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对于人和事也半点不糊涂,这让我很迷惑,也很吃惊。
当我和他谈熟之后,就说起了学习,说起了往事。他说,他小时候也是好学生,是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那一类,曾经考过他们镇上的的第一名,受到老师的夸赞和同学们的羡慕。但是,当他慢慢的长大,兴趣慢慢的广泛,他的爱好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自由自在的与自然界交流,不想整天就那样被关在无聊的课堂上。他说,老师讲的内容,只要老师提一下,他就可以理解了,但是老师对一个问题总会多遍的重复,以使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也能听懂。当老师重复的时候,他就会觉得百无聊赖,所以就会在课上看看课外书什么的,每当这时,就会被老师狠狠的批评,甚至打骂。时间长了之后,就对老师产生了不好的感觉,甚至想要和老师对着干,因为他喜欢自由,但是在学校里很多事情限制了他的自由,于是他慢慢的由讨厌老师,扩展到讨厌学校,讨厌学习,学习成绩也就慢慢下滑。成绩下滑之后,老师也不帮他认真分析原因,或是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或是侮辱打击。当他说到考试成绩的时候,更是激动,他说,在以前,规定两个小时完成的试卷,他一般都能在一小时之内完成,但是老师不准他交卷,总是逼着他坐满两个小时在离开考场。如果试卷发下的时候,成绩不佳,又会狠狠挨批,甚至挨打,因为老师会责怪他为什么做得那么快,而且做完还不检查,导致了分数那么低。他说,本来考不好自己心里也挺难过,但是老师那样狠狠的批评使他更难过,他会觉得老师就是和他过不去,甚至是在幸灾乐祸。就这样,他慢慢的开始讨厌考试,想要逃避考试,这时老师有更生气了,认为他是心虚,因为自己没有学好,怕丢人所以不敢考试。就这样,一个坏学生就慢慢的产生了,不交作业,不想考试,甚至脸去上学都是一种灾难,是迫于父母和老师的压力不得不去应付的差事,甚至只要他父母说你不用去上学了,他就会笑逐颜开。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的时候,他一脸茫然,他说本来他也想好好学习的,也想做一个好学生乖孩子,但是,这样的学习却是他很厌烦,所以他也不知道怎么办。
听完他的诉说,我有点迷茫,我不知道该和他说什么。因为我劝好好读书的话,那就等于要让他去适应教育对他的煎熬,如果我告诉他,做自己想做的,那么这种话语在他父母老师看来犹如引他走上不归路。所以很茫然。
过后,我思考了而一些关于我们教育的问题,为什么曾经的品学兼优会变成后来的烂泥扶不上墙?为什么老是随时苦口婆心为学生好却会换来学生的厌倦与不满?为什么我们的校园会在很多学生眼中很像监狱?……太多的疑问,找不到答案,期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会对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处,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3位用户关注
2023年暑假大学生假期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15篇范文)
35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
66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2023县社会主义十三五规划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5篇范文)
42位用户关注
56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
6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