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本
栏目

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3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2 热度:78

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第1篇 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建立、实施、保持危险源的识别、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以识别、评价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危险源、隐患,确定危险源、隐患与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危险源的识别、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价。

3定议

3.1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4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5隐患

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16号令: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6重大隐患

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总局16号令: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身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7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第一类危险源。

3.8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4职责

4.1公司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批准重大职业健康风险、重大隐患控制措施。

4.2安环部具体负责全公司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工作,组织有关人员评价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4.3各部门参与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隐患排查工作。

5控制程序

5.1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范围

本公司各部门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危险源、隐患;所有进入本公司作业场所的外来人员(包括合同方和访问者)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隐患;工作场所的设施(包括外单位借用)使用所产生的危险源、隐患。

5.2 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应考虑的方面:

5.2.1 危险源识别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5.2.2 隐患排查应考虑人、机、料、法、环等方面。

5.3危险源、隐患特性的确定: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确定危险源、隐患特性。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部门按此标准确定相应特性。

5.4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方法:

5.4.1 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实行三级管理,分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

5.4.2 班组级采用工作危险分析(jha)。

5.4.3 部门级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5.4.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5.4.5 重大危险源辨识按gb18218-2009标准确定。

5.4.5 班组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由班长组织,班组按岗位由全体员工辨识并讨论评审后提交部门确认;部门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挑选部门各类人员,对班组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运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确定部门的危险源及隐患;公司级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由安环部组织,人员由安环部、制造部、总务室组成,运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进行公司级的安全隐患排查。

5.5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频率:

5.5.1危险源辨识通常每年末或年初系统组织一次;班组级隐患排查根据作业活动的特点排查,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次;部门级隐患排查每月组织不少于2次;公司级隐患排查每月组织不少于1次。

5.5.2 公司级的隐患排查安环部应排出年度计划,根据年度计划,排出月度计划并组织实施。重点排查实际工艺与工艺设计的一致性、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控制方法上的缺陷。

5.6危险源、隐患台帐

5.6.1班组(岗位)、部门、公司(安环部)分别建立危险源、隐患台帐或清单。危险源清单未详尽到隐患的,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更新危险源台帐或清单。

5.6.2 班组、部门、公司对隐患排查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

5.6.3 公司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竣工验收报告。

5.7危险源的更新

班组、部门、公司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5.7.1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5.7.2 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5.7.3 技术改造项目;

5.7.4 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7.5 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5.8风险评价

5.8.1评价准备:危险源、隐患台帐(或清单),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相关材料。

5.8.2 风险评价方法

5.8.2.1对一类危险源采用定性评价法

公司一类危险源主要为:列入危化品目录的危化品为公司一般职业健康风险。

5.8.2.2对二类危险源采用lec法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

6相当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不可能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每月一次暴露

1每年几次暴露

0.5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灾难,数人死亡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严重,重伤

3重大,致残

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d——危险性分值

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

>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

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4

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

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

<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

5.8.3 风险评价人员构成

公司级的风险评价由安环部组织,从各部门抽出较熟悉生产的员工3-5名组成风险评价小组,分别对危险源进行lec法进行打分,安环部汇总,得出总分及平均分。

5.8.4一般风险、重大风险的确定:

经lec法或风险度评价确定3级以上的(含3级)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经lec法或风险度评价确定3级以下的为一般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5.8.5 安环部应根据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风险评价结果,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清单、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清单和一般危险源清单。;

5.8.6 安环部应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清单报公司生产总经理批准。

5.9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5.9.1 风险控制措施的分类

5.9.1.1 根除危害的措施;

5.9.1.2 降低或减少后果的措施;

5.9.1.3 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到可以容忍或可忽略的水平。

5.9.2 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

5.9.2.1 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5.9.2.2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5.9.3重大风险、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控制措施应报公司生产副经理批准。

5.10班组、部门、安全部应定期组织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

5相关文件和记录

5.1危险源识别表

5.2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5.3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清单

5.4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清单

5.5合规性评价记录表

5.6作业活动清单

附二种分析方法

1、工作危险分析(jha)

第一步:选定作业活动

第二步:分解工作步骤

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

用几个字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班组集体讨论。

第三步: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和后果

识别思路:

谁会受到伤害(人、财产、环境)

伤害的后果是什么

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危险)

第四步: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管理措施、人员素质、安全设施

第五步:进行风险评价

第六步:提出安全措施建议

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

安全防护设施

安全监控、报警系统

工艺技术及流程

操作技术、防护用品

监督检查、人员培训

第七步:定期评审。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是一份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的清单。它由一些有经验的、并且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的人员,事先对检查对象共同进行详细分析、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并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分析表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为防止遗漏,在制定安全检查表时,通常要把检查对象分割为若干子系统,按子系统的特征逐个编制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程序

确定人员。要编制一个符合客观实际,能全面识别系统危险性的安全检查表,首先要建立一个编制小组,其成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

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判别危险源。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列出安全检查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列出表格。

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

部门:

区域/工艺过程:装置/设备/设施:

分析人员:日期: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不符合标准的主要后果

现在安全控制措施

l

s

r

建议改进措施

本文件修改记录

序号

生效日期

修订内容说明

修订人

批准人

备注

第2篇 安全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能够控制与可能施加影响的危害,评价和确定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重大风险,以确定一般危害和重大危害,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

3.1评价组织及职责

(1) 本公司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为本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和安全办主任,成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办成员。

(2)职责

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

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公司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2风险管理

(1) 危害识别

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

④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 照明不足等);

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

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

②直接与间接危险;

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3)物的不安全状态:

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1)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

2)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4)有害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5)安全管理缺陷:

1)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人机工效学);

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 ;超负荷;禁忌作业等;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4)相关方管理缺陷。

3.3危害识别的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10)后期服务活动。

3.4危害识别的方法

危害识别以事先分析为主的思想为指导,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scl)、现场观察法等多种方法,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安全检查表(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3)现场观察法:由专家和咨询师组成现场调查组,通过现场实地观察、询问、交谈,从而快速识别出部门的环境因素;

3.5危害识别的步骤

(1)安全办负责设计危害识别所用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表格,发至各部门;

(2)各部门负责组织人员,从本部门班组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出具有或可能具有危害,填写《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报送安全办;

(3)安全办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害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分类形式可按不同的危害分类;

(4)安全办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经风险评价小组讨论后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6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范围

1)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装置;

3)储存设施;

4)检维修作业;

5)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

6)拆迁工程;

7)后期服务活动。

(2)评价准则的依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

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3)评价准则

采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性s及风险度r进行,r=l×s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参照表1来制定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2)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性s参照表2来制定

表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财产

(万元)

停工

环境污染、资源消耗

本公司

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大规模、

本公司外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本公司内严重污染

行业内、集团本公司内

3

不符合本公司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本公司范围内中等污染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本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适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装置范围污染

本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没有污染

形象没有受损

3)风险的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和实施期限参照表3来制定

表3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r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容忍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4)风险等级的确定

1)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①火灾和爆炸;

②冲击和撞击;

③中毒、窒息和触电;

④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⑤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⑥人机工程因素;

⑦设备的腐蚀、缺陷;

⑧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2)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

①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③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3)按风险度r=可能性l×严重性s,计算出风险值。

风险值r≤8的确定为一级风险;

风险值r在9~12的确定为二级风险;

风险值r在15~16的确定为三级风险;

风险值r在20~25的确定为重大风险。

3.7危害的分级管理

(1)危害管理分为二级:

对判定为一级风险和二级风险的危害,作为一般危害,由其所在单位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对判定为三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危害,由其所在单位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报公司安全办备案,安全办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控制措施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本公司《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报本公司评审小组组长批准。并将批准后的本公司《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反馈到各单位。

(2)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应制定《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序号

危害

潜在事件及后果

风险等级

部门、装置、工艺、设备

改进措施

操作、技术人力资源需求限制

评估

负责人

备注

1

2

(3)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的风险,本公司应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技术方法、资源、时间表,并定期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隐患治理方案的有效实施。重大隐患项目治理结束后,有关部门应进行验收,形成报告。

本公司对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对项目的立项、治理、竣工验收等过程进行管理。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评审意见;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竣工验收报告。

3.8风险的控制

(1)本公司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本公司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该先考虑消除危害,再考虑抑制危害,修订或制定操作规程,最后采用减少暴露的措施控制风险;同时还应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可靠的技术保障和服务。

(2)控制措施的选择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3.9风险信息更新

本公司应不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1)识别、评价的时机

1)对于常规的活动每隔一年应组织一次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2)对于非常规性(如拆除、新改扩建设项目、检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工艺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的危险性较大的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制实施方案(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并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批。如果有发生严重事故可能的作业活动,还应制定应急措施、编写应急预案,并且要在活动或施工之前进行演练。

3)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2)危害(风险)的更新按以下原则进行:

1)各部门将更新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和《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交所在部门领导审核后,交本公司安全办。安全办负责组织人员(或评价小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判定,修改后发放至各相关部门。

2)安全办、对口部门分别保存危害更新所产生的记录。

第3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本程序描述了嘉兴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中,为充分识别危险源并正确评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等级,选择控制手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危险因素,实现对危险源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中能够控制和必须施加影响的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386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局56号文)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

1) 提供足够的人员、物项、资金等资源,保证危险源辨识工作和危险源风险控制方案的有效实施。

4.2分管副总经理

2) 组织对集团公司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工作。

1) 识别、建立并更新集团公司的《风险清单》和《重大风险清单》;

2) 策划公司危险因素控制的目标、指标;

3) 对各部门/所的危险源的控制绩效进行监督;

4)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管理方案或管理措施,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 根据公司的《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列出;

2) 将本单位负责人审核批准的《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报安全质监部;

3) 根据安全质监部制定的管理方案、控制措施或应急预案,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5.1.1辨识范围

1)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生产、办公及服务的各个方面;

2)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保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辨识: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由本组织还是外界所提供)。

5.1.2辨识依据

3)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明确的;

4) 相关方关注或要求的;

5) 行业标准的要求;

6) 行业单位发生的事故经历。

5.1.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采用的方法/标准为:《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标准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5.1.4危险源辨识步骤

1) 划分作业活动;

2)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进行分析辨识,列出危险源清单。

5.1.5危险源的更新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补充识别与评价:

1) 管理评审要求时;

2) 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

3) 相关方合理的要求或抱怨时;

4) 法律、法规变化时;

5) 公司制定的方针有变化时;

6) 对危险因素的重新识别、评价按上述相关步骤进行。

已辩识的危险源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允许性,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1—5),确定需要制定的目标、管理方案并加以控制,有针对的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安全目标得以实现。

5.2.1风险评价方法

根据公司运行情况,本公司采用工作过程分析法(jha)和标准相结合的防范进行评价。

作工作过程分析法主要是以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两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危险的大小。个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s: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

评价公式:

r=l*s(注:r:风险值)

1)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序号

分值

标准

1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2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4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5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2) 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序号

s值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停气

其它

1

5

造成人员死亡

> 100

造成区域性管道燃气用户停气、脱压或超压在1000户以上的事故

重大环境污染

2

4

造成人员重伤

>50

公司形象受到重大负面影响

3

3

造成轻伤

> 20

管道故障或泄漏造成50户(约一幢楼)管道用户停气

造成环境污染

4

2

造成人员轻微伤

>1

造成轻微环境污染

5

1

无人员伤亡

<1

燃气泄漏或故障造成一根立管户用户停气

无污染、无影响

3) 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

风险(r= l×s)

控制措施

ⅴ(巨大风险)

20~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ⅳ(重大风险)

15~16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ⅲ(中等风险)

9~12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

ⅱ(可接受风险)

4~8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

ⅰ(可忽略风险)

<4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

5.2.2判定重大风险

辩识、评价出重大风险,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判定为重大风险:

1) 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列入重大危险源的项;

2) 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3) 曾发生过事故,并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4)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5) 通过jha评价方法,风险等级ⅳ级(含)以上的,也评价为重大危险因素。

5.3.1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措施、管理方案、应急预案。根据风险评价得到的等级按下列原则确定设计、维持和改正的行动清单:

1) 消除风险;

2) 降低风险;

3) 使用个体防护装置。

5.3.2危险源的管理

4) 非重大风险可通过日常运行控制:现行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或管理措施予以控制;

5) 重大风险的管理:

根据风险评价对重大风险制定目标、指标;

根据目标、指标的要求在考虑本单位现行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或管理措施,在公司安全方针、目标、指标的框架下制定或完善相应的管理方案/办法/措施等,对重大风险予以控制;

提供设施和培训的需求并对控制技术和管理提供有关信息输入;

根据外部条件变化和内部条件发生变化及时更新危险源信息;

必要时制定应急预案;

定期对危险源控制的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位(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局56号文),我公司主要的重大危险源如下:

液化天然气(lng站存储量为220—330吨,临界量为50吨);

中压的公用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的;

南湖lng站六储罐(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5.4.1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式为ch4,常温下呈气态,-162℃以下可以液化,一般以压缩气态或液态形式储存;ch4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2 kg/m3;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爆炸极限:4.9~15%;

燃烧值:35.11mj/m3。

5.4.2重大危险源分级

5.4.2.1 分级方法

1) 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 r的计算方法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 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 校正系数β的取值

3)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2-2和附表2-3:

表6-1 校正系数β取值表

危险化学品类别

毒性气体

爆炸品

易燃气体

其他类危险化学品

β

略(本公司不涉及)

2

1.5

1

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4)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m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2-3:

表6-1校正系数α取值表

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

α

100人以上

2.0

50人~99人

1.5

30人~49人

1.2

1~29人

1.0

0人

0.5

5) 分级标准

5)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表2-4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表2-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

r值

一级

r≥100

二级

100>r≥50

三级

50>r≥10

四级

r<10

6)分级结果

根据嘉兴市燃气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储存情况,r值计算如下:

r=(6+4)×1.5×2=30≥10

故lng站-储配站属于三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因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统一规范设置重大危险源安全警示牌的通知》(浙安监管危化〔2007〕110号)的要求设置二牌一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5.4.3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控制与消除火源

禁吸烟、携带火种、穿带钉皮鞋进入燃爆区;

动火必须严格按动火手续办理动力火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防爆电器;

使用“防爆”工具,严禁钢质工具敲打、撞击、抛掷;

按规定安装避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测;

加强门卫,严禁机动车辆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区、运送物料的车辆必须穿戴完好的阻火器等管制措施,正确行驶,防止发生任何故障和车祸。

2)严格控制设备质量及其安装质量

罐、槽、管线等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及其配套设施要选用质量好的合格产品,并把好质量、安装关。

管道、压力容器及其仪器等有关设施应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检测和试压。

对设备、管线、泵、阀、仪表、报警器、监测装置等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保持良好的状态;

按规定安装电气线路,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保持完好状态;

有易燃易爆物质挥发或散落的场地,高温部件要采取隔热、密闭措施;

3)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4)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

禁火区内根据“170号公约”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张贴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严守工艺纪律,防止工艺参数发生变动;

坚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淤报警器、压力表、安全阀、管线防冻保温、防腐、消防及救护设施是否完好,液体报警器是否正常;贮槽、管线、截止阀、调节阀等是否泄漏,消防通道、地沟是畅通等;

检修时,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有毒的设施,必须做好与其他部分的隔离(如安装盲板等),并且做到彻底清洗干净,在分析合格后,并有现场监护通风良好的条件下方能进行动火等作业。

检查有否违章、违纪现象。

加强培训、教育、考核工作。

防止车辆撞坏管线及管架桥等设施。

5)安全设施要齐全完好

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遥控装置齐全并保持完好;

贮罐安装高低液位报警器;

易燃易爆场所安装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6)泄漏后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及时报告。

如泄漏量大,应驱散相关人员至安全处。

7)定期检测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完好状态,检修时,要彻底清洗干净,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时要有人监护及拯救后备措施,作业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

8)在特殊场合下(如在有毒物场所抢救、急救等),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正确佩戴好相应的防毒过滤器或隔离式呼吸器,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9)组织管理措施

加强对有毒物、有害物的检测,检查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跑冒滴漏;

教育、培训员工掌握有关有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

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设立危险、有毒、窒息性的标志;

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

6.记录

安全质监部保存危险因素识别、评价记录及公司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

各部门/所负责保存本单位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对于危险源辨识清单(见附录1)和危险源风险评价表(见附录2)只作为识别、评价记录由本部门保存,不再报送安全质监部。

《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3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