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制度 > 安全管理制度
栏目

塔、罐、釜及储区安全管理制度(2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热度:34

塔、罐、釜及储区安全管理制度

第1篇 塔、罐、釜及储区安全管理制度

一、 总 则

1.1 为了加强塔、罐、釜区消防安全管理,保护塔、罐、釜区免受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1.2  塔、罐、釜区消防安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1.3  本规则适用于本公司塔、罐、釜,储罐区及有机气罐区。

1.4  本规则由公司安全检查小组负责监督。

二、 组织管理

2.1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罐区建筑设计,要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并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塔、罐、釜区竣工时,应当会同公安消防监督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2.2  塔、罐、釜区应当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人为防火负责人,全面负责仓库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3  仓库防火负责人负有下列职责:

2.3.1 组织学习贯彻消防法规,完成上级部署的消防工作;

2.3.2 组织制定电源、火源、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和值班巡逻等制度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

2.3.3 组织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2.4 组织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

2.5领导专职、义务消防队组织和专职、兼取消防人员 , 制定灭火应急方案,组织扑救火灾;

2.6 定期总结消防安全工作,实施奖惩。

2.7 仓库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消防人员。

2.8 建立仓库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开展自防自救工作。

2.9 仓库保管员应当熟悉储存物品的分类、性质、保管业务知识和防火安全制度,掌握消防器材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做好本岗位的防火工作。

2.10 对仓库新职工应当进行仓储业务和消防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四条 仓库严格执行夜间值班、巡逻制度,带班人员应当认真检查,督促落实。

三、 储存管理

3.1 依据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按照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程度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详见附表)。

3.2 露天存放物品应当分类、分堆、分组和分垛,并留出必要的防火间距。堆场的总储量以及与建筑物等之间的防火距离,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3.3 甲、乙类桶装液体,不宜露天存放。必须露天存放时,在炎热季节必须采取降温措施。

3.4 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间距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五米,垛与梁、柱间距不小于零点三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3.4 甲、乙类物品和一般物品以及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须分间、分库储存,并在醒目处标明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

3.5 易自燃或者遇水分解的物品,必须在温度较低、通风良好和空气干燥的场所储存,并安装专用仪器定时检测,严格控制湿度与温度。

3.6 物品入库前应当有专人负责检查,确定无火种等隐患后,方准入库。

3.7 甲、乙类物品的包装容器应当牢固、密封,发现破损、残缺,变形和物品变质,分解等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安全处理,严防跑、冒、滴、漏。

3.8 使用过的油棉纱、油手套等沾油纤维物品以及可燃包装,应当存放在安全地点,定期处理。

3.9 库房内因物品防冻必须采暖时,应当采用水暖,其散热器、供暖管道与储存物品的距离不小于零点三米。

3.10 甲、乙类物品库房内不得有办公室、休息室。其他库房必需设办公室时,可以贴邻库房一角设置无孔洞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其门窗直通库外,具体实施,应征得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同意。

3.11 储存甲、乙、丙类物品的库房布局、储存类别不得擅自改变。如确需改变的,应当报经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同意。

第2篇 塔、罐、釜储区安全管理制度

一、 总 则

1.1 为了加强塔、罐、釜区消防安全管理,保护塔、罐、釜区免受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1.2 塔、罐、釜区消防安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1.3 本规则适用于本公司塔、罐、釜,储罐区及有机气罐区。

1.4 本规则由公司安全检查小组负责监督。

二、 组织管理

2.1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罐区建筑设计,要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并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塔、罐、釜区竣工时,应当会同公安消防监督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2.2 塔、罐、釜区应当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人为防火负责人,全面负责仓库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3 仓库防火负责人负有下列职责:

2.3.1 组织学习贯彻消防法规,完成上级部署的消防工作;

2.3.2 组织制定电源、火源、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和值班巡逻等制度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

2.3.3 组织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2.4 组织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

2.5领导专职、义务消防队组织和专职、兼取消防人员 , 制定灭火应急方案,组织扑救火灾;

2.6 定期总结消防安全工作,实施奖惩。

2.7 仓库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消防人员。

2.8 建立仓库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开展自防自救工作。

2.9 仓库保管员应当熟悉储存物品的分类、性质、保管业务知识和防火安全制度,掌握消防器材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做好本岗位的防火工作。

2.10 对仓库新职工应当进行仓储业务和消防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四条 仓库严格执行夜间值班、巡逻制度,带班人员应当认真检查,督促落实。

三、 储存管理

3.1 依据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按照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程度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详见附表)。

3.2 露天存放物品应当分类、分堆、分组和分垛,并留出必要的防火间距。堆场的总储量以及与建筑物等之间的防火距离,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3.3 甲、乙类桶装液体,不宜露天存放。必须露天存放时,在炎热季节必须采取降温措施。

3.4 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间距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五米,垛与梁、柱间距不小于零点三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3.4 甲、乙类物品和一般物品以及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须分间、分库储存,并在醒目处标明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

3.5 易自燃或者遇水分解的物品,必须在温度较低、通风良好和空气干燥的场所储存,并安装专用仪器定时检测,严格控制湿度与温度。

3.6 物品入库前应当有专人负责检查,确定无火种等隐患后,方准入库。

3.7 甲、乙类物品的包装容器应当牢固、密封,发现破损、残缺,变形和物品变质,分解等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安全处理,严防跑、冒、滴、漏。

3.8 使用过的油棉纱、油手套等沾油纤维物品以及可燃包装,应当存放在安全地点,定期处理。

3.9 库房内因物品防冻必须采暖时,应当采用水暖,其散热器、供暖管道与储存物品的距离不小于零点三米。

3.10 甲、乙类物品库房内不得有办公室、休息室。其他库房必需设办公室时,可以贴邻库房一角设置无孔洞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其门窗直通库外,具体实施,应征得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同意。

3.11 储存甲、乙、丙类物品的库房布局、储存类别不得擅自改变。如确需改变的,应当报经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同意。

四、 装卸管理

4.1 进入库区的所有机动车辆,必须安装防火罩。

4.2 汽车、拖拉机不准进入甲、乙、丙类物品库房。

4.3 进入甲、乙类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必须是防爆型的;进入丙类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必须装有防止火花溅出的安全装置。

4.4 各种机动车辆装卸物品后,不准在库房、生产内停放和修理。

4.5 库区内不得搭建临时建筑和构筑物。因装卸作业确需搭建时,必须经单位防火负责人批准,装卸作业结束后立即拆除。

4.6 装卸甲、乙类物品时,操作人员不得穿戴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帽和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严防震动、撞击、重压、摩擦和倒置。对易产生静电的装卸设备要采取消除静电的措施。

4.7 库房内固定的吊装设备需要维修时,应当采取防火安全措施,经防火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

4.8 装卸作业结束后,应当对库区、库房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离人。

五、 电器管理

5.1仓库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设计和施工安装验收标准规范的规定。

5.2 甲、乙类物品库房和丙类液体库房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规定。

5.3 储存丙类固体物品的库房,不准使用碘钨灯和超过六十瓦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当使用日光灯等低温照明灯具和其他防燃型照明灯具时,应当对镇流器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确保安全。

5.4 库房内不准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照明灯具下方不准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离不得小于零点五米。

5.5 库房内敷设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

5.6 库房应单独安装开关箱,保管人员离库时。必须拉闸断电。禁止使用不合规格的保险装置。

5.7 库房内不准使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电热器具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5.8 仓库电器设备的周围和架空线路的下方严禁堆放物品。对提升、码垛等机械设备易产生火花的部位,要设置防护罩。

5.9 仓库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防雷设计安装规范的规定,设置防雷装置,并定期检测,保证有效。

5.10 仓库的电器设备,必须由持合格证的电工进行安装、检查和维修保养。电工应当严格遵守各项电器操作规程。

六、火源管理

6.1 仓库应当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进入甲、乙类物品库区的人员,必须登记,并交出携带的火种。

6.2 库房内严禁使用明火。库房外动用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证,经仓库或单位防火负责人批准,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动火证应当注明动火地点、时间、动火人、现场监护人、批准人和防火措施等内容。

6.3 库房内不准使用火炉取暖。在库区使用时,应当经防火负责人批准。

6.4 防火负责人在审批火炉的使用地点时,必须根据储存物品的分类,按照有关防火间距的规定审批,并制定防火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人。

6.5 库区以及周围五十米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七、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

7.1 仓库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设置、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

7.2 消防器材应当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不准堆放物品和杂物。

7.3 仓库的消防设施、器材,应当由专人管理,负责检查、维修、保养、更换和添置,保证完好有效,严禁圈占、埋压和挪用。

7.4 甲、乙、丙类物品国家储备库、专业性仓库以及其他大型物资仓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安装相应的报警装置,附近有公安消防队的宜设置与其直通的报答电话。

7.5 对消防水池、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应当经常进行检查,保持完整好用。地处寒区的仓库,寒冷季节要采取防冻措施。

7.6 库区的消防车道和仓库的安全出口、疏散口等消防通道,严禁堆放物品。

八、 附 则

8.1 储存丁、戊类物品的库房或露天堆栈、货场,执行本规则时,在确保安全并征得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

8.2 中转性仓库,需参照本规则的原则要求,由相关部门自行制定管理办法。

8.3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塔、罐、釜及储区安全管理制度(2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