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安全管理
栏目

顶板管理科安全生产责任制(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1 热度:76

顶板管理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1篇 顶板管理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贯彻三大规程,及时组织实施上级安全文件精神和规定。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3、在矿有关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冲击地压预报预测和日常防治工作

4、负责钻屑法施工的日常工作。

5、负责冲击地压破坏地段的清理、支护、卸压孔施工等工程的措施的制订。

6、负责冲击地压破坏现场的勘查、记录、统计及卸压孔的设计工作。

7、负责冲击地压破坏地段,通风防尘设施的检测工作。

8、负责冲击地压破坏地段清理维护现场的安全工作。

9、负责综采工作面矿压观察和顶板来压预报工作。

10、负责全矿巷道峒室的顶板技术管理工作。

11、负责全矿工掘巷道锚杆拉力试验工作。

12、由于本科工作失误造成责任事故,追究相应人员责任。

第2篇 顶板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方案

为强化矿井顶板灾害治理,提升矿井抗灾能力,减少顶板事故,切实加强我公司顶板安全管理,经公司各部门研究决定,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顶板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并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安全生产年”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扎实开展顶板安全管理专项治理行动,切实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推动公司安全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工作目标

杜绝发生顶板安全事故,减少轻重伤事故,降低经济损失。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公司煤矿顶板安全管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切实督促、检查、指导各部门、车间有效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公司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丁一

副组长:潘清树、黄崇学、刘加洪、李俊辉

成 员:彭建文、全树君、张秀峰、刘小勇、李文彬、张金明、王付春、陈友东、彭刚、邱国军、龚刚文

四、工作重点

(一)淘汰落后的采煤方法和支护材料

1、禁止回采工作面使用木支柱支护(0.8m以下煤层除外)、金属摩擦支柱支护等国家明令禁止的支护材料。

2、禁止新掘巷道使用木支护和料石花碹(满碹干缝)支护和裸体巷道,已经核准施工的煤矿建设项目利用原有的巷道,其原有裸体巷道、木支护和料石花碹(满碹干缝)等不合格支护巷道按已批准的《安全专篇》中的支护方式(材料)进行整改后方可继续进行新的建设施工。

(二)强化矿井技术管理工作

1、确保《作业规程》合格、管理制度有效。

(1)、《作业规程》的编制能贯彻有关技术政策和结合实际选择先进适用的采、掘、支等技术,能有效指导现场生产(施工)作业,确保生产(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2)、有健全的编制、审批和贯彻《作业规程》的管理制度,总工程师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作业规程》复查,形成复查结论性意见。

(3)、《作业规程》应结合矿压观测及地质资料(地质说明书),对支护进行设计。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的选择要有科学依据(已经核准施工的煤矿建设项目的巷道支护按已批准的《安全专篇》进行设计),支架的性能应满足支得起、护得好、稳得住。

①、要求支架具有一定支撑力,又具有一定的可缩性,保证支架能撑得住来自直接顶和基本顶来压时所施加的压力,防止因碎岩下漏(沉)而导致冒顶。

②、要求支架能及时有效的防护好已破碎顶板,不致因支架被压垮而导致冒顶。

③、要求支架具备抵抗沿层面方向推力的能力,不致因推倒支架而导致冒顶。

2、工作面有初次放顶、收尾、过地质构造带专项措施。综采有开切眼安装和撤面的顶板管理专项措施。

3、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对每根进行压力试验。在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后,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好的支柱,仍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有压力试验、检修记录。

4、生产矿井新的开拓、准备巷道和建设项目的所有开拓、准备巷道布置在稳定的岩体中。

5、制定井巷维修制度,加强井巷的维修,保证巷道设计断面,保证通风、运输的畅通和行人的安全。巷道失修率不得超过规定(回风巷失修率不超过7%,严重失修率不超过3%,主要进回风巷道实际断面不能小于设计断面的2/3),报废巷道和井筒必须按规定封闭。

6、失修巷道维修必须制定经矿技术负责人审批的专项安全技措施。

(三)强化现场管理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开工前,班组长和跟班或带班人员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

2、加强临时支护管理,采(掘)工作面,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及时架设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3、回采工作面控顶范围内,无顶(底)板失控现象,不出现台阶下沉(初压和周压除外)。

4、回采工作面顶板暴露面积沿工作面2m长的范围内局部空顶面积大于0.5m2,必须支护接顶。

5、回采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足够的备用支护材料(保证在先支后回的条件下备用不少于在用支柱量的10%和一定的坑木量)和处理顶板事故时必要的工具、器材。

6、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完好,不漏液,压力≥18mpa;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3%。

7、新设支柱初撑力:单体液压支柱柱径为63mm≥60kn,柱径为100mm≥90kn。

8、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

9、回采工作面或巷道底板松软时,支柱必须穿鞋。

10、工作面上、下出口的两巷超前支护:距煤壁10m范围内打双排柱,10-20m范围内打单排柱。

11、回采工作面控顶距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切顶线支柱数量齐全,挡矸有效,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采高≥1.3m的工作面,采空区冒落高度普遍不小于1.5倍采高,局部悬顶和冒落高度不充分,用丛柱加强支护,超过的要进行强制放顶。特殊条件下不能强制放顶时,要有强支可靠措施和矿压观测资料及监测手段。

12、回采工作面有伞檐时,必须有贴帮支护。靠煤壁点柱按《作业规程》要求架设及时、齐全。

13、严禁空顶作业。永久支护至碛头必须进行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前探梁)必须牢固、可靠。临时支护(前探梁)形式、支护材料和数量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锚网支护巷道锚杆(网)至碛头的距离不超过0.8m,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土块 、烧结砖)支护巷道至碛头的距离不超过8m。

14、锚杆必须做拉力(抗拔力)试验,并有检查和试验记录。

15、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土块 、烧结砖)支护巷道的料石、预制混凝土块、烧结砖的材质、强度、规格、砂浆品种、强度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16、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土块 、烧结砖)支护巷道料石之间必须用砂浆填满填实,严禁干缝瞎缝,壁后充填基本饱满密实,无明显空顶空帮。

17、巷道维修时,必须坚持先支新支架,再拆老支架和 “由外向里、从上到下”依次维修的原则。

18、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有支护前,应先加固临时支护,拆除原有支护后,必须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和架设永久支护。

19、凡因支护失效而空顶的地点,重新施工时应先支护,再施工。

(四)加强矿井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

1、开展班评估工作。每个生产作业班对工作面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及《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兑现及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评估,有完整的记录资料。

2、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集团公司每季度检查一次,矿井每月自查一次。

3、煤矿企业应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考核,采取动态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并存档,作为评级考核的依据。

(五)推行先进技术和工艺

1、各煤矿应根据煤层厚度、结构、倾角、顶底板岩性等赋存条件要素,坚持实事求是和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适用的原则,尽可能地依次选用综采、高档普采、机采(爬底式采煤机、刨煤机等)、截煤机掏槽+放炮落煤、炮采等适合矿井开采实际的采煤方法和工艺,做到应上全上,逐步淘汰落后的采煤工艺。

2、巷道围岩硬度系数均小于6的掘进工作面应选择小型综合掘进机掘进,部分围岩硬度系数大于6的巷道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机装机运。

3、推进支护改革,提高支护强度。新掘巷道应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喷浆或金属支架等支护,稳定的岩石巷道采用锚杆+喷浆的支护。

4、整顿劳动组织,消除“农民工”意识,积极推行正规“三.八”作业制度,采掘作业面实行正规循环作业制度,逐步消除单班生产的作业制度。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公司部门管理人员,要提高开展顶板管理集中专项整治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精心组织落实。

2、突出重点,严格检查。

公司各及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及时消除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狠反“三违”,减少事故。对“三违”人员必须加强教育,严管重罚。

3、强化培训,遵章守纪。

要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职工遵章守纪。公司要切实履行员工培训职责,从本矿井安全生产的实际出发,提高矿工应知、应会能力,提高矿工自救互救能力。

4、发动群众,群防群治。

公司及各部门要积极动员广大职工参与顶板专项整治活动,组织职工学规程、找隐患、不违章,采取“人盯人”、举报违章有奖等制度,紧紧依靠基层矿工的力量,强化管理,使职工逐步自觉养成严格按《作业规程》、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作业的好习惯,减少违章因素,杜绝事故发生。

二○一二年五月二日

第3篇 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一)一般规定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加强顶板管理,发现顶板压力大、顶板离层、顶板有响声,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工作面人员,待顶板稳定后,由外向里加强带帽柱支护后方可继续施工。

2、每次进入工作面前,班长必须认真检查工作面附近的顶板、支护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无隐患后才能进入。找顶时必须由一名有经验的工人,站在有掩护的安全地点,把危岩活矸或煤块找尽后,才能进行作业。

3、施工过程中应仔细观察顶板、支架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要求

1、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迎头,严禁空顶作业。

2、永久支护距迎头最大允许距离为300mm。

3、临时支护采取前探梁或带冒点柱护顶,永久支护采取锚带网索喷。

4、如顶板破碎,巷道压力增大,须经矿生产部及有关职能单位现场鉴定后,可相应缩小排距,也可以架u型棚支护。

(三)防治片帮、漏顶措施

1、工作面迎头发生漏顶时,超前临时支护配合超前撞楔护顶。

2、当漏顶空间较大时,采用木垛法接顶。

3、当出现片帮时,空帮处煤岩壁必须打个体锚杆进行支护,外面可做造型再用矸石混凝土填实。

4、如发生冒顶,应立即采用木垛法处理,操作如下:

①、所有处理人员必须站在有掩护的安全地点,在退路确保安全畅通后,方可用长柄工具将冒顶部危岩找尽;

②、确认无冒落危险时,抓紧锚网或者架设支架;

③、接顶时,留一人观察顶板,1~3人站在安全地点准确迅速地供应各种材料,接顶时必须接实;

④、处理冒顶时,应在采取护顶料或撞楔的保护下,由外向里,逐段架设支护和搭木垛处理。在处理冒落区时,必须先对冒落区进行供风,瓦检员现场检查瓦斯浓度,浓度小于1.0%时,才能处理冒顶;

⑤、处理冒顶前,必须撤出迎头全部人员,并清理好退路;

⑥、严格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

第4篇 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规范

金属矿山地质赋存条件复杂,采矿方法多种多样,有些矿山采用不适当的采矿方法,加上不按正规作业,生产管理不善等原因,自50年代以来,冒顶片帮重大伤亡事故不断发生,根据概略的统计,我国金属矿山的冒顶片帮事故一般占井下各类事故总数的20~30%左右,居井下矿山伤亡事故的第一位。从井下冒顶片帮伤亡事故的分类统计结果来看,属于生产管理方面的原因占45.6%,属于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占44.2%。但在实际工作中,所谓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往往与人的因素有关,比如设计和工艺的缺陷、设备设计和维修的缺陷等。从金属矿山发生冒顶片帮伤亡事故的地点来看,巷道发生的事故较采场多。冒顶片帮事故中,大多数是由于局部冒落或浮石冒落所引起。

加强顶板管理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尽量减少采矿作业人员暴露在大面积的顶板条件下作业,安全、高效的采矿方法,对降低采矿重大伤亡事故非常重要,坚持合理的开采顺序,即自上而下、由顶到底(上盘到下盘),由远而近的开采顺序,集中作业,贫富兼采;避免到处挖富矿造成作业分散,导致破坏顶板平衡,提高回采强度。采取快掘、快采、快出的办法,提高采场单位面积矿石产量,缩短生产周期,不仅可以提高采矿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避开地压显现的活动期,在地压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进行采掘作业,达到安全生产。

对于暴露面积较大的采场(例如空场法、留矿法,充填法等)必须实行顶板分级管理法,按照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采矿方法,将顶板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按照不同的级别,分别提出不同的顶板管理要求。为了避免浮石冒落引起的伤亡事故,矿山实行的顶板三次检查制(斑前、班中,斑后)。检查顶板松石的方法,过去主要靠锤击听声,处理顶板松石主要依靠撬棍,这种方法不仅工效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处理松石时如果站立位置不当,操作不慎,还可能使自己本身受到伤害。美国,加拿大等国已在井下采场成功地使用浮石处理机,可有效地防止松石冒落伤人事故,并提高工效。70年代以来还曾不断进行利用红外探测仪检查顶板松石的试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研制成功的无线电地音仪,可作出危险顶板冒落的预报。

对巷道型掘进工作面和采场的顶板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合理选择井巷(洞室)位置、断面形状和大小,包括,巷道布置应避开松软岩层,尽量在坚硬均质的岩体内通过,避免在应力集中区布置巷道,尽量使巷道、洞室的轴向与岩石弱面的走向直交或斜交(大于45~65º)。

(2)正确采用支护形式在金属矿山,岩石条件较稳定,但仍有相当部分的井巷需要支护,金属矿山过去常用的支护结构形式有木支架、金属支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护、料石砌碹,整体浇灌混凝土碹等支护形式,但目前支护效果最好,工效较高的支护方法是锚喷支护。锚喷支护是一种新的支护技术,主要包括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或喷射混凝土——金属网相结合的锚喷支护等。

(3)减少爆破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措施包括:①采用空隙间隔装药,减少爆破裂隙;②形成减震带,减少爆破震动。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在巷道或边坡一侧的爆区边缘,凿一排较密而不装药的空孔,利用孔空减弱爆炸应力波的传播;③减少炸药用量,采用毫秒电雷管起爆,由于各炮孔所产生的爆破震动相互抵消,使总的爆破震动有所降低;④控制爆破作用方向。迎向最小抵抗线的爆破震动,要比背向间最小抵抗线方向的爆破震动小0.8~2倍;⑤减少大爆破所产生的冲击力,减少爆破对采场底部结构的破坏等。

可用地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矿区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历史,结合矿区的开采情况和地压观测的结果,从地质力学的角度划定矿区和地压活动危险区,从而使地压观测的选点和设计比较合理,可提高地压观测的效果。在地压观测的仪器方面,矿山可使用一种、两种或多种仪器同时进行观测,使用得比较普遍的有地音仪、声波仪、光应力计、地震仪等,其中地音仪的推广使用更为普遍。

金属矿山由于岩石比较坚硬,地表移动下沉过程缓慢,遗留的采空区多数未予处理。应在对地压长期观测的基础上,用地质力学的方法,对采空区情况进行分析,有计划地对一些采空区进行充填,做到基本上控制大面积地压活动所造成的危害,保证矿山安全生产。

第5篇 顶板管理科安全生产责任制范例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贯彻三大规程,及时组织实施上级安全文件精神和规定。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3、在矿有关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冲击地压预报预测和日常防治工作

4、负责钻屑法施工的日常工作。

5、负责冲击地压破坏地段的清理、支护、卸压孔施工等工程的措施的制订。

6、负责冲击地压破坏现场的勘查、记录、统计及卸压孔的设计工作。

7、负责冲击地压破坏地段,通风防尘设施的检测工作。

8、负责冲击地压破坏地段清理维护现场的安全工作。

9、负责综采工作面矿压观察和顶板来压预报工作。

10、负责全矿巷道峒室的顶板技术管理工作。

11、负责全矿工掘巷道锚杆拉力试验工作。

12、由于本科工作失误造成责任事故,追究相应人员责任。

第6篇 顶板支护安全管理

一、 发生顶板事故的原因:发生顶板事故的原因从地质条件来看是因为矿井地质构造复杂,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是管理落后和工程质量低劣的问题,顶板事故无论在发生的次数和伤亡的人数上,均排在五大灾害之首,据统计,发生在采煤工作面的占77.5%,发生在掘进工作面的占14.84%。

二、 顶板的分类:煤层上面的岩层叫做顶板,煤层下面的岩层叫做底板, 根据顶板是不是容易垮落和距离煤层的远近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直接位于煤层下面的岩层叫做直接底,直接底下叫老底。

三、 伪顶:伪顶直接贴在煤层之上,厚度在0.5m以下,随着放炮或采煤机采煤容易脱落。通常是由粘土、炭质页岩、泥质页岩等强度较低的岩层所组成。有的煤层上面没有伪顶。同一个煤层或同一个工作面伪顶的厚薄也常常发生变化。

四、 直接顶:伪顶的上面是直接顶,有的直接顶直接覆盖在煤层上面。直接顶具有一定稳定性。通常是由泥岩、页岩和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组成。一般随支架前移或回柱而自行垮落,有时则需人工放顶。

五、 老顶:(也称基本顶)在直接顶之上,一般比较厚,大都有坚硬的砂岩、砾岩或石灰岩组成。采空后悬露到一定面积才垮落。少数煤层上面没有直接顶,老顶直接压着煤层。

六、 直接底和老底: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通常是有泥岩、页岩、粘土岩等强度较低的岩层组成。有的遇水后容易发生滑动,膨胀隆起等现象,老底位于直接底之下,通常是由砂岩、石灰岩等比较坚固的岩层组成。

七、 顶板压力:由于进行采掘活动而在巷道及回采工作面周围岩体中,以及在支架上所引起的力叫做“矿片压力”,人们习惯称为“顶板压力”,在煤层中掘进巷道,如果不支护,顶板就要冒落,最后形成自然平衡拱;支架能承受的压力,主要是拱内破碎岩石的重量。

八、 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一个新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老顶第一次大面积垮落叫做初次垮落,初次垮落造成的工作面压力突然增大,就是初次来压,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经过一定时间,达到一定距离时,老顶来压又重复出现,就是工作面的周期来压。周期来压时,顶板压力比平时要大30~40%。

九、 顶板处理方法:

垮落法:把靠近采空区的支架撤出,让直接顶自行垮落或强制垮落。也就是常说的回柱放顶。

充填法:将沙子、碎矸石充填到采空区。全部充填法多用于开采厚煤层或“三下采煤”(铁路下、水下、建筑物下)。局部充填法一般是垒砌矸石带,适用于开采顶板坚硬的薄煤层。

煤柱支撑法:指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在采空区内留下适当宽度的煤柱来支撑顶板。这种方法适用于顶板岩石特别坚硬,人工强制放顶也很难垮落的顶板条件。这种方法很少使用,因为一是煤炭回收率低,二是给下部煤层的工作面顶板处理造成极大困难。

缓慢下现法:指顶板岩层韧性较大,回柱后顶板岩层不垮落,而能弯曲下沉,直到与底板自然合拢。这种方法适用于薄煤层工作面。

十、 支护形式:巷道里的支架不但受顶底板的作用,还受两帮岩石的作用。因此掘进巷道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支架。

木支架:巷道木支架形式有梯形棚子、矩形棚子、完全棚子、加强棚子。采煤工作面木支架的形式有:顶板坚硬完整时用点柱,为了增加托顶面积有时戴上柱帽,顶板压力较大,或有平行工作面的裂缝时用横板棚子,顶板压力较小,或有垂直于工作面的裂缝时用顺板棚子,在压力特别大的地方,一般用木垛或丛柱;在放顶线为了切顶和挡住垮落的矸石时,用密集支柱。

木支架的优点:可就地取材,便于运输、便于加工。顶压大时会折断并发出霹雳声,可作为信号柱。广泛适用于小型煤矿,在重点煤矿的采煤工作面处理冒顶、维修上下顺槽、顶板来压时打木垛、作信号柱子等特殊情况时仍在使用。

木支架的缺点:木支架是一种刚性支柱,可缩量仅为0.5~1.0%,顶板下沉后往往因为它的可缩性不够而压劈压断,失去了支撑顶板的作用,初支撑力小,容易使顶板早期脱层破坏容易造成冒顶。据统计,使用木支架比可缩性金属支架事故高10倍多。

十一、 单体金属支架:包括摩擦式支柱和铰接顶梁。金属支柱有两种,急增阻式支柱,适用于顶板稳定,下沉量较小的薄煤层工作面;微增阻式支柱,可用在顶板下沉量较大的工作面。铰接顶梁对起伏不平顶板和金属网假顶的适应性较差。急增阻式支柱可缩量为50~120㎜,最大工作阻力为250~350千牛顿。微增阻式支柱可缩量最大为400mm,最大工作面阻力为350千牛顿。

十二、 金属支架的几种形式:戴帽点柱对支护不平整顶板的适应性强但不能在比较破碎的顶板下使用。摩擦支柱与铰接顶梁配合使用。形成支架适用于顶板比较破碎或有局部小地质构造的工作面。摩擦支柱与铰接顶梁可组成悬臂支架,可以减少顶板初期下沉,对破碎顶板的管理非常有利。

十三、 单体液压支柱:利用液体压力产生工作阻力的单根可缩性支柱,具有由液压挖制升降,支、回柱速度快,支柱承载力均匀等特点。

十四、 单体液压支柱的适用范围:适用于缓倾斜煤层顶板中等稳定,采高3m以下的普、炮采工作面的顶板支护,工作面两巷的超前支护以及综采工作面的端头支护。

十五、 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注意事项:严禁碰撞、重击支柱,存放时要保持站立状态,架设支柱要在底板挖好柱窝,支柱顶盖要与顶梁接触严密。严禁在挖顶区域内提前摘柱。若有自动卸载降柱,活柱卸载后不升降失效柱,柱体有明显变形的损坏柱,活柱下缩到底的死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

十六、 液压切顶支柱:适用于缓倾斜煤层,顶板中等稳定,顶底板较平稳,采高2.5m以下的回采工作面。液压切顶支柱是由大工作阻力的液压支柱与推移千斤顶组成。它的工作阻力是单体液压支柱的3倍,它的底座大,对底板的比压小。它推移输送机力量大,工人可以不进入机道清浮煤。

十七、 自移式液压支架:把支柱和顶梁练成整体,加上底座,以高压液体为动力来升降和推移,就形成了自移式液压支架。它能完成支撑、放顶、移架、推移输送机等一整套工序。

十八、 锚杆支护:向巷道围岩打眼,眼内锚入锚杆。锚杆巷道挂上金属网,喷上混凝土,即是锚喷支护。利用围岩自身的强度加固顶板。

十九、 顶板事故的常见原因:

地质构造的原因:松软破碎的顶板常有小的局部冒顶,坚硬难冒的顶板会发生大冒顶。少数矿井还有冲击地压。如果采掘过程中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更容易发生冒顶。

顶板压力的变化影响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都急剧增加,支架受力猛增,顶板破碎,还会出现平行煤壁的裂缝,甚至顶板出现各阶状下沉,这时冒顶的可能性最大。

回采工序的影响,采煤机切割煤壁或工作面放炮时,改柱、回柱和放顶时,对顶板的震动破坏较大,比进行其他工序时容易冒顶。

工作面部位的影响,输送机机头和机尾处,不按规格要求支护的地方,工作面与回风巷和运输巷连接的上、下出口,工作面煤壁线、放顶线与顶板交接处,都是容易冒顶的地方。

人的因素影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是造成顶板事故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

顶板管理方式的影响:托伪顶、留煤顶开采时,厚煤层用竹笆、塑料网、金属网作假顶开采,工序复杂,管理不好就要冒顶。

二十、冒顶的预兆:

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就会发生霹雳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架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响声。有时也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的闷雷声。

掉渣:顶板严重破碎时,折梁断柱增加,随着出现顶板掉渣现象。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在人工顶板下,掉下的碎矸石和煤渣更多,工人叫“煤雨”这就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片帮:冒顶前煤壁所受的压力增加,煤变的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增多。大面积片帮说明冒顶的可能性更大。

裂缝:顶梁的裂缝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种是由于采空区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如果裂缝加深加宽,说明顶板继续恶化。人们常常在裂缝中插上木楔子,观察它是不是松动或掉下来。判断裂缝扩大了没有,作出预报。

脱层:顶板快要冒落的时候,往往出现脱层现象。检查脱层要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脱离。

漏顶: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在大面积冒顶以前,有时因为背顶不严或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漏顶如不及时处理会使棚顶托空,支架松动。顶板岩石继续冒落,就会造成没声响的大冒顶。

二十一、端头支护:工作面上、下端头是指沿工作面方向,上巷下帮向工作面方向10m,下巷上帮向工作面方向10m的范围内。应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运输机头机尾部分要使用4对8根11号工字钢长梁支护,保持一梁三柱交替迈步前移。

二十二、防止煤壁片帮:在采高较大,煤质松软、顶板破碎的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多由煤壁片帮引起。新暴漏的顶板要及时支护,炮眼距顶板不要太近。采高大于2米,煤质松软,有片帮现象时,要打横撑。加托梁或超前挂金属铰接顶梁,煤壁要刷直,最好使煤壁向工作面前进方向仰斜一点。

二十三、对回柱放顶的要求:对回柱的要求是安全、快速,支架回收干净,使顶板充分垮落,支架回收复用率高。木柱一般用回柱绞车回撤。回收金属支柱时,如顶板比较稳定,支柱受力不大,可以人工回撤。如顶板比较破碎,支柱插入底板或被垮落的岩块埋住应当用绞车回柱。单体液压支柱不允许用机械设备强行回撤。

二十四、回柱放顶前的准备工作:检查顶板压力是否稳定,工作面支柱有无短缺,折断和歪扭,检查回柱绞车是否完好,戗柱是否打牢,回柱绞车钢丝绳的断丝、断股是否超过规定,回柱钩头是否牢固,绞车操作联系信号是否灵敏等,做好准备工作再进行回柱。

二十五、初次放顶:第一次放顶以放两排柱比较合适,即放够开切眼宽度,沿工作面倾斜方向自下而上顺序回柱,也可以分几段同时回柱。初次放顶时,要密切观察顶板活动和冒落情况,必须有初次放顶安全管理小组人员亲自在场指挥。一般从开切眼向前推进10m左右即可初次放顶,放顶前加固工作面支护,适当增加密度,沿工作面每6-10m增加一个木垛,支上向采空区倾斜的戗柱。

二十六、初次来压时的安全措施:初次来压时,单体支护工作面一般采取下列措施:加强支护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沿放顶线增设1-2排密集支柱。

沿放顶线每隔5-8m增设一个木垛。

设置一梁三柱的戗棚。

可适当加大工作面控顶距;采取小进度多循环作业方式,落煤后及时支架,并增大支护密度;指派专人严密观察顶压变化,同时在工作面和采空区内设信号点柱,如果劈断折断,便是报警信号。

二十七:周期来压时的安全措施:老顶周期垮落同样会给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同初次来压时一样的安全技术措施。不同的是周期来压时要尽量缩小工作面的控顶距,以减轻老顶对工作面的影响。此外,采空区里的支柱一定要回收干净,使直接顶充分垮落,以缓冲老顶垮落时对工作面支架冲击。

二十八、回收单体支柱的方法:运送、安装和拆除液压支架时,必须有安全措施,明确规定运送方式、安装质量、拆装工艺和控制顶板的措施。(收尾时,工作面每推进一排就新打一排木桩,把替换下来的单体支柱和顶梁由下顺槽外运,拆除机电设备外运,用回柱绞车回收木柱)。

二十九、回收单体液压支柱的安全措施:回采到停采线时要留出支护良好的最小挖顶距空间,作为行人和运料用;用大梁套棚和木垛维护好上出口,保证后路畅通;回柱的次序是由采空区向煤壁,由下向上;对拉工作面及有中巷的工作面,如倾角不大可由两头向中间回收。回柱工作必须由熟悉顶板性质责任心强的工人担任,回柱时还必须有专人观察顶板,采空区内的支柱要回收干净,下部顶板垮落赌塞时,如果工作面温度升高,有害气体积聚,回风巷要安设局部通风机加强通风。

三十、金属网假顶的支护:用倾斜分层垮落法开采缓倾斜及倾斜厚煤层,第一分层工作面要铺设人工顶板。用金属网作假顶材料,在开采分层数目较多的厚煤层时最为适宜。(把金属网托至紧贴顶板,铰接顶梁和金属网之间加板皮使支架牢固,出现“网兜”要在煤壁掏梁窝超前挂梁。放顶线要支戗柱)。

三十一、综采工作面防止顶板事故:

架型与围岩条件不适应:在破碎顶梁下没有采用掩护式支架而使用了垛式支架,引起冒顶和漏矸事故。

支架工作阻力确定不合理:有的工作面顶板压力大,而支架阻力造的偏低,结果活柱下缩量过大,引起冒顶,甚至把支架压死,处理非常困难。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对顶板进行合理的分类,根据顶板压力及岩性特点正确选择液压支架的架型和工作阻力。

液压支架必须接顶。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支护。在处理液压支架上方冒顶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超高采煤:采煤机割煤高度必须保持在支架最大支撑高度的范围内,如果超过支架最大高度,支架失去了支护的作用,致使顶板大量下沉,引起冒顶。端面距大:支架顶梁前端到煤壁这一段顶板没有支护,是引起冒顶的重要原因。端面距一般应不大于300mm。

三十二、加固老巷:老巷就是在工作面推进中遇到的过去掘的废旧巷道,有的老巷和工作面在同一煤层内,有的在工作面的上方或下方。老巷里的支架由于时间长和受工作面超前压力的影响,拆梁断柱较多,顶板破碎,容易冒顶。因此,工作面过老巷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工作面快到老巷位置时,要在老巷内维修加固,在原有支架下打上一梁二柱和一梁三柱。如果老巷支架上有局部冒落,要用木垛接顶,分层开采时,还要预先铺好金属或塑料顶网。)

三十三、回采工作面应斜过老巷:老巷顶板破碎,压力很大时,工作面不能与老巷平行推进,应在接近老巷时逐步调整工作面推进方向,是工作面与老巷斜交。工作面与老巷斜交处要增加支护密度,加打木垛。

三十四、回采工作面在老巷的上、下方时过老巷:如果老巷在工作面上方,要用大于老巷宽度的长木梁托顶。木梁一头伸入煤壁深窝,打上贴帮柱,长木梁上用木料刹紧背严,再沿倾斜方向打上抬棚。移设运输机以后,靠采空区一侧打上木垛。老巷在工作面下方时,工作面过老巷前应先用矸石和煤填实。工作面推进到老巷时,底板要下长底梁,支柱支在底梁上,防止支柱下沉。在老巷处要加打木垛托顶。

三十五、回采工作面过断层:断层破坏了煤层的完整性,造成裂隙和破碎带。回采工作面过断层时,先把工作面与断层走向的交角弄清。断层交角越小,工作面出现的破碎带宽度越大,冒顶的可能性越大。断层落差小于0.8m可以直接采过去,断层落差较大时要在两侧打好木垛戴帽戗柱。

三十六、回采工作面过褶曲:回采工作面过褶曲,可能要留下顶煤和底煤,如果顶煤留不住,要及时挑落,并在支架上用小木垛接顶。留底煤时柱子不要穿鞋。在挑顶、卧底处附近,要架设木垛,加强支护。褶曲变化平缓,工作面可以直接采过去。褶曲变化较大,要根据情况采用挑顶或卧底的方法。

三十七、工作面过自然裂隙:煤层和岩层中的自然裂隙,如层理面和节理面等,会降低岩体的强度,破坏顶板的完整性,是工作面发生冒顶的一个重要原因。(1、落煤后要马上支柱,支柱初撑力要高,以减少离层。2、顶梁之间要加撑子。3、要使工作面对着主节理的倾向推进,这样顶板的状态好。4、如果顺着主节理的倾向推进,顶板容易沿节理面下沉脱落)。

三十八、工作面过采动裂隙:采动裂隙也叫“压力裂隙”,往往超前煤壁5-15m就已形成,常与节理裂隙互相交切,使顶板形成楔形岩块,很容易冒落。要及时敲帮问顶,挑落活矸并及时支护。顶板如果出现张开的裂隙或台阶下沉,有大冒顶的危险。

三十九、单体支护工作面矿压观测:单体支护工作面矿压观测的主要内容有:顶板下沉量、顶板下沉速度、支柱所能承受的压力和活柱压缩量(1、从测杆上看标尺,测顶板下沉量。2、从测杆上看百分表,记录顶板下沉速度,从测力计上记录支柱所受的压力)。

四十、观测矿压掌握顶板活动规律:观测完顶板岩石顶板下沉速度、支柱所受的压力,支柱压缩量以后,要对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一方面得出工作面顶板压力活动规律,一方面发现顶板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7篇 顶板管理专业安全重点管理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能源肥矿集团2023年安全工作意见》、《山东能源肥矿集团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检查考评实施意见》等文件中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边远地点及安全重点管理工作,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狠抓各项措施的现场落实,详细排查事故隐患,巩固和提高我矿安全管理整体水平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实现我矿安全奋斗目标,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措施。

根据集团公司和矿确定的2023年1月份我矿现场边远地点为:3905综采工作面、7808综采工作面、32500ⅱ号煤柱工作面、3700煤柱ⅰ号面运中巷、3700煤柱ⅰ号面出口;安全管理重点为:3905综采工作面运中巷压力大、8810工作面坚硬顶板、3701工作面过初压、32315出口从3309上出口下方过路、7805反出口从7800皮带机巷下方过路、8808外运中巷从8800轨道下方过路等,针对以上工作地点存在的隐患,为加强现场管理,制定以下措施并现场严格执行:

一、采煤专业:

1、严格执行好集团公司35号文的相关规定,加强对边远地点及安全管理重点工作面的检查。

边远地点:

⑴3905综采工作面:安全施工负责人为采一区区长徐永江、技术负责人尹大明,专业包区队责任人刘少国、陈越、郭玉成、焦中华、朱传鹏,专业负责人:张晓锋、武瑞恒、李茂华、王树泉、刘少国、李庆鹏,重点管控督办人:生产矿长侯建勋。

⑵7808综采工作面:安全施工负责人为采三区区长李传营、技术负责人李建军,专业包区队责任人王树泉、张广明、宋路军、王志金、张良,专业负责人:张晓锋、武瑞恒、李茂华、王树泉、刘少国、李庆鹏,重点管控督办人:生产矿长侯建勋。

⑶32500ⅱ号煤柱工作面:安全施工负责人为准二区区长周长平、技术负责人王新华,专业包区队责任人武瑞恒、李肥城、杨大伟、王健、崔中伟,专业负责人:张晓锋、武瑞恒、李茂华、王树泉、刘少国、李庆鹏,重点管控督办人:生产矿长侯建勋。

安全管理重点:

⑴3905综采工作面运中巷压力大:安全施工负责人为采一区区长徐永江、技术负责人尹大明,专业包区队责任人刘少国、陈越、郭玉成、焦中华、朱传鹏,专业负责人:张晓锋、武瑞恒、李茂华、王树泉、刘少国、李庆鹏,重点管控督办人:生产矿长侯建勋。

⑵8810工作面坚硬顶板:安全施工负责人为采二区区长钟长民、技术负责人王光强,专业包区队责任人李茂华、李庆鹏、沈尚磊、尹义坤、吕新亮,专业负责人:张晓锋、武瑞恒、李茂华、王树泉、刘少国、李庆鹏,重点管控督办人:生产矿长侯建勋。

⑶3701工作面过初压:安全施工负责人为准二区区长周长平、技术负责人王新华,专业包区队责任人武瑞恒、李肥城、杨大伟、王健、崔中伟,专业负责人:张晓锋、武瑞恒、李茂华、王树泉、刘少国、李庆鹏,重点管控督办人:生产矿长侯建勋。

2、生产过程中,技术部门及区队技术管理人员要经常对照图纸,结合现场,分析推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管理隐患,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3、边远地点及安全管理重点工作面由专业副总牵头组织,生产技术部、安监处等相关部室参加,对工作面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检查,排查隐患。安全管理专项检查每周组织一次,并对现场进行评比,作为月底奖惩的依据。

4、针对3905工作面的现场情况,矿安排采煤专业人员盯班,合理调配采煤区队人员,按职责进行明确分工,组织生产并抓运中巷重点和困难,制定了生产管理措施和激励办法,确保3905工作面正常安全生产。

5、针对8810工作面坚硬顶板的安全重点管理,工作面受放顶工作的影响,现场条件困难,生产任务艰巨,采煤专业人员及区队管理人员依据现场情况,及时制定措施,增加风钻的数量,缩短打眼放顶的时间,为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6、针对3701工作面初采期间,采煤专业严格按照初采措施要求,强化现场管理,提高支护强度,保证了工作面生产安全、有序进行,同时采煤专业人员及顶板观测人员分三班盯靠现场,密切注意顶板来压情况,同时配合准二区抓好现场施工质量关,确保了施工安全。

7、现场发生变化时,矿生产领导要及时组织现场会审,解决现场存在的困难,要求各相关采煤区队认真落实,确保各工作面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8、各区队现场必须由盯班干部、班长及安监员盯靠现场,监护好施工安全。

9、未涉及部分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各工作面作业规程及相关措施规定等。

二、掘进专业

1、每天由总工程师例行召开掘进专业碰头会,协调解决现场具体问题,明确当日专业工作重点,落实责任,加强调度协调,严格现场管控,确保现场生产、施工秩序稳定。

2、明确责任、重点管控,把边远地点、安全管理重点作为专业重点管控区域,每天都安排专业人员现场检查指导,并在专业碰头会上进行专题汇报,提出解决方案和整改治理措施,交由工区落实执行。

边远地点:

3700煤柱ⅰ号面出口、运中巷:安全施工负责人为掘一区区长桑根洪、技术负责人毕云龙,专业包区队责任人刘庆营、赵建忠、杨磊、车光蕾、黄磊,专业负责人:陈乃国、林恩健、李德洋、万吉礼、袁明旺、赵建忠、刘庆营,重点管控督办人:总工程师张同华。

安全管理重点:

⑴32315出口从3309上出口下方过路:安全施工负责人为掘三区区长邢玉国、技术负责人陈树涛,专业包区队责任人袁明旺、万吉礼、任伟、付新民、陈蒙,专业负责人:陈乃国、林恩健、李德洋、万吉礼、袁明旺、赵建忠、刘庆营,重点管控督办人:总工程师张同华。

⑵7805反出口由7800皮带机巷下方过路:安全施工负责人为掘五区区长吴兴峰、技术负责人肖峰,专业包区队责任人陈乃国、陈文文、梁策、陈明、崔峰,专业负责人:陈乃国、林恩健、李德洋、万吉礼、袁明旺、赵建忠、刘庆营,重点管控督办人:总工程师张同华。

⑶8808外运中巷从8800轨道下方过路:安全施工负责人为综掘区区长徐开选、技术负责人张伟,专业包区队责任人李德洋、王召其、尹鑫、李明、肖猛,专业负责人:陈乃国、林恩健、李德洋、万吉礼、袁明旺、赵建忠、刘庆营,重点管控督办人:总工程师张同华。

3、针对安全管理重点区域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区队每天分析现场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专业人员要经常深入区队、深入现场、对照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方案,协助区队加以解决,尤其包区队专业人员。

4、针对三处过路地点,提前由技术部门制定施工及支护方案,工区技术员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指导施工,施工过程中由地质测量人员和工区技术员控制好岩帽、施工距离等,做到每天实测校对,每班质量验收员现场标校。掘三32315出口从3309上出口下方过路:地质测量部责任人员高鹏、王兆光,负责人袁明旺;区队技术员陈树涛、高德龙、李国栋;掘五7805反出口由7800皮带机巷下方过路:地质测量部责任人员李金磊、张传华,负责人袁明旺;区队技术员肖峰、陈建;综掘区8808外运中巷从8800轨道下方过路:地质测量部责任人员李明、于世盟,负责人袁明旺;区队技术员张伟、李仁鹿、姜庠州。

5、各区队现场必须由盯班干部或工长、迎头组长、安监员盯靠现场,重点监护好施工安全。

6、现场发生较大变化或变更施工方案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部、调度室、安监处、地质测量部等部门专业人员现场会审,明确提出施工指导意见,工区技术员编制专项补充、修改安全技术措施,指导现场安全施工,任何人无权随意更改方案、措施和支护方式、施工工艺等。现场发生较大变化,原有支护强度不能满足现场需要时,现场盯班干部、工长及安监员要采取切实有效地安全技术措施加强支护,并及时汇报调度室、安监处,组织现场会审解决。

第8篇 强化顶板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旺苍是四川省的重点产煤县,也是全国100个产煤大县之一,全县煤炭资源储量为3.99亿吨,被誉为“川北煤海”。现有保留矿井43处,其中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井40处,在建矿井3处。2008年完成煤炭产量226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74亿元,入库税金4761万元,煤炭产业成为了县内主导产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统一规划、科学管理、依法办矿、安全发展”的原则,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整顿,不断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改善了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县连续9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一般事故也逐年下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逐年趋好的态势。然而,和全省同类其他县区相比,旺苍县煤炭产业的百万吨死亡率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顶板事故仍未根除,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一、旺苍煤矿顶板事故现状

2003年以来,旺苍县煤矿安全事故以顶板事故居多,顶板事故共发生了57起,占事故总数68起的83.8%,死亡57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9人的82.6%。其中,2008年,全县煤矿共发生事故10起,死亡10人,全部为顶板事故。因此,顶板已成为威胁旺苍县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顶板管理已经成为旺苍县近年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

二、顶板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1、煤矿业主安全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煤炭价格持续走高,一些煤矿业主受利益驱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重经济利益轻安全生产的现象突出,超强度、超能力开采,不按矿井实际核定入井人数超定员生产,导致事故的频繁发生。

2、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从发生顶板事故的煤矿来看,采掘工作面存在支护材料不合格、支柱间距太大、支护方式不对、局部空顶作业等问题,导致采掘作业现场处于极不安全状态;还有部分煤矿发现事故预兆,现场处理不坚决、不果断,心存侥幸,冒险蛮干,致使事故发生;许多矿井不重视矿压观测工作,对采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分析判断不足;有些煤矿开拓方式落后,多采用前进式开采,采空区来压对运输巷道破坏很大,致使主要运输巷道变形,最终出现顶板冒落或垮塌;巷道维护维修过程中,安全技术措施无力,现场管理差;煤矿生产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流于形式,作业现场带班缺位。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煤矿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致使安全生产措施在最直接、最关键的作业现场很难落到实处,重大危险源无法识别,大部分事故都与现场没有专职技术人员、矿工不懂安全规程违章操作有关。由于技术人员匮乏,不能准确及时填绘矿图,一些中介机构编绘的技术资料不能用于指导煤矿生产实践活动,导致技术管理出现盲区,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低下,按照传统经验盲目施工作业;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不能准确编写,甚至互相抄袭,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安全投入不足。从发生顶板事故的煤矿看,多数煤矿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要求推广的分区开采方式和以钢代木的支护材料改革无法落实到位,许多煤矿仍然采用落后的木支柱支护,点多面广,现场管理缺位,支护强度不够和支护质量不符合要求,现场作业工人冒险作业,这也是旺苍县煤矿顶板事故总量大的一个原因。

5、从业人员防范能力差。部分煤矿从业人员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不能意识到自身生命安全已经受到严重威胁,冒险作业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受职工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较为普遍。

三、预防煤矿顶板事故的措施与对策

控制顶板事故发生是减少旺苍县目前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强化安全技术培训,严格落实现场管理责任,切实加强煤矿顶板管理,确保煤炭行业安全发展。 1、强化培训,提高管理技能。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顶板管理意识和技能,是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的前提。行业管理部门要聘请煤矿顶板管理方面的专家,对全县所有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和采煤队长、班组长进行一次培训,全面分析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并就典型顶板事故做出科学剖析,围绕煤层顶板运动规律研究、加强矿压监测预报、改善支护质量、强化现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管理等方面,提出做好煤矿顶板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1.各煤矿要组织井下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掌握《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加强对作业人员顶板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对顶板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明确顶板管理的各项制度,使他们在顶板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要组织技术骨干人员进行现场演示,增强防范顶板事故的能力,准确把握顶板管理的技术要领,切实提高实战能力。

2、推进改革,淘汰落后方式。结合资源整合、标准化建设和煤矿灾后重建,进一步贯彻落实小煤矿基础管理指导意见,全面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督促各煤矿借鉴和学习葡萄石煤业公司和白水兴旺煤业公司的经验和做法,强力推行矿井支护材料改革。要在全县所有煤矿采煤工作面全面采用金属支柱支护,取消技改扩能矿井开拓巷道和准备巷道木支护,积极推广岩巷锚喷(锚网喷)支护和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壁式回采工作面要求实现单体液压支架支护和摩擦支架支护,实现“以钢代木”的支护材料改革。对顶板长期悬空暴露的采空区,采取人工放炮强制放顶卸压,推广应用顶板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采掘机械化,推广锚杆、锚索、锚网、锚喷等支护技术,彻底改变煤矿顶板管理薄弱的状况。

3、严把关口,加强现场管理。一是技术规范关。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在制定技术措施和编制采掘计划时,要严格依照有关政策规范,要做到切实可行,不能照抄照搬其他煤矿的技术规范。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设计方案,从源头上减少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没有明显脱落征兆的巷道也必须明确规定临时和永久支护措施,编制规程决不能粗制滥造。二是规程审批和学习关。要根据地质资料和矿压观测资料,编制每个采掘工作面的采掘作业规程,使规程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的作用;对地质构造不清、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措施没有针对性的规程严格执行“三不批”制度,班次安排上要合理,确保掘进放炮后立即出碴支护,及时消除冒顶因素。要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三大规程”,让大家领会和掌握。三是工程质量关。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煤矿井下各单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单项工作作业规程施工。要严把支护质量关,由安监员对每个采掘面的支护质量进行安全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四是初次和周期来压关。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易造成大冒顶垮面事故。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在来压前采取加木垛、丛柱等加强支护的措施,确保不发生事故。五是事故多发地点顶板管理关。回采工作面一定要有具体措施保证采空区的冒落高度和悬顶距离,措施不落实不施工。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周期来压、过断层、过老巷、工作面收作及掘进工作面开门、过三岔口和贯通等,都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由矿总工批准、生产矿长组织实施、安监部门负责监督。加强工作面端头和安全出口支护,回采工作面坚持超前20米支护,掘进工作面进行前探支护,采掘工作面坚持敲帮问顶制度,预防零星顶板事故。

4、健全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完善的顶板管理制度对于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制定和完善煤矿顶板管理制度。针对目前我县煤矿顶板事故多发的现状,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完善和制定我县顶板管理规范和制度,作为全县各煤矿日常顶板管理工作的依据,保证顶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确保顶板管理责任落实到位。要将顶板管理责任与驻矿安监员和企业的利益挂钩,确保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各煤矿要结合本矿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煤矿顶板管理制度,形成由驻矿安监员、分管副矿长和采掘人员共同负责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三是充分发挥作业班组长的作用。作业班组是煤矿职工队伍建设的核心,队长、班组长是生产一线的指挥官,又是战斗员,对安全生产情况、顶板情况、自然条件的变化等最熟悉。队长、班组长带头遵章作业,准确判断出现的新情况和采取正确措施,进行果断处理,就可以避免发生顶板事故。

5、严格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实践证明,“三违”不反,事故难免,对“三违”人员一经查出,都要进行严肃处理,任何人不准讲情面,不准护短,对于预防重大顶板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对于发生的顶板事故,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分析,严格追查,严肃处理;继续坚持在作业现场检查出缺一根柱子处罚1万元的规定,对支护不力、不到位的煤矿实行重处重罚,促使煤矿吸取教训,制定措施,杜绝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总之,技术措施完善可行是顶板管理的基础,生产现场管理到位是搞好顶板管理工作的前提,职工安全意识高低是顶板管理的关键,行业监管力度大小是顶板管理措施落实的保证,这几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链式配合,才能有效进行煤矿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发生。

第9篇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及预防冒顶事故安全措施

1、根据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措施。

2、掘进巷道加强维修工作,保证巷道畅通安全。支护材料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支护间距保持在0.8--1.0m,认真搞好背帮接顶。

3、认真搞好敲帮问顶,及时处理松脱危岩。

4、巷道交叉口必须架设台棚支护,台棚支护间距不得超过0.6m,并认真搞好背帮接顶。

5、回采工作面必须按规定支护,及时回柱放顶。

6、回采工作面必须有备用支护材料,安全出口高度符合规程规定,上下安全出口联接巷20m必须加固支护。回柱时必须 有专人观查顶板。回采工作面不准分段回柱,只能按由下而上、由里向外进行回柱。回柱人员不能站在无支护的顶板下面操作。

7、回采工作面保持煤壁、支护直,及时架设木垛及密集支柱。加快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按正规循环作业。

8、加强安全巡回检查,认真搞好敲帮问顶。

9、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支护工程质量。

10、回采工作面只能实行两采一准制工作制度。

第10篇 综采工作面两顺槽三角区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为确保综采工作面两顺槽三角区顶板随工作面推进及时垮落,减小悬顶面积,防止顶板及次生事故发生。结合本工作面地质条件,并根据本矿对综采工作面两顺槽采空区顶板管理规定,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一、一般规定

1、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架必须超前拉出,初撑力符合作业规程规定。4.0m以下采高的工作面生产期间端头架要超前拉出,检修期间端头架正常支护即可。

2、由跟班队长检查顺槽三角区顶板垮落情况,每班必须检查两次。当悬顶面积滞后切顶线小于10m2时,及时汇报生产科采取退锚措施,避免悬顶面积进一步扩大;如充分实施退锚后仍不能有效抑制悬顶面积扩大,悬顶面积滞后切顶线超过10m2时,必须采取强制放顶。

二、退锚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一)基本要求

1、退锚器、泵站、开关、涨拉泵等工器具必须符合设备完好标准要求,设备放置合理。

2、人员进行退锚作业之前,必须保证两顺槽超前支护到位,端头架前梁接顶严密,初撑力符合规程要求,敲帮问顶执行到位,在确保作业区域安全的情况下,人员方可进入,在预退锚区域设置警戒线。

3、退锚时间:在生产期间拉架作业前采取退锚,将端头架顶梁前端1m处附近的顶锚杆托盘取下,破坏其锚固力。在检修过程中不予实施退锚。

4、在机头实施退锚作业时,三机必须停止运行,闭锁并上锁,闭锁端头架及过渡架;在机尾实施退锚作业时,闭锁端头架及过渡架,当煤机在工作面机尾段割煤时,机尾暂停退锚作业。退锚工作完成后,人员迅速离开作业地点,并对工作面设备解锁。

5、退锚工作必须保证三人作业,一人监护两人操作。

6、退锚范围:以端头支架顶梁前端为基准,每次退锚距离不得超过4m;当锚杆处于端头架与副帮之间时,以端头支架立柱为基准,每次退锚距离不得超过2.5m,防止因退锚距离大造成安全出口处顶板漏矸伤人。

7、严格执行上述第5条之规定,严禁超距离或随意退锚。

8、退锚作业时,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退锚作业。

9、在顺槽顶板完好,超前压力不大情况下随推进情况全部将顶板锚杆退掉;在顺槽顶板破碎,超前压力很大,且顺槽采空区悬顶距离随推随冒落时,可以不退锚。

10、顺槽片帮严重、顶板破碎、局部冒顶、局部下沉等状况下,不予实施退锚,但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加强顶板管理;两顺槽遇断层距断面前后6m范围内不得实施退锚;末采期间距离停采线20m范围内不予退锚。

11、退锚杆作业期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退锚区、严禁进入采空区内进行退锚作业,由跟班队长负责监护。

11、需采用爬梯作业时必须支设稳固可靠,高空作业需系安全带。

12、当锚杆外露长度短或钢绞线分叉无法正常退锚时可不退。

13、技术组要对退锚工作和顶板垮落情况进行写实,并认真分析总结,采取改进措施,提高退锚效果。

14、回收的托盘及其他材料,统一管理、准备队要及时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必须重复利用。

(二)退锚机使用注意事项

1、退锚机型号必须与锚杆规格相匹配。

2、现场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机具是否完好,当出现漏液、缺销子等不完好情况不得使用;发现油管有凸起、渗漏现象时,必须及时更换。

3、退锚机的操作人员必须配戴防护眼镜,以免破裂物飞出伤人。

4、退锚机工作时,若出现打空现象,可旋松手动油泵的卸荷手轮,将手动油泵空打几下,排除泵内的空气,然后再旋紧卸荷手轮,投入使用。

5、必须做好油泵清洁工作,快速接头连接前要清洁接头上的灰尘和污物。

6、高压油管按规定进行打压试验,确保安全使用。

7、工作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操作,严禁任何人员站在空顶下作业。

(三)退锚机操作工上岗条件

1、退锚机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操作人员熟悉退锚机性能、结构和工作原理。

3、操作人员会检查、保养退锚工器具。

4、熟悉本岗位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5、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三、综采工作面两顺槽三角区强制放顶管理措施

1、综采工作面机头、机尾三角区悬顶大于10㎡时,对三角区采取强制放顶措施,避免顶板大面积垮落造成事故。强制放顶前必须由专职瓦检员检查采空区瓦斯浓度。

2、在架前向采空区方向施工强放孔,强放孔深度、间距及仰角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当孔口距端头支架顶梁0.5-1m时,工作面停止推进,开始组织装药进行强制放顶。

4、装药前,将端头及工作面支架升紧,初撑力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同时切断工作面所有电源。

5、装药时,合理确定装药系数,炮泥封填最小水平投影长度不小于孔口至顶梁末端的距离,炮泥要封实。

6、放炮前,工作面、回风流中作业人员必须撤离至距放炮地点500m以外的进风流中,设好警戒,并撤出受影响区域的人员。

四、安全技术措施

1、通风瓦斯管理

1.1放顶作业点必须配备一名专职瓦斯员,负责放顶作业点的“一炮三检”与上隅角及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检查。

1.2装药时必须由瓦斯员检查装药点的瓦斯浓度,装药工配戴便携式瓦检仪,随时进行瓦斯检查,只有在瓦斯浓度低于0.5%时,方可进行装药、连线工作。

1.3通风科必须现场进行风量调节,保证风量满足需要,保证放顶作业点、上隅角、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均符合规程要求。否则严禁进行装药、爆破。

1.4放顶作业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5%时,上隅角瓦斯浓度达到0.5%时,严禁进行装药、爆破等工序。

1.5放炮前两巷必须洒水一遍,保持巷道湿润,期间打开作业处风流下方的水幕,开炮前要对上下隅角使用高压水喷洒采空区,使采空区悬顶及煤帮湿润。

2、打眼安全管理

2.1打眼期间,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采煤机和转载机必须停电闭锁,并挂停电牌,安排专人看守电源开关。

2.2打眼与其它工序平行作业安全间距不小于30m,无法平行作业时要在处理完其它工作后,再进行打眼。

2.3打眼期间,作业人员要站在帮顶支护完好的地点进行施工,并设专人观帮看顶,防止冒顶、掉碴伤人。

2.4打眼前,将作业地点杂物清理干净,保证作业点干净、整洁,无障碍物。打眼时,工作地点15m范围内不得进行与打眼无关的工作。打眼后,打眼设备要撤到距爆破地点至少30m远的安全地点,且不影响行人、通风和生产。

2.5打眼时,气腿必须支设在底板稳固不打滑处,高压风管、水管除使用“u”型卡与凿岩机头连接外,还要用8#铁丝绑扎牢靠,“u”型卡严禁单别腿。

2.6打眼时,必须由两人操作,安全员现场监督安全作业情况,根据设计角度进行打眼,一人扶钻,一人操作。

3、火工品及爆破管理

3.1爆破工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且持证上岗。

3.2炸药、雷管必须分开存放在专用的爆炸材料箱内,并加锁,严禁乱扔,乱放。爆炸材料箱必须放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避开机械、电气设备的地点。爆破时必须把爆炸材料箱放到警戒线以外的安全地点。

3.3装配起爆药卷时必须避开机械、电气设备的地点,并且只允许爆破工进行操作,起爆药卷与火药必须分开放在炸药箱内,从成束的电雷管中抽取单个电雷管时,不得手拉脚线硬拽管体,也不得手拉管体硬拽脚线,应将成束的电雷管顺好,拉住前端脚线将电雷管抽出,抽出单个电雷管后,必须将其脚线末端扭结。

3.4领退炸药、雷管要由专人负责,当班剩余炸药、雷管必须经跟班队长、安全员签字后交回炸药库,严禁乱扔乱放。

3.5电雷管必须全部插入药卷内,严禁将电雷管斜插在药卷的中部或捆在药卷上。不得用电雷管代替竹、木棍扎眼。

3.6电雷管插入药卷后应用脚线将药卷缠住,以便把电雷管固定在药卷内,并且要扭结电雷管脚线末端,形成短路。

3.7装药后必须把雷管脚线悬空,雷管脚线必须短接。严禁雷管脚线、爆破母线同运输设备或电气设备等导电体相接触。

3.8爆破前,脚线的连接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过的班组长协助爆破工进行。爆破母线连接脚线,检查线路和通电工作,只准爆破工一人操作。

3.9当班炮眼装药完毕,必须当班爆破完毕。

3.10爆破后,待工作面炮响15分钟且炮烟全部吹过警戒线后,由爆破工、瓦检员、班组长三人共同到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护、拒爆等情况,如有安全隐患,必须立即处理。确定无异常后,警戒人员由布置警戒的班组长撤回后,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工作。

3.11放炮警戒设置

(1)两顺槽三角区放炮前,班组长必须将主运顺槽设置一名专职警戒员,严禁任何人进入工作面,然后,将工作面所有人员全部撤到距爆破点500米以外的运输顺槽安全地点进行爆破作业。放炮前,放炮员必须大喊三声“放炮啦”方可放炮。警戒直线距离不得小于120米。

(2)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安全员加强现场监管;警戒的设置、撤除必须由班组长亲自安置接送。

(3)警戒员必须由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到位后立即拴好警戒绳,悬挂“放炮警示牌”,严禁任何人进入警戒区。

3.12爆破母线要符合规程要求,其长度不得小于120m。

3.13通电后拒爆时,爆破工必须先取下钥匙,并将爆破母线从电源上摘下,将母线扭结成短路后,再等至少15分钟才能沿线路检查,找出拒爆的原因。

3.14工作面在爆破过程中出现拒爆(残爆)时,必须向矿调度室和安全科汇报情况,待得到指示后方可根据指示配合调度室、安全科进行拒爆、残爆工作的处理工作。

3.15处理拒爆(残爆)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①由于连线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线爆破。

②在距拒爆炮眼至少0.3m处另打同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爆破。

③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严禁将炮眼残底(无论有无残余炸药)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水管冲等方式处理拒爆(残爆)炮眼。

④在拒爆处理完毕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

3.16工作面发现未爆的雷管、炸药必须交给爆破工。

3.17当班的拒爆(残爆)必须由跟班队长及爆破工负责当班处理完毕,严禁将隐患交下一班。

4、顶板管理

4.1在装药前,必须由安全员现场监督、班长亲自进行“敲帮问顶”检查装药点的顶板情况,及时处理危岩活矸。

4.2放炮前必须加强两端头液压支柱、液压支架的支护强度,支柱支撑力必须达15mpa以上,支架支撑力必须达30mpa。

4.3支设支柱时,一人扶柱,一人观察并升柱,并随时观察顶帮变化及其他支柱支护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停止作业进行处理,以保证支护质量。

4.4开炮后,由当班安全员、跟班队长检查放炮地点顶板跨落及支护变化情况,如顶板跨落不充分时,待推二个循环后再在顶板上按上述要求打眼、装药、放炮,直至悬顶面积跨落到规定范围内为止.

4.5所有操作过程必须由相关技术人员、班组长、安全员现场指挥、督查作业。

五、其他

1、在现场实际操作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本措施不能指导现场作业时,必须停止作业,汇报调度室及相关领导,待根据现场实际修改完善措施,作业人员学习后,方可恢复作业。

2、其它要求参照综采工作面初采强放相关规定。

其他未尽事宜严格执行《3110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亿源煤矿综采工作面两顺槽顶板管理办法》、《煤矿安全规程》及矿相关规定执行。

第11篇 顶板管理安全措施

一、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冯奎安

副组长:张进勇 韦明超

组 员:吴耀学 岑喜飞 黄启宁 彭宇桂 韦绍玲 李善宝

二、具体措施:

1、每月召开顶板管理会议,研究解决顶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制订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

2、通风大班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全矿目前正在使用的巷道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发现危岩及时撬下,一时无法撬下的要做好临时支护或永久支护。

3、瓦检员在检查瓦斯的同时,要负责检查巷道的顶板情况及支护质量,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责令现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或返工,现场无工作人员时要想办法独自处理,一时处理不了的也要做好警示标记,注明注意事项。

4、生产、安监、通风等部门管理人员下井检查工作时,要注意观察顶板情况和工作面支护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5、各作业地点人员要认真按作业规程要求作业,做标准工,干标准活,同时要服从矿管理人员的管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6、井下所有工作人员无论工作或休息均应经常观察所在地点的顶板情况,发现危险及时撤离和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12篇 顶板支护管理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负责对全矿支护材料进行发放审批以及合理使用管理。

二、负责对井下材料的入井、运输等过程进行审查。

三、负责对井下支护材料进行现场管理,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组织填写报送支护材料月报表。

五、组织全矿支护材料指标的分解和材料结算工作。

六、组织支护材料的质量抽查、抽检工作。

七、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13篇 顶板管理安全小常识

一、采煤部分

1、综放工作面进入机道必须坚持“三敲”,即:打眼前、装药前、进入机道维护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2、工作面敲帮问顶必须由有经验的老工人用长把工具,人员站在控顶区安全地点操作。

3、所有采煤工作面两巷超前维护不得小于20米。

4、工作面要坚持二次注液制度,支架初撑力直读表压力不小于24mpa,单体支柱不小于11.5ma。

5、工作面遇下列情况之一,人员必须撤离工作面并向上级汇报,经处理安全后,方准恢复工作。(1)工作面顶板来压显著,造成支护大量折损及严重片帮冒顶。(2)风量骤变、风向改变。(3)空气骤然变热或变冷。(4)有害气体超限,有异味。

6、顶板冒顶前征兆有:(1)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2)掉渣。(3)片帮煤增多。(4)顶板裂缝增大增多。(5)顶板离层。(6)漏顶。(7)瓦斯涌出量增加。(8)淋水量增加。

7、回柱放顶工要做到“三勤”、“两高”,即:勤拴、勤拉、勤拣;回收率高、复用率高。

8、工作面特种支护木垛形式有:正方形、长方形两种。

9、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不得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性能的支柱。一个工作面只能使用同一种技术特征的支柱。

10、悬臂梁支架有正悬臂和倒悬臂和中悬臂三种。

11、每一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两个及以上畅通无阻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往回风巷,一个通往进风巷。

12、支柱(架)必须编号管理,牌号清晰,不缺梁少柱。

13、底板松软时,支柱要穿铁鞋。

14、工作面遇断层征兆:(1)煤层产状发生显著变化。(2)煤厚发生变化。(3)出现牵引褶曲。(4)煤层顶、底板裂隙增加。(5)瓦斯涌出量增大。(6)有淋水、涌水现象。

15、工作面揭露陷落柱预兆:(1)煤层产状发生变化。(2)裂隙增多。(3)小断层增多。(4)煤出现氧化现象。(5)水涌出量增大。

16、影响矿山压力的因素:(1)开采深度。(2)直接顶、老顶、岩性及其厚度。(3)生产工序与工作面推进度。(4)采高与控顶距。

17、工作面直接顶分不稳定、中等稳定、稳定和坚硬四类。

18、工作面老顶分来压不明显、明显、强烈、极强烈四级。

19、坚硬难冒顶大面积垮落采取措施:(1)顶板高压注水。(2)合理选择支架。(3)循环式浅孔爆破。(4)步距式深孔爆破。(5)超前深孔松动爆破。(6)根据监测规律做出预报。

20、采煤工作面防止片帮措施:(1)工作面采直采平。(2)支齐贴帮柱。(3)超前挂梁。(4)合理炮眼布置,控制药量,不留伞檐。

21、不准站在输送机上或跨着输送机进行支护,容易造成输送机伤人事故。

22、调整顶梁、架设支柱其下方5米内不得有人工作。

23、端头支护与巷道支护间距不大于0.5米。

24、新单体支柱必须棵棵试压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时必须升降2-3次,排净柱腔内空气再使用。

25、支柱必须迎山有力,严禁在支柱上打重楔,严禁给支柱带双柱帽。

26、处理冒顶的方法有:打撞楔;扶矮棚;打木垛;锚喷支护;打绕道。

27、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28、采煤工作面倾角大于15°时液压支架必须采取防倒、防滑措施。

29、回柱放顶至少要有2人配合作业,一人回柱放顶,一人观察顶板和周围支架情况。

30、敲帮问顶:用钢钎或手镐敲击顶板,声音清脆响亮表明顶板完好;发出沙哑或嗡闷声的表明顶板及岩层已离层,应把脱落岩块挑下来。

31、采煤工作面严禁使用折损的坑木、损坏的顶梁、失效的单体支柱。

32、每一采煤工作面结束或使用超过8个月的单体支柱必须升井检修,试压合格后方可使用。

33、使用铰接顶梁支护要保持顶梁铰接率大于90%。

34、采煤工作面采用密集支柱切顶,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有0.5米宽的出口。

36、工作面确保“三直”、“一平”、“二净”、“二畅通”:

三直:煤壁直、溜子直、支架直

一平:底板平

二净:浮煤净、杂物净

二畅通:两出口畅通

37、工作面端头支护用四对八架工字钢大棚支护高度不低于1.8米,人行道宽不小于1米。

38、泵站压力不小于30mpa,乳化液配比浓度3-5%。

39、支护材料备用量不少于使用量的10%。

40、运输顺槽行人跨越溜子处,要安设过桥,溜头、尾打牢压车柱。

41、回撤压力大的支柱和梁时,处理之前首先要打好临时护身柱或替柱再处理。

42、回采工作面内所有支柱必须承载,严禁空载存放。支撑最大高度应小于设计高度的0.1米,支撑最小高度应大于设计最小高度的0.2米。

43、液压支架工要掌握快、均、够、正、直、稳、严、净八项操作要领。

44、工作面过断层、空巷、顶板破碎带及压力大时要采取“带压移架”。过断层时要严格控制采高,防止压死支架。

45、工作面移端头支架要两人密切配合,协调操作。

第14篇 初次来压对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1597炮采工作面生产现场情况,为确保对本工作面在初采期间的顶板管理质量,特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岗位操作规程》、《1597炮采作业规程》、《1597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组织准备措施

1.施工组织措施

矿成立以生产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为副组长;生技科、安监处、地测科、通风科、机运科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组 长:陈忠

副组长:汤鲜、谢 刚

成 员:周 灵、马爱国、罗 勇、刘 刚、陶建华、 夏国兵、宋巧、郑英建、罗玉安、成凤伦

项目负责人:当班值班队长

安全负责人:当班班长

施工负责人:当班副班长

安全监察员:当班瓦检员

施工时间:2023年7月19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时间需调整时仍执行本安全技术措施,劳动组织更改成当班相应人员)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组织作业人员学习本安全技术措施。

(2)施工队必须准好作业时所需材料(如单体液压支柱、掏耙、长钎子、hdja1200铰梁、适长的单体液压支柱、木材等)。

(3)清理干净两巷的浮煤、浮矸,多余的材料全部运出地面,备用材料必须堆放在指定的地点并挂牌管理。

二、技术措施

1.确保工作面支柱支护质量,两端头及两巷单体液压支柱迎山有力,初撑力符合规定要求。

2.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期间,要加强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工作面上、下端头及两巷在工作面附近20m范围的维护,确保安全出口畅通。

3.初采期间必须保证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90kn),铰梁必须全部铰接,杜绝光头支柱及“一梁一柱”,若工作面顶板发生变化较大且不能铰接顶梁时可采用“一梁两柱”支设。

4.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切顶线,确保切顶支柱成一条直线,以便顶板来压时有较好的切顶效果。(切顶支柱必须严格按《1597炮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5.作业时严格控制工作面推进度,即每循环进度必须达1.2m;促进工作面铰梁铰接率达规定要求(≮90%)。

6.支设支柱时严格控制支柱排拒、柱距,其柱距为0.75m、排拒为1.2m,若工作面顶板较破碎时可以缩小柱距为0.5m加强支护。

7.当工作面伞岩较多或较大时必须采用手工清理干净,并保证能正常铰接顶梁。

8.当工作面顶板出现压力显现异常时必须撤出人员至两巷安全地点,待压力稳定后对其进行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其他作业。

9.施工期间工作面两端头必须加强支护,其加强支护方式为“缩小柱距”,柱距为0.5m,加强范围为4m。当端头支护与超前支护距离较远时必须在其中部补齐支柱和铰梁。

10.施工期间必须清理干净工作面及两巷浮煤浮矸,严禁支柱支设在浮煤浮矸上。当工作面底板较坚硬时必须对支柱底支撑点采用挖“麻面”,预防支柱倾倒及下滑。若底板较软插底严重时必须挖柱窝并穿柱鞋。

三、安全措施:

1.打眼过程中必须保证其施工点安全后方可进行,对不稳定的顶板进行“刁、放”,“刁、放”作业时必须采用长钎子远距离操作。

2.爆破作业时必须在①1597炮采工作面风巷石门新鲜风流中设置放炮警戒1点,②1597机巷石门新鲜风流中安全地点设置警戒2点,③1595机巷石门新鲜风流中设置警戒3点,④1593机巷石门新鲜风流中设置警戒4点,并撤出受炮、煤与瓦斯突出等威胁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至新鲜风流中的安全地点,且待当班值班队干确认安全后方可按放炮规定爆破;爆破结束后由警戒点设置当事人亲自撤出警戒。

3.放炮时必须严格按“三人连锁放炮”及“一炮三检” 制度执行,并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其爆破点20m范围内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8%。

4.工作面遇瞎炮时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四十二条相关规定执行。

5.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不得违章作业;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工作面的危岩活矸及浮煤。

6.瓦检员要增加对工作面的瓦斯检查频率,对工作面的重要地段的检查,强化来压期间的瓦斯管理。

7.工作面顶板压力异常时,所有人员及时从机头或机尾撤出到安全地点等待处理,并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8.每班施工完出班时,必须向调度室交班当班施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9.本措施除执行以上规定外,还必须严格按《1597炮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煤矿安全规程》、《瓦斯防突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岗位责任制

项目负责人:

对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全面负责。

抓好初次来压期间的质量等施工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负责施工期间的组织、协调及现场安全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准开工。在施工过程中跟在现场,检查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确保现场施工安全。施工完毕后,负责质量验收。

安全负责人:

负责施工期间的人身安全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项目施工前的工具、材料准备,符合条件方可允许作业。

对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安全负责。

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可能出现的隐患都要提前预控,现场严格安装措施施工。

施工完毕,对工作面及施工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施工负责人:

负责施工期间的人员组织、安排及协调。

在施工过程中,负责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确保物料供应到位,为生产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指挥具体的作业执行;合理分工,按措施执行。

第15篇 z顶板管理技术安全措施

(一)采面开切眼、楼眼、配风巷、施工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1、开切眼、楼眼、配风巷施工前,作业人员首先要弄懂开口位置、方位、施工方法,断面规格,支护形式,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严禁盲目组织生产。

2、开切眼、楼眼、开口前,必须将巷道上方,固岩开口点前后5米的厢柱加固,锁好开口两翼帮顶,根据施工断面要求,撤除开口点背帮背顶,材料无论煤层或岩层采用打浅眼,少装药,松动放炮开口施工,若煤层松软采用手工琢口施工,当进度达5米时,支护按规定:缓倾斜煤层,一梁二柱,柱距0.7米,排距1.0米,急倾斜煤层“井字型”或“人字”型,井距0.8米,四周有柱窝,窝深0.05米,“人字型”支护,厢距0.8米,下方打地梁的要求成形后,方能正常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安全措施施工。

3、开切眼、楼眼、配风联络巷,距碛头的空硕距不能超过0.5米,背帮背顶严实,所有的浮矿浮矸必须清除。当施工倾角大于30以上,施工过程中必须设挡矿(矸)板,施工时的矿矸分段下放,同样要设挡矿(矸)板,同时楼眼口、切口挡板必须坚实,设挡要关好,严禁放空仓。

4、开切眼、溜矿楼眼施工与上回风巷距10米时,10米贯通前,必须对上回风巷贯通点前后5米的围岩加固,一是渗厢,二是打抬梁,抬梁一梁二柱背帮背顶严实,防止漏柱。

5、开切眼、楼眼、配风巷施工,上下人员及传送材料,必须安全喊话,上下人员必须抓稳,踩实,严防掉矸(矿)块伤人,上下人员必须当第一个人到安全点后,方能通知第二个人上,严禁多人同时上下。

6、配风巷施工按作业规程断面要求施工外,必须加强配风巷与开切眼或楼眼汇接处的支护,支护方式采取抬梁,抬棚式支护,防止汇接处断面大而产生围岩片帮冒顶,配风巷与切眼,楼眼汇接边沿,浮矿浮矸收净,同时设横挡,防止矿矸窜入切眼或楼眼伤人。

(2)采面初采期的顶板管理技术安全措施

从开切眼开帮,到老顶岩层第一次大面积破断失稳而垮落为采面初采期或顶初次采压,初次顶板来压征兆如下:

顶板岩层积聚活动,顶板下沉速度和支梁上栽荷会猛增,煤壁片帮、预扳出现台阶式下沉,严重时会推垮工作面,初次来压时易出现冒顶事故的危险,采取的安全措施如下:

①初次来压期,要缩小柱排距,即由原来的0.8米缩小到0.6米,排距1.0米缩小到0.8米,同时切顶线的密集控制到4根/米,缩小矸石垛间距中对中6米一个,密集切顶线与矸石垛内沿成直线。

②根据悬露顶板破碎情况,采用横板连锁棚子,正悬臂交错顶梁或正悬臂梁支护,控制顶板。

③靠煤壁一侧,采取打贴帮支柱或打支柱管理好矿壁,同时矿壁必须采直,严禁留伞檐。

④严禁工作人员在无护身柱的保护下作业。

⑤采面凡遇到下列情况均属老顶来压征兆:(1)矿壁连续片帮,(2)支柱载荷增大(如断柱梁较多,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3)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一般零点几毫米增加到十几毫米,(4)矿壁顶板断裂,(5)靠矿壁顶板掉渣(表明大冒顶即将发生),(6)支柱拆断,发出辟裂声(紧接着顶板就冒落)。

(三)采场顶板周期来压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当初次来压之后引起的老顶失稳,矿压显现,为周期来压,根据本矿煤层开采特点,采场周期来压一般为15-20米之内,采场周期来压采取下列技术安全措施。

1、下井技安(技术人员)加强采场地压现测,掌握顶板来压呈现规律,在周期来压之前,作好顶板来压前材料预防准备。

2、周期来压,技术安全措施按初次来压要求相同之外,必须加强楼眼配风巷,上风巷安全出口区域的顶板管理:(1)渗厢,(2)加密支柱,(3)采用矸石垛锁口,(4)采用抬棚锁好配风巷,上风巷交汇处的断面。

3、周期来压之前,技术人员(技安)必须如实将来压前的安全技术准备工作给作业人员讲清楚,严禁冒险蛮干,抢工图快。

(四)采场顶板管理技术安全措施:

采场顶板冒落两种特点:一是漏垮型顶板冒落,二是复合推垮型冒落。

1、漏垮型主要在矿层倾角较大或直接顶异常破碎,而工作面的支架护顶能力差或护顶失效使破碎顶板从该处漏垮,往往从开始就向顶板上方发展而漏空,造成工作面失效而引起工作面垮塌,措施如下:a选用合适的支护方式支护密度(排距、柱距、矸石垛间距和质量),使支护系统有足够的强度,b对支护系统质量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支护,保证煤壁直支柱直,矸石垛与密集柱切顶线直,支柱必须稳定,护顶工作效果一定要有保证,顶板必须背严背实,c炮眼口不能对准支柱,放炮崩倒的支柱及时扶正,防止出现局部冒顶。

2、推垮型冒顶特点:四无、且快、大、动悬,垮前无明显压力,没有明显预兆,垮后没有断梁折柱,而支架大部沿正倾斜方面倾倒,垮后硬岩层大面积悬露,但工作面仍无明显压力,垮顶时间短速度快,往往来不及撤退,冒顶前采面直线顶已沿煤壁断裂,垮冒范围大,往往从老塘到煤壁,推垮型冒顶往往导致多人伤亡恶性事故,推垮型冒顶(落)发和的地点如下:①采场开切眼(楼眼)附近,②地质破碎带附近,③老巷附近,④上、下回风巷(配风巷)地点,⑤局部冒顶区附近,⑥大倾角的中下部,⑦顶板岩层含水的地段,采取的技术措施:(1)从采面开采方法上,采取伪俯斜布置,初采时采用走向长壁,(2)控制采高,使软岩垮落后能超过采高,(3)尽量避免回风巷(配风巷与工作面斜交),(4)根据采场不同易冒落地点,采取打用戗柱,戗棚,使顶板迎岩体岩块可能推垮的方向,(5)开切眼(楼眼)附近控顶区附近砌码矸石带的办法。

(五)采场上下安全出口顶板管理

上下安全出口是工作面与上下顺槽巷道交接处控顶范围比较大,顶板岩层的受力破相对比较大和复杂,是回采工作面必须加强支护的部位,随工作面推进,在一扒一支的间隔中,已破碎的直接顶可能局部冒顶,在老顶来压期间,老顶岩迫使直接顶施加给支柱的测压,推倒部分支柱,而造成冒顶。

防止上下安全出口的局部冒顶措施:(1)在上下安全出口与配风巷之间架设二根横垛(一梁一柱),材质必须在大于0.12米以上,锁住四方口子,或用矸石垛码锁口,矸石垛长1.5米,宽1.0米,高采高充填严实,严禁空心。(2)在一扒一支的间隙中,必须坚持先支后拆,必须始终设有可供顶板局部冒落的空挡。(3)在缓倾斜煤层开采最好采用“井字型”厢和矸石垛配套,倾斜可采用戗柱及顺板支护,防止侧向力推倒支架。(4)跟班技安(班长)加强现场盯岗,确保重要部位的安全。

(六)回柱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放顶线上的支柱受力一般不会是均匀一致的,人工回撤,支柱时,顶板会立即冒落,若回柱人员未及时退到安全地点,就有被砸危险,特别是分段回柱回撤最后一根支柱时,特别注意:回柱放顶采取的技术安全措施:①回柱放顶时必须二人一组,一人看安全,一人回柱;②回撤支柱前必须清理好退路,回柱人员在护身柱的保护下操作;③回柱放顶的操作方法:a敲帮问顶,检查顶板管理安全,清退路,b打好护身柱或砌码砂垛,c准备回柱工具,d一人看安全,一人柱柱收柱,e补打新密柱,加强新一轮切顶线,为了防止架柱线上方大块游离岩块在回柱时倒转推倒采场支柱的冒顶应采取下列措施:(1)技安(班长)加强地质观察,记载岩层变化部位及尺寸,(2)破碎带范围加强支护,(3)当破碎带(大块岩)超过一次放顶步距时,可在局部范围内加强支护增长砂垛尺寸,锁好上下两翼的口子,(4)增大支柱承载能力,如换钢性支柱,(5)特大岩块全部处于入顶线以外的采空区时,在回撤支柱,(6)木支柱面每回撤一段,必须留信号柱,并砍口子。

(七)遇地质破碎带的顶板管理技术安全措施

当采矿工作面遇到垂直工作面或斜交工作面的断层时,在顶板活动过程中,断层附近的破断岩块可能离层而下滑,推倒支柱而冒顶,采取的措施,距断层面两侧加设木垛或矸石垛,支护在原规程基础上加密,同时迎着岩块可能不滑的方向支设柱。

当遇到采矿薄化带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加强地质观察分析,掌握薄化带范围,采取硬过或挠过的办法,顶板管理采取一梁二柱支护,并锁好上下方变化起止点两侧的口子,最好用石带或木垛支护。

(九)掘进工程顶板管理技术安全措施

掘进碛头顶板(围岩)冒顶、片帮、可分二大类,一大娄:一是支护不及时,使巷道顶板(围岩)内已适破坏的岩埠失去周围岩体的联系而冒落,二是支架失效,未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护顶护帮作用,而导致与周围岩层安全失动的联系的岩块得不到有效支护而冒落。

地质构造破破带附近掘进巷道时顶部浮石冒落,层理裂隙破坏引起顶板冒落等。

二大类:放炮崩倒支架,护顶接顶不严,支护质量差而导致的岩块砸坏支架的冒顶,在掘进过程中防止冒顶片帮的技术措施如下: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个碛头必须配备1.5米以上的长钎,问顶敲帮时二人一组,一人看安全,一人敲帮,敲帮人站在支架完好的安全点,由外到里,由左到右,一旦发现危岩必须立即剥下,直到安全为止。

(2)掘进碛头必须使用前探梁等作临时支护,前探梁3根,长度不超过3米,前探梁上方铺木板。

(3)为了防止放炮崩倒,崩歪支架,固定支架5米范围内使用固棚器加固。

(4)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的设计进行巷道支护,掘进全岩层时可采用光爆技术。

(5)巷道交岔点要有专门的抬棚设计,按设计要求架好抬棚。

(6)掘进巷道贯通时,特制定专项安全措施,掘进巷道贯通的专项安全措施,必须由技术负责人亲自审查,并指定专人贯彻,监督实施,直到施工完毕。

对施工的掘巷道交岔点处冒顶技术措施

(1)开岔口应开原采巷道冒顶的范围、选择顶板的地质条件比较好,远离别的交岔点,停采线和煤柱等,压力影响的地方。

(2)必须在开岔口抬棚支架稳定后,再拆除原巷道的棚梁,切忌先拆棚腿后支棚。

(3)架设抬棚要保证有足够的支撑力,抬棚承载能力一般选择正常支护材质承载能力的2--3倍,并且要及时支护,缩短顶板暴露时间。

(4)开初掘进的新巷与原有巷道要保持较大的夹角(45以上为好),当开口处的围岩夹角被压坏时,应及时采取加强抬棚稳定性的措施。

(5)斜井施工,碛头后方10米点必须设三柱,三横挡,防止矸石窜下伤人。

(十)维修巷道的顶板管理技术安全措施

刷大或维修巷连续撤换支护时,必须保证在发生冒顶堵塞巷时,有人员撤退的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并严禁人员进入里边工作,撤换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撤换支架的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维修作业必须三人一组,一人看安全,二人操作,操作人员必须在护身柱的保护下作业,严禁空顶作业,必要时采以超前支架,维修必须坚持先架后回的原则,斜井维修必须由上到上,维修点下方10米处必须设三柱三横挡,防止矸石窜下伤人。

《顶板管理科安全生产责任制(15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