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设备打开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1目的:为了加强设备打开作业的安全管理,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办法。
2名词解释
2.1作业方:指实施具体作业操作的公司基层班组或施工承包商。
2.2设备打开:指采取任何方式改变了封闭管线或设备及其附件完整性的作业。设备打开主要指两类情况:第一类是在运管线或设备打开;第二类是装置停车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后,独立单元首次管线或设备打开。
3设备打开作业危害识别
3.1进行设备打开作业前,针对作业内容,制定设备打开作业方案,方案中应进行危害识别,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
3.2 将安全措施填入《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内。
3.3 设备打开作业方案和《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应一起上报。
4 设备打开作业许可制
设备打开作业实行许可办法,必须办理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后方可作业。设备打开作业涉及高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作业时,应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
5设备打开作业办理程序
5.1设备打开作业由作业方提前一天制定出详细设备打开作业方案并填写《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经作业部门安全员审核合格后,部门负责人审批。
5.2负责审批人员,应对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进行确认后,签发《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
6设备打开作业方案
6.1设备打开作业由作业方提出申请,并编制《设备打开作业方案》按程序报送;
6.2《设备打开作业方案》应进行作业前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6.3《设备打开作业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6.3.1作业操作内容(包括作业原因、打开部位及其内工作介质及理化性质);
6.3.2技术措施;
6.3.3风险识别和应急措施,注明应配备的消防设施、器材及数量;
6.3.4现场安全环保措施和监督手段。
6.3.5个人防护装备;
6.3.6相关安全培训或会议记录
(1)清理计划,应具体描述控制的阀门、排空点、盲板等的位置,必要时应提供示意图;
(2)安全措施,包括设备打开过程前的充氮措施、个人防护装备和必要的消防器材等;
(3)描述设备打开影响的区域,并控制人员进入;
6.3.7其他相关资料。
7设备打开作业安全措施和要求
7.1设备打开采取下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7.1.1解开法兰。
7.1.2从法兰上去掉一个或多个螺栓。
7.1.3打开阀盖或拆除阀门。
7.1.4调换8字盲板。
7.1.5打开管线连接件。
7.1.6去掉盲板、盲法兰、堵头和管帽。
7.1.7断开仪表、润滑、控制系统管线,如引压管、润滑油管等。
7.1.8断开加料和卸料临时管线(包括任何连接方式的软管)。
7.1.9用机械方法或其他方法穿透管线。
7.1.10开启检查孔。
7.1.11微小调整(如更换阀门填料)。
7.1.12其他。
7.2设备打开作业前要求
7.2.1作业前所有相关人员应了解、熟悉作业方案,确保所有相关人员掌握相应的hse要求,必要时进行专项培训。
7.2.2清理
7.2.2.1需要打开的管线或设备必须与系统隔离,其中的物料应采用排尽、冲洗、置换、吹扫等方法除尽。清理合格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温度介于-10℃~60℃之间;
(2)已达到大气压力;
(3)与气体、蒸汽、雾沫、粉尘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有关的风险已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7.2.2.2管线(设备)打开前不能完全确认已无危险,应在管线(设备)打开之前做好以下准备:
(1)确认管线(设备)清理合格。
(2)如果不能确保管线(设备)清理合格,如残存压力或介质在死角截留、未隔离所有压力或介质的来源、未在低点排污和高点排空等,应停止工作,重新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控制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
7.2.3隔离
7.2.3.1隔离应满足以下要求:
(1)生产单位提供显示阀门开关状态、盲板、盲法兰位置的图表,如上锁点清单、盲板图、现场示意图、工艺流程图和仪表控制图等;
(2)所有盲板、盲法兰应挂牌;
(3)隔离系统内的所有阀门必须保持开启,并对管线进行清理,防止管线(设备)内留存介质;
7.2.3.2隔离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隔离物料的危险性、管线系统的结构、管线打开的频率、因隔离(如吹扫、清洗等)产生可能泄漏的风险;
7.2.3.3如果双重隔离不可行而采用单截止阀进行隔离时,应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7.2.3.4应考虑使用手动阀门进行隔离,手动阀门可以是闸阀、旋塞阀或球阀。控制阀不能单独作为物料隔离装置;
7.2.3.5应对所有隔离点进行有效隔断,并进行标识。
7.3 打开设备要求:
7.3.1明确管线(设备)打开位置。
7.3.2在受管线(设备)打开影响的区域内设置警戒线,控制人员进入。
7.3.3管线(设备)打开过程中发现现场工作条件与作业方案方案不一致时,应停止作业,进行再评估,重新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并有效落实后,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第2篇 设备打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1目的:为了加强设备打开作业的安全管理,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办法。
2名词解释
2.1作业方:指实施具体作业操作的公司基层班组或施工承包商。
2.2设备打开:指采取任何方式改变了封闭管线或设备及其附件完整性的作业。设备打开主要指两类情况:第一类是在运管线或设备打开;第二类是装置停车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后,独立单元首次管线或设备打开。
3设备打开作业危害识别
3.1进行设备打开作业前,针对作业内容,制定设备打开作业方案,方案中应进行危害识别,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
3.2 将安全措施填入《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内。
3.3 设备打开作业方案和《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应一起上报。
4 设备打开作业许可制
设备打开作业实行许可办法,必须办理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后方可作业。设备打开作业涉及高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作业时,应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
5设备打开作业办理程序
5.1设备打开作业由作业方提前一天制定出详细设备打开作业方案并填写《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经作业部门安全员审核合格后,部门负责人审批。
5.2负责审批人员,应对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进行确认后,签发《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
6设备打开作业方案
6.1设备打开作业由作业方提出申请,并编制《设备打开作业方案》按程序报送;
6.2《设备打开作业方案》应进行作业前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6.3《设备打开作业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6.3.1作业操作内容(包括作业原因、打开部位及其内工作介质及理化性质);
6.3.2技术措施;
6.3.3风险识别和应急措施,注明应配备的消防设施、器材及数量;
6.3.4现场安全环保措施和监督手段。
6.3.5个人防护装备;
6.3.6相关安全培训或会议记录
(1)清理计划,应具体描述控制的阀门、排空点、盲板等的位置,必要时应提供示意图;
(2)安全措施,包括设备打开过程前的充氮措施、个人防护装备和必要的消防器材等;
(3)描述设备打开影响的区域,并控制人员进入;
6.3.7其他相关资料。
7设备打开作业安全措施和要求
7.1设备打开采取下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7.1.1解开法兰。
7.1.2从法兰上去掉一个或多个螺栓。
7.1.3打开阀盖或拆除阀门。
7.1.4调换8字盲板。
7.1.5打开管线连接件。
7.1.6去掉盲板、盲法兰、堵头和管帽。
7.1.7断开仪表、润滑、控制系统管线,如引压管、润滑油管等。
7.1.8断开加料和卸料临时管线(包括任何连接方式的软管)。
7.1.9用机械方法或其他方法穿透管线。
7.1.10开启检查孔。
7.1.11微小调整(如更换阀门填料)。
7.1.12其他。
7.2设备打开作业前要求
7.2.1作业前所有相关人员应了解、熟悉作业方案,确保所有相关人员掌握相应的hse要求,必要时进行专项培训。
7.2.2清理
7.2.2.1需要打开的管线或设备必须与系统隔离,其中的物料应采用排尽、冲洗、置换、吹扫等方法除尽。清理合格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温度介于-10℃~60℃之间;
(2)已达到大气压力;
(3)与气体、蒸汽、雾沫、粉尘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有关的风险已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7.2.2.2管线(设备)打开前不能完全确认已无危险,应在管线(设备)打开之前做好以下准备:
(1)确认管线(设备)清理合格。
(2)如果不能确保管线(设备)清理合格,如残存压力或介质在死角截留、未隔离所有压力或介质的来源、未在低点排污和高点排空等,应停止工作,重新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控制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
7.2.3隔离
7.2.3.1隔离应满足以下要求:
(1)生产单位提供显示阀门开关状态、盲板、盲法兰位置的图表,如上锁点清单、盲板图、现场示意图、工艺流程图和仪表控制图等;
(2)所有盲板、盲法兰应挂牌;
(3)隔离系统内的所有阀门必须保持开启,并对管线进行清理,防止管线(设备)内留存介质;
7.2.3.2隔离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隔离物料的危险性、管线系统的结构、管线打开的频率、因隔离(如吹扫、清洗等)产生可能泄漏的风险;
7.2.3.3如果双重隔离不可行而采用单截止阀进行隔离时,应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7.2.3.4应考虑使用手动阀门进行隔离,手动阀门可以是闸阀、旋塞阀或球阀。控制阀不能单独作为物料隔离装置;
7.2.3.5应对所有隔离点进行有效隔断,并进行标识。
7.3 打开设备要求:
7.3.1明确管线(设备)打开位置。
7.3.2在受管线(设备)打开影响的区域内设置警戒线,控制人员进入。
7.3.3管线(设备)打开过程中发现现场工作条件与作业方案方案不一致时,应停止作业,进行再评估,重新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并有效落实后,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8设备打开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
8.1持有经审批同意、有效的《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方可进行设备打开作业。
8.2在作业前充分了解作业前的要求并执行,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中的安全措施。
8.3对《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上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后,方可进行设备打开作业。
8.4对违反本办法强令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的,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并向上级报告。
8.5在作业中如发现情况异常等情况时,应发出信号并采取应急措施。
9设备打开作业负责人的安全责任
设备打开作业负责人由作业方现场作业指挥人担任,其安全责任如下:
9.1设备打开作业负责人是设备打开作业的直接组织者,对安全作业负直接领导责任;
9.2认真督促监护人和作业人员等履行安全责任,检查作业前是否已清理、隔离,各部位安全措施,确认落实后在《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上签字;
9.3设备打开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安全措施进行现场交底,并督促落实。
9.4作业过程中,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三违”行为,有批评、制止或处罚权,发现不能保证施工安全或接到作业监护人异常报告时,有权停止作业。
9.5作业结束后,作业负责人应负责设备打开作业的恢复。
10设备打开作业监护人的安全责任
由作业方派出作业现场监护人。作业监护人的安全责任如下:
10.1服从作业负责人的领导,有责任守护作业人员安全;
10.2必须全面了解设备打开作业的流程;
10.3作业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熟悉并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能熟练使用救护器具,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10.4设备打开作业前,必须对照《设备打开作业方案》逐项检查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确认落实后在《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上签字;
10.5坚守岗位,发现不能保证作业安全时,有权提出暂不作业;
10.6作业结束后,作业监护人要确认恢复情况。
11设备打开作业监督的安全责任
由作业部门派出作业监督人,作业监督的安全责任如下:
11.1必须全面了解设备打开作业过程,对作业安全负直接监督责任;
11.2熟悉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能够及时发现突发风险,具有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11.3设备打开作业前,必须对照《设备打开作业方案》逐项检查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检查清理、隔离程序是否已做,确认符合后在《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上签字并在作业过程中保管《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
11.4坚守岗位,监督作业负责人、作业监护人、作业人的作业,发现有违反《设备打开作业方案》既定程序的行为,有权暂停作业;
11.5遇作业负责人、作业监护人、作业人严重违章,作业管理无法保证安全等情况,作业监督人有权停止作业、收回《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并向公司安全部门报告;
11.6作业完工后,作业监督人对现场进行作业恢复复查。
12设备打开作业的其他要求
12.1作业部门副职以上干部应不定时到场监督。
12.2发生紧急情况,由到场的负责生产的最高领导监督指挥。
13附则
13.1 《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是进行设备打开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转借。如确需修改时,应经签发人在修改内容处签字确认。《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应妥善保管,保存期为一年。
13.2 《设备打开作业许可证》一式三份,安全保卫部、作业部门和作业方各一份。
风险分析及安全措施
序号
风险分析
安全措施
1
未按操作规程操作
作业前学习操作规程,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作业过程中,燃气外泄
作业过程中,遇有燃气泄漏,应立即停止动火。
3
监护不当
监护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并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并坚守现场。
4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
作业现场备有灭火工具,如灭火器等。
5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若涉及其他特种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许可证。
6
作业后清理现场
作业后要清理现场,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7
8
96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