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标准
栏目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要求标准解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4-09 热度:31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要求标准解释

第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要求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战略要求

5.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制定、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战略,以指导组织成本管理的整体运作。

成本战略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对使命、价值观和远景的描述;

b)成本战略方向;

c)标杆瞄准、成本领先、成本优势和成本竞争力方面的战略意图;

d)成本战略目标。

成本战略应是组织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应与其相违背或矛盾。

组织制定的成本战略应是差异化和可验证的,并在持续的适宜性和可行性方面得到批准、评审和更新(见4.3.3)。

注1:成本战略方向通常包括:成本优势、成本竞争力、低成本模式、供应链成本优势、成本管理团队建设、成本保证、成本控制、成本流程、成本信息化、成本精益化和成本文化等。组织应结合自身的环境和实际情况制定。

注2:成本战略通常情况下应保持相对稳定。

注3:成本战略的差异化是指组织在成本方面与众不同的思路和行动。

目的和意图

没有意图,就没有动机;没有动机,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成本和成本管理是组织长期的战略任务,提出成本战略要求其目的就是通过战略来描述组织的成本意图(包括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通过战略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成本模式,最终实现低成本运营。本要素条款规定了组织成本战略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成本战略(cca2101:2008第2.14.5条)是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战略。包括组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确定的使命、价值观和长远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策划和途径。

●组织应制定成本战略,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指导组织成本管理的整体运作和实现组织的成本目的。

●成本战略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对使命、价值观和远景的描述;

――组织的成本战略是组织在成本方面的较长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应描述和依据组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使命、价值观和发展远景来制定(为确保组织成本战略的实现,可以采用平�计分卡方式,即通过财务成本指标、顾客满意、作业流程以及员工的学习与成长这四个方面来保证和评价)。

――成本战略的决定性关系:使命→价值观→成本远景→成本战略→低成本模式→成本领先→成本竞争力→经营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b)成本战略方向;

――组织应明确成本战略方向。成本战略方向通常包括:发挥和创造成本优势、提升成本竞争力、形成低成本模式、打造供应链成本优势、成本管理团队建设、成本保证、成本控制、成本流程、成本信息化、成本精益化和成本文化等。组织应结合自身的环境和实际情况制定。

――低成本模式(cca2101:2008第2.14.11条)是指优于对手的低成本模型和运作方式。

c)标杆瞄准、成本领先、成本优势和成本竞争力方面的战略意图;

――组织在制定成本战略确定成本战略方向时,应确定和瞄准成本标杆,找到成本水平的基准参照物。成本标杆(cca2101:2008第2.14.13条)是指可作为组织样板的先进成本水平。

――成本领先就是成为别人的成本标杆,如何才能成为别人的成本标杆是成本战略的基本内容。

――成本优势(cca2101:2008标准第2.14.12条)是指优于对手的低成本有利原因或条件。这些原因和条件通常来自于组织的地理位置、已获得的优惠政策、运行机制、经济规模、市场优势、资源优势、战略优势、开发和创新能力、技术和装备的水平、人员意识和能力、高生产效率和整体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和保持成本优势是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途径。组织的成本优势有些是客观存在的,有些是组织创造的。如何识别、确定、发挥和创造这些成本优势取决于管理者的认识程度。作为客观实在的成本优势在发挥其效率上组织应与竞争对手或标杆相比较。

――成本竞争力(cca2101:2008标准第2.14.10条)用成本(2.1.1)参与竞争的能力。组织的成本管理能力和低成本水平是成本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d)成本战略目标。

成本战略目标(cca2101:2008标准第2.14.10条)是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所追求的战略目的。成本战略目标应是组织长期的奋斗方向这一点应区分于成本目标。与成本战略目标相比,成本目标是短期目标。

●成本战略是组织的一个基本战略,是组织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除成本战略外可能还包括市场战略、产品战略、质量战略等基本战略,当成本战略与这些基本战略组合后,结果就形成了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因此成本战略不应与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相违背或矛盾。成本战略的制定应结合组织经营的五大要素:

――市场环境;

――整个产业链中的角色;

――企业成长的阶段性要求;

――核心优势和竞争力;

――模式选择和标杆瞄准。

●由于组织的类型、规模、产品、现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所制定的成本战略也就不同,因此组织制定的成本战略应是差异化的成本战略,应体现于众不同的思路和行动,并易于评价和可验证战略实现的效果。组织的成本战略在持续的适宜性和可行性方面应得到批准、评审,不要时应予以更新(见4.3.3文件控制)。

●成本战略是组织长期的任务和不懈的追求,通常情况下应保持相对稳定。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管理体系所有要素条款的活动都应符合成本战略要求。

第2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风险控制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风险控制

7.5成本风险控制

标准条文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适宜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对成本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确保:

a)识别和确定成本风险;

b)策划和建立成本预警指标体系;

c)确定成本风险警戒线和极限;

d)及时预防和预报;

e)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并在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等成本风险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以消除或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的影响。

必要时,尤其是在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响应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预案进行评审。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定期测试这些预案。必要时,对预案进行更改或更新。评审、测试和更改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事件的存在可能导致成本风险的发生,组织应对任何由成本而引起的风险进行控制,以确保成本战略方针和成本目标的实现。本要素条款规给出成本风险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建立适当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成本预警系统),是预防和控制成本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因此,组织应建立和保持适宜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对成本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成本预警(cca2101:2008标准第2.3.3条)是指在成本方面识别、预测、预报和预防不可接受风险的一组活动。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成本风险控制程序》,并确保:

a)识别和确定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cca2101:2008标准第2.3.2条)是指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风险。

――成本风险来源于成本事件(包括紧急情况)、不合格和提高成因素。

b)策划和建立成本预警指标体系;

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是组织需控制的成本风险指标系统,是成本预警系统的核心和最主要的控制内容,也是设计和建立成本预警系统的首要工作。组织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成本风险的严重程度)对成本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策划,这种策划具体体现在:充分地识别成本风险;按组织的要求确定需控制的成本风险;编制形成《成本预警指标清单》;对已确定的成本预警指标进行分类(如财务指标、销售指标、质量指标等);区分上限指标、下限指标和上下限指标;识别和确定各指标间的经济关系和逻辑关系,典型的成本风险指标间的经济关系和逻辑关系(见下图)。

注:这种逻辑关系可以用“如果”、“那么”来形容。

典型的成本风险指标间的经济和逻辑关系图

c)确定成本风险警戒线和极限;

――组织应根据《成本预警指标清单》,对已确定的成本预警指标(包括上限指标、下限指标和上下限指标),逐一策划和确定组织不可接受的风险极限和警戒线数值。在对成本风险警戒线数值进行策划时,组织应根据成本风险的严重程度和管理者的需要,按组织的要求可设置一条或多条成本风险警戒线,设置多条警戒线可以促使组织提前进入预警状态,以便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响应。因此,设置的警戒线越多,对成本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就越有效。但应注意管理成本的增加。

――组织可以采用警戒线标识或控制图方式表示所设置的警戒线(见下图)。

注:上下限指标监视图同理,故略。

典型的成本预警指标监视模型

――由于成本预警指标之间存在着经济和逻辑关系,所以组织在确定成本风险警戒线和极限数值时应对这些经济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综合平衡,以保证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是科学和合理的,以及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数值间是平衡的。

――当组织的某些情况发生变化(如组织的规模、体制、所处的市场环境、经营方式、经营条件、抗风险能力等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导致其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数值不适宜的情况,组织应识别这些变化,必要时,对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数值进行修改,以确保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是适宜的。对指标数值的修改应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予以控制,由修改所引起的记录组织应予以保持。

d)及时预防和预报;

――随着成本的发生,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成本水平进行动态预测,并通过将成本预测结果与成本预警指标体系中的成本预警指标逐一进行比对的方式对成本预警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行监视,确保潜在的成本风险得到识别、确定和控制。当成本水平临近或达到警戒线时,组织应及时地进行预报(发出风险警报),并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以预防成本风险的发生。

――对成本预警指标的监视频次,组织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策划,并确保满足预防和预报的时机要求(保证充足的预防和响应时间)。

――为确保成本预报信息的沟通和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组织在建立成本信息系统时,应对成本预报信息的传递、沟通、分析和处理等问题进行策划,并形成文件。

e)应急准备和响应。

――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目的在于主动评价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识别应急的需求,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计划或措施(应急预案),以便预防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发生或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和提高成本的机会。

――为确保成本风险来临时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增强组织的抗风险能力,组织应在成本风险预报前和成本事件发生前做好应急准备。

――在成本风险预报后和风险到来时(如成本水平达到风险警戒线或风险极限,发生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及时、有效地进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并在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等成本风险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以消除或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的影响。应急准备和和响应(紧急情况处理)控制程序的基本内容包括应急准备紧急情况处理的职责和权限的落实;识别和确定潜在的浪费或损失(提高成本因素)事件和紧急情况;应急准备(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做出响应和紧急情况的处理(包括启动应急疏散程序);统计、报告和分析;如何预防和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或利润目标的影响。组织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一般包括重大人身和财产安全事故;重大设备安全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火灾;自然灾害(地震、台风、冰雹、水灾、滑坡、泥石流、疫情等);主要供方紧急涨价;法律法规紧急限制;紧急断电、限电等(不限于此)。

●为了确保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的有效性,必要时组织应对这些预案进行评审,尤其是在紧急情况、成本事件和成本风险预报响应后,更应该根据实际的应急和响应情况来评价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的有效性,以便改进计划和程序,提高应急

和响应能力,消除或减少损失。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对这些预案进行测试,必要时对预案进行更改或更新。以提高预案的实施能力,包括可能要求对事件和紧急情况进行完整地模拟。测试的方法可包括实际演习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际演习的目的在于,测试预案最关键部分的有效性和应急响应过程的完整性。尽管日常的训练在预案的执行过程期间可能有用,但实际的仿真演练更为逼真和有效。如果可行,组织还应鼓励和吸收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参与实际演练。组织需按预定计划进行实际演练时应评价其效果,识别计划和程序的缺陷或不足以及其他问题,以供评审。

●评审、测试和更改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第3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计划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计划

6.3.3成本计划

标准条文

组织应依据成本目标的要求编制、执行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计划,以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计划至少应规定以下方面的内容:

a)计划期内单位产品成本或项目成本计划;

b)计划期内产品总成本计划;

c)计划期内各项费用计划。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规定和实施成本计划的依据、要求、内容、计划期、职责和权限以及编制、评审、批准、发放、执行、检查、评价和修订的控制程序;

随计划的进展,可能存在调整或修改计划的情况,组织应识别和实施计划的调整或修改,并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和相关人员获得已变更的信息。由调整或修改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组织编制和执行成本计划,是为了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水平,厉行节约,消除浪费,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实现组织的利润最大化。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计划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成本计划(cca2101:2008标准第2.8.4条)是规定计划期内成本水平的文件。“计划期”是指计划跨越的时期。“成本水平”包括总成本水平和单位产品成本水平。编制和实施成本计划可以使组织的全体人员明确在成本方面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强化成本控制手段,明确衡量成本业绩的标准尺度。

●组织应根据成本策划的输出和成本目标的要求编制、保持和执行文件化的成本计划,以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计划至少应规定以下方面的内容:

a)计划期内单位产品成本或项目成本计划;

b)计划期内产品总成本计划;

c)计划期内各项费用计划。

●成本计划可根据组织的方针和目标、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采购和物资供应计划、各种动量标准以及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并参考以前年度的实际成本水平进行编制。成本计划一般分为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

●成本计划的编制应遵循以成本目标为依据,以先进合理的动量标准(或标准成本)为基础,与测量和核算的口径保持一致,与其他计划协调一致,尽量吸收计划执行者参加编制等原则。

●成本计划的编制步骤一般为: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上期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成本降低指标的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草案并讨论修改(评审)→编制形成正式成本计划。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成本计划控制程序》,以规定和实施成本计划的依据、要求、内容、计划期、职责和权限以及编制、评审、批准、发放、执行、检查、评价和修订的控制程序。

●成本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随计划的进展,可能存在调整或修改的情况(如动量或标准成本发生变化,成本目标发生变化或成本计划不适宜等情况),组织应识别这些调整或修改的需求。当成本计划发生调整或修改时,相关文件也应相应地进行修改,以确保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成本计划修改后,应确保相关执行人员及时获得最新版本的计划,并将修改或更新后的信息在组织内及时进行传达,并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和相关人员获得已变更的信息。以确保成本计划的有效性。由调整或修改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计划涉及所有其他要素条款,是成本水平策划的具体体现,是所有要素条款实施的重要依据或保证。

第4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管理体系运行

4.7.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按成本管理体系策划(见4.6)输出的结果,持续有效地实施和运行成本管理体系,以确保成本管理体系活动和成本发生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见4.7.2和7.1)。

目的和意图

本要素条款规定了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按成本管理体系策划(见4.6)输出的结果,持续有效地实施和运行成本管理体系,并对成本管理体系运行实施控制。

●组织成本战略方针和成本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来保证的。因此,组织应对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予以控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识别和确定与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有关的活动;

――对这些活动应进行策划,并确保这些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成本控制(cca2101:2008标准第2.6.10条)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成本要求。

●成本保证(cca2101:2008标准第2.6.13条)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满足成本要求的信任。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涉及所有要素条款,是体系所有要素有效运行的保证。

第5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更改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更改

6.2.5产品成本设计更改

标准条文

在产品成本设计和设计结果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设计更改的需求,组织应识别和实施这些更改,并确保设计更改得到评审、验证、确认和批准以及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和相关人员获得已更改的信息。

由设计更改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产品成本设计的更改对产品成本是否满足要求有直接影响。因此,组织应对产品成本设计的更改予以控制。本要素条款给出了产品成本设计更改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点

●产品成本设计的更改包括设计过程中的更改(如对设计评审、核算、验证或确认的设计结果的更改)和设计输出文件实施过程中的更改,组织应识别和确定这些更改的需求,并实施这些更改。

●组织在实施设计更改时,应对设计更改进行评审、核算、验证和确认。但应根据更改范围的大小、重要性的不同,决定是否采取评审、核算、验证或确认及其适当的做法。

●组织在实施设计更改时,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如成本计划、资源预算等。

●在确认合理可行的基础上,更改在实施之前应得批准。

●设计更改后,组织应将设计更改的信息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和相关执行人员,确保他们知道和获得已更改的信息。

●由设计更改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产品成本设计的更改是一下要素条款的输入和依据:

――6.3.2成本目标;

――6.3.3成本计划;

――6.4成本动量标准;

――7.2.2流程和作业标准;

――7.3资源预算控制;

――7.4成本放行控制;

――7.5成本风险控制;

――7.6供方成本控制;

――8.2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3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

第6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

8.3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

8.3.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对成本水平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成本水平满足要求的程度。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产品成本设计(见6.2)和成本策划的安排(见6.3),在产品成本设计和成本发生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目的和意图

成本核算是对成本水平所达到的结果进行监视和测量的过程。因此,应通过核算来发现成本水平未满足要求的问题,以保持预期的过程能力,最终确保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水平监视和测量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对成本水平的符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成本水平满足要求的程度。成本水平的符合性是指与成本目标、降低成本目标、成本计划、动量标准和标准成本等相符合的程度。组织应针对成本水平的符合性要求,策划并实施成本核算过程,找出成本差异和差距,为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提供输入。

●对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应在产品成本设计和成本发生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产品成本设计阶段的测量是验证成本动量标准是否满足单位产品成本标准水平的过程,测量的对象是标准成本;对成本发生过程的阶段性测量是验证成本发生的结果是否满足成本水平要求的过程,测量的对象是实际成本。

●组织应对成本核算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进行确定。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本要素条款是实施成本核算的总体要求。

第7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动量标准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动量标准

6.4成本动量标准

标准条文

组织应针对产品成本水平和其他需要控制的成本水平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动量标准,预先决策和控制成本水平的合理性。

成本动量标准作为成本合格准则,应:

a)明确规定过程、作业、资源、动量名称、动量属性、动量单位和动量值;

b)为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放行提供依据;

c)为制定作业标准、资源预算和成本计划提供依据;

d)与责任成本接口(见4.4.3);

e)不断考核和优化。

成本动量标准在发布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必要时予以更新(见4.3.3)。

产品成本设计输出的成本动量标准的更改属产品成本设计更改的范畴,组织应按本标准6.2.5的要求予以控制。

其他成本动量标准的更改属文件更改的范畴,组织应按本标准4.3.3的要求予以控制。

目的和意图

成本动量是成本形成的根源,成本动量标准是计算标准单位产品成和成本发生的依据,是成本预先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组织应对成本动量标准进行控制。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动量标准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动量(cca2101:2008标准第2.7.1条)是决定和驱动某种水平的可变量。成本动量(cca2101:2008标准第2.7.5条)是决定和驱动某种过程资源消耗水平的可变量。成本动量标准(cca2101:2008标准第2.8.9条)是阐明成本动量要求的文件。

●成本发生的多与少其结果形成了成本水平,这是由成本动量决定和驱动的。因此组织在成本发生之前就应针对产品成本水平和其他需要控制的成本水平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动量标准,预先决策和控制成本水平的合理性。

●成本动量标准是判定成本发生过程和形成的成本水平是否合格的依据和准则,应:

a)明确规定过程、作业、资源、动量名称、动量属性、动量单位和动量值;

――资源消耗关系:成本对象消耗(产品或服务)过程→过程消耗作业→作业消耗动量→动量消耗资源→资源消耗形成成本。

――成本动量分为:流程动量、作业动量、业务动量、时间动量、距离动量、资源动量、价格动量、质量动量和产出动量等(这些动量的定义见cca2101:2008)。

b)为成本发生过程(见7)和成本放行(见7.4)提供依据;

成本发生过程应靠成本放行进行控制,成本放行控制应依据动量标准。

c)为制定作业标准(见7.2.2)、资源预算(见7.3)和成本计划(见6.3.3)提供依据;

d)与责任成本接口(见4.4.3);

e)不断考核和优化。

●成本动量标准在发布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必要时予以更新(见4.3.3)。

●产品成本设计输出的成本动量标准的更改属产品成本设计更改的范畴,组织应按本标准6.2.5的要求予以控制。

●其他成本动量标准的更改属文件更改的范畴,组织应按本标准4.3.3的要求予以控制。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动量标准是6.2.4产品成本设计输出的结果,是一下要素条款的依据或输入:

――7.2.2流程和作业标准;

――7.2.3成本动量装置控制;

――7.3资源预算控制;

――7.4成本放行控制;

――7.5成本风险控制;

――7.6供方成本控制;

――8.2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3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预防和纠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4成本业绩评价;

――9.5成本否决和激励。

第8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输出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输出

6.2.4产品成本设计输出

标准条文

组织的产品成本设计输出应确保满足产品成本设计输入的要求,这些输出应包括:

a)成本动量标准(见6.4);

b)标准单位产品成本;

c)满足成本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实现过程方案;

d)成本动量监视和测量的准则和方法(见8.2)。

组织应依据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安排,确保上述输出的结果得到评审、核算和验证并确认其满足产品成本设计输入要求的能力。

设计输出确认应在输出结果实施之前完成。

由评审、验证、核算和确认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产品成本设计输出是产品成本设计的结果,这个结果是成本形成的依据,同时也是成本发生过程控制的依据。因此,组织应对产品成本设计输出进行控制,以确保这些设计输出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本要素条款给出了产品成本设计输出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的产品成本设计输出应能对照产品成本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验证,并确保满足产品成本设计输入的要求,这些输出应包括:

a)成本动量标准(见6.4);

b)标准单位产品成本;

c)满足成本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实现过程方案;

d)成本动量监视和测量的准则和方法(见8.2)。

●组织应依据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安排,确保上述输出的结果得到评审、核算和验证并确认其满足产品成本设计输入要求的能力。

●组织应对产品成本设计输出的成本动量标准通过成本核算(见8.3.2)的方式转化为标准单位产品成本,这种转化应按现行会计准则将实物量的成本动量计算为价值量的单位产品成本。

●当设计输出的标准单位产品成本经过核算验证未满足设计输入要求时(未满足预期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时),组织应采取有效措施,包括更改设计或重新设计,以满足要求。如果因目标过高无法完成设计时,应修改产品成本目标。

●设计输出确认应在输出结果实施之前完成。设计输出通常以文件形式表达,其确认的方式是在发布前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审查批准。

●由评审、验证、核算和确认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产品成本设计输出产生一下要素条款的依据:

――6.3.3成本计划;

――6.4成本动量标准;

――8.2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3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

第9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策划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策划

6.2.2产品成本设计策划

标准条文

组织应对产品成本水平设计过程进行策划,并确定:

a)产品成本设计的职责和权限;

b)与产品以及产品实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之间的接口关系、并行关系、制约关系和相互作用;

c)产品成本设计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产品成本设计阶段性的安排;

e)评审、核算、验证和确认的活动。

组织应对参与产品成本设计的各类人员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并明确他们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以确保有效的沟通。

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输出应得到评审和批准,必要时予以更新(见4.3.3)。

注1:有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组织,其成本设计应与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同时进行;没有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但有产品实现过程设计和开发的组织,其成本设计应与产品实现过程设计和开发活动同时进行。

注2:对已完成的产品以及产品实现过程的设计和开发项目,成本设计可作为这些设计的补充。必要时,应依据成本设计的结果对产品和产品实现过程设计进行评审和更改。

目的和意图

产品成本设计策划是确保产品成本设计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组织应控制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过程。本要素条款给出了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对产品成本水平设计过程进行策划,策划的重点是对产品成本水平设计过程的控制,因此组织在设计策划时应确定:

a)与产品成本设计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各职能、层次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责任成本;

b)与产品以及产品实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之间的接口关系、并行关系、制约关系和相互作用;

――有产品设计的组织,其产品成本设计应与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进行接口,相互联系,协调设计。

――没有产品设计的组织,如果可行,其产品成本设计应与设计组织相接口,取得他们的支持。

c)产品成本设计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产品成本设计阶段性的安排,组织应根据产品的特点、组织的能力和以往的经验等因素,明确划分产品成本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规定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e)产品成本设计过程每一个阶段需要开展的适当的评审、核算、验证、和确认活动,包括活动的时机、参与人员和活动要求。

●组织应对参与产品成本设计的各类人员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并明确他们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以确保工作有效衔接,各负其责,沟通顺畅,信息正确交流。

●组织应对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输出形成文件,并得到评审和批准,必要时予以修订或更新(见4.3.3)。

●有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组织,其成本设计应与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同时进行;没有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但有产品实现过程设计和开发的组织,其成本设计应与产品实现过程设计和开发活动同时进行。

●对已完成的产品以及产品实现过程的设计和开发项目,成本设计可作为这些设计的补充。必要时,应依据成本设计的结果对产品和产品实现过程设计进行评审和更改。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本要素条款是以下要素条款的依据和保证:

――6.2.3产品成本设计输入;

――6.2.4产品成本设计输出;

――6.2.5产品成本设计变更。

第10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记录控制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记录控制

标准条文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以提供为证实成本水平、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管理体系活动满足要求所需的证据。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对记录予以控制,并确保记录:

a)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和及时;

b)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c)标识完整和唯一;

d)有适宜的贮存环境、条件和方法;

e)得到适当的保护,防止损坏、泄露和丢失;

f)保存到规定的期限,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置。

对空白记录表格的控制,属文件控制范畴,应按4.3.3的要求进行控制。

目的和意图

为了控制成本管理体系活动和成本水平的证据,证实成本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成本水平满足要求,保持成本的可追溯性,本要素条款规定了对记录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记录(cca2101:2008标准第2.8.6条)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记录是特殊类型的文件,是成本管理体系文件的一种,它致力于提供成本管理和成本水平符合要求以及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其本身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贮存在任何媒体上。记录表格就是记录信息的承载媒体。

注1:记录可用于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

注2:通常记录不需要控制版本,但记录表格需要控制版本。

●记录主要用于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成本方面的记录通常包括:与成本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如评审记录、成本放行记录、内部审核记录、业绩评价记录、培训记录、文件发放记录等;与成本水平有关的记录,如成本核算记录、成本报表、分析报告、会计凭证、会计帐册等。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以提供为证实成本水平、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管理体系活动满足要求所需的证据,保持成本方面的可追溯性(可以追溯成本的发生过程和历史情况)以及利用记录开展成本分析、预测和研究。

●记录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多媒体的。

●对于记录表格应该理解为依据性的文件,因为表格中各栏的填写要求是填表的依据;表格填写后应该理解为证据。成本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是指已形成(记载了活动事项和数据)的记录,而不是空表格。

●组织应按标准的要求编制、实施和保持《记录控制程序》,其内容可包括:记录控制的职责和权限、记录的分类和范围、记录的设计和审批、记录的填写和标识、记录的收集和整理、记录的归档和保存、记录的查阅和复制、记录的作废和处理等。组织应按程序的要求对成本管理体系所需的记录予以控制并确保记录:

a)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和及时;

――真实:记录的信息应反映客观事实、没有虚假成分,记录不得修改,但可勘误。

――准确:数据准确、语言准确、计量单位准确、标点符号准确、栏目填写准确。

――全面:记录的内容应全面(包括:所记录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及时:在过程中记录或事后及时记录,不能靠回忆来补记录。

b)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清晰:不能涂抹、不能弄脏、不能省略、不能修改、字迹工整、逻辑准确。

――识别:正确标识,并能正确识别。

――检索:检索迅速、准确、及时提供。

c)标识完整和唯一;

――记录名称、记录编号、用量序号等标识应完整,不可省略。

――记录标识应是唯一的。

d)有适宜的贮存环境、条件和方法;

――组织对已形成的成本记录在定期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应做到归档保存,并应满足文档和财务档案管理的要求。

――对已保存的记录应做到分类编目,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对记录的贮存应有适宜的环境以及保持防火、防潮、防霉变、防虫蛀等措施和条件。

e)得到适当的保护防止损坏、泄露和丢失;

记录在填写、使用和传递过程中应得到适当的保护,防止损坏和丢失,对有保密信息的记录还应防止保密信息的泄露。

f)保存到规定的期限,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置。

――组织为有效提供满足顾客、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成本管理体系中应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并在保存期限内保护好记录。

――一般情况下与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有关记录的保存期限按体系规定执行;与成本核算有关的记录(包括财务凭证、帐册、报表等)的保存期限按会计制度或准则执行;有法律法规要求的记录其保存期限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与顾客有关的记录其保存期限按顾客要求执行;与组织改善成本水平有关的记录(如成本动量、标准成本、预算等记录)可能需要永久保存。

●对空白记录表格的控制,属文件控制范畴,应按4.3.3的要求进行控制。

●记录和文件的区别(见下表):

记录和文件的区别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管理体系所有要素条款的实施和运行都有可能产生记录,以提供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成本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的证据。因此,所有要素条款都需要按本要素条款的要求对记录进行控制。

第1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责任成本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责任成本

标准条文

最高管理者和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应确保组织的各职能和层次以及各类人员的责任成本得到规定,以明确他们应负有的成本责任。

责任成本应:

a)是责任者的可控成本;

b)得到评审、批准和更新(见4.3.3);

c)作为规定成本放行职责的输入和依据(见4.4.2);

d)作为制定业绩评价和成本考核指标的输入和依据(见9.4和9.5)。

目的和意图

责任成本(cca2101:2008标准第2.1.9条)是指以责任部门或单位或个人为对象所归集的可控成本。落实好责任成本是成本管理的关键。落实责任成本目的就是为了在成本方面能够明确责任,让组织所有的可控成本都有责任者来负责控制,并承担相应的成本责任,以增强责任者对成本的责任意识,更好地控制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为实现成本目标做出贡献。本要素条款规定了责任成本的要求。

理解要点

●最高管理者和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应确保组织的各职能和层次以及各类人员的责任成本进行规定,并形成文件,以明确他们应负有的成本责任。

●落实责任成本的原则是谁发生的成本,就是谁的责任成本;下级发生的成本,是上级的责任成本;在单位内发生的成本,是该单位和其领导的责任成本;某一职能内发生的成本,是该职能部门和其领导的责任成本。

●责任成本应:

a)是责任者的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cca2101:2008标准第2.2.8条)是指组织或个人可以控制的成本。可以控制的成本通常是指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和能施加影响的成本。

――责任者可以是单位或部门或个人。

b)得到评审、批准和更新(见4.3.3);

――对责任成本的规定形成文件后,应组织评审,并确保所发现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再报相关领导批准后执行。

――责任成本在执行过程中若发现问题或不适宜时应进行修改或调整,必要时进行更新。

c)作为规定成本放行职责的输入和依据(见4.4.2);

――责任成本的责任者一般都具有成本放行职能,因此对这些部门、单位或人员应规定成本放行的职责。

――责任成本应与成本放行相接口,确保成本责任和放行权限相匹配。

d)作为制定业绩评价和成本考核指标的输入和依据(见9.4和9.5)。

没有业绩评价和考核,落实责任成本就成了空谈。为此,对责任成本组织应转化为业绩评价和成本考核指标进行考核,这就需要责任成本规定后应与业绩评价和考核指标进行接口,并输入相关信息,是使考核依据充分。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责任成本是实施一下要素条款的根本保证:

――4.4.2职责和权限;

――4.5.2人力资源;

――4.7.2运行要求;

――4.7.3信息和沟通;

――6.2产品成本设计;

――6.3.2成本目标;

――6.3.3成本计划;

――6.4成本动量标准;

――7.2.2流程和作业标准;

――7.2.3成本动量装置控制;

――7.3资源预算控制;

――7.4成本放行控制;

――7.5成本风险控制;

――7.6供方成本控制;

――8.2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3.2成本核算;

――8.4成本管理体系审核;

――8.5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预防和纠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4成本业绩评价;

――9.5成本否决和激励。

第12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核算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核算

8.3.2成本核算

标准条文

组织应对成本核算过程进行策划,并采用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对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测量,这些测量应包括:

a)成本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

b)成本计划实施结果的测量;

c)产品成本设计结果的测量(见6.2.4);

d)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的测量(见9.3.3);

e)成本改善方案和纠正措施实施结果的测量(见9.3.3和9.3.2)。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规定和实施成本核算的策划、原则、范围、内容、时机、频次、方法、所依据的准则、计算口径、计算公式、职责和权限以及记录、报告和评审所需的控制。

为确保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业绩满足要求,当成本核算的结果判定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业绩未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见9.3.2)。

由核算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对成本控制的业绩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核算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成本核算(cca2101:2008标准第2.11.2条)是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按规定的方法计算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做好计算成本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建立并严格执行材料的计量、检验、领发料、盘点、退库等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成本核算的组织方式。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成本目标的实现情况,真实反映成本水平,并对成本控制的业绩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

●组织应对成本核算过程进行策划,并采用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对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测量,这些测量应包括:

a)成本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

b)成本计划实施结果的测量;

c)产品成本设计结果的测量(见6.2.4);

d)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的测量(见9.3.3);

e)成本改善方案和纠正措施实施结果的测量(见9.3.3和9.3.2

●组织应采用以下核算方式对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测量:

――业务核算。业务核算(cca2101:2008标准第2.11.4条)是指在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从业务技术的角度进行定量考核和计算的过程。如对钢铁公司炉前工人一年需要多少套工作服进行核算,对销售人员一年打了多少个销售电话进行核算等。业务核算一般由主管部门的业务人员进行。业务核算通常采用实物量为计算单位。

――统计核算。统计核算(cca2101:2008标准第2.11.5条)是指在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通过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考核和计算的过程。如钢铁公司炉前工人一年的工作服消耗量占全公司工作服消耗量的比重,销售人员打电话的数量占全公司电话数量的比重等。统计核算一般由主管统计工作的部门或人员进行。统计核算通常采用实物量和价值量为计算单位。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cca2101:2006标准第2.11.3条)是指在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通过会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考核和计算的过程。如对钢铁公司炉前工人一年消耗了多少钱的工作服进行核算,对销售人员一年打了多少钱的销售电话进行核算等。会计核算一般由财务会计部门或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主要以货币为计算单位。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规定和实施成本核算的策划、原则、范围、内容、时机、频次、方法、所依据的准则、计算口径、计算公式、职责和权限以及记录、报告和评审所需的控制。并按规定的要求和遵循成本核算原则实施成本核算,以确保成本核算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

●为确保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业绩满足要求,当成本核算的结果判定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业绩未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见9.3.2)。

●由核算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成本核算的方法很多,除职能基础成本核算(传统核算)外,还包括abc作业成本法和sc标准成本法等核算方法,组织应根据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在选择核算方法时应注意实施的复杂程度和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是否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如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要求。当组织改变成本核算的方法时应相应修改《成本核算控制程序》的内容,防止成本核算过程失去控制。如需要时,组织成本核算方法的改变还应得到税务部门的书面批准,以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采用成本核算软件进行成本电算化的组织应对计算机软件的能力进行确认,确保其能力满足要求,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组织应具备一定的成本道德,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确保成本数据的客观和准确。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核算为以下要素条款提供成本测量信息:

――4.7.2运行要求;

――4.7.3信息和沟通;

――6.2产品成本设计;

――6.3.2成本目标;

――6.3.3成本计划;

――8.4成本管理体系审核;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预防和纠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4成本业绩评价;

――9.5成本否决和激励。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要求标准解释(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