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工作
栏目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25 热度:43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第1篇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以人为本已成为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更应如此。今年六月份,是全国第三个安全生产月,其活动主题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我国大量的事故调查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三违”引起的,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实践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充分认识目前部分企业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文化意识不高、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低下的现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笔者认为,作为煤矿企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安全管理的总方针。安全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得到落实和执行。人的安全意识如何,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直接作用于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抓好“人”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企业各级管理者,要明确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总方针的关键的环节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要从“人”的管理上寻找安全管理的突破口,找准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充分做好“人本安全”的文章,

以人为本,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的治本之策。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强化安全培训教育,这也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因素。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只有加强对人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才能筑起牢固的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思想上的麻痹松懈、心理上的侥幸,才能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把安全工作摆在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大局高度。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树立安全来自教育和培训的理念,就要落实好各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方式,以煤矿“三大规程”、“双基”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要教育内容,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操作水平、强化其自主保安意识、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素质为最终目的,建立严格的学习、考核制度,教育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发展”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所在。“环境造就人”,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对员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可以感化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为、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因此,企业各级管理者要从创建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自身安全工作实际,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突出人性化、亲情化安全宣传教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处处闻警钟、刻刻被提醒”的安全宣传氛围,形成独具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安全管理模式,不断拓展群众安全文化范畴,全面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水平。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职工的安全价值观,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达到积累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为企业实现长治久安、健康发展创造有利地条件。

第2篇 探索以人为本的供电安全管理新思路

〔摘 要〕 分析了供电企业安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全过程抓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员工安全意识根本转变的新思路。鉴于目前供电系统抵御自然因素破坏的能力较低,单一线路供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供电可靠性还不是很高,需要强化4个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执行力,并不断创新管理。

〔关键词〕 供电;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安全管理

1 供电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安全现状

进入“十一五”,我国经济改革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原动力的电力工业,担负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这也给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工业生产要求电网供电安全可靠,2003-08-14的“美、加”大停电及2005-05-25的莫斯科大停电,充分地证实了电力安全在国家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要保证企业自身免遭损害,还应该把对公众的危险降到最低。供电企业应该逐步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避免因停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但是目前供电系统抵御自然因素破坏的能力较低,单一线路供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因而供电可靠性不是很高;同时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现场违章时有发生,生产、施工场所点多面广,易发生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因此现代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应是广义上的安全管理,不只是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包含供电可靠性管理。如何在新时期形势下保证安全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杜绝违章和预防电力系统中各类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2 以人为本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必然选择

美国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x-y理论。麦格雷戈把传统管理学称为“x理论”,他自己的管理学说称为“y理论”。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对这些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它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办法,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麦格雷戈认为:人的行为表现并非固有的天性决定的,而是企业中的管理实践造成的。剥夺人的生理需要,会使人生病;同样,剥夺人的较高级的需要,如感情上的需要、地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会使人产生病态的行为。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那种消极的、敌对的和拒绝承担责任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被剥夺了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产生的疾病的症状。必须充分肯定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供电企业历来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多年的事故分析总结也看到人在安全生产中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们自身的缺点和对事物认识的不足或错误认识,会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暴露出来,产生事故。因此需要把人的管理引入安全管理之中,帮助从事工作的员工纠正违章,克服缺点,减少事故,避免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损坏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用企业文化的内在力量凝聚人的智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3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员工安全意识的转变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及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坚固的安全基础就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爱心活动”和“平安工程”,建设以“人人想要安全”、“人人有能力安全”、“人人做到安全”的安全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稳定、亲情的安全工作氛围。

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仅在“要我安全”这一层次去做文章,通过强化管理来约束员工的安全行为,那么在实践中会有局限性和不到位的地方。员工在工作中总是被动地执行,不能发挥其主动性,导致在安全认识上不到位,出现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安全工作中就会留有死角,思想麻痹、习惯性违章,自我保护意识差。

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全方位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把“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进而达到“我能安全”。我要安全的意义就在于员工真正将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自己很清楚安全的重要性和不安全的后果,积极主动进行预防,按章办事,规范操作,自觉学习,自我保护,主动纠正并制止不安全行为。

从“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是安全生产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的重要转变,但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还必须达到“我能安全”的层次。如何达到“我能安全”的层次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 提高员工安全认识,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没有积极工作的主动性,也就谈不上良好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2) 明确事故的危险性。通过案例学习,警示教育员工安全生产是关系到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的头等大事,任何疏忽与放松都可能导致事故,彻底克服麻痹思想,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

(3) 提高员工的安全能力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员工的安全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安全作业能力,必须明确哪些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在不同工作中安全管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区别,采取不同措施来保证自身与他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二是专业技术能力,明确具体工作应该怎样去干,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处理。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使用新设备,用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来保证设备、生产全过程安全。

(4) 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对工业事故的统计概率分析得到“1:29:300”,即在发生的330起同种习惯性违章行为中有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曾引起过轻微伤害,有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该比例说明习惯性违章作业发生事故是随机的,但它是必然的。因此员工的安全行为必须是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

4 强化安全管理4个体系的建设

供电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覆盖各个层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的“四大体系”建设,即以单位行政第一责任人为首的生产指挥体系,与单位行政机构设置相同;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与单位党群关系机构设置相同,包含单位工会及共青团机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保障体系,主要由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和各基层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以上级安全监督部门为首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包括各级独立的安全监督机构和专责安全监督员。4个体系的建设应有组织、有目标、有考核、有激励;要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考核严格,监督有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真正形成企业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

5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执行是领导者的工作,不能执行的领导是不完整不合格的,如果各项决策得不到执行,领导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或一场空谈。杰克·韦尔奇在他管理过程中的铁腕手段,有时被称为冷酷无情。实际上他是通过一种强制性手段把现实主义注入通用公司管理的各个流程当中,并以此建立一个注重执行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现场检修标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修订不可谓不完善,然而安全形势却并不乐观,关键是执行不到位。因此,安全管理要树立大安全观念,重控制、抓考核,从源头开始抓质量、保安全,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全过程抓安全管理,但是各阶段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各有侧重;要抓检查控制,实现动态的长效管理;要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活动,采用自我评价和外部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专家进行评价检查,实现供电企业全方位安全性评价的动态管理。坚持安全性评价工作与危险点源的分析与控制工作相结合,重在整改,使安全管理在监督控制中得到加强。

6 探索供电安全生产管理创新

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仅仅围绕事故本身做文章,因此安全管理效果是有限的。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

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预控是两个比较科学的系统工程方法,在供电企业已经广泛推广与应用。 现场作业标准化是近年来新生的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令人满意。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现代供电企业管理的需要。绩效管理是企业衡量员工工作的标准,也是牵引机制,它通过记录、奖惩,告诉员工哪些行为值得鼓励,哪些行为应当禁止,指引员工学习和提高。企业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就是要通过对员工业绩的评价,来实现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行为的约束和限制。

参考文献:

1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美)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2 田 锋.谈我要安全与要我安全.电力安全技术,2004,6(4):30

3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 余世维.赢在执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第3篇 以人为本抓好班组安全管理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使班组安全管理见成效、上水平,就必须以人为本,注重管理,旨在育人,做到从细入手,从严要求,抓思想、抓现场、抓过程,内外兼治,内要增强班长的监督和指导力,加强安全教育学习,外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奖罚力度,加强现场监督,增强班组成员“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从而增强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一、选择和培训好班组长

(一)抓好一线管理,班组长要选好。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对班组的日常生产和各项工作进行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的重责,其自身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组的安全管理。要想抓好班组的安全建设和管理,就必须重点考虑班组长的人选,选好班组的直接管理者。第一,班组长要有较高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知识素养和安全责任感。平时不仅要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而且还要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第二,班组长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会抓、敢抓违章违纪。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班组的安全管好。

(二)加强培训考核,保持班组长战斗力。班组长一经批准聘用后,应该每年定期进行考核和再培训,以不断提高班组长的业务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如发现班组长不胜任,应立即进行调换,绝不能由于某班组长的工作能力差,而影响其企业的整体安全生产工作。班长要以“四会”要求来鞭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即“会讲,会写,会做,会指挥”。

二、强化班组安全教育

电力生产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证明,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人员思想造成的,安全生产三大敌人“违章、麻痹、不负责任”钻的就是生产人员思想的空子。因此,必须加强班组安全教育,提高生产第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努力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进入生产现场人人都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思想贯穿于班组每个成员工作的始终,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各班员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全体员工要树立起“先想后干,想明白了再干,没想明白不干“的安全思维意识。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教育学习,才能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达到上级的要求,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共同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班组可以利用班前班后会,每周安全学习日,不要宣读,而且要发动班员进行讨论,鼓励班员说看法,谈心得,达到人人讲安全,人人学安全,人人议安全的效果。此外,班员也应该利用好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安全生产规定,使安全生产要求熟记于心,确保操作时安全无误。

(二)组织培训考试。每年对班组成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综合知识考试,要全面掌握和运用电力安全生产相关规程,以杜绝出现习惯性违章。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一要通过技术练兵,使员工熟练地掌握正常生产的操作技能,防止因误操作而引起事故,二要针对发生事故或发生异常情况时所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进行事故应急的模拟训练,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对事故发生的应变处理能力。

(三)大胆创新安全学习形式。安全学习,只要有好效果,不应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而应该在学习形式方面大胆创新。

三、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既是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统一行动的准绳。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班组安全管理制度,使作业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按照符合安全生产的科学规律进行生产活动,这是搞好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把企业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基本途径。有个性化,有差异化地制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分层分级签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局单位和各部门签订,各部门和各班、站、所签订,各班、站、所和班员签订,使班组每个职工明确了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以便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功过分明,使班员严格树立起责任意识,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产作业指导书,使安全生产规范化。江门供电局制定生产作业工作指导书,明确了生产作业的“规范动作”,实现作业过程的标准化。以作业指导书为依托,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抓好过程,规范作业,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班组作业标准化是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基础,班组要将单位各项安全要求优化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把人的行为限制在动作标准之中,从根本上控制违章作业,特别是习惯性违章作业,保证班组人员干活有标准可遵循,杜绝了蛮干,杜绝习惯性违章,最大程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安全生产奖罚

为规范安全生产奖惩工作,在电力生产、电力建设中做到奖罚分明、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奖惩机制的作用,促进安全生产。

五、加强督查队现场监督

为了树立起“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用铁的手腕反对违章,培育安全长效机制,创建良好的安全氛围,必须注重抓好安全生产的现场。

第4篇 试论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今天的企业已经不再像过去单纯以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的学习型企业理念已深入人心。21世纪,员工跟企业的关系已变成“土壤学说”:企业提供资源灌溉土壤,所有员工在土壤上自然成长,自我发展,在竞争环境中经受风吹雨打,最终实现人尽其才。如果一个企业事故频发,连员工最起码的生存权都不能保证,何谈保障人民的利益?一起安全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给社会安定造成负面影响。人人都知道爱惜生命,个个都愿意安全生产,谁都需要设法消灾避难。但是,安全理念和行为只有通过弘扬、宣传与学习,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塑造安全意识,才能使大众自律安全。以人为本,要求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广泛参与,整体互动。对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亲身参与才会有责任感。要在参与过程中让员工体会到人格被尊重,培养员工的责任感。通过交流,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大家认同的企业价值准则。要想使员工尽职尽责,必须使员工能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好处。只有当员工个人价值追求和企业价值追求和谐一致时,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发扬敬业精神。

自从河南省电力系统开展创建无违章企业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人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影响。“那里发生事故,那里就有违章现象”,这句话反映了人与不安全因素之间的联系。今年的安全生产月的活动主题是“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就是说明人是安全生产的基石。笔者是一位多年从事工作一线的员工,本文结合自身的体会,认真分析了人在安全生产过和中的作用,安全管理制度化对人的影响,以人本理念的安全理念。

一、人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人的能力是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等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人的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具有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随其自身的硬件、心理、软件的状态变化而改变。

因此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

首先有人的自身因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原因,如超体能、精神状态、熟练程度、疲劳、疾病时的超荷操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过负荷,人际立场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

其次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时,可能出现信息处理故障和决策错误。此外,还由于对正确的方法不清,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出现完全错误的行为。

另外个体人经常、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气庚等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为个性心理特征。这是在人的先天条件基础上,受到社会条件影响和具体实践活动;接受教育与影响而逐渐形成、发展的。一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会完全相同。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此,性格能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出。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省能、逆反、凑兴等心理所支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

二、安全管理制度化对人的影响。

《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程》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我们可以看到安全管理的制度化主要是以通过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安全管理的对人的影响是指,在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有关活动之前,将危及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找出来,告诫有关人员注意并引起操作人员的重视,从而确保其活动处于安全状态的一种管理活动。告诫人们,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松,要想保证安全,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方法和手段,消除人们不希望的因素和意外的事件。在安全管理中,对人有以下影响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预防控制是其先决条件。任何管理都具有控制职能。由于不安全状态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使安全管理不得不在人们活动之前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方法和手段,防止事故的发生。这说明安全管理的控制职能的实质内核是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墨菲定律指出:只要客观上存在危险,而且人们还麻痹大意,那么危险迟早会变为不安全的现实状态。所以,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要预知人们活动领域里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告诫人们预防什么,如何预防。同时对人们进行有效的培训,使人们掌握预防和控制危险的知识、手段和方法,形成一种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思想。

(2)强化了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具有警示、警告之意,它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发生频率高的、危险性大的危险事件,而且要重视小概率事件;在思想上不仅要消除麻痹大意思想,而且要克服侥幸心理,使人们的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消除危险产生的条件,从而控制危险的发生。

(3)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传统安全管理是被动的安全管理,是在人们活动中采取安全措施或事故发生后,通过总结教训,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管理。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经济导致个别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不断变化,新的危险不断出现,发生事故的诱因增多,而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情况。为此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已有的危险,还要主动地识别新的危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与事后管理相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4)可以提高全员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安全状态如何,是各级各类人员活动行为的综合反映,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往往祸及全体,即“100-1=0”。因此,安全管理不仅是领导的事,更与全体人员的参与密切相关。根据心理学原理,调动全体人员参加安全管理积极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激励,即调动积极性的正诱因,如奖励、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等正面刺激;二是形成压力,即调动积极性的负诱因,如惩罚(经济的、政治的和刑事的等)、警告、开除等负面刺激。

三、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

今天我们所说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我们可以通过两者的对比来看一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如何建设。

(1)涉及对象:前者针对全民、全社会,即公民、大众、家庭、社会、全人类;后者针对工人、职工、劳动者、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雇员。

(2)范围及环境:前者指生产及非生产环境,即生产、生活、生存领域,凡人类能到达进行活动的地方;后者指生产(劳动)环境、作业环境,或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

(3)时空观念:前者指人活动的时空领域,安全涉及全方位、全天候,只要有人类存在,在人能到达的地方,在人进行活动的任何时间都要考虑安全;后者的时、空,主要指企业生产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在企业或在企业相关的地方,也可以扩展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的时间和地方。

(4)追求安全与健康程度:前者强调全民、公众(消费者)、人类的身心的安全与健康,是一种高尚的人道、文明标志,保障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舒适、健康;后者现阶段强调了要在生产过程中,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人职工、管理者、被管理者的不伤、不死、不得职业病,有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5)采用的方法:前者主要通过传播、宣传、科学普及、教育、倡导、法律等手段,从人的思想、意识、观念、人生价值观、道德行为去启发教育人,以人为本,珍惜人生,爱护生命,互爱互帮,学会自救互救、逃生应急本领,提倡博爱、伦理、自律,达到人、群体、社会、家庭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实现完满、舒适、安全、健康的境地;后者采用行政、法制、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带有强制性、限制性和惩罚性的形式,是以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总目标为最终目的,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是一种安全生产约束手段。

(6)对人影响侧重点:前者突出影响人的安全思想、意识、思维方法、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规范,主要从精神领域,从安全管理的“软件”方面及智能开发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和自律能力,在全方位、全时空接受安全文化的塑造力,成为理智、高素质的安全人;后者主要从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的物质环境,安全生产关系等方面得到有限的教育和培训,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影响是强制、规范和约束,采用的种种管理手段主要侧重于人对技术、对物质环境的安全控制,偏重于“硬件”。

(7)对人影响的深度:前者对人的整个人生过程都不断影响,注入和培养、塑造,用安全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教育和激励人,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即安全技术和安全文化知识,安全的社会适应力和安全的生理、安全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开放、无约束、无强制的自然、自由的教育,突出一个对人的爱,对人生、人类的爱,这种合符时代发展的安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传继下去,并优化和繁荣,一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当时当地的安全文化熏陶、改造和提高,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光大是没有国界的,安全文化注入就会在心灵的深处发生质的改变;后者是通过有局限性的企业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在企业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由于是强制、惩罚、约束性的,被管理者有始终是处在一种被动安全,服从安全,要我安全的强迫、监督状态,从精神上、心理上的影响是相对短暂的、有限的,调换岗位或另寻职业后,又要重复被动安全强制、压抑的局面。难怪有人提出并研究安全行为科学,在企业安全管理上,要研究人的安全心理和安全人机学,给职工投入感情,讲人情味,讲辩征法,以人为本,对工人要“爱”要“护”,企业安全管理才能持久、深远。

(8)从经济投入考虑:前者需要长久不懈的安全文化教育,全民响应和社会响应,虽然是持久地、世代相传的,但每时期的投入是不会太多的;后者需要不断地坚持技改、培训和维修,或淘汰陈旧的设备、工具,也投入安全教育,对于企业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当然前者培养出更高质量的生产者,也就是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工人的安全投入,后者的经济压力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欠债,已影响到企业的兴衰和企业的安全形象。

(9)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前者具有独特性、继传性、开放性、先进性、吸收选择性,对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有益的做法或表现形式都会被融于安全文化的洪流之中,反之就被排出。一种优存劣汰的自我保护能力,保持了安全文化的永昌不败;后者的企业的传统性、科学性、受外部市场经济影响很大,经济是安全管理的根本制约。

总结:

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是为了人,因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全员奋斗,全方位的通力合作,因而要坚持党政工青妇技术安全齐头并进,齐抓共管,形成互相协作、配合默契的运作机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不断地向前发展,所以要坚持不懈,作长期持久的努力。

2004年6月9日

第5篇 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读大意失双手后有感

《云南电力报》7月8日刊登了《大意失双手》一文,读后颇有感触。一个拥有丰富安全知识,对安全极为重视的优秀员工却在一次线路架设施工中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导致双手尽失。且不说此次事故给家人和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就情感上而言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但事故已经发生,我们除了安抚受伤人员,更重要的是分析事故产生原因,加以改进,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据文中介绍,许文良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多年,是一个视安全为生命的人,但为何他会在上电杆前忘记电工最基本的操作——验电。我认为有三个原因:首先《大意失双手》一文中提到伤者许文良是经过一夜蹲点守候盗线者后,于次日作为维修负责人到现场施工,身体很疲惫,此时是不宜进行危险作业的;其二,许文良的作业缺少监护者,按照《安规》规定进行电工作业人员必须有人监护;其三,许文良思想上的疏忽,最终成为此次事故发生的导火索。从许文良个人角度看,三个原因中只要他注意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避免此次事故;从企业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却可发现三个原因皆可属于安全管理的失误。第一,对于蹲点一夜的许文良,如果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劝其休息或者从事较为轻便的工作,不派其进行危险作业,事故也许就不会发生。电力部门的施工虽然有着其特殊性,有时根本无暇顾及人员的精神状况,而当有着这样施工任务的时刻也正是体现我们员工敬业奉献精神的时刻,但无论怎样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安全都应该放在首位,对于工作人员表现出的明显的疲惫状态或生病状态,安全管理人员应加以重视,劝其不要参与危险作业,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其次,如果当时有监护人监护,提醒其验电,事故也许就不会发生。缺少监护这是明显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的例子,但有时安全管理人员对某些个人行为难以控制,最终导致悲剧产生。其三,如果当时文良配有先进的验电装置——手表式近电报警器,事故也许也不会发生。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一块手表式近电报警器的价格为人民币300元左右,一个企业的电工为400人,每人配备一块验电表总共需120000元,但只要发生一次人身伤亡事故,赔偿金额就远远大于这数字。

但如果也只能是如果,我们无法还给许文良一双手,但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阻止更多的悲剧发生。“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不能仅仅是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和贴在墙上的一条标语,更应成为企业管理的行动指南,要充分考虑人在各种环境下易产生的失误,然后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其结构因素,以客观条件的改善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产品就充分的考虑了人自身因素造成的事故,而设计的减轻事故后果或减少事故发生概率的产品。例如,汽车的安全带,在忽遇刹车或翻毁、碰撞时,可减少人向前的惯性造成的伤害;电插座的插孔设计,插孔内加挡板以防小孩好奇插入物体而触电;再比如,近电报警装置的设计,在人接近带电物体一定距离时,则自动发出预警声,以防止操作人员忽略验电。这些产品的设计就是遵照以人为本的观念设计的,得到了市场的青睐,因为谁都无法预言自己明天会不会一时疏忽而酿成悲剧。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来说同样如此,要减少企业因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就是要抱着与产品设计者同样的心态面对每一次事故的发生原因,配备相应装备,出台相应文件,注重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可控因素的控制,加强对不可控因素的结构性分析,从源头上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最终使事故只发生于不可抗力之下。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有安全才有蓝天,有安全才有财富,有安全才能成就辉煌。

第6篇 以人为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工作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各级组织及各个企业的重视。实践证明,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近年来我单位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故及险情事故来看,除了不可抗拒的“天灾”外,绝大多数是“人祸”所造成的。因为机械是人操纵的,规章制度是人制定的,也必须人人都去严格遵守执行方可有效,确保安全。

一、思想认识提高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基础。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吃饭”靠上级,仅完成指令性的施工任务即可。在此形势下,对发生的事故处理,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批评从严,处理从宽,下不为例,成为过去事故处理的“准则”。因此,造成职工对发生事故无所谓的心态,及固有的思维定式,应当说这一负面效应至今仍未完全根除,也是当前搞好安全生产的最大思想障碍。

当前在路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十分艰难,任务不足、工期、质量等方面的压力始终困扰着企业。施工企业许多职工没有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安全生产与企业信誉、企业形象及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安全是企业的灵魂,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既然把安全比喻为象人的灵魂一样,那么,在企业管理中就应该在第一位的位置。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往往出现重产值、轻安全的现象及种种表现。虽然这些现象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中所造成的,但说明我们在思想上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还不够。

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思想认识入手。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本着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态度去抓安全生产。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的教育,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安全、质量意识,从思想上构筑牢固的安全防堤,安全工作才有基础。

二、人人遵章守纪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

规章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遵循客观规律的经验总结,是用生命或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因此不是可要可不要,可执行可不执行,而是必须无条件的一丝不苟地执行,否则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抱恨终生,而且这方面的教训和代价是沉重的。

规章制度强制性规范人们的行为,规定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日常工作中,有的人对这种约束很不习惯,这是违章作业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有的违章所幸未造成事故,这是侥幸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有的酿成大祸最终后悔莫及。因此,应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自觉遵章守纪,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

三、贯彻逐级负责制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是在当前形势下,为搞好安全工作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把安全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通过指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以达到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目的。逐级负责制,改变了以往安全工作是少数人的管理和少数人的风险的模式,成了全员的风险,人人参与的管理,并采取了与个人切身利益挂钩的机制,使此项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安全贯标工作与逐级负责制相辅相成。通过贯标工作使安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加完善了逐级负责制,使安全工作达到有序可控。

四、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

有人说:“问题发生在下边,根子在上边”,这句话不无道理。从管理角度来讲,“管”主要是管人、管物、管事,而管人是核心。用什么样的人去管什么事,是一名称职的领导者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而“理”则是理顺上下左右的关系,关系顺,政通人和,就能有力地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就不难看出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在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告诫我们的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到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只要我们的干部人人都带头遵章守法,领导说的话才有人听,违章行为才会得到真正有效地遏制。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这就是要求我们的干部应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为现场服务,身体力行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融洽的干群关系,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根子在上边,客观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有一付铁肩膀,在下边有了问题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别人,应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差距。

五、根除'以包代管'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

随着企业退休职工的急剧增加和职工队伍的老化,企业己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走向技术管理型,使用社会上的闲散劳动力,来弥补劳力不足,已成为客观现实。由此而出现了“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应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民工在安全上的事就是企业的事,安全上出了问题,造成的损失和后果企业也必将受到影响,对民工的安全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同时要加强对民工的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岗前培训,使他们认真学习安全知识,能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安监和带工人员也应加大考核力度,只有彻底根除和改变“以包代管”的问题,我们安全工作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总之,安全与事故是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但在这两者中人是关键的因素,只要把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安全工作才可能有根本保证.

第7篇 安全管理——重在以人为本

施工现场项目安全管理说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对安全生产起主要因素的是人。在任何一个施工现场一切硬件条件做得再好,而人无安全意识,事故一样会发生。员工是我们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的根基,也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党的十六大之后,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上,202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必须加强注重对员工的安全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的素质,进一步强化事故责任的追究;作为施工企业,当前对员工的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深入,以达到减少和预防事故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提升。

一、教育和培训让员工能清晰地认识到安全生产最大的受益者是每一位员工。

为了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发生,作为施工企业我们应从员工的教育、安全设施的投入、施工作业环境的改善到管理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入手。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就是为了每一位员工的安全,因为每一起事故都可能会造成一名或几名员工的身体受损,给伤害者的家庭和生活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每一起事故都会有可能产生一个或几个不幸的家庭。或许没有了你,企业会照样生存下去,但是对于伤者或亡者的父母、妻子、丈夫、儿女,你就是唯一,你的任何损伤都会影响到你一家人的幸福。

安全生产关系着我们的生命,关系着企业的效益,更关系着我们的员工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因此安全生产是一项利国、利企业、利员工的大好事,国家和企业是受益者,然而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的员工,这就是党的十六大之后提出的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最终体现。

二.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是以人为本促进安全生产的关键

现如今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到施工现场的建筑大军中,文化层次的参差不齐,对员工安全文化如何齐头并进,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次次血的教训要求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文化素质。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伤亡员工及其家属带来不幸,也给企业、社会造成相应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培训要采取多样化、多层次、及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目的是加快员工安全价值观的形成。大力抓好三级安全教育、进场教育和变换工种教育等,认真做好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管理能力。

2.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班组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认真做好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做到持证上岗,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范、工艺标准、劳动纪律,不折不扣的执行班前活动制度,让各种安全原始记录做到有针对性、可追溯性。

3.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农民工业余学校这一载体,办好宣传栏、黑板报进行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安全征文、安全生产技能比赛、安全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影视教育,从而对员工安全文化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步引导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三.干预和正确引导使之形成正确的施工安全习惯

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行为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工作、生活、与人交往或思考问题。因此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求我们的每个员工都要以“安全第一”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和付诸行动。习惯是需要干预和正确引导的,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公司高层管理的领导作用,其次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干预和正确引导作用,二者缺一不可。经过干预和引导,并利用制度进行强化,对正确的进行鼓励,经过我们的努力,是会取得成效的。当我们的员工“按章办事”已成为习惯,“三思而后行”成为习惯,安全问题“优先考虑”成为习惯时,这些“习惯”的总和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效益更是可观的,这也正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企业所需要的。

四.充分发挥奖惩制度的杠杆作用

以人为本,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的员工自身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的每位员工都是一种人力资源,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创造财富的来源。要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要让员工参与安全信息交流和决策,如开展安全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就是一种最好的体现。

没有奖惩制度就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没有竞争机制就不能推进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奖惩制度,是把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有关安全的事项全部纳入奖惩考核,把好安全生产关,不让事故苗头出现,要有一种隐患就是事故的警觉性。安全状况要同班组及分包队伍的经济收入挂钩,通过对班组及分包队伍每月的安全考核,将班组及分包队伍分为优、中、差三个档次按月来评分奖罚 。

精神或物质奖励是重要的激励手段,是满足人的自尊需要,激发人的奋发进取的重要手段,在精神上充分调动一线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使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通过开展“安全在我心中”活动,评选年度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班组、一线员工,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让生产一线的先进个人在班组中真正起到标杆作用,使得更多的职工也因不甘落后而产生争当先进的动力;奖罚机制的正确运行,将形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安全生产氛围。

五.进一步改善员工的生产、工作现场环境

资料对安全生产的研究表明,人的智能发挥程度、精力集中状态、情绪表现等等,都和工作环境条件,如噪音、烟气、色彩、人体生物钟等有关联;这些潜在的因素都会对人的安全构成一些影响。因此:生产现场环境要清洁卫生,安全卫生设施要完善,工作区域温度、噪声等指标要符合生产要求。生产场所要做到整洁美观,给人一种舒适的环境,这也正是我们不断至力于标准化施工、文明施工的关键所在。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人本原理,就是管理以人为本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人的因素第一,思想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管理到位,强化制度,强化管理切实保证安全生产,以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这里无一能离开人的因素。因此,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部门必须从思想、态度、素质等方面提高人的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消除的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8篇 浅谈电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

一、珠海发电厂一期#3、#4机组扩建工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

珠海发电厂一期#3、#4机组扩建工程位于珠海市南水镇临港工业区,一期扩建工程是两台60万千瓦燃煤机组,建安工程由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总承包,工程从开工开始,始终将人放在首位,从施工人员进场开始,就严格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同时在施工现场布置了大量的人性化标语及标牌,在施工过程中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使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了从开工至今连续安全施工无事故记录的良好成绩,受到当地政府及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以下就是本人对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的理解与看法,与电力安装安全管理的同行探讨。

二、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重视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的基本。传统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企业负责人总认为可有可无,他们总是热衷于片面追求效益和利润,却忽视了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员工,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还认为安全管理是多余的。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其余各类事故都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得到控制的,要做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从人的因素着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抓住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最终使企业的利益和利润不受损失。

2、提高人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为了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重视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培训,施工单位首先应将必要的安全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员工,同时不定期的通过各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施工单位的每一个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才能在工作中奠定安全基础,避免因不懂安全、忽视安全造成差错,带来安全风险。

3、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人文关怀对施工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在施工现场布置人性化安全标语,夏天给施工人员送凉茶、送防中暑药品,关心员工的伙食,关心员工的住宿条件等,可以使员工感受到温暖,感悟到自己的安全对自己、对单位、对家人的重要性,从而在施工过程中自觉的注意施工安全。

4、创造团结互助的气氛。通过班组内部交流、班组与班组之间的沟通,创造团结互助的气氛,在施工现场开展“一对一”活动,使每个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热心的提醒和纠正周边的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被提醒的施工人员也虚心接受别人的提醒,形成一个大家互相监督的监督网络。

5、创造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企业负责人要重视安全设施的投入,在施工现场投入标准的安全设施,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作业平台,这样才不至于因设施不完善导致事故发生。

第9篇 农电企业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如何加强农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一直是农电企业管理者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作为县级农电局这样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基层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该如何定位,怎样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有人说安全生产就是把人管好,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去执行就可以了。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把安全生产分解成具体、量化的考核指标去考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就会提升呢?并不尽然,安全生产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文关怀,真正从员工利益出发,凡事想员工之所想,员工的利益就是企业的利益,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从而把安全生产作为一种自我约束的自觉行为。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要打牢

人是安全生产诸多不安全因素中最为不确定的因素之一,是最难把握和控制的,这一因素决定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加强班组建设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这一基础必须打牢夯实。基层班组是农电企业各项制度的具体执行者,从一定程度来说,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代表了农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那么班组长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同样也代表了一个班组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水平。也可以理解为有什么样的班组长就有什么样的员工队伍,那么班组长的任用和选拔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把那些思想素质好,技术过得硬的优秀人才,选派到班组长的岗位上来。只有班组长的安全思想意识提高了,班组的整体管理水平才会得到提升。所以,班组长的选拔和任用是确保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

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和员工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需要的是不断提高的学习型员工。那么每月四次的安全活动就是一个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思想意识的好方法。而每月两期的培训更是一个循序渐进提高员工素质的好途径。

每月四次的安全活动,是一个最好的总结本周安全生产情况,布置下周具体工作的好方法,可以对本周的安全形势进行及时的分析,对存在的不安全倾向及时给予纠正,员工也可以对本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施工工艺和方法提出补充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个别班组在安全活动的开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对安全活动的理解过于简单、片面,安全活动只是停留在读读通报、简报,没有根据季节性工作的特点及时的调整活动内容,开展反事故演习和采取反事故措施,员工对这项工作不理解,发言少,发言难,没有积极主动地发挥出员工对这项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

以上情况的客观存在,不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这就需要农电局的指导科室及时对各基层班组的安全活动和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使活动开展的更有创意,更具实效性。

每月两期的定期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全员素质的好途径,基层班组要根据近期的工作特点,适当地调整培训内容,使员工及时掌握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让培训工作做到立竿见影、收效显著。各生产班组还要在培训的形式和方法上灵活多样,增强员工的学习兴趣,适当地开展一些专项培训和竞赛,用适当的奖罚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还要保证主管培训人员一定的培训费,调动起基层承担培训任务的技安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在这项工作上多花心思,保证培训质量。局里对这项工作在检查时要根据培训内容适当的增加一些现场抽考,检验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做到所长重视、员工积极参与、局相关科室检查指导到位,全局上下形成合力,使安全活动和培训工作朝着良性轨道发展。

倡导务实的安全文化,影响员工的行为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企业用其特有的企业文化去影响员工,培养员工,从而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自我约束的自觉行为。

企业宣传那些遵章守纪的优秀员工,宣传那些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的先进事迹,宣传那些在日常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这些榜样的力量,将影响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企业安全生产的成败。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可谓千丝万缕、密不可分,企业悬挂的各种安全标识、标语,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各项岗位技能竞赛、安全主题演讲、安全短信的征集和定期发送,无不将安全文化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

而作为企业安全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用电宣传,则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出不可低估的作用。企业开展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用电宣传,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用电意识,避免了农触事故的发生,也杜绝了一些人为造成的事故隐患。通过安全用电宣传使沿线群众爱护电力设施的意识明显增强,线路塔材丢失和人为破坏的现象明显减少,而群众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举报,也会为电力企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发挥劳动保护监督的作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保证员工工作期间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工会组织的首要职责。工会是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要依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参与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企业重要的安全生产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出台必须经过职代会通过。工会在参与企业各项安全生产活动中将监督、检查企业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发放,员工是否正确使用,生产工器具是否符合安全规定、定期校验,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安规和生产实际等。把抵制违章指挥、制止习惯性违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行政和上级工会提出建议和意见。总之,工会作为员工的代表,要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实践证明,工会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作用发挥出来了,员工思想稳定,充分发挥出主人翁责任感,发生事故的几率就会下降,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有了更大的保障。

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日趋完善,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安全监察机构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监督、检查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找出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对症下药,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目前安全监察组织的当务之急。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各有千秋,决定了班组安全生产形式的不同,这就要求安全监察部门必须根据各班组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端正为基层服务的态度,彻底消除困扰班组的不安全隐患。

安全监察工作应该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检查、指导班组保证安全的各项组织技术措施是否正确完备,员工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是否按照规定履行了作业程序,所有生产人员是否到岗到位,作业现场的作业程序是否井然有序,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器具是否合格,现场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检查、协调各个生产科室之间是否存在工作拖拉、互相推诿、工作脱节等现象。安全监察在整个安全生产系统中,起到一个协调和制约的作用,安全监察更进一步密切了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总之,安全监察机构是安全生产所有制度的监督执行者。

农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永无止境,是一个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

第10篇 以人为本创新安全管理实现安全风险预控

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电力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电力供需缺口大,各发电企业的发电机组被迫长周期大负荷运行,安全生产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因此,如何创新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风险预控就显得十分重要。

电力企业的特殊性要求企业构建科学的安全监督管理和保障体系,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行风险预控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因此,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正确处理电力安全生产与电力发展、电力安全与电力改革、电力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如何创新安全管理,实现风险预控,笔者以为安全管理要不断学习国际国内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理念,积极主动探索安全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加强管理为基础,完善技术措施为手段,以有效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保障,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一、以人为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管理人性化的体现和结果。电力企业要以人为本,建设公司尊重员工、关爱员工、珍惜生命,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的企业安全文化。形成“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很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安全管理最具人本主义色彩。电力生产是分工明确、高度专业化的大工业生产,任何机器设备都由员工操作,任何生产作业都是由人来完成,员工的生产作业活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最积极主动、最活跃的因素,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是人的因素。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文化的本质,有关安全的生产规程、规章制度是安全文化的载体,是安全文化的凝炼和积淀。提倡和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从人类共同价值取向出发,从道义的高度规范安全管理,树立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理念。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机制和规章制度体系。推进企业安全文化行为建设,广泛开展员工业务技能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自身业务技术素质和安全防护能力。贯彻“三不伤害”原则,增强员工保护自我、保护他人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能力,培养和增强员工按规律办事,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性,将遵章守纪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将员工的言行融入企业安全的整体氛围中。

二、创新安全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

当前,电网缺电形势日益加剧,确保发电生产安全稳定,确保机组长周期大负荷稳定运行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的成败兴衰。安全管理压力特别巨大,责任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一定要适应新体制、新形势的要求,创新安全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和扬弃发输配垂直一体化体制下形成的粗放型安全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三个转变”,即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超前分析、控制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防患于未然;安全生产工作从突出检查式向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管理转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建立以人为本的、覆盖电力生产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实行动态管理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各企业行政领导者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切实履行职责。安全生产工作要聚精会神,艰苦努力,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做到每个岗位、每一项具体操作和技术措施任务清晰、责任明确,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和班组,强化对生产一线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

三、做好安全性评价工作

安全性评价是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它通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这种动态的闭环管理办法,实现生产安全的可控和在控。实践证明,安全性评价工作是符合电力生产特点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电力企业要通过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动态机制。要认真做好安全性评价的自查和查评工作,对查出的问题通过各类检修加以整改。

四、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要制定完成应对重大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和完善应急措施、应急手段。做到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预控。

五、认真开展危险点预控

电力企业要认真总结危险点预控管理经验。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危险点预控管理办法。认真完善危险点汇编,不断提高预知预控危险,防范事故的安全意识。

六、积极推广“三标一体”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基础管理

电力企业要继续积极推行《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三标一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将生产过程中人、工作环境诸要素视作一个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了全方位、统筹管理安全生产的特点,对传统安全管理思想具有革命性意义。电力企业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三大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对电力企业实现生产工作标准化、确保生产安全稳定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电力企业要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推广“三标一体”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人为本,打造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真正形成“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很安全”的文化氛围。

第11篇 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人;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应该是组织内的各机构相互约束和监督、一个保证企业安全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是预防事故发生为主;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情况,“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就显得重要了。

根据目前一些电力企业的安全事故分析,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实际作业人在现场作业时怀着侥幸心理,思想不重视、操作行为不规范而酿成的;据说在有一个部门类似的事故在该部门的辖区内不同的作业点连续发生了几次,这说明:1、该部门安全教育未做好;2、对事故导致者处理不及时、处罚过轻引不起他人重视;3、职工预防事故、处理问题、操作技术的能力差;另外,前一段时间有一件影响极坏的事件告诉我们,如果有关部门在关键时刻把预防工作做好了,及时制止就不会导致人死亡;这些事实都说明,人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能力差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充分认识部分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文化、预防事故意识不高、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低下的现实。

笔者认为:以人为本,预防事故发生为主,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管理,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各级管理者,要明确落实“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思想根源上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其次,要在管理上找准安全管理的基本点,充分做好“预防为主”的实质。

人是企业生产中最活跃、潜力最大、可塑性和创造性最强的细胞。人是确保安全生产的主体,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只有加强对人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人的防范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纠正由于职工在实际作业中思想上麻痹松懈、心理侥幸而导致事故的思想责任淡薄的根源。

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电力企业内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反)事故发生的措施都是现成的,重点是要教育职工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处处闻警钟、刻刻互提醒,形成企业独有的安全防范理念,不断拓展群防群治的安全环境,全面提升企业安全文化管理。当然,要确保安全生产关键是要付之行动,要在行动中做到安全生产,要在操作行为中预防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及时分析事故原因,及时教育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人,及时处理事故、及时处罚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人,尤其是对酿成事故发生的直接责任行为者要进行重罚,该移交司法机关的坚决不姑息迁就,按俗话说就是要“杀鸡给猴看”,警醒他人;当然,像有的部门类似事故连发几起,这样的“猴”他重视不起来那就杀“猴”;我们要建立和谐的电力企业不是搞你好我好他也好,一团和气只能把企业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推行和谐企业的构建执法要严是重要的力量之一。

第12篇 以人为本,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活动

我作为有着几年施工现场工作实践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先后在河南民权电厂、福建永武高速公路、福建双永高速公路、浙江杭长高速公路等项目部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将时刻面对建筑业中存在施工危险性大、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而面广、预防难度大等问题,但工作的实践告诉我,在项目领导的领导下,只要把安全管理的核心放在"以人为本"上来开展工作,以尊重职工,爱护职工,维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为出发点,围绕消灭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隐患为目的开展工作,就能够确保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实现。下面就"以人为本"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治本先育人,管理人为本”

㈠用先进的安全理念武装人

在项目安全生产活动中,要做到“以人为本”,项目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要一切从保护生命权出发,学习、应用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利用科学管理方法指导实践,并不断进行总结,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适应现代管理和技术的发展,提高自身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素质,学会利用主动的、超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积极进行生产安全方面的创新,用好人、管好人和事。

㈡通过培训教育提高人

人生来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不与生俱来,而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项目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素质和技能,人人懂得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除了传统的、强制性的教育外,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使职工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能真正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发生事故或特殊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和技巧。管理活动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强化职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促使职工自主保安全,遵章守纪,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㈢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

通过推广安全文化建设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以正确的安全理念引导人,通过表彰宣传先进人物及其事迹,引导职工学习安全生产先进典型;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或邮箱,鼓励职工积极举报违章违纪行为;在施工区显眼位置设置曝光栏,或利用广播站、安全简报等曝光违章违纪行为,以鞭策落后,教育广大职工。

㈣ 用事故案例警醒人

把事故案例列入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通过同行业或本单位以往典型事故案例教育职工,使职工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憾,加深对遵章守纪重要性的认识;严肃制度和纪律,通过严肃处理企业内部职工违章行为或未遂事故等典型事件教育一帮人,带动一大片。

二、从管理者的行为上关心人

满足职工的安全权利,特别是生命权、健康权是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以项目管理人员的自身的实际行动,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项目领导、管理人员要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情况,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主动为其排忧解难。通过一支烟、一句温馨的的问候、一个细微行动拉近管理者与职工心灵距离。如长时间从事单调、枯燥、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职工生理上容易出现疲劳,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情绪,容易造成精神不集中,随时出现不安全行为,这时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如当发现有职工身体不适时,应安排其先休息,或暂调整岗位;当职工情绪不稳定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其调整状态;当职工缺乏自信心时,应积极鼓励,提高其能力。对文化素质较低,理解接受能力差的职工,可通过周围职工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帮教,把安全知识学习带到宿舍或家中。

三、以有效的手段约束和激励人

㈠用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人

以《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托,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订实施相应的安全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用制度管人、管事,保证安全监管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㈡ 以有效的检查纠正人

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预防着手,把“无隐患”作为安全管理的目的,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组织有效的检查,并从检查形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及时发现并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推行安全生产群策、群力、群管的“三群”对策。创造全方位的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的群众氛围,管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抓好管理人员重要环节,特种作业人员关键环节,班组长的基本环节,新入场作业人员的薄弱环节,夯实安全工作基础。

㈢用适当的奖惩激励人

要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需要通过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包括奖金待遇,精神鼓励等激励职工,按照量化、具体化和“三公”原则严格考核施工班组,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落实安全责任奖罚机制,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四、安全保障保护人

㈠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依法将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器材、安全技术、安全防护用品、工业卫生、保健、安全设施、设备、安全辅助设施、应急救援、隐患整改及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的相关费用列入投入计划,并落实到位。

㈡通过环境、设备本质安全确保人的安全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要明确人、物、环境各自特点以及相互匹配的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控制危险、危害因素。技术设计时必须遵照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甚至要高于标准,要体现人性化,做到机宜人、环境宜人,满足职工的安全需要,实现设备、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安全是生命,是人的第一需求,确保人的安全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紧跟安全文化前进的方向,运用各种方式教育人、启发人、引导人、提高人、约束人和激励人,就一定能达到保护人、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