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工作
栏目

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程序(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11 热度:42

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程序

第1篇 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程序

1.目的

识别、评价影响职业安全健康的危险源,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清单》,为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制定和危险源的控制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各项管理、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确定和更新。

3.术语

3.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3.2事件:造成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3.3危险源(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4相关方:关注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5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6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

3.7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3.8可容许的风险:组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职责

4.1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进行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确定和更新,并将结果填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表》,书面报送安全环保科。

4.2安全环保科负责对全厂的危险源作进一步辩识、汇总、登记及评价。

4.3综合办公室、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风险评价。

4.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负责确认重大危险源清单。

5.工作程序

5.1范围与评价方法

5.1.1公司成立评价组织,评价组织成员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办公室人员以及熟悉工艺、设备、电器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5.1.2明确每次或每项评价活动的目的。

5.1.3确定评价范围,应覆盖所有活动、区域如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检维修、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拆除工程、后勤服务等活动。

5.1.4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要适用。

5.1.5依据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行业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安全目标等要求制定评价准则,评价准则应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性s及风险度r。

5.2风险评价

5.2.1依据已确定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评价内容应全面。

5.2.2根据风险评价,正确划分风险等级,记录重大风险,形成《重大风险清单》。

5.3控制措施

5.3.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逐项采取控制措施,并形成控制措施清单。

5.3.2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5.4风险控制

5.4.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5.4.2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

5.4.3评价结果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

6.5风险信息更新

5.5.1对常规活动每年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和评审,非常规活动应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价,要求识别出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

5.5.2每年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5.5.3.当发生事故或变更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5.6重大危险源

5.6.1安全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标准确定企业的重大危险源。

5.6.2.安全部门应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5.6.3安全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5.6.4公司安全环保监察处应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5.6.5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新建企业与周边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老企业与周边的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第2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程序

1目的

为规范危险源管理工作,使危险源点受控。依据《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各部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包括固态和动态两种形态。

3.2 危险源辨识是指运用安全系统分析原理,对生产系统运行情况、周围环境及人员行为进行考察研究,结合钢铁生产行业的历史事故教训,找出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不安全因素,这一过程通常称为危险源辨识。

3.3 危险点是指事故的易发点、设备设施隐患的所在点和人员失误的潜在点。作业中的危险点是指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设备和工器具等。

3.4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职责

4.1 公司专业职能部门职责:

4.1.1负责对一级危险源(点)监督管理。

安全管理部组织设备部、生产技术部、保卫部、能源环保部、自动化部等职能部门对公司危险源(点)按分口专业进行管理,各职能部门负责对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点)进行等级划分审核、组织制定防范措施、进行专业监督抽查。

4.1.2 监督相关部门对一级危险源(点)控制管理工作。

4.1.3 每半年(安排在春季和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对一级危险源(点)管理和控制状况分专业进行全面检查及不定期检查,由公司安全管理部、设备部、生产技术部、保卫部、能源环保部、自动化部等专业管理职能部门实施。

4.2 各相关部门职责:

4.2.1 负责对一、二级危险源(点)所在的相关部门负有管理责任,明确一、二级危险源的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人。

4.2.2 监督作业区(科室)对一、二级危险源(点)的检查、控制管理工作和三、四、五级危险源(点)管理的责任落实情况。

4.2.3 负责对一、二级危险源(点)管理和控制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整改、评估、监控,并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在遇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4.3 作业区(科室)职责:

4.3.1负责对三、四、五级危险源(点)管理和落实所管辖一、二级危险源(点)的作业区(科室)管理责任,明确一、二、三、四、五级危险源(点)的作业区级管理责任人。

4.3.2 监督班组(岗位)对一、二、三、四、五级危险源(点)的管理控制工作和督促检查三、四、五级危险源(点)的责任落实情况。

4.3.3 负责对作业区危险源(点)管理与控制情况进行日常检查。

4.4 班组职责

负责对本班组所管辖一至五级危险源(点)进行检查和全过程控制,按制定的班组(岗位)安全检查项目逐项检查,明确管理责任人。

5管理内容和要求

5.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5.1.1 公司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要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5.1.2 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变更,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可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必要时对重大风险控制进行更新策划。

5.2 危险源辨识:

5.2.1 安全管理部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发放到各部门。

5.2.2 进行危险源辨识。

5.2.2.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5.2.2.1.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

5.2.2.1.1.1 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5.2.2.1.1.2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2.2.1.1.3 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5.2.2.2 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5.2.2.2.1 危险源辨识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5.2.2.2.1.1 物的不安全状态;

5.2.2.2.1.2 人的不安全行动;

5.2.2.2.1.3 作业环境的缺陷;

5.2.2.2.1.4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5.2.2.3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公司采用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作业经过的描述),对照危险源分类和事故类型(或相关病症的类型),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险源。

5.2.2.4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

覆盖已发生的事故的原因,通过查阅事故档案、资料和员工的回忆,列出所有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辨识出危险源应覆盖所有事故的原因,以及同行业企业已发生事故的原因。

覆盖法规的要求,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对照,除辨识出的危险源之外,不应存在其它的违法现象。

5.2.2.5 各部门危险源辨识完成后,进行风险评价。

5.3 风险评价

5.3.1 各部门组织本部门各级人员采用定性法和半定量法(lec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5.3.2 风险评价及风险级别的确定

风险评价采用定性法和半定量法(lec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5.3.2.1 先用定性评价,满足下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重大风险。

5.3.2.1.1 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5.3.2.1.2 涉及发生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三次以上轻伤事故的风险,且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5.3.2.1.3 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

5.3.2.2 直接判断无法确定时用半定量法进行评价(lec法)

计算公式是: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d:风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分值

完全可以预料

10

相当可能

6

可能,但不经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不可能

0.1

e—暴露频率(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频繁程度

分值

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

10

每天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6

每周几次

3

每月几次

2

每年几次

1

几年一次出现在危害环境中

0.5

注:8小时不离岗为“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

8小时内暴露1至几次为“每天在有危险环境中工作”。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值

10人以上死亡

100

3—9人死亡

40

1—2人死亡

15

重伤

7

轻伤

3

微伤

1

根据事故的定义,把仅有财产损失列入危害辨识的范围,按仅有财产损失评价时,e统一取固定值1。

仅有财产损失时,c的值如下表:

财产损失金额

分值

>100万元

110

>20—100万元

55

>8—20万元

25

>3—8万元

7

>1—3万元

3

≤1万元以下

1

当人员伤害与财产损失同时存在时,以人员伤害为主进行评价。

风险等级的判断:d—风险性分值

d值

风险程度

风险等级

是否重大风险

>320

极高风险

1

>160—320

高度风险

2

>70—160

显著风险

3

>20—70

一般风险

4

≤20

稍有风险

5

各部门风险评价完成后,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形成本部门的重大风险清单,上交安全管理部。

5.3.3 重大风险的确定

5.3.3.1 确定重大风险的准则

风险性分值大于320的,确定其为重大风险源,由安全管理部进行登记,并形成公司级的重大风险清单。

5.4 风险控制策划

5.4.1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策划风险控制措施,排定风险控制优先顺序。

5.4.1.1 风险的控制方式

5.4.1.1.1 制定目标、管理方案;

5.4.1.1.2 制定运行控制程序;

5.4.1.1.3 培训与教育;

5.4.1.1.4 制定应急与响应预案;

5.4.1.1.5 保持现有措施,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5.4.1.2 风险控制措施的顺序

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再考虑降低风险措施,将个人防护措施作为最后手段。

5.4.2 落实目标、指标和方案

5.4.2.1 将重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填入《重大风险与控制计划清单》中,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安全管理部下发至各部门。

5.4.2.2安全管理部将《重大风险与控制计划清单》发放到各部门,各部门根据《重大风险与控制计划清单》中的与本部门相关的内容调出来,形成本部门的《重大风险与控制计划清单》,以及为此形成目标、指标和方案,各部门按照方案去组织实施,并按照方案规定的时间去检查、落实。安全管理部对各部门的落实情况要进行监督检查。

5.5 各部门应每年年初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进行评审,具体工作由安全管理部进行组织。

第3篇 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1范围

为了进一步减少和降低检维修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风险,选择合理、可靠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保证检维修施工作业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规定了检维修施工作业过程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有关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吉化股份公司及所属单位的检维修施工作业。

2职责

2.1公司安全环保部是公司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司的检维修施工作业过程的风险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所属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是本单位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的检维修施工作业过程的风险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

2.2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开展全公司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施工过程的风险评价工作;所属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施工过程的风险评价工作。

2.3公司机动部负责组织开展全公司设备检维修作业过程的风险评价工作;所属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设备检维修作业过程的风险评价工作。

2.4公司生产部配合公司安全环保部、工程管理部、机动部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所属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和生产运行部门配合本单位的安全、基建、设备管理部门开展本单位的风险评价工作。

2.5生产和建设单位(以下称为业主)在装置检维修前要向检维修施工单位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施工单位(以下统称为相关方)提供必要的工艺和设备运行状态、作业环境状况及相关安全技术要求,检维修和项目主管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要对《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书》的正确性和完善性进行审查。

2.6相关方在施工作业前,按照业主提供的工艺和设备运行状态、作业环境状况及相关安全技术等要求,在业主的协助和指导下开展风险评价,并认真填写《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书》和《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表》。

2.7业主和相关方按照双方职责划分,将《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书》和《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表》提出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落实到施工现场。业主交付检维修的施工装置和设备必须具备安全施工状态,相关方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同时,要必须保证交回的装置和设备具备安全开车条件。

2.8业主在施工作业前要向相关方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业主和相关方要互相监督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的落实。业主要对相关方施工作业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督,对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不落实的、违反业主安全规定的,按照业主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9业主自行施工的检维修作业,由业主组织开展风险评价,填写《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书》和《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表》。

3管理内容及要求

3.1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的范围

3.1.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施工;

3.1.2装置停工大检修、计划检修;

3.1.3装置日常维修及故障处理;

3.1.4装置抢修。

3.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施工作业过程的风险评价

3.2.1风险评价程序

在编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施工方案以前,业主提供必要的工艺和设备运行状态、作业环境状况及相关安全技术要求,在业主指导和协助下,相关方必须按以下程序开展风险评价。

a) 确定评价对象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施工复杂,同时包含起吊、安装、搬运、用电、用火、登高等危险作业,并交叉进行或边生产边施工。首先根据现场施工作业流程,按作业种类或作业区域划分评价单元,确定评价对象。

b) 调查危险因素

根据确定的评价对象所包括的具体作业内容及可能涉及的工艺介质、设备、作业环境等,利用调查表法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作业人、设备、物料、法规标准、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分类参见表6)逐一调查和辨识,并按要求填写附录a中的表1、表2及表3。

c) 进行事故(风险)预测

一个施工作业过程可能发生多种事故,潜在多种风险,如火灾、触电、中毒等。在全面深入调查、辨识危险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同行业历史事故和本单位历史事故情况,深入开展事故或风险预想(事故类别参见表8),尽可能把开展本项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预测到,并按要求填写附录a中的表3。

d) 进行风险评价

在事故预测的基础上,按照矩阵法(参见表7),对预测到的每一项风险,从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后果严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排序,确定可承受风险和不可承受风险,针对不可承受风险提出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计划,并按要求填写附录a中的表3。(也可选用lec法等风险评价方法)

e) 风险分析

利用事故树分析法(fta)或因果分析法,详细分析不可承受风险发生的原因,并画出事故树图或鱼刺图,针对原因,提出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计划,并按要求填写附录a中的表4。

3.2.2编制风险评价报告书

相关方汇总各评价对象形成的附录a中的表1、表2、表3、表4及其它相关附件和材料,形成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书”。

3.2.3风险评价报告书的审批

a) 风险评价报告书经相关方现场施工负责人审批,由业主项目现场负责人确认[边生产边施工项目,由车间(装置)主管领导确认]。

b) 按项目的管理权限报业主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审查后,报安全部门批准。各部门审查意见填写在附录a的表5中。

3.2.4风险削减与控制措施的实施

a) 风险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必须纳入到施工方案中,并以报告书为依据,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b) 风险评价报告书是业主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和相关方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报告书中提出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必须按双方职责划分,由业主和相关方落实到施工现场。

c) 施工过程中,业主和相关方及时沟通,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和完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

d) 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必须是预防性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如对系统的隔离、管线容器的吹扫置换、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合格、配置合格消防气防器材和劳保器材、人员监护、合格的检修工器具、设置警戒区域、明确的职责、各种作业票证等。

3.3停工大检修和计划检修的风险评价

3.3.1风险评价程序

在编制检修施工方案以前,业主提供必要的工艺和设备运行状态、作业环境状况及相关安全技术要求,在业主的指导和协助下,相关方必须按以下程序开展风险评价。

a) 确定评价对象

针对检修计划书中确定的检修项目,以检修项目为评价对象,逐一按要求开展风险评价。复杂的检修项目,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项目,以子项目为评价对象,进行风险评价。

b) 调查危险因素

根据确定的评价对象所包括的具体施工作业内容及可能涉及的工艺介质、设备、作业环境等,利用调查表法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分类参见表6)逐一调查和辨识,并按要求填写附录a中的表1、表2、表3。

c) 进行事故(风险)预测

一个施工作业过程可能发生多种事故,潜在多种风险,如火灾、触电、中毒等,在全面调查、辨识危险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同行业历史事故和本单位历史事故情况,深入开展事故或风险预想(事故类别参见表8),尽可能把开展本项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预测到,并按要求填写附录a中的表3。

d) 进行风险评价

在事故预测的基础上,按照矩阵法(参见表7),对预测到的每一项风险,从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后果严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排序,确定可承受风险和不可承受风险,针对不可承受风险提出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计划,并按要求填写附录a中的表3。(也可选用lec法等风险评价方法)

e) 风险分析

利用事故树分析法(fta)或因果分析法,详细分析不可承受风险发生的原因,画出事故树图或鱼刺图,针对原因,提出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计划,并按要求填写附录a中的表4。

3.3.2编制风险评价报告书

相关方汇总各评价对象所形成的附录a中的表1、表2、表3及其它相关附件和材料,形成停工大检修或计划检修施工“检维修施工作业的风险评价报告书”。

3.3.3风险评价报告书的审批

a) 风险评价报告书经相关方现场施工负责人审批后,车间(装置)主管领导确认。

b) 按检修项目管理权限报请业主设备管理部门审查后,报安全部门批准。各部门审查意见填写在附录a的表5中。

3.3.4风险削减与控制措施的实施

a) 风险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必须纳入到检修施工方案中,并以报告书为依据,对参与检修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b) 风险评价报告书是业主的设备管理部门和相关方对现场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报告书中提出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必须按双方职责划分,由业主和相关方落实到检修施工现场。

c) 施工过程中,业主和相关方及时沟通,结合现场检修施工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和完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

d) 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必须是预防性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如对系统的隔离、管线容器的吹扫置换、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合格、配置合格消防气防器材和劳保器材、人员监护、合格的检修工器具、设置警戒区域、明确的职责、各种作业票证等。

3.4装置日常维修及故障处理的风险评价

对于装置在生产过程中日常的维修活动如用火、临时用电、进有限空间、高空作业、拆修机泵,抽加盲板等必须办理作业票的具体单一的维修作业,在办理作业票证前,业主提供必要的工艺和设备运行状态、作业环境状况及相关安全技术要求,在业主的指导和协助下,相关方必须按以下程序开展风险评价,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填写风险评价报告表后,方可办理作业票证。风险评价程序如下:

3.4.1调查危险因素

根据作业的具体内容及可能涉及的工艺介质、设备、作业环境等,利用危险因素调查表法对作业全过程中存在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分类参见表6),逐一调查和辨识,并按要求填写表8“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表”。

3.4.2进行事故(风险)预测

一项作业活动可能发生多种事故,潜在多种风险,如火灾、触电、中毒、灼烫、机械伤害等,在全面调查、辨识危险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同行业历史事故和本单位事故情况,深入开展事故或风险预想(事故类别参见表9),尽可能把开展本项维修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预测到,并按要求填写表8“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表”。

3.4.3事故(风险)原因分析

在事故预测的基础上,分析每一个事故的成因和途径,并按要求填写表8“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表”。

3.4.4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事故或风险成因,提出具体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并按要求填写附录b“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表”。措施必须是预防性的、具体、有针对性的,如对系统的隔离、管线容器的吹扫置换、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合格、配置合格消防气防器材和劳保器材、人员监护、配置合格检修工器具、警戒区域。

3.4.5风险评价表的审批

风险评价报告表经相关方现场施工负责人审批,由车间(装置)主管领导确认后,方可办理作业票证。

3.4.6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a) 风险评价表是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主要依据,业主和相关方必须以此对参与检修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b) 风险评价表中提出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必须按双方职责划分,由业主和相关方落实到作业现场。

c) 作业过程中,业主和相关方及时沟通,结合现场作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和完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

对于装置在生产过程中日常的如更换垫片、添加助剂、装卸“三剂”、清洗过滤器、清理油池、管线冻堵处理等不办理作业票的作业活动,在作业前由作业人员按以上程序开展风险评价,提出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填写风险评价报告表,经相关方现场施工负责人审批、车间(装置)主管领导确认后方可作业。

3.5装置抢修的风险评价

3.5.1对于装置停工抢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业主应保证在抢修施工前,提供必要的工艺和设备运行状态、作业环境状况及相关安全技术要求,指导和协助下相关方针对抢修项目和特定的作业环境,以抢修项目为评价对象,逐一按照3.4中程序开展风险评价,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填写附录b“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表”。经相关方现场施工负责人审批后,报业主抢修领导小组确认。并以此作为编制抢修施工方案的主要依据,提出的措施必须落实到施工现场。

3.5.2对于装置局部抢修,如带压堵漏、局部停车泄压、在线调校阀门等时间紧,危险性大的项目,按照3.4中的程序,业主应保证在抢修施工前,提供必要的工艺和设备运行状态、作业环境状态及相关安全技术要求,指导和协助下相关方针对抢修项目和特定的作业环境,以抢修项目为评价对象,现场识别评价,填写附录b“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表”。现场报抢修领导小组确认,并给参与抢修的各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提出的措施必须落实在施工现场。

4记录

4.1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书

4.2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报告表

4.3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表

第4篇 浅述如何做好施工现场输油站的hse管理——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3

作者:秦之勇 李华伟

a)成立评估小组。由输油站队和施工单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成立评估小组,所有评估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有能力针对本工程项目开展安全、环境与健康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b)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施工项目所涉及的范围,然后确定评估对象,包括施工的各个阶段,作业任务、装置、设备设施等。

c)收集资料。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同类设备、设施或工艺的生产情况等。

d)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根据评价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环境、工程建设方案、工艺流程、装置布置、主要设备和仪表、原材料等,辨识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e)风险分级。在上述危险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多处评价方法。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按照事故风险的标准值进行风险分级,以确定管理的重点和需要制定的应急预案、管理方案等。

f)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安全措施。根据评价和分级结果,高于标准的风险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或组织管理措施,降低或控制风险。低于标准值的风险属于可接受或允许的风险,应建立监测措施,防止条件变更导致风险值增加,对不可排除的风险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5篇 成本管理体系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评价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风险的严重程度,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顺序,确保成本风险得到识别和控制,以规避风险、减少浪费和损失,保证本公司成本目标的实现及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保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评价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程度。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组织成本部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评价成本风险。

3.2成本部是成本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进行核算,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级,并组织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方案,以消除成本风险。

4、工作程序

4.1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1.1成本部应根据《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清单》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提高成本因素的核算、排序和分组提供依据。

4.1.2本公司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

a)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质;

b)提高成本因素的类别(见《成本管理手册》第3.5.5.9条);

c)提高成本因素的范围;

d)提高成本因素的分布情况和所在的区域;

e)每个提高成本因素能提高哪些成本

(不限于此)

4.2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进行核算

4.2.1在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财务部应组织对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浪费和浪费源)逐一核算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的金额,为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实施成本风险评价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4.2.2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进行核算的具体程序、方法和要求见《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4.2.3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浪费和损失进行核算所引起的记录,由财务部负责归档保存。

4.3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

4.3.1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成本部应按核算的结果(浪费或损失的金额)由高至低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为确定风险程度提供依据。

4.3.2对提高成本因素的分组本公司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a)abc分类法;

b)区分一次性浪费和经常浪费;

c)上述两种方法的组合。

4.3.3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所产生的记录,由成本部负责归档保存。

4.4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成本风险进行评价

4.4.1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后,成本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金额及其排序和分组情况,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逐一进行评价,并按本公司的控制要求进行风险分级。

4.4.2风险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

a)这些浪费和损失对成本目标或利润目标的影响程度;

b)这些浪费和损失对公司整体经营和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

c)确定这些浪费和损失所产生的风险程度(风险级别);

d)识别和确定采取控制措施的需求和必要性;

e)识别和确定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方案的顺序。

(不限于此)

4.4.3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风险的评价,应采用会议方式进行,与会人员必须签到,成本部应做好《成本风险评价记录》,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公司高层领导应在《成本风险评价记录》中签署意见并签字确认。

4.4.4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价后,成本部应编制《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并对以下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a)确定消除或减少浪费或损失的目标;

b)安排成本控制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的顺序;

c)制定成本控制方案;

(不限于此)

4.4.5《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报体系负责人批准后,下发至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按《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成本控制方案》,成本部应跟踪、监督和检查,并验证《成本控制方案》实施的结果。

4.4.5对提高成本因素风险评价活动所产生的记录,由成本部负责归档保存。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清单》

5.2《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5.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

6、记录

6.1《成本风险评价记录》

《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程序(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