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已十八个春秋,通过反思、实践、总结,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一个学校管理者,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学校应该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用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管理学校,是现代校长的责任。校长要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化为自己的办学思想,把千头万绪的工作有机地纳入自己的坚定不移的办学思路中。
1、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也就是以师生为本。一是要有正确的教师观,注重教师教育,努力培育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二是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学生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创新。
2、树立“依靠全体教职工的集体智慧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让孩子享受到更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
3、贯彻“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的原则,努力实践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与育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制定计划、行事历时,要针对师生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安排专题活动。[例如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厌学等情况,安排“我要学习”普通话演讲赛;针对学生无理想、无责任心的情况,举行“兴我家乡,爱我学校”演讲赛;针对学生不服从管理、逆反心理严重的现状,组织学生开展“学生要不要严格管理”大讨论;针对学校教育质量连续几年滞后,师生情绪低落,信心不足,消极悲观的情况,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标语“只要努力就会进步,唯人有进步才能成功”,并召开专题讲座,激励师生积极进取等。这些都起到育人作用,收效明显]。
4、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精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学校要有新局面。
二、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是当好校长的立足之本。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学校各种矛盾纠纷的最大承受者。在工作中校长要时刻操心学校的各项事务,又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各种矛盾纠纷的旋涡中,其实,合理地处理矛盾纠纷最能体现校长的综合素质和魅力,树立校长的威信。因此校长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取得信任,赢得民心。
1、必须善于学习。传统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观念,早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应当是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活水源。更何况一校之长,不闻窗外事,不触摸时代脉搏,不站在时代的潮头,又怎能掌好一所学校的舵?
2、以身作则,做好表率。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要做表率,首先要有较高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感染并带动全校教师,执着追求、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仅脚踏实地,更要雷厉风行;不仅目标宏伟,更要工作勤勉。
3、尊重教师,以理服人。建立与教师平等民主的关系,在生活、活动中把自己看成教师的一员,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在处理学校各种矛盾纠纷的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武断专行,动辄训斥。要尊重事实取得教师的理解,更不能端起“官架子”,拿出“官脾气”---我是一校之长,我说了算,运用手中的权力,强行推进工作。
4、与人为善,以诚相待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教师有困难,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安慰。当教师与校长发生矛盾时,校长要有“腹中天地宽,常有度人船”的容人之量,要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心情,同情对方的处境,即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对方,与对方产生共鸣,平等地交换意见分析双方观点的异同,找出矛盾纠纷的症结。群众利益无小事,解决矛盾纠纷是校长的职责。要以满腔热情去贴近群众,帮他们化解矛盾,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
5、任人为贤,人尽其才。管理说到底就是用人。用人,应该用其之长,避其之短,让人有安全感有长进的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空间。一个领导者要以平静、健康的心态对待“用人”不站在个人的角度去考虑得失,处处以是否对工作有利来“用人”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就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工作中充满真诚、团结、和谐、宽松和奋进的气氛。
让教师有长进的机会、有舞台,就是在工作分担上,谁有什么长处就给安排什么活动。如承担观摩课、示范课、主持节目、专题讲座、演讲、指导艺术、体育活动等,给他们创设一个有竞争、有压力、有长进的空间和土壤,满足教师实现抱负的需要。
总之,校长在做事、为人等方面,若能体现出良好的素质和人格魅力,就能取得教师的信任,赢得民心,给成功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根据自己的管理风格,创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我的做事原则是黑白分明,有头有尾,作风是雷厉风行,在多年来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摸索并采用决策科学化、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作风民主化的管理模式。
1、决策科学化
校长科学、有效的决策是符合学校实际的、令人满意的决策因此校长在决策时应注意下列几点:一是要准确地把握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要掌握学校内部环境就要深入调查。经常性地深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各个部门、各种人群了解情况。对于外部环境的认识,包括对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变化、社会环境变化、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变化以及同类学校发展情况的认识。由此构成校长决策的外部依据这就要求校长积极与上级、社会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拓宽外部信息的获取渠道。二是要博采众长,权衡利害关系。科学、有效的决策常常是建立在不同意见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校长在决策时站稳脚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灵活地做出决策。三是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决策。整个决策过程中耗用时间最长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过程。决策的有效推行,必须力求接近实际、简单、可操作性强,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难以实现。四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在推行决策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套信息反馈制度以便对预期的成果作实际的印证。
2、管理制度化
(1)合理、有效的制度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的观念转化为具体行为。我们力图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充分民挥制度的转化效应,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和学生具体的日常行为。制定制度时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育人性原则,二是民主性原则,三是科学性原则,四是可操作性原则,五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六是“人性”原则。在制定制度时尤其应重视可操作性原则和“人性”化原则。如果制定的制度可操作性差,不重视“人性”化原因,只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如果强行推行,势必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
(2)合理、有效的制度是学校管理的有力法宝。而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策略。一是在管理过程中,对违纪者给予相应的处罚,但要让违纪者心悦诚服,认为管理者有人情味,做事不绝情。要达到这一目的,管理者在做决定之前,就必须对违纪的原因、动机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加以分析,最后做出判断,确定违纪的性质以及产生的后果。如果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就没有必要当众宣布处罚决定。可以直接与当事人交换意见,指出他的错误,提醒他今后应该注意什么。如果当事人违纪行为已经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管理者就应该果断地做出处罚决定。但在当众宣布之前,最好与当事人交换意见,并向其阐明做出处罚决定的理由。这样,违纪者才会感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增强凝聚力。这对推动制度的全面实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简单地根据违纪者违纪的表象做出处罚决定,轻者,违纪者对处罚无动于衷;重者,违纪者会产生“顶牛”思想,与领导对着干。二是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既要灵活,又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不丧失工作的原则。不能机械地照制度生搬硬套,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处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效应,把单位管“活”。反之,要么“活”而无度,失去章法,要么“死而刻板,没有生气”。三是要给被管理者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但又要让被管理者意识到不可为所欲为。既不能时时、处处、事事都死死地用制度限制人,让管理者感到压抑,又不能让被管理者无拘无束。四是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管得很细致,但又不能对琐碎的小问题都一一对照制度处理。工作中很多细小的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制止,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很可能酿成大问题。但是如果事事都照章而行,非有一个结果,一则管理者十分辛苦,二则被管理者也不易接受。到头来弄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矛盾重重。不但没有推动工作,反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我的做法是允许你犯错误,但不允许你犯同样的错误。
2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