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知识
栏目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05 热度:56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第1篇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一、财务管理主要原则

1.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利润最大化)。国有独资企业组建的公司,则是国有资产的最大增值化。

2.企业运营资金总成本最小化,促进企业内外资金充分合理流动,提高奖金使用效益、效率。

3.企业财务管理实行**体制。

4.企业财务管理,体现行业、区域、所有制特征,遵循国家财税、会计法律法规,也要注意吸引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并与国际财务惯例逐步接轨。

5.企业财务具有可控性,促进财务管理与企业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相吻合,通过必要的财务手段鼓励、支持、扶植、限制、禁止下属企业财务行为,使其运作在预定的发展轨道上。

二、财务机构设置

1.母公司级

(1)设立与财务活动有关的部门,如财务部、审计部、融资部、投资部、财务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财务公司。

(2)一些财务机构可以合署办公,如财务部与财务结算中心。

(3)财务机构由公司财务副总经理统一分管负责。

2.子公司级

(1)子公司一般仅设置财务部。对较大规模的子公司还可增设审计、地区性结算中心。

(2)对规模较小的子公司不单独设立财务机构,仅设立不少于2名的财务岗位,附设于公司行政部(秘书处)。

3.分公司、工厂级

(1)分支机构可以设立财务部,主要侧重核算和成本控制。

(2)分支机构亦可由上级公司总部财务部单独立帐,进行内部核算。

4.关联企业、协作企业

参照核心企业财务规章制度设置财务机构。

三、财务人员任用

1.母公司财会人员,尤其高级财务主管,必须由资深财务专家担任,精通管理会计、责任会计、成本会计、投融资运作、资本市场等。

2.母公司财务部长为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任免。

3.对下属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

(1)企业群体内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财务主管和高级财会人员均由其上级母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员推荐、审查,由人事部门审批并办理有关手续;

(2)会计人员的工资、人事关系和岗位职务任免级划归母公司,由母公司派遣和考核,负责对全体财务人员的培训、业务指导;

(3)会计人员定期向上级财务部门述职;

(4)财务人员调离、辞职须首先征得上级母公司和本公司领导同意,并监督交接离职。

四、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1.财务制度是集团最重要的规章制度,须由公司总部统一制定。

2.母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发到下属企业统一执行。

3.财务制度的效力:

(1)对核心层、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强制执行,全部适用,不打折扣;

(2)对参股的关联公司,有一定约束性,最好能遵守执行;

(3)对协作企业有指导性,建议其参照执行。

五、财务监督

建立多层次财务监督机制:

1.母公司设立审计部、稽核部或监察部进行监督管理;

2.子公司内部监督,可在财务部设立审计岗位,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3.接受企业外部国家、地方财税或审计部门的审计、财税大检查、清点核资、资产评估、必要时聘请独立的执业会计师进行公正审计。

4.加强对企业管理层任职前、职间、调岗、离职的审计检查,及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全面的或抽查性的监督活动。

六、财务指标体系

1.消耗指标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及附加

2.资金占用指标

●固定资产额●流动资金额●长期投资

●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

3.成果指标

●总产值●净产值●销售收入

●销售利润●投资收益●上缴税金

4.效益效率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对工业企业,该比率最好达到2倍)

(2)速运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对工业企业,该比率最好达到1倍)

(3)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帐款净额

(4)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5)资产负债率=债务总额/总资产

(6)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净资产

(7)销售利润率=税前利润/销售净值

(8)成本费用利润率=税前利润/销售货成本

(9)全员劳动生产率或人均创利

(10)年均销售(利润)增长率

七、财务状况类型

根据质量、消耗、效益三项指标组合出八种财务模式。

模式平台1:低质低耗低效型

产品质量问题较多,且偷工减料或粗制滥造,导致企业效益低下。

对策为重点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迅速扭转产品质量低劣局面。

模式平台2:低质低耗高效型

出现在产品畅销供不应求,且竞争度极低的市场环境。

企业清醒地认识到低质量的高效益(投机性)不可能持久。

尽快将的利润投入到改善品质的投资项目上。

模式平台3:低质高耗低效型

这是企业各方面均有差距、严重经营管理不善的典型表现。

对扭亏无望的企业,可能要破产、拍卖或被购并。

模式平台4:低质高耗高效型

同样出现在短缺市场,且内部消耗管理更有致命伤。

同时要解决改善品质和降低消耗两个重大问题。

模式平台5:高质低耗低效型

表明企业产品进入衰退期,销售不畅,产品积压,或资金周转不灵。

重点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迅速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过时产品。

及时清理库存积压品,加速资金回笼和周转。

模式平台6:高质低耗高效型

这是最好的经营财务状态,是各类企业应追求的终极模式。

应向更高目标迈进,患未然,不断创新。

模式平台7:高质高耗低效型

主要是内部物资管理不当造成消耗高,或产品结构不合理,或单纯追求质量忽视成本。

加强基础管理,杜绝浪费,降低消耗。

运用价值工程方法,改进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原材料采购。

模式平台8:高质高耗高效型

依靠高质量产品和理想价格销售带来高效益,以表面的繁荣掩盖严重浪费的真相,不符合精益、节约、可持续增长方式。

第2篇 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主管岗位职权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主管岗位职权

岗位使命

负责集团公司的财务分析、预算等财务管理工作,以支持集团公司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

主要岗位职责

负责拟定、修改、完善集团公司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等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

负责组织编制集团公司的财务预算,监督审核集团公司和二级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协助规划发展部对成员企业、直属单位进行经营绩效管理;

负责组织集团公司成本核算,并提出成本管理建议;

负责组织进行集团公司财务分析,为集团公司重大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负责建立健全对子公司的财务分析制度,指导子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工作,对财务分析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和检查,并将有关结论和意见向集团领导进行报告;

负责组织实施集团公司的价格、收费工作;

负责组织集团公司对外投资的财务可行性研究和财务收益分析。

主要管理权限

对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建议权;

对集团公司的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有主要建议权;

对集团本部及各成员企业上报的财务分析有审核权;

对集团本部及各成员企业上报的财务预算有审核权;

在财务分析、预算管理工作范围内,有权要求相关人员给予配合。

第3篇 企业财务指标管理

企业的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是根据财务报表有关数据计算出来的,用以衡量和评价企业近期和远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收益能力的经济指标。对财务指标进行查证,一般要将被查期间的财务指标,同近几期被查单位或同行业同类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波动大的指标要重点查证。

一、短期偿债能力的查证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来说,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说明企业流动资金周转能力越强,其经营处境也越好。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很多,实务中常用的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表示企业用其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综合能力。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上式中的流动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项目,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流动负债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福利费、应缴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等。

一般认为,这一比率以2:1比较适当。因为假定企业面临偿还全部流动负债的情况,它能用其中一半的流动资产偿还债务,还有另一半流动资产可用于继续生产而不致影响持续经营。而如果这一比率较低,则意味着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不强,因为企业不可能用大部分甚至全部流动资产偿还短期债务,否则就无法持续经营。而如果这一比率过高,说明企业可能不善举债经营,经营者过于保守。从查证人员的角度看,流动比率高要比流动比率低查证风险小。

流动比率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但它也有局限性。一是不同的行业资金运转的周期不同,资金周转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资金运转周期越短,流动比率就越低。因此,查证人员分析流动比率时,应结合不同的行业特点进行评价。二是不同的行业或企业流动资金的构成不同,有的存货多,有的存货少;有的存货周转快,有的存货周转慢,甚至有积压。因此,查证人员在分析流动比率时,还应分析速动比率。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速动资产是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各项可以迅速变现、用以偿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在流动资产中,存货变现能力较差,在有冷背残次品时更甚;待摊费用是应由以后年度承担的支出,更无变现能力,因此,这两项不包括在速动资产之内。由此可见,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表明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保持在1:1以上,即速动资产至少与

流动负债相等,才具有良好的短期偿债能力,财务状况较好,企业才有足够的财务能力在短期内偿还债权人的短期债务。如果速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必须变卖部分存货才能偿付短期债务,而这很可能导致存货变卖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不过,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速动比率是假定企业一旦面临财务危机或办理清算时,在存货和待摊费用难以或无法立即变现的情况下,企业以速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所以,这一比率在反映企业应付财务危机能力时比较有用。此外,在评价速动比率时,同流动比率一样,也要结合考虑行业的性质、企业特点和速动资产的构成等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在查证中,查证人员可以运用这一指标分析企业是否面临财务困境,以确定可接受的查证风险。

3.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收回应收账款的能力,它是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赊销净额与应收账款全年平均余额的比率关系。这一指标说明年度内应收账款转

为现金的能力,体现了应收账款的有效性和周转速度。应收账款的有效性表示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时,是否会发生账款的损失;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表示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的速

度。它们都能说明用应收账款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快,越有效(坏账损失越少),偿债能力就越强。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全年平均余额

上式中,分子为赊销净额,不包括现销。因此,在计算这一指标时,查证人员应分析有关资料,确定赊销净额,而不能用销售收入净额代替赊销净额,否则就不能正确分析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但在搜集不到有关赊销资料,或在与其他企业用销售收入净额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作比较时,也可用销售收入净额,即用赊销和现销的总数来计算。

分母为因赊销引起的应收账款,要用平均余额计算。平均余额可以月、季或年末余额计算。应收票据一般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很小,且可随时贴现,因此可不列入分母;但如果要计算全部应收款项周转率,则要列入分母。

应收账款周转率说明的是应收账款在一年内可以周转几次。一般来说,周转的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回收的能力越强;反之,说明应收账款回收的能力越差,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为了更直观地分析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还可以把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转换成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或应收账款平均账龄。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0÷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或平均账龄越短,说明应收账款占用的营运资金越少,变现速度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在查证时,查证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来分析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以确定企业是否有资金被大量占用,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如果发现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前期相比有较大的变动,应注意是否有人为虚增销售额的情况。

4.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关系。它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并检查企业推销商品、经营业绩和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全年平均余额

上式中,销售成本是指一年中销售的产品全部成本,可从损益表中取得。存货全年平均余额计算方法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相似,但在季节性很强的企业,以每月存货平均余额计算较好。

一般而言,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存货周转率高,说明存货使用效率高,存货积压的风险低,变现能力也强。但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经营方式,存货周转率也会不一致。一般商业企业比工业企业存货周转率高,手工作业企业比机械加工企业存货周转率高。因此,这一指标只有同本行业或本企业不同时期相比才具有意义。

存货周转率反映的是企业存货周转的次数,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存货周转的时间,还可把这一指标转换成存货周转天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天数越短,说明存货占用营运资金的天数越少,经营效益越高。

在查证时,通过分析存货周转率,可以看出存货在销售及生产经营方面可能存在的问

题。查证人员还可以将存货周转率再分解成材料周转率、在产品周转率和产成品周转率,从而进一步分析哪些存货可能存在问题,确定进一步查证的方向。

二、长期偿债能力的查证

长期偿债能力说明企业偿付长期债务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长期经营的能力。在查证时,常用的分析指标有负债比率、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的比率、获取利息倍数等。

1.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也称资产负债率或举债经营比率,是指企业负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关系,即企业负债总数占企业全部资产的比重,说明企业对所举的债务予以偿还的保证程度。负债比率高,说明债务比重高,企业用其资产偿还债务的保证程度低;负债比率低,说明债务比重低,企业用其资产偿还债务的保证程度高。其计算公式如下: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不同的主体,对企业应保持多高的负债比率有不同的看法。企业一般期望负债比率高些,而债权人则希望负债比率低些。一般认为,负债比率为0.5,即当负债占总资产50%时比较适当。过高,说明负债过多,或所有者投入的资金较少,企业偿债能力较差;过低,则说明企业经营者不善举债经营,经济效益不会明显提高。

在查证时,查证人员通过对负债比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全部的负债程度。如果负债比率过高,则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较大,应特别予以注意。

2.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的比率

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的比率,是指固定资产净额与长期负债之间的比率关系;它说明企业潜在的举债能力,特别是需要用固定资产作抵押借人长期借款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的比率=固定资产净额/长期负债总额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的比率以大于1较好,这说明企业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担保借人长期借款。这一比率越大,也说明企业未能充分利用银行借款,或企业获利能力较差,无力或难以取得银行借款。

查证人员分析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的比率,可以从中看出企业目前和长远的经营能力,评价企业现在和今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获取利息倍数

获取利息倍数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获得的可供支付利息的利润与所支付的利息费用之间的比率关系,它反映企业用获得的利润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获取利息倍数=(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上式分子中的利润,可以用税前利润,也可以用税后利润。不过一旦确定,不能随便变动,以保持指标的可比性。一般来说,获取利息倍数越高,说明企业有足够的利润偿还债务,偿债能力也越强。但获取利息倍数过高,也可能表明企业借入的款项过少,企业不敢或无力借入银行借款,也不是一种好现象。获取利息倍数过低,说明企业获利能力较差,或企业因借入过多的借款而债台高筑,偿债能力很差。

查证人员分析获取利息倍数,可以从中看出企业目前的获利能力及今后的偿债能力,以判断企业是否面临财务困境。

上述几个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都有不足之处,即仅限于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关系,而未涉及与偿还债务、支付利息密切相关的获利能力。因此,查证过程中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同时,还应分析其获利能力。

三、获利能力的查证

企业的主要经营目的,就是有效地运用其经济资源,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获利能力良好,不仅能满足投资人的愿望,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还是扩大经营规模、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筹集新的资金来源的前提条件。因此,查证人员要充分注意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审查,结合前述各项指标,对企业目前和今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对获利能力进行审查,通常有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每股净利等指标。

1.毛利率

毛利率是指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其中销售毛利等于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这一指标反映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元销售额可以带来多少利润。其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净额×l00%

一般来说,毛利率越高,经济效益也越好。但不同的企业毛利率高低不同,一般商业企业资金周转较快,其毛利率要比工业企业低一些。不过,对某一特定企业来说,在无特殊情况下,毛利率一般是相对稳定的。

在分析毛利率时,查证人员可以利用这一指标评价产品售价、销售税金、销售成本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也可用以估计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的合理性。.如果本期的毛利率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变动,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进一步查明原因。

2.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是税后利润与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关系,它说明企业每取得一元销售收入可获得多少净收益。其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利润率=税后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

该公式的分子也可用税后利润加上利息支出计算,因为利息支出实际上也是企业新创价值的一部分,这样便于企业前后期及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在查证中,为了便于计算,用上式即可。

销售利润率通常与毛利率结合在一起使用,用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指标变动可能存在的问题。因为销售利润率说明总的获利情况,其中还有不少非销售因素;而毛利率只说明与销售有关的获利情况,两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分析。

3.每股净利

每股净利是指股份制企业税后利润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之间的比率关系,它表明普通股的盈利水平。该指标排除了外来资金的因素,更能看出企业的获利能力,也更能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净利=税后利润÷普通股平均股数

上式分母中的普通股平均股数是指按一个会计期间内的普通股平均计算的股票数量。如果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有变化时,要进行加权平均。加权平均后的普通股股数,可以根据会计期间内的时间比例,将新增加的股数加以折算。

第4篇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

浅析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管理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硬道理,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严格遵守财务纪律,才能保证企业健康长久地经营下去,资金的周转顺畅了,经济效益也有有所提高,才会有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生产。本文对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一、资金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1、资金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巨大,资金管理和控制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吗在资金管理之前,企业要制定资金的使用合理规划,制定资金的规划才能把资金的存量控制在相应的范围里面,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持有资金,不管资金过多还是过少都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说我们有必要创造一条优化资金管理的道路,以最完美的方式运用资金,以取得最理想的收益。

2、加强资金管理是规范企业经济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管理不当造成其经济效益下滑,生产经营效率低下以及较为严重损失的情况。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能有效防止财务人员发生贪污、舞弊以及资金挪用等行为。因为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就必需要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完善的制度约束工作人员,保证资金的使用流程正规化,合法化,也防止舞弊发生的有效手段。其次,加强资金管理能有效的扩大资金规模。眼下资产管理存在两在问题,资产的闲置浪费是首要问题,其次是资产的重复分散,尚未形成统一的规模。加强资金管理可以加快资产的积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资金管理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士所重视,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资金的控制不严造成财务风险也显露出来。

1、管理者需加强资金管理意识。目前企业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资金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但有些管理者在管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同时,一些企业管理者由于管理意识不强,尚未建立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即使在设立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也由于意识不强、执行力度不够达不到应用的效果。

2、财务资金管理信息不准确。目前由于企业受利益方面的影响,导致企业间出现了信息失真的状况,企业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甚至不愿为其它部门提供相关信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对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存在质疑,严重影响其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更有甚者,企业各层面都出现了提供虚假信息、截留信息的情况,使得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缺乏真实性,无法真实有效地了解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业都出现了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的情况。会计信息的不准确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层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导致决策结果不当影响企业的收益或造成损失,同时对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3、监控不力,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形同虚设。目前一些企业尽管制定了监督制度也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却因监督者对财务资金的运作情况掌握不够全面,很难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部分企业在重大投资决策时对影响决策结果的因素考虑不周,存在着大量的个人主观观点以致事前、事中监督形同虚设,事后控制审计也是走个形式,缺乏可行的考核方法。由于管理失控,企业成员不按规定行使其应具备的职责,导致企业资金不能良好的运作,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4、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目前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主要矛盾是资金集中管理与内部分层次管理机构分散占用的状况较为明显。由于子公司普遍存在多头用户的现象,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设立多个账户使得企业资金管理严重失控。其次有些企业存在盲目投资的情况,在投资时缺乏多方面的慎重考虑,造成极大的损失,使得资金紧张的状况得不到缓解反而更难周转。

三、加强与完善资金管理的对策

1、加强资金管理,要严格财经纪律。财务管理是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企业应加强资金预算编制,加强对资金运行情况的真实性进行分析,对预算外的资金支出要严格把关。加强对企业债权债务及时的清理与追回。同时要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保证生产经营资金能够正常周转运行。要严格按制度进行发票的管理,要严格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发票,杜绝白条入帐。因此,资金管理一定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搞好。

2、加强财务监督与控制。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强化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事后的及时控制,有效地运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并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使其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对企业资金管理的考核和有效监督。目前我国内审力度还需加强,要建立高层的内部审计制度,调节人员的组织结构,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并保证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的有效实行。

3、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将企业货币资金由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管理,首先,应成立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在银行开户,并撤销企业所属各单位在外部银行的开户,实行统一管理。结算中心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货币资金的动态收支状况,对闲散资金合理的安排使用,加速资金的周转,有效的利用。其次,要明确现金流量在资金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现金流量作为控制重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强化对于公司现金流量的监控。

4、建立健全资金收支预算管理体系。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的的完善并有效实行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保证企业健康稳步的发展。同时它也为企业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过程中提供了相关规范化的依据。企业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将预算管理制度的作用发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去,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同时,使资金在预算和结算方面更加的快速、准确,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

参考文献:

[1]冷毅. 资金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j]. 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5).

[2]张春波. 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探微[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