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可靠性管理在大坝发电厂的应用
1 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工程始于二次世界大战,首先在军用电子工业中形成,20世纪60年代,美、日、英、前苏联等国将可靠性工程引入电力行业,逐步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电力系统调度、改进设备的可使用程度、安排检修计划、设备购买决策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可靠性工程的研究和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且日益引起电力系统各部门的注意。可靠性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来定量的反映设备的健康水平、运行状况及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等方面的工作质量。通过对可靠性数据库资料的分析,找出设备故障分布规律,提前预测。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设备的可用率和生产能力。
2 可靠性管理的应用
2.1 大坝电厂现装机容量4×300 mw,分2期建成。一期工程2台300 mw机组1988年开工建设,1号机组于1990年12月24日并网,投入生产的第一年机组等效可用系数44.1%,非计划停运46次;2号机组于1991年12月26日并网,投入生产的第一年机组等效可用系数41.01%。非计划停运40次。为此,积极利用设备可靠性管理数据库,找出设备和系统故障分布的主要点,在机组大、小修中,针对设备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重大隐患积极进行治理。如1号机组投产初期磨煤机组频繁跳闸,严重威胁机组安全运行,仅1994年上半年磨煤机组跳闸达270余台次,既影响机组负荷率,还容易引起锅炉mft(锅炉主燃料跳闸),造成停机事故。为此厂里成立了以总工为组长,生产科室和分场配合的攻关小组,对磨煤机组组态进行整理,将不适应电厂实际的一些组态进行了修改;完善了磨煤机组启动跳闸回路,并对每一种磨煤机组跳闸的首要原因作了首先显示,以判断磨煤机组跳闸的真实原因;针对电气回路中给煤机信号继电器安装环境差,接点不可靠的情况,改用封闭式继电器双接点方式接入,使磨煤机组跳闸事件大幅度减少,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二期2台机组吸取一期机组在运行中的一些经验对设备进行了改造。如将冷水塔高度由90 m提高到102 m,增加冷却面积降低循环水温;同时将真空系统的射水泵改为真空泵,有效地提高了机组的真空值;提高锅炉高度加大受热面积,降低排烟热损失;对机组控制保护回路进行改进等。1996、1997年二期2台机组分别并网发电,投入生产的第一年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分别为70.47%、89.42%,比一期提高37个百分点;非计划停运次数分别为12次、7次,比一期减少了33.5次/台。
2.2 大坝电厂将设备可靠性管理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增加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断加强设备的治理和改造
于大型锅炉受热面大,承受的温度、压力高,工作环境差,存在超温磨损等问题,加上部件的选材等原因使承压部件的爆漏概率偏高。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增加,管道的过热、腐蚀、磨损现象逐步暴露出来,只凭以往的靠给水流量和排烟温度的变化或运行人员凭经验根据声音的异常来判断炉管是否泄漏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往往 使漏点扩大,附近管道受漏点蒸汽冲刷严重,经济损失扩大。为此厂里投资207万元分别给4台锅炉安装了炉管泄漏报警仪,运用现代化的先进仪器及时对泄漏点进行报警。针对空气预热器堵灰问题,将空气预热器蒸汽吹灰器改型为气脉冲吹灰装置,减少了空气预热器堵灰现象。
通过几年来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开展,体会到此项工作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结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方法。现在大坝电厂的安全生产记录已由过去的“礼拜机”,转变到今天的连续安全生产600天的好成绩。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逐年提高,非计划停运次数逐年减少。 (程维莲)
第2篇 浅淡二次保护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管理
我局现有220kv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1座,35kv变电所17座,这是经过几十年时间逐步建成的。所采用二次保护设备也是多种多样,从时间上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产品都有;从设计原理看,分电磁式、集成电路式、微机保护等;从生产厂家来说有外购的、有内部生产的。外购产品的有些厂家现在已经倒闭或转产。因此象这样要保证10多个变电所二次设备都能正常运行,有较高的可靠性,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经过全面、系统的管理,从相关部门到人、财、物都应有一整套管理办法。
1、要有严密的组织系统
制定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并设立专责设备管理员。使维修工作的信息传递和反馈迅速实用,防止出了事故,就找局长或者多头汇报多头要求,或者层层报告,级级表态,拖延了抢修时间。
2、各部门之间应搞好协作关系
二次设备从采购、安装、调试到运行,各部门都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采购部门购买产品时,应先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原来产品的性能可靠率,维修简单否等;安装设计人员根据运行、维修人员的反映,设计出既操作简单,又维修方便的安装方案;调试人员应和维修人员、运行人员共同调整、试验,并对常出故障情况进行模拟试验。使维修人员和运行人员都能很快熟悉新设备。
3、加强二次设备日常维护保养
日常维护。由运行值班人员进行,从清洁、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到检查零件、部件的完整,更换熔丝等,以及时发现不正常状况,采取措施。
定期检查。由专职维修人员执行,运行值班员参加。进一步检查设备缺陷,校验继电器准确度,回路动作可靠度,零部件性能等。
设备修理。分为大修和小修,小修为平常检修或事故抢修;大修是根据运行年限和维修记录,经过综合、分析而进行的对设备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全过程。
4、建立维修记录
维修记录是维修工作的基础,维修记录包括从产品型号、编号、出厂日期、特性等原始记录到日常维护卡、定期检查卡,故障修理记录表,调整记录表等。
5、备品管理
由于二次设备种类多,零配件亦很多,有些是不规格、不常用的,因此应很好的进行管理:
(1)每一个变电所应设一个专柜,专门存放特殊配件。当哪一个变电所出现故障时,能很快找到配件。
(2)通用配件,统一分类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库存、节约资金。
(3)建立与厂家和供应商的可靠通信网。既能保证零、配件及时供应,又可以根据实际改进意见,要求厂家提供新的配件和产品。
6、人员培训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二次保护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要求维护人员不断学习,适应这种变化。保证每一个变电所运行值班人员至少有1名对二次设备比较熟悉者,这样才能搞好日常维护。维修人员要一人多能,从工艺学、电子技术到微机等相关专业都要学习、掌握。对各种二次保护装置从原理设计到实际线路安装都应清楚明白。
培训工作应从自学与派出学习相结合。可以建立小型图书室,购齐各类专业书籍,大家平时上、下班都能翻阅,每个星期举行一次业务学习,开展事故讨论会。派出学习要针对本单位薄弱环节分期、分批进行,派出培训人员有搜集新资料,传授新知识的义务。建立奖惩制度,对学习进步快、技术掌握好的同志奖励,否则处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3篇 加强管理提高分散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
dcs系统由系统软、硬件、盘台设备以及变送器、逻辑开关、电缆及执行机构组成,系统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导致系统部分功能失效或引发控制系统故障,严重时将使机组事故跳闸,甚至损坏主设备。因此,要把构成控制系统的所有设备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管理。
已投产的机组必须对dcs系统外部环境、运行、检修及考核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全过程管理指dcs系统运行、日常维护、检修及考核管理各个环节,全方位管理指所有涉及dcs系统的安全因素要考虑周全,不仅要关注dcs系统软、硬件及外围设备,还应考虑与dcs系统相关的外部设备及条件,如:中央空调、电源、仪用气源、接地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dcs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我厂300mw机组dcs系统在使用初期出现了许多问题,究其原因除对max1000+plus系统的特性没有完全掌握外,主要由于没有按其自身规律合理地进行管理而造成的。
1 dcs系统的外部环境
dcs系统外部环境条件是指电源(含ups电源)、接地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以及仪用气源系统,这些系统属其它专业管理范围,最终为热工服务。
(1)中央空调系统。计算机工作的环境温度为19~23℃,一旦空调故障,短时间难以恢复时,温差的急剧变化,将导致模件事故的发生。
(2)仪用气源系统。气源品质直接影响气动执行机构的正常动作,因此应加强对气源品质的定期检测,制定出相应的维护措施。
(3)保安电源和ups电源。电源是dcs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必须确保电源供电方式的合理性以及ups电源的切换时间符合要求。
(4)接地系统。电厂是一个高电压、大电流、强磁场干扰的环境,必须重视计算机接地系统的完善。
dcs系统的运行管理是指控制系统巡检,热工保护的投退,运行设备的检修隔离办法,各种软件管理,热工备件管理等。
(1)加强热工检修工作票的管理。在运行机组上对某一设备检修时,如果对其隔离不完全或不正确,可能发生相关设备的联锁反应。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务必实施正确的隔离措施。
(2)加强软件管理。组态的修改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必须及时备份修改前后的所有组态信息,存档备查。
(3)dcs系统备件的管理。dcs系统备件的存放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定期对备件进行检查。当dcs装置发生故障,需用备件更换时,使用前必须对备件进行功能测试,以防患于未然。
3 dcs系统的检修管理
dcs系统检修时必须要有合理的检修工艺和程序,兼顾dcs系统本身的检修和重视系统外部设备的检修。
3.1设备检修项目和周期
检修项目应包括dcs系统及就地设备
(1)dcs系统检修项目及周期。依据dcs系统设备特点,随机组大修至少进行以下项目的检修(小修时可酌情适当减少):模件组态的备份,核实控制模件标志和地址;外围设备检修,清扫电源、模件及防尘滤网,检查及紧固控制柜接线,接地系统检查,冷却风扇检修,电源测试;重要测量和保护信号线路绝缘检查;电子室温度、湿度及含尘量检修前测试,检修后复查;模件电源及冗余模件的切换试验;报警及保护功能测试;通讯、手操站检查等。
(2)就地设备的检修及周期。就地设备包括执行机构、变送器、逻辑开关及线路检查。此类检修项目及周期与常规控制设备基本相同。特别重要的是气动执行机构的断电、断气及断信号功能的检查。
3.2 模件清洗及吹扫
清洁处理应在“防静电工作台”上进行,以防静电损坏模件。根据模件污秽的程度可以用于燥过滤后的压缩空气通过除静电空气枪吹扫,用异丙醇/蒸馏水混合液(20%比例)清洗。
3.3电源线路及元件
按上述方法进行清扫电源线路及元件,然后组装后进行性能测试。带有冷却风扇的,一定要检查冷却风扇工作是否正常,并对其进行清洗、吹扫或更换,以防dcs系统运行中由于冷却风扇故障,引起机柜温度过高,诱发模件故障。
3.4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的检查及诊断
严格按厂家程序要求对工作站进行硬件检查、受电试验、故障诊断、软件下装试验等。
3.5通讯系统的检查和诊断
根据厂家提供的程序进行检查和诊断。
4 自动调节装置的现场管理
新投入和控制策略变更的控制系统要经过认真调试,由专人负责跟踪,并根据被控对象取得合理的整定参数,达到规定调节品质后,才能交付运行,长期投入。
大修后,所有控制系统必须进行调整和扰动试验,确认整定参数的正确性,方可投入运行。
长期投入的自动装置及其系统,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定期进行试验,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试验前应编写试验措施和方法。试验完毕,应填写报告存档备查。应重视技术资料的收集汇总,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
5 热工保护装置的现场管理
保护的作用在于准确及时地反映事故并加以正确地处理,以防事故的扩大:联锁实际上也是保护,只是一般局限于进行局部操作,而保护功能又是通过联锁的作用来实现的。机组保护、联锁项目的确定,主要是根据热力系统和有关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以及对自动化设备装置的配备情况、技术特性等状况制定的。这些热工自动保护装置给大机组的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假如撇开这些保护,一旦发生事故,运行人员是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迅速处理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5.1机组热工保护联锁装置的运行管理
(1)发电机组一投入运行,所有热工保护联锁装置应全部投入。
(2)发电机组启动过程中为适应某种工况需要,确需退出某项保护时,应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后,由热控人员实施。热控人员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工况达到后应立即投入。
(3)保护定值的修改或临时变动必须经过讨论并由厂总工批准,由热控人员实施。
(4)发电机组因热工保护动作造成事故的,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确认保护动作的准确性。经热工人员检查未发现保护装置异常或误动时,任何人无权下令退出该保护,若需退出,应经厂总工批准;确系热工保护误动造成事故的,应查明原因后再投入该项保护。联锁保护装置在运行中发现异常,运行人员应及时向热工人员反映,热工人员应对该设备进行联锁保护试验,寻找故障原因,认真消除缺陷。
(5)凡联锁保护系统出现局部故障时,若是按扭、开关、电磁阀等硬设备故障应立即更换;确无备品或无法修复时,应提出更改的应急措施,填写《设备异动申请表》,报批后执行。若暂时取消该项保护,应经专业确认后报厂部,经厂总工批准后执行。
5.2机组热工保护联锁试验管理
(1)联调试验应将试验内容明确列入检修计划中,给热控专业留有充分的调试时间,试验方法尽量采用物理方法,这样既能验证测量设备定值动作是否正确,又能检查线路是否完好,如有困难可在测量设备校验合格的前提下,在现场模拟试验条件进行试验,严禁在控制柜内输入端子处模拟试验条件进行试验。
(2)保护联锁试验的实施应按其重要性分3级进行,班组负责一般辅机保护联锁试验,车间组织实施主要辅机保护联锁试验,厂级组织机炉电大联锁、汽机跳闸保护和锅炉跳闸保护联锁试验。大修后,要对所有主辅机保护联锁项目进行试验。小修通常进行机炉电大联锁、汽机保护联锁和锅炉保护联锁试验。除正常项目外,还要对检修期间变动的和运行中异常的保护进行验证。
(3)热工保护试验是建立在所有设备检修工作结束的基础上,不但可以检查控制回路,而且也可以发现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故障,是检验检修质量的重大举措,是保护机组检修后连续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手段。机炉电大联锁试验是建立在各分项试验合格的基础上的,它标志着整个检修工作的结束,是保证整个机组整体安全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强化管理,可使dcs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避免大量重复事故的发生。(王仁志)
第4篇 加强配网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
如何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是大家经常探讨和关心的问题,因为配网供电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供电部门的售电量,也就关系到供电部门的经济效益,停电会给社会造成经济损失。不但如此,各种故障和事故造成的用户停电,会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损失。一般说来会造成产量下降,质量降低,严重时会造成设备损坏。例如,高炉停电超过30min,铁水就是凝固,造成重大损失。停电也可威胁人身安全,煤矿矿井停电,使风机停转,井下风量不足,空气瓦斯过高,引起窒息的人身事故,影响电力企业的形象。因此,抓好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专业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简单就如何提高本单位配网供电可靠性进行探讨。
第一、提高认识,注重应用。
目前,我局对供电可靠性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和合理。没有建立针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分析和管理制度。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供电职工对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认识,才能让大家认识到供电的可靠性也是企业效益的一部分,自觉地把电网供电可靠性这一基本要求贯彻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如做好停电计划、按时完成停电工作任务、避免重复停电等等。在电力施工建设中,各部门(包括外施工队)能够自觉地做到相互配合,争取少停电;另一方面,克服一切困难,拓宽运行维护面,从而不断地提高电网的健康水平,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
第二,做好配网的整体规划建设。
由于我们的配电网络大部分所处山区地域,决定了它具有供电电源单一、供电半径过长、设备先进性较差等不足。虽然经过了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的电压质量和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说配电线路间互带能力还是较差,电网扩建、改造和定期轮修、轮检大部分只能在计划停电状态下进行。因此,要做好配网整体规划,目前我县正紧锣密鼓地建设110kv司前及35kv都亨变电站,这就要求我们在设备及线路运行之前就要将站与站之间的联络线路进行核相和潮流分析,以增强我们变电站之间的互带能力,优化电网结构。
第三,注重电力设备的运行分析和维护。
在一般的配网事故中,因设备质量、继电保护误动、运行维护不到位引起的事故大约占到全部事故总数的 60% 。其中有一部分事故是因为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试验、轮检工作不到位引起的。我们要提高供电可靠性,要有“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我局对变电站设施进行了年度预防性试验,所以变电站的突发性故障相对较少。但对35kv及10kv线路中的避雷器、柱上开关、配电变压器等设备就较少进行预防性试验,在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一年中,我县发生竹木碰线的事故有31条次,避雷器损坏16次,引线烧断事故18次,这些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均与运行维护水平不高、管理不到位有关。
第四,加强安全用电宣传,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电力设施也大幅度增多,而广大用户安全用电的知识并没有同步提高,更不用说电力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如始兴县供电局,自 2003年 11 月至 2004 年 11月,共发生 10 多起线路被盗事故,被盗线路超过 1千米;共发生因农户在砍伐树木原因引起的事故16条次,严重影响了电网供电可靠性。
面对这种情况,我想我们供电部门不但要加强保护电力设施的宣传和打击力度,还要使广大群众参与到保护电力设施的行列中来,对举报破坏和盗窃电力设施的群众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五,在建设配网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南方电力的“六个更加注重”其中有一条是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政府和电力部门加大了电网建设的投资,先后实施的城网、农网改造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证。但是,如今农网健康水平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要想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全面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在电力生产建设和电力故障处理过程中,尝试开展带电作业(如单相接地故障的查线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停电。
(2)在输、配电线路中大量采用在线监测技术,监视线路运行状况,帮助线路运行人员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点,缩短停电时间。
(3)农网配电线路相对较长,所以把线路分段并配套采用故障自动隔离技术也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4)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先进性和整体水平,确保继电保护有选择性地正确动作也是从技术上提高供电可靠性不可忽略的重要途径。
总之,提高我县配网供电可靠性是一项长远和艰巨的任务,也并不是某一部门的责任。不仅要求不断深入地推进农网改造,并在建设中大量采用新技术,还要靠我们广大全体职工提高认识,努力工作,才能全面提高配网的供电可靠性。
第5篇 马来西亚电厂可靠性管理
ytl发电厂是马来西亚最大的独立电力生产厂家之一,拥有paka和pasir gudang两个电站。电厂的运行和维护由ytl电力服务公司(ytlps)来完成,它是西门子(占51%的股份)和ytl发电厂(占49%的股份)的合营公司。
ytlps有大约180名雇员,其中20名在位于kuala lumpur的总部工作,主要负责处理商务、财经和管理方 面的事务,在pasir gudang电站有65名,而在paka电站有95名。他们中的大部分是马来西亚人,个别人员是来自西门子的管理人员。
两个电站的运行维护协议规定了,自最后一个联合循环机组移交后6年内,ytlps将对电站的运行和维护负全责。ytlps决定采用可靠性管理(rcm)方法作为维护策略。该方法既能减少人力和降低费用又能增加电厂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电站包含3台联合循环机组,其中2台在paka电站,1台在pasir gudang电站。每台机组包含2台西门子产的型号为v94.2的燃汽轮机、2台单压再热锅炉和1台蒸汽轮机,其标称输出功率为 404 mw。
两个电站均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蒸汽轮机冷凝器直接用海水冷却。每台机组的运行及负荷管理采用西门子teleperm xp分散控制系统自动控制。
目前,电力系统有一些对电厂管理有益的运作方法,这些方法如果被认真应用的话,能够降低公司的运作成本。这些方法包括了全面项目管理(tpm)和全面质量管理(tqm)。从广义上来讲,它们均试图来改进公司的运作。然而,它们中没有一个方法能够达到rcm方法所能达到的“实际技术深度”。
1 方 法
rcm方法从质疑下面的问题开始:
(1) 在现有的运行中,所评估对象的功能及相 关的性能指标是什么
(2) 这些功能以何种方式失效?
(3) 每次功能失效的原因是什么?
(4) 每次功能失效时发生了什么?
(5) 每次失效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6) 防止每次失效的措施是什么?
(7)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预防措施,那么应该怎么办?
在rcm分析中,对每一个设备或系统的检查均基于上面所有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最终获得了一个维护规程,该维护规程直接应用于设备需要维修的时候以及需要维修的部件。我们也能提供充足的技术理由来确认这些决定是正确的。
1.1 第1阶段:编码和分析
西门子kks电厂编码系统为工作小组提供了一个几乎完整的设备编码手册。利用该手册,将电厂划分为42个系统(或大型设备项目)用于rcm分析。
从1995年8月人员培训开始,大概花了2.5年,ytlps成员完成了对所有项目的分析工作。每个项目组组成1个研究小组,并且至少包含1名来自每个技术部门的人员。每个项目在被批准实施以前,由部门经理和电厂经理部负责审查。
所有项目都从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过渡,这样做就可大大节约人力和物力,达到在更低支出前题下改善可靠性和可用性的目的。
1.2 第2阶段:审查
审查的目的是利用从实施第1阶段中所获得的经验,来审查维护的有效性,并且,根据需要调整工作内容。此外,在审查中要引进具有不同经验的专家,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查每一个项目,既可提高参与人员的知识水平,又可使项目组集思广益并作出适当的变更。
所有项目都进行了象工作频度和增减一些工作内容等情况的变更。总体工作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审查花了15个月,于2000年6月完成。
1.3 第3阶段:一致性检查
对rcm进行分析的几年中,我们发现日常工作部分被加入到所有部门的维护规程中。例如:明显是应由相关部门经理做的而无须rcm项目组完成的工作,结果是与rcm无关的工作量增加了。
第3阶段程序从2000年11月开始启动,来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每个项目组从日常维护规程中鉴别出不属于rcm的工作。然后将相同的rcm原理应用到这些非rcm工作上,并如同rcm工作一样被质疑其功能。结果是这项工作或者包含在rcm中,或者从rcm中删除,或者可能包含在不同的工作频段。
第3阶段的目的是ytl电站的全部维护规程采用了rcm原理来实施。
2 状态监测
在下一阶段,rcm规程与状态监测方法相结合来加强数据的事后分析。电站部件或系统的rcm分析经常会给出当设备正常运行时无须维护的建议。为了确认这些rcm维护建议,设备的状态需要准确地监测。
从非常简单的目视检查到复杂的在线监测系 统,许多状态监测技术均很有效。下述3项技术被决定首先应用到设备的状态监测中。这些技术可以互为补充:
(1) 振动监测;
(2) 温度记录仪;
(3) 油状态监测。
我们发现:利用rcm作为维护策略,由电站人员来实施状态监测比由承包商来完成能带来更大的益处。因为由电站人员自己来实施这些工作时具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并且当需要这些数据的时候,它们能即刻可用。而电站人员按工作任务分别进行培训。
3 结 论
从引进rcm和状态监测中获得的收益使得电厂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 当这些技术尽可能地由电站人员来实施时,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该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收益是电站人员从深层次领会了一些部件和系统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技术知识。
运行维护质量的好坏可以通过汽机的跳闸记录显现出来,这在近几年已不断地得到改善,见图1。表1和表2分别为rcm应用于燃汽轮机和paka电站的统计数据。
在状态监测方面,振动监测已为降低非计划停机维修的数量提供了最大的作用。其它状态监测技术所带来的益处会继续被评估,而那些能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率方面带来投资回报的技术会得到实施。
harald e. burchardt (马来西亚)
harald e. burchardt (马来西亚)
第6篇 推广供电所供电可靠性管理
目前,我国已在部分地区开始推广低压用户可靠性的管理,这给供电所的可靠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展供电所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是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供电企业塑造企业形象、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管理措施
可靠性组织管理:建立健全以供电所所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可靠性管理小组,负责对本区域可靠性实施分析和控制,对供电所管辖范围内的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负责。加强对供电所所长及供电所线路运行专责人可靠性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供电可靠性的重视,把供电可靠性意识和对用户的服务意识相结合,真正融入到日常的供电所管理工作中,使可靠性管理工作切实得到保障。
基础数据统计管理:建立线路设备台账,对线路的设备明细(配电线路的长度,负荷的大小及分布、负荷增长情况,自然现象及环境,导线耐雷水平及绝缘化程度,设备老化及更新程度等)准确登记,绘制相应的10千伏线路单线图,并及时更新,为电网规划、技术改造及检修计划、线路设计等供电企业全过程管理提供翔实数据;对本供电所管辖范围内存在的停电事件进行定期分析,对引起停电的原因仔细分类,探索低压元器件对线路可靠性的影响,对指标完成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及时制定相应对策,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加强与上级管理人员的沟通,为公司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促进公司可靠性管理,为逐步实现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管理奠定基础。
日常考核管理:把可靠性指标和供电所日常考核相结合,制定《供电所可靠性管理制度》及《供电所可靠性实施考核细则》,用制度约束生产环节,以指标指导日常工作。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考核办法,控制停电时户数异常增加,激励停电时户数有效减少。加强考评奖罚,对完成考核指标、有效减少停电时间和次数、有效缩短工期、开展带电作业卓有成效、有效减少事故停电等对提高供电可靠性有贡献的人员实行奖励,对于重复停电、检修质量差、延误施工工期、延误送电时间、完不成考核指标的有关人员进行处罚,做到奖惩分明,有据可依。根据公司所定可靠性指标值逐月累计,季度通报,年底考核兑现。
技术措施
控制好计划停电。需停电作业的工作安排多项同时进行,提前申请安排,做到施工扩改与计划检修协调一致、统一管理。加强工程管理,严把质量关。加大对供电所内部运行单位和施工单位考核力度,有效缩短工期。加强检修管理,对每年的春检、秋检及迎峰检查严格监督,尽量减少事故停电。
进行事故抢修。实行24小时抢修制度,昼夜值班;执行周密的倒供电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尽快转移负荷,隔离故障点,使停电范围降为最小;对故障点抓紧抢修,架空线路抢修控制在12小时内。对不能在24小时内恢复供电的电缆故障用户进行保供电。通过这些措施尽量减少停电时户数。
加强人员培训。对供电所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巡视、维护检查、安全教育)和技术讲课,增强可靠性的意识,提高维护管理水平、运行操作能力及操作质量;增加带电作业处理故障的能力;提高检修能力和速度。
加强运行巡视。建立线路运行记录,明确高峰负荷,完善配电线路巡视制度,使用线路巡线记录手册,做到人到位,心尽责。要求运行人员对所管理的农村线路每季至少要巡视一次,定期抽查巡线到位率。提高设备运行水平,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开展带电作业。积极推广带电作业,充分利用带电作业进行带电清扫、接引、断引工作。能进行带电作业的工作绝不允许停电作业,尽量减少线路停电次数。
加强需求侧管理。完善10千伏用户配电设备管理办法,指导用户管理好设备,消除不安全因素,对于可以互供的用户和自备发电机用户,及时通知他们在线路停电时不受影响,减少线路停电影响的时户数,缩小停电影响范围。
加强配电设施的防护。制作标示牌、进行专项宣传,防止外力破坏事故发生。
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增强探查故障点的措施,学习排除故障方式,减少检修次数,控制停电范围和时间。
第7篇 电缆运行管理可靠性风险度评价
1 前言
随着市政建设的不断发展,电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电缆可靠安全运行要求不断提高,电缆受外界不确定因素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市南电缆设备的增长速度与电缆运行人员紧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管理好我们的电缆设备,在此,我们提出了运行电缆设备的风险度评价工作,使电缆设备的管理突出重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措施,降低电缆风险,提高电缆安全可靠性。
2 电缆存在风险度的要素
根据电缆的运行环境及电缆自身的运行状况及电缆所处的社会地位等不同情况,可以将电缆运行风险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2.1 电缆设备的内在健康水平
此类电缆的风险主要是受电缆的运行情况影响。电缆的缺陷为电缆渗油、电缆终端放电、电缆桩头发热;电缆重载;电缆装置不符合要求;电缆反措还未执行完成;电缆试验超周期;电缆资料欠缺等情况,影响电缆的安全健康运行。
2.2 电缆设备受外界因素影响
随着市政建设的不断发展,电网建设的不断加强,电缆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加,目前最主要受外界影响的情况大致有:处于施工工地中的电缆,也就是电缆外力损坏故障占高比例,也是风险比较高的一块;由于电网建设、设备检修等形成变电站单电源供电,另一路进线电缆就存在高风险,一旦电缆故障,将引起变电站全站失电及更大的社会影响;供同一变电站、同一用户的同沟直埋敷设的电缆设备,一旦遭到外界影响,电缆同时故障将引起事故扩大;车道、建筑物下的电缆设备,在运行故障时将影响电缆设备的抢修速度,对及时恢复供电存在影响。
2.3 受电用户性质、社会影响、季节性的电缆设备
由于受电用户的重要性不同,电缆的安全可靠的影响程度不同,如医院、电信、媒体、公共场所、党校、政府机关等重要用户,在不同的时间段需要保电,这些电缆的安全运行需要保证;防台防汛季节时,电缆供电的泵站、水库等设备的安全运行。
3 电缆的风险度评价标准
根据上述电缆运行存在的风险情况分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度、影响度,利用风险度评价手段,对上述风险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评价,在此推出了电缆运行风险度定级的标准,根据评定标准,结合自身的运行状况,不定期的进行设备评价,突出不同时期的电缆运行工作的重点,掌握电缆运行状况,及时做出相应的措施。
设备风险度评价标准,一级电缆设备:重载变电站中重载电缆设备处于施工配合中;单电源电缆设备处于施工配合中;同沟直埋敷设电缆处于施工配合中;一级保电的电缆设备处于施工配合中;危急、紧急缺陷电缆设备。二级电缆设备:施工配合中电缆设备;重载电缆设备;单电源电缆设备;保电电缆设备。三级电缆设备:有缺陷电缆设备,资料欠缺电缆设备,处于车道、建筑物下电缆设备。四级电缆设备:健康安全运行的电缆设备,敷设环境完好的电缆设备。
4 风险度评价的应用
经过设备风险度评价工作后,对运行中的电缆设备进行了风险度定级,及时掌握了电缆运行状况。电缆受风险度状况在不断变化,可以采取定期地、滚动地进行设备评价,并根据定级的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针对一级电缆设备要求设备主人及时掌握一级设备的动态,每天开展二次特巡工作。在迎峰度夏期间,根据施工特点,开展早、晚特巡工作。在高温35度以上,再次进行红外测温,及时掌控重载线路的运行情况。二级电缆设备要求设备主人每天特巡一次,并要求外协工配合做好其他时间段的特巡工作和施工工地的防外损工作,在高温35度以上,再次进行红外测温,及时掌控重载线路的运行情况。三级电缆设备要求设备主人了解设备的缺陷程度,及时掌控缺陷的发展状况,以便作出及时的处理;对于资料欠缺的电缆设备,利用仪器进行路径仪确认、物探等技术手段进行资料的消缺工作。车道、建筑物下电缆例入设备更新改造项目预备库中,根据设备的轻重缓急进行改造。
市南电缆通过采用此手段,在2006年经过一年的运转后,设备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年份 | 运行故障 | 外力损坏 | 故障数 |
2005年 | 135 | 170 | 305 |
2006年 | 90 | 108 | 198 |
下降率 | 33% | 36% | 35% |
5 结论
运行工作是一项长期地、任务艰巨的工作,在设备量急剧上升和运行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利用风险度评价手段及时动态地掌控好电缆的运行状况,突出运行工作的重点,有目的的开展运行管理,确保了电缆安全运行,提高了电缆供电可靠性。
89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