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追问》读后感 “如果你没有走对路,你走得越远,离魔鬼就越近。魔鬼,总是在各种邪路、错路前面守株待兔。”——这是丁捷,一位纪委书记、同时是一位作家,所写的长篇纪实文学,《追问》中的一句话。
书中记录了多名中管和省管高级领导干部的真实经历,大都曾是颇为耀眼的成功人士,也几乎都因为反腐风暴而受到党纪处分,有的成为阶下囚。在读这本口语化、纪实性的书时,像是坐在一个个被魔鬼诱惑过、内心受到无尽折磨的灵魂面前,倾听他们的哭泣。
不无遗憾的是,这些曾经的“弄潮儿”,曾经的“社会中坚”、“国家栋梁”,直到被彻底击垮,才开始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他们,原先或是军转干部,或是政企职员,起初都是类似的小人物,但在掌握权力的过程中,却有形形色色、属于自己的“变形记”:有人因为年轻时对一份感情的遗憾,中年时沉溺女色,从细小的缺口开始腐坏;有人因为细节处被刁难,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反而产生对权力滥用的病态渴望;还有人,撒手不管,乐得做甩手掌柜,最后无法控制形势,身不由己,走上腐败的道路。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从这些落马干部的忏悔中不难看出,先是思想理念出了问题——有的是本可以成为一段年轻时候的美好回忆,却经不住美色的诱惑,丢掉了理想信念;有的是看到了太多的社会阴暗面,对社会主义前途丢掉了信心;有的是临近退休,认为没有必要再那么坚守。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领导干部首先需要自身正,在面对外界的诱因时,才能找到自身行为的准则。标本兼治,是党治党管党的一贯要求。深入推进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觉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能自始至终保持新鲜,必须在党性修养和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提高,必须在工作实践和斗争磨砺中不断坚定。提高自身觉悟的过程,也就是与自身的欲望、自身的“恶”赛跑的过程。
其次,在一些权钱交易、利益同盟中,少不了不法分子的腐蚀。人的理性被吞噬,阈值被放大,有的案件中,几百万元人民币都变成了小数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到,“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在深渊之前,人的欲望之门被无限放大,三妻四妾、声色犬马成了见怪不怪,反而觉得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干部是“傻瓜”。在一步一步蚕食落马干部理性的不法分子、“人精”眼中,或许眼前这些为了短期不法利益,放弃信仰,放弃党和人民信任的干部,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抗拒这些图谋不轨的不法分子,也就是一场与外界的诱惑、他人的“恶”的赛跑。
人生,并不是一场比谁获得利益多的短跑冲刺,它更像一场注重过程的马拉松。选择了做党和人民的干部,更需要在这场比赛中追问自己的理想信念,校对好自己的行进方向,胜过欲望,跑得过诱惑,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1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追问》读后感 在读《追问》这本书,本书由江苏省属某文化单位纪委书记的丁捷执笔,向已经犯事的八位落马官员进行的访谈式纪实文学,目前看了其中三位的故事。
就我的看法,本书作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的出版书籍,和《人民的名义》同时段放出,说明了纪委的宣传导向:你不讲真实的故事,别人就讲猜测的故事;你一直不发声,猜测的故事多了,就妖魔化了。
当然了,犯案的官员如此之多,只挑这八个故事来讲,我想除了代表性,真正的大老虎是不会说的。我读完第一个故事就有一个想法,目前是对的,一是这些官员应该不存在红二代的故事,二是应该不存在大奸大恶之徒。作者用的是孔子删述六经的春秋笔法,说的是为官者是如何被腐蚀的,作为一种给在位者的警示。
权利中心的舞台上上演的戏,每一则故事都十分曲折,不亚于《人民的名义》。因为在利害的漩涡里,人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受到魔鬼的低语。那些魔鬼会像苍蝇一般,盯着你内心的裂痕,不断产卵、腐化。
很多时候,决定我们命运的原因,来自于内心隐藏的潜意识。就我目前读到的这三位官员堕落的原因,内心的创伤起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因为早年失败的感情经历,所以包养二奶三奶,这是由于缺爱的创伤。因为连续多年爆肝工作怀才不遇,终于走上买卖官的邪路,无法自拔。因为怜惜自己的艺术造诣,而尸位素餐,放任下属任意肆为的危害国家利益,一心只沉浸在艺术的理想国中。这些心理创伤,非常普通,是人常有的七情六欲,如果不在官场这个大环境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这个时候,魔鬼登场了。有人说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一代人,是胆子大的一代人。我觉得这些成功人士不只胆子大,虽然可以并没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是必须擅长揣摩人心,也就是混社会的能力。和他们相比,很多以业务能力著称的官员,心智上可能还是小孩子。其中一位自白道:也许,我并不明白自己的心思,但是人家看透了。人家把我心中某种心里失衡检测出来了。开始对症下药,。我仔细想了下书中这些苍蝇的所作所为,这种人其实生活中也有相似的,只不过我没有被叮的价值而已。
很多中层官员都是苦出身,多少有点生活下的心理创伤。而且给我的感觉,官员自我的心里成就感是很低的。这三位谈话中都有这样的意思难道我就这样过我一辈子了吗?而对比他们的地位,在走入邪道之前,已经够我们羡慕的了。让我有感触的是其中一位的妻子对他述说在单位被人问你老公每天都可以见到市长吗?我可以感受到提问者的向往。
然而,虽然这三位犯了错误受到了惩罚,也的确承认自己有错,但是对于自己的涉案行为的叙述,还是有身不由己的感觉,自己被一步步带向了深渊。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是故意的。也许每个人的心都是复杂的,善和恶同时存在。也许是自欺欺人。不过,那些曾经的哥们,供认指证他们的时候,倒是毫不犹豫。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22位用户喜欢。
《追问》读后感 看完了《追问》剩下的五个故事。不得不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故事里的主人公,就能力来说,都不是平庸之辈,其中还有不少人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贡献。看着他们一步步堕落的过程,心里有一股郁结的感觉。感觉如果我处在他们的位置,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还真不好说。余华说过,真正的作家写作时能让人看清自己真实得内心,是一种非常痛苦的过程。而本书作者丁捷也写到,写这本书差点让他崩溃,因为搜集到的材料包含着大量人性的负面。我可以想象作者的感觉,因为我就算阅读这本书,心情都受到影响,想要点上一支烟缓一下。
这些人堕落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是却合情合理,有的因为感情创伤,有的因为怀才不遇,有的因为沉浸爱好,有的因为追求浪漫,有的因为晋升失败,有的因为爱慕虚荣,有的只是顾及夫妻,有的沉浸权利。先不谈爱慕虚荣的那位和沉浸权利的那位不谈。另外六位,围绕着事件发生的,是社会关系,也就是兄弟,夫妻,朋友关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换位而处,就像《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一样,如果你的爱人追求物质,你难道就断绝夫妻关系吗?我国是非常注重人伦关系的社会,作为一个官员,难道要斩断人伦,断绝七情六欲,变得刀枪不入吗?先国后家这种事,要求的是官员用看不见摸不着“精神”对抗。就算成圣的王阳明尚且处理不好家事,而官员只不过是普通人。不由感叹,个人对抗环境真是太难了,或许,需要什么东西帮自己一把。
剩下的两个故事,一个是大学校长,一个是国有企业董事长,他们各自打造一个独裁组织,却以清廉勤劳的假象示人。按他们的原话来说,做到这个位置,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根本没有人能管。甚至掌握控制权,称为团队的独裁者之后,纪委这个职位的人,是自保都自顾不暇的。分享一段大学校长的做事原则“对我没有名没有利的事不做,有名无利的事委托给别人做,有利无名的事亲自参与做,有名有利的事发动资源号召做”。而国有企业董事长这个故事,令我感觉十分震撼,根据他的争夺权利的手段,堪称企业管理层的厚黑指南。
这本书还给我另一个想法,这些人虽然最后下场不好,但是其实都是很优秀的人,毕竟还是给国家带来不少贡献的。然而官场上,还有很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整天素位尸餐的“乡愿”。他们并不犯错,也不怎么干实事,往往对国家并没有什么杰出的贡献。比如某位铁路部的涉事领导,虽然因为贪腐下马,但是我国铁路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其中他的贡献,功不可没。真的很难说这种领导和碌碌无为的“混子”,哪个对国家利害更大。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3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42位用户喜欢。
暑假里,我感到非常快乐,因为我认真地阅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身残志坚,她用两句话感染了我,这本书就是《生命的追问》。
夜晚,璀璨的星空挂满了正在眨眼睛是小星星,灯光照着书桌,我仔细端详着放在书柜里的每一本书,眼睛急切地寻找,啊!原来放在这里,终于找到了。
拿起书,我望着它。扉页上印着五个硕大的字“生命的追问”。我翻开书,一页,两页,当我翻到第六页时,书中的两句话让我深受体会——“假如我能站起来吻你,世界该有多美好啊!”“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这是一个勇敢面对挫折、面对命运的人,5岁时因血管瘤造成高位截肢,却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和出版了大量外文资料和著作。她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张海迪。
在书中,我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个残疾人的痛苦和作为作家发自内心的激情。在这整本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这位作者对爱的向往,对生命的渴望,对命运的挑战。
作者更多描写的是当年随父亲一起在那个小山村,村里一些热情的姑娘和一些朴素、淳朴的老乡村民,这个村的少女们喜欢听作者唱苏联民歌《红梅花儿开》,这时的画面,令人陶醉啊!
她们不仅打动了作者,也深深打动了我,她们的纯洁和善良,在作者笔下一次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她们像一群天使,与她们共同分享快乐,不仅给作者带来无穷的生命力量,也传递给我们对生活的乐观。
我从张海迪那坚强不屈中看到了生命的追问在大放异彩。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拼搏;生命是奉献。
一位残疾人都有这样的坚强不屈的秉性,我们还是一个有着健康的躯体,却比不上这位大姐姐,她的这些品质令人佩服,我今后向张海迪姐姐学习,学习她那努力拼搏,在学习上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评 语:
作者能以读物中抓住重点细节读感受,而且较为深刻细致,能够传递一种正能量。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2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79位用户喜欢。
丁捷追问读后感精选
看完了《追问》剩下的五个故事。不得不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故事里的主人公,就能力来说,都不是平庸之辈,其中还有不少人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贡献。看着他们一步步堕落的过程,心里有一股郁结的感觉。感觉如果我处在他们的位置,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还真不好说。余华说过,真正的作家写作时能让人看清自己真实得内心,是一种非常痛苦的过程。而本书作者丁捷也写到,写这本书差点让他崩溃,因为搜集到的材料包含着大量人性的负面。我可以想象作者的感觉,因为我就算阅读这本书,心情都受到影响,想要点上一支烟缓一下。
这些人堕落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是却合情合理,有的因为感情创伤,有的因为怀才不遇,有的因为沉浸爱好,有的因为追求浪漫,有的因为晋升失败,有的因为爱慕虚荣,有的只是顾及夫妻,有的沉浸权利。先不谈爱慕虚荣的那位和沉浸权利的那位不谈。另外六位,围绕着事件发生的,是社会关系,也就是兄弟,夫妻,朋友关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换位而处,就像《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一样,如果你的爱人追求物质,你难道就断绝夫妻关系吗?我国是非常注重人伦关系的社会,作为一个官员,难道要斩断人伦,断绝七情六欲,变得刀枪不入吗?先国后家这种事,要求的是官员用看不见摸不着精神对抗。就算成圣的王阳明尚且处理不好家事,而官员只不过是普通人。不由感叹,个人对抗环境真是太难了,或许,需要什么东西帮自己一把。
剩下的两个故事,一个是大学校长,一个是国有企业董事长,他们各自打造一个独裁组织,却以清廉勤劳的假象示人。按他们的原话来说,做到这个位置,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根本没有人能管。甚至掌握控制权,称为团队的独裁者之后,纪委这个职位的人,是自保都自顾不暇的。分享一段大学校长的做事原则对我没有名没有利的事不做,有名无利的事委托给别人做,有利无名的事亲自参与做,有名有利的事发动资源号召做。而国有企业董事长这个故事,令我感觉十分震撼,根据他的争夺权利的手段,堪称企业管理层的厚黑指南。
这本书还给我另一个想法,这些人虽然最后下场不好,但是其实都是很优秀的人,毕竟还是给国家带来不少贡献的。然而官场上,还有很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整天素位尸餐的乡愿。他们并不犯错,也不怎么干实事,往往对国家并没有什么杰出的贡献。比如某位铁路部的涉事领导,虽然因为贪腐下马,但是我国铁路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其中他的贡献,功不可没。真的很难说这种领导和碌碌无为的混子,哪个对国家利害更大。
丁捷追问读后感精选,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9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27位用户喜欢。
丁捷追问读后感精选
最近反腐文学有点热,但我写作出版《追问》不是为了蹭热度来的这部书是十八大以来我们有幸亲历亲闻我党猛撕老虎画皮,把诸多腐败分子打回原形,正义的舞台前我们无法抑制的激动喝彩;是我个人对反腐认识循序渐进深化的结果;是一个作家加纪检工作者有视听要正传,有感悟要由衷,有警钟要捶打的责任驱使必然。
我的切入点是挖掘各类涉案官员浑浊的内心世界发展,还原其精神裂变的路径。这种内在蜕变,往往有一个比较隐秘、漫长的过程,需要用他们真实的人生经历来演绎,需要设计生动的人生行为来表达,需要一种文学的真实,需要一种让广大读者感到亲切的文字力量。纪实文学不是新闻报道,不是案例直叙。严肃的文学细节刻画和典型性处理,是为了聚焦人心和人性,而不是为了故事化的猎奇。选材上,我只对应事,不对应人,事情为人物形象的丰满化服务,努力使每一个人物都具备代表性、概括性,但杜绝对号入座的八卦。如果以严肃之心写就的这部作品,还是不幸被八卦、被娱乐,我想恐怕是网络时代,某些读者可悲的阅读消费习惯使然,请允许我对此表示遗憾和失望。
一直以来,总会有一些舆论认为,那些所谓的精英,从人上人,一夜之间跌入阶下囚,其人生的急转直下,也许令人费解,也许情有可原。凡突然的事,难免让旁观者惊愕,甚至疑问。委屈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运气不好等说法甚嚣尘上。也有落马者自称一时糊涂,是不小心栽了跟头。我在研读了数百个案例,并与一些涉腐官员面对面交流后,发现并没有真正的突然翻车,也不存在跌得鼻青脸肿是一时糊涂。他们几乎都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腐败酝酿,最终用病变的心理,畸形的人格,扭曲的价值观,低下的品德,混乱的生活逻辑,把自己炼成了彻头彻尾的腐败分子。
作为一名作家,我觉得向读者传达反腐现实,激励一场同仇敌忾的斗争,义不容辞。在我看来,反腐报道真实,却过于简单,让受众的感悟局限在皮毛,其新闻力量更容易被信息海洋淹没。反腐小说则受困于过多的情节虚构,容易滑向娱乐。因此,我选择了纪实文学的手法来实施。尽管纪实文学区别于新闻报道,但它还是以文学的手段来呈现真实。就是说故事起因是真实的,结局是真实的,但不等于从情节到人物,完全对应现实里面的某一个人,人物形象还是经过一些文学处理与艺术加工的。
我写这本书,是想将其作为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的文学读本。广大党员干部可以用来照镜子,看看你跟书中人物是否存在同样的病理特征。而老百姓看清弄权贪官必然灭亡的下场同时,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人生警示录来看。在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千万不能过于物欲,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我觉得人生应该是一个相对安静、循序渐进的上升过程,而不是书中人物这样的大跳跃。这些官员,就是妄图在财路、前途和情感方面要的比一般人多得多,速度快得多,满则招损,最后导致毁灭。我想通过正反观照告诉读者,真正有持久生命力的,还是一颗腾空了私利,装进了奉献,保持着纯真的强大初心。
丁捷追问读后感精选,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6位用户喜欢。
在朋友冬雪春雨的博客上,转载了这篇文章,内容不长,寥寥数语,却让人豁然开朗。把它置顶,放在打开博客就能看到的地方,算是警醒。
其中“教育写作”让我感慨良多。对于自己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反思都可以记录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剖析,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经也信誓旦旦地坚持写,可后来繁杂的事情多了、身体健康也出现了各种不太良的信号,想到的好多事情都不能坚持记录下来。每每想起来都感觉遗憾,也许这就是普通人跟名师专家的区别,一件事情,坚持去做跟偶尔做,效果不会相同。
“专业阅读”,平常也属于比较爱读书的——可阅读的时间总是不能保障,一本书读好久,有时还会中途停止……于是深知自己的底蕴不够深厚,老有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特别是这次在济南参加研修,晚上研讨时组长的一个调查“说说你都读过哪些专业的书籍”——交流之下,更觉惶恐。当晚在亚马逊订了四本书,现在已陆续收到,看着那四本书,真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读的第一本用报纸小心地包了书皮,现在已经开始阅读,在读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是不读书时所没有的……
“偶像”,记得多年前,我还刚刚二十几岁,第一次在录像上看到吴正宪老师讲的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被吴老师课堂上的那种激情和亲和力深深打动,吴老师的课堂是那么有趣、那么有味道、那么受孩子们欢迎,就像有一种魔力一样,深深吸引着上课的孩子们,也吸引着听课的老师。那时我还刚刚教数学不久,因为是幼师毕业,身上天生有一种当好“孩子王”的愿望——打实习时,就感觉自己的生命中有一种力量,我会用我的`爱去善待每一个孩子,我要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充满力量、快乐成长……当看到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时,才意识到要能让课堂上充满爱,绝对不是只有心中的冲动,更多的应该是赶紧让自己汲取能量,才有可能做一个像吴老师这样的好老师,真正让爱洒满自己的课堂。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参加多种培训活动努力学习,以后陆续又听过好多专家的课,特别是吴正宪老师,在很多学习活动中,都能现场看到吴老师执教,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向她学习的信念。读了这篇文章才明白,对偶像除了热爱和崇拜,还要研究,研究偶像的言行、教学实践——这样才能进步得快!于是给自己定下目标,从现在开始,读吴正宪老师的书、研究吴老师的课堂,向她学习,哪怕只能进步一点点……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追问》读后感 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追问》一书的作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丁捷。他著有长篇小说《依偎》《亢奋》等十多部著作。另外,丁捷还有一个职业身份,即江苏省属某文化单位的纪委书记。
《追问》通过一群落马官员的口述纪实,描摹他们从破纪到破法的过程,深刻揭示腐败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他们灵魂衰落的轨迹。
作者在书中介绍说,从中纪委和省纪委提供的633个案例中,我遴选出28个以上地厅级与省管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最后成功与他们接触,与其中13人面对面长时间交谈,获得了数十万字关于他们人生道路、心灵历程和灵魂语言的第一手材料。最后,又从中选择8位典型,进行深度记述。
书中所称的上述正部级领导就是8位典型之一,他是一名犯罪分子,一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被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几个北方大市,作为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学习反腐倡廉的典型案例的主人公。
____年3月23日晚间,在中央党校大有书局领导干部读书会暨《追问》新书发布会上,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研究员李朝全说,作为一位普通的党员领导干部,他读了之后深受教育。
李朝全还向读者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推荐该书,读了之后一定是不虚此读,有所收获。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读《生命的追问》有感400字
读《生命的追问》有感400字
在少年文学里面看到这样散文,对生命的最后意义的感想。它主要是说,一个有着青春活力的少年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受不了而自杀。 “自杀”一个多么严重的词语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为什么要自杀呢?一个快乐的人就会把这所谓的“重重困难”一样一样的去克服。但实际上的背景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那个姐姐的家庭是四分五裂的,爸爸妈妈都离婚了。
原本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都搞得冷冷清家庭都搞得冷冷清清的。所以她被领养到姑姑那儿生活,但终究不是亲生的,不是很疼爱。在她的生命里是没有爱的存在和意义。但她依然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老师眼里的文艺委员。在她小的时侯常常想过“自杀”的念头。最后好心的爸爸收留了她。在面临高考的时候,由于不及格而服药解脱了世间的"所有问题。 忽然间,我觉得她的生命真的没有意义吗?不,不是的。主要是由于大姐姐接受不了这种刀割一样的困难,所以就上了天堂。人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要坚强起来,振作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不能泄气,要一样一样的克服。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5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