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范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栏目

2024浮生六记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13:30:03 热度:99

2024浮生六记读后感

2024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87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从没有一本书让我这么痴迷,十二个故事讲述最动人的妖怪物语,我深深陷进去了,不可自拔。

这是一部和《花镜》很相似的作品,动漫作家娑椤双树营造了一个古典空灵唯美的故事:街道上的神秘店铺,突如其来的仙女老板娘,一杯叫做浮生的茶,一个悟透人生的故事。读起来如品香茗,回味悠长。她会泡一种名叫浮生的茶,她店铺里回来很多奇怪的客人。每个客人都会喝到她的茶,给她说一个自己的故事,那是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

俊美的"猫妖爱上了一条鱼,天敌之爱,淡如水,却深似火。猫妖疯狂追求鱼妖忘形,殊不知在无意间使鱼妖受到不可避免的伤害。痴迷的它怎会懂得,世上许多事情,其玄妙之处,就在一个“放”字。只有成长,才能体会这个字的玄妙之处。口中的爱,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己私欲。我想象着:一周之后,猫妖将白鱼放回了一片浅蓝的海水,白鱼摇了摇尾巴,转身,渐行渐远,终于消失于一片蔚蓝之中。这是多美的画面,从哪里来到那里去,一切都恢复了寂静,有时候坚守执着并不是爱的唯一出路,而适当的放手也是爱的极致。

百里族是黄金狮人的狩猎师,死在百里人手上的黄金狮人不计其数,百里家族唯一的女人百里未步为了自己心爱之人变成了和爱人一摸一样的黄金狮人,披上狮皮意味着放弃百里家族的身份,成为黄金狮人的替身,让百里的利剑指上自己,当然也会让他们之间无休止的战争结束,百里未步,这个勇敢的猎人,真的这么做了。

没有智慧的勇气,是鲁莽。没有宽容的勇气,是偏执。没有爱的勇气,是残暴。如果真的勇敢,就会为你披上一张狮子皮,如果真的勇敢,就会让百里的利箭调转方向,指向自己。你真是个勇敢的猎人,未步,我想,我们每个人,或者说每个妖,都需要真正的勇气。

不尝苦,何有甜。人生本就是甘苦与共的一段旅程。区别是,有的人有旅伴有知己,而有的人没有。没有爱的人,身边纵然热闹蜂拥,终是寂寞不去。有爱的人,天涯海角,穿风踏雪,却从不孤独。一缕缕复杂的情绪缠绕这一群执着的妖怪,是爱情是勇敢是梦想是坚守是抉择……

就如同故事里那杯叫做浮生的茶,喝起来很苦,回味却是甘甜。

____浮生六记读后感600字5

初见这本书时,它被放在书店的书架上,首先,是它的素雅洁白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后,便是书封面上那几个淡淡的文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让我有想要阅读它的冲动。

《浮生六记》为清朝苏州人沈复所著,因同为苏州人,便对书中所写的园林有一种亲切之感。沈复居于沧浪亭旁,他的家也是园林一样古色古香的建筑。书中有介绍园林的地方,我因幼时去参观过,能大致在脑海里勾画出园林的样子,便不觉得枯燥乏味。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沈复,而是他的妻子陈芸。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芸娘的可爱之处在于,在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生而颖慧,幼时“即能成诵”《琵琶行》,还自己学会吟诗作对,对于诗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贤淑能干,懂插花、叠盆景、焚香、画虫草,还自己设计出活花屏和梅花盒。梅花盒很漂亮精致,是一种食盒,形如梅花,内置中五六只瓷碟,装上饭菜,如装于花瓣中。芸娘还曾女扮男装,同沈复一起参加庙会。因那时并不是一夫一妻制,芸娘还真心真意的帮沈复物色小妾,要既漂亮又有韵味才行,后遇到憨园,芸娘很喜欢憨园,但因种种原因,沈复未能娶到憨园,这也让后来芸娘的病情更严重。

《浮生六记》中的闺房记乐是它的独特之处。正如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一般人不会写闺事,夫妇生活,而沈复以直率平实的语言叙述闺中乐事,写出了夫妇之间真挚的爱情,琴瑟和鸣,伉俪情深。后来,沈复仕途坎坷,芸娘病重,家中贫穷,生活艰难,芸娘仍为沈复想办法赚钱,去讨一份工作。这夫妇之间的真情令人感动,不幸的是芸娘红颜薄命,沈复漂泊各地。

“浮生”应就是指沈复浮荡不定,如浮萍般的人生。他的前半生,与芸娘在一起的时光虽短暂,但很欢乐,美好,但相比较他后大半生坎坷游历,那些欢乐的时光便如梦境一样虚幻飘渺,昙花一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____浮生六记读后感600字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事如春梦了无痕”。陈芸的一生,正可引用苏轼的诗句来概括。本书虽说是从沈复的角度来写,文章的主角,那位“点睛者”却只是陈芸。林语堂称她为“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而她的可爱之处在于,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生而聪慧,幼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对于诗歌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贤淑能干,懂插花、叠盆景、焚香,还能够自己设计出活花屏和梅花盒。他们的生活虽说简朴,却也知足常乐。而就在这简朴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追求美丽,看到了他们的穷困潦倒,看到了他们遭不如意事折磨,看到了他们为他人所讥讽。他们并没有特殊的建树,仅仅只是同知心友人过他们恬淡的生活,倒也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风范,同时不负良辰美景,不负时光。

那么,沈复笔下的陈芸是否仅仅只是陈芸而已?其实不然。陈芸,她所代表的也是那些不甘困于封建思想的枷锁之中、为取得自由平等而斗争的女子们的代表。陈芸见了一位歌妓而发痴,换上男装与丈夫出游观“花照”,一个女人打扮男装,抑或是倾情于一名歌妓是不道德的吗?她尽没有考虑到,她仅仅是思慕着去看,去看见人世间的美好景物。的确,陈芸看到了人世间的美好景物,但这也给她带来了祸。由于她道德上所犯的礼法的衷怀,她才想要游遍天下名山——愿意留待鬓斑之时去游历的名山。可那个时代是与现在不同的,封建的社会中,看见一位风流蕴藉的歌妓已十分犯礼法。这也足使让她的公公认为她是痴情少妇,足使将她逐出家门。

而换个角度想想,陈芸真的做错了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已经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陈芸自然要招他人的讥讽。这来由沈复虽然没有明说,但定是与陈芸识文断字,而且追求精神生活有一定的关系。作为家庭的“异类”,陈芸难免鹤立鸡群,并被整个家庭所不容,最终受到排挤。而他们的遭父母放逐,也不能算他们的错,反而更值得我们同情。

的确,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这美好的青春年华之中,我们理应做的就是发奋学习,为未来的生活打好基础,而不要虚度年华,给这短短的浮生留下遗憾。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1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这本书有打动我的地方,也有让我不能理解的地方。我最喜欢的是沈复与陈芸约下对饮、舟山游玩,以及沈复与友人摘菊插两鬓的场景。

一谈文字。我喜欢他记事的平实和流畅,古文的简约和严谨让文字变得更加有味道。“情之所钟、虽丑不嫌”、“花烛之夕,见瘦削身材依然如昔,头巾既揭,相视嫣然”。仅仅四个字相视嫣然也感觉到两人情投意合的美好和甜蜜。对于风景的描述读起来颇为畅快“余与琢堂冒血登焉,俯视长空,琼花飞舞,遥指银山玉树,恍如身在瑶台。江中往来小艇,如浪卷残叶,名利之心至此一冷。”间接直白但是又恰如其分,画面感十足。今天恰好收拾书柜看到了当年高中写的作文,当时极力追求辞藻的华丽,希望以此显得作文高大上一点多得点分数,现在看来觉得矫情做作,是一种为了写作而写作的感觉,可怜自己写作的灵气都被八股文禁锢住了。

这么多年来再也没写过这种作文了,感慨自己的描述性词汇日益减少,也再没有仔仔细细描绘过花呀草的。现在的文字不能用“写作”这样专业的词汇,每次我也只敢说自己“喜欢随便写点东西",万万不敢说自己写作。现在写的更多是自己的有感而发,随性、自然、胡乱一通,所以也没有什么章法,因为现在是想写点东西而写了。现在也很推崇这种自然不做作的文字和语言,《浮生六记》并不是细腻华丽的风格,但是总有些词句让人想要反复琢磨和咀嚼,所以读完以后,我又多看了几遍那些好的句子,有意犹未尽的味道。

二谈爱情。说实话时间如此恩爱的夫妻确实少见,更别说是在封建的清王朝时期。他们结婚二十三年,相爱了二十三年。他们是彼此的知己,心意互通、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在他们的故事里我才明白和理解了夫妻恩爱的好多词语“举案齐眉、耳鬓厮磨、相爱甚笃”,甚至感受到了一种言语无法描述的深情。可惜的是“情深不寿”,相爱的夫妻没有实现白头偕老是他们一生的遗憾把。也是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才懂得"白头偕老"四个字背后的浪漫。

三谈疑惑。书中有些地方我不太赞同和接受,上也有对沈复的抨击。其实我们都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审视和判断他们的生活。我们有我们的立场,那个时代的他们也有自己的主张和立场。这是我们个体所处的时代不同导致的价值观的不同,无可厚非。我们真的有权利或者说站在善良的角度上,能够去评判他们吗,他们的行为也受到当时传统、文化的裹挟,我们到那个年代说不定也是这样做的。有些地方,不能把时代的问题看做个人的问题。当然他是有缺点的,沈复是一个非常浪漫主义的人,我也很羡慕和喜欢他和朋友在一起的放浪形骸、恣意纵情,不过不得不承认他在家庭的责任上承担的不够,才会使家庭陷入到如此窘困的境地。我们的生活当然可以去浪游、去登高,和朋友就古论今、吟诗作赋、赏花观月,但是也不能忘记生活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呀。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4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75位用户喜欢。

编者按:《浮生六记》中的陈芸大概是每个文人都梦寐以求的女子,而娇憨,时而妩媚,时而聪慧,时而率真。林语堂曾说她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的一个可爱的女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倘若陈芸不死?

倘若陈芸不死?

20xx年,初读《浮生六记》,读到陈芸对沈三白说“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生,不必坐远游计也。”一段,感叹:人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陈芸大概是每个文人都梦寐以求的女子。时而娇憨,时而妩媚,时而聪慧,时而率真。林语堂说她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的一个可爱的女人。

可爱又可怜。

陈芸有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主义,也有中国人的家长里短。可与君游,可与君乐,可与君共苦。日子好歹,都能陪着你。你傻,她也可以陪着你傻。

初读浮生六记,开头两篇尽是趣事,觉得沈三白真是把柴米油盐过成了琴棋书画。那时候我还在爱上浪漫花艺公司工作,因闲情记趣多有关于插花的记述,谢总便委托我写花语。谢总并不知道我好多都是抄的浮生六记。

之后的日子里,我时常会翻出这本书来读。喜欢这样的文字,干干净净,自然流露,极美。后代的胡兰成有这种感觉,沈从文也有点,后期的庆山也得其中三昧。

这本书应该人人都读的,好叫人知道中国文字的美,妙不可言。

有时候想,会写文,吟诗作画,人生就有了别样的趣味。譬如沈三白,生于衣冠之家,书香门第,一生有过诗酒纵情,也有过潦倒落魄,及至晚年,将一生所历记之笔墨,他的人生便有了新光彩。如普鲁斯特所说:仿佛又重新活了一遍。

因这文字,世人可观瞻沈三白的一生,也可认得陈芸这样极可爱的女子。

倘若陈芸不死呢?

倘若阿朱不死,乔峰和她的故事当怎样写?他们当真会去塞外放羊牧马吗?乔峰会快乐吗?阿朱的死成全了乔峰的痴情。

倘若归有光妻子不死,《项脊轩志》该多无聊。也不会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这样让人肝肠寸断的文句。

倘若苏妻不死,以苏轼之风流,自不会将之付诸笔墨。不会有人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倘若陈芸不死,沈三白一生不颠簸晃荡,他们的一生,也就是芸芸众生的一生。可见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是有道理的。

这是真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

公众号:日白匠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暑假期间,我读完了一本书,名为《浮生六记》。只因当时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很感兴趣,便买下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沈复所写,其实《浮生六记》说是六篇,但如今仅存四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全书写了作者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作者和他的妻子陈芸从童年时的两小无猜,再到两人成为夫妻,再到后来,他们渐渐悲欢离合,再到最后的过早散场。本是一对恩恩爱爱的夫妻,生活十分的幸福,甜蜜。但因为妻子与父母之间的误会日渐增多,导致妻子因病逝世。再到之后作者的父亲,儿子也相继去世,作者便开始了他的浪游生活。

书中我比较喜欢看芸死后,头七回魂的片段。在芸死后,作者感到内疚,是自己亏负了她。到了妻子头七回魂的日子,作者布置好房间,设上酒菜,也冀望着妻子魂魄归来,见一见。因自己相信鬼魂,便留在房中。即使中途感到害怕,不适。想叫人来,但并没有,而是真诚祝祷。作者和妻子到底有多相爱?也可在这片段中知道,作者愿在这一天进屋陪伴妻子;可能因为爱她而相信鬼魂的存在;在芸魂来时感到不适却不叫人进来,是因怕别人的阳气逼走她的阴气,而选择真诚祝祷。芸死后,作者十分自责,以自己为例,奉劝世上夫妇不可彼此仇视,也不可情爱深重,否则可能只会是两败俱伤啊。

书中我喜欢作者的妻子芸。在作者心中她具有男子的襟怀、才学与见识。也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聪明、有趣的才女,也是一个愿意为他人着想,不愿辜负别人的好妻子。在书中她敢于女扮男装去看庙会;能够雇了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温酒;还主动为丈夫谋妾室……多读几遍书,你会感到作者的妻子耐人寻味。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可见作者的生活对他来说若像梦一般,欢乐又有多少?夫妻之间恩恩爱爱固然是好事,但因作者没有能力守候这段爱情,使生活酿成悲剧,成为他最后的情痴罢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01位用户喜欢。

这本《浮生六记》我读的是朱奇志点评版,朱在其中曾批:“衣冠子弟,不善生理,一路狼狈,幸而天可怜见,得遇曹翁,不至于客死他乡。看来,三白也就配作点画,栽点花,写点《浮生六记》而已!”

沈复的那些朋友也都是一干文人,看卷四中所写,当时这些文人也就是平时做做幕僚,闲时没钱还要瞎玩,游山玩水混混日子,然后写点酸文腐诗,生活情调就宛如现今的某些小资。自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些文人的人生追求便是如此,大多也都这样浑浑噩噩了却了一生,淹没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去了,所幸沈复自己还留有这本浮生六记于世。当芸娘说“求亲不如求友”,建议沈复去向朋友们借钱时,沈复说自己的朋友们“现皆闲处,自顾不遑”。我觉得他说这句话的原因有二,一是如我上面所说的那样,这些文人朋友确实穷酸;二是沈复他受尽亲人欺辱之后,只能在朋友面前保持自己作为文人的那一丁点尊严了,所以无法拉下自己的那张脸去向朋友借钱。唉,其实关键时刻,靠谁都没用,还是自己手中有粮才是王道啊。

卷一卷二中的那点小浪漫小情趣,只能作为生活的点缀,却无法成为生活的主流,那些看起来似乎令人羡慕的闺房之乐,在缺衣少食四处漂泊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卷三中写到沈复夫妇走投无路,借宿芸娘的发小夏氏家中。纯朴的夏氏虽然嫁给了一个农民,但丰衣足食,儿女欢绕,全家其乐融融;相比之下,聪明的芸娘嫁给了沈复这个才子,却受了一辈子的辛苦。难怪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古至今,这些心高聪慧的女人,真的就难得幸福吗?

芸娘最终还是因穷困交加,生病而亡,沈复以“恩爱夫妻不到头”来做自我安慰,但芸娘早夭的原因,不知他自己是否真正思考过,对此,朱奇志点评曰:“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芸之情痴,多愁善感,此其三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四也。三白作此荒唐论,不知是糊涂还是敷衍?”

芸娘去世时建议沈复在她死后续弦,沈复信誓旦旦地拒绝:“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但后来却在卷三末尾轻描淡写地写到有人“赠余一妾,重入春梦”。不知此时的他,是否还记得那些沧海巫山的承诺么?而当在卷四中读到沈复背着芸娘寻花问柳时,我们也就对他的背信行为不足为奇了,只能哀叹芸娘将一生幸福托于此人,实是悲哀。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317个字,有3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249位用户喜欢。

编者按:芸娘是《浮生六记》书中的女主人公,在我眼中,芸娘俨然拿的是宅斗剧的活剧本。她没有主角光环,除了情路仿佛无一顺遂。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一见“浮生”二字,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就是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闲”。乍闻《浮生六记》这个书名时,便觉着,那种自在而悠闲散漫的韵味,像是一缕凝而不散的茶香。这个名字当真是好听。作者是生活在一个多么悠闲惬意的环境中,才能将这人生苦旅,记为一句浮生啊。

然而看完了书之后,去查了一番浮生的意思,“浮生”意味空虚不实的人生,联想到沈复前半生的自在得意与后半生的悲苦潦倒,才知这“浮生”二字,寄托了作者多少的悲凉。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张岱《自为墓志铭》

今日对书中的其他内容先抛开不谈,我想谈的是书中的女主人公,芸娘。

芸娘在林语堂先生的评价里,是“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然而在我眼中,芸娘俨然拿的是宅斗剧的活剧本。她没有主角光环,除了情路仿佛无一顺遂。

众里嫣然通一顾

人间颜色如尘土

首先我们来看芸娘的人物技能:芸娘知书达理,能识字,通吟咏;精刺绣,善女红;既能与沈复谈诗词歌赋,为红袖添香解语花,又能打理内宅,宴请宾客,作善解人意枕边人。得此佳人,夫复何求?

再说人物性格,芸娘既能如宝钗一般处事,事上以敬,处下以和,又能当街做出脱帽翘足之状,足见性情柔中带刚,蕙质兰心。

从感情线来看,沈复对芸娘是由怜生爱也好,还是因才生爱也罢,他见芸娘才思隽秀,但恐其福泽不深,便对母亲说出了非芸娘不娶的话。这种非卿不娶简直甜炸了好吗?

婚后,两个人也是恩爱非常,相敬如宾。曾经在言情小说中流行一时的“来世我为男来你为女”,赚得不少眼泪,但早在百年前,沈复就同芸娘说过,“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虽明白这不过是两人情意正浓时出口的甜言蜜语,但沈复将姿态放得如此之低,还是让人少女心一动;“若有来世,我定不负你”,

二人早觉得,来世不忘今生,才是人生意趣所在,仰仗月下老人来世再将二人结为夫妇,合卺之夕,细谈前世恩情。

更别说芸娘女扮男装同沈复一同出行,这些甜鼾人的情节了。

沈复自然也是深情的,在芸娘为公婆所厌时,他尽力呵护芸娘,同芸娘一块到乡下养病。提到这里,主要是想起了陆游因为母亲不喜欢唐婉,出于孝心无奈休妻,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在我看来,真的比不上沈复“珍惜眼前人”的不离不弃。还有芸娘死后,沈复不顾回煞犯煞不利生人的避讳,守在屋内以期能再见一面,战战兢兢之余仍担心芸娘魂魄柔弱被盛阳伤到,后来自号“梅逸”也是在表达对芸娘的缅怀之情。

阮郎何事不归来?

懒烧金,慵篆玉

流水桃花空断续

在两人甜甜地撒狗粮的时候,内宅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地暴露了出来。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还是封建礼教尤为严重的时代。女子讲究三从四德,出嫁从夫。芸娘四岁失怙(丧父),家中孤儿寡母,生计艰难。而她年岁渐长,精于女红,一家子的生计就落在了她的肩上,而此时,芸娘也不过是十二三的年纪。

《步步惊心》里的女主若曦从现代穿越过去,起初也是自由散漫的性子,后来面对宫廷争斗,也变得谨言慎行起来,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行差踏错。而独自操持生计的芸娘,无依无靠,养成了迂拘多礼的性子,这又岂是沈复一句“芸若腐儒”可以说得清的?婚后的芸娘恪守礼节,即使沈复劝她“恭敬在心,不在虚文”,可芸娘还是不敢有僭越之处。纵使她已然尽心尽力,可是在内宅关系上,还是不免得罪了一大票人。

首先是芸娘与公婆的关系。芸娘因家信代笔一事落得个两头不是人,为公公所不喜,后又因为公公倩媒物色一事上失欢于婆婆。她曾为小叔作保,而邻人索债甚急,公公看到芸娘的来信,不分青红皂白就认为是芸娘背夫借债,诽谤小叔。

还有芸娘同婆家其他人的关系。《闲情记趣》在两人养兰花那里提到,有人想分他们的兰花拿去养,而二人不同意,这人便将他们的兰花根弄坏。若是家中公婆求兰花,两人孝道为上断然不会拒绝,若是家仆,自然又上不了台面。而邻里做杀兰花的事情又多有不便,那可以滚汤灌杀兰花的,自然是家中的人了。如此看来,芸娘同家中其他人的关系,也并不尽如人意。数尊大佛压在肩上,其中苦楚,也只有自己明白。

凡此种种,芸娘在内宅可谓是如履薄冰。除了婆家这么一堆烦心事以外,娘家的情况也不见得遂心,弟弟离家在外,只有母亲一人,芸娘自然也得时时照应。然而在她面对家宅琐事心力交瘁,平日里连个可以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时,沈复在做什么呢?

沈复对于这些自然也是不甚关心的。像那次邻人催债,芸娘写信分明是在找沈复拿主意,然而沈复自顾不暇,让芸娘自己去办。他性格豪爽,自然是不愿将这些琐事放在眼里。

纵使两人夫妻情深,这也并不是我们所处的一夫一妻制的时代。在《浪游记快》篇里,我们可以看到沈复也流连烟花之地。二人此时是一对恩爱鸳鸯,那日后呢?沈复父亲当初在外地做官时,就深感羁旅飘零,想从家乡寻觅一位女子操持起居。有沈复父亲的前车之鉴,芸娘此时又无旁人可以依仗排忧解难,她想为丈夫纳妾的想法也潜滋暗长。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芸娘这一生,哪里能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激洒落拓,她最多不过是在无人处,悄悄吟咏“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罢了。

作者:秃头

公众号:顽石书屋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34个字,有2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浮生六记》或许有我、有很多人想要的东西,特别是男人。芸娘不易做来,来世的事,会不会有人提前拒绝?这也没什么不好。

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真情。

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生活。

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胸怀。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所谓情投意合,所谓举案齐眉,闺房里的旧事,果真如文字渲染中的美好?

“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林语堂说芸娘是文学史上第一可爱的女人,也难怪有人对我说“芸娘不好当”。

不好当,感染气息总是好的。人的一生,会遇见多少不期的人和事。比如某个人,起初对他的了解是空白的,如今,隔岸观火,只见得烟雾,近不得身。探多了,还被染指“好奇”。好奇有什么不好呢,又不是专为觅你隐私而去,不准,我也不会兴叹,懊恼、惆怅之后,不作罢又能如何?

当时,遇见他,却是每日一点一点的收紧,又一点一点的诱惑,终成为其囊中之物。若是锦囊也罢,就怕是一塑料袋,毫无透气性,窒息而亡。亡也无畏惧,就是时间一长,不亡,大脑因缺氧,真真地成了整神经。

这已然消磨掉的四十年华年,都积攒了些什么?都沉淀下了一些什么?

那日的工作没有如期完成。好似学生交卷一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直面。读书、听音乐可以让人安静。前日下载的歌胡乱的,看来要重新来过。其实我的耳朵不能塞耳机,长时间的听音乐,听力已经严重不行了。电脑播放上班时间是要顾及的,只能委屈自己的耳朵。读书却是随时都可以的,心又焦着事情,也没读几个字进去。敲打键盘估计是最安全的,身边的同事已经习惯我敲打键盘都不来搅我,否则,会遭辣脾气。

宝玉和黛玉在花树下读《西厢记》,两个人的相约,无声,其香也是久远的。斯人想必欢喜这样的性情。芸娘与君亦如此,读书议文忆事怀情。好景总是不长。好歹也有过。

“与君不曾半日赋闲,纵然安排那样的时刻,想听君一席言,想与君谈古,君却移情别意,不予理睬我的缠绵。其实,女人的想念不全是肌肤之间的相亲,两情,默默,或言,或什么都不做,静下来的安逸,才是最宝贵的珍藏。”那日的日志,如今读来,依然动己心弦。

被人忽视的细节,又或许是他人刻意湮灭的细节,只能说明我与君心未能息息相通。又如何的相惜,相亲,相爱呢?

读六记作什么呢?囫囵留下的痕迹,惹得疑惑团团生。芸娘为何与君生离死别?死别是命运里的事情。生离,该是宿命了。世有才情的女子多是坎坷的命运,如此,我还是做个不读书不识字不作文的女人的好,平淡的肉身,至少苟且的时间长些。长些又有何为?心灵的枯萎和灵魂的走失,空留肉身,有何意?横竖左右,一个“难”,何以了得?

芸娘是一切男人梦想的女人。也难怪君之前说那话了。我不是君梦想的女子,梦得太迟也没什么,就怕不曾梦过。也不会去刻意努力做芸娘式样的女子,我本是我,为了人,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也不是我的作为,君怕更是不喜欢的了。

“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果真有这样的闲情,那真是只有人间桃源有。十丈红尘,哪许人心如此得闲。纵然半日,若真能放下世间事,与君同看花也不失来人世一遭。

小闲情,小矫情的心致偶尔歇在眉间心上,如品茶般,万般赋闲之后方解其中味。何况,同与佳人往?不多,不多,时日不多也。

沈复是一个喜小饮之人。诚然,梅花盒的发明尽显芸娘灵心巧手,只要动了情用了心,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对心爱的男人做出绝色的美味,腾出浪漫的氛围。

我是喜花的。入冬以来,只有铜钱草还在努力地为我绿着。秋时采回来的野菊早已枯萎,花粉落在玻璃桌上,并不去擦,那是野香之骨呢。每每受夫责备,指责我不擦去,脏了桌子,我并不理会,一意孤行让那些黄色的花粉留在那里。再晚些日,我是要搬回水仙过冬的。再说,去年的风信子已经发芽了,春来,想必会开出紫色的花。养了三年的风信子,大蒜一样的,花谢之后留得蒜果,入冬之后植入土种,还是年复活,春来开会。我的小闲情,不精致,这些许年一直在续着。

芸娘收集断简残编。每日,我写闲字断章。不过,芸娘有君相佐。我是孤单一人的。

芸对名利看得很淡,生活无论富足落魄,都从未鼓励沈复读书做官。这么地,我突然明白了那日君为何莫名的吼我了。君想做理想中人,无奈身在红尘中。但“理想”是关不住的,很幸运,我愿意做君“理想”的桑田。不晓得,我又多情了没有。

“沈复何其有幸,娶了这样一位贤惠体贴又兰质蕙心的妻子。同样,陈芸也何其有幸,嫁给了沈复,从此拥有一位志趣相投又患难与共的丈夫。”

于厮,我错过今生。余下的日子,也只能隔着江水、隔着屏幕相望。时间长了,还不晓得谁先厌了谁——君,终是不欢喜我接近你、探究你,好奇你的。

芸娘之夫是真大夫。比起陆游和唐婉,我情愿不要那“红酥手”,纵然长年卧病,也要不离不弃。所谓相濡以沫,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浮生六记600字

浮生六记最新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8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07位用户喜欢。

如译者所讲:浮生六记和许多老故事一样,其中有欢乐也有悲伤,有温馨也有酸楚,有热闹也有寂寞;似乎过于平凡,还有点不合时宜,却有一种看似“慢半拍”但永远不过时的温暖、悠然和浪漫;当然,还有爱情。在我看来,作者一生的经历莫过于八个字,那就是:人生写意,莫过良缘。

沈复生于1763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代苏州画家。一生在家庭、官场、经商之间沉浮,浪游各地,阅尽人生百般滋味。诞生在苏州一个小康读书人家。沈复年幼时与他的表姐定亲,开启了这段百转回肠的故事。沈复生性豁达快乐,喜好交友,喜好出游,结交了众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历了许多山水名胜。他似乎就是有这种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总是有办法过的津津有味。

更为难得的是,芸和他是一样的人,安于简单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两人情深意笃、夫唱妇随,芸的温柔体贴和兰心蕙质,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和风情。

沈复对芸的爱是如此的真挚,在他笔下的文字中,你不难读出芸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颈修长,弯弯的眉毛,眼睛灵秀俏丽,顾盼间神韵动人。唯是上唇略短,微露出两颗牙齿,虽然这似乎不是有福之相,但别有一种妩媚娇柔之感,让人怦然心动。然而芸让沈复着迷的绝不仅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为人处世乐观积极的点点滴滴。她终日神色平和,与她说话,常以微笑作答。对父母长辈尊敬爱重,待晚辈温柔和气,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条,没有一点疏忽。又见她可终日与作者厮守,花间月下品读诗书,纵论古今。

回头看,似乎我们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资格胜任这一角色。虽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积极规划未来,也没有丝毫将来要继承门第的自觉;对读书没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亲多多学习。他似乎甘于过小情小调的小日子,和芸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说或者剧本?谁又规定了做人就一定要志存高远、胸有成竹?我们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很平凡,并将终生平凡。沈复没有宏大的才情和高远的志向,他生性风流,不贪图功名利禄,但好在他身边有芸的陪伴,纵然生活充满未知和艰辛,但这位女子却总能把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正如我所说:人生写意,莫过良缘。在岁月的长河中,终将陪伴我们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朋友,而是携手一生的伴侣。所以无论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只要身边有佳偶相伴,接受它,安于它,坚守它,并乐在其中,发现快乐,懂得欣赏,懂得感恩,自会体会到人生独特的乐趣。

浮生六记最新读后感600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想找来看看,找了好几家书店,就是未买到,近日去南京看病,顺便到新街口书店转转,偶然发现这本书,随手翻翻,便觉不错,于是就买了回来,一口气看完了,由于工作繁忙(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现在我已很少时候能静下心来,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看完一本书了,除非书中内容特别吸引我,一本书全部看完后,到现在仍觉得里面有许多情节值得回味。

作者沈复(三白),是清朝一个生活较清贫的文人,虽然不是富贵之家,生活也遭遇诸多坎坷凄凉,但他又非常的幸运的是,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一个红颜知己相伴,他的发妻芸娘是一个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中国传统女性,聪颖、善良、可爱、活泼,有了她,清贫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人生显得多姿多彩,可惜早早离他而去,书中弥漫着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中,虽写乐事但始终有一股淡淡的、深沉的忧伤萦绕其中。

书中内容主要有:一是闺房记乐。主要回忆与芸娘从小青梅竹马,婚后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二是闲情偶寄。主要是文人的闲情雅趣,中间穿插与芸娘的生活细节;三是坎坷遭遇。主要是家庭变故,生活落魄,芸娘病逝。四是旅游快记。主要是描写曾经游玩过的山水风景。五是域外游记。主要是记到琉球国所见所闻;六是养生之道。

书中因主要是怀念发妻,故感情真挚,语言平淡朴实,但又深沉耐人寻味,人生的不幸遭遇、对芸娘的深切怀念,用简洁平淡的文字表达出来,寓浓情于简约,委婉而又深致。

作者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可爱女性,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难忘,因了作者的记载,她的故事、她的形象,从古代活到了现在,直至将来。

《浮生六记》

烟火人间的快乐悲伤读浮生六记有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2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8位用户喜欢。

今天是七夕,是传说当中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在这样的日子里,一起分享一本好书:沈复的《浮生六记》。

“浮生”二字取自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本书说是,但如今仅存四卷。它们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闺房记乐》是本书的核心精华所在,而芸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林语堂先生还曾评价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闲情记趣》谈论养花寻石、布设园林的段落,颇有趣味。《坎坷记愁》则写了作者中年失妻丧子之痛。《浪游记快》记下了作者幕游在外的身份,以及穷困潦倒还不忘去郊游的旺盛精力。

作者年少便听闻芸的聪慧,十三岁第一次见过她后,便一心想要娶她,十八岁两人正式结为夫妇。两人一起品茶论文,作者用了很多文字去描绘了芸如何陪伴他在闺房中谈诗论书、赏月饮酒,敢于女扮男装去看庙会,能够雇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温酒,主动为丈夫谋妾室,也有主意为自家公公找姬妾。

作者写芸每天用餐,必吃茶泡饭,喜欢配荠卤腐乳,吴地俗称此物叫“臭腐乳”,又喜欢吃虾卤瓜。这两样东西,作者很不喜欢,还打趣芸。芸说:“腐乳的好处是便宜,而且下粥下饭两便,我小时候吃惯了,如今嫁到郎君家里,已经算得飞升高举了,犹且爱吃这个,是因为不敢忘了本来出身。”这段用简单的话来说,便是芸曾经说过”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

芸也确实做到了轻视金银,却看重书本。作者堂弟要娶亲,下催妆礼时家里缺了珠花,芸便拿出她当初所受彩礼里头的珠花,呈现我母亲。婢女仆妇为芸可惜,芸却觉得:“凡身为女人,已经算纯阴之体,珍珠更是纯阴的精华,我用来做首饰,克了所有的阳气,也不好。既然如此,有什么珍贵的呢?“想想芸如此知书达理,娶之的确为作者人生之大幸也。

《闲情记趣》里讲了作者养花的一些趣事。菊花宜单数,不宜双数,每瓶只插一种品种、一种颜色更好。选用的花瓶,瓶口应该选开口阔大的,而窄小的不宜;阔大的瓶子宜于花枝舒展。最有情趣的莫不过芸亲自为作者织作衣物,衣服颜色大多暗淡,这样比较耐脏,既能出去见客人,也能家常穿着。这又是服饰上俭省的法子。更有趣的是夏天荷花初放时,晚上闭合,白日盛开。芸便用小纱囊,撮少许茶叶,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晨取出,烹了雨水来泡茶,香韵尤其绝妙。

我不怎么喜欢读《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因为这里充满了妻离子散的伤感,特别是芸临终时对作者所说的那番话:“如果可以着布衣取暖、吃蔬菜饭得一饱,一家和谐,游览于泉石之间,像当年在沧浪亭、萧爽楼那样的处境,真成了烟火神仙呀。”

浮生六记大学生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16个字,有4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8分钟,朗读时长29分钟,慢速需要41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读三遍《浮生六记》,怔怔之久,感动着前人的一段恩爱悲欢。

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我羡慕着他们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真挚恩爱,至死不渝,我仰望着他们一生平凡却心胸磊落,超然脱于俗尘。

沈复,生活初是小康,但后家道中落,虽为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他与妻子陈芸虽在饥寒交迫的日子下生存,但却志趣相投,彼此恩爱。但最后,夫妻二人却天人永隔,满是凄惨。就在陈芸去世让沈复再找一人时,沈复说:“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

罕有文人的爱情传说可以感动我。比如,李隆基杨玉环的悲剧华彩只令我惋惜,李清照赵明诚的颠沛流离只使我可怜,蒋鹿潭黄婉君的貌合神离只让我心疼,冒襄董小宛的九年恩好只叫我难过……

通读后,不觉中发现,另一种想法却涌上心头。

沈复作为一介书生,虽然娶了聪明又有情趣的芸作为妻子,但他自己却在家中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亲人之间的关系,窝窝囊囊,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最终落得自己都被排挤出门,与芸四处飘泊,无所依靠,外出借钱,半路差点身亡,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卷一卷二的那些情趣,只能作为生活的点缀,却无法成为主流。那些让人看起来羡慕不已的闺房之乐,在缺少衣食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在《坎坷记愁》中写到沈复二人投奔夏氏家中。淳朴的夏氏虽嫁了农民,但丰衣足食,生活稳定,一家人其乐融融。相比芸,聪明的芸嫁给了沈复这个才子,却遭到家人的排挤,外出流浪,且重病在身,受尽了艰苦。

芸最终去世了,沈复以“夫妻恩爱不到头”来做自我安慰,但陈芸去世的真正原因,他并未在自己身上找过。朱奇志点评曰:“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三也。三白作此荒唐论,不知是糊涂还是敷衍?”

沈复空有一身知识,但自身的知识终是被现实所击败。不懂变通,不通人情世故,就算全身上下全是浪漫细胞又有何用?芸嫁于沈复实在是凄凉。到头来,芸的一生终究只化作沈复一句“夫妻恩爱不到头”,只成了读者心中解不开的故梦罢了……

浮生六记大学生1000字读后感范文(2)

遇到一本好书很难,遇到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世间公认的好书有很多,但当自己去阅读时却发现有些好书晦涩难懂有些好书枯燥无味,好多时候是硬着头皮读也读不下去。《浮生六记》是近半年来发现的又一本一口气读完的好书。

炎炎夏日,作者温婉细腻、宁静淡然的文笔,以及字里行间流露的丝丝真情像山间一股清泉缓缓流过心田,让人爱不释手。“六记”顾名思义,分为六个篇章,作者从夫妻家庭生活、日常闲情雅趣、四方游历见闻一直写到人生坎坷、养生悟道。书中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第一章“闺房记乐”,作者详细记录了自己与妻子陈芸之间从两小无猜到洞房花烛再到婚后生活的点滴真情,一篇篇读来,让人感受到无数岁月沉淀后的温柔静谧,也让自己想起曾经拥有过的种种美好,不禁反问己身,这些美好我们也都曾有过,为何一日日过去怨怼多于相爱之情呢?

作者沈复,清乾隆年间人,一生不仕不第,后因家庭变故穷困潦倒,他留下的这本书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但他在当时的社会里并不起眼。在那个时代里,谁会去关心在意一个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呢?即便那是如此的细腻丰富、美好纯粹。现在的社会也是一样,谁会去关心一个普通人尤其是穷困者的精神世界呢?诚如路遥先生所言:“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作者沈复的妻子芸娘温婉娴淑、知书达理,不仅与作者举案齐眉,更是作者的红颜知己,两人品读诗词歌赋、修剪木兰花竹、结伴游历山水、对月虔诚许诺,愿下一世你为男来我为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柔情似水在他们身上是那样真切动人,这样的感情怕是所有人都会心向往之吧。也难怪芸娘是林语堂先生理想中的女性,这样的女性,有谁会不喜欢呢?

可惜美好的感情总要受到太多的坎坷磨难,如此美好的芸娘竟然不能被公婆见容,夫妻二人被迫离开家门。沈复四处当幕僚收入微薄,妻子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十四岁的女儿被早早当了童养媳,十二岁的儿子被送出去当学徒,芸娘也在颠沛流离中重病离世,仅执手相看泪眼留下“来世”二字……读到此处,潸然泪下,人世艰辛,仅靠善良美好是无法活下去的。人活着,生存永远是第一要务。要实现理想,首先得有生存保障,否则任尔才高杜甫节过渊明也终穷困潦倒,难顾妻儿,哪还有采菊东篱的心境呢?

有人言书中最后两章非作者原作,我倒读不出差异来,且觉得最后一章大有可取之处。如关于养生有此建言:“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有此三少,神仙可到。酒宜节饮,忿宜速惩,欲宜力制。依此三宜,疾病自稀。”还有书中摘录王阳明先生关于读书的一段真言,值得所有读书人士借鉴:“读书时,知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书中不敢苟同之处是关于作者纳妾一事,芸娘竟也主动为丈夫张罗纳妾,实在不能赞同。还有作者外出幕僚时,竟大肆出入烟花柳巷,还大写特写,评论者竟认为这是男儿本色,实在不敢苟同,可能当时人的观念与现在大有不同,此一时彼一时也……

浮生六记大学生1000字读后感范文(3)

我是昨天读完这本书的,其实我的开始也是在昨天,一个上午我经历了自己心灵上的起起伏伏,虽然没有沈三白那样的谈笑笔墨一辈子,可是我所遇到的也是一笔文字债,现在想起来恍若隔日。

今天注定是“坎坷记愁”的,我不喜欢《浮生六记》中的荡开一笔,但也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所遇到的不尽如人意,生活总是这样的,所谓的变幻莫测,只有我们到了这般境地,才能心有戚戚吧。

我只好来一个书中的“浪游记快”了,我让自己一个上午读完了《浮生六记》,读书也是在读风景,特别是于这样的心境中,我见到了沈三白把夫妻之乐放在第一章的匠心独运,这让一个苦涩而伤感的生命,在执着中有了无限的力量。

就像我们所说的夫妻关系可以决定家庭关系,而家庭关系可以决定生活品质,如此一来沈三白可以忍受后边的风风雨雨,也就有了生活根基,我看到第二章的时候,像是遇到了自己的童年,即使我走进这章开始的那些童趣,已经是中学时代了。

现在是在走了更远以后的一个蓦然回首,我想到了童年,也想到了我的中学时代,想到了那个可爱的沈三白,想到了我们的明察秋毫和庞然大物,我对一个熟悉的景物停留了很久,直到后边的花花草草和诗酒茶话。

谁到了第三章都会流泪的,何况我的泪腺本就发达,而今天的机遇又让我浮想联翩,生活在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沈复是遇到了自己的陈芸,便被夹在了家庭琐事之中,我却是因为碰到了文字,让自己变得患得患失。在书中寻找作者,生活中寻找自己!

不想细数里边的纠缠和磕绊,说点让每一个人情不自禁的情节吧,也就是陈芸的死,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我是读不下去的,一切都历历在目,一个生死缠绵不离不弃的缓缓道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极深的情感深渊。

还是让自己快一点回到第四章吧,虽然这样的补笔,已经无路挽回内心的伤感,但是孔老夫子的古训,总是要有一个峰回路转的疗救的,于是作者也就给了大家一个浪游在外的回旋,可惜依然是郁郁寡欢的。

昨天就好像为我的读后感预留的,没办法不感慨良多啊!我那个遭际啊,一下子就走进作者的世界,两个月的的坚持,昨天差点搁了浅,想一想都有点恍然如梦。

我不想谈这里边的识见,关于风景和摆设,我实在是一个很无情趣的人,而三白又好像在故意挑战我们的审美经验,不,应该是他独出机杼的那些关于美的真知灼见,就像他的文字,在这里是流光溢彩的。

所谓的有始有终,在一个重视养生的国度,在一个想到外面看一看的时代,这是一种预言和一个呼唤,放在这里刚好把人的灵魂给救了出来,虽不美矣然而无憾何乐不为。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合上书的时候,马上遭遇了更多意外,保留文字的那个群消失了,我便开始找,作为一个敝帚自珍的人,我所遇到的内心深处的挣扎和考验,现在想来也就是一个浮生若梦啊。

浮生六记大学生1000字读后感范文(4)

如译者所讲:浮生六记和许多老故事一样,其中有欢乐也有悲伤,有温馨也有酸楚,有热闹也有寂寞;似乎过于平凡,还有点不合时宜,却有一种看似“慢半拍”但永远不过时的温暖、悠然和浪漫;当然,还有爱情。在我看来,作者一生的经历莫过于八个字,那就是:人生写意,莫过良缘。

沈复生于1763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代苏州画家。一生在家庭、官场、经商之间沉浮,浪游各地,阅尽人生百般滋味。诞生在苏州一个小康读书人家。沈复年幼时与他的表姐(也就是故事的女主人公——芸)定亲,开启了这段百转回肠的故事。沈复生性豁达快乐,喜好交友,喜好出游,结交了众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历了许多山水名胜。他似乎就是有这种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总是有办法过的津津有味。

更为难得的是,芸和他是一样的人,安于简单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两人情深意笃、夫唱妇随,芸的温柔体贴和兰心蕙质,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和风情。

沈复对芸的`爱是如此的真挚,在他笔下的文字中,你不难读出芸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颈修长,弯弯的眉毛,眼睛灵秀俏丽,顾盼间神韵动人。唯是上唇略短,微露出两颗牙齿,虽然这似乎不是有福之相,但别有一种妩媚娇柔之感,让人怦然心动。然而芸让沈复着迷的绝不仅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为人处世乐观积极的点点滴滴。她终日神色平和,与她说话,常以微笑作答。对父母长辈尊敬爱重,待晚辈温柔和气,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条,没有一点疏忽。又见她可终日与作者厮守,花间月下品读诗书,纵论古今。

回头看,似乎我们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资格胜任这一角色。虽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积极规划未来,也没有丝毫将来要继承门第的自觉;对读书没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亲多多学习。他似乎甘于过小情小调的小日子,和芸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说或者剧本?谁又规定了做人就一定要志存高远、胸有成竹?我们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很平凡,并将终生平凡。沈复没有宏大的才情和高远的志向,他生性风流,不贪图功名利禄,但好在他身边有芸的陪伴,纵然生活充满未知和艰辛,但这位女子却总能把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正如我所说:人生写意,莫过良缘。在岁月的长河中,终将陪伴我们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朋友,而是携手一生的伴侣。所以无论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只要身边有佳偶相伴,接受它,安于它,坚守它,并乐在其中,发现快乐,懂得欣赏,懂得感恩,自会体会到人生独特的乐趣。

浮生六记大学生1000字读后感范文(5)

重读《浮生六记》,四个字来形容沈复:情深不寿。沈复其人,大抵可窥一二矣。

卷一便是《闺房记乐》,通篇皆是二十三年来沈复与其结发妻子陈氏的琐碎情事。说它琐碎,是因为几乎没有几件代表性的大事,平铺直述到不需要任何悬念转折;说它皆情事,则是因为字里行间莫不是珍惜、卷首页眉都透着恩爱。沈三白,料想又是一情痴矣!记得当年初见,彼此仍是少年。沈复喜她才思隽秀,虽恐其福泽不深,然心之所系不能释之,对母亲诉言:非姊不娶,那年,沈复十三岁。都说古人婚姻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一个十三岁的小小少年,因为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倾慕上了比他大了十个月的族中阿姊,这一倾慕,就是一生。

婚后某晚,其与故人划拳饮酒,酩酊大醉卧倒在床,醒来时陈氏正对镜晓妆。我自己看书的时候不做别的念想,现在回头来看,不过就是一次醉酒,有什么值得刻意写下来?转而想到,大概从妻子过世之后,他再也没法儿喝醉醒来还能看到她当窗理云鬓的模样了吧?那时候,陈氏初为新妇,整日恭敬侍奉堂上,宽和以待下人,怕被人说新娘惫懒,日日太阳初升便要起床,沈复喜欢赖床,可看她严肃认真的样子,只得跟着一同早起,这大概就是现在年轻人常说的“为爱改变”了吧。

夫妻两人游园消夏,读书论古,品月评花,可惜好景终不长久,沈家家道中落,陈氏又接连失弟丧母,多番打击之下,身体日渐沉疴,病榻之侧,沈复悉心守护终不曾离弃。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想天下恩爱夫妻大抵都相似吧,记得婚后数年,沈复和陈氏整理书卷论及诗词,沈复得知陈氏最为推崇者是那张口吐出大半个盛唐的李太白,当即像个小孩子一样笑道:“夫人定是与‘白’有缘啊!”陈氏不解,沈复说道:“夫人启蒙于白居易的《琵琶行》,诗词最重李太白,夫君我字‘三白’,可不是一生都与这个字有缘么?”陈氏莞尔。此间情状,不解风月之人如何体会得来!即便是如今这个多少显得寡情的年代,多少痴儿情女,也会因为“你生在六月,我生在七月,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情肯定是缘分让我们在一起”而惊叹,情到深处无从解释,只好托词于上天,道一声:一切真乃缘分也。其实文中最打动人的,不是夫妻情事,不是患难与共,也不是相守到老。

世间有的是扶持一生的夫妻,难得的是,沈复在斯人不再后,于贫病孤苦中,一字一句写下了这些故事,只属于沈氏夫妇的故事,《浮生》一卷,名垂文史千古,万尺黄泉之下,虽于逝者无补,料想也能一慰佳人芳魂了罢!

浮生六记名著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沈复书闲情,堪称一绝也。余早时亦附庸风雅,植花、养鱼、观画、饮茶、听琴、玩石、品风、赏月,无一不尝,且津津乐道,自作文章,不期数十篇,结集而成书。然读《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方知余皆浅尝辄止,不能比其十一。《浮生六记》书及养花、造园、盆景、书画、香道、清供、雅集,皆精到。三白书饮茶,于书中篇幅甚少,然短短数行,已令吾辈倾倒。吾尝饮毛尖、观音、普洱等茶数十种,然未至三白之境界。读芸娘置茶叶花心,荷经夜含苞,明朝复取而饮,余亦醉矣。若茶香透纸而来,袅袅如缕,不绝于口舌心目。余醉处非此茶之香,乃芸娘之悟,三白之福也。饮茶之意,非在味之浓淡,而在境之高下也。周敦颐书荷,已赠其君子之德。荷花之美,美在其清高。以茶入荷,非单增其味,亦增其高洁也。是茶饮之,方得饮茶之真义。余非茶不尝也,亦境不至矣。

三白植兰,是真知兰也,且有上品之兰,其香其形皆非俗物。然动余心者,乃其兰逝后,再不植兰。为爱兰也。余亦曾植兰数棵。然不善养,逐一而逝。其每逝余皆购新兰。虽亦尝醉于其花之香,陶于其叶之形,较之三白,终非真爱。

与三白相类,余亦喜观花,尝购瓶数枚,欲插花于瓶以赏之。然不得插花之法,其志遂无疾而终。余喜石,藏灵壁数枚。某日兴起,置之于花盆之中,欲比石于山,比花于树,然余之花盆皆陋,亦无心购精美者,遂不伦不类。三白与芸娘皆盆景也。不独其制之,赏之,盆景碎落之时,二人亦泣之。余读之感喟,不独余未尝因景碎而泣,亦喟无有与余共泣者也。

芸娘非能与三白共泣,亦能与三白共乐。三白每与友聚,芸娘皆拔钗沽酒,助其兴也;亦能妙思制虫之法,置于花上;更可雇摊贩为其游赏烹茗置饭,若置宅于春野。芸亦擅不费之乐,于俭省之途,谋日常之雅,更谋雅兴之酣。寻常女子不能为也。

近之文人林语堂谓芸娘国之文史中,最可爱之女子。余思语堂亦不得此类女子,故颂之。不止语堂,余思国之文人必皆然。芸娘比今人之谓红颜知已,又高一境界矣。三白能得芸娘为侣,乃其闲情之源。又因芸娘相伴,其闲情又非独闲情,乃融俗世与雅意于一,以心养身,以闲养情,以雅养常,是谓西人海德格尔言之“诗意栖居”也。

浮生六记名著读后感600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96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读《浮生六记》有感

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

——《浮生六记》

初一时,沈三白的一篇文言短文《童趣》,便觉其如同一把金钥匙,给尚在懵懂之中的我打开了一扇文言文的大门,助我踏上了学习文言文之路。当时的我还记住了文章注释中的一句话——选自《浮生六记》。呵!浮生吗?李白曾吟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书可真真取了个好名字!可惭愧的是记住这个书名的我直至初中毕业的这个暑期,才拜读了这本在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传记,的确感慨颇多……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芸。这个女子,普普通通,平平淡淡,连名字也如其人般简单——陈芸,甚至梦想,也如此的淳朴真实——买十亩绕屋菜园,雇仆妪种植瓜蔬;而后,三白绘画,她做女红。布衣暖,饭菜饱,自给自足,终此一生。这梦里,芸娘她守着烟火与爱人,粗茶淡饭,过着平常日子,却也有着细水长流的幸福,颇令我等向往。书中关于她的笔墨,字里行间透露着呵护与喜爱,其中最令我回味无穷的便是三白与芸婚后初始的那一段生活了:两人一起谈论古往今来的逸事要闻,一起赏月观花,联诗作对,琴瑟和鸣,好不恩爱!芸喜爱李白的诗,认为其“冰雪绰约,飘逸有致”。我读着想:三白是真爱芸娘,连书名也取自她的最爱啊!芸也不时会和夫君开开玩笑,假扮男装和沈复一起游庙会,可真令我想到便开怀!俩人赏月时刻图章“愿生生世世为夫妇”。芸说:“宇宙如此浩瀚,而人间只此一轮明月。不知此时此刻,是否还有人如我俩这般,有此相偎赏月的心情?”我想天下如沈三白这样的夫君有多少呢?像芸一样的女子又有多少呢?如此恩爱的场景真乃举世无双啊!七夕之夜,芸娘和沈复同拜织女星,又请人绘月老像,时时焚香只为求月老再赐来世姻缘。这份虔诚是世间最唯美的浪漫。在那相守的年华里彼此温暖。这深情、这美好,天地为证,日月为鉴!

这一切,像浮生里的一场梦,却不知梦醒几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如此恩爱的一对佳人,终究没有携手白头终老。芸娘临终之时对沈三白说:“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可这话由芸临终说出,不免有几分悲凉!这一生穷困潦倒的夫妻二人,虽彼此相扶相持,但生活终究将他们推到了万分尴尬的境地,以致穷死他乡。

一切,不过浮生如梦呵!

张爱玲曾说过,男人一生中会有两个女人,一个是朵红玫瑰,一个是朵白玫瑰。红玫瑰风情万种,白玫瑰懵懂圣洁。而芸娘,她有着白玫瑰的忠贞,却又不少红玫瑰的风情!

光阴逝去,不见斯人,只余一本浮生。然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世间浮华遮望眼,却不如那最圣洁的本心来得更真实!

这个暑期之前,我并不认识芸,但这个暑期后,芸走进了我的生活、我的心。这本被称作“小红楼梦”的《浮生六记》也成为我最钟爱的一本书。

呵!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芸,你永远活在三白的心中,也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浮生六记高中生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25个字,有3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3分钟,慢速需要32分钟,有179位用户喜欢。

浮生六记高中生读后感800字作文(1)

沈复的《浮生六记》中,有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妻子芸娘。芸娘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漫游在《浮生六记》的时空中,不知不觉地被芸娘那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她很聪明。她听一遍《琵琶行》便会背,还靠着《琵琶行》学习识字。她通晓诗词,写出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极妙句子,还能与丈夫评古论今。她不痴迷金银珠宝,唯有的首饰也送给别人,却极其痴迷于收集破书残画。书中写有“芸于破笥烂卷中,偶获片纸可观者,如得异宝,旧邻冯妪每收乱卷卖之”,将纸片奉为珍宝,多奇怪啊!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痴迷于谈经论典的陈芸,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异类。可是,她就像自己最欣赏的诗人李白一样,豪放洒脱,不顾流言蜚语,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十分的洒脱。一日,她想与丈夫同行前往,可惜不能轻易出门,怎么办呢?沈复出了个馊主意:“冠我冠,衣我衣,亦化女为男之法也。”在沈复的一再请求下,陈芸女扮男装开开心心地出去玩了一趟。又有一次,陈芸想跟沈复一起去太湖游玩,正当沈复一时找不到借口应付父母而为难时,陈芸便主动说,只要告诉公婆自己回娘家即可。这次,他们与一位志趣相投的女孩素云泛舟太湖,共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在提倡女子“足不出户”的年代,打破封建礼教,需要多少的勇气!

她特别的善良。年纪尚小,便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家人,甚至为自己的弟弟付学费。而后当沈复来拜访时,她还偷偷地为他藏了一碗粥。为了给得病的沈复祈福,陈芸还吃了几年素。“情深义重”都不能形容她了。婚后,她“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对所有人都和和气气的,而且夫妻之间经常使用“岂敢”“得罪”等此,相敬如宾。在游戈园的时候,她甚至因为王二娘摘了一些野花而心疼。这是何等的善良。甚至,丈夫随口说的要纳妾,还被她挂在心上。最后,也因此事,她与公婆关系不和,间接导致自己的早逝。她很温柔,体贴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唯独忘了心疼自己。

虽然,她可能不受当时所处的大家庭的待见,可是,这怎能掩盖她身上的光芒呢?沈复的笔让她彻彻底底地在读者眼前生活,使我们看见了她的聪明、洒脱、善良。照着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沉沉浮浮之时仍能努力漂向美好,这样子的人,何尝不可爱呢?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

浮生六记高中生读后感800字作文(2)

或许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或许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许有的人活得碌碌无为,有的人却光彩夺目。沈复是哪种人,我不得而知。关于他的生平,百度也仅是寥寥数语。但这本充满清新率真、情真意切的书却能让人体会作者苦乐掺杂、至诚至爱的一生——沈复,他,已成经典。

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在那些逝去的时光背后,星星点点都是回忆,若不以笔墨记录下来,未免辜负了那一路的风光与坎坷。在作者心中,为官作宰不足挂齿,与爱人琴瑟和鸣才真是一辈子难以忘怀。

沈复的妻子叫陈芸,女红习得娴熟,通晓文学诗词,那一身才情颇受他之喜爱。每当看到“秋侵人影寿,霜染菊花肥”时,我总能体会到陈芸的蕙质兰心。这样一位妙人对于沈复更是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无以言述。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芸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两行眼泪,涔涔流溢”之时,我便能感受到沈复的心是怎样的支离破碎。等到她灵魂缥缈,怀恨辞世之时,我也忍不住呐喊,上天为何如此不公,让一对恩爱夫妻只可来世再见!这人生,果然曲折坎坷。

本以为失去了芸的沈复会痛不欲生,追随妻子而去。但他没有,痛苦之后他平静地接受了现实,选择“不谙世事,不染红尘,远离世间悲苦极乐”的方式,独身一人云游四方。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是多么伟大的思想啊!“天道无为”是他之所想,“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就是他的追求。当夕阳西下,独自一人,登上山顶,拈须吟哦“兽云吞落日,弓月弹六星”,与酒光对饮,喝到微醺,人生如此,岂不快哉!

沈复的一生俨如一块纯美之水晶,只见明莹不见显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我相信这种淳朴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这是否就是人活于世间的最高境界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用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落俗世。这或许便是这本《浮生六记》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浮生六记高中生读后感800字作文(3)

“事如春梦了无痕”。陈芸的一生,正可引用苏轼的诗句来概括。本书虽说是从沈复的角度来写,文章的主角,那位“点睛者”却只是陈芸。林语堂称她为“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而她的可爱之处在于,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生而聪慧,幼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对于诗歌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贤淑能干,懂插花、叠盆景、焚香,还能够自己设计出活花屏和梅花盒。他们的生活虽说简朴,却也知足常乐。而就在这简朴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追求美丽,看到了他们的穷困潦倒,看到了他们遭不如意事折磨,看到了他们为他人所讥讽。他们并没有特殊的建树,仅仅只是同知心友人过他们恬淡的生活,倒也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风范,同时不负良辰美景,不负时光。

那么,沈复笔下的陈芸是否仅仅只是陈芸而已?其实不然。陈芸,她所代表的也是那些不甘困于封建思想的枷锁之中、为取得自由平等而斗争的女子们的代表。陈芸见了一位歌妓而发痴,换上男装与丈夫出游观“花照”,一个女人打扮男装,抑或是倾情于一名歌妓是不道德的吗?她尽没有考虑到,她仅仅是思慕着去看,去看见人世间的美好景物。的确,陈芸看到了人世间的美好景物,但这也给她带来了祸。由于她道德上所犯的礼法的衷怀,她才想要游遍天下名山——愿意留待鬓斑之时去游历的名山。可那个时代是与现在不同的,封建的社会中,看见一位风流蕴藉的歌妓已十分犯礼法。这也足使让她的公公认为她是痴情少妇,足使将她逐出家门。

而换个角度想想,陈芸真的做错了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已经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陈芸自然要招他人的讥讽。这来由沈复虽然没有明说,但定是与陈芸识文断字,而且追求精神生活有一定的关系。作为家庭的“异类”,陈芸难免鹤立鸡群,并被整个家庭所不容,最终受到排挤。而他们的遭父母放逐,也不能算他们的错,反而更值得我们同情。

的确,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这美好的青春年华之中,我们理应做的就是发奋学习,为未来的生活打好基础,而不要虚度年华,给这短短的浮生留下遗憾。

浮生六记高中生读后感800字作文(4)

《浮生六记》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以上这两段话是俞平伯和林语堂对此书写的精彩书评,觉得说的很好,和大家分享下。

我读此书有从书中的感触到,过度教养的影响,不只是教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现代父母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照顾与教导,正面回馈却似乎不如预期,究竟教养出了什么问题?过度的保护、指导与关爱,不仅是个别家庭的教养问题,更是影响整体发展的社会问题,值得反思与警惕。我们都忘了,我们该养出的不是好小孩,而是好大人教养的目标,应该是养出一个心智、情感、能力都与年龄并进相衬的成年人。本书以此为中心思想,希望帮助父母平抚担忧与恐惧,先放下亟欲为孩子铺设成功坦途的急切情绪,而以更稳健的心态、更明智的爱,创造真实永续的教养效果。

在教养孩子之前,父母请先照顾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本书打破一般教养思维,除了指陈过度教养的影响并提供解决方案,更聚焦于父母的心理建设与自我关照,恳切提醒父母别为了教养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当你能好好生活、工作与爱人,孩子就会以你的身影为榜样,找到自己实践成功、创造幸福的方法。

浮生六记高中生读后感800字作文(5)

读完沈复的`《浮生六记》,想着还是通过文字记录一下读完的感受;不过我读的是译文,文言文的话可能读起来就更为艰难了。

全书共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好像后两记已经亡佚了,只读了前四记。《闺房记乐》描写了作者与爱妻陈芸之间的缠绵缱绻,《闲情记趣》记载了作者生活中的爱好雅趣;《坎坷记愁》则描写了作者与芸悲凄曲折、痛断人肠的人生经历;《浪游记快》描写了作者游赏名山大川的豪兴与雅意。

读闺房记乐,能够感受到作者和妻子芸生活中的一种闲适契合,两人是夫妻更是知己,相濡以沫,彼此陪伴;也难怪林语堂曾称“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并时时向朋友感慨:“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间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

芸天资聪颖,颇具才情,识山川之美,知诗歌之妙;日常生活颇懂优雅之趣,往往匠心独具,瞬间即化腐朽成神奇矣。入俗而脱俗,这就是芸的魅力之所在。她活泼率真、痴心纯情,如芙蓉映水、弱柳扶风,总是那般怡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形象,却被屡屡摧残,先被小人所暗算,后被公婆所驱赶,再为浮妓所欺骗,母死弟亡、恶疾缠身,最后困顿而死。书读至此,不能不令人掩卷长叹,痛佳人香魂消散。

年少相见,沈复便对母亲说若娶妻非芸姐不可;婚后相处,两人情深义重,芸打理好家中一切事宜,还主动为丈夫纳妾,这一点其实对我来说并不能理解,不明白夫妻恩爱为什么要让他人介入呢?可能这也是芸深爱丈夫的体现吧,我们终究也不能拿后世的思想来对前人的行为进行评判。

而在《坎坷记愁》里讲述了他们家庭的一步步没落,还多次寄居于友人家中;当沈复没落时还是有很多友人接济的,这与他平时为人慷慨也是有很大关系。沈复一生坎坷不顺,生平也没有太大作为,后期妻子长子均离世,孤身一人四处游荡飘离;我觉得他这一生最幸运的便是娶了芸为妻,与芸一起过了二十多年的恩爱日子。

其他的像《浪游记趣》一类的没有太大兴趣,主要是沈复和友人一起游览各地的事情;读完全书没有太多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在于自己学识太过浅薄,即使是译文很多句子也是不大明白的;其中沈复和他妻子芸的一些生活趣事记忆更为深刻些,我可能对这种倾向于故事的情节更感兴趣。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小景入画,大景入神。看着卷二,我想到的是,开卷就将自己摆到与自然生灵同等的位置的沈先生,若能与写出《浮生六记》的法布尔先生会面,必定是相谈甚欢。对自然,两位先生都抱着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尤其体现在观察上——卧于草丛,久久目视,聚精会神,事无巨细必不漏掉。想来能做到这样的人一定是保持着永远的童心的,在他们的眼里,小如蚂蚁蛤蟆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体魄,纵使是如长得倾斜的植株抑或是尚未变成蝴蝶的毛毛虫那般丑物,也有美的一面。眼光与视角的不同,决定的不只是站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能从这个世界获得的快乐有多少。这也是为什么两位先生都属于“苦”中作乐的那类人吧。正如沈复先生提笔:“小景入画,大景入神”。无论何种风景,总有值得观赏的那一面,也总值得去纪念,无论用的是哪种方式,无论保存下来又是以何种形式。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先生的世界,可能没有多么盛大的美,但是可以肯定,美必然是不胜收的。

不只是单单描摹自然事物,先生还将它们与亭台楼阁综观,颇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趣处——走势多变,虚实相生,绿意盎然,赏得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妙义。居于此中,人生也算得圆满吧。

此处,我想到了前些年游览苏州园林的场景,于先生所言一对照,着实精妙贴切,只可惜当时只顾着看那些建筑盆景,却没有思考过建筑与自然之间的深层关系,更没有达到先生夫妇为的一盆景唏嘘落泪的境地,实在惭愧,还有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600

《2024浮生六记读后感(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