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栏目

感动中国的医生人物事迹材料(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16:30:03 热度:40

感动中国的医生人物事迹材料1000字左右

感动中国的医生人物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2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是的,现在我才发现,生命是这样被尊重和膜拜。心绪依旧汹涌迭起,心颤不已,无法平复。他们,最美乡村医生,肯定了我学医从医的初衷,为我迷惘的心洗净了尘埃。130万乡村医生,他们用最质朴的心,阐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仁心、责任和奉献。

我们国家以农业为主,在广袤的国土上,有8亿多的农民,他们辛勤劳作换来我们的衣食,让我们温饱健康,可是艰苦的农村环境却无法保证他们的健康。正是一群这样可爱无私的乡村医生无怨无悔地担负起这样的责任。李前锋,自己本就是一位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而他依然挺着自己随时都有可能倒下的身躯翻越几十座山救治百姓,这是以生命救治生命,这样的生命何其崇高;周月华,身残志坚,双脚行动不便,丈夫就用他的双脚和脊背建立起他们的行医之路;钟晶,80后,放弃了市级医院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忍受着家人分隔千里不能相聚的思念之苦,牺牲了利益和亲情,为当地几百名老人看病,照顾生活,温暖他们晚年孤寂的心;居马泰,翻越雪山,为了急救高烧不退的幼儿,而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却无暇照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藏医洛松,他用卫校所学的知识和行医几十年自己总结的经验,坚守一整天从死亡线上拉回一条条即将逝去的生命,……最美乡村医生,向你们致敬!

时代需要榜样,而不仅是来自艰苦环境下的感动,有过乡村医生经历的原卫生部部长陈竺的发言简短而精炼:“130多万农村医务工作者,他们在一线守卫着8亿多农民的身体健康,也维护着生命本来应有的尊严。”乡村医生用他们朴实的情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从事着医疗活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最美乡村医生只是130多万乡村医生的一个缩影。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的困难,但是我们乡村医生所面临的环境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物质上,他们面临生存的困难,技术上,他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却缺少理论知识的完善和更新的渠道,乡村医生很大部分是通过世袭和师带徒的方式获得医疗技术的,没有系统和专业的理论知识作背景,医疗技术上,乡村医生面临着进步无门的尴尬。如果他们能有更好的环境,我情愿少一点现在的感动。新的医疗政策的实施,让我们人民就医状况有了好的改善,我们也期待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眼泪代表感动,但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这瞬间的感动,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对自我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反省。同样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罗江县人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更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多的报酬,更多的理论操作知识和更先进的辅检手段,我们又做到了什么呢?可能,很多同志连最基本的三好一满意优质服务都没有做到。是的,我们的工作量比较繁重,但是我们有他们乡村医生的工作量大吗?没有!孕产妇管理、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居民健康调查体检,这些只是他们的常规任务,为了急救病人,他们要跋山涉水走多少路,要通宵达旦地守护多少天?我们会遇到一些因为舆论误导而对医疗行业本来就存着戒备心理的病人,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用微笑温暖的服务,认真谨慎的态度,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改变大家的看观。滴水穿石,百川汇海,只要我们坚持医务工作者的原则和仁心,相信明天的医患关系将由我们改写。

“将自己置于脚下,将病人端于心上,将生命举过头顶”颁奖典礼上这三句话从现在起就印在了我的心上。

感动中国医生人物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2位用户喜欢。

生活中,我就邂逅过一颗小“珍珠”。

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突然发烧,爸爸急忙开车带我直奔儿童医院。匆忙之余,车胎狠狠地碰上了马路牙子。等我们看完病,到达医院地下车库时,右后胎已经瘪了。但此时已是深夜,上哪去寻求帮助呢?

正在我们发愁的时候,一位个子瘦高、大约三十多岁的叔叔主动走过来,问需不需要帮忙。得知情况后,他先用爸爸的扳手试了试,但螺丝巍然不动。叔叔判断说:“你这工具不行,力不够,换我车里的试试。”于是,他走回自己车内,拿出一个更大的千斤顶和其他专业工具。

叔叔先用大的千斤顶将我家的车重新架起来,又用一个大的十字扳手套在螺丝上,用力转动两下,螺丝就开始松动了。可能是比较用力,又加上车库太闷热,那位叔叔额头都出汗了。我们和这位叔叔素不相识,但是他却诚心诚意地帮助我们,让我感到心里很温暖。

叔叔熟练地把破的车胎取下后,又帮着爸爸从后备箱里拿出备胎,重新换上,再用十字大扳手将螺丝都拧紧,他的动作娴熟利落,爸爸在旁边只是打着下手,根本帮不上忙。最后他又认真检查了一遍,取出千斤顶站了起来。这时,那位叔叔已经满头大汗,衣服湿了一大块,两手都沾满了污渍。

爸爸连声对叔叔道谢,并感激地拿出几百元钱递给他,但叔叔一边收拾工具,一边连连摆手说:“没关系,谁还没个难事啊,您别客气。”最后,爸爸和他互留了电话号码,叔叔就匆匆离去了。

自此,爸爸多了一个朋友,每年,爸爸都会和那位叔叔互发问候信息。

我总会想:生活当中,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它总会给我们带来感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感动着,传递着爱与温暖……

感动中国医生人物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64个字,有3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8分钟,朗读时长28分钟,慢速需要40分钟,有182位用户喜欢。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201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1、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1926.3.12-)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

1958年开始参与并领导我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受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3、陈俊贵:守墓老兵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杜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4、段爱平:老百姓的贴心人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www.fwsIr.com 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6、方俊明: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7、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这些年,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8、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20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9、龚全珍:将军梦,守护情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志高度赞扬。

10、胡佩兰: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感动中国的医生人物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18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55位用户喜欢。

有这样十位普通的乡村医生,让我看后热泪盈眶,居马泰:20年如一日,心力衰竭的他依然坚持在基层卫生院,以良好的品德和医术感染着周围的人。

李前锋:扎根基层29年为老百姓的健康,而放弃了自己最佳治疗时间,最终将自己患上了尿毒症,依然为辖区乡亲的健康守护着。 邓前堆:48岁的他28年来往返于一根铁索,不论刮风下雨,白天昼夜,他就是我们边疆民族的铁索120.

钟晶:一个年轻的80后,仅仅在基层的5年,她用她一颗质朴的心,感化了一位位老人的心,弃了家,远在基层她是那么的坚韧。用她的医术精心,治疗者每一位患者。

陈凡经:基层的38年,两次感染血吸虫病,而自己也是因血吸虫病引起肝纤维化的他也依然坚守在我们的基层医疗第一线。 没钱也看病的王布和,29年的从医他花去自己50多万元,为了给乡亲看病,他买去自己家里的羊,为患者购药,他的医德品质,只为付出,不为所求的精神时时感动着我。

张振江:300多公里寻找自己的病人,17年的坚持治疗为中国艾滋病第一村迎来了美好的春天。

周月华,艾起:从小患有脊髓灰质炎的她,因为,治疗不及时而终生残疾的她,她不希望再有其他病人,因错过治疗时间而留下终生的遗憾,她的丈夫便成了她的双脚,两人常常奔波在山间小路上。整整十余年。

洛松江村:不论风雪是半寸还是一米,17年来只要有人找他看病,他义不容辞,为400多名藏族妇女顺利生产,藏族同胞们称他,就像房子的柱子,撑起了新生命,成了藏族同胞的支柱。

谢爱娥,何太瑜:船头咀村370平方公里水域人民健康的`守护圣,不违个人生命安危,80万公里的航程,为5万鱼民不畏风浪,严寒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一方健康守护着。

以上这些美丽的乡村医生他们看病既不通公路,又不通电话,医疗条件差,气候恶略,最难以克服的要数半夜三更。天上电闪雷鸣,中途没有村庄,要走近三.五个小时的山坡路去病人家中,有的要在一米后的大雪行走几十公里,他(她)们不畏艰险,不畏困苦,不为得失,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这个基层医务人员,同时,他(她)们又使我感到骄傲,想想自己也在基层十余年,带给老百姓什么?我们在没干这项工作时先问经费什么情况,往往都是在被迫干工作,应付检查,想到这我自感羞愧,党培养了我,我却在工作中漫不经心!看到这些乡村最美医生确把青春献给了农村的弱势群体。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和新农合的实施,农民解决了无钱看病,但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成为医生的主要服务对象,受到没有亲

人服侍,交通不便、晕车等因素制约,也还正常需要村医提供上门服务。在这过程中,要是老人病了,往往需要村医给老人烧水并递到床前,顺便给他孙子煮吃和喂养一最美乡村医生[1]下牲畜。这样的美丽医生,在乡村一呼百应,这些美丽的村医就是流动的120,老百姓生命的守护神,我应向他们永远的去学习。

感动中国的医生人物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2位用户喜欢。

我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是个美丽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没有一处医疗诊所。乡亲们有个伤寒病痛都是用一些老一辈留下来的土方子医治,实在不行,就叫村里的兽医应付一下。小时候,我听奶奶说,村里有一位老人食物中毒,来不及抢救就死亡了。这件事深深地震撼了我,从那一刻起,我就立下了一个志愿:长大了,我要当一名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又苦又累又清贫,我是绝对能想到的。这里不是都市,村民不可能有大把大把的钱找医生看病。这里是养育了我的地方,如果我不回家乡,还有哪个外地人会来我们这个落后的地方呢?我想,我回来是理所当然的。

我会从现在开始,更加努力学习知识,考上一所好的医科大学,掌握医治本领。我学成归来,当上了乡村医生后,要找一处合适的地方建一个小诊所。这个诊所一定要建在村中心,方便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病人家中。建好了诊所,我会在村里普及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以减少患病的几率。对于家庭贫困的病人,我会免费给他们看病,免费给他们用药。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病人,我会到他们家中去诊治。除此以外,我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多钻研医书,研制出一些治疗绝症的药品……

梦想给我插上翅膀,我希望梦想成真。我要做一名乡村医生,做一名最美的乡村医生,让我乘着这双翅膀高高飞翔吧!

感动中国的医生人物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大爱,不只是无私,更是怀寄天下黎民苍生的守护;生命,不只是珍贵,更是衡量人心良知的标准。

看完颁奖典礼之后感慨万千化作了感动和动力。虽然很惭愧典礼的好多人和事已经记不清了,可是铭记着同为医疗工作者,同样被人们称为是白衣天使,他们却一直做着许许多多同行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不是一句口号、一时热血就能完成的壮举,那需要一份默默的付出,需要一份坚韧的坚持,更需要一份真诚的爱。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在传达的不是英雄般伟岸的形象,而是把这些故事汇聚成了一个道理,能看到自己为大家创造出的笑脸和幸福,能够亲手再救一个人,就足够了。这些乡村医生所做的事在他们自己看来是那样的平常,恪守着作为一个医生的良知,照顾着自己守护的一方百姓,仅此而已。略显平凡,但总是真实的平凡,才显得伟大。“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这项活动,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农村的医疗状况,另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乡村医生工作条件如此艰苦,乡村医生的职责有很多,孕产妇管理、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居民健康调查体检等,而他们却还是那样的敬业,那样的热爱医疗事业,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思索。他们接下的重担有几份是他们应该做的,有多少是他们自愿的呢,我想更多的是勇于承担吧。我们都知道应该淡泊名利,救死扶伤才是天职,可是取舍之间有几个人能够真的做出问心无愧的判断。因为他们的所选,所以向他们致敬。我反思自己,有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是否做到了作为一个医护工作者该完成的使命。我做的还不够,也许直到有一天有机会在甘受贫困和乐享安逸之间做出选择时不会犹豫,直到面对生命安危时不会心存疑虑,对,只有到那时候我才敢说我撑得起这身素洁的庄重与责任。

该怎样结束这篇观后感呢。这一场仿佛灵魂的洗礼般的典礼带给我的是好多种感触,那不是只言片语能够说清楚的感悟,也不是用多少大道理能够概括的概念。我想我领悟了,理解了,然后有了自己的思考。只对生命满怀敬意,直面它,努力的做到问心无愧,我想这才是“最美乡村医生”带给我最大的启示吧。

《感动中国的医生人物事迹材料(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