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栏目

感动中国航天事迹材料(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18 07:00:07 热度:89

感动中国航天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航天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3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63位用户喜欢。

景海鹏,山西省运城人,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曾执行过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三次太空飞行,也是我国唯一一位三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这一次,他将在太空度过自己50岁生日。

如果我说,从小我就梦想当航天员,那一定是骗你的。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航天员这种职业。我是在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之后,才有了当航天员的梦想,才有了飞天的梦想。

你或许不相信,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但因为我个子矮,总是上不了场,只能在底下坐冷板凳,给正式队员拎包。那时候心里委屈极了,回到家就蒙在床单里哭。但哭有什么用?不服输就得练。我从邻居家借来一个瘪了的篮球,在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篮筐,然后每天放学就对着那个“篮筐”投球,晚上也接着练。终于,在一次关键比赛中的最后时刻,队里主力受伤下场,轮到我替补上场。我迅速扭转落后7分的局势,还在最后时刻投出一记压哨2分球,为我们队赢得至关重要的胜利。这之后,我就成为篮球场上永远的主力。

有一个情景始终铭刻在我的脑海,多少年都挥之不去。那天,我拎着那种带着橡皮盖子的盐水瓶去供销社打酱油。供销社有个阿姨边打酱油边打量我:你不是那个“海鸥五号”吗?当时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但很快明白她说的是前几天公社组织的一场球赛。那天我穿着父亲买的运动背心,前面图像是海鸥,后背印着大大的“5号”。一开始上场没人注意你一个小个子,但接连几个漂亮的投球一下子把大伙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没想到这个阿姨记住了我这个“海鸥五号”,从此“海鸥五号”就叫开了。打完酱油,我掏钱的时候,阿姨连忙说:球打得好,不要钱了!那一刻,应该是我人生一个巨大转折。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不是为省一毛钱两毛钱,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时候一句话足以点燃一个梦想。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所以“神七”飞天回来,我就有了“神九”飞天的梦想,“神九”回来之后,因为“神十”隔得太近,我就把梦想的目标定在“神十一”。始终有梦,让我脚踏实地。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置换。

我的职业是航天员,航天员的使命是时刻准备执行飞天任务,并不是完成一次壮举就可以了。国家花了那么高的代价培养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只有时刻准备祖国挑选,时刻准备去飞,才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

我为什么对小时候打篮球的事印象这么深?我人生的底色其实在那时候就开始涂了。打篮球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身高不占优势、其他不占优势,你凭什么?你必须有个绝活。绝活从哪里来?时刻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备。我这一年时间,几乎没有出过航天城,几乎没有双休日,每天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有睡过……

感动中国航天追梦人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31位用户喜欢。

她被网友称为真正的“火箭少女”,又被一起工作的同事称为“大姐”。不论是“火箭少女”还是“大姐”的称号,似乎都非常符合她。其实“大姐”年龄并不大,是位95后,个头也不高,只有一米五八,但她在工作中的能力与毅力却大得出奇。这让她足以胜任嫦娥五号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并成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指挥员。“大姐”叫周承钰,来自贵州土家族。虽为女孩,却没有女孩的娇气,年龄小,却没有丝毫的稚气,身高矮,却没有半点弱气。在工作中,“大姐”能吃苦,肯吃苦,是有名的硬角色。

“大姐”的称号不是空话,而是用实际行动获得的。在一次3公里测试中,看似娇小的周承钰却凭借自己的毅力与体力、耐力、速度征服了一半的男同胞。“大姐”的这一举动刷新了单位对女娃娃的刻板印象。在工作中,“大姐”表现出的异常坚韧、不怕吃苦,大胆尝试,勇于突破的形象,更是令同事们刮目相看。

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大姐”周承钰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1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的180多级钢铁台阶。因此,很多地方难以直立行走,要想走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似“天梯”一般。正常人跑一趟将冒一身汗,而周承钰有时候却要一天来回四趟。

不要以为爬上去就可舒舒服服工作了,在15层的工作环境中,足以让所有人心惊胆战。测试间里设置了两个配气台、4个转接盒以及上百根电缆和供气管路,而空间还不到八平米。虽然只有3个人在里面工作,但连坐的地方也没有,并且时刻忍受着里面高压气体流动的嘈杂声。更让人受不了的是,里面还没有空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不要说女性,就是男性也不敢轻易尝试,而“大姐”周承钰一直坚持干了60天,没有迟到过一天,没有抱怨过一天。长征五号火箭的复飞之战留下了周承钰的艰苦不屈的人生足迹。

同时,她还是文昌发射场动力系统队伍中换岗最为频繁的一个人。每一次换岗都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挑战。由于不同岗位对人员知识能力的要求差别巨大,这需要周承钰始终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她凭借自己的聪明与努力尽可能快地适应了不同的岗位,并且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得非常出色。

她第一次出手就承担了国字号的嫦娥五号任务,并成为整个发射场的首位女指挥。她指挥的连接系统,负责动力系统和加注系统的“纽带”和“命门”两大系统。在整个连接系统中,一共有三十多个操作手,周承钰是唯一一位女性。作为指挥员,在每次在测试过程中,周承钰都会用熟练的口令调度这30多位男同志开展工作。

在外人看来,这位95后女孩着实威风,但在背后却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因为,连接器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复杂,并且设备分布广、协调接口多,稍微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雷”。这对作为指挥员的周承钰来说,必须时刻紧绷着那根神经,坚决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

年龄小,却被称为“大姐”,身材小,却能撑起航天梦,不怕苦,敢攀登,勇创新,这才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周承钰为同龄人,为后来者做出了榜样。

感动中国航天员人物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刘伯明,籍贯黑龙江依安,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9月17日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9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刘伯明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18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正师职,少将军衔。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7月4日,航天员刘伯明出舱。8月20日,航天员刘伯明第二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刘伯明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感动中国航天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5、4、3、2、1,点火!”

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神箭托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旅。

现场观看发射的人群欢呼着、跳跃着,用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抑制不住喜悦的泪水。

“船箭分离!”“飞船入轨!”随着一声声报捷的口令,杨利伟同志已经挣脱了地球的怀抱,正在太空书写着“中国”这个神圣的名字!

天上一艘船,地上万颗心。此时此刻,全国人民的心儿飞向天空,伴着“神舟”飞翔、飞翔……

胜利返回家园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飞行21小时23分后于10月16日早晨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宇航员杨利伟自主出舱并接受身体检查。杨利伟在走出返回舱后向人们招手致意,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感动中国航天追梦人素材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9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考上飞行员之后,景海鹏先是在保定的飞行学院学习了三年半,接着,到临汾的初级航校,又学习了半年。在运城机场的中级航校,学习了一年,学会了飞初教机。在永济的高级航校,学会了驾驶喷气式飞机。

在刚开始学飞行时,凭着不服输的倔劲,景海鹏不仅度过了飞行员人生的第一道难关,还让他得到了全中队第一个奖励。在小时候,景海鹏就一直很内向,根本没有其他农村孩子的调皮捣蛋劲,不少儿童都会的游泳,旱鸭子景海鹏却一窍不通。

作为飞行员,如果不学会游泳,下一步的命运肯定是淘汰。景海鹏不甘心自己的飞行员梦早早夭折,就下决心苦练游泳。只是短短的一周时间,景海鹏的游泳就从不会到会,从及格再到优秀。他因此得到全中队第一个嘉奖。当时,他所在的中队,是125名飞行学员。

在永济学完后,景海鹏又来到江苏,正式成为空军的一员。他先是在连云港,后来又到无锡,继续学习更高级的飞机驾驶。也是在无锡,景海鹏遇到了后来成为他爱人的张萍。

张萍的老家在河北省沧州,是县级市河间的一个普通农家。当时她在无锡一家宾馆是管理人员,因为姑父也在无锡机场,经常看亲戚的张萍认识了景海鹏。

景海鹏和张萍结婚时,是在运城老家举行的典礼仪式。一直记着儿子结婚情景的王珍玲说,因为当飞行员有规定,海鹏结婚时,已有29岁,比小他三岁的弟弟海龙都已结婚几年,并且生了女儿。

海鹏的结婚日子是1993年的农历九月二十四,这一天,正好是他29岁的农历生日。而算公历,又是张萍的生日。小夫妻的农历、公历生日正好与结婚的日子重合,日子虽然清贫,他们却开始了浪漫的幸福人生路。

1997年,景海鹏结婚后的第四年,张萍在无锡生下了一个男孩。而就在此一年前,国家开始在飞行员中选拔宇航员。已不甘心只是一名飞行员的景海鹏也报名参加了选拔。

飞行员选拔条件本来就很严,选航天员更是严上加严。要求身体素质特别好不说,还不能有病史。景海鹏从小身体就非常健康,也没有过住院史。航天员选拔时,他自然成了幸运儿。

儿子生下来后,因为心里一直牵挂着航天员选拔,景海鹏一直不给儿子起名。到孩子4个月的时候,他终于接到航天员录取通知。于是,他的儿子,就有了一个承载景海鹏飞天梦的名字——景宇飞。

接下来,景海鹏就从无锡来到北京航天城,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名学员,直到最后,他成为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之一。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航天英雄,你真了不起!

2008年9月26日21时32分,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全中国人民都兴奋不已。

神七3名航天员中,翟志刚性格最为活泼。翟志刚的家乡在黑龙江省龙江县。来自北方广阔原野的乡土气息塑造了他活泼开朗、兴趣广泛的鲜明个性——他爱好书法,一手颇具个人风格的毛笔字被同事们称为“翟体”。他擅长交谊舞,航天员们办舞会,他总是满场飞的那一个。文艺晚会上,模仿赵本山也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爱生活。儿时贫困的家境让他懂事很早,从小就会各种农活,铲草锄地都是一把好手。成为航天员后,不管训练有多苦,他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他还是出了名的孝子。考上飞行学院后,一个月12元的津贴,他只留下两元,其余全部给母亲寄回去。

为圆心中飞天梦,这个来自黑龙江的农家子弟已走过10年艰辛路程。翟志刚与乘组同伴一样,成为航天员前,翟志刚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安全飞行时间达950小时。1998年1月,经过“万里挑一”的层层选拔,翟志刚成为中国航天员大队的首批成员。而3次入选飞天梯队,翟志刚则是14名航天员中唯一的一个。然而,从神五到神六,他两次都与飞天失之交臂。但是每次落选都不会把失意写在脸上。在他以后的训练中他更刻苦,就像是憋着一股劲。一次次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翟志刚终于在第三次入选载人航天任务梯队后,最终登上了飞向太空的“神舟”。

在这次神七的飞行中,翟志刚还在太空中留下了他的足迹。2008年9月27日17时35秒,总计19分钟35秒的舱外活动中,42岁的航天员翟志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茫茫太空。此时,飞船正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约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这意味着,翟志刚已太空行走9165公里,由此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手持鲜艳的五星红旗,身穿“飞天”舱外航天服,翟志刚镇定自若。在浩渺的深空美景映衬下,他面对镜头向全球亿万观众挥手。

28日17时37分,中国“神舟”七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随后,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安全出舱,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我从翟志刚叔叔那里学到了许多好习惯。我也应该做到尊敬父母、刻苦努力的学习和失败了不灰心。

感动中国航天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00位用户喜欢。

长征五号火箭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核心舱送入太空,长征七号火箭搭载着天舟货运飞船送去补给,长征二号F火箭将航天员送入太空,长征三号火箭助力北斗导航卫星完成了全球组网……一次次航天发射振奋人心。成功的背后,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航天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日前,火箭院举行2021年《感动我们》人物颁奖典礼,表彰一批航天人的先进事迹。

11名个人、2个团队登上舞台,接受全场最诚挚的敬意,并通过VCR视频和现场访谈,带着大家重温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个个动人瞬间。

他们中,有火箭院抗疫战线上的“急先锋”——安全保障部;临近耄耋之年牵头编写火箭院《民品发展史料文集》的退休人员范树国;耗尽半生守卫火箭质量与安全的紧固件专家刘素云;老年患者的“守护神”高永红;死守节点、铸就中国火箭最强“心”的火箭发动机总装车间原主任吴培军;精于钻研、乐于传承的火箭总装大师马利;用瘦弱身躯点亮后辈前进道路的火箭弹道设计专家陈阳;改变半个多世纪的火箭弹性载荷设计方法的青年设计师曾耀祥;跨界探求真谛冲破阴霾、为火箭复飞提供保障的设计师吴浩;攻克世界性难题、为飞行器“穿”上全球领先新型骨骼和外衣的复合材料专家李军平;用钢铁般意志和火热忠诚、在生命禁区找到成功起点的型号调度孔繁良;守卫航天员“生命之门”的载人航天工程“解锁专家”于卫东;以及为国铸剑、扬我国威的重点任务团队。

这些航天人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在京南的生产车间里,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在南海之滨的椰林旁,克服严寒、沙尘、高温、高湿等艰苦条件,护佑了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二号F等一批运载火箭的圆满发射。他们中有的人经年累月工作,练就了持续深蹲工作4小时腿不麻的“神功”。

他们虽然岗位不同,身份不同,但对祖国、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是相同的。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他们越过艰难险阻,共同创造了航天事业的辉煌,传递着温暖人心的光和热。现场不时传出雷鸣般的掌声,人群中不时有人擦拭眼角的泪水。

典礼最后,全体人员与合唱团一起共唱《祖国不会忘记》,为重点任务团队以及全体火箭人送上敬意。

据悉,火箭院《感动我们》人物评选及表彰从2011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共评选出39名个人、5个团队。获奖人物及事迹均来自一线最普通的员工。该活动始终坚持人物挖掘在一线、事迹发生在一线、故事传播在一线、榜样选树在一线、精神弘扬在一线,并通过颁奖典礼的形式,让获奖人员走上舞台,感动和影响身边的人。目前,《感动我们》人物评选及表彰已成为火箭院的一项品牌活动,在全院掀起了学习榜样的热潮。

感动中国航天追梦人观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36位用户喜欢。

“3!2!1!点火!”海南文昌的发射场上,一道耀眼的光闪过,长征五号像一条洁白的巨龙,嘶吼着,喷吐着烈焰向上飞去,眨眼间就刺入云端。助推器的火光点亮了黑夜,把几片云染成了黄昏色。

火箭载着“嫦娥”,顺利进入了地月转移轨道,此时大家都在尽情欢呼,但他知道,困难还在前面。

他是杨孟飞,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是为嫦娥五号保驾护航的人,最后他带领团队成功了。2020年12月17日凌晨,赴月“出差”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

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这五项中国首次,听起来让人无比骄傲,它们的背后,是许许多多像杨孟飞院士这样的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的付出。

这些航天工作者们是“可上九天揽月”的勇士,他们在向更深更远的太空迈进,一次次向祖国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

中国航天人,奔向你们的星辰大海吧!向你们致敬,我心中的英雄!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3位用户喜欢。

庞大的飞船承载着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奔腾的火焰燃烧着我们的炽热青春,神奇的航天服凝聚着科学家们的泪水汗水……您带着国人的骄傲与自豪,穿过现实的羁绊,伴随着那响彻天地的巨响升入浩渺的天空。

您,是我心中的英雄;您,是国人的'骄傲。您教会我什么是坚持,您教会我什么是拼搏,您用您那炽热的中国心,点燃了梦想的火焰,唤醒了我的自豪,是的,是您——伟大的航天英雄。

忘不了那沉着的表情,忘不了那自豪的眼神,面对着中国的沸腾,您只是轻轻挥一挥手,那样的冷静与沉着是从何而来呢?您在众人之中展露头角,您在竞争之中独占鳌头,您有着战胜一切的勇气,您有着他人所没有的坚持。面对众多艰难训练,您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因为您知道您怀揣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您肩负着国人交给您的重大使命,所以您顽强拼搏,最终带着所有中国人的梦想飞向太空,中国人也通过您的眼睛看到了最美的景象。

中国正在飞速地发展着,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航天事业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梦想还没到达终点,我们定会再次看到那神奇的天象,伟大的航天英雄也会永远在我们心中。

梦想的沉淀,心灵的洗涤,一次次的升天,一次次的挥手,让中国人倍感骄傲,中国的飞天之梦仍在继续,而您那伟大的爱国精神也从未泯灭。

您是中国人的英雄,您是中国人的骄傲,您永远在我们心中——航天英雄。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2位用户喜欢。

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这是一个令十三亿中国人民一齐骄傲的时刻,这也是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时候,那是因为“神七”航天英雄凯旋的光辉时刻。

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出现在我的眼前。16时,主着陆场地面搜救分队正向飞船理论落点全速开进。16时40分许,我的心情十分紧张,那是因为各测控站点进入神七飞船返回跟踪只有10分钟准备。16时49分,远望三号测量船清晰又响亮地向飞船发出“回家”指令,飞船开始了第一次调姿。返回舱与轨道舱“挥手”告别。没过2分钟,飞船又进行第二次调姿,发动机点火制动,飞船正试踏上归乡路程,此时,我衷心地祝愿“神七”飞船能尽早着路。与此同时,主着陆地声势浩大的6架搜救直升机全部“进军”。17时05分后,飞船穿越印度洋上空,向着伟大的祖国飞来。当飞船进入黑障区时,天空一片漆黑,飞船与地面的通讯暂时中断。黑障区是飞船再返回大气层后无线电信号中断的飞行区段,离地100公里到40公里。我似乎感到心在不停地怦怦直跳,真是扣人心弦啊!17时30分许,飞船主降落伞已经打开,橘红色的巨伞在蔚蓝色的天幕下缓缓飘降,我不禁惊叹。那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公元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飞船成功着陆,返回舱横卧在松软的草地上。这一刻,距“神七”航天英雄离开大地整整68时27分钟!经过半个多小时重力再适应后,三位英雄航天员自主出舱了,留下他们从太空归来后留给地球的第一个脚印!我为航天英雄凯旋感到无比骄傲!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到自豪!

“神七”飞船胜利着陆在了内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内。我热切地盼望中国能早日有载人登月的举动,届时全世界人民都会刮目相看的!

感动中国航天追梦人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2011年,20岁的于新辰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航天工程专业毕业。当很多同学选择读研继续深造时,他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读研的机会,一头扎进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发射场,一待就是十年。有人问他为何不留在北京,这可是多少学子挤破头要进的地方。面对这个疑问,于新辰平淡地说道:“国家和学校培养了你四年的航天航空专业,是希望你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相应领域。”

毕业后,于新辰遵从自己的内心来到西昌发射场。他也将开启新的人生历程。2012年,他成为火箭常规动力系统中一名普通岗位的操作手。仅用一年的时间,他完全胜任了此岗位,并开始担任该系统火箭上专业负责人。他的学习能力有目共睹,因此当火箭低温动力系统需要操作手时,年轻的于新辰成为合适的人选。那是一个需要高度集中、高强度的岗位。因为,低温动力系统涉及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的加注工作,并且低温推进剂温度极低且易燃易爆,测试流程复杂繁琐。这就需要操作人高度集中,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尤其在发射前,更是要维持八个多小时的高度集中。

为了能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漏点,高度集中的精神,极强的学习能力,让于新辰渐渐练就了一项本领——“听声检漏”。这项本领曾让他多次成功排除了故障。同时,他经常对照图纸反复核对每一个接头状态,这让他可以闭着眼睛就能说出接头的位置和细节,由此,他被同事称为“活图纸”。于新辰虽年纪轻轻,但因经验丰富,有人称呼其为“老司机”。就是这位“老司机”自从工作以来,参加并圆满完成了包括航天发射任务八十多次,成功发射一百一十多颗卫星,多次排除影响发射成败的重大故障,对每次任务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因为工作太忙,再加上交通不便,于新辰一般一年才能回一次家。作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最年轻的分系统指挥,他的目标是成为发射场的“01指挥”,此指挥相当于发射场的指挥中枢,是指挥中心的大管家角色。如果能担任这一岗位,一方面是对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一份荣誉。

除了工作,在闲暇时间,于新辰也会选择看书与锻炼身体。他知道,只有坚持锻炼身体,才能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那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对这份工作,他始终引以为傲,因为每一颗卫星都为国家发展、老百姓生活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毕业十年,一头扎进深山,无怨无悔,用青春托起自己的航天梦,为航天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新一代中国航天人的责任与担当。

感动中国航天员人物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是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充分进入轨道,到调姿回到地球,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几十个。飞船舱内的仪表盘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拟器中反复演练。

杨利伟是个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拟器训练的时候,他用一个小摄像机拍了很多坐舱图片。回来以后,输入电脑,自我刻了一个小VCD,随时播放,尽快地熟悉里面的各种设备---此刻已经熟得一闭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飞船上天之前,杨利伟他们做了十几次强化训练,每一次训练都是杨利伟第一个做。做完以后,给教员带给信息:哪个地方不适宜,哪个程序不到位,哪个地方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弯路。

载人飞船联合测试,杨利伟去的次数最多。在测试推进舱和回到舱分离,然后立刻切换到回到舱的动力系统这个动作的时候,按规定10秒钟务必完成动作,研制人员最快6秒种能够做完,杨利伟只用了5秒。

在首飞选拔的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两个99分、3个100分,名列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首飞航天员第一人选。

出征时刻,杨利伟情绪坦然地走向发射架。那一刻,数亿人的目光注视着他,他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期望去迎接挑战。"当然,从最坏的角度思考,这毕竟是一次冒险,但冒这个风险值得。我到那里来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我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而来的。"

火箭呼啸而上,杨利伟奔向了太空。

浩瀚太空从此写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感动中国航天追梦人素材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38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在中国航天史上,乘“神五”飞出地球的杨利伟是第一位天空人。作为杨利伟的队伍和好朋友,景海鹏那时还不为人所知。直到“神六”发射时,与刘伯明搭挡的他成为第二梯队成员,不少人才知道,在表里河山的山西省,关公故乡出了一个名景海鹏的航天员。

记者至今仍然记得,“神六”发射的前夜,景海鹏的家人在东杨家卓村老家的西房里看电视的场面。当时,屋子里有不少人。除了景靠喜、王珍玲两位老人,海鹏的弟弟海龙也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家里,加上海鹏的妹妹艳芳一家和一些为他们高兴赶到的邻居。景海鹏老家是热闹非凡。

后来,看到儿子没有成为“神六”上的航天员,景靠喜仍然感到非常高兴。“没有用上第二梯队,说明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先进可靠。我相信“神七”发射时,儿子会更神气。”而这一预测果然说中了。这次“神七”发射,景海鹏成了正选的3名航天员中的一个。他是山西当之无愧的第一个太空人。

从1993年选入国家航天员大队后,景海鹏只会过两次老家。一次是1998年,景海鹏的儿子还很小时,他匆匆忙忙赶回,接父母去他北京的家。那次,他的父母一待就是5年,直到在20_年底才会到运城老家。

景海鹏的第二次回家,是20_年。那时“神六”已成功发射并返回,他虽是第二梯队人选,却已被大众媒体放大成了几乎妇孺皆知的大名人。听说他回到运城,记者还专门赶去见他。晚上在景海鹏住的弟弟景海龙位于中心血站后的家单元楼客厅,记者还与一身戎装,话语不多却英气逼人合影,留下了他回运城的影响记录。

因为训练的任务重,景海鹏第二天就和妻子、儿子匆匆返回北京,满打满算,他那次在老家只待了有三四天。

不仅很少回家,连电话都很少打。对此,景靠喜、王珍玲两位老人却丝毫没有抱怨儿子的意思,一直夸他们的三个儿女都很孝顺和成才。景靠喜还嫌王珍玲有时念叨,嚷人似的说:“咱海鹏是国家培养的人才,咱可不能嫌娃不给家里打电话。”

景海龙作为弟弟,平时也很难与景海鹏有联系。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和哥哥的通话次数都十分有限。多数的时候,是哥哥给他发短信,要他照顾好父母,注意两位老人的身体。而从去年后半年到现在,进入训练的哥哥没有和他同过一次话,也没发一次信息。他发的信息也没有回复。他说,他很理解哥哥。

王珍玲老人则说海鹏一直给她寄钱。按海鹏的说法,是海龙在老家照顾两位老人,他不能让弟弟在经济上受屈。每年,海鹏都要给父母寄上四五千元,进入准备上“神七”的封闭训练后,海鹏不能与家人联系,在北京航天城的张萍就安排给公婆寄了一次钱。去年海龙买新房时,尽管告哥哥款已够用,海鹏过意不去,仍然寄回一笔数目不算太小钱。

景海鹏最后一次和家人联系,是在今年8月7日的晚上。他当时将电话打在东杨家卓村老家,在问了父母的身体情况后,提醒父母别忘了在第二天晚上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接电话时,景靠喜心里虽想知道这次儿子是否会上“神七”,又明白儿子不会告诉他。最后,他只是说儿子不要操心他们,好好训练,一旦有任务,就一定能圆满完成。

最近一个月,随着“神七”发射日期的越来越近,不断有来自各地的记者采访景靠喜、王珍玲两位老人,景海龙也是应接不暇。得知儿子是“神七”航天员的热门人选,一家人都感到非常高兴。看电视,成了一家人最重要的“工作”。

一脸慈祥的景靠喜说,“神六”时儿子未能上天,自己当然希望此次他能够一偿夙愿。但是“上不上天我们都高兴,这是国家对他的考验,希望他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杨利伟航天人物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8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42位用户喜欢。

宇宙探索无止境,太空奏响中华曲。每一次神舟发射总是激动人心,为祖国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总是鼓舞人心,为时代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美丽启航,我们欢呼。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精彩!

飞天梦瑰丽,乐章总嘹亮。每一次神舟发射都会给我们奏响诸多“首次”交响乐——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过春节;等等。每一个“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创新的成果,每一个首次都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结晶,正是在这些“首次”中,中国航天事业昂首阔步,中国复兴伟业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荣,任务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壮美事业的伟大音符,是总结,是升华,是更上层楼的力量凝聚。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通过神舟十三号任务,将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与协调性。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还将组织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满足要求后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所以说,其任务意义非凡而深远。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组合完美,“老中青”结合,抒写完美中国太空新记录。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毫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丽传奇,刮目奇迹。九霄逐梦问天,阔步强国征程。上九天揽月,观天上宫阙。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这是共和国发展壮美诗篇。

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伟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员王亚平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说,我们期待除夕守岁时,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神舟十三号任务展现中国为载人航天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中国必然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感动中国航天追梦人素材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3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8位用户喜欢。

还记得小时候坐飞机时,总会望着机窗外的蓝天白云,内心充满了自豪,因为我终于飞上天了!长大以后才明白,这根本不算什么,宇宙飞船能带我们飞到浩瀚的宇宙,宇航员还能去月球玩呢!从此我便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宇航员。

虽然成为一名宇航员对我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有一天,我却梦到我变成了一名帅气的宇航员,与杨利伟叔叔一同登上了月球。那天我来到了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取了小号宇航服后,便在杨利伟叔叔的带领下登上了飞船。飞船上应有尽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挂在壁上的睡袋。因为空中没有重力,一躺就会漂起来,宇航员只能钻到睡袋里面挂着睡。很快倒数声响起,“10、9、8、7、6……”,只听“轰”的一声,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空了!我瞧着窗外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心情无比激动。总觉得广袤的太空美得惊心动魄,让人无法形容。经过两天的漫长旅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月球。我怀揣着兴奋的心情跑出了飞船。谁知月球的引力很小,我只是轻轻一跳,就已经打破了跳高的世界纪录。可是,还没玩多久,我就感觉到四肢无力。杨利伟叔叔告诉我:“这是受太空中压力影响,很正常的,习惯就好了。”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成为一名宇航员还要克服身体的各种不适,要习惯种种压力,还真是不容易啊!就在我大发感慨时,陨石探测仪忽然发出了“嘀——嘀——”的声音。杨利伟叔叔大喊道:“一颗陨石正向我们飞来,赶快进入月登车!”我们一上车,叔叔便以最快的速度发动了月登车。车子子弹似地刚冲出去,便听“轰”的一声,陨石砸落在刚才停车的位置。这时,我终于从梦中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

从梦中醒来,心头沉甸甸的。我忽然明白,作为一名宇航员还要时刻面对各种不可知的危险。于我而言,成为一名宇航员不再仅仅是帅气和好玩,更是意味着伟大和牺牲。此时,我对宇航员的敬意和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自豪感更是油然升起,我更加坚定地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带着成为一名航天员的梦想,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插到月球上。

感动中国航天员人物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1位用户喜欢。

“三、二、一,点火!”一声令下“神舟七号”运载火箭婉如巨龙般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梦想,从世界的东方腾空而起,飞向那神秘、深邃的宇宙。此刻,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这三位航天英雄的名字已永远地铭记在我的心中。

这一次飞行,是我国进行太空行走的第一次,也是我们有史以来搭载宇航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这一次,也是最激动人心,最让我们炎黄子孙自豪的一次………这三位航天英雄不知带上了多少个“第一次”而奔向了太空。

我们在欢呼、激动、为这次飞行的成功而庆祝的时候,有谁能想到他们在成功之路上流下了多少汗水?他们每天都要在失重的环境下进行艰苦的训练,而且还要在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环境下经受考验……不过他们不负重望,每次训练的成绩都相当出色。他们知道,自已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和每一个中国人给予他们的厚望。除了这些,我们也应该为这次飞行的圆满成功来感谢那些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日夜奋战,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没有你们夜以断日、废寝忘食地工作,那么谁会去设计火箭,谁来研究火箭的性能呢?更别提发射火箭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讲,你们也是航天英雄!是你们,把荣誉给了别人,将劳苦留给了自已。是你们,始终默默无闻,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伟大英雄!

这些人,和那三位宇航员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一群人,正是因为他们发扬着团结一致,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因为中国有这样的一群群人,中国才会大步地前进,国家的事业才会像火箭一样腾飞,祖国才会更加繁荣昌盛。他们,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因为这些,他们的名字不仅会在我心中,还会深深地铭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感动中国航天事迹材料(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