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栏目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素材(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09 19:40:03 热度:37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素材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素材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8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卢仁峰的妻子董焕先也是一名焊接工人。看着丈夫长年累月坚守一线,她理解老卢的那种倔强:“为了让工友们吃得好一点,他把家里的炉具和柴米油盐都搬到了车间休息室,他就是这么个不管多难都要把事情做成的人,我有时会给他们做做饭,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卢仁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有合适的工具,他带领团队成员制造工具;为了找准合适的焊接角度,他钻到车下进行焊接,落下的火花烫得他满身伤疤。“光是料就用了1000多块,试验一次不行再换另一种方法,试验了300多种方法,用了整整5年时间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卢仁峰说。

某型轮式车辆所用的装甲材料碳当量高、可焊性差,严重影响到装备的质量和进度。在狭小的空间里,卢仁峰和工友们反复推敲、试验,最后总结出一种新的焊接方法,有效提升了装备的质量和焊接效率。

工友们常说,卢仁峰之所以被称为焊接“大师”,是因为有一手绝活——一动焊枪,他就知道钢材的可焊性如何,仅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的声音,就能辨别出碳含量有多少,应采用怎样的工艺。在穿甲弹冲击和车体涉水等试验过程中,他焊接的坦克车体坚如磐石、密不透水。

“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坚持、努力去做,就没有干不成的活。” 卢仁峰的执着,像一根焊条把他和这份事业牢牢地“焊”到一起。

卢仁峰爱看书,工作室的书桌、卧室床头都有专业书籍,其中《金属学》《焊接工艺》等常用的工具书已经翻得起了毛边,里边各种颜色的笔涂得密密麻麻。

在他的刻苦钻研下,越来越多的实践成果得到理论固化,并逐步推广应用。“金属材料与焊接材料的选用匹配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荣获国家专利,熔化极氩弧焊接技术甚至被应用到神舟七号上。

“全国十大最美职工”“中华技能大奖”“国家级技能大师”……面对一项项荣誉,卢仁峰表现淡然。相比这些荣誉,卢仁峰更在乎的是他的“工作室”,他希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卢仁峰所带的科研攻关班,被一机集团命名为“卢仁峰班组”。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个个都是焊接能手,并担负起多个重点项目的攻关任务。

多年来,卢仁峰带出的百余名工匠,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和技术能手,有的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等殊荣。

在徒弟们眼里,生活中的卢仁峰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大哥,工作中的他却是一位极为严苛的老师。卢仁峰说:“严师出高徒,我对他们严一些就是希望他们早日成才。”

一天5块钢板、30根焊条的“定位点焊”,是卢仁峰对徒弟们的硬要求。徒弟们焊接完钢板,卢仁峰会逐个检查点焊效果,误差超标就要重来。他常常对徒弟们说:“把军品做成精品,是每一名军工人的职责所在。”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作文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她,是一名大学生,毕业后,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她,因忙于工作,八年只见过四次自己的孩子;她,在每个寒、暑假,都会将学生安全护送到家。她,就是格桑德吉,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却默默无闻地做着不平凡的事。

从她大学毕业那年说起。毕业后,全班四十多名同学,只有她回到了家乡,做了乡村教师。当主持人问她为什么要回家乡时,她坚定地说:“我热爱自己美丽的家乡,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这座大山!”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打动了每一个人。

在她工作的几年里,她每个寒、暑假都将孩子们安全送回家。当下雨遇上泥石流时,她也毫不退缩,更加小心翼翼地护送孩子们走过危险的悬崖峭壁;就是身怀六甲时,她也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她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又坚强地挺了过来。每年寒、暑假她都不回家,而是劝说退学的孩子们重新返回校园。就这样,学校从原来四十多名学生变成一百多名。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有二百多名学生已经走出了大山!

她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母亲。哪个母亲能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格桑德吉也一样。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她将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了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乡村的“花朵”。正是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动了中国。

在其他几位英雄中,每位都有让人泪流满面的故事:虽然贫穷,却为失学孩子多次捐款的刘盛兰爷爷;九十八岁还继续努力工作的胡佩兰奶奶;身患癌症、用三年零八个月为孩子绣“清明上河图”的姚厚芝妈妈;还有那位为了救人,导致高位截瘫的方俊明伯伯……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

大爱无疆,现在的年轻人正是缺少这种精神,但是我相信,这十位感动中国的人物会永远被我们记住,他们的精神也将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去!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74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12年前,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为了读大学,而又不得不同时要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所以只能背着自己的疯娘一起上大学。他的故事当年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那么12年过去了,这位不惜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如今怎么样了呢?

他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个贵州偏远的普通农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顺其自然的,那么也许大家也就都不会认识他了。但是他正因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而收获了成千上万人的眼泪和感动。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本来最小的他应该是得到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和父母的宠爱的。生活即使过得有点艰难,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然而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四岁开始就要承担起所有家庭的责任。

在刘秀祥四岁那年,命运的魔爪便毫无声息地扼着了他的咽喉,让他本来幸福的家庭偏离了轨道。这一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不久便去世了。这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别了。

刘秀祥的父亲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更别说他怎么托付别人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紧接着他的母亲也因为承受不住这天大的打击,患上了间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连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这三个未成年人身上。

在经受了这样的打击,4岁的刘秀祥本来还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没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忍受不了这样不堪的生活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传回。刘秀祥从此过上了更加艰难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邻居帮衬过日子,好在哥哥姐姐这些年教会了他如何种地,才让这11岁的孩子可以维持生存下去。

刚读三年级的刘秀祥,承担起了照顾患病母亲的重担,忍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为这种磨练,让他懂得了坚强,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每天他为了不影响去上课,迎着还未褪去光华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种菜,去山上砍柴,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最后给母亲做好早饭才能放心去上学。

生活已然怎么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念头,所以他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学校离他家很远很远,每天来回就得花4个小时,这不得不使他要比别人跑得更快,所以脚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

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的,因为他付不起高额的学费,也不能去太远的地方读书,家里丧失自理能力的母亲还需要他照顾。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坚强的决定,选择了一个不要学费的民办中学就读。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带着母亲到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在学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这里便成了他临时的家。

这样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他求学的信念,白天他在学校心无旁骛地上课,晚上他就出去捡破烂来换生活费,去菜市场捡剩菜拿去做饭,吃肉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奢望。为了梦想和母亲,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那个金光灿灿的夏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高兴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几圈。为了凑足自己的学费,他背着自己的母亲到山东赚学费。当然大学他同样是背着自己的疯娘去学校,在经过了报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好心人开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最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毕业那年,很多单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在面对前程似锦的未来时,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乡村老师。也许在大城市里工作会更好,工资也会更高,但是他说,他要回馈这个家乡,回馈这个社会,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这样他带着母亲回到了曾经的故乡,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普通老师,不再过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经是县里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不过他仍然坚持在教育一线的岗位上给孩子们上课。

20__年刘秀祥入选了中国好教师,他说这只是幸运,而没有觉得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上限了,他觉得自己还要更加努力。

20__年刘秀祥荣获了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说这是碰巧,他的内心到底有多伟大才能承荣誉时而没有半点骄傲。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战胜不了的磨难,不抛弃,不放弃就会成功。我们出身的环境没法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他用自己最励志的人生告诉我们,“倘若命不眷你那便与命争,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与天斗。”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范文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89位用户喜欢。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篇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感动如同春天里的第一缕阳光,温暖寒冷的心房;感动如同夏天里的一阵甘霖,润透干涸的心灵;感动如同秋天远方飘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的牵挂;感动如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擦亮你的双眼。今天能站在这里参加“感动校园十佳人物”的竞选,我感到十分荣幸,因为我拥有了与大家分享感动的机会。

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的我,每次周一开会时,都会扪心自问,“我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吗?”正是这一次次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我的责任心不断地加强,为学校、为同学服务的信念也在脑海中逐渐地形成。

每周一晚自修下课后,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向生活区走去。我把那天精心统计好的“班级日评比”公布后,就站在生活区门口,监督同学们去餐厅吃夜点。记得那个星期一晚上,我值日时遇见了尊敬的叶校长。于是我向校长问好。叶校长靠近我仔细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焦裕禄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09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73位用户喜欢。

焦裕禄,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春天,他在山沟山洼围水,她在稻田里用脚插秧;夏天,他修枝打杈,她在地里除草;秋天,他用一只手掰包谷,她背着篮子站在地里接着;冬天,他劈柴、生火,她缝补衣服、教孩子读书。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张顺东说,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变命运。所以,在自身奋力拼搏苦干的同时,他还担任残疾人联络员,为村里的87户97名残疾人提供联络服务。他坚信,一根草顶一颗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每个人都会像小草一样活下来,残疾人一样能够脱贫奔小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党的政策好,我们很幸福”

白天忙着栽秧、薅谷子,晚上还要去放田水。张顺东被电击伤的双脚因经常泡在水里而发炎,加上没钱医治,20__年时右脚溃烂得厉害,晚上洗脚就是一盆红水,不得不截肢。幸运的是,国家给报销了2万多元医药费。

手术后,张顺东筹钱买了一辆三轮车作为代步和生产工具。20__年,政府补助他们家5.1万元盖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车一车拉的。工期紧张时,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连续拉了1个多月,仅运输一项就为家里节省了1万多元。

新房盖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脚严重发炎,先后做了两次手术。

疾病无情人有情。东川区委、区政府确保各项政策逐一落实到位,还安排挂钩联系干部定期走访、帮扶,为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困惑,帮助他们坚定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乌龙镇党委、政府和坪子村党支部及相关帮扶单位,经常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去年6月,李国秀生病无法劳作时,村里便组织群众帮助他们把5亩红薯秧全部种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关心帮助下,张顺东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儿顺利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技能培训,正在靠勤劳的双手实现务工增收。张顺东还买了一台电脑,积极参加残疾人电商培训,希望把更多特色农产品放到网上去销售,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16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张桂梅校长又上热搜了,但这一次不是让全网热泪盈眶,而是卷入观点争议,让支持她的人感到心情复杂。她在一档专访节目中表达了对“女性当全职太太”的鲜明反对。她讲道:一个学生领着丈夫和孩子回到华坪女中,准备给母校捐一笔钱,当她得知这名学生已做起全职太太,便直接轰人,“你给我滚出去。家庭那么困难,把你供到现在,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

当全职太太怎么了?为什么不能尊重别人的意愿呢?说尊重女性独立,为什么不尊重女性成为全职太太这种独立选择呢?有谁比一个女性自身更知道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能让自己幸福、什么更适合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观和幸福观,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这种偏执以如此强烈排斥的方式强加到学生身上?当全职太太怎么就对不起“教育改变命运”了,贫困生出身怎么就不能当全职太太了?一个个问题像雨点一样飞向昨天被视为“教育天使”的张桂梅,天使的“人设”似乎因为那个“滚”字而黯然失色。幸亏是张桂梅说了这段话,网民能口下留几分情,如果是一般人,早被群殴得鼻青脸肿了。

我觉得当全职太太是一个人的自由,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自我和缺乏独立,但我实在不忍去批评张桂梅的观点。当然,会有一定的道义因素,面对这样一个“教育圣雄”般的人物,批判本身似乎有失道义和力度。泰戈尔的那首诗,“如果你在黑暗中看不见脚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来,当作火把点燃,照着自己向前走吧”——张桂梅就是这样的人,把自己的肋骨拆下来当火把,点燃了很多大山里的女孩前行的路。她为了教育,为了改变那些女孩的命运,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用命换了一代人的命运。说到关心、爱护、心疼、尊重那些大山里的女孩,我们这些蜷缩在都市咖啡厅里、在键盘上敲敲字、热衷于谈论抽象概念的人,怎么比得上她?我们谈论的只是抽象概念,她接引了几千个女孩走出大山,我们没有理由觉得我们比她更“懂”贫困山区女孩教育这个命题。

这么说并不是失去了一个评论员的判断力,好像一个人成为道德典范,身上有了道义光环,就不能被批评了。不是这个意思。道德圣人也会有认知局限,张桂梅用生命在做教育,并不意味着她每句话都是对的。我说的“不忍”更包含着“同情的理解”这个意思,不要把“支持还是反对全职太太”当成一个抽象的命题,当成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专辩论赛供选手抖机灵的辩题,而要进入张桂梅所生活和面对的那种环境中,进入贫困山区女孩教育这个具体语境中理解“反对女性当全职太太”这个命题,看到它的条件性、矛盾性、语境性和问题针对性。

很多人首先是被那个“滚”字刺激了,如果进入语境,就不会把这个字当成激烈对抗中那种粗野、排斥、敌对的意思,而会看到一个教育者又爱又恨、就像父母不满孩子某种行为时那种带着失望意味的“滚”。

好像不近人情,人家过来捐款,你何以这种态度?人家当全职太太,怎么碍着你了?这可能正是张桂梅作为校长的态度,善良是有牙齿的,学校虽然很缺钱,但对钱的接受是有原则的。接受捐款,接受的不仅是钱,而且也有一种认同的价值观。以后跟学生介绍这笔捐款时,怎么介绍呢?我们的毕业生、你们的师姐捐的?她靠什么给学校捐钱?张桂梅可能觉得无法向学生传递一种她一直传递的那种独立价值观。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捐款涉及学校倡导一种何种价值观,所以我理解她的那种坚韧的立场。她就像一只老母鸡一样,张开翅膀,护着下面的那些小鸡,生怕她们被辛苦培育的价值观受到任何一点误导和伤害。

在抽象层面争论“有无权利当全职太太”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有打成生活的碎片,在水里泡一泡,在风中晾一晾,日晒雨淋一下,才有生活的质感。张桂梅也许正是在这种生活质感中持那种观点的。如果看到山区的贫困,看到很多大山里女孩的命运,她们没读书,一辈子就被绑在山里、绑在丈夫和家庭、绑在几个孩子身上,重复着贫困的命运并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也许就能理解张桂梅所说“家庭那么困难,把你供到现在”包含的失望了。读书改变命运,对一般人来说,就是可以有多元的选择:当诗人、出国读书、追求自己的兴趣,甚至就是当一个幸福的全职太太。可在经历了极度贫困,穷怕了,因为缺乏事业缺乏独立而在恶性循环中苦怕了、卑微怕了之后,很容易对那种“本以为读了书可以改变命运却又被家庭绑住没了自己”的选择充满警惕。

作为大山女孩的摆渡人,作为拼着命去让女孩通过读书获得独立能力从而改变命运的人,把“一个女孩读书可以改变一家三代命运”当成信仰,看到自己教出来的孩子读了书却没有自己的“独立事业”,还能给学校捐钱,可想而知她的愤怒,甚至觉得是一种价值观的挑衅。

这就是我不忍批评的原因,如果身处她的位置,我可能也会这样做。

最新消息是,被“滚”当事人感激张桂梅。黄付燕在华坪女高同学群里看到了这则新闻链接,“感觉像是在说我”。当天,她把新闻链接转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并配上了一句转发语——“我们有个性的老大”。

20__年,黄付燕回到母校华坪女子高中捐款,被张桂梅拒绝。那时,孩子不到一岁,黄付燕没有工作,全职带娃。捐款被拒的第二年,黄付燕考上了贵州安顺某小学的特岗教师。10月27日晚,黄付燕接受采访时回应,“张老师话丑理正,她是从我们的立场去说的”。

樊锦诗人物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7位用户喜欢。

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1938年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北平,成长于上海。1963年,樊锦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大考古专业。从此,就扎根黄沙漫天的大西北,在敦煌的莫高窟,一待就是五十多年。当同龄人在谈婚论嫁的时候,樊锦诗和恋人彭金章,却不得不面对两地分离的苦楚。

1986年,樊锦诗和爱人彭金章,终于在风沙漫天的敦煌团聚,这距离他们毕业时的约定,整整迟到了23年。那时的彭金章,已是武汉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和同事道别时,老彭幽默地说,还是敦煌胜利了,老彭投降了。支持妻子,彭金章没有半句怨言,然而大家心里都清楚,让一个年近半百的人,重头开始,要做出怎样的牺牲。

在樊锦诗的努力下,经过20多年的治沙工程建设,使袭击千年的黄沙,远远地停在摩根山后面。 但防砂只是缓解了壁画病害的影响,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当时,摩根壁画和彩色中,已经出现了一半以上的空鼓、变色、脱落等病害,樊锦诗也日趋中心。

为保护石窟,樊锦诗就在全国旅游景点中率先实行限流,没想到,这个先例却导致游客怨声载道。很多人说樊锦诗太傻,有钱不赚。然而,外界的争议,并没有扰乱樊锦诗的步伐。她在进一步思考,如何用更现代化的方式,向游客展示敦煌?一个偶然的机会,樊锦诗接触到了电脑,这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窗。

与此同时,范锦诗决定通过恋人彭金章的建议拍摄全面介绍敦煌的海报。 工夫无心人,十年的探索与坚持,樊锦诗自创摩根数字展示中心,发表了010-3010和立体球幕010-3010两部电影。 从那以后,模拟电影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观光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游客的参观时间,还可以增加洞穴的装载量,一举两得。

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人有七情六欲,当爱汇成长河,我们便会潸然泪下,历史不能磨灭它,时间追不上它,它是爱的延续。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消防英烈陈陆、丽江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创办爱心厨房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志愿军英雄王海、快递员汪勇、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学者叶嘉莹、“当代愚公”毛相林、国测一大队入选“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

人人都称她是一名园丁,一名真正的园丁。园丁是什么意思呢,园丁是最质朴无华的褒称。她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是华坪县“儿童之家”大家长。她的一生都没有孩子但却是无数孩子的母亲,她帮助了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孤儿,让他们受到了公平的教育,找到了人生中理想的工作,也教会了他们高尚的品质。

她的一生都在帮助别人中度过的,她是一名慈母,是一名园丁,也是人们的楷模。就在昨晚,张桂梅来到了感动中国的颁奖现场,白岩松称呼她为大姐,看到她双手贴满膏药,心疼不已,问起了贴膏药的原因。张桂梅低沉回答,“关节疼,如果不贴它,我就伸不开就不能动了,贴上它还能动一点。”在白岩松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她已经连续贴了几年膏药了,而且疾病的疼痛困扰她很多年了,她每天早上要吃十多种药,中午的`时候还需要吃五种的中药,中西药都得吃。她总是忍着身上的疼痛去坚持,只为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环境去学习和成长。

爱既是虚无而飘渺的,但又让人觉得温暖而真实的。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十大少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3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是啊,当干部只凭一个好思想还不够,就和管好一个家庭一样,还得会出出主意打打谱儿,想些法儿多收入些。更得有些威信、威力才行啊。”老村长说道。

沉默,好一阵子沉默……

“哎,朱彦夫大叔行不行?”坐在后面的保管小寇响亮地说道;“朱大叔是人民功臣,咱村里老老少少哪个不尊重他?再说,大叔回村以来,不吃老本还立新功,变着法儿要为乡亲们办好事,又是办图书室,又是办夜校,还动不动拿自己的钱为别人治病救急……”

小寇一席话之后,大家七嘴八舌都说让朱彦夫干准行。

“胡闹!”刘书记板起脸来说道:“怎么能让他干呢?咱有胳膊有腿的干起来都很吃力,他这样一位‘特残’功臣咋干再说,休养所刘所长上几次来,每次都嘱咐要好好照顾他。不行,绝对不行。”

停了一会,老村长说道:“刘书记,我数算来数算去,也只有这么办了。让彦夫干,只要他在家里出出主意打打谱儿指挥指挥就行,不用他亲自出去干。只要他给撑着架子,有啥事俺登门找他商量,有啥问题解决不了的就到他家里去解决,只借他个威望就行。”

刘书记又点燃了一支烟。

朱彦夫深感事情突然,一直没做声的他这时语气平缓地说道:“不是我不愿干,感谢同志们这么看得起我,可我残情太重,为人民服务真是有心无力,哪有蹲在家里干支书的?”

听到这里,刘书记掐灭烟头,站起来说:“通过讨论,我看得出同志们对这次班子改选工作是重视的,也是积极的,都想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好的支部班子。围绕着能否让朱彦夫同志出任村支书,同志们谈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最后,我看咱就来个一锤定音,举手表决吧。”

党员们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全部通过,请放下手。”刘书记笑道。

之后,根据张家泉村党员的实际情况,由刘书记提名,举手表决通过了支部另两名委员的选举。

这时,太阳已经高高地挂在了蓝蓝的天空,新的一届村党支部班子成立了。从此,这被群众称之为“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干不了”的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便重重地压在了朱彦夫的肩上。

感动中国历届人物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1位用户喜欢。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14颁奖典礼》终于在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感动中国人物伟大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关键词1:另起一行,走出别样风景

周围的人都说是正确的路,就一定正确吗?未必!当年的苏炳添很反感学校的放学后“兴趣小组”补课行为,这种“自愿”参加的“兴趣小组”实在引不起他的兴趣。于是,为了逃避补课,他选择了短跑队。然而,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一选择,竟然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苏炳添是一个知奇才。在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中,他以11秒72的成绩引起市体校的注意,随即进行专业训练。

关键词2:感恩对手,在竞争中成长

本次上海站比赛,与苏炳添一同站上跑道的还有19岁的小将桐生祥秀等三名日本选手,苏炳添最好成绩是9秒99,而桐生祥秀在超风速情况下曾跑出过9秒87。拿桐生祥秀的话说,本次上海站比赛中,日本选手要围剿苏炳添。然而,疾风知劲草,烈火现真金。在两次有选手抢跑等种种扰乱比赛节奏的情况下,苏炳添成功突围,以10秒09强势夺冠。这才是对日本选手们最好的回应。

关键词3: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结网

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成长,这是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之一,苏炳添也是如此。同是中国短跑队的队友张培萌曾多次击败过苏炳添,比如20__年4月的全国田径大赛上,张培萌打破了苏炳添保持的纪录;同年8月,又在莫斯科田径大奖赛中跑出10秒整的成绩,这一度让苏炳添感到“压力山大”。

但是,苏炳添并没有放弃,而是一如继往的训练,分析技术动作的每个细节,从0.01秒中争取进步。最终在20__年5月31日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中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亚洲短跑第一人,为黄种人争得了荣誉。

李梦桃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96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8分钟,慢速需要26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李梦桃,1964年支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卫生局调研员。他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坚持为牧民行医40多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00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称号。

我叫李梦桃,曾经是一名上海支边的青年。1964年响应国家号召,从上海来到了天山脚下的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从大都市的一名中学生,到西北边陲的军垦战士,我的人生,可以说是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的,我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兵团、北塔山牧场,使之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一个让我一辈子都魂牵梦绕、难舍难离的地方。在这里,我找到了生命的真谛、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实现了人生的价值。50多年来,我同边疆各族人民相濡以沫、情同手足的工作生活,我被哈萨克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为“哈萨克能佳克斯乌鲁”(意思是"哈萨克牧民的好儿子”),这是当地各族群众给予我的至高荣誉和崇高褒奖,也是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和睦关系的由衷赞颂!

北塔山是兵团58个边境团场之一,成立于1952年,位于新疆东北部的中蒙边境线上的北塔山牧场腹地,北塔山海拔3200多米,山地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20多公里。上世纪50年代初,北塔山牧场牧民几千人,哈萨克族占到90%。当时牧场有5个牧业队、150多个牧业点,每个牧业点就是一个哨所,忠实地履行着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

这里是一个典型的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团场。“出门就是山,遍地没庄稼,风吹石头跑,张嘴沙打牙”,这段顺口溜就是当年北塔山牧场艰苦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我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初被分配在第六师一〇六团,当了一年农工,又在团场卫生队当了5年卫生员。怀揣着梦想和憧憬,1970年,我毅然向上级打报告,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要求到缺医少药的北塔山牧场。500多公里的路,一辆“老解放”经过几天几夜的奔波终于来到一座山沟里,只有两排平房的三顶毡房牧场场部。当时,领导给我配了一匹马、一个小药箱、一双毡筒、一块毡子和一件光板子羊皮大衣,身上还背着一支枪,我正式成为了北塔山牧场的一员,成为为牧民治病疗伤的“马背医生”。

当时牧场的哈萨克族牧民大多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业点多、面广、线长、流动性大。作为医生,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跟随着牧业点的迁徙和奔波,为生病的牧民们送医送药,常常是食无定时,居无定所。山区的变化无常,夏季干旱少雨,冬天大雪封山......牧民们生活也非常艰苦,一年到头很难吃上几次新鲜蔬菜,啃的是玉米面馕。

起初我很难适应这里的生活,嘴上经常起满水泡,由于长时间不洗澡,头上身上都长满了虱子,我只好把头发剃光,把衣服脱下来用石块砸,每天晚上,我孤零零地躺在四面透风的毛毡房里面,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听见外面呼啸的山风和时不时传来的野狼嚎叫声,我的心里充满了恐惧......这时候我就想起了繁华的大上海,想起远在上海的父母亲人,泪水也不止一次的往下流…...借着牛粪点燃的火光,无数次在信中写道:“爸爸、妈妈,儿子想你们了。”

正当我情绪低落、思想有所动摇的时候,有两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从而坚定了我扎根牧场的决心。

有一天,我骑着马、背着药箱,到十几公里外的一个牧业点巡诊。牧民们一见到我,就像盼到了救星一样,围着我讲述他们的病情,兴奋地喊着:“多古都尔、多古都尔(就是‘医生’的意思),小李子、小李子”我也热情地为他们诊治病情。很快,我带来的药品就用完了。这个时候,一位五十多岁的老牧工喘着粗气、迈着蹒跚的脚步走了过来,当他看到我的药箱已经空了,便什么也没说,脸上带着理解的憨笑,拖着带病的身体,拿着羊鞭,赶着羊群,又走了。望着他摇摇晃晃,远去的背影,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还有一次,我搭边防部队的军车,护送一位患急性阑尾炎的牧工,到山下200公里外的奇台县医院做手术。手术还算顺利,病人没几天就痊愈出院了。可当时北塔山牧场没有通往外面的公路,也没有班车,我们在山下和这个病人,足足等了半个多月,才搭上一辆上山送粮的车回到了牧场。

牧场缺医少药的现状,牧民们朴实善良的品格,牧场各族职工群众屯垦戍边、爱山守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感染着、激励着我,让我为自己曾经产生过想离开北塔山的念头而羞愧。望着哈萨克族牧民渴望医生能留下来的眼神,让我感到做一个北塔山人的自豪、光荣和责任,也促使我决心用自己最真诚的情感和最精湛的医术,来为这些淳朴可爱的各民族兄弟姐妹服务一辈子。

在哈萨克族群众的热心帮助下,我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并逐渐适应了他们的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年老的牧工见到我就亲切地叫我“佳克斯乌勒”(哈萨克语“好儿子”的意思),我也用哈萨克语叫他们“阿开、切谢”(哈萨克语“爸爸、妈妈”的意思),他们把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我利用一切时间刻苦钻研业务,用微薄的工资订了医药刊物、买来医疗书籍在毡房里、在油灯下、在马背上…...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医学知识的养分,作为一个儿科医生的我,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内、外、妇产、五官科方面的一般诊疗理论和技术,成为牧区全科医生。组织上先后给北塔山牧场派来过大学本科、专科和卫校毕业的医务人员到这里工作,但都因条件艰苦,生活上不习惯,先后有四五十人离开了北塔山牧场。

几十年来,我为了给牧区各族职工群众和边防战士送医送药,治病救人,足迹踏遍了北塔山牧场的沟沟壑壑,马蹄印在了北塔山的山山岭岭;爬山梁,我从几十米高的山坡上滚下来摔伤过脊椎;过冰滩,我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断过尾骨;我不止一次为抢救牧民的生命在黑夜里赶路,连人带马掉进山沟;我也不止一次在暴风雪中迷失方向,是淳朴善良的哈萨克牧工把我救回毡房…...

有一年冬天,在牧场附近放牧的一名哈萨克牧民不满周岁的女儿,得了肺炎合并心衰,病情十分危急。我得知情况后,和一名哈萨克族同事,分乘一匹马和一峰骆驼上了山。半路上我们遭遇了暴风雪,无法继续赶路。我们只好死死地拉着缰绳,蜷缩在马和骆驼身边,捱过了一个漫长的风雪之夜。第二天一早雪终于停了,我们忍着饥饿和寒冷,用手扒开雪路,继续前行。到达这位牧民的毡房后,我们顾不上喝口奶茶吃块馕,就立刻投入到对孩子的救治中。经过连续7天的治疗护理,我们终于把这个女孩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那位牧民紧紧拉着我的手,声音哽咽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等孩子长大了,我一定要告诉她,你的第二次生命,是北塔山牧场的佳克斯多古都尔(哈萨克语‘好医生’的意思)给你的呀!”

我结婚后,仍然经常到牧业点巡诊,有时一去就是几个月。孩子不会说话时,一见到我就往妈妈怀里躲;孩子会说话了,见到我回来也不认识我,还问妈妈:“这个叔叔是谁呀?”当孩子4岁时,一次巡诊时边防战士送我两个西瓜,我高兴地抱回家来,孩子睁大眼睛惊奇地问我:“爸爸,这是什么东西?能不能吃?”听了孩子的话,心酸的眼泪从我眼中夺眶而出。

1980年和1994年,我远在上海的父母先后去世,作为长子的我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而没能赶回去看他们最后一眼。当时北塔山牧场没有邮局,收不到电报,18天以后我才知道母亲去世的消息。家人写信来说,母亲临终时,曾一遍又一遍地叫着我的小名…..我攥着信跑到山上,面对家的方向,双膝跪地,痛哭了一场,然后默默地说:“爸爸、妈妈,原谅儿子吧。你们生养我,但党和人民培育了我,北塔山牧场教会了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自古忠孝难两全,现在我只有把这份孝心献给党和人民、奉献给我深深爱着的北塔山牧场的父老乡亲了!”

我有许多次机会可以离开北塔山牧场,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工作生活,但我都没有走。当别人问起其中原因,我说:“这里生活苦不苦?苦!这里工作难不难?难!这里条件再艰苦,也是祖国的疆土,需要有人坚守。在边境线上放牧的牧民群众有了病总得有人治。我是真的舍不得北塔山牧场的一草一木、舍不得这里的各族父老乡亲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医务工作者、一个兵团人,我能在这里为祖国站岗放哨、为各族群众防治疾病、为边疆的发展建设贡献微薄之力,我感到一种莫大的荣耀和幸运!”

五十年来我把他乡当故乡,从16岁的青年变成如今74岁的老人。我说:”不管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不管取得多大成绩、获得多少荣誉,在北塔山牧场各族职工群众的心中,在我内心深处,我永远都是一名北塔山人,永远都是北塔山牧场各族群众的‘佳克斯乌鲁’!”

感动中国人物谭竹青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6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2005年12月3日,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社区工作者的楷模、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竹青同志逝世,其先进事迹在全国、省、市激起了巨大反响,谭竹青的英名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白山黑水更是万人敬仰、深情缅怀。

为了进一步学习弘扬谭竹青精神,广泛深入宣传谭竹青事迹,2006年7月,由长春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及二道区委组织部、二道区委宣传部、二道区民政局和东站十委社区共同筹建谭竹青同志事迹展室,地点设在东站十委社区服务中心大楼二楼。2007年末经上级批准,谭竹青同志事迹展室移至社区服务中心大楼五楼,并重新进行了装潢布置。

谭竹青同志事迹展室面积100余平方米,一次可容纳100余人开展活动,配备2名专职讲解员。展室以图片和实物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谭竹青的生平事迹。谭竹青同志事迹展室自建立以来,共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10万余人。广大党员群众赞誉展室是时代正能量的发声器、时代精神的传播源、党建创新的催化剂。展室完成布展后即成为吉林省党性教育现场教育基地和长春市_教育基地。展室的展示内容共分为8个部分。第一部分:不畏艰难,实干兴业。这部分以一组照片和部分实物再现了从80年代起,谭竹青带领干部群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历程,把参观者带入“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如歌岁月;第二部分:岁月如歌,大爱无疆。这部分用清一色的黑白照片充分反映了十委社区在谭竹青的带领下积极创办委办企业、盖屋建房的场景,从一无所有发展成纳税百万、拥有独立厂房的委办企业的圆梦过程;第三部分:情注社区,惠及居民。这部分展示了谭竹青一生情洒社区、一心为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为民情怀,展示了她始终积极为居民解决各种困难,以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居民的心坎上的动人场景;第四部分:调解纠纷,构建和谐。这部分展示了谭竹青始终把社区和谐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努力推进社区家庭、邻里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使东站十委社区成为“平安社区”“七无社区”,百姓生活的“温馨家园”;第五部分:巩固阵地,倾心育人。这部分展示了谭竹青先进文化传播者的感人形象。她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居民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体育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引导居民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巩固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提高了创建文明社区的整体水平;第六部分:健全机制,民主管理。这部分展示了谭竹青注重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取得的成效。她作风民主,决定社区事务之前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使社区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充满活力的民主自治的体制机制在十委社区初见成效;第七部分:筑牢堡垒,永葆先进。这部分展示了谭竹青同志率领党委一班人健全党组织网络体系,提升班子整体合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社区党的建设的事迹;第八部分:深情怀念,精神长存。这部分翔实记录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吉林省委、省政府及长春市委开展向谭竹青同志学习的决定,以及谭竹青事迹报告团的事迹和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各地群众深入学习谭竹青先进事迹的场景。

谭竹青同志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楷模、感动中国双百人物。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上,她连续工作了50年,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小巷总理”,为社区工作实践留下最生动的教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谭竹青精神,有利于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谭竹青同志事迹展室被命名为吉林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长春市中共_教育基地、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平均每年迎接参观交流学习近百场次,接待过中组部、民政部、人大、_、妇联等部门领导参观指导。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强信心,走好“未来路”

毛相林常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丢不得,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步于脱贫路,还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走上小康路!”

为激励下一代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下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2020__年底,毛相林积极主动向县、乡两级申请,想在下庄村建立一个下庄人事迹陈列室。

20__年4月,在县、乡两级大力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在下庄村文化广场建成,广场上还屹立了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108位当年以生命挑战悬崖的村民姓名,彰显了下庄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承载了毛相林这一代下庄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20__年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每年过年外出务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门为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的变化,描绘下庄美好的未来,请他们回来,为下庄的乡村振兴尽心出力。41岁的杨亨均回来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下庄的桃园,探索出新的创收门路;29岁的毛连长带着女朋友一起回来,做网络直播带货;大学生彭淦回来了,走上讲台成了下庄村小的一名老师;毛相林的儿子毛连军也回来了,参与到旅游环线建设中。

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假期里,我读了《感动中国》这一本书,当我把书合上时,心中的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起。

书中塑造了37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感动中国的人物。有轮椅上的英模:张海迪,人间的天使:邰丽华,183个孩子的父亲:丛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其中,丛飞的事迹让我十分震撼。

1994年时,丛飞是一名优秀的歌手,在一次慈善义演中,他捐出了当时带的所有现金2400元。此后,孩子们称呼他为爸爸,朋友们总叫他“丛飞大哥”。

之后,在长达11年时间里,丛飞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自己像玩命一样疯狂地演出,一收到演出费就立马寄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自己却身无分文。2005年1月,丛飞演出完毕,一头栽倒在后台。经医生诊断才得知:已经是肺癌晚期!妻子说:“我们不治了。”然而,丛飞家里总共只有1000多元的积蓄!医院给丛飞看病时,他坚持从保命的钱中拿出两万元捐给了贵州的孩子!

2006年4月20日,丛飞永远地走了。他平生捐了300多万元,却只留给自己6个月大的女儿一本相册。丛飞,在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时,还想着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捐出了他人生最后的一笔钱,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想: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平凡的人,用真爱传递这人世间最美的真情,用真情谱写着人世间最华美的乐章。所以,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倡导奉献,乐于奉献,在奉献中体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得到升华!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素材(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