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栏目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心得体会(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14 16:30:03 热度:57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心得体会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江西农村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当选“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平凡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们让我们由衷感动,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心肺。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就为我们挖掘了一批榜样人物。这些榜样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却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让13亿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

“支姐姐”到“支妈妈”,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更是展现了筑梦路上炎黄儿女的精气神。也不仅仅是支月英,不仅仅是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无数炎黄儿女为了心中的梦想,也正在日以继日善行义举,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

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润着满满的真善美,都散发着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样人物来说,其大都来自基层、出自平凡,却做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他们的精神可敬佩、可亲近、可学习,可谓13亿多人民群众学习的“精神富矿”。

凡人善举,小善大爱。将镜头笔端对准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群中的不平凡故事,筑梦中国将更有动力。近几年来,江西就通过“江西好人”、“最美家庭”等评选,发掘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在这些来自于身边的典型引导下,民众自觉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道德,好人效应如同“滚雪球”般在我们的身边轮番滚动,推动了另一批好人群体的出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在寒冷冬日里更有暖意。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这些榜样人物也激励着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感动中国支月英教师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3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

1980年,年仅19岁的支月英不顾家里强烈反对,只身来到离家几百公里的边远山区支教,从此,一干就是41年。从肩挑手提教学工具步行20里山路、再到一个人骑坏6辆摩托车,她已记不清多少次浑身泥泞、雨中翻车,但为了孩子们,她无怨无悔。支月英先后帮助1000多名孩子走出大山,可无论孩子们走的多远,她却一直守在原地,不曾离开。她常说:“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在山里坚守,而是因为坚守才能看到希望,我的一生就为了守护孩子们的梦想而来!”以支月英为原型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感动中国支月英作文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__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江西农村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当选2020年度感动__人物。

主持人在介绍支月英的评委会颁奖词中说道,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在长达36年的教师生涯中,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最后的获奖感言里,支月英对孩子说出了最朴素的寄托:希望你们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愿望,老师为你们自豪,我爱你们。

感动中国支月英教师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33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00位用户喜欢。

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的遥远偏僻的小山村,无不传颂着“娃娃王”支月英的动人故事。在这里,支月英教了整整两代人……

一赴山村三十年

20世纪80年代初,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尤其是边远山村,更是无人教书。时年19岁的支月英,毅然选择了报考距离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赌气地说:“你要是去了那山角落做老师,我一辈子都不认你这个女儿!”虽然心里万分不舍,可是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奔赴山里。谁也不知道,她这一去就是34年。

支月英刚到山里的时候,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姑娘能有耐心教孩子么,到不了几天就溜掉了。因为前些年,有好多年轻老师来教过,不满一年也就离开了。可是一个学期过去了,家长们看她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天,像对待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这才相信。大家纷纷议论开了:“这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她渐渐与家长熟络了,同孩子感情更深了。家长们都竖起大拇指说:“嗯,这姑娘不错,是位好老师!”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支月英自己买了工具,修好墙壁,阻挡寒风,让学生有一个温暖的教室。学生们交不起学费,她就拿出二十几块钱的工资垫付,有时甚至自家连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村子里交通闭塞,课本只能靠人力来搬运,她硬是从11公里外的地方挑着七八十斤的课本,一步一步回到学校。就这样,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患病心系山里娃

2003年支月英身患胆管结石,在讲台上痛得豆大的汗珠滚下来,学生发现了,叫来一名家长,把她迅速送往医院做手术。在医院时,孩子们总是打电话来问:“支老师,您好了吗?”她回答:“好多了,过几天我会回去!”听到孩子们的欢呼声,支月英感觉病像好了一样,还未痊愈,就回校坚持工作。

支月英常常头晕眼花,经过医生检查,是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严重影响视力,只有一只眼睛能够正常使用。领导几次找到她,想给她调换轻松一些的工作,她总微笑地说:“谢谢领导关照,我能坚持一天就挺住一天!”她还是舍不得这些山里的娃娃们。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执着坚守自己的岗位,夜晚在灯下批改学生作业,钻研教材,备课写教学论文。山村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夜静人稀,鸟啸兽嗥,使人心惊胆战。有一回,支月英的女儿到山里跟她住了一夜,听见夜间的怪叫声,吓得用被子蒙住头。可对于支月英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山村红烛闪余晖

支月英已年过半百,家人都劝她提前退休,莫把命丢在那山顶上。她却耐心开导他们,30多年都挺过来了,何必半途而废呢?

2012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支月英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再次调她下山进中心小学任教。而此时,距泥洋村十多里的白洋村群众联名写信,要“抢”她到白洋教学点任教。这边是丈夫的抱怨“越走越远,学校成了家了”,那边是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几十年来,她愧对丈夫、愧对家庭很多,可是“白洋的家长需要我去那儿当老师”让她再一次上山,说服了丈夫再次扛着行李奔赴更远的山村任教。

白洋村教学点一共有三个年级,唯一的老师——支月英只能不断地在不同年级之间转场。因为太忙,她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看病;而村子离县城又太远,下山上山一个来回得一天,所以她周末也都住在学校。她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家长,有学生家长曾经受教于她,主动请缨担任代课老师,“从支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一个党员教师的尽心负责。我也想像她那样,为学生们尽些力”。

山里的留守儿童偎依在支月英身旁,拉住她的手,问:“支老师,您不会退休吧!”“不会,我怎么舍得你们!”她吻着孩子的小手,露出灿烂的笑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支月英像一支燃烧火焰的山村红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看到山里的孩子们好好学习、快乐成长,最后走出大山,拥有自己的人生,我无悔自己的选择。

感动中国支月英教师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70个字,有4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她坚守大山深处,播种希望;她耕耘三尺讲台,燃烧青春;她在山村小径上,给孩子们踏出一条通往未来的大路……她就是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支月英。

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名单公布,支月英被评为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她用41年的坚守践行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的承诺,成为山里孩子的“梦想守护人”。

5年前就该退休的支月英,今年5月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她仍在坚守,陪伴着山里的孩子们。她说:“只要我还教得动,只要孩子们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教下去。”

41年过去了,1100多名孩子走出了大山,支月英仍一直守在原处,不曾离开……

扎根大山深处守望乡村教育的决心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怀着对人民教师的美好憧憬,通过考试在澡下镇的边远山村泥洋小学当上了一名教师。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原本是一件令家人开心和光荣的事,但是泥洋小学地处山区,交通生活极其不便,这让支月英的家人犯了难,一致反对支月英前往泥洋小学任教。

“你要是去了那山里头做老师,我一辈子不认你这个女儿!”41年前的夏天,支月英的母亲为了留下女儿,不惜说出了“狠话”。

面对倔强的支月英,母亲的泪水没有挽留住她。就这样,支月英怀揣着献身教育的理想和激情来到泥洋小学,开始了自己的乡村教师生涯。

然而,现实比支月英想象中的更加艰苦:泥洋小学海拔上千米,人烟稀少,不通公路,出门全靠两条腿,学生们上学都要走10多公里山路。一到开学,学生们的课本、教学用具等都需要老师从山下肩挑手提运上山。

第一天上班,支月英坐了2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了100多里的山路才到达终点站,下车后她又拖着行李在崎岖的小路上走了20多里,花了5个多小时才到达了泥洋小学。

“泥洋村地处深山,不通公路,条件艰苦,老师都留不住,来了半年一年都想方设法调走了。你一个年轻姑娘,估计也呆不了多久。”村干部告诉支月英。

晚上,窗外山风呼啸,鸟兽怪叫,支月英满心恐惧,有些想家了。她躺在简易的木板床上,辗转反侧,不停地问自己:来到这样一个偏远贫困的山村小学教书,到底值不值?

随后,她又想起母亲临行前对她到山区任教的嗔怪,今后自己将在这里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这个满怀激情的年轻教师禁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

第二天,支月英来到教室。看着朴实天真的学生,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睛,让支月英明白了教育对山区孩子的特殊意义:他们需要一缕阳光,照亮心灵、点燃希望!

“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眼睛,真的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山里的孩子们与外界接触很少,掌握知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独木桥’。城里的孩子可以享受好的教育,山里的孩子也要有人教啊,自己一定要留下来!”

第一次与孩子们相见,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让支月英坚定了扎根乡村的决心,她要成为孩子们心中的那一缕阳光,照亮他们的美好未来。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的承诺

从此,支月英每天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孜孜不倦。不知不觉41年过去了,孩子们对她的称呼也从“支姐姐”变成“支妈妈”、再变成“支奶奶”,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

知识改变命运。然而,过去大山深处的人受信息闭塞、家庭贫困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很多山里人认为,“女孩子,总归要嫁人,读什么书?”“家里穷,读不起了,读不读都一样。”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是支月英坚守乡村的信念。她不愿意一个孩子离开她的教室,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村里的孩子都能正常上学。

如今也成为乡村教师的涂莎,就曾是支月英的学生。小时候的涂莎家里很穷,父母不让她上学,支月英就拿她自己的工资资助涂莎上学。

学生彭小红的父母没上过学,同很多山里村民一样重男轻女,不想让她上学。支月英找到彭小红的父母反复劝说,终于说服他们让彭小红上学。后来,彭小红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本科大学生。

学生刘强家庭贫困,爷爷又重病缠身,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供刘强求学。支月英就把刚发的工资递给了刘强父亲。后来刘强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家公司的白领,成为一家人的希望。

……

“别人当老师赚钱,你当个老师倒贴钱!你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什么?”面对这样的质问,支月英笑而不语。

为了资助更多的学生,支月英在双休日、节假日经常跟着壮劳力去山里扛木头、拉毛竹、装车。有一次装车出车祸了,支月英跟着大货车翻了几个滚,昏迷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苏醒过来。直到现在,她右边太阳穴旁还看得到当年受伤留下的凹陷痕迹。谁知祸不单行,因为支月英成天忙于教学,右耳、右眼分别患病却没舍得耽误课程下山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右耳失聪、右眼失明。

“支老师,是您让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教给了我追逐精彩的办法。”

“没有支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个大山里的孩子,能凭借读书改变命运,多亏了‘支妈妈’。”

“支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一缕阳光,她对我的帮助影响了我的一生。”

……

41年来,支月英将1100余名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出大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牵手一批又一批山村孩子走向未来。

越走越往深山里去的“傻子”

总有人说:“支月英真‘傻’!别人都往山下走,你却越走越往深山里去。”

支月英总是淡淡一笑,开心地说:“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

2012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支月英的身体状况,决定调她下山到中心小学任教。正在此时,距离泥洋村10多里路、更偏远的白洋村群众联名请支月英到白洋村任教。

无数次有人问她:“支老师,你会走吗?”支月英回答:“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没有知识,他们一辈子都只能在山里受穷。世上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为什么带他们走出贫穷的不能有我?”

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是山里所有人的梦想。为了圆这个梦想,支月英选择留在大山、走进更深的大山。

“白洋村的家长要求我去那儿当老师,是对我的信任,我要让白洋村的学生读好书啊!”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支月英打包好行李后,又奔赴白洋教学点。

支月英来到白洋教学点不久后,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监督施工,力所能及地帮助施工队建设白洋教学点新教学楼。大家都劝她有空就多休息,好好调理身体。但是支月英却说,多一个人帮把手,学校就能早一点建成。

如今,白洋教学点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学校,感动不已。就这样,支月英用真情管理着这所山村小学。学校的教学成绩、综合评估等指标都排在了全镇的前列。

今年教师节前夕,村里一位八旬老人特意赶来,给支月英送来了一封信,支月英教了他的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女三代人。老人为她写了一首小诗:“千辛万苦育新人,千家万户把你夸。千言万语道不尽,千桃万李满天下。”

支月英说,她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山里孩子们,对于家人很亏欠。既没有好好孝顺母亲,也没有好好陪伴丈夫和孩子。

家人们也总说她是“傻子”。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出于对支月英身体健康的关心,组织上多次给她安排调动工作,但每次都被她婉拒。5年前,支月英到了退休的年纪,本来可下山好好休养身体与家人团聚,她却选择了继续坚守乡村,继续守护着山里的孩子。

支月英的事迹感染了很多人。她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对这些荣誉,支月英看得很淡。她始终用朴实纯粹坚守着那份初心。“我只希望山里的学生们能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41年来,看到学生们一个个走出大山,支月英觉得来山区任教非常值得。她常说:“我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守,而是我们坚守了才有希望。坚守山村教学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对山里孩子的一个承诺、一份守护。”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心得体会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全体教师观看了《2016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支月英片段,学习了支月英老师坚守山区,淡泊名利,爱岗敬业,播撒爱心,深得山区群众和孩子拥爱的感人事迹。会上,老师们都被支月英的事迹感动,毋庸置疑,我也深受启发:

一,从支老师身上,感悟到榜样的力量

榜样是一面旗帜,能够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榜样是一支号角,能够激励人们不断追求;榜样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差距和不足。执着奉献的支月英、坚守信念的支月英、敢于担当的支月英,是那么的淳朴、真实、可亲、可敬、可爱,她无疑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

支月英老师一辈子工作在基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履职尽责,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让我感动,她质朴的叙述,让我深受鼓舞和激励!

二、深刻体会到共支月英老师的执着和奉献

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几十年的支老师,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几十年来,支老师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支奶奶”,教育了大山深处几代人。

“支姐姐”到“支妈妈”“支奶奶”,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

支老师的事迹,激励着我,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出我更多的能量!

感动中国优秀教师支月英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55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日前,以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为原型拍摄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支月英38年来执着坚守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的典型事迹,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来到离家乡进贤县两百多公里外的大山深处——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块旧黑板、拼凑的课桌椅、破旧的教室就是学校的全部,这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很多孩子上学要步行10多公里的山路……简陋的教学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也曾让支月英打过退堂鼓。

“这么年轻的姑娘,留得住吗?”已经习惯了山村小学频繁更换教师的当地村民来说,对于到此任教的支月英能否留下来,没抱任何希望。

然而,面对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看到家长对教师的期盼,支月英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并用实际行动改变着乡村小学的面貌。

校舍年久未修、窗户四处漏风,她自己买来薄膜和钉子,把窗户钉好;孩子们的课本、教学用的粉笔,她步行肩挑手提运上山;有的家长交不起学费,她就帮着垫付;山里的人重男轻女,很多家庭不让女孩子上学,她就挨家挨户、苦口婆心上门做工作,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在家。

就这样,支月英多年来先后辗转于澡下镇最偏远的几个教学点任教,把学校当成了她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

长期在艰苦地区超负荷工作,支月英的身体每况愈下。2006年,她还因高血压引起了视网膜出血,一只眼睛视力严重受损。考虑到支月英的困难,组织上多次给她调动的机会,但支月英都婉拒了。“能坚持一天就干一天吧!”正是支月英的坚持,使得学校的教学成绩、综合评估、“普九”指标都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并位于全镇的前列,乡亲们也亲切地称她为“铁人”。

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支月英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38年来,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先后培养1000多名学生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她依然继续在大山深处坚守。

每当有学生回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支月英总会高兴地说:“这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众多称号为她贴上一个又一个荣誉标签。2018年1月,支月英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我一个山沟沟里的教师能走进最高的政治殿堂建言,这是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关怀,给我们乡村教师以极大振奋和鼓舞。”谈起即将在今年3月再次参加全国两会,支月英非常激动。

眼看就要退休了,支月英在学校反而更忙了。她想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用在山区孩子们的教育事业上。支月英说:“如果这里还需要老师,只要我身体允许,我会继续在这里任教。”

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山区守望者,正如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所说:“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支月英感动中国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25个字,有3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269位用户喜欢。

36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

36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

36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

36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那片深山。今天,她做到了,用36年的坚守做到了。

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奉新士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3年张丽莉式优秀教师,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龚全珍式好干部、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女教师支月英。

一、山村讲台,默默地坚守

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通过考试,毅然选择宜春地区(现宜春市)奉新县澡下乡泥洋村小学当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不通班车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目的地,她发现那里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的多,学校地处奉新和靖安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这里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有20多里,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老师象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做饭。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家长们不但是看到支月英硬是坚持下来,还看到她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聊,像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对待,他们才信任这位姑娘了,于是议论开了,“嗨,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风言冷语说的,莫想啊,你看咯,顶多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的姑娘啊!

二、孱弱身躯,为山村孩子遮风挡雨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她留在大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大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经常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嗯,这姑娘不错,是位好老师……”当然,这个“好”不是短暂一两天、一月或是一年的,更不是一个、两人或几个人说了算的,要得到长久的口碑并非这么简单。

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资只有二十几块,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支老师总是为学生垫付学费、买文具,有时甚至把自己买米买菜的钱都垫上了。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薄膜等,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迟迟不让孩子来报名,支老师总是自己为学生垫付,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她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

两年后,她被提拔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既要承担比别的老师还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好下面两个教学点的管理工作。

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

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硬是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有一回,也是最后一回,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老师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还是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把深深的爱藏在心里,客观现实没让她有这个机会。

三、忘记自我,心系山里娃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能够正常使用。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住院几天,她心里想着学生,刚从医院出来,支老师又出现在教室里。

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四、更苦环境,彰显着本色

2012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支老师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再次调她到中心小学任教。就在此时,一个距离泥洋村十多里的更偏远山村——白洋村村民也是她当年的学生联名请求支老师到白洋村任教。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三十多年都干过来了,何苦还要打退堂鼓呢?”她还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她再一次做通家人的工作,承担起白洋教学点全部工作。

2月的山村,久雨低温,支老师除了教学工作,还经常在泥泞的山路上接送学生,孩子们进步很快,令家长们赞叹不已。

2012年暑假前,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决定新建校舍。支老师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2014年领导看到学校没有活动场所,决定再建新校舍,她又像建自家房子一样,再一次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当地老百姓说:“从未见过这样的好老师。”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家长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支月英的事迹感动了许多村民,2013年春节,在外打工的村民李自良回家过年,听着村里人述说支老师为学校为孩子做的点点滴滴,主动捐钱4000元为学校购置了一批新的课桌凳。

五、潜心学习,认真教书

为了教好书,支月英老师除了自学外,她每年都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近几年,她一人一校,为了提高效率,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她采用了动静搭配的教学方法,即一个班级上课,另一个班级做作业。支月英老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她认为学生不能以好坏区分,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六、不灭红烛,大山的女儿

支老师现已年过半百,家人都希望她退休,好好休息,但村民们有许多的不舍,有的村民甚至问她,支老师,你退休后我们还要求你继续到这任教。她感动地回答: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

支老师常常思量人生的价值,得失两衡,她觉得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宝马,但她感到自己活着心底比千万富翁还舒坦,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有多少人能够品味到,这才是价值无限的享受,这才是涌动心弦的韵律,这才是青春奉献的报偿!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因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坚守自己岗位,夜晚还在灯下钻研教材,帮助学生做梦、圆梦,做一个智慧性的好老师,支老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平凡凡地工作三十多个春秋,人的人生有多少个三十多年,而且是青春焕发的三十多年,她的故事感动了学生、同事和家长。

支老师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党和人民也看到了她的付出。近十年来,她连续十年被澡下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镇、县优秀老师等。

感动中国优秀教师支月英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92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今年55岁的支月英,现任澡下镇白洋村教学点负责人。1980年,支月英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来到海拔近千米的偏远山区——澡下镇泥洋小学任教。36年来,支月英一直扎根山区教育,精心培育桃李,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

在长期的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勇挑重担,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教学实践,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以酷爱教育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群众和组织的认可,支月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师德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记者一见到支月英,她满脸愧疚地说:“前段时间出去到外地去办事,没有给孩子们好好上课,很对不起孩子们。”为了表示歉意,在回来途中,她特意在县城给孩子们买了棒棒糖带上山。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在距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当起了小学老师。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4年。34年来,她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这些年常常头晕眼花,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结节等病症,2006年因视网膜出血,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但是,支月英割舍不下孩子们,“我每个月都存不下钱,很多花在看病吃药上,每天都要吃药。上课嗓子实在太累讲不动了,我就放课件光碟给孩子们看。”

山路弯弯,绵延崎岖。10月11日上午10时,从奉新县城经过近2小时颠簸,记者眼前出现了一栋二层的小楼。院门上的“白洋教学点”字样映入眼帘,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孩童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支月英一边以手势演示,一边带领孩子们朗诵。

丝毫看不出支月英已年过55岁,此时此刻,她完全沉浸在课堂与孩子们的互动中。

36年了,既是认真的老师也是贴心的朋友

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冶城分校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乡进贤县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当老师。支月英满怀献身教育的理想和激情来到泥洋村,但生活条件的艰苦、教学设施的简陋,着实让她傻了眼:教室里只有一块黑板、课桌椅都是拼凑成的……当地人烟稀少

孩子们上学要步行10多公里山路。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恶劣,让来这里的教师换了一拨又一拨。

看着支月英,当地村民也半信半疑:这么年轻的姑娘,留得住吗?

支月英用行动让乡亲们看到了她留下来的决心。她讲课绘声绘色,深受孩子们喜欢。校舍年久未修、窗户四处漏风,她买来薄膜和钉子,把窗户钉好。孩子们的课本、教学用的粉笔,都是支月英和同事们步行肩挑手提运上山。山村的家长不让女孩读书,她挨家挨户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

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虽然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支妈妈”,又从“支妈妈”变成“支奶奶”,但她对自己既是校长和老师,又是朋友的定位一直没变——上课教书、下课陪学生玩耍。

55岁了,又去了更远的深山教学点

一人一校,工作辛苦,支月英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右眼视网膜出血而失明。2012年2月,考虑到支月英年龄已高,身体不好,组织上决定调她下山到中心小学任教。

正在此时,距泥洋村十多里、更偏远的山村白洋村老表联名请支月英到村任教。家人劝她:“你都年过半百了,别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笑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到山外,www.3lian.com大山里的孩子谁来教?”听说支老师来了,大家奔走相告,许多在外地读书的孩子转回白洋教学点,学生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现在的20多名。2012年暑假,教学楼开建。支月英起早摸黑,一边照料施工,一边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

今年5月,支月英已年满55岁,按照政策,她本可以退休了。孩子们拉住她的手问,“支老师,您不会离开我们吧?”“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在山区教下去,我更希望有新的老师到山区!”支月英说。

1997年,支月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上没有忘记支月英的奉献,2015年,支月英荣获小学特高级职称。“在我内心深处,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名党员。我选择做一名深山里的孩子王,此生不悔!”

因为她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更因为她想做一名好老师好党员。所以从19岁她不顾母亲和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偏远山区,选择了做山区孩子王开始,6年来她走的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区小路,想的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区教育,她心中始终笃定一个目标,她必须敢担当能奉献,她要教好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做一颗大树守望那片深山,为那片贫瘠的土地播种希望。今天她用青春和36年的坚守,以她为人处世的原则赢得了孩子家长的尊重。目前她正积极投身“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她要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好党员,要时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直到永远。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心得体会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2月8日晚,江西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站在了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颁奖舞台上。她叫支月英,36年来坚守在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一张小小的山村讲台,彰显出她内心的大爱。当晚,当记者独家连线在北京颁奖现场的支月英时,她略带激动但言语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孩子们了,我好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对于获得的荣誉,支月英称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支月英感动中国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0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县城-澡下-泥洋-白洋,往返100公里。从县城到澡下,近20公里。从澡下去泥洋,约40公里,以前是黄泥路、砂石路,在崇山峻岭间盘旋的水泥路,近年才修好。即便如此,从澡下镇驱车至泥洋山肩上的白洋教学点,需一个半小时。

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是山里所有人的梦想。为了圆这个梦想,支月英选择留在大山、走进更深的大山。

2000年,其他教师都逃离了,一所小学、两个教学点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全部压在她一人身上。她仍坚定地在“连峰路朝天”的泥洋山上飞驰奔走。

2007年,担心她身体的丈夫偷偷托关系把她调下山。“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她不忍,又留了下来。

2012年,泥洋教学点撤销,年龄偏大、身体欠佳的支月英被安排到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去任教。得知消息的白洋村村民,联名请支月英去白洋教学点任教。

支月英又一次上山了。“别人都往山下走,你却越走越往深山里去。”

支月英永远记得41年前那个早上,她来到教室,门口一堆孩子们瞧见这位新来的老师。当阳光照进房间,那一双双纯朴的眼睛里,尽是新奇和期盼,

那群衣衫破旧的孩子们,眼睛里的渴望之光。41年,这是她一直守望的光。

她要成为孩子们的光,照亮他们出山的路。

靠着一束光,纵使右眼失明,她依然要给孩子们带来光明。

借着一束光,支月英把知识的火种埋进孩子们心里,点亮他们启智之路。

41年,几代人,1100多个孩子,很多孩子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

那个曾经读不起书、被支月英资助的学生刘强,到工业园区做起了“小白领”,成为一家人的希望;

那个聪明女孩彭小红,成为村里第一个本科大学生,在广州成就自己一番事业;

那个自己和母亲都是支老师学生的女孩涂莎,和母亲先后都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人民教师,托举起更多孩子的梦想。

支月英感动中国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

支月英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她的信念。41年过去了,1100多名孩子走出了大山,支老师却一直守在原处,不曾离开,她是“梦想守护人”。

1980年,年仅19岁的支月英不顾家里强烈反对,只身来到边远山村泥洋小学任教,后又辗转到更为偏远的白洋教学点。从此,一干就是41年。从肩挑手提教学工具步行20里山路,再到一个人骑坏6辆摩托车,她已记不清多少次浑身泥泞、雨中翻车,但为了孩子们,她无怨无悔。她常说:“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在山里坚守,而是因为坚守才能看到希望,我的一生就为了守护孩子们的梦想而来!”以支月英为原型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这是多年来支月英孜孜以求的目标。有一年开学,发现学生刘强没来上学,支月英赶紧上门家访,一到刘强家就看见他妈妈眉头紧锁,爸爸蹲在地上闷头抽着旱烟。见到支老师来了,刘强哭着喊着要去上学。刘强妈妈哽咽着说:“谢谢支老师过来,可家里实在拿不出孩子的学费啊。”支月英马上从口袋里掏出刚发的工资递给她:“你们拿去用吧,但是孩子绝对不能不读书。”刘强的父亲含着泪接过钱,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样的事情,支月英做了一次又一次。

除了帮助本地贫困学生外,支月英还经常向外地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为了能够资助更多学生,她利用节假日,跟着壮劳力去山里扛木头、拉毛竹。有一次跟车装运出了车祸,支月英昏迷了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支月英怕耽误上课没有及时下山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右耳失聪、右眼失明。

如今,不论是泥洋小学、白洋教学点,还是奉新县澡下镇的其他学校,办学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受到支月英事迹的影响,这里也有了年轻的支教老师,教育均衡正在逐步实现。

支月英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模范教师、最美奋斗者等称号。

支月英感动中国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9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9位用户喜欢。

1980年夏天,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强烈反对,只身来到离家几百公里远的奉新县边远山村泥洋小学任教,后又辗转到更为偏远的白洋教学点。

“你要是去了那山里头做老师,我一辈子不认你这个女儿!”曾经,心疼她的妈妈想这样留下她,甚至在临终前对她说“下山吧,妈求你了……”

一年年过去了,这位年轻的老师始终不曾离开,年轻的小姑娘已经从最开始一个人在黑夜的学校中害怕到尖叫,到一个人可以独自连夜赶百里山路只为了给孩子们买最新的教学用具。

就这样41年过去了,支月英从孩子们口中的“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两鬓斑白的“支奶奶”,教育了整整几代人,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

如今也成为乡村教师的涂莎,曾是支老师的学生,她说“没有支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就没有机会看到我眼前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小时候的涂莎家里很穷,父母不让她上学,支老师就拿她自己的工资资助涂莎上学。为了资助更多学生,支月英利用节假日,跟着壮劳力去山里扛木头、拉毛竹。一次跟车装运出了车祸,支月英昏迷了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支月英怕耽误上课没有下山就医,因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右耳失聪、右眼失明……

“就你觉悟高,我配不上你!”曾经,看到夜雨打湿床铺、无处落脚的住宿房间,怜惜她的丈夫这样无奈咆哮。

“我觉得我不是你的孩子,那些山里娃娃才是你的孩子!”曾经,被冷落的女儿这样对她哭诉。

家人不是不懂她,是太懂她,却又无法保护她。

无数次有人问她:支老师,你会走吗?支月英回答: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没有知识,他们一辈子都只能在山里受穷。世上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为什么带他们走出贫穷的不能有我?

面对困苦与奉献,当很多人诘问“为什么是我”时,支月英却问自己“为什么不能是我?”

41年来,山路告别了泥泞,校舍告别了破旧、昏暗,孩子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到了退休年纪的支月英,还是这山里的“支老师”。

41年前,19岁的支月英成为了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贫困深山里的一名乡村教师,两条麻花辫,一身无畏惧。

41年后,她仍如此。

纵使青丝已然白头,身体已然疲病。

她说,41年,有愧,无悔。

她说,41年,很苦,很值。

支月英感动中国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4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8位用户喜欢。

“女孩子,总归要嫁人,读什么书?”

“家里穷,读不起了,读不读都一样。”

“孩子读不读书是我家里的事,你管不着!”

……

知识改变命运,然而,过去的山里人却不是人人都这样想。支月英却不愿意一个孩子离开她的教室。

“谁家还没个难事,这是我刚拿的工资,你拿去用,孩子绝不能不读书。”支月英掏出自己的工资。

“孩子的学费我先垫着,让他先上学去。”多少次,支月英说着这样的话。

“女孩子读书有出息了,才是你的福气啊!”一次次走门串户,支月英把辍学女孩拉回学校。

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没了着落,支月英厚着脸皮借钱生活。

一得空,她跑到高处的林场去给大卡车装毛竹,赚来的钱又补贴到孩子们身上。她不仅资助自己学生,有机会还资助其他贫困孩子,那点工资哪里够花?

“别人当老师赚钱,你当个老师倒贴钱!你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什么?”面对这样的质问,支月英笑而不语。

苦,是真的苦

都说支月英是“女汉子”:过去,挑着七十多斤课本走一弯急过一弯的朝天路;骑着大大的“男款”摩托车在山路间风驰电掣,骑坏了6辆摩托车;病痛缠身时依然咬牙上课……

有一次,她担着自己的女儿和一些课本书籍上山,好不容易爬过一个山头歇脚,活泼的女儿却自己往山下跑了老远,支月英哭着喊:“你让我哪来的力气带你天黑前走回去啊?”

有一次,骑着摩托的支月英一个不留神,从车上重重摔下,滚下山坡好远……

有一次,支月英跟车拉毛竹装运时出了车祸,昏迷了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

有一次,发着高烧的支月英仍坚持上课,昏倒在讲台边……

都说支月英是“全能老师”:学校教师少的时候,甚至有时只有她一个教师时,她什么课都教,什么年级的孩子都带;村里孩子留守儿童居多,她管课又管饭,有几年还要照顾留宿孩子们起居;家访时了解到孩子家长不识字,她做起了“文化扫盲”,把扁担往地上一扔:“这是汉字‘一’噢……”

乐,是真的乐

“支老师,明天我就到镇上的学校上学了,我能不能亲你一下?”一个即将离开学校的孩子悄悄对支月英说。

“支老师,你喜欢吃笋吗?明天我挖给你吃啊。”一位手脚勤快的孩子总对支月英说。

“支老师,我们陪你一起送远一点的同学回家吧?要不然你送完他们回来,就只有一个人回来呢!”一些孩子们主动当起“护花使者”。

“支老师,中午到我家来吃艾饼!”“支老师,晚上去我家吃散灯面!”一家家都来“抢”支老师了。谁家有喜事,都要请支老师去当“支客”。

在支月英的努力下,村里的孩子没有一个辍学。在“润物细无声”中,小村庄的脱贫致富一点点从梦想照进现实。

感动中国支月英作文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5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感动中国支月英教师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呼唤另一朵云。如果可以,我愿意永远留在大山,守着孩子们,做那棵树、那朵云,让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41年来,支月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1980年到2021年,她扎根泥洋小学和白洋教学两所深山学校41年,牵手一代又一代山里娃走出大山。她最大的安慰是山里的学校从漏风漏雨的泥巴房变成崭新的教学楼,从原先女孩上不了学到如今当地没有一个辍学的孩子。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在山里坚守,而是因为坚守才能看到希望,我的一生就为了守护孩子们的梦想而来!” 这是支月英的人生信念。

整整41年,从泥洋到白洋,尽管学校海拔越来越高,山路越来越崎岖,但她却始终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41年来,她以梦想为帆,以知识做桨,将山里的孩子们一个个接到她的“希望之舟”上,带着孩子们破浪前行,走出贫困,改变人生。

支月英让1100多名孩子走出了大山,可无论孩子们走得多远,支老师却一直守在原处,不曾离开,成为一代又一代孩子们心中的“梦想守护人”。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心得体会(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